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简介

2024-07-10

李斯简介(精选7篇)

1.读《史记·李斯列传》有感 篇一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

(九)班 龚政铎

惜哉!李斯。有李斯之才而不以荣名终,皆因少时理想之狭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斯作为郡中一名小公务员,看到厕中、仓中鼠之生活天壤之别,于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由此而得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遂一生为“重爵禄”所困。

昔者,李斯为秦强而西入秦事秦王,亦可谓识时务者,顺历史潮流而动。斯出计离间六国君臣,谏止由韩人郑国间秦而起的逐客令,广纳人才,尽忠王上,“二十馀年,竟并天下”。

国既定而斯力主废分封、立郡县,尊皇帝,夷郡县城,销其兵刃,遂定政制。国定而政制建,李斯又主张除百家学说,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创小篆、隶书;平斗斛度量,收铸币权于中央,便利经贸交流;筑驰道,沟通四方,加强联系。每一项都是功在当代而对后两千年产生了深远影响。至此,李斯已可谓千古功臣了,然而他并未功成身退,观其行,皆在“重爵禄”三字。

始皇崩,赵高说服胡亥篡位,又欲与丞相斯同谋。“汤武杀主”、“卫君杀父”这样的例子与赵高的行为并无共通之处,而李斯亦未动心。当赵高言及“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李斯就头脑发昏了,曲意顺从。忤逆之行就,已为不忠。胡亥登基,赵高掌权,李斯反欲谏。谏阻不成,反阿意上书,助胡亥为暴政,劝君王为“督责”,滥施严刑酷法,“税民深者为明吏”,“ 刑者相半于道”。知秦由暴政而亡,暴政由赵高挟持李斯,教胡亥不学无术、为所欲为而所共筑。掌废立,严督责,已为大不忠,却又上书昏主,欲谏而显忠,何可得哉?失大忠而得小忠,本末不分也。

将李斯比之陈平、商鞅,其功不在二人之下,然其既无明哲保身之术,又无忠贞不渝之行,阿意逢迎,为爵禄活而不得。悲夫!故知当于可为处为,不可为处退,有所守,方有所成。

2.重读李斯《谏逐客书》有感 篇二

近日余偶读网路书籍,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虽然此文早已在学生时代读过多次,但工作多年后再重读,不免感触良多,现特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秦能够统一天下在于能够善用天下之人和天下之器,其中也出现过不和谐的声音,然后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就能使秦王收回成命,从而改变历史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这样的辩才确实令人钦佩。今天国家正在提倡全国努力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诸于本国人,外国人之争;本地人,外地人之争;城市人,乡村人之争;东部人,西部人之争,科班与非科班之争,大圈子与小圈子之争等等不胜枚举,这一系列的毫无意义的人为区隔严重阻碍了人才的自由竞争,阻碍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也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试想想,我们的古人尚且能够知道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有用于国家的人,便是唯才是举,而今难道我们拥有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做不到:人不分肤色,种族,国籍,物不分品牌,出产地,只要是利国利民,便皆能为我国所用。

3.安妮李斯特的秘密日记 篇三

发掘Anne Lister日记的过程有段曲折的歷史.她以希腊文和数字组合的密码,既保护自己内心世界,也让这份内心纪录躲过外在无情的社会变迁.而Lister家族的财富和地位,不但提供她在世的生活防护网,也庇荫这批史料在她去世后仍安稳地收藏在深宅大院中.

1840年Anne Lister在俄国旅行时病逝,她的故居Shibden Hall由Anne Walker独守直至1854年去世为止.继承者是Lister远房亲戚John Lister,他热爱研究古文物,曾成立Halifax Antiquarian Society,一直企图研究他阿姨留下来的密码日记.

后来他找来在Bradford的同好Arthur Burrell协助解码.大约在1890年左右,某天的凌晨二点出现重大突破.但Burrell事后没有欣喜之情,反而建议John Lister把日记烧燬:

”.......The part written in cipher – turned out after examination to be entirely unpublishable. Mr Lister was distressed but he refused to take my advice, which was that he should burn all 26 volumes. He was as you know an antiquarian and my suggestion seemed sacrilege, which perhaps it was”.

「.....用密码纪录的内容,经过检视完全不能公诸于世。李斯特先生很沮丧,但他否绝我烧毁全部26册日记的提议。他是研究古文物的人,我的提议似乎亵渎了古物,看来也是。」

Arthur Burrell的担忧有其时代背景.Oscard Wild因「同性不当行为」,依据英国当时法令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Act 1885其中Section 11被提出诉讼最后关进监狱直至18.

John Lister虽然没有烧掉日记,但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日记就悄悄地塬封不动,一直到他1933年撒手人寰.在《Revealing Anne Lister》纪录片,另外还点明John Lister不再积极的塬因,因为他本身也是同志,他害怕公开日记会连带曝露自己的性倾向,而且会形成大众的印象,以为同志基因会家族遗传,对他不利.

李斯特家族向来人丁单薄,John Lister之后所继无人,Shibden Hall便转卖给Borough家族。这个家族有配置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Edward Green和他女儿Muriel Green便负责整理李斯特家族遗留下来的档案.追踪残篇破简时,他们意外找回Arthur Burrell,获得他的解码教本.

眼见Anne Lister的日记公开出现一线曙光,但当时社会仍在同志的黑暗时代.女同志小说The Well of Loneliness(寂寞之井)于1928年出版,在查禁与热销之中引起社会争议.日记再度归于平静之处.Green氏父女直到1992年才正式出版Miss Lister of Shibden Hall: selected letters (1800-1840)(The Book Guild).

到了1958年,伦敦大学学者Vivien Ingham前来借阅日记塬稿进行转译,她在1969年去世,将部份完成的工作留给Halifax结识的好友Phyllis Ramsden(如图).在《Revealing Anne Lister》纪录片提到,Ramsden曾与Halifax市政府交换条件,她获准取得塬稿,但出版的文字须经市政府同意.最后结果是什么都没出版.

真正让Anne Lister日记和她本人女同传奇得见天日的大功臣要属Helena Whitbread.她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全心投入转译整理,率先在1988年出版 “I Know My Own Heart: The Diaries of Anne Lister 1791–1840.”(Virago).接着在1993年出版“No Priest But Love: Excerpts from the Diaries of Anne Lister.” (NYU Press)

很多学者研究日记中的当时英国的风土、文化、政经变化,但是Helena Whitbread坦言最感兴趣的是Anne Lister漫长但炽烈的爱情生活.

4.李斯简介 篇四

记得第一次与这首曲子的邂逅是在高一一个夏天的上午课间操时间,那天因为下雨所以不用去操场做操了,在这二十分钟的间隙学校总会在放一些轻音乐,上了几节课后我也有些疲惫了,就站在窗边看着落雨,其实那时候我觉得广播里的音乐和雨声好像,滴滴答答的音符跳动就好像淅淅沥沥的雨点,说实话,那时候我根本没想起钟来,呵呵。只觉得好好听,就问了班里一个对音乐小有研究的同学,就这样知道了这首曲子其实叫《钟》,而不是雨。

说实话,从小到大除了学校正常安排的音乐课程,我并没有受过更多额外的音乐教育,而且相对于钢琴我更喜欢吉他,相对于轻音乐我更喜欢流行的大众音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听的歌曲的增多及对很多事物的新的认识变化,我也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像李斯特、班得瑞这样的作曲家和他们的曲子。尽管对于音乐我并不专业,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迟钝,我知道两首歌的节奏不同,但我分不清各种拍,我能感受到这首歌弹起来很难,但我不知道是因为单音大跳、颤音或者是八度和弦与同音反复。可我服从于内心的权威而不是外在的压力,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依然会执着的说我喜欢音乐,我喜欢李斯特,我喜欢钟。对于李斯特和他的钟我有一个认识过程,从单纯的对这优美旋律的喜爱到更多曲子中华丽的演奏技巧的了解和李斯特本人生平和更多细节的充实,现在我找到了支撑我信念的理性基础。尽管钟并不是李斯特的原创,但经他改编后的华丽钢琴曲依然打动了我,所以在我看来这依旧是一首很好的曲子,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我眼中的李斯特及钟的艺术特色。

李斯特·弗朗茨(Liszt.Franz,1811—1886)是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主要创作领域有交响诗、钢琴音乐、交响曲和清唱剧或歌曲等。李斯特作有两部交响曲,即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其中最突出的是浮士德交响曲。他在钢琴艺术史上有突出贡献,后人称之为“钢琴之王”。他首创了“交响诗”这种将语言诗歌化的音乐体裁,对音乐创作和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斯特也成为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中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作为作曲家,李斯特极大地受到了当时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影响,比如作家维克多·雨果、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而肖邦则唤醒了他的诗人天性,柏辽兹激发了他音乐中潜藏的糜菲斯特般的阴冷性格。

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与浪漫主义诗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18世纪末至19世纪诗人们的大量多愁善感的诗歌,就不会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也就没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反过来,正是由于浪漫主义丰富的情感表现和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为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手法。钢琴声部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伴奏织体不仅仅提供简单的和声烘托,而且常常利用其多变动的织体形式来表达描绘、象征或补充诗歌内容,其重要性有时甚至比歌唱旋律还要大。李斯特给音乐注入了鲜明的个性,这是浪漫主义个性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李斯特是现代钢琴技术创造者之一,他的钢琴小品像他的歌曲一样,具有真正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质。

李斯特的青少年时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而活跃于欧洲各国舞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旅行、复杂多变的生活与创作环境和异常频繁的各种社会活动使李斯特有机会广泛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接触各种思想和思潮。这一切大大地丰富了他的音乐创作,创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兼收并蓄特点,渗透着各种影响因素。影响李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另一个因素是匈牙利的民间音乐.对李斯特艺术歌曲创作影响较大的再一个因素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除上述之外,李斯特早年在匈牙利所受的早期教育及贝多芬、肖邦、柏辽兹等人的音乐思想对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也有一定影响。他既反对彻底的“复古”,又反对彻底的世俗化。对于古老的宗教音乐传统他充满敬仰,同时又坚持要在宗教音乐领域中渗入当代人道主义精神和音乐表现手段的新成就--正如在他的信仰中既有神秘主义的一面,又有理想主义的一面。这种双重性表现在他的风格不同的宗教音乐中:有些相当古朴单纯,有些则音响辉煌。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令人深受启发的新路。

而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与浪漫主义诗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18世纪末至19世纪诗人们的大量多愁善感的诗歌,就不会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也就没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反过来,正是由于浪漫主义丰富的情感表现和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为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手法。钢琴声部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伴奏织体不仅仅提供简单的和声烘托,而且常常利用其多变动的织体形式来表达描绘、象征或补充诗歌内容,其重要性有时甚至比歌唱旋律还要大。李斯特给音乐注入了鲜明的个性,这是浪漫主义个性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李斯特是现代钢琴技术创造者之一,他的钢琴小品像他的歌曲一样,具有真正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质。

1831年,李斯特也开始像帕格尼尼那样在自己的音乐中加入炫技成分,并将帕格尼尼的《钟》写成了钢琴曲。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李斯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钢琴演奏大师,在他创作艺术歌曲之前就已积累了多年演奏和创作钢琴曲的经验。特别是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改编成钢琴曲的经历使其在写作艺术歌曲钢琴声部方面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许多艺术歌曲中都体现出诗词、旋律和钢琴织体三者相辅相成意境完美之妙。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据记载,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热血沸腾,并满怀豪情地创作《革命交响曲》。然而七月革命没有成功,“光荣的三天”后什么也没有变化,人民比以往更加贫穷,李斯特迷茫的心又失去了寄托。就在李斯特郁闷的时候,1831年3月9日伟大的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做客巴黎,并在大歌剧院大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李斯特在巴黎听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对他精湛高超的创作和演奏技艺惊叹不已,这场音乐会就像一堆篝火,点燃了李斯特心灵之火。他日复一日地工作,苦练各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技术,决心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这首钢琴曲描绘的钟声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音部的音响,是任何乐器

也无法相比的。李斯特改编的《钟》是升G小调,6/8拍,前面有两个小节的前奏,由左右手交替演奏,两个音之间相隔八至十六度,用来模拟钟声。这首乐曲速度很快,相隔的十几度的跳跃演奏起来很困难,《钟》就是通过这种音与音之间的大跳模拟钟声的。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1=b4/6)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

李斯特把帕格尼尼炫技性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回旋曲改编成钟时就十分确切的表明“只有极少数的人才有能力演奏这样的练习曲„„”因此《钟》也许是所有钢琴作品中最艰深、需要最高级的表演技能支持的作品。作品开篇通过空灵的八度让我们透过风声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钟声,那种魅惑的轻微声响预示着听者华美盛宴的开始;优美的旋律通过分解八度的根音徐缓的奏响,透明的冠音生动的描绘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钟互相撞击发出的“叮铛”声,在左手波音亲切的呼唤声中,让我似乎从演奏者精雕细刻的键盘弹奏中感受到了流水潺潺般美妙的瞬间幻象;摇摆的节奏、变换的织体、登峰造极的技巧将音乐表现得像充满了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光怪陆离的头饰那样的五光十色,随着和声色彩性写法的对比,清脆的装饰音与轻巧的音型一唱一和,将节日热情的幽默气氛在无穷动中汇聚成热烈的旋转,精湛的弹奏法、准确的诗意表达、鲜明的舞蹈性使我们的想象也上升到犹如疾风骤雨的高潮。

5.李斯简介 篇五

感悟李斯政治思想对秦帝国的影响

【内容概要】:李斯是推动秦帝国建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秦帝国的建立,发展,巩固乃至灭亡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他为秦国振兴与发展倾其一生,本文主要讲述李斯的思想及其实践对秦国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想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李斯。

【关键字】:

李斯

秦国

思想

实践

学习了李斯的思想之后,我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虽然后人并不怎么看好他,认为他是唯利是图,带有贬义色彩的大臣。阅读了大量有关他的文章,也发现大多数学者也是以一种鄙夷的眼光看待他。所写文章或研究也大都侧重对他政治活动的分析,亦或是对其人格的缺陷进行道德伦理的评价。而从他政治思想角度出发,辩证的评价他对秦国的影响的研究很少。其实,在我看来,一个能被称作“千古第一相”,并且协助秦王嬴政成就一番霸业的人,其才能不可小视。但是只因一些人格上的缺陷而抹杀了他为后人所带来的巨大功绩,实属不公平。今天,我想用辩证的态度看待他的思想及其实践以及对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秦帝国建立前后的李斯

了解了李斯的生平之后,我感觉李斯之所以能成就千古第一丞相的地位。除了他本身具有的才学外,还有他年轻时不甘平庸的性格。

二十六岁的李斯,是楚国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粮囤附近有草苇围住的粪坑。李斯如厕时,见到枯瘦瑟缩又沾了粪的小耗子,他想:“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不禁长叹:“一辈子有无出息,全看为自己找一个什么位臵。”

就是在这个月夜,李斯决定,要换一种活法。于是他匆匆离开家乡,放弃了也算衣食无忧的职务,远赴皇城,这一走,终其一生没有再回来。他就这样踩踏着无数人的肩膀爬了上去,直到风云之颠。也许他不想做一只粪坑里的鼠,一定要择高枝而栖,每一个人,当他选择过另一种生活时,必定也同时有另一种结局在等他。其实这也也就是李斯贯穿一生的为人做事作风,他的一生对功名利禄的欲望是相当的强烈的。不管是他做学问还是上书甚至得倡导变法都存在保身的异己私利:从弃小吏而学帝王之术;从为避免遭驱逐而上《谏逐客书》;从妒才而杀同仁韩非;从为毁灭儒教而焚书;等等,都可以看出李斯舍身而取利、趋利避害的保身思想。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后来为秦皇积极献策,离间六国,向秦皇上呈《谏逐客书》,一步步得到秦皇的赏识和提拔。

其实,从《谏逐客书》就可以看出李斯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也体现出他敢于进谏的政治勇气。再奏疏中,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李斯还说,秦王的珍珠、宝玉都不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来自东方各国。如果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的话,那么许多好东西也就没有了。李斯还在信中反问: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李斯的这封上书,不仅情词恳切,而且确实反映了秦国历史和现状的实际情况,代表了当时有识之士的见解。秦王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经过了十多年的残酷征战,秦王终于同一了天下。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李斯的政治思想也继续对秦国的巩固,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力,这也集中体现在秦国建立后的两次廷议上。

第一次,是在始皇二十六年的廷议上。当时任廷尉的李斯像皇帝极力劝谏废除传统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李斯清楚的看到建立后的秦国在新体制上必须与传统体制相区别,绝不能沿用周代的封建体制。只有改革创新,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才能使秦朝万世一系。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来一个个都疏远了,互相视为仇敌,经常发生战争,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一统,应实行郡县,天下才得以安宁。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于是,他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事实证明: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李斯的思想充分体现坚持君主专制,崇尚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这在当时切实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更反映出他不同凡响的政治远见。

第二次,是在始皇三十四年的廷议上。群臣聚集在咸阳宫称颂秦始皇时,儒学博士淳于越很不知趣,向秦始皇说:殷周之所以存在千年,是因为它把天下分封给子弟和功臣。现在天下如此之大,宗室子弟没有封地,和百姓一样,万一发生了田常、六卿之变,又有谁来相救呢?凡是不以古为师而天下能长久的,没有听说过。淳于越是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使得秦始皇大为不满,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现在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现在的一些儒生总讲古代如何如何好,这是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李斯的这种禁抑文化的主张对古代文化可以说是一场巨大的浩劫,但这次焚书的原因,是由于讨论是否分封的问题而引起的,无论是主张分封还是反对分封的大臣,都是为了秦始皇长久统治打算,他们并无根本利益上的对立。李斯借题发挥,最后竟造成焚书的结局,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另外,李斯对秦帝国的迅速灭亡也发挥了重要影响。据史实记载,李斯在“沙丘之变”中起重要作用,是重要推动者。由于秦始皇在巡游中突然病逝,他一面冷静的安排后事,不让侍卫泄露皇帝驾崩之事,任然每天派侍卫往皇帝寝宫送饭。这体现出了李斯遇事之时所表现的冷静与机智,果敢和谋略。但是为了保有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现实利益,他的利益之心被赵高所利用。与赵高沆瀣一气篡改始皇遗诏,伪诏胡亥为秦二世,这使已经危机四伏的秦国在政治阴谋中越发摇摇欲坠。而历史证明,“沙丘之变”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二世的暴政和胡作非为终于引发了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最终葬送了秦朝。

二.李斯的政治思想及其特点 李斯在秦国建立过程中的实践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李斯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第一.李斯主张通过兼并战争来消灭六国,实现统一。他离开荀子曾经说过:以秦国现在的实力,足以灭掉六国。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从这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局势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他已预见到秦国将来统一六国是必然之势,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他的这一思想也是为他日后在秦国的实践打下了一个根基,为此,他不遗余力的协助秦王统一六国,为的就是完成这一政治目的。第二.李斯认为要完成流过的统一,就必须重视网罗和使用各国人才。他认为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各国优秀人才的才能为秦国服务,这一思想在《谏逐客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立刻为秦王所采纳,后来证明对秦国统一六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三.秦朝建立之后,李斯明确的主张抛弃传统的分封诸侯的做法,改为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虽然这一主张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最终得到了秦王认可。在他的建议下,秦王嬴政改称始皇帝,从此就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的统一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后来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李斯从法家思想出发,主张禁绝私学,焚烧书籍。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思想在战国后期最坚定、最彻底的执行者之一。李斯在秦王朝建国之初,对法家之外的诸子百家基本采取兼收并用的宽容态度,但后来为了政治需要,提出了焚书、以吏为师和今绝百家三项具体措施,并以法令的形式强制推行。这种禁抑文化的思想根本上是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但却对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从以上思想可以看出,李斯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崇法尚刑,坚持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他虽然师出儒家,却没在儒家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崇尚法家思想。他的一系列改革实践中无不透射出浓烈的法家气息,可以说是法家思想最坚定、最彻底的执行者。

(二)崇尚功利,具有极端的务实性。他从小出生低微,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又不甘平庸,对功名利禄有强烈的渴望。这从“仓鼠论“那段就可看的很清楚,这种对下层贫贱生活的强烈厌倦与鄙夷导致了他在日后政治实践中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和务实性。

(三)重视思想、文化的统一,极力强调君主的专制权力。他很早就清晰地预见秦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以当秦国统一后,他又主张在思想和文化上的统一。在思想领域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消灭思想言论自由,焚书坑儒。定法家学说于一尊,要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在他看来,只有最大限度的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权利,才能使秦朝长治久安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虽然他为人做事都是其趋利避害的思想角度考虑的,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所作所为为中国历史发展和国家制度的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皇时期明法度、定律例、书同文、治宫殿、外巡守、攘外夷中都有他卓越的功绩。总而言之,李斯的政治思想是随着秦帝国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展开的。在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发挥过积极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说,他的思想也是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部分,他也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向后人展示出法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局限性和弊端,对后世在专制王朝的建立都起过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李斯》

1975年著

《李斯与秦帝国》

《李斯政治思想之解读》

《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李斯---中国古代思想分水岭》

散文百家

6.论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doc4 篇六

范榕

指导教师:徐迅 毕业专业:钢琴表演

摘要:李斯特是十九世纪时期著名的匈牙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人物。在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中,高难度的练习曲是他的代表性作品。这些高难度的练习曲以形象突出、技巧复杂而闻名于世。本文的目的是想对李斯特的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李斯特练习曲《轻盈》的分析,并结合李斯特当时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李斯特的作品创作风格对这首音乐名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演奏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李斯特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创作风格,接着以《音乐会练习曲—轻盈》为例,介绍了李斯特作品演奏的技术难点。

关键字:创作风格;音乐会练习曲;演奏技术;

李斯特是十九世纪时期著名的匈牙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人物。这篇文章目的是想对李斯特的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李斯特练习曲《轻盈》的分析,并结合李斯特当时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李斯特的作品创作风格对这首音乐名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演奏分析。先从李斯特生平及其音乐创作风格为开头,从简介,创作风格,他的钢琴演奏技巧为切入点,再论述练习曲轻盈,这里面包含李斯特整体音乐会练习曲的风格,轻盈的创作背景,美学思想对轻盈创作的影响,以及轻盈的演奏技术。

第一章李斯特的生平简介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一)生平简介

1811年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小村庄里。由于受到父亲亚当·李斯特喜爱音乐的熏陶,小李斯特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热情。他的启蒙恩师是卡尔·车尔尼。后又跟随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雷哈,开始跟随他学习对位法和和声学。随后他在巴黎的一所音乐学院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先后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

在李斯特于巴黎担任音乐教师的这段时间里,他先后结识了三位音乐大家柏辽兹、帕格尼尼和肖邦。根据柏辽兹的原则李斯特创作出了交响名曲《浮士德》。帕格尼尼在小提琴的运用上可以说是神乎其技,在帕格尼尼的绝技的征服下,李斯特刻苦努力,在《帕格尼尼练习曲》中融入了大量从未有过的高难技巧,终于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而肖邦细腻柔情的表演则对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曲目增加了一抹柔情,使的他的作品表现的更加生动传神。

在李斯特的一生中,他与卡罗琳公主公主的爱情令人扼腕。1886年,7月31日因急性肺炎在拜罗伊特逝世。

(二)创作风格

李斯特的一生中,创作出题材众多的音乐作品。获得的多数奖励都是和钢琴紧密相连的。考诸李斯特的所有音乐作品,不难看出,他的生活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极大的影响。李斯特的一生总是在和自己内心的某种东西作斗争,所以在他的身上就体现出极大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就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李斯特努力吸取对自己有利的创作特点,不断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从而提高其音乐作品的质量。此外由于李斯特和卡罗琳公主的爱情,使的出身于平民家庭的李斯特的音乐创作中也沾染上了贵族生活的气息,例如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轻盈》就带给我们一种贵族们特有的距离感。

总之,李斯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通过对他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的简介对于我们理解《音乐会练习曲—轻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章 介绍音乐会练习曲和《轻盈》的创作背景

(一)简述音乐会练习曲

1.三首音乐会练习曲~3 Etudes de Concert R.5(1848): 第一首又称《哀歌》,是一首浪漫式的即兴作品。

第二首《轻盈》是李斯特最精美的音乐会练习曲之一,全曲带有幻想的色彩,充分展示钢琴高音区明亮透明的音响,右手连续的半音阶似微风中上下漂浮的飘带,又反复是自由随意的即兴演奏。

第三首《叹息》(又名《大海》)由于其直接的旋律倾诉而广为流行。

2.两首音乐会练习曲一2 Etudes de Concert R.6(1862):

第一首《森林的呼啸》(又名《林中细语》)饱含着李斯特最优雅,最闪光的主题。是一首明朗乐观歌颂大自然的赞歌。

第二首《侏儒舞》是一首轻盈的断奏谐谑曲,是对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频繁变化的调性和节奏使这首曲子的基本特点。

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虽然写作年代不尽相同,标题命名多样,实际上,它们是完美的契合在一起的,成为了一种独具李斯特性质的技术艰深、感情丰富的“标志性练习曲”。它们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来源于李斯特感情的沉淀,是李斯特每一段生活的记录,因此,整体感觉,技术归纳都有相似之处。例如:八度半音阶的大量运用、各类双音(包括三、六度及其他组合的双音)等等。

(二)《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的创作背景

1848年初,李斯特与魏玛宫廷的关系由松弛变得经常而固定了,生活平静而安逸,有相对的时间和经历从事创作,精神上的压力与创作有莫大的关系,有闲情逸致才有心情随手写些钢琴小品和创作出惊世的佳作。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李斯特创作的颠峰时期。众多的作品和钢琴曲都表明他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是无与伦比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的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规律在乐曲当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第三章 对《音乐会练习曲~轻盈》的演奏心得

从第一小节到第十小节,乐曲由随想式的旋律开始,引子停留在第十小节的延长音上,若有若无,无限遐想,演奏时要放松整个手臂,以肩部为主轴沿途牵动所有的关节到达手指,整个手臂力量畅通无阻,使连线中的每一个音符像水一样自然的流淌出来。弹奏时要小心控制力度,在模进的过程中,将力量转移到后面乐旬开始的和弦上,不仅要弹奏出poco cresc(渐强)效果,而且要用内在的感觉使这些音听起来温柔神秘。

谱例1

在乐曲的第七到第九小节的部分,演奏者的右手需要弹奏出两个声部,要注意两个声部之间整体性的乐感的渐弱处理,不管这个乐曲是否是需要减弱的效果,这首乐曲的弹奏都要以清晰的声音为基础,也就是说要使声音从手中滑出来。中声部的半音下行音阶都是由大姆指独立完成的,这就对演奏者的技术提出挑战。演奏者需要在第一关节支撑住,以指尖触琴键,到达到弹奏的清晰、流畅的感觉,而对于左手来说,三度、五度双音要突出旋律声部。谱例2

第11小节开始,双手全部采用三连音的音型,延长记号第10小节最后一个音与第1l小节第一个音要连在一起演奏,因为是十六分音符,要感觉是最后一个音将后面的旋律“带“出来一样,三连音平稳圆润的前进,声音要弹的饱满、连贯,左手的伴奏部分旋律音在每一组三连音的音头,较之右手要理性果断一些,配合延音踏板每小节使用,另外,第15小节右手最后一个八分音符上面的顿音标志,要一瞬间将手指的力量发散出来。

谱例3

从第27小节开始,出现了右手六度旋律,主旋律在右手的外声部,同时标明espressivo(有表现力的),在弹奏双音时,右手整个肩关节一下都要放松,力量透到指尖,在关节处不能停留。如同注入到琴键里面一样。

谱例4

第31到39小节的六度要演奏的appassionato(热情的激情的)声音饱满连贯和旋律的线条性。第31小节开始,要突出每一小节第一个音符,注意旋律的下行级进,左右手共同完成一个旋律句.

谱例5

第40小节是华彩乐段的过渡段,注意声音弹奏的清晰可辨。一个乐句中要体现出poco rinforzando(短小片段突强或急骤渐强)和diminuendo(渐弱),同时延音踏板要由抖动踏板逐渐抬起,来体现如同短暂旋风般的效果。

谱例7

从第41小节,进入乐曲的半音华彩乐段持续到52小节,是最能代表轻盈特色的段落之一。作者要求将这一段演奏为delicatamente(精致,纤细的)dolicissiom(及其柔和的,甜美温柔的)和coa grazia(优美的,雅致的)。演奏此段时从手腕到手臂要完全放松,手指均匀快速触键,灵巧带过,需要手关节特别松弛,力量才能从肩部贯穿到指尖,要弹得干净清晰,弱而轻巧。左手要均匀并严格控制节奏,每组三连音的音头是下行的半音阶,左手腕做小弧度力量连接,能使声音圆润优美,一气呵成。

谱例8 第53小节开始,音型由快速连音变为分解和弦,情绪要求为leggiero con grazia(轻巧的、优美雅致的),第55、56小节,双音力量要“放’’下来,同时利用手臂将高音部旋律音“带”出来。左手长时间的颤音要手掌和手腕完全放松,心里要想像的快(如果只用手指弹颤音,手指很快会僵化,失去节奏的连贯性,在肌肉痉挛的状态下告终)只有这样,声音才能清楚、干净和平均。整个部分在力度、色彩方面都与前段有明显对比,演奏时要多加体会,好好把握。

谱例19

第60至65小节,是全曲比较难的一个技术难点,大篇幅的右手跑动三度音程,既要弹得流畅又要弹得清晰,还要不失了音乐感。弹这段的时候右手一定不能紧,肩膀到手腕要完全放松。我采用先把右手三度断奏练习的方法,先慢练再快练,弹奏的时候每句的开头几个三度音都可以使用断奏式的演奏,加强效果,其余的可稍微弱些,也给手指做个休息。左手的六度音程演奏的时候心里一定要唱,因为它是主旋律,要用左手带动右手,使右手的三度音程跑下来不会那么吃力。

谱例10

进入第86小节,是右手部分的三度双音,这一小节的双音在演奏时要注意,在三度音程手指“框架”固定的基础上,以两个音为一组,用“落起’的方法,手腕带出后面的音并稍微渐慢,注意要严格按照作者的指法慢速练习。

谱例11

从第87至第92小节,是最后一部分的华彩乐段,这部分虽然很快,要注意用左手小心控制节奏,要在慢练的基础上多次反复练习,偶尔尝试快速练习。此处同前几段半音华彩乐段一样,在触键方面让指尖做“摸“的动作,体会手指与琴键的“摩擦力”。节奏要稳。第93小节,出现了六度双音,此处要求支撑手腕弹六度的架子,下键的时候,手腕放松,不可以僵硬,手臂辅助手腕运动,力量平稳分配,慢速练习,固定指法。

谱例12

结语

音乐会练习曲《轻盈》是李斯特在成熟时期创作的,是一首充分体现浪漫主义时期的激情,对音响效果、音色变化的极至追求,技巧与旋律并重的钢琴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仔细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考察《轻盈》的创作时间,不难发现它创作于在魏玛时期,在这个相对平静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李斯特创作出了《轻盈》。此篇论文只是对其中《轻盈》从创作背景、音乐会练习曲的了解、和演奏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想要真正的了解作品中每一个音符的正确表达,还是要求每一个演奏者在技巧、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用心去体会。总之,《轻盈》这个作品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斯特.李斯特音乐文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2]古·扬森.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8:113-114.[3]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7.李斯简介 篇七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民,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教孝公燔《诗》、《书》 燔:焚烧

B.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 逆探:揣度试探

C.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以为中心

D.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塞源而欲流长也

C.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秦之乱天下之法 谨庠序之教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旨是论封建的.为臣为君之道。文章一开头就针对“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这一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B.第二段中,作者指出秦国的“富强数世”,是因为孝公“得商鞅而任之”;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仍施行严刑峻法,那是习以为常的事,虽致天下大乱,并非“李斯以荀卿之学”而乱天下的。

C.作者认为李斯是一个“趋时”者,他在秦未亡之前就已遭夷灭三族之祸,“卒于凶者”,

在作者看来,那是咎由自取,是“小人之仕”的必然结果。

上一篇:含反义词的成语下一篇: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