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精选12篇)
1.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一
浅议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幼儿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洗手和擦屁股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游戏
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
能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意义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我经过了解分析,发现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重视对幼儿的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因为年龄较小,在自理时碰到实际困难,家长不是教会孩子,而是代替孩子做,导致幼儿不会自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幼儿自己动手的理念。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 情,父母会帮着干,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等待,等我们帮他们做掉各种本应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为此,我们采取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让小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假想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个体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如:“娃娃家”,“上医院”“开餐厅”等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转换,找准自己的角色。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培养幼儿自理的意识。在班级里,我还逐步的开展了很多有关自理能力的活动,如“我是小男子汉,我是能干的好娃娃,我会自己来„„等等活动和各种自理能力的竞赛,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二)强化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为,以便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训练幼儿自理能力的行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训练自理能力的行为。例如,在每次洗手时幼儿都会边念儿歌边挽袖子”洗小手,打肥皂,手心搓,手背搓,手指交叉搓一搓,冲冲水,冲干净,甩一甩,擦毛巾,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通过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在洗手时都能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二、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家长不是教会孩子,而是代替孩子去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2.家长的溺爱包办
在家庭中,幼儿的父母、祖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而在幼儿园凡是幼儿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1.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明了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他们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的技能
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如“系扣”训练:我们利用布贴游戏的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和树叶贴好,在适当的位子钉上扣子,用布剪好不同颜色 的水果,并在上面锁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诸如此类的训练还有系小动物、系美丽的花等。幼儿兴趣盎然,很快就学会了。
3.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4.通过耐心坚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所以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时就有点手忙脚乱。如大多数幼儿不会穿鞋,老师就要一个个地穿,既耽误许多时间,老师还特别累。如果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既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又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因此一定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幼儿的衣服穿的越来越多。进教室要脱外套,出去做操、户外活动又要穿外套。这些工作如果都靠老师来做那就很艰巨。所以老师要利用早接待的时间教会了幼儿脱外套、穿外套和叠外套,开始孩子也不会,但天天坚持,耐心地、一遍遍地教,最后幼儿全都学会了,期末还进行了穿衣服、脱衣服的比赛,孩子们积极地参与。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的,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现实。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朱宗顺.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207~208.3、麦少美.学前卫生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0.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4、华爱华.儿童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二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
(一) 家长过于溺爱
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 家长习惯包办代替, 亲历亲为。家长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的独立愿望渐渐消失, 养成依赖心理, 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 家庭教育缺乏耐心
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 不如自己做。家长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 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妨碍了其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案例设计
(一) “过家家”喂饭活动
1. 目标要求。刚入园时很多幼儿不会正确使用勺子, 不愿意自己吃饭, 还有些幼儿愿意自己尝试吃但小肌肉群的发展不够, 需要练习用勺子舀东西。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以游戏激发兴趣, 创设了”过家家”喂饭的活动。通过给“小朋友”喂饭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勺子舀东西, 并能对准嘴巴喂食物, 训练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 材料投放及教师引导。教师提前准备好餐盘、小勺等工具, 还有便于幼儿操作的食物, 请家长和孩子在家也进行喂饭动作的练习。整个区域创设就是幼儿日常生活的再现:我们在墙壁上挂上了欣赏画, 放上了自制的沙发、靠垫、电话;添上了自制的小床、小桌子;放上了花瓶, 当幼儿看到这一切熟悉的情境时, 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玩一玩。
(二) “娃娃之家”活动
1. 目标要求。创设模拟娃娃之家, 让幼儿在游戏中照顾“宝宝”, 利用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练习给“娃娃”系纽扣、穿衣服、串项链、叠衣服等, 有针对性地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动作, 激发其提高自理能力的潜在意识。
2. 材料投放及教师引导。教师提前准备游戏使用的玩偶、玩偶服装、帽子、袜子等材料。我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份来称呼他们, 如玲玲爸爸、小飞妈妈、琪琪姐姐等。这样的称呼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也可以很容易地让幼儿发现游戏中角色的重复,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办法来交流、协调, 达成一致。
三、活动效果分析
(一) 区域活动效果
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参与活动的幼儿自信心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叠衣服这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从教师指导一同练习到学会帮助指导检查其他小朋友的“成果”。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需要后续的不断巩固和家庭培养。
(二) 材料投放及内隐情感因子挖掘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拟人化的材料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以及操作兴趣, 让他们自觉地、愿意更多地萌发兴趣。“过家家”喂饭活动和“娃娃之家”活动充分利用材料内隐的情感因子, 能吸引幼儿注意, 延续幼儿兴趣, 引起幼儿互动。
(三) 设置区域活动情境
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截了当的,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交往情境, 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幼儿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师在参与和指导的过程中, 要注意游戏语言的运用, 要不留痕迹地加以暗示或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示范和引导, 从情感的转化到行动的配合。
(四) 教师参与及家园配合
幼儿心目中教师有较高的威信,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游戏中, 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提醒、暗示幼儿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家庭场景的模仿及幼儿与家长的练习模拟, 实现家园配合, 提升幼儿自理能力。
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三
【关键词】细节教育;自理能力;积极与家长沟通;自理能力和价值观的结合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或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会每天只会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其实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老师或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生观树立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现在看起来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日积月累之下,终究有一天会变成孩子人生性格中的一部分。如果到了那时我们再想补救可能真的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那么如何才能在孩子人生起步之初就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结合我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小事入手,运用细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大部分人可能都是班主任。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苦差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工作。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亲近孩子,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的一个优势呢?正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的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只有我们深入孩子当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融入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调动一切资源,利用一切手段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生活即教育。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这在一开始看来可能有点不近人情,毕竟一年的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从幼儿园的环境中适应过来,你不可能要求他们马上变成一个能够完全自立的小学生。当时我的家长们也是这样和我说的。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之后,我们班级的孩子是同年级中最让所有任课老师喜欢的孩子。因为我的班级永远是最干净的,纪律永远是最好的,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事后,有的老师问我训练孩子的窍门,我的回答很简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我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班级,我总是第一时间为孩子做示范:如何扫地,如何擦地,如何擦黑板……孩子们第一次可能做不好,没有关系,我们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长大,他们做的也越来越好。然后,我们开始鼓励孩子,不错过一切机会的鼓励孩子,在班级、在操场、在公共场合,在私下……孩子会随着我们的鼓励而不断树立信心,会随着我们的鼓励知道凡事要身体力行方能出真知。这样,孩子会在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中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在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中培养自己,训练自己。真的让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伴随孩子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无论老师在与不在,无论家长是否关注,他们总是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自理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中培养起来了,学生的自立就是在这样的榜样教育中树立的。
二、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学校、家庭因素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基地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养成与父母的示范有密切关系。同样能够得到学生父母支持和认可的老师是幸福的老师,也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力争把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满足家长的好奇心和急切的要求。同时,在学生学习或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也总是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也鼓励家长积极与我沟通。只有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畅通才能保证孩子学习的无忧。因此,在班级管理时我尽可能的满足家长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家长着想。正是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我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为我下一步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我建立了一套从学校至家庭的学生教育通道。在学校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父母生活的艰辛和对自己的爱,让其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为他人着想,如何更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力争在学校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感恩意识。在家庭,父母更多的是与老师沟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老师的地位和形象,让学生意识到学校所学其实就是身边经常发生的事。这也是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观、价值观的良好开始。
三、自理能力和价值观的结合
无论自理能力也好,正确的价值观也罢,他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把二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其实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也强调这点。在班级中你是否会遇见这样的场景:同样是打扫班级,但是有的学生就会“聪明”的选择擦黑板,而且这一个黑板就会擦上一整天。这样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不满。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大人都知道:擦黑板活轻巧,不怎么出力,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如何教育?这个时候不如我们老师或是家长主动承担那些脏活累活,让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在与其交流。由眼到心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往往是最深刻的。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自理能力不行,而是有些时候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心理的干扰,产生了一种所谓的“聪明”。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产生的诱因之一。所以,价值观和自理能力的结合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学生的学生生活和成长中至关重要。
总之,教育教学的路漫长而辛苦,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只有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人生价值,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才能不辜负家长的重托,才能承载社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2008).江苏教育出版社
[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
4.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 篇四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是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在小学生自理能力很差,说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问题。这里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对,校外活动中找不到学生自理能力的场所,时间不充足等弊端。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出国热,离婚率也程上升趋势,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来说都成为不利因素。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呢?一是在家庭要打消依赖思想。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近年来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口号以后,各中队通过不同形势与家庭配合进行了检查、督促、评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要求,起床后自己叠被、穿衣、洗脸、整理书包,自己上学、回家。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要求,在家帮助父母洗衣服、做饭、做菜,同时还要求他们会使用煤气、家电等。通过不断实践,我校的学生对父母依赖的思想和习惯开始逐渐取消,自理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二是要培养小学生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自信心是培养自理能力中占有重要的心理地位。因此,想给学生培养自理能力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树立自信心。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对此也提出“在校内找一找自己能做的事”口号。现在,我校学生一到校,即使没有老师的安排,也自觉清扫教室和担当区卫生。还自行操办蓓蕾电视台、黑板报和设计野游活动方案等。此外,玉米种植实验基地也在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自己播种、秋收,每年都获得了大丰收。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自信心,理解了“只要敢想敢做,世上无难事”的道理。三是着重培养小学生意志力。要给学生培养自理能力,意志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现在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生活非常幸福。不知什么叫辛苦,他们的意志力很差,一碰到小事也不知所措。去年夏天组织的我校与韩国少年儿童的“长白山探险夏令营”活动中,我校一些学生到了危险的顶峰不知所措,不敢攀登。有些学生出发前父母在三叮嘱不要到危险的顶峰,所性根本就没有上去。但是韩国的少年儿童在领队的鼓励下,克服种种困难爬到了顶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通过这次活动吸取了很大教训,更深深意识到在世纪之交,日益严峻的竞争面前,一定要培养我们的后代在任何挑战和竞争面前,都能面对和战胜它的意志力。
5.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五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很重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性、合作性、操作性、主体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作 者:郭长逊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少年宫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22关键词:实践活动 探索 合作 操作 主体 创造
6.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六
摘 要:本文以心理学和素质教育及大众传媒的视角,以生存体验的探索与实践为切入点,总结大学生生存体验这一新型素质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生存体验是课堂教育环节的补充,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乃至盲点。生存体验的探索与实践将是对现有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课题通过对生存体验活动切身实践理论可行性的研究,并结合参赛选手等相关信息,发现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科学的设计之后,及早发现和干预类似的状况发生。同时通过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就业心理在生存体验中表现的方式,增加大学生实践体验和提高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这两方面改善吉首大学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零元凤凰生存大挑战活动介绍
1.1活动背景
面对大学生的严峻就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异地生存体验以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开展。为了进一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着力挖掘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我们特举办“零元凤凰生存大挑战”活动。
1.2活动目的
发扬“独立、自强、团结、创新”的精神,通过异地生存体验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提前感受真实的社会竞争,锻炼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意识,体验困难,磨炼意志,享受挑战生存和挑战自我带来的乐趣,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以后的学习和创业奠定基础。此外,活动还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关爱助学为目的,通过有趣的比赛使参与人员得到锻炼的同时,又将捐助一批贫困生用于助学。
1.3活动意义
零元凤凰生存大挑战活动的理论意义在于这个活动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在实践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积累经验和教训,增加大学生自身的软件素质,为将来走向职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竞争力。
这个活动的实践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体会人生百态,体验生活,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不易生存环境,激励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勤俭节约,奋发图强,顽强拼搏,促使大学生们坚持做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未来的优秀公民。
1.4活动组织
我们先后开展过四次“凤凰0元生存36小时”活动,在相关学校、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吉首大学各个院系的30名学生,共分为5组,每组各选出一名队长带队。每人携带2元生存基金在湘西凤凰古城进行为期2天的生存挑战,选手们除体验底金之外不能携带其他现金及银行信用卡,也不能向家人及亲朋好友等求助资助和工作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队员的集体努力在允许的形式内去获得足够团队两天生存的物质条件并争取相应的现金,最后根据相应标准评分。
1.5活动影响
在生存体验活动中,我们的团队在一个陌生的凤凰县城,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独立自主,解决三十六小时内自己的吃住行问题,为自己攫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期间我们走街串巷介绍自己,干起了餐馆的杂工、售货员、酒店的服务员、大街上的卖唱者等,这让我们一群衣食无忧的大学生感慨良多,除了磨砺自身意志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解除了对大学生很难吃苦耐劳的误解。同时,也展示了吉首大学学子风采。短短两天的体验中,队员们都感慨获得的无限的价值。
参与者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实践,使不少同学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改变自己就业问题的必要性。虽然是短短的两天,但是客观现实给我们的教育确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实践使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我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体验活动中收获成长,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有感动,众多活动参与者,在陌生的凤凰古城,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和队友的共同努力,解决自己的吃住行问题,这无疑培养了团队的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人员的援助之手,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的爱,我们会更用心去爱这个社会,今天别人的爱感动了我,明日我用自己的爱去感动更多的人,用爱回报社会。同时,我们意识到了生活的压力,体会到了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来换取微薄收入的滋味,并于活动中突破自我,收获不同的经验和感动,从而对以后的生活态度有所积极影响。
随着我们活动的展开,我们的活动在凤凰县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商家们很乐意给我们大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甚至对参加体验的同学发出邀请,这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在活动之余,我们不仅感慨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学习到了实践技能,我们也被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的勇敢和机智所感动,更了却了我们捐助山区贫困孩子的心愿。
2.零元凤凰生存体验活动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1 组织不到位
缺乏健全而富有领导力的组织机构和领导者,不能很好的掌控整个活动。活动中,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当机立断的解决问题,在大家情绪低落时不能及时给大家鼓励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活动质量;参赛者选拔不够合理,部分参赛者没有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缺乏团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益;在选择体验环境的多样性方面不够合理,太过随意,这让活动很难达到更高的层次。
解决措施:在组织此类活动的同时,应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部门组建一个相关机构,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给出合理科学的评价分析。
在选拔人才要从学生的性格、专业、年级、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及性别搭配等多方面充分考虑,制定活动要求的相关选拔制度,确保参与者满足素质要求,保证活动积极安全有效的顺利完成,促进活动过程中活动参加者之间交流更加频繁,从而丰富各个参赛者的阅历,让活动变得更有实际意义。
在选择体验环境的多样性时,应根据报名人数及专业对口方面注意选择适当的环境来满足生存体验的进行。组织者应从就业的多样性和环境对学生们影响的多样性方面考虑,一方面以不同的环境来检验学生的适应度,使活动更富有挑战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去对社会的一次综合考察。
2.2活动的主题和宗旨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宗旨是提倡团队合作,整体上进步。但是,既然是比赛,就会有竞争,就会有打击。因此部分参赛者认为如果没有了自信心的打击、现实的残酷、暂时的骄傲等各种优胜劣汰的表现,那就不真实了,我们分组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还不如一起去生存来的团结来的有意义。所以,由于竞争的关系,活动的主题和宗旨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只有部分参加活动的学生认识到了活动的本质。
解决措施:加强活动前期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活动主题和宗旨的宣传,让参赛者理解活动的核心价值。
2.3 活动效果不明显
活动效果不明显,活动过程中部分步骤未能按部就班,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导致活动成果不佳。
解决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学校及社会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完善活动策划,注重创新,增加互动,鼓舞学生的积极性。
2.4价值倾向方面的偏移
活动的意义应倾向于注重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的直观能动性和人格锻炼,并且提供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从各方面塑造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部分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没能与活动的价值倾向相符,他们忽略了活动的内在价值,态度随意,不能将活动与自身素质锻炼联系在一起。因此,端正大学生参加活动的思想态度、明确活动价值倾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解决措施:有必要的在赛前组织参赛者进行培训,端正参赛者的思想动机,让参赛者尽快的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转换,同时提高参赛者的责任意识。
7.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七
一、体验教师备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因此在指导学生备课时,强调采集历史故事的生动有趣,并形成详案。学生备课热情很高,翻阅大量形式多样的书籍,如讲“赤壁之战”时,学生就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讲“商鞅变法”时,学生就讲了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不仅增加了课外知识,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甚佳。
二、体验教师上课,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常言道:好的开始,便成功一半。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学激活学生内驱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或运用故事、游戏,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因动情而要学,或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因探究而要学,或通过典型事例,贴近生活实际致使学生因关注要学。“三分钟看历史”这个教学环节就运用了这一原理,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不足,重新确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与本堂课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模拟教师上课,充分利用讲台,黑板,粉笔,讲给其他同学听,并设置一问一答,让同学回答自己的问题。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上课的热情和创造,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职业和尊重教师劳动的情感。这是在平时课堂中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
三、体验教学反思,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思维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课后知识巩固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如上完商鞅变法后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一题时,作业只有两题,但我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知识是否可以问更多的问题时,学生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和探讨有了这样一些问题: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3.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5.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6.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结果如何?7.谈谈变法的作用是什么?8.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9.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0.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并通过课外资料的查阅,很好地回答了这些。这对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善教者,必善究。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的必备技能。但是,在具体运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真正做到“善学,师逸而功倍。”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一问一答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抓住知识的重点。因此,引导学生设问应注意启发性,要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并做到“因材施教”。
3.在操作上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灵活地掌握教师教育技能。在实践中,可运用小组合作、质疑答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注意教法与学法的协调,变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建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建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建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建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8.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八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独立性。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任重道远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四、具体的做法:
在这学期的实践与研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现在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言传身教,让师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老师的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统一的大扫除和日常的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脏活累活抢着干,因为班内孩子小,整个教室的玻璃从来没让孩子擦,我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把玻璃擦干净。其它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去做,交给学生方法,如:捡废纸、扫地、擦桌子等等。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并不可耻,劳动是光荣的;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二)创设环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在操场拔草时我带着孩子排成一行,齐头并进,一起往前拔,这样拔得既快又干净。在这个实践性活动中,我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他们的兴趣油然而生。又如,我利用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拼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他们拼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可漂亮了。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奇妙。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图案被老师选种并展出,他们甭提
有多高兴呀!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他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对学生每天做的值日和全校性的大扫除,我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尤其是每次大扫除结束,当我们全体师生顶着一身灰尘和汗水,欣赏着洁净的班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成就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在每次的大扫除中,我在组内都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作为本周的“生活自理小明星”,并设计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评比栏中。这样,被评为“生活自理小明星”的学生在下次活动中会更积极认真,没被评到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比拼的目标。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四)家校配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基地
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此事不容忽视。据我们了解现在的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这与家长们的心态大有关系,他们认为“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做了”等等。今年,我教一年级,刚开学发现班里很多非常机灵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值日时不会拿扫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教师,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书包学具„„每教一样技能,教师都要与家长联系,然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五)搭建展现平台,让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为了让学生坚持做下去,我就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进行操作表演,让他们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激发爱劳动的热情,一次一次的活动,掀起一次一次的高潮,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前几天我班开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队会,在这次班队会中我们进行了四次比赛,分别是:第一项:系红领巾比赛;第二项:系鞋带比赛;第三项:整理书包;第四项:摘菜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好品质,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让孩子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孩子们对家长的依赖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
这样,小学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五、今后的设想:
9.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九
关键词:实验活动,实践能力,相互作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 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从它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 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
二、综合实践活动举例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 实习同学们曾尝试性地在班里上过几堂试验活动课程。在进行实践活动前, 根据学习内容, 首先确立一个标题。即:调查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然后将班里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 在讨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写出发言提纲, 在教室前面演讲发言。任务布置以后, 同学们自己下去找资料, 等到上第二节课再检查。结果让老师大吃一惊。班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所以课堂出现了令人十分尴尬的冷场。老师问他们原因, 都说不会做。这时老师才意识到是不是题目出的太难了。原本以为都是高中生了, 学校网络资源这么丰富, 应该是不存在什么难不难的, 什么问题只要上网去找都能找到答案。可是又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兴趣。布置的活动内容, 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更何况让他们用英语思维来考虑问题了。于是大家吸取了前一次课的失败教训。给他们上了第二堂实践活动课。
那天天气很好, 阳光很明媚。老师换了一种新思路。把课堂移到教室外面。我们来到学校体育场的草地里, 坐下, 围成一个大圆圈。然后给他们出了一个新的题目:谈谈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 为什么喜欢他?我们利用活动课堂的时间自由讨论, 然后课下自己收集资料, 可以是文本的, 影像的, 声音的, 没有限制。最后做成一个自己的演讲稿, 我们开一个班会。每个人都必须发言。题目刚布置下去, 整个氛围很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不亦乐乎。这时又告诉他们必须用英语说话。这个也并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看得出来,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英语听说课。因为我们的话题很容易, 他们也很喜欢, 另外与别样的课堂也有联系, 在室外上课, 提高了同学们的激情。之后的班会也开得很成功。趁热打铁, 老师又利用每日的读报时间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 关于实验活动课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通过这次课程你们学到了什么。思想交流很重要, 一方面, 同学们记住了自己的成功表现, 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信心和经验, 另一方面, 通过交流, 同学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 这样就有利于提高班里同学的整体素质。增强班级集体竞争力。同时通过交流, 也可以帮助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形成班集体的和谐发展。以上是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一次工作经验。用在这里, 笔者想说, 其实实验课的形式有很多, 其实施的方案和对策也有很多。同学们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活动的进行。但是实验课程能够进展顺利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还与教师素质有关。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建设者, 应该深入了解学生, 组织学生勇于参与活动, 乐于参与活动。
三、结语
由上面的实践, 不难看出, 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实验活动的开展与实践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实践能力高实验活动必然开展得好, 实践能力低实验活动也必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甚至会阻碍实验活动的有效进行;但是实践能力的高低又是以实验活动开展得好坏为基础的, 好的、成功的实验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反, 坏的、糟糕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者是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解决二者的矛盾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然, 实践能力的高低也与学生本人的动手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情绪因素等综合素质有关。同时也受到学校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解决主要矛盾, 正视次要矛盾。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盐城市田家炳中学.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 2007, 9
[2].郭元祥.国内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2006-4-17
10.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十
一、抓住生活提供的交际机会进行写作
随着社会在飞速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小学生的生活也随之而改变, 他们无论是在家中, 还是在学校和上学路上, 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也很多, 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写交际和交往的作文。新学年开始, 一个班级都是新同学, 班主任要小学生逐个做自我介绍, 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自我介绍, 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然后让学生以《我来到了一个新班级》为题进行作文。在老师对作文修改和评讲以后, 让小学生把作文带回家里, 读给爸爸妈妈听, 让家长了解新班级的新气象, 了解班级的新同学, 这样, 爸爸妈妈就对班级情况和小学生集体的情况了解清楚了, 也会便于班级管理和沟通交流。再让学生写一篇反馈的作文《爸爸妈妈眼中的新班级》, 一来二去, 在作文的同时, 小学生之间增进了了解, 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利用活动机会进行写作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很多是在活动中进行的, 特别是综合性实践活动开展增多,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机会进行写作教学, 因为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心得体会, 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有话可说, 也能写出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生活, 他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作文情境, 如“母亲节”到了, 就可以组织学生亲手给妈妈做一份礼物, 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或是给妈妈说说心里话, 用作文的形式来感谢妈妈的含辛茹苦, 来表达绿叶对根的情谊;也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好好学习的信心和理想、愿望。这样的作文, 一定是有血有肉、情真意切的。在“清明节扫墓”结束后, 我组织学生把扫墓过程中的队伍、气氛、场景加以描绘, 对会中领导的讲话、同学的发言加以概括, 对自己在扫墓和参观纪念馆时候的内心感受加以抒发, 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也锻炼了学生写好作文的技巧, 学生们就能写出一篇篇极具感染力的爱国作文。
三、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写作
小学生的学习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作文是在情景中进行的。给小学生创设的情境要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应该是他们耳熟能详的身边情景, 这些情景也要是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这种情境可以为某一个教学环节, 也可以是一堂课。我在教学《我家欢迎你》这节作文课前, 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 老师去你家做客, 同学们欢迎吗? (2) 请同学们把往你们家的路线写清楚了, 好方便老师去做客啊!请大家写出来从学校大门口出发需要坐什么公交车, 到哪个小区, 等等。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 同学们很感兴趣, 纷纷表示欢迎老师到家里来。可是由于大多小孩子是家长接送的, 很多孩子自己也说不好路线该怎么走。我注意到小学生在热情之后为难的样子, 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真想请老师去家里做客的, 回去问爸爸妈妈, 记清楚家庭的小区楼号和具体的乘车路线再告诉我。”学生们又恢复了笑脸, 他们好客的热情让他们马上就想写出来路线一样, 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方位词语和注意到行进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物, 等等;老师也要把学校附近学生来校的周边路线先行熟悉一下, 以便判断学生在路线表达上是否准确, 指导学生的语言描述, 特别是方位词要准确。第二天, 每个同学都带来了他们写的地址和乘车路线, 在这浓郁的交际氛围中, 学生自然有话可说, 作文也就文从字顺。在学生刚学习写作的阶段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诚实、朴实的文风, 增进学生对写作价值的认识。
总之,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为小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小学生作文的着笔点, 应引导学生记载下生活中的每一次喜悦、每一次伤心、每一次感动。学生作文中的一切都可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要从小学生生活中的活动和交往入手,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意识, 让小学生用心来感悟生活, 用作文体味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也就是要小学生走进生活, 写生活中的作文。本文围绕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探究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策略。
11.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十一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当前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将要来临,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刚结束的第三次全教会对我国跨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的基本图景。新世纪究竟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活动教学实验研究是一项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的探索和实践,它力图根据跨世纪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的现实需要,在合理借鉴中外历史上活动教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必要改造,探索一条适合于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及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子,寻找一条有利于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
12.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 篇十二
一、利用情感交流,燃起创新火花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避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即教师示范、小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会使小学生的创作思维受到限制,导致小学生在作品里的个别差异,也就很难看出小学生的创造性。在活动中,应先组织小学生进行语言讲述交流,再给小学生独立的想象时间,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小学生观察、体会、理解,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摸索和发现美术活动的技能和技巧,发展小学生的视知觉。同时,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使小学生的作品真正成为“儿童作品”。如让小学生画“毛线球”时,要求小学生观察妈妈织毛衣的动作,同时还要帮助妈妈绕毛线,让他们把家中色彩鲜艳的毛线带到学校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线球、线头,懂得颜色深浅、冷暖对比。最后让小学生按自己的观察方法、自己的画法把毛线球画出来。有的从里往外画,有的从外往里画,有的画了许多小毛线球,有的画了几个大毛线球,还有的把毛线球的线头拖得很长,绕来绕去,甚是好看。可见,这种以小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方式,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小学生画集体画时,可以锻炼和强化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如在日常活动中,让关系融洽的小学生先分在一起,然后将平常很少接触的小学生分在一起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画一个共同的主题,让小学生自己把想画的或擅长的东西想象出来,引导他们在你画、我画、他也画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这样,可以使画面构思独特,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富有童真趣味的创作,而且使小学生之间的情感在合作中得到沟通。
二、通过思维的碰撞,点燃创新的火焰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注意让小学生进行自我摸索,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启发诱导,以开阔小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的思考,最终创作出富有创作性的作品。在富有意境的环境中,小学生自然会形成独立创作的习惯。同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敢于提问,发展小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不被任何事物所约束,小学生的敢于想象教师未提到的事物,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维想象。
【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推荐阅读:
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08-26
大学生能力拓展体验营活动的策划书10-08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06-18
有趣的消防体验活动小学作文09-22
在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07-23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0-23
让幼儿在体验中自主学习07-23
趣味角色体验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8-20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