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类常见安全隐患

2024-07-25

八大类常见安全隐患(精选8篇)

1.八大类常见安全隐患 篇一

安全是车间生产的基础,由于人的因素、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等车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缺陷、故障、苗头、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如果不发现、不查找、不消除,则会影响生产过程甚至危及生命。车间安全隐患有哪些?不同车间,行业不同,隐患特性也不同。

生产现场有否“三违”现象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重点查员工现场操作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同行业员工劳保用品配备和使用有不同的规定,如建筑工人要配备和使用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粉碎工要重点配备和使用防尘毒口罩,钳工、机床工重点配备和使用防护皮鞋、防护眼镜等。

危险物品管理是否规范

如剧毒品、爆炸品的管理是否做到“五双”,危险化学品是否专库存放,危险化学品是否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

重点项目、重点设备设施

是否安装安全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

消费器材严格管理

消防器材: 主要是查灭火器要按照企业场所危险等级配置。在配置灭火器时要根据企业生产性质选配,如石油化工场所应配置泡沫或ABC干粉灭火器,精密仪器应选配气体(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其它场所配置ABC干粉灭火器为宜。

灭火器配置标准如下: 场所名称场所分类面积平米配置数量厂房甲类251只乙类251只丙类301只丁类501只戊类501只库房甲类301只乙类301只丙类501只丁类501只戊类501只配电房101只

九、通风除尘是否达到要求

生产过程中有产生微量热量、蒸汽、烟雾、粉尘的车间,有否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换气;比较严重的车间,有否采用机械通风排除有害物。

电气设备及安装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安全条件,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或用电的器件

1、输配电线路:甲类厂房、库房,甲乙类液体、气体储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丙类液体储罐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2倍。厂房内电线不能乱接乱拉,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2、配电房的长度大于7m和建筑面积大于60m时,应设2个出口;配电房的门要向外开;配电房的窗户,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3、电气设备要接地。

4、危险物品生产、存储场所的开关、照明等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装置,电线应穿非燃管保护,仓库白炽灯要在60w以下(严禁使用普通日光灯)等。

特种设备是否有安全使用证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必须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登记、检测检验,并取得使用证。

常见检查项目

1.建设项目有否经过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

根据规定,需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有:

一是矿山建设项目

二是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

三是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高危险行业的建设项目

四是属于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五是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建设项目

六是对国家、地区经济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

七是国家、行业另有规定的建设项目

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其他具有较多危险或危险程度较高的建设项目。

审查的步骤分为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

2.高危企业有否按照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指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单位,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企业,以及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3.员工是否有超时间劳动。

4.有否根据行业的生产特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和整改工作,如制革企业喷光车间的安全状况,高危企业是否安装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等。

5.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有否持证上岗,员工有否经过“三级培训”。如动火是否遵守“六大禁令”、“五不动火”、“十不烧”等。

2.八大类常见安全隐患 篇二

关键词:施工安全,临时用电,浅析

安全才能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 这已成为当前所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共识, 而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之一的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更是建筑工程开工前、施工中都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统计数据表明:临时用电是施工现场极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一个项目, 触电事故更是五大伤害之一。因此, 我认为:在建筑施工中有必要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监督工作。以下是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验, 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作浅要的分析。

1 外电防护不严

某些施工场所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作业面十分靠近外高压线路, 但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或只是采取了极简陋的防护。其原因除了施工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外, 跟人们对高压电的认识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通常额定电压在1KV及以上的称为高压, 其与低压电的区别在于:低压不接触不触电, 而高压不接触但达到一定距离有触电危险, 因为高压线周围空气被“电离化”使周围空气带电, 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靠近会有触电危险或受电场影响导致意识不清醒而产生坠落事故。因此当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架空线路之间至少最少安全距离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 保护零线引出点错误

目前, 建筑施工用电采用的三相五线制是由市电的三相四线增设一专用保护零线 (以下简称“PE”线) 而来, 这就涉及PE线从何处引出的问题。有的工地则从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负荷侧引出, 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正确的接法应该是由工作接地或配电室的工作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工作零线处引出。很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包括电工在内都觉得PE线引出点错误只是小问题, 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不懂得TN-S系统的工作原理造成的误解, PE线引出点不正确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会影响到整个工地的用电安全, 其中原因还得从TN-S系统的工作原理讲起。TN-S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工作接地+专用保护接零, 其工作原理就是当发生碰壳时将事故电流转化为短路电流, 使主回路中的保护装置动作, 切断主电源, 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立独立的PE线使故障电流回路的阻抗较小, 回路的电流大, 而使保护装置动作相对其他系统更快速,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当PE线由分配电箱的重复接地处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负荷侧引出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时如果设备外壳带电, 故障电流回路照样流经第一级保护装置, 第一级保护装置将不起作用, 因为保护装置是通过检测项线 (俗称“火线”) 与工作零线之间电流量的不平衡来工作的。这样带电的设备外壳就会引起触电事故, 所以当发现工地PE线引出点错误时应立即要求其整改。

3 部分设备保护接地, 部分设备保护接零

有的工地一部分用电设备作保护接地, 一部分则作保护接零, 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建筑工地内的用电设备都属于同一个用电系统 (某些特别大的工地有一个以上的用电系统除外) , 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 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 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引起触电事故。正确的做法是只采用保护接地。

4 重负接地数量不足

重复接地数量不足是指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或末端或两处都没有做重复接地, 这是施工现场经常能见到的安全隐患。重复接地工作不应该被忽略, 施工实践证明, 重复接地能有效降低故障点的对地电压, 减轻保护零线断路时的危险性。

5 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不牢固

有不少建筑工地虽然PE线引出点接法正确, 亦有按要求做重复接地, 但仍然存在一样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安全隐患, 就是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不牢固。在保护线搭接或分支的地方草草了事, 未按安全用电的有关要求执行, 这样很容易导致保护零线在连接处断开或存在较大的电阻值而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特别是有的外表看上去连接完好, 但实际上连接处存在较大的电阻值, 这种情形不仔细检查比较难被发现。保护零线连接不牢固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就是当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 就够不成单项回路, 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 就回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 引起大范围的电器设备外壳带电, 造成可怕的触点威胁。所以保护零线连接问题应受到施工企业及安全监督人员的重视。保护零线连接和分支应按安全用电的要求做到保证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且不增加电阻值。

6 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不正确

一般工地都有在总开关箱和末级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 但其中有很大部分漏电保护器参数是不符合要求的。较常见的问题是末级电箱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过大以至影响其保护或第一级电箱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过小造成频繁跳闸影响正常工作。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不影响正常工作。要求不动作电流不小于电气线路或设备正常泄露电流最大值的两倍。2) 发生漏电事故时, 能迅速动作, 起到保护作用。要求直接接触保护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

7 电箱进出线设置在箱体的侧面或上顶面或后面

电箱进出线应设置在箱体的下底面, 严禁设置在箱体的侧面、上顶面和后面。但很多建筑工地的电箱都是进出线在箱体侧面或上顶面的, 这和市面上的电箱都是通用电箱, 并非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有关。这样的电箱在雨天极容易造成雨水从电线进入而引起短路或触电事故。

8 办公生活设施用电未设置PE保护和漏单保护器

3.道路集装箱运输常见安全隐患 篇三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不同尺寸集装箱的额定质量有明确规定,例如:2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额定质量为,其中,集装箱自重,理论上最多可载货。造成货物超重的主要原因包括货主故意超载和货物估重误差。

(1)货主故意超载 有的货主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在装箱时故意超载,导致集装箱货物超重,给集装箱运输埋下安全隐患。

(2)货物估重误差 在实务操作中,受条件限制,货重往往并非实际称重,而是估重。如果货物估重与实际称重的误差较大,则有可能给集装箱运输造成安全隐患。以玻璃为例,由于生产工艺不同,国家标准允许玻璃厚度存在 0.2~0.2 mm的误差,当按照玻璃的标准厚度估重时,如果玻璃的实际厚度大于标准厚度,就会导致实际称重大于估重,进而可能导致超重。

2 货物偏重、偏载

就道路集装箱运输而言,箱内前后方向的货重差超过货物总重的50%即为货物严重偏重,箱内左右方向的货物重心偏离集装箱运输车辆重心即为货物严重偏载。为防止货物偏重、偏载,重件货物装箱时应当确保货重均匀分布,并使货物处于箱内中心位置。

3 集装箱固定不当

GB 11602―2007《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规定:“装载在运输车辆上的集装箱应由集装箱4个底角件或箱底结构中间的载荷传递区支承。设有转锁装置的运输车辆在拖运集装箱时,转锁应与集装箱固定牢靠;未设转锁装置的运输车辆在拖运集装箱时,应使用导向装置或其他同类装置固定集装箱。无任何固定装置的运输车辆不得拖运集装箱。当40英尺集装箱拖挂车装载1个20英尺集装箱时,应将集装箱装在靠车尾的一端或载箱面的中间位置。当在拖挂车上拆装箱时,应对牵引部分采取固定措施。”然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制动、转向等性能较差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在紧急情况下极易失控,此时如果集装箱不脱落,车辆很可能跟随集装箱的惯性而侧翻,对司机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因此,司机常常故意不扣集装箱锁扣以求自保,从而给道路集装箱运输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4 箱内货物固定不当

对于容易移动、滚动或倒塌的货物,如卷纸、盘圆、电缆、卷钢、钢瓶等,装箱时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固定,以确保货物、人员和运输安全。

5 车辆超速

无论在公路上还是在场站内,集装箱运输车辆均严禁超速。GB 11602―2007《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对场站内的交通规则有明确规定:“集

卡等运输车辆应在车道线内按规定的行车方向行驶,按规定的位置停车,出入大门按规定的通道通过检查口。运输车辆出入大门、过铁路道口时的速度不大于/h,在弯道、箱区和主干道的最高行驶速度分别为/h,/h和/h。”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5-10-19)

4.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篇四

李雪娟471100河南孟津县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书写护理文件不规范。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在查对时发现未记,但确实做了,护理管理上就视为“记录不全”。护理记录单上的任何文字记录都是重要的法律证据,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全”,在法庭上就会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理难辩。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常见问题还有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速度快慢,药与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带孩子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护士素质低,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吸氧、吸痰慢、小儿头皮穿刺不上,洗胃机不会用),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有的护士虽然按制度做到了巡视病房,但不清楚患者的重点观察项目是什么,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征兆,从而延误抢救与处理,导致纠纷。

护患沟通不够:护士每天与患者频繁接触,可以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没听见,或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

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引起纠纷。

人员编配不足,与护理工作量不成比例:护理工作量大,不分昼夜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不能按常规完成护理工作。按照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规定,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然而在目前,许多医院护理人力配置不到位,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使临床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与工作任务加大,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护理服务不到位,患者不满意导致的护理投诉增多,而且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又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患者违医行为:患者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不信任医护人员,加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拒绝治疗,还有患者输液中擅自调节滴速,做完治疗后擅自离开病房。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来弥补目前护士法律知识的缺乏。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使护理人员懂法、知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各种护理纠纷。认真写好护理记录,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保证护理文书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无数事实说明,思想上放松要求,工作上必然降低标准。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重要原因在思想意识上,因此,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十分重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自觉的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技术规范,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要按照卫生部规定配足护理人员,确保满足临床需要。护士长根据科室不同时段患者数量,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运用弹性排班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

重视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了解患者的职业、社会地位及家庭背景,风俗习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地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要有高度的同情心、更多的爱心和良好的沟通艺术,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细心地给予解释说明,对患者过激的语言行为应给予体谅安慰,以实际行动感召患者,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实施保护性医疗制度,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情感归属、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使其拥有安全感,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前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

导,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杜绝护理纠纷。

严格质量控制,提高护士素质:质量监控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视护理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质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核心制度,实行护理安全责任制,完善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激励体系,制定处罚奖励细则。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考核过关。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定期考核,做到人人达标、人人过关。加强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培训与学习,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加强业余时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进行分类教育,操作培训,定期考核,选送年轻骨干护士外出短期学习,拓展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知识,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医院管理,完善支持系统:医院设备、仪器、设施以及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有专人维护,定期检修,及时更换,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讨 论

5.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篇五

【摘要】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 隐患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就有了法律的依据,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保证医疗程序。现将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隐患分析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隐患

1.1.1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性的法律问题。这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

1.1.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有时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遗忘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特级、一级护理未能按要求巡视病房或及时巡视病房而无记录。这些极易诱发重大安全事故。

1.1.3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对病人的跌倒风险评估不客观,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无针对性,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粘现象,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相符的现象,实习生、招聘护士代老师签名现象,为日后处理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1.1.4 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1]。

1.1.5 缺乏责任心,工作中粗心大意 护理人员未能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能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增加痛苦,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

1.1.6 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为大手术后患者护理时,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有需要时不能及时到床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1.2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1 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急救车内药品、物品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齐,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2.2 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质量监控不得力,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专科护士的培训不到位,人力资源不足,没有达到规定床护比例1∶0.4,护士长没有切实落实“护士长五查”制度,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等是造成护理隐患根本原因。

1.2.3 护理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身心因素的分析 导致下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病人态度生硬。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适应这种变化,要主动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言行,提高服务质量。从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服务。

2.2 修订落实护理规章制度 将现行护理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修订查对制度、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等,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病人易走失、易跌倒管理制度,跌倒评估预报表等;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突发事件多的薄弱环节,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有关医疗护理情况,从而能主动地配合和理解。

2.3 针对问题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认真讨论分析,写出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针对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定期召开各系统的护理安全工作会,对近3年来各科室已经发生的或现阶段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协调好与医技科室的关系。

2.4 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 参照《住院总医师实施管理办法》,在内科、外科、妇科等15个病区设置住院总护师岗位,由经过系统规范化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高年资护师担任,缓解护士长及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且使一大批护理人员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发掘和储备。此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护患沟通,确保护理措施,及时了解患者身心健康;规范急救器械、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加强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其实显而易见的,许多医疗事故的导火索仅仅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时疏忽,也许由于当时很忙,有些细小的工作我们“想当然”或者让实习同学独自去操作,也许一句不经意的回答就引发了一场医疗纠纷,然而只要当事人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将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到滴水不漏,将那些看来繁琐又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完善,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参 考 文 献

6.塔式起重机常见的8种安全隐患 篇六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在建筑工地使用的塔式起重机日常检查,总结出塔式起重机常见的8种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限制器;防脱绳;限位器;失效;松动;

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可以实现重物全方位运送的起重机械,作业高度一般几十米到几百米,作业半径可达数十米。目前建筑工地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

最近几年国家质检总局统计的事故数字来看,起重机械的事故发生率和发生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绝对数字一直高居八大类特种设备榜首。面对塔式起重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分布区域广而杂给监管带来了不便,且塔机使用方为图快图多图省对塔机的安全装置有意或无意识的进行忽视,给日常生产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下面笔者对建筑工地塔式起重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8种安全隐患分析如下:

1.力矩限制器的失效

力矩限制器的失效主要有弓型架弹性变形的失效和力矩限制器电气触动开关的失效。

弓型架弹性的变形失效引起塔机超载而弓型架变形接触不到该电气触动开关,达到超载不报警的目的。形式有弓型架用铁丝绑牢和弓型架永久性变形。见图

1、图2

力矩限制器触动开关的失效为电器元件的损坏,由于无防雨罩壳的保护,长时间暴露于外,引起锈蚀、老化失效。

另外一种失效形式为调节螺杆反装,即调节螺杆螺帽方向与电气触动开关相反方向安装。

2.起重量限制器的失效

起重量限制器的失效将起重量限制器传感器销轴与吊臂臂根横梁用铁丝捆牢,使塔机

不能限制起升荷载和防止超载运行,对起升传动部分及相应结构、电机和电气造成损坏。见图3 3.变幅小车防脱绳的失效

变幅小车防脱绳装置在GB514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中规定钢丝绳防脱装置挡绳杆

或挡绳板与滑轮最外缘间隙不得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而变幅小车在使用过程中变幅钢丝绳极易受冲击跳出滑轮槽,引起挡绳板或挡绳杆断裂,使其失去防脱绳效果。见图4。

4.变幅机构幅度限位的失效

变幅机构幅度限位器防止小车在两端极限位置和起重臂碰撞而发生事故的安全装置,一

般安装在小车牵引卷扬机滚筒上。绝多数幅度限位的失效是小车靠近吊臂架根部时限位不起作用,造成原因塔身加节时,幅度限位器内限位短接,塔机加节完毕后未恢复幅度限位器。5.起升高度限位器的失效

起升高度限位器是防止吊钩在上升超过极限位置,使卷扬机拉断钢丝绳,造成吊重坠落

事故的安全装置。产生原因主要为塔身加节时,短接高度限位器,加节完毕后忘记将高度限位器恢复。

6.塔身高强度螺栓的松动

高强度螺栓是连接塔身各部件的重要零件,塔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需经常紧固。

松动情况如下,但有些人为因素,比如塔身与回转机构下至座连接螺栓,为方便下次塔身顶升加节而故意不拧紧。见图5,图6.7.塔机的附墙

当塔机超出独立高度使用时,就需要设置附墙对塔机进行加固。附墙杆受力特点为拉压。

目前有些建筑工地使用的附墙杆与墙面预埋钢板直接采用现场焊接,无附墙受力计算书,不管附墙长短,均才有用型钢连接。见图

7、图

8、图9

8.无风速仪、障碍灯 风速仪安装在塔机顶部至吊具最高位置间的不挡风处,根据GB514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规定:臂架根部铰点高度大于50m的塔机,应安装风速仪。当风速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塔顶高度超过30m时,应在塔顶和两臂端安装红色障碍灯。

7.注射室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 篇七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5日—2010年9月6日在本院注射室接受过注射的病人中选取3 000例调查护患纠纷和病人满意度, 其中男1 200例, 女1 800例;年龄3岁~80岁。与之前得到的B超室护患纠纷和病人满意度数据对比如表1。由表1可知, 注射室比B超室的护患纠纷多, 病人满意度低, 即注射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多, 相应的预防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

例 (%)

2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2.1 护士的责任心不够

个别护士对于自身的职责不是很了解, 不能树立很强的责任心, 以致于不能主动的去为病人服务, 缺少工作热情。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 遇到新问题时不去想办法解决, 而是采取观望态度, 没有很好地执行护士应尽的职责。

2.2 护士操作不规范

注射过程对药物的剂型和规格有相关的要求, 这对护士的操作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在注射时由于粗心大意, 比如在给病人注射青霉素时没有详细询问过敏史, 也没有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实验, 从而产生操作失误, 给病人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或是操作基本功不扎实, 比如在注射完药液拔针时没有正确压迫止血, 造成局部皮肤淤血。2.3人员分配欠稳妥在学历、资历、操作技能等方面各护士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护士长在没有把握好差异的前提下对人员的分配缺少章法, 只是凭借知觉来安排各项工作任务, 没有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合理分配, 不仅浪费了人力, 而且也造成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4 缺少沟通

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环节会有多种疑问, 若疑问没有得到及时解答, 造成就诊延迟或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 会导致注射后的效果没有预期的明显, 在没有和病人充分沟通的前提下, 也没有仔细核对病人姓名、药品名称和医嘱是否一致, 可能会引起医疗事故, 给医院和病人带去不可挽回的损失。

3 预防措施[3]

3.1 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沟通

秉承“病人至上”的理念, 将“一切为了病人”作为工作宗旨, 努力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医患关系的紧密性, 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关心与呵护。护士在执行医嘱、给予护理服务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笑脸, 用真诚的微笑感染病人, 让病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合理、及时的治疗。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 要坚决避免使用生硬的语句, 排除给予病人冷漠感的可能性, 在就注射时程、注射剂量、注射后可能引起的反应等问题与病人家属交流时, 要注意沟通方式的合理性和语句得体, 使病人家属易于接受和理解, 进而为病人家属配合护理人员最好的照顾病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4,5]

娴熟的操作技能不仅能够减轻注射过程中的疼痛感, 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而且能够赢得病人的信任感, 使进一步的治疗更加顺利。针对护士操作技能停滞不前的实际情况, 要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 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 聘请技能专才现场指导护理人员合理操作, 使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相关技能。

3.3 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注射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坚持“以病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针对无菌操作要点、各种剂型的操作要求、药物配伍禁忌原则等问题进行明细化说明;安排专门人员对注射室的制度遵守情况做如实记载, 并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反馈信息, 以鼓励做得好的方面和督促改善做得不够好的方面;为了进一步强化护士的操作技能, 采取定期组织操作考试和随机对抽取到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消除不思进取在个别护士的思维中萌生。

4 小结

护士作为“白衣天使”应该有天使般的笑容, 应该有视病人如亲人的理念, 在秉承南丁格尔精神的同时, 为注射室发展不断努力。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注射室的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将注射过程中给病人带去的疼痛感降到最低限度, 为病人消除心理上的恐惧与不安, 使病人能有效的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注射过程, 很好地执行医嘱。为了消除注射室的护理安全隐患, 应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评估, 规范规章制度, 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三查七对”, 及时解决护患纠纷, 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安排护士长每个月给注射室护士的工作表现打分, 给予客观评价, 对于表现差的要进行批评教育, 表现好的给予奖励和宣传, 为其他护理人员树立很好的榜样;在制定预防措施过程中要结合本院注射室的实际情况, 不能盲目的照搬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 在坚持个性化管理的前提下, 实现注射室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萍娟, 邓丽燕.门诊注射室的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 2012, 10 (10A) :2642-2643.

[2]韩淑荣, 金占娥.门诊输液病人查对方法的改进[J].健康大视野 (医学分册) , 2006, 11 (11) :112.

[3]洪晓牌, 高淑芳.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112-113.

[4]袁碧, 魏林娜, 唐新娟.略论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与规范化建设[J].护理研究, 2011, 25 (10C) :2809-2810.

8.八大类常见安全隐患 篇八

【关键词】社区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75-01

社区妇产科是社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妇产科患者的安全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于婷(2011)认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风险较大,极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主要原因是由于妇产科护理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缺少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等[1]。所以,必须在充分了解妇产科护理现状的基础上,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1社区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

社区医院护理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必须强化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李小倩(2014)认为护理安全是指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准确无误的医疗护理,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2]。她的研究表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或责任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在护理过程中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的健康,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规范,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1.1社区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医院建立的目的是为患者解除病痛,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患者的立场,不能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患者,经常忽视患者的需求,留下安全隐患。社区妇产科护理工作十分繁忙,很多护理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长期的超长工作状态使得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下降,对待工作不能认真负责,玩忽职守甚至忽视患者的病情。

1.2社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

妇产科护理的工作量繁重,并且需要十分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十分有限,不能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也不能对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经常会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如产妇血压异常会引起产妇子痫的发生,在临床护理时,医护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不能对血压进行及时的监测,对孕妇的病症进行准确的判断,都将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1.3缺乏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很多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护理义务以及产妇权力方面的规定了解甚少,在工作过程中不注重对证据的保留,使得发生护理纠纷时无证可查。大部分社区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社区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估计不足,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涂改护理记录或者说话随意,使患者产生误解,都可能引发护理纠纷。

1.4患者和家属不配合

很多孕产妇及家属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在医院待产过程中,出现生理异常情况情绪容易激动,对于医嘱不能很好的遵从,为患者护理留下安全隐患。不同的患者对医疗风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不能充分估计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并且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存在的危险性也具有较大差异,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防范。患者家属缺乏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不能配合醫护人员的工作,加剧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社区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社区妇产科护理工作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十分琐碎,与母婴安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古志红(2014)的研究表明,正确的妇产科护理工作可以帮助女性患者快速的康复,并且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必须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

2.1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作用和性质,摆正护理人员的心态,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并且亲切、耐心的为患者提供帮助。

2.2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充分、熟练的掌握护理相关知识和技术,提升从业人员的护理水平。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再教育,鼓励经验丰富的社区护理人员对年轻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经验传授,提升社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准确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避免由于操作失误留下的安全隐患。

2.3强化社区护理人员的法律和风险意识

必须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其对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强化社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社区护理人员不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预估,避免危及患者安全的事件发生,还要在发生护理纠纷之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事态的恶化。

2.4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在社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避免误会和纠纷的产生。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微笑式服务,细心、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及需求,也要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结语

社区妇产科护理工作与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必须对护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患者的安全。在妇产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由于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风险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在护理过程中留下安全隐患,必须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排除安全隐患,提升基层社区妇产科护理水平,保障妇婴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于婷.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2011,08(12):403.

[2]古志红.县级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现代养生,2014,10(04):177.

上一篇:商户走访日记工商下一篇: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