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通用9篇)
1.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一
安远县电子信息产业情况分析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企业数量及入规情况。全县电子产业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高美电子公司、科迪科技公司、安远扬声电子有限公司、江西大盛照明有限公司、明兴电子公司、华田源电子公司。已纳入规模以上的企业是高美电子公司、安远扬声电子有限公司、江西大盛照明有限公司3家企业,第四季度我县申报的安远扬声电子有限公司已纳入规上企业行列,下半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将有大的提升。
企业经济运行指标情况。以电为主的电子经济优势明显,电子产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凸现,2011年电子产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到2015年电子产业企业预计实现产值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
二、发展目标
做实以电子类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沿海梯度转移产业,解决生产订单、企业招工、资金周转等问题,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保障企业开足马力正常生产,确保企业达产达标。引导鼓励企业扩产,新上、引进相关联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到2015年电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利税2.5亿元。
三、发展方向
做实电子产业为主的沿海梯度转移产业。帮助服务以江西大盛照明有限公司和高美电子有限公司电子类产品生产加工为代表的电子产业企业解决生产订单、企业招工、资金周转等问题,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保障企业开足马力正常生产,确保企业达产达标。引导鼓励企业扩产,新上、引进相关联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四、下一步措施
1、以大盛照明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大盛照明引进一批配套生产企业,打造一条完善的灯具生产产业链
2、重点扶持高美电子、明兴电子、华田源新上配套项目,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强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3、加快线路板项目的引进、落地洽谈进度,推进工业园版石小区线路板小区建设。
4、重点引进以IT产业为主的投资5000万元以上电子企业落户我县,增强电子产业的发展后劲。
5、协助、服务企业需政府职能配合解决的生产订单、企业招工、资金周转等问题,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保障企业开足马力正常生产,助推企业达产达标。
2.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二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介绍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深圳经济发展情况, 他指出, 如今深圳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处在深圳谋划未来30年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此次专家院士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把脉”, 希望专家们提出针对性强的意见, 为深圳下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建言献策。
院士专家们围绕云计算、物联网、光电子、激光显示、信息安全技术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 指出深圳在这些新技术领域拥有新的产业发展机会, 希望深圳能抓住产业新机遇, 把高新技术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同时, 院士专家们还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及应用空间, 并就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引进机制、产学研合作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德毅院士谈到, 创新的重点要放在信息与信息技术上, 关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云计算在智能电网与物联网中的应用, 为云计算及其新的产业指明方向。他认为深圳有良好的产业环境, 应该抓住难得的产业机遇, 发展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云计算在智能电网与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激光与光电子科学专家姚健铨院士认为, 物联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现在可以通过应用新的传感技术, 搞一些大型示范工程, 抓住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他认为, 深圳有高科技的氛围, 可以做一些示范工程, 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物流、环境监控、消防安全等, 把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与高校力量纳入进来, 共同在示范工程里取得技术突破, 抓住产业新机遇, 培育未来新兴支柱产业。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周寿桓院士表示, 在追逐技术“高、新、热”的同时, 要冷静思考, 不应一哄而上, 一哄而下。他介绍, 传感技术中三分之二属于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产业机会巨大, 但发展光电子产业要冷静分析, 不可盲目行动, 否则对整个产业发展不利。我们与国际巨头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在新产品开发力度上还远远不够, 政府应该思考如何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信息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认为, 信息安全技术极为重要。他希望深圳市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设, 投入巨资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建设好信息安全系统, 并把深圳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发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凝聚起来, 组成一个大团队, 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夺取更多产业机会。
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戴浩院士从科研与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出于安全考虑, 整机应用层、网络产品应尽可能使用国产设备, 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指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高度重视;二是应建设政府扶植的大龙头企业, 避免资源浪费, 提高产品使用效率, 希望能形成大的产业联盟。
3.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三
摘要:本文對当前高新区如何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来与推动科技创新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当前,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高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在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改变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大而不强的局面,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使我国处于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的尴尬局面,这也在客观上反映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加工组装阶段的现实。近年来,我国在一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在微电子技术领域,成功开发出863众志、龙芯等CPU;在集成电路领域,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5纳米相变存储技术产品发布,打破了国外芯片存储核心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IGBT芯片通过专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终结了高端IGBT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近代科技革命重要标志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我国正处于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来推动科技创新,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自1988年国家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以来,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还要正视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过程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掌握更多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使我们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我国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上,向高、精、尖发展,改变产业大而不强的被动局面,我们亟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创新链”。创新是高新区的灵魂,企业是高新区的基石,也是推进科技创新的主体。首先,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科研攻关,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同时,还要用好、落实好各级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配套政策,帮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企业申报发明专利。最后,还要帮助企业把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向市场,把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成为获得市场认可的产品,形成经济价值。科研院校是科技创新的有力助推器。仅仅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科研力量还是相对薄弱,而一些公办、民办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能力较强却不能形成生产力,双方合作正好可以互补。很多高新区都聚集了较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因此引导和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形成产业化的一个快捷途径。科技服务平台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高新区作为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需要建设一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人才引进服务平台等,为中小企业降低自主创新的成本,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同时,科技服务平台也应该尝试多渠道引入建设资金,改变政府包揽公共服务的格局。简而言之,就是在高新区内构建一个以“企业——科研院校——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链”的科技创新体系。三、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中国品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过程中,还需要有计划地逐步完善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很多电子信息技术企业都是处于代工阶段,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长期处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产品附加值不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等。这也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处于缺少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掌握新技术、研发新产品,逐渐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形成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在发展量的同时实现质的飞跃,在把企业做大的同时把企业做强。掌握了核心技术,具备了生产能力,并不意味着能成为国际一流企业。企业可能因为某项技术上的突破而广为人知,但这并不代表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如果企业不善于管理,不注重长远发展,那只能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个过客。企业品牌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需要长期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要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发展,在高新区中走出更多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国品牌,这才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那时我们才能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国,而不再仅仅是大国。
4.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四
企业的情况介绍
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业务涵盖网络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新兴业务等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秉承“建设网络强国、链接幸福世界”的企业使命和发展理念,中国电子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与国际主流架构比肩的安全先进绿色的“PKS”自主计算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正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子拥有26家二级企业、15家上市公司、18余万员工,实现全年营业收入2479.2亿元,连续10年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
二、中国电子旗下重点合作企业介绍
(一)中电长城网际
1.公司简介。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网际”)成立于2012年7月,注册资本5亿元,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控股(占股约36.63%)的二级高科技国有企业。公司以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保障目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以CEC的PK体系(以自主安全的飞腾CPU和麒麟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体系)为基础打造信息服务平台(NISP)和内置安全监测防护体系(PK-S)。公司从国家安全定位出发,为政务、交通、医疗、能源、电力、金融、广电等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多年的平台化建设布局和生态投资,目前公司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四川、贵州、河北、浙江、新疆等20省50余个地市开展业务,成为最受用户信赖的网信专业服务公司。
2.产品服务。(1)平台聚合业务能力。长城网际经过多年努力实现NISP平台建设布局。目前已经拥有六大区域营销服务中心,十五个办事处,有着遍布全国范围的本地化服务体系。公司建成以北京数据分析中心为核心的华北节点,以成都安全应用发展中心为核心的西南节点,目前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四川、贵州、河北、湖北、浙江、新疆等20省50市布局,并得到用户广泛好评。(2)PK-S内置安全监测防护体系。PK-S是长城网际基于飞腾CPU和麒麟操作系统为技术基础的内置安全监测防护体系。公司依托中国电子产业布局和生态优势,立足国产自主安全体系(PK体系)、可信计算和网络攻防等技术积累,将内生安全、主动防护和体系化对抗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可信计算的PK安全体系。该体系结合NISSP平台已有安全服务成果,聚合多源情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多重安全防御机制,提升智能监测和协同响应能力。
3.解决方案。(1)数字交通解决方案。长城网际针对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物联网在数字交通领域的应用,结合自身技术优势、联合集团兄弟企业、BAT巨头及高校,建设长城网际动静态交通结合的数字产、学、研产业生态圈。解决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基于电子标识的数据支撑平台中心、基于大数据支撑的交通管理与控制平台研判分析系统和城市停车大数据共享和服务平台。(2)数字医疗解决方案。长城网际大力推动数字医疗新兴业态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本着“重数据安全、重应用实效、重服务延展”的思路,打造“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整体方案,并提供全方位本地化的持续运维服务。助力“安全聚合、监管有效、数据发力、产业互联”的医疗卫生行业整体升级,并实现惠政、惠医、惠企、惠民。(3)中央政府政务云安全解决方案。长城网际针对中央政府政务云安全问题,构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台,融合多种网络安全监测设备和技术,以聚合创新的模式,建设一体化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完善威胁监测、响应、处置机制,形成网络安全监测预警能力,有效提升中央政府政务云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使客户清楚了解资产底数和安全状况,同时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安全合规能力以及综合协同防护能力。(4)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长城网际通过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物联网数据平台,实现多领域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分散数据,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中心”。公司基于城市数据资源中心,深度融合场景业务需求,支撑城市大数据应用,以应用为核心,整合行业和企业信息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辅助决策和趋势预测,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实现“城市大数据服务”和“城市大数据综合治理”。(5)数字文旅解决方案。长城网际通过与各地市的文体旅游机构合作,打造数字文旅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以旅游大数据平台为核心,通过共享、规范、融合的数据交换中心,建设运营“数字旅游”产业。同时融合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成果,依托政府现有的政策优势和资源基础,使旅游大数据服务于在政府产业和群众。
4.合作意向。中电长城网际拟与鹰硕集团以及中国电子旗下京信科技、可信华泰、南大傲拓等众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合作,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长沙县投资开发数字产业园项目。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0亩,总投资额达50亿,分三期进行投资建设。其中,项目一期开发约100亩,投资12亿,主要建设大数据平台及信创展示中心。项目二期开发约200亩,投资16亿,主要建设数字产业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实训基地项目。项目三期开发约400亩,投资22亿,主要建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体验与创新中心,打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能交通,智慧教育场景示范中心。项目依托中国电子产业资源和产业影响力,以产城同建模式,围绕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大数据、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等重点领域,吸引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等入驻,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生态产业链,打造四新经济智慧城、湖湘营城新样板、集高端商务、科创服务、健康产业、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国际生态服务城。
(二)中国系统
1.公司简介。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CESTC,简称“中国系统”)成立于1983年12月,注册资本7亿元,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控股子公司(占股约49%)。中国系统目前拥有员工1.5万名,连续10年获得中国电子集团经营业绩A级单位,高科技产业工程板块连续19年保持增长,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布局覆盖全国22个省份,超50个地级市,已在国内主要城市建立信创适配基地和区域管理中心,在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推出丰富的解决方案。
2.产品服务。作为中国电子网信产业与信息化服务领域代表企业,中国系统以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发展动力,构建“云+数+智+解决方案”的数字与信息服务全业务体系。其中数是指全方位的数据治理与运营能力;智是指数字化转型咨询,也代表智能制造升级;解决方案是指数字行业解决方案。为政企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政企客户提质增效,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解决方案。(1)现代数字城市业务领域。中国系统践行“安全为先、需求牵引、迭代发展”的核心理念,打造了以中国电子云、数据中台、智能中台等一系列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城市大脑、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城市门户APP、综合应急管理平台、一体化数字协同解决方案等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城市运营治理提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共治、一体协同的新模式,助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中国方案”。(2)行业数字化业务领域。中国系统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专业数字咨询团队,在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构建了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硬核解决方案,积累了数十家重要客户。面向金融行业,以业务数字化、技术分布式、全栈自研为核心原则,精心打造数字化转型信息战略咨询、数字化前台、数字化中台、数字化工作台和云数据中心五大类解决方案;面向能源行业,以业务咨询为起点,重点推出数字化转型规划、经营管理系统优化升级能力和生产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面向制造行业,在工业集成、工业软件、工业服务、工业装备等多场景,提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3)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领域。中国系统围绕高科技产业提供工程设计、建设、设备运行维护、材料制造等服务,是国内最早从事洁净工程、智能建筑工程的企业,国内液晶面板工厂洁净室工程最主要建设者,服务过70%以上中国100强医药企业,获得洁净工程第一块“鲁班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中国系统助力中国生物仅用69天即建成全球最大的人用P3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填补了国内重大疾病防控在疫苗领域的生物安全空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药品和疫苗研发意义重大。
4.合作情况。2020年1月11日,为顺应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和城市更新需求,长沙经开区管委会、长沙县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意向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现代数字城市、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长沙经开区产业园项目。2020年10月10日,为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领域合作,培育长沙经开区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沙经济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三方签订的《中电长沙信息科技园项目合作协议书》。为落实上述协议内容,中国系统将通过自身技术与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化发展趋势,通过完善的设施、运营、人才等优势资源,以中电长沙信息科技园为纽带,集聚现代数字城市业态的生态伙伴,吸引中国电子相关企业及能力平台、自主可控软硬件或数字城市生态企业落户园区,形成数字经济生态圈,建设辐射湖南地区的数字产业经济新业态,助力长沙经开区打造成数据、技术、业务、资金多元融合的国家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当地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支撑。现中电长沙信息科技园项目处于挂地前期阶段,根据挂地前期相关流程,目前已完成项目地块蓝图、规划条件要点等材料,已由长沙经开区规划局报长沙县国土局测绘中心进窗办理项目宗地图。
(2)长沙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1-2025年)项目。
2021年1月13日: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中标长沙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1-2025年)项目总集成商,中标金额4亿元,中标折扣率98%;
2021年1月26日: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与长沙县大数据中心签订长沙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1-2025年)项目框架协议;
2021年1月至今:分别在进行政务云、平安星沙、智慧教育、数据融合、智慧交通、智慧交管、智慧五零等14个子项目的调研、可研、初设、投评等工作。
(三)中电光谷
1.公司简介。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光谷”,股份代码:00798HK)组建于2004年,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4年)的产业园区运营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占股33.67%。中电光谷以中国电子网信产业资源为依托,以全生命周期园区运营服务为基础,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制造强国、区域经济协调、生态文明、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全力支撑中国电子集团信创产业生态和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坚持产业服务的战略方向,致力于推动构建“央企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的产业体系;打造以产业集群化、服务智能化、投资网络化为特征的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公司秉承“一城一法”理念,以园区运营为主体,园区开发为支撑,产业投资为引擎,构建“一体两翼”业务格局,在全国35个城市开发运营各类主题产业园50个,运营园区面积3000万平方米,服务企业及各类技术创新机构逾8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0+上市公司,170+园区就业人群45万+。其中,建成6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广告产业孵化基地。
2.核心能力。中电光谷牢记中国电子“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国家使命,依托产业生态优势,努力发挥自身主业特长,积极构建数字服务核心能力,致力于成为数字服务创新发展的产业引领者。当下,中电光谷以PKS生态体系为基础,从园区运营实践出发,以产业园区应用场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了目前国内智能化应用功能强大的跨区域一体化数字园区系统,整合中电光谷各专业能力,形成多专合一、跨界融合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全流程服务的综合实力。(1)规划阶段:中电光谷集团规划发展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合作中心三部门在“一平台两方法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咨询策划业务的龙头牵引和战略前哨功能,为区域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运营规划等全方位、全业务流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咨询服务,深化“咨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深度挖掘产业资源,激活区域产业创新活力。
(2)建设阶段:中电光谷通过优化整合旗下建筑设计院、建设施工子公司(吉天建设、丽岛科技、千宝设计)等产业链资源,为政府、机构及相关企业提供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等全过程EPC一体化设计建造服务。(3)招商阶段:以中国电子网络安全产业生态为依托,通过布局全国的产业资源空间联动,形成跨区域的产业资源数字化联动,推动构建以相关产业龙头企业与创新创业企业为双引擎的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区域经济在内循环下转型升级的探索与积累。(4)运营阶段:中电光谷致力于以数字园区系统为基础,整合园区项目策划、空间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总承包、装饰工程、不动产代理、区域能源服务、物业管理、联合办公、长租公寓、园区金融服务、餐饮、酒店等 15 类业务能力,形成以咨询服务引领、智能化技术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支撑、综合运营体系为依托的全生命周期 P+EPC+O 服务模式。
3.业务结构。一是园区运营——数字化引领全生命周期产业园区运营服务体系。中电光谷通过平台化的服务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运营服务,一是以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实数字园区平安稳定运行,二是以平台化的综合企业服务推动产业环境活力高效发展,三是以跨区域的产业生态运营服务,推动产业资源协同合作,同时以数字信用体系搭建产业金融投融资服务桥梁,促进产融结合和产业创新,形成产业园区运营新模式。二是园区开发——秉持“一城一法”,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城市名片。中电光谷针对不同城市区域的不同发展基础及资源禀赋,立足城市基本面,布局不同主体产业园,目前拥有软件园、信创园、金融港、信息港、科技城、智造园、芯谷、智谷、研创中心、创意天地、科创园、创新综合体等不同类型园区产品线体系。大部分主题产业园项目都成为所在地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名片,成为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窗口。三是产业投资——构建产业生态,带动园区业务高质量发展。中电光谷旗下“中电中金”和“零度资本”已组建多支产业投资基金,完成了近60家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投资企业估值增加超3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信创与网络安全、集成电路、数字城市、智能制造、文创娱乐等为特色构建产业生态的基础。“十四五”期间,中电光谷产业投资业务将以发现独角兽和瞪羚企业为主要目标,加强与园区业务的协同,通过产业投资带动园区业务高质量发展。
4.代表案例。(1)光谷软件园—国家软件名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项目定位为软件开发、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研发和企业总部等。园区已成为软件研发与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发展的优质承载平台、重要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孵化平台、金融后台、信息服务基地,入驻企业420多家。入驻代表企业有斗鱼、卷皮、光庭信息、传神语联、武汉绿网等。(2)武汉光谷金融港—金融性后台服务中心。项目以金融后台产业为主题,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是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园区入驻企业近400家,其中金融机构40余家。入驻代表企业有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银行、泰康人寿、长江证券、联想集团等。(3)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国家级网络产业示范基地。项目重点引入软件及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军民两用类企业,引领打造高新区产业地标4.0 升级版,打造信息安全产业聚集高地,塑造湖南特色产业新名片。入驻代表企业有天融信集团、数字政通、中电兴发、中国软件、中电电力、草花互动、麦克韦尔等。(4)成都芯谷—中国集成电路新增长极。项目以IC设计、研发为引领,以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为核心,以整机终端制造为支撑,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促进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发展,重点发展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EDA、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入驻代表企业:澜至电子、中电九天、成都华微、华大九天等。(5)上海中电信息港—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创新综合体。项目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基础,聚拢上下游产业链,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等,打造成契合松江“6+X”产业规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综合性科创园区。
5.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五
投资连续两月回升,增速重回两位数。1-6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4731亿元,同比增长10.4%,今年首次出现高于去年同期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的情况。分月来看,在4月份仅增长4.1%基础上,5月和6月连续回升5.1和6.8个百分点,6月份增长达到16%,完成投资额1150亿元。集成电路、通信设备领域投资增势突出,计算机、光伏等行业仍持续下滑。1-6月,集成电路领域完成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58.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41.8个百分点,高出年初(-13%)71.5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完成投资394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完成投资344亿元,同比下降7%,降幅比1-5月继续扩大2.2个百分点;信息机电行业完成投资776.5亿元,同比下滑10.9%,其中光伏设备相关行业投资下滑24.8%;信息材料行业投资下滑44.6%,降幅比1-5月扩大2.8个百分点。电子元件和专用设备行业投资稳定,分别完成投资989和589亿元,同比增长28.1%和31.8%。
东部地区投资降幅缩小,东北地区投资由负转正。1-6月,东部地区完成投资2335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1-5月收窄1.1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完成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6.8%,扭转了前5个月下降4.3%的局面,其中通信终端设备、电子设备投资增长突出。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1530和667亿元,同比增长23.8%和2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5和12.4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占全国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已经接近五成。
内资企业投资稳中有升,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投资摆脱下滑。1-6月,内资企业完成投资378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1-5月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分别完成投资401和543亿元,同比增长5.3%和1.8%,摆脱了去年同期持续负增长的态势,增速比1-5月提高4.4和0.8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不多,广播电视、计算机等多个行业项目出现减少。1-6月,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4086个,同比增长4.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但比1-5月低1.6个百分点。其中,广播电视、计算机、视听设备、电子器件、光伏、信息材料等领域新开工项目数量均出现下滑,而电子元件、通信终端设备的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多。
6.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六
一、园区规划情况
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把汽车工业园建设成关中西部制造业基地,国内载重汽车制造业基地和西北地区汽车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宝鸡市域经济副中心,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区。人口在2015年达到10万人,2020年达到20万人。到2012年园区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汽车工业园功能结构分为:“一个核心、两大景观带、七大功能区”。“一个核心”是以千亩人工湖、大绿地为特色的大型生态汽车文化主题公园,集综合行政、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为一体、形成都市核心区。“两个景观带”是指南塬生态景观带和渭水南岸绿化景观带。“七个功能组团”包括以陕汽集团30万辆轻微型车为主的整车生产组团、三个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组团和三个生态人居组团。汽车生态公园、汽车研究院、汽车展销中心、汽车试车场将与大型商场和超市、二甲以上医院、省级重点中学、高档住宅小区一起构筑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城。
二、园区项目建设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汽车工业园规划设计已经完成,陕汽集团30万辆微型车项目2.3万m的总装车间、2.9万m
2的涂装车间、1.3万m的冲压车间、1.5万m的焊接车间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四大工艺的设备安装和相关的水、电、气等配套完善,计划6月份工程全部竣工并进行试生产及新车下线。陕汽集团通力公司3万辆工程车项目也已完成地探和围墙砌筑,工业厂房等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围绕微型车、工程车项目的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进度。汽车大道已经完成部分排水工程和路基工程。给水管道已经铺设到微型车项目用地范围,五月份已经完成并投用。天然气管道已经和厂区管道接通。供气由岐星热电厂提供热源,高新区与岐星热电厂共同投资建设管网。现在跨渭河桥墩已经完成,桥架和管道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施工。供电工程已经完成110KV变电站的地基勘探,临时变电站设备已经安装,近期可以完成建设并带电运行。
千亩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千亩人工湖环境配套建设、园区道路建设、水电气配套建设、农民安置工程、商住配套工程等六大配套项目年内也将全面开工建设。我们将以汽车产业链为核心,打造研发、试验、整车、总成、零部件、检测、材料再生等汽车产业集群及汽车物流、服务业等,将汽车产业、配套服务、生态人居、汽车文化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融入高新区汽车工业园。
在陕汽集团微型车项目、工程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的同时,优化汽车配套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汽车配套产业园区已签订入区投资建设合同15个,总投资30亿元,需用土地1800多亩。仅陕汽金鼎铸造项目就投资10亿元,还有给陕汽汉德车轿配套的浙江永康鸿运实业公司、给微型车配套的宝鸡鑫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十堰东风求实汽车配套有限公司、安徽长润集团公司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计划在近期在高新区千亩零部件园开工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汽车大道、站前大道、孔明大道、学方路、陕汽路、奔驰路、曹五路、滨江路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汽车工业园内63米宽汽车大道土地已经征用,土方回填和排水工程基本完工,路基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7.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七
南京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之一, 但近年来, 由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 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北京、天津等环渤海城市以及成都等中部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使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力不断下降。在新形势下, 南京市政府提出了电子产业复兴计划和软件产业振兴计划, 将重建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优势。
本文试图通过南京与我国各大电子信息产业城市的比较, 发现南京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存在主要问题和竞争优势, 找到南京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主要电子信息产业城市的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主要的电子信息产业群有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经济圈, 通过对它们的比较, 可以从全国范围审视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本次比较选取的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深圳、成都, 主要从各城市近年来的产业规模、主导产业、人才和科研资源等方面进行比较。
1、北京
电子信息产业是北京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2784.71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9%,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1263亿元。产业涉及领域较广, 重点在研发产业、通信、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 着力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北京共有普通高校82所, 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7.6万人, 众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IT企业将研发中心落户北京, 智力人才优势明显, 是全球重要的IT产业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
2、上海
上海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5719.06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1%, 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产业园区投资环境良好, 整体呈现高端发展趋势, 重点聚焦于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核心产业。科教资源方面, 共有普通高校61所, 拥有各位研发技术中心280家。资源配置和市场定位高度国际化, 共有19家IT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60多家跨国IT企业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高科技和智力人才优势明显。
3、深圳
深圳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8921.93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8%, 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六分之一, 软件产业总产值达1631亿元。深圳已是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出口基地、配套中心和交易中心, 产业涉及领域广、规模大。深圳普通高校不多, 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66万人;现有730多家技术开发机构, 其中约93%设在企业, 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研发主体。龙头企业多为本地企业而非外商企业, 产业根植性好, 但整体上处于加工制造环节,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4、苏州
苏州2007年实现电子信息总产值5841.50亿元, 占苏州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3%, 在全省排名第一, 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约为250亿元。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主导产业, 但是整体处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 附加值低, 并且由于产业主要由外资主导, 因此产业根植性较差。苏州共有高等院校18所, 二级学院5所;人才总量超过76万人, 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3万人;拥有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和机构144个以上;省级外资研发机构达到114个。
5、成都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6大重点产业之一, 2007年实现产值427亿元,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产业发展领域覆盖面广, 产业体系较齐全, 产业链比较完整, 但是整体规模较小, 且处于加工制造环节。成都共有高等院校40所, 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5万人, 已有大批国内外知名IT厂商落户成都, 科教资源较为丰富。
6、杭州
杭州2006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6.25亿元, 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约为250亿元。相继成立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级的产业基地和园区,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形成了通信、软件, 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视, 动漫、游戏等主导产业。但整体上存在核心技术弱、产品档次低、综合效益差、高端人才少、产业带动步伐缓等问题。杭州共有高校36所, 各类研发中心473家, 企业技术中心393家。包括大批国内外知名IT厂商, 科研资源丰富。
二、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为了寻求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策略, 需要从内外部资源、环境、机遇等方面来分析南京具有哪些具体的竞争优势。
(一) 内部资源和能力
1、产业基础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 (电子、汽车、钢铁、石化) 之一, 南京的传统优势产业, 基础雄厚,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已经形成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和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近年来增长强劲, 尤其是软件产业。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80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3%, 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61亿元。
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5大基地, 形成了新型显示器、通信、软件及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外设、信息家电、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六大产业群。软件产业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力自动化及管理软件、电信系统管理软件等六大特色软件产品群。南京已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良好的产业环境已吸引了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夏普、LG、霍尼韦尔、英华达、华为、中兴、普天、熊猫集团等大批国内外知名IT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不过整体仍处于加工制造环节, 产业规模偏小, 上游的研发环节薄弱。
2、科教资源优势
南京市非常注重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培育。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四大基地之一, 科教资源极为丰富, 是我国电子信息研究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具有良好的科研要素及人才基础。
2008年末, 各拥有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501家, 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14所、28所、55所, 以及以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为龙头的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资源。
2008年末拥有普通高校 (不含部队院校) 41所, 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万人。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65%, 大大高于全国1.52%、江苏1.8%的平均水平。
3、区位交通优势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 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重要城市和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 是国家沿长江和东部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 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接点。南京也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 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交通运输网络;拥有现代化通讯体系。便利的交通、物流、通迅条件, 非常有利于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发展。
(二) 外部环境和机遇
1、政府和政策支持
2008年6月, 是江苏省信息产业厅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了市厅合作项目“双兴计划”, 即“软件产业振兴计划和电子产业复兴计划”。“双兴计划”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南京产业发展实际, 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的现实措施。
2、东南大学筹建国家实验室机遇
东南大学拟筹建的“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列入教育部985建设的唯一面向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类平台项目, 也是江苏省“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之为基础打造的南京“中国无线谷”项目被列为南京科技创新“一号工程”, 将通过创新驱动机制和技术产业化机制, 形成全球性高端通信产业“生态群落”。
通信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 无线通信正在成为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3G牌照的发放, 未来五年我国在3G网络建设的投资预计约1.5亿元, 加上其所带动的集成电路、终端设备、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 对GDP贡献将会达到10万亿元, 市场规模巨大。随着3C融合、3网融合等概念的提出和实施, 3G的全面推广等发展趋势, 通信产业的范畴有着显著的扩展, 通信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其中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是我国目前少数具有能力赶超国际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域。
而南京“无线谷”是我国无线通信领域唯一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平台, 研究领域被《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列为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 代表了未来20年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方向。因此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技术优势。
三、比较和结论
通过对国内7个代表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比较结论:
第一、整体来看, 8个城市可以分为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 初步实现产业的高端发展;第二梯队为苏州、南京、杭州、深圳、成都, 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价值链的加工制造环节。
第二、产业规模方面, 南京与其他7个兄弟城市相比, 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但产业规模整体处于劣势。
第三、业性质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比如深圳的关键驻商一般为本地企业, 苏州大多为外资加工型企业, 北京、上海则偏重于国内外研发型企业。
第四、7个兄弟城市相比, 南京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科教资源丰富, 最大的机遇在于东南大学筹建“南京通信技术国家试验室”以及“无线谷”的建设, 最大的问题和挑战在于南京目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产业仍处于 (下转第76页 (上接第32页) 低端发展, 缺乏核心优势产业, 产业集聚力不足。
通过上面比较结论的分析, 我们认为, 南京下一轮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机遇, 以“无线谷”建设为核心龙头,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争取将无线谷建成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成为无线通信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基地, 抢占产业制高点, 进而形成南京的核心优势产业, 扩大产业规模, 带动整个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发展, 向第一梯度迈进。
摘要:本文通过产业规模、主导产业、人才和科研资源等方面对我国各主要电子信息产业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南京相对这些城市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竞争优势和劣势, 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对南京电子信息信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产业,南京,优劣势,结论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院:中国南京无线谷战略规划研究, 2009, (08) .
8.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八
2017年8月18日
为了促进全年目标的任务全面完成,按照工作安排,走访全区电子商务企业,了解各企业线上销售情况,以便进一步排找差距,寻求对策,现就情况汇报如下:
一、电商开展情况
1、电商园发展初具规模。新区2016年1月成立电商园,将新区零散电商集聚到一起,通过一年多的运营,实施差别化发展,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效应日显,电商生态良好,已在扬州市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2017年新引进13家,共入驻各类电商企业90家(实际常年入驻56家)累计实现营业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近200%,开票销售3000万元(徐兆阳预估),同比有了实质性飞跃;日发单量超6000单;指导企业申请专利79件,招引云集、京东扬州馆等平台并帮助5家商户成功免费“入驻京东扬州馆”,帮助20名残疾人开启云集零售店。同时获批扬州市经信委的“扬州市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农业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以及扬州商务局的“商贸集聚区两创试点”,并被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联盟评为“2017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优秀电子商务园区(基地)”等称号,创立“高邮市残疾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新区正在通过定向招商,谋划实施“国际电商小镇”项目,着力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
/ 6
2、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显著。上半年,市跨境电商协会成立,并落户新区。阿里巴巴跨境业务落地服务商橙子网络公司,1-8月份拓展新客户45家,其中高邮25家,宝应20家。总计服务商160家,帮助客户新增出口额20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13600万),总出口额达到10亿人民币,提前完成了去年一年总出口额,其中以灯具、电动工具增长势头较好,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外贸新业务的增长。客户对阿里巴巴信任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站,通过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新业务。
3、区内企业应用电商转型。一是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大都数都建立了自己网站,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站发布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人才需求,部分企业电子商务渐趋成熟,百仕德礼品、鑫东方户外、和润户外、康乐机械、康宇实业、赛普机电等终端产品生产制造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和国内电商销售规模,出现一批礼品包装、健身休闲、旅游户外用品、医用家用卫浴、冷冻冷藏设备终端产品加工生产网络销售龙头示范企业。其中鑫东方、百仕特两家企业利用海外仓、亚马逊、环球资源、谷歌、速卖通等平台,截至2017年8月,网络销售1亿元,开票销售近8000万元,拉动效应明显,成为阿里优质供应商、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二是农产品电商“抱团”壮大。近年来,农产品(鸭蛋)电商发展迅速,销售额成倍上涨,带来了高邮鸭蛋行业经济质的飞跃。其中红太阳蛋品截至8月中旬,日
/ 6
发单量2500盒,网上销售达到2600万元,占企业销售的40%,秦邮蛋品、湖宝蛋品、倍佑食品、元明食品、湖宝蛋品、通威饲料、戚陆水产、笨鸟电子商务等企业以红太阳食品为龙头,紧跟齐下,累计日发单12000件,网上销售达到55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业务量的提升。
4、电商服务平台建设良好。新区推动电商产业园由电商企业集聚,向电商产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引进的两家科技电商平台企业(江苏船企动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天使吻电子商城有限公司)运行正常,其中江苏船企动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基于互联网+船员服务、港口服务和船舶管理的专业性电商,通过整合船员资源、船东资源,实现证书、培训、管理全部互联网化,实现了船员上船最后一公里和下船第一公里的“管家式服务”,是一家船员船舶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目前总目前在江苏南通、泰州、泰兴、镇江、南京、无锡和浙江宁波北仑等港口均设有服务点,目前正处于业务上升阶段,截至目前网上销售达到200万元。扬州天使吻电子商城有限公司。是由天使吻商贸(苏州)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以服务为核心的电子交易平台。拥有天使吻债权债务服务平台、美途汽车网上销售有限公司等两家线上平台。拥有电商人员(包括苏州)财务人员10人,商贸人员10人,物流人员10人,软件人员20人。主营食品、汽车、软件、供应链管理、财务服务等业务,收入来源一是天使吻债权债务服务平台通过三角债,与债主、欠款方各签订协议,通过对冲、兑换、债券
/ 6
交易,将债务(死债)进行化解,每一笔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二是发展加盟商,收取加盟费,并按合同要求,进行债务化解反点收入,寻求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反点收入,三是美途汽车网上销售平台,全年已累计开票销售120万元,预计9月底开票300万。
5、农村电商运营正常。今年以来,新区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重要创新特色工作之一,已布设全镇村级服务站点11个,基本实现了全镇的网点覆盖,以管伙村为电子商务示范村的网络销售辐射全区,农村个体电商发展迅猛,其中陈云、顾燕锋、邹明宏为代表的几十名有志青年,发挥专业知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形成了蛋品、水产品、有机稻米等特色网店,进农村电商进农户,解决农民家门口商品买卖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推广,居民生活的提质,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下一步发展规划
1、全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在《关于促进“城南新区电商园区”发展的扶持政策(试行)》文件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台《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意见》,加大对区内电子商务企业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成立电商部门、或成立分公司,在天猫、京东、亚马逊、一号店国内知名平台开设旗舰店、直营店。引进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运营,做好产品开发和名品打造,为优质高电商提供润扬、天成大厦办公楼,免
/ 6
租金3年,并提供装修、通光纤、水电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优良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园区建设。实施电商企业示范工程,开展跨境电商企业招商入驻天成大厦,组织通邮电商园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示范基地,整合高邮市农产品电商协会入驻新区电商园,通过典型示范来增强区域引导、行业辐射和产业带动功能,着力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引进网络专业人才,共享网络技术服务。
2、加强企业、人才培育力度。加大加电商企业培育力度,跟踪重点,强化服务,加速互联网电商产业,发展百仕德、鑫东方、红太阳、秦邮、和润、康宇、康宝等一批电商销售生力军,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业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营销方式的转型升级,力争在全市走出乡镇园区“互联网+”发展的特色路径。完善提升通邮商学院大讲堂软硬件,通过电子商务招商引进人才,联合省电子商务协会和市级主管部门发起组织全市“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开展电子商务论坛、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从事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着力培养本土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和村级管理干部、电商从业人员、电商创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
3、建立平台,努力助推外贸企业电商跨境拓市。充分调研全市外贸企业(近100家)电子商务开展情况,依托
/ 6
高邮市域范围内涉外产业集群(健身户外用品、礼品包装、电动工具、照明器材、生物制剂、电线电缆等)优势,以阿里合伙人扬州橙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跨境电商服务中心”为服务商,整合国内外知名第三方平台(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全流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立足本区15家外贸企业,放眼全市100多家外贸企业,帮助全市外贸企业实现海外电商拓市。
4、推动园区生活物流和生产物流企业集聚发展。目前新区快递日发量近20000件,电子商务产业园应当合理规划和布局,将辖区内物流公司进行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引导中小企业集中议价,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同时,通过物流集聚区的订单集约化管理,打造其竞争意识,引导这些公司比价格、比服务、比速度、比质量,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为区内电商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9.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 篇九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高潮率离退休干部处处长熊百良、农村处副处长曹忠德一行三人组成的考察调研小组于2009年8月10日—14日赴鸡西市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期间,考察调研小组听取了鸡西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君志及班子全体成员的工作汇报;在鸡西市、鸡东县、虎林市等地考察了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考察了鸡西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组织召开了鸡西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与鸡西市3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代表围绕如何推进“万人千企”行动,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项目服务等进行了座谈。此次调研考察工作使调研小组对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对如何推进我省地、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战略性思考和第一手参据。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鸡西是一座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城市,资源优势明显。主要矿种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钾长石、白云石、大理石等,煤炭储量80亿吨,石墨储量5.4亿吨,居亚洲之首。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0余种,其中煤炭、石墨是两大支柱产业。鸡西市委、市政府为了推进鸡西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非煤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鸡西市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2008年,鸡西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科技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细则》,在确立了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框架的同时,也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迅速
从1998年开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以来,鸡西市结合煤矿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截止2008年底,鸡西已发展市级和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4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户。高新技术产品51项,总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6户,超千万元的有4户。民营科技企业占高新技术企业比重80%,已经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形成了以煤矿机械及辅助机械加工、北药中药加工、节能减排、机电、建筑材料加工、非金属材料加工及绿色农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2、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各级政府政策支持下,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值、利税分别由“九五”末的4.6亿元、0.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6.15、4.52亿元,分别增长7.8倍和7.5倍。2008年高新技术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4%。2009年,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通过省科技厅组织“万人千企”活动和鸡西市“科技双百”工程,启动实施了年产1500吨高纯石墨项目、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假顶网、高振实密度天然磷片球形石墨产品的研制、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工程、塑料整芯阻燃输送带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加快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半年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产值6.7亿元,实现利税5300万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25.5%。
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龙头地位凸显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1936年,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采煤机设计、制造厂家。公司注册资本9238万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37人。主导产品已形成10大系列35个品种,采高从0.85m-5m,装机功率从100KW-1400KW。公司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市场占有率达36%,居国内同行业之首。黑龙江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是我省东部一家大型的制药企业,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作风严谨、勇于开拓的科研及管理人才队伍,专业从事中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药技术和产品已拓展到OTC和临床用药等领域。企业主导产品有: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威震康大蒜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灵芪加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护肝宁片等9个剂型、40余个品种。其中注射用血塞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3%以上。鸡西市这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体现出较强地创新能力。两家企业产值始终占该市高新技术产值的一半以上。2009年上半年两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9亿多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68%,企业的龙头地位凸显。
4、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效果显著
结合科技部“十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用示范工程和“十一五”期间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鸡西市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使实施企业生产管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有了显著变化,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缩短了企业产品开发周期和增强了市场响应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应用ERP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应用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DM(生产数据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大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过去开发一个新产品需要近一年时间,现在三个月即可完成,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使企业产品市场率始终不低于45%。到目前为止,在参加示范工程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应用CAD、CAPP、CAM技术的达到30%,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技术的企业达到70%。
5、科技创新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鸡西市区域创新能力居我省四个煤城前列。全市有鸡西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重点实验室、中药制剂工艺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黑龙江省采煤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鸡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中俄科技合作交流中心1家、省级工业示范基地(鸡西工业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鸡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各类科研所(含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9家,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79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8人。全市现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4个。五年来累计申请专利295件,授权专利268件,其中发明专利81件,有多项技术国内领先,如煤机设计制造技术、中药制剂工艺技术居全国先进行列。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要求,结合区域特点,鸡西市先后组建了亿阳煤化工研发应用中心(亿阳集团与鸡西大学联合组建,亿阳投资100万元)和石墨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
科技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鸡西市先后辟建了鸡冠民营科技示范区、鸡东煤化工民营科技园区和虎林民营科技示范区3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民营科技示范区数量与哈市并列第一。经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确定,决定建立鸡西市工业园区,并列为市重点建设工程,鸡西工业示范基地建立伊始就把自身定位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资源深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区,是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鸡西市区工业企业外迁的基地。园区规划占地141万平方米,园区规划建设煤矿机械及配件、绿色食品加工、资源综合加工三个加工产业园和物流园、规划园等五个区域。园区已入住企业8户,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7亿元。近日省政府批复鸡西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示范基地后,可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为了更好地支持鸡西工业示范基地的快速发展,市政府又制定出台了用地政策、财税政策、科技与人才政策、投资政策、管理与服务政策等六个方面共计37条优惠政策支持园区发展。2009年7月经鸡西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式批准成立鸡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心规划占地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的3000平方米的孵化器综合大楼场所主体工程将在9月份完工。
6、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鸡西市高度重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鸡西在我省四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中具有人才、技术的比较优势,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鸡西市一方面发挥地方优势,广泛与鸡西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煤炭研究院、黑龙江冶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畜牧医学院、黑龙江微生物研究所等省内外大学、院所积极合作。目前每个高新技术企业都与一家或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院校的科研力量研制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例如:
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与湖南炭石墨技术咨询公司、清华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合作,采用热工法石墨提纯生产技术生产高纯石墨、使石墨提纯后碳含量达到99.995%,目前主体厂房建设9月可完工,部分设备(反应釜)已达现场。
黑龙江清河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远东科学院、黑龙江省能源研究所和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研究院合作,利用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及白炭黑等硅制品提取分离技术,年消耗9.7万吨稻壳(约4.3万吨标煤)供电5625万千瓦时,年销售收入4669万元、利润1570万元,税金613万元。
鸡西德元电器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浙江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发明专利“三相双直电容发动机”,实现有功节电率4%以上,无功节电率83%以上。
黑龙江省金鑫兽药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畜牧医学院共同研发中草药和矿物质添加剂融为一体的散剂以替代西药和抗菌素,医治患有胃肠消化、腹泻痢疾的奶牛。
黑龙江珍宝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太伟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技术,其技术以水化油脚为原料,采用连续真空脱水、脱色、干燥等工艺生产“高纯度大豆磷脂及系列产品。该公司依托与哈医大共建的省级中药制剂工艺重点实验室,共同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药制剂提纯新工艺技术,为开发现代中药天然物固体、液体等口服、注射新药产品打下基础。
2009年,“万人千企”活动中,鸡西市共有30多户企业分别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对接项目40项。特别是这次活动中,新组建了“密山市绿莹香水稻育种研发推广中心”,组织了“兴凯湖智力行”系列活动,已进院士19人次、国内外专家260人次,举办大型讲座和高层座谈15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近300项,引进专利技术、合作项目和再谈项目46项。
二、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目前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不大,科技投入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还未成为鸡西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尚处于发展初期。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创新投资渠道少,政策机制不够完善
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销售回款不及时,占用企业大量资金,造成企业持续生产的困难。座谈会上17个发言的企业中,大多数提出的需求不是技术需求而是资金问题。调研中发现鸡西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中试、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工艺的改进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身的投入和政府部门的引导资金支持,很难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缺少有力支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2、创新观念不强,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在全市15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10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当年有高新技术活动的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5%。由此表明技术创新活动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不够广泛。从R&D经费投入看,2006年、2007年和2008年,鸡西市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分别为3778万元、9934万元和8775万元,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58%、7.68% 和6.58%,R&D经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低于国家标准,难以支持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其原因一是影响鸡西市企业技术创新的有企业内部因素的和外部因素,更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观念不强;二是资金缺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企业融资渠道很少,资金短缺是制约鸡西市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品不新也不高
调研中了解到,鸡西市非煤产业历史上曾经达到过51%以上。如鸡西门窗等建材产品、无线电产品、纺织产品等在鸡西市产业结构中曾占有相当比重。随着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这些企业由于机制不活产品不新很快失去优势,有的早已退出市场。
从行业划分情况看,鸡西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煤炭机械、医药制造业、材料加工、绿色食品等领域,虽然有些产品占有一定优势(如煤矿机械、绿色食品、中药开发等),但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高技术产品技术领域狭小,高收益的特点不明显,加之地域因素,产品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鸡西市并没有真正形成带动一方经济的优势产业集群,也没有哪个产业哪个企业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作为资源型城市,资源产品开发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大多企业基本是出卖原始矿产品和粗加工后的产品。例如鸡西石墨产业,虽然具有资源优势、采选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一定市场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为鸡西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石墨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近10年来,企业数量由几家发展到25家,产量从几万吨发展到近20万吨,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和缺乏监管,造成开采无序、乱采乱挖、拼环境、拼资源、争市场、争用户、竞相压价等,严重扰乱了石墨市场秩序;二是品牌意识不强,市场信息不灵;三是产业链短,基本上以采选为主,产品都是石墨初级产品;四是小石墨企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4、缺少技术和科技人才
鸡西市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然相继出台过许多吸引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措施条件难以吸引人及创新创业环境的原因,引进的技术和人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加之很多企业由于重引进,轻使用,轻培养,而对于大多尚处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受条件制约,人才难引进,即使引得进,也留不住。使得支撑鸡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较匮乏。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缺少企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
5、三个具体问题
(1)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改制成为IMM 国际煤机集团(外商独资企业)独资子公司后,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上受到很大影响。公司在开发MG1000/2630-WD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过程中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希望省科技攻关能给予支持,或帮助引进德国采煤机械技术。
(2)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万人千企”对接项目,进展较为顺利,预计9月未可实现生产。该公司石墨提纯技术(碳含量达到99.995%)虽处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有较大差距。公司希望寻求俄罗斯、德国石墨提纯、石墨制品等方面技术,希望省厅给予帮助。
(3)由于关于园区建设国家目前还没松口,鸡西市高新技术园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问题厅有关处室也正积极协调。鸡西方面希望根据鸡西市实际情况加快审批。
三、推进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进一步修改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问题,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的新机制。一是认真落实省政府《科技26条》、鸡西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细则》,优化环境,加快建设;二是鼓励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及技术开发中心,提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制订技术创新规划,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坚持“万人千企”活动经常化,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关系,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直接进入企业,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打破地域、部门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界限,优化科技及产业资源配置,推进政、产、学、研、金、介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以政策为导向,鼓励企业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和建立鸡西市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五是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改善创新环境;六是加强省科技厅与鸡西市的联系,推进厅市会商机制的建立。
2、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在进一步加强鸡西市已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俄科技交流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基础上,充分挖掘鸡西辖区内矿区、国有农场、林场等现有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起开放性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强企业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鸡西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帮助协调解决申报省级园区的问题;三是大力开发本地信息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法律、行业动态、创新成果、产品营销等信息服务,促进鸡西市与国内、国外的科技、经济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形成网络化、社会化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四是鼓励鸡西市利用石墨等优势产业组建行业技术产业联盟组织,通过技术产业联盟,开发石墨制品,延长石墨产业链,促进石墨产业从主要以采选为主向石墨制品为主方向发展,通过技术产业联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培养造就一支鸡西石墨产业发展的科技团队,使鸡西石墨产业从资源优势变成科技、经济优势,真正使石墨产业成为鸡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鸡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改变我国石墨原料出口大国和石墨制品进口国的现状。
3、发挥政府的引导,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充分发挥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一是科技部门要有超前的战略思想,围绕煤矿机械、煤化工、石墨深加工、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医药、特色绿色农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主动谋划大项目(如鸡西浩市高纯石墨项目等)。通过大项目建设,对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和产业进行扶持,带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推进区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二是政府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通过科技攻关计划、产业化计划(火炬计划、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金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积极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为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
4、加快培养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与团队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建设政策,创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充分利用鸡西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条件培养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三是通过科技项目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优秀人才队伍;四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鸡西创业发展。
调研组成员:张高潮
熊百良
【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情况】推荐阅读:
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7-27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08-24
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防御台风应急预案-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07-26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10-22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09-22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说明08-07
我国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研报告06-22
高新区公安消防大队开展“五一”节前消防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07-03
高新产业重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写提纲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