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2024-09-14

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共5篇)

1.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篇一

坚持四个统一 建设文化强国

马建辉

2013-01-04 15:43:38来源:《光明日报》2013-01-0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血脉永续,我们的民族才能充满活力;只有精神家园殷实,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有意义和方向感。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坚实而独立的文化根基和鲜明而有尊严的文化形象,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深邃的思想构建。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坚持先进与丰富、精神与主体、传承与创新、快速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坚持先进与丰富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这里内在地蕴涵了“坚持先进与丰富相统一”的思想。在我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两个基本体征,一是先进,二是丰富。落后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贫乏也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在先进和丰富两个方面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使之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坚持先进和丰富相统一的根本保证;以人

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坚持先进与丰富相统一的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坚持先进与丰富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就能使文化产品的人民性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使人民的历史主体、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这是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因为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多样需求,也必然要求文化产品的多样和丰富。“三贴近”原则中的“实际”、“生活”和“群众”都是最丰富和最多样的,贴近他们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丰富性诉求。

在先进与丰富这一对关系中,先进是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更为根本的方面。丰富是在先进指导下的丰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之下的丰富。同时,丰富对于先进又有正向推进作用,丰富的不断积累和提炼,可以为先进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可以说,没有先进性的丰富,不是真正的丰富;同样,缺乏丰富性的先进,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先进。

坚持精神与主体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一定的主体条件,需要进行人的人民性素质和公民性素质的建设和培育。文化强国的落脚点是在人民上的,是在人民的精神上的,其着力点应在以文化来立人、强民,通过立人、强民来实现我们的文化强国梦。这就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精神与主体相统一,使主体成为摆脱动物性的文化主体、摆脱物质性的精神主体,实现赋精神予主体。优秀文化产品是人类灵魂的钟声,它可以加强和推进对主体的心灵建构和精神提升,因此,文化建设必须激发其自身立人的理想和热情,充分发挥其对于人的建设的重要作用。

坚持精神与主体的统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德教来从精神上化人、育人,使主体统一于精神,或使精神统一于主体,弥合主体与精神之间的裂隙。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培育主体的美德认知能力,使其知真假、晓善恶、识荣辱、辨美丑。要积极培育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社会生活中不乏假以真出、恶以善出、辱以荣出、丑以美出的现象,要引导人们注意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不以现象遮蔽对本质的认知。其次,应培育主体的美德践行意志,意志源于责任,责任感愈强则意志力愈强,在我们这个时代,美德不仅仅是一种修养、一种教养,它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因为美德不仅对于肯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通过肯定人来肯定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还应营造一种崇尚美德的社会氛围,培育一种朝向真善美的时代风尚,实现社会环境要素对人的肯定性精神要素的积极配置。

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一切文化都是当代文化,传承是其基因,创新是其生命。没有传承,文化就没有积淀和底蕴,就会失去历史血脉;没有创新,文化就不能很好地跟现实结合,其意义的生长与丰富就会受到阻碍,就会失去时代精神。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既要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建设其传承体系,弘扬其思想精髓;又要在尊重命意传统和历史语境的前提下,以一种当代视野、前沿方法、世界眼光、未来关怀和问题意识来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从中提炼、挖掘出新意蕴、新向度、新品格,使传统文化在保持精华的基础上被赋予崭新的时代意义。传承是蕴涵创新的传承,也只有蕴涵创新的传承,才能更加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

统,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造活力着眼于创新,但其内涵也离不开传承,是蕴涵传承的创新。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地跟新时代、新实践、新主体、新需要、新思想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文化创新同科技创新一样,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当代实质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传承创新发展过程。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动机,因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坚持快速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些要求内在地蕴涵了快速发展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辩证法,主张要把文化发展和文化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坚持快速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呢?应该说,快速发展,尤其是更多地受市场调节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产业资本的逐利本性,它与经济效益是必然地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有快速发展一般就会有经济效益。而社会效益则不然,它不必然地和快速发展连结在一起,二者不一定是成正比例的,有时反而是成反比例的。因此,对于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必须一再强调,反复强调。

坚持快速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首先要明确只有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快速发展才是良性的、好的快速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从实质看,从长远看,社会效益都是比经济效益更能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既要在快速发展中为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划出底线,更要对其做高标准要求。这是我国近十年来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如果有的文化生产部门只注重追求发展速度,至于社会效益、精神效益方面则以不碰触、不突破底线为限,不是向高标准看齐,而是着眼于最低标准,坚守的是道德底线,而非道德高原,这就会使部分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始终在底线徘徊。因此,即使发展文化产业,也必须坚持内容为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始终坚守精神高原为荣。只有这样,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才能真正具有恒久的家园魅力,才能真正聚心、化人、立民、强国,也才能真正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单位:教育部社科中心)

2.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篇二

关键词:高校;党校;创新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一)党校培训现状

1.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吗

根据调查显示,有58%以上的同学认为现在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有20%左右的同学认为现在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严重,而22%左右的同学对于现在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不了解。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关注现在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情况,且一半以上同学认为现在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严重。但是有少数同学对现在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情况并不关注。这反映出有关高校应重视党校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连接。

2.党校培训工作主要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认为党校培训工作是内容枯燥乏味的,有27%的同学认为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有21%的同学认为是缺乏实践,有14%的同学认为是形式单一的。

通过同学们对此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党校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地方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加强与改善的,从而使党校培训工作变得有意义,得到同学们的认同。

(二)党校培训方式创新

1.您对教师在党校培训中讲课的主要要求

该题是一道多项选择题,超过55%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在党校培训中讲课时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授课,还要素材新鲜、理论新颖和有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其次有35%的大学生觉得教师授课时应深入浅出有充分的信息;少数大学生则认同其它的方法。

理论教学是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有针对性地授课而使学员受到指导和启发,提高了教学效果。党校的教育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党校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或是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不足,在教学中就难免产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的问题。素材新鲜和理论新颖有助于学员了解学习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的方针、理论。深入浅出和信息充分表现部分大学生注重教师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浅显的程度。

2.您喜欢的教学方式

该题是一道多项选择题,超过55%的大学生喜欢案例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其次有35%左右的大学生倾向于现场教学、模拟式的教学方式;其他20%左右的大学生则倾向于讲授式和研讨式。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异地现场教学和理论与实践讲坛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式和讨论由老师提供的案例从实践到理论的案例式。部分大学生倾向于到有关企业、部门,由任课老师或聘请的其他专业人员上课拉近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的现场教学和开展情景模拟演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式。少数大学生倾向于课堂课后研讨的研讨式和传统的讲授式。

3.您认为党校创新培训方式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根据以上调查显示有66.91%的大学生认为党校创新培训方式应该结合所学的理论,适当安排一些专题调研活动。有38.24%的学生认为要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有36.69%的学生认为加大案例教学研讨力度。还有34.53%的学生认为要多请相关专家教授和老党员进行授课。还有27.34%的学生认为应该要有更多的时间让学员自学。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党校创新应该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有更多主动提出问题解决疑问的机会。最好通过案例结合教学,加强师资力量邀请专家或者老党员进行教学。并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让党校创新培训方式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要从学校工作出发,完善从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制度,同时要优化组织党员发展的结构。要发挥典型的大学生榜样作用,对于完全“推优”制度可以适当改善。

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突破高校党校教学模式

1.体验式教学法

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的、感人的事例,对学员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聆听先进事迹报告、收看替示教育音像资料、组织讨论交流、撰写。

2.研究教学法

一是要针对学员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选题要紧贴学员生活实际,是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将研究方向、兴趣相同的学员编成小组,使学员在课题研究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三是组织党校学员在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定专任教师指导学员规范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四是召开各层次研讨会,组织学员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研究;五是注重扩大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强调对社会的服务。

3.专题讲座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根据当前高校教师所关心的或认识模糊的热点、难点问题,请有关方面的理论权威和专家为学员进行专题讲座之后,学员结合讲座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做一些概括性的介绍,提供一些资料和案例,组织学员研究讨论,最后由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提炼和总结。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校党校要创造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员改正心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要引导学生读书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践证明,读书学习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认真看书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

(2)转变学生观念,努力适应社会,引导学生做时代的强者。抓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竞争意识,使学生有强烈的时代感、强迫感和社会责任感。

(3)坚持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学校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场所,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三)更新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邀请专职教授或者老党员来展开授课,并且建立对党校教师培训机制,使教学队伍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发展趋势,更新党校课程所用的课件内容,使教学内容特色化,适应学员要求。根据学员最关心、最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适应党校学员需求的新专题,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好的掌握关于党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何大顺.新时期高校党校培训模式研究.[J]外国语学院2010

[2]王永萍.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2008

3.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篇三

全面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

于钦德

组织部门是各级党委主管组织、干部、人才等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任务重、头绪多,党委重视、社会关注。做好组织工作,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开发区工委组织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提升组工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做到“四个并举”,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学习培训与岗位实践并举。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提高组工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一方面引导组工干部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引导组工干部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从群众实践中总结经验。同时,开展“双比”(个人比业务、提合理化建议,处室比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岗位练兵、“五看、五想”(看重大项目想经济发展、看循环经济想可持续发展、看高新技术想创新发展、看港口物流想协调发展、看基层社区想和谐发展)等主题活动,建立内部交流、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三项机制,使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坚持规范管理与亲情服务并举。有序的管理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周到的服务能让人们感受到组织温暖,增强归属感,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我们针对组织、人事、老干部、编制和党史五个部门合署办公的特点,建立综合行为、科室工作、岗位职责3大类25项行为规范,在思想、政治等9个方面统一标准,对整体形象、工作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同时,也为干部职工提供亲情服务,建立行政领导、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四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体系,定期与干部职工进行谈心交流,妥善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困难,确保干部职工思想上不离心、工作上不分心、生活上不劳心。

坚持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并举。有效的激励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严

4.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篇四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这一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目标与问题相统一、愿望与效果相统一、内因与外因相统一。

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统一。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把为民和执政统一起来、把信仰与行动统一起来。三是落实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眼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让经济发展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坚持目标与问题相统一。一是树立目标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既指明了实现伟大目标的价值取向,又指明实现伟大目标的力量源泉。二是突出问题导向。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既找准共性问题又找实个性问题,以一个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观大势谋全局。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观大势、谋全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

坚持愿望与效果相统一。一是既要具体谋划,又要总体考量。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现实问题,又要系统谋划推进事关人民群众期盼的整体利益问题。二是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推动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关系,既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三是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5.坚持四个统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篇五

全面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

一、健全团的基层组织

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凡是已建立党组织且具备建团条件的地方,全部建立团组织。对暂时不具备建党条件,但具备建团条件的地方,派驻党建指导员,指导建立团组织,通过开展团的活动,为建立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在突出抓好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等传统领域团建的同时,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新社会组织、青年自组织及村外镇内区域等新兴领域的团建工作。

二、加强团员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各基层团组织要认真制定团员发展计划,建立入团积极分子名册和培养考察制度。要加强团前教育,发挥团校作用,搞好团队衔接,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团员质量。重点在学校、企业、社区等青年聚集的地方发展团员,尤其要加大在新型经济、新社会组织的青年骨干中发展团员的工作力度。

二是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党组织要把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环节,在研究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时,要主动征询并严肃认真地对待团组织的意见。要把“推优”工作纳入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严格执行“两个必须”制度,即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必须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必须经团组织推荐审查,使“推优”工作真正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

三是加强团员管理工作。以流动团员为重点,探索对团员实行多重组织覆盖的方式。允许组织关系与参加团的活动范围适当分离,鼓励流动团员就近就便参加团的活动。对于不能确定团籍、本人提出要求、愿意履行团员义务并符合入团条件的青年,可以采取两名正式团员介绍、重新补发团员证或补填入团志愿书等三种办法,确认其团员身份。

三、加强团干部选拔配备

一是选优配齐班子。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善于做青年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基层团的岗位上。在镇办,按照团组织格局创新的要求,严格把握“编制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模式,配齐配强班子。团由9-21名委员组成,必须涵盖机关干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还可从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农民工、青年社团骨干等群体中择优选拔。在企业、学校、职能部门等基层团组织中要大力推行团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等选配方式。二是强化团干部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团干部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上级团组织领导的管理制度。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组织书记、副书记时,必须同上一级团组织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三是大力加强团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团干部的培养工作,要把团的干部作为各级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及时把优秀的团干部列入后备干部队伍,重点进行培养锻炼。

四、加强基层活动阵地建设

上一篇:如何写好教学反思下一篇: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