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

2024-10-15

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共14篇)

1.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 篇一

幼儿园歌唱活动简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以前,我们都太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兴趣。现在不但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歌曲教材,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供给幼儿发展这种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就歌曲的选材来说,既要选择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深受幼儿喜爱的儿童作品,如《小鸡出壳》这首歌的歌词诙谐幽默:“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毛茸茸呀胖乎乎,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跳出来……”幼儿初次接触这首歌时,就被它形象生动、富有韵味的歌词所吸引,产生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韵味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模有样。像《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幼儿都会哼上几句。这些歌曲的确非常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但幼儿其实对歌词并不是很理解。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幼儿会唱这些歌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因此,我经常利用晨间活动、课后休息、等待进餐等的时间为幼儿播放一些流行歌曲,在不经意间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就教师的范唱来讲,每首歌曲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情感和创作背景,它们或欢快激烈,或缓慢优美,如何让孩子感知到这些呢?

我认为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若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就会很自然地感染到身边的幼儿,从而激发他们的学唱积极性。反之,就会在幼儿脑海中留下错误的概念,影响演唱效果。所以,教师的范唱一定要规范。

就歌唱的形式来说,歌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

例如:在歌曲《大马大马告诉我》中我采用领唱、接唱和对唱的方法。一方面,教师领唱“大马大马告诉我”,然后让全体幼儿接唱“艾格隆咚哟”,以此类推,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便于幼儿掌握歌词。另一方面,在孩子们掌握了歌词后,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又采用了对唱的方法进行演唱。这样既激发了幼儿歌唱的兴趣,又促进了幼儿整体歌唱水平的提高。

当然,我发现在歌唱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能力的退化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各个幼儿园都为每个年龄班配备了VCD、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发现一些负面的影响,就是教师能力的退化,教师不再积极练习琴法、唱歌、舞蹈等基本的音乐素养,而是一味地依靠视频、音频等现成资料。

2.学唱前的铺垫不足

教师为了完成领导的考核任务,在幼儿没有倾听音乐,不理解歌曲内容的情况下,就已经被迫开始学唱歌曲,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给幼儿造成很大负担,大大降低了他们参与歌唱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情景表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情景,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

如:在教唱歌曲《卖报歌》时,我通过讲故事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再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这样,幼儿在听听、看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为更好地学唱歌曲打下了良好基础。

3.没有音乐伴奏,教师清唱教学

在歌唱教学活动时,教师不用音乐去引领孩子,而是采用清唱的方式教唱,这是非常错误的,清唱这种歌唱方法需要演唱者有较强的音乐素养和较高的演唱技巧,而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还没有达到这个能力。所以,这就可能会把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孩子,应当予以制止。

4.没有前奏的引领,幼儿心理准备不足,影响演唱效果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简单说个“唱”字,然后直接让孩子跟音乐进行歌唱,前奏音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孩子们在没有认真倾听前奏音乐的情况下,突然听到指令就开始歌唱,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准确地按节奏演唱,影响歌唱效果,教师应重视前奏音乐,让幼儿学会倾听,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5.没有教师的教唱过程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唱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但有些教师往往忽略它,没有去认真地一句一句教给孩子怎样唱,只是让孩子不停地欣赏和听唱。甚至在有的教学活动中,孩子自始至终都没有从教师那里听到一次明确的教唱。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改革中,我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他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让孩子在音乐的海洋自由遨游。

2.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 篇二

幼儿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中可以将音乐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 让幼儿可以充分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幼儿园教学过程中, 会有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幼儿进行不同方面的开发, 在进行歌唱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对于艺术有较高的感悟能力。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现状

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课程中, 我国让多位音乐家与教育家进行协同性工作, 编写了一部适合幼儿园阶段小朋友进行音乐方面素养培养的教材。但是, 在时代不断进行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的音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幼儿园正常教学。幼儿不仅仅是对于歌曲的学习, 在进行音乐课程教育中, 幼儿需要在音乐课程中对于音乐的内在情感进行相关性掌握。

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普遍兴致不高进而造成幼儿不喜欢音乐课程;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致;教师对于经过多位专家共同研发出的教材中的价值普遍认知程度不够;教师自身音乐素养较为低下;教师在进行歌唱活动的选取仅仅挑选他们喜欢的, 并没有按照幼儿的喜好进行曲目的选择。以上这些问题造成我国幼儿园进行歌唱活动的程度不够高, 只有针对教学中的这些问题进行更加全面性的建议, 将问题进行解决, 发挥音乐课程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二、幼儿园歌唱音乐活动

幼儿园在举办歌唱活动初期, 应该在三个方面进行活动的设定, 分别是:1.在活动过程中, 幼儿可以对于音乐中的环境进行初步掌握;2.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积极性的参与;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喜欢与小伙伴进行集体性活动。在进行歌唱活动过程中, 幼儿园应该对于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开发作为工作重点, 将三方面要求与歌唱表演进行完美结合。

在进行歌唱表演过程中, 幼儿园教师可以积极引领幼儿自己进行音乐方面乐器的演奏, 让幼儿在进行活动中可以对于自身的音乐细胞进行充分肯定。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思想方式较为简单。对于歌曲的喜爱程度不能够进行充分的掌握,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幼儿进行歌曲选择过程中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让幼儿可以使用适合的歌曲进行表演。

在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过程中, 可以帮助幼儿进行语言上面的开发, 歌唱是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 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幼儿进行相关性培养, 让幼儿利用音乐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进行表达, 让幼儿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

三、幼儿园歌唱活动再思考

1.幼儿教师建立健康的职业操守。幼儿园作为幼儿进行相关性素质培养的第一个阶段, 在进行素养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铺垫作用。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首先对于幼师这个行业是十分热爱的, 对于将幼儿进行健康的素质培养要具备一定信心, 可以与幼儿进行愉快沟通。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虽然年龄较小, 但是心理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的发展, 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沟通过程中必须对于幼儿的心理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 在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 将幼儿摆在教育的主体位置, 让幼儿可以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

2.加强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在教师进行音乐课程的教育过程中, 将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是进行音乐课程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幼儿在音乐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让幼儿在音乐课程接触的初期就可以正确进行发声等能力。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教育过程中, 经常使用钢琴进行伴奏, 精准的钢琴伴奏在一定程度上面将幼儿的音乐方面的错误降到最低, 教师在进行伴奏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曲目进行伴奏调整, 让幼儿可以在舒适的音乐环境中进行音乐教学。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 对于幼儿身上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 是教师进行教育的终极目标, 将幼儿培养成适合国家建设的优秀后备人才。

结论:在幼儿园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并不倡导使用压力教育, 让孩子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童年。幼儿园阶段的音乐课程就是对于愉快童年最好的实际应用课程, 让幼儿在音乐氛围的熏陶下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背景》的大体环境下, 幼儿园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 对于自身的素养进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在再进行歌唱活动设立的初期, 就将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判断, 将歌唱活动更加适合幼儿进行素质的全面建设, 将教育部门对于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育进行完善。

摘要:幼儿园在进行正常的教学过程中, 歌唱活动是进行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近年, 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幼儿园进行歌唱活动进行了明确的文件指导, 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点, 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进行更加全面的音乐方面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孩子,音乐教学,《指南》引领

参考文献

[1]周明.《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再思考[J].好家长, 2015, 15:26

3.幼儿园歌唱活动之有效性探讨 篇三

一、准备工作的充分化

(一)熟悉教材,抓住重难点

我们要仔细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应采用的表现手法。琢磨一下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该弱;什么地方使快快的,什么地方最好慢一点;音色是否需要有些变化来增添气氛等。教师对教材有了了解就可以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为歌曲新授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预先欣赏,打好基础

在未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先让幼儿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如《小树叶》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幼儿听了这首歌曲以后,不知不觉对歌词及旋律有了印象,有的幼儿已经能哼哼唱唱部分曲调歌词了。这就为以后新授教学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三)丰富感性经验,做好准备

幼儿接触的事物越广泛,感性经验越丰富,概括就越全面、准确,理解也越深刻、灵活。在教《数高楼》这首歌时,教师带幼儿去大街上看看高耸的楼房,一起来数一下“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体验一下数高楼的乐趣。这样,教授时就比较容易了。

二、教学过程的游戏化

(一)乐在动中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用常规来约束幼儿,不让幼儿“动起来”。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在组织新授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演唱积极性,让幼儿在歌唱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如孩子们所喜欢的《健康歌》,动动手呀,动动脚呀,请做深呼吸,让幼儿在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学习。

(二)乐在趣中

在设计歌唱活动时特别注重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如《堆雪人》这首歌,可抓住幼儿喜欢玩雪、堆雪人的特点来设计。让一名幼儿作为雪人,其余的作为对寻人的小朋友,边唱边堆“大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幼儿边唱边玩,在活泼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歌曲。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三)乐在奇中

幼儿好奇、好模仿,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歌唱活动时就必须要翻陈出新。在活动中不断给幼儿提供新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比如说《小青蛙》这首歌可与故事相结合,将歌曲融入故事中,和幼儿一起学习。《猜谜歌》正是运用了猜谜的方法,让幼儿猜一猜,学一学,唱一唱。又如教《小白船》这首歌时,可与绘画相结合,让幼儿边听边画。反复几遍后,所唱的内容差不多画了下来,也基本学会了演唱。这样既有意思,教学效果也佳。

(四)乐在赛中

利用幼儿好胜的特点,适度采用竞赛性,特别是大班,发展幼儿争强好胜不肯落后的心理优势,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如赛一赛哪一组唱得最好听,活动中幼儿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敢于冒险、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精神。

(五)乐在参与中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是感受和表现,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地需求及被接纳的需求。利用幼儿好表现参与的特点,每个活动,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有目的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音乐活动,满足幼儿好参与,被接纳的心理需求。

三、环境创设辅助化

(一)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开展歌唱教育。

结合音乐各表现领域的内在联系,逐步创设:欣赏角、表演角、演奏角、游戏角。在欣赏区中为幼儿提供了风格不同的歌曲让幼儿进行欣赏,让幼儿了解区别各种音乐的性质及表现方式,听辨力度的强与弱,增强其音乐印象。

(二)日常生活中歌唱教育的随机渗透。

来园播放欢快悦耳的音乐歌曲,使幼儿入园就进入一个愉快、童趣的音乐世界里;进餐时播放舒缓的歌曲,有助于消化吸收。午睡时,播放轻声、安静、抒情、缓慢的摇篮曲,幼儿边听音乐,很自然地就入睡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三)家园互动,凸显隐形环境力量

鼓励家长在空余时间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在家中进行歌唱表演。我们还发放歌唱小书,让家长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家长也会把幼儿学会的歌曲写在歌词本上。

四、指导策略开放化

(一)教师退位策略

我们现在教幼儿唱歌,并不是要带着幼儿枯燥的反复的去练唱,而是要让幼儿在老师的基本教授后,能主动的去学。在活动中巧妙把握退位策略,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二)师幼互动策略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比如在歌唱活动《十个小矮人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练唱:如男女分小组演唱、个别唱,师生合作演唱等等,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會了默唱。这些都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以上几方面是我在开展歌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之,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既要把握幼儿发展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欢乐的歌声充满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时光。

4.2023幼儿园歌唱活动教案 篇四

1.学画封闭的圆形。

2.借圆想象,添画成各种图像。

二、活动准备

1.各色剪成鱼形的色纸。

2.彩色笔。

三、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研讨

1.教师出示一条剪纸的小鱼:“小鱼又来了,想请小朋友教它学唱歌。”

2.征求幼儿的意见,任选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由幼儿唱一句,教师在纸鱼的身上画一个圆。

3.边画边分辨圆是否封闭——封闭的圆表示小鱼学会了唱歌,不封闭的圆表示小鱼还未学好,要再学一遍。

4.想象歌里面唱了些什么?如花朵、皮球、太阳等。

(二)创作要求

我们来教小鱼唱歌。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用歌曲有没有唱完,提示画封闭的圆。

2.鼓励幼儿多教小鱼唱几首歌——在小鱼的肚子上多画圆。

3.引导幼儿相互启发,借形想象。

(四)引导评价

5.幼儿园歌唱活动策划方案 篇五

1.学唱歌曲,感受歌唱与念白相结合的形式。

2.能根据画面猜测歌词内容,跟音乐学唱歌曲。

3.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课程准备

《猴子抱气球》PPT

幼儿坐双马蹄形

课程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今天我们都是小猴子,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玩一玩吧!

播放《猴子抱气球》伴奏,师幼共同表演入场

二、学唱歌曲

(一)练声(C-D-C)

出示气球图片

师:看,有个黄气球飞过来了!

师:又来了一个红气球!

(二)熟悉歌词

师:我们来看看小气球会被吹到哪里呢?(播放PPT)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原来气球被吹到了树上,一只小猴子爬上了树,一把抱住气球,结果气球破了。

1.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老师把刚刚的小故事编成了歌曲,你们来听一听!

师范唱第一段

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回答,师分句再唱一唱)

(视情况重复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钢琴伴奏1-2遍)

(2)感受念白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不太一样?(有几句是念的)

小结:这首歌不光有唱的部分,还有念的部分,这是念白。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念白这部分吧。

师幼共同念白

(3)多种形式学唱

①师演唱,幼儿念白;

②男生演唱,女生念白;

③男女交换

2.学唱歌曲第二段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观看PPT)

师:谁来说一说又发生了什么?

师:你们听听我是怎么唱的。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钢琴伴奏1-2遍)

师:这一段歌词和上一段是不是很像?哪里不一样?

3.完整学唱歌曲

师:让我们完整的唱一唱这首歌吧!(钢琴完整伴奏)

提醒幼儿每段第一句及念白部分;根据幼儿学唱情况指出问题

4.边唱边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猴子吧!你们可以自己想想动作,看看谁表演的最有趣!

三、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唱给其他班小朋友听一听吧!

6.幼儿歌唱活动教案 篇六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去郊外郊游吗?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和好朋友手拉着手一齐去郊游,还记得你看到了什么吗?请你说一说。

幼:金黄的稻子,绿绿的青菜,长长的小河。。。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哦!

2、最近也有两个小朋友去郊游了,他们还把去郊游时发生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齐来听听吧!

二、教师清唱《郊游》,带领幼儿熟悉歌词。

1、师:小朋友,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开心吗?他们是怎样去郊游的?(走着、拉着手去郊游的)(图2)歌曲里是怎样说的呢?(师清唱第一段)他们是怎样去郊游的呢?一齐看图谱说一说。(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2、他们去郊游时,都看见了什么呢?(白云、阳光、青山绿水)歌曲里是怎样说的呢?教师边唱暗示(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歌曲里唱到白云怎样?(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让我们连起来说说他们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吧!一齐看图谱说一说。

3、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他们又之后向前郊游了,他们是怎样去郊游的呢?让我们一齐来把第三段说说吧!(幼儿一齐说第三段)“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三、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1、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哇!多美的风景啊!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吧!请你听听看歌曲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请认真听一听哦!(师完整唱)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哪两段是相同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图5)2、是一样的吗?是怎样唱的?大家试着试着唱唱第一段。

四、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中间部分,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1、师:那第二段是怎样唱的呢?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白云悠悠)阳光怎样?(阳光柔柔)青山、绿水又是怎样样的?(青山绿水一片锦绣)2、好美的风景啊!让我们一齐来把这段唱唱吧!

3、小朋友们唱的真好,让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唱唱这首歌曲吧!

五、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一样方式演唱歌曲。

1.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曲的前后部分和中间部分唱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感觉呀?(明白前后部分唱的有力,中间部分唱的抒情。)请仔细听一听噢!

师:唱第一段、第三段时,是什么感觉呀?要有力、跳跃的唱。

教师用一个尖角符号来表示这有力、跳跃的唱。

师:唱第二段时,是什么感觉呀?要抒情、柔柔的唱。

教师用波浪线来表示这抒情、柔柔的唱。

2.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完整唱一遍。

3.分小组接唱。男孩唱第一段,女孩唱第二段,一齐唱第三段。

7.浅析幼儿歌唱教学中的情感表达 篇七

一、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情感

首先,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让幼儿感受歌曲、理解歌曲。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其中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的形式,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来吸引幼儿感受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自然的融入歌唱。在这个情境中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言语表达, 只需要引导幼儿反复倾听, 使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 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幼儿就像是在看动画片一样轻松,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欲望, 从而自然地把幼儿带入歌唱活动的情境中。

其次, 在引导幼儿感知歌曲情绪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歌曲意境, 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也需要充满感情, 从而展现出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虽然能够给幼儿呈现出完美的伴奏和声音, 但它的速度会较快, 不可控制, 且歌词部分对幼儿来讲也稍显模糊, 因此在幼儿歌唱教学的这个步骤, 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教师放慢速度的清唱, 不仅能让幼儿清楚地倾听歌词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还能够把歌词内容完整清楚地展现给幼儿。对于难点的地方, 教师在范唱时还可以加入自身的肢体动作来引起幼儿的注意,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倾听歌词从而理解歌词内容。因此, 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 不仅能够把孩子带进歌曲的意境, 直接感受歌曲的美, 同时也会给幼儿表现歌曲的情感树立榜样。在这样的熏陶过程中, 幼儿就会带着情感歌唱, 并逐渐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二、引导幼儿体验歌曲的情感

歌唱活动的情感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选择与幼儿年龄相适宜的方法, 帮助幼儿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唱歌活动中去。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幼儿有时难以体验, 而且幼儿情感短暂不稳定, 为帮助他们体验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 通过视觉和听觉表象的联系并产生联想去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情景, 再与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产生共鸣进而充分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蕴意。此外, 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故事、诗歌、语言等都多种手段营造唱歌活动的情感氛围, 让幼儿视听结合, 感知与想象结合, 帮助幼儿去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再次, 教师还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速度和歌词所描绘的对象设计体态律动, 让幼儿随着旋律做走、跑、跳等动作或让幼儿在唱唱玩玩中, 用身体的各种感官随旋律拍手、跺脚、响舌、捻指。当歌曲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产生共鸣时, 孩子便产生表现的欲望, 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 这种表演是对歌曲感受的深化。

三、指导幼儿表达歌曲的情感

如何让孩子理解乐曲并表达情感是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有感情地歌唱主要是指在内心已经产生了相应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运用咬字、吐字、气息断连变化以及速度、力度变化等演唱技巧进行歌唱。这种通过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借助歌声传达出的内心情感, 被称为声音表情。但是, 对于幼儿来说, 由于他们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而且往往容易在兴奋时用力大声叫喊, 这样就极大地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因而, 教师在指导幼儿表达歌曲的情感时必须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徐卓娅研究发现: 轻声, 用 “耳语” 似的感觉唱, 已经成为幼儿歌唱的 “入门要诀”。有着轻声入手良好习惯的幼儿们, 在完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境下, 一旦情绪、情感进入适宜状态, 明亮、美好、富于感染力的歌声马上就会自然出现。此外, 教师在要求幼儿轻声唱的基础上, 还要强调咬吐字和气息的运用, 这些对歌唱情感感染的强烈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如较强的力度、较快的速度、较强的气流会造成有力的声音; 反之, 则会造成柔和的声音。另外气息还会造成跳跃、连贯等音响特征。因此, 引导幼儿在轻声唱的基础上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 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对于幼儿来说, 情感投入地参与每一次歌唱活动, 是更自然地学会怎样好好地歌唱的途径。愉快而有益的唱歌教学活动, 不仅能使幼儿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 同时也能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激发幼儿的情感投入, 从而唤起幼儿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因此, 教师在幼儿唱歌教学中要重视对幼儿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和艺术其本身动人心弦的教育力量, 赋予唱歌教学生动、活泼而又形象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徐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丽伟.幼儿歌唱教学浅探.河南教育, 2006, (7-8) .

[3]龙凌冰.论幼儿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2012, (2) :43-44.

8.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 篇八

一、图谱帮助幼儿轻松理解记忆歌词

在歌唱活动中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是整个唱歌活动的关键。有心理学试验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显然,幼儿在接受信息时,视听结合是获取信息的最可取办法。因此,在歌唱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对歌曲曲调容易熟悉,但是对歌词却形成不了记忆,以致出现了孩子哼着曲调却咿咿呀呀,表达不清歌词内容或自改歌词的现象。歌词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因幼儿不识字且其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容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尤其是在小班,小班幼儿原本的经验就不够,即便认字,字认的也不多,记忆歌词自然相对其他年龄段来说也困难了许多,难道他们对歌词内容不理解或歌词内容抽象容易遗忘?笔者在本次的毕业实习中担任小班幼儿的教学工作,就利用图谱教学在小班幼儿的歌唱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二、图谱帮助幼儿轻松学习演唱表演的技巧

1.图谱能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装饰音

就拿《老鼠画猫》来说吧,教师根据歌词进行设计了图谱;这首歌曲中有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上滑音,图谱中的小老鼠的尾巴都用很夸张画法将小老鼠的尾巴往上钩,这样的歌唱形式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因此,幼儿接受得也特别的快。

2.图谱能帮助幼儿准确把握节奏等元素

图谱的设计形式是有很多样的,它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一首歌曲里面,肯定有一处是需要幼儿掌握的音乐元素,如十六分节奏、跳音或者音乐符号等等,而这些,图谱就可以做到,可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音乐元素,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歌曲的情感。

3.图谱帮助幼儿轻松把握音准

在幼儿园中,音准的培养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而枯燥的学习音乐技能,幼儿一定是排斥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在歌唱活动时,最难把握的就是歌曲音准了。图谱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故事中,这样的方式十分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图谱帮助幼儿轻松把握歌曲的情感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他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许多优秀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儿童歌曲,如《卖报歌》《劳动最光荣》等,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启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验。

三、图谱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

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变得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这时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地学,利用图谱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才会更生动、形象。不过,更重要的是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识。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懂得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才能有效的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还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许多优秀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儿童歌曲,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启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验。当教师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同时也充满了兴奋和期待,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为活动目标服务,为帮助幼儿学习服务,不能为用而用。

9.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歌唱活动教案 篇九

活动目的:

1、感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习用节奏器为歌曲伴奏。

2、感受歌曲的美,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铃、木鱼、响板、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录音自由动作进教室。

2、练声:1=C--F,练习曲《小星星》

3、引导幼儿听录音《我的皮鞋踏踏响》并让幼儿说说:

这首歌叫什么?美在哪里?

4、复习歌曲:

引导幼儿边唱边按节奏拍出四分、八分音及附点音符。

5、可以用哪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师出示节奏卡幼儿打节奏。

7、徒手练习节奏器的演奏。

8、分组为歌曲伴奏。

10.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唱准切分音,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

2.尝试用“眯眯笑”、“小鸟飞”、“伸腿”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朋友做早操的快乐心情。

3.懂得上幼儿园应不迟到,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二、活动准备:

1.《太阳小鸟夸奖我》歌曲视频。

2.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好节奏。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师:小朋友每天什么时候起床?起床以后你们都做什么?幼儿回答。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小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太阳小鸟和小朋友起床后做什么?咱们先看一看书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幼儿看幼儿学习资源1第2—3页。

提问:画面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幼儿园还有那些有趣的活动?教师结合画面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说一说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小朋友到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幼儿边看图片边跟随教师轻声演唱。

(2)幼儿相互交流:小朋友在幼儿园锻炼身体,心情怎样?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教师带领幼儿用高兴的表情与欢快的声音表达,唱准歌曲中连音

(4)师幼共同讨论,创编“踢脚”、“伸腿”、“眯眯笑”、“唱歌谣”等动作表现歌曲,如小鸟飞的动作边演唱歌曲,如小鸟飞的动作可上臂张开,上下摆动,也可双臂在一侧上下摆动等。

(5)幼儿自由结伴,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完整表现。

五、活动延伸:

11.幼儿歌唱活动中图谱的运用 篇十一

一、谨慎运用图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能力

幼儿园歌曲的种类十分繁多,从歌词内容上分有叙事式如《迷路的小花鸭》《小蚂蚁避雨》等;有答问式的如《你看我像什么?》《数数歌》等;有绕口令式的如《数一数》;有猜谜式的如《不倒翁》《动物猜谜歌》;有游戏式的如《小老鼠打电话》《青蛙捉迷藏》《剪拳布》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使用图谱。如小班的《不倒翁》“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这首歌曲旋律十分的活泼,歌词具体形象,词汇朗朗上口,但是如果以图谱的形式组织反而显得更为抽象,因此此类歌曲使用实物或猜谜的形式组织教学较为合理。另外如歌曲《泡泡不见了》《猫捉老鼠》《小老鼠上灯台》等游戏性较强的歌曲,直接用边游戏边唱的形式组织效果较好。而歌曲《修鞋匠》是一首西洋曲风的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的叙事性较强,比较完整,具有较强的画面感。“泰迪看到一个修鞋匠,手里拿着锤子‘叮叮梆。你来,听一听……‘叮叮叮梆梆‘叮叮叮梆梆,咦!鞋子修好了,它修的鞋子真叫棒!”这样的歌词配合使用形象的图谱进行辅助性的教学,不仅让孩子完整地根据事件发展顺序有效地记忆了歌词,还较大地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欲望。此类歌曲还有如《三只猴子》《粉刷匠》《脚丫》《买菜》《小猪睡觉》等。

二、科学设计图谱,提高幼儿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歌唱活动中教师如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图画,则忽视了歌曲的内容、旋律、节奏等进行因素。因此在设计图谱时,不仅要考虑到图画的视觉美,还要注意结合歌曲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曲风等科学设计图谱,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例如在第一次设计《修鞋匠》图谱时,我根据每个小节设计一张单一的图谱进行展示,最后出现了“满眼尽是画”的视觉负重感,听者看得眼花缭乱。经过二、三次课研进行调整,图片从原来零散的24幅精减到10幅,画面也进行了整合,不再以单一的个体形象出现,设计成了主题式的连环画形式。由于每张图片简单地概括了歌词内容,不仅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还激发了幼儿对后续事件进行积极的联想,如“咦!鞋子修好了。他修的鞋子真正叫棒!”此外,在这首歌曲有两小节留白部分是说词(1.“你来,仔细听一听……”2.“咦,鞋子修好了!”)。为了引起幼儿注意,让其区分到说与唱的不同,在图谱设计时特意以两张白纸代替,教师第一次范唱后提问: “这两个小节有什么不一样?刚才是怎么唱的?”“请把这部分的歌词画出来?”从而引导幼儿回忆这两小节的说词并进行自创作画面。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幼儿掌握歌与画结合的技能,在活动中许多孩子对这个环节特别感兴趣。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画了一个耳朵、一双鞋子或是一个大挴指,但每个形象都是幼儿内心对歌曲最真实的理解与表现。而这种让幼儿自画的形式在许多歌曲中也可加以运用,如一问一答式的歌曲《小雨点跳舞》《大野狼》等。在这首歌曲中,另一个特点是将十六分音符的知识点也设计在图谱之中,在歌曲的第一句中有两个小节出现了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因此在设计时就将其标志性符号“=”画在图谱之中,以“火车轨道”形象地引导幼儿感受较快的演唱速度。设计图谱时还要注意的是画面要重点突出,形象具体简单,不要过于烦琐杂乱,否则无法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于主体画面上,干扰了歌词记忆。

三、适时出示图谱,保证幼儿完整地感受歌曲

图谱在组织歌唱活动中出示的时机较为灵活,有时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故事内容从而提炼歌词;有时教师边唱边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有时范唱一次后提问,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还有的创编类歌曲只将幼儿创编部分的歌词图谱进行展示即可。何时使用图谱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不仅能有效记忆歌词,同时也让教师准确把握歌曲的重难点,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突破。在《修鞋匠》歌唱活动中,由于教学对象的个性及能力的不同,在图谱出示的时机与方式上我也作了灵活的调整。第一次施教的对象是演唱水平及阅读感知能力较好的幼儿,因此以图谱“修鞋匠”入手提问引导幼儿阐述其工作性质(作用、工具、工作情境等),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歌词一一引出。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同时还拓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二次教研时,幼儿演唱水平较弱,我就边讲故事边出示图谱,或以有节奏的儿歌诵读形式逐一展示,使孩子对歌词记忆十分深刻,而且对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技能也掌握较好。这样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体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的灵活性。

四、巧妙摆放图谱,加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歌唱活动中图谱按歌词的先后进行有序摆放,在摆放时一定要巧妙摆放图谱从而辅助教学,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歌曲重难点。如排比式的歌词尽可能排成对称两行的摆放,如《五只猴子》《在农场》等;提问式歌曲以一问多答形式摆放,如《公鸡的鼻子哪儿去了》等(即问题是一张图谱,而应答的歌词则是一行多层次的摆放);意境丰富,抽象的歌曲以主题画或背景画的形式展示摆放就更为合理,如《小鱼的梦》,其歌词“鱼儿鱼儿玩了一天,池塘妈妈怀里睡。天上星星,星星落下来,为它盖条珍珠被。唔……唔……风儿唱着摇篮曲。鱼儿梦中,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它的嘴。”歌曲意境优美,但是表达的情境较为抽象。因此以一张海底世界为背景图谱,再将其个体形象(鱼、池塘妈妈、星星、珍珠被、风等)一一展示于背景图之中,这样就很好地使词与情相融,有助于幼儿对歌曲旋律美及意境美的完整感受。而叙事性的歌曲则按其歌词先后摆放即可。对于歌曲中一些特殊的句子,用灵活的摆放形式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歌曲《修鞋匠》就按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图谱,歌词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复出现了声效词“叮叮叮梆梆”,特别是在第三句中出现了四小节,它们分别从“ⅰⅰⅰ—7 7”到“5 5 5—2 2”,自高而低以每小节降1个音高完成了近一个八度的跨度。因此在摆放时,就灵活地将四张图谱分别按从高到低渐低的规律进行梯形摆放,无形中就暗示幼儿演唱时其音高是从高到低有规律性,再配合上组织时教师肢体动作的引导提示,就能很好地辅助幼儿唱准相应的音。

总之,在歌唱活动中图谱运用较为多样化,作为引导者要注意其合理化地运用,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幼儿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大胆地表现个性情感。

12.小议倾听与歌唱活动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歌唱活动,倾听

孩子们升到大班了, 歌唱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 常常是我弹我的琴孩子们唱自己的歌, 有时声音响得盖过琴声, 有时低得听不清在唱什么。当我问:“你们觉得大家唱得怎么样?”时, 有的说好, 有的说不好, 再问为什么, 没人答得上来。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幼儿教师怎样使幼儿有一双“音乐耳朵”呢?实践证明, “倾听”是培养幼儿“音乐耳朵”的必要前提。这里所说的“倾听”与一般的“听”是不同的, “倾听”是特别“留意的听”, 是一种有意识的听觉心理活动过程, 它不但要有注意的参加, 而且要有感情的参与。幼儿通过全身心的感受、体会, 能够积极调动起内心情感, 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 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一般“听”, 人人都会, 而“倾听”则是一种能力, 真正学会“倾听”声音还是要靠成人有意识的引导, 需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逐步形成。

一、学会安静倾听

每当我让孩子第一次听歌曲时, 许多孩子就跟着磁带或者老师哼唱起来, 结果是教室里嗡嗡声不断, 问都听到什么除了说清歌曲名称外, 其它的都说不清。于是我要求幼儿在老师范唱或听磁带中的范唱时, 小嘴巴都不能发出声音。但效果并不明显, 有不少孩子已养成边听边唱的习惯, 怎么办?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无论唱歌、器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都离不开幼儿听觉感受能力。“听”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幼儿期是听觉最敏锐的时期, 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对身边的各种声音进行辨别, 丰富他们对各种声音的感性经验。我借用一个从网上看到的游戏“听听是什么声音”, 请幼儿合上眼睛, 听听是什么声音。然后我先是抖动纸, 接着又快速地把纸团起, 最后把纸撕成一条条。孩子们睁开眼睛, 迅速地说出听到了抖纸、团纸、撕纸的声音。要利用偶发的事件训练幼儿倾听能力。一天大家吃过饭, 正自由活动, 教室里很热闹, 这时突然一位幼儿大声说“下大雨了”, 马上有幼儿反对说“不对是小雨。”接下来的情况就糟了, 幼儿分为两派争吵“是”还是“不是”。我大声说:“停, 大家静下来听一听不就清楚了?”结果很快达成一致是下大雨了。看来要培养他们安静倾听的习惯还要花更多的心思。

要引导幼儿在自然条件下倾听, 包括自然界的声音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 引导幼儿倾听风吹树叶摇动的声音、树枝上鸟叫的声音、小蜜蜂采蜜时的嗡嗡声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走路时鞋磨擦地板发出的声音、白板笔在白板上写字发出的摩擦声、跳绳的声音、铅笔写字的声音、小朋友吃饭的声音、碗和勺相碰发出的声音, 等等。在倾听时我都要求幼儿闭上眼睛定下心来仔细听, 渐渐地孩子们知道如何安静倾听了。如果我们注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敏锐感觉和细致的辨别能力, 将会对他们感受、表现音乐大有好处。在幼儿有了倾听的经验后, 再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比较抽象的音乐作品时, 就会有所帮助。听音乐后, 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欣赏音乐后的体验、感受, 而不是生硬背诵老师教授的音乐术语。

二、培养边听音乐边歌唱的习惯

孩子们天生就爱模仿, 歌声一响起他们就会唱起来跳起来, 有时一兴起就只顾自己唱, 音乐在哪就不管了, 因此, 常常会发生孩子们唱完了, 音乐还没完或者音乐放完了孩子们还没唱完。我每次都提醒他们注意跟着音乐唱, 可孩子们唱着唱着就会跑调或抢拍, 有时还会喊叫。我问幼儿:“你们唱完了, 发觉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吗?”孩子们一脸茫然地望着我, 我告诉孩子们唱跑调了, 可他们似乎不太明白。于是我找了个机会把幼儿清唱的歌曲录下来, 放给他们一听, 他们大笑, 这才明白自己唱的真跑调了。我提出要求在自己歌唱时, 除了听到自己的歌声外, 还要能听到音乐声, 跟着音乐的曲调和节奏走, 在有休止、重音、跳音等关键处学会看指挥或看图谱。在孩子们掌握方法后, 再次录音, 孩子们都高兴的说不跑调了。通过失败与成功孩子们对歌唱活动的自我评价水平也有了提高, 知道一首歌曲唱得好与不好, 不仅要会唱歌词, 而且要唱准调, 更要合节奏节拍。

三、在对比中提升幼儿倾听能力

在运用视觉观察时, 若有对比更容易看出异同, 倾听声音可以说是听觉上的观察, 与视觉一样, 若能进行比较, 那么音乐作品特点性质也就更能明显感受到。如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 我选了一首《好汉歌》给幼儿听, 听时孩子们个个很振奋, 当问他们听了有什么感受时, 只有一位幼儿说:“我想练武功”, 我回应孩子说“对, 这就是有力”。其实别的孩子在倾听音乐时就有不少身体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但他们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 对于大班的幼儿当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某一特点时, 需要教师适时归纳总结, 以引导他们提高表达能力。在幼儿感受到歌曲铿锵激昂的风格, 体验和表现好汉的英雄气概之后, 我又找出一首摇篮曲让他们听, 让他们比较这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孩子们一下子说出很多, 有的说:“听了想安静下来。”有的说:“这首歌听起来轻轻的, 慢慢的。”还有的说:“睡觉时唱这首歌好。”通过鲜明的对比, 孩子明确要听什么, 慢慢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音乐的感受。此外还可以录下生活中的各种噪声与音乐进行对比, 让幼儿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聆听, 体会什么是鸦雀无声, 再让幼儿身处人声噪杂的环境中感觉一下。

四、还可以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引导幼儿倾听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觉越多越丰富, 理解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因此, 在听的前提下, 充分调动视觉、动作等感觉通道, 会使幼儿更强烈地感受到倾听的快乐。如欣赏音乐作品《快乐理发师》, 先给幼儿观赏表现音乐作品内容的视频, 然后请幼儿扮演理发师, 一边倾听音乐一边表演, 这样就将听与身体动作结合在一起了, 同时增强幼儿对音乐作品优美欢快主题的理解、感受, 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能力。

教师要注重自身音乐素质的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和幼儿, 但若教师用不正确的、不完美的音乐去教孩子, 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教师对音乐的驾驭能力应是多方位的, 它是促进音乐教学的关键。为了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发展, 教师应努力提高音乐技能与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驾驭能力, 这对促进音乐教学有显著的作用。只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才能促进幼儿歌唱水平的发展。

总之, 音乐不像图画那样形象易懂, 需要人去感受、体会, 从音高、音色、节奏旋律等方面去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内容, 因而无论在唱歌、音乐游戏、打击乐等各种活动中, 具备倾听能力都是参与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充分把握机会, 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使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3.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胆小鬼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进行演唱。

2、在教师手势的提示下较准确地演唱衬词。

3、在演唱中感受歌曲的诙谐情趣,和“胆小鬼”的否定情感,培养幼儿勇敢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指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东东我们一起和他来打个招呼吧!幼儿练声。

2、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胆小鬼》就是讲了关于东东的故事,我们一起听听歌里唱了什么?教师有表情地演唱。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

◎ 《胆小鬼》歌中有些地方是一样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单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3)师示范演唱简单的`衬词。

(4)用手势提示幼儿演唱衬词,教师唱歌词。

(5)教师演唱衬词,幼儿演唱歌词。

(6)分组演唱歌词和衬词。

4、谈话:不做胆小鬼,做个勇敢的好孩子。

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14.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a 篇十四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超市学习法”过程中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一磁带、录音机、电脑、课件

经验准备一一幼儿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活动过程】

1、听《春天在哪里》音乐进场。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并配上我们上次学的踵趾小跑步进场。

2、幼儿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春天在哪里》,今天我们用种特别的方式来学习歌曲,不知大一班小朋友是否能挑战一下自己呢?

介绍:平时学习歌曲都是跟老师教,今天要小朋友自己学习。老师准备了五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是不一样的,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学习顺序,希望每组你都能去尝试。每组能去几个人?四个人。人多时你可以先到人少的小组,等会再来。

(1)幼儿自主选择不同方式学习《春天在哪里》。

第一小组:听一一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幼儿倾听学习。

第二小组:听一一播放《春天在哪里》歌词,幼儿倾听学习。

第三小组:听、看一一通过听音乐、看图谱学习《春天在哪里》。

第四小组:听、看、唱一一通过看电脑动画学习《春天在哪里》。

第五小组:听、看、跳一一通请幼儿看视屏边跳边学习《春天在哪里》。

(2)请幼儿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师:小朋友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来挑战二下自己。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3)发现问题并提出,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困难。

师:小朋友,在你们刚才演唱中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可以怎么解决?

(4)幼儿再次尝试自主学习。

鼓励幼儿五种方式都尝试到,遇到困难找老师和同伴帮助。(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3、演唱给客人老师听。

上一篇:小学教师上学期个人工作的计划下一篇:面试客服技巧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