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2024-10-01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共12篇)

1.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陈彩霞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土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其课程的特殊性决定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更加要求思想品德教师重视生活化的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笔者所在的常州市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古城,人杰地灵、名胜众多、名家辈出,有着丰富的本土课程资源。如名胜古迹:国家5A级景区天目湖、春秋淹城遗址、瞿秋白故居、篦箕巷、文化宫等;名人名家:延陵季子、常州三杰、“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和史良、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数学家华罗庚等;传统文化:龙城三宝、常州吟诵、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小热昏等。这为思想品德教师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教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本土课程资源是思想品德最肥沃的土壤,因为它更贴近学生,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其他课程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土富有时代气息的各种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师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丰富思想品德课本土课程资源,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化;可以拓宽思想品德教学的渠道,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家情感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而且还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本土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对促进地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保护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催生物,没有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支撑的思想品德课课程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思想品德课本土课程资源的价值与作用只有通过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才能体现出来,真正做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学习,谈谈对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几点看法。

一、全力推进对本土资源的有效开发

首先,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主动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服务。如,通过调查实情、走访名人、参观名胜等形式耳闻目睹常州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思想品德课学习积累大量的本土素材。其次,教师要当好主导者角色。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学习主动性越高,教育效果会越好。再次,学校要营造本土文化氛围。积极搭建师生个性展示平台,着力于发挥阵地文化的德育功能,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小社团,使校园生活彰显常州特色,同时要在制度和物质上给予保障,提高教师和学生开发本土资源的热情。最后,社会要形成开发本土资源的保障体系。相关部门应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安排,责成有关部门制订开发本土资源的目标、阶段性操作计划、实施步骤和监管机制,还要落到实处。

二、建立动态的资源教学库

当前,我们在开发利用本土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是面临资源缺乏的现状,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现有本土资源缺乏科学管理与推广,造成资源浪费。要探索建立本土资源开发的教师团队,建立起学校内外、系统内外彼此沟通对话,充满活力的本土资源开发共同体。在开发本土资源并进行运用、验证之后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教学效果好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探索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库,完善分类检索系统或资源档案系统,积极推行数据化、网络化乡土课程管理新模式。

三、改进课堂教学对本土资源的利用水平

课堂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阵地,要把本土资源的具体内容和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链接起来,使本土资源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感受社会变化》时,可链接常州30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成就;教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时,可链接常州乱针绣、梳篦、青果巷等;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可链接常州历史名人季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可让学生感觉到常州的名人轶事、风景名胜不再遥不可及,与我们的生活、课堂无关,而是让学生感到它们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四、加强本土资源的社会实践环节对课堂教学的配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活动,带领学生游览、参观常州的名胜古迹和名人故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等。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可拓展学习空间,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情感,自觉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肖登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下,(07)。

2.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思想品德 动态 预设 生成 在新课改革背景下,教学不再是老师在封闭的教室中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师生、生生间平等交流等形式,在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着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因互动、开放的交流过程和学生个体差异,课堂会有许多“意外性”和“生成性”,往往这些意外会与我们的预设相差甚远,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弦外之音”,我们教师该忽视还是重视?

有次在听《天下父母心》这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当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甚至他们犯错时,我们应包容父母。老师例举了郎朗的事例:郎朗在北京求学时,教授称他没钢琴天赋,就算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一直相信郎朗是天才的郎爸气急之下,让郎朗要么跳楼,要么放弃……问题:如果你是郎朗,你如何看待父亲的教育?有两位学生的答案基本与老师预设一致:爸爸虽然言语过激,但是他还是为了郎朗能取得更高水平,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父母的批评教育。但这时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我是郎朗,我就真跳楼。”这时教室有了小小的波动,老师听完,没有说什么,就请这位女同学坐下了,直接就开始讲后面的内容了。很明显,她的回答超出了老师的预设。

根据新课程理念,如课堂生成有助于学生“德行”的提高,就要让其成为课堂新 “生长点”,实现思品教学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也许,我们要改变学生对生命的忽视,热爱生命,表面看来不是本课重点。但对自己生命的珍爱,不就是对自己、家人负责?难道不能体现自己对父母良苦用心的回报吗?所以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全面预设,才不会在课堂中手足无措。不能认为是公开课,学生就会按照你所认为的正常思路“出牌”,学生能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就该好好引导,也许几分钟的时间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就算老师没预设到学生会说跳楼,但既然有生成,老师就不能忽视。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所以不论从内容、情感还是从教学艺术上讲,我们要善于捕捉偶发事件,重视预设之外的生成资源。那我们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学既具有动态生成的活力,又能较好解决这些“弦外之音”?

一、认真备课,转变观念,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对书本知识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预设不是全部,如果一堂课为了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置学生的情绪和困惑而不顾,只有预设没有生成,那样的课堂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状况,“以学定教”,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情境。教师只有树立了科学的教学观,才不会视学生的问题为“捣乱”。只有融合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课堂,课堂才会有活力,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当然不是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那样的“生成”,是在“放羊”,是抛弃了教师的责任。

二、结合实际,捕捉契机,因势利导,即时生成

教课教学几乎都会出现非预设。在上《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这课时,我利用电梯实验说明人具有从众心理。但我问学生是否有从众心理时,虽有同学说没有,却没有人举手。我问:“刚才说自己没有从众心理的为什么不举手?”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有从众心理,不好意思举手!”从同学们即刻反映可见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

在讲好奇心的时候,我故意点黑屏幕,放了3秒声音后随即嘎然而止,底下立刻议论纷纷,李同学更是不经意地站起来张望。我问:“你为何站起来?”“我好奇你到底想给我们看什么!”很显然就能顺势利导,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化的学生,教学就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课堂充满变数,在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曾预设的精彩,我们应该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能让它成为一颗流星,稍纵即逝。

三、平等对话,耐心等待,理解宽容,促进生成

在课堂上,老师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千万不能搞“一言堂”。否则,学生的知识体系不会牢固,创新意识也会被严重扼杀。学生思考时,老师要耐心等待,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成自己富有个性的理解。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鼓励和愉悦,少一些指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学生错误的观点或理解,如果老师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灵的封闭,无法构建互动平台,自然也就无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真正让人钦佩的教师,他们能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找出其中合理的部分。因为他们的错误也许其他同学也会出现,这不仅让全班同学学会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加钦佩老师的教学魅力,同样宽容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真情告白,这样动态生成资源的产生还会遥远吗?

四、多学多思,厚积薄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生成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即使备课再充分,我们也无法预知课堂会发生的所有事情,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棘手问题时,需要我们运用高超的教学智慧来解决。有位老师在上《消费者的权益》这课时,简单导入后就提问:“同学们,你们旅游时碰到过什么问题吗?”生1:吃住条件有时无法保障 。生2:导游在旅游点不解说,让大家自己看。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看见很多人烧香拜佛,中学生可以拜佛吗?”这个内容显然老师不会预设,数秒之后,老师自信地说:“同学们,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请大家讨论……”这是一堂“节外生枝”的课,虽然预设的后半部分教学内容未能当堂完成,但学生在辩论中已有所涉及,可谓是意外生成的效果。

教师要熟练运用教育机智,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并非一日之功,需厚积薄发,需在平时认真备课的同时,博览群书,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遇到意外事件才能临阵不乱,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博学多思,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为生成资源的产生提供有利的外界环境,有效生成是预约的精彩,非预设的生成是更高价值的体现,我们既要注重预设,也要注重生成,实现课堂的真正涌动和成长,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7-8.

3.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三

一、出售青春

【案例】某青春销售店在电视台播了一则“出售青春”的广告。广告称:本店有青春可售,批发零售皆可。欲购从速,相关事宜面谈……

某位年近40岁的女士来到了青春销售店。她对售货员说:“给我一份18岁的青春吧。”好的,请你拿一张18岁时的照片,一个星期后取贷。一个星期后,该女士如期而至,没想到商店给了她一尊18岁时的腊像,并且要价5000元。该女士不解的问:“你们不是出售青春吗?怎么出售腊像了。“哦,腊像只不过是添头,真正的青春都在产品说明书里。”

该女士迅速打开产品说明书,只见里面有这么几句话:欢迎使用你本人的蜡像,要想恢复如初,我们有以下建议:

①保持18岁时的无忧无虑、敢作敢为的心情;

②睡好觉吃好饭;

③多做有益的事,当然包括多做运动;

④每天早上面对腊像问自己:今天,我18岁了吗?

该女士看后,频频点头,似有所悟……

【解读】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在青春期,我们会有很多苦恼,有时甚至怅然若失,但青春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而这种幸福是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青春是美好的,需要我们仔细体味;青春是易逝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珍惜青春是我们把握未来的好机会,我们青少年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充实自己,为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作准备。

二、猴群带给我们的思考

【案例】在某一个地方,人们吃猴子就如同吃猪或者鸡鸭一类的牲畜家禽。一户人家的一个笼子里面关着十几只大小公母不一的猴子,每次有人打开笼门,猴子们都会十分恐惧,争先恐后地往笼子的角落里钻。总有一只被选中,当他们中间的一只被选中拎出笼子时,其余的猴子就会放下心来,快乐地在笼子中嬉戏……

猴子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一只,当笼门再打开时,这只猴子拼命躲向角落,试图离那只抓它的手远一点,无奈的是,它只要逃不出笼子,就一定会被抓到。在出笼门的一瞬,猴子咬了抓着自己脖子的那只手一口,鲜红的人血流淌到猴子小巧光滑的身体上,手的主人十分愤怒,一刀结果了猴子的性命而后说:“多亏只是一只来咬我,要是多来几只恐怕还没有办法对付呢。”

【解读】“多亏只是一只来咬我,要是多来几只恐怕还没有办法对付呢。”换言之:如果起初猴群能够团结一致、采取共同的行动的话,或许它们尚有一线生机。猴群的悲惨命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个人离不开集体,而集体要成为一个有着持久生命力的优秀集体,其内部成员必须团结互助,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目标一致、情感上共鸣,只有这样,这个集体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合力”,战胜个人所无法克服的困难。

我们每位同学都在一定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三、爱吃鱼头的母亲

【案例】有一位母亲,以爱吃鱼头闻名,每逢她家里吃鱼,子女们总是把鱼头先夹到她的碟子里;朋友们聚餐,大家也必然将鱼头让给她,只是在外面她比较客气,常婉拒大家的好意。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老朋友到医院探望她,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经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一个被隐瞒了十几年的秘密:“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做爱吃鱼头。我这一辈子。只盼望能吃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我听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他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爱”?

【解读】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母爱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为了让儿子多吃鱼肉,案例中的母亲一直谎称自己爱吃鱼头,母爱的博大、无私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四、尊敬老师的居里夫人

【案例】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解读】居里夫人在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帮助老师完成重游法国的愿望;自豪地将白发苍苍的老师从幕后推向了台前,和她一起接受人们的尊重。这些举动都折射着居里夫人对老师深深的敬爱之情。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在传授给我们知识时候,也在用她的情感在感染、唤醒着我们:在我们失败的时候,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当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就和喜悦。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地拨正我们的航向;在我们取得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时,老师是我们的清醒剂。

老师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我们应该以居里夫人为榜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尊敬、爱戴自己的老师,尝试与老师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前进。

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案例】周幽王,西周第十代国君。他贪财好色,昏庸残暴。一次,他得了一个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后从没笑过一次,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带褒姒上了骊山。原来,为了防御西戎的进犯,在骊山一带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一座。西戎军队打来,就燃烧起烽火,一个连一个传递消息,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救援。

周幽王来到骊山,让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诸侯看到了警报,以为敌兵来了,就急忙带兵救援。可赶到了骊山下,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却听到了山上的鼓乐之声,大家都愣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诉他们:“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你们回去吧。”诸侯们生气极了,山下一片混乱。褒姒见到这场面却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后来西戎军真的攻打都城丰镐时,尽管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却没人理会了,诸侯们认为这是周幽王的胡闹。结果西戎军队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把财宝洗劫一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现河南省洛阳)历史上叫东周。【解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最终的结果是自己死于骊山之下。究其原因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失去了诚信。一些人不能很好地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和判断。一些该做的事没有做,不该做的事反而做了。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四、勇于承认错误 敢于担负责任

【案例】陈任和张明新到一家速递公司,被分为工作搭档,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次,陈任和张明负责运送一件昂贵的古董。在交货码头,陈任把邮件递给张明的时候,张明却没接住,古董掉在地上摔碎了。

张明趁着陈任不注意,偷偷来到老板办公室对老板说:“这不是我的错,是陈任不小心弄坏的。”随后,老板把陈任叫到了办公室。“陈任,到底怎么回事?”陈任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陈任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

后来,老板把陈任和张明叫到了办公室,对他俩说:“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在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我决定,陈任留下继续工作,用你赚的钱来偿还客户。张明,明天你不用来工作了。”

【解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一生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过失,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面对过错,人们往往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所以总会象案例中的张明那样,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企图推卸责任。但这些理由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借口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甚至可能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相反,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人至少是勇敢的,而且有勇气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材料中的陈任主动道错并勇于担负责任,结果却得到了老板的谅解。

4.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四

(二)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策略——根据人的认识规律,为了实现学生在学习上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必须采取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基本教学策略。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这一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

2、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体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教学方法最优化原则——教学方法最优化原则,是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和用途,在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互补性,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教学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

5、教学多元评价——教学多元评价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教学过程;不仅关注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是教师做出的,更需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和社区的合理介入,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评价可以是书面测试、也可以是观察评语,或是定性、或是定量评定等。

6、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特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具体性、多质性和潜在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要实施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答:(1)时代变化的要求。在一个日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和走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价值观正经受时代的涤荡。新形势要求学校道德教育承担起新的责任。(2)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新课程能引领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锻炼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且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3)当前中学德育课程的现状。我国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施好新的德育课程。

2、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问题应当是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呈现宜直截了当。第二,问题应当有思维价值,有适当的难度。第三,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第四,教师应精选问题,少做随机性的提问,使其收到实效。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教师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与学生一起确定调查的内容,参与学生的调查的策划与分析;其次,组织好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的形成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整、平衡;再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调查前教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第四,提出反馈要求,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

4、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答:一是课程资源不能“烂”,选取的课程资源要有思想性,要与正面教育的教学目的相结合,要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服务。二是课程资源不宜“滥”,选取的课程资源在一堂课里无需太多,要有精品意识,经得起时空的检验。三是利用课程资源不宜“懒”,随手捞来,不加考证、修正而用之,往往易弄巧成拙或适得其反。

三、辨别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

答:错误。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为了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过有意义的生活,并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2、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是学生本身。

答:正确。我们说学生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课程资源,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存在是课程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从理论上看,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含义,课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课程来实现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表层看,课程由特定的社会成员即教育专家、课程专家或教师设计,但从深层看,课程由学生创造的。课程实施并不完全按照设计者预定的发展路径,学生与课程接触时,时刻都在用儿童独有的眼光去理解、体验课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最大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在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四、观点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答: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启发教学的原则。无论谈话法,还是讨论法,都是通过双向的、或是多向的交流,相互质疑、争论、磋商、感染,有所启迪、有所澄清、有所促进,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都是通过利用外在的力量,刺激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觉悟的教学过程。都是强调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去感悟、去思考、去升华。典型的谈话法和讨论法最能体现启发教学的原则。大凡思想品德课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也都包含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所以,讨论法和谈话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2、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有着特殊的教学意义。

答: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主要应表现为“导方向”、“导思路”,放手让学生根据教材及相关材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

真正的道德教育有赖于道德实践。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当地安排学生从事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实际的处事能力,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五、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案例:

教师在讲述《情趣与兴趣》时是这样开始的:(师)从小学到初中,你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生)学习的科目多了;每天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每天骑自行车往返十几里非常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严格了„„。

(师)这样一来,你们是不是觉得“我的生活变得没有滋味”了?(歌词)(生)不是。(师)为什么?

(生)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师)那你们喜欢做什么?

(生)踢足球,写毛笔字,绘画,打篮球,养花„„

(师)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可见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情趣,我们的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生活。

分析:用“聊天”的方式入课有什么可取之处?

答:以聊天的方式导入,一是可以在教学上诱导学生,这种“自然”导课方式,能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课中,而无任何学业负担,反而常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师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创造了一个真诚、民主、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2、教案例:

在环境教育中,教师专门带学生实地参观了本地一条严重污染的小河流和卫生状况较好的一个文化广场,并组织学生谈观感。

分析:(1)教师在上列教学设计时,将什么样的内容开发成了课程资源?

(2)对你有什么启发?

5.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五

一、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对于案例的运用并不是盲目的,他们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中认为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完成教学目标,他们在讲解知识点时只是根据书本中的案例进行讲解。而书本中的案例只是有限的,并且对于当下的政治热点问题并未涉及。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事先选择教学案例,将最近的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考虑进来,这样不及能够使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政治观点。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爱我中华”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爱我中华”涉及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伟大的旗帜”以及“万众一心奔小康”这三方面的学习。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在这些部分的教学中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案例,但是教师仍然需要在生活中选择一些案例进行讲解。比如,对于最近的香港“占中”事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一国两制”政策,然后对香港最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帮助学生从中看到二者的关系,从而明白正是因为香港回归大陆母亲的怀抱,才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教师将“占中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从而保持一颗爱国之心。

二、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要是事先没有接触这些内容,学生就可能在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以往,教师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直接一股脑地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都讲出来,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案例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这事实上也和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针对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爱生命”中“多彩的情绪”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设置相关问题。由于“多彩的情绪”讲述了人类的各种情绪,教师就应该结合案例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可以一些最近新闻中报道的事件,比如一名男子由于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和家人的财产纠纷中对自己的家人痛下杀手,酿成惨烈事故。再比如,赵忠祥在五七干校劳动所仍然可以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境,到后来成为著名主持人。教师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比如“人类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吗”以及“人们如何调控情绪”等问题。等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加大问题的难度,问学生“怎样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中有关预设与生成的成功案例:让生活进入课堂,让学习走进生活,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陕教版九年级《社会需要正义》一课时,以曾经网络上全民热议的“小悦悦事件”为例,播放相关的视频,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就是“要学、乐学。”在学生群情激奋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依次抛出:“你对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界定是什么?”“为什么社会需要正义?”等一系列问题,适时做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把学生的学习升华为“善学”。在学习过程中继续设置情境,“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希望你周围的人怎么办?”“当你看见非正义的行为时,你又该怎么办?”诱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受正义制度的美好,教师适时点拨提高,升华情感,使三维目标很好地融为一体,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不够理想的案例:多媒体使用不当,素材选取不精,导致教学偏离了主题

记得我在上个月进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执法必严”,我上网查找了许多图片、资料和视频,更多的是反面事例,比如某法官包庇自己的亲戚,某公安局长为自己违法的朋友脱罪,暴打当事人等事例,我在预设时认为大量的教学素材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反面的事例更能激起学生内心对“执法必严”的认识,结果却适得其反。当学生看到较多反面题材的图片资料和视频时,他们已经忘记了要学习什么内容,愤慨地抨击那些执法者,有很多同学还抢着讲述自己知道的更多类似的事例,整个课堂几乎乱成一团麻,已经完全偏离了教学的主题。让我明白了一个观点,首先应该精选素材,素材要有力地说明问题;其次,切不可“满汉全席”一起上,让学生眼花缭乱,忘记学习目标,使课堂处于无法掌控的局面。教师应该适时使用多媒体,但切不可成为PPT的播放员,本末倒置。

三、提高自己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做法

1.掌握课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2.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要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3.研究学情,坚持学习,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生成与预设偏离时,要巧妙地進行掌控和引导,很快调控到教学主题上来。

4.加强自身修养,内塑素质,使用规范幽默的教学语言、轻松愉快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

5.精选教学素材,切不可求多,扰乱学生的学习视线,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目的,让学习成为生活的需要,为生活服务。

综上所述,我认识到了科学的预设在教学设计前端的重要作用,也认识到了在生成偏离预设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扭转局面,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我想经历过一些失败的教学案例,我会更加注重预设,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7.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七

有趣

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的教学中,运用案例课堂讨论能使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更生动有趣起。那么如何让丰富多彩的案例课堂讨论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思想品德课适合运用案例课堂讨论,若能运用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课堂讨论与一般课堂讨论有所不同,它是师生通过案例去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某一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掌握。在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在开展案例课堂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精心选择课堂讨论案例

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

比如在学习苏人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法律护我成长》时,我选择了如下案例:小刚,15岁,父母离异,平时没人管,吃住往父母两头跑,上八年级时,上课纪律差,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几次作业未交,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要他上学了,让他管水果摊。于是他有时管摊子,大多数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游戏厅老板和他成了老相识,还允许他欠账。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记者为抢新闻,当即作了采访报道,不仅将小刚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就能轻松的掌握知识。

二、细心布置案例课堂讨论开局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课堂的教学中,案例课堂讨论开局很重要,以下几种方式都可以:①充分肯定,有所侧重,挑起争论。即教师充分肯定同学们课前所做的大量准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和见解,继而在课前摸底的前提下,对那些准备充分或观点有个性的同学,使其做先锋,主动发言。②积极激励,调动欲望,争先发言。即教师可以不就所要讨论的案例说长道短,而是对案例讨论的功能和作用大加肯定,说明这是胆量、知识和能力的表现,是智慧和才能的较量等,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表现的欲望。③按部就班,依序而行,点兵点将。即教师宣布按照一定的规律点名发言,如依学号进行,或按座位顺序等,这样可以对全体同学都造成一定压力,使其认真准备,随时发言,在压力下产生动力,创造活力。

三、留心案例课堂讨论中的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掌握讨论的主流方向,不要偏离案例主题。教师一要注意倾听,表示很尊重同学们的劳动,重视他们的见解和观点,二要适当插话,或点评同学的发言;或纠正离题现象,或提出反问,推进思考,跃上新高度;或风趣幽默,调整课堂气氛。教师的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适时、到位。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与前人不同的独特见解;同时教师应当兼顾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也要提醒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听取,不批驳别人的观点,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丰富、提升自己。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小节《人贵诚信》时,我选择了如下案例:我根据一位学生家长的真实经历出示了如下案例:下岗工人李×借了一笔钱在县城开了服装店。为了招揽顾客,她在店外贴了张告示,承诺以全城最低价销售。开业之日,生意十分兴隆,一连卖出了许多衣服。可是,第二天有两位顾客来反映另一服装店,同样牌子、型号的衣服价格更低,只卖100元,要求她退还差价。这时,李×有些为难了:这一型号的衣服进价就是101元,每件她只挣了5元,退还差价岂不是要亏本了。请就李×阿姨该不该退还差价发表你的意见。

这则案例涉及的道德规范是为人要讲信用。在案例中,讲信用与亏本之间形成了矛盾,而且店主的身份又很特殊,是位下岗工人,这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我把这个案例展示给学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四、尽心总结案例课堂讨论

通过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引发课后的进一步思考。总结时以下几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①简单归纳一下同学们发言的基本观点,使同学们对讨论中的情况有一个科学清晰的整体了解,掌握讨论的全貌,把自己溶于整体中;②对讨论中反映出的观点进行评析,指明哪些是正确的、富有创造性的,哪些是不正确或有失偏颇的,肯定正确、剖析错误,使同学对也明白,错也明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③对讨论中学生忽视、遗漏和挖掘不深的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④讨论结果是多元化的,在非原则性问题、无关大是大非的问题,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意见,要重视分析的思维过程。

8.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八

蒋功宇

2012年的金秋,我应学校的安排,参加了初中思品的国培网络学习,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初中思品新课标的解读,再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审视、剖析我自己的某些教学行为,写一写自己的反思吧。

一、思品的教学目标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初中思品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常常举实例来进行教学,这样,即使在知识的学习方面说教不是很多,但是学生的品行,考试成绩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趣味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教师置身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参与,一起体验。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就会在宽松亲切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等多种探究活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构建新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还能赋予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

三、在教学中做到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把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说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的掌握;要让他们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9.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九

今年,我县正式实行新课程改革,随着课放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深感其所教学科难上,内容多,时间紧,教学任务都是在紧张中完成。上快了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上慢了任务又完成不了,总体反映出现在的学生难教,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工作、学会学习,而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达到教学目的,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新课改下思想政治下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浅读点滴体会。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生动活泼,学生好学乐学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向导。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各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好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也会提高了。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什么课堂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曾说过: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慧之母”。从实践上看也是如此,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然学生的求知烈火,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到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腻,学生听得也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我们知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所以,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够巧设问题,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能被点燃。就能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在教学中要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地不断汲取,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课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作为一名教师,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既要朕系实际:又要重视实践,既要结合实际,又要因材施教,既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又要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五、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

10.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论文 篇十

摘要:

导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导课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规律,才能够确保其发挥有效作用。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导课策略的有效性,是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总体质量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枯燥,加之教学方法不当,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1导课的理论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1.1导课的理论内涵

导课又称为课程导入,是指新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统称,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总体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导课策略对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作用尤为明显。

1.2有效导课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通过运用有效的导课策略,能够迅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总体质量。二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导课策略,教师一方面可以迅速地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起到铺垫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导课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有效导入策略的主要原则

2.1指向性

导课策略的指向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指导课部分的内容应当与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学目标等保持高度一致性,导课部分要体现出明显的指向性特征。二是导课策略中的教师感情因素要与授课主体内容和感情基调保持高度一致,让学生通过导课能够迅速进入到授课主体内容部分的感情情境之中,实现授课的平稳过渡。

2.2趣味性

导课策略要具有高度的趣味性,教师通过采用导课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好奇心理,带领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习效果的有效转化。特别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说,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导课部分的趣味性尤为重要。

2.3简洁性

导课是课程开始的部分,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也应当与其作用相辅,不能够喧宾夺主,占据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效的导课策略必须要求简洁明快,直奔主题,不能繁复,影响主体课程内容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导课部分教学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为宜,以便于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4生动性

初中思想品德导课应当具备生动性,是指导课模式应当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模式及生活实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生动地诠释了这个现象。教师在实施导课策略的过程中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3对提高课程导入策略有效性的思考

3.1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实施导课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实施导课策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对于导课策略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于应用导课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忽略导课环节,采取“开门见山”式的方法,直奔课程主题。或将导课环节草草应付完毕,人为地割裂导课与课程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某教师在讲授礼仪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的开场白如下:“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礼仪有关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教材,来看看什么叫礼仪”。这种导课方式无疑是不够成功的,也不会起到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积极性的作用。

3.2建立有效的导课策略

笔者认为,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导课策略有如下几种:一是问题式导入。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主体内容,在导课环节中大量应用提问的方式,用来迅速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你们平时跟父母关系怎么样?”、“当你遇到难题或疑惑之时,会不会主动跟父母沟通呢?”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跟父母产生矛盾呢?”,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教学信息导入式。教学信息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也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等。教师在实施导课策略的过程中,通过展示这些教学信息,达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的目标。例如,在讲授生命多样性和价值性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组专题片,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生命和物种,让学生迅速直观地了解到生命多样性的生动含义,为进入生命价值的授课主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点评式导入。点评式导入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前对学生进行预先布置和要求,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事先收集资料,在授课之前要求学生谈谈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点评,并导入授课主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国家政治制度的授课内容的过程中,某教师预先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准备一些实例。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这样点评:“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很好,有几个例子涉及到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叫政治制度”。通过点评式导入,教师很顺利地将授课内容进行带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国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J].学术研究,,(8).

[2]许伟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艺术[J].教法研究,2012,(3).

1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读书笔记 篇十一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学的首要问题。要想上好每节课,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有意义。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

2、要有效率。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

3、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

4、要有常态性。

5、要有待完善。

要想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求教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教师要具有哪些教学的基本技能呢?

1、创设情境的技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沟通交往的技能。新课程就是以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为基础的,没有师生间的课堂沟通就没有高效的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3、讲授指导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告诉在教学情境中,巧妙及时地告诉 留足时间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告诉丰富告诉的途径;分层告诉,分类指导。

12.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课程资源案例教学设计 篇十二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作者/李子谦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要想达成教学目标依赖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与教学资源同义,即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就是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等的总和。笔者认为基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广义的课程资源更适合思想品德课。

本文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爱我校园”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为例,就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也不提倡完全摒弃教材,重新构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应立足于教材,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补充、拓展、完善乃至重组的创新性使用,尝试从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出发进行设计,权衡、挖掘,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根据课程标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中“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笔者在尊重教材所涉及的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对“爱我校同”一课的教材进行了创新性使用。(教学论文 )本课的设计围绕校庆140周年展开,具有时效性,以“爱我校园,争做优秀汇文人”为本课的形式和逻辑主线,确立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校园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一种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2.理解“汇文人”精神的涵义;(二)能力目标:通过与优秀的“汇文人”相比,找到自身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能够自觉地将爱校情感落实在行动上,从身边具体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在认知中激发爱校情感,由情感产生自觉地爱校行动,以实际行动维护学校的荣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校为家,为校增光。

二、立足学生,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体现的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学生是学习主体,课程最终的落实者,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更具价值的课程资源,所以对学生的兴趣、差异以及其已有的亲身体验的开发与整合就能形成巨大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强化各学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行学科之间的“横向开发”。围绕校庆140周年,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倡导下,开展了“爱我校园之校园摄影大赛”;在校团委的倡导下,开展了“爱我校园之我最敬佩的老师”的征文,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这两个活动。笔者将这两个活动设计到课程当中:选取从学生的视角当中拍摄到的校园的美景――清晨的天文观测台、庄严的教学楼、崭新的操场、充满神秘色彩的生物走廊、满藏书籍的图书馆、悠悠岁月的老校门、生机勃勃的花草鱼虫以及具有人文特色的“羊圈”,通过学生自己的摄影作品,使学生从感官上体会汇文校园环境的特点――具有人文特色的“美”;接下来设置问题“你最敬佩哪位老师?为什么敬佩他(她)?”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通过学生对他(她)所敬佩的老师的描述,教师从师德、教学方法以及业务水平等方面归纳得出我校优秀的师资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

播放学生在这一年当中所参加的校园内外活动的照片,设置问题“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平台供我们成长呢?你在这些活动中收获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实践当中,有的学生提到,她参加了校学生会,自己的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还有学生表示,通过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信心得到了加强,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得到了增强。其中,初二(三)班的吴雨桐同学因为代表学校参加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央电视台、比利时大使馆共同发起在全国开展寻找“超级丁丁迷”的阅读推广活动,获总冠军,于5月14日-21日,作为中国“丁丁迷”的代表,跟随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日出访丁丁的故乡比利时。雨桐同学对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有更深的体会。学生的认知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动态生成的“个体资源”,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启迪学牛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㈩发,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通过以上三个方面(优美温馨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校园文化的大概内涵,突破了对“校园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对学校的感性认知上升为对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其自身成长的产生积极的影响的理性认识,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初步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感,为“将爱校情感转化为自觉的爱校行动”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彰显特色,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硬件资源、历史传统和教育教学理念等文化资源以及特色的活动资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优势,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爱我校同”这一课。

汇文中学是具有百年历史、声名显赫的老校,学校的文化积淀很深,培养出了一大批各行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彭雪枫、张学思、张克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大珩、王忠诚、贾兰坡、林同炎等三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学家启功、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都是汇文的杰出校友。汇文丰富的校史资源,为这一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那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就可以花力气向这个方向努力,结合学校资源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情感,进行“立体开发”。笔者在上此课之前设置了一个实践环节――参观校史馆,帮助学生了解汇文的历史,认同汇文,理解“汇文人”精神的涵义,激发爱校情感,许多学生参观完毕后,激动地在“留言簿”上留言,发表白己的感想。

笔者及时捕捉学生们的心理感受,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通过对学生们反馈回来的具有典型性的杰出校友事迹的分享(唐耀昆、谢勘二君、王忠诚院士、启功先生等),从而使学生列“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汇文人”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并设置环节让学生交流参观校史馆后的感想与心得,在认知中再次激发爱校情感,许多学生都谈到,同样都是汇文的学生,校友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校争光,我也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学校做些自己的贡献,为学校增光添彩。

如果接下来“学以致用、情感升华”的课程环节仅仅设计为――为了实现为学校增光添彩的目标,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怎样做,容易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学生泛泛地谈,空洞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有一种可能,有些学生也许会认为那些都是名人的事迹,遥不可及,我一个普通人做不到,进而完不成教学目标。笔者在处理这一环节时,选取了我校日常德育工作中积累的素材,一名普通在校学生的背影照片――他左手半举着食物、右手握着操场人口处的栏杆,脚旁边放着许多饮料瓶子,规规矩矩地伫立在操场的人口处,等待着……在几次的课堂实践中,当这张照片出现时,学生们都会发出惊叹声,惊叹于这位同学能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思着自己的行为,因为大家都熟知学校的操场和体育馆是新建的,为大家提供了运动的场地,但是这些设施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所以,学校规定不能带饮料和食物进操场。这时,结合上面分享过的杰出校友事迹,适时地出示问题“和这些优秀的‘汇文人’相比,你还有哪些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写到“行动卡”上,(几分钟后)请大家来交流一下,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谈到“作为一个汇文人,就算做不到监督别人不把食物和饮料带进操场去,也要自己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校规校纪。”有的学生谈到“和优秀的汇文人相比,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在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在行为上缺少执行力”等等。

从课堂的反映来看,学生都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不足,要求改正,意识到爱校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很宏大的事情,也许不是长大后的功成名就才叫为母校增光,而是从现在做起的具体小事,改掉自身的不足,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就是爱校,突破了教学重点,同时使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与每个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较高效地落实了下去。课下与学生交谈,学生谈到,原来总以为爱校、为校增光是一件宏大的事情,离自己很远,所以没有想过去做些什么,通过上这节课,发现其实自己每天的成长与进步、遵守校规校纪、爱护公共设施就是爱校,如此具体可行,要努力争做优秀汇文人。

由此可见,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更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时效性,也就是说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选择不能太陈旧;一个是实效性,也就是说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需要精挑细选,才能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不至于使课程陷于空洞的说教之中。

思想品德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对其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在吃透课标、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学论文 )敢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补充、拓展、完善乃至重组的创新性使用;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开展教学活动,并关注每个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和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学校资源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资源等,从而使课程资源在课堂实施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价值,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

上一篇:高三话题作文:竞争与合作下一篇: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