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文本解读范文(共12篇)
1.《鱼游到了纸上》文本解读范文 篇一
二、学习二、三、四段
1、导入: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我们主要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学习二、三、四段,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请快速小声读一遍。(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2、课文中有2句话高度概栝地回答了这一个问题,请在第二段中找出第一句,关于第二句呢,老师先卖个关子。
3、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在这句话中抓重点词提问题.(板:忘我的境界)
4、从哪里看出他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请再默读二、三、四段用( )划出句子。
5、学生汇报,老师在投影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扶)
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默读这句话,谁能抓住句子中其中一个重点词,运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它呢?
指导写批注。
小结:是啊!由于青年长时间观察、专注、投入地观察,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
6.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7.用上述学法自学其余重点句,选2-3个重点词写批注,认为自己有本事的同学可以选更多的词写批注。(放)
检查汇报,指导朗读。(提出要求:留心听,及时补回重点词,补写批注).
8.回到“爱到忘我的境界”(出示句子中的重点词)
谁能通过上述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忘我的境界”是指什么意思?表现了青年的什么品质?(板书:专注、投入、勤奋)
9.学到这里,同学们明白了“游”换成“画”字行吗?为什么?
10.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引语:为什么青年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呢?青年在和我进行纸上交谈时说出了原因,请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句话。(生读完,老师点明这是第二个原因)
通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能说说“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吗?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11.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三、谈收获
你从青年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点拨:1.从思想收获方面,2.从观察方法方面)
四、质疑
五、作业
1.摘抄2、3、4段的重点句,再次体会青年的品质。
2.感情朗读全文。
3.预习练习1(1)第一问和练习3。
D3.
学习任务: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因为 只有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鱼游到了纸上》文本解读范文 篇二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讲了一位聋哑青年身残志坚, 坚持业余学画画, 最终能将鱼活灵活现地画在纸上, 如同活的一样的故事, 揭示了只要确定了奋斗目标, 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 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激趣
1.直接出示课题, 并提示“游”字的正确写法;读课题。
2.质疑:读了题目之后, 结合自己的预习,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也许会说: (1) 聋哑人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像活的一样。 (2)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纸干巴巴的, 它怎么能游呢?)
3.针对第一种预设, 师引:预习完课文, 你们竟能理解得这么深刻, 一下子就把文章的“文眼”破了, 真了不起!鱼游到了纸上, 是对聋哑青年所做的画的最高赞赏, 赞其画技高超, 画得栩栩如生, 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他是天才吗?是什么让他有如此高超的画技呢?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边读边画有关的句子, 还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句子旁边。
4.针对第二种预设, 师引: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学习贵在有疑。请大家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边读边画有关句子, 还可以把体会批注在句子旁边。
二、走进课文, 感悟品质
(一) 体悟“看鱼”
1.是什么让他有这么高的画技呢?
学生汇报。 (他看得仔细、专注;他画得认真, 一丝不苟……)
同学们很会总结, 通过读文章已经把聋哑青年画鱼成功的秘密总结出来了。 (师板书略)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聋哑青年认真、专注地看鱼的? (有关内容在第4、12自然段)
抓住“忘我、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等重点词语 (第4自然段) ,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 用心读课文。
3.这是作者偶尔看到聋哑青年看鱼入迷的状态。聋哑青年对自己是怎样看鱼的也有一段精辟的话, 能找到吗? (第12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
同学们, 读了聋哑青年的话, 你有什么启发呢?
4. (过渡) 他这么持之以恒、专注认真地看鱼, 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把鱼记在心里……) (板书:“心”)
这时鱼游到了哪里? (鱼游到了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这跟他画鱼有什么关系呢? (只是用手把心中的鱼画到纸上罢了) (完善板书)
(二) 体悟“画鱼”
1.课文哪些地方是描写聋哑青年画鱼的呢? (学习第7、8、9自然段, 重点学习第7自然段)
(1) 学生读句段。
(2) 哪些词语具体描述了什么叫“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抓住“挤”“越来越多”等词, 体会青年人好像和游动的鱼融为一体, 引导学生谈体会。我们可以用一些什么词来形容他? (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浑然忘我、如痴如醉)
2.他画鱼忘记了时间, 忘记了自己, 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如痴如醉地画, 他浑然忘我地画, 他让鱼游到了哪里? (完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3.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呢? (最后完成板书)
三、升华感情, 内化运用
1.像聋哑青年这样做事, 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 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成功!你们有什么话要送给他?
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三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澈、一丝不苟、挥笔、聋哑"等词语;
2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临安邸 》
教学过程:
1 情境激趣,悬念导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西湖。(投影展示"西湖十景")
瞧,花港观鱼!鱼儿在水里游得多快活呀!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从水中游到了纸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 初读课文:要求带着疑问自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2 生自由汇报。(画得好,栩栩如生…)
2.3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能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吗?(课件"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生读。
如果换成这样说,比较一下,哪一句更好?(师再出示:"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了!")为什么?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名说并读,再齐读。
3 细读理脉,探究精神
(一) 品画——感受"鱼游到纸上"
1 找一找:"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这是多么高的赞赏啊!那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划出聋哑青年画金鱼的有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 反馈交流:
(1) 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 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青年用了哪两种技法?(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3) 请能抓住句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工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4) 师:聋哑青年工笔细描,画出了金鱼的形态,"挥笔速写"刚好相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简练的手法,把事物的动态描画出来。同学们发挥充分的想象,聋哑青年笔下的金鱼,可能有哪些动态?
(5) 师(惊叹状):金鱼在纸上吐泡泡…,仿佛(生:金鱼游到了纸上),怪不得旁边的小姑娘发出了惊厅的赞叹,假如你周围的其他人,你还想怎么赞美他?(生多人答)
金鱼仿佛游到了纸上,多么高超的技艺,多么有诗意的图画!让我们也用一首诗来赞美他!(出示课件)齐读。
(二) 品人——体会"鱼游到心里"
1 找一找:如此高超的画技,他是怎么练出来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聋哑青年观察金鱼的句子,写上自己的体会。
2 反馈交流:
(1) 他告诉我…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4)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5)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呆呆地…静静地…(重点)
① 你体会什么?(观察认真、专注…)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呆呆地,静静地,忘我…)
② 情景读:他观察只是一次两次吗?多和时间了?(一年多),各位,你们是否留意过这个词?每个星期天?我们可以想象:
当春暖花开的星期天,你你来到玉泉,会看到一个特别的青年,读--(出示课件);
当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又看见了他,读--;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他--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还来到玉泉,你还发现他……
③ 春夏秋冬,周周如此,你还体会到什么?(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④ 师: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个小女孩真切地看到.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正是这样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从心里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鱼游到了纸上!
⑤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
还有(聋哑青年的心),聋哑青年这样写道,读(出示课件: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再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以下的关联词来说说。(出示课件:关联词)
4 拓展延伸,悟道升华
4.1 说一说:你认为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4.2 讲一讲:你收集到的更多勤奋认真、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故事。
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像聋哑青年那样专注认真、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5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5.1 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勤奋、专注、坚持不懈…)
5.2 其实,我们收获到了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比如:
① 动作描写,如:他有时工笔细描(生补充)
② 语言描写,如;哟!鱼(生补充)
③ 侧面描写,如:从旁边人们的赞叹,写出了青年绘画技艺的高超。
4.《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四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组课文。这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共有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
2.揭示课题。板书:7鱼游到了纸上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不必要求说得过于详细。)
4.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讨论课文的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段(第五—九自然段),讲这位青年如何画金鱼。
第四段(第十—十四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1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按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认真准备。
2.讨论交流。
(1)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现在哪些地方?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为一体”是融合在一起的意思。聋哑青年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专注。)
(3)“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进行了准确描写,并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这些都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练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说说“唯一”、“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的意思。
3.抄写词语,每个词语抄两遍。
四、布置作业。
预习《火烧云》。
5.《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残疾青年观鱼、画鱼的表现,感悟青年勤奋忘我、持之以恒的品质,从中受到感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学习方法。
3、背诵欣赏的句子,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过程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好!
教师: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就把这句话告诉你们。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天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注意这个‚游‛字: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
教师: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学生: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 学生: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我觉得很奇怪,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 学生:鱼是怎么游上去的? 学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教师:你看,它引起了你们的疑问,引出了你们的担心,还引发了你们的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啊!咱们再来读一遍课题。
学生: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那么,当你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谁试着来说?
学生:作者很喜欢小金鱼,他经常到玉泉去看小金鱼。
教师:你读得有收获,说作者经常去看鱼。还有吗?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呀?
学生:游到纸上的鱼不是真鱼,是作者画出来的鱼。教师:是作者画的吗?哦,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那位青年人画的。
教师:你们看,题目起得好,内容也写得好。是吧!愿意在课堂上读一遍课文吗?(学生:愿意。)我请你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哪些语句是描写那位青年的,边读边把它用横线画出来,好吗?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说明白了。教师:好,开始吧!教师:刚才,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注意,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那位青年的,我们能够交流一下吗?我建议你们按顺序试着来说,谁来说第一处?请你讲。
教师:请你先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同学们好一块儿看这段话。
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教师:是不是? 学生:是。
教师:有没有忽略掉这句话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好,接着交流。
学生:在第四自然段里:‚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这个自然段,你们是不是也画下来了? 学生:画下来了。
学生:还有一处是:‚‘好骄傲的青年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孩子,你看这句话,‚咯噔‛的读音读得不那么准,我来帮助你一下,咱们是朋友。‚心不由得咯噔一跳!‛全班同学也把这句话读读。
学生:‚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教师:噢,原来他是个聋哑人,这是直接描写青年的。很好!请坐。你和大家交流了你的学习体会。还有吗?
学生:在第七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还有没有?我们已经找到四处了。那位同学请你说。学生:第九自然段里:‚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教师:好!又找到一处。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把这处画下来了?没有画的同学请你补画一下。还有补充的吗?最后那位女同学,请你说。
学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教师: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是不是写他的呀? 学生:是。
教师:好,那么,没有画这句的同学也请你补画上。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吸取别人学习的心得。还有补充的吗?那位同学,请你说。
学生:‚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有多少同学画了这一句?真好!在这句话之前还有吗?
学生:还有一句:‚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主要有这样八处直接描写青年的句子。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咱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课文吗? 同学:愿意。
教师:那好。你们读描写青年的部分,我来读其他的部分。准备好!教师:我们共同来读课题。(开始合作读课文)
教师:咱们一起合作读得很好!同学们,如果让你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来配两幅插图,你们准备配哪两幅插图呀?想一想。请你来讲。
学生:我会先画上这个玉泉,然后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上那个青年画的鱼。教师:好。有他自己的见解。他配的其中一幅图是青年画的鱼。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两幅图都跟他一样吗?你配哪两幅插图?
学生:我先配玉泉边有许多人在观看鱼,然后再配一幅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教师:有观鱼的,有画鱼的。他说配这样两幅图。有多少同学跟他的想法一样?请把手举起来。
教师:有这么多同学呢。看来呀,同学们这两遍书读得真有收获。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下来的。
教师:在观鱼的好地方──玉泉,总有一位青年驻足池边。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建议你们在看鱼这部分里面细细地读书,细细地体会。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说明白了。
教师:那好,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开始自己学习吧。(学生自己读书。)
教师:读得怎么样了?我们能交流了吗?好,刚才我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来说一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你讲。
学生:‚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孩子,你告诉我,你读的这部分内容在看鱼里面吗?
学生:在画鱼里面。
教师:怪老师的话没有让你理解,你先听听同学们的。你积极交流,非常好。
教师:作者对青年人最初的印象,你们捕捉到了吗?
学生:他举止特别。
教师:你们都捕捉到这个词了吗?
学生:捕捉到了。
教师:画下来了吗?
学生:画下来了。
教师:在这个词上做一个你习惯用的标记。
教师: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特别‛。特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呀?建议你们读出来,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特别‛、体会到‚特别‛,你就把它读出来。谁来读?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呆呆地站‛读得较突出。)
教师:我听出来了他对这个‚呆呆地站‛很有自己的感悟,‚呆呆地站‛是发愣吗?
学生:不是。
学生:他一个人呆呆地看,是因为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其他人以为他在发呆。
教师:噢,不是发呆,那是什么?
学生:他在认真观察鱼。看金鱼长什么样子。
教师:你感悟到认真。
学生:他看得很仔细。
学生:看得很专心。
学生:看得很入迷。
学生:他忘我地看。
教师:你们感悟得多丰富呀!请你说。
学生:仔细看鱼的每一个动态,金鱼是怎么游的。
教师:他在思考着看。哎呀,你看,这个‚呆呆地站‛你们感悟得多好啊!来,读出咱们的感悟。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悟。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静静地看‛读得较重。)
教师:我也听出来了,你对这个‚静静地看‛很有感悟,那‚静静地看‛是发愣吗?
学生:不是。他就是一句话也不说。
学生:他非常认真地、仔细地看。
学生:他目不转睛地看。
学生:他聚精会神地看。
教师:有专心,也有仔细。想看出什么?
学生:每一条金鱼的样子。这条跟那条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金鱼怎么游。
学生:他好像忘了周围的一切。
教师:看得那样专注。同学们,我们把这些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好吗?
(学生读)
教师:谁再来读,读出你对‚特别‛的感悟来。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老是一个人‛读得有特点。)
教师:我还听出来了,他对‚老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感悟。你们说‚老是‛在那看,不厌烦吗?他为什么‚老是‛在那里看?请你讲。
学生:因为他想把金鱼画好。
学生:因为他很喜欢金鱼。
学生:他爱鱼,爱到忘记自我了。
教师:听到了吗?是他对鱼的爱呀!你们体会得多深哪,体会到了他的情感。还有吗?
学生:美丽的金鱼把他吸引住了。
教师:每一次看鱼都有新的收获。老在那儿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呀?这叫什么?
学生:痴迷!
教师:是呀,这位青年看鱼如此入神、如此专注、如此痴迷,真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学生:特别的青年。
教师:如果不用‚特别‛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他是一个奇特的青年。
学生:他是一个特殊的青年。
学生:他是一个古怪的青年。
学生: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
教师:‚特别‛在这里就是与众不同的意思。那别人是怎么看鱼,他又是怎样看鱼,才与众不同呢?我建议你们同桌合作读书,一人读别人看鱼的行为,一人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
学生:可以。(同桌合作读书)
教师:好,全班再合作读。
教师:女生读别人看鱼的行为,男生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
(学生读)
教师: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让我们记住他的外貌。
(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教师:青年看鱼这样忘我,那他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我建议同学们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根据画鱼这部分内容的表达特点和自己的感悟一起设计一种读书的方式。我的建议比较长,我再说一遍。(教师将重点的地方重复了一遍)
(学生活动)
教师:我刚才到每个小组去参加学习,发现同学们创造了许多好的读书方法,愿意不愿意在全班交流展示一下呀?
学生:愿意!
教师:哪个组愿意来?请你们组来。
教师:同学们都是虚心学习的同学,咱们一起看看他们组创造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第一组学生甲:我们组创造的是:先把青年画鱼的句子读出来,然后把里面的重要词语和自己的感悟说出来。
学生乙读:‚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学生丙:第一个词是‚一丝不苟‛,就是说他连金鱼的鳞片和嘴巴怎么画都不放过,画得非常非常地像,而且像姑娘绣的花那样精美;第二个词是‚动态‛,金鱼游过去的动作也要画出来,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画得非常逼真!
教师:学习得好不好啊!
学生:好!
教师: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起个名?
学生:抓住重点。
教师:对,抓重点词语品读的方法。给他们欣赏的掌声!别的组用的什么方法?
第二组学生甲:我们是先把它的动态和静态说出来,再把自然段读出来,再说说我们大家的感悟。
学生:(一个学生读画静态的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另一个学生读画动态的鱼)‚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合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学生乙:这两段话都说明了那个青年人画画非常地认真,画得特别地好。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教师:你们设计的读书方法也非常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
学生:分读。
教师:根据画静态的鱼和画动态的鱼来分工读,体会到对比,所以用的是对比分读法。给他们赞扬的掌声。还有吗?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你们来说。
第三组学生甲:我们先读一读,再说说从这句话我们得到什么。
教师:刚才有品读方法,有对比分读方法,看看他们又创造了什么读书方法?
学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我觉得这个青年人画得很认真、很仔细。‚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说明青年人画得很逼真!
教师:你评得真到位!总结总结这是什么读书方法?
学生:边读边评价的方法。
教师:好,这叫评读。
教师:给他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太棒了!创造了三种方法,有品读法,有对比分读法,还有评读法,咱们全班再共同创造一种读书方法,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好,叫‚赞美读‛。
教师:我们赞美这位青年,画得认真──
学生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我们赞美他画技高超──
学生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出示课件,金鱼图)请你们看,假如这就是那位青年画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金鱼图,(学生观看,看后教师接着说)你们就是围观的人,你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呀,这些画真漂亮!
学生:这些金鱼画得可真像!
学生:这些金鱼画得跟真的金鱼一样。
学生:我会对年轻人说,你太多才多艺了。
学生:我会说,这些金鱼画得太逼真了,真美丽!
学生:这些活灵活现的金鱼,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学生:你画得可真好!
学生:你画的金鱼就好像是从池子里捞出来的一样。
教师:(出示文字片)同学们,这是小姑娘的赞叹,读出你的赞叹之情。
学生:(高声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低声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惊喜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激动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惊讶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抑扬顿挫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学生:(赞叹地)呦,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教师:读得都很好,都表达了咱们对这位青年高超画技的赞叹之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里有不少句子相互之间有联系,如果我们把它们联系起来去读,去思考,就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你们愿意试试这个方法吗?我建议你们在读的时候看看哪些句子之间有联系,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在一起读一读,看看你又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己读)
教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把哪些句子联系起来读了,读出了什么?
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和这句话有联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我觉得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他不仅在用眼睛看,而且是用心在看,所以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你看,她把这两句放在一起读,就有了自己更深的体会。把它写在黑板上。
学生:‚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他画得好是因为他特别爱鱼,仔细观察。
教师:对呀,对金鱼有深刻的理解。
学生:‚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感悟出什么?
学生:他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写他看鱼、画鱼用了几个忘记呀?
学生:四个。
教师:哪四个?
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教师:体会出什么?
学生:我体会出他看鱼和画鱼的时候都非常忘我。
教师:请四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当我们把‚几个忘记‛放在一起读,就会有强烈的感受。
教师:别的同学有没有对这几句有感悟的?
学生:他呆呆地站,静静地看不是一天,每个星期天都这样。
教师:有多少个这样的星期天呀?
学生:一年多。
教师:一年多他都是这样的。从早晨到晚上,从春夏到秋冬,坚持不懈地观察、作画。是不是体会更深了?谁还有体会?
学生:‚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我想到一个词‚胸有成竹‛。
教师:很好啊,联想到文与可画竹。我这里有一篇小短文《齐白石画虾》,我奉献出来,与同学们共享。(出示短文)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虾寥寥数笔,清润透明,生气勃勃,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珍品。齐白石画虾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初,齐白石从临摹别人画的虾入手。后来,他在案头,常常摆着一只大碗,盛满清水,养着活虾,更细致地观察虾的形态和特征。他长时间地呆呆地伏在碗边,观察虾的活动。小虾自由穿梭,老人怡然沉醉;小虾上下浮游,老人欣然自喜;小虾嬉戏争斗,老人为之担心;小虾生命垂危,老人为之叹息。他以虾为友,以虾为伴,以虾为师,一旦观察有所得,便展纸研墨,挥笔作画。画好后,老人把画挂在墙上,仔细揣摩品味,又不时走到碗边,用小棍挑逗大虾,认真对比画上的虾与碗里的虾的异同。对小虾性格特征的深刻理解,促进了老人对虾的造型特征的准确把握。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由繁到简,由形似到神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家都赞誉:白石老人70岁以后画的虾,已经达到了精熟完美的境界。
教师:联系这篇短文,你们又增加了什么感悟?
学生:他们都喜欢鱼和虾,仔细认真观察。
学生:他们都是刻苦练习画画。
教师:是呀,对所画之物由衷喜爱,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特征。先深入心里,再画于纸上。看,咱们的体会更丰富了。请继续交流。
学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好骄傲的青年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大家赞叹他画得好的时候,他没有反应,后来作者才知道他原来是个聋哑人。
教师:还误会他骄傲呢。当你知道他是个聋哑人,你心中有了什么感情?
学生:崇拜他,敬佩他。不能说话,听不见,还喜爱画画,而且画得好!
教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照样有生活的理想和希望,热爱生活、有顽强的毅力,所以,我们充满敬佩!
教师:请看黑板。(边说边画简笔画──鱼)这位青年之所以把鱼画得像游到了纸上一样,是因为──
学生:鱼先游到了他心里。
教师:他看鱼忘我,画鱼忘我,以至常常──
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
(一条鱼出现在黑板上,学生发出惊叹声。)
教师:所以他练就了高超的画技。金鱼的品种成百上千,尽在他心中,金鱼的泳姿千姿百态,尽在他的笔下,你们说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学生:热爱生活的青年。
学生:喜爱金鱼的青年。
学生:是个特别的青年。
教师:这个‚特别‛的青年,‚特别‛在他的精神和毅力:是他勤奋忘我的精神──
学生:特别。
教师:是他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生:特别。
教师: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课文中有不少优美的语言,让他们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请你背出让你欣赏的句子。
(学生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来评价你们,同学们学习认真,积极性很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有好的读书方法,有创造性,希望你们保持、发扬下去。
教师:你们评价评价老师,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学生:我觉得你讲课很有情趣,有意思,我们都很愿意上!
学生:老师把我们当成朋友,这样我们能更好地学习。
6.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实录 篇六
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3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拿出预习卡,咱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在这些字词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那读的字?
生1: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衣裳”的“裳”读轻声。生2: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似乎”的“似”读平舌,“似的”的“似”读翘舌。师:能领着大家来读一遍吗?、生:(领读这两个词)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些词。生:(齐读)
师:字词咱们就交流到这,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去玉泉观鱼,看到一位聋哑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去看鱼,有一天看到那位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很多人都称赞他.师:谁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生2:课文记述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师:不错。概括文章的内容,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抓住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师:你很会学习。很棒!
三、研读“画鱼”
师: 既然同学们刚才概括说聋哑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那聋哑青年又是如何画鱼的?现在请同学们标出聋哑青年画鱼的句子。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青年画鱼的句子。画完后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师:哪位同学想来汇报一下?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答案都集中在七、八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七、八自然段,在令你深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生:自由读,并写体会。
师:现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你的体会。生:(交流)
师:谁想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令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中我体会到这个青年画技高超。师:还有谁画了这一处?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感触? 生:我也画了这一处,我从一丝不苟这个词我体会到青年画鱼很专注。师:你能抓住关键词来谈体会很不错。还有谁想来谈谈你的体会。生:我画的地方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我体会到青年很入迷,很投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师:忘我的境界是吗?看来你读书很专心。生:我也画了这里,我体会到青年此刻心里装的都是鱼,很专心。师:很好。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如此专注地神情很定感动了你,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七、八自然段。生;(自由读)
师:那位同学想给大家读一读? 生1:(读七、八自然段。)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2:他读的很流畅。
生3: 他读的很清晰,很有感情。师:谁能像他一样,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生4:(读七、八自然段。)师:读的很投入,让我再次走近那位青年,再次领略他高超的画技。老师来读黑色字体,同学们来读红色字体。(师生合作读读七、八自然段。)
师:正因为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才让小女孩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生(齐):哟,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
师:仅仅是小女孩一人在夸赞吗?还会有哪些人? 生1:有早上来公园锻炼的老爷爷。生2:带小朋友来公园玩的阿姨,生3:来玉泉游览的外国朋友。
师: 他们会怎样称赞这个年轻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其中一个人,看谁描述的更形象、具体。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认真,谁想来说一说? 生1:来锻炼身体的老爷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小伙子,你画的真投入呀!把鱼画活了!” 师: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竖起大拇指在夸赞这位青年。
生2:年轻的阿姨点着头赞叹道:“小伙子,你真了不起!”
生3:小朋友羡慕的说:“叔叔,你画的真好,能教教我吗?”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描写,会使文章更具体、形象。青年如此高超的画技是怎样炼成的?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吧!生:默读课文 师:那位同学想发言?
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还有谁找到这一处了?都找到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处,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读)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仿佛看到那位青年独自一人看鱼,看的很入迷。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青年很专注、仔细。师:仿佛看到什么?
生2:我仿佛看到那位青年盯着鱼看,他要把金鱼的每一个动作都记下来。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青年看的很忘我。
师:是啊,正如同学们说的,青年看的专注认真,他这样忘我的看了多长时间? 生:看了一天。
师:是一天吗?这样一天一天的看了多长时间? 生:一年多。
师:能说说你的依据吗?
生:我从这句话得知的: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他常常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师: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 生:每到星期天他就来。
师:让我们也去玉泉看一看,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 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来那个青年的确在看,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又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来,他还在看,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师:看来那位青年还在,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还来到玉泉,你还发现——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孩子们,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中断过吗?他放弃过吗?
生:没有
这叫怎么样的看?
生:这叫坚持不懈地看。生:这叫坚定不移地看。生:这叫持之以恒地看。生:这叫不半途而废地看。
生:这叫坚持不懈地看。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他很有毅力。生2:我体会到他坚持不懈。生3:我体会到他坚定不移。
师:正因为他坚持不懈的看,持之以恒的看,此时鱼游到了哪里?
生齐:游到了他的心里。
师: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预习时你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相信学习了本课,你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青年说,想对他说什么? 生1:我想对他会:“你的画技真高超,我也想去学画画了。”
生2:我想对他会:“我要学习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3我想对他会:“我要学习你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
7.《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七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下面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罢、徽、聋、哑四个生字。
2、会写厂徽、咯噔、聋哑、花港、清澈等词语。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 、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 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 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 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 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8.《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八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听写几个生词,检查孩子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用听写的词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从而通过抓住重点来串联全文。
其次是围绕线索自主感悟,我先让孩子们抓住本文的主要线索“举止特别”,再出示“自学提示”,让孩子们自学,利用“读、思、疑、划”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过程中,体会“青年举止特别”的地方;自学后,及时对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
再次是理清关系升华情感,在让学生体会“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基础上学习最后一段,以“先”字为切入点理清“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两者的关系,形成水到渠成之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进一步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让学生从想像中深刻感受年青人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提升情感体验。
9.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九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1)从他的动作、神态。(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10.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4、男同学,你们觉得女同学读怎么样?(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她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6、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胸有成竹)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谁愿意来读读?
4、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能读好吗?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5、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吧!
6、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7、原来是这位青年高超的画技吸引了过往的游人。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是赞叹哦;她很惊奇哦;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哦)
3、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要说一句:“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
4、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这么多好词啊,都赶上词语字典了)
(七)关系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这位爱鱼成癖,看鱼似醉,画鱼如生的青年,真了不起啊!不过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青年还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吗?(他是个聋哑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两个句子:a、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b、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2、谁来读读这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书上用的是哪句?为什么?
3、惊讶!(你能读读吗?)(读得不错)惊讶什么?(再来读读?)(读得很好)仅仅是惊讶他是个聋哑人吗?所以这个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你能读得更好吗?)(读得太棒了)
(九)这位残疾青年专著、坚持不懈地学画画,比我们正常人付出更多,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可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学习了这位青年的品质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谁能联系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来说说呢?)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和这位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2、谁愿意起来说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和他一样也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11.《鱼游到了纸上》续写作文 篇十一
大家都称赞年轻人画的好,其中有小孩,有老人,有教师,有农民。有个小孩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年轻人画画,手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年轻人的动作来回比划着,嘴里还叽里咕噜的说话;有位老人挤过来赞叹道:小伙子画的不错啊!老人用手梳理着长胡子,还不时唱了几句京剧;一位教师的目光死死的盯住年轻人的画纸跟真的简直一模一样!教师赞叹着;这时一位农民路过看见这里很热闹,于是走了过去,原来有位年轻人在画画,画的栩栩如生,要是俺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就好了!大家都在想象着,直到太阳落山了,大家都带着美好的想象回家了。
12.《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详) 篇十二
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七组的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青年人画技高超的原因,成功的背后需要做事勤奋、精神专著的品质的道理;教学的难点是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在学生课前语系的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本节课力求体现以读为主、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作者对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描写,感悟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悟表达、想象说话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主线以对课题的质疑、理解导入,以青年人的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为线索,由线及面,层层扣击文本。锁定青年人爱鱼、画鱼的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忘我的境界 ”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四年级的学生想象能力比较丰富,但概括能力还在不断形成之中,对比较抽象的词汇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能让他们感受到青年人的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从而感受到青年的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并进一步感受到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除了读、划、找句子外,我设计了几个句式,意图通过想象说话和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比较形象地理解青年的“忘我”,更好地感受到青年的品质;同时拓展周围人对青年的赞美与议论,从而理解青年的画技的精湛。另外,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潜心会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感受聋哑青年画鱼的“专注”,进而体会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能联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提高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理解青年的“忘我”,通过想象体验与说话,拓展周围人对青年的赞美与议论,从而理解青年的画技的精湛。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并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引入揭题,回顾内容
1.同学们,春假里陈老师到了一个地方,拍了不少鱼儿,你们想看看这些形态多样、活泼可爱的鱼儿吗?
2、出示一组照片(玉泉)。这里就是泉白如玉的玉泉。你们看,照片中的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是多么的悠闲啊!可是我们今天却要学习一篇课文-------
3、(示题读题),这是怎么回事?预习过课文后,你想得起来吗?
二、整体感知青年的画技高超。
1.呈现一组词语。自己读读这组词语,你能选择几个说说“鱼游到了纸上” 是怎么回事吗?
2、学生交流,说说理由。
3、师据生回答 板书:(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2、是啊,正因为这个青年的画技高超,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怪不得:
3、师引生读:围观人群中的那位女孩会惊奇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怪不得作者看到青年画出的鱼的动态,不由得想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怪不得作者在和青年交流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写道-------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4、这几句话是对画画的人怎样的一种评价?(赞扬、肯定)用赞扬的语气再读这三句话。
5、小结:正因为青年的画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出色、那样的让人们肯定,所以课题中人们赞扬青年的画是“鱼游到了纸上”。
三、设疑探究,重点研读。
1、人们都赞叹青年的画是“鱼游到了纸上”,可是青年自己却说是(还记得青年说的那句话吗?)——
2、出示“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划下这个句子。思考:这个聋哑青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3、说说对“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体会。
4、小结:是啊,正因为青年太喜欢鱼了,对鱼太熟悉了,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鱼儿,正如郑板桥画竹一样“胸有成竹”,他是“胸有成鱼”啊!
5、青年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青年爱鱼?让你感受到鱼游到青年的心里?找一找,用横线划下来。
(1)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还有要补充的吗?-----读一读
(2)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6、句式训练:我们找到的这些句子让我们体会到这是个为了把鱼画好坚持不懈、勤奋的青年,是个爱鱼爱到了忘我的青年,而正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
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他还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在大家的赞叹和议论中,他还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我们能不能试一试?写一写?把青年的这种忘我、勤奋通过句式表现出来?
(暗示:金鱼缸是在玉泉的茶室后面,而茶室往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在,他还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在,他还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在,还是一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
7、学生练写、交流。
8、小结:从你们写的句子中,我们体会到:这个青年画鱼画到忘我,爱鱼爱到忘我。(这种爱饱含了青年人对鱼的爱,对事业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五、欣赏画面,激发情趣
1、这样一位画鱼画到忘我的聋哑青年,他会画出什么样的画来呢?一起来欣赏一下。
2、看到这样的画,你有什么感受?
3、围观的老人、孩子、青年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他们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呢?选择
一句或几句说一说。
老人地赞叹:!
青年地议论着:。”
小孩地说:“。”
4、交流、评议。
5、小结:能画出这样的画来,这个青年真不简单!怪不得人们都要赞叹他的画是“鱼游到了纸上”。
六、前后联系,畅谈启发
1、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现在你明白了吗。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感受。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3、这个聋哑青年这样的表现,给你什么启发?
4、是啊,这个青年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其实,向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
5、呈现一组名言(残疾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对事业的执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鱼游到了纸上》文本解读范文】推荐阅读:
《春之舞》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08-03
我体验到了爱作文600字作文范文06-27
端午节短信到了,我的祝福也到了07-02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06-16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07-29
五年级作文夏天到了08-11
作文指导春天到了09-05
新年到了,作文100字10-04
《秋天到了》语文教学设计07-22
我到了友谊作文400字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