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14

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通用9篇)

1.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发挥学习小组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湖天中学政治教研组 隆星)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离不开学习小组这个载体的作用。尤其合作学习是政治课日常教学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随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教师设定具体目标,提供资源,小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多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研究表明,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竞争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有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并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但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合作学习在我国系统研究和实践还比较短,理论知识的匮乏和实践经验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合作学习理论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结合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在许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三个方面:

(1)教师按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学生无法配合。教师便会让学生讨论问题,此时,学生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则趁机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教师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学设计,是以自己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不是让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象征性地给几十秒钟考虑。在小组交流中导致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见解,只好当陪客,作听众;或学生偏离主题作漫无边际的闲扯;或抛开重要话题,仅作肤浅的交流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确无实质意义。

2、顺其自然、缺乏监控。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

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竟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规则,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目标不明,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优秀生在小组中处于主要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学习困难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习优秀生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小组汇报成果时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则相反,因为基础薄弱,往往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综观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实际上真正发言的只是一两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二、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第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建组,重视精神引领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等实际情况,在建组时由班主任召开学科教师会,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逐项逐个分析。在分组问题上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每个小组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按不同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性别等编制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8人,并设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各1名,由具有组织能力和威信的学生担任。同时每个学习小组要有组名和口号,班级内部要有小组评比栏。

第二,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专业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代替教授,用争论代替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案、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具体来讲,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要精心点拨:一是对教材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进行精心点拨。而这个前提就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准确把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的一般规律、思路与方法。

第三,建立合理分权、适度放权制度,提高互动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责任,还取决于学生的合作技能。由于学校不重视社会交际技能的训练和大多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使合作学习的成效大打折扣。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先进行小组的培训和动员,帮助管理组长和学科组长解决组内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鼓励小组长充分调动组员的互助互学的积极性,动态监控组员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与外组展开良性竞争,帮助组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通过自学、群学、对学等参与小组学习,以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准确表达和交流的技能,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接纳等合作行为的技巧,还要把握合作学习的度。小组合作学习要力戒随心所欲、华而不实、逢场作秀,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而用。一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二是学生在某些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探究中,往往囿于认识、视角的单一狭窄,理解难免会有偏颇,答题思路难免僵化。在突破这些认识的死角、盲点时,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入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汇集多方观点,突破认识的视角局限。

第四,建立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体系,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作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全班的学习和活动状况进行监察,即使重点关注某一小组时,也不能忽略对其他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扫描。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微杜渐。这种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完成学习目标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角色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明晰、目标是否达成等进行评价。让每个小组成员都铭记自己与小组之间、自己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当小组能否受到奖励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行为而不是个别人的表现时,那些成员将会彼此帮助,相互监督。以集体荣誉为荣,这有利于促进合作的有效和深入开展。

实践证明,有效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

2.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笔者依托十几年的网络教学实践与一轮信息学科项目教学探索的经验,结合省数字化试点学校活动推进过程中的思考,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阐述普通高中项目教学的网络环境的搭建,以行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及项目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与评价方式。

一、建构E学习环境

普通高中课程的项目教学侧重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齐心协力,完成一个设计、找到一个结论等,从而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在网络时代,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或是创设教学情境,都需要比较开放的网络环境的支撑。

理想的E学习环境是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的学习平台,此学习平台为不同的角色提供了相应权限与应用功能。如教师有设置课程、班级与学生的权限,搭建方便的课程目录,搭建与编辑可视化的学习内容支架页面,布置与批阅作业,在线组卷,发起讨论,统计与处理学习过程的数据。学生可以依托学习支架页面自主学习,实现学习任务的接受与作业的提交、个人作品发布。此平台还具有支持生生和师生间交流的交互功能,错题集生成功能,个人学习情况的分析功能,为学生分配存储云空间。此学习平台也为管理者或者家长提供分配相应的参与权限与相关数据的分析功能。此外,该平台还能够根据个人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师生智能推送学习资料与提出学习建议。

在实践操作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现有校园网络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与组合,来建构比较简易的E学习环境,以实现对项目教学的支持。如利用校园网中的相关主题站点或者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实现支架页面的架构,为学生提供比较精准的学习信息支持,展示优秀作品;利用网络机房中的教师机或者学校服务器,为学生个人或者小组提供资料存放的空间,学生的个人资料还可以利用个人空间保存;交互可以利用QQ群、博客群等来实现,作业的提交与资料的发放,还可以利用教师机配备的电子教室软件来完成。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是基于这种简易的网络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二、重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纵观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呈现了螺旋提升的状态。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和一门选修组成。其中,必修课为《信息技术基础》,选修课分别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必修模块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表达为主线。选修部分是对必修内容中某一部分的深入与拓展。以必修与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组合为例,笔者对现有教材体系进行梳理,如图1所示。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学生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项目教学以明确的自我提升为指向,内容需要体现综合性、真实性和挑战性。为此,我们需要对目前以知识与技能为指向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笔者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学生原有认知特点与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提升为目的,以应用软件为抓手,对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与建构。重构后的项目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三、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项目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其形式更开放,内容更综合,与现实联系更紧密,评价更多维。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项目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需要在所设计的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需要把知识与技能目标化解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或作品要求,呈现到学习支架页面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引领。

2.可行性原则

项目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在知识与技能上要可行,既要包含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要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技能,还要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经过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能够完成,在时间分配上可行。

3.自主性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项目的具体主题,可以对项目活动中时间的具体分配享有自主权,享有对资源与帮助的自主选择权等。但高中的项目学习与大学相比,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不同、学习特点不同,无论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还是项目活动的实施以及评价过程,教师都需要参与其中,进行适时的引导与调节。

4.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内容的重组让项目的整体规划成为了可能,整个学习内容可以设计成总项目,再根据学习体系分成若干子项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清楚每一步在当前工作的整个项目中的位置,从而为自己做长期规划。子项目成果的积累不断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设计时,教师需要把理论融合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与感知理论,同时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二)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1.达成学习共识

学生习惯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被动学习,对于项目学习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还比较陌生,需要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方法、方式以及特点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以便师生对项目学习达成共识。

2.制订学习公约

项目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需要教师制订比较合理的、达成广泛共识的公约,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小组协作等进行约定。如笔者目前采用的公约中明确提出,上课时拒绝游戏,拒绝聊天、看小说,拒绝无目的地闲逛……对于违反公约者,大家共同约定用打扫机房作为“惩罚”。

3.组建协作共同体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大部分项目都是个人项目,但对于有难度的,比如组建局域网项目,就需要设置成“小组协作”项目。通过组员共同探究,相互协力完成。分组能让协作更为紧密,3~5人一组,组长由组员公推,负责本组管理。如在机房上课,学生座位采用机号与学号对应,小组划分往往根据学生机的布局,采用就近原则。

4.科学规划项目时间

完成项目的时间需要通过整体规划与动态调控相结合来进行调配。无论是学生完成创意,还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时间。而只有在相对宽松的状态下,学生才可能用心去体验不断探究的过程,也才能养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项目学习预设的时间不能太紧,而分配的时间太多又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率与散漫习惯,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时间进行动态调节。

5.精心搭建支架页面

利用支架页面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本节课学习任务与所需达成的目标,需要相关学法指导、同步帮助与资料的下载等。

6.提供可靠、便捷的存储空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可靠的素材与作品存放空间是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我们常见的做法是采用教师提供的公共空间与学生个人网络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如可以在教师机或学校的服务器上提供公共的FTP服务,设置好相应的权限,学生个人空间一般是QQ空间或者是云盘。

7.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化,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也是主导者。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和刺激;在突发情况出现时,进行妥善处理;督促学生学习,参与需要适度,否则可能助长学生的依赖性与惰性。

(三)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

1.查缺补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的起点是已有的经验,而学生对所涉及的每一主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差很大。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进行查缺,以便共同补漏。首先,要以条目的形式,列出本部分所涉及的学生应该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查。补漏以集中的回顾形式来完成,鼓励学生自荐或者组内推选,以接力的方式逐条演示。学生的展示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激起学习的愿望。

2.清单梳理,缩小分层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每节课的学生项目完成进度有差异,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差异。为了防止学习中差距被不断拉大,需要教师通过支架页面对上节课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简单总结,为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与技术总结。这种总结清单与任务引导,也可以起到调节学习进度的作用。

3.半成品分析,引领与“解惑”并举

半成品展示,可以是本班的也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可以展示完成得比较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问题比较集中的作品。不同班级的半成品展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优秀的半成品有示范引领性作用,而大家共同为问题比较集中的作品进行把脉。这也是学生自身审美与技术的提升过程,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要隐去作者信息。

4.成品展示与发布,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在成品展示环节,我们一般采用组内互评,推荐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展示过程包括作者创意介绍、其他学生或者教师的点评等。教师点评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亮点。作品发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幸福的环节,学生一般采用通过私人空间进行作品发布。对班级公推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发布。学习平台上展示的风格多样的学生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同时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与积累。

3.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高中 政治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10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传统教学的“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以及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上,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笔者在政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贯穿于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简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理解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因此,学习即是“理解”,需要了解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学习即是学生“潜能的发挥”;学习即是“形成”;学习即是“价值”的体现,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对学习动机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源于需要,当需要上升为意向,成为愿望并激励着人们活动时,需要就转化为动机。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如何帮助学生使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的一项任务。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学生签订契约、利用社区资源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中政治“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没有主体能动、没有道德意义的灌输和说教,难以帮助高中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可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一)构建以人为本、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政治教师可建立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表达交流、质疑启思、教师点播、总结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导学案中设计“探索思考,主动质疑”这一板块,学生可写上对课本知识无法自主解决的疑问、对生活和热点的相关思考。这样设计体现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的理念,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动机。例如,“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导学案中有学生写道:坊间热议的荔枝狗肉节是传统习俗还是落后文化呢?这样的问题源于学生对生活和教材的思考,老师利用这样的学生资源,积极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热情高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掌握了相关知识。

人本主义强调尊重学生个人需求及个人情感,针对学生关于荔枝狗肉节的讨论意犹未尽,笔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了“深度思考:荔枝狗肉节之我见”政治小论文比赛,要求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查阅等方式了解此事件,在此过程学生思想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观点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归纳、总结和升华,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开放互动使师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和行为观。

(二)教学设计,学生第一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情景与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在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学生的讨论中,当代人的金钱观被充分展现。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中大奖后的人的生活”,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走进社会,学生对金钱的看法更加全面,从而使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认识、情感、价值观的建构过程,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宗旨。

2.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发现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其次,让时事热点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开展学生的5分(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4页)钟时事频道、热评时事、小论文比赛等活动,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以新异的刺激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再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将来在真正问题的情境中得心应手。最后,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工厂、农村、银行、农贸市场等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组织学生开展“高中生压岁钱消费情况调查”、“古民居保护情况调查”、“超市商品价格对比”等研究性课题,这些做法把理论观点寓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首先,教师应具备使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主动向学生展示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便需要时学生及时求得帮助。再次,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从网上推选一些学习、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让他们来解答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了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源,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扩展其思维方式,改进其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其意义学习。最后,采用翻转课堂等方式。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知识讲解的微视频或课件,学生可以对没理解的部分反复学习,充分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三)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全人教育,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人本主义精神启发我们将合作学习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及全人教育等方面。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觉得更好。

1.采取同伴教学与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比如在“替代商品、互补商品”的教学中有学生提问:今天我吃了不卫生的食品,不得不吃药,食品与药是什么关系?笔者及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这时有学生说:“药不能当饭吃,所以它们不是互为替代商品。”这时又有学生反问:“你每餐吃饭都必须吃药吗?它们会是互补商品吗?”学生大笑,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而且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2.采取师生合作方式——使用合约。为了使学生在自由学习氛围内保证学习的效果并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与学生制定学习合约,如课前5分钟,由学习小组轮流派一人发布一则昨天的新闻,并运用政治课观点予以简要评析。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进一步促进其意义学习。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充分掌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将其应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老师快乐地教学,会对达成教学目标、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4.人本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摘 要]: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 更要不断改革。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 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众多 教师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这里就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阐 述了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以促进高中政治教学 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的情感教学。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高中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关注人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如此激烈的高考制度压力下,在绝大多数人都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

一、人本主义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于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尊重学习者,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习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充分相信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教育和发展自己,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样的教学理念,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人”的因素,更容易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学生,促进师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形成。融 洽的师生关系,容易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教学改革的健康持续发展将会得到保障。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人”的因 素,尊重学生的个性、理念和价值观。从某种角度来讲,人本主义教育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和保障。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自己的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升学率有没有提高。人本主义教育和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人本主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了“人”的因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是新型人才应当具备的能力。此外,人本主义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会征求学生的意见,通过学生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人本主义教育

国家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重点强调教学内容,教师只关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了多少知识,而不关注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能 力,而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人”的因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这些教学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 生活奠定基础。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国家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应当局限于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应当有所创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让人本主义教 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思路,才能促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改革。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学生的自主和 自由原则,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融洽的课堂教学 氛围。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会促进人本主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 围,促进人本主义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的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人”的因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不断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陈•巴特尔.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差异的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孙孝文.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06).[3]胡廷龙,张帆,王欢.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7(27).[4]贡和法.是简单的回归还是有价值的提升———节研究课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7(06).[5]黄建珍.政治教学应与生活实践结伴[J].广西教育,2007(17).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技术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教师学院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现阶段的培训基本上已经形式化和模块化,大部分的培训都已经成为公式型的知识技能灌输,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人员在培训之前缺乏对被培训人员实际需求的调查,这就导致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脱节。然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人员,承担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中多以实践为主,脱离教学实践的培训很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派上用场。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3.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可以及时将一些培训通知、技能知识发送到学员手中;同时培训人员也可以随时随地与学员实现交流与互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员时间不充沛,不能参加固定培训的问题,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才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只有在良好的教育下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中小学教师作为人才的启蒙者和引领者,必须拥有较强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能够及时自我完善,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保证培训过程的高质量,最终促进人才培养策略的提升。

浅议我国中学教师的培训模式

一、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模式

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理念陈旧,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培训者的主观认识设置培训内容,实施过程粗糙,与受训者的需求脱节,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培训方式简单、机械、落后。培训缺乏后续跟进指导和评核机制。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行为。由于中学教学长期受到唯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参加培训的只是教师中的一小部分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原工作单位,往往又被落后和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所同化,致使培训不能够产生持久连续性和辐射性,因而培训耗时、费力、低效。传统的政治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讲授,时间有长有短。讲授的内容多以政治学科专业的知识为主,专业教师讲、学员听。专业教师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学员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学员的这一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而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应用却无人问津。这种内容固定、方法单

一、不做任何评价和检查的培训方法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政治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

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 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

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政治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政治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政治技能的训练,到政治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跨学校、跨地区的教师联合体,组建起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学习的网络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

下面谈谈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

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

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政治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政治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政治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政治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政治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政治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政治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结语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模式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教授到多元化、多途径的提高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以往的教师培训遵循职业训练的模式来设计教学,忽略了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职教师培训与职前教师培养缺乏整合,并且培训与教研脱节,造成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困难,加之培训形式单一,满足不了主动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培训者的素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时应重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对教师专业的假设出发,应认真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了解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中学政治教师的处境,发现和创建适合个性化教师发展的中学政治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和教研结合,大力倡导专业人员与基层学校结伴研究,共同发展;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建立依托学校、专家引路的学习型组织,使培训重心下移;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增强培训的时效性。

中学政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摘要】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科目,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政治;实效性

中学政治课是一门贴近生活又非常丰富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爱国情怀和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导航,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中学政治课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呢?笔者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分享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了解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学政治课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一是在成长中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而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又处于成长阶段的叛逆期,因此成长中的中学生需要老师在自我认识和法律上给予更多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尊自爱、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意识,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可能把责任和思想上升到他人、国家的层面。第二个就是使学生认清和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交流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沟通的艺术是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交往的品德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权利与义务是约束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界限。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将来踏入社会,只要是需要与人接触的地方就会产生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这方面的认识和能力,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铺垫。第三是知道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学生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还是集体、国家、社会中的一份子,只有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才会使学生树立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识。

二、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萌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思想、知识、情感的形成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激情四射的老师会同样使学生热情饱满,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科目,从而由被动地思想灌输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汲取。相反,冷漠消极的老师会将学生拒绝在课堂门外,学生对这位老师不感兴趣,那么对他所讲的内容也很难提起兴趣。因此老师要先与学生建立好融洽的关系,促使学生萌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的开展政治课程。首先要求老师要有亲和力、幽默感,才能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

三、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使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政治这门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期待,又有如何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的指导,还有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困境时要怎样战胜及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等等,采用怎样的形式才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是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思考的事情。老师要告别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情境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又给学生无限思考的空间,在《融入民族文化》这一课的学习,为了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老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民族文化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也为学生补充更多文化知识。还可以采用语言情境教学法,比如在学习《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名人好习惯的励志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好习惯所带来的影响,还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和坏习惯,并一起制定养成好习惯的计划,相互促进。另外还有角色扮演(游戏)情境教学法、实物展示情境教学法等,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

虽然中学政治的教材内容已经是贴近我们生活的,但是教材的内容有限,却又容易讲的“宽而空洞”,教材知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比如在学习《学会负责》这一单元时,老师让学生们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担起责任,又在哪些事情上自己做的不是很好呢?学生们小组讨论分享之后,老师选出几名小组代表做了回答,并和学生一起制定要求,共同做一名负责任的人。在下一堂课上时,老师可以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做出的改变或者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再比如,在学习合作、诚信、包容、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时,老师要把这些宽泛的内容缩小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上,也可以由课文中的一个点扩展到生活中的大层面,并鼓励学生多一些亲身体验,课堂中多一些学生的成长分享。另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关注一些时事政治新闻,并多给学生普及一些政治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过情怀。比如近期的菲律宾南海事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智爱国,并和学生一起通过做好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及时的做好教学评价与反思,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比如面对个别学生思想素质较为恶劣的问题,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哪里还可以做的更好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另外,老师还要多关注时事政治新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使教学内容更加有吸引力,成为一名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高能力老师。

参考文献:

5.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需要以政治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将高中政治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便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从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形式;道德素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包含智育与德育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政治知识作为基础,以学生的求知欲为前提条件,并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政治课堂中,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而这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先对教学理念进行改善。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理念要实现生活化,需要根据人文主义学习观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改善,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满足。同时,高中政治课要实现教学理念生活化,需要依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而这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生活体验是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要想得到更好实施,需要教师利用生活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由课堂学习引入到生活中,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提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政治教学有更好的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很大帮助。

此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多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对政治知识进行讲解,对案例引出的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将抽象化的政治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比如,在讲解“经济制度”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讲解,如金融危机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内容。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等两个方面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这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6.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高中政治课中恰当地引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综合修养,有利于完善中学政治课的整体功能。本文从教学实际经验出发,对传统文化与中学政治课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政治;教学

1.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需要;新课标对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当前高中学生对政治课的知识功能和培养能力的价值认识比较明显,但德育和其他功能尚未得到学生整体认同,这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效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教材与学生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窄化了中学政治课的功能,从而使政治课失去吸引力。将传统文化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

1.2改进传统滞后教学方法的需要;当前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呆板,实施传统的满堂灌手段,教学过程忽略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缺乏情感的自然真诚的流露,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效。从对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来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差,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很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缺乏有效科学的方法,靠机械的死记硬背,使得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达成很不理想,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缺乏。

1.3贯彻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2.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2.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尝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对政治课教学有用的知识,政治教师大胆地加以利用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政治课毕竟不是语文课,传统文化的运用一般只要大致能把握其内涵和思想意境,体会出与政治课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结合点,或者用来理解疑点难点,或者用来增加政治课的趣味性,教师要切忌主次不分,拘泥于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本身上,从而犯了舍本求末的错误。

2.2简要性原则;政治课中所运用的传统文化要尽可能简单明了,要能够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理解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认知水平相应较低,且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是很厚,在引进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文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古奥的,艰深的,尽量不要选用,以免弄巧成拙。

2.3针对性原则;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应坚持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的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的确定内容与方式。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题材作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3.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建情景,设置质疑,把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取表演、辩论、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例如在讲授社会实践的主体时,我先引用了《尚书》和《老子》中的古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诗文一出现就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他们边诵读边相互交流这些诗文的含义。接着,我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两组古诗文中的民”和“百姓”在今天是指哪些人?这些诗文对你和执政者有何启示?学生们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踊跃发言,而我所要做的,只是将学生的发言顺理成章地引导到本框题的核心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开拓了思路,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迁移”是心理学上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的意思。高中生在平日已经逐步掌握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对其中的内涵有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可以加以利用的一部分资源。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这对于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疑,创设阶梯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特征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我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上的一段话进行讲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然后请同学们尝试翻译,从中不难体会出“美丑”“善恶”“有无”这样一组组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性。

7.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 “教师讲, 学生听”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 但是由于教学缺乏反馈,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 导致上课教学效率很低。若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时事政治, 从而达成了学生成为课堂主导的目的, 学生极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 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

1.2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将时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 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运用时事政治这一课题使学生参与到自主思考和课堂讨论中, 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落实、加深, 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有效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1.3有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第一,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 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 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也对社会实事发展加以关注, 及时了解国家大事, 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 将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 能够有效丰富、完善课本上的知识, 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的形象、生动, 使学生可以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本上的教材、案例, 另外学生还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讨论时事政治。第三, 在教师的指引下对时事政治做出独立的思考、与同学间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判断, 能有效的丰富课堂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现状

2.1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时缺乏客观性。在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时, 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进度、课堂讨论方向进行引导和控制, 并且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要与课本知识相联系, 但由于时事政治的自由度很大, 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主观性过强, 穿插着私人情绪, 因此, 极易引导学生走向思想的误区, 忽略了让学生独立思考、落实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政治素养的根本目的。

2.2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力度不够。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引入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讲解课堂知识, 往课堂中衔接时事政治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忽视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3.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增加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时事政治不仅包括我国社会中发生的事情, 也包括许多的国际事件, 例如国际关系、国家利益、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政治内容, 都与现实息息相关。一方面而言, 时事政治与政治课本知识息息相关, 同时也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典型案例, 与政治课本知识紧密的衔接能够有效的丰富政治课本的知识, 使原本固定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 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由与课本知识相衔接, 做出独立的思考, 并且能够在与同学、与老师探讨的过程中做出判断, 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落实课本的基本知识,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有效的利用。

3.2增加对时事政治的积累和讨论。高中政治课本中出现的政治理论是时事政治的指导思想, 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实践;而时事热点是政治理论的最典型的素材, 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 教师自身应该处处关注时事热点知识, 不仅让学生知晓如今的国际社会形势和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搜集和积累时事政治, 更要努力使时事热点与课堂教学相衔接, 把时事政治当作最好的教学素材, 并且教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学会分析、讨论、判断时事。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 时事热点是有时效性的, 它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因此, 教师需要通过电视、网络、新闻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 并且激励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发现、学会认知、学会积累, 学生也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政治知识并且试着与课本理论相连接, 才能够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政治素养, 树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更好的与政治课堂衔接, 与社会接轨, 与时代接轨。

3.3增加对时事政治的运用。时事政治是讲述政治理论最典型、最有效的素材, 无论是知识讲述过程中还是在课后习题中, 都可以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引导学生将时事热点与政治理论相衔接, 并且教授给学生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国际关系这一课中,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则可以恰当的引入中韩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技术合作促进了中韩友好交往。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 还能够最有效的学会分析案例, 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提高注意力。

结语

总而言之,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 学生们学习政治理论、认知时事政治、树立正确政治观、培养政治素养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教学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堂教学素材以更好的巩固基本知识、丰富知识, 还是在课下之余学会用政治理论去讨论现实政治, 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与此同时, 也体现出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霞.时事政治, 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好帮手[J].新课程导学, 2015, (10) :10.

[2]易海兵.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5, (2) :268-269.

8.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鄄Based Learning, 简称PBL)以建构主义和合作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成员合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学习者参与特定项目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便运用到真实生活实际中的学习模式。

PBL的学习流程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

二、 实验设计

1. 研究对象

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中学2010届高一年级2班,共40人。

2. 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高一年级2班使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进行训练达到以下目的:

(1)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愿意说英语,勇于交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目地;

(2)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法、访谈法。自2010年9月起至2011年7月,对高一、2班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高一、1班作为对照班,在1班进行传统口语授课方式,2班进行基于项目学习模式学习口语。在学生入学之初对他们进行关于英语口语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他们对英语口语的了解和水平,并用进行口语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前测;每个学期分别进行两次实验,分别记录成绩,在学年末进行口语测试,所得结果作为后测。并在学年末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该学习模式对学习者口语能力及英语学习的影响。

4. 研究工具

第一学期选取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教材的课文针对每个模块的内容设定特定项目。

第二学期:由学生自由选取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教材必修三和必修四的任意模块作为背景材料进行相关题材或体裁的项目进行口语训练。

5. 研究过程

(1) 讲解基于项目学习的特点、实施步骤以及分组形式,以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形式。

(2) 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把全班分为五个组,由组员选择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和与教师沟通。

(3) 根据基于项目学习的流程: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组织学习者逐步进行。

三、 数据分析和讨论

本研究共进行了四次口语测试,通过Z?鄄test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中测时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明显差异,即Z=1.76<1.96 and p>0.05,没有比较意义。在第二次中测时,得到的Z值为2.86稍大于2.58,说明实验班水平已略高于对照班,这一结果表明基于项目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提升他们的口语水平。

9.项目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范伟民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明确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价值,要在明确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式来有效地落实自主学习模式,进而为历史学科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概述。

一、何谓自主学习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该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1.课程改革的落实要求必须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历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对历史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历史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模式是具有理论依据的,也是符合课改基本理念的。

2.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必须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往以知识技能的掌握来评价“人才”的时代已经渐去渐远,而有人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课改下的历史课堂要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贯彻落实到课堂当中,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1.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

先学后教模式是课改以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该模式直接冲击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认清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先学与后教之间的时间安排;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先学的主体;先学的目标是否明确等,这些都是影响先学后教模式高效实现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明确先学后教模式的价值,要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以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对如何进行先学后教模式进行概述。

先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同时,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后教:我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课堂高效率实现。当堂练环节:通常在先学后教结束之后,我们会通过当堂练环节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进而保障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对于先学后教模式的详细过程在此不进行详细介绍,但是,从整体的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比学习方式的开展

所谓的对比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将同类或相悖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贯穿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对比等。总之,在对比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以对比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目的性质、领导阶级、政策措施、变法结果、领导力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样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客户流失调查问卷下一篇:班长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