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2024-10-01

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精选8篇)

1.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篇一

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概况

******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市总人口366万,其中农村人口174万,占总人口的48%。境内地表水有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20多条河流,有中小型水库26座。******是全国着名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9.6万亩。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204.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了“九连增”,其中:夏粮亩产达到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7525元高出2588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力实施“七大工程”,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工程。针对人多地少、资源趋紧的特点,我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五大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79.4万亩。二是完善投入体系。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2012年建成高标准粮田42万亩,今年将再建设高标准粮田40万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全市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居全省第一;玉米机收率达到91.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机化示范区,目前已发展农机服务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530家。四是完善科技体系。抽调6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增粮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数量居全省第3位,******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五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以集群成规模,以集群促转型,以集群做示范。一是建好基地。围绕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食品安全。二是做强龙头。强力推进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乳品产业化集群、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饮品产业化集群、******百疗科技公司怀药产业化集群、天香面业公司面品产业化集群、立达公司调味品产业化集群5个集群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0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和******着名商标74个。2012年,全市9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增长16.1%。到2015年,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50亿元以上集群3个、100亿元以上集群1个。

(三)强力实施现代园区工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规划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创园自2011年6月8日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准成立以来,组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先后4次赴台招商,邀请台商400余人次到台创园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了台湾方圆围棋、台湾神农科技协会等一批台资和台商项目。在今年4月12日举行的2013豫台农业项目合作恳谈会上,又成功签约了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台湾养生食品园、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区、云台山万亩高效农林等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同时,温县农业示范园区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林科学院、博爱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沁阳、孟州、博爱、武陟4个园区正积极推进。

(四)强力实施水利工程。本着“大兴水利、兴大水利”的原则,着力打造水利建设新格局。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4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抓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11年开始,3年内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内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问题。2011-2012年解决了山丘区3.24万人吃水问题、平原地区2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今年将再解决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抓农田水利,依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重点实施了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和沁阳市、孟州市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抓引黄入焦。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2.8亿元,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积极推进引黄灌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抓水源建设,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引黄沁北灌区、武嘉扩灌等引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供水量,做好群英二库、九渡、白龙潭水库等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五)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一区”突出抓好南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两带”着力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建设,“三网”重点实施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等绿化工程,“多点”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建设一批经济型、景观型、园林型绿化村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12年完成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7%,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从今年起,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全力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六)强力推进组织化提升工程。以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扩张数量。下大力气促进合作社数量扩张,通过能人牵头办、企业带动办、部门主导办、政策引导办等方式,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运作。坚持依法办社、依章办事,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三化”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三是提升档次。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力,创造规模效益。重点培育50家明星合作社、100家龙头合作社和200家示范合作社。四是联合发展。把同行业、同区域和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社联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了9家联合社,以******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为******省注册的第一家联合社。2012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已注册成立15个家庭农场。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

(七)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依托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向城市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有条件的中心镇(村)集中的原则,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布局。二是制订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拟定了《关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试点社区详规编制工作的意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人地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三是加大投入。2012年共争取省级财政资金4300万元,落实市级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2.6亿元,市场运作筹资22.3亿元,引导群众自筹资金16.2亿元,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分类推进。根据我市县小地少、县与县距离近、城镇密集紧凑的特点,探索出政府主导型、市场运作型、自主建设型、村企联建型、产城带动型等多种建设模式。2012年,全市已规划新型农村社区118个,计划总投资604亿元。目前,已开工社区68个,投入资金41.9亿元,建成住宅楼530栋、住房20453套,入住人口4.33万人,腾出土地4748亩。2013年,将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落户农民4万人,每个县(市)区建成3-5个大型的示范社区,打造一批亮点新型农村社区。

虽然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应对自然灾害压力大,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一线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住******省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机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加快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二

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镇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项工作上,把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把工作方式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上。突出实施通村公路整镇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构建农牧产品基地建设,全力建设肉牛专业小区。下面就我镇今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试点村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006年,在党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后,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把新农村建设列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与招商引资、畜牧业发展、社会安全稳定同等重要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根据“一年试点起步、二年重点推进、三年全面铺开、四年初见成效、五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设想,坚持统筹发展、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注重实效、体现民意的原则,结合我镇发展现状,我们以试点村为重点,广泛动员,全面发动,在新农村建设中以“调”字谋篇,以“建”字破题,全力作好“调、建、改、提”四字文章,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紧紧抓住生产发展主线,大力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促农增收。今年,我镇引导农户种植烤烟、两瓜等经济作物7000亩,种植油豆角等特、绿色作物6900亩;下摆贷款600万元,建设砖场小区、永发水库小区、陈家屯小区、民安小区四个肉牛养殖小区。其中,试点村民安村建立粮豆、瓜菜、肉牛、烤烟、加工业、建筑业、运输、劳动力转移等八个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且这些经济组织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栽培露地菜1500亩,种植烤烟1022亩,新增肉牛养殖户35户,全村肉牛存栏4000头。试点屯孙家屯种植烤烟120亩,种植露地菜240亩。

“建”就是建设基础设施。今年我镇建设7条通村公路,全长37.4公里,按照县、乡、村7:4:2匹配比例,我们整体投入匹配资金共计250万元,实施通村公路整镇建设。目前通村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年内全镇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工程计划年内打6眼机电井,可使10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现已打完3眼机电井,正在进行入户配套工作,近期可使4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为了进一步发挥烤烟产业富民增收的优势,上半年我镇在先锋村许家屯建设18座烟炉群一处,民安村崔玉屯建15座烟炉群一处,民安村孙家屯建4座烟炉群一处。并且在这三个屯分别打了三眼烤烟专用水井,投入10万元接上动力电,使这三个烟炉群和水井设施投入了正常使用。试点村民安村的1.4公里通屯路,60平方米群众综合活动室、篮球场、公共厕所等文化公共设施当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其中,路面、篮球场已经完成前期工程,公共厕所已经建设完毕。D级危房改造540平方米,目前都在建设中。

“改”就是改环境。今年我镇对9个村的10个屯进行了绿化,共植树25000棵,其中载植柳树11750棵,扬树13250棵。在试点屯栽植柳树、丁香、果树共计1200棵。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对全镇600多条镇村屯道路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三大堆”480立方米,使镇村屯环境明显改观。同时建立了“谁门前,谁负责,谁管护”的管护机制,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

“提”就是提素质。年初以来,我镇采取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民15000人次。其中,系统培训9次,培训农民8500人次,专业培训38次,培训农民650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明白人和致富能人。

二、以专业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

今年,我镇党委、政府抓住县委、县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重新完善修订扶持政策的契机,把建立肉牛专业养殖小区,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举全镇之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申请贷款,全力争取资金以专业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宾西牛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全力打造“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现已发放贷款600万元,建立砖厂小区、永发水库小区、陈家屯小区、民安小区等四个专业肉牛生产小区。已有1800头牛入住小区养殖,年可实现效益100万元以上。砖厂专业肉牛养殖小区总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可建百头标准化牛舍20栋。对于小区建设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一手抓,各级干部同力抓的办法,形成工作合力。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上下协调,冲破重重阻力,镇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出资20万元,在原砖厂废弃地上建起了我镇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既合理利用了现有资源又创造了规模优势。现已建成6栋,可扶持起百头规模养殖户6户,实现肉牛存栏800头,年出栏肉牛2000头以上,预计可实现效益60万元。逐渐形成以小区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的良性发展局面。届时将实现百头规模饲养户20户入驻砖厂小区,存栏可达2000头以上,预计年出栏肉牛5000头,实现效益150万元。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用实际成果坚定养殖户的致富决心,使养殖户看到长远效益。

同时,我们立足现有人力资源,突出养殖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转变传统的经验就是科技,资历就是优势的陈旧观念,树立虚心求学、与时共进的全新观念,切实增强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本领。要加大对业务部门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业务部门发挥职能、加强防疫的意识,有效提高宏观规划、业务指导、服务基层的能力,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我们积极筹建**肉牛养殖合作社,现在已有社员8名,投入股金160万元,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正在进一步扩大宣传,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等途径吸收更多养殖户入社。镇政府暂时担起连接企业与养殖户的职能,积极同肉牛加工企业建立联系,明确养殖方式和标准,大力发展合同养殖,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的销售顾虑和企业的收购顾虑,真正实现订单畜牧业。

三、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2002年我镇引进的投资3500万元的水泥生产项目**雄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第二条水泥生产线在去年成功上马。镇党委、政府积极运作,为企业修路、协调购料、妥善处理环保等问题,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有效地保证了该企业生产健康有序的进行,现日产水泥800-1000吨,水泥销售供不应求。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抓住原有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着力抓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重大项目调度制,现场办公制,对引进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协调,特事特办,现场解决。重点立足本地资源,以招商引资工作为载体,全力推进项目招商,以项目优化经济结构,深入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走名、优、新、特、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年末实现引进一个5000万元生产加工型项目落户我镇。

四、以“三到位、两拓展”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不断总结过去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经验,研究制定了我镇2006年劳动转移工作方案,明确了书记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三到位,两拓展”,来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即做到任务指标完成到位、工作机制落实到位、服务职能发挥到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出劳动力9608人,占应转劳动力的90%,其中内转6538人,外转3070人。在大力转移劳动力的同时,我们坚持落实科学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两个拓展,一是由单一劳务型向自主经营服务领域拓展,以往输出的劳力多为建筑工地力工、餐饮服务员、小工厂工人,现在通过技能培训,典型引导,利益吸引,一部分人开始大胆的投入资金开商店,购车辆搞运输,经营摊床,有自主性的劳务转移。曹国富04、05年带到大庆市场蹬三轮送货干零活的31人中现在有12人自己购置或租赁摊做起了小业主。**本街前两年给水泥厂外来运输车辆干装卸的工人,如今购置了运输车辆,仅民丰村平家屯就购置了26台自卸农用车为雄鹰水泥厂运送石料和水泥。二是由内转向外转拓展。()由于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政策的稳定,从今年我镇的劳动力转移走向看,走出镇外的明显多于去年,特别是全家搬迁的多于前两年。2004年外转占计划17.6%;2005年外转占计划23.6%;2006年外转占计划31.3%,全家搬迁的2004年262户、798人,占转移总数的10%;2005年202户、696人,占转移总数的0.748%;2006年327户、1022人,占转移总数的10.4%,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村向城镇、城市转移有了明显成效。

五、以强化责任为重点合力推进防汛抗灾

3.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篇三

市综治办: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沈阳市200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的要求,紧紧围绕沈阳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和创建安全城市各

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综治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础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市局党委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工作中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并把综治工作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年初,我局结合部门工作计划制定了较为详实的综治工作总体规划和创建目标,制发了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把市综治委确定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出工作要求,签订了责任状,做到了有规划、有部署,层层落实,真抓实管;召开了综合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确定了各部门的“一把手”要作为本单位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综治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各部门切实强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机构,积极行动。我局在去年的基础上,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到位,相关制度完善、落实上墙,并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局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组织开展综治工作,办公室督查科的同志负责督查综治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对综治工作做到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工作中,我局能按要求派联络员参加市综治办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做到及时准确地向市综治办反馈我局综治工作进展情况,按时上报了季度、半年及年终工作总结;能够及时上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涉及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并能积极完成市综治办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努力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市委政法委的要求,在城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服务进社区实践活动,共免费提供和解答法律咨询7624人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267场次,受教育面达到1418932人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80件,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法制化的进程。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推广经验、落实标准、强化组织,加大了排查调处力度,制定了《沈阳市人民调解工作实施办法》,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稳步推进。适时召开了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由常规化调解向法制化调解,由单一型调解向复合型调解,由封闭式调解向开放式调解,由小调解格局向大调解格局转变,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有效衔接,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市还开展了集中、系统的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排查出各类疑难纠纷、群体性上访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12428件,调处率为100,成功率达98。召开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会议,重点对全市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今年刑释解教1187人,帮教率达97%,将其中287名人员纳入再就业工程和按条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了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于洪区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加大了对司法所基础建设和立户列编等问题的规划力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目前报批工作已经完成。

(二)全面加强监所安全稳定工作。监所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以确保安全稳定为前提,以创新教育改造方式为手段,以加速推进经济工作“两个转移”为载体,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规范和依法管理规范,使教育改造质量、执法执纪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取得新的提高。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和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促进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今年罪犯、劳教人员改好率分别达到98和90,“法轮功”罪犯和劳教人员的转化率分别达到46和93;康家山监狱、东陵监狱分别连续九年、七年实现“四无”。全面推进监狱“三化”建设,积极探索完善劳教办特色工作,今年,东陵监狱、沈新劳教所分别被列为辽宁省监狱“三化”和劳教办特色工作试点单位。听证、联审、聆询制度及狱(所)务公开等各项改革创新措施在我市监所全面展开;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执法责任制、实行干警执法行为规范、建

立长效安全稳定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深入开展“坦检”活动。监所经济稳步发展,有5家监所基本实现“两个转移”,为教育改造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有效载体。

[1][2][3]下一页

《市司法局关于2004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来源于,欢迎阅读市司法局

4.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篇四

根据国、省有关文件和《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潭政发〔2020〕1号)文件精神,交办给我局牵头负责的重点工作任务共32项,其中国、省重点任务14项,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18项。面对今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我局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方案,完善责任体系,有效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一季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省重点任务开展情况

(一)纳入中央资金补助计划的112个老旧小区改造按期开工建设。雨湖区改造28个小区:28个小区全部包含在2020年改造的4个美好社区内,目前和平社区正在招标挂网,其余3个正在进行前期立项,争取4月中旬启动招标;

岳塘区改造28个小区:28个小区全部包含在2020年8个美好社区中,目前2个试点片区已完成可研、设计、立项和招投标前期工作,3月27日开标;

其他6个片区正在做宣传、现场查勘、设计等前期工作,预计3月29日出初步设计方案;

高新区改造7个小区:目前已进入招标挂网;

湘潭县改造12个小区:目前正在进行可研、设计、立项阶段;

湘乡改造21个小区: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韶山改造16个小区:目前正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二)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18年基础上,市本级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湘乡市、韶山市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已出台了《湘潭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2020年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提升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的实施方案》。完成了河东二污配套污水管网、楠竹山污水厂配套管网,姜畲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市七中等污水管网建设。羊牯塘大道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扫尾。江滨小区污水管网、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已开工整改。湘乡目前已经完成新建污水管网0.5公里。韶山市已完成清溪镇污水收集管网(一期)项目招投标挂网程序、完成迎宾路1公里主管网建设、红苹果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新建5座三级化粪池,目前正在对水果市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三)做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已制定出台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2020年实施方案》,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2020年市城区24条水体整治问题清单以及水体整治任务清单,将任务按属地管理原则分解到了各区、园区,并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考核范围。3月份,爱劳渠高排渠黑臭水体治理,护潭河黑臭水体治理,百亩湖黑臭水体治理和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六渠一调”及幸福渠、宋樟渠、南洋渠)等项目建设已相继进场。

(四)湘潭市、韶山市、湘乡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一是通过管网规划实施,合理调度供水。二是对城区老旧供水管网、老旧小区庭院管道进行更换改造。三是建立大数据综合展示平台,实时远程监测,采集各个应用系统的关键信息。四是加大对偷盗水、转供水、黑户、破坏供水设施、私自开启消火栓用水等违章用水的查处力度。湘乡市一季度加强了管网巡查制度、对管道进行分级、分类普查工作;

韶山市目前主要是加强安装公司加强管网巡查,完善管网流量和压力监测点电源配置。

(五)湘潭市达到《城市节水评价标准》Ⅱ级节水型城市要求。目前,我局初步制定了《湘潭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征求了相关单位的意见,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创建任务进行统一部署。

(六)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9个。花石镇、石潭镇、泉塘镇、姜畲镇、楠竹山镇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主体已建成,进入试运行;

中路铺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设备采购;

毛田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主体工程90%;

茶恩寺镇污水处理设施已选址,白石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设计。

(七)规范整治并通过验收销号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39个(生活垃圾12个,建筑垃圾1个,一般工业固废8个,采掘业废弃原料17个,危险废物1个),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外的,应督促协调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整治销号。出台了《湘潭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目前已完成37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生活垃圾12个、建筑垃圾1个、一般工业固废8个、采掘业废弃原料15个、危险废物1个),并提交了销号申请。

(八)全市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4853户。制定下发《湘潭市202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潭安居〔2020〕1号),报请市政府召开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全市2020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分解任务、落实责任。1-3月,已开工177户,开工率3.65%。

(九)市州中心城市装配式新建建筑比例达50%。1-3月市中心城区新建装配式建筑比例为20%。

(十)特、一级建筑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326亿元。2020年,特、一级建筑业企业第一季度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3400万元。

(十一)发放租赁补贴2900户。截至目前,已累计通过审核保障家庭2744户(其中市本级1254户)。

(十二)完成新增农村危房245户改造任务,全面实现“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清零。2020年我市新增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完成409户,现已开工369户,开工率90.2%,竣工51户,竣工率12.4%。

(十三)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60%。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29.82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竣工面积88.04平方米,比例33.87%。

(十四)获得二星绿色建筑标识5个项目。获得二星绿色建筑标识2个项目:(1)湘潭市岳塘区滴水湖学校,(2)湘潭新型天气雷达系统。

二、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

(一)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扫尾清零,确保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分别达到61%和97%以上,全市水质总体保持为优。3月份,各渠道水体治理项目已相继进场,加快城区黑臭水体扫尾清零。目前,碧泉路、工程学院后、三湘大酒店、栈板塘4处零星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市七中等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羊牯塘大道污水管网现已基本完成正在扫尾。江滨小区污水管网、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已开工整改;

河东二污配套污水管网、楠竹山污水厂配套管网,姜畲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项目建设已完成。

(二)建设花石、月山、银田等中心镇和特色镇,打造新型城镇化的强力引擎。

重点镇建设工作情况。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重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关于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调研的通知》;

开展了专项调研、督导;

组织召开了省级以上重点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

加强了与省住建厅相关处室、衔接汇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情况。一是压实责任。我局就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项汇报,下发了关于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重新明确专班,压实县市区园区主体责任。二是铺排项目。制定了特色小镇2020投资计划,全面铺排了29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9.9893亿元,目前十个小镇累计完成投资2.88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5.19%。

(三)确保完成爱劳渠、高排渠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护潭河黑臭水体治理,百亩湖黑臭水体治理和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六渠一调”及幸福渠、宋樟渠、南洋渠)项目建设。制定出台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2020年实施方案》,制定了2020年市城区24条水体整治问题清单以及水体整治任务清单;

3月,爱劳渠高排渠黑臭水体治理、护潭河黑臭水体治理、百亩湖黑臭水体治理和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六渠一调”及幸福渠、宋樟渠、南洋渠)项目建设已相继进场。

确保完成湘江防洪带万楼段(河西莲城大桥一铁路桥段)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复工,已完成总工程量75%。

(四)全力推进杨梅洲大桥及南北引线、东坪路项目后续建设。杨梅洲大桥及南北引线目前正在办理中间交工验收及结算;

东坪路目前正与爱劳渠项目对接箱涵施工事情。

(五)加快完成市中心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含市中心医院“生命通道”建设)。2017年市中心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任务547户,签订征收协议266户,完成征收货币补偿金额17891万元。根据建保〔2016〕262号文件,按棚改货币化安置统计口径:项目货币补偿款/(当地上新建商品住房均价×80㎡),该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

市中心医院“生命通道”项目于2018年11月动工建设,现已完成车站路到门诊大楼段约110米道路路基、排水、路面基层施工,完成了救护车专用车道路基施工。

(六)加快完成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北侧立体停车场(河东大道168号公共立体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场共计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于2020年2月21日复工,目前工程建设已到三层顶四层底,已付款530万元,正在抓紧建设,预计8月底竣工。

(七)加快完成棚户区改造板塘片区5号地块、原红月亮电影院、雨湖公安局交警大队停车设施建设。原红月亮和雨湖公安局交警大队两个立体停车场已于2020年1月2日进行试运营,目前正在完善相关竣工验收手续。板塘片区5号地块立体停车场主体完成,装饰工程完成40%,总进度完成57%。

(八)实施好昭华大桥及引线、一二三大桥匝道、湘江防洪圈、韶山东路污水泵站压力管道迁改工程(万楼段)、白云路等9个项目扫尾。1、二桥匝道项目,目前已完成立项、方案评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2、g320湘潭绕城线一期昭华大桥项目,目前主桥已经完成100%,昭山段路基土石方、主线水稳均已完成,昭华大桥至清水路段主线完成沥青摊铺66%,剩余第三层未摊铺;

九华段水稳摊铺完成,沥青摊铺完成50%。3、三大桥交通优化及环境综合整治(河东段),目前已完成匝道架桥的专项施工方案,制定了滨江路的维修整治计划;

三桥东桥头乔木种植施工计划,本月底完成。四月份开始桥梁施工。4、一桥河西交通优化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已完成交通优化部分的建设内容;

桥头公园正在进行地形整理。5、湘江防洪带万楼段(河西莲城大桥一铁路桥段)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75%,现已复工。6、河西湘江防洪带(大埠桥-望衡亭段)项目,目前已完成道路部分建设、地下管廊主体结构工程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施工。堤防迎水面挡墙加固基本完成,高压旋喷灌桩施工完成,正在堤防中间挡土墙施工。景观苗木种植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堤坝出入口钢结构、迎水面挡墙青砖饰面、栈道施工。7、湘江防洪带(河东沪昆高速公路-湘黔铁路桥段7.3公里),目前已完成道路部分工程总量的30%,景观部分完成工程总量的10%(景观部分目前暂缓实施);

桥梁工程完成92%,路基工程完成65%,排水工程完成70%,路面水稳层完成20%,附属工程完成15%,生态景观工程完成10%。累计已完成产值28025万元。8、白云路,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交工验收。9、韶山东路污水泵站压力管道迁改工程(万楼段),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75%,现已复工,正进行韶山东路污水压力管道k1+800位置管道基槽开挖。

(九)优化设计实施护潭西路(建设北路--江南大道)、江南大道(北二环--护潭西路)、芙蓉大道复线及商城路、赤马路(涟滨路--北二环路)项目。护潭西路(建设北路--江南大道)和江南大道(北二环--护潭西路)暂未进行复工;

芙蓉大道复线及商城路目前完成主车道及辅道两层沥青混凝土,(荷塘支路十一至北二环)主车道、人行道、绿化等部分配套工程的施工,商城路已完成除涉铁及石油管道部分外全部500米水稳层铺筑和两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

赤马路(涟滨路--北二环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图审。

(十)统筹做好暂缓项目的施工现场恢复、拆挡透绿等后续工作。湘江防洪带(河东昭华大桥—沪昆高速段2.97公里)、湘江防洪带(河东烧窑港—湘钢铁牛埠宽厚板码头段2.64公里)、湘江防洪带(河东湘钢铁牛埠宽厚板码头—双拥路段8.48公里)、通济门路、四大桥河西桥头生态修复等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黄土裸露治理工作。

(十一)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建筑陈旧、化粪池堵塞、加装电梯需求增多、公共服务缺失、物业管理空白等问题。全面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经第7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第146次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湘潭市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

出台了《湘潭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指南》;

对成员单位下达了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交办书、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

建立了市级协调调度机制和市委、市住建局领导联点机制。

(十二)整合财政预算、部门资金、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源,规范“社区申请一个审批一个、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实施流程,探索建立“区街为主、居民自治”的长效机制,包装社区生活服务、盘活低效用地等市场化项目,努力形成一套具有湘潭特色、符合湘潭实际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模式。出台了《湘潭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暂行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十条措施》、《湘潭市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市区两级评审办法》、《湘潭市老旧小区改造调度会议制度》等政策文件,组织了3次市级宣讲培训,对区、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宣讲核心政策;

已争取市本级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5473万,且正在组织各县市区(园区)积极包装策划项目,申报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券和老旧小区外配套基础设施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

(十三)启动美好社区建设,围绕“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15类基本要素,配齐城市公共服务产品,形成步行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生活圈。已完成和平美好社区、新塘美好社区、半边街美好社区和新塘里美好社区等4个试点片区的方案评审和招标挂网工作,预计4月初完成开标并启动建设。全面启动了除试点片区外的其他9个美好社区调查摸底、现场查勘、意见征询等前期工作,3月底完成初步设计方案,4月启动招标挂网。

(十四)着力拉通西二环、南二环,实现二环线的闭环,形成环线经济圈。西二环一期目前项目整体完成60%,其中道路路基完成90%,综合管廊完成93%,羊牯立交桥完成主桥架设,完成工程产值约14500万元,按合同应支付工程款为12600万元,实际支付工程款为12600万元。项目目前处于停工状态。西二环二期项目暂未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可研批复、概算批复、环评批复、正在办理初步设计、土地报批手续。

(十五)“两干一轨”沿线布局建设一批三市共享的大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融城社区。召开了两干沿线产业布局及开发利用研讨会,并将两厢周边开发建设情况汇报至省里;

将任务细化至各责任单位,就各责任单位需办理的项目内容,完成时限进行了明确。

(十六)确保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在年底前通车。芙蓉大道快改项目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28%,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6.87亿元,已完成0.42亿元。芙蓉大道北二环和团山铺路节点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潭州大道快改项目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32%,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7.1亿元,已完成0.2亿元。

(十七)推动响水大道、伏林大道对接长沙望雷大道、黄桥大道,做好新韶山路--昭山大道、湘潭大道--铜霞路建设前期工作。湘潭大道-铜霞路连接线、昭山大道(商城路-昭山界)、伏林大道(北二环-长潭界)目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响水大道为停建项目。

(十八)贯彻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6部门联合发文形式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推进了“企业指导员”制,确保服务企业稳定发展相关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我市城区在建在售房地产项目复工率均为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开工延迟,房地产市场销售断崖式下降。一季度,受突发疫情的影响,部分重点工作滞缓。农村危房改造、棚改区改造、特色小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均存在项目暂停、延迟开工、不能如期按原计划进行施工的情况,对下阶段工作的开展及进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项目融资难,部分项目资金来源未明确。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项目建设开展的主要瓶颈。目前,“两干”项目建设、二桥匝道、湘江防洪带万楼段、护潭西路、江南大道、杨梅洲大桥及南北引线、板塘片区5号立体停车场、西二环一、二期等项目后续资金均尚未落实;

老旧小区改造(美好社区建设)工作统筹政策资源效果不够明显、社会资本方招商不够理想;

棚户区改造工作受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宏观融资环境的影响,棚改融资渠道日益收窄,棚改资金筹集压力较大,项目推进难;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为公益性项目,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较低,国、省支持资金有限。

(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有待加强。重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且大部分需市直各个部门协同联动推进、前期有效介入。在我局全力推进国、省、市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存在个别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乏力、协调联动不强、项目信息共享不及时、人员力量配备不足,工作进度较慢的现象。

(四)各县市区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各县市区仍需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狠抓进度、全力推进。

四、工作建议

(一)创新模式拓展项目融资渠道。确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要抓住疫情防控政策机遇期窗口期,包装好项目,大力“招、引、鼓”。一是全力争资引项。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既定实施项目中的资金问题,要加强与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的协调对接,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中央专项奖补资金的落地,加大省级后续下达我市的棚改专项债券的倾斜力度,全力破解资金难题。二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片区开发、多方共建、ppp合作、社会资本运营、发行债券、股权合作等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推动基本项目建设。三是统筹策划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城乡污水处理、环卫垃圾处理、城乡统筹供水3大类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包的招商运营,积极参与省里组织的政企、银企对接会,做好筹集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基础工作,加快项目招商引资进度。四是多方筹措重点项目资金。针对农村危房改造、特色小镇建设、棚户区改造、“两干”快速化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提升项目资金融资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等方式来夯实资金保障。

(二)多措并举稳控房价,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湘潭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二是坚决落实稳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综合运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论坛等多种形式,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平稳。三是开展房地产专项活动。为促进我市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通过举办房源推介会的方式,提振信心,激发市场。

5.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篇五

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汇报材料 xxx 委人才办: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 xxxx2011 年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2011 年,xxxx 结合制定新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了《 xxxx “十二五”人才专项规划》,明确了建设规划、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 5 类人才为重点引进和培育人才;组织力量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 xxxx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修班”和“第九届海内外 xx 行活动”;培育了 1 家市级人才示范点创建企业和 1 家市级创新团队建设企业。此外,还着力推进 xxxx 高教园区、五金机电城、颐高数码城、金融集聚区、中心区企业总部基地、xxxx 人力资源市场等项目建设,为各类人才集聚搭建平台,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优化人才环境,积极鼓励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市委组织部推出“ 330 海外英才计划”以后,xxxx 十分重视,积极争取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项目落户**。

6.市司法局度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篇六

2010年上半年农村与农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农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太原市的决策和部署,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和新型煤化工及以工补农示范区为出发,坚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扎实工作,服务“三农”。以确保粮食增产,推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保证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村稳定。据预测分析,2010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39亿元,比上年减少7.5%,农民人均纯收入3035元,同比增长0.6%。

一、农村与农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农林牧业方面。据预测分析,上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938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7.5%。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66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0.9%,一产农民人均纯收入365元;比去年同期增1.4%;第二产业总收入3189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8.5%,二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252元,比去年同期增-1.1%;第三产业总收入6827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2.8%,三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076元,比去年同期增2.5%。

(二)劳务方面。劳务经济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1—6月,全市农民外出务工1----6月人均纯收入342元,比上年同期增0.5%。

(三)农资方面。农资价格上涨制约农民增收。农资价格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今年以来主要农资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据区农资部门反映:尿素零售价涨了,碳氨涨、复合肥涨,农药涨,农膜涨,这些农资主要用于农作物,增加了下半年农业生产成本。

二、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

2010年全市种植业生产坚持“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各色、增加效益”的思路,通过超前谋划、抢先抓旱、科学投入、标准化生产,有效地客服了阶段性低温造成小春作物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实现种植业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得当、效益明显。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4.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2.8万亩;其中,玉米2万亩,豆类3万亩;莜麦、荞麦0.5万亩,土豆4.5万亩,谷子

2.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5万亩。截止六月下旬,除莜麦、荞麦准备播种外,其余13.8万亩均已播种完毕;完成了2010年春季农民供种,市种子部门备足各类粮油等种子16万斤,脱毒马铃薯种子100万斤。农户自备各类粮油种子14.5万斤,马铃薯种子575万斤。圆满完成了春耕春播任务。我市坚持走“优良品种+科技措施+病虫害防治”的种植业生产路线,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二)新品种试验推广方面

完成省种子总站设臵的马铃薯“同薯系列”、“春薯系列” 20亩的示范种植;完成省脱毒中心设臵的马铃薯新品种“布尔班克”等9个品种的10亩示范种植;完成省种子站设臵的“苦荞”2个品种的引进试验2亩的种植;完成省农业厅科教处设臵的“加引2号”莜麦引进试验4亩;引进试验玉米“春龙9号”、“地康kx3564”2亩试验进行种植;引进玉米6个品种“713”、“826”、“619”、“803”、“025”、“并单6号”4亩引进对比试验,在良种场进行。

(三)脱毒薯系列基地建设项目

切断繁殖脱毒马铃薯试管苗20个品种3万瓶,35万株,并栽入温室网棚;扦插育苗生产微型薯4个温室,2亩,9个网棚4.5亩,现正收获第一茬,预计收微型薯12万颗,准备扦插育苗生产第二茬;种植30个网棚15亩生产原原种;完成1000亩原种基地的种植;完成0.9万亩一级种基地的种植。发展了防虫网棚3亩,开展村级网棚生产原原种试验,预计产原原种7000余斤。

(四)农民培训方面 农民进城务工引导性培训和农民种养殖技术培训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工程之一,培训任务在全市14个乡镇范围内,对象为18-45周岁,有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进行培训,使其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计划任务为完成培训2000人,截至六月下旬,已完成引导性培训1199人,完成今年任务的60%。(五)、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梯田和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

上级给我市安排综合治理工程任务是18000亩。2010年3月20日正式开工,截止6月21日,梯田地建设完成6360亩,完成任务总量的63.6%;坡耕地建设完成4066亩,完成任务总量的50.8%,梯田地建设涉及7个乡镇(街办)的21个村;坡耕地建设涉及8个乡镇(街办)的18个村。

(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炕连灶太阳灶建设

炕连灶和太阳灶建设项目。炕连灶和太阳灶已经成为我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程。今年,我市准备在退耕户中建设炕连灶249座,和太阳灶6座,半年来,我市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截止六月中旬,此计划已落实到户,共建成炕连灶163座,完成任务的65%。太阳灶全部集中在西曲办的新农村永树曲村建设,现已全部完成。

(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0年我市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逐步逐项开展工作,同时组织农化测试(化验有机质和大量元素1600个,中微量元素700个);进一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逐步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做好观察记载。今年3月份土壤解冻后开始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到4月下旬1600份样品全部采集完毕做好标记,并运往清徐县农业局进行化验。

根据古交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测土配方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和实际情况,2010年6月8日,在古交市农业局会议室经财政局和农业局联合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设备(17项)进行了集中采购,目前,化验室正在筹建中。

(八)畜牧业情况

(九)蔬菜工作情况

(十)农村经济工作

我市按照上级下达有关“三资”文件精神,针对“三资管理”工作已形成文件上报市委、市政府。一是农村财务管理。首先加强了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力度,在部分乡村开展农村“三资”管理试点工作,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如5月份屯兰街道组织街道、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等对木瓜会居委会现有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对账实不符的资产进行了补记、处理,确保了资产的真实、准确;二是农村经济审计。2010年我市农经审计采取普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的形式。1-3月份全市以乡级农经站为主,市农经处派人员指导的形式对全市2009年度农村财务进行了普审,公开了各村2009年财务情况,通过普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提出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在重点审计中,结合“书记、市长”大接访、群众举报和有关部门委托,重点审计了马兰镇北社村委会;加乐泉乡杏树坪村委会;常安乡麻家口村委会等村级核算单位的财务,审计金额120万元,审计出违纪金额2万元,已移送纪检、司法机关处理。通过审计,打击了农村各类经济犯罪,解决了群众的上访问题,稳定了上访村的局势;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管理、规范、提高”为核心,以创建“示范合作社”为中心,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合作机制,规范社务管理,促进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6个,注册资本11201.2万元,其中:养殖业186个,种植业163个,林业21个,农产品加工6个,合作社社员达2400多人,带动非社员农户3900余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余个.通过这些合作社的示范、带头引导,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富裕了农民。

(十一)农产品安全工作(另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当前全县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农业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有待于改建、更新维修和标准的提高。

(二)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民增收受到较大影响。调查显示,除禽、蛋类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稳中略涨外,其余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较上年同期均呈现不同程度下跌,特别是肉猪、仔猪、架子猪价格下跌

较大,农民出售农牧产品收入减少,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相对下降。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对增收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农业用种子、饲料、化肥、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在高价位中运行,且部分生产资料价格还在上涨,增加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这“一降一涨”,致使农民增收更加困难。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转移和就业面临新的困难。当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问题开始显现,一方面转入、转出变动比较频繁,就业的稳定性差,打短工、打零工的人员比重增加;另一方面,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进入较高层次、向发达地区的新兴服务行业或高技能行业转移的较少,择业、就业、创业面临新的困难。

四、处理措施及建议

从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走势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经济增长的合理因素,继续保持稳中趋快的发展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一)整合政策、耕地和劳动力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按照科学规划,集中发展,规模推进的思路,把优先发展的有产业支撑的中心村镇作为建设的重点,推进土地集中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路、缩小城乡差距、大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开展农业公益性服务,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大帮建力度。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结合起来,继续完善扶贫挂钩联系制度和新农村指导员驻村联系制度,组织有实力的单位和部门与各村结成帮建对子,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作为帮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帮助帮建村研究生产发展规划,解决百姓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各村根据资源潜力及产业优势,确立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认真论证和落实帮建项目,努力争取帮建投入。

7(三)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努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积极有效提供低息贴息种养殖业贷款、能繁母猪保险、生猪补贴、粮食补贴、项目配套等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和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调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扶强做大规模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继续争取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补贴项目,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的原则,重点投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建设项目,投向国家及省专项匹配项目,投向州、县制定和出台的有关产业性扶持项目,投向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功能性建设项目,从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抓好农作物夏季和秋季管理,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二)认真抓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完成2000人的培训计划,将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做为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委托代理制。

(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五)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六)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特色产业。

(七)进一步加大梯田和坡耕地建设工作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 8问题,努力克服困难,把这一惠民、利民工程落到实处,实现提高耕地肥力,把“三跑田”变为“三保田”,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八)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

(九)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工作,确保年底顺利完成。

总之,我们认为搞好农业工作要抓好以下几点:

围绕城乡统筹,积极开拓创新。一是探索突破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探索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体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其他投资农业的业主,多元化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二是积极配合信用社、市农业担保公司、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搭建信贷、担保、信息、服务平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

围绕农民增收,突出产业发展。一是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加强大春管理,确保粮食产量.二是致力于打造劳务品牌,多渠道引导农民工创业。做好农闲季节性务工工作。搞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重点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突出发展蔬菜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继续完善认证手续。四是加强脱毒鼠试研及后期管理工作,种子质量标准的把关研究与制订工作。围绕项目建设,打牢发展基础。一是继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做好机耕机收工作。二是做好矿山周边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验收工作以及2008年、2009年农村炕连灶等建设项目验收,为 9下一步争取中央和市级投入做好准备。

7.张桥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1 篇七

县政府督查室: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及富政发〔2012〕3号文件中涉及我镇目标任务,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1-2月份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召开动员大会,积极落实“工作落实年”会议精神

我镇利用节后进行春训,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每个机关干部记写了60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并举办了学习专栏。2月10日,张桥镇召开“工作落实年”暨2012年工作安排动员大会,镇领导班子、机关全体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监委会主任、会计、计生专干、驻镇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共计128人参加了大会。

二、围绕农民增收,加大技术培训,设施甜瓜示范园已初步建成1、设施甜瓜示范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按照园区化推进、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思路,积极实施设施瓜菜基地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已建成念田、华张2个高标准设施甜瓜示范园,新增3000亩的日光温室,总投资6000 1

万元,新建成钢架大棚750个,新建成甜瓜育苗站点2个,现育苗360万株,完成道路硬化1700米,绿化2400米,配套机井14眼,铺设暗管16000米。目前农民正在移栽甜瓜,移栽甜瓜面积已占总面积的70%,预计2月底前甜瓜全部移栽完。

2、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富平县富郁香甜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聘请西农大的专家和教授对瓜农进行移植前的技术培训指导,截至2月份,举办甜瓜作物技术培训班2次,培训总人次1030人。同时举办专家和瓜农互动会,随时解决瓜农在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美化环境、提升品位、增强功能、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集镇形象,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投资500万元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西大街1000米排水工程,正在实施街道的道沿及人行道工程。

2、实施农村改厕工作。今年我镇改厕任务是1000个。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结合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以开展村镇街巷道门前私厕为突破口,将任务分解到村到户,目前已拆除门前旱厕53座,新建了无害化卫生厕所53座,这一工程正有序推进。

3、积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春节前镇、村统一安排组织人

员,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一是要求各村清洁工程按照“净化、美化、绿化”的工作目标,彻底清理门前“三堆”,特别对富渭路,关到路及所有通村路两侧的垃圾、柴草和粪堆进行彻底清理,突出重点,集中扎实进行整治。二是规范堆放。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堆物,引导农民把农具、柴草、杂物等有序堆放在房屋庭院内。通过集中整治,镇容镇貌、村容村貌都有明显改观。

四、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1、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我镇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工程。配合扶贫办完成了“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并开展了全镇1787户7149人低收入人口的普查工作,彻底摸清了困难群众的底子,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2、民政救济工作。

继续推进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孤老五保户、困难户、危房户排忧解难,目前共发放面粉20000斤,救助款8万元,棉衣60套,棉被80床;严格执行“五保户”供养政策,按标准发放五保供养资金,全镇五保供养对象30人,每一户发放2袋面,1桶油,1袋米;对5户23人农村贫困户实行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度过了祥和的春节。积极实施灾后重建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核,目前

已有18户进行了危房改造,40户进行了新建。

五、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

我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坚持经常性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了制度和考核奖励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对村级计生专干实行量化考核,目前计生统计台帐运转合格率达100%,流出、流入人口个案信息登记建帐率达100%,全面完成各项计生指标任务。

六、积极稳妥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今年我镇的稳定工作呈现出涉稳群体多,涉稳人员多,涉稳重点对象多的特点,全镇共有涉稳群体4大类,涉及人员达100多人,稳定工作形势严峻,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头绪繁多,我们采取更加强硬的手段与措施,把它摆在整个工作的首要位置,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各村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访维稳预案,强化稳控工作,一是实行重点人群包联制度;二是实行零报告;三是实行约谈、维稳制度。四是保持信息畅通;五是实施稳控,落实包联责任,对重点人在原地的,要一对

8.**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监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2005年以来,一是积极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免征农业税1186万元,取消了农业特产税300余万元(烤烟特产税除外),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农业税收方面的零负担;二是搞好种粮农户、粮食面积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切实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确保两补资金 100%发放到位,共发放农业两补资金1021万元。三是严格实施农机补助政策,采取“农户申报、定期公示、主管部门认定、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为农户提供农机补贴资金33.5万余元,购置收割机24台、拖拉机31台;2006年计划提供农机补贴资金50万元,已补5.06万元,购置收割机5台,耕田机39台。

(二)严格实施减负工作制度。一是有效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按照“格式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的要求,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各村进一步完善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及时调整更改公示牌(栏)内容和标准,促使全县涉农收费行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全面实施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和学生收费明白卡制度。按照“收费公开、填写规范、一户一卡”的原则免费向农户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2万余份,把农民负担的项目和金额,农业“两补资金”发放标准及农民关心的“一事一议”、教育、计生、国土用水用电等涉农收费标准公开到户。向学生免费发放收费明白卡9万余份。三是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手续不全的不批、用途不明的不批、超范围超标准不批的原则,去年以来,对8个乡镇32个村的“一事一议”资金共48.17万元进行了审批。全县“一事一议”规范有序,“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四是严格执行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各村订阅报刊杂志按照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在500元/年的限额内。五是严格执行减负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减轻农民负担目标管理责任状》,构筑减负工作由单位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减负工作列入全县年终综合督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评。

(三)切实加大涉农收费监管力度。一是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物价、减负等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情况、减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今年3月,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由县减负办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纠风办等单位,对全县25个乡镇16个主要涉农收费单位的近年来的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施当中,7月底结束。二是认真办理涉负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涉农收费的来信来访,推行首问责任制,热忱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三是教育、民政、供电、公安、国土等涉农收费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减负政策,做到公开收费、亮证收费、按标准收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了农民手中。如民政局严格按标准收取结婚证工本费9元、离婚证工本费10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18例、离婚登记139例,2006年1-5月办理结婚登记1414例、离婚登记126例,无一例违规违纪收费现象。

(四)认真开展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活动。2005年10月20至25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对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等14个涉农单位的减负工作组织宣传情况、减负政策落实情况、涉农收费公开公示情况、执行涉农收费价格情况、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测评,下发了《永兴县2005年度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情况通报》,向全县通报了测评结果。对总评分在85分以上的5个涉农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并授予这5个涉农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涉农服务优秀单位”和“涉农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同时,对测评收集到的85条建议进行分类整理,责成各涉农单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对照整改,不断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二、粮食生产计划落实情况

根据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促进我县粮食生产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早稻实插面积为18.4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春播面积3万亩,比去年减少1万亩;红薯3.5万亩,比去年减少0.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万亩,与去年持平。2006年全县优质稻开发计划面积36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6万亩,中档优质稻30万亩。目前,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5万亩,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正在落实中。为确保粮食生产计划的落实,今年来,我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是以送科技下乡发动。3月15日开始,我们分别在鲤鱼塘镇、油市镇、湘阴渡镇、柏林镇、太和乡、马田镇等乡镇陆续开展“情系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粮油生产技术资料、永兴冰糖橙种植技术资料、农业法律法规等到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并现场接待农民咨询近千次。

二是以召开现场技术会促动。3月24日和4月12日分别在太和乡和金龟镇举办了优质稻、冰糖橙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旱育无盘抛秧技术现场会。

三是以办点示范带动。在粮油生产指导工作中,我们按照“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县”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在太和乡、金龟镇、洞口乡创办了三个高档优质稻种植示范样板;在油市镇儒林村创办了一个超级稻种植示范样板;在黄泥乡木梓塘进行了“旱育保姆”无盘抛秧技术示范;在太和乡乌萝村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县 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性增长。

三、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民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72万亩,粮食总产26万吨左右。历年双季稻种植面积26万亩;单季稻种植面积7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单季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粮食生产计划难以落实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一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外出打工、经商、举家外迁,剩下年老病弱的在家耕种,双季变单季,甚至荒芜不耕种,造成部分土地闲置。二是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特别是杂交稻种子价格近年来大幅度提高,由原来每公斤10元左右提高到20-30元。三是城乡差别大,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种多种少一个样,产量高与低一个样,有自己吃的就可以。四是科技人户率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难以传递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农技服务体系处于经费不足,人心涣散,有其名无其实境地。五是农村土地分户经营,难以集中流转,零星种植难以实行集中连片种植,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布局杂乱,难以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生产模式。为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发放粮食直补与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出台对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部分农民领到补贴而不种粮的现象时有发生,粮补资金的发放应与农民购买粮食种子数量(种子销售部门存有购种凭证)统一起来,这样才可确保粮补资金的到位。二是各级领导要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农业工作放在首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政策,加大农业政等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三是提倡实行土地集中流转,由分户经营向大户经营集中。四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巩固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培训制度,进行定期培训。五是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门式多门生产技能,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六是对粮食生产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基地生产格局,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七是加大对优质稻生产扶持力度,确保粮农增产增收。

上一篇:哈利波特死亡圣器电影观后感下一篇:SS8型电力机车乘务员一次作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