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包含

2024-06-27

新发展理念包含(精选8篇)

1.新发展理念包含 篇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其他场合已经讲了不少,今天不从抓工作的角度全面讲了,而是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一些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宏观上讲讲。

第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

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前面说到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和辉煌,同当时我国科技发明和创新密切相关。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讲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3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和人物能比这3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国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二,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比如,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

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普遍联系观点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来我们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

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再比如,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又比如,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还比如,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这是五中全会在部署协调发展时强调的重点。

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建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第三,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上个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首次暴发的短短几天内,致死人数高达4000,随后2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后1956年、1957年、1962年又连续发生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因工厂把含有甲基汞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俣湾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鱼和贝类后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威胁者多达2万人。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化学农药危害的状况作了详细描述。

据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展,毁坏了敦煌古城。科尔沁、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的蚕食,侵占了富饶美丽的蒙古草原。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河北北部的围场,早年树海茫茫、水草丰美,但从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这些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

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羡慕我们的地方。同时必须看到,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前不久,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这个考虑。

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四,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就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洞见和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与之相对应,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市场和工业化大潮,接着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数次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家。二是“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文革”中基本同世界隔绝。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力量不强、经验不足的时候,不少同志也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我们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当年,我们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都承受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我们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选择了正确方向。

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我们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而且都是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这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

这就是说,我们今天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关于下一步怎么开放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部署,我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第五,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1990年12月,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这4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特别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坚决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2.新发展理念包含 篇二

一、带头更新观念

教学科研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注重加强研究、把握特点、拿出对策、跟进解决, 一味用老眼光看, 按老办法抓, 循老路子走, 就会与教学科研的现实“拧着劲”, 工作举措与教学科研实情就会“接不上茬”, 教学科研建设就会落伍于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为此, 身为教师, 要把握趋势、探索规律, 及时为教学科研建设发展提出新思路, 拿出新对策, 解决新问题, 这是抓教学科研更有效、更长远的办法。

二、持续抓好一件事

抓教学科研没有方向不行, 但方向太多, 今天一个思路明天另一个思路也不行。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 对工作思路适时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但调整不能过频, 特别是抓打基础的工作, 更要循环往复持续抓, 不能转换过快, 让人无所适从。实践证明, 即使是好点子, 太多了也会事与愿违。这方面, 我们既要强调每年集中抓好一两个科研, 形成重点突破;又要注重几年持续抓好同一个发展方向, 保持工作连续性。尤其对那些制约专业建设的科研“老大难”问题, 必须注重全过程抓, 持续不断抓, 从根本上解决好。把一项科研抓好了就可以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各人办好各人的事

只有注重分层次、讲职责, 各人办好各人的事, 各有专攻, 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增强抓科研的实效性。领导越俎代庖, 大包大揽, 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不适合做科研。更不能把抓得多、统得死当做责任心强、积极性高来肯定。否则, 只能是“累了婆婆, 懒了媳妇”, 导致工作程序、职责乱了套, 科研没法顺利开展。

四、确保科研有抓落实的时间

现在, 我们评价领导作风实不实, 仍习惯于看工作组的人数、抓科研天数, 常常把作风与天数多少画等号。实践证明, 评价抓科研的得失, 关键看科研的实际需要、抓科研的实际效果。如果把大抓科研理解为“多抓科研”, 就会给科研添乱, 造成科研“打乱仗”, 疲于应付工作组, 没有落实的时间。抓科研关键是依靠科研, 给科研抓落实的时间, 保留发挥潜力的空间。

五、尊重教师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科研建设的主体, 只有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教学科研建设才能充满生机、创新发展。现在有的领导存在不相信教师、不依靠教师的现象。总认为自己站立点高、看得准、讲得对, 教师只要好好落实就能发展, 看轻了教师的聪明才智, 忽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破除这一认识误区, 就要充分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 挖掘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遇事自觉求教于教师、问计于教师, 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科研建设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才能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针对学生特点、紧贴专业实际抓教学

对于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其特点是理论基础比较差, 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教学中, 可以改进教学方法, 将相对单调的课堂讲授改为更生动直观而且更易于学生发挥水平的结合实际教学设备边操作边讲授的方式,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特点, 而且也更贴近于专业实际情况,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练习应该符合现在社会各行业工作的实际情况, 学生通过院校的培训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 完成各种现实工作。这使得承担学生培训的教师不仅业务理论要扎实, 更要了解各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 熟悉岗位工作的要求和训练方法, 这样才能使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很快地融入到单位的组织管理和工作中去。这正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所缺乏的能力, 他们并不是很了解社会上实际工作单位是如何组织进行设备培训与使用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设备培训更贴近单位培训要求, 教师必须经常到各相关专业单位进行调研, 向单位的领导、各成员学习如何管理学生的培训, 如何组织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单位是怎样组织员工进行设备实际操作培训的, 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际设备教学培训水平, 为进一步搞好培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开展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活动, 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是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新发展理念包含 篇三

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

记者:五大发展理念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李伟: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响应人民期盼,具有鲜明的思想品格、问题导向、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特征。

第一,注重理论创新的思想品格。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其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面临的挑战也尤为严峻和复杂,积累的经验和探索的发展方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开拓发展新境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第二,鲜明的问题导向。创新发展针对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针对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针对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与国内经济发展新需求变化,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针对发展成果社会分配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第三,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新发展理念的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参与感、满足感、幸福感,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

第四,全面系统的方法论。新发展理念强调全面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统筹兼顾的工作方式,注重由过多追求经济增长的单目标方式向“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方式转变。

在继承和发展中引领发展新实践

记者:新发展理念是如何演进的?

李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

新发展理念与党的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结合发展阶段新特征和发展时代新特点,实现了发展理论的新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记者:新理念“新”在哪?对指导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李伟:第一,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新发展理念首次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创新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对我国新阶段发展动力转换的新认识。与此同时,新发展理念提出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维创新体系,丰富和完善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

第二,提出协调发展新布局。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切实把补齐短板、调整比例、优化结构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开辟了协调发展新途径。

第三,突出绿色发展新方式。新发展理念把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第四,拓展国内外联动新路径。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提出了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了国内外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确立发展目标新高度。新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新发展理念对于全球经济有何意义?

李伟: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困境”。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宽松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经济低迷状态。新兴经济体内部分化明显,特别是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脆弱性增加。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霾,发展不平衡日益突出,各国都在反思和评估危机以来的政策,呼吁全球共同行动,探寻和培育发展新动力。新发展理念紧扣中国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国际发展背景,可以说是促进全球经济早日摆脱低迷状态的治本之策。

创新发展是推动全球增长的根本动力。长期经济增长根本上要依靠创新的突破。世界经济复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创新发展也是世界经济摆脱低增长困境的根本途径。

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包容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升全球整体发展水平,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促进全球经济转向平衡可持续增长的轨道。

绿色发展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都需要采取有力行动,切实转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

开放发展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在当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应坚持开放发展,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加强合作中形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推动共享发展,有利于让更多的人获得平等发展的权利,为更多的人创造有尊严的生活,提高全人类的社会福祉。

新发展理念既为我国引领新常态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经济摆脱“低增长困境”提供了借鉴。中国不仅要努力保持中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增长动力,还要将自身的发展经验和理念,与世界各国交流分享,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四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三大规律,正如“创新”、“协调”之于经济规律,“绿色”之于自然规律,“开放”、“共享”之于社会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来自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启示,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因革演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凌空蹈虚上。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企业简单模仿、与创新趋势渐行渐远,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大型企业孤芳自赏、无视国际趋势,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发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发展理念以问题为牵引,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放眼今日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是因为树立了正确发展理念,高度尊重知识、人才、创新,走上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美国的1/7、欧盟的1/5,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91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在发展上取得卓越成就和丰富经验,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亚投行的金融新范式诠释了世界新金融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用合作共赢模式谱写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鸿篇巨制。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与规律为伍的变革必然是深刻的变革,也是伟大的变革,更是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变革。

5.学习新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篇五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中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当前,医疗改革与发展同样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做到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不断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在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树立新发展理念,从构建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努力做到便捷就医、安全就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人员,首先要树立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的理念,促进综合素质实现新的跃升。只有不断的学习,素质才会有不断的提高;

只有不断的实践,工作才会有不断的发展。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途径,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拓宽学习渠道和内容,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做到在学习提高中找不足、正衣冠,在对照检查中找原因、识差距,在整改提高中求进步、争先进。其次,树立在尽责中落实、在落实中创优的理念,促进工作标准实现新的跃升。责任心是是个人素质的一种基本要求,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处事方式。没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就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就会失去工作方向,就不知道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哪里。因此,要把履职尽责、踏实肯干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能力、一种自觉行动,不断强化落实和创新意识。要把工作标准放在首位,主动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凡属要办的事情要立即行动,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促进工作效能全面提速。

【篇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生动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统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创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新归根结底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中隆0汛葱伦魑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就是强调发展依靠推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莳,大力激发、挖掘人的潜能,使其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轧展的现实能力和第一动力;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则钜求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念,形成有利于创新扎的体制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激活民间智慧、燧汇集大众力量,通过无数劳动者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推动社磴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旨在通过推进社艳会整体发展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这确就要求发展也实现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协调整体推进允。协调发展理念立足于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原理,要求城乡魄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氩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将协调发展贯蜴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灰娉龇ⅲ从整体上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区域、社会稼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整合发展资源、蝣补齐发展短板、凝聚发展合力、增强发展系统性,形成更牒寐足全体人民需要的发展格局,建成全方位惠及人民的厝小康社会。

绿色发展重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青自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生态环境的好坏铕攸关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的聃期盼和幸福为指针,倡导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ど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奚态环境保护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坚持“像保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腱”的价值取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旨在让良嗪蒙态环境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帘祉。

开放发展旨在为人民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晷发展机会。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哓。人的社会关系越丰富,就越能突破个体或地域对人的发爿展限制,在更广阔的交往合作中使自身得到更大发展。开崦放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天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使人的社会关系进一步由国内拓展葬到世界,大大丰富了人们交往的对象、空间、领域,为人桎的潜能发挥和能力素质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创造了更多替机会。

共享发展旨在确保人民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发展只条件和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着眼于人民12下一页最基本脑的劳动权利,要求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每个耕人都能在适当的劳动岗位上凭借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追求幸歉I活、发挥自身潜能,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痤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着眼于推进区域、城乡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公共资源在全社会合理分配,增柢强公共服务的普惠性,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让墟全体人民获得平等发展条件和社会保障;

着眼于贫困地区搴推独群体共享发展成果,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地区加轵快发展,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拥有更多获得感。

【篇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各项工作。

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走“两个可持续”道路,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人民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篇四】

2019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多次运用各种典故,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文中,总书记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分量最重、牵挂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无数次强调,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近年来,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我局日常负责城建一线工作,担负着水系治理、交通治堵、城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防风防汛等各项重点工作,经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我局将坚持标准,按照标准要求,科学规划好每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保证规划设计标准,为民打造优质工程,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篇五】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这为推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八颗未来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谱写中国梦八颗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在发展全局中具有指挥棒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在深化认识中进一步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坚定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实质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清晰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发展的基点在创新,创新发展,包括着发展本身的创新、改革方式的创新、宏观调控的创新,意味着动力机制的转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发展的支撑在协调,需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发展的希望在绿色,需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的空间在开放,需要解决好内外联动问题,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发展的目的在共享,需要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和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篇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初夏时节,赣江两岸郁郁葱葱,欣欣向荣。20日,习近平在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陪同下,深入赣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

20日中午,习近平乘机抵达赣州,首先考察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习近平认真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和赣州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产加工中采取的环境保护举措。在生产车间,习近平仔细察看包装自动检测线、高性能烧结炉等设备生产运行情况,同现场工人亲切交流。习近平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6.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研讨发言 篇六

提纲

一、是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增强先进性

二、是坚持协调为内生动力,增强平衡性

三、是坚持绿色为普遍形态,增强持续性

四、是坚持开放为必由之路,增强联动性

五、是坚持共享为根本目的,增强普惠性

正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近日来系统学习,我坚定了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了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了思想境界。

一、是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增强先进性

只有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才能推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省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用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坚持协调为内生动力,增强平衡性

只有全面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才能真正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省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要坚定不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等重大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协同沪苏浙和中部兄弟省份加快推进落实一批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一市一策、一县一策促进欠发达地区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切实增强发展整体性。

三、是坚持绿色为普遍形态,增强持续性

只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我省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清醒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任务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增效,大幅提高能源、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力发展“产业+生态”和“生态+产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是坚持开放为必由之路,增强联动性

只有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应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要不断提高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以开放打破人为“筑墙”、规则围堵、技术封锁、经济脱钩,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高经济外向度。

五、是坚持共享为根本目的,增强普惠性

7.新发展理念包含 篇七

一、创新发展理念, 在实践中找准发展定位

历史凝固是档案, 档案融化是历史。实践证明, 还原历史原貌, 分析发展进程, 做出科学决策, 都需要档案材料做印证, 没有档案, 历史就失去了记忆, 发展就失去了根基。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从古至今, 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生活实践都在档案中得以体现, 而档案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 与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档案工作与其他事业一样, 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档案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档案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这些都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档案工作从过去的封闭管理到今天的开放利用有了质的变化, 特别是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担负起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 档案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 档案工作者必须坚决破除安于现状、消极依赖、闭门自守的思想, 不断确立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理念, 进一步树立勇于创新求发展、融入中心有作为的理念, 准确把握、判断当前形势和本地档案工作发展态势, 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考虑档案事业的发展, 不断提升科学发展新能力, 创造档案事业发展新业绩。

近年来, 张家口市档案事业虽然发展较快, 在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 由于我市属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对档案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 档案事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面临的形势,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我们要找准实现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推动档案事业跃上新的台阶, 就要深入思考当前档案工作发展面临的三个课题:一是新体制、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定位和功能问题。档案工作者要突破传统工作思维, 发挥档案对历史的回溯追踪和传播文化信息等多方面作用, 特别是要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二是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和资金保证问题。档案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需要财政的投入和支持, 实现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三是突出特色, 走特色之路的问题。只有形成特色档案资源, 才能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服务。基于此, 广大档案工作者要抱以强烈的信心, 解放思想, 致力创新, 知难而进, 艰苦创业, 坚持把档案工作放在科学发展新起点上定位, 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以服务大局为重点, 以资政惠民为主题, 充分发挥档案部门职能优势, 努力在求深求实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 促使档案工作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和社会建设热点, 以重点工作的有效突破, 以服务发展大局的工作业绩, 体现档案工作独特价值, 推动档案事业不断进步, 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贡献。

二、主动服务大局, 在大局中拓展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者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有新认识,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主动参与本地中心工作, 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各项建设, 发挥独特作用, 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努力改变因与中心工作连接不够紧密、档案部门自身相对冷清的局面, 增强档案工作的生机活力与发展后劲。

1. 着力深化档案工作服务发展功能。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档案服务水平越高、越到位, 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越能凸显。为此, 档案部门要以资政惠民为目标,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跟踪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热点、围绕百姓生活, 提供及时、高效和优质的档案服务, 把服务贯穿于档案工作全过程, 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能力, 为党和政府分忧, 让人民群众满意, 以有为求有位、以服务树形象。一是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力度, 确保项目实施全过程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依法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关闭、停产、合并、破产企业档案处置工作, 确保国有档案不流失、不损毁;积极帮助、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围绕加强工业建设力度、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工作大局, 提供及时档案信息服务;积极抓好环保、文化、信用等档案工作, 为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建设文化大市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二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推进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 通过建立和利用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档案、宅基地档案、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大户档案等, 发挥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建立农业农村科技档案信息网、涉农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等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提高档案工作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稳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为社区建设服务。加强社区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初步建成集低保就业、综合治理、科普教育等一体的特色档案体系, 为社区进行居民管理、医疗保健、实现再就业等提供有效服务;树立亲民、为民、便民的服务工作新理念, 全面推开家庭建档工程, 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公开与社会化服务, 积极为群众提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档案资料, 使档案部门真正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2. 着力打造资政惠民公共档案馆。

按照将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的要求, 全方位打造新时期档案馆, 塑造其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百姓的新形象, 使档案馆逐步达到功能完善、管理科学、馆藏丰富、服务高效的新目标。一是围绕服务本地建设, 大力丰富馆藏资源, 优化馆藏结构, 扩大档案收集范围。采取多种灵活形式, 把散存于社会的有价值、有特色的档案资料征集进馆, 重点是把反映本地建设发展过程的档案资料以及各行各业包括新经济组织、社会基层组织以及推动发展代表人物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充实到馆藏中。在此基础上, 建立配套机制, 积极介入当地重大活动, 采集保存重大活动档案, 为记录本地历史、反映城市发展留存完整的档案资料。二是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和百姓需求, 加快档案开放进度。尽可能地将符合规定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 向社会公众开放;充分挖掘馆藏资源、进行提炼加工, 以档案资料为载体, 开发档案编研成果, 以专题的形式, 加快进行档案史料的编研和公布, 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三是更加注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进一步履行好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在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制和相关配套措施, 做好自身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 及时接收政府各部门的公开信息, 依法向社会提供利用。联合相关各方力量, 对已公开档案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开发, 促进档案资源增值。四是抓好服务窗口建设, 强化窗口意识。以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 发挥档案重要作用, 着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3. 着力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转变”是国家档案局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新的历史性任务, 也是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 我们要积极谋划, 扎实实践, 使档案工作向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层面铺展。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方便人民群众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部门实现自身价值的资本。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加快建立“两个体系”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崭新课题。民生档案涵盖资源环境、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社会就业、劳动保障、教育医疗、婚姻生育、房产土地等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方方面面,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 密切关注各部门在改善民生方面出台的新政策、采取的新措施、开展的新工作, 对涉及民生、关系百姓切身利益、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档案资料, 依法加强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 提出管理标准, 明确管理要求, 强化监管措施;要将涉民档案列入档案安全执法检查和各单位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审批内容, 确保各涉民部门所产生的涉民档案齐全完整, 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服务。档案馆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 切实加强对民生档案的接收、整理、管理和利用工作, 要深入了解民生所需, 优先鉴定、开放、公布和数字化民生档案, 逐步建成诸如婚姻、招工、知青、学生分配、土地征用、破产企业职工等专题民生档案数据库, 借助信息网站这一现代化媒体, 实现已开放档案目录、政府公开信息目录及重点涉民档案的网上查询, 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利用档案需求。

三、抢抓发展机遇, 在服务中加快自身建设

1. 坚持攻坚克难, 切实加快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档案馆功能的基本条件, 是档案馆各项工作的根基。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要抓住当前扩大内需和加快城市建设的难得机遇, 下大力破解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要迎难而上, 加大力度, 多方争取。动用各方力量积极呼吁和争取, 加快市和县区国家档案馆建设步伐。二是要广开思路, 争取把档案馆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充分利用基层政府改扩建政府综合办公楼等有利时机, 尽快争取把档案馆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三是要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建设。新建国家档案馆既要符合“五个功能”要求、体现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又要成为能够体现本地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内涵和形象的文化标志。

2. 坚持循序渐进, 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 特别是信息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 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涌现已经对传统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档案载体和管理手段都面临着更新换代。档案部门必须着眼于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大胆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档案数字化建设道路, 实现历史档案与未来档案的有机链接。要完成这一历史的跨越, 必须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 以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核心, 以档案信息管理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 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一是要增强档案数字化紧迫感, 加快档案数字化的实际工作进程。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 出台完善本地档案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 并争取列入本地信息化建设规划。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馆藏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转换步伐。三是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各种档案数据库。逐步构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原文档案数据库和本地区档案信息专题数据库,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四是积极指导工作。引导各党政机关和其他组织做好电子文件归档、保存和管理工作, 为建设数字档案馆奠定基础。五是着力提升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加强局域网、公共网站、政务网建设, 尽可能使更多的档案实现网上查询、在线共享, 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3. 坚持思路创新, 加强档案工作对外宣传。

档案部门要改变传统思维观念, 高度重视档案对外宣传工作。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机制。要把档案宣传工作作为扩大档案工作社会影响的重要任务来抓, 组织专门档案宣传力量, 推动档案宣传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扩大范围, 广度宣传。通过积极参与全市重大活动、请领导实地视察、向领导报送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的专题成果、典型事例及简报信息等, 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档案工作进展情况, 赢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体为平台, 向社会公众宣传;通过拍摄档案服务专题片、档案馆形象宣传片等, 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档案工作新成绩、档案战线新风貌;利用报刊举办档案知识、城市历史知识竞赛, 深化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提高社会认知度;组织走进档案馆、感悟城市历史等参观走访活动, 使档案馆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窗口。三是创新形式, 深度宣传。创建本地档案专刊, 为各级领导和基层档案工作者获取档案信息、提升档案意识搭建平台;发挥各级档案学会作用, 定期举办档案工作与社会热点论坛、评选优秀成果,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举办各种档案主题展览, 向社会免费开放,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坚持务实创新, 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8.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篇八

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是习总书记座谈会讲话最鲜明的特色。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牢抓住信息革命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新形势下,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社会思想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建设网络良好生态,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凝心聚力的作用;在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条件下,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互联网所提倡的创新、开放、协作、分享等精神,与五大发展理念深度契合,破解时代课题,最根本的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开创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创新驱动是网信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习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关键是要有决心、恒心、重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必须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办大事,在核心技术上尽快取得突破。牢牢把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生力军。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互联网的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才能行稳致远、基业长青。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让更多人平等享受到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不懈努力,久久为功,使互联网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广大人民。

二、准确把握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把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和要求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结合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要组织实施好“宽带中国”重大工程,加快构建泛在高效的新一代信息网络设施,加快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網等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要积极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进一步开放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发挥好民间资本的创新活力,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服务相互竞争、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相辅相成的市场格局。要加快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以互联网助推扶贫攻坚。

(二)大力促进网络经济发展

当前要重点抓好:一是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落实好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搭建好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二是落实“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增强面向跨界变革的政策包容性,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逐步培育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三是发挥贴近行业企业的优势,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开放合作,培育发展低门槛、广覆盖、有活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新经济成长,实现产业升级。

(三)狠抓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这次座谈会讲话尤其阐述了技术突破的路径、重点和方向。比如,从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几个方面把握核心技术。比如,明确突破核心技术必须具备战略意志,要有决心、恒心、重心,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和具体部署。再比如,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组建“互联网+”联盟、高端芯片联盟等,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探索搞揭榜挂帅等等。这些任务和要求非常明确,我们要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相关行业、领域“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突出抓紧抓好。

(四)健全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要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技术支撑,突出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落实企业网络安全责任,加强网络风险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提升应对高强度、有组织网络攻击威胁的能力;突出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统筹推进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防御和威慑能力;突出建立网络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大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安全防护力度;突出网络安全风险报告和威胁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积极主动开展网络安全国际合作。

(五)依法加强和改善互联网行业管理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要针对形势任务的变化,强队伍、增能力、建机制,深化互联网法治研究和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加强行业自律,构建反应迅速、顺畅有力、协同配合的行业管理体系。要大力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督促互联网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人才是第一资源、关键力量。要站到服务整个网信事业发展的高度,围绕互联网技术、产业、设施、应用、安全、治理等多个方面,针对各类短缺人才,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点工作的开展,率先探索试点,完善配套措施,调动部属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企业、地方的积极性,发现、培养和使用好人才,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切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实

一是要继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当前部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机关各司局和部属各单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要将习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此前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深、学透、学以致用,充分认识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行动。

二是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各项要求具化为工作任务。思想认识到位后,关键是谋实举措,把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措施。我们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六方面问题,结合中央有关工作部署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责,逐一梳理各項部署和要求,既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的,也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配合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贯彻实施方案,明确有关司局任务分工。贯彻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后,每项工作的牵头司局要结合部重点工作部署,制定落实方案,细化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进度、政策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形成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合力。网络强国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与工业稳增长、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等重点工作都紧密相关。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34个“十三五”规划中,大约有10个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直接相关,有关编制工作都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及时地体现进去、融入进去。各相关司局、部属各单位都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出实招,出新招、出成绩。

四是要积极深化网络应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要走在前列,乐于用、善于用网络工具和平台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这既包括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做好新闻宣传,也包括了解民意、征求公众意见、接受人民监督,还包括以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创新行业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引导工作,释疑解惑、接受监督、积极引导,为部重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上一篇:多媒体对幼儿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下一篇:甘于平凡,成就不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