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总部

2024-06-30

企业总部(精选7篇)

1.企业总部 篇一

一、企业概况

(一)上海绿地集团

房地产开发经营是集团的核心产业,目前年在建面积400万平方米。其特点为:

1、房地产以开发中低价住宅为主。十一年中中低价住宅面积占开发总量的85%;

2、积极参与旧城改造。以社会效益为重,先后投资改造了长宁区周桥、苑东、黄浦区中华路、普陀区顺义村、同乐村等大面积棚户区。注重改善上海人民的生活居住质量,以文化提升家居品质,建成了颇具知名度的虹桥新城、圣约翰名邸、绿地名人坊、虹桥大仕馆、绿地世纪城、巴黎时尚等新型人文社区。

3、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市场需求,适度开发商务楼、商场、酒店等非住宅产品,开展资产经营业务。目前集团拥有30万平方米各类物业,其中10万平方米高档物业已投入运营,业绩良好。

4、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进军世界。

公司成立以来,还累计投资近3亿元建设城市公共绿地265公顷,出资5000万元助贫扶困,兴办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浙江德力西集团

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胡成中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副会长、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会长,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和中国十大新闻改革人物。胡成中原为普通裁缝,1984年与朋友合资开办乐清求精开关厂,仅有股东3人,资本5万元;1991年成立德力西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兼并企业、吸纳新股,把热销产品分离出来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集团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质量、营销模式、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促进了企业腾飞。其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品牌。

胡成中这样阐释德力西集团名字的涵义:最初,是将德国著名电子生产企业西门子公司作为赶超目标,寓意力胜德国西门子。如今,胡成中先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德力西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德报人类、力创未来、赶超西方。

(三)正泰集团

(四)福建亿昌集团公司

(五)福耀玻璃集团

福耀集团奉行市场和人才国际化的经营理念,高薪聘用日本、德国和韩国的企业家担当主要管理职务。为生产国际化,建立跨国集团储备人才资本。日本专门生产玻璃镀膜的专家丰桥重男被聘为集团的总经理。企业管理方式采用日本的事业部制,现有四个事业部,21个下属部门和分厂。企业管理井然有序、科学严谨,公司业绩如日中天,灿烂辉煌。

二、外埠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特点

综观几个重点外埠企业,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却具有共同的发展轨迹和基本经验。一是发挥优势、做强主业。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等特点,扬长避短,把主导产品做精、做强、做大,努力提高核心竞争。二是追踪市场、超常发展。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投资方向,没有计划指令、行政干扰,完全体现了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原理。三是制度先进、科技领先。无论是企业组织形式,还是技术研发方式、企业管理方式、营销方式都体现着制度化、规范化和先进化的特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组织、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保证。

随着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家统一税率的日程迫近,初期外埠企业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一是从重政策向重法制转变。由初期的单纯重视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逐步转向重视法制环境、文化环境。二是从重官场向重市场转变。由热衷于官场交际,人情关系逐步转向重视要素市场、销售市场;特别是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销售市场半径等,越来越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三是从重外延向重内涵转变。从初期的重视生产规模、生产项目和企业的外部形象逐渐转向重视产品质量、信誉、品牌等内在素质。四是从重短期向重长远转变。由重视短期回报,眼前利益逐渐转向重视长线投资,长远发展,走上一条做精、做强、做大的持续发展之路。

概括起来,这些企业的基本特点是:

(一)资本结构社会化。无论是民营投资股的德力西集团、福耀玻璃集团,还是国有控股的上海绿地集团,都在走股本社会化的路子。以期实现扩展融资渠道,明晰产权归属,扩大企业发展的目标。

(二)企业制度规范化。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职,规范运作,为企业快速发展和经营业绩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

(三)企业生产科技化。这些企业高度重视科技投入和科技开发,保证了产业核心竞争力长盛不衰。德力西集团、正泰集团科技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5%,福耀集团甚至达到了7%,巨大而持续的科技投入促进了企业主导产品及时换代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五)企业管理本地化。为适应向全国和全球扩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实施了管理人才本地化的策略。福耀玻璃长春事业部建立初期,本部派出15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目前,随着培训和实践,已初步实现了管理和技术人员本地化,总部派出的人员多数已撤回,设在国外的营销机构也在采取这种方式。实行这一策略,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亲和力,使企业文化和本地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良好的管理效能。

(六)市场营销国际化。企业的成功在于发展、创新,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顺应市场全球化的趋势,大胆开拓国际市场,向跨国集团的方向发展。福耀、亿昌、德力西这样的制造型企业已经抢占滩涂,进军国际,就连主营房地产业的绿地集团,也绘就了涉足外国建筑市场的蓝图。市场营销国际化,是这些卓越智者的共同选择。

三、支持外埠企业发展的几项工作

(一)引进亿昌集团箱包产业集群。福建亿昌集团公司董事长蔡树荣先生家族祖传箱包生产,现在产品为世界各大名牌贴牌生产,具有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的优势。蔡先生是地区箱包业行业协会的领袖人物,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此次回访中,蔡先生提及希望在长春发展箱包产业,辐射东北及俄罗斯市场。目前,泉州电力供应紧缺,生产企业每周停电2天,影响企业生产,加之泉州劳动力价格偏高导致产品价格竞争优势降低。我们考虑,引进该行业产业集群有五个有利之处:一是可以改善长春产业结构。箱包产业是轻工产业,长春传统轻工产业已近消亡,重工业比重过大,引进该项目有利于地方经济均衡、稳定、持续发展。二是可以改变长春人的生产方式。箱包产业的生产方式比较特殊,许多零部件靠家庭作坊式生产,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我市单

一、粗放的工厂生产方式,利于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全民创业。三是可以大量吸纳就业人员。箱包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据蔡先生估算,整个箱包产业集群可以提供2—3万个就业岗位,能够有效解决我市下岗人员多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四是箱包产业无污染,符合我市环境要求的产业政策。五是投资方掌握销售市场,产品营销无后顾之忧。存在的主要难题是对方需要我市筑巢引凤,即建好厂房出租给经营方。关于资金筹措,我们已与双阳区主要领导进行了意向沟通,准备搞两套方案。我们将积极尽力促成合作。

(二)完善外埠工商人士联谊总会组织机构,更好地发挥联谊、互助、招商的作用。二月,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已向浙江、江苏、广东分会发函,建议在三月份完成分会改选,同时建议福州商会和南安商会协商组建福建分会。在此基础上,拟改选市联谊总会。此次去上海考察,与上海办事处协商,筹备组建上海分会,由上海办提供在长企业信息,择机设立分会,进一步壮大和完善联谊总会。

(三)提供政策建议。在外埠企业调研情况和此次考察回访的基础上,我们将召开外埠企业代表座谈会,进一步听取他们的困难和要求,起草关于支持外埠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后,上报市政府。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户籍管理、子女教育等,为招商、安商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召开专题议政会。3月31日,召开支持外埠企业、促进长春发展专题议政会,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外埠企业代表和相关管理部门研讨支持外埠企业专题。此外,还将组织委员视察、开展主题宣传报道等方式,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外埠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促进长春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企业总部 篇二

坐落于内湖科技园区中的勤裕企业总部大楼,位于两条主要道路的转角处,呈现出现代建筑的简约、隽永与雅致。建筑形象以极简的垂直线条为主,通过透明的主立面呈现出竹林的绿意,削弱了邻近建筑对其产生的压迫感,揭示了勤裕企业总部细腻的人文特质。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原则是重新回归到忠于空间、功能、构造、材料以及比例与尺度。结构采用大、小两种跨距,将主要服务空间与电梯集中设置,创造出无柱的开放式的办公空间,一方面可以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业主提供最大的使用弹性与变动的可能性。

室内公共空间通过挑空及屋顶花园上下串联成一体,色彩明亮、丰富的内部空间充分表现出都市活力。建筑整体基调以最接近大地原色的灰色为底,并有白色、黑色、胡桃木及勤裕企业色—橘色点缀其上。

节能设计

外墙设计简洁清新,可以吸引路过者的目光。由于基地自身的物理环境限制,外墙利用“双墙系统”有效解决了西向日照耗能及来自机场航道的噪音问题。其构造在保留视线穿透性的同时兼顾节能设计。

其一,采用大面积的开窗大幅度降低人工照明耗能。

其二,大楼利用双层帷幕外循环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外层玻璃可降低日光透过率;中央调控的电动百叶帘,可根据日照变换角度来调节光线,提高了遮阳系数;辐射热经由双层帷幕,以浮力通风效应直接排放至顶层室外空间。夏日,整体系统的运作可降低30%的自然能耗。冬日,关闭顶层排气阀,双层帷幕瞬间成为保温层,这样可以降低室内暖气使用量。

其三,外部电动遮阳百叶可有效阻绝可见光并控制阳光入户量,保证室内白昼无需开灯,满足日常节能需要。将员工座位临近帷幕墙设置,可藉由充足的日光来开阔视野,振奋精神。

其四,复层间的格栅楼板除作为热气引流通道,也提供帷幕清洁维护的空间。

其五,以屋顶花园降低屋顶能耗。除了落实绿色建筑的设计概念之外,也为高级主管区提供了都市中难得的空中花园。

勤裕总部结合多项先进的节能设计技术,诸如电动遮阳幕墙系统、外循环主动式排热系统、顶层温差重力排热装置以及绿屋顶等,形成全玻璃帷幕且具备有效节能能力的建筑特色。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勤裕企业总部大楼

业主:勤裕企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台北市内湖区

设计单位: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用地面积:1 165m2

建筑面积:4 380m2

设计时间:2005年4月~2006年3月

建成时间:2008年3月

结构形式:钢骨,钢筋混凝土

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7层

施工单位:森城建设(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建材:(室外)岗石地坪,岗石,双层玻璃帷幕(室内)岗石地坪,暗架,石膏板平顶

设计总负责:潘冀,苏重威

设计人员:王铭远,黄严仕,蔡恒升,史晓梅,陈周舆

结构设计:群策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设计:吴建兴电机空调技师事务所

室内设计:颉合设计工程公司

3.内地企业亚洲总部首选香港 篇三

92家内地受访企业青睐香港

刚刚过去的夏天,一份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同公布的有关内地企业对外投资及亚洲总部策略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33家内地企业中,92家已经或将于未来三年内设立亚洲总部,其中近六成企业有意在未来三年内选择香港作为机构亚洲总部。

这项名为《中国企业亚太总部区位选择研究》调查,在全国16个省市和69个地级市中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进行随机抽样,涉及46个行业。

数据显示,逾43%的企业已开展海外直接投资,当中有四成即100家企业在香港或新加坡投资。在这100家企业中,有26家已设立亚洲总部,占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10%,其中有12家企业将亚洲总部设立在香港、4家在新加坡,其余10家设在亚洲其他地区。

当问及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内企在未来三年设立海外亚洲总部的意愿及选址时,有66家表示有此计划,其中有42家企业选择在香港建立总部,7家将在新加坡建立总部,还有17家选择在亚洲其他地区。

内地企业青睐香港由来已久,不过此次调查数据也让我们看到,内地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也一直在找寻扩大国际市场的机会。香港政府正是看到了此点,从2000年起就积极吸引内地企业赴港投资。港府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近日表示,数年前启动的“投资香港全国行”,至今足迹遍及浙江、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已吸引近2000家内地企业参加。

根据港府统计处进行的《2011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按年统计调查报告》,截至 2011年,共有3752家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分别有 97家及 151家,仅次于美国、日本及英国。

而根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经审批来港投资的内地企业共 1086家,内地对港投资额 350亿美元(非金融类),同比增长3.9%。

香港总部经济优势资源明显

总部经济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它能加强城市的商贸、运输中心地位,能加强城市的金融中心的地位,能帮助成为信息枢纽,带动整座城市经济繁荣。历来,新加坡、香港是亚洲总部经济的两大重要之地。不过,从目前来看,香港较新加坡而言,更受内地企业的偏爱。

香港到底有什么优势?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马旭飞指出,首要的原因是内地、香港两地的政治、文化及地理位置相邻等因素有紧密关系,对许多内地企业来说,将亚洲总部落户香港是项合理的决定。

马旭飞认为,内地企业以香港作为对外投资的“首站”或“试点”十分必要。国际企业管理学的“乌普萨拉”理论模型显示,企业对外投资受到“心理距离”的影响,如语言、教育、商业惯例、文化和工业发展上的差异等。因此,企业对外投资宜从与本国(本地)文化接近、临近本国(本地)的地方起步,逐步向外拓展。

马旭飞分析92家已建或拟建亚洲总部的内地企业,已建或积极筹建亚洲总部的内地企业以成立不到20年、来自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为主(68家、74%),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各半,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各半,再也不是以往国企独大的局面。至于企业总部所在地,则有68家(74%)企业来自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江苏等地,显示内地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与建立亚洲总部有关。

除了地理等因素外,研究还发现,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贸易、资金、信息流通自由度高,营商环境有序,金融体系完备,拥有完善的基础建设、健全的法治制度等,才是内地企业进军香港的最重要因素。

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实体,其货柜(集装箱)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拥有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和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2010年,香港的GDP达到1.75万亿港元,人均GDP为24.73万港元,劳动人口为370万。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占其GDP比重超过92%,服务业就业人数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88%。

对国内的外贸企业来说,进出口程序是个相当繁复且增加企业成本的环节,但无可避免。例如,一个企业想出口美国,需要申请配额及一系列的相关手续,这中间需要多花费一到两倍的成本,而且还可能遭遇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些都给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阻碍,而香港作为贸易港口,可以给内地企业提供很多方便。

又以企业最关心的纳税问题为例,香港的税制能带来更大好处。香港公司税种少,税率低,没有增值税和营业税;如果业务不在香港运作,还可以申请免税;香港公司的报税周期也和内地不同,它是在成立公司后第18个月报税,然后一年一报,时间段非常长。

而要实现业务拓展、接轨国际、财富保值增值的大多数内地企业而言,赴香港投资不失为一种好策略。据统计,2004年内地对港直接投资仅26亿美元,2008年上升到386亿美元,增加了近14倍。而到了2011年上半年,香港竟有四成新豪宅被内地投资者购买。

更关键的是,为吸引内地企业投资香港,在行业准入及市场机会上,香港对内地资金未设任何限制,但已定下推广的重点行业,即香港拥有明显优势的项目,包括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

不过,尽管香港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有着种种优势,但也面临着不少竞争对手,尤其是内地一些经济发达城市。香港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内地资本的“首要境外投资地”。

4.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暂行办法 篇四

时间:2016年10月13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总部企业,是指在本市注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一定区域内的企业行使投资控股、运营决策、集中销售、财务结算等管理服务职能的总机构。

第三条 市政府成立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监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审议有关总部企业发展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总部企业认定条件

第四条 在本市新注册且经营不满一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一)新设立的企业,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下同),且其控股母公司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上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并承诺新设立的企业在认定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

(二)由原注册地迁入的企业,上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并承诺认定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

第五条 在本市注册且持续经营一年(含)以上,上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20亿元,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4000万元的,可以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第六条 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具有重大产业支撑作用的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可以申请认定为总部企业。

第三章 支持措施

第七条 根据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认定的总部企业,认定当年给予落户奖励1000万元,如该企业在认定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每超出20亿元再奖励500万元,累计落户奖励不超过5000万元。认定次年落户奖励超过2000万元的,超出部分在下一中支出。

重点引进的特别重大企业,其落户奖励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与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另行约定。

第八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自认定第三年起可以提出申请贡献奖。奖励额为上一形成本市地方财力超过其自认定为总部企业以来历史最高值的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奖励资金应当用于在本市企业的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拓展和人力资源开发。

第九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租用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设施和配套用房)的,每年按每平方米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每年补助金额不超过150万元。

第十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的,自认定之日起3年内,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设施和配套用房)的,按购房房价5%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在本市无自有办公用房,申请联合或独立建设总部大厦,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连续3年每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或连续3年每年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的,可以申请联合建设总部大厦;

(二)连续3年每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或连续3年每年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1亿元的,可以申请独立建设总部大厦;

(三)按照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认定的总部企业,与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根据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业规模(营业收入)和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的承诺,参照前两款可以申请联合或独立建设总部大厦。

规划国土部门在制定近期建设和土地利用实施计划时,优先保障总部用地供应。鼓励总部企业入驻市(区)政府规划建设的总部基地集聚区,并享受基地集聚区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

第十三条 总部企业的奖励与补助资金在每年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中列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享受大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和重大项目便利直通车服务。市有关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总部企业的信贷投放,协调组织银团贷款。

第十五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市、区政府将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租、售、补、建”等方式对其符合条件的职工实施住房保障。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购买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由企业持有并按照只租不售的原则解决其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第十六条 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人才、通关和外籍人员居留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第十七条 市有关部门根据本暂行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完善其他有关鼓励政策和便利措施。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十八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总部企业认定、奖励与补助申请,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总部企业认定名单、奖励与补助方案的初审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

第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与本市其他同类型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

第二十条 享受本暂行办法优惠政策的总部企业,应承诺在本市经营期不少于10年,经营期内实缴注册资本额不得低于认定条件,并全面履行有关承诺和协议。

违反前款规定的,撤销其总部企业认定,责令退回奖励与补助所得。

第二十一条 享受购房补助的办公用房,在购房10年内不得出售、出租或改变用途。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退回已获得的补助。

第二十二条 总部企业按本暂行办法申请建设总部大厦的,其自用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得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0%,对于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总部企业,可将部分建筑面积用于引进市外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但自用建筑面积不得低于总建筑面积的60%。

按本暂行办法申请建设的总部大厦,非因法定原因,其自用建筑面积自竣工验收之日起10年内不得转让。

第二十三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总部大厦用地需求申请,并会同市行业主管部门和规划国土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总部企业联合建设总部大厦的,允许联合投标并按规定分割办理房地产证。

第二十四条 市、区统计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总部经济专项统计制度;总部企业应按市、区统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市统计部门会同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总部企业的排名。

第二十五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会同市行业主管部门,评估总部经济发展资金专项使用效果,检查总部经济政策执行情况,提出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评估报告。

市政府督查室及市监察、审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总部经济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六条 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涉及变更名称、变更注册资本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重大事项的,应及时通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七条 企业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获得认定或奖励与补助的,撤销其总部企业认定,责令退回奖励与补助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暂行办法制定操作指引。

5.企业总部 篇五

【来源: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13-08-3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总部企业

认定标准(单位: 元)

类型

经市认定的总部企业可直接申请认定为我区相应类型的总部企业。

可享受扶持措施

注册资本 不低于1亿

总资产 不低于50亿(控股母公司)

上产值规模(营业收

不低于50亿(控股母公司)

入)

1、认定当年、次年或第三年任选一,对其在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2、按其在本区新设立管理、研发、财务、物流、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新设立总部企业

3、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总部用地并自建办公大

地并自建办公大楼、购买政府规划建设的总部办公

承诺新设立的企业在认定次年纳入本区统计核算的产其他 的,按其实际使用办公面积(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

高不超过500万元。

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且在本区的纳税总额对地方财政分成贡献不低于1000万元

注册资本

2.由原注册地迁入的总部企业 上

不低于1亿

1、认定当年、次年或第三年任选一,对其在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2、按其在本区新设立管理、研发、财务、物流、不低于10亿

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产值规模

3、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总部用地并自建办公大

地并自建办公大楼、购买政府规划建设的总部办公的,按其实际使用办公面积(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3.已落户总部企业

高不超过500万元。

承诺新设立的企业在认定次年纳入本区统计核算的产其他

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且在本区的纳税总额对地方财政分成贡献不低于1000万元

不低于5亿(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宝安区战略上

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不低产值规模

于3亿)

1、按其在本区新设立管理、研发、财务、物流、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总部用地并自建办公大

地并自建办公大楼、购买政府规划建设的总部办公的,按其实际使用办公面积(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

不低于800万(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宝安区战在本区纳税总额对地方财高不超过500万元。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不政的分成贡献

6.企业总部 篇六

1. 总部经济为生产性服企业集聚提供直接动力。

企业总部的集聚发展能够产生大量的高端服务需求, 促进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根据产业乘数理论, 总部经济模式下以企业总部作为产业“诱因”, 能形成相关联产业的新生与集聚, 这些关联产业除了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外, 更多的是金融保险、会计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1]。据调查显示, 企业总部的集聚发展, 重点对金融保险、会计评估、法律咨询、会议展览、软件信息和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 能够推动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北京市为例, 总部的集聚带动了一大批为总部经济服务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信息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 372.8亿元[2],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8.05%, 2007年这一比重为67.3%[1]。其中,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突出, 仅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就实现增加值1 951.1亿元, 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44.62%。可见, 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尤其是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 总部经济营造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必须在一个便捷的区域。第二,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需要必要的资源配置。第三,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需要人才资源上的整合[3]。总部经济是一种集聚经济, 具有区域性。企业总部进行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科技、人才等战略资源丰富。二是区位和交通条件。三是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四是信息基础设施条件。五是政府服务及制度环境。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效的政府服务, 使城市的综合运营成本最佳, 能给企业总部提供公平、开放、规范的投资发展环境[1]。可见, 凡是总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些外部环境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创造了条件。

3. 总部经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

辛向阳 (2007) 认为, 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 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 并提高整体经济绩效。国际经验表明,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 制造业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使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 两者日益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总部经济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纽带。一方面, 制造业企业“脑体分离”将价值链高端的企业总部集聚, 链结原本就存在的一些生产性服务业, 形成总部经济的初级形态。另一方面, 伴随着这种总部经济的初级形态的发展, 继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 (包括制造业企业总部和服务业企业总部) 和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的集聚发展, 从而发展到总部经济比较高级的形态。在总部经济的这个发展过程中, 第三产业不断向第二产业渗透, 特别是与生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流程, 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附加价值提高, 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因此, 正如李善同 (2006) 认为的, 总部基地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结合点, 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

4. 总部经济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

一是产业基础方面, 总部经济引导城市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 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总部经济的发展, 从需求方面诱导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把制造环节向成本较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是制造业比重下降, 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发展。二是服务支撑体系方面, 围绕总部经济的集聚发展, 大量服务于总部经济的人事、财务、法律、咨询、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流程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活动快速发展, 并吸引了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合理集中, 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以企业的总部经济活动为中心, 以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体系的具有较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力的区域[1]。

二、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对总部经济的影响

1. 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生产性服务业是智力型行业, 汇集了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为总部基地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风险投资商、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性企业为特定的投资项目供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保险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特定的技术项目提供专业性的研究人员和实验条件;咨询公司为特定的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企业策划、市场调研等;律师、会计、资产评估、审计等事务所为企业提供特定的法律、财务、兼并等事务等[4]。这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为企业总部的纵深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而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通过不断的自我血液更新, 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2. 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使得总部经济的发展获得成本优势。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一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每一企业都将资源集中于自身最擅长的某一产品或服务上, 扩大了产品或服务的运营规模, 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降低;二是在集聚区内, 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三是企业区域临近, 容易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5]。

3. 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促进总部基地创新。

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是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 另一方面它也是这一创新向外溢出的主要媒介物[6]。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在总部经济的创新网络系统之中,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部化合作用, 生产性服务组织是构成总部经济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之一, 其对总部经济创新能力的影响是从内部发挥作用的。总部经济的创新网络系统分成两个部分: (1) 内核部分, 总部基地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企业自身所实现的创新; (2) 辅助部分, 企业与生产性服务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7]。二是中间搭桥作用, 即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优质资本加入到总部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吸引企业总部落户, 并促进新技术扩散, 推动创新。首先, 生产性服务组织为迁入企业总部可以提供完善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其次, 行业协会等生产性服务组织可提供完善的市场环境, 为企业间的交流搭建平台。最后, 研发、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对新知识有更强的吸收消化能力, 这为企业总部的技术和知识更新提供支持。三是外部修正作用。金融担保、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智力支持帮助企业在创新中加快成长, 进而加快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速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可形成专业化市场, 对创新成果进行交易, 即是对创新行为的激励, 更是把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8]。

三、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与总部经济的互动效应

1. 总部经济的外延包括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

在笔者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 总部经济是一种集聚经济, 广义的总部经济是把与总部经济相关或由总部经济衍生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在其中的。

2. 总部经济是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总部经济的发展, 会更好地改善总部基地的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制度环境、人才环境等外部条件, 这些都会吸引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总部基地集聚发展。但是, 并不是说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必须发生在总部基地。只要是有适当的资源配置、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有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区域, 都可以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 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从总部经济发展初期的选址条件来看, 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是影响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总部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总部经济的发展也将是不完善不健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可以使生产性服务的分工更为细化和深化, 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 也能更好的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

4. 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和总部经济良性互动将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性。

在总部基地内, 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总部企业可以从专业分工和协作中分享到高效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从而可以降低总部基地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 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和总部经济的互动中, 可以吸引、创造生产要素。总部基地内总部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 会因为地缘、人缘和业缘而形成多样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网络, 可以促进总部基地内技术扩散、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机制的生成, 有利于吸引、创造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新技术、新知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6]。而充分的外部性, 可以使后来的企业聚集在原有的企业周围, 由此形成产业集群[9]。

摘要: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此进行了阐述。众多企业总部集聚能够产生强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 为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能够加快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聚, 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同时, 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没有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 企业总部的集聚会受很大的局限, 尤其是企业总部集聚后的发展将面临诸多问题。二者的发展, 互为外部经济。

关键词: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

参考文献

[1]赵弘.2007—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008-01-30.

[3]周群.2006年中国产业园创新论坛[Z], 2006-08-11.

[4]杨奎, 蔡小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企业竞争优势[J].当代经济管理, 2006, (3) .

[5]唐珏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大都市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2) .

[6]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68.

[7]苏敬勤, 喻国伟.多学科视角中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 2008, (5) .

[8]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创新具有三大作用[J].领导决策信息, 2005, (30) .

7.总部与下属企业的博弈之道 篇七

集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企业集团在国内的迅速发展,集团总部如何更好地管理下属独立经营单位的讨论日益引起各界关注。国内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综合表现为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集团公司过多地干涉下属经营单位的日常管理,甚至非法挪用下属企业的资金,上市公司ST猴王的倒闭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其二是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完全失控,下属企业各行其是,集团公司无法承担整合集团资源,发挥协同优势的作用,集团股东的投资回报难以保证,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比比皆是。

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资本层面(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其二是管理层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二者相互制约,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的发展。由于解决资本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依靠法律环境的改善,本文重点从管理层面来探讨如何更高效地管理集团企业。就国内集团公司内部运营效率而言,由于有很多企业集团都是在原有企业基础上组建,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兼并收购新的企业而形成,加上国内企业管理集团公司的经验不足,导致其内部运营管理很不规范,日常运营效率比较低。

具体而言,集团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决策失误。总部对价值最严重的破坏莫过于此。由于集团总部往往通过战略决策掌握着整个集团的发展方向,如集团应把资源投入到哪些行业,以及从哪些行业退出等,这些重大决策的失误很容易给集团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这是个战略问题,与提高集团管理效率没有直接联系。

2、“集而不团”。集团组织结构不规范,内部联贯纽带脆弱,母子公司关系没有理顺,集权和分权未达致均衡,经营和管理职能不分,这些现象往往导致企业集团资源分散。这是集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对下属企业的管理能力不足,包括总部对下属企业的支持与控制两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多元化业务的企业集团中表现最为突出。由于总部往往对各业务单位的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施加影响,因此总部能否对下属业务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及内行管理就十分关键,但由于大多数集团总部并不直接面向产品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因而出现对下属企业支持能力不足,同时业务控制水平较低的情况。

集团管理的三种模式

集团管理主要解决如何平衡总部与下属企业关系的问题,即在经营与管理上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的集分权关系:如何根据下属企业的特点及集团总部的管理能力明确相应的权利与责任;在生产销售经营管理上,总部和下属企业分别处于什么位置;在职能管理上,总部和下属企业各自的权限是什么。这需要首先明确集团管理模式,并在明确战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结构予以明确,并通过制度与流程保证相互之间的关系。

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财务管理模式,从组织结构形式而言,也可称为控股公司结构,即总部重点对下属企业财务表现进行控制,而很少对下属企业进行经营及职能管理;

二是战略管理模式,总部负责制定下属企业的战略发展计划,对其财务、人力资源及经营决策干涉比较少;从组织结构形式而言,很多事业部结构属于这一类型;

三是操作管理模式,即总部无论是职能管理还是经营管理,对下属企业干涉较多,这种情况下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基本是一套人马,有一些事业部结构属于这一类型。

这三类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与集团公司自身的业务发展相吻合。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家集团公司而言,总部可能针对下属企业不同特点各自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当然,具体的操作模式还需要考虑行业成熟程度、总部对下属企业管理能力高低、集团战略发展方向等因素。

构建集团职能管理体系

当集团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老板会发现对形形色色的下属企业进行管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放就乱,一抓就死”。这时,在明确适合集团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支持这个模式的组织结构与职能管理体系是关键。管理模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组织结构,它是明确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集分权关系的基础,集团可通过改变公司权力的分配结构、公司的组织关系、职能机构的设置,通过管理输出来影响与控制下属业务单元的经营和管理。同时,组织结构需要内部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支持,任何一种集团管理模式都是通过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审计监察管理(内控管理)等方面的权利与责任的划分细化明确,并通过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行具体管理的。

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集团总部控制成员企业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使各业务单位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来创造价值。具体途径既包括财务资源的统一配置、资金的集中调度、预决算管理,对子公司的投资规模、产品及经营成本、公司的利润率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也包括关联交易、转移定价和合理避税等方面的安排。

财务控制最重要的内容有三点,一是预算管理,预算是总部控制集团收支的基础,也是集团日常资金支出审批、财务风险控制、下属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的前提;二是集团内部资金的统筹调配,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各下属企业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集团公司考虑的重点,它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很多集团建立内部银行就是出于这个考虑;三是资金审批流程,集团内部不同层级岗位的资金审批权限不同,有建议权、审核权、审批权三项,同时分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二类,只有合理地分配资金审批权利才能确保资金正确使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集团管理的重点。一般集团公司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集团总部,第二层为事业部层,第三层为产业公司层。总部对不同层次员工的管理权限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到有效地控制,又给予下属企业一定的灵活性。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两点,一是员工薪酬管理,员工薪酬分为二个层次,对于集团中高层管理岗位,包括下属企业的高层岗位,集团应采取年薪制,从而将这些核心岗位的薪酬控制在总部手中,对于一般性岗位,集团可以实行岗位工资制,总部人力资源部负责总部岗位薪酬,并对下属企业的薪酬制定进行监督与指导;二是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对于实行年薪酬的岗位,总部应亲自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于一般性岗位,由集团各层人力资源部分别考核,总部统一指导监督。总部对下属企业具体的管理深度与权限,需要根据集团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确定。

审计监察管理是集团重要的内控手段,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尽管集团总部会派会计人员到下属控股企业任职,但为了最大程度地防范财务风险,总部建立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考察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经营管理体系是总部管理下属企业业绩的主要手段。经营管理体系发挥对集团业务经营的协调控制职能,包括建立绩效考核委员会机制,组织定期子公司考核会议;根据子公司的需要,调整业务领导方式;促进总部和下属公司间保持持续的正式或非正式沟通,为集团监控体系的高效提供保障等。

经营管理体系所有职能中有二个职能最为重要,一是下达经营计划并监督业务的执行情况,二是分析经营数据,为老总作经营决策打基础。对于前者而言,经营计划是预算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计划下达后,经营管理部需要及时收集并处理相关信息,根据集团管理模式确定参与下属企业经营决策的深度,经营数据也是对下属企业老总进行业绩考评的基础。其次,经营管理部也具备数据分析职能,对于与经营计划不相符的情况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老总据此做出经营决策。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解析下一篇:协会内部的规章制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