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2024-07-24

公园改造设计解析(9篇)

1.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篇一

社区公园是城市普遍存在的自然景观形态,其生态改造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公园,从狭义上讲是位于居住区附近,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设施通常丰富多样,具有文化、休闲、体育,活动功能等。社区公园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人工景观; ②分布广泛;③景观缺乏多样性; ④与居住人群密切相关; ⑤改善周边微气候。

对城市社区公园生态改造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首先,生态改造能够促使公园生态系统达到较好状态,改善微气候,提高整个生态公园效益的发挥; 其次,生态改造能够提升整个社区公园的环境品质,丰富城市景观面貌; 第三,为市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四,体现城市人文景观; 第五,更好的向广大居民讲述生态景观的功能、价值和意义,推动生态环保的科普宣传教育。

总之,城市社区公园生态景观设计,能更好地发挥城市社区公园的生态作用,对于城市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城市公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篇二

1 基本概况

龙洞公园位于广州市东北郊, 现有林分主要以桉、松、竹、果林为主, 总面积90.7298hm2。周边有华南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 可共同构筑成为高级生态环境。附近有广东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中等学校, 还有工业区、居民点, 是游憩的急需之处。

2 公园的林分改造设计研究

2.1 设计理念及目标

目前, 大部分林分改造是为了建立稳定的地带性森林群落, 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3]。本研究针对公园的林分改造设计, 不仅要满足林分的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 还需同时达到公园最基本的游憩目的。因此, 龙洞公园以“与自然共浴, 享受生活之美”为理念, 以森林为主体, 搭建高级的生态观光游憩场所, 使游览者感受自然与人文的美, 同时优化城市形象。从上述理念出发, 公园林分改造设计的目标主要为:

2.1.1 地带性高效森林景观的构建。

地带性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等, 均比目前以桉树等外来树种为主体的森林更好。该林分改造采用的主要是乡土树种, 以此构建地带性森林群落。此种方法国内最早的是西樵山林分改造, 国外相近的方法如“日本宫胁昭造林法”[4]等。

2.1.2 提供森林游憩环境。如观花、观叶、观果功能, 森林浴功能等, 以观花、叶色树种等为主要造林树种。

2.1.3 教育文化功能。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为中小学生提供森林生态、植物认知、实践的场地。

2.2 公园林分改造分区

根据公园现有林分的特点和今后游览游憩和观光的需要, 拟将公园林分分成10个改造分区, 分别为10项不同目标功能的林分。分区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2.2.1生态改良区。本区原有树种以尾叶桉为主, 尾叶桉林地一般被认为生态功能较乡土阔叶树种组成的林分差, 所以从公园建设的要求出发, 其生态功能有待改善。改造的目标是建成接近地带性森林植被的林分, 选用乡土树种为主。本区采用套种改造类型, 所选树种荷木、红锥、中华锥、黎蒴栲、火力楠、阴香、枫香、秋枫、蝴蝶果、仪花、米老排、海南红豆、鸭脚木、铁冬青等在造林时均匀混合种植, 随机排列, 在林地上形成自然式株间混交。

该区南侧边缘有一条道路拟采用观果树种, 以赏果为主题, 辟为“果径”, 选择果实奇特, 引人注目的树种:腊肠树、复羽叶栾树、苹婆、千年桐、木菠罗、喜树、人心果、吊瓜树、猫尾木、乐昌含笑、红锥、黎蒴栲、锥栗、人面子、海红豆、铁冬青、无忧树、油茶、连雾、乌榄、橄榄、观光木、澳洲坚果、南酸枣等。种植的混交及排列方式是沿路两旁依次种植上述树种, 每边带宽10m。即按2.5m株距, 各种4排树。

2.2.2 醉香区。

火力楠也称醉香含笑, 用醉香之意构成醉香区。该区功能是利用森林树木器官散发的香味进行“森林浴”。其气味就是芬多精。芬多精 (phytoncidere) 是1930年苏联B.P.Toknh博士发现而提出来的一种森林环境物质[5]。森林中许多植物的花、叶、芽、木材和根等器官的油腺组织在其代谢过程中能不断地挥发出具芳香气味的有机物质, 其中具挥发性的气态物质则称为芬多精, 俗称为植物精气[6]。它具有刺激神经、增强体力、消除疲劳、美容护肤、灭菌杀虫、增加臭氧量和净化空气等功效[7]。

基于上述原理, 本区选用枝、叶、花香气的挥发性强、以木兰科树种为主体的芳香类树种。该地段目前为果树小苗, 看起来林地裸露, 未有森林环境可言。因此, 要尽快绿化, 需选用速生树种, 但基于要满足生态和景观条件, 所以选用灰木莲、火力楠等较速生的树种, 使林地既较快绿化, 又能达到提供芬多精森林浴环境的目标。

本区选用全面改造类型, 将灰木莲、火力楠、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白兰、樟树、阴香、山苍子等树种在林地上均匀混合, 随机排列, 形成各种树种在林地上的自然式株间混交。

2.2.3 丹枫林。

在醉香区之中, 为了增加景观效果, 创造特色, 以满足公园内度假山庄环境的需要, 特划出一块地段, 种植枫香纯林。本区名之“丹枫林”, 源自《花镜》“丹枫”之名。虽然在广州地区, 由于温差小、气温高, 枫香秋色并不很红, 或变红褐, 但也具一定的观赏性, 仍不失为特色林分。

本区需进行全面改造, 枫香按2m×2.5m排列方式种植, 营造纯林。

2.2.4 遍地黄金。

在公园原有桃园胜景区的山顶, 有一景点“新石器时代残垣”, 为龙洞地方历史特色的缩影。在“新石器时代残垣”周边山坡地, 栽植有繁荣富裕象征的“千层金”植物, 能体现古今对比。这种植物因其色为金黄, 也合“遍地黄金”之义。游人登临山顶, 追思残垣断壁, 仰观遍地黄金, 能有抚今思昔之感慨。

全区以种植千层金, 按2m×2.5m种植, 进行全面改造营造纯林。

2.2.5 彩叶区。

该区是主干道上视线容易触及到的景观, 因此以观叶为主要目标, 采用秋、冬和春季叶色变红、红褐、褐和黄的树种, 构建绿树丛中“彩树耀眼”的林分景观。另外, 在本区内有公园的一条小溪, 以小溪为依托, 两边周围林带则选用水源林、亚热带沟谷林树种。

溪流两侧位置选用套种改造类型, 溪流长380m, 些地段林相很好, 不用改造, 有些则林相较差, 应予以改造。可采用水源林和亚热带沟谷树种:黎蒴栲、红锥、米老排、小叶榕、人面子、朴树、蒲桃、锥栗、华润楠、鱼尾葵、假苹婆、鸭脚木、对叶榕、假鹰爪, 在造林时均匀混合, 随机排列, 形成各种树种在林地上的自然式株间混交。

本区其它地段, 即溪流以外的大部分地段则为彩叶区。选用油榄仁、小叶榄仁、枫香、大叶紫薇、山乌桕、野漆树、盐肤木、山杜英、金叶含笑等叶色、叶形较突出的树种, 在造林时以均匀混合的随机排列方式种植, 形成各树种在林地上的自然式株间混交。

2.2.6 红花荷区。

红花荷, 即红苞木, 是美丽的观花树种。一般在春节前后开花, 花期2~4月。龙门县的南昆山、东莞市的清溪林场有成片红花荷, 每年花期成片红花, 对游人甚为吸引。本公园拟种植成片的红花荷纯林, 形成“春日观荷”的龙洞公园特色主题, 该区中的上山小径可定为“观荷径”。

改造类型为全面改造类型, 种植的红苞木按2m×2.5m的排列方式营造纯林。

2.2.7 封育管护区。

区内原来林地的次生阔叶林保护、生长得较好, 因此很有潜力较快发展成为类似于天然群落的林分。这种林分适当补植, 封育管护, 就能促使其向稳定的近似地带性群落的林分发展。所以, 选用封育管护类型, 无改造树种, 仅对该区林分进行封山育林2年, 对林中的病、残、老、干枯、受压木等予以清除。

2.3.8春色区。该区采用春天开花或抽发翠绿色新叶的树种, 构建春天气息。树种有黎蒴栲、蒲桃、阴香、黄葛榕、山指甲、山苍子。种植以套种改造类型进行均匀混合, 随机排列, 形成各种树种在林地上的自然式株间混交。

2.2.9 五彩缤纷区。

该区位于公园的主入口, 宜采用花大、艳、色彩丰富的树种及彩叶树种, 例如:选择美丽花桉、黄花树、刺桐、腊肠树、红千层、凤凰木、大花紫薇、千年桐、盾柱木、千层金、宫粉羊蹄甲、国庆花、粉花山扁豆等。本区采用套种改造类型, 以株行距2.5m×3m, 每树种在林地上每267株 (0.2hm2) 种成一块, 基本上呈不规则形, 2种树种随意交替排列, 在林地上成块状混交。

2.2.1 0 外来树种区。

专门设立外国引进的树种展示园, 增加公园观赏性, 趣味性, 文化多样性。树种基本上为国外或本气候带没有的树种:小叶榄仁、大叶榄仁、沙糖椰、石榴、番荔枝、澳洲坚果、莲雾、杂交松、爪哇木棉、美丽异木棉、印度紫檀、红千层、猫尾木、银桦、腊肠树、雨树、铁刀木、非洲桃花心木、发财树、黄兰、加拿列海枣、中东海枣、假槟榔、刺桐、鸡冠刺桐、互叶白千层、菩提树、凤凰木、蓝花楹、芒果、夹竹桃、黄花夹竹桃、吊瓜树、降香黄檀、火焰木、无忧树、印度塔树、大花紫薇、盆架子、灰木莲、美丽花桉、丽美桉、黄花树。

改造类型选用套种改造类型, 种植株行距2.5m×3m, 每树种在林地上每267株 (0.2hm2) 种成一块, 基本上呈不规则形, 2种树种随意交替排列, 在林地上成块状混交。

2.3 林分改造技术措施

2.3.1 林地清理。

套种改造类型:造林前需进行间伐, 将病、残、老、干枯、受压木、影响树木生长的藤本等全部清除, 667m2最多保留林木30~40株, 郁闭度大约为0.6或以下。林下生势好的、树体大的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应适当予以保留。全面改造类型:全面清去林地原有的树木、果苗, 在每个种植穴周围1m半径范围内除干净杂草灌木, 个别生势好的乡土优良树种, 如刺葵等应保留。封育管护类型:对病、残、老、干枯、受压木等应予以清除。需要注意的是防火林带上的荷木等树木不得砍伐;在溪流两侧的林木, 其它乔、灌、藤等, 不得砍伐, 尽量保持原有的沟谷植物景观。

2.3.2 密度与整地。

套种改造类型株行距需为2.5m×3m, 即89株/667m2;全面改造类型的株行距为2m×2.5m, 即134株/667m2;封育管护类型中个别林窗需要补种的, 参照套种改造类型的做法, 株行距为2.5m×3m, 即89株/667m2。以上各种类型均采用块状整地, 开穴植树。穴的大小为50cm×50cm×40cm。造林前一年的冬季开穴, 第2年种植。

2.3.3 树种选择、混交及排列。

根据各区不同的功能、要求, 选择不同的树种及不同的造林技术措施, 设计不同的造林类型, 各区的树种选择、混交及排列于2.3章节中详细说明。

2.3.4 苗木。

造林所用苗木一般采用袋苗, 尽量用2.5kg袋, 避免使用根系已穿出袋外的穿袋苗。苗木必须健壮、无病虫害。苗高一般为50~100cm。

2.3.5 栽植。

(1) 回土与基肥:造林前至少半个月前回表土, 回土时打碎块状土, 清除石块、树根、枯落物, 当回土至穴的1/3~1/2时, 施放基肥。并与穴中土充分混匀, 再继续回土至填满种植穴。基肥是每穴施1kg鸡粪+0.5kg磷肥。 (2) 栽植:栽植时间应选在春季阴雨天, 栽植时应严格按造林设计施工。植苗时应去掉容器 (袋) 。栽植深度应比原苗木的土印高1~2cm, 植后压实土壤。

3结语

全国各城市为了建设秀美山川,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城市品位, 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工程, 公园的林分改造工作在其中显得更加重要。广州市龙洞公园林分改造设计在现有林分的基础上, 根据公园实际情况进行分区, 采用对各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让公园整体兼顾生态、景观、游憩、科普等功能却又各具特色, 丰富的植物产生多层次、多季相的景观效果, 体现了公园林分建设的一个主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鼎华.城市林业[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1.

[2]蔡小虎, 马吉才, 吴雪仙, 谢大军, 何建社, 张利.风景林研究概述[J].四川林业科技, 2014, 06:27-31.

[3]张江.森林健康经营空间途径与评价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4]严玲璋, 郑林森, 陈伟峰.也谈“园林自然化”——以“宫胁昭法”建造生态绿地[J].园林, 2009, 04:46-48.

[5]石强, 余树全.生态旅游地的保健功能及其在生态保健园中的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4:69-73.

[6]陈欢, 章家恩.植物精气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 2007, 03:281-287.

3.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篇三

文化承载着一个城市最为根本的特征,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很好的诠释城市的品味与特色,同时也传承着当地的人文精神。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也在悄然声息地改变着,由原先注重外表建设慢慢上升到注重精神文化内涵的整体规划。公园作为构成一个现代化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对城市公园的设计上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如今,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公园已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首选。城市公园的设计也从最开始的单一风景到适当增加一些游戏设施,再到现如今的集娱乐、休闲、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城市公园的涉及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形式也日渐多样,而这些也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先要考虑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园的功能,要满足使用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我们在对公园设计之初,必须对该地区的人们当下和未来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变化作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还要明确城市公园在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环境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还要对该地区的环境特性作充分的了解,以便更好的挖掘适应当地的环境特性,做出更为合理的公园规划,设计建造出更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有益于环境健康发展的城市公园。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规划整体,功能划分合理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范围广泛。在设计时,结合要设计的城市公园类型,对公园所选区域的居民、地形、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整个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做到全面的分析,使之在功能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景观规划上相呼应。城市公园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划分合理的价值在于通过全面分析协调,使公园的各个局部之间得到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妥善的处理好城市绿化系统与公园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满足休闲娱乐、艺术欣赏、文化教育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功能要求。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体现在硬质条件上,同样也要注重人文尺度的内涵,也就是人性化设计。景观环境包括视觉景观、生态绿化以及公众的行为心理这三部分,前两者是从人们的视觉感受与生理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让人感到舒适。这就是我们常所说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城市公园在所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选区域的周边居民是该公园在设计之初要考虑的主要人群,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大城市公园设计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特点。城市公园的人性化的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公园的选址、周围的交通组织、空间围合感、功能区域的划分、公园的边界、景观雕塑小品以及公共设施的设计上等等。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

在景观规划中,无论是城市公园还是广场,设计时都要避免为刻意追求宏达的气势而规划,要因地制宜,将该地区原有的景观设计要素加以合理利用。我们在设计城市公园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原有景观,利用该城市该地区的地形、界面、基地的起伏等等,在设计中加以善待,并加以适当的改造,创造出即有休闲娱乐功能又有环境保护作用的现代化城市公园。而上述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印象、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体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环境之美。

尊重文化,突出当地人文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与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共同构成当地的景观特色,凸显出地方文化精神。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城市公园的设计,更应该充分尊重其地方文化,突出自身的风土乡情和历史文化的特色,而这也是确保城市公园景观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以文化为中心的城市景观规划中,历史风貌与地方文化应该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在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组成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突出地方文化,远比盲目的营建大量的人工景观,更具有景观价值和公众吸引力。

植物多样,强调生态性与功能化

城市公园的植物在种植上不但要遵循植物种植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应该结合公园不同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环境,结合各个功能分区,将公园各出入口、道路、景观小品等与绿色植物合理搭配,形成有特色景点,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作用和功能性,这样既能增加公园景观的层次性,有利于塑造景观的季节变化,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与可观赏性。

总之,城市公园常常被视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它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城市品位增光添彩。因此,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充分考虑当地人们的行为心理,以他们为依据来进行设计,同样也要结合当地特色,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只有充满爱、充满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才能展现当地的城市风貌,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一座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本质。在设计时,一定要采取合适的设计手法,还要注重处理地面铺装、绿化、雕塑等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宜人的城市公园。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郭泽亮,研究生,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4.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篇四

来源:网络收集

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9.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为项目贷款和地方财政自筹 1.1.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1.2.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国家法规划法》;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公园设计规范》;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5、《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XX城乡规划条例》;

7、《XX市城市总体规划》;

8、规划区地形图;

9、其他专业有关设计规范。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以西部大开发和创建园林城市为契机,以现代生态林业、景观园林建设理论和行之有效的造林、建园综合技术措施以及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以红色六盘、绿色XX、避暑胜地为指导思想,在总结区域生态恢复和林业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营造林种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备、效能突出的生态公园,强调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公园的总体绿化,逐步改善XX市的生态环境,挖掘XX市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公园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项目建设目标

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植物造景造园为主的建设方针。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可以提高绿地率与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提高景观质量,使园林自然美与文学艺术有机统一;利用植物分解和合成作用,提高物质的循环能力。

XX市区内缺少大面积集中绿地及综合型公园,本地块又处于XX市的门户通道,因此我们必须打造进入XX的第一印象城市的名片,同时又要为城市市民提供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活动休闲空间,提升城市档次及人们的生活水准。另外鉴于现场已种植有大面积的绿化树木及果园苗圃,本着不破坏原有环境及地貌,因此定义为城市生态休闲公园。2.3.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背景

当今时代,竞争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态环境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城市绿化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因此,包括公园绿化在内的环境建设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

5.地铁车辆段厨房通风改造总结解析 篇五

摘 要:以地铁厨房为例,阐述了现代厨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介绍了通风系统采用的布置形式,风量平衡的计算方法,以及抽油类罩、排风管道选用和安全保证措施。

关键词:厨房通风设计;排油烟罩;局部排风;岗位送风

引言

随着餐饮业的蓬勃发展,用餐人员管理操作人员对厨房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同时对餐厅舒适度要求和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餐厅人流量大、厨房主副食品加工量大、厨师劳动强度大。厨房空气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厨师工作情绪,影响食品贮存和烹饪质量,也会间接影响餐经济效益。

以往厨房通风设计因缺少资料和经验,多数采取通风井自然通风或用轴流风机等设备以强制通风手段排除炉灶油烟,如果通风井壁、风机叶片油垢不及时清理,有可能会因烹饪操作不慎引发火灾。同时厨房设计时的排油烟效率、送风系统、岗位排风系统都需要仔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笔者做了一工程的厨房通风设计,现以其中一个比较典型为实例,说明厨房通风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仅供同行参考。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地铁车辆段的员工食堂,处于地铁车辆段内,西面为地铁办公大楼,北面正对着地铁车辆段工程楼,东侧为地铁综合大楼。3 厨房通风设计的内容

⑴原厨房排油烟采用比较老式的排油烟系统,设有专门的油烟管道和火烟管道,如图 1 所示。

⑵原工程采用的排油烟机和油烟过滤塔已损坏和老化。

⑶排风机(箱)风量和风压明显偏小,不能满足设备运行需要。

⑷原油烟管面积偏小,炉灶排气量大大超过现有油烟管的面积,油烟管内的风速大于 20/S。

⑸本系统只有局部排风系统和补风系统,增加全面通风和岗位送风系统。改造通风系统设计 4.1 增设厨房排风系统

厨房的通风,不仅要排除炉灶所产生的油烟和水蒸汽,而且应排除室内异味及可能泄漏的煤气,因此有必要除设有炉灶的排油系统外,增设排风系统。厨房排风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选用运水油烟罩,通过静电油烟过滤器处理以达到当地排放标准。厨房通风换气通过局部送排风和全面排送排风两种形式实现。局部排风系统由排油烟罩、水平排风管、排风总管道和室外排风机组成,厨师热加工产生的油烟等散发物和厨房热量通过强制排风排至室外,期间厨房为负压通风状态,有效控制了餐饮的“窜味”问题;没有热加工操作任务时,可关闭管道排风机,室内空气通过送新风系统正压通风,经通风机排至室外外。强制排风的排油烟罩和管道应以炉灶开启时间一致和距离较近为原则进行划分和布置,尽可能避免因部分炉灶使用也必须开启较大风机的不经济运行现象。产生油烟量较大的炉灶要尽可能布置在水平排水管道末端,水平排风管道长度一般以最远端吸风口距排风总出口不大于 15m 为好,安装时要保证有 2%以上的坡度坡向抽气罩,否则会导致烟气不能及时迅速排出,油垢和凝结水不能顺利回流至抽油烟罩,从而影响排风效果。

由于排风管内有大量油垢产生,从防火安全角度考虑,排风管道一般采用 1.5mm 厚的钢板制作,水平排风管道水平管末端采用活法兰连接,以利清理油垢。每个排风口处均设阀门,控制排风量,以保证每个炉灶的排风效果。排油烟风管内外表面刷防锈底漆两遍,再在内表面刷耐酸漆两遍,外表面刷灰色磁漆两遍。厨房排风及送风系统布置形式如图 2 所示。

4.2 增设厨房岗位送风系统

厨房室内温度往往有 30~40℃,而炉灶热辐射强度又很大,岗位工作温度可达 40~60℃,而厨师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为 2 小时,因此有必要增设岗位送风系统。厨房送风包括岗位送风和补充新风两部分。岗位送新风是指室外新风通过轴流或离心式风机经送风管送至靠近炉灶处,宜位于厨师烹饪位置正上方向下垂直送风,送风口中心应与单个炉灶中心面重合,风口与排油烟罩水平距离 200mm,高度为 1.8~2.3m。其卷吸风量要求尽量小,且覆盖面尽量大,避免厨师受强烈吹风引起不适和影响炉火,保证厨师操作时被新鲜空气包络。补充的新风来源于室外风机,通过风管送至远离炉灶处,调节厨房室内的舒适度,送风口形式和位置可根据厨房具体情况合理布置。4.3 进行风量平衡,进一步防止“窜味”

对厨房的风量进行平衡计算,可进一步防止餐厅与厨房间的“窜味”现象。风量平衡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Qs=K∑Qp(式 1)

式中:∑Qs——总补风量,M3/H

∑Qp——总排风量,M3/H

K——补风量与排风量之比,一般取 0.8~0.9

∑Qs=Qs1+Qs2+Qs3(式 2)

式中:Qs1——厨房岗位送风量,M3/H

Qs2——餐厅送风经门、过道流入厨房的风量,M3/H

Qs3——直接将室外新风用风机送入的风量,M3/H

∑Qp=Qp1+Qp2(式 3)

式中:Qp1——排油烟罩、排汽罩的总排风量,M3/H

Qp2——厨房排风系统的风量,M3/H

经过计算,核算系统风量是否平衡,总送风量为总排风量的 80%~90%,进一步防止了餐厅与厨房间的“窜味”现象的发生。4.4 排油烟罩的选择和布置

排油烟罩应根据厨房工艺要求统一考虑,一般炉灶并排放置时以整体式为主,尽量避免单灶单罩设置方式。烟罩口布置应根据厨房工艺要求,了解加热、烹饪设备的外形尺寸,确定油烟罩罩口尺寸。罩口断面和油烟扩散区水平投影相似,制成整体长方形近似伞形罩,两侧斜置腰板与夹角宜

а≤120°,罩体加一定高度裙边,裙边高度约 0.25m,抽油烟罩外边缘不超过灶台边罩口边下端设 50mm 左右方型排油、水槽,并在沟槽最低处设排水管排入下水道。罩体材料选用 3~5mm 厚不锈钢板制作。烟罩内设置易于更换及清洗油烟过滤器,以免长期运行后油烟进入排烟风机影响其正常使用。由于散发物自散发源呈锥状垂直向上扩散,在距散发源0.8m 至 1.0m 高度内,散发物较集中,故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伞形罩尽量降低。厨房排油烟罩及送风示意图如图 3 所示。结论

地铁车辆段员工餐厅是食品卫生监督的重点,其厨房的工作和卫生条件直接影响餐饮质量。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餐厅时,除考虑员工就餐空间的舒适性设计,还要考虑厨房工作条件的舒适性要求。合理设计厨房送排风系统,正确安装使用排油烟罩,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理排风管道油垢和污垢,能有效改善厨房和餐厅空气质量,保持整洁卫生,保证餐饮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娥飞.暖通空调设计通病分析手册.北京:中国建工业出版社,1991 [2]JGJ64-8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3]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4]孙一坚主编《工业通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5]张彭年译《定点供冷风系统》 暖通空调 1987,17(1)

6.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篇六

为贯彻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深发[2007]1号)的要求,全面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基地,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现将深圳市主题生态公园设计方案规划如下:

设计背景: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思想、新的发展战略。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决定》,全面阐释了我市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纲领,突出了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决心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生态之城”、“创新之城”。要实现深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生态之城”需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

环境文化教育基地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作为市民公众聚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易于管理、便于宣传,是新时期进行环境文化教育的新阵地,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充分运用的环境宣传大阵地。建设主题生态公园,有利于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能很好 1

地将循环利用、环境文化宣传教育与公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主题鲜明地向市民传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信息,引导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环境保护,投身生态市建设。

设计可行性:

首先,深圳特区建立27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特别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生态文明等各种理念已蔚然成风,各项环境整治工作,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已初步取得成效,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的各种技术也比较成熟,建设这样一个主题生态公园,可以集中展示我市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大沙河公园作为由垃圾填埋场改造的公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将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各种理念、技术、工艺和大众休闲、娱乐结合起来,能直观地给观众强烈的视角冲击。必然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再次,我市循环利用的各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变废为宝,节能、滴灌等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运用,建设一个彰现环保、生态理念的生态公园可以

克服技术上的难题。

设计思路:

1、整个公园围绕生态、环保这个主题。体现与普通市民大众公园完全不同的主题设计理念,在公园内不涉及体育、娱乐、音乐等其他形式的主题。如:通过制作大型雕塑、手工艺品使观众一目了然感受到这是各生态公园。

2、公园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循环经济的技术、工艺,全面采用环保材料,凸现环保理念。如:用垃圾改造成雕塑和其他艺术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中水对绿化带进行滴灌,公园的各种公共设施全采用环保材料制作。

3、在公园内建设一条绿色星光大道,通过图片、文字、各种工艺品的形式向市民展示我市在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成绩,让市民了解环保科普知识、循环经济知识、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介绍我市不断涌现的许多先进环保人士的动人事迹,号召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上来。

7.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篇七

(1)公园概况。城南公园于1955年秋始建,位于湖南邵阳古城之南,属于大祥区,北与宝庆中路相临,南与李子园路接壤,东面为戴家路,西为人大路。公园原用地9.067hm2,改造后占地为10.99hm2。周围交通便利,商业气息浓厚,人口密度大,是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重要节点。(2)改造原因。近几年来,周边城市的建设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而邵阳城市建设中的精品工程少,亮点工程少,市民休闲场所少,制约了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城南公园是目前邵阳市中心城区区位最好、规模最大、自然生态最好、游客最多的综合性市级公园。建园20余年来,为满足市民休闲、儿童游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资金及各方面原因,公园非但没有得到发展,而且每况愈下,园内设施不全、道路不平、路灯不亮、公厕不多、游乐设施陈旧老化、管理人员膨胀、经营状况不佳,公园已陷入难以运行的困境。

2 公园现状分析

2.1 场地地形

基地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姿态,高程基本在215.0~243.0m之间,最大地面高差达30m,地形最大坡度达60%以上,其中50%以上坡度的地面面积14108m2。水域面积为19654 m2,公园地形起伏较大,高低错落,跌宕起伏,山势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自然形成谷地具有鲜明的围合感。

2.2 现状水域系统分析

公园内现有一个人工湖,总面积为19654 m2,园内景观用水的水质一般,其水来源于城市给水及地表雨水。园内水体排放至戴家坪路东侧的排洪沟,邵水河作为最后的受纳体。

2.3 场地周边环境分析

城南公园北临城市主干路宝庆中路,东接戴家路并与邵水相邻,南与李子园路相连,西靠人大路。公园周边高楼林立,人口稠密,商业、经济、教育、文化气息浓厚;远山塔影,构成了良好的视觉景观线。

2.4 植被分析

当地观赏植物主要有楠竹、油茶、油桐、漆树、板栗、乌桕、白蜡树、山苍子树、银杉、冷杉、银杏、钟萼木、连香树、鹅掌楸、香果树、水青树、篦子三尖杉长苞铁杉等。为城南公园改造方案设计最具提炼和最富生机的造园素材。其种植文化,特别是对竹木石材的应用及艺术处理都有其浓厚的地方特色。

2.5 公园存在的问题

公园各主入口,次入口设计已不能满足交通和人流的需求;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单一,景观单调,主题不明确、中心不突出;广场、道路布局不尽合理,道路景观单调而无情趣;各景观空间较平淡,景点造型简陋,缺乏景观特色与生机;竖向处理不够完善,景点相互连贯性不强;植物种类较少,品种单调,景观不丰富;园林设施陈旧,有些破败不堪,已不能满足游人的需求。

3 城南公园景观改造规划设计

3.1 公园改造定位

改造方案强调作为邵阳市综合性公园,主要为本市居民提供一个健身康体、户外休闲的绿色空间,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爱好者的休闲活动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强调景观类型,构成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显自然之美。邵阳市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脉,而公园绿地体现历史和文脉的最佳场所。

3.2 设计构思与总体布局

基于对场地条件的分析,以及对场所问题和特征的研究,城南公园改造方案总体布局为:一线、三点和六面,共同构成城南公园的景观空间布局。

一线:指主入口的文化景观主轴线,包括南月广场、邵阳八景、拉膜广场和宝庆千年,集中体现了邵阳古城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与自然景观风貌,激发人们对古城历史的回顾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续写了人们对古城邵阳“历史———现代———未来”的一条文化主轴线。

3个结点:指公园不同方位的3个入口,包括北面的主入口和东面与南面的2次入口,对主入口进行重点处理,以凉亭、花柱、文化景墙和喷泉相结合,邵阳八景、樟树林作背景,寓意五彩人生和古城的开放和繁荣,并与公园的文化主题相呼应。东侧入口设计铭志广场为东来的人流提供集散和交通,与湖面构成开阔而狭长的空间,延伸视线,增加景深。铭志广场两侧雕有邵阳六大名人的雕像及其光荣事迹,是整个公园文化内涵的延伸与收尾。南侧入口的超越广场,是市民健身康体的最佳户外活动休闲场所。

六面:指山林休憩区、娱乐天地(疏林草地区)、星月童话(儿童活动区)、音乐喷泉、南云湖(水体娱乐休闲区)和盆景观赏区。

4 城南公园景点设计

4.1 南月广场

南月广场位于公园主入口内,为了满足这一特定区域地段的环境需求,广场地面以半椭圆形构图,以现代高科技音乐喷泉为中心,以邵阳八景为背景,现代立体花柱围合,地面相间铺以青色和红色的宝庆大理石,宽广而大气,富有时代气息。

4.2 邵阳八景

邵阳八景运用缩拟的手法,将“双清秋月、六岭春色、龙桥铁犀、洛阳仙洞、桃洞流香、神滩晚渡、山寺晓钟、佘湖雪霁”高度概括以浮雕形式表现出来,置于文化主轴线的上,此外还将爱莲池、古城墙,旅游胜地中的南山,茛山等自然景观罗列其中,周围配置景观花架、凉亭及地面硬质铺装。其东西两侧,以桂花、樟树、杨梅等乔木为主,林下遍植各色花草、地被植物,置以景石,其间配以廊亭、园椅、坐凳等园林设施。

4.3 拉膜广场

拉膜广场是文化主轴线上的一个文化功能节点,以流畅的曲线,简洁、,明快的图案,用现代景观符号来体现邵阳古城在新时代下所焕发的蓬勃生机和青春活力,雅致而欢快。

4.4 宝庆千年

宝庆千年即展览馆,是文化景观轴线的高潮部分,以文字图片、雕塑、浮雕、壁画、镌刻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在不同的角度和空间尚可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这是对历史的诠释,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5 音乐喷泉广场

音乐喷泉广场是把原来封闭式的溜冰场所在区域改造成一个开放式的活动区,满足溜冰、跳舞、小型聚会和演唱等功能需要,符合人群的心理需求。在音乐广场可观看南云湖的湖光山色,活跃的场景与幽静的湖面景观共同组成了一幅富有韵律和节奏的交响曲。

4.6 盆景园

盆景园位于公园的东北角,是一座集盆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游乐园,里面以各类盆景为主,并置以各色花卉,盆景有五针松、雀梅、榆树、红继木、大小叶赤楠、枸骨、紫薇、香泡、罗汉松等;花卉有红花继木、茶花、发财树、万年青、荷兰铁、巴西铁、吊兰、鹤望兰、仙人掌、月季、仙人球等名贵品种。

4.7 南云湖

南云湖即水体娱乐休闲区,位于公园中部偏东北,由于地势较低,排水系统现状不完整,园内景观用水水质较差,为了保证湖内水质清洁和满足防洪需要,周边设计排污沟和布置排水管网,以确保人工湖水量的稳定性和水质的洁净。环湖游道驳岸以自然土、石的生态处理方式,种植杨树、柳树、桃李、迎春花、南天竹、木槿等园林植物,水中配以荷花、睡莲、芦苇、千屈菜等水生植物,与岸边的观景平台、亲水长廊、曲桥、园亭、水榭等景观设施交相辉映。

4.8 山林休憩区

山林休憩区位于公园中部和东北部,是公园保存较良好的两片原始生态树木林,以密林为主景,以小品为点缀,由于地形复杂、地面高低起伏,构成了不同园区,包括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裸子植物林,在林下种植喜阴、耐湿且具不同园林特性的地被植物、宿根花卉和草花,以丰富密林绿地的植物景观。

4.9 娱乐天地

娱乐天地即疏林草地区,位于超越广场西侧,面积较大,空间围合感强。开阔的草坪,以雪松、杜英、桂花、鸡爪戚、银杏、扁竹等树木为主调背景与李子园路隔开,以紫薇、红叶李、龙爪槐、红枫等变相植物为中景,以修剪成圆球形的紫叶小檗、黄杨球、红桎木球布置而成的北斗七星,依据北斗七星构图以彩色卵石铺装而成的游园小路,蜿蜒曲折,生动活泼,使人可亲身感受北斗七星排列之规律,直接体验宇宙之奥秘。同时,东侧布置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这也为居民营造了一个闹中取静,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温馨生活环境。

4.1 0 超越广场

超越广场位于公园南入口,由于附近居民较多,考虑老年人的活动需要,结合地形在超越广场周围布置一些老年健身活动设施。配以亭廊、花架、坐凳等休憩设施。

4.1 1 星月童话

星月童话即儿童活动区,位于南入口超越广场东侧,内设有童趣园,分别布置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儿童。同时,在其中设计一些以具象和抽象、常态和唯妙的动植物雕塑,妙趣横生,表达了一种轻松、幽默、欢快感,体现了一种天真、浪漫的气氛。

4.1 2 铭志广场

东入口的铭志广场以体现现代人类勇于挑战、开拓创新为主题。依据地形变化,以方兴国轮廓勾画出椭圆形图案广场表象“天地合一”,以半圆弧形跌水喷泉这样动静分明的2个场景。

4.1 3 植物选择与配置

在保留公园内原有的古木名木141棵,其中杜英树23棵、樟树45棵、乌桕15棵、紫檀8棵、朴树5棵、构树3棵。设计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处理,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场所。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搭配、垂直立体绿化效果和季相变化,植物的选择优先考虑本土树种栽培樟树、桂花、杜英、小叶黄杨、金叶女贞、海桐、柳树等,适当引用外来优良品种加拿利海枣、蒲葵等。

5 结语

邵阳市城南公园的改造规划设计,紧扣城市区域功能和文化内涵,以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为目的,在保持公园内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和景观特色的延续性中,因地制宜地开辟绿地,美化环境,注重公益性和服务性,合理改造、可持续发展、协调城市景观。改造规划后的城南公园在维护生态持续利用及继承发展原有景观资源的前提下,运用现代造园手法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以多类型的园林空间为游人提供方便多样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李静,胡艳.城市公园重塑的意义及对策——以合肥市瑶海公园为例[J].安徽:安徽建筑,2006(5)

[2]封云,林磊.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张俊玲.基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以哈尔滨市马家沟任家桥——和兴桥段为例[N].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66)

8.公园改造设计解析 篇八

章丘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主导作用凸显,其中城子崖遗址在章丘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为让陈列在遗址、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2012以来政府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原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进行了提升改造,并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伴随着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一期工程的顺利完工,参观人数剧增,日接待游客平均600余人,高峰时达上千人,有力的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让古遗址博物馆吸引广大普通游客

文物展览的受众通常来自全社会,大众化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文物展览必须走下高雅的殿堂,适应大多数普通民众的观赏习惯和需求,龙山文化博物馆展览在此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重新提升改造后的龙山文化博物馆,按照“考古圣地、文明之星”的主旨重新布展,展出文物300余件。打破以往静态单一展示功能,不仅具备展示的要素,更集参观、学术研讨、特展、互动交流、室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场所。展览以新石器时代的两个全国十大考古大发现为主题,以都、邑、聚的遗址演变为故事线;突出展现城子崖遗址在龙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出土文物、图片、雕塑、模拟场景、微缩景观、半景画及多媒体相结合的展示方式;采用科学的展示方式、更加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先进的建筑材料、现代化的展陈设备打造极具时代感、艺术感的展览空间,传达更多信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鉴赏需求;用高科技的投影设备,声、光、电设施营造历史时空交错的氛围,烘托静置展柜中的遗迹、遗物,动静结合,冲击视觉、震撼情感;力图让陈列展览达到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科普性,让专家满意、让群众喜闻乐见。展陈的改造提高了观赏效果,吸引了更多的回头客,基本达到了“过路吸引人、进门震撼人、进馆留住人”的内在文化魅力,也给广大游客带来了更多更新的精神文化享受。

二、让古文化展览与游客拉近距离

如何将生涩的考古专业知识转化为让大众看懂并接受的展览语境,也是一项值得讨论的课题,龙山文化博物馆展览在此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龙山文化博物馆室内展览共分五部分,包括序厅、龙山破晓、文明之星、考古圣地和济南寻根。按顺时针方向设计参观路线,让游客不走回头路。门厅肩负着引领观众走入历史,起到思维转换的功能作用。在功能方面则配套设置有接待、存包、商店、休息、值班室等设施。第一部分的序厅,利用廊道设计了一段时光隧道,长廊两侧内嵌各时期典型文物,两侧灯箱展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风貌,在灯光的渲染下,游客仿佛进入璀璨夺目的远古时代。走廊地面设计上,按山东各新石器文化早晚顺序和所占时空长短,依次在地面上分段标注。整个时光隧道所营造的历史时空感,似乎正带领着观众开启一段探索历史文化的美妙旅程。

迎门主题浮雕“龙山魂”展现了龙山时期人们图腾、祭祀、筑城、做陶、农耕、狩猎、生活等各种文化元素。其色彩浑厚,造型奔放,带给观众震撼回味的同时,诠释了城子崖置于龙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显著作用。龙山破晓展厅经“保护新建”的手法营造一段聚落场景,嵌入地面的展柜模拟遗址场景展示文物,顶与地相呼应,形成走廊架于聚落场景复原之中,极具现场感。展台设计根据文物特征设计展台,符合人体工程学最佳视角。在文明之星部分,我们利用建筑空间设置了城址、筑城、房屋、陶窑等多处模型场景,结合图版、文物,为观众生动展现了龙山时期城子崖古城形象,背景动态投影生动揭示了一年四季城子崖古国都、邑、聚的演变过程。

精品文物展区以“黑、光、亮”为主格调。根据文物特征设计独立柜,突出强调重点文物,与周边环境结合,营造文物特色与氛围。两侧以通柜呼应,突出龙山文化制陶业和制陶工艺的发达。从地板直通到天花板的三组玻璃大展柜为全国首创采用,里面文物高低错落摆放,游客可围绕展柜全方位、多视角清楚看到每件文物的细部特征。

展览中对每件文物都设置了说明牌,标注器物名称、所属年代,使用功能,出土地点、时间等,对部分古体字、生癖字注音,以便于观众能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获得相关的了解和把握。博物馆中天井区,游客在此休息时,可观看大屏幕滚动播放的相关文化遗址介绍,四周则悬挂来馆名人书法题词,集休息与展览为一体。

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章丘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制定了《龙山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积极兴建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发挥文化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公园,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或者主题公园,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既然采用了公园这种形式,就需要考虑它的休闲、游憩、教育等方面的设施配置和功能实现,如何使公园属性和遗址属性结合,则需要更多的探讨和实践。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3年12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规划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总体分区包括遗址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博物馆展示区、滨河风貌区、陶艺展示区、农耕区、考古体验区等总投资约为4.68亿元。一期工程于2014年春开工建设,主要为公园两个入口景点的主题雕塑建设,园区两条主干道的绿化和亮化,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导向指示牌、警示牌、保护标志、展板、宣传栏、公共座椅、游览观光车等;特别是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以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配置。另一方面,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工作人员着装,统一佩戴标牌,实现规范化管理。

与此同时,章丘市政府召集章丘市旅游发展中心、龙山街道、城镇规划等部门,邀请了山东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及文化界的学者,专题研讨龙山文化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旅游发展。章丘市西部城镇发展规划与城子崖遗址公园规划、旅游规划相衔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谋划实施好相关产业和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使城镇发展和遗址公园建设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努力打造济南东部文化聚集区。以城子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带动遗址区周边生态农业的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城郊农业发展、市民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有机结合,形成融合游览、休闲、科研、教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体现“文明、生态、民生”的区域精神。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生态价值,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9.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篇九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地理位臵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臵和各类大中型灌木,乔木,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新区某某头两侧,南靠滨江大道,北临某某河,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河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河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新城区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4、自然生态的原则

滨江绿化带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 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质地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植运用乔、灌、草相结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道路---“灰色景观带”和城市河流---“蓝色景观带”的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带”作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5、亲水的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沿某某河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开然的亲和力,园林的亲水性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沿河边布臵铺装硬地,布臵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里上的惬意,同时,又可在立面上丰富河道景观。

6、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娱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臵了园路,达到线型流畅,步移景异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臵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最终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为指导

遵循某某新城区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建筑及小品、石景、绿化造景等造园要素,突出湿地主题,使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提高某某新城区的城市品味。

2、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

注重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景观观赏性,同时使某某湿地公园景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以及景观特色。

3、选择性的保留部分现有树木

该地块经过褪耕还林建设,现有植被覆盖率较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在新的环境景观建设时,尤其是园林建筑和小品建设,应有选择的保护好现存乔灌木,并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臵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品味。

4、园林建筑和小品体现时代特征并融入自然环境

园林建筑和小品既要具有现代所必须的设施和便利,体现时代特征,又要在外形上力求与湿地生态风格相符。

5、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湿地公园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建筑及小品能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成为大自然的一分子。

五、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和总体构思

某某河原为农业生产灌溉用的农灌河,周边均为农田,菜地。随着某某县城建设的发展,该项目周边规划为城市功能用地,滨江大道南侧为某某一中,河道的性质亦将转变成县城景观河道。因此设计的目标是将规划范围内的滨水绿带建造成某某县城带状开放性滨江湿地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憩,交往的良好场所。同时,通过滨河绿地的建设,能够很好地调节周边自然环境的氛围和城市色彩。

湿地公园的初步分为五大功能区:

1、湿地生态景观区

2、水上运动休闲区

3、疏林草地区

4、百鸟园自然生态区

5、农耕民俗文化区。

六、空间意境构想

1、意境构想

沿湖滨景观道徐行,喧闹声渐渐远去,主游路两边绿树林立;某某河长河似练,春水东流。水溶于景,景包含水,粼光闪耀,轻舞妞扬,明月之夜,把酒临 风或泛舟其上,“舟遥遥以清风飘飘以征衣”,桃源胜景乍现眼前,心情随之雀跃奔腾,波澜不惊的紊流荡起细致涟漪,远处花木葱郁,青翠欲滴,亭台廊架隐于山林中;时而空间感受狭长,时而豁然开朗,空气中慢慢弥漫晨露,令人浮想。

2、景观设计意境:

湿地觅趣、栈桥卧波、荷塘诗意、蛙鸣鱼跃 绿波引胜、鱼舟唱晚、四季花溪、杉杉相印、碧野芳踪、竹翠桃碧、阳光溪地、秋色生辉 林深鸟鸣、桑青水碧、层林尽染、芦荡掩映

七、景观元素和景观主题设计构思

1、景观主题一 水景

水,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水是极为重要的构图元素。设计中经常利用设臵湖泊,池泽,流泉,匕瀑等水景来丰富景观,调节生态,甚或作为组织空间的脉络。

人见流水而思源,登高山而望远,进庙堂而思佛追古。水为万物之灵,生命之源。水令人致远,石令人思古。临近水边,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静谧和平。

水,更赋予公园以最自然的灵性美感,穿越曲折苍劲的老松木板桥,蜿蜒的卵石水溪,各种嶙峋的露头石或散点或成组的摆放,半掩半露;各种奇花异木弥漫开的是带有森林的气味;耳闻某某河哗哗的水声,溶于景内,鸟语花香,“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通过有意的设计,将人与自然交流的精神境界合并,从而达到“天、地、人”合一。本案萃取了中外园林设计精华,充分利用某某河下游滚水坝建成后,水道变宽、水流变缓,因地制宜,引某某河水进入园区,形成小溪在林间穿行的景观效果,并在各景观节点则设臵旱地喷泉、亲水平台等,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成为人们驻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场所。如此点、线、面结合,使水景设计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

2、景观主题二 驳岸线;

某某河岸线多为不规则驳岸,蜿蜒回旋,结合湖畔郁郁葱葱的林带,成萦绕迂回之势,水清木华,空间峰回路转,虚实退进,千姿百态。沿湖而行,水流勃勃,落英纷纷,美不胜收。将白然引在身边,成就长远以来人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梦想。

3、景观主题三 园路;

本园的道路基本以 “曲路”和“直路” 构筑。曲路延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做法,萦绕迂回,曲径通幽令人不禁浮想联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直路是采用带有西方景观设计的时尚。在平面脉络的规划上,以直线与曲线交替变化,穿插交切,融合贯通,让整个路脉系统“顺”起来,同时多变的园路铺装形式和现代与传统材料的交叉运用使园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真正实现“移步换景,景随步移”。

在立面垂直空间的处理上强调了空间之间互相交错与流动,增加了公园的通透性;公园的台阶坡道、绿地高低错位,叠泉流瀑,亭廊的点缀,地形有机的波动,串连各组景观,构造出一个大气、舒展、蜿蜒的空间。

4、景观主题四 园桥

景观设计中有桥可造,可谓锦上添花。我们的先辈有着非常优秀的造桥技术和艺术。去江南看看,那里有数不尽的桥,连成一气,桥桥有景,桥桥有情。

而在此项目中我们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一曲桥连接休闲岛与湖岸。轻巧的桥身,简约的护栏扶手,舒适的防腐木板材…,在这里应该称得上是“隐隐妞桥隔夜烟,石攀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水流,洞在清溪河处边… ”

5、景观主题五 植物;

绿色总与环境连在一起,江南的早春最是风景,绿色之营造应考虑其四维特点,即时空之变化。

在植物配臵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应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使得绿色(花草树木)有春之绚烂、秋之金黄。

在配臵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或可侧重一面,突出一季:可建成为桃花源、葡萄沟、批把林、杏花村、幽兰苑、荷花塘、修竹园、梅花弄、杨柳城等,更具诗情画意。植物配臵上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顺应天时,景色随四季而变;使空间更具观赏。

6、景观主题六 农耕民俗文化;

某某不仅风光秀美,而且人杰地灵,文化根基雄厚,本设计充分利用某某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氛围,将之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引古博今,让历史长河徜徉在古朴的大地上塑造新的家园。

农耕民俗文化区主要表现某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从农耕、桑蚕、渔事、服饰等等方面,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将其表现在方寸之间。园区内放臵某某的特色农耕物品,如:水车、手摇船等等

八、景观环境和小品设计

建筑和景观小品是构架臻善臻美生态水景公园的主要硬件,两者互动,空间上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映照,共塑公园环境的完美与和谐。本案运用推窗即见景、低首即望水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结合景观小品、雕塑和绿化、各种形态路面和水面的交汇,浅滩溪流配合设臵,层层递进。从而达到景中有物物中有景、环抱围合的优质生态。

公共活动场地绿化、湖岸绿化、道路绿化等均有细致入微的设计,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虚实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景观设计的匀质感和理想化。

九、地相景观设计 从早春到深秋,景观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植物配臵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景观中的色彩需要组织,要掌握好补色对比、冷色对比、中和色、近似色补色对比的应用造成的不同景观和意境,如在受光的草坪上种植大红的花木和花卉,能取得明快的对比效果。

树木的色彩体现在叶、花、果、干四个部位,设计时应最先考虑叶色的安排。除少数色叶树外,大多数树木的叶色都呈绿色,但随树种、四季时间的不同而有深、浅、浓、淡之分。据了解,很多落叶树的叶子在阳光透射下会形成光影闪烁的效果,叶背呈

现出嫩黄色显得轻快活泼。落叶树的冬态也可持续较长时间。常绿树叶子浓密厚重,冬天其色彩过于醒目也会造成重点分散而影响整体布局。

草坪上配臵的植物宜选择花、果艳丽,花期(果期)较长的树种,如紫薇、石榴、月季、蔷薇、桃、杏、绣线菊类、樱花、海棠类、珍珠梅、迎春、连翘、棣棠、锦带花等。

草花或其他地被植物及石块等组成一些色彩艳丽、灵活多样的花丛、花境、模纹及小景,在草坪的边缘或中心,可以疏密相间、曲折有致地配臵。在这类植物配臵中,草花的栽植要根据草坪的空间形式、地形特点灵活掌握。另外要随季节及时更换品种,保证花开不断,常见的有国庆菊、一串红、万寿菊、太阳花、宝石蓝、鸡冠花、羽衣甘蓝、金盏菊等;模纹和图案植物色彩搭配一定要与草坪的绿色形成较鲜明的对比或较大的色度差,品种一般常用红叶小桨、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等,而且要及时修剪,保证模纹、图案的清晰、整齐。

十、水景的生态驳岸的设计

河道断面的处理和驳岸的处理有密切的关系。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河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可以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的断面结构,使其低水位河道可以保证一个连续的蓝带,同时至少满足3一5年的

防洪要求;当较大洪水发生时,允许淹没滩地。

1、自然原型驳岸

对十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自杨、构树以及芦苇、葛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葛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十一、种植设计

在设计中,种植景观上考虑一定的层次,采用复合层次的绿化,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和叶面积系数。采用常绿、落叶、色叶、香花乔木搭配,景观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根据公园物色,用植物造景和造型,构图新颖别致,绿化与美化相结合。色彩上强调整体感,大色块对比。以植物造景为手段,以清新、高雅、优美为目的,强调视觉上的效果,不仅有图案美,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树种的选择方面首先以乡土树种为主,选用对当地的土壤及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其次,要选择净化能力,抗风能力强,以及对土壤、气候、病虫害等不利因素适应性强的树种。最后,在临水区要选持而湿树种,并采用垂枝打破水与地面的空间距离感,并在水边多种临水植物,丰富湖岸的景观层次。本案主要树种:

常绿阔叶乔木:香樟、深山含笑、广玉兰、白兰、柚子、桂花。落叶阔叶乔木:枫香、樱花、乌柏、喜树、无患子、银杏、合欢、朴树、合欢

常绿针叶乔木:南洋杉、罗汉松、洒金侧柏、湿地松

花灌木:龙爪槐、紫荆、丁香、垂丝海棠、碧桃、云南黄馨、春鹃、紫薇、大花栀子、夏鹃、山茶、腊梅、月季

色叶树:红枫、鸡爪槭、南天竹、红花继木、红叶李、桃叶石楠、红背佳

攀援植物:紫藤、凌霄、木香、络石、葡萄

地被和草坪:高羊茅、红花酢浆草、铺地柏、葱兰、二月兰、花叶蔓常春藤、满天星、麦冬、迎春

竹类:方竹、菲白竹、孝顺竹、佛肚竹、凤尾竹 球类:无刺构骨球、红花继木球、海桐球、大叶黄杨球

十二、给排水设计

本案给水主要分为功能用房给水与绿化给水。

功能建筑相对比较少,给水比较简单,主要根据建筑的位臵就近接入市政给水管网。

绿化给水主要人工拉皮管浇灌方式,坦设的水管采用PPR管。按间距不大于40米布臵洒水栓,由养护人员皮管浇灌。另外也可以采用移动水泵从河中直接抽水用于绿化浇灌,可节省成本。排水主要分为功能建筑污水和绿地雨水,污水就地建化粪池,经处理后呼绿地的雨水通地形处理直接径流某某河。

十三、景观电气照明

主要考虑从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进行布臵

绿化照明分别采用高杆庭院灯、园林小品装饰灯、高压汞投光灯和草坪灯五种灯具。

高杆庭院灯-----H=3—4m,布臵于邻水道路内侧。

装饰灯------根据园林小品夜景需要进行点缀装饰

高压汞投光灯-------用于雕塑、假山、花钵等小品的单体照明 草坪地灯-------主要用于灌木丛边缘,增加绿化照明的趣味。背景音乐:在管理用房设背景音乐音响系统设备,园内各主要道路及广场旁按15m左右设扬声器,可根据环境选择相关形式的扬声器。

上一篇:婚礼手捧花的意义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下一篇: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本位观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