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需要心理辅导

2024-08-03

数学学习需要心理辅导(共15篇)

1.数学学习需要心理辅导 篇一

两类需要缺一不可

一个人要吃饭、要喝水、要呼吸新鲜空气。粮食、水分及氧气,这些都属于人的生理需要,是保持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要素。一个人如果不吃饭或者少吃饭,机体的能量供应便不足,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便会受到影响。例如,会产生低血糖的表现,感到头昏、眼花、心慌、出冷汗、疲乏无力、昏厥、抽筋,甚至昏迷。假如很长时间不吃东西或者吃得很少,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饥饿性酸中毒,严重的还会饿死。

但是,人不仅是有血有肉的机体,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非常复杂心理活动的高等生物,因而就有各种各样心理上的需求。这些心理需要,对于人的正常健康的生活也十分重要。因为单有生理需要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人人都希望有人关心他、爱护他、支持他、喜欢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希望得到同情、安慰、鼓励和帮助。假如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焦急、紧张、苦闷、沮丧,甚至还会导致心身健康的崩溃。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心理需要的重要性。

两类需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是有区别的。前者主要对具体物质,如粮食、水分、维生素等的需求,其基本作用是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循环、排泄和新陈代谢等。而后者主要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他人的爱和尊重等,这是为了保证健全的心理功能,如饱满的情绪、良好的自我感觉,以及尽可能高的精神效率等。

然而,两者也是有联系的。进食行为,基本上是用来满足生理需要的行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肚子饿了才进食的。从另一方面看,进食也包含着满足心理需要的成分。讲究饮食的色、香、味,便是用以满足感官的心理需要。还有些人,以嗑瓜子来排除无聊感,用杯中物以解除心头的苦闷(即饮酒浇愁),他们显然是因为心理需要才进食的。又如性的需要,既有生理的成分,又有心理的因素。在动物中,性的需要基本上是生理性的,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在春情发动的季节里,猫儿叫春、蟋蟀交尾、鸳鸯求偶,这些都直接和它们的性生理状况相联系,以交合为主要的实现手段。而人类的性需要,虽然也与生理功能相联系,但其主要成分都是心理性的。从择友约会、恋爱到结婚,这是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社会活动;人们又常用文字、诗歌和图画等来表达自己的性需要;性交虽然是重要的方式,但并不是满足性需要的唯一方式。

“人非禽兽”。动物以生理需要为主;而在人类,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很重要,而且两类需要往往交织在一起。这大概是人类有别于其它生物的要点之一。

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

有一位名叫马斯洛的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心理需要进行了很详尽的研究,把各种心理需要加以归类,而且提出了一种假说——心理需要的层次说。他认为,心理需要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或等级,首先是满足較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是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假说,在心理学中影响颇大,不无可借鉴之处。

最低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是生理需要。“民以食为天”,强调了“食”的需要,是一切需要中的最重要者。“我们要饭吃”,是一切口号中最响亮也是最强有力的,就是因为它反映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们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为安全的需要。人们需要穿衣服,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免遭自然界及社会力量的破坏。人们希望有一个庇身之所,要求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些都属于安全的需要。常常听到有人说:“金窝银窝不如家中草窝”,就是因为那是他的家,家给他带来了安全感。

再往上一层是爱和所属感的需要。人们需要其他人喜欢他、爱他,也愿意将自己的爱赋予其他人。这里所指的爱是广义的,有夫妻之爱、亲子之爱和周围人的爱,以及对工作、集体、祖国的爱。同时,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希望自己成为合适的社会集团中的不受歧视的成员,这便是所属感的需要。人们不希望被编入“另册”,不愿意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再高一层是自尊心和受到尊重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也希望自己认识到个体的价值,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父母未经子女的许可,偷看了孩子的日记,拆看了他们的信件,孩子常常会非常不高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到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人权”,另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很太的损害。

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体需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条件,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常常有人感叹:“怀才不遇”,或者是“生不逢时”,其原因便是感到自己并未充分地自我实现。

心理需要和社会制约

马斯洛的假说是有缺陷的,其最主要的缺点是过分地强调“自我”的需要,而忽略了社会的制约。因为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中,社会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人的包括心理需要在内的心理活动发生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中,心理需要的内容并不相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青年中风靡一时的“嬉皮士”运动,他们蓄发留须,不修边幅,野餐露宿,四处漫游,玩世不恭,这些是在当时当地青年们心理需要的畸形反映。究其根源,其主要问题并不是美国青年的病态心理,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同时,人们的心理需要还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自我的实现,只有同社会的条件及需要相适应时才有可能实现。如果有人想用违法乱纪或者损害他人的办法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样的心理需要不可能满足,也决不允许他实现。

需要和愿望

从心理学来看,个体意识到并想加以实现的需要称为愿望。以上所举的例子中,实际上既包括需要,又包括愿望。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都把它们当作“需要”来剖析了。

其实,有些心理需要自己并未意识到已处于意识水平以下。譬如,有些人换了一个工作单位,感到心里很不自在,很不踏实,茫然不知所措。这就有可能是由于刚到新单位,缺乏安全感;或者是有进入新集体的心理需要,但一时未能成为新集体的平等的一员。如能了解自己的需要,便能较好地调整和适应。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需要是觉察的,而且是准备加以实现的。这类愿望,如果合理,采取的措施也得当,有可能实现。愿望的实现,可以产生心理上的满足。然而,有时愿望没能实现,这就称为挫折。面对挫折,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改变实现愿望的措施;二是调整自己的愿望。如果屡遭挫折,既不改变实施的策略,也不调整愿望目标,那就有可能导致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2.数学学习需要心理辅导 篇二

一、满足学生对兴趣的需要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产生的基础是需要, 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可以属于物质方面 (如对水的需要) , 也可以是精神方面 (如对学习的需要) 。而人的需要总是带有社会性的。当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心理需要时, 就会产生对它的兴趣, 从而积极地去接近它、探究它, 以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数学心理素质的核心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趋力。兴趣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起跑线,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倾向性的表现。这种倾向性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有联系的,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于是教师把要学的数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 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的教学就要注重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创设情境。

二、满足学生对再创造的需要

儿童在掌握某些知识、技能以后, 并不能立刻引起他的心理发展。掌握知识、技能是新质要素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 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 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的时候, 我们才能说儿童心理真正得到了发展, “再创造”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 才能生成和内化为知识和技能, 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给同一种物品分类时, 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些铅笔,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按长短来分;按颜色来分;按形状来分;按用没用过来分;按有没有橡皮头来分……。学生自己发现了同一种物品, 按不同的特点, 会有不一样的分类结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促进创造性发展。又如, 在教学“9+3”时,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9+3”的计算方法时, 有的学生用点数法, 有的学生用接数法, 有的学生想到了“凑十法”, 甚至还有学生想出了用“10+3-1”的简便方法。数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探索性、开放性的题材, 才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 乐于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体现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

三、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学生有得到他人肯定的需要, 评价是学生学习获得的肯定的途径。从心理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容易接受别人的赞美和表扬, 不管他的天分和潜质如何, 一旦被别人肯定或者受到别人的欣赏时, 其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 也是师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当多样化, 应重视过程的评价, 以定性描述为主,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中用奖励小红花的方式, 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方式、结果, 调动了各类学生的积极性, 其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在批改作业中, 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等级:优、良、一般、再努力。作业连续五个“优”, 以及累计有十个“优”的学生能得到老师送给的五星, 成为班级学习之星, 在学习园地中展示个人风采。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 从而自然地、自觉地在学习活动中反映出评价的效果与价值。教师对学生评价有了一个阶段性后, 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等形式, 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并以“笑脸娃娃”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自评和他评的形式, 从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其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效果是否良好等信息,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得以全面的发展。

3.学习的心理需要与激励 篇三

教育教学重在人才培养,无疑应该重视人的智力因素的发展,但又不可忽略人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成就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取决于学生能力的高低之外,还与他的性格、情感、动机、意志、气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他的个性差异。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理需要,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是处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

一、需要的实质

1.什么是需要

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是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从反映论的观点看,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它是一种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那么,需要具有什么特性呢?

(1)需要具有对象性。人的任何需要都指向一定对象,包括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精神性的内容。

(2)需要具有与个性生存的相关性。个性生存发展的不同阶段均以需要为必要条件,如儿童以游戏娱乐为需要,青少年以学习为需要,成年人以工作、劳动为需要。

(3)需要具有人类的共同性与个性差异性。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精神需要与社会活动需要是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每个人的内部生理、心理状态与外部环境条件不同,需要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4)需要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的需要也逐渐复杂化、多样化。

2.需要的产生

由需要的特征得知,需要的产生与个体当时的若干因素有关:

(1)生理状态。由生理状态产生的需要只是低级的需要。

(2)自然情景与社会因素。自然情景与社会因素容易诱发需要的产生并增加需要的强度。

(3)个人的认识水平。人的思想,特别是判断、想象能力对需要欲望的产生起着刺激作用。

二、激励过程

1.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课题。广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激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

(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激化(或增强、或减弱)人的行为。

(2)从内部状态看,激励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出来,处在激活状态,对行为有强大的推动力量。

(3)从心理行为过程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2.需要与激励的关系

从激励过程分析看,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开端,需要得到满足是激励得到完成并从而产生新的需要。由此可见,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最基本的原因。在我们教学中,激励无论是从目标导向,还是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过程看,它都是整个学习行为的动力系统。从学习过程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看,需要是一切非智力因素,包括性格、情感、动机和意志的基础,而激发又是需要赖以满足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调动一切可行的激励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需要,推动其实现满足,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作用。

3.激励原则和方法

(1)从原则上说,学习需要的激励应注意处理好个体需要与集体需要的关系。一方面满足集体需要应兼顾个体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个体的需要不应该妨碍和干扰集体需要。

(2)从方法上看,激励无非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教学上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满足其学习的需要。目前,我们在教学中用得较多的激励方法有:一是目标激励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二是奖惩激励法,制定学习上的奖惩措施,如实行奖学金制度等,以此推动学生学习;三是竞赛与评比激励法,开展各科学习竞赛与评比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榜样激励法,树立学科能手、学习标兵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上进心,自觉把学习搞好。

总之,教学上遵循科学的规律,深入分析需要在非智力因素中地位和作用,正确运用激励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

4.关于创业需要具备心理素质 篇四

领导力(Leadership)好的领导人一定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有道德感,有在组织里树立诚信原则的意愿;他也可能是个热心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已近迟暮之年的玛丽?凯?艾施女士(MaryKayAsh)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元素。她创建了玫琳凯(MaryKayCosmetics)品牌,帮助超过50万名女性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很早以前,身为单亲母亲的艾施为一个家用产品公司做销售。虽然25年间她的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性别歧视,艾施无法在晋升和加薪时获得和男同事一样的待遇。艾施终于受够了这种待遇,1963年她用5,000美元创办了玫琳凯公司。

艾施以具有强大驱动力和富于灵感的领导风格闻名,她创办公司的态度是“你能做到!”她甚至会用卡迪拉克轿车奖给顶尖的销售者。由于其强大的领导力技巧,艾施被认为是近3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之一,而玫琳凯也被评为美国最适合工作的企业之一。

5.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询 篇五

1. 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询?

就象一个身体上很健康的人,也最好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一样,每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每年花一点时间去看心理咨询。看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心理疾患,而更应该是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到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把做心理咨询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消费。

2. 哪些人必须看心理咨询?

(1)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

(2)长期躯体不适,经躯体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

(3)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4)自觉工作压力过大;

(5)长期失眠;

(6)遭遇重大生活挫折;

(7)长期家庭纠纷;

6.辅导员工作是否需要计划 篇六

辅导员工作是否需要计划

做过辅导员的同志都有这么一个感受,除了常规性工作之外,其他工作来的都很突然,比如:临时调课通知,学生突发事件等。因此,很多辅导员在被要求安排周工作或者月工作计划时不知如何下笔来写,找一推理由来推脱,以至于现在很少有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周计划或者月计划。   但是以我看来工作计划对辅导员的工作是必须的,而且非常重要。我尝试过不列计划开展工作,看到什么通知就安排什么事情,感觉就是忙的时候脚不离地,闲的时候又好像无所事事。同时,这样长期开展工作的话,好的能把工作基本完成,但是其他方面比如:与学生谈心交心、自身提升成长都无法得到提升。   因此,我觉得辅导员工作计划非常重要,设定合理有效的周计划、月计划,可以更加合理的统筹分配时间,更好更全面的.开展工作。同时也对我们开展阶段性总结、回顾等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对我们自己的成长也是一批很大的财富。

7.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自我调适 篇七

这还是期末的一点“小事”, 平均分、优秀率、进步 (退步) 度, 在年级同学科教师面前, 会感到挺“丢面子”的。我们总不能找领导、找教师说明——我们班为什么这次“败北”, 原因在于学生不读书, 家长不配合, 改卷教师出“重拳”, “拖尾巴”的孩子又回来“凑数”了, 只能“眼泪往肚里吞”。可心里一直在纳闷——我在教学上, 每节课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课堂学习的情绪, 以学生为本,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活而不乱”, 学生的思维是“纵横驰骋”的, 而为什么考起试来, 班级成绩就不如那些“灌”、“充”、“压”的传统教法的教师呢?我到底是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考后分析中寻找“既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 活络学生的身心, 又夯实学生基础”的路子, 还是“随波逐流”, 依然以应试为重点, 紧盯着“短视的分数”呢?此时不管是哪位教师, 都会犹豫和徘徊。

再看看平时, 这个学生不听话, 那个学生闹事, 教师每天就像“消防员”一样不停地面对着各种突发事件, 搞不好, 可能还会有学生“顶撞”你, 作为教师的你, 只能“忍气吞声”, 选择“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有时又会“憋屈”得受不了, 恨不得冲到操场上去“吼两声”。想想自己, 当老师实在是不值, 付出了真心, 付出了心血, 可惜得到的却不是“正效应”。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再加上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文人相轻”的现象, 教师自身对荣誉、名利等又有“放不下, 想拥有”的思想, 在教师与同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冲突”下, 于是乎就出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 笔者所在的地域, 已经为中小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这是上级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 也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 我们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

按心理学的观点, 心理健康需要心理干预和治疗。此话固然没错, 但笔者认为, 那仅能作为外力的一种“辅助”, 就像俗话所说的, “能救你的不是上帝, 只有你自己”。教师, 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必须也只能靠自我的调适。

笔者在从教生涯中, 也在不断地遭遇着心理上的挫折。比如, 上语文课时, 总有一位男生自由散漫, 总是跟你唱“对台戏”, 不举手就在底下信口开河, 给出的十个答案起码有七八个是错误的, 此时的你真是“急火攻心”, 恨不得冲上去“抽他两巴掌”。往往这个时候, 自己努力将手插进口袋里, 狠狠地捏一下自己的大腿, 告诫自己———你是老师, 他还是孩子, 孩子是无知的, 急需要我的教育, 若我跟他一般见识, 那我岂不退化成孩童了。再说了,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当, 那就必须要有教师的职业修养。想想那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非正常的儿童, 他们都能将压力承受下来, 这种“暂时不循规蹈矩”的孩子, 说不定“今后才能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呢。此时, 将目光朝别处看, 心情就会大不同。

一、正视教师职业, 克服急躁易怒的心理

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行业有其独特性, 它是特殊的服务行业, 事关千家万户的未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时刻拥有一份爱心与耐心。就算心情暂时糟透了, 每当站在教室门口时, 也要学会“川剧变脸”, 将“春风扶上两颊”, 以微笑开始一天的教学。你拥有一脸灿烂的春意, 学生才会报以无限的课堂生机与活力。很难想象, 一位终日不苟言笑, 板着一张脸的教师, 他的课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要求教师时时告诉自己——学生是“无辜”的, 来学校是要你给予陶冶和熏陶的, 你的易怒、你的喜怒无常, 都将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既然选择了教师, 就必须要有“绣花式”的耐性, 要努力摒弃暴躁、易怒的毛病。可在讲桌上贴一张“不生气, 生气会老得快”的漫画, 提醒自己, 要永葆一颗爱孩子的心。倘若哪一天坚持不下去了, 那就说明还没有完全练就教师的“第一层功力”。正视教师职业的特点, 才能有效调适自己每一天的心理。

二、参与有氧运动, 调节自我的身心

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 也是繁重的, 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 批阅作业、家访、组织学生活动, 工作日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一条线。加上长期的伏案工作, 更易引发颈椎病与胸闷等, 若不注意调节的话, 便很容易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双重不适。面对这种状况, 笔者的经验是下班之后, 先将手中的工作停歇一会儿, 要知道, 就是到你退休的那一天, 依然有数不尽的工作要做。因此, 要每天保证40~60分钟的运动量, 跑步、器械健身、打羽毛球等, 积极地参与到有氧运动中。在运动中排汗, 在排汗中减缓劳累, 有利于当晚的睡眠, 又强健了体魄, 令自我的身心得到调适, 可谓一举三得。周末, 也可以挤出一点时间, 与家人一道去户外爬爬山, 呼吸新鲜的空气, 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促进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更利于教师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走出户外观海, 开阔自己的胸襟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 是因为大海有容乃大。低调是一种生活姿态、处事哲学, 我们要低调做人, 但我们要高调做事。工作时全身心投入, 个人时间、休闲时刻, 就要尽情享受。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我们不要伪装自我。有了糟糕的心情不可怕, 可怕的是让糟糕的心情愈演愈烈。心情郁闷时, 不妨暂时抛开手头的事情, 一个人跑到海边, 去看看大海, 吹吹海风, 听听海涛, 站在大海面前, 你会发现个体的渺茫。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沧海一粟, 什么愁苦, 什么忧伤, 什么困惑, 什么抑郁, 与辽阔的大海相比, 一切均不值一提。笔者有一种感觉, 每次来到海边, 伫立一段时间后, 内心总能归于平静。

四、借助笔端倾吐, 化解内心的积郁

除了面对大海开阔自己的心胸外, 有时还可以借助文字涂鸦, 将心中的不快与积郁化解。就像小时候被父母批评后, 无处倾诉时, 就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进行“含泪控诉”。在学校里, 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 借助文笔, 或者打开电脑, 将不舒服、不理解, 甚至将指责、诘问、质疑等记录下来。当书写完毕后, 你会长出一口气, 会有说不出的轻松感。过一段时间, 你再来翻阅这些文字时, 可能会为自己当时的冲动、无知所“雷”倒, 没有过不了的“心坎”, 只要你用心去跨越。

8.只是需要心理整容 篇八

因平凡而失的自信靠改“面子”找回

刘丽是某艺术院校的学生,虽然才艺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但在这美女如云的学校里,有些胖的她总觉得矮人一等。抽脂、隆胸……经过一系列的整容手术后,刘丽觉得别人依旧看不起她,这时,她想到了再一次整容。坐在诊室里,刘丽始终低着头。"可以把头抬起来点儿吗?"医生问。刘丽却将头埋得更低,双手在裤子上揉搓着:"我长得很丑!"没等医生继续问话,泪水已经从她的眼睛里涌出。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小时候,每到过年,小姨父就会拿着相机给我们这些小孩儿拍照,可是每次轮到我时,他都说我太胖而不给我拍。最近我经常感到胸闷,晚上也老做噩梦。"

这次,医生依旧给刘丽做了整容,只不过是一次特殊的整容手术——心理"整容"。"你的身体没有什么问题,是你心里的挫折感和自卑感,反映到你身体上,就出现了胸闷和做噩梦等不适。"接着,医生又说:"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身体残缺的人都能快乐地活着,而你为什么做不到呢?"刘丽稍稍抬起头,眸子明亮清澈。"其实你长得并不丑,而且眼睛还挺漂亮。"听到这,刘丽的头抬得更高了。"你能正视我的眼睛吗?"医生再一次要求。刘丽犹豫了一下,略带羞涩地看着医生。" 非常好,一个人的信心比美丽更重要。"在与医生目光的对视中,刘丽首次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头脑一发热盲目就整容

"颧骨加高,眉毛抬高。"当一名30多岁的女子提出这样的整容要求时,却把接待她的整容专家弄得哭笑不得。原来,这名女子原来的外表柔弱纤巧,五官也十分清秀,这样整容的结果,不但不会让她变得更美,反而还会影响她本来的美丽。经过专家询问才得知,原来该女子整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容貌有问题,而是结婚已经8年多的她,丈夫是生意人,经常在外应酬。该女子的一位朋友告诉自己,她的颧骨和眉毛太低,这样的面相太柔顺,会控制不了丈夫,从而增加婚姻的危机。她居然真就信了,为了如此荒唐的理由就做出了整容的决定。

笔者在一些整容医院了解到,像这样因为心理异常,盲目整容的人还很多,基本上能占到整容者的一成。很多年轻女孩子都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就某个部位反复去做整容手术。单眼皮改双眼皮,改完后觉得不满意,又改回单眼皮的例子屡见不鲜,而且她们往往是越改越不满意,越改心里越不痛快,这样下去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整形外科专家指出,如果仅仅因为一些不理智的想法,就草率地决定去整容,不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而且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些专家还建议,整容医院应该再设立"整形心理门诊",对要求整容的顾客先进行心理"整容"。面子固然重要,但身心健康才是女性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美丽。

整容是途径,自信定成功

一定程度上,整容确实能增添个人的自信与尊严,很多平凡的女孩儿借着外貌的改变而重新树立了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不过,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整容机构能解决的只是人们身体上所存在的美的缺陷,而改变不了一个人对生活、工作及朋友的态度,和对自己未来的正确衡量。整容只是增强自己自信心的一种途径,而自信心才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所以在身体整容的同时,别忘了心理"整容"。

一个人身体有了疾病可以找医生对症下药,可如果心理得了疾病而不加注意,却可以伤及灵魂,甚至毁灭人生。每天早晨起来时,给自己一颗糖,你会发现生活是甜的;对着镜子,自信地告诉自己,我是最美的,会发现自己原来那么漂亮;把笑容展现给别人,会发现别人也会还你笑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清除了自己心灵上的阴影,整个世界也会随之变得光亮起来。经常给自己的心灵进行"美容",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魅力无穷。

9.企业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培训服务? 篇九

一般来说,企业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心理培训,但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则特别需要进行心理培训。

1.企业组织变革时

从职业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组织变革对员工而言是一个特殊而强大的刺激源,员工必然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应激反应,如若员工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如此强大的压力,将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上的不适,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这样的员工必将对组织变革的执行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有调查表明,组织变革时, 60%以上的人在受消极情绪的困扰,50%的人有失眠情况,70%以上的员工工作效率下降,40%以上的员工工作失误增加,甚至有人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5月23日,美国IBM员工在周一纷纷开展罢工、 以及发表联合声明等行动,反对IBM在全球裁员1万到1.3万人的计划,

205月27日,英国汇丰银行的职员在伦敦举行罢工,抗议薪金不合理。因此,组织变革前、变革中和变革后进行心理培训,转变员工对变革的消极认识,提升员工的压力管理能力,处理员工的消极情绪十分必要。

2.企业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

此处的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影响巨大,对员工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冲击的事件。突发事件的目击者或者直接相关人员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冲击,特别需要心理干预。此外,许多危机事件的影响一旦产生后,并不会立刻表现出来,特别在行动上看不出什么不同,但突发事件的画面并因此会重复出现在员工脑海中,其隐性的负面影响也就开始形成。如企业发生突发性灾难造成人员伤亡,员工因为失去了同事处于巨大的心理悲痛之中,这时候就要进行群体性的心理培训。

3.企业员工出现普遍性的职业倦怠时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通常表现为一种感觉疲劳或挫折的状态,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果发现员工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工作充满厌倦,或者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则可以尝试进行心理培训,调整员工的认知,激发员工的热情。

4.新人入职时

10.夫妻和谐必须满足五种心理需要 篇十

分类: 父母课堂 夫妻和睦 标签: 夫妻和谐 【收藏该博客】(2012-08-06 08:57:3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心理需要进行了归纳,从而得出夫妻和谐必须满足双方的五种心理需要。

一、尊重的需要

人的自尊心从小就有,一旦受到损害,便会痛苦不已。如果受到尊重,则会感到欣慰和满足。夫妻间的相互尊重、信赖,是深化爱情和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任何训斥或轻视贬低爱人的做法都会损害对方的自尊心。

二、爱好和感情的需要

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应尽可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并为对方提供方便。感情的需要以爱为中心,持久的爱会使对方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否则,失落感便会油然而生,不满、烦恼、怨恨也会接踵而至。

三、交往的需要

社会是人生活乐趣的源泉。那种不准爱人与他人交往的做法,不但不能保证爱情的专一,还会破坏对方的心理平衡,对家庭生活感到厌倦,对爱人产生反感,其结果只能使婚姻破裂。

四、自主和表现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办事。这就是自主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可观的劳动成果,使自己的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夫妻之间应常常通过语言或行为来使对方欢悦、惊奇、着迷,进而赞赏自己。

五、宣泄的需要

11.你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篇十一

积极的心理暗示,至少会让你从以下几方面获益。

一、让自己工作愉快。有些教师一进学校就发脾气,责怪学生不争气。久而久之,不良的情绪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你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的学生是全年级最棒的,自己遇到的搭档也是全校最好的,那么我们就会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对同事多一份支持,最终我们自己也将会收获快乐。

二、让学生信心十足。教师改变了心态,学生是直接受益人。学生天天被表扬,时时听鼓励,他们也会接过老师那积极暗示之魔棒,认为自己的班级是全校最好的班,自己是全校最棒的学生,遇到了全校最好的老师。如此一来,他们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因为他们找到了自信,在心态上积极振奋,跃跃欲试。

三、让家长充满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最能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老师的积极暗示多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所抱希望也就大了,他们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不知不觉地加大。而孩子恰恰就是在我们的赞美声中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的。

或许就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班里的学生真的自信上进,成绩也超过了其他班。这时,学生开心,家长开心,作为老师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12.数学学习需要心理辅导 篇十二

一、赏识学生, 满足学生被教师尊重的需要

人最本质的心理需要是得到他人的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首先要赏识孩子。”而赏识学生的前提则是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够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 往往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指责和惩罚多于赞扬和鼓励, 这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反抗的心理, 其健康成长受到了极大影响。为此, 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 从而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与进取心。

二、宽容学生, 满足学生被教师理解的需要

所谓宽容学生, 就是在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时, 教师要给予理解, 并耐心地帮助他们反思、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不是锤的打击, 乃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成功的教育不是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的, 而是建立在宽容与理解的基础上的。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来说, 还缺乏自律意识, 有缺点、错误是正常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能就因为他们在上课时讲一两句话或考试成绩差一点就严厉批评他们;也不要因为看到他们玩耍, 就板起脸训斥他们或去找其家长告状。尤其是对班里的后进生, 教师更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对他们的调皮捣蛋行为要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宽容, 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忍耐, 少一些惩罚;多给学生一些辩白的机会, 少一些咄咄逼人的训斥。这种宽容, 是对他们无私的爱, 是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三、相信学生, 满足学生被教师信任的需要

居里夫人曾说过:“自信是人们成长与成才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学生如果失去了自信心, 就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甚至即使原本很有才能的学生也会变得碌碌无为。因此,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可或缺。如在新学期伊始, 我就对班上的学生说:“我不在乎你们以前的学习成绩如何, 现在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希望你们能和我一起努力, 共同进步。”我想通过这样一番话来消除一些学生原有的自卑心理, 重建他们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处处留心,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会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他们, 传达出“你能行”的信息, 并且避免讽刺挖苦或者悲观失望的话从我的口中说出。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 我都给予热情的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 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进步。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望完成和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学习活动, 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需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且这种影响是学校中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学校要关心、引导学生的这种需要, 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的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展示, 进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多年来, 我校坚持开展阅读经典名著、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这让学生既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又得到了高尚文化的熏陶。

13.普通人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 篇十三

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常人,如果你自己发现有一些困惑,有一些困扰,有一些恼怒、烦恼,而且自己想不清,跟朋友亲戚说也理不清,这种状态就到了需要求助心理学帮助的状态。

后现代心理学倾向医学那样,最好的医学是预防医学,不是临床医学开刀开得多好,我修补修得多好,最好的医生是治未病。

这样一种思考跟我们的现实有点距离,现在大量有问题的人都得到帮助所谓的没问题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显露出来,或者没有觉察,只会感觉自己不快乐,幸福感不够,生活满意度不够,但是没有发现自己有问题,到心理学家这里得到帮助对幸福更满意更快乐了,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帮助。将来有一天不仅有问题的人找心理学家,没问题的人也想请心理学家给自己做一个心理顾问,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状态。

当一个人处在和谐、稳定、健康状态找心理医生,他的获益远大于那些有麻烦的人。有麻烦的人关注问题的处理,而不是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恰恰是那种好的尤其是经济地位比较好,衣食无忧的人,没有问题的找心理医生,他从中得到的资源会让他变成更加积极,更有幸福感,更加朝气蓬勃。

国内现在的心理治疗体系并不完善,想要达到一个完成的心理治疗、帮助体系犹如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社会分三个层面,有一部分是生活在底层,生活收入不是太理想,他们的心理学痛苦来源于物质的缺失、教育的缺失,使他们无法学到生活的技术、相处的技术。这样一批人又不可能找到付费的心理学家,本身他们就生活在基本上是生活的底层,他们再付出费用找心理医生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一大批人社会建构一个帮助咨询系统针对他们。国家这些钱养心理医生,这些人可以无偿得到心理学的帮助。这部分人应该是国家负责。任何心理医生要活下来,他本身也有他的权利,我们不能够主张心理医生献身农村去。当然有志愿者,但是志愿者不能是一辈子。有社会的资金进入来做这样的慈善或者是社会工程。

第二类生活既不是很好又不是很低的人群,这类人靠付一定的费用但不是很高的费用给一些专家或者给一些医疗机构。当然还有更高级的,你收入很高,你的烦恼是精神的烦恼,包括信仰,包括你对生命的理解,是这方面的困惑,包括对哲学的困惑,你可以找一些比较高端的专家深入了解,进入灵魂深处探究。总之,社会应该有多个层面的帮助系统,服务不同层面人的需求。

14.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审需要哪些条件 篇十四

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审: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和引导。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高校建立辅导员职业资格,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相关学科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有权审查学校的教师的专业和技术资格是教学助理(初级辅导员)和讲师(中级顾问)。包括班主任、心理咨询师、公寓辅导员,可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以下是关于高校辅导员专业评审管理措施的小细节,包括审查条件和程序、文件等要求。

一、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条件

1、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工作态度端正,为人师表。

(3)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

(4)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

3、结合从事的辅导员工作需要,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4、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

(1)申报前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

(2)任期内有教学事故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有重大教学或责任事故者,延迟2年申报。

(3)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2年申报。

二、助教(初级辅导员)资格条件:获得本科学历后,从事高校专职辅导员工作满1年,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高校辅导员职责,直接认定初级辅导员资格。

三、直接认定中级辅导员资格条件: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满3年(其中在我校从事辅导员工作不少于1年),教育教学及工作实绩符合要求,经考核,能胜任和履行高校辅导员职责。

其他人员申报中级辅导员资格,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1、学历和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初级辅导员职务满4年。

(2)大学本科毕业后,受聘初级辅导员职务满5年。

2、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符合下列要求

(1)熟练掌握高等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取得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岗前培训合格证书。

(2)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其中班级辅导员平均带班人数不少于280人,心理辅导员平均带班人数不少于100人。

(3)承担思政教育类课程教学,主要指思政课、党课、团课、素质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咨询课等,每学年授课不低于60课时。

(4)教学效果良好,历年教学质量考核合格。

3、学术水平与业绩成果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对学生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1)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生工作相关领域学术论文帮办编辑扣扣/微信766085044,1篇。

(2)参加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以上。

(3)取得初级就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1项以上。

4、工作实绩条件须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5项中的一项:

(1)任期内学生测评满意率平均达90%以上;

(2)任期内平均毕业班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6%,学生欠费率不高于0.8%,违纪率不高于4‰。

(3)任期内在学校年终考核中至少1次评为良好及以上等级或个人获得校级以上相关表彰1次;

(4)所带班级曾获校级以上优秀集体称号;

(5)参与指导学生获得市(厅)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四、辅导员评审程序

1、申报

申报人根据本人从事的专业和工作岗位性质及本人具备的任职条件,向所在二级单位提出申请。申报人须认真、如实填写《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2、推荐

各申请人所在部门根据任职资格条件,对申报人进行择优推荐。根据申报人的工作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写出评议推荐意见,评议推荐意见须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学校学生管理部门。

3、审核

(1)学生处负责审核辅导员类别申报人员相关材料

(2)人事处会同有关部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等)组成审核小组,对申报人的学历、资历、教学、科研等情况进行审核。

4、评议及审定

(1)辅导员职称评审组按照任职资格条件,认真审核申报人的材料和基层推荐意见,经充分讨论后,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2)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在评审组评审基础上,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审核、评议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评审时,必须有超过全体委员三分之二的委员到会,才能进行评审。申报人须得到超过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的同意票,方可通过。评审结果当场宣布,出席委员签字确认评审结果。

5、校评审委员会通过的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示。

五、论文

论文必须是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在“CN”、“ISSN”系列学术期刊;收集发表在学术期刊。“增刊、特刊、专刊、专辑”文件和文件组的文件不包含在指定的号码。

15.教师培训中需要注意的心理问题 篇十五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时间不会很长,而且他们也都是成年人,成人学习相对儿童学习而言,具有更多的社会规定性,成人学习具有道德价值的功能,尤其是随着终身学习理念在社会上的普遍认可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学习已经被作为成人的一种生存的基本权利,学习是一把生存的钥匙,所以很多培训教师认为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员就可以了,教师的培训中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参培教师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感受。而笔者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参加教师培训工作十几年,一直用心像观察小学生一样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慢慢发现:其实我的学生,无论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还是四十不惑,或者是五十知天命,只要他走进了课堂他就会变成了可爱的“小孩子”,身上就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小孩子小学生身上的一些特征:

1“孩子”是弱小的

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会出现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年纪大一些的学员或基础比较差的学员,刚开始还提一些问题,到后来问题就越来越来越少了,还老看我,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才说:觉得自己的基础太差,问得太多了害怕我烦,内心真是象孩子一样的弱小,令人怜爱。针对这个问题,一般在培训开始时,我就微笑着说:“从我的面相上,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我这个人的脾气特别好,所以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有问题尽管问,十遍八遍我保证绝对不会烦”。就这样一开始就给学员们吃一颗定心丸,慢慢地学员们就放开了,做到了有疑必问。

2“孩子”是任性的

培训学员参加培训,都是利用节假日来的,而他们平时的工作又非常繁忙,所以来参加培训时,他们对培训的内容非常挑剔,总是希望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而个别培训教师照本宣科,不注意方式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差,老师们认为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学员们就会象孩子一样非常任性,毫不留情的在课堂上说话、走动,甚至鼓倒掌。为了让学员们在宝贵的学习时间里有所收获,我在教学上就比较注意联系学员的工作实际,比如讲word时,我除了讲word的基本功能操作外,还会讲解这个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用途,这样既学到了必要的知识,也使学员们学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方法,这两种内容的交叉学习,还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好评。

3“孩子”是有缺点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学员也是有缺点的。学员们平时工作比较忙,老是在自己学校的小圈子里转,与外界接触比较少,时间长了,难免会对学校、工作、待遇有一些怨言,而这种怨言也会使学员的工作与学习的热情不高。而培训不光是知识的培训,也是学员们思想交流,提升自己思想层次,解决思想问题的有利时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员之间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员在把自己与其它学校优秀学员在学风、教风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员们爱岗爱校、爱学习的思想,既提高了学员自己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学员对的所教内容的学习热情。

4“孩子”是自尊的

成年人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所以与学员交流时要非常注意自己讲话的方式方法,一句话不注意,就可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讲话的方法,学员的基础再差,问的问题再可笑,也总是认真回答,并且经常鼓励学员,使他们得到必要的尊重,从而他们也更加尊重我和我的劳动。

5“孩子”是快乐的

成年人的自控能力非常强,在培训过程中,有的教师就过度开发学员的自控能力,认为讲得再乏味,再枯燥,学员也会认真听,其实不然,成年人的自控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上课时适时的、经常的穿插一些小笑话,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拉近了与学员之间的距离,使学员把我当成自己的朋友。

成人教育之父诺尔斯把成人教师的形象描绘为“作为艺术家的角色、作为促进者的角色、作为批评分析家的角色以及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成人教师与学员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平等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探索的伙伴关系。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教师都能够放下老师的“架子”和“面子”,只需花那么一点点的时间用在参培教师的心理研究上,我们的教师培训就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摘要: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由于很多培训都是强制性的,加上参培教师都是成年人,所以培训机构和任课老师往往会忽视对参培教师的学习心理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通过对成人学习心理的研究,从而达到呼唤人们更加关注成人学习心理的作用。

关键词:成人,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董守文,等.成人学习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126-128.

[2]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237-241.

[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9-65.

上一篇:安全教育培训讲话稿下一篇:关于学生上课打牌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