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优秀作文

2024-09-29

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优秀作文(精选7篇)

1.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优秀作文 篇一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势在必行,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了。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不利于公共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有现在我们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就是图自己一时方便吗?为了自己方便,就忍心破坏我们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伤害这个无私的地球母亲?我们怎么就不为未来想想。以后,白色污染真的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我们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了保障我们的安全健康,我们必须付出努力,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混入城市垃圾的塑料焚烧后,就会产生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塑料中的增塑剂和添加剂渗入地下,就会导致水污染,饮用后对人体也极为不利。

白色污染虽然恐怖,但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就一定能解决。对国家而言,要依法管理,好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有关处理白色垃圾的条例,法律就像一把利剑,能给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织起一道保护网。但如果不加强管理,再锋利的宝剑也会变成废铁。对个人而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回收可再次使用的物品。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个地球将会无比美好,我们郑重承诺:善待地球,善待每一件事物,因为那也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2.让环境污染远离我们优秀作文 篇二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为什么这么难呢?我想, 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中不大合适的作法。看法不大对头, 教学的作法不大合适, 训练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 久而久之, 成了‘老大难’。”这就是对中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真实概括。

当前,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认识上的模糊, 二是训练上的盲目。

所谓“认识上的模糊”, 指的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特点和目的认识不清, 错误地认为学生的作文训练是为了应对考试。于是就让学生机械地背作文、套作文, 让学生们做一些连教师自己都厌烦的事情——写那些已经被格式化、模式化了的作文。

所谓“训练上的盲目”, 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着力研究如何通过系统的训练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而是过分注重模拟范文的结构、格式、技巧等方面的东西, 机械地进行模、凑、套等模式化、格式化的训练。

认识上的模糊与训练上的盲目, 必然导致作文教学脱离正确的教学轨道。在教学中, 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忽视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词炼句能力、联句构段能力的训练和必要的章法与程式的训练, 致使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出现文字表达不过关、标点符号不会用、词汇贫乏、思维紊乱、主题不明确等毛病。这种情况正如冰心所总结的那样:“……或是心中有话, 笔下写不出来;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 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是训练上的盲目、不重视基本技能教学所产生的后果。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宋代文学家苏轼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

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逐步提高到能写出表情达意的、文理通顺的文章, 而不是培养“新八股”式的作文匠。要想使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厚积”, 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以下基础:

一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环节, 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帮助作者发现有关事物的个性特征, 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训练学生的“用语”能力。好的作文必须有两样东西, 即好的内容和好的文字表达。内容是依赖于表达的。通过积词炼句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能增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并能防止学生语汇贫乏、语言呆板, 或言不达意。

三是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即通过联句构段训练, 培养学生结合构造段落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防止学生写作时思路混乱、文理不通。

四是训练学生的“谋篇”能力。即通过章法和程式的训练, 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使文章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融合一致、完整和谐、连缀贯通, 防止学生盲目追求“新八股”式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是训练学生的“立意”能力。“意”也称“旨”, “立意”也就是给文章确立主题或中心思想。“意”是文章的灵魂。动笔之前, 首先应考虑的是写些什么内容, 表达什么思想。通过思辨立意训练, 培养学生的立意与创造的能力。

3.让我们远离“春困” 篇三

其实,春困并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规律,每个脏器的血液供应量也保持相对稳定。春困与大脑和皮肤之间血液的重新分配有密切的关系。人类大脑的重量虽然仅占体重的2%左右,但它需要的血液竟占心脏排血量的20%,耗氧量是全身需要量的30%。在严寒的冬季,人体本能的防御功能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流经体表的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向外散失的热量也随之减少,因而能有效地抵御寒冷。相对而言,流经脑组织的血流量却减少了。所以,冬季人们不感困倦;冬去春来,天气转暖,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的毛细血管不再收缩,反而舒张散热,于是皮肤里的血液供应量增加,会夺走一部分内脏血液,大脑血液的供应量就会减少,但脑子的新陈代谢过程却因天气转暖而格外旺盛,供血量又趋于减少,于是就会缺氧,出现无精打采的状态。难怪人们说,“春困不是病,困起来真要命”。春困的程度因人而异,年轻人好动,精力旺盛,相对较轻;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会更加明显。

春困虽然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注意自我保健,是可以减轻甚至克服的。

(1)加强锻炼。积极参加各种健身运动,增强体质,减弱由于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使大脑血液循环尽快适应季节性变化。如清晨早起,信步慢行。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或练气功,或做早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质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利,阳气升发。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利用。

(2)适度春游。“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游置身于勃勃生机的明媚春光之中,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沿途呼吸新鲜空气,能有效地消除春困。特别是初春带来了“春的气息”。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大大增加了。负离子虽视而不见,抚之无物,却无时无刻不在“飘浮”,是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它能补充细胞的负电荷,作用于人体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造血机能和肺的换气能力,从而使人精神焕然一新,心情舒畅,春困程度就会大减。据统计,居室普通的房间里,负离子只有40~50个/立方厘米,公园里可达400~500个/立方厘米,而郊外的田野里可达700~1 000个/立方厘米。春季的田野里是四季中负离子最丰富的时节。而春游正是摄取负离子的大好机会,使春困消减,工作效率提高。元人邱处机说:“高年之人,遇风日融和,当从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用宣滞怀,以畅生气,不可默坐,以生他郁。”对于老年人,也有重要的畅达心情、消除春困作用。

(3)起居有规律。春季应尽量“晚睡早起”。以尽量多地吸收阳气,晨起后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冬春季节的血液循环变化。春天不宜过多“开夜车”,以诱发或加重春困。注意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饮食调摄。春天阳气生发,辛甘食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助于护阳。姜、葱、韭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小白菜、柿子等宜常吃。寒凉、油腻食品尽量少吃。

(5)穴位按摩。穴位按摩疏经活血,平衡阴阳,调整气血,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增强抵御春困的能力。按摩穴位有太阳穴、风池、内关、足三里,一般用按压法:用力先轻后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

4.让我们远离火灾作文400字 篇四

当我跑出屋外,只见不远处火光冲天,那里已挤满了人,消防官兵正忙碌着紧急抢救被火魔围困的人们。火借风造势,吐着炙热的火舌向周边蔓延,仿佛要吞噬一切的架势,在夜影下更显得它的面目狰狞。

此时,几名消防员手里的水枪也变成了钢枪,贮进去的是忠诚,喷出来的是仇恨,英勇的消防战士们手中死死扼住火魔的咽喉。凌晨七点左右,大火被扑灭,但一座木质的厂房也伴着硝硝浓烟随风而逝,留下的是一片焦黑的废墟,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5.《让火灾远离我们》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火灾发生时每个人的责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与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能够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样报警,如何自救和逃生。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演练,知道报火警的方法以及火灾来临时简单的自救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火灾的重大危害以及防范火灾、保护自身安全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灾害来临时保持镇定清醒的头脑,以及掌握一些防火自救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谈话、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搜集的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谜语: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打一自然现象),师生开展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底:火)师导言:火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二)事故呈现,撞击情感

小小的一团火,它能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可是利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请看视频。亲临了火灾现场,看到灾后的废墟和伤心悲恸的受难人们,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同学们听听。

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一段段让人不寒而栗的录像,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他们原本拥有快乐的笑脸,他们原本拥有幸福的家庭,可是火灾将这一切都给剥夺了,留给他们的是无限的恐惧和无尽的伤害,水火无情,在人为和自然灾害面前,有时候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也很无奈,那怎样才能发挥我们最大限度的力量,从而减少对我们的伤害呢,防范于未然至关重要,所以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这个既温和又凶猛的朋友“火”,如何才能让火灾远离我们。

(三)、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1)

生活中有哪些火灾隐患?

1、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火灾,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有哪些火灾安全隐患?(可参考自己搜集的资料)

2、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要玩火,不要乱丢烟头„„)、明火:如生活用的炉火、灯火,打火机的火、烟头火、蜡烛火、烧红的电炉丝等;、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插座、电动机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3、加热自然起火,如蚊帐、纸张靠近灯泡起火,电气设备接触不良、超负荷或发生短路引起线路发热起火;易燃物质在火炉附近被加热起火;

4、人为因素造成失火,如私接电线,宿舍停电后点蜡烛等易造成火灾事故。(2)一些小学生怎样预防的一些火灾:

1、千万别玩火,也不要随身携带火柴等火种

2、不在阳台上,楼道内和其他禁放场所燃放烟花爆竹

3、点燃的蚊香,灯泡等要远离可燃物

4、用完电器及时拔掉插销;不随意拆卸电器

5、发现煤气泄漏要打开门窗,切不可点明火和开(闭)电器开关

6、不在校园内随意乱烧垃圾、树叶

7、上实验课时听从老师的指导、注意操作安全

8、在郊外、在山林、不要玩火、不要野炊

9、不乱动、不损坏公共消防器材

10、学会识别消防安全标志、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11、进入公共场所要消防安全标志、记住流散方向。

(2)学会逃生与自救

师:有时候火灾来得猝不及防,一旦我们身边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呢?

1、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自救方法。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如果火情不是很严重,自己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① 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② 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

③ 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在锅里倒水。

④ 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

⑤ 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

⑥ 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⑦ 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誓(火警电话119),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⑧ 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会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逃生方法,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1、逃生预演,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2、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下,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紧急时分能尽快逃离现场

3、听从指挥,防止混乱。在公共场所一般都有紧急疏散预案。工作人员对现场环境十分熟悉,在紧急情况下负有引导人员疏散的责任。一旦发生火灾,我们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秩序地逃离现场。

4、保持镇静,明辨方向。逃生时要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5、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上。

6、简易防护,捂鼻匍匐。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7、善用通道,莫入电梯。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9、避难场所,固守待援。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

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10、缓晃轻抛,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暂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站在阳台、窗口等较易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耀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11、火已及身,切勿奔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要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

12、跳楼有术,虽损求生。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四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

3、着重强调:火灾来临,沉着冷静,不要盲从,迅速离开;弯腰贴地,捂住口鼻;牢记出口,不要拥挤;不贪财物,不要返回。

(四)阅读与拓展

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不能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灭火

(五)知识巩固

1、我国大陆通用火警电话号码是()

A、999

B、119

C、911

2、消防车和消火栓的颜色是()

A、白色

B、黄色

C、红色

3、任何单位的()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A、公民

B、少年儿童

C、成年公民

4、学生外出郊游应注意:()

A、听从老师的安排,注意防火安全

B、护林防火期间,严禁到山林野炊。

C、可以在树林中焚烧枯枝败叶。

5、下列物品在家庭中储存时()火灾危险性最小。

A、汽油

B、酒精

C、花生油

进入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观察()

A、安全指示标志

B、疏散方向

C、疏散通道位置楼内失火应()

A、从安全通道逃离 B、乘坐电梯逃离

C、在现场等待救援

8、身上着火怎么办?()

A、就地打滚

B、尽快撕脱衣服

2、拨打119的时候,注意事项:

a.说明失火地点,说清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使用简称。b.要说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c.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

d.任何人都不能假报火警,发现有人假报火警,应及时制止。

大家一起

突遇火灾莫惊慌,心定方能有主张。

能扑救时快扑救,呼喊他人离火场。

扑救不及快撤走,报警拨打“119”。

火场地址要清,区县街路及楼层。

有无爆炸危险品,有无人员困其中。

报警之后莫耽搁,迎候消防伏火魔。

(六)总结

消防知识要记牢,人生安全最重要。

6.阅读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篇六

一、做好“点灯人”,让学生向往阅读

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的阅读,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调的童年。在蒙蒙胧胧之间,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日子,打一点亮色,打一点底色。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的一种对阅读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点灯人

二、做好阅读宣传,让学生走近阅读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阅读,我会在班级里面为阅读宣传。(1)大声给学生读。比如说每天中午课前的20分钟可以定为阅读的时间,每天读、每天读,学生对于这样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每天午间的20分钟,成为他一天当中,最憧憬最快乐的时光,然后他记住了这个故事,记住了你这位老师,也就深深的爱上了阅读。(2)讲述自己对书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讲给学生听,听后,他会对这本书有更深的感情,也会不自觉的捧起这本书。(3)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示来推荐阅读,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早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爱上阅读。

三、树立榜样,让学生走进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氛围的感觉。比如,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四、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1)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抢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我开展了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读一本书,学生可以让家长写条,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5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学生写的读书条中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10本书,老师可以免费赠送一本书,(由学生家长赞助,谁的学生到了此级别,谁的家长就买来一本书有老师送给他的学生。),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见家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学生主动读书了,不用家长监督了。

(2)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五、亲子阅读,让学生更爱阅读

首先要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在一开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发一份《告家长书》,向家长陈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亲子阅读的目标,以及我们推荐的亲子阅读的一些书目,让家长知道,我该怎么做,然后努力配合我们。

第二,亲子阅读开放日。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候,邀请家长,让家长更加了解老师是怎么指导学生读书的,能找寻到学生阅读的足迹和规律。

第三,组建亲子阅读沙龙。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有主题的,也可以很闲散地,邀请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家庭来进行介绍。让优势资源达到一种共享,相互启发。

第四,鼓励每个家庭建设家庭书橱。

第五,图书的流动。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和别的学生进行交换。也可以进行互相买卖,让图书流动起来,还可以师生互换。

第六,开展一系列的亲子阅读的活动:如快乐一刻钟,亲子共演、亲子共画,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为了展示,还要有一个终极的评价体系,根据自我申报和班级测评,评出书香家庭,算是给亲子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家庭一种鼓励!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3-1-25 14:25:47

知识经济的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已是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构建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时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教学,又应该构建怎样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就第十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构建的六步骤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青海湖的录像,让学生欣赏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色。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畅游青海湖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你喜欢青海湖吗?想不想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青海湖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觉得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汇报,别的小组可以提出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达到交流的目的,小组筛选后,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重要的、难点的地方,经过学习认真筛选,提出重点,让全班同学讨论。由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阅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容易,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青海湖的?青海湖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合作讨论,马上就能理解。但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等句子的意思理解还不够到位,就应该由老师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师则起到点拨导思的作用。

四、归纳释疑,提出见解。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创新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学习方法,以便下一课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就通过让学生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谈谈你看到这梦幻般的青海湖时的感受和体会等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得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学习目的不仅只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我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1)摘录并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2)做一个小导游,请你把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色介绍给你的好朋友。(3)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和其他湖泊的资料。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会学习”,而且要让学生“会创新学习”。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创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技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3]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上传: 殷素娟 更新时间:2012-6-17 15:32: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 解。三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7.让伤害事故远离我们 篇七

近年来,校园伤亡事故频频发生,致使花季一样的少年儿童的生命受到伤害。对此,全社会无不震惊。

2006年11月18日20时30分左右,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造成踩踏事故,致使6名同学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39名同学受伤。

2005年11月14日清晨6时左右,在山西省沁源县郭道镇的汾(阳)——屯(留)公路上,参加早锻炼的沁源二中师生,有20名初三学生和1名教师,被疾驰而来的载重卡车碾压致死。

2005年10月25日晚8时许,四川省通江县广纳小学四年级学生下晚自习后,在教学楼道间嬉闹,由于有学生摔倒在前面的楼道上,后面的同学不知就里仍跟着冲过去,酿成拥挤踩踏惨剧,共造成8人死亡,45人受伤。

2002年9月23日晚6时50分,晚自习结束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第二中学的1500多名学生在没有任何照明的条件下,从东西两个楼道口蜂拥下楼。在西楼道接近一楼的最后四、五个台阶处,楼梯护栏突然坍塌,前面的学生纷纷扑倒在地,后面的学生看不清,仍然纷纷往前拥挤,造成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

校园伤害事故有恶性的和非恶性的之分,有天灾和人祸之别。虽然为数众多的是一般性事故,但现在恶性事故频频发生,且有增加之势。恶性事故的直接后果是生命的消失,是无数家庭的悲痛欲绝,因而更为引人关注。

导致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政府重视不够。在上述数次大型事故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沁源车祸和丰镇市第二中学楼梯护栏坍塌事故,它反映了一个比较普遍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步伐。拥有众多学生的校园,竟然没有一块可供学生早锻炼的场地;晚自习结束后,楼道没有照明,楼梯护栏质量低劣得会突然坍塌。如此,不能不说是政府的失职。

二是学校安全知识教育不够。有人曾做过调查,当问及“如果你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时,“拼命跑”、“喊救命”是孩子们普遍的回答。这是很危险的。日本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十分重视,从孩子懂事那天起,就经常向孩子灌输安全知识,比如突发事件发生时,哪些地段是危险的,哪些地段是相对安全的,灾难发生后应该如何逃生等。美国的学校定期实行紧急事件演习,平时训练孩子们有规律地存放自己的东西,警铃一响,什么要拿,什么不要管,如何镇静而有秩序地随老师出去等。我们的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亟待加强。

三是家长防范意识不强。孩子活泼好动,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作为监护人,家长有责任经常向孩子介绍有关安全防范溺水、烫伤、煤气中毒、被爆竹炸死、交通事故等方面的措施,教给孩子安全防范知识。常叮嘱,多提醒,是保护孩子最有效的办法。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校园伤害事故呢?

防范校园伤害事故,至关重要的是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学课程,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宿舍。学校每学期至少应开展一次针对重大伤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学校还要培养和引导学生遇事冷静、心理健康、百折不挠的能力和品质,在伤害事故发生时能正确应对,在伤害事故发生后能尽快克服心理上的影响,恢复正常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学生自己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伤害事故的能力。在上述列举的校园伤害事故中,有不少事故是学生自己造成的,明明前面不好走了,还要往前挤,能不出事吗?所以,作为学生,我们思想上要紧绷安全这根弦。这里以“如果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怎么办”为例,教大家几招: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在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要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不要受别人感染,不要受好奇心驱使,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如果路边有商店或其他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下。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拥挤的人群中,要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4.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如栏杆、梁柱、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后,再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5.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若被推倒,要设法使身体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6.要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定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上一篇:计划部长岗位职责下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研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