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4-09-10

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精选8篇)

1.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及研究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完整版

作品全称

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负责人

性别

班级

手机长号

E-mail

QQ号

指导教师

姓名

职务职称

完成日期:

****年**月**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必将导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可以在人才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领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是薪酬管理,而薪酬管理的核心是薪酬制度的制定。制定健全合理的薪酬政策和制度,是每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获得生存,就是要利用薪酬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人才,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和持续地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利益。因此,薪酬管理是人才竞争,促进企业经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领导由上级任命,工资分配采用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试点,股份制改造,和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技术,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承认技术,管理等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使这些要素充分活跃起来,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

我们知道,对一个企业来说,其所采用的薪酬管理制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总战略的实现程度。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已经到达了一个公司战略的高度。因此,我们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的薪酬管理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研究意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特洛普曼(Tropman)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定制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薪酬计划,他提出应该把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福利工资、工资性补贴、额外收人津贴、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人、生活质量和个人因素等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核心思想是将有形报酬和无形报酬有机结合,不再局限于以工资和福利为主体的传统的现金报酬形式。这种薪酬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应该不断改进薪酬管理办法,使职工认为具有价值的东西尽可能成为其报酬的组成部分,使薪酬管理成为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各种手段的整合。这样,才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更好地吸引、激励和保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薪酬管理相关理论发展与变迁

(一)古典企业薪酬管理理论概述

随着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薪酬管理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主要有威廉·配第的“维持生存理论”,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薪酬理论”,庇古德“集体谈判理论”以及效率薪酬理论等。近现代西方企业管理者建立的一套有效激励的理论,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研究的侧重与行为关系的不同,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过程型和综合型三大理论类型。首先,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其次,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了爱德温·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综合激励理论有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型,勒温的场动力论等。

(二)企业薪酬管理理论的发展概述

由于商业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包括员工关系、技术变化、战略变化、组织结构变化、工作设计的变化,薪酬体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薪酬体系根据职务和工作价值确定报酬。随着工作从以个体为主、以工作为基础的工作性质向更加灵活的团队取向的工作环境转化,企业界开始寻找合适的新薪酬体系。因此,结果或能力导向、团队水平的新薪酬体系逐渐受人欢迎。目前的主要薪酬体系包括:以工作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宽带工资、绩效工资、可变薪酬体系等,其中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宽带工资和可变薪酬体系是新薪酬体系。可变薪酬体系包括利润分享、经理期权计划与员工持股计划、收益分享计划、团队薪酬。

三、本论文选题基本研究内容

企业要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获得生存空间,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而薪酬管理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吸引、留住、激励和凝聚优秀人才,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和持续的发挥,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薪酬管理体系是员工个人行为的导向和工作动机产生的源泉,是决定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有效性的关键。因此,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制约。

本文首先从薪酬管理理论发展出发,简单概述薪酬管理理论的起源,萌芽以及现代薪酬管理理论的发展;

其次,从我国薪酬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现状出发,将我国传统的薪酬管理体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将其与国外薪酬管理体系做一个比较,找到其中的差异;

再次,从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现状来看,来分析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

最后,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放眼世界,为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革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四、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构思本研究的框架。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从大量的期刊(中外文),书籍(中外文)和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具体为薪酬以及薪酬管理的概念,薪酬管理理论研究成果,中外薪酬管理的现状分析,分析出国内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在查阅现有资料基础之上,学习有关学者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参考专家的研究成果,并立足实践,提出国内企业薪酬管理革新的对策。

(二)研究框架

1、引言

2、企业薪酬管理概念概述

2.1薪酬及薪酬管理概念

2.1.1

薪酬

2.1.2薪酬管理

2.2薪酬管理的意义

2.2.1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2.2薪酬管理可以吸引和留住组织需要的优秀人才

2.3薪酬管理制定的原则

2.3.1公平原则

2.3.2适度原则

2.3.3能级制原则

2.3.4长期激励原则

3、西方企业薪酬理论及发展

3.1西方薪酬理论理论

3.1.1个人特征对薪酬水平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

3.1.2关于企业薪酬水平决定机制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

3.1.3企业薪酬支付制度的理论

4、我国企业薪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总的说来,中国传统薪酬管理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早期工厂制度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行为管理阶段。预测企业薪酬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有全面薪酬制度,薪酬与绩效紧密结合,“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方案,薪酬设计的差异化,有弹性,可选择的福利制度,雇员激励长期化,薪酬股权化。相比较之下,国内企业的薪酬管理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4.1薪酬制度随意性大

4.2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

4.3薪酬设计有不科学之处

4.4薪酬支付缺乏公开性、透明性

4.5奖金奖励和福利保险计划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励作用

4.6薪酬结构不合理

5、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创新

5.1引用宽带薪酬,创新薪酬理念

5.2设计动态薪酬,创新薪酬管理战略

5.3实施团队薪酬,创新薪酬制度结构

5.4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薪酬分配方案

5.5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体系

6、小结

7、参考文献

2.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篇二

一、常用数据库检索的基本知识

1. 基本检索技术。

在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等各类机检系统中常用的几种检索技术包括: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限制检索、加权检索等。 (1) 布尔逻辑检索。所谓布尔逻辑检索 (Boolean Logical) 是用布尔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短语或代码进行逻辑组配, 指定文献的命中条件和组配次序, 凡符合逻辑组配所规定条件的为命中文献, 否则为非命中文献。它是机检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检索方法, 逻辑算符主要有And/与、Or/或、Not/非, 分述如下:逻辑“与”。运算符为AND或*。检索词A和B用“与”组配, 检索式为:A AND B或者A*B。逻辑“与”检索能增强检索的专指性, 使检索范围缩小, 提高查准率。此算符适于连接有限定关系或交叉关系的词。逻辑“或”。运算符为OR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或”组配, 检索式为:A OR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所有含有A词或者B词的记录。逻辑“或”检索扩大了检索范围, 提高查全率。逻辑“非”。运算符为NOT或-。检索词A和检索词B用“非”组配, 检索式为:A NOT B或者A-B。它表示检出含有A词, 但同时不含B词的记录。 (2) 截词检索。截词检索 (Truncation) 是指用给定的词干做检索词, 查找含有该词干的全部检索词的记录, 也称词干检索或字符屏蔽检索。右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尾部, 是词的前方一致比较, 也称前方一致检索。例如:输入employ? (?为截断符号) 得到employ、employer、employee、employment等等。左截断。截去某个词的前部, 是词的后方一致比较, 也称后方一致检索。中间截断。截去某个词的中间部分, 是词的两边一致比较, 也称两边一致检索。复合截断。即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截断方式。有限截断。有限截断是指允许截去有限个字符。无限截断。允许截去的字符数量不限, 也称开放式截断。 (3) 加权检索。加权检索是指根据检索词对检索课题的重要程度, 事先指定不同的权值。检索时, 系统先查找这些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是否存在, 并对存在的检索词计算它们的权值总和, 凡是在用户指定的临界值 (称阈值) 之上者作为命中记录被输出。阈值可视命中记录的多少灵活地进行调整, 阈值越高, 命中记录越少。

2. 检索式。

检索式的概念:根据检索要求, 采用上述布尔逻辑运算符或其他算符将不同的检索词组配起来的检索公式, 用来表达准备检索的信息要求。它可以是简单的一个词, 也可以是通过组配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检索概念的检索式。

二、检索的途径及如何选择相关数据库

1. 常用的检索方法有:

全文关键词检索、题名 (篇名) 检索、主题词/关键词检索、著者途径检索、全文自由词 (任意词) 检索、分类检索、出处检索、年份检索。

2. 相关数据库的选择:

依据检索的目的不同, 挑选相应数据库。在立项时, 如果需要对课题进行综合文献调查, 就应选择年限较长且收录较广的专业文献数据库。通过全面检索, 先选出相关课题文献, 然后再找出原文。当要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时, 则应查找关键技术资料的相关课题, 就要使用工程类技术类的数据库或者专利数据库。当鉴定成果或申报专利时, 就要用到国内外的专利数据库。当我们为完成论文搜集资料时, 可以利用学术研究型数据库查阅一些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三、中、外文数据库

1.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中文数据库。

Apabi全文电子图;CALIS特色数据库;EPS数据平台;e线图情;北大法意网;博看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国研网;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金报兴图数字年鉴;起点考试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盛大天方有声数字图书馆馆藏镜像;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正保远程教育;知识视界;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中国资讯行高校财经数据库;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 中国地质大学现有的外文数据库。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全文数据库AC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全文电子期刊;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美国地球物理协会) ;ASME与ASCE:ASCE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和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数据库;CASHL (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EBSCO:综合类数据库;Ei Village:工程技术 (文摘库) ;Elsevier:综合类数据库 (全文库) ;Emerald:管理学数据库150;Frontiers in China:英文学术期刊;Geo Ref/GSW:美国地质协会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编辑的地学数据库;Geo Science World:是由7家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协会共同建立的非营利型组织;IEL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nd Technology) ;IWA:国际水协会;Me Tel: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Multimedia e Teaching&e Learning, 简称Me Te L) ;Nature;netlibrary;OCLC First Search: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PQDT (全文库) :全球博硕论文全文库;PQDT (文摘库) :全球博硕论文文摘库;SAGE;Science, Scitation Collections: (美国小型学会期刊集) 数据库 (工程包+地球科学包) ;Special Sci DBS:国内最大的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平台;Springer Link, Web of Knowledge (SCI) :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 Inter Science:综合类数据库 (文摘库) ;Wiley电子书;World e Book Library;西文期刊现刊目次数据库。

四、查新实例

1. 查新题目: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2.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第一种, 国内数据库检索范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94-2010/4) ;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9-2010/4) ;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0-2010/4)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1989-2010/4)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数据库 (1984-2010/4) ;万方数据―会议论文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科技成果数据库 (1982-2010/4) ;万方数据―学术期刊数据库 (1982-2010/4) 。第二种:中文检索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只要求检索中文数据库) :隧道、地质预报、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第三种, 检索式:隧道AND层析成像AND三维反射波。

3. 检索结果。

在上述所列检索范围内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11篇, 经对检出相关文献的对比分析得出, 对于“隧道三维反射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查新, 首先应依据专业确定正确的检索词, 然后建立检索式, 确定检索式的逻辑关系;根据专业的范围正确选择相关数据库;用检索词建立的检索式, 在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得出检索结论。

参考文献

[1]谢新洲, 腾跃.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

3.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4.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篇四

题目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 四 月 十九 日

学院 管理学院专业 *****学生 ***学号 *********

论文题目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状况

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自2007年在我国6个省市首次试点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迅猛,据银监局的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1年5月,我国村镇银行已有536家之多。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中面临诸多金融风险问题,已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因此,当前研究和探讨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国外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早,大量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Yaron(1997)提出由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带来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供求接口的根本原因,因此技术的创新和机构的创新应是减少金融中介成本和风险的关键。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而是“供给先于需求”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Zeller(2003)认为市场自由化倡导者提出的“一个不被压抑的金融体制能够自身最优的发挥功能”命题并不正确,金融市场自由化仅仅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随着村镇银行的成功试点和发展壮大,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薛林、卫倩倩(2011)认为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自身经营风险、五险集中的风险、联保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监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难度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基层监管基础薄弱等。应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自身风险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联保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财税支持,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等方面进行应对。王亚敏(2009)认为应通过放宽村镇银行准入机制,开放更多融资途径,明确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完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来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增强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武晓芬(2011)

济南大学

认为应该进行银行风险控制和化解方式的创新,正确识别风险,开展多途径的风险化解方式,放宽银行外监管,加强内部监管来有效化解村镇银行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诸多学者专家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仍需进行深层探讨,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更好更快发展。

2.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规模小,发展时间短,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分析和探讨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与管理问题,我们可以有效树立村镇银行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该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一)前言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

1.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2.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三)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村镇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险高

2.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不够健全

3.专业人才匮乏

4.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外部监管乏力

5.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够健全

6.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

(四)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增强吸储能力

2.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

3.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

4.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强外部监管

5.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6.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济南大学

7.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结论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将以货币银行学为指导,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其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探究,为村镇银行树立风险意识和预防金融风险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针对这一项目,通过收集资料、数据、以及现场观察,经过整理、归纳、统计分析,作出规划。

2.文献归纳法:收集社会上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包括自己亲身体验、相关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而找出有价值、可借鉴吸取的观点。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几个经典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并提出更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四、参考文献

[1]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4]张琪: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

[5]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8(9):12-1

3[6]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7]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8]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9]张杰:中国从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11]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济南大学

[1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13]柳松,刘春桃: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2).[14]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5]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16]程凯,张庆亮:对我国村镇银行监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6).[17]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7).[18]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9] Berger AN, Udell G 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1998(8):22-25.[20]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 [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2003.济南大学

五、指导教师评语

六、审核意见

5.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2013年1月,我校《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经忠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为2012年度“法制安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并批准今天开题。在这里,向各位到校指导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现在,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

虽然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逢会必讲安全,学校领导也天天讲,但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老师基本上采用说教式反复嘱托,学生基本上采用机械式木讷接受,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实际效果。纵然有实践演练,也几乎都是防火逃生的,极少涉及到其他方面。安全教育形式内容的单一,流于表面化,教师不愿或者不能去做深入剖析。使得安全教育很多时候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指定:你不能去做这,不能去做那,你要去做这,要去做那。

2、教师不懂安全教育的内涵

虽然我们冠之以安全教育的名头,但我们进行的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教育,还处在一种很自发的状态。没有目标,没有疗法,没有系统的内容。只是将安全教育定性为“保证安全,逃避危险”。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目的,很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是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禁锢学生于一个给定的“安全”空间中。现实

中,这种僵死化的管理愈来愈常见。例如,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关起门”办学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如果带出校园,出了安全事故,谁主张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所以学校为了规避风险求安全,禁止学生的春游、校外课外活动,甚至一些体育运动等,这种安全教育措施是以牺牲学生身心素质为代价的,追求可视的眼前安全效益。

3.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储备不够

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极少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在互联网上,最多的是学校安全事故的报道和处理,平时我们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或者安全事故的讲解及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上。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休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更好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不够,校园何谈安全?

4.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因为是农村学校,99%的学生家长不是在家种地,就是外出打工;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学生的亲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认识不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但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就减弱,加上家长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教

育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是空白。

5、农村寄宿生课余生活匮乏

因中小学布局调整,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甚至留守在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小学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 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岁,离开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在常规的教学时间里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习。但一到了放学后的时间,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一般来说,农村小学放下午学的时间为16点左右,而就寝时间为21点左右,这期间的空档长达5小时,加之早晨从起床到上课有1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漫长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有的学校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统一安排上自习,低年级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两个小时坐下来特别难受,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自习;有的学校把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照料,生活老师的编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们组织大量适宜的活动,一般就是由他们散着玩儿,安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寄宿生课余生活成为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我校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提出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研究”这一实践研究,并提出课题立项申请,旨在通过认真分析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应对的策略,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实现教师安全教育专业化,学校管理模式化,让我校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国家法律法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学生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安全程度,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年度在对校长的考核中都实行了“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等,这一切,都促使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近年来,管理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必须以科学的安全管理为引导。当前,我国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具体方法的探索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上,相对来说,对理论层

面的研究较少。我们说,一所学校成功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的环境和条件各不相同,有时一个成功案例很难套用到其他学校中。片面追求经验的借鉴,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必然会导致思路不清、行动盲目,最终培育出的只能是模仿的、教条的和低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因此,理清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找到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忠县乡镇的农村小学。

2、“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课题针对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含我校在内的忠县乡镇小学学生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管理方面的对策,确保我校安全工作有新的突破,为打造平安校园奠定基础。

四、研究现状与述评

1.安全意识仍需增强。一是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校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只限于“与政府的评优评先挂钩”,有的校长不能充分阐述安全工作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的校长对安全工作制度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说出一些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教师认为安全“是学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安全是班主任的事情”,有的教师说不清自己应

负的安全职责。三是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存在一些危险性,放学路途中追逐打闹、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

2.基础设施仍达不到要求。一是校舍不足。农村小学特别是原区所在地小学普遍存在教室不够情况,生均占有教室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有较大差距。有的教学楼建设时间较早,设计不规范,只有一个通道口,学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尤其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易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多数有留守儿童的学校学生寝室相当拥挤,一旦发生火灾或重大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消防设施不到位。有的学校虽然有消防设施,但部分设备损坏或遗失,未能及时加以修理或补充。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一些偏远农村小学校,校舍基本都不符合消防安全相关要求。有些学校原有电路配置标准低,存在电路已老化、电线裸露现象,与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不相适应,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三是食堂卫生设施不达标。目前,农村小学学校食堂布局基本合理、硬件设施基本齐全的比例不高;有的原料储存不符合要求有的食堂库房均未采用机械通风,有的食堂库房采用自然通风;有的防蝇防尘设施不完善或未投入使用;有的未设食堂专用消毒设施;有的无学生餐厅;有的距垃圾堆、厕所近或总体环境卫生差。在农村学校食堂中,大部分是“一间房子、两炉大火、两口大锅、一铲一勺、一桶井水”。

3.学校常规管理仍有疏漏。一是少数教师教学行为有待规

范。少数教师还存在罚站、罚跑,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等体罚学生的行为。二是部分学校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各项安全制度,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一些学校对相关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没有按规定食品留样、采购索证。个别学校存在食堂管理松懈,脏乱差现象严重。极个别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易暴药品管理不严,登记使用不规范。虽然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安全工作预案,但预案演练不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难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尤其是应对重大消防安全和重大疫情传染的能力较差。三是对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不大。少数学校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还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未能及时予以整改。对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虽然上报了有关部门,但主动性不大,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4.沟通协调机制仍需完善。一是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多数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而忽视了对家长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导致学生家长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很低。绝大多数家长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一无所知,多数家长不认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们认为“在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均应由学校承担”。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童数量不断扩大,由于家庭教育与监管的严重缺失,留守学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多数学校还没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学校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还不够紧密。由于缺乏与工商、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仍存在许多问题。校门口附近

饮食摊点较多,有的经营者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经营环境较差,易发生传染性疾病交叉感染;有的摊点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校,有的学校校门口没有必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减速带;部分学生接送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学校周边还有一些网吧存在,所有网吧都接纳未成年人。有的黑网吧在住宅楼中无证经营,管理混乱。社会治安有待进一步改善,个别地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较差,经常有社会青年在校外殴打学生、敲诈学生等现象发生。

五、研究创新及研究假设

研究课题确定后,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假设: 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

创新之处:通过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探索出农村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让东溪小学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六、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校内外生活中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

2.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3.农村小学生校内外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农村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忠县乡镇小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全体学生。

八、研究目的及计划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让我校安全管理到位,师生安全意识到位,安全基础设施到位,各相关单位及家长沟通协调与配合到位。为了实现其目的,我校将围绕农村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2、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农村小学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和统计为主。

第二阶段: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以理论探索、家访等形式为主。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一是与管理有经验有成效的学校结对,经常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二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细则,组织师生学习,在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三是开设安全课,按照课程计划上好安全课。

四是利用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和学校周围的安全事件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从小了解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五是定期举行一些安全演练,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对变化的心理素质。六是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坚决不能搭乘,同时学校和交管部门取得联系,对营运车辆严格监管。

九、预期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将按照课题研究计划认真进行,在研究过程中,将做到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查阅收集资料,认真分析,做细每个研究环节,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将分别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力争让每一个研究结论都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最终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十、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

成员:余

王胜来

袁晓晴

陈栋梁

李文龙

冯志英

谢登堂

张恒忠

2、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课题负责人:张

课题主研人员:冯志英

张恒忠

郑永波

胡群华 冉

课题协研人员:罗凌平

马世翠

王顺芬

黄玉玲

李道英

刘长勇

古万秀

成洪文

彭家祝

彭建华

王忠平

吴宗辉

彭善英

谭小琼

谭晓蓉

周泽权

吴家琼

牟银成王万华

赵伯婷

章月琴

十一、课题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元,购置相关资料1000元,各项活动经费15000元,日常办公经费3000元。

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投身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构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东溪镇中心小学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现状与研究》课题组

6.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篇六

开 题 报 告

舒兰九小:李春莉

一、课题名称:《校园规范化安全管理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学校校园规范化安全管理实验与研究。积累材料。在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研究意义: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切实保护广大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从源头上杜绝学校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使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健全、措施落实、责任到人。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校安全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增强领导与教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及安全职现,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规范学校建设,多功能满足教学需要是;

2、抓好队伍建设,多渠道增强教师能力范围;

3、注重德育工作,多方位完善学生人格;

4、创新教学理念,多途径提升教学质量;

5、优化育人环境,多区域营造育人氛围;

6、发挥群团作用,多层次推动学校发展;

7、做好安全教育,多维度保障师生安全。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每阶段都选择一些相关内容展开调查和实地问卷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辩证分析法找出问题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针对性和实效。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探讨学校规范化安全管理的内涵,特点及规律,探索实践途径,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5、实验研究法:对一些可以用实验研究验证的内容进行实验研究或信息化模拟实验研究。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能性,制定研究总体方案。

2、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研究目标、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二)实施阶段:

1、制定校园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确定研究过程及方法等。

2、根据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编写校园规范化管理相关规定与制度合订本。

4、总结经验,逐步把规范化安全管理应用于工作实践。

(三)课题总结阶段:

1、整理研究材料

2、撰写研究论文

3、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

7.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 篇七

传统上人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与经济收益有关的概念, 所以“经济收益观”最先产生。“经济收益观”认为盈余管理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 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在经济收益观下, 有一些数据被盈余管理故意地歪曲了。经济收益之所以会被歪曲而成为会计的报告收益, 除了盈余管理外,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也将导致会计数据与真实收益有偏差。相对于“经济收益观”学者们更认同“信息观”对盈余管理的诠释, 信息观不同于经济收益观, 它使相互影响成为可能。通过除去会计真实收益的过渡边界, 信息经济通过让我们知道其他信息来源在形成会计报告信息内容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相互作用关系。信息观意味着会计数据的重要属性是其“信息含量”这一统计特性。Antle认为, 有关信息内容的问题中, 涵盖了一部分纯统计的内容, 可以通过信息经济模型帮助解决。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 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将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结合起来, 将盈余管理诠释为当管理者在财务报告和交易构造中运用判断而改变财务报告, 为了在潜在的公司经济表现方面误导股权持有者, 以及影响那些依靠会计报告数字的契约结果, 盈余管理就发生了 (Paul M.Healy和James M.Wahlen, 1999) 。

二、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

(一) 盈余管理的动机

(1) 资本市场动机。会计信息被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广泛用来对公司股票进行估价, 这使得管理层通过操纵盈余影响公司股票的短期价格。为了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往往与某些事件有关, 如股票发行、管理层收购, 或者与某些诱导因素有关, 如分析师预测、内部交易等。 (2)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 动机。我国企业获准发行股票, 过去的经营业绩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 为了取得上市资格, 企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尤其是经营业绩不佳的企业。另外, 一旦获准发行股票, 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又会直接决定或间接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与股票的顺利发行, 盈余管理显得更为重要。那些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发行企业在发行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更明显, 发行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更严重。 (3) 配股动机。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 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 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因此上市公司的配股意愿大都十分强烈, 大多数公司均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但配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尽管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几经改变, 但始终都以净资产收益率 (ROE) 为标准。于是为了达到规定的配股“及格线”, 一些上市公司便积极利用各种手段“操纵”和“制造”盈余, 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另外, 配股价格的高低关系到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数额以及顺利与否, 业绩优良的公司的配股无疑是可以定价高一些, 配股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 上市公司为了提高配股价格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4) 避亏动机。经理人有避免亏损和盈利下降的动机。亏损上市公司通过显著调增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 以尽量推迟出现账面亏损并因此陷入被管制困境的时间。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公司连续3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和处罚, 在亏损及其前后年份普遍存在着调增或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 在各类可运用的应计利润项目中, 亏损上市公司又主要通过管理短期的、与营业有关的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5) 契约动机。会计盈余作为某些契约的基础, 被用来调整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如明示的或隐含的管理报酬契约被用来激励公司经理、成文的贷款契约被用来限制管理当局以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为公司股东谋取利益。 (6) 债务契约。大量研究对即将达到债务契约边界条件的公司是否管理盈余进行了检验。De Fond和Jiambalvo (1994) 发现, 样本公司在违反契约的前一年, 其操纵性应计利润有所提高, 认为这是因为临近债务契约边界条件的公司有盈余管理行为。Sweeney (1994) 也发现, 违约者做了使盈余增加的会计变更, 但大多发生在违约之后, 这表明样本公司并非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而特别地进行会计变更。 (7) 管理报酬契约。大量研究考察了公司经理的实际报酬契约以确定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大部分研究证据, 如Healy (1985) 、Guidry et al (1999) 、Holthausen et al (1995) 都证明管理当局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盈余, 以提高基于盈余的奖金报酬。 (8) 监管动机。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一些监管政策与上市公司的报告收益相联系。如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 股票暂停交易, 这些政策容易诱发那些实际已经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陆建桥, 1999) 。另外, 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要求其过去3年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Chen和Yuan (2001) 研究发现, 许多上市公司是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这一利润指标的。

(二) 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 (1) 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Anne Beatty等 (1995) 发现商业银行通过养老金结算和其他业务收入进行盈余管理;Beaver等 (1998) 发现保险公司利用索赔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Teoh等 (1998) 发现IPO公司将固定资产折旧和坏账准备作为盈余管理的方法;Keating和Zimmerman (2000) 对折旧方法变更和资产折旧年限和残值会计估计变更进行检验, 发现折旧政策不经常用于盈余管理;Miller和Skinner (1998) 发现递延税款也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Anne Beatty等认为贷款损失备抵、贷款坏账、养老金结算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以及有价证券的发行会对初始资本, 税收以及盈余产生影响。通过检验发现养老金结算和其他业务收入都被用于盈余管理, 贷款损失、贷款损失准备以及证券发行被用于管理原始资本金率。Scholes等 (1990) 在研究中发现, 盈余、资本以及税收管理的手段是证券投资的买卖;Moyer (1990) 研究发现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和证券利得进行资本管理, 而不是通过贷款损失, 同时还发现证券利得还用于税收管理;Haw, Jung, 和Lilien (1991) 发现养老金结算利得被用于盈余管理而不是资本管理。Clinch和Magliolo (1993) 研究发现随意性交易的收入被用于盈余管理。最后, Collins等 (1995) 研究发现贷款损失, 证券的发行以及分红都被用于原始资本的管理, 贷款损失准备被用于盈余管理。 (2) 构建真实的经济交易或事项。Hand (1989) 发现债转股是公司避免业绩下滑的盈余管理手段;Herrmann等 (2003) 通过对1993年至1997年年日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 资产出售利润与管理当局盈利预测误差之间负相关, 即管理当局运用出售资产的方法达到减少盈利预测误差;Bartov (1993) 研究了长期资产和投资处置的时间安排作为利润平滑和降低权益负债率的盈余管理手段;Perry等 (1994) , Bushee (1998) 等发现研发费用的开支时机选择是管理层在比较公司实际盈余与分析师预期盈余之后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杜滨 (2001) 发现, 从1997年起, 连续三年内关联交易成为亏损公司扭亏的主要手段, 而且关联交易与其它盈余管理手段之间存在替代效应;陈晓等 (2004) 系统考察了1998年至2000年股上市亏损公司的扭亏行为, 结果发现关联交易和资产重组活动是其扭亏为盈的主要手段。

三、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一) 应计利润总额法

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只有经营现金流量未被管理, 而所有的应计项目都是管理过的, 因此应计利润总额即为操控性应计利润。该方法的有以下模型: (1) Healy模型 (1985) 。Healy模型假设企业各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均值是恒定的, 它在估计期各年中遵从一个白噪声过程。从长期来说, 估计期各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代数和为零。因此, 该模型以估计期总体应计利润的平均值作为事件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 (2) De Angelo模型 (1986) 。该模型的假设是以事件期前一年度的总体应计利润作为事件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事实上, De Angelo模型认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遵从随机游走规律。分析Healy模型和De Angelo模型可以发现, De Angelo模型是估计期为一年 (事件期的前一年度) 的Healy模型的特例。De Angelo模型和Healy模型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用估计期的总体应计利润作为事件期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代理指标。如果在估计期内, 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恒定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均值为0, 则De Angelo模型和Healy模型所估计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都没有误差。如果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在各个期间是变化的, 那么两个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中都包含着估计误差。如果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遵从一个随机游走的过程, 那么De Angelo模型更合理;如果非操纵性应计利润遵从一个均值恒定的白噪声过程, 则Healy模型更可取。

(二) 应计利润分离法

该方法将应计利润总额分解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并假定非操控性应计利润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在计算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时考虑的因素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模型。 (1) Jones模型 (1991) 。该模型在估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时, 成功地控制了公司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Jones认为随着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和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 相应的应收应付项目及折旧额等应计利润项目会自然增加。因此, 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规模的函数。但Dechow等认为Jones模型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化仍然忽视了企业管理当局对收入进行操纵的因素。认为将销售收入增量作为解释变量来估计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当销售收入被认为操纵时, 操纵性应计利润将被低估, 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利用应收账款来对主营业务收人进行操纵, 从而达到操纵报告盈余的目的。 (2) 修正的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对原始的Jones模型的调整仅仅是模型中收入变量经过了事件期 (即假设的盈余管理发生期) 应收款项变量的调整。该模型将定期增加的信用销售看作是销售收入中被人为操纵的部分, 因此回归方程中的销售收入增量是扣除应收账款增量后的数值。但假定所有的信用销售都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这样的假定可能会夸大销售收入中的操纵性部分, 从而使操纵性应计利润被高估。 (3) 行业模型 (Dechow等, 1995) 。行业模型同样放松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在时间序列上是常数的假设。行业模型假设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决定因素的变化在同行业公司之间是相同的, 而不是设计模型来直接估量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决定因素。 (4) 截面Jones模型 (De Fond等, 1994) 。除了模型中参数用截面数据估计而不是用时间序列数据估计外, 截面Jones模型与Jones模型是相似的。 (5) 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与截面Jones模型一样, 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中参数也是用截面数据估计, 而不是用时间序列数据估计。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中, 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用事件期数据估计。

(三) 模型评价和应用效果分析

首先, 在这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中, 有些属于时间序列模型, 有些是截面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往往根据每个公司估计期时间序列上的数据, 给每个公司估计出一个总应计利润和主导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因此, 使用时间序列模型需要样本公司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 同时要求样本公司在估计期没有系统性的盈余管理。截面模型往往根据事件期每个行业的公司数据, 给每个行业估计出一个总应计利润和主导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因此, 截面模型不要求样本公司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 但截面模型内在的假设样本公司在同行业中没有显著的差异。其次, 由于上述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 所以争议颇多, 而且实际应用效果也有很大差异。针对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 Thomas等 (2000) 发现上述模型在估计盈余管理的有效性方面是令人失望的, 认为目前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所使用的手段其精确性均较低。但相对看来, Jones模型在用于截面Jones模型以及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比其时间序列模型更能有效地揭示出公司的盈余管理, 同时截面Jones模型和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也优于随机游走模型和行业模型 (Bartov等, 2001) 。最后,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个新生事物, 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存在着样本的局限性, 无法开展有效的研究。此外, 时间序列模型内在的假设样本公司在估计期没有系统性的盈余管理, 而根据国内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 我国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存在着普遍性的盈余管理。此外, 夏立军 (2003) 针对中国的股票市场, 分别对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揭示盈余管理的能力进行了检验, 发现分行业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方法优于使用总体样本估计样本总体特征参数的方法。因此横截面Jones模型成为我国会计界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首选。

四、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一) 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 适当地选择会计空间也必不可少。西方企业经常采取游说和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等手段, 影响准则的具体内容, 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争取更大的盈余管理的空间。虽然盈余管理是合法的, 但如果不加限制地应用盈余管理, 则会导致管理者决策的机会主义选择, 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当企业经营不善时, 正确的做法是寻找原因, 改善经营能力提高业绩, 而不是通过操纵或入账时间的选择来提高盈利。另外由于可通过改变企业具体管理决策而进行盈余管理, 如缩减广告费和研究开发费等提高盈利, 故实施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具体决策的改变。

(二) 对债权人决策的影响

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 要考虑盈余管理的存在。债权人作为信息劣势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要求管理者对某些财务指标做出保证, 当企业违反时就会对企业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如限制企业借入新的债务等, 防范企业通过盈余管理以掩盖真实偿债能力。另一方面, 也会为盈余管理留有余地。由于债务条件的刚性, 经理人在即将违反契约协定时往往采取盈余管理, 通过提前处置资产等方式防止违约, 以减少企业所受到的损失或重新谈判而增加的成本, 维护契约各方的利益。

(三)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 各个企业参与的程度不如西方企业明显, 但随着准则制定的民主化进程和对各个企业利益的直接触及, 各个企业参与的意识必将不断的强化。政府制定会计准则和证券监管等规范时, 也要考虑到企业盈余管理的情况, 如是否会导致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如导致盈余管理, 则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是否加强披露要求等。由于各个企业经营环境和过程中的特殊性及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为了使财务报告恰当地反映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管制者必须允许企业在编制报告时运用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而与盈余管理者进行博弈的过程应是准则逐步走向完备的过程。

(四) 对股东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有效资本市场的假设下, 盈余管理一般并不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 因而盈余管理应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不会影响资源配置。但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 何况我国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低, 因而, 盈余管理在未被识别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对股东的决策产生实际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有利,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传递内部信息, 有利于提高投资的决策效果;盈余管理也可能会歪曲企业的真实业绩, 使得投资者决策失误, 最终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五、盈余管理未来研究方向

(一) 盈余管理度量

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如何度量盈余管理, 单纯沿用国外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因此哪一种方法和模型可能适用于我国实际情况必须深入研究。应该说, 单纯以操控性应计利润, 或仅以具体应计利润和管理后盈余的分布来度量盈余管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如何加以改进, 哪些具体应计利润项目没有被管理过, 哪此被管理过。盈余分布法用哪些指标度量更合适, 如何解决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度量, 如何确定哪些配对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 盈余管理动机

我国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针对特殊公司如亏损, ST, PT, 配股、资产重组和高官更迭等公司展开的, 那么非特殊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如果有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具有同样动机的公司有的进行盈余管理, 而有的没有进行盈余管理, 什么因素决定了其行为差异。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到底是否存在契约动机, 如果存在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 对公司代理成本有何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为什么主要由政府监管所诱致, 而不像国外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呈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哪些制度因素决定了这些行为动机存在差异, 是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会计规则, 还是监管制度形成的, 这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分析师数量在我国的发展,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否来迎合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公司管理层收购期间, 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避税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与利益输送的关系怎样, 盈余管理和管理层的个性特征心理所有权有没有关系都是未来研究的课题与方向。

(三) 盈余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赋予公司管理层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可以预期, 公司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将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隐蔽性更强等特点。哪些公司在何时偏好采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哪些公司在何时偏好构建真实的经济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这两种手段最终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是否存在系统差异。哪些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经济交易或事项经常被公司用来作为盈余管理手段, 这无疑对于准则制定和加强证券监管有重要意义。诸如公司改变资本结构、利用或有事项、企业兼并、合并范围变动、借款费用、租赁、递延税项和公允价值计价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缺乏实证证据, 应该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摘要:盈余管理是会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手段, 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 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提出了对我国盈余管理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估计,应计利润

参考文献

[1]杜滨、李若山、俞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 《中国金融学》2003年第8期。

[2]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3]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现金流量在多大程度上被管理了呢?——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8.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篇八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1-02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为了发挥它的有利影响及控制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限制,而进行监管的首要前提就是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Scott的定义可知,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对各个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盈余操纵中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且不会损害公司实际价值的一种行为。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合法性而言,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有些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非法的误导投资者的欺诈性行为,还有一些学者对两种观点兼而有之。但就其手段而言,大部分的学者都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认为是通过会计手段或者实际行动来管理盈余,使盈余达到管理层所期望的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评价报告盈余质量的方法既包括检查盈余被管理的程度,还包括观察管理盈余的目的,如误导投资者有关于企业的潜在的经济业绩或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同后果。不管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是进行实际的交易,盈余管理的动机总是多种多样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类:1、利润平滑;2、减少税收收入;3、契约目的;4、减少政治成本。

薪酬契约是公司的所有者为激励和监督管理者的工作,就管理者的薪酬与管理者签订的合同。该合同一般是建立在报告盈余的基础之上,这就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动力。王倩(2009)以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高管是否出于薪酬动机采取盈余管理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的确存在为了薪酬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债务契约是公司就所借的债务与债权人签订的合同,合同中一般包括借款的限制条件或违反借款合同的惩罚性措施。Sweeny(1994)讨论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出现债务违约的企业在在违约前的数年中平均来说更加偏好选择可以增加收入的会计政策。

持续性是衡量利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波动性大的利润容易传递一种利润不能持续的信息,给投资者带来风险感,进而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欲望。Defond and Park(1997)发现管理者会把利润从好的一年转到坏的一年;例,如果当期利润是好的而预期的利润是坏的,管理者会把一些利润从好的年份转到坏的年份。

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动机之一是税收因素。当应税收益与报告盈余挂钩,并且受报告盈余的影响时,就会为公司递延收益以减少税收现值提供激励。Coppensa and peek(2005)检查了欧洲的八个私人企业,研究发现当这些公司没有收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时,会避免报道少额的亏损;但是在那些有税收管制的国家,公司会避免报道少额的亏损。

会计信息被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广泛用来对公司股票进行估价,这使得管理当局产生通过操纵盈余来影响公司股票短期价格表现的动机。Burgstahler and Eames(1998)利用财务分析师关于股票交易的建议来预期盈余管理的方向,主张并发现得到“买”的建议的公司更可能通过管理盈余来达到分析师的盈余预期,而得到“卖”的建议的公司更可能报告负的非预期应计项目。

很多的行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管,但是一些行业的监管是直接与会计数据挂钩的。银行业的规范要求银行必须满足借助会计数字表达的一定资本充足率。这些行业监管激发了管理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应对监管的动机。Collins,Shackelford and Walhen(1995)发现,近一半的样本银行为对付监管而运用5种及5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程度

对盈余管理定义和动机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公司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以及在哪些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盈余管理,但是却无法衡量有多少公司(频率)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盈余管理。最先采用模型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衡量的是Healy。Healy将总的应计利润拆分为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继Healy后,有不少学者如,DeAngelo、Jones等都建立模型来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尤其是Jones的模型更被广泛运用,不过这些模型的基本思路都是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做为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标准。

Jones(1991)以1980至1985年间申请进口减免税的行业中的23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导致收益减少的非预期应计项目的频率比较高,有线电视行业为样本公司的70%,申请进口减免税为样本公司的90%。如果导致收益减少的非预期应计项目的期望频率是50%,那么有20%的有线电视公司和40%的申请进口减免税的公司有盈余管理行为。

由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往往只能估计影响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而无法估计通过安排真实交易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可能会导致估计的盈余管理程度不够准确。为克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的局限性,Burgstahler and Dichev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模型:盈余分布法。盈余分布法所估计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了影响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还包括不影响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杜滨、李若山和俞乔(2003)运用盈余分布法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确存在为配股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从不同年度的比较来看,盈余管理频率最高的是1997和1998年,分别达到66%和67%,其他年份也都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

大量有关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文献都得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有许多公司出于各种动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程度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投资者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损害,为监管部门是否需要及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监管提供了依据,也为准则制定机构是否有必要对会计准则进行修改指明了方向。

结束语:近30年来,很多中外的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影响、衡量方法等,这只能帮助我们识别公司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以及在哪些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了盈余管理;却不能帮助我们了解有多少公司进行了多大程度的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的频率和程度的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是否需要加强监管及加强多大程度的监管提供了一个参考;对各项具体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各项具体准则的优劣及是否需要对准则进行修改。因此,我认为将来的研究重点既包括对盈余管理频率和程度的研究,也包括对盈余管理与各项具体准则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37-42.

[2]杜滨,李若山,俞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研究[J].中国金融学.2003(6).

上一篇:读细米有感700字下一篇:无锡兴国不锈钢有限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