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现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8篇)
1.大学生读书现象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关于大学生“宅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目的:让人们了解大学中宅男宅女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其他 形式:做访问,问卷调查
地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及周边大学
组织者:徐方超(10级会展设计专业)学号:2010050107045
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宅”着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真像我们想的那样隐蔽吗?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二.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教育超市进行了采访,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2.我们在孔子路进行了调查,在我们对路人的询问中,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的便捷,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因此导致出现了大学中宅男宅女现象。半数的人认为宅并没有什么危害,也有人认为宅会使宅人们的交际能力下降。
3.我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但关于宅男宅女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
4.为了摆脱困难,我利用网络进行了研究。在网上我们查找了更多关于宅男宅女的资料,使我们对“宅人”现象有了更为深刻印象的认识。
四.“宅”的来源
“宅男”一词来自台湾,是日语“御宅男”的简称。进入台湾后,“御宅男”被简称为“宅男”或昵称为“阿宅”,并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语义渐趋中性,泛指痴迷于网络、整天待在家中或宿舍上网的男性。近年来,“宅男”一词从台湾传播到大陆,语义进一步泛化,指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不修边幅的男性,成为网络媒体比较时尚的词语.五.大学生“宅男宅女”的特点
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即使没事做也要挂在网上。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特别是大四生和研究生,经常没课,自我要求低一些,很容易宅。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在大学食堂,经常可见穿着拖鞋睡衣、头发散乱的学生去打饭。这种宅的状态不仅在学校,还延续到家中。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不用上课、写作业,不用担心吃饭,宅的心安理得。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甚至很少与父母交流。
六.大学生被养成“宅男宅女”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电脑的普及与网络的发达
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往往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这也是他们呆在室内不愿出来的主原因。首先,网络为大学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论坛上与网友交流,通过qq等聊天工具与朋友联系,以写博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订餐,使生活真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其次,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因网游聚在一起,游戏过程中的交流、竞争、刺激,让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愉悦和成就感,在许多大学生眼中,它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全新的世界。
(2)、大学生闲暇时间相对充裕和自由
首先深究现在大学生上课现状,很多大学生反应课程内容乏味,难以和实际相联系。而且大学教师上课照本宣科,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这给大学生逃课“宅”在宿舍提供了理由;其次,现在大学管理制度松弛,学生考核全用分数说话,考核内容单
一、死板,从而使很多同学即使平时缺课,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也能顺利通过考试,这使得大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宅”在宿舍,因此使大学生被养成了“宅男宅女”。
2、主观原因
1.“懒”
用“宅人”自己的话讲。“只是懒得动而已”。他们懒得出门,觉得奔波的生活很令人疲惫,又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万象,与朋友沟通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网购获得他们想要的任何商品,于是网络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他们认为“宅”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生活的步骤,何乐而不为呢?.缺乏奋斗的目标
每个大学生在高中时期,都积极努力学习,希望有一个更高的分数,考一个更好的大学。而进入大学,如果没有对人生做好规划,没有一个清晰、坚定、明确的目标,就会感到无事可做,毫无动力。而每个人都有惰性,懒惰是人之常情,刚开始是出于偏好舒适,懒散,享乐,可一旦养成习惯,再想要提起干劲来都会觉得力不从心,渐渐的人也会变得淡漠,消极,丧失斗志。于是便成为了宅男宅女。
3.逃避压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如学业、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遭受挫折和打击。面对逆境,有的人相信风雨之后总会见彩虹,奋斗改变
命运,选择直面而上;而有的人浑浑噩噩,却选择了逃避。“宅”就成了大学生的一个“避难所”。
七.“宅居”现象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针对“宅”对大学生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会导致交际狭隘,55%左右的学生认为会导致个人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下降,39%的学生认为会产生生活障碍、影响生活质量。而只有28%的学生认为“宅居”是缓解压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大学生会造成如下影响:
1.影响身体健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依赖于“宅”,喜欢将自我封闭起来呆在家里。但不规律的饮食、睡眠以及缺乏运动,让“宅男宅女”们也感到自己身体状况已趋向于亚健康。身材走形,不爱运动。对健壮的人心存嘲讽,对肌肉和力量心存恐惧。崇尚中性美和病态美。又会表现出病态的固执。这样就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弱不禁风,另一方面又偶尔会有惊人之举.2.影响学业
有些同学经常“宅居”寝室而不去上课.就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时间,从而耽误他们的学业。有些同学为了宅在宿舍部分人选择逃课,长时间的沉迷网络必然是大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致使他们耽误学习,甚至荒废学业。同时网络具有很大诱惑性,网络中没有压力,没有约束,长时间的网络活动会使他们忘记现实、忘记自我、忘记学业。这些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今后发展皆有弊无利。
3.影响人际关系
“宅居”限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减少了文娱社团活动,即便是在BBS上闲逛,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是处于“隐身”状态。长此以往,“宅人”们便逐渐不喜欢人际交往。交际能力下降,与社会联系减弱。从而使他们易形成性格孤僻冷漠等不良心理与人格特征,同时焦虑、孤独、抑郁、等负情绪的增加也容易使他们逃避现实、感情淡薄、社会退缩,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关于“宅”现象的相关建议
对于大学校园里“宅男宅女”的现象的出现已不是稀奇的事情了,而对高校里出现的“宅”一族,师生评价褒贬不一。总之,对于这种现象,大家的看法各不尽相同。我认为,作为大学生,长期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关注自身的发展,因此我提出了我们对“宅男宅女”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使用电脑,参加实践活动
“宅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状态.对任何人而言,这都绝对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有着种种对生活的期待和渴求,试着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慢慢激发起改变的愿望,宅男宅女们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而且有能力改变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吧!大多数“宅男宅女”呆在自己的宿舍里大部分时问是用在电脑上的,把电脑当作寄托,在不断的上网中依赖起网络。所以在利用网络上把握好其中的度十分必要。
必须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这样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二)学校多开展各类活动,帮助学生走出“宅居”生活
在帮助大学生走出“宅”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扮演起帮助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学校有责任为学生们营造出积极的且有活力的生活氛围。学校可以多请专家来开展一些关于大学生生活规划、大学生就业与人生规划、网络的现代价值与使用等相关主题的讲座与座谈会;也可实施一些适度的旦有强制性的措施,诸如:提出勿过多上网的要求,要求学生更多地去亲身参加活动等等。
九.对”宅男宅女”的看法
1大家对”宅男宅女”的看法
“宅男宅女”的现象应该被关注,而不是去担忧。宅人的出现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是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文化的产生有他的背后深刻的内涵。宅人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他,去研究宅人们的内心状况,并对消极的部分及时给予指正纠正。中国的宅男宅女的数量上升已经成为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大家的身边也许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宅人。但是如果宅南宅女达到一定的数量,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我对宅男宅女的看法
大学生是宅男宅女的典型代表,我们太安逸的生活给了我们宅的条件,宅的空间。我们美其名曰接受高等教育来到园林般的校园,我们每天只需上几节课便早早回宿舍,学校的食堂,小卖部,外卖永远为我们开放,我们接着学习的名义早早配置了电脑,我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生活费。我们走进了宿舍,走进了网络世界,体验着我们所谓舒适的宅男宅女生活。我们现在很安心自在的宅,当出了大学门,我们能骄傲的说我们大学到底收获了什么吗?难道是我们为我们没挂科自豪,还是为我们的宿舍的宅生活而骄傲呢?恐怕到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真的会被用人单位排挤在门外,回家做一次真正的宅人了吧。
梁启超先生的孙子梁从诫先生说:“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大学的“宅”生活确实过着很安逸,但在这种安逸下我们也应该试着想想我们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式。我们是只能仅仅宅在宿舍,守在电脑旁,我们还可以宅在图书馆,宅在自习室。
生命时间屈指可数,有意义的生命时间更是寥寥无几。我们不要越宅越窄,我们要在”宅”中学会去摘,摘下充满知识的星星,摘下孕育智慧的果实,摘下我们支持我们未来的目标,摘下最宝贵的学习时光,摘下我们无悔的青春。参考文献
[ 1] 吴荇.中国闪现闷居一族: 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2]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你有“御宅”倾向吗? [冈田斗司夫《御宅学入门》..1996.5《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GroupM Knewledg Center 群邑智库.[3]陆华杰.“宅男宅女”叩问校园文化.
[4] 安莉.”宅男宅女宅”生活
2.大学生读书现象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一、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主要表现
个体从一个“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不是一年两年完成的, 而是伴随着个体的一生, 在每一个年龄阶段, 都有其相应的社会化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 如果超出了这个度, 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美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郎提出了“过度社会化” (over socialized) 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环境 (包括人际关系) 对人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 个人自由 (包括个性发展) 的发展余地是极为有限的。[2]本文中的“过度社会化”主要是指小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超出了与之相符的度, 表现为小学生社会化的程度过高, 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现象。现在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已成普遍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年龄成熟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 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学生, 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 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铺天盖地地涌来, 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 很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诱导, 现在的小学生几乎无人不知“谈恋爱”这回事, 在放学之后还会谈论某某和某某今天在班里搞暧昧等话题, 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这种现象令家长和老师都感到无可奈何。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都不成熟, 但模仿能力极强, 对异性有一种懵懂的好感, 他们和成人之间的恋爱有很大的不同, 老师和家长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而不应该避而不谈, 如果不及时给予指正, 就有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 知识技能多样化。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以扩展家庭为主到现在的以核心家庭为主, 家庭的规模也越来越小, 由原来的一家十几口人到现在的一家三口, 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太阳”, 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 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全才, 在学校上课之余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的学习, 比如跆拳道班、书法班、舞蹈班、小提琴班, 等等, 使有些小学生通晓各种乐器, 多才多艺。表面上看来,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小学生对所学知识只是死记硬背, 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所学内容, 一旦停止学习, 就会把以前所学全部忘记, 尤其像舞蹈、乐器等才艺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金钱, 小学生牺牲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来学习, 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学习上的压力, 而且给家里带来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3. 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成人化。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 它对人们的言行 (及至影响外部世界) 起决定性作用。[3]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首先, 小学生应该有一颗单纯的童心, 但是受成人世界的影响, 他们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成人化, 表现在遇到事情思前顾后, 权衡再三, 考虑事情的后果, 而不是像小孩子那样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失去了天真无暇的一面。其次, 在行为方式上, 表现在有些小学生都会玩成人的一些游戏, 像植物大战僵尸等;有的小学生为了当上班干部就请客吃饭拉拢同学;还有的小学生觉得自己家里有钱就摆阔, 说自己家里多么多么有钱……很多家长却以此为豪, 觉得孩子会办事会说话, 却没有看到它的负面影响, 长期这样下去, 孩子就会失去创新精神, 完全复制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4. 价值观念物质化。
小学生爱钱并没有错, 但是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就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现在的小学生盲目攀比, 比谁的衣服贵, 比谁的书包文具盒好, 谁家的房子大, 装修豪华;为了和老师搞好关系, 就经常给老师送礼;花钱上大手大脚, 在买生活用品、玩具、衣服、食品等时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从来不知道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样会造成小学生一切向“钱”看, 注重物质享受, 不知道财富的来之不易, 而且有可能造成小学生在做事情时, 只会走捷径, 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事。
二、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有着复杂、深层次的原因,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 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小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 小学生的很大一大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制度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校在传授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目标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责任, 现在有些学校的制度还不完善,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 很多学校还暗中进行应试教育。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由于国家要求不能体罚孩子, 许多教师对那些淘气的孩子不闻不问, 受物质利益的驱使, 他们对孩子家里有背景有地位的孩子特别关照, 这也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小学生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家庭规定了小学生社会化的初始内容,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 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 但超过了一个度, 使小学生的压力过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 家长在做一些事情 (像送礼、请客吃饭) 的时候毫不避讳, 甚至教育孩子以后遇见这样的事也要这样做, 造成孩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人化;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几乎有求必应, 这与孩子价值观念的物质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3. 同伴群体的影响。
同伴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 它往往以共同的观念、利益为基础, 以感情为纽带, 有较高的行为一致性, 正因为如此, 同伴群体会对小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 它迫使小学生做出与群体相一致的行为。如果同伴中有攀比行为, 很多小学生就会跟随着攀比。同伴群体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小学生因为交错了朋友, 从而对其自身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一起逃课、拉帮结伙等。
4. 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现在的小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代小学生都更能享受媒介资源, 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电视、报刊杂志和新兴电子媒介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而大众传播媒介又无孔不入, 致使很多小学生对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情有独钟, 无人不知“早恋”这回事, 这不仅危害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且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的预防对策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学校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也不能过于急躁, 而应该循序渐进, 把握好度。小学生“过度社会化”不仅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 而且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 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光看分数的高低, 应该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去考察, 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让小学生走出金钱至上的误区, 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辞退不合格人员,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师德教育, 让教师意识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远比分数重要,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同时加强教师和小学生的交流, 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制止, 使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趋于正常。
2.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实现小学生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重视智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 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渗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加强同伴群体引导, 创建良好的群体氛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同伴群体虽然在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有消极的一面,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同伴群体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发展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小学生的同伴关系, 悦纳小学生的同伴, 另一方面要关注同伴群体的发展动向, 一旦发现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脱离常轨, 家长就要及时出来制止, 充分发挥同伴群体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4. 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 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
大众传媒给小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帮助小学生认识社会, 因此我们不能对大众传媒全盘否定, 应该合理利用。一方面, 社会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 禁止那些色情暴力充斥网络, 禁止小学生观看那些对其身心健康有害的内容, 另一方面, 要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通过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或者家长引导孩子识别健康信息和不健康信息, 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通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过度社会化”现象一定会有所改观。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83.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85.
3.《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篇三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等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适用的大、中、小型企业及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德鲁克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德鲁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管理的实践》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一)关于管理企业
企业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才能管理好企业?《管理的实践》给了我很明确的答案。德鲁克认为,要想知道什么是一个企业,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适合的定义:创造顾客。这个简洁的概念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我一直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按照我们一直所学的经济学,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作为理性人,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作为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其实,仔细想想,的确可以发现德鲁克看问题的透彻,看到了问题的根本,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将能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才能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
关于如何管理企业,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是由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获得满足的需求来顶叶。大师有说“企业管理也就是目标管理”。如何制定企业的目标是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应该在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实物和财力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的绩效和培养管理者、员工绩效和工作态度、社会责任8个领域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管理层的首要职能是经济绩效,对于利润、市场份额、财务情况等这样一些数字目标,我们并不陌生,这是股东们或国有资产管理代表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他们的关注点,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不努力实现。但也不能单单从财务的角度来诠释企业,这样的企业只会是短命的。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客观评价管理者的绩效和员工的绩效是每个企业的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培养管理者,关注员工的利益和成长,使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二)关于管理管理者
“管理层是企业的器官,其首要职能是经济绩效,管理层只能以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权威。”“能否管理好管理者,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达到目标,也决定了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和工作,因为员工的态度反映了管理层的态度,也直接反映了管理层的能力和结构。” 德鲁克在这一部分主要从人才的引进、培训、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了管理管理者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当每个员工都成为管理者时,企业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员工绩效才能最大发挥。
在这一部分中,对我来说最有启发性的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这一节。他指出“每位管理者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的目标,当然高层管理者们仍需要保留对目标的同意权,但是发展出这些目标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的确,这是他的首要职责。”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对这个观点我也有着深切体会,就拿学生广告实验公司来讲,我们的对于部门管理目标中有许多是由我们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定位而自己设定的,如果我们在对于自己部门的管理的全过程中都等着总经理层的具体安排,那就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才是德鲁克先生所倡导的,管理的职责所在。
(三)关于管理员工和工作
德鲁克认为,如果我们视员工为人力资源,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资源的特性是什么,而当我们把重点分别放到“资源”或“人”上时,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唯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人”的问题是一个相当综合性、相当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问题。“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有生产力、最多才多艺、也最丰富的资源;也是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 因而,德鲁克提出,使员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对管理者永恒的挑战。管理者不只要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员工,同时也要通过远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员工。作为一名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下学期我们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德鲁克的这些观念无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点燃了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
4.大学生社会实报告《读书心得》 篇四
读书心得
姓
名
刘洪玉
学
号
201303010
所 在 系
生物科技系
专业班级
园林学本1班
报告类别
社会实践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读书心得
《谈人的理性》读书心得
一、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一1970)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的拉文斯克洛夫特。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父是贝特福德公爵六世,祖父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首相。但是,罗素的幼年生活是不幸的。当他2岁时,姐姐和母亲因病去世,在他5岁和6岁时,父亲和祖父也相继去世。因此,他从小就由祖母抚养、教育。他的祖母对他的生活、学习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3年后,他通过了学位考试。从第四年开始,罗素改学哲学。一开始,他是新黑格尔主义者,后来,他成为新实在主义者。189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哲学系毕业。大学毕业后,罗素既从事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讲学,也进行社会政治活动和教育实
践活动。罗素的学术成果众多,涉及数学、哲学、文学、教育等众多领域。其中最有影响的论著有:《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著,三卷,)1901?910)、《社会改造原理》(1915)、《哲学问题》(1920)、《教育论棗特别是幼儿期教育》(1926,中译本为《教育论》)、《教育和社会秩序》(1932)、《西方哲学史》(1945)、《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限制》(1948)。鉴于罗素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他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加林奖。同年,他还获得了丹麦的索宁奖。
罗素一生到过许多国家讲学。1896年,他应邀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布林·马尔大学讲学。1910年,他在母校剑桥大学讲授逻辑和数学原理。1914年,他赴美国哈佛大学主持“洛威尔讲座”。1920年,他应“中国讲学会”的邀请在中国讲学。1938年到1944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纽约市立大学等处讲学。1950年,他到澳大利亚、美国讲学等。频繁的讲学活动使罗素的思想在许多国家传播开来,也丰富了他本人的思想。罗素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一生都在呐喊和平,反对战争。为此,他屡遭迫害。如:1918年,他因“侮辱盟军罪”被判6个月的监禁;1961年,他又因“鼓动”群众搞静坐示威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等。但是,这些挫折都未曾使他屈服。他在去世前一个多月还发表政治声明,谴责以色列空袭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罗素为人类和平所作的努力提高了他的声望,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罗素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他和妻子朵拉创办的皮肯希尔学校上。这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充分体现了罗素的教育思想。从1927年学校的创建到1935年,他把全副
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所学校中。学校唯一的财政来源是他自己的稿费。他亲自掌管校务,教育学生。皮肯希尔学校的显著特征是倡导自由,避免压制。1935年,罗素与朵拉离婚后,离开了这所学校。1940年,这所学校关闭。
罗素的一生很辛劳,也碰到许多挫折。但他始终以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1970年2月2日,他以98岁高龄谢世。
二、内容简介
罗素的著作,论文有二百多篇,成书的有三十余种,没有不值得一读的,反而有许多是应该精读的。《罗素谈人的理性》是其文集的一个节选主题集。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罗素并不是个埋在故纸堆或深居象牙塔里的哲学家,他对世界上任何问题都有精辟的见解,他关心人类的前途,在当今一片混乱里,他给世界寻找新的希望。他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主义,在希特勒崛起后,他放弃和平之一而怒斥极权主义之危害人类。在谈人的理性,罗素针对人与人种种关系之间理解哲学的力量。他以为哲学可以养成青年男女慎思明辨的习惯,而不是在算学和科学上,且亦在重要的实际问题上;是赞成个人主义的。但是他对于许多“进步的”教育家只热心于培植个人主义而忘却社会,则不以为然。他以为我们非只是“个人”,并且是社会的分子。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罗素个人的偏见,本书一些作品中的唯心主义表现比较明显,有些观念和论述显然是错误的。读者在阅读中予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一个人无论要专学哲学与否,总得对哲学明白清楚,哲学可以使人们对于生命目的观念变得远大;哲学可以教导我们认识
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了解现在人类对于过去人类和将来人类的关系以及整个人类历史在宇宙中的地位。因为哲学能使人的思想的对象扩大,所以哲学在这个烦恼的世界中是消除忧患而维护宁静的良方。罗素主张社会主义,乃因社会主义的实行可以得到经济的公平,而消除人与人间怨仇和争夺的缘故。但他继承他的教父米勒·约翰的精神,以为自由是人世间许多最好事物的要素。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它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
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句李开复博士的名言:“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朋友们,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吧!把上天赐予你的东西都变成财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附录
罗素名言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你追求不到的东西有时也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就比那些认为死后一切皆空的人,对疾病更少害怕,或在同困难的斗争中有更多的勇气.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带,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的旅途.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
时间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方面而不是伦理方面,而且更多地涉及的是我们的愿望而不是真理.
不要担心制造怪论,因为现在所接受的每一观点都曾是关论.智慧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甚至能和最异己的东西结合.知识的重要仅在于直接的实际的效用,而且还在于知识能增进精神上深思熟虑的习惯.聪明人应该把钱放在心上,而不放在嘴上.无论我们后退多远,我们总还可以走得更远.不与感情相呼应的同情,只不过是伪装的自私.最充实的爱是愉快与良好的愿望这两种因素不可分割的结合.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最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创造活动的基础上.由于惧怕失掉金钱而发生的忧虑与烦闷,使人把获得幸福的能力消耗掉,而且恐惧遭受不幸的惧怕,比起所惧怕的不幸来,还更为不幸.认为幸福是人生目的的人,往往是比较仁慈的,而提出其他目的的人,不知不觉地常常受残忍和权利欲的支配.当不幸来到的时候,是我们的勇气忍受希望的废墟而不悲悼,是勇气使我们的思想远离着徒然的惋惜.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有些东西你想要而没有,这就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人的真实生活不在于穿衣吃饭,而在艺术、思想和爱,在于美的创造和瞑想以及对于世界的合乎科学的了解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人生中最难学的便是过那座桥,烧那座桥
惟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一个有勃勃生机与广泛兴趣的人,可以战胜一切不幸。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有三种简单而强大的情感主宰着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真理的探求和对苦难大众的悲悯.
美好的生活即由爱激励,由知识引导的生活.爱是一个包含多种感情的人.没有祝福的喜悦可能是残忍的;没有喜悦的祝福易於倾向於冷酷与少许高傲.------罗素
嫉妒者不仅希望制造不幸,并在不受惩罚的情况下制造不幸,而且他本人也由于嫉妒遭受不幸,他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提取乐趣,而是从别人的拥有中提取痛苦
灵魂能够伟大的人将敞开心灵之窗,让来自宇宙每个部位的风自由地吹入
恐惧爱情就是恐惧生活,而那些恐惧生活的人,他们大半的声明也已枯萎死去
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One of the symptoms of approaching nervous breakdown is the belief thatones.work is terribly important, and that to take a holiday would bring all kinds of disaster, If I were a medical man , I should precribe a holiday to many patient who consicered his work important.(Bernard Russell, British philosopher)
神经即将崩溃的症状之一是相信自己的工作极端重要,休假将会带来种种灾难。如果我是医生,我给这样的病人开的药方是:休假。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信用,也适用于个人。
过多的同情是错误的。当然,过少的同情更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走极端都是不好的。
一个男人如果深恋和尊敬某个女子,通常他将感到无法将她同性活动联系起来,他的爱情将会采取富有诗意和想像的形式。
一棵树,成熟了,才结出甜美的果;一段最纯的情,经过了陈封的日
子里的考验,才可能看到完美的结局。
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存在于恬静的气氛中。
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凡是心灵关照整个世界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就和世界一样伟大,在摆脱了被环境所奴役的命运后便体验到一种深沉的快乐!
一直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5.大学生读书现象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调研主题:农村青年早婚现象
调研时间: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15日
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乡
调研方法:网络查找、实地采访、调研问卷、乡政府档案资料
调研大纲:
(1)调研动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
(2)调研过程:此次调研活动,是我自己发起并实施的。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主要是采用了从网络查找相关的政策法规,参照乡政府提供的记载资料,亲身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全过程经历了半个月的时间。
(3)调研目的:
了解农村青年早婚的现状
了解农村青年对早婚现象的认识
探索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发展趋势
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危害
总结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
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速度日趋迅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相对于城市,还是存在很多滞后的因素。所以此次利用寒假的机会,特对农村青年早婚这一现象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村早婚问题的现状:
调查中根据乡政府提供的资料,共发现2009年1月初--2011年12月底农村早婚1490对,同期全乡合法结婚6900对,早婚比例占21.6%。根据调查情况分析,由于早婚问题难以认定,加之多数乡村对这样的调查存有思想顾虑,因此,调查所得数据是很保守的。但是,仅对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看出,早婚现象具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早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调查数据显示,我乡2010年共有早婚470对,2011年猛增至717对,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估计2012到年底会远远超出之前任何一年的总数。
二是,早婚现象已被多数群众认可。我们在走访座谈中看到,不少群众对青年早婚并不感到惊异,在走访的以及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200名群众中,有138人认可早婚,占被调查人数的69%,其中96名老年群众,更是片面的认为,让孩子早一点结婚并无大碍,虽然不符合《婚姻法》规定,但算不上什么大事。
三是,早婚现象对控制人口的危害已经凸显。由于早婚青年尽管在事实上已经结婚,但因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从法律意义上说不是夫妻,所以各乡村对这部分人员基本上都没按已婚上报,这些人也就很自然的被排斥在季度普查范围之外,以致他们的早孕早育问题很难及时发现,更谈不上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这就给控制人口目标造成了严峻挑战。
四是,早婚具有明显 “四多四少” 的特点。即在早婚总人数中:男性居多,女性较少;一方早婚的多,双方早婚的少;与法定年龄比较,相差一岁以内的多,相差一岁以上的少;外出务工的多,在家谋业的少。调查显示,1490对早婚青年中,男方早婚的1387对,所占比例为93.1%,女方早婚的103对,所占比例为6.9%;男女双方均为早婚的67对,所占比例为4.8%;年龄差一岁以内的占71.3%,年龄差一岁以上的占28.7%;外出的占88.4%,在家的占11.6%。
二、早婚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全面分析和个例的认真解剖,不难看出,导致早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从本乡情况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人口流动频繁为早婚提供了客观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和异地创业已成为时代潮流,其中青年人占绝大多数。我乡经济尚不发达,一些在校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居下的学生,往往由于学成无望或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些青年男女过早地从走进社会,枯燥的田园生活使他们的内心极度空虚,多数人都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而外出后不仅会接受更多的新观念,而且会接触更多的同龄人,结识更多的新朋友,在这种客观环境和思想意识的共同作用下,远离家乡的青年男女,感情发生碰撞,日久生情,进而出现早恋早婚。
二是,素质教育不到位给早婚留下思想空间。近几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多数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主要追求目标。由于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法律知识和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过早的走向社会后,对许多现实问题似懂非懂却又自以为是。他们思想开放却又不知道婚姻的真谛,致使不少人盲目的非法同居,以致未婚先孕;他们向往婚姻自由却又不懂家长参谋作用的重要,往往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私定终身。
三是,家长思想错位为早婚大开方便之门。一些家长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桎梏,“早结婚,早生子,早省心,早享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孩子只要初中毕业没有到更高的学校深造,家长就会千方百计地为孩子物色对象。孩子定亲后,男方不但要拿出4万元左右的定金,而且春节、中秋等节日都要为女方送上几百元以上的礼物,并且如果婚事不成,这些礼金很难如数追回。因此,一旦定亲后,男方家长都希望孩子尽快结婚,一方面减轻经济压力,一方面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时间长了孩子的恋爱关系出现变故。在调查的100名群众中,有83名群众督促孩子早婚就是基于以上原因。
四是,管理缺失为早婚提供了蔓延的土壤。从实际情况看,对早婚的治理不仅缺少必要的措施,并且一些基层干部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少村干部对待早婚早育睁一眼、闭一眼,不加以制止。从婚姻管理部门看,尽管他们做了不少工作,但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造成农村群众对有关法律了解不够深入。从法律层面上看,在《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只对合法结婚年龄有明确规定,却没有“早婚”这一法律术语,更没有对早婚的处罚规定,致使计生部门的管理只限于早育而无法治理早婚。
三、早婚现象的危害:
早婚势必会给婚后的生活带来危害和影响,经过我个人细致分析,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缩短了人口世代更替的间隔。“早婚”必将加快人口增长速度,缩短了人口增长周期。按照一般规律,晚婚每百年出生四代人,而早婚每百年可能出生五代至六代,甚至七代人,这就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调查数据估算,我乡近两年来因为早婚而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漏报应该在450人以上,给计生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对于人口数量本来就饱和的我国来说,这是不容乐观的。
二是,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青少年时期,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骨骼,要到23至25岁才能完全钙化。如果在这之前怀孕,母体和胎儿的同时需求势必造成胎儿同处在发育中的母体争夺营养的情况,使母婴双方都不能健康生长。
三是,影响早婚青年自身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精力最旺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也是长知识、学技术的黄金时代,如果过早的结婚、生育,就会将青春和时间全部浪费在男欢女爱和养儿育女上,影响工作和学习,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四是,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早婚青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难以妥善处理和安排家庭生活,也不能很好的哺育和教养孩子,往往影响夫妻感情,甚至造成“离异”。由于早婚是一种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因此,早婚关系出现裂痕时,常伴随产生“感情纠葛”、“财产分割”、“彩礼退赔”等一系列民事纠纷,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及社会和谐。而且,早婚问题会直接导致早育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加重了我国计划生育的负担,伴随大多数农村青年早婚者产后继续外出打工,也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四、对治理早婚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贯彻《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群众认识到早婚是一种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增强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二是,深化思想引导。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加强外出务工青年的思想引导。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要以男青年为重点,因为在人们思想意识中,一般都认为18岁就到了成年,而新《婚姻法》规定男青年的婚龄为24岁,以致24岁之前的几年成为男青年是否早婚的关键期。要加强对中老年人的观念教育,逐步改变他们“早生儿早得济”的传统思想,让他们为孩子健康发展做坚强的后盾。通过思想引导和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新型婚育观念。
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在围绕农村育龄妇女需求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过程中,积极拓宽服务领域,要把早婚夫妇列入服务范围,为他们讲解少生、优生知识,帮助他们及时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早婚且早育的现象。
四是,强化综合治理。尽快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治理早婚早育的具体措施,加强这方面的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加强协调督导力度,真正明确各部门及乡、村领导干部治理早婚早育的职责。要严格结婚登记手续,从源头上遏制早婚;要建立早婚检查、监督、举报等制度,做到对早婚者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五、个人调研心得:
此次是我个人的第四次社会调研活动,但对于农村青年早婚现象的调研还是第一次。身为一名农村长大的孩子,更是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我,自然而然地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平常的农村生活中,我对农村青年的早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经过这次深入的调查,其结果还是令我十分的震惊。我国已经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一项重要政策,中国农村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我希望中国农村的早婚现象能早日消除,真正地达到和谐农村、和谐社会。
注:本调研报告所提及“早婚”,是指尚未达到结婚年龄的青年男女,未依法进行婚姻登记,便按照风俗习惯等方式举行婚礼,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
附:后附调研问卷原件一份。
农村早婚现象调研问卷
您好!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特地设计此问卷,对于您所填写的资料,我们将绝对保密,只作调查研究所用。望您能够抽空填写,谢谢!
一:选择(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选项打勾)
1你的性别?
男
女
2你所在的乡村是否存在青年早婚的现象? 是
否
3你认为农村青年早婚现象是否正常? 是
否
4你是否也属于早婚(未婚可不填写)? 是
否
5你所听说的早婚现象中,最小的年龄是多少?
其他
6在你所认识的早婚青年中,大多数是从事什么工作? 在家务农
外出打工
其他工作
7你对农村青年早婚持什么态度?
支持
不是很支持
不支持
8你认为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自己喜欢
看着别人结婚,也想尽早结婚
父母催促
父母包办
其他原因
9你认为父母对农村青年早婚是否支持? 支持
一开始不支持,后来管不住也就支持了
坚决不支持
10你认为农村青年早婚有危害吗? 有,但不大
有,且非常大
完全没有
11如果你认为农村青年早婚有危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人口压力(加重计划生育负担)
自身经济压力
自身尚未成熟,更别谈什么生儿育女
易导致离异、经济纠纷等问题 其他问题(请再后面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早婚现象会直接导致早育问题吗? 是
否
13你对中国新《婚姻法》是否有所了解? 是,很了解
是,但不是很了解
完全不了解
14你对当地政府控制早婚现象的表现如何评价? 很好
好
一般
差
很差
15你对当地政府如何控制农村青年早婚现象有什么建议(请在下面自由填写)?(1)(2)(3)(4)
6.无照经营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六
一、无照经营的现状及特点
从工作人员拿出的资料统计来看,截止今年七月底,和平区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共计1966户,其中各类市场内无照经营766户、市场外无照经营1200户。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流动摊位。
由于上述766户市场内无照经营均面临拆迁等原因,具有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列为调查范围。市场外无照经营的1200户,由于不能挨家调查,因此只进行粗略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几个特点:
(一)从行业角度来看,以餐饮和食品零售和服务业居多。我观察到的主要有餐饮食品、小百货、美容美发、家政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和平分局的统计中看到分别为489户、302户、161户、137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90%。
(二)从经营的人员角度来看,大多为下岗职工从事无照经营,达693户。外来人员、残疾人及其他闲散人员无照经营分别为143户、10户、354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40%。
(三)从经营场所分布的角度来看,劝业场周围地区较为集中。在我调查时发现无照经营多集中在劝业场、小白楼周边的一些小门脸、小商铺。店面很简陋甚至是临时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员说他们对此进行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布地段 总户数 较为集中的道路或地区
劝业场 365户 河北路、山西路、长春道、哈尔滨道、哈密道
白楼 269户 建设路、滨江道、烟台道
新兴 178户 同安道、一号路二号路、气象台路
体育馆 151户 五大道地区、黄金花园地区
南营门 130户 拉萨道、绵阳道、鞍山道、四平道
南市 81户 荣安街、荣安大街、多伦道
其它地段 26户 散落在一些大商场内和其他楼宇内
(四)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劝业场周边我发现无照经营者采取各种方式掩盖无照经营。如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服装店,屋内有门通向一饮品店,而饮品店没有营业执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员说“从近几年查处的无照经营案件分析得出:一是违法主体以个体、私人经营等非公有制主体的自然人或合伙居多;二是经营规模以小规模居多;三是经营时间上以短时间居多;四是涉及的领域有所扩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前一阵劝业场工商所已经发现并查处了一件利用网络游戏和网络商铺等经营手段来从事无照经营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盖无照经营。”可见其形式的多样。
二、无照经营的具体原因
(一)从无照经营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在于:
(1)因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而不能办营业执照,造成无照经营。
(2)依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不能办理营业执照造成无照经营。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无照经营主要原因有:属违章建筑,如临时建筑、居民楼窗口售货、窗改门等;还有无房本等产权问题;再有就是商铺已经规划拆迁。
(3)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因素而无照经营,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饮及美容美发行业。他们多数既在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等场所经营,又不符合卫生许可的要求,因而造成双重因素的无照经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一种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无照经营,都集中在食品、餐饮及美容美发等行业。他们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备卫生防疫部门在营业面积、卫生条件、操作间等经营条件的统一规定,在无《卫生许可证》的前提下无照经营。
2.主观原因在于:
(1)有的个体经营者生活有困难,交不起各项税费;我询问一位小餐厅老板为何不办营业执照时,他无奈的说:“不是不想办,但起一个餐饮执照需交的税费有卫生部门的检查费、环保测水换证费、门前三包费、工商管理费等等。刚刚营业,根本没那么多钱,只好先拖着。”
(2)买卖不好、刚干或不想长干,对经营前景没有信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不起照先经营。如一家外贸服装店老板所说“干一段也许买卖就黄了,改行了。所以先不办照了。”
(3)见其它商户未办营业执照,怀有侥幸心理不起照。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造成无照经营的原因有:
1.无照经营价格低、地点便利,一些个体经营者往往受这些因素的诱惑;
2.市民对无照经营的卫生状况没有充分认识,对其商品和服务还做不到自觉抵制,使其有得以生存的环境;
3.城市规划配套设
施相对滞后,商用房屋较少且租金较贵,使一些小本经营者无利可图;
4.无照经营者大部分为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他们对执法人员的工作不理解,又容易取得社会同情。在一家卖馒头切面的店铺前,我问一位顾客为什么这家店没有营业执照却还来购买,答说“她们几个下岗工人开个店不容易,东西做的又不错,没执照也没关系。”由此可见执法人员工作难度较大
三、治理无照经营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照经营的现状堪忧而成因复杂,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治理无照经营也不能一蹴而就。我认为各管理部门应该去其害存其利,用疏导与取缔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群众对工作不理解而产生逆反情绪,避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及不稳定因素。一方面要防止其继续蔓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一)在市民中普及法制观念,认清无照经营存在的隐患。
无照经营行为的优势是成本低,以至于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对较低,市民容易被其诱惑。然而,他对守法的有照经营构成冲击,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了守法商户的利益。另外,无照经营从事餐饮、食品行业,由于没有《卫生许可证》,其卫生状况得不到审查监督,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这些隐患应让市民更加清楚和了解。执法管理部门可以与各区物业人员相互配合,在市民中普及法制意识和市场机制原则。一旦市民充分认识到无照经营的隐患,做到自觉抵制,无照经营自然会从根本上消除。
(二)各部门协调配合,增强执法力度。
对于有条件办理营业执照而拒不办理,屡教不改的商户,及涉及市民健康安全的餐饮业等无照经营活动,一经查处应加重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对于违章建筑,由于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应及时拆除。另外全市可以同时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治理工作,从无照经营集中的行业、地区入手,各部门配合工作。据了解,工商河西分局在暑假期间的专项治理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对弱势群体实施优惠政策,保护有照经营者。
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活确实困难,而上铺的房租、各种税费又较贵,致使他们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因此对弱势群体办照应免收一部分税费,下调房租,降低办理营业执照的条件,简化手续。建议政府出资建一些硬件设施规范的经营场所,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帮助弱势群体再就业,实现自力更生。对于有照经营者应加强服务,减少后续的杂税。对守法且口碑良好的商户给予减免税款的奖励。这样可以创造一个有照经营受保护,无照经营受打击的公平竞争环境。总之,行政执法部门应转变职能,以服务为本,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7.大学生读书现象社会实践报告 篇七
1 赣州高校园区消费现状分析
日前, 我们围绕大学生消费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在赣州高校园区的多所高校分发了1000份问卷, 有效回收问卷978份, 有效率为95.3%,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赣州高校园区消费状况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 总体消费水平偏高, 消费差距较大。过去,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为日常的必要开支, 相比于当时的人均消费水平也较低, 但现在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2007年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约为560元, 超过了2007年赣州城市居民1020元的人均月薪收入的一半, 因此在赣南医学院的平均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大学生的具体消费情况也存在差异。虽然月消费
为廊坊市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随着近几年廊坊经济的发展, 在市体育中心篮球馆、游泳馆等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这些场馆现在已被投入使用。一批私人体育健身俱乐部相继成立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单车俱乐部、飞越俱乐部、广田俱乐部等。政府部门根据自身的位置以及发展的优势投资引资华堂国家高尔夫球场, 同时在市区中心地带建设了保龄球馆、乒乓球房等健身体育中心。
2.3人才优势
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多年来为廊坊市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专业人才。他们广泛分布在廊坊市的体育教育第一线。他们在群众体育当中充当着指导员的作用, 在竞技体育的发展当中充当着技战术指导、赛事的工作者的作用。但是这些人员很少回到乡镇, 尤其在农村, 一旦回去他们的指导员、教练等作用没有条件展示, 更得不到充分发挥。
3结论与建议
(1) 廊坊市县域体育发展落后, 但是一个很好的有待开发的体育经济市场, 市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能够带动着廊坊市体育经济的发展。
低于300元的和高于700元的学生都在10%以下, 但一定程度还是说明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拉大, 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2) 消费观念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为突出, 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新奇和独特、显示自己的优越性的心态普遍存在。据调查显示, 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影响消费的最大因素是消费观;其次占比重较大的是家庭状况, 占到了25.88%;产品价格、购物心情、周边环境因素分别占17.95%、14.44%、12.85%。
(3) 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 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据估计, 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50元左右。然而在被调查的近20名同学中, 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也不在少数, 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 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调查显示, 学生校内消费情况:餐饮31.80%、生活用品22.33%、通讯18.42%、学习用品16.09%;学生校外消费:服饰22.25%、餐饮21.54%、生活用品16.45%、学习用品13.77%、交通和通讯11.51%、娱乐健身6.7%、美容护肤6.43%。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消费用在了交友、恋爱和娱乐上, 其消费结构并不合理。
(4) 消费盲目性严重。大学生中有很多存在着炫耀和攀比的心理, 这也导致了追求时尚和享受而产生的消费日渐上升。如今走进大学校园, 随处可以看到拥有手机、ATM卡、MP3、笔记本电脑的学
(2) 根据廊坊市体育经济发展势头, 要以市区为龙头, 发挥人才、地理、交通和文化优势。
(3) 抓住2008北京奥运带来的机遇,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结合廊坊市的实际情况, 开发体育相关产业, 促进廊坊市的体育经济发展。
(4) 要不断完善廊坊市中小学体育教育, 尤其是农村体育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中小学体育活动, 尤其是农村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
参考文献
[1]董艳国, 王树峰, 自明.新世纪发展体育经济的战略思考[J].哈尔滨
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王小娟, 夏晓陵.我国体育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蔡珺, 王东方.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经济复合型人才的需
求现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张龙.对我国当前体育经济效益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学报, 2008.生, 不少同学甚至认为这些东西是大学所必备的。
2 高校园区消费外溢现象分析
据问卷结果抽样反映:同学不选择校外消费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远, 并非是对学校后勤的认可。留在学校消费的目的也仅是图个方便而已, 其比重竟占到了85.7%, 而真正认可学校后勤的不到14%。通过对学生月消费不同的四个群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 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 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 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 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 使他们有优越感, 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 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 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2) 社会环境原因。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 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 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 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 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在家向亲友东拼西借, 也不愿向学校贷款, 把贷款当作是丢人的事。
(3) 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 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 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 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 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 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 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 不知当家的困难, 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 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 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 不会有计划地开支, 每当钱花完了, 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 钱就邮来了。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 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 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4) 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关。有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 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 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 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 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 没有教育到点子上, 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开设的众多餐厅、歌舞厅、咖啡馆、游戏机室和桌球室等时刻吸引着大学生的消费。
(5) 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缺陷。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开放的世界里, 各种媒介的误导, 使得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 攀比等不良心理由此产生了, 而且还较为普遍。
(6) 高校后勤管理不够人性化。校外租房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多数是大三、大四的, 其中很多是为了备战考研。因为学校宿舍控制熄灯时间, 使他们开不了“夜车”, 功课复习无法“正常”进行, 所以才宁可付更多钱到校外租房。因此, 许多学生也表示学校在管理上应该更灵活、更人性化一些。
3 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大学生消费实力的强大以及消费观念存在的缺陷, 是导致校内消费外溢的主要原因, 而高校园区发展过快以及自身后勤能力不足, 也使得这种现象更加剧烈。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校内消费的外溢现象, 首先要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矫正;其次应该合理发展高校园区, 加强学校后勤及管理, 力求完善高校园区的综合性能。
(1) 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高校应该在学生消费观上进行教育和引导, 这既有利于学生消费的合理性, 也有利于抑制校内消费外溢现象, 更有助于促进高校园区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2) 大学生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要协调发展。首先, 要明确高校园区建设目的。借鉴国外高校园区的经验, 从实际情况出发, 实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 图书馆、体育等设施相互开放、共建共享, 以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其次, 要吸取先进理念, 烘托学校文化。进一步认识中国历史文化, 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在高校园区中放出新的光彩;尽可能吸收西方以及世界各国先进的思想文化, 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高校园区。再次, 要加强高校园区内各高校的联系。要多开展学校及学生层面之间的交流活动, 重视高校园区公共教学资源的建设, 相对于校内组织的活动, 不同学校社团之间的联合活动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学校应该鼓励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活动。
(3) 加快高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后勤保障水准。校内消费的外溢说明了学校后勤服务在许多方面需要改善。高校首先要在餐饮上抑制学生消费外溢, 要加强后勤管理和投入, 创建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并且提高饭菜质量和职工自身素质, 以良好快捷的服务, 干净卫生的就餐条件来赢得广大师生们的青睐。其次高校应该注重改善学校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 完善宿舍后勤及配套公共设施, 使管理更趋于人性化, 建设更完善化。
高校面对校内消费外溢现象, 一方面要加以利用, 作为一个促进当地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该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宛山, 高喜良, 孙华林.高校校办产业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 1996 (02) :10~15.
8.大学生读书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读书;建议
马小红,女,1977年1月,讲师,黄河科技学院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时期,是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时期,而读书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读书的基本现状,对读书的认识、读书目的,读书困惑等问题,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我校12个学院的本专科在校生,涵盖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31个专业,包括了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其中大一学生712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38.56%,大二学生681人,占总数36.89%,大三学生453人,比例为24.54%。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读书情况、意见及建议的广泛调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大学生读书指导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针对学生对读书的认识、读书目的、读书情况、读书困惑以及学生对我校读书情况的意见等,设计了25道选择题和3道开放题。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46份,有效回收率92.3%,较好地保证了问卷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读书的认识
在问到“您认为读书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89.9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6.39%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无趣的事情;3.6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负担很重的事情。
在问到“您认为读书对您有多大帮助”时,63.43%的同学表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28.76%的同学认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一般;3.74%的同学表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不大;1.30%的同学认为读书对自己没有帮助;3.79%的同学认为读书对自己的帮助不好说。
2、大学生读书的目的
在问到“您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时,27.09%的同学认为是学业需要;49.02%的同学认为是提高修养;17.17%的同学认为读书源于兴趣;6.23%的同学认为是休闲放松;2.44%的同学认为是消磨时光。
3、大学生读书情况
在问到“您每天的读书时间”时,8.94%的人表示基本不看;30.44%的学生在1小时以内;34.45%的同學在1-2小时;19.83%的同学表示每天在2-4小时;5.80%的同学每天读书在4小时以上。
在问到“您每学期大概读几本书”时,4.01%的学生回答没有读课外书;51.68%的学生表示读1-4本;22.91%的学生回答5-7本;20.31%的学生表示每学期读书超过7本。
在问到“如果您认为你的阅读量过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45.07%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大,没有时间;12.95%的学生回答没兴趣;17.44%的学生回答不善于阅读;8.76%的学生认为书籍价格太贵;回答其他的同学占15.68%。
4、大学生的读书困惑
在问到“您在读书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是什么?”时,31.42%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读什么书;32.94%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怎么去读书;31.96%的学生表示读完书后没什么收获。
5、大学生对读书现状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一道主观题“你对我校读书现状有什么好的建议”,有328位同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要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学生建议加大读书活动宣传及推广力度,从新生入校便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引领读书风气,培养学生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每名学生的生活方式;
其次,建议为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交流和读书成果展示,学生的积极性尚没有被调动起来。许多同学建议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优秀图书推荐、设立每周读书日等方式为学生读书搭建交流平台;
第三,加强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目前的读书活动主要由学生独立进行,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希望通过系列读书讲座、读书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从而使读书有目标、有实效。
三、总结与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读书充满期待,但是尚存在读书时间少、不知读什么、如何读书等困惑。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每一名学生合理规划读书时间,掌握读书方法,明确阅读目标、读书规划,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是教育者的重大责任。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大学生热爱读书、理性读书。
(一)提供优质资源,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调查显示,认为学校读书氛围很好的同学仅占33%,这说明学生尽管对读书有比较积极的认知,但学校整体的读书氛围尚需引导。这就需要学校打造读书平台,加强读书活动宣传,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应努力为学生争取更多经过精心筛选的优质阅读资源,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种网络图书数据库资源,而这种资源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文素质提升密切相关。
(二)配备阅读教师,制定学生读书规划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读书存在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缺乏规划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任课教师、辅导员担任学生阅读指导师,从入学开始,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及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的书目选择,帮助他们制定大学三到四年比较清晰的读书规划,进行读书方面的自我探索,并定期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学生摆脱为了考试而被动读书或盲目读书方式,学会主动在社会化视野下读书学习,并强化实践理念,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读书转化为个人实实在在的能力。
(三)加强读书指导,解决学生读书困惑
当前,急功近利的阅读习惯也在不少大学生身上蔓延,学生大学四年往往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许多大学生对读书的理解仅限于青春文学、玄幻等读物,读书只为了消遣娱乐,缺乏目的性。这方面除了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外,还在于缺乏相应引导。学校要把倡导读书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读书指导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松青.我国在校大学生读书表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上海市1305名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8(9).
【大学生读书现象社会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不道德现象的调查报告09-07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08-26
大学上课现象11-04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08-30
马原大学现象09-29
暑假大学生蜗居现象问卷调查06-19
大学生推销社会实践报告06-28
大学生简单社会实践报告09-22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字10-05
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