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实施方案

2024-11-01

智慧城管实施方案(精选6篇)

1.智慧城管实施方案 篇一

管窥互联网时代“智慧城管”建设

“互联网+城管”课题组(2015年10月)

为积极呼应“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我市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伐,课题组对宁波、杭州、南通等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考察学习,牵头住建、民政、交通、公安等部门,围绕“智慧城管”建设进行研讨与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智慧城管”的提出背景、内涵及管理目标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各类设施等管理要素快速增加,城市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阶层群体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增多、社会形状愈加活跃,群众的诉求不断提升,群众的维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因此,在城市管理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不但要积极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深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研究,将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性能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努力推进数字城管的下一代应用――“智慧城管”的建设,即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各业务单元的协同联动、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全局统筹指挥、独立全面过程监督考

体系、实施了信息采集市场化,着力完善数字城管标准和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搭建起全市统一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明显提升了运行实效,在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格局上,按照“一级监督、两级指挥、按责处置”的原则,杭州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形成市、区及部门间联动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在运作体系上,成立市城管信息中心,履行监督的职能;搭建协同工作平台,履行指挥的职能;成立区二级协同指挥中心,强化城区指挥协调的力度。

在系统建设上,始终坚持资源整合,实现部门与部门、市与区之间的网络畅通,实现与市相关部门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大大降低建设成本,畅通信息交互的渠道。

在系统拓展上,杭州的智慧城管紧紧依托市级平台,在原覆盖城区的基础上,逐步覆盖全市7个县(市),将全市范围内实施城市化管理的区域全部纳入杭州市智慧城市管理的统一平台。此外,还进一步拓展覆盖的领域,通过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建设,将智慧城管由地面延伸至地下,逐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和市政、公用、环卫、公共交通行业的全覆盖。杭州市通过实施智慧城管,将包括城市管理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了整合,将街面治安监控系统和城管行政执法监控系统等都接入“智慧城管”运行系统。同时,在杭州的智慧城管指挥中心,还设立了协同平

台,由各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当发生城市管理突发问题时,由市领导坐镇现场协调。

三、如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情况

2011年8月,如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10月底正式运行。2013年1月,顺利通过了数字城管系统省级验收。如皋数字城管系统覆盖如城主城区约20平方公里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约15平方公里。系统平台包括公安、住建、交通、民政、如城等23个一级专业部门。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自主研发的“城管通”,创新信息及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高效、全市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为强化数字城管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如皋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考评实施办法(试行)》,《如皋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如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暂行管理办法》等“大城管”管理考核文件,作为“大城管”管理框架的支撑,并将各个成员单位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挥中心内部制定了《如皋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考核细则》、《如皋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工作制度》等,使中心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保障了数字城管系统规范常态运行。实践

约建设投资。

五、如皋市“智慧城管”工作内容

1.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提档升级。为了有序扎实地推进数字城管的系统升级以及功能完善,特制定了近期目标以及远期目标,使得升级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近期目标(2015-2017年):至2017年,在原有的数字城管系统基础上,拓展各项子系统,推动平台全面升级,为城市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手段和技术支撑,让城市管理与时俱进。

完善视频监控子系统。在视频监控子系统上进行升级,在重要点位视频监控立杆上设置音柱,通过视频监控和语音喊话相结合,对人流密集点的市容环境秩序进行人为疏导与管理。初步拟定在繁华商业街区、便民疏导点、大型市民休闲广场、大型超市、学校以及物业小区周边等地点增设视频监控点和音柱,通过视频影像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遇到需快速处理的问题时,在指挥大厅进行喊话指导,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公安、交通、市政、路灯等多部门业务系统信息的互联和实时交换,建立网上协同工作平台,设立信息受理终端,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移送和任务的快速派遣,确保城市管理协调有力、运作高效。

完善广告管理子系统。在系统原有设置上进行完善,对门头店招、户外广告进行数据图片采集,根据相应资料对其建立独立档案,为平时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直观的参考资源,以

便全面掌握各类户外广告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和拆除非法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店牌店招,全面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置管理,确保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

增设智能环卫子系统。目前,市环卫处已建智慧环卫平台,涵盖建筑工地、渣土运输车、垃圾运输车、环卫设施、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信息数据,基本实现了环卫作业的全方位、无缝隙管理,实现了车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下一步在数字城管系统中增设智能环卫子系统,将目前 “智慧环卫”与“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有力推进城管工作的统一指挥与监督。

增设停车诱导管理子系统。为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在原有系统中增设停车管理子系统,通过车牌识别等科技技术,规范停车,宏观调控,合理安排,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

拓展系统覆盖区域。今年4月份,城北街道顺利完成数字城管系统二级平台的建设并投入运行,目前系统运行正常,案件流转顺畅,各级部门积极配合,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解决。9月份,长江镇也开始实施数字城管项目的建设。根据智慧城管的相关要求,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系统,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系统区域,向如城街道东片区、城南街道、白蒲镇、江安镇、磨头镇、搬经镇延伸,建立相应的二级平台,纳入数字城管系统统一管理。

增加专业部门处置通。目前,各成员单位在办理系统案件时,10

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逐步建立社会化综合管理平台,将社区管理、安全整治、人口管理、医疗管理等归入其中,构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责任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从而打造大数据平台,与智慧城管系统进行信息共享,推动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挖掘公共信息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推进“智慧城管”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负责智慧城管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宏观决策,制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系统运行的配套制度。

2.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开展城市管理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构建设置科学、职能全面、责权利统一的城市管理系统,建立高位协同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和规范有力的保障体系,为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体制支撑。

3.加强资金保障。设立智慧城管建设专项经费,将智慧城管系统人员经费、维护经费、运行经费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可采取市场化手段,合理、适度利用城市各类资源,筹集智慧城管建设和运行资金。

4.加强技术保障。为避免重复投资,节约建设资金,凡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应无偿共享。如规划

部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公安部门视频资源、工商部门沿街商店管理资源等;其他各类人口、企业、政府审批等数据应实行信息实时共享。

5.加强人才保障。围绕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和运行需要,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形成“智慧化”队伍培育机制,建立城管系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智慧城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智慧城管实施方案 篇二

探索物联网:安装工地噪音监控, 有噪音及时被发现

常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探索物联网的应用, 主要从建立视频智能识别、工地噪音监控、渣土车管理系统等三方面来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据悉, 视频智能识别系统主要是在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点位的基础上, 通过安装相关软件, 实现对流动摊贩、店外出摊、违法停车等城市管理问题的智能识别和自动报警, 提高问题的发现效率;

“2012年将增加部分视频监控系统 (固定视频监控系统和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 并选择若干重点区域和路段, 探索建立视频智能化识别系统, 自动感应发现占道设摊、洗车、违章搭建、偷倒垃圾、抛洒渣土等违法行为, 及时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地噪音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在工地出入口安装噪音监控设备和视频监控探头, 实现对工地施工情况及其产生噪音的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等问题, 并快速处置;渣土车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在工地出入口安装传感器等设备, 实现对渣土车身份的识别, 对车辆超载进行报警, 并对渣土车冲洗情况进行监控, 从源头上解决渣土车抛洒地漏等路面污染问题。

三维GIS系统:范围将拓展至260平方公里

据介绍, 三维GI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是指将城市地图、各类部件以实景化形式予以展现, 平台操作人员可在电脑前查看问题发生地点及周边的真实情况, 引导举报人对问题进行准确定位, 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2011年, 城管局已在通江中路部分路段、延陵西路 (长6.9公里, 面积3.67平方公里区域) 进行试点, 试点成果在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现场演示并获好评。

城管局介绍, 2012年主要是建立核心区域35平方公里范围的三维部件模型库, 完善数字城管三维信息系统平台。同时在现有区域部件普查基础上, 对原有2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部件进行数据及权属更新, 并继续拓展40平方公里范围内部件普查和权属普查工作。

提升城管执法平台:监控发现问题能在执法平台第一时间立案

3.智慧城管实施方案 篇三

一、智慧城管的发展基础

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3S”(GIS、GPS、RS)和”2C“(Computer、Communication)等现代信息技术,量化管理行为,再造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管理效率提升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于本世纪初发端于北京东城区,之后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广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全面铺开。

智慧城管,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1]

就内在关联和发展逻辑上来看,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智慧城管虽然是较数字城管更为高级的城市管理模式,但它的发育、成长和全面铺开,离不开数字城管的充分发展和经验积累。就杭州而言,数字城管的充分发展为智慧城管的新探索做了充分的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准备。

(一)建成了统筹城乡的市辖城域统一平台

依托市级主平台,建设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

一是依托政府信息资源,建好市级数字城管主平台。借助政务外网,整合管理资源,搭建起覆盖“市、区、街、社”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实现与867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安和交警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共享。

二是依托市级主平台,建设统筹城乡的大平台。坚持“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评价”,依托杭州市主平台,利用同一套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十三个区、县(市)和两个市级管委会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实现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全覆盖,并探索建立了对应的运行模式,即:在主城区建立“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主城模式”,在副城区建立“一级监督、自行指挥、市级保障”的“副城模式”,同时,还坚持“城市化发展到哪里,数字城管就推进到哪里”,依托区平台,建立了“两级监督、一级指挥、按责处置、区镇联动”的数字城管“街镇模式”,实现了数字城管由主城向副城、中心镇的“三级跨越”。

(二)建立了四项运行机制

一是市场化信息采集机制。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做法,率先在全国实施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的新路子,向社会公开招聘采集专业部门,引入第三方的监管,以市民的眼光、专业的标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核实处置质量。

二是目标考核机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目标考核来“倒逼”工作效能提升。对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实行月排名公示,对年度不达标的进行问责,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日常处置中,对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采取“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实施“代整治、备货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三是“平急”转换机制。日常围绕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做好各项工作,一旦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保障要求时,数字城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切换到城市应急管理状态。

四是市民互动服务机制。建立城管社区服务室、开通12319城管服务热线、开展进社区、进广场等多项活动,践行“数字城管在您身边、为您服务”。

(三)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

以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为基础,推进行业信息和监管资源的整合共享,建成了地下管线、桥隧监管、节水监管、环卫作业GPS监管、综合统计等子系统,初步建成了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强化专业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起从规划、审批、监管、处罚的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城管业务协作,强化权力阳光运行,实现各类行政许可、案件网上审批、办理,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事件快速发现、执行协作、监督管理、科学决策的闭环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四)强有力的基础架构支撑

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作的基础架构支撑优势明显。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加强了基础平台建设。在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之上,有效确保了基础支撑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性。同时以实现快速发现、依法解决、决策分析、改善民生四项服务为目标,重点实现了服务器整合和网络管理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统一GIS平台、基础视频服务平台等五大基础平台,为城市管理信息化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五型”城管:杭州智慧城管的发展目标

建设“智慧城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杭州智慧城管建设将围绕“五型城管”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实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

一是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为城市政府、普通市民、行业主管部门等提供长效服务和应急保障服务等,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

二是打造开放型城市管理。通过开放型的系统架构,实现跨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开放型的市民互动平台,引入更多市民的参与和监督。为统筹智慧城管城乡发展,将重点加强街道社区的社会综合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管市辖城域统一平台向中心镇发展。

三是打造效能型城市管理。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多元发现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优化考核评价制度,稳步推进市场化,推进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强化“三个第一”,全面系统地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nlc202309040032

四是打造智能型城市管理。通过强化数字城管辅助决策,引入物联技术全面管理,运用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型城市管理。

五是打造和谐型城市管理。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发掘多渠道的宣传口径、建设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平台等方式,打造和谐型城市管理。

三、杭州智慧城管发展愿景

无论从技术构成方面,还是管理理念上,智慧城管都是对数字城管的突破和超越。

一是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对涉及到城市事部件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生命线管理等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诸多领域进行更全面的感知、更智慧的识别,实现管理对象与管理服务的高度整合,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全面地智慧化公共管理。

二是技术应用更为先进。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立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协作共享,推动智能系统的应用。

三是交换共享更为有效。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等技术平台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促进分布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比对,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将更高效地协同运作,从而极大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的良性循环。

四是关联应用更为协同。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服务、面向区域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创新应用模式。

五是为民服务更为优化。如何最大限度服务好广大市民,是智慧城管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智慧城管将开创各类在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交互平台,在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静态交通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积极拓展,实现更多的服务渠道,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服务互动。智慧城管将涉及城市管理的各类民生信息全部引入智慧管理的服务交互平台。在事关民生的突出社会问题中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提高信息查询效率,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六是决策辅助更为强化。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决策模型,通过科学的决策分析,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实现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和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房立洲. 云时代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与模型建构[J].上海城市管理, 2012(4):12-16.

(责任编辑:李利)

4.城管监察大队城管开放日活动方案 篇四

为贯彻落实省住建厅《关于开展“城管服务社会、市民走进城管”系列活动的意见》精神,深化城管系统文化建设年活动,着力打造“百姓城管”,营造“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提升城市管理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理解度,决定在全大队开展“城管服务社会、市民走进城管”系列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和取得成效,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管开放日”为载体,努力践行“百姓城管、科学城管、法治城管”三大理念,全面展示城管监察大队在打造“苏北最美县城”创建中取得的成果,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城管工作,广泛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大队成立“城管开放日”活动领导小组。由大队长xxx任组长,副大队长xxx任副组长,各队、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此次“城管开放日”活动的协调对接、信息报送等工作。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10月26日上午9时30分。

地点:各中队自行确定地点,各中队确定的地点在25日下午上班前报大队办公室。

四、活动主题及内容

以“城管服务社会、市民走进城管”为主题,以“城管三走进”、“城管开放日”、“城管义工”和“全省城管系统文化建设年书画摄影获奖作品巡展”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体验、感受城管,让市民真正了解、理解、支持城管。通过公布城市管理的工作内容、法律法规、服务流程等,充分展示城管的整体形象、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形成城管与社会、与新闻媒体的良胜互动。同时,通过城市管理广播、城管服务热线和城管门户网站等信息交流平台,让广大市民建言献策,逐步形成“城市管理大家管”的良好氛围。各单位要周密计划、团结协作、认真组织、及时开展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力求实效。一是组织开展“城管一日换位体验”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城管执法的日常工作,与执法人员一道亲自对违规经营、占道经营者进行劝告、纠正,见证城管工作的执法理念、执法程序、执法方式,了解并体验执法工作的真实情况,增进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促进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二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队员家属、群众代表、城管积极分子等,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联席会、上门宣讲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汇报各自工作情况,虚心听取群众对城管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对改进服务与管理的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对改进城管工作、增强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迅速动员,明确责任及分工,精心准备,全力以赴,狠抓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抓好宣传报道。积极与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联系,主动邀请记者对活动全过程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树立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5.“城管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搭建城市管理与市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平台,让更多的市民走近、了解、参与、支持和监督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城市管理意识,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共建文明、和谐的美丽金塔。

二、活动目标

以提高群众满意度、社会理解度、市民参与度为目标,创新服务举措,实现重心下移,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与市民、群众建立互动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强化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引导市民、群众共同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活动内容

以“城管服务社会、市民走进城管”为主题,以“城管四走进”和城管开放日为主要内容,展示城管整体形象,加强城管与社会和新闻媒体良性互动,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城市管理大家管”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城管四走进”活动,增强城管服务意识。

1、城管进机关。一是城管意识进机关;各单位要加强对城市精细化工作的宣传,增强机关人员参与城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城管活动进机关;教育本单位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不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靠,发现城市管理不文明行为自觉抵制,并教育好自己的家人。在职党员“双岗双争”活动中主动认领城管知识宣传员、行政执法协助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文明意识倡导员、公共设施维护员和园艺美化服务员岗位。三是城管法律进机关。以座谈、发放宣传手册、网络宣传等形式,将城管法规知识、办事程序、服务承诺送进机关,自觉遵守城市管理各项法规。

责任单位:各机关单位、城市执法局

活动时间:3月开始

2、城管进社区。深化城管进社区活动,努力将“城管进社区”打造成学习群众的主阵地,城管法规的宣传站,体察民情的服务点,管理执法的前沿哨。一是巡查进社区。完善城管工作人员定点联系社区制度,定期巡查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加强违法建设的巡查和监管,加强“十乱”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纠正。 二是管理进社区。协助社区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发动社区做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三是宣传进社区。借助社区楼院党支部、活动中心等平台,大力宣传城市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开展法制讲堂、道德讲堂进社区活动,加强与居民的互动,增进社区居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四是服务进社区。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月”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不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协助组织社区文化娱乐、法制教育、美化绿化、扶贫帮困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责任单位:城市社区管委会、城市执法局

活动时间:203月开始

6.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总体目标,以“城管执法进社区”为载体,强化源头管理措施。通过城管执法进社区,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能,确定管理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和拆除违法建设纳入社区(村)常态化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实现城管执法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执法管理质量,密切群众关系,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庐城实现“净化、序化”和违法建设零增长的目标。

二、创新工作方法

(一)工作体制。城管执法进社区,就是打破现有管理体制,以社区(村)为单位,城管队员全部入驻社区(村),根据社区(村)管辖面积、人口数量、管理任务轻重确定队员人数,实行城管队员与社区(村)工作人员合署办公,组建综合管理执法中队(下称驻点执法中队),形成相互配合、联动管理的工作局面。驻点执法中队实行以镇区和相关部门为主、社区(村)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日常工作安排由社区(村)负责。建立条块联合考评考核机制,庐城镇、经开区、城东新区指挥部办公室(“一镇两区”)和县城管局共同对驻点执法中队进行考核,实行重奖严罚,充分调动驻点队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队伍配置。庐城规划区内共有13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每个社区驻点执法中队4至6名,每个行政村驻点执法中队2至4名,每个驻点执法中队设队长一名,队长由“一镇两区”安排在社区(村)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县城管局成立一支机动中队,机动中队由15至17人组成,专门负责对驻点执法中队队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巡查、督查,调度力量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详见附件《庐城规划区城管执法进社区人员名单》)

三、明确工作内容

各驻点中队要以服务社区(村)为宗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违法建设零增长为目标,具体负责辖区内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驻点执法中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处理违法建设行为,必须把违法建设遏制在运输材料或开挖地基阶段。同时做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市容市政管理工作。

四、完善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扎实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县政府成立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兼任组长, “一镇两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任人副组长,各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城管局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城管进社区日常工作,分析研判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报县政府研究。

(二)确保经费投入。为保障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正常开展,县财政设立专项经费。驻点执法中队城管队员每人每月增资500元,另外每人每月浮动500元作为绩效工资;社区(村)每月根据绩效情况奖罚4000元,全年50000元。XX年5月23日《庐城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庐政办〔XX〕66号)下发前存量违法建筑,县城管局会同“一镇两区”及相关社区(村)组织力量拆除的,由县监察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后,按每平方米40元的标准奖励,奖金使用由县城管局安排。县财政局负责另行制定城管执法进社区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办法。

(三)完善奖惩机制。一是联合考核。 “一镇两区”会同县城管局对社区(村)、驻点执法中队进行考核,实行重奖严罚,充分调动驻点队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考核结果,由“一镇两区”会同相关部门对驻点队员进行不定期轮(换)岗和末位淘汰。二是分类考核。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由县城管局牵头制定驻点执法中队控违拆违考评办法;“一镇两区”负责制定所辖社区(村)控违拆违考评办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市容市政管理工作考核,由县文明办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网格化管理办法另行制定考核办法。

(四)健全群众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建设行为,凡举报违法建设的,经查实后,根据面积和性质每起奖励200-500元,奖励办法由县城管局会同县财政局另行制定。

(五)建立 “零报告、周小结、月通报”制度。各驻点执法中队于当日下午5时将本区域内的违法建设巡查、发现情况(不论有无情况),分别报送“一镇两区”、县城管局;次日上午9时前县城管局汇总后在县政府网站公示,并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备案。每周一上午“一镇两区”向县城管局报送上周控违拆违情况汇总分析报告,每周一下午县城管局向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报送上周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情况报告,同时抄送县监察局、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城管局根据各驻点执法中队每天“零报告”、“一镇两区”每周情况分析报告,每月对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进行一次形势分析研判,并于每月5日前形成上月分析研判通报,报送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并抄送“一镇两区”及各驻点执法中队。

(六)继续实行暗访督查制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要每月不定期对庐城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发生情况不少于3次暗访,并将暗访情况记录备案;通过查看控违拆违工作登记表,到各违建项目现场进行走访,利用照片、影像等取证手段,对控违拆违工作进行突击检查,下发督查通报,确保督查实效。对新建违章建筑查处中存在的监督不到位、查处不及时、查处力度不够等情况,由县监察局按照干部(人员)管理权限提出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七)严格责任追究。一是对各驻点执法中队控违拆违工作每月进行考评兑现一次,凡经群众举报、执法机关或县暗访组发现,一个社区(村)内出现一起违法建设,在24小时内未被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的,扣减社区(村)财政保障补助经费4000元,扣减驻点执法中队直接(分片专管员)责任人绩效工资500元;同时对照庐办发〔201X〕15号文件规定处理到位。凡当月发生的违法建设未被发现,次月经群众举报、执法机关、镇区或县暗访组发现的,双倍扣减社区(村)直接(网格)责任人保证金,双倍扣减社区(村)财政保障补助经费,双倍扣减驻点队员上月已发基础工资、绩效工资。

二是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实行同奖同罚,严格按照庐办发〔201X〕15号文件规定追究 “一镇两区” 、社区(村)及驻点执法中队有关责任人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行城管执法进社区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探索,是破解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和控违拆违难题的有效之举,是加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镇两区”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把该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确立全局观念,明确工作责任。城管进社区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作。县城管局是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庐城镇、经开区、城东新区指挥部办公室、社区(村)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财政局要确保工作经费足额到位,保障“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教师说课大赛总结下一篇:读阳光下的蜀葵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