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指导不仅是游戏

2024-10-27

游戏指导不仅是游戏(共7篇)

1.游戏指导不仅是游戏 篇一

幼儿园区域游戏论文:结构游戏的指导

推荐理由: 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塑料、拼插玩具,更使他们爱不释手。这些玩具具有色彩鲜明、拼插方便、结构灵活多变、卫生等特点。它们在发展幼儿感知觉、操作技能、创造力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真正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是体现幼儿自由意志的活动,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游戏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的认知表现,互助的同伴交往,自发的动作练习,这就是游戏的价值所在。

正文: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建构了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品质、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护作品、主动整理等习惯的强化。教师如果重视游戏指导的过程目标,就会在游戏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强化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指导结构游戏的方法。

一、建构性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是幼儿使用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而建构性结构游戏的材料突破了仅用结构材料的范围,它可以是废旧材料,橡皮泥、一次性餐具等。这样幼儿建构的范围就能越来越广。在指导建构性游戏中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主题的生成来自幼儿。

主题的来源一反过去老师制订,幼儿模仿的过程,它主要是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老师是独具慧眼,找出其中的亮点,加以指导,如未来的公园、城市新面貌、汽车博览会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建构欲望。

2、游戏准备,师生共同合作。

主题生成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素材,可外出参观,观察实体,可翻阅各种书籍、资料,可布置各种板报、展览,开拓幼儿的视野,加深幼儿的印象,建构事物在幼儿脑中的新结构,老师是良好的合作伙伴。

3、游戏过程,幼儿自选材料,进行主动建构。

经过充分的游戏准备后,幼儿自选材料建构自己脑中的事物,他们通过同伙伴合作、互相讨论自己建构。老师在幼儿游戏中,要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当幼儿良好的意愿屡试屡败决定放弃前,老师才能进行隐性的指导,帮助幼儿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4、游戏结束,师生共同欣赏孩子的创造。

每次建构游戏结束,老师必须和孩子一起认真倾听每组幼儿的建构想法、思路,欣赏每一件物品,对有异议的地方,展开讨论,如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不要拆去已有的作品,让它进行展示,以备下次之需。

二、结构游戏的指导

1、向幼儿介绍新玩具。当幼儿初次接触一种插塑玩具时,应向他们介绍这种玩具的名称、颜色、形状和 用途,并讲解、示范这种玩具的拼插方法,使他们掌握进行游戏的基本技巧。如,教给插长、围合、加高、整体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接等技巧。大千世界的物体虽然千姿百态,但究其结构,它们的主体和主要部分都是由一些几何图形和几何形体组合而成(有一些是变形的几何形体)。所以,应指导幼儿练习掌握一些几何图形和形体的拼插方法。如,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为给以后创造物象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可拼插一些较形象、较精致的物象,引导幼儿欣赏,以激发他们用这种玩具游戏的兴趣。

2、引导幼儿多观察。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和空间位置关系,使他们头脑中储存丰富的具体表象,并在游戏过程中依靠这种表象来进行思维创造。具体指导幼儿观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教师可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物体和建筑物的色彩、形状和结构。在观察时,教师必须注意用语言进行引导,使幼儿能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对物体各部位形状及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完整的印象,并能概括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如,在引导幼儿观察房子时,教师应有顺序的引导他们观察房顶的颜色,墙壁的颜色,门和窗户的位置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这几部分的整体结构,最后概括出房子的基本特征。

(2)教师可组织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片。通过观察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的印象,使他们能掌握物体的特点,并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反映出来。如,实物有桌子、椅子、缸子、桶等。图片有飞机、火箭、卫星以及各种动物。

(3)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时,可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性的观察,比较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猫和兔子都是动物,都有头、身体、四肢、尾巴。但它们的形状、皮毛的颜色和走路的姿势不同。用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加深幼儿对同类物体共性的掌握,又能区别出它们的个性特点,从而加深了幼儿对各种物体的完整的印象。

3、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配合启发性和游戏性语言,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游戏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并根据不同的幼儿和游戏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具体指导方法如下:

(1)对初次进行游戏的幼儿,教师可采用分别示范的方法,配合游戏性语言,让他们模仿,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游戏的兴趣。

(2)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某一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使幼儿能有目的、有顺序地去构成某一物象。如,教师出示卡车玩具或图片,和幼儿一起分析卡车的结构:车头、车厢、车轮等主要部件,车头是梯形,车厢是长方形,车轮是圆形。指导幼儿先分别完成汽车各部件,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即形成汽车的完整形象。

(3)当幼儿掌握了拼插各种几何图形的方法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想象出这个几何形体像哪个物体或像哪个物体的哪一部分。指导幼儿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去完成某一物体。如,幼儿先想象出圆形象太阳、蛋糕、茶壶等,然后,指导幼儿给圆形加上光芒、蜡烛、壶嘴和壶把儿,构建出太阳、蛋糕、茶壶的形象。

(4)教师可指导幼儿进一步地观察,并向三维发展,把平面的物象进一步拼插成立体物象。如,幼儿拼插的电视机是平面的,教师可启发他们再插一个相同的平面电视机,用长短相同的直线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立体电视机。

(5)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年龄较小的幼儿开始游戏时并不知道自己要插什么,只是对游戏的过程感兴趣。他们常常无目的地摆弄着玩具,看到哪里有空就往哪里插,自发地改变着物体的形状。当改变了的形状正巧比较符合幼儿头脑中的某种表象时,幼儿才能把它想象成某种物体。但如果改变着的物象和头脑中的表象长时间不能符合时,幼儿就会产生疲劳,游戏的兴趣也就会消失。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a)教师可及时根据幼儿手中半成品的形象,给结构物取名称,以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并指出结构物和实物形象的差距。指导幼儿使手中结构物为形象完美。(b)当幼儿手中的结构物不能和现实物体联系起来时,教师可启发他们多插几个同样的结构物,向左、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二方连续图案或向四周发展成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使幼儿了解各种图案的结构,丰富幼儿游戏的经验。(c)当幼儿手中的结构物不能和现实物体联系起来时,也可要求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结构物,再插一个不同的结构物,然后和这个结构物组合在一起,或把同伴之间的结构物组合起来,再观察它的形状,取名和确定主题,继续发展游戏。(d)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插的半成品,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可提供给原幼儿或其他幼儿,使他们完成得更好。(6)当幼儿创造出一种物象后,教师应及时启发他们再创造一个和这种物体有关系的物象,以确定和激发幼儿再一次创作的主题和欲望。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会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而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这一特点在游戏中也反映得特别突出。如,幼儿在观察花篮时,只注意花篮的花,而忽视了花篮,他们把插成的小花连在一起说是花篮。这时,教师可及时提醒幼儿再拼插出一个篮子和花组成一个完整的花篮。另外,任何一种物体都有它自己的本质属性,但又和其它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当幼儿拼插出一个娃娃时,教师可及时启发他们插出和娃娃有关的房子、小床、桌子、椅子、锅、碗、小车等,最后,逐渐发展到创造出娃娃活动的环境,并进行有主题的游戏活动。

(7)教师在幼儿掌握了同一类物体的基本结构后,可启发他们用“变一变”的方式进行多种活动。如,在幼儿掌握了拼插人物的基本结构后,启发他们插出跳绳、做操、提水等不同动态的人物。

(8)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玩具来解决问题,进行创造。问题往往是引发人们思维的导火索,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所以,教师可结合游戏开展情况,向幼儿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经过思考能够解决的,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问题。如,教师可提出:“小红想到上海去玩,小朋友想一想小红怎样才能到达上海呢?”幼儿定会回答:“坐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这时,可请幼儿用玩具构造这些交通工具帮助小红去上海。

(9)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构造的能力后,教师可带领他们有目的地外出参观某建筑物或场所,指导他们建造一些简单的、带有主题性的造型物体。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公园。首先,观察公园里有什么(有亭子、小桥、玩具、树木等)。然后,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结构。最后,整体观察这些物体在公园内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回来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布置公园的景色:

(a)教师安排、布置好公园的场地,分配幼儿拼插出公园里的各种物象。教师用提问的口吻帮助幼儿较为合理的布置出公园的景色。

(b)可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教师提供场地,指导他们分工合作,构造出公园的模型。

(10)当结构游戏开展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可启发幼儿用结构材料,建造一个角色游戏的环境,并引导幼儿进入这一环境的特定角色,进行有主题的游戏活动。当游戏中需要某种游戏工具时,可及时启发幼儿用结构材料去创造这种工具,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困难,以便使游戏向高潮发展。

三、游戏过程中和结束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的指导:

1、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如,爱护玩具和建筑成果,以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优良品德。

2、要注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表现物体特征和细节,能够整齐、匀称、美观地进行构建,较好地构思游戏情节,在游戏中学会分工合作。

3、还应准备其它结构材料和一些辅助材料,一物多用的成品、半成品、废品等,让幼儿在游戏中独立构思,创造性地运用。

4、把好的作品提供给幼儿欣赏,还可把幼儿的作品整理安排成一个有主题的情景,供幼儿观摩,以促进整体结构水平的提高。

5、进行讲评活动时,表扬那些在游戏中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幼儿,如,能克服困难,爱护玩具,创造性强的幼儿,尤其要注意鼓励有点滴进步的幼儿。

6、有时也可给幼儿宣布下次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布置观察任务。

7、鼓励幼儿用自己创造的物象进行游戏,使他们进一步享受结构游戏的乐趣。

总之,在指导结构游戏时,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活动前退到了活动后,从显性地位转为隐性地位,而游戏更注重幼儿的游戏过程,幼儿的主动参与程度、幼儿的意愿,更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观察者。

2.游戏指导不仅是游戏 篇二

一、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一) 培养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开展小课题研究, 给出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自身努力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 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因而它有益于培养学生删选信息、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

(二)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既可以是书本已有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 也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特定安排的内容。无论是哪一类情况, 都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因而, 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有益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 研究的成效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可以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 研究解决日常学习中时常困惑、难以解决而又急于解决的问题, 既包括知识方面的, 又包括学习方法上的, 因而, 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并提高学习效率。

(四)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懂得合作的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 小课题研究更适宜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习阶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高段。因为小课题本身是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带着自身的思考通过查找资料, 调查取证,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这一层面而言, 小课题研究本身就是对学生自我的挑战, 而这一挑战过程之中教师适时安排团队合作、交流等活动, 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交流意识。

二、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小课题研究,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可以大致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问题选取—成员合作—确定方案—实施方案—分享交流。

(一) 问题选取

问题选取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是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非常重要的一步。“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因而,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选题。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研究

选择确定课题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课题, 供学生选择, 或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比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时, 发现有的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准确找到了需要描的点的位置, 借这一问题, 我就让学生采用个人或同伴互助的方式以“三角尺妙用”为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同时学生又进行发散, 又有了想研究“直尺”“自制量角器”等学习工具在数学中的妙用等有趣的数学问题。当然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跟踪。

2.选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做到有效检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克服粗心”等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学习状态。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较熟悉, 有利于开展研究。如, 针对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与技能, 但经常在做题时粗心大意的情况, 在让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时, 学生就自主提出要研究“计算不粗心”的方法。这个课题切合学生实际,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找到了计算不粗心的方法, 我想就能克服计算失分的情况。

3.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 有些问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熟悉, 也有利于开展研究。

无论是从哪方面选取的问题, 都需要梳理, 对于不可操作的需要删除, 选取的有价值的问题, 也是最适合学生研究的、对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有价值的问题。

(二) 成员合作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师适当结合具体课题, 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 确立与实施方案

确立与实施方案,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应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制订方案。教师在学生方案制订后, 可以通过质疑反问学生的方式, 研讨修改方案。

2.合作共识原则

在制订活动方案时, 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比如, 在“美化校园”活动中, 负责研究场地的学生, 绝不是说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场地后, 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而是要负责到底。另外, 对研究时提出的观点同意吗, 为什么, 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 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 分工是为了明确各自要完成的任务, 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3.主动性原则

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参考文献

3.拓展培训:不仅仅是游戏 篇三

离地8米的高空上,你要一跃而起,从这块板跳到1米开外的另一块板上……

一堆棋子,一个沙盘,在沙盘模拟中你接手一家资产为8亿元的公司,和你的同伴一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这是游戏吗?不是。这是一种名为拓展训练的培训方式。

“拓展培训”的英文名叫“Outward Bound”,原意是指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离开平静的港湾驶向大海,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拓展训练源于二战时期,当时盟军的商船和舰队经常在海上遭遇德军舰艇的袭击,但每次总有少数人能活下来。一位名叫库尔特·汉恩的英国心理学家追踪调查那些生还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生还的人,往往并不是那些身体最强壮的人,而是在困境中最能与人合作、有坚忍的毅力、能够坚持到底的人。于是汉恩在陆地上建立一所阿伯德威海上训练学校,定期地把海员送到这样的学校里参加一些高空跳跃等一些项目,用以提高海员的心理素质。当时这所学校对二战的兵员保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阿伯德威就是体验式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一些组织行为专家从阿伯德威的培训模式里得到启发。他们认为,现代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样充满竞争和挑战,人们仍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适应各种挑战。于是在英国慢慢形成了以培训管理者和企业人为对象、以培训管理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目标的学校。

在今天的西方,体验式培训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的个人消费行为,有相关教材、项目书、磁带、光盘的出版,有培训用具、器具的专卖,已经从教育培训这个产业中剥离出一个体验式培训的产业。相较而言,中国的体验式培训还方兴未艾。

不仅仅是游戏

“我们要打造国内最优秀的体验式培训机构。”在位于北戴河的一处拓展培训基地,王滨华对记者说。

王滨华是国际职业训练协会认证的国际职业培训师,也是北京1+1>2拓展培训学校的创始人和校长。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拓展培训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那时的王正在一家大型私企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坐着加长的林肯车会见客户。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这个新鲜的行业,一颗不安分的心立即被点燃了。

开始总是最艰难的。由于拓展培训尚未广为人知,有关机构甚至不知道该把它归属到哪一类。为此王滨华差点把嘴皮磨破,才终于在半年之后宣告注册成功。

培训基地的选择同样困难重重。有山有水,交通方便,安全美观——为了寻找这样一块风水宝地,王几乎踏遍了北京所有的郊区。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地方,王滨华兴奋得几夜没合眼,然而就在与业主达成正式协议的前夜,意外出现了——另一家培训学校赶在她的前面捷足先登。王滨华欲哭无泪,回到家里一语不发,蒙头大睡。

后来她终于为公司找到了第一个基地——风景优美的京郊百望山。在这里,王滨华的梦想开始拓展。从第一批客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400多名MBA新生开始,王滨华的1+1>2拓展培训学校至今已为包括VISA、三星、伊莱克斯、博士伦、招商银行、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团体实施了培训课程,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并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们所能提供的不仅仅是游戏。”王滨华说。

事实上,通过别出心裁的培训方式来增加团队凝聚力是拓展培训的核心价值所在。比如说,公司希望借助于拓展培训来解决公司、个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1+1>2拓展培训学校会根据客户的培训目的,选用合适的训练项目。在游戏活动中,把员工带入一个有别于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来感悟。

在王滨华看来,拓展训练绝不是“好玩”的员工活动,体验式培训也绝不是以“体验”为主体,所有让学员参与的体验项目都是服务于培训的目的,因此,一次培训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它就变成了体验活动,它得到的结果就只是好玩。“可是,企业为什么要花几百块钱让员工玩一次呢?企业本可以花很少的钱得到同样‘好玩’的效果;或者企业可以花同样的钱,达到提升员工技能的效果。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企业中负责培训的人不够专业,或者不够负责。”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低价竞争,而是打着拓展训练和体验式培训的旗号提供非拓展训练和非体验式培训的产品。”王滨华说。她认为,国内的众多同行都应该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负起责任,一起把体验式培训的“蛋糕”做大,以达到培训公司和客户“双赢”的目的,而不应当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微小利益,或者抱着“赚一票就跑”的想法,完全不顾及体验式培训明天的发展,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成长。

创新最重要

据了解,由于已开发出的室内游戏极易模仿,很少有公司开发研制新课程,一些培训公司在室内课程的设置上十分雷同,导致培训项目更新速度缓慢。有关专家分析,在目前的市场上,除了几家起步较早、稍具规模的培训公司外,真正投资人力、物力开发研制新培训项目的公司寥寥可数,这无疑给体验式培训的发展前景带来了阴影。王滨华对此感到忧虑。

在王滨华看来,市场越来越细分,客户越来越理性,靠从业者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带来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是每个从业者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今后的业态必须向专业化发展,走创新的道路。

王滨华认为,拓展训练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因为创新是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的,没有客户需求,创新就没有任何意义。1+1>2完全根据客户的情况和需求,在专业范围内为客户量身订制服务。比如针对公司的新员工培训,1+1>2会从增进新员工彼此的了解,增强对公司文化的了解,提升融入程度等方面制订培训计划;而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则根据不同公司、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特点来打造培训计划。

“创新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内容。尽管会有被模仿的风险,但是同样我们会有更多的投入,我们会跑得更快,追求得会更新。”王滨华说。

受资金和实力所限,许多学校缺少专职的培训师,只好请来临时培训师带团授课,这种导游兼组织者的角色,很难将拓展训练的真谛传达给学员,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对此王滨华认为,作为一个拓展训练的教练,应该比讲师具有更多的技能,他们除了能够理解企业的培训目的和需求,能够讲清楚培训的内容外,还要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时刻观察学员的表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能够处理突发事件。拓展训练的教练就相当于企业中的团队领导,要给学员布置任务,还要指导、帮助学员进步。

4.幼儿家庭游戏的指导 篇四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孩子以游戏为生命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对成人来说是一种娱乐活动,可是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是他们的真正生活。因为他们不象成人那样有工作,他们整天在玩。甚至吃饭、睡觉时也在玩。游戏就是他们的王国。

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为什么呢?因为游戏开心。学前期儿童能走会说,因此好奇好动是他们的主要特征。许多新鲜事他们都想试一试,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只有在游戏中他们的好奇心各种欲望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如:在角色游戏中,抱个娃娃可以当妈妈,拿只小勺喂孩子吃饭;拿张椅子当汽车,自己可以是司机;拿把玩具枪可以玩好人坏人的游戏;办个小超市,自己可以当总经理。尽管游戏是假的,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却又是真的。现实生活中他不可能做到的,在游戏中却都能办到。游戏能带给孩子们极大的欢乐。所以,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同成人的工作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2.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孩子爱玩对他们的成长是好还是不好?应该支持还是制止?不少家长轻视孩子的游戏。认为游戏是“瞎白相”、“没出息”、“不求上进”,还说好孩子是不玩的。经常以功课压孩子,这些看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他们把孩子的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不明白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因为游戏无压力,没有负担,孩子是在进行他最高兴、最感兴趣的活动,因而学习效果最好。例如:玩计算游戏,孩子学会了数数、运算;玩娃娃家,孩子学会了交往,学到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游戏锻炼了孩子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并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孩子在游戏中成长的事例很多。19世纪德国天才儿童卡尔威特。他出生时先天条件比一般孩子差,人们都认为他呆、傻、是个没有希望的孩子。然而威特的父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早期教育,而是设计了许多开发智力的游戏,让他尽情地在游戏中接受早期教育,使他9岁就成了大学生。美国的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学习威特的教学法来教育自己的女儿维尼,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小维尼3岁就会写诗,4岁会写剧本,5岁出诗集。这位教授后来写了一本书,书中说:“我对女儿的教育都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如:为了训练孩子五官的功能,设计了“七音钟”(听觉)、“颜色竞赛”(视觉)、“留神看”(注意)、“蒙眼猜物”(触觉)等游戏。为了培养维尼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数,她常和女儿玩数豆、数纽扣、数吃完的瓜子壳等游戏,玩“商店游戏”学习计量,这些游戏使维尼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使维尼顺利地从算术一直学习到几何、代数,维尼玩的语言游戏就更多了。斯特娜夫人认为对孩子的游戏不能放任不管。“父母应高兴地跟孩子一起玩,以便通过游戏促进他们身体发育和智力品德的发展。”因此,家长们要尽可能地去充当孩子的伙伴,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们提供、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语言、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等幼年时期的游戏,可以发现游戏中闪烁着幼儿智慧的火花。在游戏中孕育着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如航天科学家斯姆兰格力,小时候喜欢玩飞鸟的游戏,在游戏中他希望自己像鸟一样在蓝天飞翔,他长大后进行航天研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喜欢玩各种机械玩具,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从小喜欢玩狗、玩昆虫,校长曾训斥他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玩意儿上,他后来说:“不!那时我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创造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著名动画片艺术家万鸣从小喜欢和母亲玩手影游戏,他常被墙上晃动耳朵的兔子、汪汪叫的小狗迷住了,形态逼真的手影游戏培养了他对动画艺术的兴趣。由于他们童年时代所萌发的兴趣爱好得到了父母成人的发掘和合理的引导,才使他们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以上事例都说明了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游戏作为教育手段引起世界上各国的关注。如美国的“游戏班”、澳大利亚电视节目中的“游戏学校”、美国的一所“超常儿童幼儿园”是以幼儿智力需要而建立的各种游戏室的活动为教育的基本形式。我国也非常重视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我们的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都有许多幼儿游戏的节目如:《开心娃娃》、《欢乐蹦蹦跳》、《三七二十一》等,都有各类的智力游戏、亲子游戏等,充分显示了大家对幼儿游戏的重视。在国家教委制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规程》中要求幼儿园保证孩子游戏时间,创设游戏条件,开设各种游戏室,如图书室、科学实验室、文体室、美工室、结构室等等。希望家长们也来重视幼儿的游戏,为孩子购买必要的玩具,带孩子去公园、运动场游玩,和孩子一起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使你的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幸福地成长。

二、家庭游戏的种类

3—6岁孩子玩的游戏是丰富多样的,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性游戏,另一类是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那些按孩子们的意愿,由他们自编、自玩、自由发挥、自己创造、自由结伴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们处于主动而积极的状态,游戏就是他们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因而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那么,创造性游戏一般有哪几种呢? 1.角色游戏

所谓角色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某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主题有情节的游戏。如孩子扮演解放军、拿根竹棒玩打仗游戏;扮演医生看病,玩小医院的游戏,扮演司机、警察,玩交通方面的游戏;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玩娃娃家的游戏等等。(还有邮局、理发店、超市、工厂、电视台„„)这种游戏是3—6岁孩子所特有的。这是由这一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3岁开始出现,5岁得到发展,6岁进入高潮,7岁以后,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假的不感兴趣,而转入到真正的学习兴趣中,所以,7岁开始入小学是最佳年龄。

角色游戏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劳动、学习。在游戏中获得广泛的社会知识,人们行为规范的知识,学习与人交往。角色游戏使他们的品德、智力、体力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2.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

它是指运用结构玩具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搭积木、插塑、拼图、穿珠、螺丝构造等等。这类游戏对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有特殊的效用。因为孩子在搭建构造的过程中,可以任意想象,自由建构,他们通过手、眼、脑一致协调操作会变得更聪明、灵活。结构游戏活动也将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关于物体结构的知识和艺术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耐心、仔细、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好品德、好习惯,为他们今后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表演游戏

这是孩子通过扮演自己所熟悉的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有“故事表演”,如“白雪公主”,孩子们按故事中的人物,扮演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并按故事的情节进行表演;还有观看电视节目后的“即兴表演”、“时装表演”等,又如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孩子们会扮演剧中的人物,按剧中情节进行表演;还有木偶表演、影子戏表演等等。这一类游戏,不仅对孩子的创造力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水平。那么,有规则的游戏又有哪些呢? 1.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是通过让孩子们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摆摆、放放、找找、猜猜、讲讲等过程中进行的。智力游戏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1)利用专门的玩具、自然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等来进行的游戏。如:插塑、结构玩具、茶具、量杯等等,根据不同的材料制订不同的规则,开展不同的玩法,由简单向复杂过渡。(出示部分玩具,演示介绍玩法)

(2)利用各种图片拼图进行的游戏。如地图拼板、六面图、及各种拼图(出示介绍玩法)还有日常用品及工具车辆等图片进行游戏。最简单的拼图是利用家里的废旧盒子,把它剪成几块也可以玩拼图游戏,这些拼图的内容,可随孩子年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不断加深内容。(演示)(3)利用语言来进行的智力游戏。如猜谜、接词、说相反话、听录音故事等等。这种游戏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4)各种竞赛性智力游戏。如棋类(有五子棋、象棋、陆战棋、跳棋等)牌类游戏,按颜色、图形、数字排队,比大小、接小龙、算24等等,还有配对卡、接龙卡等。这种游戏不但能发展幼儿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孩子从小敢于拼搏,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志品质。2.体育游戏 这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和基本动作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游戏。如以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动作为内容编排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都具有竞赛性,有胜负之分,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如“猫捉老鼠”、“滚球入门”等,在玩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亲子之情。3.音乐游戏

这是一种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以音乐活动为主的游戏。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又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如“捕鱼”、“乒乒乓”等,孩子们可以边唱边玩。以上游戏每一家庭都能创造条件让孩子玩耍,但在家庭中孩子更喜欢玩创造性游戏。家长们一定要给予支持,切不可横加指责。

三、家庭游戏的指导

不少家长认为,玩耍又不是上课,让孩子自己去玩,还要什么一本正经的指导。因此,在家庭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游戏并不关注。但是要知道,活动量过大的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危险的玩法会威胁孩子的生命与安全,内容不好的游戏会造成错误的观念和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孩子一直玩同一种游戏也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孩子的游戏活动需要成人的关注和指导。指导孩子游戏也是一门教育艺术,各位家长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孩子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游戏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指给孩子游戏的时间、地点、玩具、材料和游戏的同伴。

每个父母都应该允许孩子有自由游戏的时间,放手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玩他们喜欢的游戏,使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目前,孩子回到家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任不管,让他去或电视一开,万事大结;另一种是要求孩子画画、弹琴、写字、做算术,写不好重写,画不好重画,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也会表现出被动的学习,社会交往能力极差。所以父母不要剥夺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放学后、晚饭后都是孩子极好的游戏时间,还应充分利用好节假日,父母要尽量抽空和孩子们一起玩。

孩子游戏总要占有一定的地方,如果不给安排好,就会出现房间里到处乱跑、乱翻,弄得乱七八糟,受到父母责怪。其实,这不能怪孩子,他不懂,就认为整个房间都是游戏的场所,而不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玩,哪些地方不可以去玩。如电视机旁、热水瓶、灶头旁、有电线插头的地方,不宜作为游戏的环境。孩子们最好的游戏的地方是阳台(封闭的),其次是孩子的小房间,或在大厅里用凳子围个地方,提醒孩子玩好了要把玩具等物品整理好。开始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家庭游戏的开展还必须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玩具和材料。因为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工具,也是孩子学习的启蒙教科书。游戏离不开玩具,年龄越小,对玩具的依赖性越强烈,因此,家长们要舍得为孩子买些必要的玩具。

那么,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玩具、材料,进行怎样的指导呢? 1.给孩子选配玩具时要三看:

一看孩子的年龄,(如1岁左右的孩子,可买些摇铃之类的、有声响的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玩具;2—3岁的孩子可买些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和操作简单的拼图等;4—5岁的孩子可买些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结构类积木和角色游戏的所需物品等;6岁的孩子可提供些需要化费一定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的,富有挑战性的玩具,如智力拼图、探索性玩具等等。)二看各种玩具的功能、特点和教育作用。

玩具要有可玩性,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它的经久耐用,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三看孩子的兴趣、需要。

买玩具最好带着孩子一起去,要和孩子商量、讨论,尽量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2.怎样向孩子提供玩具

每当买一种新玩具,先要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元件、材料。和孩子一起讨论玩法,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想出新的玩法。如果当这件玩具孩子不要玩的时候,父母要把这件玩具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玩,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提供自制玩具和材料

那时一种很好的玩具,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如旧挂历、旧包装盒、牙膏壳、瓶盖等等经过孩子们自己制作,玩起来更有劲。

出示自制玩具介绍:A、流星火箭(夹子、布条制成),B、用糖果盒做成的汽车,C、用易拉罐、铁丝、石子做成的小响车,D、串珠、纽扣、陀螺、扇子,E、沙球(包装带制成)F、废盒剪成的简易拼图。4.帮孩子寻找游戏同伴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交往,家长应该鼓励、帮助孩子找居住在同楼的同伴一起玩,允许孩子相互串门,这对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交往能力都是有好处的。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份细心,保留一份童心,投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在纯洁的孩童世界里,你或许会忘却工作中的不快,去除家务事的劳累,还给你一份童真,添给你一份快乐。

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共同的关爱中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都能在游戏中变得更加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有成功教育所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每周周末两天双休,父母应该放下工作放下应酬,与宝宝尽享亲子活动的“盛宴”,20个方案让你和孩子的每个周末都意义非常。安静蜗居篇

亲子共读

做法:选一些宝宝平时感兴趣的书,用夸张的语气给宝宝大声朗读,并适时地问宝宝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宝宝回答正确了,就狠狠地表扬一下。

温馨提醒: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宝宝热爱读书的习惯是永远不变的硬道理。等到孩子大了,你就会发现读书的好习惯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

看碟片

做法:为宝宝精心选择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DVD或者VCD,比如《海绵宝宝》、《彼得兔的世界》等,陪同宝宝一起看片,遇到片中需要互动的地方,可以和宝宝一起动起来。

温馨提醒:丰富宝宝的储备量,同时从影碟故事中学习技巧及常识,但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别让宝宝的视力受伤害。

画画

做法:父母向宝宝谈论一些话题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准备若干画笔和纸张,适当的时候用笔在纸上画,画完了让宝宝告诉父母画的是什么。

温馨提醒:不要介意宝宝画了什么,只当这是一个锻炼宝宝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小游戏。

捏面团

做法:准备一些彩泥(也可以用面粉代替),父母示范着给宝宝捏些小动物、小水果,让宝宝模仿着捏。

温馨提醒:虽说玩面团是有些浪费粮食,但的确让宝宝在增强小手灵活性的同时,锻炼了想象力。如果让宝宝洗干净小手,再玩面团,那玩好的面团完全是可以食用的。

做家务 做法:父母在做家务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宝宝参与进来,剥毛豆、理韭菜等,同时不要忘了适时地给予宝宝夸张的表扬。

温馨提醒:唯一让你感觉有些难受的是,原来自己真的老了,身边那个小小的儿女居然已经会帮你做事了。这样既让宝宝认识了很多蔬菜,锻炼了动手能力,对增进宝宝的食欲也有很大帮助。

社区活动篇 跳呼啦圈

做法:把几个呼啦圈一字排开,父母先顺次从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然后引导宝宝也来调。如果只有一个呼啦圈,父母也可以示范着把呼啦圈从自己的头顶套进去,放在地上,再跳出来。

温馨提醒:一个简单的玩具变换出多种,全方位地增强宝宝身体地协调性。当然,这也是父母自己减肥的好办法。踢皮球

做法:父母和宝宝相距三五米面对面站立,先由父母把球踢给宝宝,让宝宝用同样的方式把球踢给父母。随着宝宝“技艺”的提高,和宝宝的距离可逐渐拉大,难度可适当增加,比如故意把球踢偏。

温馨提醒:能锻炼宝宝“击中”目标的准确性,锻炼快速反应能力和短跑能力,使全身得到运动。

坐轿子

做法:父母俩分别双手交叉搭在一起做一个轿子,宝宝脚伸进爸爸妈妈手臂环成的圆圈里,坐在手腕上就像坐在轿子里面。

温馨提醒:首先锻炼宝宝的空间感和平衡能力。再则,手拉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一丝久违的甜蜜呢。

抓小鱼

做法:父母面对面双手对握成拱桥状,让宝宝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一起列队从拱桥下经过,一边走一边唱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快快抓住他,父母立即把拱桥放平,抓住正在经过拱桥的“小鱼”。如此反复。

温馨提醒:天伦之乐当然不能忘记长辈,同时锻炼宝宝的反应能力。

放风筝

做法:带上风筝,找一片篮球场大小的空旷之地,父母示范宝宝放飞风筝,如果宝宝会跑了,也可以准备一个宝宝专用的小风筝,让他体会下放风筝的感觉。

温馨提醒:一只高高在上的风筝可以让你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对于宝宝,则有助于锻炼手、腕、肘、臀、腰、腿等各部位的互相配合,使全身得到锻炼。

走进社会篇

闲逛商场、超市

做法:父母带着宝宝到商场超市去走走,记得随时给宝宝介绍商品和特殊的标志,也可以在购物的时候有意识的锻炼宝宝数数和简单的计算。

温馨提醒: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品,培养宝宝的数字观念,但是一定要记得,不要因此买回很多没有用的东西。

友情串门

做法:在同一个社会,找些年龄相仿的宝宝,提前打过招呼后,父母就可以带着宝宝到小朋友家去串门,当然,一定要记得带些小玩具和小礼品。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通过分享玩具和互赠小礼品了解一些简单的社交尝试和技巧。

体验农家生活

做法:父母带宝宝去城郊的一些农家,陪同宝宝一起采摘水果,蔬菜,参观水车等农具。稍大些的宝宝,也可以去军营,参观打靶场等。

温馨提醒: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一定会喜欢上农家的氛围,这有助于拓宽宝宝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给宝宝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看一场儿童剧

做法:父母带着宝宝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或者去剧场看一场儿童剧。内容题材要适合宝宝年龄。

温馨提醒:宝宝不一定能够完全看懂、听懂,但是经常感受剧场气氛,对培养宝宝的耐性和沉静气质很有帮助。另外要提醒的是,电影院并不适合太小的宝宝。

亲近自然篇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做法:带宝宝去远离都市的自然空间里,让宝宝听听自然界鸟的声音,风的声音、甚至雨的声音……也可模仿这些声音,并让宝宝学,比比谁学的更逼真。

温馨提醒:自然界声音纯净、自然而且真实,对净化宝宝的听力很有好处,而且在模仿发声比赛中激发了宝宝的竞争意识和观察能力。

去植物园

做法:可以去植物园或是郊外观察动植物,父母要在陪同宝宝观摩的同时,注意为宝宝讲解动植物的特点,也可以预先参考有关资料或者现场听解说员讲解。

温馨提醒:观察真实的动物比平时看画册形象很多,也有助于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建立素材库。

饲养小动物

做法:选择些比较容易养活而且温驯的小动物,如金鱼、乌龟、蚕宝宝、小蝌蚪等,父母要记得提醒宝宝给小动物喂食了,并观察小动物每天有什么新的变化。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和耐心,培养宝宝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性格,建立良好的责任感。最后不要忘记把养大的蝌蚪放生。

种植花草

做法:父母不妨在院子或阳台上种些简单的植物,如:绿豆芽;每天带宝宝观察豆芽生长的情形,并把市场上买来的豆芽拿来比较,告诉宝宝有哪些不同。

温馨提醒: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观察力,培养耐心,更因此感受生命成长的独特魅力。

观察云的变化

做法:云有各种不同变换的造型,父母可以引导宝宝这朵云又像什么,也可以告诉宝宝云的来由等。同样的内容还可以是沙的变化,水的变化……

温馨提醒:最佳的姿势就是和宝宝躺在草坪上,发挥宝宝的想象力,锻炼宝宝口语表达的能力。

寻找小蚂蚁

做法:带宝宝去公园里,如果看到蚂蚁,父母可以引导宝宝看蚂蚁的走路线路,在蚂蚁洞口放个米粒,引导宝宝观察观察蚂蚁运米粒的场景,并适时地介绍给宝宝蚂蚁的生活情形。

温馨提醒:不错,即使是小小的蚂蚁也是一种生命,不能随意践踏,帮助宝宝建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万倍,而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5%,其余的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而右脑在3岁以前就极其发达了。

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宝宝的右脑潜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而0~6岁正是开发宝宝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及时地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那您的宝宝将会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为您介绍促进0~6岁宝宝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游戏:

0~3岁的宝宝:右脑开发启蒙期

游戏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1岁的宝宝。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由右脑指挥,右侧部位的活动由左脑指挥。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帮助宝宝做运动,不仅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宝宝空间的概念,促进右脑的发育。

游戏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能做出许多优美和谐的动作,起到了促进右脑思维及活跃右脑功能的作用。

游戏三:像什么

玩法:让宝宝面对一面没有过多视觉刺激的墙。爸爸妈妈手里拿着图画卡片或积木等,从宝宝的左耳后方进入他的左眼视野。问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呀?”让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回答问题。注意:一定不要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得到单一答案,禁锢了孩子的想象。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1岁半至3岁的宝宝玩。想象力训练可以给右脑细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宝宝不厌烦,就可以经常和他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如:在晴朗的天气里,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躺在草地上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他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千万不要小看宝宝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

游戏四:找朋友

玩法:摊开几张字母卡片,让宝宝将两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宝宝把外形相近的两个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妈妈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如: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而把字母P解释为爷爷的一根手杖。

提示:这个配对游戏适合1岁半左右的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如:请2岁左右的宝宝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请2岁半的宝宝将图片或实物中的水果、饼干等分类。

游戏五: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运动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需要宝宝控制自己小手的动作,对空间距离做出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宝宝的右脑开发。

游戏六: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宝宝,您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训练感官的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这是一则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的游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

游戏七:猜一猜我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八:石头、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宝宝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全过程都用左手完成。谁赢得多,玩具就归谁。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至3岁的宝宝玩。多用左手可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动作是由右脑控制的。因此可让宝宝多用左手来画画、抓玩具、搭积木、串木珠…… 3~6岁的宝宝:右脑开发黄金期

游戏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妈妈双脚分开当球门,爸爸、宝宝轮流左脚来射门,比一比谁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将球用绳子固定在比宝宝高出10~20厘米处,请宝宝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积累到一定的数字奖励一张贴纸。

玩法四:宝宝按照指令左右脚配合拨动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后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摆好4~8个绒毛玩具,爸爸、妈妈和宝宝比赛,左手对准目标滚动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为胜。

提示:这种球类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四肢运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

游戏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宝宝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节奏感和创造能力。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宝宝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宝宝,爸爸妈妈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宝宝玩,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宝宝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玩法:给宝宝看一张图片,上面有动物、食物、用品等。让宝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后再换另一张,上面比第一张有增有减,让宝贝说说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提示:

左脑的记忆为“背记能力”,遗忘率很大,而右脑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它包含有形状认识力和类型识别力。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有了形象记忆和类型识别的基础,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记忆训练游戏。游戏五: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妈妈准备几幅虚线图,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再做连线练习,看看猜得对不对;也可以让宝贝找一找隐藏起来的图形,如:蝴蝶隐藏在蝴蝶花中,让他找找,画面上有几只小蝴蝶,几朵蝴蝶花;或把一张复杂的图片给宝贝看,里面有人物、动物和色彩的变化,先让他看整体,再把局部给他看,让他说说这是整体的哪一部分。

提示:这种借助图式思考的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在大脑的认识功能中,先着眼局部后顾及整体是左脑功能,而先认识整体再类推局部是右脑功能。图式思考游戏可使左右脑功能更加协调地沟通。

游戏六: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宝宝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宝宝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宝宝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能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游戏七: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宝宝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宝宝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宝宝玩,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宝宝的右脑很有帮助。

游戏八:左右不一样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着宝宝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励宝宝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

玩法三: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

提示:这种不对称动作的游戏适合5岁以上的宝宝玩。宝宝在按指令做不对称动作的时候,左右大脑会不断地受刺激,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温馨小贴士:

游戏刺激游戏是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宝宝特别喜欢。只有在游戏中宝宝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采用各类游戏的形式对宝宝进行开发右脑的训练。

综合刺激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爸爸妈妈可以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宝宝看恐龙、鲜花等图案,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因为宝宝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所以“综合刺激”可以分成若干小单元,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

新鲜刺激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不要让宝宝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宝宝上幼儿园时不妨故意改变路线,为宝宝选择的书本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宝宝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因为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5.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 篇五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活动中,幼儿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通过讨论,幼儿得出青蛙只是产卵并不孵卵的结论,还想出在纸条上点黑点拴在腰上表演青蛙产卵过程的办法。

另外,教师可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记录幼儿的讨论情况,随后,再共同分享记录结果。如老师把幼儿编的《挖洞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读给幼儿听,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记录幼儿下次活动所需材料、分工、方法等建议,则使幼儿理解大家的主意可以汇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三、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当教师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挖洞的故事》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来做洞的纸箱,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的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幼儿仍提出要用纸箱做洞,只是纸箱不能乱割,否则就站不住,没法用了。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四、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指导措施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应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

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反馈时,教师的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你们的洞做得真好,可小动物住在哪里呢?”这样的提问引发出幼儿建造小动物的家的行为。而“××觉得一个人做不完那么大的洞,怎么办?”则使幼儿产生了合作的要求,他们把各自的作品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道具。◆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杨杨用细纸条做洞,老师没有急于评价她的作品,而是引导她假装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感觉一下,结果她自己发现了洞太窄的问题,改用宽纸重新做。假如她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直接认识这种空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修改作品。◆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

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篇六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装扮、摆弄玩具、操作材料、合作交流,情绪积极、高涨,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我们认为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然然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区游戏后,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开“贝贝超市”,她当营业员,叫卖“可乐一元一瓶,苹果一元两个”,让爷爷奶奶买她的东西。一段时间后,这孩子在活动区变成了一个活跃分子!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实例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2.培养幼儿积极的良好的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比如:有一次娃娃家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做外公,于是我就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的爸爸只有一个,怎么办呢?”一个孩子提议说:“他可以做别人家的外公.不住在娃娃家,和其他老人住到一起去,我们家旁边有的。” 我马上抓住话题:“那是什么地方啦?”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于是我就告诉他们:“许多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地方叫养老院。” 孩子们还真的办起了“养老院”,并且玩出了许多情节。幼儿在游戏中完完全全投入到“爱老人”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教育比上课谈话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3.学习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娃娃家的妈妈要把许多筷子放在一个筷笼中,她用万能插塑搭了一个筷笼,可是筷笼太高,筷子放进去一看,呀,很难再取出来。她就去换四块矮一点的插塑,这下筷子放进去取出来也方便了。只是筷笼底部有一个大大的洞,筷子只要放进去就噼噼啪啪掉下来。“这可怎么办呢?” 她愣了好一会儿,终于有办法了。她去找来一张纸放在洞口,这下筷子放进去再也不落下来了。她看看自己的杰作,摇头晃脑地笑了。她这就是在游戏中摸索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就这个方法将来可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一生都会收益。

4.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世界著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而且是最容易被幼儿接受的。

(2)细心观察,适宜指导,引导游戏主题不断深化。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还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游戏材料的投放者。

观察的内容包括:

①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

②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

③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

④观察幼儿社会性水平。教师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7.浅淡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七

幼儿游戏的种类繁多,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将游戏分为两大类,共六种。一类是创造性游戏,此类游戏是幼儿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二类是有规则游戏,此类游戏是成人根据教学要求为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而编定的游戏。它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

在各种游戏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游戏活动,因为它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的游戏。如,小医院、娃娃家游戏等都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它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加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由于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角色游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的内容新颖,因此,必须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增加现时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的来源。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使幼儿每天的生活都有新内容,使幼儿感到充实、有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积累幼儿的知识、经验。如,带领幼儿外出时,沿途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积累幼儿的知识、经验。如,带领幼儿外出时,沿途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让幼儿看看车辆是怎样按照交通规则行驶的,小摊主又是怎样招揽生意的等。同时,要想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帮助家长,组织好幼儿的家庭生活,使幼儿的家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做到家园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只有这样,角色游戏的重要作用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教师应该在每日的游戏时间里都允许幼儿去玩,同时还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场地,必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幼儿玩的角色游戏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不能过短,游戏情节还没等展开就结束了,这样不仅不能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还会影响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做到恰到好处。有了以上这些,还必须有进行游戏的物质条件,即玩具和游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一定要丰富而且实用,这样幼儿玩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从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也会提高幼儿的举及下次再玩的愿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为了能够适应幼儿的特点,应提供相同种类的玩具多一些;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玩具的种类要多,而且要鼓励幼儿自制玩具,必要时可请家长帮忙,如让家长找来一些边角料、易拉罐等,幼儿自制玩具一是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二是可以使幼儿知道应该爱惜玩具和游戏材料,做到轻轻拿、轻轻放、不乱丢乱放,同时对发民幼儿乳有极大的好处。

教师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教师应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的角色,这是玩好角色游戏的重要一环。因为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了角色、模仿了角色的活动为满足。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分配角色的方法,如轮换、报名、指定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以后,可以教育幼儿懂得角色游戏中角色要轮换担当,不能独占,逐渐使幼儿养成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想象是角色游戏的支柱,没有想象,游戏就无法玩下去,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

要想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必须要有教师适当的指导,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年龄的局限,他们的知识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商店的游戏中,一售货员的小朋友,拿个小椅子坐在里面,一句话也不说,顾客去买东西,他不搭理,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随时在游戏中运用游戏的口吻给予提醒,教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来到小商店对“小售货员”说:“售货可不能坐着卖东西呀,这样对顾客多不礼貌,顾客来买东西,售货员应该热情接待才对呀!这样,下次‘我’还会再到你这里来买东西的。”教师参加游戏的身份,提醒了幼儿,帮助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和角色丰富多彩性,同时,这样既可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增加游戏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感到你就是他们的好伙伴、好朋友,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今后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的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不失时机的向幼儿提出合理适当的新要求,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使幼儿的各方面水平通过角色游戏的进行而不断的提高。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以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娃娃家做客,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动作:敲门、进屋、坐下、谈话,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同时还锻炼了幼儿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能力。

以上是老师担当配角,但在必要时,教师也可担当主角,如在有的“娃娃家”的游戏中,各个角色之间缺乏协调性,内容单调,幼儿自顾自的活动,就会影响到游戏的效果,这时教师便以扮演娃娃家的妈妈来主持家务,她让爸爸去做饭,姐姐去买东西,自己看娃娃等。像这样由于教师处于控制地位,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又加强了角色之间的联系,便于游戏的顺利进行。

总之,角色游戏对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的发挥、积极的创造、不断的探索,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练习和发展,并且不断的吸取周围生活中的基本知识。不光是角色游戏,其它种类的游戏,如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著名学者皮亚杰、杜威等都提倡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我们不是也提倡寓教于乐吗!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对幼儿的游戏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加强对游戏的学习和研究,使幼儿在现有条件下获得最好的发展。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个词来自德语,愿意是幼儿的花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使幼儿园成为真正的幼儿的花园、乐园。使祖国的花朵在这个大花园中茁壮成长!

摘要: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式,在各种游戏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游戏活动。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加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应在每日的游戏时间都允许幼儿去玩,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场地,必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同时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的角色,使幼儿在现有条件下获得最好的发展。

上一篇:家庭幸福感言语录下一篇:校园志愿者系列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