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门诊输液管理(共10篇)
1.加强门诊输液管理 篇一
门诊输液室人本护理管理模式浅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门诊输液室人本护理管理的方法和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门诊输液室2009年4月~2011年8月以来运行人本护理管理模式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运行人本护理管理模式以来,输液室管理严谨规范,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明显减少,投诉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由86.3%上升到98.9%。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人本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系、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浅析;
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面窗口,是一个诊疗人群密集、患者多、涉及面广、输注药品繁杂的场所,容易成为护患纠纷的高发地带[1]。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是医院总体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做好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针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及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有效机制,实施人本护理管理,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影响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潜在因素 1.1 管理因素
影响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是“群体性”、“多环节”的,我院门诊输液室环境比较嘈杂,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病种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管理难度较高;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必须通过挂号、就医、划价、交费、取药等过程,环节多,程序复杂,到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一般是最后一个环节,如接诊护士的言行举止稍有不慎,操作水平不高,或安排治疗的速度慢,患者就诊于其它环节引发的各种不满情绪,此时在输液室就容易成为发泄的突破口,导致发生护患磨擦的机会较多,患者满意率不高。这些都反映出输液室内部基础控管的缺陷和管理职能的不够完善。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输液室的特殊环境对护士的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任何一项护理的不细致、不到位都会产生不良后果[2]。输液室患者病情种类繁杂,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屡次失败,既浪费时间和药液,又给患者造成痛苦,这样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满,从而无法融洽配合治疗,容易发生护理纠纷。而输液室护理人员一般都忙于做治疗,缺 1
乏主动服务意识,对患者的病情缺乏必要了解,疏于和患者交流意见,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较少。2护理对策
2.1强化服务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患者的利益,我院以护理部牵头,组成护理部—总护长—各科护士长为主体的三级管理架构,用“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确定管理目标,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我们把优化输液室布局,改善输液环境作为人本管理的整改突破口,设立发热病人输液区、其他疾病输液区。应用先进的电子输液管理系统于输液全过程,配备持续动态循环风系统,加强保洁服务,力争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输液环境。在服务中,切实体现一切为了患者的思想,针对门诊输液患者的随时性和不确定性,根据季节变化、疾病流行特点、人们的生活规律,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在保证足够人力的情况下,增加机动班护士,随叫随到,从客观上解决高峰期患者等待输液时间长的问题。在服务中规范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对输液室护理人员仪容、仪表、坐姿、站姿、语气措词都标准化,要求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做好诊疗咨询,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接药物采取两步法,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工作中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待患者要做到亲切、耐心、细致,尽量满足患者所提的合理要求,以树立医院窗口良好形象。2.2加强动态监测,引入循环管理机制
护理质量是各种要素纵横交织产生的整体效应,是一项多元的复杂性系统工程[
3、5]。制约护理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管理体系中,上下内部的有效循环决定着整个管理架构运行的有效性。我们组成科内质量控制小组,逐步形成“检查—改正—提高”的循环管理方法,及时防范,动态监测,对患者意见反馈,制约质量提高的的各项数据认真分析,组织案例学习,针对质量缺陷狠抓落实,同时加强各岗位间及时沟通,做到随时检查,每月有评价和改进措施。在管理中重视控制重要环节,加强细节管理,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高年资护士担任带班,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时、准确、到位。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输液前要认真询问用药过敏史,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如:患者心慌、皮肤、面色异常、液体不滴、局部渗漏肿胀等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对独自输液患者、老人、小儿重点观察和巡视,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确保治疗安全。
2.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医疗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针对输液室医疗缺陷特点,在进行服务意识培养的同时,把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护士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医院经常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定期考核;协助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和技巧,提高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比如,通过业务尖子,交流有效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的经验,在业务培训方面,通过不同方式来更新专业知识。2.4加强护患沟通,加强门诊健康宣教
沟通是人类互动中的信息部分,有效的沟通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前提[4]。护士要注重提高护患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各种方式建立好沟通渠道,确保治疗在宽松的气氛中进行。我们注重培养护士“以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服务意识,来融洽护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疑问和困惑及时向值班医生反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特殊需求,应想方设法尽力解决,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我院门诊输液室为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制作了宣传图版,重点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张贴在输液厅的墙壁上,内容包括:患者输液前的准备工作,输液拔针后的注意事项等,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由巡视护士给予讲解。3效果评价
通过应用上述几个方面的先进管理实践,经过不断探索改进,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本管理模式已深入人心,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近年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明显减少,门诊输液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由30min减少到≤15min,投诉率明显下降,经调查量表反馈,患者满意度由86.3%上升到98.9%。4体会
门诊输液室护士每天要面对的是不同专科、不同病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文化层次、不同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工作面临很大难度,门诊输液要做到安全、优质、高效,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的满意是护理工作不断追求的目标[6];护患沟通应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因此,输液室护理模式、服务理念应随着患者的需求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研究表明[7]:传统护理管理往往是重视物化管理,而轻视人性管理,忽视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从而混淆和模糊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 3
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人本护理管理是以纠正医疗质量缺陷为核心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互相信任、开放性的护患关系,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其最根本的任务是: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宗旨,正确导向,提高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行为,让现代护理理念深入护士心中,提高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我院虽然在推行人性化护理,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诸如,输液流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简化,就诊等待时间仍需进一步缩短,健康教育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寻找更加具有实效的方法等。因此,必须不断总结、学习、发现问题、更新观念,从而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为医院创造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加强门诊输液管理 篇二
关键词:门诊医疗,静脉输液,药物,安全管理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输液室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工作量大、环节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1]。在门诊输液用药的管理中,除配注药物所用的液体在医院保管外,其他药品由患者自行保管 (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此现象) ,治疗时患者带当次的治疗量来院,这就在用药的安全上增加了隐患。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应重视技术、服务的管理,还需注重用药中的细节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现将本院近年来门诊部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部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因输液用药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共计31例。原因分析:药品管理问题22例,护士因素9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5岁,2007年9例,2008年8例,2009年7例,2010年7例,2011年0例。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因输液用药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及时查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结果
2011年本院通过加强对门诊输液用药中的细节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投诉。2011年无一例因药品管理、使用等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提高了护理质量。
3 安全管理方法
3.1 用药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分析
3.1.1 药品保管不当
许多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于一些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如胰岛素、白蛋白等,常因保存不当造成药物失效或药效下降[2]。影响了治疗,并造成药品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
3.1.2 药品少带、漏带或拿错
一些老年患者常因记忆错误及对药品的剂量不清楚在来院治疗时少拿、漏拿、错拿药物,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3.1.3 药品质量发生改变,造成医患矛盾
个别患者在医院首次治疗完后,第2日所带的治疗用药在护士进行查对时,发现药品过期或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患者认为医院发放药品质量有问题,医患之间产生纠纷。
3.1.4 护士工作不认真,药物配置错误
个别工作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不能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查对制度,药品配置错误,患者的安全受到危害。
3.1.5 巡视不及时
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既有婴幼儿,也有70余岁的老人。语言表述差,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小儿,自我约束力差,常因牵拉针头导致针头脱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外渗。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变化及输液中问题将延误治疗及抢救。
3.2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管理
3.2.1 护理部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指导工作,杜绝因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患者用药的不安全性。
3.2.2 加强与患者的交接
患者首次从药剂科取回药品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药名、剂型、有效期、药品的性状等,在处置单上记录药品的名称、批号,并签名。对于不便核对患者 (如老年患者) ,由两名护士共同查对,并在处置单上记录、签名。患者再次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将药品与处置单上记录的批号进行核对。
通过严格细致的查对、交接、记录,有效地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虽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降低了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患者与院方之间的纠纷、矛盾。
3.2.3 详细告知药品的保管方法及使用剂量
对于普通用药,告知患者避光、阴凉干燥处存放;易碎药品,注意防摔及碰撞;特殊需低温保存药品,告知放于2~8℃ (冷藏) 低温保存,切勿放于冷冻室,以免药品变性、失效;每日所需用剂量书面告知患者:附一指导卡,写明药名、剂量、每次用几支,简单明了。通过详细的告知,减少了患者因少拿、漏拿、错拿药品而影响治疗的时间,方便了患者。
3.2.4 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于老人、婴幼儿及特殊用药患者,每15~30分钟巡视1次,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情况。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3],排除因静脉刺激、药物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所致的不适。
3.2.5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版面、口头教育等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
4 小结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4]。本院通过加强用药细节的管理,有效提高了门诊患者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医患矛盾、纠纷,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风险。体会到重视制度管理、环节管理、细节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敏燕.多部门合作的门诊输液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7) :647-648.
[2]谢丽吉, 韦亚琴, 张秀琴.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57.
[3]凌云, 陈朔晖, 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29-330.
3.门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门诊输液;安全管理;软件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9-01
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我院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门诊输液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1门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功能
具有药品信息即时性安全提示功能。对一些易出现输液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特殊藥物,用简明扼要的语句作为安全提示语,分别进行标记,包括药物滴速要求、卧位选择、对血管刺激作用、配伍禁忌等有关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录入包含这些已标记药物的医嘱时,或打印包含这些已标记药物的电子输液瓶贴时,计算机系统将对这些特殊药物做出相应安全提示。操作者必须阅毕提示后才能进入下一程序。该软件还可以精确统计查询某一时段输液人数的频率、发药量、某护士工作量等。
2讨论
2.1门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明显减少输液差错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12年2月至8月应用该软件期间,输液患者1200例次,完全杜绝了漏做皮试、避光、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生药物配伍禁忌的仅有2例。
2.2使用门诊输液信息管理软件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安全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代表医院质量最高水平和目标。该软件对工作年限不长、临床经验较少的护士起到重要的用药安全提示作用,让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还可以在新护士的培养过程中降低培养的成本和代价。使用该软件实现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收费处和药房的信息联通,医生开出电子处方的同时,也生成了电子注射单、输液瓶贴。收费处通过计算机即刻算出需收的金额,药房在患者没来前已提前将药物摆好,输液室护士根据电子输液单上信息打印出相应的电子输液瓶贴。彻底消灭以往手工转抄的错误。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3不足之处目前全国静脉输液用药的种类很多,患者体质千差万别,一些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来说清楚。该软件在不同医院的应用,尚需要根据本医院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便适应自身医院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桂莲.对门诊患者实施安全输液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2.
4.加强门诊输液管理 篇四
陈燕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211805
[摘要] 目的:探讨新医改政策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人数剧增后护理安全管理与体会。方法:成立组织、建章立制,实时监控和排查,并采取积极有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果:新医改政策出台后,我院门诊输液人数与同期往年增长56.07%,日均46.23±1.44人次。实践3年多来,未发生1例医患纠纷和安全差错事故。结论: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患者性质复杂,个性要求不一,流动性大。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确保护理安全管理重要措施,也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护理管理
随着新医改政策规范化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普遍推行,药品零差价后,使得的药物及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人数剧增。也由于门诊输液患者病种多、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输液药品繁杂,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应急,导致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加大,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很容易诱发护患纠纷[1]。为切实强化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我院医疗窗口服务形象。我院护理组很抓各项护理常规,努力践行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出发。采取实时监控和排查,并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对策,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1 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
1.1 硬件因素:门诊输液室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全。我院门诊输液室受当时发展眼光局限性的影响,在设计上存在不少弊端,在现目前,新医改政策落实,门诊输液人数剧增后,就显凸无疑。如面积小、输液床位、输液椅较少而拥挤,有效走动空间缩水;患者不分类,不分年龄、性别、病种,均局限于一室;硬件实施不到位或设计与使用脱离,如卫生间与输液室有较大的距离,使患者使用不方便。
1.2 护理因素:①人力资源匮乏。社区医院护理人员的床护比应大于1:0.4,而目前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加之,输液室是一工作强度高、责任心大、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但基层医院多无专职护理监测人员,护理工作站及抢救室建设相对薄弱,一旦发生输液意外,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往往会导致医患、护患纠纷。②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由于输液室的工作特点,年轻护士较多,技术不够熟练,特别是对小儿和老年人,易产生医疗投诉。③预见意识和社会阅历不足。不能预见和正确处理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④核心制度执行不严。门诊输液室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室巡回制度、输液室沟通制度、输液室交接班制度等等,由于治疗人数的剧增,忙于应付治疗,对核心制度无瑕顾及[2]。⑤法律意识淡薄。年轻的护士由于法律观念不强或意识淡薄,不能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更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出现输液意外,举证倒置不完善。
1.3 患者因素:①患者对输液治疗的认识不足,认为输液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②躯体疾病诱发情感脆弱,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3]。③环境不适宜,输液室环境差,噪声大给患者产生一种急躁情绪。④服务要求高,一旦服务不到位,即能发生医疗投诉,特别是小孩和老年人。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①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相关核心制度进行实践日常工作。积极推行院科两级考核、考聘运作程序。由护士长任组长,每日责任护士负主要事务,管理和监护每位输液患者的信息、药液、位置安排、巡回及监测记录。辅助护理协助责任护理完善各患者的治疗工作。②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申请加大硬件建设的修正、完善,以方便患者、方便治疗与护理。③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把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沟通能力强的年轻护理人员调配到门诊输液室。④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引入优质护理理念,全面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全面了解护患的需求,以病人为中心,倡导人文关怀,尊重患者,服务患者输液全程,让患者满意。⑤实时监控和排查,并采取积极有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夯实有效的有效的应急预案,以防患于未然。结果
新医改政策出台后,我院门诊输液人数与同期往年增长56.07%,日均46.23±1.44人次。实践3年多来,未发生1例医患纠纷和安全差错事故。体会
门诊输液室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而门诊输液是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也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4,5】。因此,输液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不仅影响医疗安全且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体会到①加强基础建设管理。合理建筑设计和完善药械配备是防止医疗纠纷的基础,患者进入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给予良好第一印象,直接拉进了与患者的距离。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护人员、药品器械能在第一时间到位,直接降低医疗风险。②制度建设和质量考核是核心。我们通过引进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在输液室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着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倡导人文关怀,实践优质护理服务的贴心工程,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③实时监控和排查是关键。完善的制度只是书面上的东西,只有通过严格的督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严格院科两级考核,齐抓共管,最大的发挥制度考评作用,以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参考文献
1、胡爱珍。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1):321-322。
2、刘海燕。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健康必读,2011,12(12):157-158。
3、何佳梅,呼延宁。浅谈输液室护理安全及护理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5):
54。
5.门诊注射室输液流程 篇五
(一)收药流程
(1)、核对药物数量、质量:首次接待病人的护士根据医嘱治疗单收药,核对本次治疗的天数与药物总量是否相符,查对药物剂量、名称及有效期,有无配伍禁忌。认真检查药物质量,药液瓶口有无松动、裂纹、对光检查有无杂质、变色。核对无误后签字,收齐当天用药后连同治疗单一起交给配药护士配药。
(2)用药指导:①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②有两瓶以上的连续用药时,要标明顺序并告诉病人具体的瓶数,输液所需的大致时间,使病人心中有数。
(二)配药流程
(1)、坚持操作前、中、后查对制度:严格查对输液瓶、输液药物质量、药名、剂量,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检查注射器、输液器质量,是否有效期内,有无破损。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配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配药间每天紫外线照射一次,操作台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三)注射流程
(1)、认真查对药物及病人姓名:查对药物有无混浊、絮状物,查对病人姓名,查对病人姓名采用双向核对,并请病人自述一下姓名,以确保注射安全。
(2)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消毒手,认真消毒注射部位,注意彻底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
(3)个性化指导: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告诉病人输液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内容中的重点向病人讲述。
6.急诊科与门诊输液室 篇六
申
请
尊敬的医院领导:
自2009年门诊部大楼改造完成,门诊输液观察病人也日益增多。从门诊部改造前的日输液量30人次左右,骤增至80人次/日,最高峰可达150多人次/日,其中儿科输液占40%以上。门诊输液病人的增加,足以证明门诊已逐渐发展壮大,我院正在摆脱“小门诊,大住院”的束缚。同时也凸显了现如今急诊科兼管门诊儿科输液室的矛盾与隐患,特别是在全院上下众志成城力争“三甲”的今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急诊科兼管门诊儿科输液室在医疗护理存在安全隐患。
1、目前急诊科护士只能满足院内、外急诊工作,门诊输液工作无专门护士负责。急诊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车率、接诊人次大大增加。现每日急诊出车在10多次左右,特别是经常有省内、外的长途接诊任务,造成门诊输液工作无专门护士负责的局面。
2、门诊输液是门诊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存在病人多,用药种类多,病种繁杂的特点。由于这些原因,工作琐碎重复,要求护士有很强的准确性和责任心。急诊护士往往在匆忙出诊后,不能对输液病人的病情做连续性的观察和准确判断,也不可能对未做完的治疗进行再次核对,更来不及做好床旁交接班,大大提高了出现差错、事故的几率。现存在的口头交接、电话交接缺乏规范和依据,完全不符合“三甲”医院创建标准。
3、由于门诊输液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急诊人力,抢救室有危重病人时,护士无法抽身协助,仅有一名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抢救措施不能迅速到位,抢救力量缺乏,存在引发纠纷的风险。
4、急诊科没有儿科专科医生,儿科门诊又与输液大厅距离较远,门诊患儿出现病情变化,没有专科医生立即参加抢救,导致医患纠纷的隐患一触即发。
5、急诊科做为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迅速出诊,快速反应是基本原则,由于出诊护士忙于门诊输液病人,延迟出诊时间,极有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增加出车风险,极易引发纠纷。
二、急诊科兼管儿科输液室在医疗服务存在安全隐患。
1、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已形成,患者和家属既要求生理上的治疗,又要心理上的愉悦,医院面临严峻挑战。门诊无专门护士负责输液室,将导致病人等待时间过长,病人怨言增多,医疗服务满意度下降;急诊护士兼管门诊输液,参加抢救的护士少,将影响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急诊病人满意度降低,且不符合“三甲”医院的创建标准。
2、尤其是儿科输液,患儿年龄偏小,家长要求高,穿刺难度大,患儿配合意识差,导致护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投诉大量上升,急诊科做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给医院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高强度的运作,在加上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使急诊护士持续呈紧张状态,心理、生理上均未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出诊工作的高风险性,出诊环境的复杂性,急救病人的病情多变性,抢救工作的紧张繁重性,都给急诊护士带来严峻考验。门诊输液工作和急诊出诊工作让护士身体无法得到休息,而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又让护士心理压力很大,负面情绪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无法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三、急诊科与儿科输液室分设的优点
1、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急诊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可以优化整个医院的运作。
2、门诊儿科输液室可以分流一部分患儿,缓解儿科住院部压力;还可以对患儿进行系统化的、规范化管理,留住病源。
3、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急诊科分设有利于院感控制与预防。
4、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成人输液分设给成人输液室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5、门诊儿科输液室与急诊科分设,使年资高的儿科专科护士能给得到用武之地。小儿静脉穿刺的高成功率将为医院增添美誉。
7.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篇七
1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管理制度缺失
医院缺乏相关感染预防知识和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未专门成立医院感染控制科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感染控制人员;未实施医院感染病例监控、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探视陪护制度不严格。
1.2 无菌观念淡薄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没有足够认识,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加上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 往往忽视洗手的重要性;病人及陪护人员缺乏卫生保健知识, 加大交叉感染的可能;另外有的病人病种诊断未明确, 存在着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1.3 环境空气污染
医院内空气污染是医院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 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许多疾病因子均可以通过空气扩散传播[3]。由于门诊输液室人员密集, 流动性大, 空气质量差, 污染机会相对增加, 输液室条件有限, 增加了污染机会;加上环境布局不科学, 不同病种的病人混杂于输液室, 输液室的设施和物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消毒, 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病人病种复杂, 各种病原微生物不利于病人康复, 还影响了空气质量, 使交叉感染的几率增加。
1.4 药液微粒污染
由于配伍操作不规范、空气不洁净, 加上时间相对较长, 极易导致玻璃安瓿的微细玻璃屑、空气中的微粒等进入液体内。在病人输液时通过气管进入液体的空气微粒也会造成药液污染。
2 管理对策
2.1 健全医院组织机构
医院各级领导要提高感染意识, 高度重视管理工作,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和质量监控小组, 实行两级负责制, 明确分工, 由医院感染部门和科室负责评估、发现、汇报、处理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并提出改进意见。
2.2 制定医院感染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科室特点制定相关制度, 并要求严格逐项执行。每周不定期由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负责人、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负责督导检查, 持续改进, 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
2.3 改善医院科室设施
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改善门诊输液室卫生设施, 设置专门配液室, 增加消毒灭菌设施;严格区分输液室、抢救室和治疗室, 保持环境整洁, 明确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保持室内通风, 全天开启空气净化机, 采用动态消毒机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4 合理安排输液布局
为有效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我院采用科学的方案重新对观察室、配药室和治疗室进行合理布局;将输液室按病人年龄分为儿童输液区和成人输液区, 同时根据疾病种类划分为呼吸道疾病区、腹痛区和杂病区[4]。
2.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治疗配药间, 配药人员戴口罩、帽子和特制的洁净服, 配药时开启净化紫外线1 h和启风机, 在干净、清洁的生物净化台上进行各种配液,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区分、放置有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 明确标识, 定期检查;静脉穿刺前后都要按规定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止血带由供应室统一配送,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6 增强护士洗手意识
输液室护士治疗工作量大, 频繁地接触各类病人, 手也成为重要的传播病原菌的载体[3]。提高护士洗手依从性, 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 设立护士消毒站, 提供快速手消毒剂, 护士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医院要及时更新洗手设施, 定期进行细菌培养, 督查洗手效果, 并作为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以此增强护士的洗手意识。
2.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输液室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 正确、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质与配伍禁忌, 了解新特药的性质与注意事项, 使用联合抗菌药物时严格掌握间隔时间, 避免药物产生拮抗作用。
2.8 加强院感培训教育
组织门诊输液室医护人员, 包括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培训教育, 聘请专家讲课, 形式多样, 定期讲座, 同时在局域网内安排相关知识以便于医护人员的自学, 并作为考核内容, 强化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和管理意识, 做到每项操作严格规范、科学有效, 准确掌握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理技术。通过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规范管理, 输液室医护人员掌握了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有效避免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交叉感染。
2.9 做好病人健康宣教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 向病人简单介绍药物知识和治疗方法, 并给病人提供心理支持。输液室墙面张贴健康教育、输液注意事项和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知识图片;配备专供输液病人观看的电视机、录像机。同时采取便民服务措施, 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减少病人陪护率,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门诊输液室是病人临时了解医院, 认知医院的重要场所。作为窗口科室,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环节, 降低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 对于提升医院形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意义[6]。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 实行有效管理, 完善卫生设施, 落实各项制度, 减少污染环节, 提高输液质量, 是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形象、控制医
参考文献
[1]黄名姬.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5) :2690.
[2]姜先进.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7) :3698.
[3]张晓香, 骆珉.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在急诊外科换药室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9) :2996.
[4]丁爱民, 沈孝峰.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4) :1078.
[5]金花.浅谈预防门急诊输液室医院内感染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1) :9-10.
8.加强护士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 篇八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9-02
1风险来源
1.1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了解护士输液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情况,减少输液差错、纠纷的发生。
1.2日常护理工作不到位。
1.2.1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静脉输液队伍。目前一些医院成立了静脉输液委员会或静脉治疗小组,但均属于自发行为。没有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组织对输液护士的资质、培训、考核、发证、执业等进行管理。护士仍是只要有执照就具备了执行静脉输液工作的资格,病人的静脉治疗方案仍是由不同的护士分工完成,无论血管还是工具的选择都缺乏规范的评估与长期的计划。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需要静脉治疗的病人多数是从使用头皮钢针开始的,护士没有根据病人的治疗方案与疗程选择输液的工具与途径,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样,由于护士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1.2.2操作不当,导致气体进入血循环,引发空气栓塞;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增加病人痛苦。未严格执行医嘱,盲目执行,未及时发现错误医嘱,造成不良后果。违反药物配伍禁忌,造成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1.3服务意识滞后。沟通解释工作不到位,个别护士有时因种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差,说话语气生硬;更有甚者,当患者有疑问时,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1.4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工作中有时可能会出现法律责任意識不强,未履行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从而侵犯患者权益造成护理纠纷。
2措施干预
2.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1.1配药前仔细检查药品的名称、有效期、剂量、用法、用量,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漏气,液体有无混浊、沉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度,按要求配置液体。输液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
2.1.2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老人和儿童无特殊情况不超过40滴/min,详细填写输液巡视纪录,每10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1次,每25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2次,每500mL液体巡视签字不少于3次,要求巡视卡上签的输液滴数与实际滴数上下浮动不超过10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外渗等不适。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如输液肢体摆放位置、适当活动的方式,行动时保持液面高于穿刺部位,以免血液回流,不要自行调节液体滴数等。
2.2加强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知识培训。
2.2.1加强业务技术,提高一针见血率,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年轻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由组长指导低年资护士临床操作,以此营造有指导老师带教的低年资护士多学、多看、多做、多练的氛围。同时,专业组长有重点、针对性的辅导静脉穿刺操作中的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
2.2.2正确、仔细查对,严格执行医嘱,对有疑问、不清楚的医嘱,要及时与医生交流,确认无误后再执行,做到查漏补缺,把好用药关。
2.2.3加强药物知识培训及考核,收集并建立药品说明书档案,供护士随时查阅,定期组织药物知识讲座,除学习药物作用、用法外,重点掌握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护士掌握了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可以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输液用具及输液方式,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3加强护士职业责任感教育
帮助护士正确认识从事的职业,体会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定期组织护理工作讨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和媒体报道的护理差错事故等进行分析、讨论,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并请专业人事讲解护理纠纷案例,加强每位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以增强法律意识,预见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薄弱环节,减少医疗事故争议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9.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 篇九
方法 对486名在我院门诊就诊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问卷调查。
结果 不同性别的门诊病人在静脉输液需求、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和对护士应观察的内容要求方面的29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则有些项目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这次调查使我们找出存在于这些静脉输液的门诊病人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静脉输液中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时,护士必须深入了解病人的感受与需求,结合病人的经历、背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关键词】 静脉输液需求 数据收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
这些调查主要是从患者角度进行的,本调查旨在了解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后的感受与需求,使护士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减少盲从性,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6月~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486例,男282例,女204例,年龄16~78岁,平均(38.5±16.0)岁。
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83例,中专69例,高中78例,初中以下156例。
职业:干部85例,工人66例,农民42例,职员61例,其他232例。
1.2 调查方法
置问卷由作者参阅有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4个方面: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2)患者的需求,共11项;3)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共13项;4)对护士应观察的内容要求,共5项等。
遵循自愿原则发放问卷,向其讲解填表方法后,要求其在10~20min完成后交卷。
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7.2%,对数据进行归纳后行χ2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在静脉输液中需求,见表1。
表1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比较(略)
表1示,11项调查结果中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最多的是护士多关心(60.5%),躺着输液(54.5%)次之,坐着输液的人第二少(8.0%),备便器(1.6%)最少。
由此可见,患者对在静脉输液中护士多关心的需求比较清楚(60.5%),说明病人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在任何时间都以和蔼、耐心、高度负责的服务态度,多与病人沟通,多与病人讲解有关输液的问题。
另外对输液环境的需求则是躺着输液(54.5%)比坐着输液(8.0%)多。
说明在门诊输液的环境是医院在能力范围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调查的对象是16~78岁,所以对备便器需求不高。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只有5、6、7、8、11项。
(χ2=27.66、15.36、33.39、9.73、11.98,P<0.05,P<0.01)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认知最好(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5),高中或中专与初中及以下比较次之(除8、11项外,均P<0.05),初中及以下者最差。
分析原因:1)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均希望在输液中看书看报,他们希望在输液室得到一些信息或知识,以消磨时光。
故应在输液室增设报刊、杂志及健康知识小处方,以满足较高层次病人的需求。
2)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副作用方面,也体现了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的求知欲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较强。
故护士在进行治疗时要主动向病人介绍此类问题,满足病人需求。
3)在按自己的时间来治疗或到家中治疗方面。
因此,护士工作也应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加强社区服务,或者增设家庭病床,尽可能满足那部分病人的需求[1]。
2.2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见表2。
表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略)
表2示,8项调查结果中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在1、2、3、4较平均(P=41.8%、45.9%、40.7%、45.5%)。
说明病人缺乏输液常识,因此在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方面,应强化学习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输液常识认知水平。
10.加强门诊输液管理 篇十
静脉输液因其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而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在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回避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极为必要的。
1.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由于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造成用药张冠李戴或用药剂量错误,轻者引发医疗纠纷,重者危及生命,违反法律,后果不堪设想。
(2)配药时,违反配伍禁忌原则,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应,使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治疗,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3)未按医嘱或对药物药性不熟悉,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后不及时巡视,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未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处理,而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加药后或输液前,未认真检查液体质量而未能及时发现液体里的微粒,如安剖的胶塞,药物未溶颗粒或其它杂质,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或恐慌等心里反应。
(5)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失败后未及时向患者做好道歉沟通,而引发不满情绪。
2、防范措施
1(1)增强风险法律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如在门诊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下进行静脉输液等。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上交班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从而加强法律和责任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2)确保静脉输液物品和药品的安全 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管理制度,把好一次○性物品质量关,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必须检查是否密封和有效期,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
2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有疑问时及时请示医师或及时纠正,同时注意药品的保存要求,一律不使用在院外自购的药品。从药源方面确保安全。
○3 做好接药工作.接药时,应认真核对好注射证,认真填好静脉输液记录卡,内容有患者的姓名、性别、药名、剂量、用法等,对各种药物应检查药名、有效期等,同时把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向家属或患者解释清楚,并引导好患者入座。确保正确执行医嘱.日常工作中护士多习惯按医嘱被动○而盲目地工作,要调动主动工作心理,因此,要求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要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核对医嘱过程中遇有疑问及时与主治医师做好沟通。进行静脉输液前确保用药的准确性。由于输液室病人较○多,声音有些喧哗,病人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同姓名的情况,在 2 护士叫唤患者姓名时,病人有时听不清楚也回答,因此,当护士到病人面前准备进行输液时一定要再次核对好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尤其对一些老年人、语言不通者更要认真核对。
6行静脉穿刺时要求护士认真做好评估工作,如血管、病人○的病情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配合,力争一针见血。
⑦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宣教工作,大部分的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要求护士必须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患者及家属其所用药物的数量、作用、目的、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病人不同用药调节滴速的意义等,避免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随意调节滴速,造成一些特殊用药(硝酸甘油、胰岛素等输液过快,引起病情迅速变化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并嘱患者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说话要讲完整,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
⑧ 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输液完后护士要积极巡视病人,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块,输液滴数是否准确,如外渗要积极处理,积极询问病人是否舒适。对使用特殊用药的患者如硝酸甘油等,护士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等。对血管有刺激强的药物,要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液体滴完后要及时更换液体和拔针。
⑨ 要认真填写输液记录卡,输液记录卡是病人用药过程的真实记录,护士要及时完整填写,如滴速、时间、执行人签名。
⑩ 静脉输液前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依据药物试验程序进行,由护士执行药物试敏医嘱,及试时要告知皮试的的意义和询问过敏史,并交待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3 并做好记录。
11做好护理记录及保存工作。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记载,它除有评估病人,调查研究,教学资源意义外,也具有法律依据,可见,护理记录及时、完整、真实准确是维护护患权益的有力依据。因此,对在输液过程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做好护理记录,详细记录好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用药情况及输液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处理后效果如何等。输液完后输液卡和注射证护士要收好保存半年。严格交接班。○交接班时,要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认真交接,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和特殊用药要做详细的交接,如医嘱的要求,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的情况等。
【加强门诊输液管理】推荐阅读: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07-16
门诊、急诊管理目录07-27
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08-29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10-18
口腔门诊管理制度10-28
门诊部管理制度10-29
诊所门诊登记管理制度11-17
对医院门诊管理的思考散文10-21
门诊休假及诊断证明管理规定08-10
医院门诊制度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