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08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共15篇)

1.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美术教师国培美术心得体会

打鼓坪学校 尹清茂

参加这次培训是“国培计划”可说是机会难得,特别听了专家教授的专业讲座,学习后使我收益匪浅,就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谈谈我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作为美术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术教育,教学中,在淡化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要更多注意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和对事的看法和价值趋向,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我们懂得,美术并不是单纯的学科,它集音乐、体育、历史、数学、建筑等为一体,是一门综合科很强的课程。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把美术课上好。学习美术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国培虽然是短暂的,但学习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我将把我学到的知识和感受,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投入教学中去,在反思中所获,在反思中成功,积极发挥在新课课程实施中的引领作用,使美术课的教学获得新的生机。

2.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一、长春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理论分析

我国教育学者仲信生认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可界定为“民间美术资源”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2]长春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具有长春地方特色的资源, 是长春地方美术课程和中小学学校美术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美术课程评价的资料来源。在梳理长春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时, 主要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方面进行归类。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 也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具有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 地方自然、社会、文化资源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具体划分如表一:

我们到长春部分中小学美术课堂听课和访谈美术教师, 认为长春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内容来源, 教学没什么特点, 对基础美术这门课讲解不深入, 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师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够, 对地方美术课程开发没兴趣;教学方法陈旧, 课堂封闭, 现代教学技术 (多媒体、CAI等) 应用不灵活;有的教师只一味讲课, 不强调上课纪律, 等等。以上存在的问题导致美术教师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教学的新鲜感, 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 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3]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式教学观念, 积极进行尝试性创新式教学, 加强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增强地方文化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教师是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引航者

教师要转变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 从知识传递者向引航者、开拓者、激励者转变。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 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方案) 的过程, 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 教师要进行资源梳理与教学设计。

例如, 在讲授小学四年级美术课《艺术与生活》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中感兴趣的物品, 思考物品造型与实际用途的关系, 在课堂中进行改进物品造型的练习。教师可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比例, 如表二所示: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和学是师生互相合作的过程, 而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 师生共同参与分析与解决问题。

三、教师是美术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拓者

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应以各种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教学空间,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感, 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热爱家乡的意识;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丰富教学形式,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地方资源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例如为丰富校园文化, 给学生展示艺术造诣的机会, 让学生制作提倡时代新风尚的连环画报和手册、POP展示板。在手工课中, 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路标指示牌和环卫标识, 并带领学生到净月潭森林公园进行环保宣传。教师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师将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与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整合,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文学、历史学基础知识, 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学生可以利用绘画的表达方式, 将电影城或伪皇宫建筑作为一种绘画题材。这种教学形式能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四、教师是学生在美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激励者

我们在中小学美术课堂听课过程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多数教师把学生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机械, 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师的教学,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 注重评价和教学的协调统一, 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评价”。[4]我们从美术课堂中教师生应综合掌握学生认知和实践的角度分析美术课程的评价。

我国学者胡知凡教授认为:“教师评价提供的信息, 应随时给学生以客观、鼓舞性的评价, 使学生有成就感, 产生信心、增强兴趣, 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5]美术学科评价的本质是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历程, 鼓励和培养其自信心;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重于结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评价的目标应建立在综合判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价值,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 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美术学科教学的引航者、开拓者、激励者, 应找准学科教学与创新教学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采集制作、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能力;应侧重讲解那些具有多样性、可变性和综合文化性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理解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理论内涵, 并认识到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学会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教师与学生都要进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探索, 形成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从而深入寻求美术教育与人文活动、地方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科学性的美术课程资源。

摘要:强调发展地方资源, 关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主要方向, 也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长春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认为美术教师应增强地方文化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长春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1.

[2]仲信生.美术课程资源的整合[J].中国美术教育, 2004, (6) :7-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9.

3.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语言;现状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学语言能力的重视,不断进行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和探讨,使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方法得到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而特定的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因而有其特殊性,与日常生活语言及其它职业的专业语言相比,显然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以姿势助讲话。姿势包括手势、体态及面部表情等几个方面。优美的教学姿势,可以表达情感、烘托气氛、表示情态、表达意志、增强气势,是辅助语言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那些不易下定义或限于学生接受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

三、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状

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和评价环节。在调查中发现,美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没有表达自己作品的机会,这样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以教师的总结代替评价过程,不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学生在自我评价和活动评价中得到提高。

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没有整体的设计和计划,课程之间联系得不紧密,缺乏对教学的精心设计过程。

3、学生作品中形象模仿过于严重,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在教学中,知识和趣味是不相矛盾的,这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主要考虑的两个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但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学生一般都是为了做作业而完成作品,作品中知识性强,趣味性就会缺少,没有真正的快乐。

四、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对策

1、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生动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在导课和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性、形象性的语言,从学生的实际活动出发,或借助故事、游戏、影视、流行音乐等元素,或新奇变化的语言形式和手段,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充满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画扇面》时,我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画扇面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区分折扇、团扇等扇面,再复习以前学过的中国画中的花鸟画、山水画的画法。从感觉开始,到动手动脑,认识美术、感受美术的内涵,体验美术的乐趣和美,这样,学生很从容地跟上新授课的步伐。紧接着进行启发:你们知道扇子有哪些样式吗?扇子上都有什么样的图案呢?请学生思考并且讨论,让学生描述自己对扇子的形象认识,讲一些有关扇子的有趣故事。然后,教师讲述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别人收藏或赠友人以示留念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而教师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两节课后,学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并且在扇面上画出了各种形式的图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例如:在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七课《奇思妙想》时,课前我思考,如何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呢?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上课时,我对学生这样说:有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从外面嗡嗡地飞进一个“小朋友”,长长的身体,绿绿的翅膀,你们猜它是谁啊?这时,学生都睁着好奇的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位朋友的出现。当我把课前制作好的一个蚂蚱摆到学生面前时,学生欢呼雀跃,大声喊道,“蚂蚱”。这时的蚂蚱不是一个可怕、冷冰冰的动物,而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小昆虫。接着,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讲述有关蚂蚱的外形、结构、体色、生活习性等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制作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或物体,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2、教师的语言要有情感性。美术是浸入情感的艺术,是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美术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美术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将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情感,从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情感的满足。

在课堂中,教师语言传情达意的手段是极其丰富的,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强弱等变化都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样的一句话,运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不同的重音和停顿、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说出来,都会表达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够把语言和所授的美术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效果会更佳。

让学生接近美术,喜欢美术,欣赏美术,必须打破学生对美术的神秘感,用极易理解美术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用心去描绘美术,理解、评价、分析美术,逐步成为一个具备艺术素养的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美术课的内容多种多样,除了绘画、手工制作、综合探索外,还有欣赏评述。在课堂中,当学生完成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当着学生的面进行评述和引导学生欣赏。所以,在评述作品或欣赏作品时,教师不仅有语言艺术,而且利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达到心意沟通的境界,从而避免语言过多给学生带来厌烦感。例如五年级下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欣赏课内容。课前。我了解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了一些青铜器的铸造知识,收集了古代青铜器的图片资料,设计了“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我们如何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你能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谈谈对它的感受吗?”等问题。课中,我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根据青铜艺术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从青铜的造形上、纹饰上、文字上进行欣赏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通过对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重要性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语言的意义,为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效果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美术教学效果的提高。

4.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虽然仅几天的时间,让我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对美术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总之只字片语难以尽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

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在对待学生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同学画的不一样;与欣赏的画的不一样;与过去画的不一样。学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5.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五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一些家长的不理解……我很迷茫,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陈洪震教授给我指明了方向:学会自我调整,塑造阳光心态;学会探究,做幸福的专家型教师。面对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知,并产生不同的情绪;以不同的视角看周围的世界,我们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二、教师的语言道德修养决定我们是否是一个好老师。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非常重要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张爱华教师告诉我们“带着知识走近学生,走近课堂,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智慧走近学生,走近课堂,才是授人以渔”可见教师的智慧是多么的重要。美国的斯特芬森也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好的教师解释知识;优秀的教师演示知识;卓越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现在教师除了有广博的知识外主要应考虑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激励学生自己创造,自己学习。

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时代的召唤。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教艺精湛、教技突出,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新时期需要“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我们教师所学知识要包罗万象。 名师的课堂,有着那么多的亮点,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实在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靠自己不懈努力,完善自我,还要靠前辈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给我们指点迷津。

6.2016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 篇六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为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每期都会有定期的各科教师培训讲座,以下由第一公文网整理美术老师的培训感受,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感悟。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教局领导为了能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得到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能真正达到开足上全,并上好每一门、每一堂课,于5月6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为期20周的美术教师培训,我有幸参加并圆了我30年来的梦想,回味起了自己的读书时光,还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现虽才学习了几周,但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我们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门外汉”对于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也是一次考验,老师讲的第一堂课就从认识美术开始,我了解到了美术的概念、分类及分类中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艺术特征及技法。老师结合着理论又给我们欣赏到了每个分类中的图片,让我们每位教师对美术分类中的每种概念加深了印象。让我了解到了美术的广阔领域、广泛运用,审美的能力。

第二周老师就开始由浅入深教我们开始画一些简单的卡通画各类鱼,开始连圆都画不好,握笔画鱼的轮廓线时,/fanwen/1565/手发抖,画的第一条鱼,自己见了都感觉到可笑,老师耐心的告诉我们技巧:握笔要实、准、快。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多次练习,现在画一条鱼手到擒来。

第三、四周讲解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构图,我有原来的一无所知——丑,变到现在的色彩搭配,图形的摆部——美,与老师知识的传授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六周讲解的速写人物,一向画不了人物的我,感觉有些困难了,不知怎样画,如何入手,通过老师讲解人物的不同姿态,有不同比例;头部比例,可概括为“三庭五眼”及画人的步骤。老师由浅一步步的深入,我头脑中就有一些人物大概形体的画法了,画的人物也有新的进步了。

总值,此次培训不仅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在职人员学习,充电提高的有效途径。时间虽短,教学内容虽不能包罗万象,但却能让每位学员终生受益。与其说,此次学习是我个人成长的加油站,不如说是我作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新起点!

7.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七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 观察不等于观看, 除了要求准确之外, 还要强调新鲜、独特, 反映个人的审美情趣、理想抱负, 更要有感觉、想象、思维等的参与。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基本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有一定的条理”, 但是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 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 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下笔写作时, 常常感觉为难, 比如:写日记无话可说或是乏味无意义;命题作文粗糙概括而不细致;选材有从众心理和懒惰思想, 往往抓住老师举的事例或是换汤不换药, 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题材, 宽泛、空洞、缺乏表现力, 不善于标新立异写出与众不同的或是符合自己情况的作文……出现这种现象有各方面原因, 但主要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缺少“发现”, 观察事物的目的性不明确, 观察内容不系统、不精确、不深刻。只有多留心, 细观察, 才会有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写文章才有话可写。

观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观察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正如赫伯特·斯宾塞所说:“如果一个人要在写作上有所发展, 就应该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周围的人、事、物。”如校园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创造生活的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创设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情趣性的情境, 结合作文训练要求和学校条件,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利用校园里的一切活动, 引导学生描绘生活, 赞美生活, 组织学生集体观察与学生自由观察相结合, 赞美校园的美景, 表达小主人的自豪感。因此, 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了阅读以外, 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 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 正逢盛世, 气象万千, 繁荣的市场经济, 奇异的家乡变化等, 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观察是说话的前提, 是思维的基础, 没有细致的观察, 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 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 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 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 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 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 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 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 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 不断充实,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 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 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用好素材, 多写多练

用好素材, 积极投入写作中去。首先, 作文题目要在“趣”字上下功夫, 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 学生才会童心闪烁, 文采飞扬, 焕发生命的活力。教材的作文题目比较普通, 我们可以更换题目, 练习写人写事, 有趣的话题自然引起学生探寻的欲望。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 他们脑里装着道不尽说不完的奇思妙想。给孩子们一个话题, 他们的思路就会向外扩展, 以活跃灵动的想象, 海阔天空的思想, 创造出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空间。如我们可以以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作为题目, 让他们发挥想象。

三、持久观察, 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要把校园生活点滴体会运用到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之中, 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但仅此还不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如果不及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就只能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笔记, 记下一段有趣的对话, 或是瞬间的感想, 能促使孩子时时处处注意观察, 养成观察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积累生活素材, 而记观察笔记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练笔。这样, 学生才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四、诱发写作动机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素质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 基于此, 让学生尝试成功,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 培养创新精神。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从三年级开始, 创办班刊──《校园小作家》, 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习作天地”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 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 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精彩片断”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 摘录他们在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 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的精彩镜头”记录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 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们那些“一鸣惊人”的妙语, 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识。这些栏目的设置, 使优等生有了展示的机会, 其他学生也有了展示的舞台, 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 使得全班同学都爱上了我们的班刊。

8.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会 篇八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施备课

教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根据一定教学课程设计、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等,合理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再好的课程设计,如果没有必备的课堂教学资料,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这就需要教师手中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资料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是需要靠自己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材料,并且如果见到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要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自己的资料数据库中。有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资料存入数据库中,在需要时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二、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综合传达信息。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就大展身手了,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使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从而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创作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三、利用多媒体使美术教学更灵活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设计课在美术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课程的内容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示范画的制作和作业的完成都耗时耗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就非常方便快捷了。

比如:在图形中的颜色搭配、形象绘制等操作在计算机中都是非常容易制成的。 计算机的优越性能,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减少了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的一些问题。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学习推理、归纳、组合的方法,使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在显示器上得到最大的发挥,可尽可能的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运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局面。利用计算机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让学生自我来控制训练进度,做到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就是让学生运用水彩笔、铅笔、蜡笔、毛笔、颜料、墨汁在画纸上作画以及运用剪纸、泥塑、扎染等形式来手工制作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就给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信心。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9.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九

2013年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即将结束,在这十天里,我们认真聆听了在省内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们的讲座。在课下我们整理笔记,撰写心得,和其他学员一些探讨交流,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今明等教授谈到了对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当代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他们把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阐述,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最新的课标发展动向,解释了我们一线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也为今明老师的钻研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所深深感动。今老的课风趣幽默,没有专家学者的架子,有的只是质朴的笑容和广博的学识,今老师对于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以推动中学美术教育的纵深发展,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出要想把地方文化资源变成课程,还需要教师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调查、筛选地方文化资源,再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才能解决问题。美术课程改革,需要广大一线老师的亲身参与和亲自实践。“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选择”,这是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的确,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安于现状,逐渐形成了教育的懒惰,思想也开始封闭起来,“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专家们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是要拿出行动出来,这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努力钻研,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师德修养,发扬实干、苦干精神。我们将利用这次培训的难得机会,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为期十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即将结束,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涤,教学理念上得到了革新,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发展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教学理念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结合专家的讲座,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此次培训让我们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简要精辟的教学理论解决了我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通过学习,明白了>美术教学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身边的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习作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绘画的乐趣。只有追求学生的需求,营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体验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爱上美术课。

包建新老师在讲座提到“农村学校的资源有限,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创造性的上好美术课”这个问题,教给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如: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田间的农作物、废物的在利用等;没钱买卡纸可在黑板上作画更有个性等。专家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

二、与学员互动,从中进步

在每一次的交流研讨中,我们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体会。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小组成员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因此研讨交流充实了我,让我获得了进步。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三、享受教育,收获快乐

几天的学习虽然辛苦劳累,但是让我获得了快乐。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地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

学员:陈亚军(张家川县)

10.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

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通过写生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的景象,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过人的双手来塑造和表达,教师就应该把学生脑海中的意象转化为形象。

如七年级《服装的色彩搭配》这课,要求学生用笔绘出各种服装,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服装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时装表演的录象基

——泸州市合江县榕山中学教师王 行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美术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可是有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过去的美术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存在着“只许教师种瓜,不许学生栽豆”的现象。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装饰画中画树,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蓝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只是一味的临摹,片面的追求艺术大师的风格,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阻碍了学生发挥创见、发现真理,创造思维难以发挥。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班级: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农村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班级群号: 116354215(欢迎交流)

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服装的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根据时下流行的款式、色彩,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时装。然后又用废报纸、废编制袋把自己设计的服装变成立体的时装,开展了一次班级时装表演。通过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事先就把“创”扼杀在摇篮里,哪里还能有“造”呢?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学生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乏,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手头的资料欠缺等等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正确性,那肯定会束缚学生的独创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解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对有独创性思维的学生应予以肯定。教师理应相信学生经过了独创性思维后得到的论点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有明显的错误结论,我们也应鼓励,因为他们毕竟走过了探究的历程。

三、改变传统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谐 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呢?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老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人观点,师生之间应平等交流,真诚想待。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

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教师,不辜负社会、学校、家长的期望。要善于学习,积累教学素材;善于选择,整体设计三案(教案、学案、预案);善于观察,研究同行特点;善于发现,聚焦问题解决;善于转化,借鉴教育智慧;善于引导,提升学习层次;善于提问,拓展探究主题;善于激励,尊重个体差异;善于创新,感悟教

21日、22日的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使我得以聆听专家、学者乃至国内的权威人士的讲座,如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风趣幽默的演讲,上海师大美术学院王大根副院长的和蔼可亲分析引导,孔祥平老师课改成果的展示及教学方法的探讨等。倾听他们对美术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美术教育教学思想方法,有对美术课程改革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片段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

2010年10月21日上午,“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置换脱产及短期集中项目”四川师范大学中小学语文、数学、美术及远程团队班开班仪式正式启动,我所在的“农村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班”也随之开始了为期10天的培训。

能够参加“国培计划”农村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感到自己是一名幸运者。我会带着热情与希望而来,满载收获与成果而归。

规,就无所谓“创”,不“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就只能是天花乱坠的想入非非了。让学生像婴儿般的躺在摇篮里,享受着吮吸乳汁的乐趣是永远也培养不出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2010年国培计划

—农村初中美术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学习心 得(一)

自贡市第二十七中学校吕维勇

育宗旨;善于反思,提炼成功经验。要以“情”为纽带,让情感走进课堂,给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良

好的学习环境。

这两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收获颇丰!

2010年10月22日 晚

教学中逐渐融入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创造行为。引导学生享受自由创作空间,让学生发现、思考、想象。给学生质疑的权力,唤起更强的民主意识,尊重他人意识,主体意识。突出教学中的双向性、互动性,使师生形成“亲和力”,使教与学更好地统一航向,平安愉快地驶离港湾,去往远大目标。

3.美术教师将由单一型转为“哆啦A梦”型。

美术教师单一的传知功能,造成了教师自我的封闭,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封闭性。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多准备几种水。”确实,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能从生活中提炼美术,又能把美术运用于生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的学生。因此,美术教师就得先更新知识,广取其它学科亮点,综合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与社会生活的整合,与学生的整合,最终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师观念和角色的改变,既

仪陇县南图实验学校肖正繁

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升华成有利学生有利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活水、灯塔、机器猫” 等角色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谈新课改,谈为人师表。

2010年10月22日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教育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呢?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要改变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我们的角色如何改、变成什么样呢?经过这次“2010国培计划四川农村初中美术短期培训”两天培训学习后,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来自上海师大的王大根教授,用身教言传的生动讲座,营造出愉快的四个小时,更让我急不可待地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心得和体会。

1.美术教师是美术课堂的“活水”。

和谐的教学气氛能迎来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环境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教师的爱心不断地奉献,形成初春活水,给“鱼儿们”足以舞跃的空间,并用真诚的激励让学生们的思维和兴趣化为灵动、充满课堂。2.美术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灯塔”。

11.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 篇十一

骨干教师特色示范校教育教学理念骨干教师被称为教师队伍中的先锋,在教师队伍当中起着引领、示范、表率的作用,“名师兴校”——这是现今基层教育的主力军。教育要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一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作脊梁,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尚师德,良好教育理念、有科研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是迅速提高学校教育教研水平的迫切的需要。

作为教研人员,如何抓好培养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的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是进修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1.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培养大家良好的分享教育教学理念的思想。现如今,师傅带徒弟的工作方法显得十分落伍,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分享给同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者领先的地位,我认为这是狭隘的教育思想,通过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最缺失的是资源。如优秀的教学课例、优秀的教学反思等,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存在一部分非常优秀的美术教师身上。年轻教师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慢慢的靠实践去摸索,这样低效率的工作方式,只会影响高效的课堂。创建美术教师工作qq群,把一些非常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空间中,使有需要的教师随时可以查阅、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弱势教师的进步的步伐。

2.定期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以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使理论变的实用。定期选择一些美术教育理论书籍,采用辅导与自学的方式,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美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向,百花齐放,开放课堂。

3.深入一线进行跟踪指导,真诚与教师交流、答疑解困。为全面培养骨干力量,开展“订单式”服务。对有需要的教师随时进行最真诚的“教学服务”。如有些美术教师在作业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与几位有经验的教师,深入一线学校,亲自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如何对美术作业分类装订、批改、成绩单等工作与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力求高效管理、科学减轻教师的心理及工作负担,是工作变为一种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模式。从而减轻了学校与教师的双重负担,使教师们更科学的从作业整理中发现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高效课堂。

4.注重美术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及美术素养。

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在培训中,一定要注意开拓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眼界、注意第一手的艺术教育的信息及方向,实施开放课堂、开放教学。进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到吉林省博物院、艺术学院等地方参观名人、名家画展,开拓美术教师的思维,形成创新型教师。请优秀的书法、国画教师进行软笔、硬笔及国画教学的培训,培养教师们动笔的习惯。

经常开展骨干教师教育技能、特色技能及创造技能的评比,开展能手、新秀展示课、名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区域共享,培养骨干力量的业务素质。把省、市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引入我区,通过现场培养教师的实战能力,给教师们一个强烈的练兵的讯号,注重自我的成长,在其中发现骨干力量。

5.搭建教师们展示的平台,为教师们创设体现自我价值的空间。理论和实践有力地证明,人才需要竞争,竞争涌现人才。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如长春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师画展、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课例选拔赛、长春市教学设计大赛等,《美在课堂》《美在设计》等系列丛书的作品、论文、案例等投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去美术教师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市级、区级骨干教师,为我们区的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6.发现、培养、推荐艺术特色示范校,抓典型、注重经典的艺术学校的推广。如我区西三小学是一个小型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却有一个良好的美术国画教学课堂。

20几年来,在学校几任校长的带领下,坚持每个班级每周一节国画课,长期坚持下来,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学生的人文内涵及气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到学校的课堂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教师对国画的校本教材进行整理、装订、对学生作业进行了选拔等工作,对这位默默无闻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在全区做了推广,很多教师都感到了国画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的经典教育。我先后几次请省、市级领导对这所学校进行考察,举办了几次大型的经验交流活动及省市级现场会,西三小学成为了“吉林省百所艺术示范校”,他的校本课程也成为了我区的经典。

7.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创设科研环境,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成长。

进行跨区交流,协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南关区与二道区两大学区共同合作的吉林省十二五课题“长春市《美术学科资源性课程的系统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研究”,通过课题提升我区骨干教师美术教师的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为骨干教师确立研究课题的方向,安排实验计划,监督实验过程,考核评估实验结果,组织课题的评选。如重点展示11所参加子课题研究学校的汇报材料,材料包括:子课题活动开展材料、对比数据材料、校本教材、汇报表、课程课例、学生作业等。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案例40多篇、我区4名教师还获得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项目获奖证书一等奖。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基层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现在很多学校改变了对艺术教育并不重的观念,主动参与、申请参加到科研队伍当中来。

12.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开设综合绘画课程的必要性

自二十世纪初期现代艺术出现伊始, 对于绘画材料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就在进行之中, 并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综合绘画已经成为西方架上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毕加索使用拼贴方法后, 博伊斯、基弗、塔皮埃斯等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使得综合绘画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 对绘画艺术材料的研究也逐步达成共识:绘画材料作为绘画艺术的载体, 不同性质的材料具备不同的表现力, 对于绘画材料的准确选择, 有利于绘画艺术的精确表达。

随着中外交流的密切和深入, 综合绘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被介绍进中国, 并日益得到美术界的重视。在各高校逐渐开设课程, 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 有大量的介绍性和研究性著作问世。对我国综合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广作用, 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并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具体实践。综合绘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手段, 对多种材料、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此作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

新课改明确提出: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美术基本素养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 而综合绘画课程对此有着传统绘画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首先, 综合绘画课程对绘画技巧的要求较低, 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得到成就感, 从而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其次, 综合绘画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物”之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个人化的色彩, 学生的作品中将承载更多的个性化因素和情感表现。再次, 综合绘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现当代美术作品的鉴赏力和感受力。鉴于此, 在中小学美术, 综合绘画已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并在中小学美术课本中也设计了相应的课题。

美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对于综合绘画的理解和具体课程细节设计直接决定了中小学美术课中综合绘画课题的教授效果, 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事实是, 由于美术教师客观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年龄较大, 毕业时间较长的老教师, 往往对综合绘画缺乏基本的认知, 仍然停留在“美术课就是教学生画画, 老师在上面画一笔, 学生在下面画一笔”的阶段, 而绘画风格、绘画工具、绘画效果千人一面, 对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创作毫无益处。由此可见, 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绘画课程的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绘画课程的基本设置

鉴于中小学教学实际, 对教师进行长期的脱产教学是不现实的, 但假期是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的好时机。随着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 各个城市或区域大都有一所甚至是几所综合类或艺术类院校开设相关美术课程, 相应的也有一批长期从事综合绘画教学的高校教师, 对综合绘画有深入的研究和教学经验, 可以利用暑期较长时间———3周左右进行集中教学。

1. 理论讲授

对于现代美术、后现代美术中综合绘画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理解是综合绘画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 故而应当进行相关理论讲授。大学中普遍开设的美术史教程的任课教师能够胜任此工作, 由于时间限制, 可以以讲座形式分几个相关主题进行讲解, 并推荐相关书目, 从而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整体理解综合绘画的发展沿革。

2. 绘画主题创作

综合绘画的主题创作是课程的主体部分。综合绘画不是一个画种, 而是将混合材料和混合技法在绘画创作有机使用, 使其服务于绘画者的创作意图, 从而引发观看者的联想和综合感受的创作方式。综合绘画因其使用材料的丰富, 很难进行明确的分类, 但一般来说, 可以根据其承托材料的不同, 分为纸本综合绘画、布本综合绘画和板上综合绘画。又因为不同纸本、布本、板材的不同性质和绘画制作使用的具体材料的不同使得综合绘画呈现多种面貌。

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开设的综合绘画课程中, 首先进行的第一部分创作练习要将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质、使用方法、局限性以及优缺点进行集中讲授, 并以2个课时左右进行材料练习, 这部分的练习可以以不同材料为主体进行训练, 从而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迅速地对常见材料有基本的认知。第二部分创作练习可以以具有抽象性质的词语作为创作的主题, 如“力量”、“喜悦”、“忧伤”等, 请参训教师选择适合自己表达需要的材料, 进行创作。创作时应当绘制草稿, 并辅以文字说明, 与辅导教师对实施方案进行研讨后再进行具体创作。

在综合绘画主题性创作中, 辅导教师应当注意几个问题:首先, 综合绘画突破了传统画种在工具和材料运用上的局限性, 在表现手段和绘画效果上具有极大的拓展性, 但我们更应当注意到综合绘画中使用的材料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从而认识到综合绘画的优势不是在于材料本身, 而是在于使用多种材料后所承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负载, 要避免为材料而材料的创作路径。其次, 由于综合绘画创作的特点, 所使用的材料有可能价格高昂, 很难承受, 所以在创作构思阶段辅导教师就要更多考虑到制作成本的可接受性, 可以介绍更为经济的具有相似效果的替代品或者拓宽思路, 寻找更合适的途径。

三、综合绘画课程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结合

在继续教育中开设综合绘画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 使其在进行美术课课题设计时能够灵活应用综合绘画技法, 而不局限于传统手段。培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 请参训教师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来进行共同设计, 并引导参训教师独立进行课题设计。

在现有美术课本中, 课题开放、适合进行综合绘画创作的不在少数, 这是教材编写者更新思路的结果。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美术》课本为例, 可供选择的课题相当广泛。例如三年级下册第14课“变幻无穷的形象”, 课题本身是常见的, 但拓展空间大, 可以结合综合绘画课题进行某种材料的具体操作。出于对学生年龄等方面因素的考虑, 这种材料应当具有安全、易得、易操作的特点, 譬如纸质材料, 可以使用绘画手段同时辅以拼贴, 并引导学生注意纸张固有色彩、纸张自身厚度、吸水性、粗糙程度等对作品效果的影响, 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例如:毛线、胶带、布料等。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对使用材料进行介绍和推荐, 并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自身属性, 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

高年级课题的设计具有更大空间, 五年级下册第14课“旅游节”课题本身是开放性的, 要求学生调查当地旅游资源并制作宣传小册子。教师可以使用PPT等手段简单介绍相关内容, 并布置学生使用综合手段来制作。具体制作过程中, 应当以一个鲜明的主题来引导, 例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饮食文化等。学生可以选择相应主题, 采用各种手段来表达:可以以绘画为主, 亦可以以其它手段为主。但应当注意:首先, 所选材料要与主题相符, 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主旨, 这是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体现;其次, 制作效果要完整, 这里可以体现学生对于材料的控制力和具体操作水平。

丰子恺先生曾言:“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 有形的东西, 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 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中小学美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或者创作, 甚至不是提高审美能力和建立审美标准, 而是要使得受教育对象能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并拥有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并在自己的人生中实践对美的认知。

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综合绘画并不是唯一的或者必须的路径, 但综合绘画能使艺术和我们的生活更紧密地连接, 并能使我们理解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被忽略的美, 从而有机会、有能力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这些非传统的材质以艺术的美感。在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综合绘画课程顺应了当代艺术发展的规律———从单纯的架上绘画到综合手段的运用, 而参训教师即使未能深入理解, 亦能有所认识, 从而对现当代艺术有更多理解, 改变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技巧的过度重视的现状, 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 使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机会施展自己莫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杨永善等.美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元, 马路.材料与表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3]胡伟.绘画材料的表现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1.

13.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三

马山县加方乡加让小学----黄宁

今年暑假,我又有幸参加了此次工艺美术培训。听取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几位老师精彩的工艺美术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几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告诉我们每位美术教师要有自己的最求目标,立志干一番事业,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管别人对自己怎样看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受训教师的工艺美术水平和理论素养,更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求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本地区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在短短四天的培训期间,学习了很多美术教学基础技能,下面我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教师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

这次培训聘请县内外艺术培训专家以及美术专职教师授课,可以看出这次培训对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视程度。这次培训不仅要求受训教师有一定专业基础,更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创造思维和主观表现,打破了传统美术培训的约束。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提高课堂效率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美术是视觉性很强的艺术,通过视觉感受才能更好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所以,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更有趣;采用多媒体,复杂变简单,困难变容易;采用多媒体点评作业更省力;采用多媒体,建立师生和谐新关系;采用多媒体,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能更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正确地利用多媒体,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为他们的人生画出最绚丽、最精彩的画卷。

二、美术教师不仅要做美术技能传授者,还要做美术文化的传播者。

老师让我领悟到原来美术课也能如此深动,他讲的课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所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首先从游戏入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本课的学习。中间意图明确,层层递进。最后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再学习,再创造,让蓝印花布成为一个文化传承的起点,加强了学生对乡土美术的近一步认识,培养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学生的欣赏视眼,发展学生的欣赏能力。整堂课有趣又生动,让我们都很佩服。

我们美术教师因该面对学生进行美术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美术特长生的专业美术培训,不要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者所谓个人成绩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职责。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不仅是一名美术人,还应该是一名文化人。

三、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的老师们寄予殷切期望,希望我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南宁地区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为我们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教师应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拿出有地方特色,有个人风格的课出来。

四、美术教师应让美术课堂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老师的精彩演讲,他认为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高效课堂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高效课堂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师要俯下身来,把心贴近学生,把情融入学生,让学生在活泼的,新颖的课堂教学中乐学、好学、会学,在灿烂的课堂天空中添色加彩,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很认同老师的观点,也深有体会,这种思想对于我今后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多多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谢谢!

14.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四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

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

15.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五

出于教师职业缘故, 愿意和望子成龙的年轻家长聊天, 喜欢“好为人师”地给他们讲解美术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好处, 家长羡慕地说自己以前都没好好学, 我对之笑谈:我中学没上过美术课呢!上世纪70年代末, 出文革后期, 小学阶段我经历了二部制, 每天上半天课, 印象最深的是麦假、秋假、寒假、暑假全休;躲避地震、参加野营拉练、参观、看公审大会等活动。记得到初一下半年后, 教师能踏实地在教室给我们上课了。我们这届学生竟赶上分快慢班了, 我初中大概前后有7个班主任, 我是在中等师范和老师学习绘画后分配到自己的母校担任美术老师的。

毕竟是县城的中学, 我和老教师何君华同时到房中。自此, 房中重新开设了美术课。刚当老师的我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在通县办的美术教师培训, 取得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美术合格证, 获得任职资格。当时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的, 是专业性的中学版本, 以突出专业绘画和雕塑的技术学习。在学校美术科被称为小四门, 没有美术教室, 教师做好范画, 贴到小黑板上到各班巡回使用, 或在木质黑板上画粉笔画。另外, 配合德育处的教育活动我还在大墙上用油漆画宣传壁画, 在教室山墙处画粉笔画以及各种宣传标语。办公室与音乐科合用, 也曾经音、体、美三科合在一起过, 先是南头最前排的北房, 后是高三年级旁的最南端的平房, 和图书馆挨着, 再后是逐次进了南边宿舍楼, 北边教学楼。美术小组使用的屋子也是不停地打游击。20世纪90年代初, 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教材是北京教育学院姚金迈主编的, 强调了中学美术的基础性, 内容增加了工艺美术部分, 偏重审美教育。这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下的美术教学, 逐渐得到重视。我校在实验楼建好后, 校长把五层的两间教室分给美术科, 一间用作课堂教学, 一间用于课外学习小组。当时教室桌椅是常规配置, 考虑到学科教学特点, 我曾经在周末把学生铁课桌的桌斗卸了, 但周一回来, 桌斗又齐刷刷地长了上去。原来后勤主任看不习惯又让师傅们将桌斗安上了, 当时真有些哭笑不得。以投影仪为主要电教手段的运用是美术教师直观展示突破教学难点的好帮手, 全区美术教师在进校教研员的带领下, 结合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投影片, 专心教研, 轮流听课, 评课。曾经从电教室借来一架简易幻灯机, 尽管使用时爱发烫, 毁幻灯片, 但毕竟让老师和同学能通过精美的幻灯片和世界名画交谈了。历任领导对美术小组都很关心, 从开始让木工师傅做画架, 到后来去北京购置画架、画板、画箱、石膏像。因为美术科的教具较多, 上级下拨了大型橱柜, 学校还为开课年级配备一个班的笔墨纸砚、画毡、调色盘, 铅笔, 橡皮, 颜料, 轮流共享使用的形式有效地发挥了大学校集中办事的优势。

本人从教的二十余年, 是美术学科作为中学生必修科目从荒芜到逐渐被社会被同行认知、承认、敬重的二十余年, 尤其是伴随着2003年张丽华校长开启的市级高中示范校创办工程, 我校装修了艺术教学区, 音美教室都配备了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从网络资源的使用到实物投影仪、扫描仪、打印机等数字影像设备, 加上仿天光美术画室的设计使用, 新课程改革中的美术课堂教学呈现方式, 起着划时代意义的变化。我校美术教师既承担了传递人类审美文化遗产的使命, 又为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了大批美术专业学生, 美术教师作为一种阳光职业的从业者正在为塑造祖国美好明天, 勤劳快乐地工作着。

上一篇: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分析及保护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手形彩绘》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