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2024-06-23

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11篇)

1.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篇一

Open Question 优秀例文模板

1)Self-introduction:

Conventional:

My name is Chris.I’m a Senior/ 4th-year undergraduate student from School o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I’ve kept on outstanding academic record during the 4 years in college, winning several awards and scholarships including… I’ve co-founded such and such student organizations on campus and have participated in such and such exchange programs.I’ve had internships with prestigious companies such as ABC and XYZ, which was my first exposure to the consulting industry.I’m excited about the dynamic life style and steep learning curve in a consulting firm, and that’s the reason why I applied for this job.Unique:

I’m a person who likes challenges.During my 4 years at Peking University I’ve always tried hard to seek, confront and conquer challenges, as you can find from my resume.Today I’m sitting here in front of you, well aware that you are going to give me a big challenge.And I’m confident that I can survive it.2)Describe an instance where you set your sights on a high/demanding goal and saw it though completion.(challenge, overcome difficulties)

When I entered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X, I was not the best student in my class.I aimed at the 5% rank and my passion for study has never waned despite chores fro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community events I have joined.Surrounded by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Olympics gold medalists and top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nation, I realized that I faced tough competition.Instead of settling for what I had already achieved, I rose to the challenge and soon distinguished myself among my classmates.I had a plan to work hard on my weak

fields, especially in XX areas.In addition to attending classes and finishing the assignments, I constantly consulted fellow students and teachers.I also gave myself extra reading and assignments to broaden my knowledge horizon.I dug out the significance beyond the literal meanings of every theorem by looking at the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ound their connections to other ideas, and fixed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conomics.In the mean time, I was very into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Theater Organization(STO)at Peking University.I managed to strik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activities, which turned out to be complementary and beneficial to each other.However, it was not so easy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study and work, and conflict is unavoidable.So plans to arrange the time were indispensable every week.When others wer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or watching movies on the weekend, I was always the last one to leave the library on Fridays and Saturdays.Despite the sacrifices I had to make, I maintained high spirits because I managed to handle my study and hobbies successfully and enjoyed the hard work.Till now, I have gained the first prize scholarship for six straight time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My perseverance paid off handsomely and I received a major GPA of 3.9.I constantly ranked top 5% among 200 students and had the privilege to receive the coveted scholarships awarded only to the best few, including Sumitomo Bank Scholarship and Peking University’s Annual Outstanding Scholar award.

2.一个精彩的自我介绍 篇二

一、练习巩固式,增强课堂的时效性

这是政治课堂结尾常用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疏漏,而及时检测课堂成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相应的练习查漏补缺。笔者在上高_三“生活与消费”时,在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后,在课堂结束前十分钟设置了“3+1”道题目,即三道选择题,一道问答题。当中我选取了(2011·全国新课标卷·12)计算类,(2013·江苏卷.5)图标类,(2012·南通一模·4)漫画类,(2012·南通一模.34)经济图标类问答题。在题型的选择上,我充分考虑了江苏高考政治的题型特点,选择了几种常见的题型。在难易程度上,我遵循了难中有易,易中有难的原则。虽然习题的量不多,用时也不多,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复述再现式,唤醒学生的能动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要动脑,动手,还要动口。“文化生活”中的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有两个框题。在课堂结尾时,我首先向学生发问:“该课两个框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但课堂是沉寂的。“有人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考路径,来概括一下本课的知识体系吗?”在我刚说完,课堂气氛发生了变化,有学生主动的发言了:“当前我们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丰富多彩的(是什么),这都是基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但是文化生活喜忧参半,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个人要在文化生活中,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怎么样)。”同学们听后豁然开朗。

三、鉴赏陶冶式,增添课堂的生动性

政治课不应是呆板的,也需要艺术的熏陶。图片、视频、名言、警句、音乐、诗歌的恰当运用,能为我们政治课的结尾增色不少。它们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以达到“课虽尽,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哲学课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枯燥的。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中第九课第一框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我以时下最热的话题“幸福是什么?”这一问题贯穿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体验,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抽象的矛盾原理。在学生若有所思时,课堂结尾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一首诗歌:“幸福是什么一飞鸟说,幸福是蔚蓝的天际;游鱼说,幸福是清澈的涟漪;梅花说,幸福是飞雪的亲昵……”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纷纷也谈起自己关于幸福的体会。唯美生动的课堂结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又给学生以熏陶,落实了政治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悬念留白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我国古诗词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艺术境界。政治课堂亦应该如此。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意识的形成,也许就发生在教师恰当的悬念留白的结尾方式中。“政治生活”中贯穿着“公民、政府、党”等几个主体,第一单元围绕公民讲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是有序的。该课是不是讲到这儿就结束了呢?有的教师也许会选择最后五分钟让学生读背记。而我对该课的结尾作了如下处理:“公民参与的政治生活能离开政府的服务吗?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主要履行什么职能,你知道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你能做些什么呢?要知道这些内容,下堂课我们接着聊。”此时看似平静的课堂,已经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很多学生都开始在翻书本找答案。我们的政治课堂完全可以因教师的这种精细构思而引人入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了起来。

3.《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彩 篇三

我想当警察

13岁前,魏敏芝对于拍电影这件事情连想都不敢想,更不要说去拍张艺谋的电影了。她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因为警察是她所知道的最风光的职业了。如果当不上警察,魏敏芝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村子里当一名小学老师。魏敏芝的家在河北省一个近乎封闭的小村子里,村子的四周都是山,连一条马路都没有。对她而言,“世界就是村子那么大”,如果不是张艺谋从两万多名应试者中挑选了“小魏老师”,她注定会用一生来守护这个“村子一样大的世界”。很多人都奇怪为何平凡的、貌不惊人的乡村女孩魏敏芝会幸运地成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主角?《一个都不能少》的副导演郦虹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什么样的导演选什么样的演员。”她透露,魏敏芝与张艺谋很像,都是一个“倔强固执,脾气很拧”的人。通常剧组都是副导演负责选演员,而“小魏老师”的成功入围却是张艺谋自己确定的。

《一个都不能少》热映时,魏敏芝成为了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张艺谋曾给“魏敏芝热”降过火,认为魏敏芝以后不适合做演员。可是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魏敏芝再也回不到原来的那个世界了,更确切地说,是无法回到那个与电影无关的世界了。魏敏芝心中知道《一个都不能少》只是改变她人生命运的一个契机,她没有翅膀,只有双脚,

梦想的目的地只能靠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到达。她的笔记本里也一直珍藏着张艺谋送给她的一句话:“拍摄一部电影没什么了不起,要好好学习,才能成才,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这一天。”

我不能总生活在童话里

像张艺谋一样“脾气很拧”的魏敏芝在参加高考的时候,选择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想实现自己做一个像张艺谋叔叔一样伟大的导演的心愿。选择报考北影,把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魏敏芝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尤其是投考北影失败之后,魏敏芝受到了不少的质疑,有一些人借此来挖苦她。可是魏敏芝却说:“我当时很平静,我落榜后就回来了,由于学校比较封闭,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后来当我从网上看到那场风波时,我真的很庆幸,暴风雨来的时候我刚好躲在屋子里,现在推开窗户才发现地上还残留着那样多的积水……”可是当离开不受外界干扰的校园,踏入演艺圈之后,必定会面对更多的是是非非。对于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一切,魏敏芝早已有心理准备。她笑着说:“我也不能总生活在童话里,我相信,我现在已经拥有了承受风雨的能力!”不服输的魏敏芝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备考之中,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外国语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录取,此时的魏敏芝距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学校里,魏敏芝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出名的。上影片分析课的时候,老师都会拿出《一个都不能少》作为课例来进行分析。魏敏芝总会谦虚地说,“那时的表演还有很多的问题。”2005年5月,魏敏芝主演以自己为原型的新片《夜的童话》。《夜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位报考影视艺术院校的高三学生从落榜到奋起前行的故事,魏敏芝认为这是“每个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可以说《夜的童话》是魏敏芝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表演的起点。虽然当初《一个都不能少》成就了魏敏芝的金狮奖,但业内人士都明白,那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本色表演,并不能证明她的表演能力。《夜的童话》中的角色让魏敏芝认真地揣摩了如何去真正地演绎一个角色,不能够像本色表演中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懂得如何与其他人合作。魏敏芝在这部戏里不仅是演员,还担负起了剧组副导演的工作。导演张中玉评价她是一个非常踏实、孝顺的孩子。而魏敏芝也说,“我现在就希望家里人能生活得好一点,我最牵挂的就是他们。”在魏敏芝的心目中,家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个懂事的女孩子,当年拍《一个都不能少》得到的6000元片酬,她都是一分不少地交给了家人,让父母拿去还债。

我在大洋彼岸实现自己的梦想

勤奋的魏敏芝从未让自己的脚步停下来,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才华与能力。文字对于魏敏芝而言也具有和电影一样的巨大魅力。高考结束后的暑假,魏敏芝在《河北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栏目中实习了一段时间。《河北日报》还为魏敏芝开通了“魏敏芝热线”,并且建立了“个人主页”。报社的编辑、记者都很喜欢和这个朴实而开朗的“小魏老师”共事,魏敏芝在报社实习期间也发了不少的稿子,主编也夸奖她写得越来越顺手了。2004年,魏敏芝荣获了中国少年作家杯第五届作文大赛一等奖。从2000年到2004年考入大学四年间的部分日记也集结成书出版发行,名字就叫做《魏敏芝的青春日记》。这本书真实展现了她从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女孩,成为全国家喻户晓人物的巨大跨越。“小作家”魏敏芝现在已是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河北分会主席。

4.精彩的英文自我介绍 篇四

My name is Cuican, a22―year―old handsome boy from Honghu, Hubei Province。 It’s my great honor to be her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mmer camp 。I am majore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I have learntseveral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 such as Design of Machinery , 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 Foundationmajor , of thus Machine leading to my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through which I get a knowledge of my direction――――Mechanotronics。 What impressed me most this semester is the design of speed reducer 。I applied almost what I have learnt to this Course Exercise。Filled with confidence , I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elf―discipline , to put my study and life in order 。 In my spare time , making friends is my constant persuit 。 I hope I can express myself to the fullest and bring my joy to others 。 I’m right here , trying to be the very person you need 。

That’s all , thank you !

1.精彩自我介绍

2.精彩的新员工自我介绍

3.自我介绍 英文

4.精彩工作面试自我介绍

5.面试精彩的自我介绍 篇五

1、看你的工作能力,能否胜任目标岗位的工作;

2、看你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否快速融入团队。

自我介绍作为面试的开场白,就要提纲挈领的体现出这两方面。

如果能从朋友那里事先了解或接触到面试官,那你的胜算就又增加一分。

心态

做任何事情心态都是第一位, 自我介绍,包括整个面试过程都应该用以下心态来应对:

真诚

真诚地表现出自己的真实状况,真诚地了解相关情况,不必用华丽的语言和过多的技巧,最好是平时什么样面试就什么样。

(这点5哥去面试,深有体会,拿出你正常的状态,然后稍加表演,这个表演指的是不要展现出不良的习惯或形象)

平等

6.一段精彩的自我介绍 篇六

时光匆匆,转眼间,大学三年的美丽时光就快结束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成长,成熟,成为有用之材。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

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的身心,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学习委员,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活力的班集体。

在财专这个知识的殿堂里,我系统地学习本系的所有课程,基本掌握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区计算机一级,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此外,我选修了财务管理、证券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不仅开阔了我的知识面,也为将来踏上社会,适应各种工作要求打下了基础。在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之中,我觉得学得越是深入,就越感到所知甚少,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推断我锐意进取,更上层楼。由此,我获得了很强的自学能力通过了会计考试,取得了会计资格证书,参加了自学考试。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虽然三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7.投石激浪, 还语文课堂一个精彩 篇七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 针对相关教学内容, 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 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因此,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 巧设问题, 可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 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 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 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 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 获得自我满足, 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 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其次, 要旁敲侧击, 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 注重前后语句的联系, 巧设问题, 吸引学生, 有意识地把提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 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 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 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 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再次, 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 可以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 步步诱导,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提问要结合学生年龄、阅读水平, 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即, 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 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 滋生思维惰性, 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 有序地结合问题, 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 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最后, 要适时设问, 随机应变。提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 而不是把学生问倒, 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 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 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问题的难度, 切入的角度, 提问的方式, 以把握文本重点, 训练要点和教学进程。

在语文课堂中究竟该怎样提问, 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 让课程目标圆满完成。结合自己新课程教学的实例, 谈谈几点体会。

一、精彩导入

课前导入, 把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引入课堂学习中来, 精彩的设疑导入, 能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

在教授七年级上第一篇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时, 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我本想完全由我的讲解来引入文本的阅读, 但临上课改变了主意。在没有布置预习的情况下, 我要求学生阅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问题。10秒后, 发言的声音此起彼伏:谁为你打开一扇门?为谁打开一扇门?这是一扇怎样的门?门里面又是什么?怎样打开这扇门呢?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打开后会怎样呢?多精彩的问题啊!用不着我多说,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了文本中, 或独自思考, 或左右讨论, 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教学目标得到了圆满的实现。

执教八下《错过》时, 我是这样设计导入问题的:进入初中, 你有没有错过什么?当你发现错过时, 除了懊恼, 你还做了些什么?你认为这是你犯的过错吗?第一个问题, 学生想说的很多, 大多是关于某次考试失利的错过。第二个问题, 学生有些茫然, 只有一部分人说他们总结了失利的教训, 第三个问题则更茫然, 错过不就是过错吗。这正是我要的效果。此时让学生深入阅读, 去寻找二、三两个问题的答案。阅读完毕, 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这篇课文,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 在理解上本就有一定难度, 设置这些问题, 使学生化身为文中的第一人称, 带着自身的经历再来阅读, 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彩过程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注意对学生的“愤”“悱’, 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问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 使思维不断深入。

(一) 比较式提问

在教授八下《范进中举》和《孔乙己》的比较阅读时, 我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范进家贫, 抱鸡上集卖, 如果是孔乙己, 他会这样做吗?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发言, 讨论的结果归结到了两人的本性差异上, 对两位人物的形象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 点拨式提问

同样是《孔乙己》, 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我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都楞住了, 片刻, 有学生搬出了文中的原文“因为他姓孔, 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一个绰号, 叫作孔乙己”来回答。“为什么他的原名会被人遗忘?”我接着问。学生思索着, 渐渐他们认识到是因为孔已己的地位太低, 是被人取笑的对象, 才会只剩绰号, 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社会。

(三) 探究式提问

九上《故乡》是传统的名篇, 在理解主题时, 有学生说这部作品太沉重, 给人透不过气的感觉。我是这样引导的:宏儿和水生的关系让你想到了当年的谁?学生大喊:迅哥儿和闰土。我再问:为什么在迅哥儿和闰土之间生成厚障壁时, 宏儿和水生的关系还这么好呢?沉默、思索、小声讨论、声音渐响, 他们认识到作者的心中对社会对人民还有希望。

(四) 关键式提问

八下《核舟记》和《口技》都是赞颂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的文章, 都有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所以, 我是这样处理的:“奇巧”体现在哪些地方? (《核舟记》) “善”表现在那些细节? (《口技》) 这样的问题, 提纲挈领, 使得学生一下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

(五) 想像式提问

八上《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在短短的课堂上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我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

三、精彩结课

如果说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那么结课就是散文的高潮, 当为精彩之笔;它既是本文教学的—个总结, 又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个重要环节。因此, 我很注重这每节课最后的几分钟。我常常采用如下方式:

(一) 总结式提问

学完了一篇课文, 对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授课程的要点, 让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个体系有了清楚的认识, 从而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七下《松鼠》, “松鼠的特点可以用哪几个词语来概括?”

(二) 启迪式提问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佳作, 给读者许多深刻的启示。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 不妨让学生谈谈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从中得到了哪些启迪。如《幽径悲剧》、《都市精灵》, 问:读完后, 你想到了些什么?学生们常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 阐述不同的观点。我一一给予肯定。这样, 既活跃了课堂教学, 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又一高潮。

(三) 设疑式提问

一些经典名作往往是百读不厌的作品, 其深意远非一节课能够完全理解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依据课文, 设置疑点, 启发思维, 大胆想象, 掘出深意。我教授《狼》这篇课文时, 结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假如顾野没有麦场, 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你又将如何设计情节呢?学生经这一问, 投入极大的兴趣, 纷纷发表看法, 我借此让学生课下整理成文, 收效很好。

(四) 续写式提问

有些文章在完整的故事后面还有故事。我在教授七上《皇帝的新装》时, 临下课时问:游行大典完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整理成文, 学生们在课下精思成文, 妙章迭出。再如, 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同样可以让学生发挥合理想像:菲利普夫妇回到家后会怎样做?如果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他会怎样做?学生的回答常能让我拍案叫绝。

总之, 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显现, 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 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阅读文本, 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 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提问这一武器, 投石激浪, 创设精彩的语文课堂,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课程进行时、课堂小结时巧设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使得学生沉浸到文本中,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它既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需要, 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展现的需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阐述了自己的肤浅认识与具体做法, 旨在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提问,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文本

参考文献

8.同一个舞台,不一样的精彩 篇八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即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其实,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处于辩证的关系。如果教师一味地深陷在“预设”的桎梏中,“生成”将变得苍白,学生的“再创造”将变得“无力”。如果教师一味追求“生成”,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那“生成”也就无意义可言。合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大气,更豁达,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这才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课例1】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你最欣赏谁的做法?说说理由。

生1:我欣赏小猪的做法。贪吃是小猪的天性,说明他会享受生活。

【真没想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师:真好!你很会读书。

生2:我欣赏小牛的做法,因为小牛很节俭,会过日子,对生活有自己的打算。

师:说得真好!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你这么善于发现,真了不起啊!

生3:我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聪明能干。

生4:我也欣赏小猴的做法,因为他懂得把自己种的麦子送给土地爷爷,这叫报恩。

师:老师赞同你们的观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拥有这种美德。

生5:我也欣赏小猴的做法。不过,如果我是小猴,我会把半袋麦子种下地,留下半袋自己吃,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面对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要容纳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提出不同观点和意见,欣赏孩子的真情告白,让文本、学生、教师相互对话,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我们可以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看到,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用新课程的思想来进行教学时,我们便真正有了这样的感受:我们不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课例2】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原来小露珠那么美!

生2:我知道了小露珠是怎么形成的。

……

这时课正随着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着。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老师,小露珠帮助了植物们,那植物会帮助小露珠吗?

【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对他说:帮助别人是为了要别人回报自己的吗?转念一想,不能这么反问他,要正确引导学生。】

师:(数秒后)同学们,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值得我们思考,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他呢?

生4:老师,我觉得植物也会帮助小露珠的,比如说树叶或小草什么的会帮助小露珠挡住阳光,不让它很快地蒸发掉。

师:说得很好,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你自己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把全文朗读一遍。

【反思】面对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将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到底呢,还是大大方方随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深入下去?在本堂课中,我选择了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根据文本自主感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不正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吗?学生的世界丰富多彩,潜藏着丰富的“资源”,他们会收集资料,他们有许多别人不知道的想法。在课堂上实现生生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不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吗?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生成都在预设范围内,然而经常也会有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事件”发生。部分教师缺乏生成意识,没有及时处理课堂这种“意外事件”和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唯恐打乱自己的预设。殊不知,这些与预设产生偏差的个性化思维有可能孕育着伟大的发现。当然,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用学生现有知识或受时间限制本节没办法解决的生成。对于这样的生成,教师也应加以说明、利用,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开放和精心的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目标。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很难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将缺乏生命力,失去意义。教师只有精心预设,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更加从容;学生的生成才会更加有价值,更加精彩。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但同样也离不开生成的一面。课堂的精彩往往缘于生成,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在预设中宽容生成,接纳生成,融合生成吧。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自己,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在做好充分预设的前提下,灵活地面对学生的“意外”生成,并抓住实际展开更深入、更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让教材活起来。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立足于新课改的大环境,这样的课堂也才更充满活力,更具有生命力!

9.精彩的自我介绍开场白 篇九

大家好,我叫xxx,是个快乐阳光的女孩。我有一个瓜子脸,据说古代美女都是这种脸形。在我乌黑明亮的眼睛下有一个塌鼻子,虽然不太好看,但高鼻子太多,我这样的鼻子就物以稀为贵了。鼻子下是我的最爱---能说会道的`嘴,在你说一句话时,从我嘴里就会蹦出十句话。每当我笑起来,就会露出两个酒窝,让人惊艳,宛如嫣然一笑。

我啊!今年九岁,身高1.32米,体重大约30千克,虽然显得有点胖,但我跳起舞来却很美。我爱好舞蹈,为了它我还参加芭蕾舞培训班,经过我的努力,我已是芭蕾舞四级,也算是个小艺术家了,我的偶像就是大艺术家—扬丽萍,她跳的舞我都喜欢,呵呵!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扬迷!

这就是我,活泼大放的我。

10.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精彩 篇十

问题学生赏识激励欣赏开学的第一天,照例强调完学校的规章制度,又宣布了班规班纪,然后简单进行了自我介绍,并进行了宣言鼓动:这学年,我将和同学们同生共长,希望我们师生学习生活合作愉快,好不好?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应着。

开学的第一天,就这样满怀激情、有条不紊地结束了。

第二天清早,我刚进办公室坐稳。“报告!”沙哑的喊声传了进来。“请进!”一个黝黑敦实的男生推门站在我面前:“老师,昨天我去大舅家做客,回来晚了,就没写作业。”“补上!”我职业病似地脱口回应了一声。

这个男孩走后,一位办公室的同事热心地议论起他来,他就是你们班的钉子户叫小涵,这个孩子,今天说他吃请,明天就会说他家饭店事务多,帮他妈妈干活,后天就会说他奶奶有病……总之,他会为自己变换花样地找出各种没写作业的陈词滥调。除此之外,课上还捣乱、寻衅滋事……有他在课上,你甭想顺顺当当上节课,同事罗列了小涵的种种恶习。这孩子招人烦,看见他就头大。

我心里私下有了底数(因为我今年新接手这个班)。思忖着对症的教育教学的良方。

我像刚才任何事情都没发生过,没听到任何令人望而生畏的干扰因素,踏着上课的铃声走进教室: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一课,从课文里自选一段作为参赛内容,一会儿我们举行班级小小朗诵家选拔赛。话音刚落,同学们煞有架势地朗读起来,时间已到,比赛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有序的进行着……轮到小涵朗读了,同学们都像观看着一场期盼已久的马戏表演,全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坐的端端正正,竖起耳朵,生怕漏听一字一句。这时的小涵他放下了手中的橡皮泥,也站直了身子,双手捧书于胸前,声情并茂(对于他就得这样夸赞他)地朗读着,读到高潮,我带头鼓起了掌声。他好像生平第一次听到这么悦耳的掌声,竟然不知所措起来。我摸摸他的头示意他坐下,此时,我瞥见他脸上洋溢出掩饰不住的成功的喜悦。接下来的听众兼评委他是相当的称职。结束了轻松愉快地朗读选拔赛,我冠以焦昱涵班级“最佳朗诵家”的称号,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小涵!明天叫你妈抽时间到学校来一趟,我要向你妈报喜!他将信将疑地看着我……

第二天,我也怀揣着喜悦,从校长室走到教室布置劳动任务,这时,小涵主动请缨:老师,我拿镐,我家小镐好用。劳动开始,杂乱丛生的荒草都在他镐下倾斜躺倒,再加上别的同学的合作,小涵的劳动辖区刚才还是胡须茂密老态龙钟的老人,经过他的修整,却变成了精神焕发的壮汉,这时,他的脸上也让汗水冲出了“蚯蚓”,用手一抹,变成了小花脸。我走进他:“累不累?”他刚一点头,紧接着又连忙摇头,然后,把掌心朝向我,看见他的小手掌起了两个血泡。可他却在那憨憨的笑着,笑得那样心满意足。因为他的劳动区域最干净彻底!

劳动结束,回到教室,立刻更改任命,我宣布:焦昱涵为我班的劳动委员!因为他最当之无愧!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我又给他颁发了任命书,让他带回家,交到妈妈手中……

第二天一到校,他就主动交上了作业(作业的字迹真不敢恭维)。但还是能辨认出来。我如获至宝似地扯着他的手走进教室,把他的作业在同事间传阅,同事们都说我昨天烧高香了,这是我们从未遇见过的事。我顺势对小涵说:“咱们男子汉大丈夫,扭转乾坤虽非易事,但如果你有恒心,下决心,终会成功,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这时,他紧紧咬着下嘴唇,默默地点着头……

在小涵的变化中,时光流到了学期末。

他的变化,我作为班主任,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挂在同事们的嘴上,体现在他的身上。到了学期末,他已转变成一名品学兼优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学生。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体悟到: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不管学生是大还是小,身上的缺点是多还是少,都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动脑筋,找契机,发挥他们的强项,放大他们的闪光点。

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精彩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班主任,要在最合适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牵着他们的手,摸着他们的头,给他们掌声,学着欣赏美,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在这欣赏的姿势、欣赏的表情面前,孩子就是一株茁壮成长的小树。

11.给学生一个平台,还课堂一份精彩 篇十一

一、真挚评价, 让鼓励成为一种激发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们, 如果不能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 教师就无法带领学生溶入课堂。为此老师们使尽浑身解数, 十八般武艺都用上, 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学生, 引领他们进入数学这一神秘而神圣的殿堂。仇老师在上六年级下册《美妙的巧算》时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她对孩子们真挚而诚恳的评价, 真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源泉, 无论孩子在课堂上成功还是失败、到位抑或偏题, 她总能用精当的评价或赞赏、或引导、或提示, 让学生在这些极富个性的评价中一次次获得激励、赢得自信并取得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师:为什么觉得这3道题容易呢?

生:这3道题中的数字都可以凑整。

师:你的表达特别清晰, 大家一听就懂了。

师:比较两组题, 你想说些什么?

生1:要注意运算顺序。

生2:做第二组题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

师:你们说得很清楚流畅, 真棒!

表扬和赞赏的魔力无比神奇。在课堂上, 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犹如和煦的阳光, 照在学生的心灵上, 将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那便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老师的这些话像蜜一样粘住了学生的心, 像磁一样吸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孩子们自信满满, 一张张笑意飞扬的小脸正告诉大家, 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

二、晒出妙招, 让共享成为一种优势

听说过“晒工资”“晒账单”“晒隐私”的, 还没听说过让孩子们“晒试卷”的, 这个老师还真是时髦, 把网络上的这一招用到了数学教学上, 用得还深入人心, 很得孩子们的“欢心”。

都说孩子好表现自己, 尤其是在别人夸他几句后, 课改的春天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真是这样。老师在评讲试卷时说道:你这道题的做法真有创意, 老师希望你把这种好方法介绍给所有的同学, 让他们也能和你一样, 拥有如此好的做法。有了这样的“唤起”, 不怕没有学生的“呼应”, 孩子们一个个晒出自己的妙招, 有的是本来就想好的妙法, 有的是在同学启发下想出的高招, 一道题出现了好多种解法, 学生在群策群力的交流中思路逐渐由迷惘到顿悟、由懵懂到清晰, 语言表达越来越精练。

如讲解3.14×72时, 学生一开始只想到了用3.14×49, 然后列竖式计算, 这时一名学生说:我不是这样做的, 我把3.14×1~9背了下来, 然后算3.14×7再×7, 就不用列竖式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快有学生说:还可以先算3.14×50, 再减3.14, 真是巧妙。另一名学生说:我可以用3.14×40+3.14×9。老师马上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 并在班上推广, 学生马上就接纳并熟练运用了, 通过比较, 都觉得这些方法比原来的要方便快捷得多, 还不容易出错。

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当然, 也有孩子“晒出”自己的错题, 提醒大家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经验共鉴的目的。同学们在“晒招”“共享”中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舞台。

三、自主探究, 让交流成为一种历练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所获所得, 不应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 而应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自然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不应只是获得知识, 更应获得一种能力、一种历练,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用画图法解决问题》这节教材我是相当熟悉的, 但是听程老师上这节课, 我觉得对教材又有了新的理解。整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主。画图的需要, 是学生自己产生的;画图的方法, 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画图的价值, 是学生自己体验的:学生的潜力真是无限。

在教学例题时, 老师让学生先读题直接解答, 学生都无法完成。

老师问:怎么了?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很小声地说:有点难。

老师肯定地说:确实有点难, 大家对题目的意思不是很了解,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题意表述清楚?

在这种情境的“需求”下, 学生产生画图的需求, 画图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在教学想想做做时, 这是一个难点, “长增加6米, 或宽增加4米, 面积都增加48平方米”这句话本身就很难理解, 老师没有怕学生出错, 而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 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不断的交流调整中最终达成共识。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从而产生要“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整堂课, 教师的话语不多, 都是学生在交流探索, 小主人的地位突显得淋漓尽致。有这样的成果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 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组运动场上的录像镜头, 每一段录像都给孩子们很大的启示:作好准备有利于提高竞技成绩, 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有效地配合是成功的重要法宝。点点滴滴, 润物细无声, 正是这些看似无意的设计成就了学生的出色表现。

上一篇:茶餐厅的经典广告词下一篇:寒暑假辅导班宣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