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总结

2024-10-25

直流输电总结(共10篇)

1.直流输电总结 篇一

直流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在提高工效、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内直流输电线路应用就是之一.本文回顾了直流输电线路这项技术发展史,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等方面的优缺点,以及直流输电线路对环境和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工程估算结果说明了直流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为今后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借鉴.

作 者:杨佳财 Yang Jiacai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 32(11) 分类号:X820.3 关键词:直流输电   环境影响   电磁影响  

2.直流输电总结 篇二

1.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三相桥式电路、整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直流平波电抗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 (水冷系统、站用电系统) 等。

2. 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

(1) 直流输送容量大, 输送的电压高, 最高已达到800k V, 输送的电流大, 最大电流已达到4 500A;所用单个晶闸管的耐受电压高, 电流大。

(2) 光触发晶闸管直流输电, 抗干扰性好。大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输电互联 (背靠背方式) , 换流阀损耗较小, 输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

(3) 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可将环流器进行闭锁, 以消除直流侧电流故障。

3. 常规直流电路技术的缺点。常规直流输电由于采用大功率晶闸管, 主要有如下缺点。

(1) 只能工作在有源逆变状态, 不能接入无源系统。

(2) 对交流系统的强度较为敏感, 一旦交流系统发生干扰, 容易换相失败。

(3) 无功消耗大。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谐波含量高, 需要安装滤波装置来消除谐波。

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1.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电压源换流器、相电抗器、联结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和控制保护以及辅助系统 (水冷系统、站用系统) 等。

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

柔性直流输电是在常规直流输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传统的直流输电技术具有的优点, 柔性输电大都具有。此外, 柔性输电还具有一些自身的优点。

(1) 潮流反转方便快捷, 现有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强, 交流电网的功角稳定性高。保持电压恒定, 可调节有功潮流;保持有功不变, 可调节无功功率。

(2) 事故后可快速恢复供电和黑启动, 可以向无源电网供电, 受端系统可以是无源网络, 不需要滤波器开关。功率变化时, 滤波器不需要提供无功功率。

(3) 设计具有紧凑化、模块化的特点, 易于移动、安装、调试和维护, 易于扩展和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等优点。

(4) 采用双极运行, 不需要接地极, 没有注入地下的电流。

3.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缺点。

系统损耗大 (开关损耗较大) , 不能控制直流侧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在直流侧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器中存在不可控的二极管通路, 因此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能闭锁直流侧短路故障时的故障电流, 在故障发生后只能通过断开交流侧断路器来切除故障。可以使用的最佳解决方式是通过使用直流电缆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率。

三、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对比

1. 换流器阀所用器件的对比。

(1) 常规直流输电采用大功率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是非可控关断器件, 这使得在常规直流输电系统中只能控制晶闸管换流阀的开通而不能控制其关断, 其关断必须借助于交流母线电压的过零, 使阀电流减小至阀的维持电流以下才行。

(2) 柔性直流输电一般采用IGBT阀, 由于IGBT是一种可自关断的全控器件, 即可以根据门极的控制脉冲将器件开通或关断, 不需要换相电流的参与。

2. 换流阀的对比。

(1)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所用的器件是大功率晶闸管和饱和电抗器, 可以输送大功率。

(2)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阀采用了IGBT器件, 可实现很高的开关速度, 在触发控制上采用PWM技术, 开关频率相对较高, 换流站的输出电压谐波量较小, 主要包含高次谐波。故相对于常规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安装的滤波装置的容量大大减小。

(3) 常规直流输电通过换流变压器连接交流电网, 而柔性直流输电是串联电抗器加变压器, 常规直流输电以平波电抗器和直流滤波器来平稳电流, 而柔性直流输电则采用直流电容器。

3. 换流站控制方式的对比。

(1) 常规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之间必须进行通信, 以传递系统参数并进行适当的控制, 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换流站之间的通信不是必需的。

(2) 功率反向输送能力的对比。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潮流反转时, 只需改变电流方向, 而直流电压极性不变, 功率反向时系统不停运, 这使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改变功率方向时, 两端换流站的控制策略不变, 更不需要投切交流滤波器或闭锁换流器。而常规直流输电改变功率方向时需要改变电压极性, 而直流电流极性不变, 功率反向时, 换流站需退出运行, 改变控制策略, 并且需要对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情况进行实时判断。

(3) 对交流网络的依耐性方面的对比。柔性直流输电不需要依靠交流系统的能力来维持电压和频率稳定, 无需无功补偿, 换流器自身可提供无功功率。而常规直流输电要求受端交流系统具有足够的短路容量, 需要外加的换相容量, 不能向无源或弱网络送电。

(4) 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方面的对比。柔性直流输电的有功、无功可以独立控制。常规直流输电的有功、无功不能独立控制, 调节无功需要特殊装置和额外费用, 需交流系统或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提供换流站消耗的无功功率。

(5) 电压控制方面的对比。柔性直流输电本身可以起到STATCOM的作用, 稳定交流母线电压, 而常规直流输电需要借助无功补偿设备稳定交流母线电压。

(6) 黑启动能力方面的对比。柔性直流输电有黑启动能力。即当一端交流系统发生电压崩溃或停电时, 瞬间启动自身的参考电压, 向切除电源的交流系统供电, 相当于备用发电机, 随时向瘫痪的电网供电。而常规直流输电无黑启动能力。

3.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分析与保护 篇三

【关键词】直流输电;过电压;交流滤波器

前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在输电线路形式上不断改革,提升输送电力的容量和电压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用电需求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在直流电的输送过程中对直流输电系统做好防护措施,是目前电力工作者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保护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过电压的存在与保护

在我国实际的直流输电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恶劣的环境影响或者是认为的失误出现故障等形成过电压,过电压严重影响了在直流电输送系统的运行,甚至威胁者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所以必须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主要以过电压保护器和避雷针为保护措施。对于避雷针来说,由于其构造简单,价格便宜而又耐用的优点成为现在应用最广泛的防过电压的手段。但是避雷针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自动灭弧能力,而且放电电压小稳定。因此在自流输送系统中有着完善的控制调节系统,在保护间隙之后能够自动降低电压。为了降低设备绝缘水平,必须降低避雷器额定值,因此为了保证避雷器本身安全必须串联间隙,因此仍然带来了小确定性。

二、绝缘配合缺陷的存在与保护

绝缘配件是根据整个电力系统设备上出现的电压水平,对其进行分析预估后用来进行电压阻隔,以保护电压保持在一个安全水平现内的电气。多个绝缘配件就形成了绝缘配件组,在摸个绝缘设备发生故障,如不能承受电压长期过高、或者发生因为雷电或操作耐受电压忽然变得极高的情况下,绝缘体发热烧坏,同时使与之配合的绝缘配件组都陷入极大的工作压力下,着种情况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都会勾着极大的威胁。由于电压输送过程中电压等级不断增加,电器设计从主接线、绝缘配件、设备选型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目前我国由于直流输电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许多的应用方法方式上都没有晚上,仍然是当前电力系统中的不充电和缺陷点。 换流变压器具有四总结构:三相组合式;三相双绕式;单相祝贺式和单相双绕组式,每一种的形式都有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当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我们在实际的电网设计中在选择换流变压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实际工程的换流变压器,比如 在面对电压特别高、电压等级大、容量大的工程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采用单相双绕组变压器。而面对电压比较小的电网工程一般来说会选择三相结合或者单相组合的交流变压器。

三、交流滤波器故障分析

作为直流输电换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滤波器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直流电输送系统的情况。交流滤波器主要是连接在换流变压器侧母线上的,平时需要承受相当高的电压,而且因为交流滤波器需要通过大量的基波及谐波电流,因此对于其稳定性与电流绝缘的能力要求十分的高,对于这一设备的故障问题的研究也就十分的重要。

1.短路故障。所谓短路故障就是交流滤波器设备内部的线路短路或者设备的外连线接地出现短路的情况,交流滤波器设备的特性问题可以判断其出现间接的短路情况不存在。现短路的情况的时候会造成元件因为受到了电流的冲击而损坏。出现短路的情况的时候,可以根据母线侧电流的通过率与接地线侧电流的通过率之间的差来判断。

2.电容器故障。所谓电容器故障就是指电容器背部的原件出现了损坏。作为交流滤波器的主要构成部分——电容器具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H型连接:另一种是分支连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电容器的连接,电容器的内部每一个节点的构成都是由同量的点容易组合而成的,不管对于那一台电容器来说其内部每一个原件的损坏都意味着电容器的故障。如何找出究竟是哪一个的原件损坏就需要通过相对比的方法,通过和正常的电容器惊醒对比发现问题,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个配用的点容易以免发生意外。

3.设备承受的负荷过大。这里指的主要是电容器、电抗器、电阻器的负荷过大。由于交流滤波器在工作环境下承受的特殊的情况,可能是其在长时间因为大量的流过谐波电流,出现电容器、电抗器、电阻器的热量过高而破坏,在一般的情况下,交流滤波器能够承受的谐波电流是基波电流的20%~30%之间,当出现频率较高的电流的时候,时间越长电容器、电抗器、电阻器的温度就越高,导致超负荷的承受,例如一般的交流滤波器的每个设备环节的电负荷通过率是正常值的50%,如果电压的不稳定导致过高的膨胀使通过率超过50%的时候就出现元件的损伤,当然每一个元件还有一定的承受范围,如果在基础的范围内超出10%~20%的时候就是超负荷的工作,这个时候的各个元件就会出现问题,产生故障。

4.滤波器故障。滤波器故障主要是指滤波器实际的调谐频率与电网系统所需要的谐波频率之间有一定的误差。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滤波器的内部元件的结构参数考察值和整个电网系统的变化频率之间的偏离程度,一般的偏离程度是5%到10%不等。这个时候滤波器就会达不到原有的滤波要求,导致整个直流输电换流站的不能正常运转。这就要求在的使用过程中对于滤波器的内部元件的变化在早期的时候及时的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测与监控,同时元件的后期检测也相当的重要。

对于以上的四种故障,我们应该更具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日常的工作中判断出交流滤波器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为能够开速的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以保证直流输电站系统正常的运行,于此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理论培训,为我国的直流输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做出贡献。

四、结语

由于二十一世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普及广泛的运用大各行各业中,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线路较长,而且大多在露天的野外,是如何监控本文中问题的出现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就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及时的处理。直流输电系统在应用中提高输电效率,保证自身的良好运行,为人们生活提供基础保证,是对于每一个电力工作中的的工作要求,我相信随着我们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直流输电系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振宇,俞澄一.超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阀冷却系统的故障[J].华东电力,2010,(3):78-79.

[2]叶林.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中无功控制系统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22):105-107.

4.直流输电总结 篇四

★ 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研究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输电技术总结

★ 基于固始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调研

★ 道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

★ 输电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 输电类班员个人总结

★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途径

5.直流系统技术总结报告 篇五

直流系统在变电站中主要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臵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当发生交流电源消失事故情况下为事故照明和继电保护装臵等提供直流电源。所以说直流系统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安全运行的保证。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直流系统的运行维护方面我风电厂做出如下技术措施来改善和优化设备的利用率与使用周期。

直流系统接地: 故障现象:

a)音响报警,“直流母线故障”信号出。b)绝缘监察仪上有报警信号。

c)测量直流母线正、负极对地电压不平衡。处理方法: a)复归音响。

b)测量对地绝缘,判别接地极性及接地性质。

c)询问是否有人在直流回路上工作,造成人为接地,接地时禁止在二次回路上工作。

d)询问是否有启、停设备的操作,如有则应重点检查。e)对存在缺陷的设备和环境条件差的设备首先进行检查。

f)使用绝缘监测仪检查出是哪一路接地,对故障支路瞬时停电检查接地信号是否消失,必要时对直流各路负荷采用倒负荷或瞬时停电的方法查找故障支路。

g)倒直流负荷时,应遵行先室外,后室内;先动力,后控制;先环状,后馈线的原则,并汇报值长。

h)若经上述操作后接地信号仍未消失,则接地点可能在整流器、蓄电池组。将两组直流母线并列运行,退出一组整流器蓄电池组运行,若接地信号消失,则接地点在该组整流器或蓄电池上。

i)查找和处理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处理时不得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点接地。

j)直流系统查找接地要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如涉及到调度管辖的设备,应得到值班调度的允许才能进行。

k)找到接地点所在范围或回路后,由检修人员进一步查找、隔离并消除

防范措施:

加强设备监视,着重对直流系统的绝缘状态、电压及电流、信号报警、自动装臵等相应指标项目进行定点巡视。并且针对电压及电流监视方面,对于交流输入电压值、充电装臵输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蓄电池组电压值、直流母线电压值、浮充流值及绝缘电压值进行相应的巡视;同时对于直流系统的各种信号灯、报警装臵;检查自动调压装臵、微机监控装臵工作状态也进行相应检查。

在由于恶劣天气导致的接地方面,变电站运行人员主要采取定期除尘、除潮等措施。从而避免和降低了由于恶劣天气导致的直流系统接地的故障出现。

在控制柜布线检查与梳理方面,定期对继电保护装臵后柜布线进行检查;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导线裸露及绝缘层破损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对于外露与破损部分及时进行绝缘处理。从而避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发生。

查找直流接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根据运行方式、操作情况、气候影响判断可能接地的处所,采取寻找、分段处理的方法,以先信号和照明部分后操作部分,先室外部分后室内部分的原则。在切断各专用直流回路时,切断时间不超过3秒,不论回路接地与否均应合上。当发现某一专用直流回路有接地时,应该及时查找接地点,尽快消除。查找直流接地的注意事项如下:

⑵ 查找接地点禁止使用灯泡寻找的方法。

⑵ 用仪表检查时,所用仪表的内阻不低于2000Ω/V。⑶ 当直流发生接地时,禁止在二次回路上工作。⑷ 处理时不得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点接地。⑸ 查找和处理必须由两人同时进行。

蓄电池也是电力电源系统中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直流供电电源,主要担负着为电力系统中二次系统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继电保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蓄电池的稳定性和在放电过程中能提供给负载的实际容量对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障现象:

1、蓄电池组容量不足故障

正常运行时,在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并在控制柜内发出报警声。

2、单个蓄电池电压过高或过低

当监控系统报蓄电池电压过高或过低时,应用万用表实际测量告警蓄电池端电压,若测量值在正常范围内属误报信息,测量值异常,应检查整个蓄电池组的运行情况。

处理方法:

蓄电池组容量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和确保蓄电池组安全稳定运行,我风电厂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从而确保在试验过程中蓄电池组容量均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蓄电池电压低:定期开展蓄电池测试工作,对于在测试中发现的电压低的电池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电压低的蓄电池采取均衡充电工作,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防范措施:

6.输电技术总结 篇六

径,该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全面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工程应用。我国从2004年底开始集中开展大规模研究论证、技术攻关以及工程实践,进行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掌握了过电压抑制、外绝缘配置、电磁环境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变压器、开关、串补装置,和换流变、换流阀、平波电抗器、直流控制保护等核心设备,建立了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在内完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体系,整个体系具有完全的自主性。

中国由于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存在远距离、逆向分布特点,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电力需求,需要开发和应用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实践证明特高压输电在大范围内配置能源资源具有技术和经济优势。以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为例,相比较±500千伏直流工程,它的输送容量提高到2-3倍,经济输送距离提高到2-2.5倍,运行可靠性提高了8倍,单位输送距离损耗降低45%,单位容量线路走廊占地减小30%,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8%。

截至2017年11月,中国已建成投运“八交十直”共计十八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其中8个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10个±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这些工程实现了“西电东送”以及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近5年,中东部16个省份近9亿人用上了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同时,每一年东中部地区减少烧煤9500万吨,这相当于四川省一年的煤炭消耗量。减少的煤炭消耗意味着更清洁的环境,更绿色的发展,更高效的能源利用。随着这些工程的稳定运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清洁能源,作为中国能源革命战略部署中重要的一环,中国特高压技术正在引领我国加速能源革命。

但是中国特高压发展的目标和决心绝不止于此,目前中国正在研发和建设±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800 kV直流输电技术相比较,±1100 kV直流输电的经济距离更远,为3000~5000 km,输送容量可达12000MW,可高效实现中国更大范围内的优化能源配置。目前,中国正在研发和建设±1100 kV昌吉—古泉直流输电工程,解决电气绝缘和设备研制关键技术,±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成为超远距离输送的重要技术选择。除此之外,特高压交流GIL输电技术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中国幅员辽阔,工程建设将面对一些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困难,例如垂直落差大、大河流跨越等,特殊输电路段需采用GIL输电技术来解决。目前,中国正在研发和建设特高压交流GIL输电穿越长江工程。另一方面高可靠性、环保型特高压新技术的应用也是特高压工程发展的重点。随着中国特高压电网规模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特高压工程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将成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特高压输电技术将向更经济、更可靠、更环保方向发展。根据中国的能源状况,将继续推广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工程应用,近期发展目标是形成“九交十四直”的特高压主网架,远期目标是为能源在更大范围的跨国、洲际联网做技术准备。

7.直流输电总结 篇七

关键词:短路电流,时空变化特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电力系统保护

0 引言

传统交流电网短路电流严格服从电路物理定律, 形成了完备的故障计算与继电保护分析方法体系。然而, 直流输电线路短路电流不仅受电路物理定律约束, 还具有与直流控制系统强相关的特点, 随故障位置和故障时刻不同, 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变化特性存在差异, 反映出短路电流复杂的时空关联特性。目前, 对于考虑控制作用的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变化特性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结论, 给直流线路故障分析和继电保护运行等带来了阻碍[1,2]。

由于与直流控制强相关, 并且受到故障条件、线路分布参数、末端设备等影响, 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变化特性较为复杂。目前, 工程界主要采用数值仿真方法, 基于PSCAD/EMTDC、RTDS等工具反复试验开展研究[3,4,5]。一方面, 数值仿真的有效性极大地依赖于详细的直流控制模型及参数, 其结论往往缺乏普适性, 难免限于一时一地的具体案例分析;另一方面, 数值仿真结果使得短路电流的变化规律以及直流控制的作用机理被淹没于海量的数值仿真计算之中, 难以建立完备的分析方法体系[6,7,8]。

鉴于此, 相关研究工作试图从解析方法角度开展直流线路短路电流的研究, 以揭示其变化规律及各因素的影响机理。文献[9-11]推导了换流器直流侧出口短路时短路电流的解析表达式, 然而由于直流线路简单地采用集中参数模型, 所得解析结果与实际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存在较大差异。文献[12]考虑了直流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 但所得解析表达式过于复杂, 不能够直接用于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的分析, 文中也未考虑直流控制系统对于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的影响。

本文推导了考虑分布参数特性的直流线路固有短路电流的时域解析表达式, 分析了直流线路短路电流的固有变化特性。从直流控制对短路电流变化的影响机理出发, 揭示了考虑控制作用的短路电流幅值时空变化特性。结合直流线路保护电流变化量判据的工作原理, 探讨了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幅值时空变化特性对于判据整定计算的影响。

1 直流线路固有短路电流解析

1.1 直流线路故障暂态与解析模型

直流输电线路长度通常在1 000 km以上, 具有典型的分布参数特性。直流线路发生故障后, 故障点的电流产生阶跃突变, 并以行波形式沿线路向两端换流站传播。到达线路两终端后, 经过换流站设备反射改变方向, 继而沿线路流向故障点。这一反射波到达故障点后, 将被再次反射, 如此周而复始。故障电流行波在线路其中一端与故障点间的传播过程 (过渡电阻为零的理想故障条件下) 可用图1的网格图表示。

图中, Td为行波在故障点与终端之间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与故障距离Lf相关;Iinci为由故障点流向终端设备的电流行波;Irefi为由终端设备流向故障点的电流行波;Ii (s) 为构成短路电流的第i个分量, 由Iinci (s) 和Irefi (s) 叠加而成, 所有Ii (s) 之和即为实际短路电流[13,14];i=1, 2, …, n。

直流输电系统在线路故障后的等效故障网络如图2所示。图中, USR和USI分别为整流侧和逆变侧的等效电压源;LeR和LeI分别为整流侧和逆变侧平波电抗器电感与等效电压源内电感之和;Rf为故障点过渡电阻;Uf为故障点稳态电压。

由于线路参数的频变特性、直流控制的强非线性, 难以对短路电流进行精确的时域解析[15]。本文对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模型进行如下简化, 以求取短路电流的解析表达式:直流控制作用进行单独考虑;不考虑直流滤波器的影响;直流线路无损、无畸变;故障点过渡电阻为零;仅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分量。简化模型保留了直流线路分布参数的基本特征, 包含了故障端口、线路终端设备等关键因素, 因此, 基于简化模型进行短路电流固有变化特性解析分析, 所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1.2 固有短路电流的时域解析

如图1所示, 第一个入射波到达线路终端前 (t<0) , 流入平波电抗器的故障电流为零。第一个入射波到达线路终端后 (0≤t≤Td) , 流入平波电抗器的电流由I1 (s) 决定;第二个入射波到达终端后, 流入平波电抗器的电流除了I1 (s) 外, 还需要在其上叠加I2 (s) 。依此类推, 流入平波电抗器的电流实际上由n个分量叠加而成, n值由计算时间tcal和故障距离共同决定。若以故障行波第一次到达线路终端时刻为时间零点, 则有故障电流复频域表达式如下:

其中, n=floor (tcal/Td) , floor (·) 函数是指对参数沿绝对值减小的方向向下取整。

从上式可以看出, 推导I (s) 的关键在于求取各个分量Ii (s) , 下面分别求取之。

a.求I1 (s) 。

根据行波在线路终端的折反射规律[15], Iref1 (s) 与Iinc1 (s) 的关系如下:

其中, 为行波在线路终端的反射系数, Zc为直流线路的波阻抗。I1 (s) 由Iinc1 (s) 和Iref1 (s) 叠加而成, 考虑到两者传播方向不同, 有下式成立:

b.求I2 (s) 。

根据行波在故障点的折反射规律[15], Iref1 (s) 与Iinc2 (s) 的关系如下:

其中, Rflt (s) =-1, 为行波在故障点的反射系数。

将式 (2) 代入式 (4) 可得:

进一步参考式 (2) 和 (3) 的推导过程, 可得I2 (s) 的表达式如下:

c.求Ii (s) 。

依此类推, 可以得到Ii (s) 的表达式如下:

为不失一般性, 假设故障点初始电流阶跃行波Iinc1 (t) 为单位阶跃函数, 其拉氏变换Iinc1 (s) 为1/s。将Rter (s) 和Iinc1 (s) 的表达式代入式 (7) 可得:

至此, 得到了Ii (s) 的一般表达式。下面进一步推导Ii (t) 的表达式。

对式 (8) 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求式 (9) 的拉氏反变换, 得到Ii (t) 如下:

综合式 (1) 和 (10) 即可得在计算时间tcal内任意时刻线路一端的故障电流时域表达式为:

2 直流线路短路电流的固有变化特性

2.1 Ii (t) 波形特征与变化规律

当i取1、2时, 根据式 (8) 和 (9) 容易得到I1 (s) 和I2 (s) 分别为:

求其拉氏反变换, 得到I1 (t) 和I2 (t) 为:

更高次入射波和反射波形成的电流分量Ii (s) 表达式比较复杂, 一般可利用MATLAB或Maple计算软件中的符号计算功能进行时域表达式的求取。

根据Ii (t) 时域表达式, 画出I1 (t) —I8 (t) (均为标幺值) 的波形如图3所示, 其中a取2000 s-1, 计算时间tcal取12 ms。对其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Ii (t) 的波形特征与变化规律如下:

a.Ii (t) 总体呈上升趋势, 经过有限次的振荡, 最终均趋向于稳态值2, 即初始入射波幅值的2倍;

b.对于给定的i, Ii (t) 的振荡次数是确定的, 且随着i的增大, 振荡次数逐渐增多;

c.i越小, Ii (t) 达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越短, 反之所需时间越长;

d.对于同一个Ii (t) , 起始振荡幅度一般较小, 随着计算时间的增加, 振荡幅度逐渐增大。

通过对更高次Ii (s) 进行拉氏反变换并绘制波形图, 可以证明上述规律的普遍性, 此处不再赘述。

2.2 短路电流的固有变化特性

从式 (11) 及2.1节可知, I (t) 实际上是由I1 (t) 、I2 (t) 、…、In (t) 的波形叠加而成, 其中n值由故障距离和计算时间共同决定。以tcal=6 ms、Lf=120 km (对应Td=0.8 ms) 为例, a取2 000 s-1时, I (t) (标幺值) 的波形图如图4所示。

图4中, 在每个区段I (t) 都由多个Ii (t) 叠加而成,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叠加分量逐渐增多。从图中可以看出, I (t) 具有振荡上升的特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但在某些时间段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的下降, 如图中虚线椭圆所示。

下面对线路近端故障和远端故障2种极端情况下的短路电流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明确短路电流变化的一般规律。

当线路近端故障时, 以Lf=0 km为例, 根据集中参数电路计算理论, 平波电抗器端电压的计算式为I (s) s Le;根据行波理论, 线路首端短路时, 故障点电压计算式为Iinc1 (s) Zc。考虑到平波电抗器端点和故障点为同一点, 因此有下式成立:

求解式 (16) 可得:

当线路首端短路时, 短路电流是斜率为a的直线。

在线路远端故障时, 若所关心的时间域相对较小, 则有可能出现I (t) 始终仅由I1 (t) 构成的情况, 此时结合式 (14) 有:

故线路远端短路时, 短路电流是一终值为2的指数曲线。

综合上述3种情形下电流波形, 可以得到直流输电线路短路电流I (t) 振荡上升的固有变化特性:近端故障时, 有限时间内短路电流的振荡次数趋向无穷, 短路电流几乎成直线上升;随着故障距离的增加, 有限时间内短路电流的振荡次数逐渐减少, 短路电流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当故障距离足够大时, 在关心的时间域内, 短路电流呈振荡次数为零的指数上升。直流线路短路电流总体上随故障持续时间增加而逐渐上升, 近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要大于远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符合短路电流发展的时间约束和物理边界条件约束。

3 考虑直流控制的短路电流变化特性

上文利用解析法分析得到了直流线路短路电流的固有变化特性, 本节进一步分析考虑直流控制作用的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直流控制系统包含有复杂的滤波、比较、非线性变换等环节, 难以对其进行直接解析分析[15]。本文根据直流线路短路后定电流控制动作降低短路电流这一作用效果, 分析其对短路电流固有变化特性的影响机理, 并采用PSCAD/EMTDC详细模型进行仿真验证, 为直流线路保护电流判据研究提供指导。

3.1 考虑直流控制的短路电流空间变化特性

故障行波传输到线路终端后, 经过一定的动作延时, 直流控制系统动作抑制故障电流增长。设控制系统动作延时为tctr, 则结合短路电流的固有变化特性可得含控制作用时不同故障距离下的短路电流波形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中, 曲线1、5、6为不含控制作用时的短路电流波形, 剩余7条曲线为含控制作用时的短路电流波形 (示意图) ;tctr1、tctr2、…、tctr5表示控制系统响应延时;tcr为曲线5和6的相交时刻, 由于曲线5斜率始终为a, 曲线6的斜率初始为2a、终止为0且单调减小, 因此tcr必然存在。

分析图5 (a) 可得, 控制系统作用能够抑制短路电流的增长。由于短路电流振荡上升的固有变化特性, 短路电流幅值随着控制延时的增加非严格单调递增, 如曲线3和4所示。

从图5 (b) 可以看出, 当tctr=tctr4tcr时, 输电线路远端短路电流初始阶段大于近端短路电流, 过了tcr后小于近端短路电流, 且远端短路电流的幅值较近端要小。

实际上, 由于短路电流的振荡上升特性, 不同故障距离下的短路电流曲线往往有多个交点。图6为根据式 (11) 画出的0 km和120 km处故障时I (t) (标幺值) 的波形, 其中取a=1 000 s-1, tcal=6 ms。可以看出, 在tctr

传统上, 一般认为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幅值随故障距离增加而单调递减, 在近端故障时最大、在远端故障时最小。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 当直流控制动作延时满足一定条件, 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幅值随故障距离增加表现出非单调减小的变化特性, 这突破了传统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的空间认识局限。

3.2 考虑直流控制的短路电流时间变化特性

在包含换相过程的实际直流输电系统中, 控制系统通过增大换流阀触发角来抑制故障电流。触发角增大后, 故障电路相当于交流系统的相间短路[15], 短路电流开始时逐渐增大, 达到由故障电路所决定的最大值后逐步减小, 从而实现故障电流的抑制。

以六脉桥换流器为例, 不考虑换相过程。若故障行波于t0时刻到达线路终端, 控制延时为tctr, 则控制作用时刻tact=t0+tctr。不妨设t1

其中, t3为线电压eac的峰值时刻。

在t1

在阀V3导通瞬间, 故障电流上升时间和故障电流幅值发生跃变, 其值与tact=t1时相等。图8给出了在PSCAD/EMTDC环境下, 基于某实际直流系统模型, 仿真得到的直流线路首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电流幅值随故障时刻的变化曲线。

传统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幅值计算主要参考交流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进行, 并未考虑故障时刻对短路电流幅值的影响。从图8可以看出, 在直流系统中, 由于控制系统作用, 短路电流幅值具有明显的时间离散变化特性, 随故障时刻不同表现出锯齿状变化规律, 这突破了传统短路电流变化特性的时间认识局限。

3.3 短路电流时空特性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直流线路保护中, 电流变化量判据通过检测直流线路短路电流相对于稳态电流的变化量进行区内和区外故障判别。在电流变化量判据整定计算中, 需要确定区内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小值和区外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大值, 以保证判据的选择性。

由于短路电流幅值的空间非单调变化特性, 区内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小值不一定出现在直流线路终端短路情况之下, 因此不能简单地选取直流线路终端短路时的电流变化量幅值作为保护特征量的整定边界。由于短路电流幅值的时间离散变化特性, 区外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大值应选取锯齿波的顶点, 区内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小值应选取锯齿波的底端。

4 结论

本文利用解析法分析了考虑控制作用的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变化特性, 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a.直流线路短路电流具有振荡上升的固有变化特性, 其总体趋势逐渐上升, 近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要大于远端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符合短路电流发展的时间约束和物理边界条件约束。

b.在直流控制作用下, 直流线路电流幅值具有空间非单调变化特性和时间离散变化特性。空间上, 短路电流幅值随故障距离增加非单调减小;时间上, 短路电流幅值随故障时刻不同表现出锯齿状变化规律。

c.直流线路保护电流变化量判据整定计算中, 不能简单地选取直流线路终端短路时的电流变化量幅值作为保护特征量的整定边界;区外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大值应选取锯齿波的顶点, 区内故障时保护特征量的最小值应选取锯齿波的底端。

8.直流输电总结 篇八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输电线路;智能电网;电力事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14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72

1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柔性直流输电是一种新型的直流输电技术,CIGRE和IEEE将之定义为VSC-HVDC,其中VSC为电压源换流器,它在工业驱动装置上的应用十分广泛,HVDC为高压直流输电,它是ABB公司在50多年前研发的一项技术,主要作用是提高远距离输电效率。

1.1 VSC-HVDC的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系统主要是由VSC、滤波器(交流)、电抗器、直流输电线路、电容等元件构成。其中VSC为核心部件,它是由换流桥和直流电容器构成的。

1.1.2 系统运行原理。在VSC-HVDC系统当中,按照其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及开关器件的类型,可采用SPWM(正弦脉宽调制)技术,通过该技术在调制参考波与三角载波进行比较,若是前者的数值比后者大,则会触发上桥臂到导通并关断下桥臂,如果前者的数值小于后者,则会触发下桥臂开关导通并关断下桥臂。因参考波的幅值及相位可利用脉宽调制技术实现自动调节,故此VSC的交流输出电压基频分量的幅值及相位也可通过脉宽进行调节。

1.2 VSC-HVDC的特点分析

大体上可将VSC-HVDC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2.1 VSC-HVDC系统中的换流站独立对有功及无功功率进行控制,由此不但实现了有功与无功功率的四象限运行,而且控制非常方便和灵活。

1.2.2 换流站之间无需通讯,各个站能够独立控制运行。

1.2.3 不需要在线路间增设无功补偿装置。

1.2.4 开关频率高、滤波装置的容量较小,无需设置专门的换流变压器。

1.2.5 新型直流电缆的应用使其能够适应多种恶劣的环境。

1.2.6 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本身的体积较小,有效节省了占地面积,且便于安装。

综上,与传统的直流输电系统相比,VSC-HVDC的可控性更高,对线路中潮流的控制更加方便,对扰动的响应速度更快,更适合用于中小功率和远距离输电。

1.3 VSC-HVDC技术的研究现状

VSC-HVDC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专家学者也加大了对其的研究力度。ABB和SIEMENS等多家公司对VSC-HVDC的技术特点及设备研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承担了一些实际工程的建设。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VSC-HVDC应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有的专家对VSC-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策略及试验系统进行了研究;有的专家对VSC-HVDC系统的暂态建模进行了研究;有的专家对VSC-HVDC技术在城市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诸如此类研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介绍。

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

由于VSC-HVDC技术所具备的诸多优点,使其在风电场并网、海上平台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其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在城市电网增容及直流供电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这使得城市电网的负荷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人们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国内大部分城市的电网均是以交流输电为主,在当前的形势下,电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大,如城市电网电能传输通道资源日渐紧张、供电容量激增导致短路电流超标、土地资源紧缺导致输变电站站址选择困难。由于VSC-HVDC技术所产生的谐波含量要明显少于传统的直流输电,加之其能够对有功和无功功率进行快速控制,将其应用到城市电网当中,必然能够使供电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同时VSC-HVDC的电缆为埋地式直流电缆,工程建设中不需要设置输电走廊,既能够满足城市电网的增容目的,又不会对城市市容造成影响。此外,换流站本身的占地面积较小,可大幅度节约土地资源。上述的这些优点,使VSC-HVDC技术在城市电网增容扩建中具备了一定的应用优势,这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该技术应用的主流发展方向。

2.2 替代交直流联网

从国内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西部具有能源多、负荷少的特点,将近90%的水电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则具有能源少、负荷多的特点,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东部七省的电力消费约占全国的40%以上。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东西部的能源和负荷严重失衡,正因如此,使得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尤为必要,这也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直流输电对接入电网的短路容量要求较高,并且需要额外配置大量的无功补偿装置。与此同时,随着大量特高压直流线路接入电网,使得传统直流输电系统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如换相失败、多条直流并入电网后互相影响等。从理论的角度上讲,VSC-HVDC对接入的交流电网无任何特殊要求,可实现各种形式的交直流联网,由此对电网运行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十分轻微,可忽略不计。从目前VSC-HVDC系统的输送容量上看,其主要受VSC容量和直流电缆耐受电压的限制,由于尚未研发出适用于大电流开断的直流断路器,故此,VSC-HVDC系统的主流侧故障自清除能力相对较差,若是在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则必须对交流断路器进行切除,并对整个直流系统进行闭锁处理,由此会导致故障恢复时间延长,所以不宜采用架空输电线路,而更适合电缆输电。为了使VSC-HVDC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其必须向大容量、长距离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突破以下技术障碍:(1)改变VSC的材质,可利用碳化硅替代二氧化硅,并对其封装材料的绝缘性和耐热性进行改进,以此来突破容量的限制;(2)加大对大电流直流断路器的研发力度。一旦上述技术障碍得以有效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VSC-HVDC势必会替代传统的直流输电系统承担其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任务。

2.3 在孤立负荷供电方面的应用

由于VSC-HVDC能够对无缘网络进行直接供电,且没有最低输送有功功率的限制,故此可将之应用于远方孤立负荷的供电。以南方电网为例,在其区域内存在一些较为偏远的海岛等孤立负荷主网,其交流供电的困难较大,一般都是采用柴油机组就地发电,这种方式不但成本高,而且对环境污染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将VSC-HVDC應用于这些孤立负荷的供电,可使上述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3 结语

综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是一项极具应用优势的电力技术,它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新能源使用的发展,该技术现已成为海上风电唯一的并网方法,不仅如此,它的应用还可以使电压和电流更容易达到电能质量的相关标准。由此可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重点加大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电网发展服务,这对于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国鹏,李广凯.向无源网络供电的VSC-HVDC调节特性研究[J].电网技术,2012,(8).

[2] 姜燕.基于VSC-HVDC并网风电场的暂态电压稳定性研究华北[D].电力大学,2013.

[3] 陈海荣.交流系统故障时VSC-HVDC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

9.直流系统技术的总结报告 篇九

在本研究中,TOAST分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2.99%)最常见,小动脉闭塞型(21.95%)和心源性栓塞型(15.85%),其他明确病因型(3.66%)最少;不明原因型占15.55%。OCSP分型构成比为腔隙性梗死型最常见,占36.54%,其次为部分前循环型(30.29%)和后循环型(19.71%),而完全前循环型(13.46%)最少。

在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型、部分前循环型、后循环型血清MBP水平升高,而腔隙性梗死型变化不明显;与腔隙性梗死型比较,完全前循环型、部分前循环型、后循环型有显著差异。且在完全前循环型、部分前循环型中血清MBP水平与NIHS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在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不明原因型的血清MBP含量升高,小动脉闭塞型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源性栓塞型NIHSS评分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而小动脉闭塞型评分最低;与小动脉闭塞型比较,心源性栓塞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死面积越大,髓鞘破坏越重,神经功能缺损越重,NIHSS评分越高,预后越差。血清MBP水平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

在Lp-PLA2基因突变分析中,脑梗死组Val279Phe基因型和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p-PLA2基因Val279Phe存在994位点G→T错义突变,这种变化导致成熟Lp-PLA2基因第279为氨基酸残基的非保守性Val→Phe替换,引起酶活性的显著下降;提示该突变可能是江苏省汉族人脑梗死的遗传学因素之一。而Ile198Thr基因型和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定点

基因突变分析表明Tyr205、Tyr115和Leu116是Lp-PLA2链接到LDL颗粒的重要部位,Lp-PLA2与HDL和LDL牢固结合,这种调节可能调节血浆氧化磷脂浓度,并保护LDL不被氧化修饰和巨噬细胞的内摄作用。Ile198Thr突变临近Tyr205位点,其可能影响Lp-PLA2与LDL的连接,影响氧化磷脂降解;提示该突变与江苏省汉族人脑梗死无显著相关性。

10.输电线路工程监理创优总结 篇十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地点:

(三).建设规模:

(四).开竣工时间:本工程自年月日开工至年月日竣工

(五).参建单位:

二、概述

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提出的工程“建设创优规划”中的“工程零缺陷移交、确保达标投产、确保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争创国家优质工程”的创优目标,我项目监理部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创优中的作用,专门制定了项目创优实施细则。在细则中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优势,对工程目标进行了分解,明确了为实现工程创优目标配置的监理资源,制定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以及质量、安全、进度、造价控制的技术措施,认清了监理创优责任,明确了监理创优程序。

X X 线路项目监理部认为由X X 施工的x x 线路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基础施工质量(混凝土试块强度和动测报告)、铁塔、导地线路安装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各类软件资料齐全,其主要数据全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X X 线路送电线路工程质量评估为优良级,在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文明施工和环保控制、工期控制、造价管理以及工程档案管理中均达到了先期的创优目标。

三、创优活动

(一)综合管理措施 1.成立工程创优监理工作小组

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组织领导下,年月日成立了工程创优监理工作小组,小组在前期监理策划阶段,专门召开了创优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创优工作职责,布置创优相关工作计划;具体组织设计、施工开展工程创优工作;工作小组经常性召开会议,进行现阶段创优工作策划,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作小组按分部工程进行创优专题检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不断完善创优措施;协调影响工程创优的主要问题。2.建立健全了工程创优管理制度,积极主动开展工程创优活动

在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支持下,本工程先后建立并重点实施了创优策划研讨会制度、定期质量讲评制度、推行样板引路制度、质量问题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和施工协调会制度。由总监理工程师按制度跟踪抓落实,通过确定工程创新亮点、有计划的对工程创优工作进行部署、不间断的检查创优活动的力度和成果、及时总结创优活动的经验教训对阶段施工质量进行讲评,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工程施工创优措施,收到了比较好的工作成效。3.组织进行监理部内部岗位培训,强化创优意识

监理部通过对人员优化配置,确保了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业务水平等能满足工程创优要求。监理部所有监理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总监理工程师分工负责工程的特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创优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工程的特点进行,有力的提高了监理人员的创优意识和监理业务水平。监理部还加强内部监督检查,每月由总监组织进行工作自查,确保了各岗位监理人员落实各项监理措施,按预定的方案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工作及时到位。

我们严格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将工程创优方案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细节。做到精细设计、精心施工、精细监理,确保全过程受控对质量控制等监理过程形成的工作档案进行详细策划,明确工程监理全过程应形成的监理文件和影像资料。监理文件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监理工作表式”2007年版,先进行分类组卷,分为A类施工报审资料、B类监理工作用表、C类设计单位用表,工程质量报审按照单位(子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类,建立资料报审记录,定期滚动收集,细化整理。

(二)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项目监理部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了(分专业与否根据工程规模及实际情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彻实施办法和监理检查计划。并督促施工单位制定切合工程及自身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彻实施办法和自检计划。

由项目监理部牵头编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彻实施培训计划,建立了经常性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彻执行情况的自检、专检机制,并形成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了督促施工单位认真整改外,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完成闭环手续。2.制定质量控制点

我们切合工程实际、征询专家意见、多方分析讨论,确定了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根据已经形成的质量控制点,逐条逐项进行控制风险分析、控制目标分析,最终形成翔实的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发相关参建单位。通过质量控制点交底,取得了施工单位的支持,也使全体监理人员掌握控制措施和方法,加深了对控制点的理解与实施。3.质量控制关键项目的旁站监理

本工程旁站监理项目确定后,我们根据工程实际,编制工程各关键项目的旁站监理制度、方法并附旁站监理记录格式(作为单独的监理文件),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按旁站监理策划方案,安排监理人员跟班到位,旁站人员做好旁站记录,对关键项目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有力的控制了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

4.严格关键工序的见证检查、质量通病治理

我们严格按《创优实施细则》要求对基础定位进行复测(添加具体说明,要有数字)、原材料取样送检,基础养护、试块强度、铁塔组立、导线架设、基础及接地槽回填等工序进行见证检查。针对本工程特点,我们制定了质量通病的专项监控措施,审查、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相关工作文件,提出详细的监理要求。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利用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工程完工后,认真编写《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以利于今后工作的持续改进。

5.严把工序质量检查验收关

监理人员在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施工质量不稳定,与创优策划方案存在差距,或者已经出现质量缺陷,都马上作好监理记录,并通知施工项目部负责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整改,监理部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复查。

监理人员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视严重程度,或通知整改,或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现场质量分析会,剖析原因,从工程创优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令施工单位立即返工整改,监理部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复查。监督施工单位切实履行三级自检制度,并控制一次验收合格率,按创优标准进行监理检查验收。

6.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1)在建设管理单位组织的第一次工地例会上,就创优质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策划中需共同遵守的制度、程序,与各参建单位交流,使参建单位达成共识,按制定的制度、程序进行创优质工程质量控制。

(2)组织或主持施工图会审及设计交底,对施工图的设计质量以及能否满足材料加工、施工和运行方面提出意见,并督促设计及时处理。

(3)督促各施工单位建立健全项目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技术组织。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及施工技术组织各级人员到位,措施、方案齐全,报验及时,资料归档及时,准确、齐全、整洁。

(4)在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特殊工种人员统计报表”进行审查,审查要点为特殊工种人员的种类、数量、证件合格性等是否满足本工程施工及创优质工程质量控制需要。

(5)严格控制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三)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创优目标,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 以及其他规章制度,我们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了监理工作制度、程序、计划,落实各项监理措施,明确文件审查,安全检查签证,旁站监理和巡视监理的范围、内容、程序和相关监理人员职责,以及安全控制措施、要点和目标等,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进行全过程控制。

1.建立安全文明监理控制机制

项目监理部建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监理安全管理体系与控制网络,明确各级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完善以安全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监理制度及运行机制,相关的安全监理管理制度主要有:安全监理制度、监理安全责任制度、监理安全奖惩制度、监理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监理安全例会制度、监理安全检查制度、工程整改通知及复验制度、重大施工措施(方案)审查制度和安全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建立的有关安全监理的工作程序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控制总程序;工程项目开工、转序安全文明施工条件审查、复核程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技术文件审查程序;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协调、控制程序。

2.划分了工程重要项目、重要工序、危险作业、特殊作业

经对本工程认真分析、研究,最后确定的重要工序有:1)高边坡塔位开方;2)基坑开挖、放炮;3)高边坡塔位混凝土浇筑;4)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危险作业有: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包括开挖深度超过5m、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土石方开挖;2)掏挖基础和人工挖孔桩施工;3)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4)起重吊装作业;5)各种跨越架搭设作业;6)带电跨越。特殊作业有:1)桩基工程;2)高空、爆破、水上作业;3)高压带电线路交叉作业; 4)临近高压线路作业;5)跨越铁路、公路、河道作业;6)进入高压带电区作业;7)立体交叉作业。3.加强了对安全文明施工的审查、控制

监理部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是否制定了安全措施,并审查重大项目、重要工序、危险作业、特殊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施工措施,审查重点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危险点分析(危险源辨识)的准确性、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措施(方案)的编审批程序的符合性等。如对重点文件审查、检查签证,对施工安全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重要及危险作业项目如对掏挖和人工挖孔、大件吊装、大型起重机械的安装拆除、危石及塌方的处理、临近带电体作业等的施工全过程现场跟班检查监督。

监理部重点对以下重要及危险作业工序及部位进行了旁站监理:

1)基础阶段:高边坡开挖,深坑基础掏挖(超过3m时),易坍塌等特殊基础开挖、支护过程,共旁站填数字 基人次,如3#A腿等共计?基。

2)组塔阶段:临近带电体施工,或特殊地形铁塔组立,共旁站填数字 基人次。

3)架线阶段:带电搭设跨越架(平齐带电线路至封顶阶段),导引绳通过不停电跨越架及通航江河、铁路、高速公路越架等,共旁站填数字 基人次。

注重过程控制,加大日常现场安全巡查力度。定期(每月至少一次)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施工单位有效运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实施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安全检查、安全工作票、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监护、安全评价等),执行各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和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检查投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及安全防护措施(装置),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施工场地的孔洞、高处作业等危险部位的安全防护,现场的防洪、防雷、防滑坡、防坠落物等的控制措施,施工安全用电,以及消防设施等管理,特殊季节和气候如冬季防冻、夏季防暑、防汛、防台风及其他恶劣天气的安全措施,检查安全措施补助专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情况,监督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植被恢复、施工防尘、防噪、资源使用等行为。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违章作业或环保措施不落实,责令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发现存在危及工程安全或环境破坏或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混乱,责令立即停工整改,共发出联系单、整改通知单填数字份。在基础施工阶段落实的安全措施主要有:

1)施工作业有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已进行交底,并不擅自改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票和安全活动日制度。

2)检查主要工器具是否符合技术检验标准,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3)严禁施工人员酒后作业,检查进入施工作业区的人员有否正确佩戴安全帽、做好个人劳动保护及防护。

4)检查混凝土浇筑平台搭设牢固、可靠度,全面检查了机电设备,接地可靠性。搅拌机运转时,严禁工具深入滚筒内扒料。

5)监督施工用电管理,工作中断必须切断电源。

在铁塔组立阶段落实的安全措施主要有:

1)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适合现场实际操作的铁塔组立的施工方案,要求不能一个方案随处都用;

2)当采用机械吊装组立时,仔细检查施工机械各部位的稳固性,必要时要进行强度计算;)铁塔组立的施工现场设为危险点,做到统一调度,专人指挥。在居民密集区作业时配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做好行人和车辆的疏导工作;

4)铁塔组立完成后,马上在采取防松措施的部位,按照设计规定和十八项反措要求及时加装防盗装置。

在架线施工阶段落实的安全措施主要有:

1)跨越架要搭设牢固,合理利用空间,尽量少占用道路,并检查其稳固程度。

2)在居民密集区(如写出具体单位、学校、工厂、公路最好)展放导线时,检查施工中有无避开人流和车辆高峰期,展放过程中要分段看管,避免危及车辆和行人安全。督促看护人员注意导线纠缠于建筑物、附属设施上。

3)要求施工单位各作业班组架线施工职责分明,统一指挥,张力场、牵引场和线塔之间的联络畅通,指令果断明了;作业人员集中精力服从指挥,令行禁止精心操作,准确无误;作业人员做好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按施工作业票、作业指导书中安全与技术规定执行。

4)跨越带电线路施工前,必须提前办理好工作票,检查跨越架、封网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提前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仔细检查每个环节、细节问题,准时、准确完成好每张工作票的作业任务。

5)跨越通信电缆、有线电视光缆等弱电线路时,由于该类线路排列极不规则,在一个耐张段内,可能涉及多处跨越,跨越此类弱电线路时,检查有无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是否明确各个部位的危险点,制订了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

6)当导线展放完毕,紧线工作开始,导线离地后,要停止牵引,分段检查导线离地时的状态,避免危及行人和车辆安全。4.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我们将“保护生态环境,不超标排放,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落实环保措施”始终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废弃物处理完全符合规定,尽最大努力减少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现场施工环境满足环保要求,杜绝因施工造成影响环保目标的实现。主要有:防止大气、水污染,防止噪声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施工生活垃圾的处理。

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都能做到及时清运。表层土集中堆存,用作绿化用土;将开挖废土除部分回填外,统一规划处置;对施工产生的废料处理首先考虑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一律交废物收购站处理。

推行“绿色环保型”施工。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土石方按要求堆放,做好防护坎,减少水土流失;塔基平整后,恢复植被;机动车辆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人力、畜力运输;施工完毕后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开挖基坑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合理降基面,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自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开挖时下坡处有防止土、石块滚落到山下方的措施,尽量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在塔基基础施工时,将沙、石、水泥等物料堆放处铺垫隔离,采取了不直接落地的措施。在回填基础时,对生熟土分开;组塔、放线施工完成后,对塔基周围尽快恢复原地貌及植被。5.安全管理资料整理

监理部在前期策划阶段和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同步形成了相关的监理文件、记录、报告。在工程项目经竣工验收,移交运行单位后,将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和相关的档案管理要求,将形成的所有文件、记录、报告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移交监理公司本部归档。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需要归档的资料,由监理部按要求认真细致的向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移交。

(四)进度控制措施

为创建优质工程,监理部在进度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参与制订工程里程碑计划,提出监理意见。

(2)编制工程进度一级网络计划,并报建设管理单位。

(3)对工程进度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5)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年、季、月度施工计划及资源投入计划,确认符合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劳动力、设备、机具、材料、资金的投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满足进度计划要求。

(6)审核特殊季节和关键工序的进度保证措施。

(7)当施工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时,通知施工单位采取纠偏措施,并监督实施。

(8)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定期对一级网络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并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总进度计划进行相应的滚动修改。

(9)当实际进度严重偏离计划进度时,提出调整进度计划的建议,并要求施工单位制措施。

(10)主持协调解决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保证工程整体进度的顺利推进。

(五)造价控制措施

(1)正确处理工程创优与投资控制的关系,不以增加工程造价为代价进行工程创优,寻求“造价”与“优质”的合理平衡点。

(2)督促设计单位围绕节约工程造价,开展设计方案优化、创新,合理确定技术方案,通过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消除质量通病,确保优化后的工程施工图设计总造价不超过批准的工程概算,并力争节约投资。

(3)严格执行设计变更和变更设计、工程量签证等监理审查程序,控制各种引起工程造价提高的因素。

(六)工程档案管理创优措施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项目工程软件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初期,我们协助建设管理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工程档案管理的规定和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编制了工程档案资料整理手册,明确移交档案目录清单、责任单位,细化档案资料的质量要求。还组织参建单位共同对工程拟形成的声像资料进行策划,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利用数码照片资料加强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过程控制的通知》,编制出实施方案,根据工程特点,按照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划分情况,详细列出各部位声像资料清单和质量要求。同时监理部制订监理文件质量保证措施,对履行监理职责过程中形成的监理文件的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自查验收。在保证监理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上下工夫,消除以往监理档案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工程创优监理档案的质量。正确处理监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监理工作联系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停工通知单》内容准确,标识、签署齐全,提出的问题有反馈、复检、关闭。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监督施工单位与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形成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监理部在进行各项审查和验收中,同时验收工程资料的质量,做好工程资料的动态立卷建档,使工程资料充分反映工程创优的过程和成果。组织参建单位及时进行工程总结,并按优质工程评选要求进行声像资料整理,充分展示工程创优的过程和成效。

依据优质工程评审办法,我们还协助申报单位检查工程报优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积极参加、配合优质工程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督责任单位整改。

上一篇:我仍然选择考研下一篇:三5班我爱我班队活动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