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的教学设计

2024-07-27

《石头书》的教学设计(10篇)

1.《石头书》的教学设计 篇一

石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领悟对话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看书吗?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这些书有什么特点? 板书:有字

有画

知识

2、今天呀,老和大家一同来读一本非常奇特的书——板书“石头书”。

3、大家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这本书在哪里?这本书为什么叫“石头书”?这本书上有什么字?这本书上有什么画?这本书上有哪些知识?)

4、同学们对这个题目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板书:好奇)好!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去读这本奇怪的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的自读情况 ① 通过课件出示词语:叔叔

勘探

矿物

煤炭

脚印

足迹

刨根问底

地壳

贝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后评价:读得很好。“叔叔”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出示贝壳和地壳的图片)

地壳的“壳”有两个读音,地壳的壳读qiao,地壳就是地球坚硬的壳;现在请大家一起朗读词语。

② 课文插图上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叔叔是干什么的? 师介绍:勘探员叔叔的任务就是发现地壳中的矿物和煤炭。发现地壳中的矿物的过程就叫“勘探”。

③ 磊磊和川川向勘探员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有找,并做上问号。

三、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

1、(出示)指名说。我们一起来读读。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 A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齐读.B 还从那里可以看出石头像书? 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 是石头上的字。”学生自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还有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点一点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生] 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师]指着视幕上的省略号问:这6个小点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师]对的。这些小不点儿叫什么? 生]叫矿物。

相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师简要介绍雨痕、波痕、矿物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5幅不同矿物标本照片,这些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石头书上真的有字,不仅形态各异,而且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谁愿意代表勘探员叔叔把这段话有表情地读一下?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把这段话读一下。

C、石头书上真的有画吗?有哪些画呢?自读(8——9自然段)①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②出示课件:小鱼、贝壳等化片,简单介绍一下化石。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化石标本,师生一起逐一辨认:恐龙,兰草,鱼,蜘蛛,荷花,海星,小海螺,海虾,等等。)看到这么多的画,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呢?

(学生纷纷回答: 惊讶!太美了!太神奇了!千姿百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③这些画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些有画的石头有一个名称,叫——?(生齐:化——石)

④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勘探员叔叔的第二段话: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请喜欢这一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这一段话。(一部分同学站起来读。再指名个别读,齐读。)

3、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真的有字有画,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三段话:“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你猜一猜:(课件)

石头书上有小鱼,这里以前可能是()。石头书上有树叶,这里以前可能是()。石头书上有贝壳,这里以前可能是()。石头书上有(),这里以前可能是()。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告诉了我们地壳竟是如此的变动,告诉了我们许多地壳变动的知识。一块小小的石块里,居然蕴藏着这么多的知识!(齐读)

4、勘探队员们从金光闪闪的矿物中,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金矿;从色彩斑斓的各种矿物中,可以推断这里蕴藏着何种珍贵的矿藏,比如黄点告诉我们里面有铜,黑点告诉我们里面有煤炭,红点告诉我们里面有铁……

所以——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四段话:“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怪不得——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是啊,石头书里的确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就是财富。我国有一位着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他通过研究 “石头书”,为我国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川川和磊磊一起听勘探员叔叔上了一课,了解了石头像书,你觉得石头哪些地方像书呢?(结合板书小结 一层一层的就像书页,上面的雨痕波痕和矿物能告诉我们矿藏;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能使我们了解地质变化。)

2、石头书能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分角色读课文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比较有意思的好书:《昆虫记》、《岩石与矿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同学们课后有机会可以看看

2.《石头书》的教学设计 篇二

要知道石头书的故事, 我们得从水天堂说起。水天堂是《水天堂的春天》这本书里营造的桃花源式的美好世界, 那里没有环境污染, 人们活得健康快乐。本书作者雪梨, 是一个童话作家, 她希望以此呼吁人们爱护家园, 还地球一份洁净。在书中, 雪梨用童话故事的形式, 讲述了土壤污染、雾霾、噪音、垃圾回收、沙漠化、水污染、野生动物保护和台风等问题, 将高深的环保知识说得浅显易懂。雪梨的故事, 想象力丰富, 语言优美生动, 就像诗一样, 除了增长知识, 你还能获得阅读愉悦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门研究儿童文学的谈凤霞教授就曾说:“孩子的心智和阅读能力好像一把锁, 只有碰到适合的钥匙时, 才能轻启而开。雪梨写的这些童话就如同这把钥匙, 绝妙又恰到好处。这本《水天堂的春天》从策划到出版, 花了3年多的时间, 我想, 愿意为小读者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的书, 一定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我郑重地推荐给大家。”

那我们就赶快进入水天堂的世界吧。很多年前, 一只叫白雪的白鳍豚来到一片美丽的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 水草蔓生, 还连接着多条水路—溪连着河, 河连着湖, 湖连着江, 江连着海。白雪于是在这里造了一个小小的花园, 并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水天堂。五湖四海的鱼儿们途经这里, 都由衷地赞叹:“好美!以后还来这里。”白雪很好客, 也非常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鱼儿。

为了迎接鱼儿们的到来, 白雪整天侍弄她的花园。她把水天堂分成上、中、下三层。上层靠近水面, 有水草编织的小床, 下雨时鱼儿们可以躺在床上, 让密集的雨点穿过水面敲打在身上, 舒适而惬意;中间那层, 水草摇拂, 鱼儿们可以穿梭游戏, 把唱歌时吐的泡泡挂在水草上;下面那层, 有贝壳做的摇椅, 鱼儿们可以窝在摇椅里吃食, 在冬季温暖的水流里打盹儿……

看着忙碌的白雪, 所有来水天堂做客的鱼儿们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一定要带一样家乡的礼物, 把水天堂打扮得更美丽。

石头, 是鱼儿们最常带来的东西, 因为, 在江河湖泊中, 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本书, 它记载了不同地方的丰富故事。从石头书的纹路里, 鱼儿们能读出山洪暴发、蟒蛇和鹰争斗、水鼠的孩子长了新牙、小溪流唱过的歌等信息。有一天, 水天堂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 是一只浑身散发着难闻气味的鲇鱼。

白雪问:“请问你来自哪里?”

“我, 我……”鲇鱼好像不太会说话。

“你是想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吗?”青鱼妈妈问。鲇鱼摇了摇头。

“那你带家乡的礼物了吗?”小螃蟹问。鲇鱼还是摇摇头。

“那你可不能住在这里!”小马哈鱼说话有点儿马大哈。

鲇鱼头一低, 说:“我这就回去拿。”说完往下一沉, 沿着湖底的路灰溜溜地游走了。

过了些日子, 那只鲇鱼回来了, 而且是带着礼物—一个用生锈的铁皮罐子装着塑料袋扎成的小花—来的。礼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鱼儿们纷纷捂起鼻子。

白雪微笑地问:“请问你到水天堂来干什么呢?”

“我想……要些……石头书……”

“啊?那可是最珍贵的东西!”小马哈鱼叫了起来, “这可不能给。”

大家也都坚决反对。

鲇鱼眨巴着眼睛, 弥散在水中的苦味更浓了。他收拾起铁皮罐子, 低着头游走了。

可事情没有结束, 就在鱼儿们快要忘掉鲇鱼的时候, 他又来了, 还带着他家乡的石头书。那是一块乌黑的石头, 也散发着难闻的臭味。通过阅读, 鱼儿们才知道鲇鱼原来是一个老师, 他想要鱼宝宝读到干净的石头书, 可是他们家乡的河水被污染了, 黑臭得很。鱼儿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 都沉默了, 一个个都在担心水天堂的未来。

这时候, 已经是冬末了, 水天堂将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春天呢?石头书里有所有的答案, 翻开看看, 你就知道了。

阅读推荐

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初探 篇三

观课后我试着用曲老师讲得预习课的方法设计教学了《奇怪的大石头》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简介人物,导入新课、出示预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我设计的预习要求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段设计的,因为是三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阶段,学生的一切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设计了(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3)自读课后生字,每字再组一个课外的词。(4)浏览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批注在词旁的空白处。(5)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边读边想,每段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批注在课题旁的空白处。这样五项预习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节课看,虽然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令我满意的,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学生对预习要求理解得慢,默读的速度低,查词典的方法和速度有待于加强。课后我想了一下,如果学生的这些速度提上去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去完成所出示的本课的重点学习任务。因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学习,让阅读讨论型自学课堂的“预习—朗读—质疑—讨论—作业”五环节尽快落到实处。彻底变学生用“听”来学,為学生用“读”来学,紧扣课后习题,通过读、说、写、背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4.《石头书》教学设计 篇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六单元课文《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激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石头书” 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开始喜欢读科普读物。

二、教学重难点: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懂得“石头书”的内涵,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是教学该课时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若干;

利用科学课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说教法、学法

一、质疑导读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难,便于随机调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便于对疹下药,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教师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给予点拨,或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入探究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生共同板书:书,问:小朋友喜欢书吗?为什么?你知道书籍有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2、师小结,问:我们一般见到的书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书上面一般会印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字、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叫“石头书”,(师把课题板书完整)

4、师:课文你读过了吗?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他们初读课文后一定能知道石头书是化石。)

5、说说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好吗?(师出示化石的图片,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简单介绍)

6、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5.《石头书》教学反思 篇五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故作惊讶地问:“石头书?还有石头书?你见过吗?老师真是有太多的问题想问了,你能把老师此时心中的问题都问出来吗?”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其实同学们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就是想弄明白“石头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这就是课文中的一个词:刨根问底。那么这两个孩子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找到问题。这样抓住文中的主线,一层一层地进行理解、朗读、再感悟。弄明白石头书上的每个字和每幅画,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6.石头书教学反思 篇六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

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教学中,我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经过师傅的指导和自我反思,有几下几点:

1、教学时,插图和文字的出示,要讲究配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在学生学习了文字再看图片,欠缺合理性。 因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想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还有在讲授“矿物”时,我思考得不够详细,没有两位师姐处理得好全面,对于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2、在授课一开始,我特地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初学的内容,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几个问题,他们一个劲提这么多问题就是想弄懂“为什么叫石头书?”而他们一个劲的问问题,问清楚,弄明白,就是书上说的哪的词语,让学生回答到“刨根问底”,再以这个词语为出发点,为整课的中心词,让学生走进石头书中去刨个究竟。并贯穿两个孩子一开始,由“好奇到奇怪最后的高兴”这条情感线索来教学。可是上下来,并不像自己想象预设的效果好,让学生从书上找问题,你一个我一个翻着书找,比较得不整齐,师傅给我的建议是,川川和磊磊要问的问题,可能也就是学生所想问的,索性把它抛给学生,以学生为主角来问问,效果会更好,自己思索了一下,这到也是,后来有幸听了俞老师的课,她就是这么处理的,在教学设计上她思考得很细致,这点还得向“俞师姐”学习一翻。

3、教学语文也需规范化,真是当局着迷,旁观者清,一节课下来,我的口头语“呀”实在太多,真是自己不觉得,以后在处理教学语言时,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语气词。抓紧把握好时间,由于借班上课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原本在结束时设计的几个问题也因时间关系,没能来得及好好提问,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7.《石头书》的教学设计 篇七

一、图文结合,了解故事内容

绘本读物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绘本读物中的文字能弥补图画的不足,图画又能道出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的内涵。因此,在学生阅读绘本时,教师要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将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石头汤》一课的技能指导课中,我分三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图文结合起来”是阅读绘本读物的关键。首先,我让学生配乐欣赏石头汤的图片,说出故事的大概。因为学生只欣赏图片,所以对内容理解不全面,从而说明绘本读物光看图片是不能全面了解课本内容的。其次,我让学生在欣赏图片后,轻声阅读文字,学生有了对图片的印象和文字的说明,基本上能讲清楚故事的内容了,从而感悟文字作用也很大。最终,我让学生理解在读绘本时不能光看图,也不能光看文字,要图文结合,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展开想象,体会人物思想

一本绘本读物字数寥寥无几,可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往往蕴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含义。因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时将图文相结合,更要适时地指导低年级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人物思想与情感。

打开《石头汤》一书的第五页,就能发现一幅人物的肖像图极具特色,村民们同时出现在一页上,表情各不相同。图很大,文字却只有两句话。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将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放大,再结合图旁边的两个句子让学生换位思考,说说“如果你是其中一个村民,你会想些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例如,有的学生扮演茶商,说:“这些都是我的茶叶,可不能让人偷了,我用厚厚的布盖起来,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了。”有的学生扮演木匠,说:“我赚到了钱换来那么多粮食,我把他们都藏在自己家的木箱子里,这下可够吃了。”学生想象丰富,发言踊跃,创造力极大地被发挥了出来。这时,我适时引出阅读绘本读物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展开合理的想象,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学会提问,增强阅读体验

拓展阅读的过程少不了问题,让学生质疑、释疑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石头汤》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讲述故事的后半段,启发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质疑。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描写妇女变化的语句前后有矛盾。课中,一个女生站起来问:“妇女为什么嘴上说可能有,结果却抱来了许多胡萝卜?”我把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并让他们想象“回到家后,妇女心里想了些什么,才会抱来了那么多胡萝卜呢?”学生在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的过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8.翡翠设计师,从小抱着石头睡觉 篇八

台北故宫是中国古代艺术藏品最丰富、完整的博物馆之一,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与“肉形石”,是前往观光的所有旅客必观之物,很多人更是不忘随行购买一两件复制品,以显示“到故宫一游”。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台湾还有一位奇人,其作品足以与“翠玉白菜”相媲美,他叫胡焱荣。他不但在台湾开设了全球首座翡翠博物馆,还是缅甸10多个翡翠矿坑的主人、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的忘年之交。胡焱荣设计制作的翡翠作品,曾让这位看遍故宫精品的国学大师无比赞叹,称之为“飘逸奇绝,亘古未有”。

祖上有18座翡翠矿坑

胡焱荣生于1965年,家中从曾祖父那一辈起就生活在缅甸最大的翡翠矿区帕敢。几百年来,那里一直是全世界翡翠商人们最向往的神奇之地。

胡焱荣的曾祖父本是光绪年间的武举人,因为遭到仇家追杀,才逃到缅甸避难。自那时起,胡焱荣的家族一共4代在帕敢开采红宝石、蓝宝石及翡翠矿石,财源滚滚,其家族最多时拥有18座翡翠矿坑。

缅甸人信佛,小孩子都会被送入寺庙修行。胡焱荣是华裔,虽然父亲不喜欢他进寺庙,但胡焱荣很有佛缘,喜欢沉思。小小年纪的他总在思考:为什么作为一个享有富贵生活的尼泊尔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祖的俗家名字)最终要选择出家呢?他认定,佛教一定有极其深刻的道理,可以领悟到非凡的人生真谛。

在他自己的坚持下,胡焱荣9岁就到缅甸寺庙出家,当了小和尚。十五六岁时,他曾前往缅甸古城阿瓦学习佛法,后来虽然还俗,但生活中,佛教思想一直影响着他。他饮食清淡,坚信每天只吃两顿才能保持健康。直到现在,他还经常找一个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打坐。

佛教之外,“家学渊源”也深刻地影响了胡焱荣。从小他就在家里看到许多曾祖、祖父收藏的古董。他还清楚地记得,7岁那年因为打碎了一个玉器,被祖父狠狠惩罚。少不更事的他很不服气,认为那件玉器没什么了不起,街上能找出一堆类似的来。祖父告诉他,从街上找来的几乎都是现在的人做的,家里藏的那件可是明代的东西,不可复制。在祖父的影响下,胡焱荣渐渐明白了艺术品的价值。

所有的艺术品里,胡焱荣最喜欢翡翠。“7岁的时候,我就常常抱着石头睡觉了,那时爷爷就开始教我怎么鉴别翡翠原石。之所以‘抱着石头睡觉’,就是为了达到‘人石一体’的境界。”胡焱荣的祖父共有5个子女及众多孙子,胡焱荣不是嫡长孙,却最得祖父喜爱,他受祖父的影响也最多。在胡焱荣的记忆中,祖父心肠好,懂易经、八卦,熟读中医经典,做生意之余还常常免费为人开方治病。

18岁时,胡焱荣进入阿瓦大学读书,主修矿物学和哲学,后来又在美国进修设计专业。20岁时,他继承了家业,往来缅甸和泰国之间,从事翡翠及红、蓝宝石的原石买卖,同时开始学习宝石切割技术和珠宝设计。

不想只当矿石商人

27岁时,胡焱荣出人意料地离开缅甸,只身前往台湾学习中文。家里人都觉得他是“发疯”,而这次“发疯”,也是受了祖父影响。

胡焱荣还在寺庙里当小和尚时,有一天,趁着假日回家看望亲人。晚上,他的祖父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与胡焱荣卧床而谈。“我记得那天从下午6点多谈到半夜12点多,祖父对我讲了很多话,然后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半天没有动静,我喊了好几声‘爷爷,爷爷!’都没有反应,一摸他,身体已经冰凉了。”

那6个多小时里,祖父一直对胡焱荣说,家里的翡翠矿终究有一天会挖完的,上好的翡翠矿石也会越来越少见,想要有未来,只能让翡翠成为艺术品。祖父更进一步说,翡翠雕刻源自清朝宫廷,翡翠艺术的根在中国。因此,到中国去,才是将翡翠艺术发扬光大的唯一途径。

打理家族事业之后,胡焱荣开始明白并越发认同祖父临终前所说的话,渐渐有了前往中国发展事业的打算。“我的曾祖父、祖父,他们一生挖了那么多翡翠原石,卖来卖去,到他们过世的时候,只剩下翡翠矿石和钱,我不想成为纯粹的矿石商人。”胡焱荣说。

翡翠艺术里,现存最高水平的作品是“翠玉白菜”,这件作品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还有停留在菜叶上的两只小昆虫,都让人感觉十分亲近。这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也就是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后来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85年,胡焱荣第一次去台湾,亲眼看到了“翠玉白菜”,坚硬的翡翠展示出来的艺术效果让他深受震撼,也使得他“把矿石变成艺术品”的念头更加坚定。

翡翠又硬又贵,很多人不敢碰,也舍不得碰。“就像钻石,100克拉的东西,要雕成一只10克拉的蝴蝶,如果雕破了怎么办?这样想的话,根本不敢下手,除非你不当它是翡翠。就当它是塑胶,当它是泥土好了。”胡焱荣说。坐拥着祖传下来的矿产,既懂设计也懂制作,胡焱荣自信满满。

和国学大师成了忘年交

1995年,胡焱荣来到台湾师范大学。当时,学校里有个教授,非常喜欢翡翠,教授随后把另一位翡翠爱好者介绍给了胡焱荣,她叫刘伟贞,后来成了胡焱荣的妻子。这也使得胡焱荣将台湾当成了第二故乡。夫妇两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女主外,男主内”,刘伟贞当总经理,胡焱荣在后台当设计师,开始像祖父所说的那样,变矿石为艺术品。

说起胡焱荣得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秦孝仪赏识的事,过程颇为传奇。那是在2003年,胡焱荣与秦孝仪并不相识,只是毛遂自荐希望秦孝仪帮忙鉴定几件翡翠作品,已年过八旬的秦孝仪也没摆架子,直接让胡焱荣把作品带来。第一件作品是“翡翠枯荷”,这是一件白、黄、绿三色翡翠雕成的枯荷,脉络相连成网,却又错落有致,卷曲着向内包起,一派幽静清雅之姿。荷叶上还有一只金龟,与故宫的“翠玉白菜”有异曲同工之妙。秦孝仪对这件作品大加赞赏,为之题名“根柢风流”。他甚至认为这件由胡焱荣制作的翡翠艺术品是“21世纪的‘翠玉白菜’”,这是对一件翡翠制品的最高称赞。此后,胡焱荣与秦孝仪结下忘年之交。2009年8月18日,全世界首座翡翠博物馆——莹玮博物馆由胡焱荣主持建成,秦孝仪亲自为博物馆题写馆名。

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得到这个无上荣誉的就是胡焱荣。他还将作品“百年好合”、“一露甘甜”捐给北京故宫博物院。

虽然他的翡翠作品已经与“翠玉白菜”放在了同一个地方,但胡焱荣还想超越自己。在他的心里,普通的翡翠原石可用来制作商品,赚取收入;而极品翡翠原石则用来做一件事——“雕刻艺术极品”,并且都是“非卖品”。胡家4代人通过百年的时间,积累起一批数量可观的翡翠原石,在9个兄弟姐妹以及众多堂兄妹中,胡焱荣继承了这些翡翠原石的大部分。在翡翠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并且“好石头”越来越少的今天,这可是价值连城的资产。胡焱荣说自己手里称得上极品的翡翠原石有300多块,它们“有的锁在银行的保险柜里;有的堆放在公寓房间里;也有的埋在地下,然后在上面盖了房子;还有一些,藏在别人找不到的山洞里。”

胡焱荣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些石头都雕成艺术品,“油画可能会褪色,用翡翠雕成的艺术品则可以永远保存下去。”胡焱荣说。其妻刘伟贞则半开玩笑地说:“他想成为圣人。”

9.石头书教学设计[模版] 篇九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许亚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书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们真会思考,课文中的川川和磊磊也和你们一样充满了好奇,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2)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

勘探队员 叔叔奇怪 一册 矿物 煤炭

趴在 读书 光秃秃 聚精会神 刨根问底

(勘探队员:负责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的专业队伍)(趴在:请同学做动作)(矿物:待会到课文中去解决)

(聚精会神: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跟他很像,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老师还有几个词,请同学们来读

◎贝壳 地壳

◎脚印 足迹

谁来读?你能说说放在一起的原因吗?

三、再读课文

1、通过刚才的初读课文你明白了吗?课文写了石头书是不是说石头做成的书啊?(不是)而是说石头(像书)。石头哪里像书呢?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的书,有什么特点呢?板书(一页一页,有字,有画,知识多)那石头哪里像书呢?老师这里有一块石头,老师觉得它光秃秃的,奇怪,哪儿像书呢?同学们能不能帮帮老师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石头哪儿像书呢?拿出笔来,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石头像书,在这个自然段前面用三角形做上一个记号。

你从哪儿知道的呢?能给大家读读吗?

3、还有哪儿像书呢?石头上面有字。

4、雨痕是什么呢?波痕是什么?矿物就是那些小不点。

小点的就是铜矿石,这个有着灰灰的亮亮的小点的是磁铁矿石,这晶莹透亮的是水晶矿石,这黑黑的是煤矿石,这些五颜六色的矿石里面都含有矿物。

出示:叔叔说:“有。

石头上的画指的是什么?(板书:化石)叔叔在这石头上发现了树叶、贝壳、小鱼。

书上有字有画,石头上也有字有画,这些都很像,还有吗?

同学们是通过读勘探队员和川川、磊磊的对话知道的。

四、总结全文

我们今天读了一本书,叫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许许多多的学问,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像石头一样有学问的东西。

五、布置作业

像 板书:石头 书

一层一层一页一页

波痕

字雨痕 字

矿物

画 :化石 画

学问大 知识多 篇二:《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善扶善放 注重实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层次清楚,构思精巧,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目标预设:

基于三年级年段目标要求,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

2.通过找文中的对话,梳理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是通过对话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

三、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五、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见过的书说说读书的好处。揭示课题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当你第一次看到这课题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提炼板书:样子?字?画?作用?这样的导入一下就抓住了关于石头书的实质性问题。3.识字辨音释义,扫清阅读障碍

因为是第一课时,读正确读流利是最基本的任务,加上有些相关地质的知识是个理解的难点,因此这一板块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抓住“刨根问底”,引出问题:川川和磊磊刨根问底,问了哪些问题呢?叔叔又是怎样的回答的?让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勾画批注。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大概,初步认识石头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一本——(板书:书)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爱读书,能说说读书的好处吗?

3.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书中能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4.老师想问问,你第一次看到这课题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样子、字、画、作用

(二)自主学习,交流反馈

一读课文 1 请看,这是老师对大家提出的读书要求,谁来读一读?

4.引导交流反馈:

二读课文

三读课文

2.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3. 引导交流反馈:

⑴引导: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哪个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

“矿物”和“矿石”,重点理解“矿物”,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同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铅笔笔芯,原材料就是一种矿物——石磨。

“刨根问底”,相对来说,学生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可补充近义词(如“寻根究底”)和歇后语(打破沙锅——问到底)进一步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学生有可能只是照搬词典上的解释,不一定能真正理解。

四读课文

⑴川川和磊磊一共问了哪几个问题?

出示整理的6个问题。你们看,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就叫——(刨根问底)。

那么,在这些问题中,你觉得哪几个问题最重要,最有价值?

①样子:你觉得那个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板书:一层一层

②字: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说什么是石头书上的字?

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③画:石头书上的画有哪些?

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④作用:读懂了化石又有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凭借对话展开教学。

四读课文

5.留置悬念: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你觉得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设计意图: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理清文章、段落的条理,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设计: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2.推荐:中国化石网/retype/zoom/1971fee6524de518964b7db5?pn=5&x=0&y=85&raww=462&rawh=30&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30&md5sum=ef9023aa184241a6806c9f68963e8b89&sign=e92ebdd728&zoom=&png=590-&jpg=60794-“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篇三:石头书教学设计

石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

一、质疑揭题,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看书吗?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这些书有什么特点? 板书:有字

有画

知识

3、大家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这本书在哪里?这本书为什么叫“石头书”?这本书上有什么字?这本书上有什么画?这本书上有哪些知识?)

4、同学们对这个题目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的自读情况 ① 通过课件出示词语:叔叔 勘探 矿物 煤炭

脚印 足迹 刨根问底

地壳 贝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后评价:读得很好。

② 课文插图上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叔叔是干什么的?

师介绍:勘探员叔叔的任务就是发现地壳中的矿物和煤炭。

三、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

1、(出示)指名说。我们一起来读读。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

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

a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齐读.b 还从那里可以看出石头像书? 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生] 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师]指着视幕上的省略号问:这6个小点表示什么?

相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师简要介绍雨痕、波痕、矿物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5幅不同矿物标本照片,这些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石头书上真的有字,不仅形态各异,而且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c、石头书上真的有画吗?有哪些画呢?自读(8——9自然段)

①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②出示课件:小鱼、贝壳等化片,简单介绍一下化石。

(学生纷纷回答: 惊讶!太美了!太神奇了!千姿百态。

④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勘探员叔叔的第二段话: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请喜欢这一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这一段话。(一部分同学站起来读。

请你猜一猜:(课件)

4、勘探队员们从金光闪闪的矿物中,可以发现其中蕴藏着金矿;从色彩斑斓的各种矿物中,可以推断这里蕴藏着何种珍贵的矿藏,比如黄点告诉我们里面有铜,黑点告诉我们里面有煤炭,红点告诉我们里面有铁„„

四、总结课文

10.苏教板《石头书》教案设计 篇十

一、苏教板《石头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和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指名读句子。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身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 书”)

(3)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协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身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 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 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 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 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 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 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 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 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 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妙,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二、苏教板《石头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重点难点:

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

生交流汇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在“书”前板书:石头)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 足迹 聚精会神

矿物 地壳 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足迹 矿物 一册 脚印 叔叔 勘探队员

奇怪 矿石 煤炭 化石 贝壳 刨根问底

(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册、足 翘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矿

(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好奇(hǎo hào)埋藏(cáng zàng)

贝壳(qiào ké)好看(hǎo hào)宝藏(cáng zàng)

(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5)齐读生字词。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读,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成语)

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些特别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选择你认为比较难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7)试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轻声试读课文。

找出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三、自主练习

1.出示多音字组词

壳ké()禁jīn()好hǎo()

qiào()jìn()hào()

2.扩词。

怪()()()()

矿()()()()

迹()()()()

3.读句子,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1)川川好奇地问:“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特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这句话。

(2)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平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后来,这里变成了()。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这里又变成了()。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平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上一篇:2018中考指导稿下一篇:永顺煤矿机电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