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奶牛场生产社会实践报告例文

2024-09-04

社会实践报告,奶牛场生产社会实践报告例文(通用5篇)

1.社会实践报告,奶牛场生产社会实践报告例文 篇一

最新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 篇

最新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 3 篇 篇 1 1

组织部的工作繁琐而重要,虽然短时间内 __接触到每一项工作,但我在集中开展以“ __、牢记使命”为主题的两学一做活动中,深深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要。“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之中我才发现工作单位和大学的确很不一样,一次调研从策划到最后落实到各个单位都不容易,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突发状况。看似简单的一份工作,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不容小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才是挑战的开始。

相对大园而言,外面的世界的确是很精彩的,可繁华的背后是繁复,复杂的社会生活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的。大学期间自己的很多想法比较单纯和简单。步入社会,面对的人员和事务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若要更好的工作,就必须适应这个环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必从小做起,学会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谦虚谨慎,虚心求教,逐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最忙碌也是最挑战一个人耐力与体力的工作,就是档案。工作简

单,却需要坚持。面对众多的文件,确实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一旦开始,每天忙碌却又充实,这才是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了。在文件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了解了组织部开展“ __、牢记使命”的工作内容,从开展活动到组织会议,从实战调研到学习,甚至到每一位干部的政治学习笔记...我从中收获到了重要文件的技巧知识和对待任何工作都要一丝不苟的态度。

以入世之心情,为苍生续尘缘。离别是如此的猝不及防,时光如梭,转眼间我的见习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短短不到两个月的见习生活,除了收获了工作经验和工作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转变:由单纯的校园思维到社会思维的转变,由纸上谈兵到事事躬行的转变,由直来直往到深思熟虑的处事方式的转变……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也为我以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生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经常对自己说,如果没有走好前面的路,那就竭尽全力的去走好未来的路。于今年七月,我很不自信的参加了关于选拔 xx 籍在校大学生兼任 xx 县乡镇工作助理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但我很幸运,我成功入选并且在财政局实习,在此之前,我几乎不抱关于任何选拔成功的希望,但我决定试一试。这一试为我带来了无限可能,对于这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我很珍惜同时也很感激,并决定努力做好所有工作,即使自己很笨。

记得第一天到岗实习的我,开始和办公室里的领导一一问好,由此我也获得了我的专属办公桌,于是紧张的准备开始工作,我坐下来

等待分配任务,但我内心是慌乱的,忐忑的,当我得知我目前不需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内心是矛盾的,首先,我开始不担心今天工作的难度,不用担心能否完成工作任务,稍稍觉得有些轻松;其次,我便在纠结没有工作任务那我该做些什么,又或是如何与领导交流,从而打破这长时间的寂静。于是我做出很端正的姿势一动不动的在自己的地方待着,哪怕是呼吸声我都要刻意的去控制,尽量将音量压到最低,避免给领导添乱,而影响工作,这一上午虽然没做什么,但我确是足够累的。

后来通过领导的引领和我慢慢的摸索与适应,以及不断的挑战自己,我逐渐的开始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有了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各级下发的文件,录入信息,审批各项收支内容,导入工作系统,熟记各项分类科目及项目名称,完成分类,辅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其存在意义,由此也少不了要付出些许细心和耐心,有时候,一遍遍的修改和补充会让我抓狂,尤其是涉及到编码,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但后来通过领导一旁的指导,每项工作都顺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学习,使我的记忆更加深刻清晰,也使我的社会经验更加丰富。

转眼间,暑期实习时间已过去了大半,还记得上大学前我的班主任在我的留言板上写下的一句话:“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其中的酸甜苦辣咸都需要自己去感受,很多美好的事物,是深沉悠远的,也是极为珍贵的,它们的美好不是一下子就容易发现的,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现在,我似乎更懂得这句话的意义所在,我在实习当中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拥有了一定的社交经验,学会感恩,促进成长,明确目标,确定方向,未来的路,我会积极探索,__,成就更好的自己。

时间总是过得那样的快,快得让人来不及去回首感叹。在乡政府实习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堪堪一个月而已。这段时间里有收获也有遗憾,但即便是遗憾也可以看做收获。作为涉世之初的练习,我们在练兵场上发挥自己的长处,收获着属于未来的希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短暂的实习,在我走向社会的路上起到了过渡桥梁的作用,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帮助。

刚到岗位时,犯了不少小错误,但在我熟悉了工作流程,认识到党政口上工作的重要性后,我加强学习,工作也变得得心应手,没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也没有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工作中,我尽力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发挥自己的长处为领导排忧解难,解决一些不在本职范围内但在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受到了赞扬。

人们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的工作内容,事实却大相径庭。到岗以来,每天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各个上下级单位打来的电话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并且协调好领导的时间,并不是想象中的轻松简单。

这也引起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中的主角。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当起到的是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因此,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在哪里,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对于一个已经步入大学即将走向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社会和社会上的人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非常荣幸成为 xx 会场的志愿者。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而且是以一名家乡人的身份参加。荣幸至极。在这八天的志愿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在校园内学不到的,也结识了许多有能力的同为大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学习开始,站姿,蹲姿,坐姿,以及请,欢迎手势等等,一点一滴的学起,认真的学习礼仪老师的一举一动,努力提升气质,展现出别样的 xx 志愿者精神;接着又学习了家乡悠久的历史和家乡的特产以及景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如今,高寒的气候造就了美味的莜面,特殊的地貌造就了 xx,五花草甸等名胜景区,通过此次学习对家乡更深一步的认识,也更加的热爱;在慰问官兵活动中,还参与策划了对歌环节,从构思到实施,实实在在参与其中,也认识到自己许多的不足,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为将来的活动积累些许经验;在旅发大会当天我被分配到了 xx 风景区的一个三岔口,这算是一个重要的路口了,因为,每当走到这里的游客总会犹豫该从哪条路口观光游览,每次见到游客走来,总是主动微笑的说着:建议您从左边走,可以在观景台上最好角度的看到九曲神韵,然后绕一圈观景后从最右侧出口出来,中间这条通往古祭坛,休闲亭廊和卫生间,您可以最后上去。虽然一直重复着这一句话,不停地解释,回答每位游客的问题,但是每当游客微笑着回应着谢谢时,为我们 xx 籍大学生竖起大拇指时,心中总是开心不已。大概从下午三点到五点,整整两个小时,我一直挺胸抬头,微笑站着,尽管脚很疼,可是依然坚持下来了,尽管中途下雨了,可是我们都没有避雨,我们指引游客到避雨的地方,当路过的游客为我们尽职尽责的精神赞许时,我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为我是 xx 籍的大学生而骄傲。

非常感谢这次志愿活动,为我提供了一次锻炼自己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我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经历让人难忘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会本着志愿者精神,充满热情,负责,积极主动和奉献的精神参加志愿活动,为社会尽一些绵薄之力,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服务精神,将志愿者的精神弘扬传承下去,为 xx 争光。

最新 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 3 篇 篇 2 2

社会实践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

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学期,也是我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在于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参加社会实践在帮助在校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高度重视。通过暑假的社会实践,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这个暑假我回到了家乡,由于年关前后疫情散播严重,使所有人人心惶惶,也使我的整个假期基本都呆在家里,但是之后疫情减弱,各个学校开学后,在进行网课之余,我也有了一些时间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的是一个餐厅的服务员的职务,因为在高中时我就已经有过做服务员的经历了,但我还是小看了在经历长时间疫情封锁后餐厅的工作量,基本上每个人都在做着保洁人员的工作,而且因为刚刚解封的原因,来的客人很少,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打扫卫生,我也是切实体会到了保洁人员的工作任务量与艰辛的程度。虽然服务员的任务也很多,但是和保洁人员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次的机会也让我彻底认识了这个职业的劳累程度,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要尊重任何职业的人,每个职业都是伟大的,都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我曾在杂志上读过这句话: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

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解释在这里的话就是许多的职业或许渺小,或许平凡,但这就是社会的重要基石,造福这社会中的所有人,每个人都受到了它们的影响,每个人都要收敛自己的轻视之心。之后,这次的实践虽然因为我的家乡这里疫情又一次短暂的出现而被迫结束但我依旧从中有了收获,也更近地感受到了社会的风气。

这些在以后我步入社会会有很重要的作用,也为将来打下了基础。

最新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 3 篇 篇 3 3

我的家在新疆,一放假我就奔向了心心念念的家乡,在全国疫情已经全面好转的情况下,本可以高高兴兴度过一个完美的暑假,却不料新冠病毒竟把魔爪伸向了新疆的乌鲁木齐,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月 18 日乌鲁木齐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这让整个新疆都绷上了弦。我居住在克拉玛依市,离乌鲁木齐市大概 400 公里,乌鲁木齐的情况严峻,使克拉玛依市也开启了严密的排查,社区、单位等都在仔细查找有无回程风险人员,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同时市里的居民也都在配合相关人员工作,我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了当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家乡的社区等需要人员时,保持后备人员充裕,尽

自己的微薄之力。

疫情,牵动着新疆人民的心,这个夏天似乎比往常的夏天让人更躁动紧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承担起当代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疫情猝不及防地到来,打破了这城市原本的美好宁静;但我们必须直面恐惧,将自己学习及收集到的科学防疫知识教授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告诉他们不应信谣传谣。

这个假期,我们没有与好友相约出游,没有与家人们聚会,每一天都在和疫情斗争,积极配合社区的工作,做表格,做回访,有时也会为社区的卫生工作站出一份力。

在志愿的活动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事情,社区的居民都尽力互相帮助,封锁单元门后,有的小朋友独自在家,邻居们都不约而同的轮流帮忙照顾孩子,居民们也很少麻烦志愿者,大家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对于居民来说,安安全全在家就是对抗疫工作的最大帮助,对于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来说,居民的安全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们从早到晚奔波在社区里,晚上值班的时候,总是被很多叔叔阿姨关心:有没有喝水呀、吃饭了没啊...这些温暖的人让我们都重新振奋起来,现在的新疆处于自治区全面开始核酸检测的阶段,我们一起面对着,我相信我亲爱的新疆一定会早日渡过难关!

在这将近快一个月的志愿活动里,我体会深刻,同时发现在场不

止我一个大学生,我了解到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有很多,更是登上了微博热搜,光是乌鲁木齐市就有 21 万志愿者投者投身抗疫一线,这还不包括其他城市的志愿者,大家所表现的并不是畏惧病毒而是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在社区志愿工作时所有人都非常配合我的工作,小区里若非必要时间出入楼栋者,几乎没有人在路边闲逛,这就是中国人的凝聚力,也只有大家的配合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统计,进行相应的隔离,参加这次的志愿活动我感到深深的骄傲,一是为中国公民团结一心抵御新型冠状病毒而骄傲,二就是为我选择了志愿活动而骄傲,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都可以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希望新疆能够早日挺过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烤包子一定要加油啊!

2020 注定是记忆深刻的一年,相信我们一定会拨云见日!像“天问一号”一样冲向未知的美好的全新时代!

2.对于公务员社会实践报告例文范文 篇二

关于公务员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 XX 市人民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 XX 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0 1 9 年 年 6 月 精 心 整 理 范 文 资 料,希 望 你 喜 欢,谢 谢 浏 览 与 下 载,我 们 会 努 力 不 断 完 善 与 更 新 文 档 资 料,谢 谢 月 精 心 整 理 范 文 资 料,希 望 你 喜 欢,谢 谢 浏 览 与 下 载,我 们 会 努 力 不 断 完 善 与 更 新 文 档 资 料,谢 谢

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 40 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

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 8 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企业0 1 9 年 年 6 月 精 心 整 理 范 文 资 料,希 望 你 喜 欢,谢 谢 浏 览 与 下 载,我 们 会 努 力 不 断 完 善 与 更 新 文 档 资 料,谢 谢 月 精 心 整 理 范 文 资 料,希 望 你 喜 欢,谢 谢 浏 览 与 下 载,我 们 会 努 力 不 断 完 善 与 更 新 文 档 资 料,谢 谢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场布置,也没有专门

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

3.社会实践报告,奶牛场生产社会实践报告例文 篇三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 XX 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 30 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 30 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市陵县**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 40 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 XX 年 1 月 14 号到 1 月 16 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 1 月 17 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 2 月 13 日。从2 月 14 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 2 月 20 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市**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 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XX 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 XX 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 400 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 户人家,采访了 282 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 63%。在调查采访

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 70 份,收回 70 份;拍摄照片 67 张,录音26 份,录像 13 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 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 30 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 30 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 30 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 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 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

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 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 4000 多的医疗费中,有 XX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 30 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

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 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 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

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

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 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 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 100 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67 户,占全村总人口的 63%,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 282 个人中,有 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4.法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写作例文 篇四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对 对 xx 县人民法院行政庭工作的社会调查 调查单位:xx 县人民法院行政庭 学号:1244001421199

姓名:欧 x 锋 今年初,我去 xx 县人民法院行政庭实习,时间是从二 0 一四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十八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审判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法官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行政庭,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诉讼程序有很大的不同,其特点是不诉不理、由行政机关举证、“民告官”。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民事审判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法官们提审,核实法律事实,分析行政案件的特点,适用行政法律法规。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行政诉讼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审判人员、书记员做好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合议庭的法官们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报告文档·借鉴学习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假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假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在实习中所接触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的案件中,有一件案件是关于一位老婆婆起诉 xx 县民政局,争议的事由是民政局作出撤销老婆婆领养权的行政复议决定。

经调查,这位老婆婆领取了一个女弃婴,但根据《领养法》,该弃婴不属于失去父母的情况,并且老婆婆已有几个子女,不符合领取的条件。虽然法律上是这样规定,但考虑到该女弃婴如果失去抚养权将无法生存,因此合议庭作出了比较合理的处理,老婆婆的儿子因为符合条件可以到有关部门办理女弃婴的领取手续,从而获得合法的领养权。

5.社会实践报告,奶牛场生产社会实践报告例文 篇五

民生类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报告...........................................79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89

关于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调研报告..........................97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106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112

党建类 关于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20

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调研报告........................................129

关于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135

关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调研报告...........................148

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情况的调研报告 155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106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112

四、党建类 关于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20

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调研报告........................................129

关于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调研报告..........135

关于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调研报告...........................148

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斗争情况的调研报告 155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报告 网络 调研报告 民生

我区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六个坚持”“五个体系”“五个三”统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大安置点项目建设和探索创新后续服务工作力度,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通过集中面上调研、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详细调查我区安置人员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及安置点

建设等方面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建设向后续 脱贫发展、社会融入管理转变,研究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 贫搬迁后续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五个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推动 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一)抓组织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着力解决“稳得住” 的问题。

一是社区管理“共治”。设置正光街道、铜兴街道,配齐

— 80 —

配强领导班子。成立安置点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同步推进工、青、妇等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综治+社区警务 +司法+”“3+N”大综治工作格局,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780 余起。二是服务阵地“共建”。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的原则,建成打角冲、白岩溪、正光 3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建立 社区“两委”办公室、妇女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 20 余个服务阵地,100 余名干部入驻社区办公,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三是公共服务“共享”。根据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需求,新建、改扩建学校 11 所,增加学位 1.2 万个,调配教师 398 名。挂牌督战正光第二幼儿园、白岩溪幼儿园,5 月底前投入使用。建成卫生服务中心 6 个,配备医生、护士 27 名。健全三重医疗保障 体系,搬迁群众异地就医直报 7157 人次 245 万元。发放一次性 临时救助 4689 人 703 万元。

(二)抓就业创业、促进稳定增收,着力解决“能致富” 的问题。

扎实开展“留雁行动”,逐户走访、摸排,建立安置区劳 动力就业信息台账,通过就业创业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增收。

目前,常住人口有搬迁劳动力 4987 户 11528 人(沿河籍 1437 户 3396 人)。截至目前,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4987 户 9196 人(区内就业 3341 人、区外就业 5855 人,沿河籍搬迁劳 动力就业 1437 户 2765 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一 是全力保障就业。针对原来在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有稳定就

— 81 —

业岗位,因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外出的,积极与用工地政府及企 业对接协调,通过“务工班车”点对点输送 971 人;通过东西 部劳务协作有组织输送到昆山就业 86 人。针对有意愿留在市内 就业的,根据情况分类安置。加快裕国菇业项目建设,动员搬 迁群众承租大棚,目前已签订承租意向协议 807 户,建成大棚 450 个,投产 86 个,带动就业 86 户,已出菇大棚 12 个。5 月 初投产 120 个大棚,预计今年建成大棚 1000 个、投产 600 个以 上。通过园区企业、项目工地、城区服务业等岗位吸纳 2150 人 就业;通过开发环卫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 204 人;通过开发 安置点“四员一长”(信息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邻里互 助关爱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及楼栋长)就业扶贫援助岗位解决 就业 728 人。二是积极支持创业。通过安置点商业部分搭建创 业孵化平台,实行“基地+车间”发展模式,引进藤制品厂、制 鞋厂、制衣厂等扶贫车间 10 个,提供就业岗位 800 余个,吸纳 搬迁劳动力就业 236 人,其中沿河籍搬迁劳动力 82 人。出台“免 租+创业一次奖补 5000 元”等扶持政策,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开 小卖部、理发店、小餐馆等实现自主创业 51 户。三是开展技能 培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就业意愿人群,开展电工、家政、保安、缝纫等技能培训。目前,开展培训 3465 人次,培训后初 次就业率达到 65 以上。

(三)抓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着力解决“快融入” 的问题。

— 82 —

围绕安全用电用水、安全出行、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 设施开展培训,引导搬迁群众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组织开展文艺 活动进社区 80 余场次,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入 30 万元建成矮屯安置点乡愁馆“春晖感恩文化阵地”,讲好历史 故事、留住乡愁记忆、常怀感恩之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择岗主观意识强,劳动就业需进一步加强。

搬迁人员 90 以上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年龄大、无技能、随意性强,劳动就业不理想。一是思想上不够重 视。通过对响塘龙安置点调研了解到,登记有 50 余名搬迁户的 就业意愿是保安,就业部门协调南长城培训学校提供了 30 个保 安岗位,在通知他们培训和应聘时,只有 1 人前来参加,导致 岗位流失。黔东中学提供了 5 个保安岗位,适用于 50 到 59 岁 之间的大龄人员,但因搬迁户不愿参加培训,导致用人单位不 得不在开学前自行招人。二是主观意识强烈。部分易地搬迁户 对用工企业要求较为苛刻,根据前期调查统计,对上岗就业月 薪的要求有 70 的搬迁户填写 3000 元以上,但自身无文化、无 技能,且年龄偏大,企业无法满足,造成推荐不成功。如,《读 者报》为易地搬迁户提供了 20 个要求很低的岗位,月薪为 1800 元每月+全年发行量提成,有 9 人报名,但是企业去接人时,报 名求职人员要求“包吃、包住、包接、包送”,甚至还有要求

— 83 —

带着七十岁的母亲一起去工作。

(二)搬迁户思想顾虑多,优惠政策需进一步明晰。

一是归属感不强。据入户调查了解,在一些入住的搬迁户中,有故土难离的观念,从农村到城市,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极不适应,对现居住地归属感不强,对户籍迁转问题,仍处于观望态度。二是思想顾虑多。一些搬迁户担心户籍迁入我区农转非后,失去原所拥有的“三权”,搬离后没有技术和手艺,单靠打工难以维持生活,因而不愿拆除旧房。还有部分群众搬迁前一栋房子属于两户人家,而搬迁的只是其中一户,造成旧房难以拆除。三是优惠政策需明晰。由于搬迁户从农民转换成居民,搬迁地政府已经将部分搬迁户 的低保取消,由于跨区域,缴纳医保和社保的金额和年限不同,造成搬迁户现在对自己的医保和社保情况不知,相关优惠政策不明了。如,现有房屋所有权问题,今后物管费、电视费、室内装修等问题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不知该如何宣传解释。

(三)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增加,医疗救助压力较大。

一是低保资金支出剧增。根据扶贫政策,即符合条件的对象应同等享受城市低保,因迁入对象在原居住地均为贫困群众,大部分属原住地的农村低保对象,加上原居住地的农村低保标准远远低于我区城市低保标准,如果按迁入本区总人口 50 的对 象符合城市低保条件测算,全区新增城市低保对象 12792 人,按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405 元计算,需增加低保资金支出

— 84 —

将达 6200 万元以上。二是相关救助政策落实难。但按照相关救 助政策规定,申请救助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在本辖区范围内常年 居住,符合相关救助政策条件才能给予相应的救助。因救助对 象流动频繁、户籍未及时迁入,相关救助政策难以落实。

(四)城区教育资源承载有限,就学压力巨大。

目前我区教育面临巨大压力。一是主城区教育资源承载已达上限,“大班额”化解难。目前中心城区小学平均班额 58 人,最大班额 89 人;初中平均班额 53 人,最大班额 73 人;高中平均班额 61 人,最大班额 89 人,大班额化解率小学为 53、初中

75、高中 10。二是主城区流动人口逐年剧增,学位存在不足。从 2014 年至 2019 年,外来进城随迁子女在城区就读学生每年不断递增,2016 年达 19155 人,公办就读 17938 人,占常住户籍就读的 54,按增长幅度测算,老城区必须每年新建 2 所小学,两年新建一所初中才能满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三是学校编制紧缺,财政投入大。要满足 5.5 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子女全部入学,安置点周边学校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6 所,共缺教师编制 1802 个,预计需投入经费 42 亿元。

三、推进易地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一是纠正群众思想观念,激发搬迁户自主创业就业愿望。

加强对搬迁户的思想引导,建立定期的走访机制和宣传平台,随时发布用工信息、搬迁户创业就业故事和创业就业扶持新政

— 85 —

策,激发他们劳动就业的愿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实效。根据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结合 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如开办夜校、家庭学校、企业上岗实训等。针对其职业技能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大力开发保安、家政保洁、月嫂、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提高就业率,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三是多渠道全方位推荐就业。对安置点附近的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新兴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更新,按协议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对个体工商户用工进行摸底,实行大数据管理。引进一些“高大上”制造或代加工企业,扩大就业吸纳能力;与帮扶城市昆山市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劳务对接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加大对原有公益性公益岗位清理工作,同时争取市级重点支持,重点用于安排搬迁贫困户中的“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二)强化宣传服务,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

一是开展亲情服务。结合搬迁户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消除他们思想顾虑,积极为搬迁移民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就业、入学、医疗保障等咨询服务,开放参保经办、户籍迁移等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便民服务工作。在安置点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乡愁馆,以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二是扩大政策宣传。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特别是搬迁前的正确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扶贫搬迁的优惠政策;组织工作队

— 86 —

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解答疑问,消除顾虑;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从最困难、最迫切需要搬迁的农户开始,让群众真正看得到搬迁的好处。三是加强后续管理。提请市级层面统一建立迁出和迁入地联席办公制度,以响塘龙为例:联合办公工作组入住移民搬迁服务中心,服务对接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存在的问题。对困难搬迁户今后房屋产权、用电、用水、用气、物业管理等相关费用,研究出台具体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快建立进城落户易地扶贫搬迁人员“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成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为搬迁对象户口的迁出解决后顾之忧。

(三)落实社会保障,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

一是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组织力量对区内和跨区域搬 迁户入住对象城乡低保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及时向上汇报 对接政策。严格应保尽保政策,确保易地扶贫迁入群众与当地 群众同等享受救助政策。二是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提请市 级财政对我区安置工作财政补助资金的政策倾斜,加大对我区 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的补助力度,在统筹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时,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用于民政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兜底,在 跨区域扶贫搬迁对象计划安排时,统筹做好低保资金和新农合 的预算补助分配,以缓解我区社会保障资金压力。

(四)整合教育资源,满足搬迁子女入学需求。

一是统筹安置区教育配套建设工作。提请市级层面出台我

— 87 —

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预留教育建设用地,从政策层面保障新建扩建居住区教育配套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好中小学、幼儿园,无偿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以缓解人口增加后学校入学压力。

二是市区共建,加大对安置点周边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扶持力度。简化规划、用地等审批程序,使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能提前启动,按时完工,确保搬迁人员子女有学校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请市级财政对我区的学校建设经费保障的政策倾斜,加强我区师资力量统筹,确保新建(迁建、改扩建)

学校的教师编制补充。三是积极探索推进学区教育。为使搬迁户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也为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多校划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通过学校联盟划分大学区的方式,迅速扩大优质教学资源。

(五)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提请市级层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统筹,加强与沿河、松桃、印江三县驻碧工作组的对接和协调,做实双向联动,强化信息精准、思想统一、工作同步。充分发挥易地搬迁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建立联合办公工作组,整合区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移民、扶贫、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资源,形成帮扶合力。二是建立统一大数据台账。由安置点辖区属地管理,负责统一入户调查摸底,各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联络员,统一制成服务卡发放到搬迁对象手中,让

— 88 —

搬迁对象的诉求随时有应答。三是实现安置区的自我管理。进 一步加强全安置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党群服务 中心、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强 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安置区自我管理。四是落实同城同 待遇的政策。在区内搬迁户安置点配套建设中,协调统筹资金 按照外县搬迁的装修及设施配备的标准建设,让区内分散安置 的搬迁户也能拎包入住,以有序推进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 攻坚工作的落实。

— 89 —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网络 调研报告 民生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根据市委党校学习安排,调研组一行实地了解扶贫建设项目、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村集体经济、互助资金使用等情况,并走访贫困户,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集体讨论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新目标,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面进步,果断调整“两个率先”目标,形成了聚焦聚力、奋起直追的新局面,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

(一)突出工作重点,确保任务落实。

1.

以目标为导向抓工作落实。

聚焦目标,系统部署,夯实责任,统筹实施,严格问责,对计划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全面对标,列出问题和缺项清单,— 90 —

落实“八个一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保证如期脱贫。

2.

以问题为导向抓动态调整。

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和数据清洗,坚持分类指导,对触及“九条规定”的经研判决定是否纳入建档立卡系统,逐户逐人过筛子、建档案,做到“应纳进纳、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认真落实省上贫困退出《实施意见》和“5763”标准,制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方案和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抽查方案,全面准确搞好动态调整”总要求,确保贫困对象识别精准、退出精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信息采集录入标注准确。

3.

以满意为根本抓群众获得。

建立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设立扶贫日,开展 不脱贫不脱钩。坚持实行阳光公示、民情直通车等制度,开通 扶贫微博公众号,发布简明政策条目,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支 持率,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瞄准扶贫对象,狠抓精准施策。

1.

大力实施八个脱贫工程。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突出“一村一品”,启动农村“三变” 改革,实施“百村试点千村推进”工程,为全省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样板和经验。二是抓好就业扶贫。贫困村特设公益岗,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安置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开发就业岗位。三是抓好健康扶贫。开展 11 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 91 —

重症兜底保障,充实乡村医生,新农合患者补助比例提高 20,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四是抓好教育脱贫。全市专 任教师 4.64 万名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劝返义务教育阶 段辍学学生。五是抓好兜底脱贫。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 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认真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政策。六是抓好 生态脱贫。兑付生态扶贫补助资金,完成选聘生态护林员。七 是狠抓危房改造。实施危房改造 1899 户,达标率 90。八是狠 抓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达到入住标准 1090 户。

2.

竭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 方案》,争取中省资金和项目。大力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积极实施自然村通动力电工程。狠抓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完成全市光伏扶贫计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市、县政府和运维企业 2:3:5 的筹资方式,实行整村推进。

3.

着力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对 3 个深度贫困村及残疾、孤寡、“慢病”贫困人口特殊 支持,坚持资金、项目倾斜支持,累计完成投资 2694.38 万元,实施 66 个,全面补齐水电路讯房基础设施短板。

(三)聚合各方力量,深化社会扶贫。

1.

狠抓扶贫协作。

签订加强扶贫协作《协议》,农业、旅游等部门与对口部门签署合作协议,8 个贫困县党政代表团先后到结对县区对接,— 92 —

签订扶贫协作《协议》,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2.

统筹实施帮扶。

国企出资 2 亿元、联合市国资委,成立合力产业扶贫开发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 2.05 亿元,建立产业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

3.

强化社会扶贫。

深化“万企帮万村”行动,全市 454 个企业帮扶 669 个村,其中贫困村 362 个,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解决劳动就业、提高劳动技能、开展公益捐赠等方式,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四)开展扶智扶志,培育内生动力。

开展“扶智扶志”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教育,开设“道 德讲堂”,采取进乡镇、进贫困村的方式开展巡回宣讲,引导 群众学习正面典型、抵制反面典型,建立脱贫激励机制,出台了 一系列脱贫奖励政策。通过主题实践活动,打造特色亮点,推 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先进典型。

二、当前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问题在今后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困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突出问 题。

(一)致贫原因复杂。

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 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

— 93 —

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

(二)贫困面广程度深。

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

(三)政策落实有偏差。

产业扶贫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光了之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产业带贫致富效益低;存在虚设扶贫公益岗位,轮流坐庄、变相发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入住比例低,搬迁腾退率低,后续帮扶措施乏力;产业带贫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吸纳和带动贫困人口参与;未全面落实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慢性病签约服务工作不扎实,特别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四)内生动力不足。

在调研中,乡镇普遍反映当前的扶贫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对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的越来越多,帮的越来越实,但相比之下, 如何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仍是亟需补齐的短板。一些地方 帮扶方式方法简单,只注重短期增收,重“帮”轻“扶”,简单给钱给物的多;一些贫困群众主动致富意愿不强,过度依赖帮扶政 策,个别贫困群众甚至存在“你不帮,我不动”现象;一些贫困

— 94 —

户不愿脱贫,戴着穷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出现争当贫困户 现象;一些有劳动能力却不愿劳动的懒汉,躺在脱贫优惠政策上 不劳而获,导致“边缘户”心理落差和抵触越来越大,在一些地 方已经形成了新的干群矛盾。

(五)干部作风不够扎实。

摘帽县不同程度存在“摘帽”后思想松懈,重视程度不高 的问题。部分县镇村、行业部门对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履职不到 位,压力传导、政策指导层层递减,责任落实逐级弱化,走样 偏差、形式主义仍然存在。部分村“四支队伍”职责不清,村 “两委”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靠推”思想严重。部分基 层组织攻坚能力不足,主要依赖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推进脱 贫工作。

(六)脱贫成果需巩固。

扶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目前尚无成熟的脱贫攻坚工作中 长期规划,极易造成脱贫攻坚工作的前后脱节,项目实施盲目 无序的状况,更容易造成脱贫村与脱贫户再次返贫。非贫困村 的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工作目前也无规划。如何持续巩 固并扩大脱贫工作成效,问题不容忽视。

三、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补齐脱贫退出短板,确保任务完成。

进一步规范收入核算,逐户破解收入不增反降问题,确保 收入稳定达标。采取超常规手段和“扛硬”措施,确保退出指

— 95 —

标全部达标。对计划脱贫户和退出村,全面组织开展脱贫退出 研判,不让一户不达标、不稳定的贫困群众脱贫。严把时间节 点要求,加快脱贫退出认定。

(二)抓实抓牢问题整改,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

坚持“不改完、不松劲,不到位、不销号”,强力加压,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对巡视考核巡查等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排查 一遍,严查弄虚作假,杜绝“纸上作业”,确保所有问题全部 整改到位。

(三)狠抓关键少数,加强扶贫干部作风建设。

要树立正确的监督考核评估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奖惩细则》运用力度,真正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支持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做事,完善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着力解决干部不会干问题,通过组织开展各级扶贫干部实效性培训,下大气力解决不会干、不会说的问题,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持续推进“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公益救助、司法保障”的“扶志六法”,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 教育,结合实际,全面加强以“贫困户培训全覆盖、树立反面典型、生产奖补、劳务补助、退出奖励、孝老敬老”为特色的扶志“六大举措”,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作为的

— 96 —

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现象,要因户施策教育惩戒,杜绝不良导向。

— 97 —

关于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网络 调研报告 民生

环境卫生状况是一个城市市民综合素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市委“六大”活动中,我围绕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痛点难点,通过实地查看、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情况 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城区环境卫生现状 目前我市主城区建成区涉及“三办四镇”,共有 31 个城市社区、13 个“村改居”社区、3 个城郊村,另涉及高新区横沟桥镇 3 个村和 7 个城郊村。为切实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市委文明办(创文办)在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重点对村湾、城乡水体、城区菜地、山地、裸露地、建筑工地和收储未利用地等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月活动开展以来,市委文明办(创文办)成立联合督导组,分设四个专班,采取边督导、边 整改、现场办公的方式,分区域分类别对主城区环境卫生综合 整治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督导共发现问题 266 个,现场交办 解决问题 112 个,跟踪处理问题 154 个,印发督办函 13 份,中

— 98 —

心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过了一次综合性、突击性的环境卫生整治,主城区 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环境卫生问题具有一定的反复性 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城区环境 卫生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 1.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有待提升。

各级各部门对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突击性的搞环境卫生多,常态化的研究和解决环境卫生难点少。市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强,随时随处可见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等现象,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成为隐形的“垃圾堆” “烟灰缸”。

2.

干部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参与度、满意度不高。

党员干部参与单位集中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多,平时自觉主动捡垃圾、制止不文明行为少。群众“看你干”多,“跟你干”少,在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活动时,围观、拍照多,主动配合参与少,还有一边扫、一边丢的现象。

(二)环境卫生管理死角多 1.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管理难。

物业管理小区水平低。目前,全市有物业企业 155 家,其 中一类全国知名物业企业、二类省内知名物业企业仅 10 家。一

— 99 —

些物业企业管理停留在“两保一修”即保洁、保安、维修的基 础性服务,对于业主反映的其他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业主对于 物业服务质量不满,导致物业企业收费率不高,又导致服务质 量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三无小区”、老旧小区、散 居片区管理难。“三无小区”、老旧小区、散居片区普遍存在 基础设施老旧、管线规划不合理、雨污不分流、下水道堵塞严 重、停车位不足、公共活动场所缺失、绿化不足、道路破损等 问题。

2.

城中村、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严重。

据环卫部门反馈,目前是“四支队伍扫全城”:一是启迪 公司,负责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清扫;二是高新区自有的保洁 公司,负责高新区清扫;三是街道办事处部分公益性岗位,负 责辖区内部分背街小巷清扫;四是 13 个城中村各自聘请保洁员 进行清扫。四支队伍中前两者是专业化的保洁公司,清扫较为 规范,城中村和部分背街小巷均由临聘人员进行保洁,队伍素 质参差不齐,加之城中村、背街小巷规划管理滞后,基础设施 差,城中村、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严重。

3.

闲置用地环境卫生问题突出。

环境综合整治月前,主城区收储地大部分地块内垃圾堆积 成山,部分被用来种菜、经营沙石厂、废品收购站,如大地小 区收储地、大畈村六组片区收储地、泉塘一组收储地等,地块 内建筑垃圾、白色垃圾、生活垃圾比比皆是。同时,城中村普

— 100 —

遍存在闲置土地或宅基地上种菜、垃圾乱丢乱堆等情况。

(三)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1.垃圾处理末端缺乏。

据环卫部门反馈,我市约有 60 万吨建筑垃圾需要处理,但 因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正在建设过程中,末端没有合理出 口,做不到资源化利用,导致城区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抛洒现 象屡禁不止;运输车辆私运、偷运建筑垃圾,不按照规定密闭 运输建筑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常态化的环境卫生维护机制不健全。

各级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环境卫生维护机制,往往是突击整 治一时有效,不久之后又出现反弹。如一些收储地、闲置宅基 地等虽然在环境卫生整治月过程中进行了整治,但因为缺乏长 期管护措施,不久又成为了垃圾场,环境卫生治理陷入整治— 脏乱—又整治—又脏乱的怪圈。

三、对策与建议 (一)正向引导,严管厚爱 1.对各级各部门要高标准、严要求。

强化工作定位,把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建立党委、政府以及单位党组(党委)常态化研究部署环境卫生工作机制。咸安区要制定出台环境卫生治理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管理评价体系,严格进行考核评价。市委文明办(创文办)、市爱卫办要制定

— 101 —

高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环境卫生标准,作为 全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考评的依据。

2.

对市民群众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坚持“严管”在前,加大对乱停乱靠、乱丢乱吐、乱倒乱 堆、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搭乱建以及行人闯红灯等问题的 管理和处罚力度。充分利用媒体手段,让不文明的行为在闪光 灯下露露脸、曝曝光,以“严管”管出好的文明习惯。坚持“厚 爱”引领,选树环境卫生标兵、挖掘和推广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典型模范来示范引领做表率。

3.

加强宣传引导,全方位动员参与。

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引导,持续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 新媒体等多手段全方位开展宣传。创造性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 务进小区活动和党员干部做好事活动,建议每月固定半天开展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不仅要自身参与,还要积极宣传 动员家庭成员、左邻右舍一起参与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践行 走遍辖区、走遍全城,督促动员全体市民争做文明创建、环境 整治的参与者、推动者,让群众变“局外人”为“局中人”,变“看你干”为“跟你干”。

(二)紧盯重点,分类施策 1.分类推进居民小区管理。

规范物业管理小区。住建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管,进 一步严格实行新建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规范物业服

— 102 —

务企业进入和退出物业项目行为。完善落实物业服务分级定价 机制和退出机制,全面推行物业服务质量公示及物业服务等级 第三方评定与街道社区参与评定机制。实行物业服务弹性调价 机制,根据等级评定等次适时调整其收费标准并在所服务的小 区进行公示,全面打造“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环境。对无故 不交物业费的业主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如将物业费交纳情况 与个人信用挂钩,对恶意不交物业费者可采取法律诉讼方式来 解决,以确保物业服务费的收缴率。探索“三无小区”、老旧 小区、散居片区多模式管理。将疫情期间在每个小区设立的小 区党支部作为“三无小区”、老旧小区、散居片区管理的牛鼻 子,探索以小区党支部为基础组建“红色业委会”,党支部与 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探索推进“一帮一”管理:即一个管理 规范、党员志愿者多的小区,结对帮扶管理较差、党员志愿者 少的小区;“一带一”管理:社区主导,鼓励物业管理较好的 小区将周边的“三无小区”、老旧小区、散居片区纳入统一规 范管理;“多合一”管理:打通无形的围墙,将多个“三无小 区”、老旧小区、散居片区合并为一个大的小区,引进龙头物 业规范管理。

2.

“整”“建”结合,解决城中村、背街小巷乱象。

一方面,下决心、下大力气做好城中村、背街小巷的“减 法”。街道办事处要对城中村、背街小巷现状进行摸底,依法 依规打击和拆除违建;采取回购、置换等方式分类研究解决闲

— 103 —

置未利用宅基地问题。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神,旗帜鲜 明地为基层依法依规打击处理违建等行为撑腰,尊重鼓励基层 对闲置宅基地处置的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争取上级项目政 策推进城中村、背街小巷“换新颜”。积极争取、合理利用老 旧改、棚改政策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中村、背 街小巷改造。要结合城中村、背街小巷的实际,既考虑经济社 会发展,也要充分考虑居民生活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停车场、公厕、广场、小游园等公共资源,切实完善城中村、背街小巷 居住和营商环境。

3.

探索推进闲置地“短期利用”和“长期托管”模式。

要围绕闲置用地,列出短期和长期利用清单,宜绿则绿,宜商则商,宜建则建。探索部分闲置用地建立临时停车场、临 时市场等,缓解停车难、流动商贩管理难等问题。收储未利用 地按照“谁储备、谁负责”的原则管理,鼓励把收储未利用地 块托管给社区进行管护。

(三)标本兼治,常态管理 1.赋能街道。

探索推进市、区直有关单位由街道统筹的“双重管理”权 责体系。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推进市区两 级城管、市场监管、公安、住建、交通等重要职能部门管理执 法力量下沉到基层,可对应三个办事处设立集城管执法、物业 管理、市场监管、公安交管一体的综合执法常驻机构,实行双

— 104 —

重管理。按照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对下沉街道的市、区两级执 法人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严格管理。结合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给予街道、社区部分“不文明单位”授权名额,在文明单位评 选中充分征求街道、社区意见。

2.

畅通渠道。

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末端处理建设,在咸安经济开发区静脉产业园合理规划设置集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园,畅通垃圾末端处理渠道。在园区建成过渡期,可在园区临近建立定点“堆场”,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收纳中转 站,防止违规偷倒、私倒垃圾等不法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和经 济损失。

3.

合力管控。

探索推进法制化、智能化、高效化、公开化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机制。严格环境卫生治理执法,强化职能部门执法力度,不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对违规偷倒、乱堆乱放等破坏环境卫生行为,实施顶额、上限处罚。强化公众监督,对市民举报第一时间受理,并在核准后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社会、公众、媒体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环境卫生治理中的应用,将雪亮工程、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进行综合采集、整合分析,— 105 —

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形成综合性城 市管理数据库,让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督“五位一体”。

— 106 —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研报告 网络 调研报告 民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 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 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 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 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 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 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 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 4259 人,1065 户,16 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 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 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 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 107 —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 300 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 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 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 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 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 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 25 户,要求安

— 108 —

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 压力不够,只能等到 206 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 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 5000 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

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 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

— 109 —

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 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 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 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 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 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 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 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 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 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 110 —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 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

— 111 —

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 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 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 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 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 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 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 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 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 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 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 112 —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网络 调研报告 民生

为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进展和成果,反映农民的满意 度和期盼,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进行走访调研并开展问卷调 查,形成本文。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与特点 调查显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满意和较满意的村民达 92.5。农村总体呈现出“水净、村美、人和、民富”的宜居、宜业、宜养、宜乐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上一篇:叉车司机的工作岗位职责下一篇:2015小学二年级体育课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