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瞬间散文诗歌欣赏

2024-06-29

暖暖的瞬间散文诗歌欣赏(共13篇)

1.暖暖的瞬间散文诗歌欣赏 篇一

夜晚,天空裹着白白的尘埃,失去了夏日透亮深黑,霓虹光里,雪花飘舞,洒落在桥栏。草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摘一片树上褐色的枯叶,迎来北方又一个冬天。

早早的起床,丝丝的凉意浸透我的肌肤,侵入我的骨髓。穿上藏民服装、马鞋、皮袄。腰间勒一红色的腰带,照照镜子,推开房门,天地茫茫连成一片,矮矮的土坯墙上积着寸厚的白雪。走过去,用嘴轻轻一吹,吹出自己心中的图案,哈一口热气,嘴形雪融化成一个小洞,晶莹剔透的雪水,一点一点,渗入土墙。伸出手指,写下自己的理想,畅游在故乡的怀抱,寻找儿时的记忆。

路边的柳条,死气沉沉,脱去夏日的盛装,柳梢上结了一层冰浮,发出金色的光芒,装点着冬天,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电缆线上一排排寒鸦,相互依偎,汲取温暖;打谷场上一群群鸽子,小爪子抛来抛去,寻找食物,目光传达凄凉的神情,棕色的小嘴亲吻的大地,盼望着大地赐给它食物,风呼呼的吹着,吹散它的羽毛,吹散它的温暖。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季来临,父亲带着我,在喂完羊草料的空地上扫开一方,撒下谷粒,找一长绳,栓一木棍,支起簸箕,将绳子拉向栅栏后,我俩埋伏起来。一群饥饿的鸽子飞落地上,静静地注视着周围,觉得一切安全,便分散行动,咕咕……一只鸽子走进圈套,叫来同伴,吃着撒下的谷粒,说时迟那时快,父亲用手一拉,我们收获了七八只野味,烧开水、烫毛、扒肚、添油、加佐料,一桌丰盛的晚餐呈现眼前,温一杯小酒,嚼一嘴肉,真香,一家人坐在暖炕上过着温馨的生活。

我们吃着饭,父亲看着我们幸福的笑容,心中泛着愁绪,点一根旱烟,不停的龙回头。农村有句老话,穷光阴把人逼成了这样。那时候我们姊妹三人的学费,都是从鸡屁股里抠出来的,母亲攒下一箩筐鸡蛋,拿到集市,换来些零钱,放在小盒子里。开学时,我们拿着换来的钱去报名。每逢冬季,家家开始杀年猪。咱家的猪肉舍不得吃,拉到了集市,换来新衣服,新鞋。父亲之所以捕鸟,是让我们解解馋,想起来,我理解父亲的这份情。万物皆有生命,只是小时候残害那么多生灵,内心惭愧。现在每逢大雪,我都会端一盆粮食撒在门前,为过冬的候鸟送一份情,弥补年少的错误,安慰自己的灵魂。

走在山前,松树披着棉被,大地铺着地毯,巍峨的雪山依旧如此,狐狸的脚印绵延走向远方,羊群点缀着冬天,喷出团团白气,蹄子刨着地下的草根,一截一截吞入腹中,羊毛上挂着小冰晶,发出咔咔响声。我躺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儿,零距离的亲吻雪地,然后静静地躺在那里,望着白云在眼前飘过,抓一只小羊,抱在怀中,一动不动,互相感受着彼此的温暖。

溪水失去了波澜,结成一片,映着人影。找一块平整的石板,咂下一块冰,手持锥形石块,像是坐上了土飞机,溜向谷口,来来去去,岁月蹉跎,失去了小时候的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现如今,那种场面只能用回忆的方式出现。

捧一捧雪,捏成一个雪球,抛向天边,我不停的奔跑,任那寒风吹打着脸颊。母亲在门前放了一堆火,做起了冬日的主食,“烧果”锅盔是家乡的土特产。找一些干树叶,用背篼背来干羊粪,附在干树叶上,引燃所有的羊粪,拿来铁垇(坐烧果的用具),把发面做成铁垇形状,放入垇中,扒开火堆,将垇放进粪火中。半小时后,掀开锅盖,黄橙橙的烧果冒着热气,捂捂,驱散手上的寒意,中间夹一块酥油,真香,散发着母亲的乳香,冬天有了烧果,再冷天也不觉得冷。

落日的余晖照在土坯墙上。宁静的夜晚,饭碗中盛着满满的鲜肉。父亲笑了,又给我讲起了捕鸟的往事,我起身,走向柴房,盛一盆秕谷,撒在门前,只为赎罪。

2.暖暖的瞬间散文诗歌欣赏 篇二

一、教材选文丰富,系统性强

本册教材选文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文数量较多,如果不包括课后链接部分的评价性资料,单就赏析示例、自主鉴赏、推荐作品及课后所附录作品,共有72篇(首)。就数量来说,已经和人教版必修1到必修5的课文72篇(首)的数量持平,篇目不可谓不多。二是所选作品文体比较全面,诗、词、曲、文、赋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大部分文体都涉及了,为学生全面学习、认识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机会。三是涉及作家较多,时代范围广。选文以唐宋作家作品为主,兼及先秦与元明清,基本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众多的著名作家的经典诗文。因古诗文的注释详细,信息量大,其文学、文化价值也很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诗经》及乐府诗没有涉及。教材虽然说不应要求大而全,但没有选《诗经》的“国风”与乐府诗中一些光彩照人的名篇,所选《楚辞》中的作品片段又有些难,且代表性不太强,这些均有遗珠之嫌。

所谓教材的系统性有两层意思,首先,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来看,对鉴赏方法的掌握与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个问题将留在下文第二部分专门讨论;其次,每个单元内部也具备各自的系统性。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可分为四部分,即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部分构成。以第一单元为例,赏析指导侧重方法解说,而这些方法都来自中国传统的文学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第一单元赏析指导通过一定的例子来解说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每一单元的赏析示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而且还附有赏析短文一篇,有利于学生对赏析示例中的作品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也能成为学生学习欣赏时的切入点,也可为学生学习写作赏析文字打下基础。如本单元赏析示例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后的赏析文章从“长恨”的内容、原因等方面对这篇名作进行了赏析,便于学生对这篇经典诗歌进行自主把握;自主欣赏作品有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推荐作品有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的《杂诗十二》(其二)、李白的《越中览古》(附带《苏台览古》)、李清照的《一剪梅》、黄遵宪的《今别离》等以及附录作品共15首。当然,这些作品数量,再加上众多的链接材料,对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新的挑战。这么多的作品与补充材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优势与特长,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拿手的作品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界限,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确定相应的教学篇目,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如果平均用力,不但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因课时紧张造成重点不突出、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许多篇目都要背诵,学生会应接不暇,负担就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在兼顾经典篇目的同时还要合理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篇目,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学生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又能达到快速背诵,阅读积累,拓展视野的目的。

古代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诵读与背诵,这也是本册教材一以贯之的教学方法。中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对仗,声律押韵,音乐性、节奏感都很强,有些散文也都用韵。在古诗文运用环境已经消失的情况下,诵读与背诵是很有效的学习办法,反复吟诵、涵泳,便于理解、领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利用一些时间诵读和背诵;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在诵读以后,理清层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分层分段去背,以期继续积累文言语词,培养文言语感,为日后进一步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欣赏方法,培养能力

从每单元的标题可以看出,本册选修教材非常注重诗文欣赏方法的掌握和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法可依,操作性强。这也是教材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程部分“诗歌与散文”第4条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从第一单元元到第三单元均是诗歌,其欣赏方法依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第四单元到第六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重点依次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欣赏方法与重点都来自于传统文学教育的方法,也是欣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也是《课程标准》中“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的要求的体现,设计、编排比较合理。

既然每个单元的欣赏方法与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那么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就应该不同,每个单元都应该用相应的教法突出强调一种欣赏方法与能力。除了诵读方法之外,教学时应该用每单元所选的作品,突出单元标题与赏析指导中所提出的欣赏方法。如第二单元的欣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习“赏析指导”应该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其中“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和诗人形成共鸣,利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构想诗人描绘的艺术世界;“缘景明情”要注意意象组合,用想象补充景物特点,抓主要词语等,进而理解作品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用“想象”重现和还原。总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先要用想象呈现景物特点,然后揣摩写景的目的,从而找到景与情之间的联系,作品理解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如《春江花月夜》就要突出“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组合构成的美景与意境,就能自然地领悟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要突出梦境中天姥山的雄壮瑰丽,在梦境与现实巨大的反差中,才能体会到李白的处境与人生态度;《登岳阳楼》就要想象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联系杜甫年轻时的思想与意气,就能明白杜甫此时老病苦悲、忧国忧民的心境;《扬州慢》注重描写扬州当年盛况和今日凄凉,从而理解作者心中的“黍离之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需要一个沉思、构建的过程,教学中不可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想象还原,因为这个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准确把握、欣赏兴趣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

诗词的句子凝练,韵味丰富,必须进行微观细致的赏析。欣赏时要从字面深入到字背,理解其象外之意,弦外之音。诗句不是一个个词语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每个词语与意象都是作者心灵过滤的结果,负载着他的思想感情,所以理解并不是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是还要借助想象,还原出景物的形象,突出景物特征,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就意味深远。“坼”与广袤的“吴楚”两地相连;“浮”与代表天地日月的“乾坤日夜”相接,都是为了突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其中隐含的是杜甫年轻时就听到洞庭湖的盛名,而今到老境才一睹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复杂感慨;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也绝不仅仅是作者回忆扬州当年的盛况与美丽,而是与下文形成今昔对比,写出了繁华不再、满目凄清的景象,体现战争的残酷及破坏之大,触目惊心,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深沉感伤。理解,还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性,也就是在理解了各句之后,还要理清各句之间表现意图的内在关联性;只有把各句之间的联系找到,整个作品有一个合理的理解逻辑,没有矛盾龃龉之处,才是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自主探究,延伸拓展

从本册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来看,题量不大,但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即专门设计的“探究·讨论”部分;在“探究·讨论”之后还设有资料补充、拓展性质的“相关链接”环节。这些设计与必修系列课后习题设置有些不同,前者侧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后者侧重对文本的理解。结合第三单元“自主欣赏”中杜甫的《阁夜》课后学习设汁说说这两个板块的特点、作用与教学。

《阁夜》的“探究·讨论”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阁夜》的诵读方法指导,其次是针对本诗的习题。这个单元基本的欣赏方法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诵读”就是本单元作品欣赏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重点,因而诵读指导对诗的整体情感基调及每一联的读法,要求都比较具体到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涵泳诗味;同时发挥想象,还原诗境,理解诗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次让学生自读,教师或音视频范读,学生诵读、试背等。在此过程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体会诵读指导方法,交流自己所读的感受。这样在读中进行理解,在领悟中再读,进而去探究、讨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基本能力。

从针对《阁夜》一诗的课后习题来看,问题涉及诗的内容、情感、主旨以及比较阅读等方面。设计比较全面,重点突出,也体现了本诗的基本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以问题为抓手,依照一定的逻辑去理解诗的内容;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活动,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这首诗。

在“探究·讨论”中,本册教材特别注意联系或附录一些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绝大部分“自主欣赏”作品都有此学习设计。如《阁夜》要求与《旅夜书怀》比较阅读,本单元其它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要联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谈琴》进行比较阅读;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其《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进行比较阅读等;这些都是对“自主欣赏”作品的必要补充、延伸。学生不但可以借此巩固学到的欣赏方法,还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学习比较阅读,从而对本课的自主欣赏作品和其后附录的作品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探究·讨论”部分,与高考相关的题型也基本都涉及了,经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对高考古诗文鉴赏的备考能力也会增强。

“相关链接”节选了一些古代学者对自主欣赏作品的评价,或附录一些与自主欣赏作品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而评价语和附录作品都注明了著作人和出处作品名称,比较详细,有一定的资料价值。《阁夜》后的“相关链接”节选了对该诗的评价,没有附录作品,而另外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相关链接”除了明代王世贞、清代纳兰性德、近代王国维等词人、学者的评价外,还有现代歌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曲谱;周邦彦的《苏幕遮》后的“相关链接”就附有柳永的《甘草子》(秋暮)和张先的《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所附的这两首作品内容与《苏幕遮》的内容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关链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对该自主欣赏作品有了自己的认识,再通过“相关链接”阅读前人的评价,既能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评价相同或接近时,学生对该自主欣赏作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也与古代学者有了共鸣,印证了作品的经典性;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认识有出入时,则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也为日后深人研讨该作家作品提供了一定的路径。二是所附的作品作用与“探究·讨论”中比较阅读的作品作用有些相似,只是“探究·讨论”中已经说明比较的角度与方向,“相关链接”没有说明比较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从“探究·讨论”到“相关链接”都注重探究学习与延伸拓展,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在逐渐增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时,“相关链接”中的评价语既可以用作课前的情境创设与导入,也可作为问题设计的引子,或用作课堂小结之语,不一而足。总之,要让学生把这些评价语与具体的作品特点联系起来,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抽象地接受评价语。“相关链接”所附录的作品与“探究·讨论”中所联系或附录的作品一样,都可以作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比较阅读,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练习来使用,应合理选择,相机使用。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相关链接”中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古代学者,现在的高中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人名应该注明朝代,用字或号的人名应该注出其常用的名字;难字应该注出现代汉语拼音,这样教师使用、学生阅读都会更加方便。

3.瞬间散去(散文) 篇三

我的全部道路就是从孤独走向人间。

——普里什文

大概没有什么人会在那拉提怀古。新疆的许

多地方都是不太适合怀古的,尤其是伊犁,几乎没有可以怀古的地方。那些久远的城池,基本都存在纸页里,而一旦走近,遗址终归是遗址,土堆都剩不了几座。曾经花费了不少精力用来找寻的伊犁九城,历史谈不上久远,也都近乎湮没在战争、雨水和两百年的光阴里。然而,在伊犁,如同梁实秋说的,逛动物园,也能“真正地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真的不多。然而,就在此刻,我站在那拉提,感觉自己是个古人了。这样的感觉稍纵即逝,等到回味过来,已经遍寻不见。那拉提的雪和身边的人让我知道我还是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冬天以及初春的那拉提,很适合什么都不想地东西乱走,随走随停,随停随走。什么都不想,“真是一种很美好的心情”。此刻,雪还未融,草也还没冒尖,视野所及处,都是雪。可以远眺,一片清澈;也可以四顾,一片迷蒙。清澈和迷蒙,在那拉提都是非常美好的状态——适合什么都不想地随便走走。我曾经以为,伊犁的冬天最适合拍雪景的地方是昭苏,后来和摄影家聊天才知道我错了。最佳处就是在距离那拉提不远的巩乃斯,那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那里的雪和我脚下站着的地方没有边界,一直延伸下去会通往哪里呢?近处的牧民骑马走向远处,远处的牧民也会往更远处走去。他们翻山,他们过河,对于他们,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有家人有羊群马群的地方就是故乡。此时此刻,他们的故乡在雪深处,需要翻过一座山,深入到冬窝子。马踏雪地的声音,如同响在荒野的鼓声。隐秘的故乡,故乡的隐秘,都在不经意中泄露;让出门在外的人即便是走在大雪覆盖的路途,也不会迷失。

关于那拉提,好像曾经看到过本地的姜付炬先生的一篇谈论地名的文章。姜先生年轻时写小说,晚年专注于文史地理,所写文章满是趣味,明明是考证严密的史实文章,读起来却又感觉充满想象,和此刻的那拉提联系起来,倒很妥帖。

王祥夫先生曾说,雪与雨可以使山水增色。他的眼光是作家的,也是画家的,我自是认同。此时的那拉提草原之上,除了雪还是雪,所增之色,可以划拉一块雪地作画,油画国画版画都可以,随手几笔成一帧小品想必也不俗。当我站在那拉提的中心(当然是臆想的中心),我还是被这里的寂静打动了。

有些寂静超乎人的想象。

当岁月还没有完全抹去雪之洁白时,在那拉提和我曾经生活过的昭苏,没有雾霾只有雾凇。在天蓝色的晴空里,让我得以看到了更多世界的本色。这一刻,我不关心即将或者已经来了的春天,我不关心夏天人群纷扰,不关心秋天羊群转场。我关心的是,以后的冬天,雪下得是否够白,甚至是否还有雪。当可以日行几千几万公里时,我们中间终于有人意识到走得太快而决定蹲下来仔细打量过去一冬的积雪,以及积雪下蓄势待发的野百合。

我们正在站在即将长出野百合的那拉提土地上。

我无端地想起梅花。大约是因为梅花和雪比较配。这里是没有梅的,我也多年未见过梅了。西域稀见梅,若有几支,也多是养在家里,未见气势,更毋宁说风骨了。如果没有了风骨,梅便不能为梅,文章之道,风骨也不可缺。我喜读的文字,开门见山最好,然而现在多的是开门见雾,不仅是雾,更是雾霾。无论是时间上的,还是空间中,到底是山还是雾或雾霾,都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面对的。看山是雪,看雪是山,固然可佩;看山是山,看雪是雪,也多是日常生活,人之常情最可感动。还好现在我们站立的地方,开门见的不仅是山,而且还是雪山,清澈透明,一目了然。所以,那拉提本身就是一篇好文章,和传统一脉相传。

当深居山里冬窝子中的牧民,在自家小木屋屋檐下朝着山外的方向望去,他们看见的会是什么?是山,是雪,是雪山,我曾经跟随巡山者骑

马进山,在这样的小木屋中小歇时所见即是如此。原来,在现代化路上越走越远的是我们。牧民们日常生活照旧,小木屋在雪深处,整个冬季鲜有串门的人。与牛羊为伍的日子,单调也单调,但是都习惯了,从祖辈开始都是如此过来的。前些年的那拉提,同样如此。近年来,像我们这样的外来者,冒冒失失地就闯了进来,打扰一片土地安宁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一个叫贝甘的说,在历史的视野中建立一种持续的在场行为。冬日的野外是适合沉思的,在没有历史感的地域,试图寻找历史的在场,即便不是徒劳,只怕也是所获甚少。而普里什文说得就更好:我们人类生活的列车开得比大自然快得多,因此我记录观察大自然时的感受,结果记下来的总是关于人类自己的生活。冬日的那拉提还好,夏日的那拉提表现得极为鲜明。人跟草一样多,马匹用来和游人合影,而驯鹰的哈萨克老人表情淡漠,蓝天、草原和他们的关系正在慢慢变化。时间以分钟为单位计算,只是为了用来验证“时间就是金钱”,我们生活的列车在这些时刻,真是开得太快了。

还好,我们是走在春天的那拉提。我们就是走在春天的道路上,在往寂静的世界走进。也是在此刻,面对即将醒来的那拉提大地,这里也终将是我们熟悉和接近的土地,它们会在不久的将来葱茏葳蕤,也将会为这片土地赢得无限风光和人气。

当脚触碰到大地之辽阔,也让我们意识到这里的花草根植于大地,而不是阳台或楼顶,他们经历风雨,在视野内外气势磅礴。那将是怎样一幅胜景。还是普里什文说得好,春天里,最主要的是让你的脚接触到大地:你的脚一踩在露出来的土地上,你立刻会感觉到一切,一切度过的所有春天也都会集中在一起,于是你就会心花怒放了。

当我的脚站在那拉提土地上,我知道春天来了。

白杨深处

当我提笔准备写下“白杨城”时,我感觉许多人和我一样,是在回望。这种回望,关乎童年,关乎青春,关乎失落,甚至关乎一座边城的前世今生。然而,对于这个生活了十年的边城,我还仅仅是一个闯入者,一个后来的闯入者,寄居在白杨城的尾巴上。

十年来,东奔西走。十年以后,重新打量曾经的脚步,发现许多时候都是停留在白杨树下。许多年后,当看到在伊犁生活过多年的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把他的长篇小说定名为《白杨树下》时,未看内容我就深感亲切。这种亲切关乎脚下土地的日夜潜入。读得多了才知道,许多小说中都有他青年时代的白杨城。这是一个作家对深处记忆的回望。

nlc202309081159

于是,不免在后来的许多光阴里回头,张望白杨林里跳跃的身影和鲜花丛中的嬉戏。也许,多年以后我睡倒在白杨树下(如果那时此地还有白杨树),会记起我开始回忆是从而立之年开始的,这一年我的头发开始日渐花白。证据之一就是:手表带无意中夹下三根头发,其中两根是白的。

对,就是白杨的白。灯光下的白头发,感觉就是缩小版阳光下的白杨。

白杨和鲜花,无疑是曾经这个小城最朴素的构成。如今鲜花依旧,大街小巷,广场花园,庭院阳台,无不以花点缀,甚至草原也是花之园。

只是,白杨日渐少了。

作家袁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来伊宁市后,写下过一篇名为《城在白杨深处》的散文,赞美伊宁市白杨的雄奇和城市风格的独特。正因为袁鹰先生的这篇文章,让伊宁市这座“白杨城”声名远播。诗人李瑛也在诗中对伊宁市的白杨也有过赞誉:“伊宁打开它的百叶窗 /满街是冲天的白杨 //白杨是绿色的堤岸 /堤岸里流水喧响 /白杨是高耸的走廊 /走廊间歌声飞扬……”时隔多年后再来回头看他们的诗文,发现除了是一篇美文外,更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史料了。

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土生土长的伊犁人,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生满白杨的城市。那密布城市的白杨树,与云层低语。……树下是流淌的小河,淙淙流入庭院,流向那边的果园……”这样的记忆在五六十年代

出生在伊犁的人记忆中,真是再正常不过了,七八十年代生在伊犁的人,可能还会看到一点点尾巴,而作为我这样一个外来者,所来不过十年,即便在初到伊犁时,曾经因为职业之便大多走遍了城市的角角落落,也见过一些残存的白杨和果园,然后近几年来是愈渐难见了。

然而,白杨毕竟只是白杨,不是生活的必需。少了它,边城不会变得更边;多了它,边城通往中心的路更近一步。即便有作家说,“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的中心”。生活的快节奏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只是,这样的角落已经不适合怀旧症者居住。普里什文说:“每一幅藏在心中的风景画,都有人类本身在其中运动”。

而现实则是,运动的列车太快,忘记了风景的样子。普里什文曾细致地观察过白杨发芽的样子:白杨一开始并不是换上绿装,而是穿一身褐色的衣裳,它的叶子在幼年时期好似一些小硬币,在空中摇晃。对落叶,他给予了同样的关心:白杨不停地颤抖着,丝毫不知疲倦,直到秋天树叶变红,直到最后一次暴风雨袭来,树叶脱落,四散飘零。

前些年,我的生活在昭苏高原,一个不适宜白杨生长的地方,见不到白杨发芽,也错过了白杨叶落。我也偶尔能从外地作家中见到伊犁的白杨。我经常阅读的作家汪曾祺在《雨晴,自依伊犁往尼勒克车中望乌孙山》中记下了八十年代初的伊犁白杨景致:

一痕界破地天间,

浅绛依稀暗暗蓝。

夹道白杨无尽绿,

殷红数点女郎衫。

本地前些年曾经开发过一个楼盘,名曰“白杨丽景”,那片地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我不清楚,但是小区大门前的那条路,我跑记者的几年间,倒是常常经过,两边的白杨颇有年头了。

我曾在一个作家的聚会上,听老作家们说年轻时的故事。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故事,总是少不了酒,总是少不了果园和白杨林。那时的城还是名副其实的小城,他们骑着自行车,兜里装着两瓶伊犁大曲,穿城而过,也不过数十公里,几个朋友席地而坐,往往不是果园里,就是在白杨树下,谝传子、喝酒,没有酒杯——也很好办,把自行车铃铛卸下来,铃铛盖子就是酒杯,只要两个就行,轮流换着喝……阳光透过白杨叶子,撒在地上,碎银子一样的阳光还在老照片中。

不仅是外来的我,我发现生长在这里的作家也有疑惑:我不知道是白杨选择了伊犁,还是伊犁选择了白杨。这是一个生活在这里四十多年的作家的困惑,我至今还未寻到答案。

有一次沿着湟渠的渠首顺流而下地行走至渠尾,在一个龙口,偶遇了一棵两人合围都抱不下的白杨,这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了。回来念念难忘的也是那个长在渠边的白杨,会是当年修渠时随手插在湿湿的泥土里的吗?那样的话,也起码有五十年了。五十年,让一个当年昼夜奋力修渠的壮劳力,长成了耄耋之年的老汉,在回首往事时,白胡子跟着嘴唇颤动,白杨也长成了历史。

我在白杨城里长到了三十岁。在这里,我过完了三十岁生日。于是,我也长成了一个多年未回过乡的人。

“我长到了三十岁,一个多年未回过乡的人,应该回去看一看,那些不在的人,会在风里留下气味。”——三十岁生日那天经过白杨树下,我在手机上随手记下了这句话。我知道,我该回乡去看看了,村里那些不在的人,会在风里留下气味。

瞬间散去

今年夏天有些日子特别热,当时想冬天肯定冷极了。没想到,立冬后,唯一一场下了即化的雪后,倒是接连地下雨。四五天来,白天下得小小的,晚上却下得不小。一点冬天的样子也没有。

冬天才开始,谁知道往后会不会冷得很呢。

倒像是立春前后。

立春前后也没有这么连续的雨吧,在老家时倒是见过。近十多年来在新疆,还是头一回经历。

下雨,说明气温肯定不会太低,不然就成了下雪。

白天在单位,做完公事,就靠在暖气边上翻书,几本散文集翻来覆去。有时也看窗外,看雨滴落下,滴落在积雪,也是翻来覆去吗?

晚上在家,守着一盏台灯翻书。有时也站在窗前往外看,小区里的灯光昏暗,在初冬雨夜,显得幽远,也能看到雨滴,看不到滴落在积水里。

据说这样的雨下得久了,对农作物和牲畜都有影响。但也听说,明春的草场会长得很好。此刻,在冬窝子里的羊群马匹会感觉到一场接一场的雨吗?它们周边大概都是雪。

快要下班时,绵柔的雨开始下得绵密。走在被雨水冲刷过的街道,有未被冲走的枫叶,雨水的浸泡中显得湿意绵绵。

湿意绵绵的还有棉衣、羽绒服。走在路上,偶尔也有穿着羽绒服淋雨的——没带伞。

nlc202309081159

公交车人满为患。索性步行回家。一路上有匆忙一开而过的车,溅起的积水让行人躲得远远的。行人中行色匆匆的,多是未打伞的。不缓不急的行人还是占多数。路过一个中学,正是散学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没打伞,有些是故意为之,只为感受行走在雨中的潇洒,当然是自我感觉的潇洒。他们还年轻,我像这样年纪的时候,也经常如此为之,偶尔淋几场雨也不会头痛脑热。还有些家长拿着伞等在校门口。十几年前,这样的天气里我也被如此等过。

留得残荷听雨声。小区里肯定没有残荷,有的多是四季常青的草木,在冬天看起来也没多少生机。但,残荷在朋友圈里。微信真是好东西。即如此刻听着雨声刷朋友圈,就看到内地朋友在晒枯荷。从照片里都能感到荷的枯意和干味,配上此时伊犁的雨,此境想必是可以入画的。

下午下班时,走出办公楼大门,看不少同事拿着手机朝一个方向拍照。往常这个时候,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都缩手缩脚地驱步前行,巴不得早日到家,生活在暖气中。

顺着拍照的方向侧眼望去,只见一抹斜阳还没完全落下,残红映在雪地里,的确吸引人。我当然也不能免俗地拍了几张,发到微信朋友圈,引得众好友点赞和评论,有说是火烧云,有说像是火在雪中燃烧。

火在雪中燃烧,这么说的是一位内地的青年诗人,正在读现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看他这么评论,再看拍的照片,果然有点像。诗人的眼力,与众不同。

来团场,已经度过的第四个冬季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景色。想来,居住多少年的“老军垦”,见到的也不会太多,不然也不至于大惊小怪齐拍照。

今年的雪,真是出奇的大。从开春到秋收,一直旱,旱得庄稼长不出来,旱得油菜花期比往常短了一大半,旱得麦子灌不了浆,新闻上说是六十年不遇的干旱来袭,靠天吃饭的昭苏高原垦区毫无对抗之力。麦子几斤绝收,油菜产量锐减,草场荒芜,牲畜过冬草料严重不足……农工们面容惨淡,愁眉苦脸。

入冬以后,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总算稍微冲掉了一些愁绪。今年的雪,是明年的希望。也许是物极必反,旱到极致后开始慢慢复原。复原从下雪开始。今年的雪,下得比往年要早,要频繁,每场雪还都不小,甚至还有几场暴雪。

面对一场又一场雪,即使再懒的人,再讨厌扫雪的人,也早早起来拿着推雪板,各人自扫门前雪了。而我们上班的人,每天早上上班、下午上班,好像第一件事总是扫雪。不用通知,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推雪板到各自的责任区,低头铲雪,没有抱怨,反而有些欣慰。一边扫雪,一边还嘀咕着,下大些吧,下雪就是下希望。

即便一场雪扫下来,腰酸背痛手发软,到下一场雪抵达之前,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有一次,下雪比我们扫雪来得快。前一晚,雪静静地下了一夜,早上上班路上一脚踩下去,淹没了鞋帮子,估摸着将近三十厘米厚了。像往常一样,一上班就扫开了。雪还没停,继续下着,可是等我们终于把一片区域扫完,回过头看清扫过的地方,早又落下了厚厚的一层。雪,已经堆得大半人高了。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雪。

雪化的时候,我正在走路。从单位到家,五公里,走路加上红绿灯等耽搁的时间,整个过程基本都在 55分钟,左右所误不超过 1分钟。

这是在雨雪天,走得慢一些。化雪时,也是。有些未化的雪,走上去偶尔还会打滑,不敢走得太快。走到快出汗时,我想起了酒。我遇到了一个醉酒的男人。

是的,就是常喝的酒。其实,我已经一年多滴酒未沾了,许多朋友渐渐在我远离酒的时候,他们远离了我。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曾经写过一篇《啊!伊犁大曲》,就是这样一篇写酒的散文,不仅征服了众多男读者,让许多男人找到了喝酒的借口;也让许多女人对醉酒的男人抱有了更多的谅解。

不喝酒的时候,有时在酒桌上,也想喝几杯,尤其在众人一再劝说下,但还是忍住了。我最近一次看阿拉提的文章,是下午开会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又有人转发了这篇文章。在微信时代,信息接收的便捷,让写作者增添了成就感,也让许多写作者更加落寞。在一篇短文还没读完时,已经有数篇、数十篇推送到朋友圈了。

走路时容易天马行空地乱想。刚过了北大营转盘,我就想到了久违的酒,只因是看到了一个醉酒的人躺在路边的树下,旁边绿化带里的雪正在以看不见的速度融化。醉酒的人,睡得很香,或者是醉得很死。我不能武断地称他为酒鬼,也许他仅仅只是累了,想歇歇。“英雄气短,那是酒没喝到位。男人的英雄情结,也因为酒,才有了一个宣泄的通道。是故,有人说,英雄本色,最在男人举杯畅饮的瞬间。不知那人,是不是卖酒的。”这是我写进拙文《男人的酒》中的句子,也曾引起过一点共鸣。

想到酒,酒也只是在脑子里一闪而过,雪夜温酒读书,毕竟只是在书里,我们往往是喝完一觉到天明。这个醉酒的人,手里还有一个本地人称为“中度特”酒的酒瓶,酒瓶里大概还有不到200克酒。是的,这里人,几乎不说一两酒二两酒,都是 50克、100克地衡量。

这是在白天,又是在这样的天气里,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可是如果是夜晚,如果是在昭苏垦区,这样睡一夜,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了。我在昭苏曾经住过的四个冬天里,每年冬天都有不止一个醉酒的人在冬夜这么离开人世。

在高原的夜晚,让一个醉酒的人独自回家是危险的。

还好,此刻,这个醉酒的人生活在一个把果树种到大街小巷的小城,这也是一个醉酒的人随意躺在路边睡觉的小城,醉酒的人会东倒西歪地走一段,然后倒在苹果树下睡一觉。

物尽其用。文字之道,亦是如此。字尽其用,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之情,多少写作者孜孜以求。

小说也好,散文、诗歌、散文诗也罢,即便是“一家之言”的评论,打动人者,唯真情不可缺。

批评家们常说,作家的经验模式不等于单纯的实际经验,乃是其意识在作品中得到再现的媒介。这种经验必然会深藏在反复出现的主题和意象之中。于是,童年出现了,故乡走近了,记忆越来越清晰,许多过往被忽略的人事开始浮现 ……

然后,开始写作。

“礼让永远是中国书画不露声色的激情”,车前子说的是书画。其实,写作的过程,亦是一种礼让的艺术。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排列组合,就是一种礼让。

礼让的最终目的,是让文章读起来舒服。舒服也是一种“情”。

雾凇整日未散去。

他们和我一起出现在上下班路上,小区里。早晨太阳还未醒来,而我走出单元门第一眼就和雾凇相遇。前两年刚植下的树,如今被雾凇包裹,白得和天空一样朦胧。

树之白,走近了看,是透彻的晶莹。而天空之白,不忍细看,也不能细看。当霾无所不在,终于也翻山越岭地抵达了边城,遮蔽太阳之光,让雾凇整日不曾散去。

属于冬天的温度如影随形。并不因为步行了十里路而变得温暖。我们知道的是,在有雾凇的清晨,雾凇总是先于我们,先于阳光到达冬天。何况像现在这样,阳光被遮蔽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渐渐忘记了天之本色。

在这样的时候,我更加怀念曾经在昭苏见过的雾凇。在冬天的昭苏行走,司空见惯的蓝天;云白得有点假,却是实实在在地在空中行走,在太阳以前,我们总能和雾凇相遇,白得分明,作为底色的天之蓝,也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民般朴实。朴素之美无处不在,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看过的汪曾祺、孙犁、胡竹峰的文字里,在我把玩过的金冬心、郑板桥的画里。

朴素在哪里都是美的。

雾凇在昭苏是美的。

过去的几年,他们的文、画和雾凇一起,构成了我在昭苏冬日的朴素生活。

冬天的早晨刮着风,但大地上的冻,一点融化的迹象也没有。风也不曾吹散雾凇。当地人都熟悉雾凇的气味,隔着夜都能清晰地分辨。

无人的荒野中,雾凇也是有的。它们会怎样呈现呢,牛羊也不知道。牛羊和马群一起,要么被赶进了冬牧场,要么被圈养在养殖园区。昭苏的冬季,视野所及的地方,草都被雪原替代,视野未及的地方,也大多如此。觅食的牲畜也终将毫无所获,还不如闲养一季。

生活在昭苏高原上的人,开春以前也是闲散的。他们有闲心长时间打量一树雾凇。然而,他们不会的,往往是擦肩而过,也未抬一眼过去。

责任编辑 包倬

4.暖暖的安静生活散文 篇四

“安静是因为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这是扉页上的两行字,也是周国平人生观的高度概括,涵括了深深的哲学道理。因此,他说:“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但他的`安静并不是静止,也不是封闭。他的安静有自己的位置,那就是站在这个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自己性情的一种活法。我想,不仅如此,这或许还是一种最冷静的思考方式吧!

谈到思考,周国平又说:学而思,思而录,这是精神拾荒之三部曲。而我们往往是不学也不思,或者只学不思,至于录,大概只有那些有志向、有追求、有丰富内涵的人才会去做吧!比如史铁生、几米……因此,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到达的,因为他们的灵魂从来都不缺席。反之,如果生活中总是让灵魂缺席,就如同我们不再注意自然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甚至不再注意家居中的小事情,诸如拧紧一根螺丝,擦干净一块玻璃等等。不被注意的事情当然也不会被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和美丽的故事,面对无生命的事物,面对苍白的世界,我们又如何享受发自内心的快乐呢?长此以往下去,也许就连日常的劳作和消费也会变成一种单纯的惩罚吧?

懂得了安静和丰富的定义,那么“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则不难理解了。在我初读这句话的时候,曾因为共鸣而掩卷长久地思索……丰富的安静就宛若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桃花源,不光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真诚的情感、豁达淡然的生活方式,也有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可是,似乎人的心绪总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由善良、豁达变得狰狞、狭隘。每每陷入这样的罅隙,我会变得很纠结,很焦躁,也会滋生出更多的懊悔,懊悔自己如同祥林嫂般的喋喋不休,懊悔自己像个怨妇般的抱怨态度,懊悔自己有意无意牵涉到别人的幸福和滋润……

当多次感受过这样的结果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其让良心不安,不如默默忍受。忍受不是放弃,而是选择了对某事的安静,即“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同时也是转移了对此事的执着,把焦点集中到自己想做的那件事上,即“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这两句话是大师对安静的诠释,也成为了指导我走出纷争的导航灯。

5.一封暖暖的告白优美散文 篇五

幸运的是,人生匆匆,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相遇是明媚的,仿佛全世界的花儿都在开放,仿佛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向大地。初遇,心动,牵手,在正好的时间遇到你,你就是生命中正好对的人。你说,怪我来得太迟。对不起,是我误了那一班青春趁早的列车,还好,长途跋涉,历经万难,我们终是走到彼此身边。相信,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从此以后,温暖陪你渡余生,可好?

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没有一种爱可以如此深厚。只一刹那的回眸,就照亮了两颗本是冰冷的心,使得寒冷驱散,云开月明。从此,有我们一份长久,世界就多一份美好。

从前,你的世界没有我,我的世界没有你。可是那些过去的已经不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想和你十指紧扣,感受着彼此的心跳频率,我们一起,走向岁月的尽头。想要和你制造出最美好的记忆,等我们携手老去,能有美好可回首。

我会用最真切的温暖,来温暖你的一生。来了,就不要再走;爱了,我们就都不要放手。能在冷冷红尘相遇,是我们三生之幸,愿携手共赴红尘,缔结同好,永世不分。

相顾无言的时候,我们眼眸闪出的是那无声的爱恋,我知道,你能读懂。夜晚无眠的时候,心底钻出浓浓的思念,我知道,你也同感。遥寄千里的相思,那一抹回首的身影,是我们坚贞不渝的轮廓。已然走过,没有错过,冥冥之中的注定,你说缘分,我说因果,总会是两个人依偎的承诺。只求这一生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们彼此陪伴,直到年华老去。如果不行,那我们约定好了,来生来世,生生世世,早一些重逢,早一些牵手,我们就不怕再有错过。

我们心底那一份纯真的爱情,终于没有被世俗烟火淹没。情至上,爱至真,我们相互搀扶着,相互陪伴着,就这样相互温暖。亲爱的人儿,不要怕,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一直都在,从未离开。

6.浓浓亲情,暖暖祝愿散文 篇六

春节总是带着一份祥和、喜悦的气息渐渐到来。意味着与家人团聚,与亲朋共欢。举杯畅饮、欢笑融融。

记忆里,那时还是孩童,每年的春节都与父母一起度过,因为是北方,春节还依然寒冷。在春节前的半个月,就会看到父母忙碌,上街购物。当时家庭清贫,但过年时候,那些必备的鱼肉蔬果都会购买回来,存储到过年。孩童们都会盼望过年,因为会有好吃的食物,会有崭新的衣裳,还会有一些好玩的礼物。

每年大年三十,都会与父母一起,从早晨开始不停忙碌。贴春联,蒸馒头,打扫庭院,忙碌的不亦乐乎,却每个人脸上都笑意浓浓。即使偶尔犯了错,父母也因为一句过年了,不生气等理由而宽容地一笑了之。所以,孩童时期的过年,是可以自由自在的节日。没有了大人的`唠叨,没有了平日的简朴,一切都热闹非凡。倒让过年真正有了年味和喜庆。

除夕晚上,我和姐弟可以在院子里放鞭炮,虽然我只远远地站着,捂上耳朵,只侧身站立,但那时的鞭炮声由远而近,此起彼伏,声音连绵不断。小小的爆竹里,是孩子嬉笑的快乐。也好像只有这鞭炮声提醒着我们,过年就是焰火里的喧闹。放完鞭炮,就会拎起灯笼,到临近的玩伴家里,一起玩耍。有时候,还会和玩伴走街串巷地捉迷藏,虽然是夜晚,但因为家家户户大门上都悬挂着灯笼,倒让我们没有了惧怕,从一家走到另一家,邻里之间的孩子一起相拥着打闹着,那夜晚好像都被灯光和爆竹点亮,处处充满了温情,处处闪烁着光亮。

再晚一些,母亲已经将要包饺子的材料准备齐全,这时,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厨房的炉火正旺,红红的炉火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温暖了各个角落。父母就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花生、瓜子等一些食品,大家一起品尝,等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到这时,就觉得心情彻底地放松,一年来所有的疲惫都在那一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过去一年里所发生的一切欢乐悲喜都是烟云,已经随着年的到来,而成为过往。

大年初一,全家就都要到爷爷奶奶家团聚,那是个大家庭,祖孙三代,老老少少,只有在初一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我总记得,一进爷爷家,第一声是一定要拜年的,我们姐弟齐声地站立,喊着“爷爷、奶奶过年好”。还有叔伯婶娘等等一些亲戚也会过来,互相问好。脸上都是笑容,手心都是暖意。童年时候长辈们为了热闹,就要求做晚辈的孩子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偶尔还要唱歌祝福。那些笑声和那些欢乐都是心底里久远的过往。

后来,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就少有团聚的春节,而我们这些晚辈也都长大成人,有的天各一方,聚少离多。再后来,相继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团聚的时候也随之减少。如今,慢慢走入中年,自己的孩子也都慢慢长大,但我和姐弟一直延续着那个传统,每年过年一定要选一天共同到父母家相聚,多年来从未间断。在我们心里,团聚代表着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亲人,我们永远在一起。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失,那些记忆里的小插曲,都成了心里点滴的珍藏。在每年与父母过年的时候,还会闲谈当年的趣事,问候远离的亲朋,感觉仿佛即使相隔多远,但亲情不会改变;即使天上人间,但那份惦念永存。

7.电视诗歌散文的艺术创作 篇七

电视散文的繁荣是近些年的事情, 那唯美的画面、隽永的文字、深邃的思考、动人的细节, 以及耐人寻味的意蕴, 一经出现, 便深深地折服了观众, 引起一定反响, 许多观众把它作为忙碌生活的小憩、干枯情感的源泉和心灵深处的港湾。

电视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美

电视诗歌散文从音、诗、画的结合里, 蕴含着多元化的艺术美, 包括语言美、画面美、音乐美、创作美、交融美、意境美、朦胧美、联想美……

电视诗歌散文表达的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培养, 其美丽的画面, 对情感细节的视觉化表述, 营造出亦幻亦真的情景, 引发观众的想象与思考, 这种对视觉化的诠释是真实的, 也是美的。

如电视诗歌《菊之物语》对菊花的描述, 可以说是老话新说, 摆脱单纯咏菊颂菊的常规化创作, 利用文人与菊、佳人与菊、豪杰与菊等一系列独特的视角, 把千百年来大众对菊花的喜爱与借物言志的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笔结构上采用古诗与现代诗相结合的手法, 在电视视觉表现上采用菊花实物画面和书法国画的古朴风格布局, 以及影视画面的借用, 从播音色彩的变化到背景音乐的选择, 把《菊之物语》用电视诗歌的表现手法, 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既保留了名诗凝练简约的文学美, 又渲染了无尽遐想的意境美, 以“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古朴、淡雅、清新的意境。

电视诗歌散文不是散文诗歌的附属品

电视诗歌散文是电视化的诗歌散文, 由于电视特性的加入, 使得电视诗歌散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具有了自身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 它不同于其他的电视艺术片, 它有自己独特、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不能只是翻译式地把文学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电视正面, 通过电视语言、电视画面的再创作, 使叙述结构发生变化, 使文学作品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其应容纳文学作品和电视艺术结构的双重表现特征。

在保持原文固有特色的基础上, 应充分调动电视的多种表现元素, 根据编辑自身对原作的审美把握和艺术思考, 表现出一种声画的相互激发。

电视诗歌散文是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多轨组合

它几乎调动所有艺术手法, 有机地完成这种组合:有字幕———作者的文稿, 有解说词———诗歌散文的朗诵, 有画面———自然景物、演员的行动、生活场景, 有同期声———使观众身临其境, 有音乐———抒发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表现手法的多轨组合, 构成了电视诗歌散文的丰富多彩、意蕴深沉。

电视诗歌散文也讲求“文采”, 其体现为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 甚至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 特别是电子特技手段的有机组合上。

唯有真实最动人

真实几乎是所有艺术无可动摇的基石。电视诗歌散文大都用自然景物的意蕴和演员再现的方式, 更好地表达散文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向。诗歌散文在视觉艺术的表现上有相当大的难度, 把情绪化的东西视觉化, 这样的再现和实物意蕴准确和真实对电视编辑是极大的考验。电视散文《指如兰花》讲述了一位女性作家在做人与作文上的统一, 在面对琐碎的生活、纷杂的人生和写好文章时的一种和谐心态。在《指如兰花》的拍摄中, 我启用了事件的原型来进行表演, 目的就是在她熟悉的环境中自己去再现自己的生活, 这样对后期的艺术再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在前期的拍摄中有一定难度, 但真实成为这部片子最亮的视点, 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电视诗歌散文是对诗歌散文的再创作, 其优美无比的画面和对情感细节视觉化的表述, 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思考。这种对视觉化的诠释是真实的, 也是美的。但如果只有精美的画面堆砌而忘记了表现主题, 就会使人感到空洞和无味。艺术的再创作是无法抛弃真实这个根基的。在多次的再创作中, 真实应该贯穿整个艺术的创作。当电视观众看到精美的画面和流畅的剪辑之后, 也许每个人的反应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但真实所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是相同的。

对电视诗歌散文的思考现状

在电视诗歌散文的摸索与尝试中, 几个年头过去了, 电视散文已初步定型, 但关于电视诗歌散文的批评和忧虑也不绝于耳。“今天的电视诗歌散文总是喜欢表现风花雪月, 一味地陶醉在山色风光之间。没有了文化的关怀精神, 没有了现实参与意识, 没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模式单一、选题单调、形式死板的缺点以及声画合一的毛病依然存在。同一信息对观众的视觉听觉进行重复的刺激, 解说词说到哪儿画面跟到哪儿, 这是对观众想象的限制。没有想象的依托, 也就产生不了情感, 更产生不了意境。成功的电视诗歌散文的语言从不重复画面的内容, 而是传达视觉元素里不包括的信息。或声音抒情, 画面交代背景;或画面绘形, 声音阐释其内涵。从电视诗歌散文自身的艺术特点来说, 在题材方面有着广泛的创作空间, 关键是我们的电视工作者是不是能够放下自己所谓的艺术的美梦, 用心去观察、体会生活, 用艺术的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

8.暖暖的记忆静悄悄地开散文 篇八

岁月如一指流沙在指尖匆匆滑落,沿途的美好,逝去的年华,纵使有万般留恋,依然会被时光掩埋。唯独上学时一起歌唱过的风华少年,一起谱写过的纯真情谊在清浅流年中温暖而亲切,绵延而醇香。

――题记

流年易逝,容颜已改,但心中那些层林尽染的风景回忆起来,依旧是那么温暖,那么甜蜜,金色往事静悄悄地在指尖绽放。

金秋的阳光妩媚娇艳;金秋的天空湛蓝纯净;金秋的相约惊喜难忘。面对一张张无情岁月滑过的面孔,彼此毫无吃惊感叹之意,有的全是多年重逢的激动和欣喜,有的还是很亲,很亲的共同记忆。

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地处崇山峻岭的小山村更是一年一场风,极冷无比。上小学时教室的讲台旁有一个用泥巴堆积而成的小小火炉,烟浓火焰小,其取暖效果可有可无,只是起着寄托驱寒的另一作用。早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同学们便拿出自带的早餐交换着吃,有几乎结了冰的圆饼,有坚硬如石的窝窝头。不管是什么,咬起来都是冰冷坚硬的,如果有人带了蘸过油的青辣椒,分给每人一小段,此时大家吃早餐的气氛就热烈起来了。这种辣椒的制作过程我至今还记得,先用刀将青辣椒的肚子切开,再捏一小撮食盐均匀的撒在辣椒的内脏里,最后用筷子蘸一点胡麻油滴在盐层上便大功告成。这当时在我们心里可真是稀有的小菜,所以才有动人的场景出现。你追我赶,刚送到自己嘴边的辣椒,一眨眼却被她抢走了,她的得意成就了你的美味。一时间,气恼声,得意声,欢笑声,抢夺声……乱作一团。不一会儿每位同学都已两手空空,嘴角残留的馍渣在吃饱后的幸福中也成了多余,纯真的微笑让残渣在嘴角荡秋千的节奏中回归大地。

课堂上,只接触到课本的我们视老师为“神通”,尤其带自然的张老师是大家心中无事不知的“活神仙”。我们盼望上自然课的心情比得到冬天的火炉还急切,张老师讲《封神演义》一章紧接一章,故事情节在他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在他眉飞色舞的神态中像演电影一样在我们的大脑里播放。那时我们对张老师的崇拜和姜子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老师的引领下自己的`梦想开始飞翔。偶尔的寒冷也让自己分心,上课时又不能跺脚自产热能,得另想办法。于是,坐在后排的同学从桌子下面将脚伸到前排同学的屁股下取暖,这种默契配合,形成一股取暖链。窗外尽情怒吼的寒风,对此纯洁的情谊也望而止步。淳朴善良的山村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只有真情在,寒冷也是暖暖的享受。轻松自在的学习是一种幸福,无拘无束的游戏更是一种幸福。

“叮铃铃……”一声令下,我们像出窝的快乐小鸟一样冲出教室,这边一簇,那边一簇。这边拉起了橡皮筋,一个个身轻如燕,动作娴熟,橡皮筋在小脚的点击下两线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缠绕。清脆婉转的伴奏“树上的叶子莎啦啦,小明急着找妈妈……”响彻校园。那边的毽子帮也毫不逊色,一朵朵美丽的羽毛在弹起的瞬间旋转着天真活泼的五彩梦想。拉拉队数数的节奏随着毽子的高低奏出了优美的旋律,输赢尽在喝彩和叹息中彰显。绷紧的琴弦,彻底的放松,乐在不言中。

活泼淘气,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在各自的欢声笑语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又踏上了充满青春朝气与活力的初中旅程。我们不再为一块饼,为一段辣椒而追赶;也不再为驱除寒冷三五成群的你挤我拥;更不再为讨好班霸而去努力的想办法阿谀奉承。我们多了一份成熟与稳练,少了一份幼稚与荒唐;多了一份羞涩与压力,少了一份无知与天真。

青春的光华慢慢地爬上了我们的笑脸,我们也自觉地告别嬉戏与打闹,开始喜欢静静地站在一起谈天说地,任凭思想的翅膀长风破浪,海阔天空。最让我难忘的是下午半小时的课间活动,因为有精彩的电视剧评说。小红是个电视迷,她每天晚上看电视剧,第二天下午便开始给我们讲解故事情节。由于我家里没电视的缘故,好奇与神往让我对小红的记忆力和口才佩服的五体投地。瞧,小红站在我们里三圈,外三圈包围的人堆里开始演说了。人群里有人提议说:“小红,继续讲《雪山飞狐》”此时小红用手捋了捋掉在额头的刘海说:“好,昨天我们讲到袁紫衣迫于无奈不得不穿上道衣,今天的这一集更让人气愤……”我们一个个凝神聚精,倾耳侧听。小红进入角色的怒气在飞溅的唾沫星中释放着力量,凶狠的目光,怜悯的语气让我们每一位听众瞠目结舌。看,旁边的“林妹妹”已经泣不成声了。前边的“大嗓门”已经等不及了,大声催道:“快说,袁紫衣怎么了……”这时最不希望听到的上课铃响了,我们带着不舍与想象极不情愿的挤进教室。这就是我那些年虽然艰苦,但过得很充实,快乐、温暖、难忘的学生时代。

流年惨淡了光阴,回忆温暖了岁月,清清浅浅的往事好像发生在昨天。当我们再次举杯时,甜蜜的过往软化了眼角的皱纹,一丝丝,一缕缕浸泡在陈酒佳酿的醇香里。

9.初冬微凉素心暖暖优美散文 篇九

(一)初冬微凉,素心暖暖

初冬微寒,一杯清茶在手,暖暖的阳光,陪我倚在红尘一角,陪我赏析着书橱上零落的文字。淡淡的心情宛若飘浮在茶盏边沿的茉莉花,散发着悠悠清香。

曾经,将那么多的情感都赋予时光荏苒。曾经,用那么多的浓墨重彩叙写时光静美。那些疏落的字迹,在我指尖叮叮咚咚跳跃而出,展露着岁月的清郁。此刻,我想着意书写一些心情送给岁月,于这个初冬微凉的日子,立在窗前,倾听窗外寒风拂动落叶的寂寥,任由心里淌出的文字鼓动生命的沉静。然后,等一场梨花寒白开满枝头,等待一个人为我远远而来。

我无法盘点匆匆的行囊,将铮铮誓言留下。我裹紧昨天只是为了离明天近点。我在文字里描绘一枝梅花,只是为了熏染一纸墨香。只是我贫瘠的文字,已经无法勾勒淡淡的诗意,无法沉淀厚厚的情意。

时光匆忙,那些来不及收拾的过往,那些零零落落的记忆,在我的文字里一会远,一会近。旧日心底那场深深的喜欢,还在酝酿着一场踏雪赏月的清欢。清秋早已走远,一切握在手心的温暖,都在冬日的凌冽中,暖暖的盛开。故人的笑意从泛黄的照片里溢出来,那些温暖和感叹就在这些笑意里无声的散落,散落在清茶微苦的滋味中。素心暖暖,一切都在沉沉的静寂中。都说时间可以抚平一切,都说时光可以磨平一切棱角。只是记忆若水,潮起潮落,那些沉淀在沙滩上的痕迹,一半画满了明媚,一半爬满了忧伤。

这世间,总会有一个人的青涩,颠覆你初恋的羞涩,总会有一个人,深深浅浅的脚步,喧哗你的岁月。人生,或许辗转反侧几番,才会认定谁是谁人生最厚重的寄托,才会认定谁是属于自己的那座城。

昨天那些款款情深的诗句,在初冬花叶凋落的窗口,安然等待,等待一纸光阴改写昔日的梦境。那些我无法看破的各种错过,那些经年的印痕,终会长成青涩的藤蔓,在古旧的门扉里攀爬。任由锈迹斑斑的纹络,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清寒。

这尘世烟雨,花开花落,沉默也好,喧嚣也罢,心语总会在明媚的诗意里绽放,为你绽放出安然的花朵。

素心暖暖,让心沉寂。岁月清寒,日子还得浅浅的过。心底里储存的那些情愫,就化作浸泡在茶盏中素色的花瓣,就化作秋天停留在掌心里宁静的落叶。

期待着一场大雪洋洋洒洒,暖暖的小炉,三五好友围坐对饮,清幽的茶香,氤氲着。一轮弯月,三两孤星,暖炉书香,低低絮语,温暖浅浅的冬。

(二)一个人的冬天

冬天。

那些被北风渲染过的色彩,在雪花优雅的飘落中,悄悄湮没。

每一场大雪,都会在萧索的`寒风中弥漫着一种寡世的洁净。那漫天的雪花,就像洋洋洒洒的文字,只待你,在安静的夜晚,细细解读。

我,这样一个被时光遗忘的旅人,岁月沉寂中,却愿意为一朵雪花相信誓言。因为我一直相信,生命中总会有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送我一份水晶般的纯净与向往。

我相信,每一朵雪花里,都有一个水晶般的清梦,藏着现实中无法寻觅的温馨。我相信,每一朵雪花里,都会有一份执着,在洁净的花瓣里悄悄绽放。

一个人的冬天,心里盛满了阳光。

没有人知道,阳光在雪花的花瓣上刻下多少解不透的谜。你只知道,它们将会伴随着雪花融化进泥土,悄然安寂。你一次次猜测,一次次解悟。那厚重的土地里,埋藏着许多你永远无法参透的秘密。只有那些经久弥醇的往事,那刻骨铭心的情感,在岁月里风干,零落。成为一张只能在无人时,才能悄悄打开的照片。那些泛黄的照片里溢出的温暖,在一个人的冬天,悄悄蔓延。

冬天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印上痕迹。那一场场洋洋洒洒的大雪,便是季节匆匆的印证。

这世间,每一场轮回,每一个故事,早已不复当初的模样。无论是伤感的情怀还是华美的往事,都会在冬天的夜晚,随着一朵朵雪花,安然沉寂。于是那些内心的悸动,心底的潮涌,也会随着雪花挂在枝头,在腊梅花香的熏染中,静静的飘逝,了无痕迹。

只有那些不小心遗忘在冬天的故事,像散落在光阴里的荧荧烛火,寂寂夜色里,那点点迷离的光亮,温暖了远方。

一个人的冬天,总会想起许多故事。一个人,走在雪花飘舞的世界里,总会有许多慨叹。谁都不想被命运安排好一切,却终究还是被命运紧紧抓住,直到窒息,直到死去,然后一切安寂。世间的繁华与过往,想开了,不谈结果,只记得过程,就好。

一个人的冬天。

没有孤单,诗词为伴,抱炉取暖,夜话无眠。

一个人的冬天。

独行,赏雪。

10.散文诗歌 篇十

□宝鸡倪虹

十月金光闪烁十月累累硕果长城内外红灯高挂大江南北笑语扬波就连那些小花小草披上盛装, 舞姿婆娑十月天空蔚蓝明净秋高气爽雁穿云朵十月枫林美如朝霞红叶片片喜报收获十月田野瓜果飘香甜了笑脸甜了心窝十月凝聚的是祝福十月流淌的是赞歌我要把她们献给我们共同的母亲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祝您永远健康美丽祝您永远朝气蓬勃

十月赞歌

□江苏大丰周洪林

十月的大地, 硕果累累, 遍地赞歌!十月, 在世界的东方, 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 茫茫大海, 是她广阔的胸怀, 巍巍长城, 是她坚强的脊梁, 滔滔黄河, 是她奔腾的血液, 青藏高原, 是她刚硬的臂膀,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65年前, 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 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腰杆, 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十月, 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充满着温情之感, 像刚刚出生的婴儿甜睡在舒适的摇篮里;每一个中国人像刚刚从异地他乡归来, 看见自己的母亲一样亲切而幸福。

十月, 像一条河, 流淌着中华儿女的悲欢与苦乐;像一条路, 烙印着共和国的每一个脚印;像一首诗, 咏叹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饱受着苦难的中国人民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勇进, 沉睡的东亚雄狮在进行曲中惊醒。拨动十月的琴弦, 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歌声响彻十月, 奏起富民强国中国梦的最强音, 敲起十月的锣鼓, 共和国前进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回响!

十月, 在金黄的岁月中成熟, 累累硕果香甜四溢, 陶醉了一个季节, 陶醉了亿万人民, 陶醉了神州大地。高楼矗立, 煤海流金, 道路贯通, 科技腾飞。共和国65载的年轮, 犹如65座丰碑矗立。

十月, 中国人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一国两制的成功, 两岸三通的实现, 进一步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爱党爱国热情;神舟飞天、蛟龙入海, 实现了新中国第一代伟人的豪言;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 中国人的百年心愿终于唱响;嫦娥探月, 航母起航, 彰显了伟大祖国的实力, 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之梦。

十月, 天安门前朵朵盛开的鲜花, 用她妩媚的风姿去迎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依法治国、铁腕治腐、依法惩腐, 将在法治中国的伟大征程上驶进快车道。鲜红的党旗、金色的铁锤与镰刀, 将为新时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蓝图, 共圆依法治国, 公平正义的中国梦。

古城情深

□西安刘丽娜

一个闲暇的午后, 由于天气有点燥热, 便随意地走进了一家南昌瓦罐煨汤的老店, 点了一盘炒面和一罐当归排骨老汤。随即走进来了三位穿着时尚动感, 头发花白的的老翁伯。看着他们的装扮我断定他们是来西安旅游的远方客人。三位翁公也点了和我同样的食物。慢慢的我们就熟络了起来。三位都是台湾人, 祖籍分别是浙江、广西以及山东。1949年跟着父亲去了台湾, 一走就是60多年。当年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 岁月沧桑就到了如今的古稀之年。三位老伯告诉我他们是背包客, 近几年来每年都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大陆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一行来到了西安久负盛名的北院门回民街, 明清风格的古宅大院, 又光顾了贾三包子铺, 便开始了夜游西安。钟楼、鼓楼、明城墙这些历史底蕴浓厚的古典建筑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在鼓楼旁边不时有一群燕子飞来飞去, 夜晚静谧的天空突然间多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游人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个永恒的瞬间。三位老伯更是看得入神, 对这座古城赞赏有加。从闲聊中得知, 三位老翁公曾为国民党军官、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作为当代中国女青年, 我也很关心海峡两岸的的问题。他们告诉我, 两岸统一是迟早的事, 要寻求天时、地利还有人和。他们对目前大陆对台的一些优惠政策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说他们打心底里希望和期盼着早日统一, 因为毕竟人不能忘了“根”。台湾2100万人口中, 有400万都是1949年以后去到台湾的, 他们还有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大陆, 对大陆都有着浓浓的乡情。

时隔几日, 我又接到翁老们的电话, 是他们从甘肃平凉回到西安又约我带他们去领略西安的美食, 我欣然答应, 终于选定了位于南门湘子庙街的一家叫做老碗的陕西菜馆。晚上7点30分我们准时到达地方, 由于顾客较多, 我们就在青石铺成幽静小道的湘子庙街坐下, 等待即将到来的美食。看着一桌的美味, 我们都咽起了口水, 三位翁老更是赞不绝口。一群萍水相逢的人能坐到一起谈笑风生, 有一种像家一样温馨的感觉。他们说:台湾就像是当年负气出走的孩子, 现在孩子长大了, 同样很思念母亲, 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但是母亲还需要多点理解, 多点包容, 还有多点耐心。我听着翁公们由衷的期望祝愿, 便告诉他们大陆现在正向世界证明着自己卓越的实力和远大的抱负, 不久的将来, 我们就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和谐统一。

11.相遇的瞬间散文 篇十一

相遇的瞬间散文

依稀往梦似曾见, 心内起波澜, 你的温柔,你的笑颜, 穿越时空,穿越心田, 玫瑰般的梦幻, 悄悄驻足夏的容颜, 风儿含笑, 花儿翩翩, 月亮羞涩地闭上了双眼, 侧耳倾听玻璃屋的浪漫, 玉指弹奏和谐的.思弦, 心与心碰撞激情的火焰, 每一句似水的缠绵, 跳动的音符荡漾着春情无限, 似娇非嗔的羞怨, 掩饰着欣喜痴狂的渴盼, 我醉了, 陶醉于若隐若幻的缠绵, 每一个伊人有约的夜晚, 翘首期盼你的出现。 飘飘落叶迎来秋的无言, 满地铺黄挥不去凋零的怅然, 无声的雨敲打着离别的心酸, 尘封的心锁着清秋寒, 任我呼唤了千万年, 木讷的你置若惘然, 我醉了, 因为我寂寞, 我寂寞, 有谁来安慰我, 如果没有你, 世界多寂寞, 你怎么舍得离开我! 寄一片红叶让它捎去我的思念, 折一千纸鹤让它带去我的心愿, 化一阵风追赶流星的遗憾, 乘一叶舟拥抱海的蔚蓝, 邀一白云伴你失意中入眠。 夜已深,寒冬已逼近, 寂寞的我心依然, 在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失望中等待, 等待中失望已成为习惯, 默默的牵挂着隔岸, 寂寞的你是否一样孤单, 多想变成云烟, 随你一起飘零彼岸, 无情的事实难上加难, 我醉了, 心也跟着茫然, 如醉如痴的夙愿, 只是昙花一现的瞬间, 几度夕阳的无怨, 同醉于天涯相惜相牵。

12.低头的瞬间诗歌 篇十二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

低着头,

走在路上,

盯着手机屏,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

路边的野花什么时候开放?

天上的鸟儿何时呢喃?

什么时候大地初绿?

又是何时柳条吐露了新芽?

我们不知道,

因为我们的视线都盯在手机屏上。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知不觉一周就过去了

每天上班,

下班,

不知不觉周末了,

睡个懒觉,

看看屏幕,

怎么这么快,

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

哪里的梅花开了又谢?

哪里的.桃花将要绽放?

哪里的小溪碧波滟滟?

又是哪里的山头初绿?

我们不知道,

因为这个周末盯着屏幕看了一天别人的风景。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知不觉一月过去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这段时间我们做了什么,

难道都要让屏幕来记录?

珍惜当下,

现在就出发,

不要再低头,

多看一下天空是否湛蓝?

多看一下树叶是否翠绿?

多看一下花朵是否霓虹?

多看一下流水是否徜徉?

不要再低头,

计划一下这个周末,

是否要回家看看咱爸咱妈?

是否要陪孩子去野外逛逛?

是否要骑单车享沐浴春风?

是否要约好友品一杯香茗?

不要再低头,

13.文化动态·散文诗歌 篇十三

本刊讯2015年11月2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在北京举办“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冷溶, 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代部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贺敬之,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逄先知,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 以及郑伯农、张玉凤、董学文等近百位同志出席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主持会议。

冷溶在讲话中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实现这个伟大事业,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稿, 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次年会把主题确定为“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推进伟大事业的伟大精神,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冷溶指出,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演进中, 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毛泽东同志那一代领导人,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人民之呼声, 把共产主义科学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毛泽东诗词, 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生动历程,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成为凝聚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精华, 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瑰宝。

与会专家围绕“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 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指出,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杰出承传,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奋斗历程和经验教训的诗意记录, 是中华儿女近百年来伟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艺术载体, 是今天我们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

研讨会后,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举行了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 选举了研究会新一届领导机构。陈晋当选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 董学文等15位同志当选为副会长。《现代企业》期刊总编辑赵锦荣当选为常务理事。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70多篇, 有60多篇论文提交会议参加了研讨。其中有10篇论文获“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15届年会优秀论文奖”。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秘书处供稿)

心中怀念毛泽东心中怀念毛泽东

山东泰安丁太如

天地之间万物生,

日月环抱风雨声。

江山代有英才出,

人民领袖毛泽东。

为民请命风雨行,

奔走呼号真理经。

为求民族得解放,

甘洒热血换春秋。

工农联盟打天下,

统一战线结亲朋。

八年抗战逐倭寇,

三年解放大地红。

“我失骄扬君失柳,

扬柳直上重霄九。”

为国捐躯六亲人,

中华史册永记铭。

天安门前欢呼声,

人民政权终诞生。

中华基业昌盛兴,

心中怀念毛泽东。

《 长征之路 》4 D电影在延安开机

本刊讯12月15日, 由陕文投集团延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主旋律4D电影《长征之路》在延安枣园文化广场正式开机。《长征之路》取材于长征路上的真实历史事件, 通过4D电影技术, 带领人们回顾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辉煌历史, 创造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官体验, 让人们以全新的角度更深刻地感悟长征精神。影片的视觉效果, 将更质朴、更真实、更具时代感, 结合4D技术高度还原战争场面的真实状态, 特别是枪战、炮弹爆炸这些激烈的细节, 通过特效的辅助, 令观者仿佛亲历战场;同时在影片中引入了民歌, 凸显民族特色。

据悉, 延安枣园文化广场 “ 长征4D体验馆”将在2016年正式开馆, 以动静结合的方式真实还原长征这段伟大的征程。其中, 静态展区将陈列长征路上工农红军的历史资料以及所用物品, 动态展区放映《长征之路》影片。 (母家亮)

西作家海上丝绸陕西作家[海上丝绸路文学创作]采风之路文学创作采风

本刊讯最近, 陕西作家“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创作”采风团从西安出发, 开始为期13天的采风活动。采风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 将通过实地探访闽、浙、苏海上丝绸之路, 促进陕西作家写出优秀作品。采访团由省作协党组书记黄道峻带队, 作家梁向阳、王晓渭、王维亚、邢小利、李春平、王妹英、吴梦川、成路等组成。 (李向红)

冬日弹奏的情思

新疆五家渠丁梅华

大雪来临的时候, 整个村庄在焦急的等待中安静下来, 所有故事的诉说在纷纷扬扬中变得苍白无力, 一如曾经弯弯曲曲的小路, 总也无法延续昨夜的柔情。

这个季节, 港口的抒情总是一种音乐所冻结, 我寻找不到父母的叮咛和散落一地的灵感, 唯有对远方的仰望, 在跋涉的脚步声中变得深深浅浅。

岁月的缄默, 无法揭开被风摇曳的面纱, 而我所能触及的阳光, 早已穿越河水的晶莹, 早已穿越闪烁古今尘埃的歌谣。

粗糙的寒风依旧在山梁上肆虐, 是想把村庄的古朴写进时间的坚守, 还是想把轮回的诗句撕扯得支离破碎。没有人告诉我, 在你转身的那个瞬间, 可会有一种燃烧变得义无反顾。

其实, 更多的时候, 我总在思考。只是, 当每一次的想象被你无情地放飞, 我就已感觉到, 那被土地咀嚼的青春, 那被冬不拉弹奏的情思, 都会在马蹄的驰骋中走向远方。如同你的每一次不辞而别, 总会让我感觉到我的天空总有一种无垠的绿色所弥漫。

面对雪地上再次燃烧的激情, 我的祈祷越发地显得虔诚, 我的牵挂越发地显得无助。我真的不想知道, 飘落的黄叶能否编织成你最初的梦想。

当所有流淌的音符, 以冰的形式向我靠近时, 我就已默认这个冬天, 默认这个冬天绽放在树梢的每一个章节, 默认了涌动在洁白雪地上幸福的涟漪。

《为人民而歌》音乐朗诵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前不久, 中央党校、陕西省委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为人民而歌》——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音乐朗诵会。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 陕西省委常委魏民洲、毛万春、刘小燕, 副省长姜锋, 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 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黄浩涛、王东京,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等出席。陕西省委常委梁桂、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先后致辞。

梁桂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指导新时期文艺发展的重要指南。讲话发表一年来, 陕西干部群众高举旗帜、奋力前行, 特别是文艺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艺园地生机勃勃、硕果累累。新的时期, 我们要牢记嘱托、肩负使命,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争上游, 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音乐朗诵会以一年来陕西文艺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 立意高远, 结构精巧, 艺术地展示了陕西文艺界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用总书记讲话指导行动的生动实践。整场演出高潮迭起, 赢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掌声。 (赵波)

王二妮演唱会《黄土地的诉说》唱响北京人民大会堂

本刊讯12月5日, 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中国音协、北京演艺集团联合主办的王二妮《黄土地的诉说》演唱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出席并观看了演出。

当晚, 一曲高亢激昂的陕北民歌《东方红》拉开了演唱会的帷幕。整台演出由“黄色年轮”、“红色年代”、“金色年华”等篇章构成, 浑然一体, 荡气回肠, 深情诠释了陕北民歌在黄土地上历经变迁的发展历程。《三十里铺》、《赶牲灵》、《南泥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一首首经典曲目, 时而激昂悠扬, 时而雄浑厚重, 王二妮的精彩演唱将陕北人民性格中的坚毅和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赢得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演唱会将陕北民歌天然质朴的原生态特征与现代化的灯光、舞美相结合, 以舞台剧的形式对陕北民歌经典作品进行了全新演绎。《黄土地的诉说》演唱会不仅展示了陕北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深情抒发陕西人民对祖国、对乡土的真诚挚爱, 更将陕西文化的巨大魅力展示在全国观众的眼前, 全面提升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

(柏华)

童话故乡

榆林田宏伟

宫崎骏说, 不管未来多变化, 总得有人信童话。在我看来, 我童话里保留的所有幻想和美好情感都停靠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中。

我的故乡没有宫崎骏画笔下绚丽的城堡、魔幻的森林、迤逦的自然风光、成群的纸飞机和善良勇敢的千寻。故乡的世界里只有奶奶的拐杖, 母亲的炊烟, 父亲的牛车, 哥哥的书包, 端着碗蹲在门口吃喝的乡邻, 盖满黄土的拱形窑洞以及发小的调皮和姑娘甜甜的笑。

我的故乡田庄则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村子以沟为界, 分割成两大片区, 几座低矮的山和几十孔窑洞肆意横躺、无拘无束, 一条潺潺小河横穿村尾, 这便是我童话世界里所有的元素和构件, 我童年及少年的时光在这里消磨、打发。那时我播撒快乐, 深植情感, 故乡深深浅浅的画笔勾勒出我生命的底色。

春天睡醒的时候, 故乡山山峁峁的庄稼地里, 男人们吆着牛, 扶着犁, 女人们跟在后面忙着点种庄稼。山坡上, 山羊绵羊悠闲地啃着草。放羊汉坐在地疙塄上, 掏出旱烟锅子, 吧嗒吧嗒地抽着烟。学校里, 脖子上套着红领巾的学生娃娃们你说我笑、你追我赶地涌出校门。那些在外村念书的高年级娃娃们, 骑着自行车, 大梁后座上带着人, 卷着风, 呼呼地闯进村里, 一下子便使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院子里, 婆姨女子们圪蹴在墙根, 端着饭碗, 拉着话, 吃着, 笑着。

在夏天高温难挡的日子里, 我和宝俊跑到村尾的河里耍水、摸鱼。头顶赶来又红又大的太阳, 我们光着身子、亮着屁股下了河, 清澈热乎的河水几下就被我们搅得浑黄不堪, 只见宝俊一个水猛子钻了进去, 一会儿, 又冒了出来, 手里攥着一把淤泥, 我问, 鱼呢, 宝俊说, 跑了, 我喊道, 技术太次了, 宝俊不服气, 掉头又钻进了水里。

秋天的故乡是一片金黄的海洋, 那金黄是收获的颜色, 是成熟的标志, 牛车、骡车再次派上了用场。田间小路上, 随处可碰到秋收的庄稼人和牛骡车。我和妈妈在地里刨洋芋, 有时为了赶时间, 就顾不得回家做饭吃, 而是捡一些柴火, 在地里烧洋芋吃, 吃一口洋芋, 就一截葱, 其味无穷, 其乐无尽。碾场上, 娃娃在草垛里捉迷藏, 蒙眼的骡子转圈圈, 老人们把连枷举过头顶, 挥舞击打, 太阳把金黄的糜谷子晒得发烫。

冬天一来, 便是大雪飘扬、寒冷锁眉, 我们这些碎脑娃娃们能玩的东西就少了, 最刺激的莫过于去村尾小河上打冰车。我们双腿盘坐在自制的木质冰车上, 哆哆嗦嗦地伸出冻得红彤彤的小手, 握紧铁棍, 随着铁棍击冰面的动力, 身子歪歪斜斜地前行着, 稍不留神, 就会人仰车翻, 那细如羊肠的河道就是我们天然的滑冰场。

故乡似乎很大, 大得没有尽头, 没有远方, 似乎又很小, 小到可以装在眼里, 留在发梢, 但无论如何, 故乡是我守护如泡沫般灿烂的童话, 是我流浪一生的精神家园。

如果只能在梦里守望故乡, 那漫漫长夜就是一种馈赠和奢侈, 我情愿在无尽的黑夜里慢慢终老。宫崎骏说,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这些年, 我一直在渴望, 在一个晴朗的春日, 穿上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 一步一个脚印, 回到童话里的故乡, 将来我会和故乡的杨树一起被埋葬, 埋葬的那块土地上, 长出一枝向着天空和太阳的花, 日夜守望着故乡的春秋。

待新春等待新春

庆重庆雪里梅

岁末从日历中翻去

随腊月陪守新春

擦拭时光的脚印

我用炽热的梦想

等待新春

我在新春里高歌

礼炮渲染着我的欢乐

我把坚强的信念

兑换成胜利号帆船

在生命历程的码头

再度破浪起航

等待新春

我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新春是年岁的提示板

往事总在交替上演

春日的暖阳滋润着万物

为生命的价值镀上光芒

等待新春

我滤掉寒冷和漠然的尘土

积聚鬓髯的风霜

迎接涂抹绚丽色彩的

幸福一年

我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4 0 0亿元大关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4日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获悉, 截至12月3日晚, 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为400.5亿元, 同比增长47.4%。这是中国电影票房历史上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据统计, 其中, 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为237.2亿元, 进口影片票房收入163.3亿元, 国产片票房占比为59.2%, 同比增长70.9%。

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中, 国产影片为6部, 分别为《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澳门风云2》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其余4部进口影片为《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侏罗纪世界》和《碟中谍5:神秘国度》。

上一篇:显示器“临时黑屏”故障解决方法下一篇: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