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2024-08-23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通用11篇)

1.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一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河北省平乡县第一中学

王淼 众所周知,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一书中说:“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如果没有词汇,什么都表达不了).可见词汇的贫乏会影响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会影响到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高中新课标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学会使用约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根据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

原来英语大纲对高中毕业生词汇量的要求是掌握不到2000词,现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比原来大纲的要求多了约1倍,而教学课时却没有变化.新版教材词汇量大,复现率低,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词汇用法灵活,较难记忆.这些都给英语词汇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传统教学误区

1、孤立地讲解词义。有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脱离语境,将新学词汇写在黑板上,然后带读讲授词义。这种的词汇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也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用法。

2、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有些教师对课本中所有的词汇,不分主次,讲得多而细。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和压力,使得他们感受到词汇学的太多、太难.。于是逐渐对词汇学习感到厌恶,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3、不能及时有效的组织复习。教师不能根据遗忘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的做好定期复习,强化记忆,导致学生学得多,记住的少。由于新词遗忘率高,学生学习词汇成为负担。

三、新课标理念下的词汇教学的方法:

1、利用多种方式呈现单词,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你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使用一些图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先进的电化设备进 行词汇教学,能使外语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另外在课堂上还可采用竞赛、音乐、表演、猜一猜、对话等游戏的形式。能有效防止学生产生疲劳或厌烦心理,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领会和掌握新的词汇

2、在语境、语篇中教学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改变全部由教师讲解新词语的教学方法,要运用一些具体语境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线索、词的构成和已学知识来理解新词的意义,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会和掌握它们的用法。例如:在The boy picked up the book.一句中,pick up为“拾起、捡起”。而在He was picking up the skills quickly.一句中为“学会、获得”之意。

3、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语词汇量虽然庞大,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寻,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会事半功倍。

(1)音形相结合

高中阶段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根据读音记住单词、写出单词,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记单词。掌握了读音拼读规律,见词而知音,听音而知形就会大大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

(2)利用构词法

构词法包括合成、派生、转化。转化法即不添加任何成分,不改变词型,把一个单词由一种词类转用为另一种词类的方法。如button(纽扣)--to button(扣纽扣)名词-动词(n-v)correct(正确的)--to correct(改正)形容词-动词(adj-v)。合成法即把两个或以上的词组成一个新词。如notebook(笔记本)classroom(教室)。词缀法即在词根前后加缀。如re+unite-->renuite(再联合)end + less-->endless(无穷的),加前后缀 un + friend + ly--> unfriendly(不友好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方法,就可一词变多词,再加上日常学习中的积累,就能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

(3)对比法 对形近词、近义词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他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

写错单词。如near;nearly

near作为副词,意为“离„不远,近邻” nearly作为副词,意为“几乎,差不多,将近”。wide;widely

wide作为副词,意为“广大地,张得很大、宽,充分地,全部地,完全地”,表示状态和结果。widely作为副词,意为“广泛地,大大地,广博地”,表示程度和范围。

4、在教学中要精讲精练。在所学词汇中,不见得所有词汇在本阶段都要求学生掌握即使属于掌握的词汇范围,但掌握的程度也有区分。如果每个词都讲得面面俱到,对学生而言会是一大负担,甚至会产生厌学。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精讲精练,主次分明,目标明确,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5、有计划的、灵活多样的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满”的特点。在最初的20分钟内遗忘率即达41.8%,1小时后为55.8%,8小时后为62.4%,24小时后为66.3%,不到一星期,原本记得清清楚楚的就只剩下25%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因该按照规律“先密后疏”的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拉长两次复习间的间隔天数,只有多次重复记忆和多角度复习单词,才能帮助学生长期记忆,避免这些词汇渐渐被遗忘。

6、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词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词典不仅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一本词典的作用不外乎提供单词的发音,解释单词的含义,大多还会给出例句,以便使用者进一步掌握单词的用法。英语学习中多查词典无疑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结论

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志。英语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标中词汇教学的理念,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增强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词汇,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师培训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教学研究与案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二

一、重视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是阅读和理解的基础。而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毕业生要掌握3500个左右的单词或习语, 这对学生熟练地进行英语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因而重视词汇教学, 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理所当然地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学生最先掌握的往往是某一单词的基本意义或核心意义, 但如果仅仅拘泥于此而不进一步了解这一单词的扩展、延伸和转借等意义的话, 学生就容易出现用初识意义去阅读进而造成误解或理解不通的现象。例如present除“礼物”之外, 还有“现在、目前;出席的、在场的;赠送;呈现”等多种含义。如果将“All guests present here are invited by Tom.”和“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re vividly presented.”这两句中的“present”作为“礼物”来理解, 整个句子根本就无法理解。

众所周知, 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由派生、合成和转化构成的。在英语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词缀, 比如前缀 (un-/dis-/im-/in-/il-/ir-/super-) 、后缀 (-able/-ly/-less/-ness/-ful) 等的含义及用法, 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时不要以“个”而应以“组”为单位来记忆单词, 如看到comfort这个词, 就可以连系到discomfort, comfortable, comfortably, uncomfortable, comfortableness等。再如看到immense, 可以联想到表示“大”这个词还有哪些, 如big、huge、large、great、enormous等, 还可以联想到它的反义词如small、little、tiny等。这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显然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重视句法教学

因为句法知识和运用能力不是中考的直接考查对象, 因此学生对句法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句子, 里面的单词意思全懂, 就是不明白句子的意思。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正确分析句子成分, 对句子结构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句子的意思自然读不明白。而且句子越长, 意思越搞不清楚。例如有一次, 一个学生问了一个句子:The kangaroo rat, on the other hand, gets all the water it needs from the water it produces when breathing.这个句子本身不长也并不复杂, 只是出现了两个小小的定语从句。但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句子分析能力, 对句子的意思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理解, 更别提理解整篇文章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多进行句子结构和成分分析的练习。通过这一活动, 让学生把握句子的基本架构和句子的组成, 掌握句子的组成模式, 这对于学生理解句子以及文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另外, 还应该强化语法与句法间的联系。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 句法是语法在句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语法来剖析句法, 强化语法与句法间的联系。

三、注意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矫正

1. 逐字逐句阅读。

这不但会影响阅读速度, 而且不利于形成意群阅读, 从而妨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 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 大脑对信息的接收往往也是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 迅速形成语段大意, 阅读时即使不能一目十行起码也应一目十词或一目一行。特别是要学会断句, 以句群为单位从整体上加以理解。

2. 频繁回视的习惯。

回头读一个字或一句话, 这也是阅读速度慢的起因。一般来说,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句或不太熟悉的词, 读过一遍仍不能理解句意产生一些回视现象是正常的, 但很多时候许多同学是出于习惯或不放心, 频繁回视重读。这样学生既要回头思索文章的内容, 新的内容又不能得到充分地理解, 还要再次回头重读, 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返读越多, 越要返读。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练习时, 一要强化学生注意力, 二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从心理和视觉两方面进行练习与调整。

3. 带着问题去阅读。

先看试题, 再读文章才能掌握问题的类型, 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主旨大意, 作者的观点等, 必须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其次, 了解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 还能有针对性阅读, 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 选出正确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 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4. 纠缠生字。

在阅读中发现生字或生词是正常情况, 但如果你因为生字、词而读读停停, 就会打乱阅读节奏, 减慢阅读速度, 并打断了你的阅读思路, 妨碍你完整地理解和消化所读信息。平时应让学生多识字、词, 阅读时应先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的意思, 待阅读完毕再查字典印证。另外,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从问题中得到一些启示。

四、重视良好阅读方法的传授

1. 计时阅读法。

让学生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 就是在阅读之前让学生记下每一篇材料的词数和开始阅读的时间, 读完以后记下所用的时间, 用词数除以时间就是每分钟的阅读速度。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计时阅读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但计时阅读每次进行8~10分钟即可, 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 精力高度集中, 时间一长, 学生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只要学生能长期坚持, 必定会收到明显效果。

2. 抓关键词法。

关键词通常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等实词, 再一类是情态动词、介词连词等虚词和短语, 如but, even if, though等。一般来说, 句子的一半给出了句子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另一半给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观点等。因此, 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 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3. 猜测词义法。

3.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学 篇三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是词汇的海洋。在学习英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快速阅读并理解英语语言材料。《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在英语科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较大。为了既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英语这种语言,满足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又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以满足升学的需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大有必要的。而且在英语科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较大。所以,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词汇并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必要的。单词就是构成词汇的基本单位。但是,如果把单词仅看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语言单位来学习,那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记忆难度大。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词汇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还应适当指出词的同义、反义、转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归纳等方法有效记忆单词。

一、构词法于词汇教学之中

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大大有助于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构词法通常有转化、派生、后缀等可帮助学生掌握单词,如:rebuild, rewrite, reread, reunite, recover, dislike, discover, disappear, beautiful, successful, careful, useful, wireless, hopeless, homeless等许多单词。转化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的使用功能,如map, inch, head, dirty, warm, cool等名词、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合成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诸classmate, classroom, football, volleyball, baseball等大量单词。为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必须向学生介绍构词法的基本知识。

二、同根族联系

同族词又称同根同源词,是指词根相同的一类词。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意义上,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只要先掌握词根,加以对比,既能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又能进一步构成新词,扩大词汇量。

词义相关联系即由一个词而联想到它在意义上有关联的其它词。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延伸或扩散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复习巩固并扩大英语词汇的目的。

三、采用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教学过程中对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对比对于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如form,from;advice,advise;hard,hardly;invent,invite;decide,divide;choose,choice等许多单词常被学生混淆,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写错单词。对常用的同义词或词组,如divide,separate,tell;say,speak,tell,talk;join,takepartin;runout,runoutof等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能正确使用。

四、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所谓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我们都明白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每学完一个对话、一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的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还应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每学完对话、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听写改写材料,复述或自编对话,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这样,不仅能帮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习词汇的兴趣。

4.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篇四

一、对教材的认识

1.转变教材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材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教材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只能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因此在处理新课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就教材来说,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有不同,其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这样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材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2.立足教材

“用教材教”的前提是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引入都是借助实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新课标教材的研究,可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的授课模式,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又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中,关于反函数的处理,教材紧扣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知道反函数的概念即可。如果还是按老教材来处理,那么就会出现“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

3.跳出教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教材是“范本”,是“凭借”,相对于“教教材”来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改造甚至创生。教师对待教材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中,对数运算性质:loga(m•n)=logam+logan。此性质在教材中的证明来的太突然,学生不好接受。选择如下讲解,①先让学生计算:log216、log22、log28;②提出问题:你能发现这三个对数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不难找到log216=log22+log28;③进一步提问,等式中真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容易找到真数16=2×8;④再进一步提问:你能否推广到一般情况:loga(m•n)=logam+logan呢?这一推广是否成立呢?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去证明。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给后面性质的证明打下了基础。总之,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探究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立足新教材,并不是完全局限于新教材。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可作适当的补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实例引入时,我们要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要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节,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三垂线定理。

二、学习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及授课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目标的意义在于能使教学工作明确方向,有所遵循,避免出现脱轨和失误,有利于教师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目标要求调控自己的认识倾向、意志活动和情绪反应,能使教师加强责任感、焕发工作热情。教师对目标的期望程度愈高,干劲就愈大,效益就愈好。在解决每节课的目标问题时,我们要努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思想,增强改革意识,更新观念,努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材观、质量观。

(2)严格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标要求,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的创新意识。

(3)明确目标内容及水平要求: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要点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几个方面。水平要求有三个不同层次,即认知水平、智能水平和教育水平。认知水平主要看对知识的识记、领会和应用程度;智能水平主要是在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的程度。

(4)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能体现的要尽量纳入目标要求,不能体现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塞。

三、课堂教学方法措施灵活有效

5.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数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应当通过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数学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了解数学在推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事实上,教材后面的阅读与欣赏,提高了学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种数学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品味,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特别是以统计作为整合的突破口,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溶入到数学课程的各相关部分。

二、新理念呼唤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

(1)课堂上的主持人。大家看电视时会发现,一场精彩的演出中,主持人虽然是贯串始终,但是并不是大包大揽,由自己亲自表演的。他们用简洁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话语,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可以说课堂也可以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或是设悬,或是点拨,或是指导,而不必长篇大论,大包大揽,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2)独具慧眼的发现者。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欣赏的水平不同,基础不同。在老师眼里,可能存在文化成绩上的差生,因此往往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学生失去学习的宽松环境,对自己缺乏信心,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担负慧眼独具的发现者。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尽力为他们搭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采用赏识成功的方法,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利用他们尝试成功喜悦的契机,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3)热情的观众。一场激烈的球赛,总少不了热情的拉拉队,他们的呐喊助威给球员们带来了动力和激情,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有这种热情,球员们都会有无穷的动力。同样,作为当今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他们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训或教师的责问,是理解和支持。我们教师就要做好热情的观众。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失误而对他丧失信心,当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时,也正是学生发奋拼搏大步迈向成功的时候!

三、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2)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4)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应坚决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成为课堂的主流,要冲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力度,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和能力的形成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成其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以及单元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甚至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范例教学法等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教学模式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5)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我们在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的同时,也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会学习。

(6)提倡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的解决方案要向开放的、多元化的方向方展。问题的解决要不拘泥常法、不恪守常规,善于开拓、变异、发散,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求得问题解答。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形成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结语

6.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六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将“探究”列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重点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指出“促使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是新课程实验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组织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探究

探究式学习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等人提出的。其观点认为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学生是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是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探究意识,把探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

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课堂上老师连珠炮式地发问,将过去的满堂灌改成满堂问,这不是探究性学习。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鉴赏常常流于对文本内容的粗略感知和理解,对于文本中重要语句所蕴含的意义不愿做更为深入的揣摩,对作品深层的意蕴也不愿多做进一步的发掘,至于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只等着老师来说了。而这一些恰恰是有效地进行阅读鉴赏的关键,又是高考语文探究能力考查的主要内容,因而必然是探究的主要内容。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刘兰芝被婆婆遣归,临行前着意修饰“严妆”,作者用了铺排的手法来描绘兰芝的美貌,梳妆是女子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为何作者要着意渲染呢?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我提出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一经抛出便“激起千层浪”,学生阅读兴致高昂,学生讨论后回答:它照应开头,说明她的心灵手巧;也传达出她此时内心悲愤难当,但外在却如此从容镇定。她嫁到焦家,是严妆而来,现在被驱遣回家,也要严妆而去,美丽温柔的兰芝,严妆而来,又严妆而去,在焦母面前不掉一滴眼泪!显示了她不卑不亢的性格。如此聪明贤慧,才、貌、品三全的女子却遭休弃,这样美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教活活吃掉了!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怎不令人发指!把兰芝写的越美,她的毁灭就越震撼人心。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又以解决问题为最后的归纳。

二、启发求异思维,善于用开放式问题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

启发求异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尝试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纳特说:“问题最好能引起几种回答。”问题既要有对阅读材料基本内容的解释性问题,也要有对阅读材料深层次理解的评价性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既要有根基,又要有所超越,进而起到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譬如在教学《项链》时,我抓住文中唯一议论之处“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以此为突破口,牵一句而动全文,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小事”?真的是小事吗?怎么理解“小事”可以“成全”或“败坏”你的一生?当师生探讨到这一“小事”造成的是不是悲剧时,学生反应强烈!有的说:“因为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有着根深蒂固的虚荣心,就注定了是一场悲剧,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劝诫!有的说:“虚荣心也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励一个人上进,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本以为学生能如此探讨作品主题就不错了!没曾想有位学生却发出这样疑问:“老师,难道这篇小说仅是一个有关虚荣心话题的讨论吗?”于是,我便让学生以书面形式继续小说主题的探讨。结果不少学生说到:“从《项链》中除了读到虚荣心以外,我还读到了玛蒂尔德的诚实守信,读到了她挑战厄运的勇气;读到了路瓦栽先生珍爱妻子的宽容大度;读到了佛来思节夫人的真诚善良……”由此可见,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发也不同,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当然,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学生往往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表现,给教师带来惊喜。但有时会出现脱离文本或钻牛角尖等的乱问乱答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鼓励学生发表对文本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又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开放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是探究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语文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让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学生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老师可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可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阅读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也可由教师指定,读后展开讨论,报告阅读的心得体会;可指导他们办墙报、板报、手抄报等,以各种形式宣传展示学生课外读书的成果。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

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以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鼓励学生质疑求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激励学生求异探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目标含义。但为“创新”而“新”,以致在“新”的玄虚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忘记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确有舍本逐末之嫌。新课改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学生逐步形成认知和认知发展的过程,是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动态生成教学追求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你想真正成为一名好老师,就要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深思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另一方面更要熟虑怎样聚焦课堂,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基础、情感体验等要素,合理使用恰切的教法,这样,也只有这样学生能力的形成才能落到实处。我认为,创新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创新,怎样让创新为形成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服务。那种只为创新而创新,只能是缘木求鱼,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伤害的。

五、探究要以知识点为“引线”的问题情境教学设计来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

要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会使课堂生命力窒息,还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探究精神。但如何恰切地引导学生探究是课堂讨论的关键。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发思维的第一步,它能使学习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感悟。但是人们往往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中忽视了以知识点为“引线”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以致枝蔓不羁,甚至海阔天空,最终使得知识教学的收效甚微。正因为问题的科学设计是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技巧和基本原则,但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恰切地融入一点生活味,点缀一点艺术味,充实一点人文味,才能使以知识点为“引线”的问题情境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预想的效果。

又如:我在讲授冰心的《霞》时,先展示各种各样的霞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联想一个古诗文名句,或用一个四字句来概括观感。在观看和联想中,自然而然地创设了情境氛围,再借助学生口述古诗文名句和概括,自然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师范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接着提出“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你最有感触或最喜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并让学生指明要老师或哪位同学回答。这样的问题讨论,不仅创设了很有张力的教学情境,而且很自然地进入到作者享受彻悟人生意蕴的快乐。

六、探究的“深”与“浅”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探究学习一般分为知识探究、问题探究和活动探究。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有探究价值的应该是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和问题,并通过探究明理寻的,最终形成能力。

设计探究活动,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从情景活动中体验或感悟道理。然而有的探究,看起来层出不穷,接二连三,活动接着活动,实际上学生总是跟在教师后面,思维既无深度,也无广度。有的为了赶时间,没有真正探究学习的过程,布置的课后探究只是书面作业而已。好的探究活动,问题应该深浅适度,次数多少适宜,指导学生得法。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本身更加重要,所以,探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通过文本学习,引导学生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应引导学生关注什么(对问题现状的分析)、为什么(分析问题造成的原因、后果)、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和思路)。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7.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篇七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因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就是词汇障碍,没有丰富的词汇基础,要想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事物;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普通高考要求的阅读词汇量是2500—3000,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在高考英语中能否取得优良成绩的关键所在。

二、词汇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三大误区:第一,以单独背词汇来代替常规的英语语言学习,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中尤为明显。在短时间内记忆单词的捷径是没有的。第二,对词汇过分重视,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词汇,部分词汇拓展过多过深,求深、求全便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第三,忽视词汇教学,完全依赖学生自学。因此,优化词汇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三、词汇教学的策略

1.词汇教学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记忆英语单词,首先要学会认音标。如果不能正确认识音标,不仅朗读非常困难,而且记忆单词也很费劲。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大部分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英语音标,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朗读每一个音标。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贯穿语音教学,适时纠正学生中错误的发音,帮助学生正确朗读所碰到的英语词汇。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采用b-e-n-e-f-i-c-i-a-l(beneficial)这种逐个字母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因此记忆单词很困难,而且很枯燥乏味,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教学,要给学生讲授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科学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2.构词法与词汇教学相结合

学习构词法是拓宽阅读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构词法知识。要熟知基本常见的词缀,这样在阅读文章中碰到较长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单词的词义。如:对于uncomfortable,把它以un-comfort-able三部分分解,这样学生就能猜测出这个单词的词义和词性。学习中还要多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用这种方法来扫除阅读障碍,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合语境词汇教学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记忆单词,就应该将词汇融入语篇语境中进行教学。例如,在词汇教学中,多用例句展示重点词汇,教师也可以将重点单词编成简短的文章让学生反复阅读、背诵。这样,在语境的辅助下,记忆单词会更有效。

4.以旧引新,以新固旧

在生词教学中,可以用熟词作铺垫。如学appreciate一词时,教师可让学生列举学过的有关感谢、感激的词汇,这时学生就会回忆起完形、阅读文章中常出现的词,如:thankful,grateful,gratitude。这样学生就会将这些词形成一个网络记忆在大脑中。又如学amaze时,教师可以把amuze先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如此就能清晰地记下这两个单词。

5.丰富阅读,在阅读中学习词汇

要想熟记所学的词汇,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不能只靠课本的单词表或只是复习已学的材料,应该大量广泛阅读。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会反复碰到常用的词汇,阅读的材料越多,词汇的复现率就越高,这样每多接触一次,脑子里的记忆就加深一层,无意识之中会认识很多词汇。当然,阅读材料要适中且丰富多样,如英文报纸、英文小故事、简短的英文文学作品等,

8.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八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火热地进行着。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意义、目的以及理念,并将新课标中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指南,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

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1重视基础,创建共同的发展平台

高中英语课程需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应用英语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英语课程要为所有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课程多样化,适应个性发展需求

高中英语课程要有助于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可选择性实现的基础就是课程的多样化。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应力求多样化,这样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自主发展和规划人生的能力,自主确定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

1.3提高自主能力,优化学习方式

高中英语课程要重视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英语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养成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多种媒体和信息源的运用,从而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养成自己具有独特个性的学习风格和方法。

1.4提高人文素养,关注学生情感

在高中英语课程中需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展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高尚的人文素养。

1.5促进学生发展,完善评价体系

高中英语课程的建立,应该旨在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全面发展。评价方式要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于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策略、学习目标、态度和价值观等的评价。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信心的增强;要有助于学生调整、监控自己的策略和学习目标。

2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

2.1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是学校中最小的单元。任何教育教学改革,若没有真正地将课堂触动,那么改革就是不彻底的。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言,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如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第一,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舞台,而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第二,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而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第三,课堂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而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第四,课堂应该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而不是教师模式化运作教学行为的场所。

2.2情感态度的关注

情感态度一般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解决情感问题同样需要使用语言。因此,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利于增进友谊,沟通情感,改善人际关系。语言学习和使用都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交往过程与情感密切相关。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其次,应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再次,要帮助学生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最后,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2.3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旨在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进行的调节认知活动和个人行为的一种一般的、抽象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减轻学习负担。

当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思想。而终身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能力,且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工具。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学习策略,为走入社会之后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4文化意识的提高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文化始终是同步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语言也会有新的语汇不断产生。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5评价方式的调整

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就是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是传统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忽视人文性,只有测试这一种评价形式,重成绩,重结果。进而教学活动变成以考试为中心,使学习过程变得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伤害与阻碍。

英语的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作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界定。它包括语言技能、情感、语言知识、文化与策略。其中语言技能和知识可以用传统的标准化测试方法进行评价,但传统的语言检测手段对情感和策略等学生内在发展状态性指标的评价,特别是量化评价,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按照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新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必须采用。

2.6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任何物质条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对英语课程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必须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但其他的课程资源还应该积极利用,如录音录像资料、广播电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等。

3结束语

新课标的推行和实施, 给我们英语的教学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广大的英语教师们应抓住契机,在教学中,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9.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九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    冯文兵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又体现了创新的思维,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立足课内,寻找切入点,搭建探究的平台,巧设课题适当向课外延伸,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方法。

关键词:探究  切入 平台   开放

,参加新课标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将面临最早的全新模试的高考。适合四省区的《20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现已出台(以下简称新考纲)。与旧考纲相比,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对考试能力的要求,在原来五级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F级即探究能力的测试。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无论是高考还是在高考指挥棒牵引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将为此受到深远的影响。因此,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和平常的教学实践,我想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新考纲对语文探究能力的要求及测试

新考纲将“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按照新课标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新考纲的考试内容由修课程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遵循了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新考纲对增加F探究能力的测试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其具体的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内涵;(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其具体的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根据新考纲对探究这一能力的测试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今后的高考将着重在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是设置题型考察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个性阅读,题型多为主观表述题,答案不固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众所周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靠高三的短期复习就能一暴十寒。最好的就是从细处做起,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做起,才能功到自然成。

二、在教学中寻找切入点,搭建培养探究能力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语文探究习惯和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主阵地,在教学中寻找恰当切入点,搭建平台,让学生习惯于在你所构筑的平台上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谓的“切入点”,就是指文本中能引发学生产生个性理解、个性认识、个性看法的地方。这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中应该敏锐捕捉到的,它是引发教学中产生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抓住了“切入点”,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探究性课题。所谓的“平台”,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实施课题探究提供背景、工具、资料、活动条件、时间等,并要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如在教《归园田居》时,我以陶渊明因厌恶官场生活而归隐田园所表现出的隐居思想为切入点,设置了一个探究课题:陶渊明的这种隐居思想,对我们有何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为了引导学生探究这一问题,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了高一时学过《归去来兮辞》,然后又指导学生阅读单元测试卷上的《五柳先生传》,并介绍了他的生平和 “怒目金刚式”的另类诗作。通过这些,就已为学生搭建起了探究课题的平台。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撰写短文,或赞扬陶渊明的这一思想保持了做人的尊严和人格,或批评陶渊明消极出世思想对社会是极为不利的。一节晚自习下来,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但却在争论中受到了启发,他们的个性见解得到了尊重和张扬。

又如在教《道士塔》一文时,虽然对文章的结构和语句都进行了教学,但是我觉得没能引发起学生对敦煌文化被损、被贱卖、被掠所产生的遗憾和恨意。因而,我以敦煌文化知多少为切入口,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在元旦放假期间上网查阅有关敦煌文化的资料,着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见解。学生经过网上查阅和见解的交流,增加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与作者余秋雨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其中一位学生为此写了一首诗《感悟敦煌文化》,诗的内容是:然而,曾几何时/岁月悄悄带走了我们的骄傲/敦煌几千年的文化/眨眼之间就流向远方/只剩下一片惨白/无奈啊/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强盗所掠夺/无能为力/面对此情此景/我迷失在沙漠的尽头/好想为他们大哭一场/干涸的眼睛却掉不下/一滴眼泪

我给这位学生的批语“你读懂了余秋雨”。

再如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又以“梦境”为切入点,通过对李白生平的介绍以及播放电视片《唐之韵》中的“一代诗仙”,为学生构建了探究《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的平台。对此诗中的“梦境”,他们或认为是“理想的象征”,或认为是“李白写此诗一年前长安生活的写照”。观点都言之成理,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到尊重,得到了展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语文文本的朦胧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具有个性探究的色彩。因此,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教读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文本,寻找较好的切入点,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个性思维和个性见解被得以尊重的喜悦。这样,假以时日,新课标要求下的探究能力,就能在学生身上开出绚丽的花朵。

三、利用好课外时间,巧设课题,开放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生活处处都显示出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色彩。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课外时间,巧妙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课题,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寒假来临,我就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和自我阅读,探究如下一些课题:

1.《灯下漫笔》中鲁迅提出了“创造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近一百年后的今天,鲁迅先生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否已经来临。通过调查采访农民现状(收入、权利、交税等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2.调查收集邻水城中各个商店的店名,研究这些商店拟名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拟名,这些店名表现出了怎样心理或民俗文化底蕴?选出你认为拟得好的几个店名,并说明理由。

3.调查收集广告语,研究这些广告语的写作特点,选出几条你拟得好的广告语,并说明理由。

4.在新春期间,收集春节祝福类的短信(20条),研究这些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选出几条自己最喜欢的短信,仿写出新的短信发给你的亲人、老师、朋友。

5.下列文学名著,选择其中你感兴趣一两本进行阅读,读后写出名著中主题、人物形象等某一方面的认识。《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毁灭》、《上尉的女儿》、《忏悔录》、《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呼啸山庄》、《老人与海》、《热爱生命》、《约翰克利斯朵夫》《莎士比亚全集》、《高老头》、《悲惨世界》等。

寒假返校,我们组织了学生对上述课题进行了研究汇报,学生们写出了诸如《在第三样时代生活的新时期农民》、《邻水店名拟法探究》、《广告中的大语文学习》、《一条短信消除裂痕》、《倔强的老人――桑提亚哥》等一系列较为优秀的探究性论文。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也在视野的拓展中培养了学生个性阅读和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10.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篇十

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 庄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笔者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语言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使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爱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学生“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尤其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语气:“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真了不起!”使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柳斌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你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笑着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说:“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具有这样的人才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于永正教师也说过“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更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着的爱意和善意的流露,这便是艺术。”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们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二、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强化儿童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让儿童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在审美活动中以美育情,陶冶爱美的情趣。在此过程中,儿童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感受,激起了对学习活动的热情,不由自主地把情感移入学习情境中,促进了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学生不易体会阿炳是在苦难、凄惨中创作这首歌曲的。更无法理解乐曲中抒发阿炳对社会的控诉。为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阿炳悲惨生活的心境,我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手执二胡,沿街乞讨,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的冷眼;晚上露宿街头。画面播放的过程中,始终萦绕着那段凄凉悲惨的音乐。学生们目睹这样的画面有的眼圈通红,有的小声啜泣,整个教室充斥着悲伤的气氛。画面看完后,我说:“看完了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落到这样的地步,真让人痛心;社会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竟让他流落街头;老师,看了画面我都流泪几次了,我被阿炳的遭遇深深地打动了。如果阿炳还在的话,我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他;看了画面我已理解了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让人伤感的《二泉映月》,这是他个人生活的写照。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寓言《寒号鸟》时,李吉林老师这样导入新课:“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用粉笔勾画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的缝隙里传来了小鸟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们就给这种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用粉笔勾画杨树并贴上喜鹊的剪贴画)……”这一课的导入,教者以讲故事这一儿童喜爱的形式,加上简笔画、剪贴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旧教学模式,学生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好语文,先要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何况,一篇新课文,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字、词、句,甚至一些生活场景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再翻来覆去地分析,实无必要。其次,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学生要主动积极,不能使之留于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以及口才,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再次,学生还要勤于动笔。对于教师的一些辅助性教学手段,如《月光曲》中,如果播放贝多芬的曲子,学生听后便可将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这样,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还有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这一类文章,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写上续编,这也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黄河象》、《琥珀》一类文章,便可想想是否还有其它的形成过程呢?动笔记下来。这对听、说、写能力都有所提高,时间一长,事物便会从量变到质变,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11.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地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多层并进、快乐交流、真实活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获得温馨、乐趣和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课堂教学就是用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合作谱写的一支快乐的交响曲。在新课程标准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乡镇,地方优化课堂教学是能促使“师生活动”、“生生互动”顺利开展,是教与学获得双向成功的基础。下面谈几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

一、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教师不是专业研究者,但却不可或缺对教学的研究。以研究者的心态和姿态对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善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归因,开拓视野,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推翻。

“教师只有不断开展教育研究,才能逐步地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最终提高教育质量。”——顾明远

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

1.让学生课前动手准备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更加逼真、直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落后的城镇农村中学。教学活动中应有的配套挂图、卡片、实物等几乎没有。由于教学设备等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使活动更加逼真些、直观些,要求英语教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教辅材料。例如:高一英语必修3的Module 1时,涉及到欧洲国家及相应的首都,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先看地图,让美术特长生将课本中的地图画在一张张大纸上,然后在课堂上作为挂图使用。材料来源于学生自己,使他们感到亲切、直观,一目了然,一下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学得容易记得也牢。笔者还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废弃物,如矿泉水瓶,饮料金属罐等自制各种的餐具等。用这样方式学习相关的内容,最直观,效果颇佳,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及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和用英语的交流的能力。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以下介绍几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一些做法:

(1)巧用日常中的小事,创设情景。因某些方面西方人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截然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去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在一定背景知识下学习。如中国人受到称赞时总是很谦虚地“否定”,而英美人却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和道谢。在教这内容时,笔者特意穿一件新的衣服来到教室,同学们好奇地看着,个别学生就说,“It’s very beautiful.”笔者便立即微笑着回答“Thank you , Thank you”. 由于是在具体情景中学,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很快就明白中西语言的差异, 学生们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一些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和学会如何应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能轻松地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采用对话形式创设情景,在情景中练习使用语法知识。在教变陈述句的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时,笔者采用下面的方式教学。如:首先用直观法把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找出句子的不同之处,后让学生互相合作探索两种引语互变时人称、时态等是如何变化。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这种模式既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感悟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应用中的真谛,同时也能有效地训练听说技能。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

(3)通过表演来创设情景。表演为创设情景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为可视、可听、可感的生动“影象”。例如:教科书必修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 时,笔者一边用两手紧抓自己的头,脸上露出难受的表情,嘴里发出疼痛的声音,一边说:“I have ( got ) a headache .”并板书,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该句的意思。紧接用同样的方式一个接一个表演出stomachache ,backache, toothache,a sore throat ,cough等动作。然后回归课文,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模仿医生和患者进行对话训练,最后各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演出。这种模式既克服“就教而教,就学而学”的弊端,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于刺激,对所学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反映,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欲望,表演能力得于提高,从而有效地、高效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学生易学而牢记。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中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乡镇地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直接决定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艺术,是教与学获得双向成功的基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多激励、多引导、多沟通,营造乐学氛围,英语课堂教学就会避开生面,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获得较大的突破,取得良好的成果。参考文献:

[1]薛金星.集束学习法(CIP).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2]徐文平.状元笔记(CIP).龙门书出版,2008

上一篇:走出来真好小学作文800字下一篇:银行职工五四青年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