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2024-07-26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精选9篇)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多媒体演示: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3个座位。”中客车:“我有30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

问: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30+3=3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70+5=75)。

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

2、“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列式解答。

共同交流。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编制者蒋凤娟)

教学后记:

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二

一、例1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

1.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理解主题图的意义, 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 要使“主题图”变静为动, 让学生多看, 看清楚图意;多想, 想数学问题;多说, 说出心中所想。对于学生提出的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老师要注意引导。

2. 抓住学生心理,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实施新课程更是如此。教材中的主题图抓住学生喜欢玩具的心理, 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玩具的情境。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如说一说各种玩具的价格, 进而引入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体会对话的意思, 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诱导思考“两个小朋友看到玩具的价格后想到了什么问题”、“两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还剩”“还差”等关键词是口算的根据, 教师可让学生用“还剩”“还差”各说一句话, 检验学生对其数学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只要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 引导合作学习, 在操作中探索知识。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摆小棒, 在操作中学习计算。如, 教学35-2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 先提问:怎样减去2?学生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经验口算出结果, 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理解思考过程:35=30+5, 5-2=3, 把3与30合起来得出剩33。 (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第67页左图。) 教学35-20, 启发学生回忆数的组成, 把35分成30和5, 减2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学生明确了35-2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根小棒 (个位相减) , 而35-20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小棒 (十位减十位) 。通过比较35-2和35-20, 学生领悟到减一位数时, 是个位减个位, 而减整十数时, 则是先减十位。在直观的操作中, 学生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突破了难点, 达到教学目的。

二、例2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教材续用例1的情景图所提供的条件和一个小朋友已有的钱数提出问题, 从而引出减法算式36-8。接着通过一个小朋友提出“怎么算呢”的疑问自然地引出摆小棒识算理的方法。

1. 指导摆小棒, 突破教学难点。

一是利用“个位上6减8不够减, 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产生学习“怎样减”的愿望,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二是配合小棒图有序地展示“36-8”的计算过程。为了突破退位减法的难点,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摆小棒图, 特别是右边小朋友的摆法和想法的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同桌互摆,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摆。然后引导学生看图, 对照自己的摆法思考, 为学生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提供依据。

2. 动态演示, 鼓励探索。

教材中的主题图, 是静止的结论式的画面, 缺少必要的思维过程。为突出“打开一捆和6根合并再减”的操作过程, 可运用多媒体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过程性的演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如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将被减数36分成20和16, 先算16-8=8再算20+8=28 (此种算法的思路正好对应着摆小棒的过程) , 让学生较完整地说一说这种计算方法, 在计算中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三、组织游戏巩固练习

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三

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正确计算。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操作法、小组合作、演示法。

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从易到难,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故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上述几种方法。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放映CAI课件,春天的场景,伴随着音乐)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处处鸟语花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去游玩。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好,现在老师带你们去郊游。接下来出示图:大公共车,有42个座位,小公共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今天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认为我们应该坐什么车?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我们班有43人,一辆车坐不下,必须要两辆车才行。)

提问: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下,我们该坐哪两辆车?

(1)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多少座?学生回答。在此,板书:42 + 30 = 提问:42加30得多少呢?请同学们算一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用小棒,也可以用计数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接下来学生汇报,并且交流他们所用的几种计算方法:1从42开始,10个10个往上数。如:42、52、62、722摆小棒:先摆4捆小棒和2根小棒,再添上3捆。(得出7个十和2个一是72。)3用计数器:拨算珠4分一分,再合起来:先把42分成40和2。40 + 30 = 70 70 + 2 =72板书:42 + 30 = 7240 270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班只有43位同学,而大公共车和小公共车一共有72个座位,如果我们座这两辆车就显得太浪费了。哪么我们该选择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呢?

(2)经过学生的思考和选择,出示图:大公共车和小轿车提问:大公共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并板书:42 + 3 = 提问:42加3得多少?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板书:42 + 3 = 45 40 2 5

(3)通过刚才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肯动脑筋思考,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42 + 30和42 + 3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教师小结:42 + 30 先把十位上的40和30加起来,再加个位上的2。42 + 3 先把个位上的2和3加起来,再加十位上的40。接下来是课间娱乐:同学们,解决了前面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听这首《春天在哪里》,感受一下春天来临的美好气息吧!

2、应用巩固新知:

(1)课本第25页第一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在展示台上用计数器进行演示)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2)第2题:计算:(学生自由计算,方法不限)41 + 50 = 53 + 40 = 20 + 67 =41 + 5 = 53 + 4 = 2 + 67 =

(3)小竞赛: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哪个组算得又快又对。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59 + 20 = 40 + 47 = 6 + 33 =43 + 6 = 34 + 50 = 41 + 5 =6 + 31 = 28 + 30 = 27 + 40 =70 + 18 = 3 + 62 = 4 + 73 =

(4)思维拓展:(应用题)一筐苹果有40个,一筐梨有34个,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计算)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分别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4.《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四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5.珠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篇五

卢迎春

一、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我们学校的图书室里新进了一批新的图书,管理员想请你们去帮忙统计一下。你们愿意帮忙吗?出发前,我们先来练一练基本功。

1、看珠译数;

请小朋友们睁大小眼睛看仔细了,老师来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准备好了吗?开始。。

评语:小朋友真是火眼金睛啊,看得真准!

2、听数布数

听到老师报一个数,你们要迅速的在自己的小算盘上拨出来,拨好以后抬头看一看,看看你们拨的和老师拨的一不一样。听明白老师的意思了吗?取盘,清盘,准备

问:你们都拨对了吗?

3、听珠算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开始吧。

评语:小朋友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你们。那离开算盘,你们会算吗?小算盘,放桌角,4、听心算

二、新授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基本功练习得都不错,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出示主题图)瞧!我们到哪了?

1、教学35+4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人说)生:故事书35本,画册4本,绘本有40本。

师: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故事书和画册一共有多少本?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师:35+4=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35+4,用数学的方法,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那在算盘上怎么拨怎么算呢?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算盘去拨一拨,算一算。生自主尝试。

师:拨好了吗?拨好的同学把小算盘轻轻地放回桌角。师:谁愿意上来拨给我们大家看一看?一边拨一边说你是怎么拨的?台下的小朋友认真看。看看他是怎么拨的? 生:先拨入35,再在个位档上加4.师问台下的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看清楚刚刚他是怎么拨的吗? 生:先拨入35,再在个位档上加4.(提问:我们看到他是怎么加4的?是在哪一档上加4的? 生:个位档。)

师:为什么加在个位档上呢?

生:因为4在个位上,个位档上的数要和个位档上的数相加。(2——3人说)师:你们刚刚都是这么拨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拨珠过程。先拨入(35),再在(个位档上)拨入(4).师:所以35+4=39,单位名称是什么?

2、教学65-40 师:哦!35+4,我们已经都会算了。那35+40等于多少呢?在算盘上你会拨会算吗?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小算盘尝试着去拨一拨,算一算。生独立拨珠。

师:拨好了吗?拨好的同学再拨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师:谁愿意拿着你的算盘一边拨一边说,拨给我们大家看一看。生:先拨入35,再在十位档上加4。师:为什么要在十位档上加呢?

哎!你们说+40,我没有看到你们加40啊,在下珠不够时,我们还要用到满5加的口诀。

师:刚刚你们都是这么拨的吗?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刚的拨珠过程。(先拨入(35),再在十位档上拨入4,在这里要用到一句口诀)

所以35+40=75,单位名称是什么?

师:在十位档上加5减1是同时的,是双下的动作。

师:你们都会拨了吗?请小朋友们拿出小算盘,全盘练习一下35+40 比较:刚才我们在珠算35+4和35+40,在拨珠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拨入35。不同点:+4是在个位档上加。+40是在十位档上加。+40还用到了满5加的口诀。

小结:也就是加的是一位数,我们就在个位档上加,加的是整十数就在十位档上加。当下珠不够时,我们还要用到满五加口诀。

3、完成试一试

小朋友们真聪明,学的这么快,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们想去试一试吗? 课件出示:65-2,65—20请小朋友们拿出小算盘,尝试着去拨一拨。生自主尝试

师:拨好了吗?小算盘,放桌角 师:65—2,谁来拨一拨 生展示

生一边展示,一边说,师一边问。

师:你们刚刚看到他是怎么拨的?先拨入65,—2,你们看到他是在哪一档上——2的,减2时,下珠不够了,用到的口诀是?你们都是这么拨的吗? 所以65-2=63 师:65-20,谁来拨? 生展示

生一边展示,一边说,师一边问。师:他是怎么拨的?先拨入65,-40,再在哪一档上减呢?——40时,十位档上的下珠够吗?那你们用到的口诀是?师:你们拨对了嘛? 所以65-40=25 比较:刚刚我们珠算了65-2和65-20,在拨珠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相同点:都是先拨入65。都用到了破5减的口诀。不同点:-2是在个位档上减,-20是在十位档上减

小结:减一位数的时候,要在个位档上减,减整十数的时候,要在十位上减。揭题:刚才,我们一起珠算了这四道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小结:那在珠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看清档位!如果加减一位数就在个位档上加减。如果加减整十数就在十位档上加减。

三、练习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想拨吗?取盘,清盘,准备 先实拨这几道题。课件出示题目

拨完要求空拨,想拨

2、画一画。

师:看来小朋友们珠算和心算的能力都很不错,听说小朋友在学习珠算,算珠宝宝忍不住也来凑热闹了。青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开到34页画一画,翻到了吗?先在书上空拨,拨完再去画。

师:你们都播完了吗?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拿出算盘去实拨一下,验证一下。看看你画的的结果和拨的一不一样。做完以后集体核对答案。(学生作业展示)反馈:可以直接说算式,自己用铅笔改。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把答案对一对。(师报算式,生报答案)交流:你们画的和他一样吗?

3、师:刚刚啊,我们还有这两道题没有算出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算盘算一算。

解决40+4=

35+4+40= 算好了吗?40+4=,35+4+40=,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来小朋友们今天学的都很不错。

4、采蘑菇

师:你们喜欢吃蘑菇吗?在我们书34有很多的小蘑菇,让我们去采一些吧!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开到34,那出自己的小算盘,先来拨一拨,再填写。要求:先拨一拨,再写一写。

四、全课小结

6.《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六

姓名 家长签字

口算关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口算有困难的孩子,开始的题目先让他们画出小棒图或计数器图帮助回忆和理解算理,再计算。

(1)(2)(3)(4)(5)(6)(7)12+6= 35+2= 36+3= 87+10= 78+10= 73+4= 63+3=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18-2= 30+8= 43+1= 86+2= 70+3= 30-2= 72-2= 66-4= 39-2= 53+5= 39-4= 8+50= 6+40= 62+7= 89-5= 3+63= 34-2= 50-4= 11+2= 53-3= 80-7= 32+4= 26-5= 84+4= 35-10=18-4= 66+10=83-3= 71+5= 58+30= 28-7= 87-10= 95-4= 64+3= 98-4= 62-2= 83+5= 83+10= 10+8= 56+20= 65+3= 15-3= 32+6= 29-7= 35+2= 73+4= 25+4=

43+5= 39-3= 48-30= 95-40= 60+8= 39+10= 76+10= 70+30= 56-20= 58-10= 69-10= 78-4= 65-8= 99-9= 72-2= 96-2= 18-2= 38-8= 85+2= 59-4= 32+7= 49-5= 63+3= 84-2=

11+20= 45-3= 30+8= 25+4= 36-5= 84+4= 88-4= 76+0= 93-3= 56+20= 65+3= 15-3= 32+6= 29-7= 2+35= 4+25=

43+5= 87+10=39-3= 48-30= 95-40=

60+8= 39+10=76+10=72-2= 66-4= 39-2= 5+53= 35+2= 39-4= 8+50= 40+6= 62+7= 89-5= 34-2=

11+2=

53-3= 60+8=

32+4= 26-5=

84+4=

35-10=

12+6=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7.整十数加减整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七

一、情境,不单纯为了新知

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内容,学生缺了一堂的训练也不会大受影响。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抛开学生常规数学能力的培养。情境,不能单纯为了新知的学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二、前置,为新授做了有力铺垫

“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课的一项教学目标,也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和记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所以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对于34-30=4,先请学生说说谁是被减数、减数、差,再按照34-4=30,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加法30+4=34,我请学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数(有些学生说被加数,其实是对被减数名称的一种正迁移),我告诉学生30叫做加数,4也叫做加数,34叫做和。然后再请学生根据4+30=34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观察,朦胧地产生一种意识

8.《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八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一定要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来计算,也认为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在引出计算“45+30”时,要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后,我仅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并未刻意强调所有人一定要掌握。第二天,让学生再按照这种计算顺序来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时,多数学生却说不出来。我当时认为,学生只要学会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而且说实话,自己也觉得直接采用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反而更简单一些。于是,我对教材上的编写产生了怀疑,我觉得,为什么不是直接让学生采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简单吗?教材中要求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样的程序对学生后面学习竖式笔算要先从个位算起,会不会引起负迁移呢?

经过和师傅纪老师的研讨与交流,以及对相关练习的分析,我发现,在很多综合练习中,经常出现这类口算过程的填空,说明这种口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都掌握,这是进行竖式计算的前提。即在理解这种口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是一种口算过程,这种口算过程是和学生的摆小棒和拨珠子的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再现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过程。在操作活动和口算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其实,我在课前也粗浅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与了解。经过初步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式了,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因而,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计算不难掌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但是,当深入追问为什么要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外面上辅导班早就学过了,那儿的老师说应该这样计算。看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非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而教材通过直观摆小棒以及借助计数器就能够帮助孩子从直观角度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此外,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计算的学问,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只会算不会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9.《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篇九

魏县第一完小安红霞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本科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上一篇:释怀议论文优秀作文下一篇:党员活动日通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