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作业

2024-10-25

继续教育作业(精选8篇)

1.继续教育作业 篇一

1、什么是句法?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的基本形式与要求是怎样的?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个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

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的基本形式与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学习运用词语(含简单的关联词语)写话;学习把话写完整、通顺、具体;学写几句连贯的话。

第二学段 : 学习修改“用词不当”的病句,练习正确运用词语来表达个人的意思;学习修改“用词重复”“成份残缺(缺少主语或宾语)”“词语搭配不当”“词序颠倒”的病句,懂得表达时要句子完整、词语搭配恰当、意思不重复;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语段,练习运用清晰、简练的语段来表达情意;学习修改“意思重复”“分类不当”“不合逻辑”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

第三学段 : 进一步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段落,练习简练、清楚地表达;学习修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学习修改存在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意思重复、词语不搭配、错字别字、行款不正确、标点错误等综合问题的一段话,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能力。

2、什么是异读词?异读词与多音字(词)有何区别?

在普通话里,一个词有不同的读法,这个词就是异读词。异读词大多是双音节词里有一个音节异读,如“琴弦”的“弦”。又如,“教室”的“室”shì和shǐ异读,“处理”的“处”chú和chù异读。异读词与多音字不同,多音字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里有不同读音,如“重”在“重复”里读chónɡ,在“重量”里读zhònɡ,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异读词在同一个词里、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读音不同,是不必要的。中国政府1956年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专门审订异读词的读音问题。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目前规范异读词的法定标准。这个表内容丰富,很有查阅价值。看《现代汉语词典》可知“教室”该读jiàoshì,其他带“室”的词该怎么读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告诉我们:“室shì(统读)。”审音表作了很好的分类和归纳。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补充: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4、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4、开展综合性学习包括哪几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开展综合性学习包括哪几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包括组织策划、分组活动、交流汇报、总结评价几个阶段。

2、应注意的问题是:(1)、组织策划。首先是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学生群体(全班或小组)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2)分组活动。教师依据教材要求,落实教实目标;发挥引导、督导作用,使小组活动得以持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体是学生,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全局的把握者,就像是坐在一盘棋面前的下棋者,面对一颗颗棋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选择的活动主题、采用的活动方式是否能够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过程是否能够学习搜集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学生是否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热情,都需要教师从旁观察、及时引导。(3)交流汇报。每个组员的活动经历、活动成果需要向小组汇报,形成本组合作成果;小组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则需要在全班内交流。教师需要引导每个小组,在向全班汇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汇报方式、参加形式。交流汇报时要注意,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本组的整体活动成果,而不是某个优秀学生的活动成果。另外,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加,做到人人都能发挥作用,不能让汇报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展示台。(4)总结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语文知识、能力层面,二是活动过程、方法层面,三是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层面。要根据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与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评价繁琐。另外,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要适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总结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综合性学习可以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文学习的特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怡养品格。5.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听” 要专心、仔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能听懂教师或同学讲话的大致内容基本意思。第二层次-----能抓得住别人讲话的要点,能概括主要内容。

第三层次-----能听得懂出他人讲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说”要清楚、完整。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说得明白,清楚,正确。

第二层次-----有条理,说的流利,顺畅。

第三层次-----能把话说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并能简要转述。能做简单的发言。

其最终目标是出口成章。

③.“读”要正确、入情。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读通:读得流利顺畅,不添字,不丢字。

第二层次-----读懂:产生语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读出喜怒哀乐。

第三层次-----读好: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④. “写”要规范,条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

第二层次----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想象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层次----习作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2.继续教育作业 篇二

网上流传这样一些“古诗新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 低头写作业;少壮不努力, 老大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 就说我在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 来生继续写作业……这是聪明而无奈的孩子们的“杰作”, 却直指当下作业环节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类型单一、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训练, 缺乏分层多元等问题。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 “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冰心先生也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些话揭示了成长的真谛, 也告诉我们,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长宁教育改革的宗旨——“顺天性而教”恰恰体现了这一点:那就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让孩子们知道, 生活的一切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 教给他们在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 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结论, 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实施作业效能监测的缘由

开展小学作业效能监测工作, 就是力求以优化作业推动教育改革, 把孩子从繁重、重复、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拥有快乐的小学生活, 体验幸福人生。

1. 是区域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

当前, 上海的教育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 重心是追求教育公平与均衡, 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最合适、最有利、最充分的发展。长宁区已基本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在让每位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终身发展。我们全面推广了“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 建立了“学科发展中心”, 开展了“学生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幸福”和“学业

上海长宁区教育局

成就发展”三个指数测评, 但就作业环节而言, 超时、无效、不合理、不匹配、不科学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 进行作业效能监测, 就是要促进我们对教育问题的严肃思考和反观自省, 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在观念上加以更新, 从系统性、整体性的高度开展教育改革, 以期真正实现教育内涵发展。

2. 是课改瓶颈问题的突破渠道

长宁教育改革立足于全球化特征初显的大数据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大约每两年就会增长一倍……这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写照。孩子们要适应世界发展, 必须学习更多、思考更多。这时, 减负到底有没有可能?该怎么做?这是全世界都在致力研究的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我们的理解是:理清负担的源头, 减掉不必要的负担, 建立合理的负担梯度,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作业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 作业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我们选择了以作业为切入口, 实现作业的“量的把控”和“质的提升”,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3.是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中, 作业最具活力, 也是课堂教与学的反馈和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作业效能监测必须扎根于科学、实效的学校教学管理, 必须汇聚家校共同力量, 通过作业效能监测的校本化实施, 推动监测工作不断持续发展。

实现“量的把控”和“质的提升”

通过作业改革落实“减负”的道路该如何走?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答题, 更是一道必答题。2011年, 我们成立了长宁区小学作业效能监测中心, 以实现“三多三少”:多一点睡眠, 多一点游戏, 多一点运动;少一点近视, 少一点肥胖, 少一点无效作业。我们期待:作业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成长。

一种好的理念, 必须诉诸于一种务实的行为方式。作业是个小环节, 但是对作业的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因此, 我们建立了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领导、区教育学院专业支撑的机制, 加强整体规划, 以项目为抓手, 以课程为重点, 以评价为突破, 分学段推进, 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网上发布制、网上作业两级备案制、常态调研制、实时咨询制四项制度建设。

日本教育界提出, 交流、做家务、睡眠、运动、兴趣、体验是造就优秀儿童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看来, 这六项与作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比如, 如果对作业数量进行把控, 就能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让孩子可以在空余时间多运动;如果精心设计作业形式, 可以让孩子在交流、做家务中接触世界, 进而培养孩子的兴趣, 丰富生活体验。在实施作业效能监测工作的这两年, 我们不断地扪心自问: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达到初衷了吗?我们努力探索并实践着的工作是不是真正提升了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跟踪研究,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以下转变——

1.实现了学生的幸福成长

最有价值的教育转型, 是真正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第一要务。我区的作业改革, 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学。将所有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最终都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正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调研报告来看, 作业效能监测实施以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 学习态度在改进,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自信心在不断增强。比如, 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比例从2011年1月的38.75%提升到2012年6月的46.96%。

2. 优化了学校的过程管理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长宁区教育内涵发展的追求, 作业效能监测的校本化实施是此项工作不断推进、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两年来, 全区所有小学健全管理机制, 明确实施规范, 加强过程监控, 涌现了“单元作业校本实施建议”、“课程教学双向细目表”、“主题长作业课程化”、“学校作业堂堂清、每天精练一刻钟”等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实施经验。这些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模式通过区域的合作共同体、学校教研组等的相互分享, 正逐步将快乐学习惠及于每一位长宁学子。

3.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两年的教育转型实践和探索中, 长宁的作业改革始终将一线教师的专业提升作为核心指向。作业效能监测中心依托区教研室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以“工作单”为指导, 开展了“核心知识点的梳理”、“单元作业指导建议的编制”、“长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培训, 强化教师对作业设计的“四性”认识, 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作业的研究促使教师重新定位教材、学生、教学之间的关系, 开放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方式, 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逐步转变为讲授式、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设计学习方案, 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开展多向合作互动。设计“导学单”和“任务书”,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教师问题引导教学, 变成以学生问题引导课堂讨论。教师正逐渐成为研究者, 逐渐体现出作为课程实施者强烈的课程意识、学科意识和育人意识。

4. 加强了家校的协商互动

家庭是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作业效能监测工作实施的过程中, 家校的协商互动逐渐得到了加强。愚园路第一小学针对以往“家校间各执其词, 教育观缺乏有效沟通”的现状, 首创了“单元学科学习反馈建议书”网上发布制, 实现了“家校教育同步化”。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当前的学习状况和存在问题, 并及时获得指导孩子学习的相应对策, 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提供了支撑;家长通过一级备案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量, 实现对作业“量的把控”的齐抓共管, 并在不断分享孩子完成作业的喜悦中感受他们的成长。天山路第一小学的家长用这样一段话见证了长宁作业改革的阶段成效:“终于可以理解女儿对于长作业的喜爱——作业的内容无关枯燥的语法和计算、作业的形式没有传统的对错之分、作业的过程其乐无穷, 而最终一个满意的作品所带给她的成就感更是无可替代的。”

3.创新作业设计 推进素质教育 篇三

一、 作业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要注意突破单一形式,注重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要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训练因素,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技术手段引进作业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例如,现在的学生对动漫十分感兴趣,学完《猴王出世》《景阳岗》等课文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动漫图,并在旁边配上妙趣横生的对白,使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感情。再如,学完《美丽的武夷山》一课后,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根据课文画出想象中的武夷山,并配上解说词。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当导游,在全班进行介绍。学生的理解能力、绘画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训练。

二、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各种层次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供学生选择,既保证优等生吃得饱,又保证后进生吃得了。如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有不同坡度:为优等生出一两道思考题,不设标准答案,鼓励他们大胆求异、创新;为后进生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不望题生畏。在内容的安排上,可以有情感选择:让学生挑最喜欢的词句品味和交流;可以有题量选择:会写的字词少抄一些,难记的字词多抄写几遍;还可以有难易选择:如学习《迷人的张家界》一文,可设计作业超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下来。3.为张家界的美丽风光设计一条广告语。4.为旅游公司的王导游写一份介绍张家界的解说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这样,不仅调动了优生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差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两头兼顾。

三、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合作性

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群策群力完成作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互补性,布置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合作型作业。如,为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小组合作出一份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小组内成员从版面设计、选择材料到誊写、美化,分工合作,齐心合力,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一张张小报便诞生了。再如学习了《将相和》之后,我精心设计了一道辩论题:究竟蔺相如的职位应不应该比廉颇的高,要求课后自由组成辩论小组,为辩论做好准备。学生积极为辩论赛准备。他们组织辩论小组,先针对每人的特点分工,分头翻阅图书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再合作拟定发言提纲、讨论交流、推荐参赛选手,乐此不疲。通过辩论,他们不仅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两个人物,而且深刻认识到“将相和,国则安;将相不和,国则危”的重要意义。更有学生联系班级实际谈齐心协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深化了课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融不同的创造个性于一炉,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

语文是工具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大语文观”认为: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将语文训练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交际环境,指导他们去实战演习,充分利用生活,使之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本学期,有些学生的卫生意识不够强,随地乱扔。于是,我建议学生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呼吁大家都要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美化校园。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内知识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了解社会的能力。

五、作业的设计要顾及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间的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作业的布置应顾及各学科的综合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就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鸬鹚》一课第一段语言非常优美,根据内容画一幅画:夕阳、垂柳、稻田、小船、渔人、鸬鹚。这样作画,其实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画好了,也就能背出来了。又如,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综合运用自然、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操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再如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课文内容。另外,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还可以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写实践体会。这样,在语文训练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使语文与各科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的作业形式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逸夫小学)

4.继续教育作业 篇四

随着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教学和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考试试卷试题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许多省市的政治中考都实行了开卷考试,而试卷中越来越多的题目以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彰显了其特有的生命活力,这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科学的依据。但从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来看,学生答题能力的欠缺已成为制约学生成绩提升、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下面就审题、答题方法和技巧谈一下我的浅见。

1.抓住关键,培养审题的准确性

学生在看材料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键句子或词语。读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看边做符号,要学会把材料的重要信息与课文的重点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探究。

2.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设问,培养审题的灵活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当前的时事政治中选择重大事件作为背景材料,考虑从不同角度进行设问,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参照有关资料,按照最佳解题思路,重新组织整理答案,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设问与思考中增强审题能力。

3.组织答案要因题而异、因分而异

(1)单一性题目。这些题目设问比较简单,直截了当。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应注意紧扣题意,开门见山切入正题,要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进行深入阐述,言多必失,答案越多,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重点,不理解题意。

(2)开放性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其实质是鼓励考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另外,老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题目的分值来回答。

4.严格要求答案回归教材

目前政治考试往往是材料在书外,答案却在书内。但学生有时会因题目的迷惑而运用日常用语来回答,其结果是意思正确,却不在得分点上。教师要强调运用课文专业术语来回答问题。

5.进一步规范书写要求

卷面整洁、语言准确、字体端正、层次清楚的卷面,会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虽然不能多加分,但至少能确保少给分。

5.继续教育作业一 篇五

小组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被用到,如何利用学习小组,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一事实是值得肯定的。

在教学实践以及听课学习中,我常常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如何让小组产生更大的效益?在本次继续教育培训中,我想借此机会和指导老师以及在线的所有同事共同认真研讨学校中学习小组的特点及其有效的使用技术。

我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小组的建立机制。小组人数如何确定?小组成员的特征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的工作机制。小组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如何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6.继续教育作业语文 篇六

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教师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学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体,合作成了说法而不是做法,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为此我们要让平等成为师生关系的主线,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张扬个性与价值引导、赏识评价与是非分辨的关系;让合作成为学习方式的主流,把握好合作研讨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让解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题,解决好人文精神与落实双基、拓展创新与解读课文、媒体运用与以课为本的问题。

“教师像‘实话实说’的主持人了”,“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了”,“学生‘动’起来了,语文课堂活起来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好评如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为追求课堂的大容量而在教学设计中一味求全求多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就是高效教学的体现,因此不少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会怎样”或者“是怎样”解读文本的,而是自己应该怎么去“教”,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理解感受。这必然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有效性大打折扣,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却没有成效。

问题二:文本阅读的浅层次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利。但一些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理解上不全面,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有的教师怕被说成“满堂灌”,不敢多讲了。有的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欢怎样读 就怎样读”。表面上似乎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学生还远远没有达到对语言的欣赏水平,“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尊重必然导致文本阅读的浅层次。

问题三:注重形式,轻视实效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为合作学习的形式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我们老师都动了不少脑筋,确实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贯穿始终,课堂异常地“活跃”,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让学生合作。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我们冷静想想,能每节课都这样活动吗?活动是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吗?

问题四: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许多语文课堂不再是书声朗朗,课后学生对生字词依然陌生,课文主题一知半解。课堂上,说学逗唱、琴棋书画群英荟萃,就像是文艺汇演的舞台,并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1、双基倍受冷落。在新课程教学中,因为课标提出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在课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便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迁移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将“知识与能力”束之高阁。

2、课堂无限开放。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

问题五:教师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据新课程理念理解,教师应该是教学中的首席,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践行的机械,导致了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看似平等,实质上却流淌着不和谐的音符。教师俨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启发无处不在。由于课堂中问题设计太多太碎,一个套一个,学生马不停蹄跟随;表面看,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这种缺乏系统性和弹性的发问,极易将学生引向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长期以往,学生学会的是迎合教师的意图,而缺失自我富有个性的解读。

2、学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课堂流行一些这样的语言:“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由于不得精髓,不分场合机械追“新”,加之引导功力不够,不和谐的现象接踵而至:不少学生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此时,教师要不要收回成命,实施干预?退一步,学生奉命而动,但因能力所困,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又该怎么办?课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后依然是“专制”,是“注入式”!

问题六:学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体

教师是“主席”是课堂的一个极端,而“学生是上帝”使得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堂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做上帝,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而教师则只作为点名者、赞赏者,于是,在“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绝妙好辞中,把课堂于“一言堂”一下子变为“大放羊”。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至上。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比不上教师广大,生活体验比不上教师丰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师深刻 „„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对学生来说是“言者无罪”。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及时纠偏,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对脱离文本主旨,对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置之不理。

2、赏识“泛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为了保护学生自尊心,唤发他们的心理自信,赏识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然而在“赏识”评价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扬不绝于耳,绝对化高帽随便派发,赏识评价一统天下。教师否定了学生间的差异,漠视了学生表现的智慧成分,忽视了学生回答的个性化内涵,不同的答案贴上了相同的评价标签。教师好像既怕得罪了这个神仙又怕得罪了那个菩萨,本应是引导者、组织者、首席的教师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问题七: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

野,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近年来,它却因为部分教师的不当适用由配角的身份摇身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现 为:信息超量,学生只能在五彩缤纷的信息包围之中“如痴如醉”;整个课件都是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学生只能在课件的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学生“乐不思课”,冲淡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二道河子九年制学校

组内成员:谭雪飞

包艳霞

姜野

于鹏瑶

王莹

黄泽倩

路露

李晓平

冯淑兰

7.继续教育作业 篇七

关键词:存在问题,有效性原则,过程性评价,成果,反思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转变教学观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情都留给学生, 让学生有时间机会去体验, 感悟, 创造, 实践, 应用。因而, 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掌握外语技能的学习策略, 我们须根据新课改要求对课外作业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的再认识, 并在同时不断改进方法赋予它新的价值。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实践,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 在转变授课方式的同时提高授课效率, 将学生的负担转换为动力, 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终达到让学生乐于学英语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 传统作业布置的问题

(1) 作业形式片面化, 多为单一机械化的知识灌输方式, 强调语言层面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操练, 不求质量, 只图数量, 主要是题海战术, 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

(2) 一些作业设计适切性比较差,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有差异, 没有顾及到学生和作业的层次。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任意拔高, 与教学目标脱节,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违背教学规律。

(3) 传统作业设计普遍存在着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较差, 知识点复现率低, 不符合常人的记忆规律的情况。

(4) 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表现在作业安排量不均, 时多时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不能主动, 没有自主学习能力,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活跃性。

2. 学校发展的需要

(1) 我校近几年生源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对于不同学生之间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差异, 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在作业布置时因分清层次, 明确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学习潜能。

(2) 我校近几年师资力量逐年扩大, 要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 尽快在教学上成长起来, 就必须坚持推进对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结合初中英语新教材, 对作业布置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最终使英语教学质量获得整体提高,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二、英语校本作业的有效性原则

1.“量”———适量性

布置作业应该要注重适量性原则。过重的作业负担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于现有的教辅材料, 光盘的教辅信息, 网络的英语资源进行整合, 设计适合学生的校本作业, 每天的作业必须包括口头与笔头作业, 两项加起来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分钟, 避免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总之作业的布置在“精”而不在“多”。

2.“复”———复现性

要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中充分体现新旧知识的相互融会贯通, 通过新旧知识的串联式记忆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布置的作业还应该有适当的延展, 通过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的表达思路, 强化学生对英语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3.“趣”———趣味性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更大注意力, 焕发他们内心强烈学习需求,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七年级我们让学生设计个人英语名片;制作出租和寻人启事海报;自制圣诞贺卡;喜欢的明星简介等。八年级布置学生设计英语海报;用英语写邀请函;为餐厅拟一份英语菜单;写自己拿手菜的英语步骤;收集关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情况, 如国旗、国歌、饮食习惯和主要节日,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九年级布置学生制作风景名胜简介、名人生平简介、英语手抄报等。新颖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了自主、动手能力。

4.“类”———多样性

根据新课标“任务型教学”原则, 英语作业可分为:实践类作业、制作类作业、课题类作业和表演类作业等。

(1) 实践类作业:即通常包括通过采访、观察记录、调查等来完成的作业。

(2) 制作类作业:即通常包括通过做海报, 手抄报, 现场做pizza、汉堡等来完成的作业。

(3) 课题类作业:即主要以小组形式去合作调查研究来完成的作业。

(4) 表演类作业:在一个学期后,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课本对话为剧本, 四组学生PK表演课本剧, 决出最佳男演员, 最佳女演员, 最佳表演组合奖, 并颁发奖品。

通过以上各种作业形式,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层”———分层性

现行政策规定不能按学生差异分快慢班, 因而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而英语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 也应兼顾学生的个性,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校本作业注重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每个话题的校本作业包括词组归纳、词形变化、重点句子与语法归纳及应用。还有语言知识的拓展及综合运用, 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及书面表达。确保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作业分层次, 难度逐步加大, 增加了作业的弹性,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要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 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对“选做”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去完成。例如, 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课文, 口头作业可分为三类:学困生要求分角色朗读对话, 中等生能不看课本表演对话, 学优生能以对话为蓝本, 换词做情景对话表演。分层作业针对个别差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在不同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和发展。

6.“用”———交际性

语言学习最终要达到运用和交际的目的。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因此, 教师要极力创设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每天课前5分钟由一个学生上台Free Talk, 内容可以是Daily Report、讲故事、一日一句谚语、诵读、绕口令、新闻播报、自编分角色对话等。学校每周一次英语角活动, 每学期举办英语短剧表演, 每学年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歌曲卡拉OK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满足自我学习的欲望, 初步培养合作交际能力。

三、英语校本作业的形成性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 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不能突出一点打压其他, 需要做到全面综合, 在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下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自身和学生家长对做呀评价的参与, 参与度过低的时候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将单一的评价模式变为教师为主, 家长参与, 学生自评、互评为一体的评价模式, 让学生成为评价模式参与者的一部分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变得主动, 从而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 加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来说采用的是适用于学生自身的评价标准, 给予学生多角度多元的评价, 让学生从更多面认识自己, 让他们也能获得完成作业的成功的快乐。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所以, 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不仅关注的是学生作者的成果, 更多的是关注到了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用了怎样的方法和付出怎样的努力来完成作业, 不同水平的学生虽然得到的作业成果不同, 但是不代表成果稍差一些的同学付出的努力和用到的方法就比取得好结果的学生少, 所以, 当我们关注到所有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的时候, 学生因为被更多的关注而会变得主动, 变得活跃, 活跃和主动产生的就是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这对于更好的学习英语的好处远远多于强迫学生去练习听说读写, 这样得到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更加牢固, 学生对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大。

教师对英语作业的批改也需要更加多元, 更加全面, 使用的评语也需要多元多角度, 让批语起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 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和批改, 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 学生很少去思考和订正。我们的校本作业进行二次记分的具体做法是:1.由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打一个成绩, 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语。2.将作业发还给学生, 要求他们按照评语要求, 反思作业过程, 认真订正作业。3.订正正确则追加成绩, 否则便不给分。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于书面表达作业。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态度意义不仅在于整体提高学生成绩, 再有就是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从学习中看到提高, 从提高中形成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校本作业的设计根据每个话题的重点和难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 精心选择、设计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题型。求质而不追量。由于英语作业布置的内容丰富, 不仅有难易适中的书面作业, 有形式多样的听说训练作业, 还有通过动手操作的制作类作业, 多种多样的英语作业既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学习感觉, 还让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觉, 这些作业都形式新颖, 鲜明快活, 不再是过去的书山题海式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在这样轻松愉快的作业氛围中,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可以愉快的学习英语, 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学生主动积极, 教师教学也会变得轻松,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取得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2. 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对英语作业布置的形式、内容以及作业的量的课题研究, 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研究的具体操作与实施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新形式的英语作业形式,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不在是硬性的要求, 反而对学生所感兴趣的全面综合能力是提出了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擅长和所感兴趣的能力去完成英语作业, 只要学生愿意, 他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源, 去收集和整理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 这样既能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 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课堂学习上, 可以开展更多的小组交互学习的模式, 让他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培养他们在合作和竞争意识上的能力, 用读写学习培养学生们扎实的基础学习能力, 用听说练习培养学生们扎实的运用能力, 让英语学习能够学到手、记到心。

4. 全面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骨干教师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 大家取长补短,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加强教育教学的反思力度, 营造自主学习与反思、同伴合作与互助的氛围, 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 渐进式地促进英语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并不断的更新、演绎和丰富, 发挥和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在教学中研究, 研究中教学, 达到尽快成长, 以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 整体计划和规划性。

校本作业的规范不仅仅指统一校本作业的设计要求, 还应在各个集备组设定的本学期教学计划下统一校本作业的题量、题型, 避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缺乏针对性。因此我校的英语校本作业还需注意整体规划性。

2. 时效性和实用性。

教师要针对本班级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根据《新课标》学生应达水平要求, 来制定有班级特色又顾及学生个体差异的长远作业目标和短期作业目标。作业材料一定“求质而不求量”, 精选材料而不是“拿来主义”。

3. 搭建平台分享成果。

有效的校本作业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更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对于上个集备组的校本作业进行提炼, 补充, 可有效地优化校本作业的质量, 大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后期我们将设计一个本校英语组专用的网页, 可供我们老师上传、下载校本作业, 分享有效的教学资源, 增强老师们的工作幸福感。

六、结束语

在历时两年的研究中我们不断完善现有的经验, 及时补充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修正研究方案,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将感性认识阶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本课题的研究, 是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 是教师减负, 学生减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高凌飚陈冀平.英语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72.

[3]倪佩琴.英语教学的作业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第1、6期.

8.素质教育下语文作业如何改革 篇八

语文作业改革该路向何方呢?笔者认为,语文作业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明确训练目标

在转变指导思想后,我们应明确语文作业训练的目标。语文作业训练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作业的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很难真正实施。那么,语文的作业训练,应从哪里入手呢?我认为,素质条件下的语文作业,其目标有三个: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

(1)短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态度和作业兴趣。以前的作业模式,由于是一些枯燥的习题训练,并且反反复复地做,当学生将习题做熟时,他们对作业的兴趣也随之消失。现在学生对传统作业的方式已非常反感,他们做作业的态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认真,作业的效果也不好。因此,积极推进语文作业的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态度和作业兴趣,是我们目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2)中期目标:通过作业这个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远景目标:让学生通过训练,学会创新,学会利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和运用,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伙伴。

2.确立训练内容

在明确语文作业训练的目标后,我们还应确立语文作业训练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爱看书的好习惯。众所周知,当一个学生喜欢看书时,随着他的阅读量的增加,他的知识量会越来越大,他的理解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现在我们提倡培养知识型、学习型人才,学生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義。

第二,爱写字的好习惯。俗话说:“字乃人之衣冠。”学生将字写好,首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要求,也是语文能力的一个体现。其次,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好习惯,使学生将字写好,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终身的。学生写得一手好字,对学生的学习、将来的工作,以至社会的价值取向,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好习惯,使学生写得一手好字,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第三,爱积累的好习惯。养成爱积累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历史上,很多有重大成就的人,都有积累的好习惯。如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他非常注意平时的积累,而他留给后世的巨著——《梦溪笔谈》,也正是这种知识积累的结晶。

第四,爱写作的好习惯。教师要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养成动笔写的习惯。比如写日记、读书笔记或是一个小练笔等,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养成每日练笔的好习惯。因此,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对学生的益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2)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机会。

第一,参加劳动实践。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实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劳动及生活体验。这是新课标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教授《落花生》一文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种花生的劳动实践。这样,学生对“买种、翻地、播种、收获”的过程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二,到外面考察、历练。让学生更多的到外面考察、历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还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例如,在教授《海上日出》和《夕照》这两篇文章前,组织学生去看一次日出和日落,对学生学习这两篇课文,便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三,参与课题研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与教师一起从事课题的研究,他们不但学到了做研究的方法,也培养了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使他们以后不断创新、实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形成综合的语文运用能力。可以说,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作业训练方式。

(3)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每次作业,教师带给学生的都不应仅仅是一个分数,而应对整个过程进行指导、评比、奖励、总结,这样,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更高,兴趣更大,他们也能从作业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二、语文作业改革的做法

为实现语文作业改革的目标,我认为,改革后的语文作业,根据做作业时间的长短,可以从短期作业、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进行训练,此处重点讲述短期训练的措施。

以天为周期,每天都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1)看书一小时,看完后填写读书卡,由家长签字后再交老师检查。到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读书积极分子”,并进行奖励。

(2)练字半小时。要求认真写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笔划都要清清楚楚,写好后交老师检查。到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小书法家”。

(3)日记或小练笔一篇,要求抓住某方面写一个片段,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写完后交给老师检查。到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小作家”。

(4)背诵、默写古诗一首,名言佳句3句,成语5个,第二天检查验收。

(5)每天收看一小时的电视节目,并填写《电视节目收看情况调查表》,由家长签字后第二天交给老师,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评选出“谁是最会看电视的人”,并进行奖励。

如果我们通过作业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上一篇:医院科室质控总结下一篇:兰草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