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惊肉跳的近义词反义词

2024-07-09

心惊肉跳的近义词反义词(共17篇)

1.心惊肉跳的近义词反义词 篇一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词的反义聚合关系以及它们的用法。

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是现实想象中矛盾、对立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大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运用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反义词在具体语言中的运用。

1 固定搭配中的反义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如here and there,now and then,pros and cons,day and night,biack and white,up an down,home and abroad,等等。在这样的词组搭配中,有一点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词组中的反义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词组的意思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I like to go to the opera now and then.

在句中,“now and then"是一个固定的搭配,意思为”at irregular intervals;occasionally"(“有时,偶尔”)。但是一旦这个词组变成了“then and now”意思就变成了“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in the present day”(不仅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因此,上句话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应当是:我有时喜欢去听听歌剧。

2 英语谚语中的反义词

英语的谚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反义词的运用使得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凝练。如:

He who has never hoped can never despair.

Man struggLes upwards;water flow downwards.

A man is a weal or woe as he thinks himself s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3 修辞用法中的反义词

3.1 矛盾用词法(oxymoro)

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体现词组层次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两个相矛盾的词语或表达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如honest deception(诚实的欺骗),ture lies(真实的谎言),wisefool(聪明的傻瓜)等等.矛盾修辞法是文学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语义表达效果。我们看下面两个句子:

(1)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iue eyes the tips of the finer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pf the w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after the Cleopatre modle and Mr.Dombey bowed(Dombey and Son)

(2)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Sigh and meet,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O sweetest pain!

(Thomas MacDonagh,Love is sweet)

在词组careful caerlessness中,这两个反义词在词义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看似矛盾的词组却反而生动形象地将少校那种伪装做作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爱情的滋味又怎是单单一个cruel或sweet可以表达的,二者的结合不正表达出了恋爱中的男女们那种矛盾的心情吗?

3.2 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paradox)

与矛盾修辞法不同的是,似非而是是应用于句子层次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自相矛盾从而显得非常谬论,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具体运用

(1)urse:His name is Romeo,and a Montague.The only son of your great enemy.

Julet: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Podigious birth of love that it is to me,That I must love a loathed enemy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2)The chile is father of the man.

(William Wordsworth)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我惟一的爱来自于我唯一的恨)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感,因此很难想象爱情怎么能够孕育仇恨之中呢?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疯狂的爱上了仇人家的儿子罗密欧,明知违犯了家庭的规定,却又欲罢不能。这句话巧妙地表达出了她那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预示了这对恋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样,孩子又怎能是人类的父亲?但是大诗人华兹华斯这句名言不也和中国的古谚“三岁看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说些反话,以表达一些讽刺、调侃之意,有时还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把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偏偏说成“fatty”或把一个大胖子称做“skinny”,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中的反义词几乎无处不在,它在语言词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大名师的著名讲座,小小的反义词却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摘要: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在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使用在一些固定搭配及谚语中,而且还被大量应用于各种修辞手法中,在表达思想的同时加强了语言的对比,促进了语言的精确性、鲜明性和表情性。小小的反义词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2.爱的反义词 篇二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反过来说也一样,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其深不可测的孤独岂不正是源自那博大无际的爱,这爱不是有限的人世事物所能满足的?孤独和爱是互为根源的,孤独无非是爱寻求接受而不可得,而爱也无非是对他人之孤独的发现和抚慰。在爱与孤独之间并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现实的人间之爱不可能根除心灵对于孤独的体验,而且在我看来,我们也不应该对爱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一旦没有了对孤独的体验,爱便失去了品格和动力。在两个不懂得品味孤独之美的人之间,爱必流于琐屑和平庸。

爱的反义词也不是恨。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也就不会恨什么。之所以爱憎分明,是因为有执著的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爱转化为恨的事例更是司空见惯,而这种转化之所以可能,就是因为两者原是同一种激情的不同形态。爱是关切,关切就会在乎,在乎就难免挑剔,于是生出了无穷的恩恩怨怨。当然,一般而言,那种容易陷入恩怨是非的爱的气象未免渺小,其中还混杂了太多的得失计较。大爱不求回报,了断浮世恩怨。然而,当大爱者的救世抱负受挫之时,大爱也会表现为像鲁迅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恨。总之,一切人世的爱,都是不能割断与恨的联系的。

那么,爱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哪一种情感状态与爱截然相反,是爱的毋庸置疑的对立面呢?回答只能是:冷漠。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如果说孤独是爱心的没有着落,恨是爱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爱心的死灭。一个冷漠的人,他不但没有爱心,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没有心,没有灵魂。因为爱心原是灵魂的核心,灵魂借爱而活着,感受着,生长着,无爱的灵魂中没有了一切积极的情感,这样的灵魂已经名存实亡。无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来说,真正可怕的是冷漠,’它使个人失去生活的意义,使社会发生道德的危机。在我看来,当今社会最触目惊心的现象之一便是人心的冷漠。最近屡屡读到汽车司机肇事后把受害者处死然后逃逸的报道,处死的方式包括回车碾压伤者、把伤者扔进污水沟、带着被卷入车下的伤者继续驰行等等,无不令人发指。毫无疑问,这些罪犯对于受害者无仇无恨,他们仅仅是为了逃避对己的惩罚而不惜虐杀他人的生命,而这种惩罚本来只不过是使他们受短暂的牢狱之灾或一些财产损失而已,与一条生命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这当然是冷漠的极端例子,然而,这类恶性事件的增多是有社会的基础的,暴露了社会上相当普遍的重利轻情、见利忘义的倾向。在一个太重功利的社会里,冷漠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从而使有爱心的人更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愤恨。不过,让我们记住,我们不要由孤独和愤恨而也堕入冷漠,保护爱心、拒绝冷漠乃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灵魂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

3.心惊肉跳同义词及造句 篇三

心惊肉跳详细解释:

【解释】: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自】: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示例】: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以下是心惊肉跳的造句:

一、哥哥心惊肉跳,无处躲藏,脸上一会儿白,一会儿红,一会儿紫,好像一条变色龙。

二、他早先做了坏事,现在风声紧了,自然每天心惊肉跳,睡不好觉。

三、老鼠听见了猫的叫声,立刻吓得心惊肉跳。

四、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总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五、半夜铃声突然响起,不知道会接到什么样的消息?他心惊肉跳地接起电话。

六、一旦做了亏心事,自然每天心惊肉跳,害怕被人发现。

七、想到这次的任务凶多吉少,他便不由得心惊肉跳起来。

八、蹦极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种让人心惊肉跳的运动。

九、做过山车,做的我心惊肉跳。

十、我在登黄山时,不经意的往下一看,不觉心惊肉跳,头晕目眩,我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走。

十一、晚上,我看了一部恐怖片,看的我心惊肉跳。

十二、夜半敲门声不断,让林依伯一家心惊肉跳,大家只得报警。

十三、我每次站在这个地方总会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十四、小明被这个意外吓得心惊肉跳,六神无主。

十五、他讲的故事可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惊肉跳的。

十六、一辆汽车差点撞上我们,吓得大家心惊肉跳。

十七、花瓶掉落的那一瞬间,我感到心惊肉跳,花瓶碎了,我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

十八、其实有时候心惊肉跳的滋味也是一种享受。

十九、我希望这次的事情不会让你这段时间每天都心惊肉跳的。

二十、娄烨的三十年代上海,繁华萎靡醉生梦死,有心惊肉跳的关系,也有迷乱的时代气氛。

二十一、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二十二、一想起那可怕的往事,她总是心惊肉跳,不能成眠。

二十三、蹦极是一项让人心惊肉跳的刺激运动。

二十四、看完恐怖片后,他一直心惊肉跳,无法入睡。

二十五、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时期,连连爆出亿元拍品,已经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新闻。

二十六、败则心情恶劣,茶饭不思,心惊肉跳,惶惶而不可终日,最后人财两失。

4.一致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四

普遍:大面积的;有共性的:普遍反应良好|具有普遍意义。普遍

一概:①一种标准。概,古代量米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一概

一律:①相同;一个样子:千篇 一律。 ②副词。全部;毫一律

同等:1.犹同辈。 2.相同,一样。同等

相同:1.彼此无差异。相同

类似:大致相像:找出犯错误的原因,避免再犯~的错误。类似

相似:1.相类;相像。相似

统一:①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治,没有分裂和割据:天下统一

相仿:1.见“相彷”。相仿

划一:①一致;一律:整齐~。 ②使一致:~体例。划一

绝对:①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相对 ’相绝对

一致的反义词

分歧、纷歧、相反

一致的造句

1、这个叙述与他的叙述一致。

2、他们一致决定今年暑假去夏威夷。

3、我有时与我的伙伴争论,但我们通常是一致的。

4、体例前后不一致。

5、数据绑定必须保证从这个端点到那个端点数据是一致的。

6、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垃圾,没有两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7、这些行为与他的原则是一致的。

8、它提供信息或简化业务数据从一个有效的、一致的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变。

9、据我理解,关于大自然中的黑色,我们看法完全一致。

10、这些会话属性应该在每个JVM中保持一致。

11、那个委员会没能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12、内容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致的。

13、他说:“所以这些程序和规章制度都是和我们以前的做法完全一致的。”

14、并且,如果美国人都无法在采取什么行动上取得一致,那么鼓动对中国的害怕又有什么意义?

15、你和你的配偶不必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16、但是尽管该会议同意应该对这些手段进行探索,它并没有就任何项目应当如何实施达成一致意见。

17、但对应当采取何种形式的改革,并没有一致意见。

18、这些程序应该与缺陷状态的转换保持一致。

19、服务请求者和提供者不需要就用于交互的接口达成一致。

20、修订目标,直到各方理解他们,并对此达成一致意见。

词语解析

(1).趋向相同。亦谓没有分歧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卷一:“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未名社 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

(2).犹一律

老舍 《骆驼祥子》三:“四外由一致的漆黑,渐渐能分出深浅,虽然还辨不出颜色,可是田亩远树已都在普遍的灰暗中有了形状。”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花厅里的木器一致是楠木色的,蓝与绿是副色。”

(3).犹言一得

5.平等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五

同等:1.犹同辈。 2.相同,一样。同等

对等:(等级、地位等)相等:双方应派~人员进行会谈。对等

平等的造句

1、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她。

2、他们拒绝在平等的基础上与我们谈判。

3、新法律规定人人有平等的权利。

4、他们需要感觉到你和他们平等的才行。

5、而且,我们为这个民族的将来感到担忧,为我们子孙平等与民主的前景感到担忧。

6、其实,这种论调对于效率与平等关系的解释是不确切的。

7、如果我们赞成一个平等的晋级原则,我们可能做的更好。

8、但是在另一个层面,父母与孩子又是平等的。

9、平等和死亡!

10、至于法国人爱发牢骚的原因,这个宣扬自由、平等和友爱的国家的六分之一的人称,这是因为“在生活中必须得抱怨,不然就会受到轻视。”

11、如果爱一个人,就要站在与她(他)平等的地位。

12、然而,没有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法律之前的基本平等,这是不可能的。

13、上帝只有一个,他是众生的上帝;因此,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这很重要。

14、我们在团队里应该是平等的。

15、当然所有的这一切再性别平等的花园中并不乐观,但是最重要的是大步向前走。

16、鹰和他的配偶一起喂养、照料他们的孩子们,如果我们留意观察的话,就会从他们身上学会,应当将所有的事物与他人彼此分享,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17、从现在开始,父亲和儿子,可以争取平等的条件。

18、“如果不能消除这种高度的不平等,你们将需要更多的监狱和警察,”他们断言。

19、这一平等原则延伸到了延伸到了瑞典的其他的生活领域。

20、为什么有些人的SM看起来是平等的,或者说至少是作为前戏存在,而其他人的SM看起来与性行为没多大关系呢?

词语解析

1.梵文意译,亦译作“舍”,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佛言众生平等或公平:即诸法实相因果法性平等或公平)。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

《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唐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

2.相等。其多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

《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郭孝成》:“若以本代表所闻, 民国 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确无疑义。”

浩然 《艳阳天》第八三章:“你说社员们都是平等的,没大没小,没有近枝,没有远蔓儿,是一句实在的话呢,还是光在嘴巴上说说就算了?”

3.平常;一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优人 孙淳 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 王成 ,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

6.心惊肉跳的近义词反义词 篇六

一、同义词与复音化的关系

任何语言的结构都是从简单发展为复杂, 词汇的构成都是从单音词发展为多音词, 那些最早形成的、意义单纯的、口语常用的基本词汇多半是单音词, 后起的、意义复杂的词汇更多是多音词。世界上的语言, 音节总数大多是几百个, 像汉语这样的声调语言也才有一千四百个左右, 有限的音节和无限的表义需要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加多音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 也是各种语言的词汇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汉语的情况而言, 从上古时期起, 就开始了从单音到多音的词汇衍生。据程湘清研究:《论语》共有单音词1126个, 占总词数的74.9%;复音词共有378个, 占总词数的25.1%, 但若除去专名165个, 只占总词数的14%。《孟子》全书有单音词1 589个, 占总词数的71%;复音词651个, 占总词数的29%, 若不计280个专名, 只占总词数的16.5%。另据毛远明统计, 《左传》全书共有复音词5 437个, 占总词数9 671个的56%;扣除专名后复音词512个, 占总词数的15.6%。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复音词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汉代, 总字数21万的《论衡》全书的复音词达2 300个之多, 《说文解字》全书出现的复音词有1 690个。据程湘清研究, 《世说新语》全书复音词总数为2 126个, 其中语音造词129个, 语法造词1 997个。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复音词的比例是在不停的加重,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早期汉语单音词合成复音词是经历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开始时先作为词组, 用的多了, 意义也经过整合和浓缩, 后来就变成了词。单音词合成复音词为汉语词汇的衍生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 许多意义相近的单音词结合起来往往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 同义词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就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的复音词, 如:追逐、驱逐、拥抱、迎接、提携、酝酿、谈论、逃亡等等, 在开始的时候, 只是两个单音同义词连用, 慢慢的经过浓缩, 就成为一个复音词了。汉语词汇借助这种方法衍生了大量的复音新词。

我们可以以《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追逐”为例, 具体看看同义词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追”和“逐”开始是意义相近的单音词, 它们追赶的对象不同, “追”指的是追人, “逐”指的是追兽, 但是, 在《孟子》中二者就已不再具体区分追逐的对象了, “追”已开始用于兽类了。如:“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 逃杨必归於儒。归, 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孟子·尽心章句下) 在《春秋左氏传》中, “逐”已经用于人了。如:“醒, 以戈逐子犯。” (僖公·传二三·六) 当“追”和“逐”形成同义词后, 经常连用, 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二者逐渐凝合成词。在《汉书·赵充国传》中“又有衣裳兵器, 难以追逐。”“追逐”就逐渐成为一个词语了。

又如表示“打猎”的一组词“猎、畋猎、田狩”, 更能显现这种现象。在古代, “田、狩、猎”都是单音词, 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但都和打猎有关, 所以, 它们那时只是近义词。然而, 随着人们思维的概括性增强, 它们就逐渐成为同义词并且连文使用。据黄金贵研究:“田”在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已有, 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指田地, 一是指田猎。作为田猎意义, 它具体指的是“焚林而猎”, 既是为了开垦农田, 又是一种围猎活动。“畋”是“田”的后出专字, 专指“田”的田猎意义。“狩”, 《尔雅·释天》:“火田为狩”, 郭璞注:“放火烧草, 猎亦为狩。”, 也就是说, “狩”是以焚田为主、配合其他逐获方法的田猎活动, 所指范围大于“田”。“狩”是综合性的田猎活动的通称, 一般指具有经济和军事意义的大型田猎活动。秦以后, “狩”更多与“田”、“猎”同义连用, 泛指打猎。“猎”, 《说文》:“放猎逐禽也。”它指的是一人或数人外出猎取禽兽, 平民也可以为, 所以, 与大规模的“田”、“狩”不同。秦以后, “猎”成为打猎的通称。在《世说新语》中, “猎”单独出现了6次, “畋猎”、“田狩”各出现1次。如“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 车骑甚盛, 五六十里中, 旌旗蔽隰。” (规箴第十·25) 周浚作安东时, 行猎, 值暴雨, 过汝南李氏 (贤媛十九·18)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 先过王、刘诸人许。 (排调二十五·24)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 (尤悔第三十三·16)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猎”、“畋猎”、“田狩”并无具体的区别。它们其实就是同义词连用后, 渐渐凝合成词。只是它们没有流传下来, 后来被“打猎”一词取代。但是, 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同义词的连用对复音化具有重要影响。

二、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的关系

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有着亲密的关系, 正是由于古代语义分割较细, 而人们的思维趋势是越来越概括, 所以, 后代才有可能产生很多的同义词。比如类义词变为同义词、上下义关系的词变为同义词等等, 这都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义分割”, 是近些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 它指的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 如全体分割成部分, 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划成可归的类。”某一事项, 语言对其分割得越细、区分度越小, 反映这一事项的语义场内的类义词越多, 类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越小。张生汉先生认为:造成语义分割的疏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维的方式和文化关注焦点的不同是主要的。人类是借助语言来观察、了解世界的, 同时, 又把自己观察、了解的结果通过语言记录了下来。处于不同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关注程度也会不相同, 这就造成了不仅不同语言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往往有差异, 就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也很可能不一样。就汉语而言, 同一事项, 先秦汉语较之后来、特别是唐宋以来的汉语, 对其分割的要细, 区分度要小。比如“追逐”, 古代细分为“追、逐”, 追人用的是“追”, 追野兽用的是“逐”。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再具体区分, 于是, “追”、“逐”由类义词变为同义词, 并且, 由于同义的关系而经常连用, 这就变成了复音词。也就是说, 古代对“追逐”这一事项的语义划分非常细致严格, 于是产生了“追”、“逐”这两个词。后来, 人们不再严格限制追逐的对象, 于是, 二者就共同表达这一义位, 形成同义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树、艺”、“听、闻”等等。在最开始时, 它们多数是类义或上下义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渐渐改变, 先前需要细细区分的事项, 在后代已经是没有必要细分了, 于是, 原先的类义词开始分化。在语义场解体之初, 许多类义词会演变为同义词, 共同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渐渐分化, 有的从独立的词变为语素, 有的人们不再使用, 渐渐消亡。因为, 当语言的层级关系改变时, 也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时, 此时, 许多的近义词会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概括而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再有区别, 就造成了同义词的大量涌现。后代的许多同义词, 都是在语言的层级关系发生改变时产生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语义分割细度对同义词的产生有着根本的影响。古往今来, 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后代的思维方式与前人的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造成人们对同一事项的认识不同, 导致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细度不同。这样, 先前的许多词会随着人们的需要发生改变, 造成语言内部结构的改变。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于越来越有概括性, 所以, 原先区分细微的近义词就会不再有区别, 从而变为同义词。所以说, 我们认为, 同义词的产生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摘要:同义词是汉语词汇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对它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清楚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内在原因。《世说新语》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时期, 由《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去看同义词对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关键词:同义词,复音化,语义分割

参考文献

[1]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3]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7.小妖的近义词妖术 篇七

有一次,小妖见小刺猬在树底下发呆,他就施展妖术,树上的果子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小妖本想吓吓小刺猬,可是小刺猬在树下一打滚,就浑身扎满果子跑开了。原来,小刺猬正发愁怎么摘下果子呢。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妈妈千年老妖看着小妖整天在森林里胡闹,很生气,命令小妖去山上的妖精学校修炼妖术。

小妖在妖精学校待了整整十年,终于学会了近义词妖术。可是,他捉弄动物的本性还是没有改掉。

小妖刚下山,就遇见了正要回家的胖胖猪。

“弯弯曲曲,曲曲折折:连绵不断,连绵起伏……”小妖迫切地施展刚学会的妖术。

突然,胖胖猪眼前一黑,等他再睁开眼睛,四面都是墙。胖胖猪紧张地咽咽口水,他明白自己遇到妖术了,还是很厉害的妖术。

胖胖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发现一面墙上若有若无地闪着一些词。他仔细地辨认,发现上面写着:

希望——盼望 节省—— 美丽——

仔细—— 消失—— 细小——

“希望、盼望……哦,原来是近义词妖术。”胖胖猪曾听奶奶说过这种妖术,他深吸一口气,快速地报出答案,“节约、漂亮、认真、消灭、微小。”

只听“啪”一声,四面的墙消失了。胖胖猪又看见了熟悉的森林,同时他也看见了被一个网兜罩住的小妖。小妖挣扎得越厉害,网兜就缩得越紧,网兜的绳子,都快勒进小妖的肉里了。

原来,胖胖猪破解妖术后,又反弹给了小妖。小妖必须填上反义词,才能解脱,可是他还没学过反义词。

胖胖猪看着疼痛的小妖,连忙喊出了这六个词的反义词。

小妖身上的绳索脱落了,他看着并没有生气的胖胖猪,暗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捉弄小动物了。

8.指责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八

指摘:1.亦作“指谪”。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2.指指摘

指斥:斥责;批评所挑出的错误:指斥朝政|毫不留情地指斥指斥

责怪:1.责备;怪罪。责怪

责骂:1.斥骂;指责咒骂。责骂

叱责:1.斥责。叱责

斥责:责骂:严加斥责|语重心长,又似爱怜,又是斥责。斥责

呵斥:大声斥责:受了一通~。也作呵叱。呵斥

责难:1.勉励人做难为之事。责难

责问:1.责备;诘责究问。责问

批评:指出好坏:圈点批评。也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

谴责:1.申斥。谴责

申斥:斥责,多用于上对下:他对干得好的便赏几百文钱,对申斥

训斥:1.训诫与斥责。训斥

责备:①要求完备,尽善尽美:求全责备|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责备

质问:责问;依事实提问、询问:面加质问|气愤地质问。质问

呵叱:1.大声斥责。 2.吆喝。 3.犹呼唤。呵叱

指谪:1.见“指摘”。指谪

攻讦:〈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攻讦

挑剔:①在细节上过分严格地指摘:你这人怎么那样挑剔?!挑剔

指责的反义词

称誉:赞扬;赞美:为人称誉|倍受称誉。称誉

称赞:1.亦作“称赞”。 2.称誉赞美。称赞

称许:1.称赞嘉许。称许

夸奖:称赞:谁都~他做了一件好事。夸奖

称道:称述赞扬:受人称道|无足称道。称道

指责的造句

1、对经理不公平的指责,小王愤愤不平。

2、小明对小朋友的指责反唇相讥。

3、面对秦明的指责,自知理亏的王强无言以对。

4、李艳对哥哥的指责反唇相讥,兄妹俩随即吵了起来。

5、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6、你这样当众指责他,未免太过分了。

7、后一项指责特别令人哭笑不得。

8、李华正指责小明所犯的错误。

9、这个人见死不救,应该受到人们的指责。

10、房屋都修好了,就让他指责吧,无关大体。

11、自己国内种族岐视泛滥,反而指责别国不讲人权,真是恬不知耻。

12、对你指责的事,我真的是一无所知,并非想要推卸责任。

13、当别人指责他时,让他羞愧难当。

14、他指责那些批评他的作品的人是对艺术一窍不通。

15、无缘无故:捣蛋鬼无缘无故地拿走我的尺子,指责他,他还依旧嬉皮笑脸的。

16、狼指责小羊去年说过它的坏话,这真是莫须有的罪名,当时小羊还没有出生呢?

17、对流氓犯罪分子如果不坚决镇压,人民就会指责我们网漏吞舟。

18、妈,你别指责了,你再指责就等于火上浇油。

19、他决定诉诸法律来抗议这种无的放矢的指责。

9.崎岖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九

凹凸

陡峭

险阻

曲折

低洼

侘傺

高低

蜿蜒

陡立

险峻

逶迤

坎坷

崎岖的反义词

陡立

坦途

平坦

坦平

崎岖的造句

1. 这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崎岖小路。

2. 黄叔叔的一生是坎坷、崎岖不平的。

3. 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在崎岖的道路上奋勇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顶峰。

4. 前进的道路总是困难重重、崎岖不平的。

5.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终于登上了山顶。

6. 这个山路崎岖不平,旁边又是悬崖,让人望而生畏。

7.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在崎岖的小路上努力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8. 汽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得很厉害。

9. 汽车缓慢地爬行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

10. 任凭未来风吹雨打崎岖难行,也阻拦不了我前进的脚步。

11. 山村女教师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用她那小巧玲珑的身姿为山区孩子撑起了求学的一片天.

12. 人生的道路并不一定总是平坦的大道,难免有时是崎岖和险阻的。

13. 这一带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很不好走。

14. 这一段山路崎岖不平。

10.英语中的近义词辨析(一) 篇十

话,就是让老外难以理解。本期,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英语中的近义词。

Change, Alter, Vary

这三个单词都有“改变,变化”的意思,但是具体运用的时候却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change”可以指任何变化,常用来指根本的或者完全的变化。“alter”只意味着局部的或表面的变化,而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vary”尤指不断地变化,由于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差别。

Examples:I have to change my design.

我不得不改变我的设计。

I have to alter my design.

我不得不修改我的设计。

My design cannot vary according to the funds.

我的设计不能因经费问题而改来改去。

这四个单词都有表达“环境,背景”的意思。

“circumstance”指某事或动作发生时的“情况”。“surroundings”专指自然环境,从周围事物这一客体着眼。“environment”可指自然环境,也可指精神环境,均从环境对人的感受、道德以及观念的影响着眼。“setting”常指“背景,环境”。

Examples: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you leave the house.

你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这屋子。

Animals in zoos are not in their natural surroundings.

动物园中的动物不是处在自然环境中的。

An unhappy environment can affect a child's behaviour.

不愉快的环境会影响小孩的行为。

London is the setting of the story.

故事以伦敦为背景。

这两个词都可以表达“宽大,广阔”的意思。但是“broad”指物体的整个表面宽广,也可形容人的胸、肩、背等的宽阔,而“wide”则主要用于表示口径、缝隙、空间从一侧到另一侧的宽度,也可表示人的眼睛、嘴巴等的宽大。

Examples:There is a net which is wide at the mouth.

这里有一张宽口的网。

He painted the wall with broad strokes of the brush.

他用刷子大片大片地刷墙。

Circumstance, Surroundings, Environment, Setting

这一组单词都能表达“机会,时机”的意思。但是“occasion”表示的“机会”含有原因的意味。“opportunity”指“良机,机会”,有利于做某事以实现某种愿望的特定时机。“chance”指无法解释的天意或命运所安排的时机,强调偶然性。

Examples:I sometimes have occasion to visit Paris on business.

我不时有机会去巴黎出差。

It's an opportunity to fulfill your aim.

这是达成你目标的时机。

Chance will determine the outcome.

11.心惊肉跳的近义词反义词 篇十一

关键词:框架,语义框架理论,近义词

“框架”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 源于人工智能 (李丽、祖利军, 2009) 。Charles Fillmore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将框架理论引入语言学, 从语言学立场出发, 框架概念构想已向认知方向转变。如果我们比较Fillmore后来对框架概念的特征概括就更清楚了。这些现象集中地表明, 框架开始被认为是语言范畴, 从而在认知上得到重新阐释。

1 语义框架理论的来源与形成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认为意义具有客观性, 不依赖于其他领域的知识而独立存在 (马伟林, 2007) 。语义框架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 一开始框架这个概念并没有进入到语言学领域中, 是由Fillmore将Minsky的框架理论引入到语言学, 才形成了语义框架理论。

1) Fillmore对语义框架理论的假设

他对语义研究作出有向导作用的简单假设:词语指示概念———意义的单位。对语义的广泛探究中, 概念不是随意在脑筋里飘荡。第一, 在结构语义学描述的词语与相关的概念间是有关联的。第二, 特定的概念由于经验而分属同类。

2) Fillmore提出语义框架理论

框架是一种特定的知识结构, 是经验的图式化。Fillmore在框架理论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语言学, 提出了框架语义学 (Frame Semantics) 。框架是一种认知模式, 包含了特定出现的情景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这种认知语境为大脑提供背景知识同时把与其新接触到的信息关联起来。因此, 框架是连接各种认知域的知识网, 这些认知域都与某个特定的语言方式相联系, 根据人的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联模式, 即各种认知框架是人自然的经验类型。

2 语义框架理论下近义词运用的准确性

英语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 衍生出无数的近义词, 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这些近义词往往在语言表达方法和使用场合有细微差别。正确地运用近义词, 才能做到用词达意, 准确地表达思想, 更好地掌握英语。

一个词汇通常具有多个意思, 框架内的词汇与框架相辅相成, 词汇激活框架, 框架确定词义 (宋二春, 2009) 。根据框架语义学, 一个场景或框架中的参与者对应着相应的角色 (刘华文, 2008) 。

1) 近义词chubby和fat的语义框架

Fillmore用隐喻来描述理解的过程:说话者在语篇中产生的词语和建构是对一种特殊的活动的工具, 也就是去促发一种特定的理解;听话者的任务就是去发觉促发的意图, 即去促发理解。可见, 每一个词语都有它专属的框架, 虽然表意相同, 但如果分属的语义框架不同, 则造成不能交替使用的情况。如有些近义词同样表达出相似的意思, 然而因为语义框架的不同, 使用起来也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2) 近义词generous和wasteful, economical和stingy的语义框架

a.He is generous.b.He is wasteful.c.He is economical.d He is stingy.

generous和wasteful属近义词, 都用来描述一个人对金钱事物等不在乎, 大手笔。但前者给人们引起的语义框架是对于某种事物或金钱富有, 并舍得在合适、必要的情况下付出, 是一种应该的行为, 给人积极的感觉;而后者虽在语义上也是这个人对于某种事物或金钱富有, 并且也愿意大量付出, 但它引起的语义框架是这种大量的付出是不合适的, 过头的, 不应该的, 给人消极的感觉。

同样, economical和d中的stingy属近义词, 都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于金钱或事物等十分在乎, 不舍得付出。前者引起的语义框架是这个人习惯节约, 对于不必要付出的东西就尽量不付出, 也是一种应该的行为, 属褒义;而后者则说明一种在应该付出的情况下也不愿付出的框架, 属贬义。

不同的词语能够激活不同的语义框架, 唤起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的不同概念。利用语义框架理论, 准确地使用近义词不仅能将事物描述的更加贴切、生动, 最重要的是能够避免歧义。

3 汉语中的虎与英语中的lion在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语义框架

文化差异也是框架的重要特征, Fillmore对框架的文化特征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既指出了有些框架是所有文化共有的, 同时也指出在不同文化间, 有些框架是不一样的。

例如:中文中的龙潭虎穴对应英文中的Lion’s den;虎口拔牙对应Beard the lion;拦路虎对应A lion in the way等。因为中国人把老虎看作是百兽之王, 认为老虎生性凶猛, 而欧美国家把狮子看作是百兽之王, 这样一来, 老虎给中国人引起的框架就是可怕、凶悍, 这样“虎穴”、“虎口”和“拦路虎”才有了其特定的效果。相反, 如果把lion替换成tiger, 也同样让人无法读懂, 因为老虎在英语中唤不起在中文中的语义框架。

4 结束语

概念框架是概念语义系统的一部分, 它有很强的整体性。概念框架是记忆体中的信息集成块, 是紧密结合的知识网络, 它允许反复激活调用。它既是认知操作的基础, 又是认知操作的结果。它的存在基于人们基于经验构成的概念信息关系网络。如果能够将框架的概念运用到近义词的实际使用中, 就能做到真正将理论联合起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所以运用语义框架理论的原理来看近义词运用的准确性是相当必要的。

参考文献

[1]Fillmore C.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a, 1985 (2) .

[2]李丽, 祖利军.框架的互动性与翻译[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4) .

[3]刘华文.汉英翻译中动词与句式再匹配现象研究[J].中国外语, 2008 (5) .

12.陌生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二

生分

生疏

目生

不懂

陌生的反义词

认识

了解

熟习

熟识

熟悉

纯熟

熟稔

用陌生造句

(1) 通过字典我们可以提前预习陌生的字词。

(2) 她茫然地站在这条陌生的街道上。

(3) 爷爷是农民出身,对种田的事并不陌生。

(4)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以免受骗上当。

(5) 小狗用叫声威吓靠近它的陌生人。

(6) 《自然常识》这本书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世界。

(7) 他刚转入新学校,觉得一切都很陌生。

(8) 面对着一屋子的陌生人,他感到十分局促。

(9) 如果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不法分子拐骗了钱财。

(10) 对这个陌生人的态度他显得过于小心谨慎了。

(11) 他用迷茫的眼光打量着陌生的来客。

(12) 一天,我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老人。

(13) 微笑是陌生人之间表示友好的标志。

(14) 在陌生的城市里要碰见一个熟人真是大海捞针。

(15) 对于居心叵测的陌生人我们要处处提防。

(16) 妈妈叮嘱我,在外面不要跟陌生人走。

(17) 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我感到很拘谨。

(18) 每逢在陌生朋友面前,他总爱装腔作势,真让人厌恶。

(19) 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窗外的陌生人。

13.晴朗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三

明朗:①明亮:天青云淡,大地明朗。 ②明白;明显:心明朗

光明:①亮光:黑暗中的一线~。 ②明亮:这条街上的路光明

清朗的反义词

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混浊

昏暗:光线不足;暗:灯光~ㄧ太阳下山了,屋里渐渐~起来昏暗

阴郁:①指天气阴沉:阴郁的天气很闷。 ②沉闷不开朗:阴郁

晴朗的造句

1、小燕子在晴朗的天空中快活地飞来飞去。

2、晴朗的天空晶莹剔透,一尘不染。

3、晴朗的夜空,满天星斗,总能激起人们不尽的遐想。

4、原本晴朗的天空顷刻之间乌云密布。

5、今晚天气晴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不停。

6、天空晴朗,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

7、阴沉沉的天空忽然变得晴朗起来了。

8、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闪耀着北方的繁星。

9、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14.心惊肉跳的近义词反义词 篇十四

国内对近义词的辨析有多个角度, 如基于杨百翰大学的BNC或是COCA的语料库方法;根据Leech提出的语义分类框架, 着眼于词汇间概念含义、内涵含义、社会含义、情感含义、反映含义、搭配含义 (1981) 的不同而进行辨析的方法;或是参考英语字典的英文释义以及国外的近义词辨析书籍 (如Use the Right Word, S.I.Hayakawa) 并归纳总结出的词汇间差异。本文所倡导的近义词辨析策略, 与前述方法利用的资源差异不大, 同样包括一定数量的语料、意义理论的支持 (利奇的意义七分法) 、英语字典和近义词辨析书籍, 但是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导向, 即“语言习得”。既然以此为导向, 那么在语料的选择上, 必然以英美原文语料为主且应更贴近语言学习者的教材, 数量适中;语义分类理论则以搭配意义为主;在对国外近义词典释义的提取上, 则应更忠实原文, 少作臆测。

中国的ESL学习者按学习阶段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本文更适宜高中以及上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因为小学初中阶段习得的词汇本身就少, 且学习时间长, 其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明显占优。尽管部分词汇辨析也可以从本文中汲取思路, 但优势不明显, 此处从略。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者来说, 更贴近语言学习者教材的语料首先就是各类教辅了。但当前的教辅鱼龙混杂, 部分学生本身无法分清哪些文章源于英语本族语者写的文章, 哪些不是, 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教辅, 并适时发现遣词造句不当的文章, 及时剔除, 以免学生深受其害。大学生接触的英语信息范围更广, 包括英语刊物、仿英式的文章、互联网英语甚至BNC、COCA的语料。在此.笔者仍是倡导以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字或是优质的仿英式文章为主要语料, 从中提取词汇辨析的关键信息。值得一提的是, 杨百翰大学提供的两个语料库因为其权威性和检索的快捷性, 已经成为验证词汇用法的有利工具。所以, 大学生可对其善加利用。对于研究生, 参照前者即可。总而言之, 优先选择原汁原味的语料。

另一个词汇辨析的重要信息来源就是权威的英文词典, 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LDCE) 、科林斯合作英语词典 (CCELD) 、牛津英语大辞典 (OED) 、牛津高级学习者词典 (OALD) 以及在国内发行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OALD) 。此类词典会在其英文释义处及英文例句处直接提供词汇间差别的关键信息, 不仅简便, 而且高效。

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是Leech意义七分法当中的一类, 且在原著中以adj.+n., S+O和vi.+prep.+O的搭配形式作为事例, 但英语中词汇的搭配结构远多于上述三种形式, 所以本文所指的搭配将延伸到英语当中所有的短语或句子结构, 包括核心词汇为名词的det.+n.+prep.+O, prep.+ (det.) +n.+prep.+O;动词的vt.+O, vt.+O+prep.+O, vi.+prep.+O;以及形容词的adj.+prep.+O等。最常见的事例即是对charge/accuse/indict的辨析。三者同表“控告”义, 仅用单个词汇的角度不易下手, 但是从搭配的角度驾轻就熟, 因为它们vt.+O+prep.+O这个结构中的prep.是互斥的。即charge sb.with sth., accuse sb.of sth., 以及sb.be indicted for sth (即常用被动语态) , 迎刃而解。再如exempt VS exonerate二者都可以表示“免除”, 实际区别在何处?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英文释义和例句中可得知, 二者在vt.+O+prep.+O这个结构中的第二个宾语上有所差异。exempt sb.from后面的宾语通常为义务 (obligation or liability) , 而exonerate sb.from后面的宾语则为过错、罪行等 (blame for a fault or wrongdoing) 。

另一方面, 从学习以及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看, 仅仅使用同一短语结构来辨析一组近义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如表示“暗示”之义的常用词有imply和hint.但在表达此义时, 二者的词性是不一样的:imply为及物动词, hint为不及物动词, 后面要接at才能接宾语。即从意义和结构的双重角度来看, imply与hint at才是更严格意义上的近义词。另一方面, 因为二者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 类似的事例还有表示“过分痴迷、过分喜爱”的covet, drool over及salivate at;表示“沉思”的reflect on以及contemplate;表示“A优于B”的A is preferable to B, A is in preference to B和sb.have a preference for A over B等等, 都属于结构不同意义相近的近义词组, 且从结构本身即可区分彼此。

此外, 近义词组中某词的独有用法也是学习的重点, 最常用的如hope VS wish中, wish sb.to do sth., wish sb.sth.及wish后的宾语从句须用虚拟语气这些用法为wish所独有, 而in the hope of为hope所独有。学习到此层面的时候, 对hope VS wish意义上的辨析直接转移到了常用句法的应用上, 即利用较少的资源获得了实用性较高的结果。

综上, 参照本族语者的文章或搜索BNC及COCA语料, 参考权威英文字典的英文释义及例句, 以词语搭配为理论基础, 是本文提出的辨析英文近义词的方法。尽管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但本方法贴近权威资料、快捷、有效的特性值得英语学习者的采纳。

参考文献

[1]John Lyons.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Geoffrey Leech.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 (2ndedition) [M].Middlesex.England;New York.America;Victoria.Australia.etc.:Penguin Books Ltd.1981:16-17.

15.5对汉英反义词的再认识 篇十五

关键词:反义关系 反义词 词汇关系 组合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关系在语言中的反映之一便是反义词的存在。反义词是客观世界中矛盾的、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在人类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是语言词汇中的一类,是语义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反义词不仅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普遍地运用于各种文体之中,而且在普通语言学、语言教学实践等领域也都占有一席之地。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很丰富的反义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反义词的研究。

在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孙常叙先生的《汉语词汇》和周祖谟先生的《汉语词汇讲话》两部著作中都有专门章节谈论汉语的反义词。他们给汉语反义词下的定义分别是“涵义相反或相对”和“意义相反或相对”。以后又有诸多学者探讨了汉语反义词的定义,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只强调其词义的相反性或相对性。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1976)和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76)对英语反义词的定义分别是“Words of contrary meaning to another word”和“A word of opposite meaning”,因而John I.Saeed(2000)在其著作Semantics中总结道“In traditional terminology, antonyms are words which are opposite in meaning.”。也就是说,传统词汇学和语义学对英语反义词的界定同汉语一样都局限在“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学术界近年来也有很多研究反义词的论文,综合起来大家一般认为反义词聚具备下列特点:一、语义上相反;二、语法意义基本相同;三、语用意义相反、相对;四、能共同出现于某种风格、某种语体中。我们认为除了以上这四个特点外,反义词聚还具备下面两个特点:

一、反义词聚不仅需要语义上的相反,而且还需要具有明确的词汇关系

反义关系不仅是一种语义关系,而且还应是一种词汇关系。因而反义词聚不仅需要语义上的相反,而且还需要具有明确的词汇关系。最明显的表现是英语中有些反义词被称为形态反义词(morphological antonyms),即其中一个词是由另外一个词加否定词缀派生而来的。例如在词根前加un就构成了与原词相反的反义词,例如 happy—unhappy, usual—unusual, kind—unkind等。汉语中也有用否定前缀(不、非、无、反等)加在词根上与原词构成反义词,例如导体—非导体,规则—不规则,能干—无能,革命—反革命等。

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英语中虽然small和little,big和large分别是同义词,但是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却自然认为large—small和big—little是比较适当的反义词聚,一些比较权威的英文字典,如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Thesaurus(1988,Massachusetts:Merriam-Webster)也是把它们列为反义词聚。从语义上讲,large与little也具有正好完全相反的语义关系,但是从词汇本身来讲,却不能认为是反义词。讲英语的人认为把large—little当作反义词聚是比较别扭的,但他们却乐于接受把big—small当作反义词聚。语义相反标准无法解释这种同义词组之间的反义关系的不对称现象。Charles 和 Miller(1989)认为large和little缺少典型反义词聚之间相互联系的力量。我们很细致地考察large,small,big,little这四个词,虽然big和large,little和small都是非常接近的同义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意义方面完全相同;它们是同义词是由于它们有相同的语义范围,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因为它们修饰不同种类的名词。因此好的反义词聚是不仅位于同一语义范围相反的两端,而且又是描写同一种类事物的形容词。Muchleisen认为,big和large,small和little并不是绝对同义词,因为它们有不同的搭配关系。她还表明了反义关系不仅是语义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应是词汇之间的关系的观点。

在语言中,并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它的反义词,有些词并没有反义词,但与之关系紧密的词却有典型的反义词,这一现象也表明反义关系不仅仅是语义关系。例如汉语中“灯、桌子、眼睛、学习、喝、看”等都没有反义词,就连形容词“紧迫、冷酷、清凉”等也没有反义词。英语中wet(湿的)—dry(干的)是一对典型的反义词,但soggy(湿透的,湿润的)却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尽管parched(干透的)和desiccated(干燥的)都表示与之相当明确的反义概念。Gross et al.(1989)称像soggy—parched这样的聚合为“间接反义词”(“indirect antonyms”),他认为它们之间的反义关系是由soggy和wet,parched和dry之间的大致可以算作同义关系的联系而传递的,只有wet和dry之间才存在直接的反义关系。因而反义词除了语义上的相反外,还需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词汇关系。那些符合语义和词汇标准的反义词聚被称作“典型反义词”(“prototypical antonyms”)或者“规范反义词”(“canonical antonyms”),例如hard—soft(硬的—软的)等;那些只具有语义关系,而不具有词汇关系的词被称作“边缘反义词”(“peripheral antonyms”)或“非规范反义词”(“non-canonical antonyms”),例如malleable—rigid(韧性的—坚硬的)等。上述这些有关反义词的术语分别是Cruse(1986:198)和Murphy(1994:4)命名的。

二、构成反义词聚的两词语之间具有密切的组合关系

“反义词对举,即两个反义词并列使用,是英语和汉语皆有的语言现象。汉语中‘前后一致’、‘真假难辨’、‘是非分明’之类的用法比比皆是,英语中两个反义词用and 连接起来的用法也很普遍。”(汪榕培,2000:168)为了解释反义词聚,特别是反义形容词聚间的紧密联系,Charles和Miller(1989)提出了“反义形容词同现假想”(The Co-occurrence Hypothesis for Antonymous Adjectives):两个形容词被当作直接反义词,因为它们在同一句子中同现的频率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得多(Two adjectives are learned as direct antonyms because they occur together in the same sentence more frequently than chance would allow)。Justeson & Katz (1991:178)对35个最常用的形容词在一百万词的Brown Corpus中使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它们与其反义词同现的机会比人们想象得要大得多。例如形容词little在全部语料库中共出现273次,而其中它与反义词big同现的次数就有12次。又如,low在库中共出现137次,而它与反义词同时出现高达20次,几乎每七句就有一句。因此Justeson & Katz(1991a;1991b)在考察了Brown Corpus的基础上,检验了Charles和Miller提出的假说,进一步证实了假说的正确性。而且他们还验证了反义形容词同现的上下文的特点,即包含了句法单位的替换(例如,Choose carefully between contributory or non-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s.在有作用的或者无作用的养老金计划中仔细选择。)。Justeson和Katz的发现支持了Charles和Miller 的“同现理论”(Co-occurrence Theory ),而且还形成了“反义形容词的替换假说”(The Substitution Hypothesis for Antonymous Adjectives):反义形容词倾向于共同出现在同一句子中,在这个句子的上下文语境中它们可以互相替换。(Antonymous adjectives tend to co-occur in the same sentences in contexts where the adjectives are substituted for one another.)

Steven Jones(2002)以大型英國新闻报纸为语料,深入考察了56对规范反义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句子中同现时的表现方式,结果发现共有八种方式,其中有两种——并列方式(coordinated fashion )和辅助方式(ancillary fashion)很占优势,各自超过1/3(并列方式占38.4%,辅助方式占38.7%),例如: He took success and failure in his stride.(他在进步的过程中饱尝了成功和失败

的滋味。) success(成功)和failure(失败)在句子中共同出现,表现为并列方式。又如:It is meeting public need, not private greed .(这符合公众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贪心。)public(公众)和private(个人)是一对反义词,它们有助于强化句中另一组词need(需要)和greed(贪心)的对照关系,因而public和private在句子中表现为辅助方式。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反义词的语用标准,忽视了语言的使用者,而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能够经常对举使用是反义词在交际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成为反义词的重要特点,这在汉语和英语中是相同的。如果不能经常地对举使用,那么即使词语之间存在反义关系,也不能构成反义词聚。例如爷爷-祖母,干-潮湿,快-迟缓等,虽然它们意义相反,但人们很少将其对举使用,因而都构不成反义词聚。而爷爷-奶奶,干-湿,快-慢等在人们的交际中则被经常对举使用,因而就能构成反义词聚。相反,有些词语之间虽无明显的反义关系,但在交际中却被人们频繁地用来对比反衬,当其使用频率高达足已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使用时,就成为反义词聚,例如黑—白,手—脚,热—凉,酸—甜,暖—冷等。又如脏—干净、乱—整齐之类的词虽然语音形式并不对称,但却被人们很自然地当作反义词,就是因为它们能够经常对举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汉英反义词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语义的关系上,而且还应注意到它还是一种词汇关系,构成反义词聚的词语之间具有紧密结合的关系,并且不能忽视语用标准,即能够经常对举使用是反义词在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点。这些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汉英反义词聚的特点,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对拓宽汉英反义词的教学与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Cruse, D.A.1986.Lexical Semantic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Fellbaum,C.1995.‘Co-Occurrence and Antony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lography.、

[3]Justeson, J.S.and Katz, S.M.1991.‘Redefining Antonymy: The Textual Structure of a Semantic Relation’[A].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C], 7:176-84.

[4]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Thesaurus [Z].1988.Massachusetts: Merriam-Webster.

[5]Saeed, J.I.2000.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华旭.1992.反义词判定标准研究述评[J].山东师大学报,第1期.

[7]王立廷.1986.浅谈反义词的特点和定义—兼答钱倚云同志[J].山东师大学报,第4期.

[8]汪榕培.1986.英语对举反义词的语义和文体特征[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第1期.

16.艰苦的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篇十六

劳累:①由于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工作~。 ②敬辞,劳累

繁重:(工作、任务)多而重:机械化取代了~的体力劳动。繁重

吃力:1.亦作”吃力"。 2.辛苦;劳累。 3.费吃力

费力:耗费力量:~劳心 ㄧ他有气喘病,说话很~。费力

艰巨:困难而繁重:~的任务 ㄧ这个工程非常~。艰巨

艰难:困难:行动~ㄧ生活~ㄧ不畏~险阻。艰难

艰辛:艰苦:历尽~,方有今日。艰辛

困难:①事情复杂,阻碍多:克服~。 ②穷困,不好过:困难

困苦:(生活上)艰难痛苦:生活~ㄧ~的日子过去了。困苦

贫困:1.贫苦穷困。贫困

辛苦:辛劳苦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谁辛苦为谁忙辛苦

辛劳:1.辛苦劳累。辛劳

劳苦:劳累辛苦:~大众 ㄧ不辞~。劳苦

辛勤:1.辛苦勤劳。 2.艰难。 3.殷勤。指情意辛勤

疾苦:(人民生活中的)困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艰苦的反义词

安适:安静而舒适;~如常ㄧ心里~ㄧ病员在疗养院里过着~安适

舒适:①同“舒服”:日子过得很舒适|运动以后,感觉很舒舒适

舒服:身心安恬称意:生活舒服|睡了一个舒服觉|住在家里舒服

安逸:安闲舒适:贪图~。安逸

艰苦的造句

1、艰苦奋斗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3、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老红军张爷爷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6、正因为那里条件艰苦,我才主动要求去。

7、青年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

8、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9、我们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坚强自己的信心。

10、抗联战士虽然生活非常艰苦,但是精神很乐观。

11、青年人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不能害怕艰苦,避重就轻。

12、哥哥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边疆工作,决心在艰苦的环境中百炼成钢。

13、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4、学习是艰苦的,但是也充满了快乐。

15、许多老干部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6、如果大家都怕苦,那么艰苦的工作由谁去做呢?

17、运动员的实力是在艰苦的训练中取得的。

18、坚强的性格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19、意志薄弱的人是经受不住艰苦生活考验的。

17.敏捷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十七

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时间不早了,我们~走吧。赶快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制作~ㄧ构思~。精巧

迟缓:缓慢:行动迟缓|迟缓地走来。迟缓

聪明:①视觉听觉灵敏:耳目聪明,四支坚固。 ②智力强聪明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为人~。 ②机乖巧

灵巧:1.指聪慧灵敏的才思。 2.聪慧灵敏。 3.灵巧

生动:1.指生物。 2.谓意态灵活能感动人。 3.生动

机敏:机警灵敏:反应 ~ㄧ~过人。机敏

快速:速度快的;迅速:~照相机ㄧ~炼钢ㄧ~行军 ㄧ~育快速

快捷:(速度)快;(行动)敏捷:动作~ㄧ他迈着~的步伐快捷

伶俐:①机灵乖巧:口角伶俐|你妹妹倒伶俐得可爱。 ②伶俐

灵便:1.灵活机敏。 2.灵活轻便。灵便

灵活:1.敏捷﹔不呆板。 2.善于应变﹔不拘泥。灵活

灵敏:灵巧敏捷,反应快:灵敏度高|灵敏机警|手脚灵敏|灵敏

麻利:动作迅速敏捷:做事手脚麻利。麻利

矫捷:矫健而敏捷:他飞速地攀到柱顶,像猿猴那样~。矫捷

敏锐:反应灵敏;目光尖锐:敏锐的洞察力|为人敏锐阔达|敏锐

迅速:1.速度高,非常快。迅速

飞快:①非常迅速:渔船鼓着白帆,~地向远处驶去 ㄧ日子飞快

圆活:1.指语言圆通生动。 2.犹圆滑。指处世变通灵圆活

灵动:1.犹灵活。灵动

火速:用最快的速度(做紧急的事):~行动 ㄧ任务紧急,火速

活络:〈方〉①(筋骨、器物的零件等)活动:人上了年纪,活络

迅捷:迅速而敏捷:行动迅捷。迅捷

敏捷的反义词

笨拙

迟缓

痴钝

缓慢

迂缓

迟钝

敏捷的造句

一、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敏捷的耳朵。听,波涛汹涌,海浪拍岸,风号雷鸣,山呼海啸;听,林间天籁,蝉鸣鸟语,猛兽咆哮,虎啸猿啼;听,丝竹管弦,钟磬鼓乐,合奏清音,吹拉弹唱,听万籁声音,感节奏华美。

二、哥哥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的一样,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

三、才智聪明敏捷的人,最好是再有广博的学问。

四、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五、他两手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那样,双脚一蹬,就嘈嘈嘈地爬了上去。

六、警察叔叔敏捷的身手让围观群众为之赞叹。

七、游泳健儿以优美而敏捷的动作游出了好成绩。

八、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可以造成一个准确的人。

九、意志有一个由比闪电还敏捷的各种液体组成的,看不见的兵团,使它的部下随时供它驱使。

十、他敏捷的辩别力使他急躁得毫无耐心作深思熟虑的判断。

十一、机器人五花八门,既有会爬楼梯的灵活敏捷的侦察机器人,又有张牙舞爪的柴油动力机器人。

十二、不必说瘦小的蜻蜓,欢乐的小鱼,敏捷的青蛙;也不必说翠绿的荷叶在荷塘中嬉戏,小鸟在枝头欢乐的吟唱,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奔跑,松鼠在树林间自在地跳跃,蝴蝶在花间轻盈地飞舞。

十三、这让您可以随着时间的过去,您从较不敏捷的方法演进到较敏捷的开发方法,获取您正在经历的过程。

十四、动作敏捷的母亲可以瞬间爬上大树、也可以脚踏青草、随波漂流。

十五、我向你推荐一本书名叫“敏捷的后来居上者”,描述聪明的公司如何绕过激进的创新成为市场领导者。

十六、在阳光的照耀下,你将仿佛身临世外桃源一般;在阳光的照耀下;你会感受到无尽的力量与舒适,并且保持着敏捷的思维;在阳光的照耀下,你会得到无限的财富。愿你在阳光下快乐的成长。

十七、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明亮的双眼;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敏捷的耳朵;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灵巧的双手;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丰富的感情。

十八、谎言必须要符合现实,又不能前后矛盾,所以需要良好的记忆力,敏捷的反应力,还有痛苦的创作过程。

十九、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一次次失败中,我汲取了许多的经验。终于,在又一次浮标下沉时,我敏捷的提起鱼竿。啊,鱼儿!虽然它很小,可我能钓到鱼就满足了。我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上一篇:保护母亲河从我家做起活动总结下一篇:关于协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