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案(通用8篇)
1.月球之谜教案 篇一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学科、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3、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4、想象未来月球,进行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
江花月夜》。
2.学生课前收集并整理、阅读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等。
第 一 课 时
一、字词学习
1、反馈预习效果
展示预习时学生预错或易错的生字,引导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纠正、提醒、归纳、巩固)
2、根据学生已知,设定巩固字词的方法及所需时间。
[评析]碍是一个重点,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导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想象皓月当空的景象,小组内交流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月球之迷。(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评析]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
[评析]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评析]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评析]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评析]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1.四大组轮读课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师梳理板书)
★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
[评析]的机会。
3、师小结: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4、感情朗读课文。
[评析]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同时,设计问题注意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附: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提出的“谜”调整、补充)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四、课外延伸,拓展知识面
1、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请同学们课后再阅读和月球之谜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月亮相关的诗句等,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三、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课后诗句;★★课外收集的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评析]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同时注意照顾差异。
四、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拓展练笔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准备去做什么?
2、结合园地六中的习作,进行想象作文(进行课堂习作片段练习)
[评析]于月球的大胆想象,如何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每一个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想象作文是一个既省时又能照顾全体的方法,同时也使教材整合,使教学的语文味更浓。
教后反思:
一、识字教学——以学定教,让孩子快乐学习。
三年级的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在预习时,及时扫清
字词障碍是一个重点。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强调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等,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关注差异,让孩子快乐学习。
例: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环节时,教师设计了:你在阅读中发现
了哪些月球之谜?要求★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此处设计体现差异教学,问题分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课堂上,孩子提出的关于月球的问题五花八门,其难度和深度可不是我们老师可以解决的。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孩子课后广泛阅读,了解自己有兴趣的问题。其实,这些关于月球的问题有很多是目前人类无法解开的谜团,但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及阅读的过程,不是吗?这才是语文课语文味的体现,而“谜”只是激趣的手段。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 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由于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月球探测一度有所降温。然而,人类还是反抗不住月球独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再加上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个探测器。其中,1998年1月发射的以绘制月球表面地形图、分析月球地质结构和寻找月球存在冰或水证据等为目的“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于1999年7月完成使命。
美国还于2006年4月提出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美宇航局希望这一项目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以利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这一项目将利用美宇航局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的“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来撞击月球。
2003年9月27日23时17分(北京时间28日7时17分),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顺利升空,于2006年9月3日成功撞击月球,标志着欧洲探月活动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制订了三阶段的探月计划,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绘制月球全图、发射月球车采集月球岩石并运回地面进行分析,以确定矿物含量及矿藏所在地。第三阶段则是在2010年后建立月球基地。此外,中国、印度和日本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
俄计划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建立永久基地 日本“月亮女神”卫星踏上探月之旅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7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标志着绕月探测的工程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具备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能力.
2.月球之谜教案 篇二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选编的。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 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看到的月面, 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 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 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 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浅显易懂, 但蕴含着丰富的探究价值, 是一篇进行探究能力训练的好课文。
二、说目标
(一)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标特别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的整合, 依据课标精神, 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 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的如下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掌握有关词语; (2) 积累一些有关月亮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划、议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月球的神秘美丽, 培养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读有关语句, 了解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要他们真正理解月球的抽象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深入地理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三、说教学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 我首先出示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月亮图片, 并激趣导入:同学们, 古往今来, 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朗朗明月, 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和无限的遐想。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 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把学生引入文本的自主阅读状态。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 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 也就是学生是怎么探究学习的, 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
1. 提出学习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把课文读通读顺; (2) 划出课文中提到的月球之谜, 读一读。
2.
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
3. 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帮助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 小组合作, 积极探究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语文课程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及个性差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交流, 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互相启发, 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促进学生深入全面地探究问题, 理解课文。
1. 多媒体播放古典吉他曲《月光》, 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要求如下:
(1) 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什么;
(2) 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 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 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深入学习, 教师深入各小组讨论, 及时发现问题, 引导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
3.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相机引导理解重点词句。
4.
指导朗读。
(四) 延伸拓展, 继续探究
为了链接学生的课堂内外, 拓展学生的眼界, 深化学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 我还布置这样的作业:课文最后的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探究的乐趣, 带来了无穷的遐想, 现在,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继续提出一些月球之谜, 课外积极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 及时向家长、老师、同学汇报探究结果, 为开展“月球之谜探究成果”展示会做好准备。老师可引导进行如下的探究: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年龄;人类的登月与移民等。
(五) 说板书
根据本文内容和特点, 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从哪里来
景象怎样神秘
月球之谜尘土杀菌魅力
植物生长探究
3.月球人脸之谜 篇三
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从周围的景物如山、云中幻想出各种奇特的形状和图案,并赋予某种意义。這种现象被叫做幻想性视错觉。有时候這种错觉会非常“真实”,如像许多人都声称,自己看见月面上有一张对着我们微笑的人脸。有关月球人脸的神话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前。其实,這张“脸”只不过是由月海(来自远古火山爆发的岩浆所形成的光滑平原)的暗斑勾勒出的形状。
忠实的月球人
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月球人一直都在那里并随着月球绕着地球转而持续不断地凝视我们。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月球每绕地球一圈也刚好完成一次自转,所以地球人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那么,月球为什么会安定在這样一个轨道上?为什么是月球人脸而不是满布陨击坑的月球“背面”面对地球?
以往一些研究者认为,我们能看见月球人脸纯属阴差阳错,就像是抛硬币的结果。但科学家在2012年4月宣布,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月球绕轴自转的速度比今天快,而今天月球人脸正对地球人這个事实,可能是由于月球放慢了脚步。
月球看上去是圆球形,但实际上它是椭圆的,近似于橄榄球的形状。在月球于40亿年前形成后不久,当它仍处在炽热和大部分呈熔融状态之时,地球的引力就开始拉扯自己的這个新伙伴。当月球冷却下来后,它的略偏椭圆的形状得以保留。今天,月球人脸占据着這个椭圆的一端。
由于月球每环绕地球一圈也刚好绕着自己的转轴自转一圈,所以這张脸一直面朝地球。不过,几十亿年前的情形并非如此,那时月球自转的速度比今天快得多,如果那时地球上已经有生命存在,這些地球居民应该能在不同的时间看见月球不同的侧面。
科学家现在认为,最终通过一种耗散过程,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让月球减缓了绕轴自转的速度。我们来看看這个耗散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地球的潮汐力拖曳月球,创生了月球的两个椭圆端之外的另一个轻微的鼓起。這个鼓起移动并留驻于当时最接近地球的月面(不管是哪一面)。随着月球的自转,這个鼓起的位置不断改变,但持续指向地球,导致月球内部不断地被压扁、折曲,由此引起的内部摩擦起到车闸一般的作用,逐渐降低月球的自转速度,直到与月球绕着地球转的速度匹配,于是月球最终便安定在了同步轨道上。
作为地球引力的结果,月球以這种方式最终被锁定到其长轴指向地球的定向。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是人脸所在的月面而不是背朝地球的那一面最终面朝地球?要知道,月球“背面”的山更高,地势也高,根据物理学基本定理,月球“背面”应该更靠近地球,因而它才应该面对地球。
科学家进一步分析月球物理后发现,决定我们会看见月球哪一面的因素是月球自转减速的速率,也就是月球自转能量耗散的速率。如果月球以明显不同的速率(例如比实际情况快100倍)失去能量,那么其人脸面对地球的概率就是50%,也就是抛硬币会出现哪一面的概率。而实际上月球的能量耗散速率要慢得多,這就意味着月球人脸面朝地球的概率达到了2/3。
科学家运用计算机对月球在不同耗散速率下的情形进行模拟,结果发现,月球人脸之所以会面朝地球,完全是因为一个巧合——月球现在的能量耗散速率正好符合其人脸面对地球的要求。
月球人脸的传说
关于月球让人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是:为什么在许多文化中都有月球人或类似的说法?所谓月球人,是一些文化背景中的观察者对满月或新月的认知结果,比如把一个月面特征或多个月面特征的组合幻想成人的面部、头部或身体。
月球人可以由月面暗色区域(“月海”)和浅色区域(月面高地)组成,這是典型的幻想性视错觉。西方世界普遍认同的月球人脸有如下特点:眼睛是雨海(月球地貌名称,下同)和澄海,鼻子是暑湾,张开的嘴是云海和知海。古代欧洲人在月球上看到了一个男子(由澄海、宁静海、丰富海和神酒海组成),他的背上有一个宽大的包裹(由汽海和梦湖组成)。有时候,他还被看见身边有一条小狗(危难海)相伴。西方艺术中对月球人的常规化解读,常常是满月上的一张非常简单的面孔或新月上的一个人体轮廓。
月球人也可以是任何居住在月球上的神话角色,但這些角色并非对应于月面的实际地貌。一个持续已久的欧洲传说是,月球人是被流放到月球的地球上的罪犯。在日耳曼文化中,這个人是偷邻居的篱笆修自家篱笆的罪犯。在罗马传说中,這个人是偷羊人。在挪威神话中,月球的男性化身马尼驾着马车跨越天空,大狼哈提一路追赶他,最终在世界毁灭之地抓到了他。马尼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月球。在海达印第安部落的传说中,月球人代表捡木材的男孩,他因不敬受惩罚而被放逐到了月球。在一些古文明中,月球人被认为喜欢喝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月球人被称为“月光”,他随身还带有一盏灯笼。最典型的月球人是中国传说中的月老。
其他一些文化把月球人视为女性、兔子、青蛙、麋鹿、公牛或龙(头和嘴在右边,身体和翅膀在左边)。在东方文化中,月面模糊的明暗形状被认为是阴阳图。在伊丽莎白时期(1589-1600)的英格兰,月球人被看作是背上背着枝条的女巫,或者是提着一盏灯笼的老年男性(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仲夏夜之梦》中正是這样刻画月球人的)。西方世界的一个时代更近的月球人形象是做过头发、戴着坠子的妇人,其中的坠子是月面的第谷陨击坑,在满月时這个陨击坑很亮,并且有辐射线。在新西兰毛利人的传说中,月面显示了一名妇人和一棵树。从美拉尼西亚(西南太平洋群岛)到波利尼西亚,月球都被视为在三块石头围成的火炉前做饭的厨子。
许多月神都是女神,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司夜和冥界的女神赫卡特、月之女神塞勒涅和月亮与狩猎女神阿耳特弥斯(她在罗马神话中名为戴安娜)。在中国神话中,嫦娥居住在月亮上。美国“阿波罗11号”机组登陆月球之前,休斯顿地面控制中心对机组成员说:“今晨头条提问中,有人请求你们关注月球上的一位有一只大兔子的可爱女孩。据一个古老传说,一个叫做嫦娥的美丽的中国女子已在月球上住了4000年。看来她是被流放到月球上的,因为她偷了丈夫的长生不老药。你们也得找找她的伴侣,一只大大的中国玉兔。它很容易找到,因为它只用后腿站在月桂树下的阴凉处。這只玉兔的名字没有记录。”宇航员柯林斯当时回答控制中心:“好嘞,我们会密切关注這位兔女郎的。”
nlc202309031805
在哥伦比亚时代以前的中美洲,兔子经常被与月球联系在一起。例如,阿兹特克人的月亮神就被刻画成神、人同形的兔子。在中国文化中,嫦娥的伴侣月兔一直在捣制长生不老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把酒问月》中写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在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文化中,月兔是类似的角色。
根据阿兹特克传说,月亮神原本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一名男子,他在一次征途中找不到水和食物,又累又饿,以为自己要死了。這时,正在附近吃草的一只兔子愿意奉献自己作为食物救活他。男子十分感动,让兔子升上了月亮,接着又把它送回地球并对它说:“也许你只是一只兔子,但每个人都会记住你。月亮上留下了你的图像,它为所有人和所有时间而留。”
根据另一个中美洲传说,谦卑、勇敢和神圣的纳纳华兴在烈焰中燃烧自己变成了第五个太阳。在此之前,财富之神犹豫了四次才终于点燃自己成为月亮。因为财富之神的胆怯,众神觉得月亮不应该像太阳那般明亮,所以朝财富之神脸上扔去一只兔子以遮蔽他的光芒。还有一种说法是,财富之神通过把自己变成一只兔子的方式来献祭,从而变成了月亮,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在美洲土著人的传说中,月亮与兔子之间的故事有另一个版本:一只年轻的兔子想去月球,只有鹤愿意带他去。一路上,兔子紧紧地抓住鹳的双腿。抵达月球后,它用一只血腥的爪子触碰鹳的脑袋。从此,鹳头上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太空“动物”
由太空或天体引发的幻想性视错觉并不限于月球。下面是媒体最近报道的一组由幻想性视错觉造成的“太空动物”。实际上,此类例子从来都不鲜见,只不过随着太空探测技术的进步,人们看到的天体细节越来越多,错觉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外星人”
据媒体2012年3月7日报道,一名16岁的马来西亚业余摄影师在尼泊尔拍摄到一幅神奇照片,它显示的喜马拉雅山上空的银河系图像中竟然有一个“外星人”的影子。当然,這是幻想性视错觉。
“火星大象”
你没看错,图中真的有“一头大象”。但那当然不是真正的大象,而是大象头部形状的火星熔岩流。“火星大象”是由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在火星表面的埃律西昂平原发现的,這个平原显示出了一些最年轻的熔岩流。火星基本上处在地质不活跃状态,所以活火山和流动的熔岩都是过去时。覆盖埃律西昂平原的“年轻”熔岩流可能是在过去1亿年甚至1000万年里就位的,从火星地质历史的角度来说,這确实算是很近期的事。
“火星大象”同样是一种幻想性视错觉,是我们的大脑从随机形状中看出了熟悉的物体,说白了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事实上,火星是阴谋论者和小报记者惯于炒作的视错觉对象,他们经常声称在火星上看见了金字塔、美女、野人甚至核基地。如果环绕火星飞行或者漫游于火星表面,会有数不清的地貌让你以为火星上有這有那。当然,這些都是错觉而已。
這是由“火星勘测者轨道器”拍摄的火星南半球的奥格瑞盆地照片,其中包括长约2.4千米、高约175米的所谓“鹦鹉地貌”。在第二幅照片中看不出什么鹦鹉,因为這幅照片的分辨率不高。
“火星鹦鹉”
你在第一幅照片中看见了一只鹦鹉吗?在第二幅照片中呢?一个独立团队在一篇新近发表的论文中声称,火星奥格瑞盆地南坡上的這只“鹦鹉”在解剖学上很准确,因而不可能是偶然形成的地貌。這个独立团队由两名地质学家、三名兽医和一名雕塑家组成,他们花了六年时间来研究美国宇航局“火星全球观测者”飞行器(现已停用)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拍摄的三幅照片,最终得出了“火星鹦鹉非天然形成”的结论。
這个被美国宇航局描述为“重复层状材料及直线脊岭”的地貌,是在2002年初被独立火星研究者威尔姆?福斯特发现的。他在這个火星表面地貌中识别出了這只“鹦鹉”,包括眼睛、喙、舌头、腿、爪子、翅膀和尾羽,并把這个结论交给了专门探索火星表面“疑似非自然结构”的美国赛冬妮娅研究所。此后,对這个“鹦鹉地貌”的研究一直持续,直到福斯特于2005年去世。
此后,美国宇航局又发布了两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该地貌照片。结果,上述独立团队更加确信那不是一个偶然形成的地貌。天文学家自然不认可這个惊人说法,但一时还找不到反驳它的确凿理由,而解决争议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到火星上去实地查看這个地貌。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实地探测结果将断然否定“火星鹦鹉”玄论。
“火星蜗牛”
科学家在2012年4月27日宣布,由“火星勘测者轨道器”拍摄的火星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显示出了看上去很像是巨型蜗牛的地貌。這些可能有脆性的“蜗牛”实际上是火星埃利希尤姆地区的熔岩流,只不过其螺旋形模式很像蜗牛或鹦鹉螺。“蜗牛”熔岩流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例如夏威夷和加拉帕戈斯也存在,但此前从未在火星上发现过。最大的“火星蜗牛”直径为30米,比地球上的任何同类地貌都大。当剪切应力存在时就会形成蜗牛状熔岩流。所谓剪切应力,是指多股熔岩流以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方向相互经过,有塑性的熔岩壳在此过程中可能被剥离或卷起来,于是薄薄的熔岩壳就起了皱纹。
月球还活着?
科学家曾经以为,地壳因地幔中的半熔融岩石搅动,至今仍在移动,但月球在很久以前就已冷却,不可能有任何的這类构造活动。例如,月面已知最年轻的构造地貌的年龄约为10亿年,它们是随着月球内部冷却、收缩,月面起皱而产生的月面高地上的小型悬崖。但是,科学家在2012年2月宣布,与以往的认识不同,月球的外层——月壳直到最近都很活跃。
由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者轨道器”卫星拍摄的照片暗示,月球在过去5000万年内可能一直都有构造活动。在這些照片上,科学家发现了十几个狭窄的沟状地貌——月堑,它们位于被称为“月海(月面的阴暗部分)玄武岩”的火山岩高地上。月堑两侧是两个断层,可能形成于月壳被拉伸。科学家探察到的月堑宽度达500米左右,长达1.8千米左右,它们看上去只是相对原始,這暗示它们是最近才形成的,否则流星撞击会带给它们累累伤痕。
nlc202309031805
至于這个“最近”是多近?科学家无法确定,也许不到5000万年,也许不到1000万年,也许只有100万年甚至只有40年。总之,月球直到最近都很活跃。搭载在“阿波罗”飞船上的地震传感器所探测到的月球地震数据也支持了這个说法。科学家推测,月球内部至今仍是热的,或者说,月球至今仍有活跃的构造活动。
有关月球随着时间冷却的计算机模拟暗示,如果月球在形成之初完全呈熔融状,之后月球一边冷却一边收缩,迫使月面起皱,而這种压缩会抑制月堑的形成一月堑的典型成因是月壳拉伸而非起皱;但是,如果月球形成之初并非完全呈熔融状,它的收缩就不会强烈到抑制月堑形成。
目前有关月球起源的流行理论是: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在地球历史的很早期撞击了地球,由此产生的残骸云形成了月球,月球在形成之初完全熔化。但最新探测结果却暗示,月球刚形成时并非完全熔化,而是有一部分形成了熔岩海洋。
也许等到“月球勘测者轨道器”完成对整个月球的拍摄时,科学家就能寻找到更多月堑,届时有关月球是仍然活着还是已经死得冷冰冰的奥秘有望彻底破解。
泰坦尼克号沉没与月球有关?
最近有关月球的新发现还真不少,其中最令人感兴趣是月球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间的联系。2012年4月14日是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100周年纪念日。2012年4月号的美国《天空与望远镜》杂志刊文说,美国“法医天文学家”、得州大学的唐纳?奥尔森提出一种新奇而又惊人的假想一月球可能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大洋底、1500人殒命的惨剧中起了推手作用。
多年来,奥尔森一直在尝试用天文学知识破解一些历史谜案,例如美国已故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作品、梵高和蒙克的画作,以及罗马将军凯撒公元前55年率军入侵英国的实际登陆地点。他还得出结论:美国作家沃尔特?惠特曼在其《一首我自己的歌》中描写的“奇异的庞大流星阵列”基于一次真实事件。
奥尔森认为一系列因素共同决定了泰坦尼克号的命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冰山对這艘超级游轮的撞击——事发当晚大海异常平静,使得冰山难以被发现。当时船长正驾船全速前进,希望提前一天抵达纽约港,以让這艘首航的豪华游轮进入更多的头条新闻。直到冰山耸立前方,船员们才试图让這艘庞大的游轮调转方向,但为时已晚。回想起来,如果冰山与游轮正面相撞,可能只有前舱会被碰裂,整艘游轮应该会保持漂浮状态而不至于下沉,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然而,实际情况是冰山擦挂了泰坦尼克号的整个侧面,导致每个船舱依次全被水淹。从船首开始,整艘船最终沉没。
当然,奥尔森并没有把责任全推给月球,但他认为天文学有助于回答一个基本问题:那一年北大西洋中为什么会有這么多冰山?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点冰山知识。冰山实际上是作为冰川或冰架的一部而分形成于陆地的冰块。随着雪在成千上万年里累积,每一层新雪压缩下面的层,最终压力变得足够大(常常是在60~70米深度),雪就变成了冰川冰。冰川虽处在冻结状态,却也会“爬行”或“流动”。当冰川到达海洋时,一部分会脱离,被叫做裂冰,其中较大(直径5米以上)的冰块被称为冰山。
那么,月球与此有什么关系呢?這得归于潮汐和月球对潮汐的影响。1912年4月12日,月球与太阳出现罕见的排列,因此這两个天体的引力拉动加在一起而产生“春潮”——异常高的潮水。奥尔森及其团队最终确定了這次春潮的成因:当天,月球位于大约1400年来最靠近地球的位置(近地点),而此前一天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也最近,真是凑巧了。奥尔森指出,应该查查更高的潮水是否导致了格陵兰更多的裂冰,這些裂冰是该地区大多数冰山的来源。冰山需要时间漂进航线,阻挡泰坦尼克号的路径。
为什么那个4月会有那么多冰山,以至于救援船也不得不减速行驶?正常情况下,随着冰山离开格陵兰,它们会搁浅在纽芬兰海岸外的浅海域,要花多年时间才能让一座冰山融化到足以脱离搁浅地,继续向南的旅程。然而,1912年异常的高潮使得原本要搁浅很久的冰山脱离束缚,刚好有时间漂进泰坦尼克号的航线。這就是奥尔森的假想。当然,要想证明這个假想并不容易。
4.课文《月球之谜》教案 篇四
《月球和自述》是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说明性课文。通过自述的方式来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使学生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其间的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可以辅之以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用第三人称来介绍月球的各种知识。
【课前准备】
历史组:查阅月球各种名字的由来及月球的有关美丽传说。地理组:查阅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航天组:查阅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文学组:查阅中国文人怎样寄月托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认识这个字吗?它最早指的就是?
喜欢月亮吗?为什么喜欢它?
2.月亮距离我们384000千米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这么美,以至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月亮写了许多诗句,用来赞美月亮,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人们幻想着能到月球上走一走、看一看,直到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出示图片],而月球就成了我们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
那么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月球哪些方面呢?从哪儿知道的?
(交流古诗、传说、对联、一些基本情况)
3.同学们对月球的认识还真不少。从网上、从书本上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现在想不想看看月球姐姐做的自我介绍呢?
[板书:月球的自述]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认真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月球姐姐到底什么样。
2.刚才同学们自己学习了课文,从课文中肯定学到了好多知识,现在我们来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从月球姐姐的自我介绍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句式:从月球的自述中,我知道了。
随机指导朗读重点的句子。
三、读写结合。
1.真不错!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到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带同学们亲眼去看一看月球呢?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边看边想,可以指指点点,更可以大声讨论,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清楚了吗?(播放课件)。
2.此时此刻,大家的心里肯定有许多想法要说,先不急着发表看法了,请同学们放飞想像的翅膀,用我来到月球上了!为开头写话,想写几句就写几句。
3.写完后找一个伙伴互相欣赏欣赏。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同学们写得真棒!既有想像来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种奇怪的东西的,也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得以实现!
四、拓展延伸。
在这篇课文中,月球姐姐向我们介绍了它自身的特点,我们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但是这样做是不是已经完全了解了月球呢?关于月球,你还想向月球姐姐提些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5.《月球之谜》教案带设计意图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奥秘、努力、一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嫦娥、银台、夜光、玉兔、婵娟、冰轮、玉盘、冰镜、金波银钩、团扇、广寒宫
这些词语同时代表着一种事物,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月亮)
月亮不仅名字多,在它身上还有很多难解之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月球之谜》。(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谜”有两种解释:(课件出示)
1).单指谜语。2).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在题目中,“谜”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呢?
【设计意图】:以月亮的别称导入新课,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难解之谜?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悬挂、皎洁、遐想、奥秘、水藻、一旦、年龄、神秘、探索、夜幕、降临
2)交流:课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难解之谜?
a“把细菌撒在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么?”月球的尘土能杀菌么?这是一个谜。
b“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里,跟种在地球的土壤里没有明显的区别。可是,水藻一旦放在月球的尘土里,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在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这又是一个谜。
c从月球采回来的岩石估计年龄已经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还大?这又是一个谜。
(板书:尘土是否杀菌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三、深入文本,引导探究
(一)抓住三个谜,读文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月球的这三个谜。这些谜可能你们的爸爸妈妈还不知道呢,所以,我有个建议,下课以后我们把这些谜讲给他们听,好不好?
那么,我们讲得怎么样才能吸引他们呢?
(要熟练,应该讲得有感情,表现在声音上就是响亮清楚,语气上要抑扬顿挫,还要注意讲的时候的表情。)
2、(课件分别出示3个月球之谜)
同学们,就按照你们自己说的要求,先自己读一读。
指导朗读3-6自然段,抓住重点词,重点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地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二)抓住省略号,填补空白
1、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月球的三个谜,是不是月球的难解之谜只有这样三个呢?
2、你们还能提出月球的其他什么谜吗?
【设计意图】: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
3、月球上还有许多难解之谜,老师也搜索了几个,同学们来看----(课件出示)
这么多难解之谜!同学们,我就不明白了,作者怎么不把这些谜都写在文章中呢?(文章就会太长,太深奥会看不懂)哦,我明白了,这篇文章是给小学生看的,所以,要选择简单一点的来写。看来,写说明文选材的时候还要看读者是谁,要根据读者选择材料。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感受月球的魅力
1、同学们正是因为月球有这么多难解之谜,所以,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经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 人们都想了些什么?
“遐想”就是凭空的用脑子思索想象的一种活动。
所以,读的时候要轻一点,虚无缥缈一点,把人们带入遐想。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
(课件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经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2、看到这美丽的明月,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遥望夜空,月亮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树么?真的有嫦娥么?对,什么都没有。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用一个词概括。指导朗读,读出奇异,读出荒凉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奇异”这词来概括月球的景色,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首尾呼应,总结升华
1、同学们,在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认识了月亮的很多名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
2、相比之下,这些名字哪一个都比月球这个名字时髦,那课文的题目换成“嫦娥之谜”“玉兔之谜”“冰轮之谜”“婵娟之谜”“银钩之谜”可以吗?
(文章题目不能只追求时髦、与众不同,还必须让人们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这很重要)
五、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著名的宇宙航行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地球之外的天体宇宙正在向我们招手。假如20年后你登上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同学们,这么美的月亮,这么奇异的景色,这么有趣的月球现象,这么多难解之谜。让月亮充满着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我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人类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引读)月球之谜。
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六、板书:
尘土是否杀菌
6.月球之谜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三、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法:导读、导析
五、学法:合作、交流、探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颗美丽的星球,每一颗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其中有一颗,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往今来,人们对他产生了无数美好的遐想,赋予了他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他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月球,去感受它的神秘。
2、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又有哪些不解之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由朗读。请看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读好带“!?”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读完一遍就坐好。
2、教师巡视,指名板书词语:皎洁 遐想 奥秘 奇异 费解
(1)大多数同学都画了这几个词语,看来真不太好理解。我们一起读一读,(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词语,看看谁敢挑战?
(3)奥字是本课的生字,也是比较难写的一个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4)老师写,随老师书空,在练习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同桌相互评价,写对了画一颗星,写的既对又美观,画两颗星。希望得一颗星的同学继续努力。
三、望月遐想,引人入境,学习第一自然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画出的这些词都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皎洁这个词,我们先来看大屏。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月光?
(2)明亮而洁白的月光,就叫做皎洁的月光。我们借助图片来理解了这个词。(3)谁愿意把这美好的夜景读给大家听呢。
(4)听了你的读,把老师也带入了美好的遐想,“遐想”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老师读前半的部分,全班接着读“遐想”后面的部分。看到如此美丽而皎洁的月光,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2、其实不光是我们,自古以来,月亮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到诗人们的钟爱。有诗为证。(1)请同学们看大屏,齐读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孩子多么具有想象力呀。b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看到月亮,想到了自己的家乡。d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2)同学们,你还会想起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呢?
3、同学们,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看到月亮都会产生悠远的思索和美好的想象。带着美好的遐想,人们能不去探索月球的奥秘吗? “奥秘”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你知道“奥秘”不是一般的秘密?
(1)“巨大”说明月球的奥秘是很深奥的,人们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2)“古往今来”知道,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们从古到今一直都没有停过。
四、探索月面,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月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划出描写月球景色的句子。画完之后就坐好,看看谁最先找到。2、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他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2、月球的景色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我们说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谁能给奇异找个近义词。这就是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
3、谁能把奇异的景象读出来?
4、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谁又能读出奇异而又荒凉的感觉。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这里的景色却和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想看看宇航员拍回的照片吗?
6、让我们一起吧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的人吧。齐读课文。
五、学习3——6自然段
1月球就是这样一个“奇异”的世界,就在这样一片荒漠中,却存在许许多多的谜,(回到题目打问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想想人们做了什么实验?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1)细菌洒在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尘土有杀菌的本领?板书:杀菌?
A再把人们提出的问题读一读,注意问号。b再指名读读,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2)水藻放进尘土,水藻长得特别鲜嫩青绿——水藻本来生长在水里,现在为什么会长的特别鲜嫩青绿?板书: 植物生长? A水藻生活在水里。
b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3)年龄之谜?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2、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你从课文哪个特殊的符号可以看出?省略号,说明月球之谜还有很过很多。
3、齐读“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4、现在谁来说说“费解”的意思?这些谜让人如此难以理解,这就叫做什么?——费解
五、课外拓展
5、面对神秘的月球,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根据你手中掌握的资料,让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来采访一下月球,请用上这样的句式
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细,难道 ? 五课文总结
1、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只能用眼睛来观察月球,直到1608年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开始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了第一张月球正面图,几百年来,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让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月球上从此留下了人类的脚印。现在我国也加入了探月之旅,无数的科学家为了中国的探月工程,呕心沥血,同学们,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三颗探月卫星,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所以,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们的身影 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一定会看到我们的身影
六、作业
1、课后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
2、阅读有关月球的书籍。
7.月球闪光之谜被解开 篇七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为碰撞为什么会引起闪光争论不休。现在,一項新的研究结果似乎解开了这个谜。欧洲科学家说,闪光来自在与月球表面碰撞后扬起的一块块灼热的陨石碎片。“只要直径约10厘米、垒球大小的一块彗星或小行星的陨石,便可以引发一道地球上可以看到的光亮。” 从事这項新研究的沙利文·伯莱解释道。
“撞碎的陨石在熔化,因为温度极高,所以散发出光亮,直到完全冷却。” 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家卡罗琳·恩斯特解释道。美国宇航局流星体环境办公室天文学家比尔·库克通过在实验室把铝球发射到模拟的月球灰尘创造出闪光效果,他说:“这項新的研究充分证实我们的设想,同行们第一次找到了过硬的数据。”
伯莱和他的同事们计算了1999年至2007年之间月球闪烁的光的亮度,研究小组还估计了与月球相撞的物体的大小和速度,发现大多数垒球般大小的陨石以每小时26万公里的速度撞击月球表面。这种速度撞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相当于70公斤烈性炸药爆炸时的威力,温度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强大的冲击使一部分粉碎的陨石和被碰撞的部位产生蒸发现象,释放出气体和一种称之为熔化液滴的液体,是这些熔化液滴在冷却时产生耀眼的光亮。但也有的研究人员认为,是带电粒子起的作用。这两种不同的解释,都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尽管人类看到这种神秘的月球光亮至少有500年了,它总是出现在月球的阴影部分,但科学家长期以来从未对闪光的起源取得一致的意见。有人曾经认为,光亮不是出自月球本身,而是来自附近的卫星反光。后来,他们怀疑光亮表明月球内部在酿造什么,像翻腾的火山。
月球撞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界在过去10年中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撞击能产生可测量的地震波,使科学家进一步认识月球地震活动的规律。知道陨石多久撞击一次月球,有助于更准确地估计月球表面的年龄特点。掌握陨石撞击的具体情况,例如,陨石体积多少,速度多快,在月球表面形成的冲击力多大,对于人类建造未来的月球基地很有用处。
现在,新的研究终于揭开了月球闪光的秘密。这項发现在帮助科学家对月球有更多了解的同时,也可以使月球游客记住,为了防备陨石雨,随身携带的伞务必结实耐用。
李忠东/编译
内容来源:《科学新闻》网站
8.月球之谜教案 篇八
诸城市程戈庄小学 郑焕勋、李文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三年级
下学期
3、课时
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http://。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同学们请看:
http://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作业:(二选一)
1、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象,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和下面提供的参考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
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收集了月亮诗句,登月图片和资料,及月球其他相关知识,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师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月球之谜教案】推荐阅读:
22月球之谜教学反思06-27
《月球的自述》07-17
开发月球作文08-13
月球知识竞赛09-03
登上月球三年级作文08-22
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08-31
月球之旅作文百度文库09-12
我登上月球后作文10-02
搬家到月球想象作文10-14
新家月球想象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