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共8篇)
1.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一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课题研究计划
2014-2015学年上 泰宁县实验小学《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课题小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氛围又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由此可见,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对它做一些尝试性、探索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课题的提出
确立这一研究课题,首先是因为音乐和科学学科的不统一,所任班级较多,对比性强;其次是由于这一课题易操作,每周、每天、甚至每节课我都可以做个有心人,进行必要的观察、记录和研究;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营造快乐的课堂生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的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和科学的学习兴趣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管理的操作策略。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例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即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筛选实际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把学习和研究得到的有关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探索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2.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对自己的研究提出准确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3.个案法:通过学生个案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提炼出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个案法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求教师通过大量的个案来提炼和检验效果。
4.调查法:可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口头或问卷调查,并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5.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汇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做好思想发动工作,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培训。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认识本课题的价值,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
1.走进课堂,有意识地对课题进行尝试性课堂教学。
2.积累一批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3.初步形成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措施及方法。
4.各学科形成至少两个有借鉴意义的个案,并编写《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2)编辑展示研究成果集。(3)上汇报课。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陈小红
成员:陈小红(音乐)聂淼(科学)
负责人拟写好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各阶段资料,其他成员必须配合负责人积极探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
2.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二
1. 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越来越频繁。
然而由于世界各地语言各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语言习惯的人们如何能够顺利交流。英语正是这样一种语言工具,它为不同国家的人们架起了一座语言的桥梁。
2. 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3. 学习英语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让自己轻松获得来自国外的信息,还可以为自己未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
1. 运用直观导入法,呈现单词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辅助教学。实物、卡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这类直观教具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多种感官刺激的语言材料。容易使学生把抽象的英语单词与具体的实物直接进行联系,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便于他们理解词义,避免了教师用中文解释,也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plane,train等几个交通工具单词时,我先用简笔画画出交通工具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然后引出全部图案,再板书生词开始新授。这样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运用游戏、歌曲巩固单词
小学生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适当做些游戏、唱歌,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将英语知识内化。例如:每排为一组,教师分别发给每组最后一排学生一张纸,上面写个单词,在老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用手指在前面同学后背书写单词,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传单词写在黑板上,传得最快最准的组获胜,这个游戏易于让学生记准单词书写。
3. 创设语言情境,练习对话
(1)从教材出发,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的新教材在选材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所以,老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课堂表演,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把英语学习真正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有时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好可以不受这种时空的限制,直接移植情景,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跳出了课堂死板的气氛。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研究英语交际活动。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有策略性地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比如,对那些比较害羞、胆小的学生,应注意观察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点滴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亲切地对他们说:“你能行!”“你有希望”“老师相信你”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适当渗透跨文化交际内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所教话题适当给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的好奇心强,因此,他们对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对他们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英语课上得活泼有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杨伟卫,迟颖.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
[2]孙爱芹.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2).
3.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篇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所谓“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谈得上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的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许多学者和教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而我们仅就“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方面进行简单探讨。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主要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选题
研究性学习从选题上具有开放性,它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一般学科性问题,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从兴趣入手,那么整个研究学习的过程就会被期待。
二、过程
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动脑,又动手,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这比单纯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个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这种类似于主导者的地位,远比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他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已学知识或掌握技能的检验和肯定,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和兴趣。
研究的过程多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成员既有单独的分工,又要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研究课题,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比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果
学生要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调查,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无数的努力最终有了实质性的回报,这种成就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
总的来说,尽管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听讲式学习就是落后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先进的,但不能不承认,研究性学习确有其独特的好处与必要性。
探究是人的一种本能,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或信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当然,现有的研究成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我们将继续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张建林.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完整性与研究性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5(2):73-77.
4.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四
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计划
王丽
课题研究的目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助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交换教学方式则能使这种兴趣保持长久,从而使学生玩中学,乐中学,乐中受益。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课题研究意义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促进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特别是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去。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兴趣也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学习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好奇、好动是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小学生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共鸣。课题研究的内容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英语歌曲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3)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转换角色,体验英语的乐趣。5)开展竞赛,生生互动,培养兴趣。6)创设情景,感受生活中的愉悦。7)积极评价,持久兴趣。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阅读文献资料,认真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用游戏教学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B、行动研究法
有计划、有步骤的由实验教师与教研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学习资料,对之作出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调制出最符合学生口味的学习大餐。
C、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1. 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2. 广泛收集学习兴趣激励,培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3. 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
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完善研究的方案。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定期进行课题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调整修改课题实施策略,及时作好记录。
5.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所以兴趣是关键,因此本学期我将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教师首先自己要,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机构、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
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了解自己受到哪些加法律的保护,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了解学生对所学道法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7、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8、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
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9、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五、课时分配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安全教育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中秋节放假
3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4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公民意味着什么
国庆节放假
6公民意味着什么
机动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有哪些
9国家机构有哪些
10人大代表为人民
机动
11人大代表为人民
机动
12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机动
13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我们受特殊保护
机动
15我们受特殊保护
机动
16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机动
17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6.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六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实验小学 张小柳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日趋下降,与音、体、美等其它课相比,语文课简直是在受罪。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课后单一的作业形式及做不完的作业,使孩子成天埋于题海中,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而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因此我们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很多。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德国的赫尔巴特到美国的杜威,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之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于漪等,都在不同的年代,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体会,论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
在西方,对中文的关注也是近些年来开始的,所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研究还不完善,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在英国,小学教育遵循“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 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激励学生动口、动手来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案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每年举办 “中国周”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特征,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全部四年级的学生带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中国城”(华人居住区)和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在国外,还没有专题的研究,但这些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却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下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诱、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下动力,并在漫长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
2、教学效率:所谓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探索。
2、教师需经常集体备课,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互动,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乐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并保持和提高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2、发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富有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从而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解放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哪些
2、教师个人情感因素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
3、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
4、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八、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创设了条件。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被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乐学、善学。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选题、立项、进行资料的查新,成立课题组,确定人员.请专家讲座指导,培训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制定方案等基础性工作.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8年3月):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等方法手段摸清学生学习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抓好研究管理,探讨增加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策略,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生动活泼有特色的英语课堂,形成阶段成果.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人员保障:课题研究者是身处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评比中获奖,有着较强的主动发展意识,愿意投身于艰苦的课题研究中。
2、实践保障:该课题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紧扣课堂教学阵地,研究内容贴近研究对象,这给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资料设备齐全
我校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各种教学配套设施优良,软硬件建设齐全且较为现代化,馆藏图书丰富,并开通宽带网,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便于对各种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随机通过互联网与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
4、经费保障
学校非常重视本课题,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一切必要的经费保障,能为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经济后盾。经费来源:①学校科研基金支持划拨;②参与人员共同集资;③争取相关企业友情赞助。
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实践成果
1、构建形成新教学方法、模式。
2、学生学习面貌明显改善
3、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明显增强
(二)、理论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集
3、课题研究案例、反思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实验小学 张小柳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遗憾的是,课标改了,教材改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日趋下降,与音、体、美等其它课相比,语文课简直是在受罪。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课后单一的作业形式及做不完的作业,使孩子成天埋于题海中,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而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因此我们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兴趣”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先哲们关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很多。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德国的赫尔巴特到美国的杜威,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之以及当代的特级教师于漪等,都在不同的年代,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体会,论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
在西方,对中文的关注也是近些年来开始的,所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研究还不完善,但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却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在英国,小学教育遵循“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 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计划时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激励学生动口、动手来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案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每年举办 “中国周”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特征,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全部四年级的学生带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中国城”(华人居住区)和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在国外,还没有专题的研究,但这些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却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乐此不疲,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积极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2、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老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下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诱、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下动力,并在漫长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倾向,表现为孩子积极主动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他们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促使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不断地探求新的知识。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多数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
2、教学效率:所谓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探索。
2、教师需经常集体备课,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互动,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乐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配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并保持和提高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2、发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富有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从而积极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解放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哪些
2、教师个人情感因素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
3、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
4、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八、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创设了条件。观察学生是否真正被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愿学、乐学、善学。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选题、立项、进行资料的查新,成立课题组,确定人员.请专家讲座指导,培训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制定方案等基础性工作.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8年3月):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等方法手段摸清学生学习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抓好研究管理,探讨增加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策略,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生动活泼有特色的英语课堂,形成阶段成果.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九、课题研究成果
(一)初步摸索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发掘教材的美,灵活处理教材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课,揭题时,可以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头脑里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拉萨的天空?”老师在题目下画下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湛蓝、神往等,教师先不作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去揣摩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
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Powerpoint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采用了:情景评价(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夸赞评价、幽默评价等。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
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
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
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4、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
低年级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识字资源,拓宽识字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在阅读积累及习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校园内还涌现了一大批 “读书之星”、“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作家”学生近两年来发表的上百篇习作即将编册成书。
(三)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教学研究。科研课题的建立,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搭建了平台,让教师能有共同语言进行学习交流。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学习和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热情,极大地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
十、问题与启示: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同时也引起了深深思考:兴趣是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束火炬,它可以照亮学生心扉,打开他们知识宝库乃至人生的大门。可是,这束火炬能燃烧多久?它的能量有多大?已经激发的兴趣会不会转瞬即逝?又该如何保持下来,并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长期的内在人生需求呢?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关注的话题。我们深知语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做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语文为学生的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
2、工作时间紧,查阅资料难。既要上课,又要研究课题,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与科研,使两者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手段,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我们以后去探索。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摘要:在积极实施“新课标”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放到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成长的快乐?我们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关键词:语文;兴趣;效率;主动
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足见,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习兴趣,并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发掘教材的美,灵活处理教材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如学习《拉萨的天空》一课,揭题时,可以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头脑里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拉萨的天空?”老师在题目下画下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湛蓝、神往等,教师先不作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去揣摩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
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
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Powerpoint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如: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们采用了:情景评价(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夸赞评价、幽默评价等。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
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
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
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
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四、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
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朱秀芳等编 1986年人教出版社
2、《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柳树森主编 2001年襄樊教育版
3、《小学教育学》
叶立群主编 1989年人教出版社
4、《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 篇七
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11月~12月, 我们对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一、二、三年级的几个班同学发放了“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调查问卷表”。发放调查表共计100份, 收回问卷98份, 有效率达98%。调查专业涉及室内设计、社会工作、工程造价、城镇规划、装潢艺术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基本涵盖计算机科学系几个主要专业。调查对象包括刚进校新生、经过一年半学习的老生、以及即将毕业的学生,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形式与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 阅读了国内外相关资料, 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课题组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及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 综合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有“在校期间平均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否会对某些学科进行预习或者复习、对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会怎么做、对于大学上课的看法、是否会在课外自主学习、是否经常逃课、觉得周围学习氛围如何、所学专业是谁帮选的……”等27个问题, 主要是关于学生学习目标、状态、学习环境、喜好、态度等方面调查。同时, 加上课题组几个老师授课多年经验积累、意见反馈、担任班主任和学生的访谈交流多种渠道的信息收集, 本次调查内容全面、方法多样,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习目标和态度方面
32%同学专业是家长帮选的, 57%是自己选的, 11%自己胡乱报的;7%同学表示不喜欢所学专业、更有20%表示学习没感觉, 反正自己学不懂;同学中有47%表示不清楚所学专业的课程安排、考证情况和就业形势等具体情况;对于学习目标, 16%同学表示有, 但没有付出实际行动、41%有, 但行动力不足、3%没有学习目标, 一天得过且过;只有23%同学表示喜欢学习, 11%同学表示只喜欢其中一两学科、甚至6%同学不喜欢学习。由此看出, 许多同学自进入学校学习开始, 对自己选择所学习的专业不清楚、不喜欢、不重视, 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习懒散, 不想付出努力, 遇到点学习困难就退缩放弃了学习。就算是经过在校两年半系统学习的毕业生, 仍有部分同学还没有找到学习目标和方向, 得过且过混日子。
2.2 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
关于平均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问题, 小于1小时占14%、1~2.5小时占32%、2.5~3.5小时占24%、大于3小时占30%;14%同学不会对课程进行复习或预习、60%表示偶尔会复习, 二年级同学竟有32%不会复习或只是偶尔复习;对于逃课问题, 51%同学表示偶尔有事会选择性的逃一两节、8%一个星期逃一两节;逃课的原因有17%是身体不适、26%很累不想上课;30%同学会上课想玩手机、51%偶尔上课无聊时会玩;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18%同学应付完成、更有3%同学不记得老师布置有作业。由此我们可见, 现在许多高职生不会学习, 从心底对学习有抵触抗拒心理。给自己找理由逃课, 上课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玩手机现象严重, 对教学内容依赖老师手把手教、面对面监督, 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应付了事, 沉迷网络, 自控能力差。
3 学习障碍对学习习惯和方法造成的影响
(1) 高职生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学生, 并且学生类型复杂, 文化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学习底子薄。再加上社会对高职存在的偏见, 家长的不重视等, 这造成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从内心抵制高职的学习生活。自卑感严重, 失落感、消极心理、畏难思想、自我怀疑、自我放弃等表现在他们身上明显体现出来。这样的状态决定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自信, 学习不积极主动, 不能持之以恒。
(2) 学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转入到高职学习后, 虽然学习压力减小了, 但仍然习惯于等待老师反复讲解复习、划重点、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学习方法, 这于高职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并重, 强调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学习模式是相冲突的。
4 学习障碍对策探索
4.1 学习环境的改善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缺乏、教学设备的陈旧、实训条件落后、教师教学水平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等问题, 都需要学院、社会、国家各个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变和提升,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把企业真正引进学校、带入教室、让学生在一线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4.2 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了, 教师的“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上课学习被动、思维僵化、缺乏主动探索欲望、学习兴趣丧失等问题是我们迫切要改变的现状。
4.3 学习动机的激发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踏入校门开始, 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通过专业讲解、观摩企业、就业介绍、毕业生典型宣传等手段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 在比赛中拓宽专业领域、检验学习成效、激发学习积极性。
高职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学无方法, 对学生自身来讲, 荒废了时间和金钱、专业功底不扎实、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学校来说,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风不正, 社会口碑不好, 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 没有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供给, 校企合作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因此, 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 这个即艰巨又迫在眉睫的任务, 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敢于面对、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寻找教学改革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2]陈文举.贵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
8.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途径
一、引言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相较于语数外科目不够重视,这就凸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虽然许多教师意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策略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走入误区,即单纯注重教学形式的巧妙,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挖掘感兴趣的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性的融合,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的逐渐受重视,家长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情况下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在地理位置及教学条件上不够优越的学校面临严峻挑战。龙海五中处于城乡交界处,在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涌入漳州市就读的情况下,招收的生源质量令人担忧,其中有许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够高;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浑水摸鱼,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性格的影响,不敢说出自己的疑虑或是见解,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及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等,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二)个案法。结合学生个案探索与总结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三)调查法。进行口头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作出理性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总结出经验,形成最终成果。
四、研究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最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以自身优雅的言行举止及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做学生的榜样与楷模。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自然情绪高涨。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式一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多种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发展,以对多种教学媒体做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理论性、实验性及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时得到必要的辅助,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最终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提出引导学生沿着课堂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要使自己所提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动力,这样教学就变成学生想学,教师不用再像“满堂灌”那般疲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特别是在生物教学的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包括:不霸占课堂,给学生以充足的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指引导,不点破,知识重难点留待学生自己领悟,只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做到尊重与欣赏学生的创造性,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单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事实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并由此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探索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喜好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就更充分,为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此外,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身成长,不断反思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
(二)学生方面。学生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真正转变了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对生物学科由厌学发展到爱学,学习过程也因此而充满欢乐,并且学会利用课外资源辅助生物学习,更是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六、结语
今后将进一步与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兴趣及作业成绩进行跟踪了解,确保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同时,将继续在由教师想方设法找兴趣点进行知识传授向教师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力争实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态度从单纯感兴趣转变为喜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9):338.
[2]刘润彪.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8):193-194.
[3]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6):67-68.
[4]黄世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275.
【学习兴趣的研究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07-27
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08-26
高中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10-03
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07-25
高校女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09-07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09-10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9-15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10-04
小学体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07-10
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