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2024-09-16

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精选11篇)

1.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一

我国的林业政策及在发展现代林业中的作用

1、林业政策的定义

林业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施政目标。各级林业部门根据林业政策指导、干预和影响林业的发展方向,协调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政策还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国家的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强制性。

林业政策按业务性质可分为森林永续经营政策、森林权属政策、造林政策、森林保护政策、木材利用政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供需政策、林业劳动政策、林业科学研究及林业教育政策等;按经营过程可分为林业生产资源政策、林业生产政策、林业经营政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价格和流通政策、林业财政及税收政策等。

2、林业政策的制定

2.1 制定依据

林业政策主要根据各国的自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林产品的需要情况等制定,因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情特点而异。由于社会经济情况或其他条件的变化,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林业政策也常有相应的调整。但一切林业政策都应有严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用材林短则十数年、长则几十年才能成材,获得收益。因此林业政策必须相对稳定,才能使经营者乐于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否则森林资源就有可能因经营者得不到长期经营的保证和林政管理松弛而遭到破坏。同时,林业政策与其他政策,如土地政策、水利政策、农业政策、矿业政策以及轻工、劳力、科研教育等政策的相关性也应受到重视,以求林业生产与农业、牧业、工副业等生产部门能协调发展。过去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木材,以经济效益为主;近则随着对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认识不断深化,日益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森林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制订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如限制森林采伐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及有关进口木材的政策等,以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林业政策还应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2 特点

各国林业政策 森林经营开始于中欧国家,统治阶级借营林而保持其土地所有权,继之有皇室森林的管理及相应的政策。有的国家以保存地方矿产用材、海军造船用材等公共事业为名,将部分森林收为国有。第一次产业革命对林业政策及林政管理有很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各国出现不同的特征,如德国注重发展林业教育,科学管理及森林永续经营;法国及

瑞士注重防止山洪及水源林的经营;美国、加拿大则以雄厚资本开发天然森林;苏联将森林收归国有,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林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规定森林归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并允许有少量林木归个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森林一方面是公有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也保护私有林所有者的利益。美国在罗斯福及杜鲁门执政时期,曾以国家全部支出的55%收买森林归国有,对私有林也加强经营管理。英国工党提出“私有林捐献林地办法”,规定凡捐献者,其所经营之森林可获得政府大量的永久的营林补助。现代林业政策趋向是森林由国家管制或直接变为国有林,对私有林则加强监督、给以奖励扶持并促进联合,如瑞典的“林主协会”、日本的“森林组合”等。

3、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

集中反映在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及《森林法》中。其主要内容是:

3.1 明确山林权属。长期稳定不变。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林木由县或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具有法律效力。林权纠纷由政府组织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由法院裁决;纠纷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准采伐有争论的林木。

3.2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对森林采伐实行统一管理。对现有森林资源严格遵循年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控制采伐,限制消费。任何单位及个人采伐自己所有或经营的森林、林木,都必须向林业管理部门申请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以防止过量消耗,甚至乱砍滥伐。

3.3 对林业实行经济扶持政策。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把国家对林业的投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按规定提取的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列入林业基金,实行分级管理,专款专用。地方财政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基金中也以一部分扶持林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给以补助费或长期贷款。

3.4 提倡木材综合利用与节约代用。充分利用林区采伐、加工和造材的剩余物,发展小材小料加工,发展人造板生产。推广金属、水泥、钢铁等代用品,并鼓励研制新的代用品。用经济补贴办法鼓励林区单位和群众利用枝桠、茅柴等作燃料,并实行以煤代木,发展沼气、小水电等。

3.5 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由各级政府制订规划,确定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目标,组织实施,并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对林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规定归个人所有的林木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以调动群众兴办林业,代代相传的积极性。全民义务植树按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株,系无报酬劳动,林木属于集体和国家所有。

4、现代林业的提出

4.1 现代林业的提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

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4.2 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5、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对发展现代林业的指导作用

5.1 林权改革

5.1.1 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在林地上的延伸,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5.1.2 农村发展空间的扩展和延伸。广西农村耕地较少,人均不足1亩,而林地达到5亩/人,林业为农民增加了新的生产发展内容。

5.1.3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要素。林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林改有效消除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生产潜力及调动其他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二是改善了林农生活。林改增强了林业吸引力,增强了林农的致富信心;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明晰产权、核发林权证,减少了山林纠纷的发生;四是促进民主管理。林权改革的方案,必须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需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5.1.4 增强林业竞争力的支撑和手段。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把林木、林地、森林等林业资源资产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把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真正成为了山林的主人,他们舍得向林业投入。特别是农户以自家山林为资本和企业联营,可吸纳了大量资金发展林业。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大量投向林业。从而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增加林业的市场竞争力。

5.1.5 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保障。通过林改,加速提高林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供给,从而减少对生态林的破坏,保护了公益林,实现了其可持续发展。通过改革建立和创新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调整和创新政策,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体制,提高林业质量和林地的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期数增长,生态功能期数增强,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林农收入的期数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5.2 对林业实行经济扶持政策

2007年,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要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

5.2.1 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农、林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以三剩物及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免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企业和单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林业企业“走出去”,并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5.2.2 完善并实施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条件的林业企业予以积极支持,鼓励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扩大再生产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5.2.3 对用于国内建设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珍稀树种用材林等基地建设,及其森林防火、生物灾害防治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林木良种选育、繁殖、推广、使用,都给予积极扶持。

5.2.4 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合理制定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逐步将其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用于发展林业生产,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纳入财政预算。

5.2.5 政策性银行将积极提供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延长林业贷款期限。国家开发银行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南北方林木生长周期不同,贷款年限为12年~20年;珍贵树种培育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项目,贷款年限为10年~15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5年,最长为8年;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项目贷款一般为5年,最长为10年,具体贷款期限还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

考虑到林木生产周期长,贷款宽限期可适当延长,具体由银行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业银行林业贷款具体贷款期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

5.2.6 研究建立面向林农和林业职工个人的小额贷款和林业小企业贷款扶持机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林业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

5.2.7 加大贴息扶持力度。中央财政对林业龙头企业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贷款项目、山区综合开发贷款项目、林场(苗圃)和森工企业多种经营贷款项目、林农和林业职工林业资源开发贷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贴息。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转产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支持。

5.2.8 发挥信用担保机构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林业信贷担保机制,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支持开展林业担保工作。

5.2.9积极研究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的林业保险机制。

《要点》实现了四大突破姚昌恬说,《要点》在扶持政策,林业产业发展的内涵、目标、方向,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管理新机制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5.3 提倡木材综合利用与节约代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建设部、铁道部、农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林业局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并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木材节约和代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木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国家积极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进行木材生产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木材防腐等保护处理、废旧木制品回收利用与再生利用,以非木质材料替代木材,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当前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木材消费行为、消费结构还不合理,生产加工、保护处理、回收利用水平较低。我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随着木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对满足市场需求,抑制森林超限额采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我国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6、总结

林业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生态功能的生态产品,又能为社会提供具有经济功能的林产品和具有文化功能的生态文化产品。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让林业在我们的现代林业政策指导下,为我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二

1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

随着有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增大, 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其次,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的资金不足;再次, 现阶段的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不高;最后,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不高。

1.1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而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而目前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规划缺乏前瞻性, 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很多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尽早的获取利益, 在规划的过程中进行设计造假。除此之外,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并且还需考虑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生长环境,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还包括了各级规划。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 对于各级规划十分欠缺, 通常只是规划了总体的目的, 对于各个不同环节的目标考虑不周, 甚至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而且,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在不同地区的启动时间和目的各异, 使得我国总体的林业生态工程出现交叉、重叠等不良现象。

1.2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的资金不足

我国的地域广阔, 需要进行生态建设的地域也是十分广的, 因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就十分繁重。虽然我国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由于林业生态建设所耗费的时间长, 需要消耗资金的地方太多, 使得资金仍然十分欠缺。通常情况下, 我国相关的林业建设部门会通过评估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和重点项目, 在这些重点项目中投入充足的资金, 这样, 使得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及时得到改善,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资金尤为缺乏。

1.3 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不高

和其他工程一样, 林业工程也需要恰当的监管, 从而保证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 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关键的地方。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林业生态工程缺乏相应的监管团队, 或者监管团队的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甚至连相应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及时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管理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责任分工不明而出现责任空缺或者责任重叠的现象。除此之外, 由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广, 因而对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然而实际的林业监管团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达到要求, 精通林业专业技术又懂得管理方法的人才在很多地区十分欠缺。

1.4 林业生态工程的质量不高

在造林的过程中, 很多地区采取的都是散乱作业的方式, 因而施工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造林的过程中, 由于树种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树木的存活率相对较低, 不能发挥出原有的林区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抵抗病虫方面的质量也存在欠缺。这些质量问题使得林业的生态效益不能及时发挥。

2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水平的对策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

2.1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水平的对策

要提高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水平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方面, 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认识水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建设, 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才可以减少乱砍乱伐以及肆意捕杀动物的现象, 才可以使林业生态建设有序的开展, 不被破坏;第二方面, 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只有将各地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序的结合在一起, 才可以使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而, 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有关部门要做好整体规划工作, 实行生态工程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 从而保证总体利益的最优。

2.2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来看,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 根据自然区域的差异形成复合生态经济体系。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 注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尊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从而使我国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 完善现有的监管模式和质量管理方式, 促使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朝着科学管理, 高效管理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了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有关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的水平,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的参与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当中。并且, 有关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使社会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得到提高, 使社会各界力量都可以积极投入到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当中。从而使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更高, 效率更高, 使整个社会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程.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资, 2013, 32 (22) :33-34.

[2]张成福.浅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信息系统的现状[J].防护林科技, 2013, 6 (2) :11-12.

[3]白进军.小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科技资讯, 2013, 33 (22) :11-12.

3.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三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4.我国经济林业的发展策略论文 篇四

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它主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在防风固沙、保护环境、保护水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可以提供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木材等产品,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大贡献。我国一直重视林业发展,将发展林业作为发展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碎石沙尘暴、PM2.5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及全社会开始重视环境治理工作,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绿色经济成为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离不开林业的建设发展。

2经济林业

林业是生态建设主体,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林业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变人们以往的陈旧思想,克服简单的木材生产理念,根据市场开辟新生产领域的林业,经济林业使林业生产具有多样性、专业性及规模性的特点。经济林产业化是批量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实现经济林产业化,必须构建产品绿色化经营体制。经济林产业化主要含有前期栽培产业化与后期加工产业化。经济林产业化能够构建较为发展的果品产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林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要实现经济林产业化一定要重视政府的领导作用,构建产业化的建设机制,推广政策性服务,制定有关林业生产的责任制度,在技术、人力、资源方面构建政策扶持体系。

5.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五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但是,由于过量采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林业管理体制落后,经济危困,社会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为此,分析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实施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十分重要。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材业经济领域逐步显现,探究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变得迫在眉睫。本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和措施,谋求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1.发展林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

据统计,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蓄积量的3%,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又由于我国多年来对森林过量采伐,使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且多为国家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易于死亡,所以我国森林总量严重不足,且处于低产期、低效益的状态,这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2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生产分散

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机构,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3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束缚林业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1)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2)国家对林业企业投入力度不够,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3)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

1.4 林业的基础建设与林业资源的保护不力

近年来虽然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林业基础的底子薄、起步晚、建设速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在“三防”、“四站”的建设、林业科研培训机构、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与此同时,林业资源的保护依然十分严峻,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与森林火灾数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发展林业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2.1.全面实施“绿色革命”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

事实证明,违背自然规律来获取经济利益是要付出高昂的生态成本的,局部暂时的经济增长,要带来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多年过量采伐,全国林业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林业资源严重减少,为此,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甚至封山育林,从根本上保护好天然林,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在政策上对林业经济进行扶持

好的政策导向及充足的资金扶植能为林业建设提供动力与支撑。可持续发展除了经济上的扶持外,还要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在造林活动中,提倡“开发者所有,开发者受益“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植树造林的主体。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让林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把国有林场推向市场,实行股份制造林和各种其他形式的合作造林方式林业建设要想保证。以前政策已不能适应现在林业经济的发展,大大限制了林业的 生产力。政府应该对林业经济在经济上有所支持,政策靠拢。要改变现有的状态,各级政府部门要担当起这个责任,脚踏实地的做好这个工作,推动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对政策性的出台,必须经过科学的研究,实地的调差,对其可行性充分的论证,不能盲目的出台。

2.3.依靠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

因为科技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想发展经济又想保证资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去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具体做法是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入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这样就能避免科研与产业的割裂问题。对于先进的林业技术,要组织强大的推广服务活动。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地传导出去。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通过发达的网络加快林业信息的传递,制定标准保证信息传递过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2.4.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型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对林产品的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应充分利用林业特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应充分利用林区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生产力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 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5.实施“优化升级工程”,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必须实施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林业产

业结构调整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首先,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

业产业结构。其次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 点,一是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山特产品资 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三是要充分利用林区中草药资源,大力 发展医药制造业。

2.6..加强依法治林,实行科技兴林

国家应加强林区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以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乱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以确保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实行科技兴林是振兴林业经济的关键,振兴我国林业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实施科技兴林这一重大举措。首先要重视林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林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再次是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经济建设就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现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要实现林业经济的顺利转型,林业和相关部门就要切实加强林业政策的宣传,加快林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强化服务意识,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团体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从更宽的领域扩充林业经济建设力量,推动林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2.7.加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分为:林业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按森林三大效益功能的发挥不同可以分为:森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发展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发展模式和森林多效益综合发展模式。我国的森林效益利用必须从经济效益为主,转换为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

按是否可持续发展可以分为: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只有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才真正可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人类的最大经济利益为核心,掠夺式开采森林资源,而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局面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林业经济发展围绕核心不同可划分为:参与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独立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林业建设以林业部门为中心,由林业部门统领社会各利益主体开展林业工作。

根据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阶段不同可划分为: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发展速度的不同分为: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是根本改变林业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根据林业开放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按绿色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浅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和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深绿色林业经济模式就是全面衡量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力求做到三大效益的统一,从而为人类的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做出贡献。

3.结论

不同的时期我国在林业经济发展中遇到问题不同,在林业发展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只有在好的政策体制下林业经济才能够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生态效益的。同时,决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

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关系需要理顺,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掘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政策制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只有在健全的体制政策保障下,林业经济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在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产生的生态效益时,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

发达的林业是政治稳定、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象征。我们林业工作者要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总之,就是要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谋求各种关系的协同发展。用科学的政策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走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乾明.林业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集体经济,2011(27)

2、郭永益.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2010(8)

3、于爽.浅谈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9(4)

4、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5(6)

5、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6、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

7、陈新云,陈建成,甄芳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

6.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六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摘 要:3林业机械发展前景 林业的发展对林业机械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林业机械也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发展的速度。为了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科技的进步使得林业机

关键词:林业发展论文

3林业机械发展前景

林业的发展对林业机械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林业机械也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发展的速度。为了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科技的进步使得林业机械更加人性化,而且在材质、结构、性能、操作上都更加完善。林业机械的.发展在当前林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3.1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并加强自主开发虽然近几年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有些发达国家的林业生产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这对于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例如,意大利的容器育苗法能够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林业的生产中主要依靠大型自动化机械控制,使树木的生产环境得到保证,但是成本比我国的造林成本要低很多。为了加快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林业部门能够根据我国各地区林业生产的需要引进先进的林业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创新林业机械生产设备,创造出更多属于我国的林业生产专利技术,促进我国林业的蓬勃发展。3.2便携式林业机械将成为发展的主流为了更加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现状,在林业机械生产领域出现了便携式林业机械,在林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相比其他类型的林业机械设备,便携式林业机械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林业生产效率,降低林业生产成本,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3.3向深度加工方向发展受过去传统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我国森林总面积在不断减少,目前我国林业资源面临着匮乏的局面,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林业必须从过去的生产模式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对剩余木材进行二次加工也是现代林业生产的重要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林业加工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并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这势必会对林业机械有所要求。3.4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当前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林业机械在满足林业生产需要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在林业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林业机械生产的一个方向。3.5加强林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为了减少林业单位的成本投入,延长林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作为林业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林业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市场上对林业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再加上林业建设的任务量比较大,这就加大了林业机械的使用强度,逐渐的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林业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维修人员对林业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进而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正常使用,避免设备损坏延误林业生产的情况出现。由于不同的林业机械设备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林业部门应该采取配套管理的方法,根据机械设备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使林业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4结束语

7.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七

1.1生态林业体制的建立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 需要一个新的体制来进行科学的规划。改革体制要适合社会的发展, 并涉及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建立新体制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其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生态林业体制的建立是整个生态林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效的发挥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

1.2生态林业建设创新工艺

传统的林业发展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生态林业建设的需求, 因此, 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来设计出新的施工工艺, 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原来的技术基础上改革和改良, 来保证生态林业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还要充分的利用高科技因地制宜设计出树种林种合理的布局, 实现其机构的多样化。

1.3生态林业环保意识的培养

人作为生产和发展直接操作和执行者, 一个人的意识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因此,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中要加强培养工作人员生态意识, 让员工能够从心里上认识到生态林业的必要性, 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建设中。只有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 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农林业建设的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的这种发展必须要依照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去实施。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 从而危害到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等。生态林业建设要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下, 结合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科学的设计生态林业建设方案, 合理的规划林业建设的布局,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林业系统主要由森林系统中海岸线、自然保护区、天然树林等组成, 还包括防护林体系诸如沿河防护林、道路旁树木、农田周围树木、村子中树木等。生态林业是网络状呈现片、点、带、网的紧密结合, 这种森林生态体型主要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能够合理的布局整体上生态林业的设计, 利用生态林业的优势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2生态林业建设的稳定与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就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必须以稳定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经济之间有着巨大差别, 其林业的发展模式诸如林牧式、林工式、林渔式、林林式都会存在于建设中, 在生态环境中有着多种的生物物种、机构层次也不相同, 就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必须适应这种多样性, 林林的资源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

2.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要想在社会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就需要看其是不是能够适应当地生物圈中森林资源基础状况。生态林业的生态效益必要发挥出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来合理的布局, 打造一个完善的设备功能的生态林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要实施一个均衡的发展状况, 才能有效的进行林业的建设。

2.4生态林业整体化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的, 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出自己的功能。生态林业整体化发展才能够防止生态被破坏、改善自然环境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和提高经济的效益,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林业体系。生态林业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有经济目的的人工生态的系统, 还表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系统。生态林业的功能比较多, 要把生态林业系统中各种产业结合到一起, 实现其整体化的发展把加工业、运输业、种植业、养殖业等都融合到生态林业的规划设计当中。生态林业还能够在经营的方面提供木材产品;还能够改善生态的环境, 保持水土完整性、防止风沙的侵袭等作用。在保证森林承载力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出整体化发展的林业体系。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生态林业建设已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结合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面对决林业建设中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使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洪雪, 杨清福, 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6 (5) :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 :195-196.

8.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八

关键词 林业碳汇;发展现状;优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26

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趋势不仅是各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也是各国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并将《京都议定书》下清洁发展机制(CDM)碳汇活动作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有效实施策略。我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展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并以国际交易的方式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这是我国林业建设在新时期的核心发展战略。

1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特点

按照政策规划,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可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京都规划”碳汇项目,即在50 a内的无林地再造林以及1990年后的无林地再造林,获得一定的碳汇标准并满足其他相关标准要求的碳汇项目;而其他不受《京都协定书》规定约束的项目称为“非京都规划”碳汇项目。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两类林业碳汇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以林业六大工程的发展效果最为显著,并且对于天然林商品采伐的政策调度工作在各地均落实到位,对于实现林业开发与维护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显著提升了林区居民生活质量。其中,广西自治区和内蒙自治区“京都规则”的碳汇试点项目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并满足相关标准,即将实现国际交易的CDM林业碳汇项目。第二,“京都规划”碳汇项目的设计规则与“非京都规划”碳汇项目的设计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第三,“京都规划”碳汇项目的设计思想与“非京都规划”碳汇项目的设计思想存在着相似点。林业碳汇项目产品开发涉及林地产权问题、项目基线以及碳汇测量技术问题,并且项目所生产的碳信用具有不可移动的性质,碳汇产权的特征具有公共品属性,不能做到真正的产品產权排他性。林业碳汇项目的基准线指林区在没有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前提下的自然碳吸收量,林业碳汇项目基准线与额外性是准确计算林业碳汇项目产能的关键[1]。

2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相关理论技术及人才资源支持

在我国,林业系统中对于碳汇项目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碳汇项目发展相对较慢,在理论方面也缺乏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法以及调控管理体系。目前的测量方法很难精确计算碳汇林的碳储量,进而难以实现在国际中的碳交易。CDM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国的实施时间较短,很多地区的林业部门不仅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来完善工作,更是没有相关专业院校可以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得我国广大林业地区的林业碳汇项目由于缺乏专业支持而很难向CDM碳汇项目的标准发展。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瓶颈。

2.2 缺乏方向性政策指引

高效的政府制度与政策设计以及与基础市场配置相结合,是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间政府对于林业碳汇项目的政策制定与支持力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林业碳汇项目中,森林培育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项目主要是由国家的资金调配而开展,项目的开发与项目的发展与国家的资金调配力度息息相关[2]。虽然国家对于项目的资金力度足够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展,但要实现林业碳汇项目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需要社会资金的融入。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在资金收回上无法得到保证,导致社会资金融入极其困难。政府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社会资金投资政策,从而使林业碳汇项目成为了社会风险极高的投资项目,社会资金对其失去积极性也在所难免。

2.3 申请碳汇项目程序复杂、门槛较高

国家发改委对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主体规定以下标准:第一,只有独立的企业才具有资格成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主体;第二,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企业必须具有从事林业经营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林业项目操作能力;第三,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好的财政状况,能够承担项目实施的全部开支以及项目预期开支的能力。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并且具有主动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意愿的市场主体非常少,这种较高标准的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按规定还需要多机构的审批、手续繁琐,这也使CDM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国的各地区开展与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优化方式

3.1 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

政府应联合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加强对于方法的进一步研究,进而提升在林业碳汇项目中对于项目碳产能的科学统计,以便于项目对于利益价值实现科学评估,进而利于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国各地的推行过程中得到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碳汇行业的碳汇交易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人们掌握林业碳汇项目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对金融学、经济学、环保、法律等学科的涉及。由于我国教育目前并没有对林业碳汇项目设立专业性的教学体系,需要多方教育教学资源的联合对人才进行培养,并且需要对具有志向的人才进行鼓励与政策性的帮助,从而为林业碳汇项目在我国的广泛实施提供人才资源的保障。

3.2 制定合理的林业碳汇项目协调政策

在中央的林业碳汇项目相关政策以外,各地政府以及林业部门应制定与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及管理办法,并确保政策能够具体贯彻执行[3]。相关政策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各地自身的综合客观条件,并将市场经济变化因素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社会性质的市场融资建立相应的鼓励性政策,以及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对资本运作进行必要的调控,通过银行机构的灵活运转,保证项目实施主体企业能够进行资金运转进而降低企业对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门槛,并缩短企业的项目资金回收周期,进而鼓励社会资金的融入。

3.3 发挥制度保证作用

建立第三方的核查机构监督项目实施,并对减排能力进行有效的评测。科学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对碳汇、碳排放进行有效监测与统计,能够对林业碳汇项目的碳汇交易起到利益保证的作用。另外,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科学而客观地评估林业碳汇项目的申请,排除不合格项目对投入资源的浪费现象产生,并帮助具有项目实施能力的企业顺利得到项目承办资格。同时,评估已经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工作,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与发展前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性建议,进而为林业碳汇项目的管理运行节省成本以及提供外部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怒云,龚亚珍,章升东.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6(3):32-35.

[2]孙丽英,李惠民,董文娟,等.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利弊分析[J].生态科学,2005(1):41-43.

[3]黄颖利,秦会艳,黄萍.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可行性设计[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8):37-40.

9.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 篇九

达县林业局 王强林

摘 要: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依靠科技支撑,增强综合实力等对策措施。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发展重点;对策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事业发展的瓶颈,不能适应当前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需求和愿望。1 达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达县林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的思路,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体现在:

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稳步推进。98年以来,我县发展了以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40余万亩,基本满足了我县工农业建设需要;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主要有枣、银杏、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柑、柚、梨、桃、李等水果类;油桐、油橄榄等油料类;栀子、佛手、金银花等医药类;茶、桑等经济作物类;种苗花卉类等六大门类。到2009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经果林17.45万亩,其中果树类9.95万亩,木本药材3.2万亩,油料、饮料1.2万亩,其它经济林2.6万亩,林木花卉0.5万亩。三是林业加工产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县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户)51家,年耗材2.3万立方米,年产值2000余万元,税收100余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0余人,另四川升达、瑞丰木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建成投产耗材22万立方米,预计产值可达近6亿元,将拉动建设工业原料林5万余亩,解决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有较大发展。以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和真佛山AAA级风景名胜区主为的森林旅游业,火峰山森林公园也正在申报中,赵家桂花村、翠屏山等 2 乡村农家乐年接待能力1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了人们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2 达县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达县林业产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几乎没有,98%以上的产品为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经营层次低,仅限于粗放的经营加工、利用,深加工产业薄弱;二是发展思路不明,一些项目过多,造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一些项目基础薄弱,扶持力度不够;三是科技支撑不够,经济效益不明显,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基础薄弱。我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林区道路、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观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林木良种化程度低,产业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发展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如何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与最大化,构建和谐达县、绿色达县、生态达县,加快我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林业资源达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林区经济发展,奋力推进县委“135”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要求,3 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前提,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产品市场拓展为保障,全力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3 达县林业产业发展重点 3.1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

按照“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原则,围绕林产加工、建筑建材、坑木原料、民用装饰用材积极培育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珍贵的工业原料林基地,结合低效林改造,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松树等乡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主要布局在麻柳、石桥、堡子、碑庙、万家、葫芦、铁山林场、大树、平滩等乡镇。3.2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突出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发展特色经果林,重在梨、桃、柿、柑等优质水果、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乌桕、油茶、油桐等生物质木本油料林,加快现有低质、低效经济林改造步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走立体经营之路,挖掘林地资源潜力,注意长中短效益相结合,大力培育林菌经济、林药经济、林禽经济、林虫经济、林蔬经济、林果经济、林卉经济、林草经济等,使林下资源的开发尽快形成规模,提高效益。主要布局百节、马家、赵家、碑 4 庙、亭子、麻柳等乡镇和国有林场。3.3 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

为了满足全县造林绿化种苗需要,以县级骨干苗圃为主,积极推行基地育苗、大户育苗,建设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励发展园林花卉业,为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和乡村绿化提供优质大苗和多色花卉,引导业主建设园林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南外、河市等乡镇。3.4 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

林产加工业的精深程度是林业产业发达的标志。要大力培植升达林产一体化等3-5个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林业第二产业的牵引作用。积极整合县内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业,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延伸到林果、畜禽、旅游工艺品加工等方面,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业化程度。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5 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资源,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主力军作用。加快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和真佛山国家AAA级风景区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力 5 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积极打造三里坪人文生态区、火峰山、翠屏山城市生态公园和林庄经济、林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4 发展林业产业的对策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产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增加林农收入的战略高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林业产业建设。要把林业产业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产业发展实绩纳入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2 科学规划

县林业局要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合我县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规划。生态公益林应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搞好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开发。商品林则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林果业,以林 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经营管理和更新改造。

4.3 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

4.3.1落实林业产业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全局的财政、税收、金融和市场准入等政策,要逐一明确并落到实处。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4.3.2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林业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专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推进林业产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林业产业预测预警机制。加快森林及林产品认证步伐,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强化林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强林业会员经济管理指导,要办出精品,形成品牌,注重效益。

4.3.3完善林业产业管理和服务

加强林业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建设,使产业管理的事有人抓,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的事有人管,为企业和林农提供产业信息、技术服务的事有人做。4.4 创新机制

加强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合理流转,鼓励业主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及合作入股经营,吸 引社会各届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坚持先发展后消耗的原则,认真实施“造一用一”工程。4.5依靠科技支撑,增强综合实力

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科技最新技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积极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适宜不同林地条件的造林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积极推行林药、林菌、林牧、林渔等复合经营技术,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应用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增强林业产业综合实力。参考文献:

[1] 蒋海 苏志尧.林业产业化理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10.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篇十

3.1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定位

我国国体面积辽阔,林业资源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对于林业资源的定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较强针对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从乡镇政府部门开始,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明确林业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和最终目的。

3.2建立健全林业管理的法律体系

我国林业资源缺乏有效的法律体系,森林资源的归属混乱,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造成了乱砍乱伐的现象。要做好林业资源管理,需要林业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来约束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基于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急需创建一套完善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来确保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化建设发展。

3.3加强宣传林业资源保护重要性,提升关注度

正确的认识才能激发正确的行动。要提升林业资源的有效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提升关注度。大家对于林业资源的作用,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上,而对于它的生态效益还缺乏了解。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对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宣传,让社会认识到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提升大家保护林业资源的积极性[3]。

3.4资金和技术投入,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管理技术比较落后,我们需要依靠林业高新技术来保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资源与环境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实现我国林业管理的现代化和科技化[4]。

4结语

生态的文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关系到每一个人,林业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人,国家和个人都应该了解林业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林业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成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该重视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明确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完善相关法律,给予充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光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5):119.

[2]杨盛琳.浅析如何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性发展[J].农业与技术,(4).

[3]秦涛张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6):44-46.

11.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城市林业;发展趋势;特点

城市林业是指发展为城市服务的林业。它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加身心享受、缓解心理压力,全面服务于城市生活质量。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城市林业的发展状况与其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

1 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就需要建造更多的行道树、街道绿地、隔离片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城市林业的迫切需求,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林业内涵不断扩展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在提高,城市林业的发展也为更多的人接受,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人们开始突破过去长久以来以城市市区绿化、美化为目标的狭义的城市绿化,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林业体系。现在,人们再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更加注意城市的自然美。他们把美学视为城市林业的在净化环境外的又一重要功能,旨在增加城市的自然美,甚至是达到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相信随着工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交通的进步等社会发展,城市林业的地域范围会不断扩大。

1.2 强化城市林业的基础理论研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城市林业的建设发展亦是如此。只有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城市林业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城市林业的基础理论研究要坚持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从整体上把握城市林业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重视城市林业的建设和发展理论以及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研究,合理布局城市林业。

1.3 城市林业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发展倾向

城市林业是城市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主体作用,它可以改善城市的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预防大气污染、美化城市景观、增加身心享受、缓解心理压力,全面服务于城市生活质量等多种环境功能。同时,城市森林公园、城市动植物基因库、城市花卉等多方面综合利用,可见,城市林业的发展朝着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方向发展。

2 当代城市林业的特点

当代城市林业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与传统林业相比,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主要作用不同

传统林业是用来获取木材的地方,更注重它的经济目的,而它的环境功能则是第二位的。而现在的城市林业主要是用来美化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人们的城市生活质量,它的环境功能则是第一位的。它可以吸收城市的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减弱城市噪音,涵养水源,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2 经费主体不同

传统林业的发展,它的经费多来自林农和企业,他们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对林业的标准要求不高,栽种树木是的长日期比较短的小树苗,大多数为一年或两年。而城市林业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投入,有林业、公路等部门,也有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具体的庭院绿化。城市林业造林标准比较高,一般的工程造林要按标准进行。对于栽种的树苗,有大树苗,也有小树苗,其树龄跨度比较大。

2.3 树木结构不同

传统林业是以纯林为主,树种主要是乔木类,树木结构比较单调。而城市林业树木结构则相对比较复杂,它多是不同类别树种的混交林,有不同树种之间的混合,也有不同树龄之间树种的混合,但大多数还是乔木、灌木和草三者之间的立体混交。

2.4 林相不同

对于传统的林业来说,森林的面积往往很大,树木大小结构也比较整齐。而城市林业由于受到土地面积、道路、建筑物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面积大小不一,总体来说没有传统林业的面积那么大。它会根据美化环境的需要,对绿地进行造景,其林相相对比较复杂,多数为乔木、灌木、草三者之间的相互交错。

2.5 管理水平不同

对于传统林业,根据树种不同对其抚育的时间就不同,做好平时的抚育护林工作外,几乎较少进行管理。而城市林业则不同,它的管理水平比较高,一般要建立专门的林业养护队,一年四季都要对公共的绿地进行浇水、除草、修剪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林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绿地发展状况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我国当代城市林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根据城市林业应有的特点,不断加强城市林业建设,以美化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燕;余雪标;城市林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01期

上一篇:话剧搞笑剧本下一篇:双语诗歌life for 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