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分析

2024-11-19

东莞经济分析(共8篇)

1.东莞经济分析 篇一

从依存度看东莞转型 作为一个高依存度的,兼具外向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推动下,东莞因其廉价的劳动力、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等一线大都市,加之廉价的地价、丰富的资源等。东莞占尽人缘和地缘的优势,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据统计,东莞21世纪初,其对外依存度之高、吸引外资能力之强,一度占据全国外资总额的60%以上。这源于改革初期,东莞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东莞曾诞生我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并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众多外资企业的进驻,成就东莞的经济繁荣,外资企业占了本地的80%,逐步推动东莞形成了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大批外来人员流入东莞,积聚了一批雄厚的廉价劳动力,为东莞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随着各地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崭露头角,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人力资源的制度维护力度也逐渐加强,各地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越来越接近,东莞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逐渐下滑,外来人员逐渐回流或者北上。人力资本的提高,使得“民工潮”逐渐降温,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人数降幅逐年攀升。加之东莞人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之深,且土地的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长期积弊越发显现,成为东莞转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愈演愈烈,逐渐向东莞蔓延而来,以“制造业”著称的东莞,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订单量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而企业倒闭,产房空臵率走高。东莞外资经济比重虽高,但层次较低,东莞外资企业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都不足。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利润空间急剧萎缩,使得东莞经济的疲软之景越发明显。

转型成为挽救东莞颓势的不二法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东莞的对外严重的技术依赖和资本依赖,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转型之说已被提上议程,无奈当时社会和时局问题局限,转型效果甚微。到了21世纪,转型之说再度被提上议程,此次因东莞经济发展问题逐渐显现,推动东莞转型甚嚣尘上,而且由于位处东南沿海,珠三角经济区中心地带,东莞转型的成败对于同属高对外依存度的相邻城市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成为广东省双转型的主要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东莞发展中出现的技术、土地、资源、环境的高依存度,城镇化推进中各地区生产专业性、技术性不强、各类型的生产企业分布较零散、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问题,东莞双转型、“腾笼换鸟”已然成为莞邑大地的热门话题。一个对外依存度如此高的城市,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双转型成效如何,成为笔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东莞作为“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以搭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平台等九大举措,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组织形态由部分非法人机构、中小外资企业为主向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为主转型;技术形态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

主研发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转型;市场形态由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转型;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四个升级”。

东莞的转型升级,“转型”是第一步,据网上数据显示,目前自2008年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与此同时,还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

——2007 年到 2010 年,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 37.4%提高到 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 27.4%提高到 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31.9%提高到 36.2%。先进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与 2007 年相比,2010 年全市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2%,每万元生产总值耗电下降 17.6%,每亿元生产总值消耗土地下降 25.5%,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生产总值增长 34.4%,东莞城市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从全省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

据以上数据显示,在历经几年努力,东莞企业的组织形态正走向规范化,合理化路径,逐步向法人企业和国内企业转变,有从外源型经济向内外源并举之势。在东莞整体经济结构中,不断降低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比重,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对土地的规划力度和利用效率。

同时,针对东莞缺乏自主品牌,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激励和催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齐抓教育和科学研究,加大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配臵,致力于实现向技术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此,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代表,在东莞大地上,增加了许多科学研究中心。

据调查显示,全市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机构)239 家、地区总部 3 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 521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 10 家增加到 43 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4 件、中国名牌产品 18 个。

由此可见,东莞的自主品牌建设已步上“征途”,同时吸引国内大型知名品牌落户东莞,成立研发中心和产品制造中心,以期在孵化自主品牌和培养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的技术整合能力,优化利用资源。在东莞,转型之景已不再是“零落的几朵小花”,而是“花开满园”的争奇斗艳,在市内发展环境相对自由,鼓励发展、鼓励创新之景下,亦有“东莞转型”逐渐步入“深水区”这一说法,在“转型”的风帆一路高歌,如何“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真正实现东莞经济腾飞,建成多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经济模式更加精益,这是东莞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转型相较于升级而言,犹如母鸡生蛋,而如何孵化,培养出更加优良的品种,使得东莞更加平稳快速地再建东莞新奇迹的关键还在于升级!

2.东莞经济分析 篇二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全国各地兴建文化创意园、动漫基地。把它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和作为我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起步较早的有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东莞的动漫产业起步晚,2005年开始引进第一批动漫企业开始,受2008年经济危机波及,第一批入莞动漫企业惨败告终。

经济危机后,政府出台《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方案》,大力扶持产业转型,东莞牵手动漫之都杭州,动漫产业有意向衍生品发展。动漫协会成立,宣称东莞的动漫应该回归制造业。连续三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以下称“漫博会”)主打动漫版权保护盒贸易,希望把东莞打造成为中国动漫最佳对接平台。几年来,东莞的动漫一直处于探索的阶段,到底将来东莞动漫应朝那个方向发展?只有充分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寻找合适的本土发展战略,才能引领东莞动漫迈向成功之路。

一、东莞动漫的优势

1. 东莞是国内最大的动漫衍生产品制造地

衍生产品是动漫产业链中最赚钱的环节。比如,《狮子王》投资4500万美元,全球票房收入达到7.83亿美元,衍生产品收入达到20亿美元。[1]东莞的优势体现在它是中国最大的衍生产品制造地。东莞全市与动漫衍生产品相关的企业有5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0多家,95%以上的动漫衍生品生产企业为欧、美、日等动漫衍生品品牌加工,许多世界一流的玩具产品,都是东莞制造。[2]因此,要发展东莞动漫产业,可利用制造业的优势,以制造业带动东莞动漫产业。

2. 东莞市政府出台政策扶持

东莞的动漫产业起步晚,落后于杭州、无锡、沈阳、深圳、广州、苏州、宁波、北京等动画片产量大城。政府的政策扶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东莞市政府不惜重本投入文化产业。2010年,东莞市投入10亿专项资金建设文化名城,2011年2月又出台《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把动漫产业列为重点扶持领域。松山湖计划斥资150亿元,筹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于2011年出台了《东莞松山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园区每年将安排不少于5000万的资金,支持以动漫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3]

3、东莞动漫规模日趋壮大

大批动漫企业看准东莞市场,纷纷以各种方式投入到东莞的动漫产业中来,2008年10月,东莞市瀚领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打造了东莞首部国产幼教动画片“小蘑豆”并于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09年,“喜羊羊之父”黄伟明把他的新公司“广东明星创意动画有限公司东莞公司”搬到东莞松山湖,注册资金300万元,总投入达1000万元,主要负责发行、授权等事宜;2010年,广东艾力达动漫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落户东莞松山湖,投资额达5000万元人民币, 以原创动画为基础、集版权管理与项目策划于一体;同年12月, “香港动蛋王国公司动漫电影制作基地项目”落户樟木头,并计划制作首部动漫电影《大城小狗》;2011年,中国动漫集团打算在松山湖建研发基地,并表示有意向投资50亿元,在松山湖开发建设孙悟空动漫连锁乐园、动漫高端策划、高端培训和创意设计基地等产业项目;目前,《秦时明月》《悠嘻猴》《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众多国产动漫品牌已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与东莞展开合作。

自2009年起,东莞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动漫博览会,吸引了海内外不少企业的光临,对东莞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起了极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以下是三届漫博会的数据统计,各种迹象表明,东莞动漫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二、东莞动漫产业的劣势

1. 东莞缺乏本土原创动漫

外界曾用“原创动漫欠火候,玩具制造创风头”来形容东莞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东莞企业目前还处于“三来一补”的阶段(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靠赚取廉价的代工费生存,动漫衍生产品的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目前,东莞动漫明星只有“小猪班纳”,原创动画只有“小蘑豆”,以及正在制作中并在广电总局备案的“功夫龙”和“哈哈咪”,至于“星球宝贝”制作公司“广东明星创意动画有限公司”在东莞的分部也主要负责发行、授权等事宜,设计主要放在广州,而东莞原创动漫还未形成规模的内部环境。

2. 东莞缺乏动漫人才

人才发展动漫产业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东莞文化教育事业还落后于其他城市,高校稀少。技校及培训中心良莠不齐。目前东莞动漫主要以外来人才为主,本土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动漫教育体制不完善,专业高端人才匮乏。

三、东莞动漫产业发展的途径

1. 开发产品动漫形象,打造本土动漫明星

东莞目前动画制作还处于弱势,而在产品和玩具制作方面处于优势,从产品中开发动漫原创形象入手,具有其地域特殊性。这种模式在国外也是很常见的。当年三丽鸥公司希望在新推出的一款小钱包上面设计一个崭新卡通人物图案,才诞生了Hello kitty。泰迪熊也是从最开始一个绒布娃娃,引出百年辉煌。

这种模式在东莞具有较大可行性。“小猪班纳”是东莞本土一家儿童服装品牌专卖店2009年,“小猪班纳”携手《猪猪侠》,成功把品牌中的小猪植入到动画片中,通过动画片《猪猪侠》的品牌效应和动画宣传优势,拓宽市场。2010年,“小猪班纳”终于投入巨资筹拍新动画片。这家原本年产值只有几百万元的小服装加工企业,如今已是年销售额已经高达5个亿的国内知名品牌。“小猪班纳”的成功地把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结合在一起,把衍生品打造成为动漫明星,达到两者的互利互助。

“小猪班纳”的成功对东莞动漫产业有借鉴意义。企业想成功进军动漫产业,应该积极开发产品的原创动漫形象,树立品牌,打造卡通明星,再逐渐打通动漫产业链。而从产品中开发卡通形象,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反复试验,通过市场的淘汰机制,选择有市场潜力的品牌打入动漫产业,逐渐实现产业转型,大大降低了投资动漫产业的风险,这是东莞发展动漫产业是一条可行道路。

2. 加快完善动漫产业政策

政府的产业政策一般分为规范化政策和奖励性政策,前者具有强制作用,后者具有激励性,……共同形成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合力。[4]目前,东莞主要通过奖励性政策,特别是不惜重本投入文化产业。对于规范性政策还不足。规范化政策不足,会导致扶持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接下来,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规范化政策,加强管理。让优秀的动漫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实力不够的动漫企业自行淘汰。

3. 加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

东莞长期存在的文化教育稀缺,采用传统的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短期内不适合东莞,为此寻求其他模式就尤为重要。

日本动漫人才的培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还是采用边工作边学习的师徒式的培养方式,不少优秀的动漫人才都是自学成才的,高等教育几乎很少涉及动漫人才的培养。[5]东莞动漫人才的培养可以效仿日本的方式,通过企业培养人才,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学习制作动漫的方法,企业可以与员工签订工作协议,政府也应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这样,企业、员工、政府都从中获利。

举办短期的培训班、讲座也应作为动漫培养的有效补充。这种模式周期较学校短,往往只需要几个月,而且时间较灵活,还可以通过晚上或节假日对一些已经参加工作,却对动漫有兴趣的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培养成一批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漫队伍,投身于东莞的动漫产业中。

总结

通过对东莞动漫产业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东莞当前的形势和状况,寻找一条真正符合东莞的道路;借助现有的机会,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培育市场,提高竞争力,引进动漫企业和人才,尽快完成产业化进程,最终把东莞的动漫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4-14

[2]东莞日报.东莞动漫产业迈入“大”时代产业面临大洗牌.[2010-10-11]http://www.govfn.com/News/20101011/jrb/727191980800.shtml

[3]中国文化产业网.东莞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不差钱”.[2011-08-04]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184/news_64593.shtml

[4]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25-25

3.性产业崩溃 东莞经济受重创 篇三

“若没有了酒店业,外地人就业解决不了,都走的话,东莞会成为一座空城。”在东莞某酒店工作的陈伟(化名)透露,目前,全市带色情服务的酒店都已停业,老板们要员工自谋出路,“以后即使再开(业),也不会像现在的规模”。他同时表示,业内流传着官方的说法,“政府准备以后不搞桑拿行业了。”

东莞的色情业与酒店密切相关,截至2009年,东莞各类按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达1000多家,五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无论是老板还是一般职员,即使是来此打工的外地农民工,都能找到相应的‘小姐’”。现在,一些酒店老板已决定逃离东莞,要员工自谋出路。一些返乡过节的“小姐”,也紧急退票,取消南下。

在色情服务的上下游,还产生了给“小姐”提供化妆、美甲、首饰、性用品等“商业配套体系”,形成一条错综复杂的产业链。相关数据显示,东莞色情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一度多达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地一年GDP的1/7。分析人士认为,地下色情行业一旦出现下滑,东莞经济将遭受不小的冲击,影响最大的便是酒店业。作为东莞民营资本投资最大的产业,目前,酒店业投资总额保守估计超过300亿元。因生长莞草而得名的东莞现在成了猎艳客的“森林”。每天,大量猎艳客在此寻找着“莞式服务”。哪怕东莞色情业近年来屡受扫黄严打,仍客源不断。过去的十几年间,东莞“性都”之名越传越响。但很少有人关注这背后的资料:1000万常住人口,5100多亿元的GDP,以及全国排名第四的进出口贸易额。

2013年,东莞再次登上中国最富20城市的榜单,位居首位。媒体报道,在当今中国的城市中,可能再找不到比东莞更能引起争议的城市了。它充满朝气、经济活力和机遇;但它也是一些人眼中的血汗工厂、暴力中心和欲望之都。而后一种印象更甚前者。

4.东莞金融调查报告分析论文 篇四

关键词:东莞金融,稳健经营,监管,优质服务,地方政府支持

一、 东莞金融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东莞市已从原来单一的金融服务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以银行业为主体的东莞金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金融业务规模日益扩大, 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目前拥有各类金融机构50多家, 成为广东省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的地级市, 涵盖了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支柱产业。东莞现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非银行储蓄机构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东莞金融总量列全省第四位,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2006年上半年,东莞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达29.65亿元,同比增长9.13%, 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东莞的不良贷款稳中有降,一直被誉为广东的“金融绿洲”。到2006年5月底,不良贷款比例降至3.42%,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对全省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中,东莞金融生态环境指数更是位列广东各城市之首。

二、东莞金融发展的原因

1.经济繁荣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决定金融。东莞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金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保持着超常发展态势, 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均在20%的速度增长。2006年东莞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我市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的第四位,外贸出口总额排名第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0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530元,增长7.0%。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东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两岸四地200个地级以上中国城市中排名第15位。东莞已有150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 加工贸易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初级到高级, 从资金密集型为主到技术密集型为主, 从服装、五金、制鞋、家具等低技术产业到IT业等高等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制造体系。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都可以在东莞企业群体的“工业生物链”中找到其相配套的行业和产品。在消化外资基础上,民营经济自主创造的势头越来越猛, 至2006年底,东莞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户数达到37.5万户,注册资金达662.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6.3%和23.7%,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又为全市金融快速增长添注了新的活力。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东莞金融业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地方政府端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东莞金融安全运行创造了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多年来, 东莞市委市政府不仅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繁荣,为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直接对金融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为东莞金融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措施有:一、不能贷款搞非生产性建设, 提倡通过加强管理, 增收节支, 提高效益, 加强自身积累去增资减债,二、当地政府在不干预金融的同时, 对金融工作一贯大力支持, 千方百计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具体的办法是:1、成立市金融债权领导小组,联合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了良好的信用环境等等;2、当地政府将资产负债率等几项金融指标纳入对镇(区)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 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监督检查镇(区)属企业大额贷款和还本付息情况;3、在市政府牵头下, 建立了包括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人民银行、银监局、各银行机构、证券期货机构和保险机构等单位在内的全市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以解决辖区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确保辖区金融体系稳定, 促进全市金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高效的监管和优质服务是东莞金融发展的保障。一直以来,东莞金融管理部门奉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认真处理好监管、协调、服务三方面的关系,在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一直以保一方金融平安为己任,以创建东莞金融安全区为目标,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较好地履行了央行监管职能,营造了平稳健康的金融环境,树立了央行的权威形象,为东莞市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历年的金融监管工作中,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紧紧结合东莞的实际,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始终把依法独立履行监管职责与积极争取地方党政支持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金融监管中正确认识和协调与地方党政的关系,通过改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来赢得地方政府对金融监管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在摆正自己位置的前提下,立足服务,监管与服务并举,寓监管于服务中,认真履行好协调、服务职能,取得各金融机构的协作和配合,提高了金融监管效果;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金融监管队伍,为发挥央行在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中的作用提供有力的保证。

4、东莞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东莞金融稳定发展的内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的资金一直处于比较宽松的状态,但东莞金融机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守法经营、稳健经营。尤其是近年来,东莞金融机构不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宽业务领域,加快金融创新,更加着重树立内控优先、稳健经营的理念,始终将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作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狠抓内控制度落实。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性”原则的指导下,各金融机构合理运用银行资金,适当调整银行的存贷款结构,不断优化信贷资产,有效保障了区域金融持续、稳健发展。

三、进一步促进东莞金融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支持东莞产业集群发展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东莞推进产业升级,在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东莞市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努力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一是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服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人员,专门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扶持相关企业的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发表论文。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支持,扩大对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审批权限。东莞极具发展潜力的电子信息、毛织、服装、家具、五金模具等产业集群均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反映东莞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争取扩大相关的贷款审批权限。三是提高信贷工作效率,适度简化贷款手续。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适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重复环节,逐步探索建立优质企业贷款申请“绿色通道”制度。

2、银行要把好关,继续坚持降低不良贷款工作不动摇。发表论文。东莞各商业银行要按照降低不良贷款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减弱的总体要求,密切跟踪分析宏观经济和货币信贷发展走势,密切关注重点行业贷款质量变化情况,切实加大对小企业和农村信贷的支持力度。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目录调整好信贷结构,有保有压,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要以建立科学的内部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为重点,把注意力放到转变增长方式、调整资产结构和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上来;要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行业及部分类别的项目贷款监控,密切关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严格贷款审批条件,加强贷后跟踪管理,继续加强降低不良贷款考核。

3、强化创新竞争意识,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优势和特色。发表论文。面对居民旺盛的潜在理财需求, 全市各金融机构,尤其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要通过强化市场意识, 创新意识, 竞争意识, 树立科学的经营策略, 注重特色化经营, 注重服务质量, 注重业务品种创新。通过贴近市民, 贴近市场 ,贴近社会, 发现需求, 创造供给, 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经营优势和特色,尽可能去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要适应我市世界知名企业众多、金融服务需求准确细致的特点,着力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专业化、特色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网络,以高新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用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拓展新的服务领域。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本土化进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业务品种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大力研发各种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技术含量。要丰富服务品种,加快引进和设计适应客观需要和风险控制原则的新型金融产品的进度,不断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

4、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各金融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构建我市的信用信息采集平台,稳步推动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以个人信用为主体、企业信用为核心、政府信用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信用披露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形成信用监督、风险监控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力度,定期公布逃废银行债务名单,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建设良好的东莞金融生态环境。

5、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素,努力拓展金融创新空间。我市作为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各金融机构一定要把握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步伐,促进金融业务向国际化接轨。

6、金融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要用安全和发展总揽金融工作全局。金融安全与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安全是目标,发展是手段,只有通过推进金融的发展,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才能达到金融的安全。

7、提高金融债权办案执结率。司法部门应缩短金融债权诉讼时间,加大强制执行的力度,提高金融债权诉讼效率,使金融债权依法得到保护。

8、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担保方式。要积极探索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履约担保责任,研究扩展辅助担保方式,探索企业会员制担保和银企三方协议联保等,不断创新多元化的担保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 教育改革论文

★ 职业能力分析范文

★ 几种常见的金融论文结构分析

★ 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的分析论文

★ 金融分析求职简历

★ 金融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考

★ 金融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研究论文

★ 学生计算机教育改革的论文

5.东莞经济分析 篇五

一、目的意义

经过近30年的粗放型发展,如何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实现新的跨跃式发展是我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总部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集群层次,应对产业转移、解决资源能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扎根东莞的必要措施。发展总部经济将为我市实现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领域,对推动经济社会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总部经济是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发展总部经济,承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高端环节,吸引国内外具有总部性质的企业在我市集聚发展,对改变我市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我市带来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等五种经济效应。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营造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服务环境,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承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环节,引进和培育一批总部企业在我市聚集,推动我市在更高层次融入全球经济,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

三、基本原则

坚持总部经济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把我市总部经济定位与城市发展定位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总部经济与支柱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优势,以服务我市支柱产业的职能总部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展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总部,也要发展独立的服务型总部;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总部,也要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

四、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有关领导为召集人的“市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集市经贸局、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社保局、国土资源局、城建规划局、外经贸局、统计局、外事局、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办及市府法制局等部门,统筹协调指导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工作,包括:研究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重点招商方向和目标,协调解决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对发展总部经济的各项措施进行绩效评价等。

市经贸局负责研究制定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对总部企业的认定,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作方案》制定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研究分析总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需报请市政府批准的重大问题,提出初步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等工作。

五、科学规划

(一)以市中心区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个街道和石龙、塘厦、长安、樟木头、麻涌、大朗、虎门、常平等八个中心镇以及松山湖、虎门港、东莞生态园、长安滨海新区为主要空间载体,科学规划总部经济基地。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总部集聚布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总部与产业园区紧密结合,综合型总部与职能型总部相对集中的总部经济基地。

(二)加强对总部经济基地的规划建设,把项目建设和总部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松山湖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市中心区四个街道资源的统筹整合,带动全市资源向市中心区和三个龙头园区集聚,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心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高层次的物质承载空间。市中心区四个街道重点引进和培育商贸、会展、金融、信息、中介等企业总部;松山湖主要强化总部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重点引进和培育研发、测试、品牌孵化、产业创新、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等企业总部,打造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部基地;虎门港重点引进和培育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仓储、能源、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等企业总部,打造物流总部基地;东莞生态园以发挥先进制造优势为重点,引进和培育先进制造业核心机构,打造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长安滨海新区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经济技术中介、网络信息、金融和投资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总部。

(三)八个中心镇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有利于优化提升本地特色产业水平的总部企业。

(四)除了从全市的层面做好总部经济总体规划外,市规划的总部经济基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方向、目标和措施。

六、发展方向 把城市发展定位、产业优势与总部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市强大的产业优势,以发展各种职能总部为主,明确引进和培育的重点。一是吸引现有外资企业的专业职能总部,如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检测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投资中心、结算中心等;二是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吸引香港高端服务业的大陆总部;三是培育特色产业总部,按照“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思路,重点培植本土特色产业民营企业总部,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外建新的生产基地,把研发、营销、人才、品牌等根植东莞,内强总部,做强做大;四是发挥毗邻香港,莞港关系密切的优势,吸引国内有意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总部落户东莞;五是吸引国外大型企业,争取引进国际上影响大的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七、配套服务

(一)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物流、会展、商贸、金融、咨询、设计、法律、教育、培训、中介等与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服务业与总部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为总部企业提供良好的支援服务。

(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有效推进交通设施、市政配套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保健设施等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配套功能,强化科学管理,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社会治安等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保建设,营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

(三)建设“数字化东莞”。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教育信息化,构建多层面信息体系;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通讯系统,为总部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咨讯服务。

(四)加大城市营销力度。创新城市营销的理念、策略、手段和方式,形成完整的营销体系和制度,对城市定位、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以及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合推广,努力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

(五)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发展较成熟的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和品牌集聚辐射中心。鼓励行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集体参加国际展会,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和实力,增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六)建设培育人才载体。加快引进国内一流高等院校、著名研究机构来莞设置分院校和技术开发总部;积极推进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具备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合作,建设各类引进和培育精英人才的联合培训平台;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以及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人才载体的引领作用。

(七)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我市基础教育的投入,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我市现有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教育机构,通过举办国际学校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满足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子女教育的需要。

八、鼓励扶持

(一)制定发展总部经济的实施细则。由市经贸局负责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分批制定有关配套实施细则,加强对总部企业的鼓励和扶持。

(二)加大对总部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2009年5月1日后新设立或迁入经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达到相关指标要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综合型总部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职能型总部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于其高管,在住房、探亲、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补贴金额以该企业当年获一次性奖励金额的10%确定。2009年5月1日前已在我市注册登记的现有企业,符合相关指标要求,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予以5年补助奖励,奖励数额参照该企业上税收(指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下同)地方分成并缴入我市地方库部分中相对前一增量的30%核定。新设立的总部企业从认定次年起,享受本政策。经市政府认定为总部企业后,新设立或迁入的总部企业购置、自建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的,按每平方米500元人民币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其房屋租赁合同价格的30%给予一次性12个月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原有企业因扩大规模或迁入我市规划的总部基地需要新增自用办公用房的,也可享受该项补助政策。总部企业违反上述规定租售、转租办公用房或改变办公用房用途的,应当退还已经领取的补贴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补交利息。总部企业及其在东莞的附属企业,在申请企业研发投入资助、企业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改技创、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支持时,符合申报条件的给予优先安排。总部经济的奖励扶持资金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有关实施细则由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三)加强总部企业用地保障。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在推出市场公开交易时,对总部企业用地中属于工业用途的,可将招标、拍卖、挂牌的对象设定为总部企业。凡经市政府认定的总部企业,均可参与市场竞投。对总部企业竞得的土地,属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及时开发的,可向市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适当延长开发期限。总部企业用地构成闲置的,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联合会审,符合不予征收或减免征收土地闲置费征收条件的,可不予或减免征收土地闲置费。有关实施细则由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另行制定。

(四)支持总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利用我市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市金融办负责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在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积极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争取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

(五)加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并掌握总部企业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定期举办各种互动活动,加强双方的交流。政府在制定有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或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经济政策时,事先广泛征询总部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六)总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计划。结合总部企业的实际需求,市组织人事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将总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计划,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外贸政策、国际惯例、国内外经济形势等知识的培训。

(七)支持和鼓励总部企业引进人才。对总部企业引进人才,按我市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迁户规定优先办理工作调动或户口迁移,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可随迁。各级人才服务机构要为总部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八)为总部企业提供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在认定的总部企业中,其年纳税额的地方分成部分增长幅度达到规定标准的,市教育部门为其就近提供2个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等级学校优质学位。有关实施细则由市经贸局会同市教育局、财政局另行制定。

(九)为总部企业人才出入境提供便利。在莞的总部企业外籍管理人员,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可优先为其办理签证、居留许可等,工作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在企业备案工作中,对于年纳税额未能达到规定数额的总部企业,酌情予以受理;对于企业商务备案续期而备案人员无变动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确需到港澳处理紧急商务的总部企业,予以优先受理,并将工作实现由10至15个工作日缩短至5至7个工作日。总部企业中层以上中方管理人员因公务出访可按规定通过因公渠道申办出国(境)手续。

(十)为总部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市外经贸局要积极协调海关等有关部门为企业做好政策辅导、通关业务咨询等相关服务。总部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享受优先服务。对企业在通关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市外经贸部门要加强和海关的联系,建立专人跟踪协调制度。

九、工作机制

(一)建立总部企业信息库。市工商、税务和统计部门要增加总部企业的识别标志,建立总部企业信息库,定期反馈总部企业的数量和主要经济指标,为动态掌握总部企业的变动情况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加强总部经济分析和监测。建立总部企业定期统计分析监测制度,市统计局将总部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市经贸局负责全面分析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为市政府准确掌握总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扶持政策、明确鼓励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三)市经贸局在经贸网站上开辟总部经济专栏,全面推广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和生活环境,宣传我市的投资优势和总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形成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市经贸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进行动态跟踪,每年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总部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开展总部企业的认定、统计以及其他后续管理工作。

(五)经认定的总部企业不再具备总部职能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市经

贸局上报市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审定确认后,报请市政府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其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终止。注册地在5年内迁离我市的,由市政府责令其按一定比例退回所得奖励和补助。以虚假资料获得财政奖励和补助的,由市政府责令其全额退回所得奖励和补助,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十、其他

(一)我市现有其他对总部企业的奖励、补贴和扶持政策与本方案相抵触的,以本方案为准。

(二)本方案由市经济贸易局负责解释。

6.东莞经济分析 篇六

08工商管理1班No.3陈焕花

【摘要】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超越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国家竞争优势的认识,本文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转化为地区的竞争优势理论展开讨论,通过对东莞竞争优势的分析,得出东莞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东莞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贸易理论 东莞 经济 竞争优势

一、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在20世纪80~9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这三部著作一脉相承,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论述了“竞争力”的问题。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着眼于全球范围,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将一个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并指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竞争优势,从而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

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6个宏观因素:生产要素状况(factor conditions),需求状况(demand conditions),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态(firm strategy,structure,and rivalry),机遇(chance)和政府(government)。其中前4个为基本因素,后2个为辅助因素,它们共同决定一国是否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产生竞争优势的环境。波特以这基本因素为基础,建立“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见图1-1。

图1-1 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

任何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的过程都会经历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展阶段。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特别重视各国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强调通过主观努力来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作用。波特将一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划分为4个依次递增的阶段:

1、要素推动阶段。在此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在生产要素上所拥有的优势,这一阶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通过大量使用本国廉价的资源所造成的低成本。

2、投资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持续的大量投资可以大量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这一阶段,企业仍然在相对标准化的、价格敏感的市场中竞争,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就业大量增加,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一些价格敏感的产业开始失去竞争优势。

3、创新推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业中整个价值链的创新,因此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依靠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增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从而较长时间保持竞争优势。

4、财富推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的创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都会出现明显下降现象,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开始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企业注重的是保持已获得的竞争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投资和创新的热情消退,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对政府施加影响来达到保护企业的目的。

二、东莞经济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东莞北接广州、南临深圳。借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之“天时”,凭毗邻港澳之“地利”,东莞诞生了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创新,让“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向型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东莞因此也率先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30年来,东莞从一个的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一举跃升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闻名的制造业加工基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为我国改革开放史书写了精彩的一章,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

(1)、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东莞的竞争优势如下: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东部,原是一个传统农业县。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区,而东莞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此,东莞搭上发展的高速列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当年,在港商可能的一众落脚点里,东莞的条件看起来并无多少突出的地方:东莞虽然也有大量的海外东莞籍乡亲,但比起潮汕、江门的五邑显然相形见绌;东莞本地并无多少工业基础,这一点也比不上顺德、南海,但是,30年后的今天,东莞却成了珠三角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几年前红极一时的顺德模式却陷入了危机。到今天,一提到珠三角的制造业,东莞的IT制造业就成了当然的代表。那么,东莞凭什么?

东莞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时是改革开放和香港的产业转移,地利是濒临香港、深圳,是来往广州、深圳的必经之地,人和则是东莞抓住了机遇,大干快上。

显然,在这三个因素中,地利的因素更为根本。改革开放和香港产业转移对广东其他地方也同样具备,而这些地方当然也准备“大干快上”。深圳知名民间区域经济观察者金心异就认为,东莞的成功,除了表明了体制优势的不可替代外,又一次证明了地缘优势的一本万利。生存于三座国际性大都市的夹缝中,是东莞城市发展的巨大压力,却是东莞经济成长的难得条件,是其他同类竞争主体无法企及的独特优势。这就不难理解,在广东省内,同样面向香港、接续深圳,在九龙、罗湖到东莞市区、惠州市区直线距离几乎相等的情况下,仅因与广州距离的相对疏远,惠州与东莞虽比邻而居,甚至还曾一度是东莞直接的行政上级的所在地,却永远谱写不出东莞那样的辉煌。

而广、深都誓言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所以自1990年代初以来,两地的低附加值“三来一补”产业也开始转移,加上此时台湾的电子和IT产业开始转移大陆,东莞政府大力支持外来企业的政策,这些都成了东莞经济后来超越其他竞争对手而一枝独秀的重要推手。

东莞的竞争优势可以利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进行简单总结,如下图2-1。

(2)、东莞经济贸易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①、要素推动阶段。1980—1994年,东莞抓住撤县改市、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 全面启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特点的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

②、投资驱动阶段。1994—2000年,东莞在巩固港资的同时,把招商引资的着眼点逐步转移到台湾、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上,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大企业,以IT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奠定了东莞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加工制造的地位。

③、创新推动阶段。2000年之后,东莞审时度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大力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扶持民营企业,营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城市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强,现代制造业名城已经初现雏形。

④、财富推动阶段。2006年以来,东莞再次对自身的发展作出重新审视,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努力把东莞打造成现代制造业名城、创新创业热土、宜居生态城市、和谐幸福家园。

三、东莞经济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加速推进引资模式创新,开创利用外资的新局面。

1、加快对外形象推广。以提高东莞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为目标,突出展示东莞营商优势,同时充分反映东莞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城市形象、产业定位、发展理念和文化内涵,在重点招商区域和产业领域加大宣传力度,使东莞的国际化形象更加鲜明,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速推进招商选资。有方向、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投资,优先引进高投资强度、高科技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的项目,优先引进关联度高的龙头型项目、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和供应链较长的综合性项目,优先引进掌握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不选投资总额低于100万美元的项目,坚决不选高污染、易燃易爆、危险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3、积极开展专业招商。组织行业专业人才或聘请国内外业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对相应的产业领域和地域进行招商。借鉴我市驻日联络事务所的做法和经验,在有关国家和区域根据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设立招商机构,或委托国际专业招商机构开展中介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推广关系和有效的合作推广网络。

(二)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

1、全面推进产业调整。鼓励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及上市公司前来投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更多地引进研发机构,加工制造更多地进入ODM,提升加工贸易向更深层次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基地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同时,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2、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抓好纺织、服装、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整机制造、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有选择地发展重化工业,努力在发展电气机械制造、特殊车种制造、汽车零配件、精密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方面实现突破。

(三)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以园区为龙头和依托,大力推动加工贸易集聚发展。

2、实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改革的新突破。

3、努力创造适宜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综合市场环境。

4、继续加大推动内销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外资企业内销业务。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策略,鼓励优势产品先“走出去”。发挥电子、轻纺、服装等行业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东莞,实现市场拓展和企业跨区域扩张,培育一批“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境外加工贸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资源开展加工装配、投资办厂,催生和培育一批知名企业,提高我市外经贸发展水平。

(五)积极协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充实机构力量,培养专业化的队伍,以适应国际市场和外源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指导力度,鼓励和协助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为企业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六)优化行政服务,促进外源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突破口,以提供全程服务为手段,优化企业服务。在审批、建设、生产经营等环节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全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前和投资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提到最高,把企业办事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2】张晓甦,《国际贸易》,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08。

【3】经济日报,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探索发展新路,2011-04。

7.东莞可园造园特色分析 篇七

1可园造园手法分析

从禅宗角度解读, “芥子须弥”阐述的是微小如芥子却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 喻诸相皆非真, 巨细可以相容的佛理。东莞可园规模较小, 面积约2200m2, 设计精巧, 布局新奇, 楼阁台榭, 一应俱全。造园时用“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手法, 将景观构成要素巧妙地融和在一起, 突破有限的场地, 丰富空间层次。可园的叠山理水常摹拟天然界的真山真水, 并将其浓缩到园林中, 以显寓隐, 追求以有限见无限的境界。可园的假山造型开敞通透, 采用孤置散石的做法, 置于小型庭院内或建筑物两侧, 使空间自然过渡。园内无大面积水体, 建筑临湖而建, 临水处设窗, 驳岸设游廊, 采用“借景”的手法, 巧妙地借用可湖的四时之景来补充内庭景观的不足, 使空间交错渗透, 景物互相因借, 加强空间的层次变化。可园通过巧用俯借、近借等借景手法, 将周边的自然之景均纳为己有, 同时使其自身的空间得到扩大。

从道家角度解读, “阴阳之道”中有虚实相生, 动静相涵的说法, 追求适意与圆融的意境, 佛、道两家在这相通。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手法其妙无常, 无定法无定式, 但万变不离其宗, 此“宗”就是“阴阳之道”。可园采用“开门见山, 层层收缩”的空间序列特征, 由“开阔”到“闭锁”, 由“丰富”到“单一”形成一个空间相互渗透, 互有互无, 或动或静而又统一变化的整体。其整体基调是无中有景, 疏处不虚。每一个空间环境的“无”中建有某种特点景物是为“有”;此景物特征消失, 则为“无”;此“无”中有“景”、“有”中有“景”, 以至从一组景的层次, 循进到另一组景的层次, 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新的天地[1]。

2建筑特色分析

可园的整体布局不拘于形状和方向, 因地制宜, 皆在于因景就筑和因筑得景。可园主要特点是建筑沿园外边线成群成组布置, 围合成向外封闭、向内开敞的中心庭院空间, 并巧妙地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形成了岭南地区独有的“金角银边”格局。可园的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 平面布局融合南方传统民居、庄寨和园林的布局手法, 使庭院形成南北走向的“冷巷”, 利用昼夜、庭院内外温差使院内外空气循环流通, 形成阴凉舒适的小环境。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利用错觉和虚实的手法, 在外围建筑的墙上开窗, 扩大视野, 使空间丰富。

岭南园林的建筑更多考虑实用性, 将居住、防卫和游览3方面功能统筹结合, 建筑单体平面形式灵活, 体形灵巧, 构造简易, 颜色淡雅, 文化氛围浓厚。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 有岭南园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碉楼、兼具避暑纳凉和通风透气的船厅和舫、连接建筑空间的廊桥、风格多样不拘一格的亭等。岭南地处沿海, 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 建筑装饰多融有西方元素, 如并称为“三雕三塑”的木雕、砖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最为典型, 呈中西结合的形式[2]。

3岭南园林独特之处

岭南地区地处沿海, 对外开放程度较大, 文化特色呈现多元化特点。岭南地区部分园林的平面布局大多为规整的几何形图案, 呈现向外封闭向内开场的空间格局, 整体风格显得自然质朴, 有别于北方园林的庄严与气派、江南园林的秀丽与深邃。

3.1 规模较小, 设计精巧

岭南园林一般规模较小, 但设计布局巧妙新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 将景观元素巧妙地融和在一起, 以期突破有限的场地, 丰富空间层次, 营造出无限的景色。

3.2 建筑为主, 层次分明

岭南园林特色以建筑空间为主。建筑布局紧凑, 层次分明, 所占比重较大, 其他景观元素皆从属于建筑。

3.3 开放兼容、多元并蓄

由于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 岭南园林采用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 兼容西方园林几何规则形的布局手法。岭南园林中的装饰纹样常仿西式, 如建筑局部的西洋古典装饰———拱形门窗、欧式护栏构件等, 皆是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岭南园林很少堆山, 而是以石为峰、以石为山, 且叠石的手法人工痕迹明显。园林的水体形状比较规整, 水岸多为石砌, 比起江南园林的自然山石驳岸显得更加干净整齐。

3.4 植被丰富, 地域性强

岭南地处亚热带, 天气炎热, 植被“终年常绿、四季花开”, 庭园中常运用榕树、白兰等大乔木和荔枝、蒲桃等经济作物, 营造凉爽的林下活动空间, 并采用花台或盆栽形式配以四时花木和景石点缀, 与建筑轻盈秀丽的体量和装饰相得益彰。

4结语

东莞可园规模较小, 设计精巧。其造园手法独特且保存较为完整、研究价值颇高。岭南园林将建筑和园林融为一体, 建筑布局紧凑, 层次分明, 综合应用各种园林要素将园林与环境广泛结合, 构成多层次的空间效果, 创造出具有视觉美、实用性强的景观, 形成质朴自然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岭南园林的深入研究, 旨在借鉴其造园手法, 为设计者在今后的园林景观建设中, 提供借鉴、拓展设计思路, 并加强对传统园林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先逵.中国园林阴阳观[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圆明园学会.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圆明园学会, 2009 (15)

8.东莞经济分析 篇八

关键词:麻涌镇;农业;农村;发展

东莞市麻涌镇农业以香蕉种植为主,蔬菜、水稻、特色水果也占据一定比例。近年来,由于受香蕉“黄叶病”的影响,种植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农民收入。当前,东莞市正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发展都市农业。而麻涌镇农业发展应该如何定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优化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效益”的原则,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优势区域布局。(1)优化种植结构。香蕉种植以“保持特色、打造精品”为主,逐步减少香蕉面积,扩大水果、花卉苗木、等生产。(2)发展特色养殖业。争取政策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大规模发展“蕉塘养虾”行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群众收入。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值鱼类,如锦鲤等观赏鱼,推广多品种混养、提高产出率和经济效益。(3)建设都市农业园。通过做强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休闲功能,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窗口与样板基地。通过开展耕地统筹,实行优质现代都市农业项目招商,打造花卉盆景一条街、特色水产销售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苗木基地、观赏鱼基地,建成全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域。

2 完善设施装备条件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标准农田和鱼塘建设,完善农田、鱼塘的道路、排灌、绿化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加快设施装备建设。加快推广温室大棚、喷滴灌、控温控湿、工厂化养鱼等设施农业装备推广,努力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档次。同时,按照“高标准、高档次、出精品”的原则,积极创建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提升我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3)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强化农田林网生态功能认识,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对未绿化的园区道路、机耕路、河堤进行植树绿化,全面提高农田林网覆盖率和绿化率,努力实现农田林网的方格化、网络化,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持农业生态平衡。

3 加强农业安全监管

(1)加强农产品监测。落实监管责任制,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严厉查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化学物质的行为。(2)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积极创建一批香蕉、蔬菜、水产品、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提升本地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水平。(3)发展农业品牌。以争创名牌产品及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为主要手段,突出培育发展特色产品和优势品牌。积极举办农产品展示推介会、优质农产品评比、农产品网上行等营销推广活动,为农业品牌的推出搭建市场平台。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增长点,推动我镇香蕉、红肉火龙果、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走向企业化、品牌化经营。

4 壮大产业主体

(1)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通过扶持、招引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加强对特色产业、创意农业、流通类农业企业的服务,帮助其升级创“龙”。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聚集,充分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影响力。(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合作服务机制,完成工商登记,提升联结带动能力。鼓励和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活动,为合作社产品直销搭建平台,提高经营效益。

5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1)规划建设湿地旅游区,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示范区。全面整治内河涌,通过在河堤以及水中种植垂柳、桃花、水生植物等,打造“桃红柳绿”、“水草鲜美”的水上生态绿道,并把以水上绿道连接环绕的16平方公里建设为生态旅游圈,圈内建设占地3000亩的华阳湖湿地公园、华阳乡村风情水岸、麻涌特色水道、新基特色村落等景点,重塑“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水乡风光。(2)实施河涌水质净化工程。水是水乡地区发展的根,水越清则发展越快。因此,下来要全面整治沿河企业水污染,下大决心对不愿搬迁入园的电镀、漂染、洗水等污染企业依法进行关停,全面清理沿河的无证小工厂、小作坊,清拆镇内所有禽畜养殖场,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的突出问题。(3)实施大气净化工程。

6 结束语

为了促进麻涌镇的都市农业农村发展,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将农村发展融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促进城乡一体化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劳动的意义作文600字下一篇:描写教师节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