青年教师心态特点(精选4篇)
1.青年教师心态特点 篇一
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及心态调查
——对江西省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且主要以青壮年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数超过1.2亿,其中16—40岁的农民工占到了80%以上,平均年龄为28.6岁。可以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现实表明,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城市化的结果,而务工青年问题的解决对于三农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影响。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状况,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这些都不是偶然地,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中国人口社科院人口研究研究所前几年的一份调研报告表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劳动力流动对GDP贡献率达30%以上,农民工已占第二产业岗位的一半以上,商业和餐饮业53%,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在中国的大工程建设中,有哪一项工程的建设能离开他们的身影呢?
但现实中,进城务工青年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生活居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发展还是从加强社会管理的角度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进城务工青年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培训就业、生活居住等方面情况的调查,并把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引起社会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关注,为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更好地工作提供一些条件。
2、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的现状调查
永修县简介——永修县是江西省的一个普通县城,总面积3025平方千米,人口36万多。作为一个典型的外出务工县,永修县每年约有五万的农村青年离开家乡,踏上开往异乡的火车,开始他们的进城务工生活。这些进城务工青年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他们的工种繁杂多样,从石灰匠到纺织工,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劳力工作。
永修县青年进城务工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乡镇企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迫使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城市转移;二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县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为49.8%,2007年为39.4%,并且差距在逐渐拉大;三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学习技能,求得发展,约有30%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到城里学点本事,以便将来回去建设家乡;而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进城赚钱帮助家里的外出务工青年约有20%。可见外出务工青年是想
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进城务工青年离别了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那他们的生活情况又是如何呢?此次调查,笔者走访了浙江省义乌市江湾工业区的丰恒袜厂,丰恒袜厂里的职工有一部分是来自永修县的进城务工青年。
3、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所受的待遇
3.1进城务工青年的工种及待遇
据永修县民政局有关数据了解,永修县外出务工青年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其中85%以上是初中或小学学历,他们绝大部分是从事苦、脏、累、险的普通工,只有约15%的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从事带一点专业知识的技术工。
丰恒袜厂是一家中小规模的个人独资企业,以生产袜子和游泳裤为主,产品主要销往国外。约有职工200余人,其中90%为外出务工青年。这些务工青年主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以其中一项叫“翻袜”的工作来说,由于制作原因,产品成形时是反的,这就需要把袜子翻过来,然后铺放整齐再扎一个捆,就算完工。一捆袜子有20只,依据翻的方式的不同给每捆袜子计费,即有一捆8分、1毛、1毛2三个不同级别的计费。为了能赚取足够多的生活费,他们每天都要重复上弄好几百捆也就是好几千只袜子,这可以说是很辛苦的,然而工资却只有30--40元。
3.2进城务工青年的生活条件待遇
丰恒袜厂有两栋职工宿舍,男女职工各一栋,每个寝室约有十五六个平米,有二张双层床,共住四人,其余就只有二张破的桌子和一盏白炽灯,一层楼有十个寝室,还有一个二十几平米的公共厕所当然也是公共浴室,这就是他们的住宿条件。虽然住宿条件有些简陋和不便,但大多数务工青年表示他们对这样的住宿条件还是满意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若到外面租房一个月也要一百来块,而住宿舍则可以节省不少开支;而且再加上人多热闹也可以减少一些在异乡的孤寂。
丰恒袜厂有一个职工食堂,员工们基本上都在这里吃一日三餐,早上六七点就来食堂,买二个馒头就匆匆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由于物价的上涨,而务工青年的工资却没有多少提高,所以他们只能靠更为辛苦的劳作和节省才能保证一定的收入。据浙江省有关进城务工青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3%的进城务工青年每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24%的进城务工青年每月生活费在500元到700元之间,余下的13%的进城务工青年每月生活费在700元以上。
3.3进城务工青年与城里人的交往上所受的待遇
3.3.1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在丰恒袜厂的十几天里,笔者发现进城务工青年由于读的书比较少,不少人对法律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当问到他们是否知道《劳动法》时,绝大多数的回答是模模糊糊的。至于《劳动法》里的内容,那对他们来说就更是闻所未闻了,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一些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发生。王恒(化名)来丰恒袜厂前在一家皮鞋厂做过二年,在那个厂里有个“规定”:每月的工资只给些生活费,留约一半左右下来,到年底时结帐一次性给清。但会扣除500块,目的是为了让工人明年继续来该厂工作。对此那里的员工们虽然抗议过,但法律意识的淡薄使他们无力改变,只好默认。去年,王恒想换个工作环境,离开皮鞋厂,遂去向厂里要求将其未给的500块钱付清,但皮鞋厂以厂规为由拒绝交付,王恒也和厂里的一些领导交涉过,但还是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王恒最终还是没能拿到自己的辛苦钱就离开了皮鞋厂。笔者也问过王恒为什么不去寻求法律的帮助?他说“我不知道如何去寻求法律的帮助”。像王恒这样受到过侵权的进城务工青年还有不少,他们亟待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笔者在几次访谈发现在权利遭到侵害时,很少通过集体跟企业交涉,大多是单个的交涉,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维权方式思考的缺失,使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利益不到保护,而交涉又没用,他们就容易去通过违法方式去解决。
3.3.2存在一定的城乡歧视现象
当笔者向员工们提问到有没有受到歧视时,约有三成的人表示当地城里人有排外思想,不能完全接纳外地人。城乡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进城务工青年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受到城里人歧视,经常遭白眼,与城里人交流由于语言上不清楚而被拒绝。李兰(化名)就说她曾经在一家小卖部买洗发水时,由于家乡口音较重,店主听了两句还是没听懂就干脆不搭理了,这让李兰很是尴尬,双方沉默几秒后,店主就连说没有你要的东西,便催李兰走,这件事让李兰很是伤心。当然并非所有的务工青年都感觉如此,大部分还是觉得和家里差不多,基本没有遭到歧视。
4、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状况分析
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都市,进城务工青年的内心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面分析一下永修县进城务工青年的心理状况。
4.1不平衡心理
在工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与一般城市居民的差异上,进城务工青年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如觉得待遇不公,分配不公,有诸多疑问“为何城里人就比我们工作轻松,工作环境也更好,工资又高等”。笔者了解到该厂职工有10%左右的是当地人,他们的工作是车间主管、会计、维修工、监工等较轻松的工种并且工资还比较高,而外来务工青年占了90%左右,但是大部分都是从事体力较重的工作。据了解城市职工月工资多在2000元左右,而外来务工青年的月工资大都在1000—2000元之间。
4.2迷茫心理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进城务工青年对于未来感到比较迷茫。在调查中笔者发现45.3%的务工青年时常感到很迷茫,23.4%表示有时有这感觉,7.9%的则从来没有那种感觉,特别是在很明显的对比之下,心理方面的落差就更加严重。
4.3自卑心理
因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而易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城里人交流时,经常会由于所知文化较少,往往与城里人话不投机。通过调查发现有76.5%的进城务工青年总感到很自卑,而36.4%的进城务工青年表示有时会有这种感觉,21.3%的进城务工青年则表示从来没这方面的感觉。在访谈中,张亮(化名)说他曾经买了一个MP3,却不知如何下载歌曲,就向一个城里朋友求助,可那朋友就回应了一句:“都什么年代了,连MP3都不会用。”当时,张亮就感觉很自卑。
4.4思乡情绪
在异乡的孤寂使得进城务工青年的思乡情绪普遍存在。当被问到是否会想家,觉得无聊时,近八成员工表示很想家,近四成表示经常感到寂寞、无聊,他们每年最多能回家两三次,大部分都是在过年时回家。王强(化名)每年至多回家两次,当笔者问他不想家吗,为什么不多回家几次,在家待长一点时间,他说:“想啊,但是回家车费蛮贵的,放假没有工资发,没办法”。
4.5高压心理
感觉压力大也普遍存在于进城务工青年当中。没有高学历,高技能,只能靠出卖体力来赚取每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除去各种开销,还要往家里寄钱,每月所剩无几。随着物价的上涨,这种压力就更显突出。在访谈中笔者问李明(化名)有什么方面的压力,他说:“竞争太激烈了,找工作越来越难,钱越来越难挣,但开销越来越大”。当问及其他人时,他们都说有同感。
5、进城务工青年问题出现的原因
5.1受教育程度低
通过调查得出具有小学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进城务工青年占抽样总量的59.5%。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进城务工青年占抽样总量的13.4%。进城务工青年年龄比较轻,且以男性为主,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向往城市生活,有着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文化的匮乏和劳动技能的不足,导致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技术简单的工作。
5.2.重男轻女和 “读书无用论”思想
在农村的家庭中基本上都不止一个小孩,本来农村的家庭生活条件就不怎么样,这意味着在孩子们读书时要有所舍弃,再加上传统思想中的重男轻女,在家庭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学时,一般都是尽量让男孩子读书;还有就是在农村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即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花了这么多钱,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出去打工呢。正是这种观点导致很多农村学生辍学,早早进入城里开始打工的生活。
5.3心理方面的原因
经过访谈发现许多务工青年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进城市工作后,城乡差别的碰撞对心理造成重要影响,容易产生不自信,低人一等的感触;由于从事的大多是较繁重的体力工作,并且时间长、劳动量大、工资低,而一些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他们工作时间比自己短,工资比自己高,就形成不平衡、自卑的感觉;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很少有专门的平台供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对未来很迷茫,很有思乡情绪的感受。
5.4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
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是产生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的机制性障碍,缺少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引导。据调查在务工青年之中很少有人参加工伤保险,与此同时一些部门由于受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传统发展观等因素影响,在处理劳资关系时往往偏向投资者和企业主一边,缺乏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5.5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大多数进城务工青年属于季节性的短期非稳定就业形式,流动性较强,因此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青年没有组织归属感。正是这种组织化的缺失,使得进城务工青年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集体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反而往往以个人对企业的方式进行交涉。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一旦权益遭到侵害,有的因不知法而放弃维权;有的因未签劳动合同,拿不出维权依据;有的则为了保全工作机会而忍气吞声;而有的则干脆采取过激行为。
6、解决进城务工青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6.1要各级教育部门确实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若要确保无一因为学费问题而导致辍学,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仅要投入资金,还要有教师资源的投入和培训,对农村学校校舍建设的投资,对学校乱收费的惩处决不手软。加大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必须性,对困难家庭的入学儿童进行补助,建立一个完善的补助体系。
6.2建立培训体系
要建立政府牵头、社会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参与的务工青年的培训体系,将务工青年的培训纳入社会教育体系之中。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务工青年,应由政府主办,相关社会力量建立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多渠道地培训。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6.3各级部门应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咨询部、图书馆及在务工青年的入出两地之间牵桥搭线,直接为他们就业提供定向服务。同时要继续做好优秀务工青年的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引导务工青年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建功立业。
6.4媒体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各种媒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务工青年的报导,加大报道务工青年中的先进分子,使社会各界更加地了解他们,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相互平等对待、相互和平共处的社会氛围。
6.5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首先是要使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能够知法守法,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建立相关维权机构,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法律服务热线电话,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务工青年维权举报投诉机制,努力做好务工青年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务工青年不受歧视、虐待、排斥,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公平对待。
2.青年教师心态特点 篇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科学性和文化性是其三个基本属性, 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基本属性的具体内涵, 有助于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思政教育三个基本属性的具体指向存在差异, 因此, 对三者关系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其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且有助于理性解读三个基本属性的实践特征[1], 表现如下:
(1) 高校思政教育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或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 使其形成符合需要的思想品德或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产物, 是阶级出现后政治生活对教育的一种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表现在:第一, 政治任务性。第二, 内容映射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第三, 开展和运作依托政治权力。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 具有客观性、真理性、系统性、可预见、可检验等特性。因此, 科学知识除了要在学术层面接受逻辑的反思和证明外, 还要在实际中接受社会实践的不断检验。因此, 思政教育的科学性本质上是指其实践性。其基本内涵是指思政教育依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另外, 思政教育具有形式上的自主科学性, 表现为思政教育构建起了能反映思政教育现象及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和知识体系。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
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思政教育在社会结构中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 其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第一, 思政教育是一种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文化现象;第二, 思政教育过程表现为以文化教化人;第三, 思政教育的文化影响力通过其文化功能产生。
2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政治意识上不够成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初级阶段, 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必然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表现在部分青年教师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 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 对于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感到厌烦、听不进去, 对自觉加入党组织愿望不强烈。甚至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趋同的错误认识, 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产生怀疑, 丧失兴趣;对基本国情、经济体制、民主政治等方面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
(2) 角色转化困难, 育人责任感不强
青年教师上讲台之前, 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这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工作中角色转换发生困难, 仍然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法行事, 缺乏教师的身份认同, 尚处在教师适应期。普遍认为入职前两年被认为是适应期。廖素群的有关研究表明, 这个时期青年教师出现不适应现象的比例约为87.6%。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适应期的表现如下[2]:
另外, 有些青年教师育人责任感不强, 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教书育人是教师法对教育从业者的法律约定。高校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较高, 研究发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行为效果更好。但是, 高校三育人工作条例和规范在实践中流于形式, 不被重视。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 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较少;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还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不能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甚至人云亦云, 发牢骚、表达不满[3]。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正确树立。
(3) 科研和教学投入差异较大
高校的性质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教师需要走教学科研两条线。大学最根本的功能是教学和育人, 科研反哺教学。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导致很多刚入校青年教师热衷科研, 应付教学。这种认识偏差, 某种程度上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定位的间接反映。所以, 许多大学把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作为一个硬性约束条件, 以便保证教学质量。而作为教学生力军的青年教师, 如何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4) 待遇以及发展诉求难解决
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着结婚生子、安家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 所以他们的期望待遇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岗位津贴、绩效等激励性待遇方面相对较低。有关调查发现16.1%的青年教师认为本单位的津贴和奖金分配制度很公平或比较公平, 抱怨单位分配制度较不公平或很不公平的占31.6%。另外, 受社会上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对待遇的满意度普遍比较低。同时, 他们在个人发展方面能获取的资源也很有限, 有关个人发展和前途的机会相对较少。另外, 有关研究也表明福利保障、起步薪酬、生活环境等三项满意度因子与总体满意度均显著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 0.454和0.403;此外, 专业是否对口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专业不对口与对口以及完全对口之间的满意度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基本对口与完全对口之间差异也非常显著 (P<0.01) 。另外, 研究还发现, 专业是否对口与满意度之间显著相关[4]。
(5) 敬业意识淡化、师德滑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型期, 一些社会不良影响渗透进高校, 部分教师丧失了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和教学基本规范, 导致授课各环节质量下降, 丧失了对学生的责任感。部分青年教师个人利益至上, 丧失了集体荣誉感。特别是部分青年教师专心副业, 导致授课精力无法集中, 敷衍了事;在学术上不求建树, 脱离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丢失了作为高校教师的理论基础;另外, 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导致部分年轻教师以教谋私, 在诸如考试等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上丧失原则, 导致人情分、礼品分等有害现象的存在。在重学历、重科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 部分青年教师重教书轻育人, 教学上则应付差事, 将主要精力放在考研、出国、关注自己的前途等。
3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大青年教师走到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线。他们学历高、视野宽、有激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优势明显, 大多数青年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强, 拥有良好的师德规范。但也存在诸如师德失范, 个人主义, 社会风气等不良影响, 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 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 合理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服务理念, 树立教育事业的理想, 引导他们深谙国情, 实事求是, 构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足教师职业, 甘作人梯, 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 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为祖国教育事业积极奉献的轨道中来, 使其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 践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以卓越的敬业精神和优秀的教育品质影响学生, 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摘要: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手段, 在学生知、心、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直接参与者, 其思想和行为在学生成长中意义重大。加强青年教师思政教育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特点, 归纳了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高鸣, 施进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刍议[J].师德建设, 2006.8.
[2]廖素群.高等院校新教师入职心理的比较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9-162.
[3]张民省, 关多义.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必须加强[J].思想教育研究.2002.3:19-21.
3.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及途径 篇三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56-0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改进入了深水区,做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素质: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能够找到新的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特点,并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成长。通俗点讲,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阶段有:新教师阶段、老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那么,我们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我们首先要从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不足入手,然后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和不足,得出相应的成长途径。
一、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
青年教师以其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亲和力等这些特点,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活力,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教学理念新。青年教师刚从大专院校毕业,学校里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掌握了教育教学最新的理念。二是可塑性强。青年教师对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更强,自身教学模式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三是教学态度认真。青年教师初入岗位,无论是对待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的反思态度都很认真,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四是师生关系和谐。青年教师与学生年级差距小,易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心灵上容易与学生达成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心灵上唤起学生的亲近感。
二、青年教师的主要不足
青年教师个体专业能力差异较大,在专业成长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由于青年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有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学校的学习状态,理论很扎实,可是很难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另一部分青年教师有过实际经验,但还很片面,很单一,在面对学生时,还是会不知所措,如何把学校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是青年教师当务之急的大事。二是教育教学实际经验缺乏。青年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很多困惑,如问题的预想不太准确,如会忽视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学预设的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时,能否可以不按照自己的预设问题继续教学等等,他们有时处理突发的教育教学问题缺乏经验,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是好。三是团队合作能力缺少。青年教师要成长需要团队的合作,需要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但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都不注重与人合作,以为靠自已的努力就可以成长,团队合作的能力有不足。
三、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做为新时期的青年教师,我们不但要能承认自己的不足,还要能找到新的方法不断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专家型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要学会向书本、专家、网络、实践学习。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知识,要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平台,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专家教师博客群、QQ群、微信群等。要学会把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专业不断得到成长。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因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保证。
2、注重自我行动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本质上是行动研究。青年教师要成长为专业教师,首先要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认识有改变,要从研究教本教材中转变为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上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是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行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填鸭式、机械式的重复。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过程,认真加以回忆、记录、探究,特别是推敲后续的跟进措施,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自我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3、利用教学的自我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仅仅是取得经验,而要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否则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自我反思教学应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们要用开放的视角去反思和理解具体的教育情境。用不同的教育理论来指导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以期获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来反思具体的教育情境,诸如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来反思教育实践本身。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改变那种单纯的以规定、习惯和本本进行判断的倾向,要用主动的反思架构起“经验”和“理论”的桥梁,在经验的“理论化”和理论的“情境化”的双向拓展中生成个体的专业成长。
4、整合团队合作的力量。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团队合作非常必要。整合学校教研组的团队力量,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一个好的教研组应有其自身的学术性和学科品质,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与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教研组能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教学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团队力量的整合中,让我们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走得更快。
4.青年教师心态特点 篇四
一、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
我们对111位特级教师和160位普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为简约起见, 不同类型教师样本分别用T1 (PT1, TT1) (T1为小学教师, PT1为普通小学教师, TT1为小学特级教师, T2为初中教师, T3为高中教师, 以此类推) 、T2 (PT2, TT2) 、T3 (PT3, TT3) 表示, 具体见表1。
2. 调查方法
(1) 问卷编制及信度
问卷涉及“身心状况、职业状态”等12个维度, 经二轮预测后, 确定试题120道。试题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 封闭式试题按李克特式五点量表题和选择题两类题型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均有相应的题目与之对应。对本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α系数为0.914, 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较高。
(2) 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 利用发函、会议、他人帮助等途径, 让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将问卷题目编码数量化, 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 教师职业心态
本维度共有三道题目, 分别为“教师工作让我心情愉快、身心和谐”、“教师工作常常让我感到紧张、焦虑和压力 (反向题) ”、“教师工作常常会让我心情不好、情绪很差 (反向题) ”。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题设计, 试图探究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
(1) 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
通过对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比较, 我们发现, 这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0.68和9.16, 说明两类型教师的工作心态很一般 (最佳心态得分应为15分) , 反过来也说明教师职业压力很大。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 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p<.01) , 特级教师职业心态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2) 不同学段、性别、教龄段教师的职业心态
在明确了两类型教师的总体情况后, 我们对不同学段、性别、教龄段的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了研究。
不同学段的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呈现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 在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p<.01) , 特级教师职业心态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高中学段的两类型教师没有显著差异。比较不同学段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 在特级教师这个群体中, 小学特级教师得分最高, 初中特级教师次之;在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中, 高中普通教师的得分最高, 小学普通教师次之, 初中普通教师得分最低 (8.2分) , 这说明普通初中教师的职业心态在三学段教师中是最糟糕的。
不同性别的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特点, 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 不同性别的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p<.01) , 特级教师职业心态明显优于普通教师。比较不同性别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 在特级教师这个群体中, 男女特级教师的得分非常接近;在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中, 男普通教师的得分略高于女普通教师。这能否说明男教师的职业心态略好于女教师,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不同教龄段的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趋向, 但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 不同教龄的两类型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不同教龄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 在特级教师这个群体中, 21年教龄以上的特级教师得分略高于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在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中, 21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为10.58, 16~20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为8.64,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这说明教龄的长短 (年龄) 与教师的职业心态之间有一定联系, 教龄长的教师的职业心态反而要好于教龄短的教师。
2. 教师的职业压力因素
本维度的题目是:“你认为引起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烦躁的因素有哪些?”采用多项选择题设计, 试图探究不同类型教师的职业压力因素。
两类型教师的压力源。在11个引起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烦躁的因素中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系, 教师待遇, 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 新课改和教改, 身体状况, 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 人际交往, 各种竞争压力, 职称评定, 学生家长, 其他) 引起特级教师职业压力因素的前五位依次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各种竞争压力”、“教师待遇”、“身体状况”;引起普通教师职业压力前五位的依次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各种竞争压力”、“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可见, 在五个主要压力因素中有四项是一致的, 特级教师因年龄较大, 故“身体状况”成了特级教师的压力因素, 而普通教师却还要经历“职称评定”的考验, 故“职称评定”自然成了他们的压力源之一。相比较而言, 在“教师待遇”和“职称评定”这两个选项上的差异较大, 普通教师分别高出特级教师近22和18个百分点, 说明普通教师对这两个因素的反应和需求更为强烈。
在此基础上, 我们分别对不同学段、不同性别、不同教龄段的两类教师的职业压力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前四项因素认识趋同, 只是在一些个别因素上呈现变化, 如在三个学段中, 初中普通教师的“职称评定”压力最大, 高出小学普通教师近24个百分点, 高出高中普通教师近30个百分点;在“身体状况”这个选项上, 高中教师的反应略高于其他两个学段的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这一因素的评价上, 男特级教师认同度最高 (81.8%) ;在“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这一因素的评价上, 男女特级教师和女普通教师之间的差异很小, 但男普通教师与女普通教师之间的差异却比较大, 前者高出近15个百分点, 这说明男普通教师的经济需求明显比女普通教师强烈, 反过来也说明女教师的家庭经济状况要比男教师优越。
三、结论与分析
1. 教师的职业压力很大, 职业心态不容乐观
在不同学段、性别、教龄段的考察上, 都是特级教师的职业心态明显好于普通教师。在三学段中, 小学特级教师和高中普通教师的职业心态较好, 高中特级教师和初中普通教师居后;在性别上, 男女特级教师的得分非常接近, 男普通教师的得分略高于女普通教师, 这能否说明男教师的职业心态略好于女教师,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教龄上, 21年教龄以上的特级教师得分略高于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 21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后者, 这说明教龄的长短 (年龄) 与教师的职业心态之间有一定联系, 教龄长 (年龄大) 的教师的职业心态反而要好于教龄短 (年龄小) 的教师。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各种竞争压力”、“教师待遇”成了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
普通教师受“教师待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远大于特级教师, 在三学段中, 初中普通教师的“职称评定”压力最大;男特级教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这一因素的评价认同度最高;在“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这一因素的评价上, 男普通教师的经济需求最强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身心压力, 有四分之一的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 所以“身体状况”也成了他们的主要压力因素之一, 这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3.“新课程和教改”并不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
时下正在推进的新课程和教改, 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它却是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次要因素, 在11个因素 (除其他外) 中位居最后, 这说明我们的老师都具有良好的接受课改的心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忠明, 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寿松.关于浙江省567名高考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0) .
[3]吴秋芬.教师专业性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 2008 (5) .
【青年教师心态特点】推荐阅读: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09-24
十佳青年教师11-10
青年教师学习计划07-09
青年教师说课07-13
青年教师生活状况09-05
优秀青年教师工作感悟06-20
青年教师比武活动方案06-20
青年教师成长经验分享06-21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体会06-27
青年教师 发言稿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