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法选择题

2024-11-09

目标成本法选择题(共8篇)

1.目标成本法选择题 篇一

成本管理单选

A.按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时,其适用的条件是(C)

A.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D产销量)

B.把质量成本的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的方法称为(B.双轨制)

B.把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因素,研究诸因素变动对综合性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是(D.因素分析法)C.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必须坚持(A.相关性)原则。C.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差异额较大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也较大,差异额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一般是采用(B.定额成本的比例)C.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工资费用定额的计算公式是(D.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计划单价)C.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于定额变动差异若是定额降低,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还应(C.对当月产品成本没有影响)

C.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是单件生产,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B.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二阶段的对外分配应(A.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C.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A.不能提供所有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资料)

C.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其分配的顺序是(C.辅助生产车间受益金额多少)

C.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影响在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B.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C.差量损益分析法下,如果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只有(C.变动成本),可以直接比较两个不同方案的贡献边际。C.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B)C.成本报表属于(B.对内报表)

C.成本考核的目标是(D.提高经济效益)C.成本审计的重要内容是(D.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审计)

C.从狭义的角度说,成本分析主要是指(B.成本事后分析)

D.当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其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可采用(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D.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但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其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可采用(B.在产品按所耗材料费用计价法)

D.当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可采用(D.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D.倒扣测算法是在事先确定(A.目标利润)的基础上,首先预计产品的售价和销售收入,然后扣除价内税和目标利润,余额即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D.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D.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不能互相替代)D.定额法的特点是(B.对成本差异进行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D.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在消耗定额降低时,月初在产品的定额成本调整和定额变动差异数,(D.前者是负数,后者是正数)

D.定额法下的定额变动差异是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B.新旧定额的差额)

D.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作出具体规定的是(B.费用开支标准)

F.反映成本变化一个侧面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G.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时,应采用(D.平行结转法)

J.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D.直接人工)J.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A.单位售价)

J.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的分母是可比产品按(A.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J.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B.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J.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D.变动成本)

K.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是指(C.Σ(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K.可比产品降低额与可比产品降低率之间的关系是(C.同方向变动)

M.某产品单位材料计划耗用量10千克,实际耗用量9.5千克,每千克计划价格50元,实际价格55元,则该产品单位成本的量差影响额是(B.-25元)

M.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D.71%)N.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称为(C.沉没成本)

P.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每一生产步骤完工产品的费用,是(C.该步骤生产费用中用于产成品成本的份额)Q.期间费用核算内容不应包括(D.制造费用核算)Q.企业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B.由企业自行确定)

Q.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D)Q.企业在编制成本计划时,一般是先编制(B.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Q.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C)

Q.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的方法是(B.评分法)。Q.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应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进行,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其成本计划的编制可采取(C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R.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分解产品目标成本时,应按(C.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S.商品产品成本表的填列必须做到(A.主要产品逐一填列,非主要产品可以汇总填列)

S.审核成本预测的可靠性、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是指(A.事前成本审计).T.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称为(D.责任成本)T.填制商品产品成本表必须做到(A.可比、不可比产品须分别填列)

T.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示成本变动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是(A.对比分析法)

T.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称为(B.成本决策)

W.为确定某一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以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方法是(D.构成比率分析法)

W.我国企业按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核算时,应设置的差异账户是(A.生产成本差异)X.下列支出中,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有(B.机物料消耗)X.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C.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

X.下列对作业成本计算法不正确的表述是(C.成本动因有着严谨的判断方法)

Y.已知企业某产品单价为2000元,目标销量为3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元,目标利润为600000元,则单位变动成本为(C.1800)元/件。Y.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产品单价为5元,则保本销量为(A.30000)件。

Y.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C.选择测算法)

Y.影响产品成本的固有因素是(A.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Y.影响产品成本的微观因素是(B.生产设备利用效果)Y.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因素有(B.产品单位成本)Y.由厂部直接编制全厂成本计划的方法,是采用(A.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Y.由于修改旧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称为()。A.定额差异 B.材料成本差异 C.定额变动差异D.脱离定额的差异正确答案:C.Z.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B.变动成本法)

Z.在不考虑成本性态分析,即不将成本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时,产品产量的变动对企业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是(C.只影响成本降低额,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Z.在成本决策中,零部件自制较外购所增加的成本,属于(B.差量成本)。

Z.在成本决策中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决策方法是(A.总额分析法)

Z.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B.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Z.在定额成本制度下,生产成本科目的借贷方是(C.按实际成本登记)

Z.在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当中,最简便的方法是(B.直接分配法)

Z.在将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其中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是(D.(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Z.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称为(A.机会成本).Z.在制造费用不区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差异是(B.实际产量标准制造费用与实

际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Z.在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利用差异的计算公式是(B.(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Z.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按三因素法进行分析时,组合差异等于(B.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平均标准单价-标准结构平均标准单价))

Z.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应以各责任部门为单位,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编制费用预算,为了计算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应以确定的预算费用除以(A.预算生产量)

Z.质量成本趋势分析的指标有(B.销售基数)

Z.总额分析法以(D.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模式计算利润。

Z.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A.品种法)Z.最佳订货批量是指使存货(C.相关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

Z.在JIT制度下,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是在(B.产品生产完成时)。

Z.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首先是(B.划分作业,建立作业中心)

Z.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是(B.作业分析)Z.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应考虑(D.成本动因)。

Z.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A.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

2.目标成本法选择题 篇二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格局的不断复杂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内形势变化万千, 无数企业在良好的趋势下崛起并实现飞跃式发展, 这在进一步加速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竞争压力。为了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 在广大的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自然就需要对企业的内部结构和系统进行全方面的完善和改进。其中, 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而成本控制法就是一种可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管理的方法, 有助于企业内部结构的完善和良好运作。成本控制法指的是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以它为导向, 确定未来趋势, 将目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价格作为基础, 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成本的确定和利润的规划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进行成本的降低和控制, 能够全方位的进行管理。这对于一个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的, 不仅能优化内部结构、改善体制、降低产品总成本、争取最大利润,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增大整体经济效益,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中, 在运用目标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些问题, 很难将目标成本法的真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企业在应用目标成本法时所面临的问题

(一) 忽略市场发展规律和自身企业实际情况, 未进行良好分工及合作

目标成本法本来就是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 如果不清楚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方向的话, 是很难对成本进行良好规划的。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运用目标成本法时常常忽略了市场的未来趋势变化, 只是对目前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和分析, 就开始建立产品开发小组, 这对于成本和利润的管理实际上是有很多问题的, 可能会产生误导, 从根本上出现问题。而有的企业即便是充分了解了市场走向和规律, 也可能忽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产品的设计和规划上出现问题, 没有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产品, 这就会导致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甚至还有可能在中途因为与企业发展不符而不得不停止。这不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浪费了资金, 也没有正确发挥目标成本法的作用, 对企业造成了极大损失, 阻碍了未来的发展。同时, 企业在成立产品开发小组后, 分工方面也很不明确, 没有详细规划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 这使得目标成本法在运用的时候容易产生混乱, 减低效率。

(二) 对目标成本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 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目标成本法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没有将这种方法正确的运用到成本和利润管理上来, 甚至还在沿用一些传统的成本管理的方法。从而未能将成本有效降低或将利润提高, 也未能发挥出目标成本法的在真正作用。同时, 企业内部本身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也会使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出现问题。比如在成本价格的最终确立时, 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 很可能在确定客户购买价格的问题上, 就会有所纰漏。对客户购买力的分析不准确, 自然就会影响成本的拟定, 造成后面的工作难以良好进行。并且产品设计时的整个工作流程的进行也是依靠系统结构来运作的, 系统不完善直接影响成本控制, 达不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作用。

(三) 在目标成本法的应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监督和控制

一个方法的应用或一个工作的实施, 没有很好的监督和控制是不行的。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也是如此。而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企业在运用目标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 往往确定出成本后就不再进行跟踪了解了。使得最后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过程显得很随意, 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目标成本法的作用。这样也使得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 自然也难以快速的制定改进方案来进行改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 监督的不到位也容易使整个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不细致、不认真, 显得整个过程不严谨, 也没有长期规划。

三、企业加强目标成本法应用的对策

(一) 关注并随时调查市场发展规律和自身企业实际情况, 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

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直接影响着成本的确定的。因此, 企业在运用目标成本法时, 应建立一个调查小组, 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 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以明确未来发经济发展的动向和购买人群的经济状况, 同时, 也要对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要明白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目标。最后结合市场和企业的具体情况, 运用目标成本法来进行具体的成本控制和管理。而在目标成本法的运用中, 必须要针对每个产品都成立一个完整的实施小组, 并对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专门的负责人, 负责人需要对各个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的部门进行工作的分配。分配时要详细到每个人、每件事, 并随时对工作进度进行了解和改进, 同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以达到各个环节的成本最低化或利润最大化。最终充分发挥出目标成本法的作用。

(二) 改变思想模式并深入了解目标成本法, 完善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系统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新型的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方法, 它可以对成本进行更好的管理, 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 企业想要控制成本、提升竞争力, 就必须加大对目标成本法的重视程度, 使每个员工的思想观念都发生改变, 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上。企业可定期开展目标成本法的相应讲座和目标成本法的详细说明会, 让员工进一步理解目标成本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之同时, 要加大力度, 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管理系统, 来最大程度的支持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和实施。对客户能够支付的产品金额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不能盲目的制定成本, 要将系统的运作变成一个整体, 最大限度带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 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三) 加强对目标成本法应用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

企业想要充分发挥出目标成本法的作用, 以最大程度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就必须要加强对整个目标成本法的应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本身目标成本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 必须要随时了解动向, 以便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也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或企业未来战略的调整, 来对目标成本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改动, 从而保证整个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不出现混乱。同时, 定期抽查工作情况, 并进行反馈。也要适当借助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 更快速、更及时的交换信息。

四、总结

目标成本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高,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深远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 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系统、改变员工思想模式并深入了解目标成本法、加强对目标成本法应用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 来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实现良好可持续发展。

摘要:成本控制法指的是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以它为导向, 确定未来趋势, 将目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价格作为基础, 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成本的确定和利润的规划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全方位的进行管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目标成本法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 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系统、改变员工思想模式并深入了解目标成本法、加强对目标成本法应用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进行良好的分工合作, 来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实现良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目标成本法,应用,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6.

3.目标成本法选择题 篇三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许多企业力求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利润,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系统的对物流各组成部分、内部日常物流活动、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企业引入了目标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以期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及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市场,注重将基于客户需求分析的物流目标成本转化为生产、流通和分配过程中面对的竞争约束,从而明确各环节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成本管理的柔性。然而,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说,尽管已有许多企业成功使用目标成本法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仍然有许多企业对目标成本法的理解和使用存在诸多问题。

二、 目标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经济危机后,物流各环节费用的节约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备受企业关注,部分企业甚至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目标成本法作为一种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综合方法,因其能够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有效的计划、控制与协调,已被众多国外企业成功使用,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美国的Boeing、Eastman Kodak、DaimlerChrysler、H. J. Heinz Pet Products和Texas Instruments。但对其他企业来说,由于目标成本法的设计思想与传统成本管理的设计思想截然不同,对目标成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实施的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又陷入单纯的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而管理物流成本的困境中,这种状态的持续使其竞争地位进一步恶化。

三、 企业利用目标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盲目采用目标成本法。决策者没有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仅为了尝试新方法而引入目标成本法。由于企业缺乏专业人士、沟通机制不完善、历史物流成本数据不足等原因,最终目标成本法的作用和优势未得到发挥。因为目标成本的制定和落实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和部门的参与,此外,企业除了具备优质的基础环境,包括良好的管理气氛、扁平的组织结构、先进的信息系统,还要具备高素质的领导者。只有具备完善的条件,企业利用目标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才能成功。

2. 缺乏系统的管理思想。企业开展物流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额外的利润,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尽可能低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产出。但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系统的管理思想来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而仅局限于事中和事后的管理。事后管理既不深入探究高成本的各项原因,也不对各项物流成本的指标进行多维比较。没有系统的分析比较,就不能对各项差异和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其直接结果就是目标成本法无法发挥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重视显性物流成本的管理,忽视隐性物流成本的管理。通常企业的物流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构成,其中显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仓储成本、订单处理成本与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和包装成本4;隐性成本包括由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持有成本和影响物流服务水平的各项成本,其中库存持有成本包括库存费用增加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成本等(具体如图1)。

由于显性成本具有较强的观测性和可控性,企业均会系统的考察各成本的之间的关系,根据市场导向制定目标成本。相反,隐性成本因其隐蔽性较强、难衡量,很少引起企业的关注。这种与目标成本法管理宗旨相违背的重显轻隐的思想,必然会误导企业制定出不符合实际的目标成本。

(2)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技术和价值的动态管理方法。首先,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测算出目标成本;其次对其进行分解与落实,在层次目标成本的分解与落实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汇总各方面的问题;再次对汇总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核算;最后再进行分解与落实。

企业都要对每个过程进行检验与控制,若不符合,则重新定位,直到企业的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变动差异落在允许的范围内为止。企业重视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核算准则来规范企业的各项物流费用,一般显性的物流成本都被归为成本和费用计入相关的会计科目,在事后的物流成本分析中,企业无法衡量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当然就无法衡量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目标成本的确定涉及到海量的数据,纯手工的分析不但效率低下且错误很多,财务部门因其资源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子目标成本进行核算校对。另外,因缺乏历史数据,企业无法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和不利因素,当然无法对各级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管理。

3. 制定目标售价时主观性太强。目标成本法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综合衡量消费者的认可价值和竞争者的预期反应中对目标售价做出可靠的预测。其中消费者的认可价值可以通过网络调查表、电话访问以及客户服务系统的信息反馈等低成本手段获得,而竞争者的预期反应只有通过分析评估其历史行为和充分的市场调研下,才有较可靠的预期。此外,企业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和风险偏好将直接影响其预期的精度。风险偏好型的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制定较低的目标成本;风险规避型的领导可能会制定一个企业能接受的目标。由此看来,企业对消费者的研究和竞争者的研究,由于人、物和财等资源的限制,在做出决定时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4. 部门之间利益冲突严重,员工参与度不高。一方面,部门考核机制不完善。部门为了完成本部门的任务,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进行成本的管理,忽视了物流成本之间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以至于某个部门目标成本的落实是以其他部门成本的增加为代价,这与企业降低整体物流成本的宗旨相违背;另一方面,员工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至于员工的参与度不高。

5. 忽视供应链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企业为实现目标成本,常采用对抗性的战略对待相关利益者,强制性的侵吞其利益。而相关利益者因其获利的需要,同时要满足企业的低价需求,只有提供次级质量的原材料和服务。表面上看,企业的目标成本得以落实了,而实际上企业无形中承担了更多的隐形成本,最终无法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6. 物流成本数据库尚未建立。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成本数据库。物流成本被列入到财务成本费用中,使得企业无法进行各种比较分析如比率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和综合分析,就很难量化各项物流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也就难以找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瓶颈”所在。

四、 企业充分利用目标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成功实施目标成本法的六大要素包括人、数据、方法、合作伙伴、纪律和改革。因此企业在选择目标成本法作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时,应该调查企业内部是否有抗拒的心理、领导反不反对、使用该方法能否使人信服、企业员工是否具备相应的水平、沟通是否顺畅等等,只有充分了解自身情况才会避免盲目选择。

2. 结合信息技术全面系统的管理。一方面,就重显轻隐的弊端而言,企业应该重点监控因节约显性物流成本发生的额外费用(隐性物流成本的主要来源),着力分析两者之间的增减比例,为企业隐形成本的管理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就重静轻动的弊端而言,企业应从流程管理的入手:①建立物流活动的业务流程系统(TPS),②建立目标成本法管理的流程控制系统(PCS),为企业动态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和报告。

3. 目标成本的确定要具有弹性。在确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活动的历史成本资料、现有成本管理能力和未来竞争环境的变化为依据,结合相关理论和现有的信息技术,分析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其权重;最后,充分考虑各种突变因素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一般而言,误差可以在3σ之内。

4. 协调各部门的责权利,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必然会形成经济关系,而这种经济关系体现为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要定期举行工作会议,从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利益,确保目标成本在物资采购、运输、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中能够得以实现,同时消除因部门之间利益冲突带来的一系列无附加值的活动。另一方面,各级目标成本的实现必须依靠人们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员工对该事项的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到其自身承担的目标成本的完成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各部门与员工,使之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细节中去,这样不仅会提高各部门与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降低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因人员素质问题而增加的隐形物流成本。

5. 与供应链上的相关利益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益相关者同样为了生存而追求利润,企业若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反而会受其制约。因此,企业要以整体眼光、双赢的态度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才能采用一些奖励性的措施使其承受低价的同时提供自己满意的原材料和服务,这样企业的目标成本才能真正落实。企业可以采用交叉持股、承包等方式与自身的相关利益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当企业确定的目标成本与其承受的价格存在分歧时,可以与之磋商,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整体的成本目标。

6. 搭建目标成本管理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市场环境变化万千使得目标成本的预测日益复杂,要准确的预测目标物流成本,就必须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建立从目标成本计划、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该系统应具备物流数据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和目标成本控制子系统。首先,物流数据子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企业对物流成本高低的监控,还能对其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寻找各种物流成本的之间的数据关系;其次,市场信息子系统具有智能化情报收集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整理各种法规政策、市场信息,节省大量资源;再次,目标成本控制子系统具有计划安排、过程监控和决策管理功能,可以消除大量的监督工作,帮助企业在空间和时序上把握目标成本的具体情况,为决策提供支持。总之,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目标成本的动态控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丽清.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与措施.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26-27.

2. 王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措施探讨.成本管理,2007,(5):46-47.

3. 张爱荣.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经济研究导刊,2007,(2):40.

4. 张玉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路径选择.物流经济,2007,(41):29-30.

5. 王霞.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经济理论研究.2008,(1):36-37.

6. 申丽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供应链目标成本实现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6-17.

作者简介:杨路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伟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生。

4.目标成本规划解析 篇四

本文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战略性成本管理思想,认为目标成本规划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和传递各种成本压力。本文的分析还表明,虽然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在某些具体做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之间是具有本质性区别的。

【关键词】目标成本规划邯钢经验

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商品市场因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进一步被细化,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擅长开发新型的并能满足消费者质量与功能方面需求的产品。能够确保这种产品的开发并获取足够利润的手段就是采用目标成本规划。目标成本规划的英文全称为Target Costing,国内有学者将其译为成本策划或成本企画,也有人称之为目标成本法。我们认为,前两种叫法忽视了目标(target)的地位,而后一种称谓又混淆了Costing与Cost的语意。目标成本规划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用,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方法开始被欧美的企业所引进,并引起了欧美学者日渐浓厚的研究兴趣。1995年之后,我国学者对目标成本规划也开始给予关注,做了许多介绍和分析,并有学者认为邯钢经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也存在运用了目标成本规划的案例。我们认为,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虽然存在许多偶合,但邯钢经验决不等同于目标成年规划。为说明我们的观点,本文拟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邯钢经验与目标成本规划进行比较。

一、目标成本规划的基本原理

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其做法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便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5.目标成本管理办法 篇五

适用于集团及下属的所有地区公司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工作。

3.1 术语与定义 目标成本:是公司基于市场状况,结合公司经营计划,根据项目预期售价和目标利润进行

预先确定的,经过努力所要实现的项目成本指标。应体现公司“以经济合理最大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形成行业成本优势”的成本管理宗旨。

3.2

3.2.1

3.2.2

3.2.3 各阶段成本定义 成本测算(土地版):项目拓展阶段的成本预测表。成本测算(定位版):项目概念性设计阶段编制的成本预测表。目标成本:项目方案深化设计(或扩初设计)阶段编制的成本预测表,作为地区公司的考

核目标下达。

3.2.43.3

3.3.1 管理原则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定位阶段,测算各项成本;在规划设计阶段,分解成本控制目

标,实行全过程目标成本管理。

3.3.2 目标成本编制过程中,土地类成本数据由土地部门提供,设计类成本数据由设计部门提供,报批报建类成本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物业管理类成本数据由商业管理部门提供,营销类成本数据由营销部门提供,财务及管理费用类成本数据由财务部门提供,其余数据由审核中心测算,审核中心汇总上述数据编制完成各阶段目标成本。

3.3.3 收益指标最大化原则:成本测算(土地版)收益指标≤成本测算(定位版)收益指标≤成本测算(方案版)收益指标≤目标成本收益指标。

3.3.4 各阶段目标成本的编制时间要求:成本测算(土地版)在项目初步定位确定后7个日历天

内,成本测算(定位)在概念设计确定后15个日历天内,目标成本在方案深化设计(扩初设计)确定后20个日历天内,两个阶段的合约规划分别在方案深化设计(扩初设计)确定后20个日历天内和施工图设计确定后15个日历天内。

3.3.5 目标成本的调整原则:目标成本经集团批准后,原则上应严格执行,不得突破,用目标成本指导后续的设计、工程招标等各项工作。在目标成本实施过程中,物业类型或数量调整,合约规划:扩初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的以合同为单位的项目实施性成本表。

产品定位及部品部件配置重大调整,应按新的定位及配置标准相应调整目标成本,调整权责按200万以内报集团审核管理中心审批,200以上500万以内报管线副总裁审批,500万以上报总裁审批。

4.1

4.1.1

4.1.2 职责 集团决策层 按权限评审或审批并下达目标成本。按权限审批目标成本调整。

4.2

4.2.1 集团审核管理中心 负责制定及修订目标成本编制的规则、各阶段目标成本标准模板、统一的编制方法及编制

内容。

4.2.2

4.2.3

4.2.4 负责编制或审核地区公司编制的各阶段目标成本。审核地区公司编制的项目合约规划方案。负责对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3

4.3.1

4.3.2 地区公司总经理 对所管理项目的整体成本负责。对所管理项目的经营成果负责。

4.4

4.4.1

4.4.2

4.4.3 地区公司项目经理 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的组织者和责任者。参与成本控制目标的编制以及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分解工作。组织编制项目开发计划,并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按计划执行。处理成本、市场、工程质量、开发周期、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严格控制项目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加速投资回报,提高经济效益。

4.5

4.5.1

4.5.2 地区公司审核中心 执行集团造价成本管理相关体系文件,接受集团审核管理中心的监督。负责编制项目各个阶段的项目目标成本,确定项目及每个单位工程的目标工程成本,分解

工程成本控制指标,落实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组织措施。

4.5.3

4.5.4负责编制项目合约规划方案,报集团审核管理中心备案。若新成立的地区公司造价审核管理人员未到位,则由集团审核管理中心完成上述工作。关键活动描述

5.1

5.1.1

5.1.2

5.1.3

5.1.4 项目拓展阶段——成本测算(土地版)【集团审核管理中心主办】 开发管理中心提供土地信息、周边市政配套、政府收费情况。资产管理中心提供项目初步定位【初步产品建议书】。设计管理中心提供项目初步规划指标及建议。审核管理中心按照集团模板要求,依据类似项目的成本数据或者已结算项目的数据(但须

在数据处标明来源),组织完成【成本测算(土地版)】的编制。

5.1.5 项目拓展阶段成本测算(土地版),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与【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他资料一并报集团决策层审核/审批

5.1.6 【成本测算(土地版)】用于控制成本测算(定位版)的编制,指导概念性方案设计。

5.2

5.2.1 产品定位阶段——成本测算(定位版)【集团工程造价管理中心主办】 此阶段项地区公司相关部门与集团造价、设计、营销相关人员需紧密配合,各专业工作进

行互动,实现 “满足品质要求的性价比最大化”成本管理目标,提高工作及决策效率。

5.2.2

5.2.3

5.2.4 资产管理中心组织此阶段项目策划工作,编制【产品定位策划报告】。设计管理中心负责此阶段概念性方案设计工作。审核管理中心负责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规划指标、初步建造标准、产品配比、体验示范区、周边市政接口等,及与营销、设计、工程、财务等部门互动讨论确定的产品定位,完成【成本测算(定位版)】的编制。

5.2.5 审核管理中心将【成本测算(定位版)】带入经济模型测算后应满足成本测算(土地版)的收益指标。

5.2.6 【成本测算(定位版)】是【项目产品定位策划报告】的组成部分,同【项目产品定位策

划报告】及其他资料一并报集团决策层评审/审批

5.2.7

5.2.8 设计管理中心根据成本测算完成【方案设计任务书-成本控制附件】,指导方案阶段设计。【成本测算(定位版)】用于检视、控制概念性方案设计成果符合【成本测算(土地版)】的收益指标,经审批过的【成本测算(定位版)】用于控制【成本测算(方案版)】的编制。

5.3 方案深化(扩初设计)阶段——目标成本【地区公司主办,集团评审决策后下达项目目标

成本】

5.3.1 依据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提供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项目配置标准,审核中心在组织项目经

理、设计、工程、采购、营销等部门共同充分讨论后,完成【目标成本】的编制。

5.3.2

5.3.3 【目标成本】编制完成后,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完成【项目合约规划方案初稿】。在编制【目标成本】过程中,审核中心应与相关部门研讨后对方案深化(扩初设计)图纸

提出技术经济优化措施建议;经地区公司项目经理审核、地区公司管线副总、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5.3.4

【目标成本】带入经济模型测算后应满足【成本测算(定位版)】的收益指标。

5.3.5 【目标成本】是项目方案深化设计(扩初设计)阶段论证资料的一部分,须与项目方案深

化设计(扩初设计)成果一同报集团审核管理中心、管线副总裁审核/审批。通过审批后,作为该项目的目标成本控制要求进行下达,并作为该项目及地区公司相关考核的依据。

5.3.6

5.3.7 工程设计管理中心根据目标成本,指导施工图设计。【目标成本】进一步检视、控制方案深化设计(扩初设计)成果符合【成本测算(定位版)】的收益指标,经审批过的【目标成本】及【项目合约规划方案初稿】作为【项目合约规划详细方案】的编制依据。

5.4

5.4.1 施工图阶段,合约规划详细方案 施工图设计阶段,审核中心组织各相关部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总承包工程招标前对项目

合约规划方案初稿完成调整,形成【项目合约规划详细方案】,并按报集团备案。

5.4.2 待施工图完成后,开展工程招标采购。

6.目标成本法选择题 篇六

论目标成本法在公路施工项目中的应用

在国内公路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公路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而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无疑是项目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作 者:胥家祥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16)分类号:U4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 项目成本 目标管理

7.目标成本法选择题 篇七

一、目标成本法与开放簿记概述

(一) 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表面上看其工作是制定新产品的目标成本, 保证产品实际成本小于等于目标成本。但实际上, 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 降低产品成本。并通过企业内部有经验的一线工人、管理会计师、管理者一同进行成本分解挤压, 在确保目标成本可实现的前提下产品投入生产。可以将目标成本法的实施过程分为确定目标成本和实现目标成本两个环节。

在确定目标成本的环节, 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手段测算产品价格和目标利润, 根据二者的差额来确定目标成本。在目标成本法下, 目标成本根据客户愿意付出的价格与新产品的预期利润来确定, 其公式为:

其中C为目标成本, 即开发设计产品的允许成本, 实际成本必须小于或等于该允许值, 否则放弃产品开发与生产;P为竞争性市场价格, 是客户愿意为它们期望中的产品及其功能支付的价格, 由市场的竞争状况决定;π为目标利润, 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决定的。

实现目标成本的过程主要是目标成本的分解和挤压, 即在生产、设计、研究开发、财务和营销等部门的配合下, 有效降低产品成本。这一环节将企业成本控制的中心转移到产品开发阶段, 立足于客户对产品价格、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功能、各职能部门的成本。

(二) 开放簿记 (OB)

供应商批露成本以及类似的数据给买家, 被称为开放会计政策或开放会计 (Ellram, 1996;Christopher, 1998) 。开放会计 (open-book accounting) 与开放簿记 (open books) 存在一定的区别, 前者强调的是会计信息, 而后者既包括会计信息, 还包括相关的其他信息, 如工艺技术信息、产品质量信息等。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开始关注实践中的开放会计。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生产和供应链领域以及成本管理领域。最早的关于开放会计的实践报告是对日本企业的研究。开放簿记公认的最广泛目的是控制, 即确保供应商按照买方的意愿行事 (Cuganesan, 2007) 。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买家和供应商的决策过程, 以提高供应链效率。

由于在一个组织中的活动和决策可能会增加另一个组织的成本, 因此开放簿记和共享成本数据成为提高供应链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 虽然数据可以在上游和下游共享, 但主要途径还是供应商向买方提供数据。开放簿记可以在确定的关键领域内让供应商支持买方, 并在这一领域内改善生产效率。那么这就支持了买方有关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决策。实际上, “开放簿记政策是一项战略, 它促使了一个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 这个信息用来影响实施这一战略的企业之间的产品流和服务流” (Mouritsen et al., 2001) , 并促进产品开发与供应链的协调。

在买方要求实现自己的目标成本, 而供应商又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资源以降低自己的成本时, 供应商可能主动开放他们的簿记。特别是当买家和供应商希望密切合作, 以创造一个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时, 开放簿记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数据共享, 与各方进行这种数据分享的意愿有所不同 (Kajuter and Kulmala, 2005) 。库珀和斯拉莫得 (1999) 论述了“部分开放簿记”和“完全开放簿记”的政策, 当讨论供应商愿意分享多少成本资料时, 文献指出, 双方的意愿和参与能力由供应商的成本计算系统本身确定, 但是, 它可能无法产生所需的数据。研究也表明, 开放簿记需要信任的环境 (Kajuter and Kulmala, 2005) 。开放会计数据披露还涉及对供应商的激励条件。Baiman和Rajan (2002) 认为, 提高联合投资的效率, 不仅可以形成开放的组织关系, 而且这种关系也可以降低买家和供应商的激励问题, 这样他们才会支持这些投资。在现存的研究中, 很少提及供应商在公开成本数据过程中得到的利益。现有研究更多的关注有形激励, 例如利润分享, 和保证利润率, 这些都是对供应商的重要激励手段 (Agndal和Nilsson, 2008) 。这些利益如何传递给供应商, 供应商会评判采用开放簿记是否足以抵销带来的风险等都是实施开放簿记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目标成本法需要组织间开放信息交换

目标成本法的开展离不开组织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很多管理会计的文献都提及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交换。早期的学者将组织间会计信息交换作为成本管理技术贯彻的前提条件和组织水平上的成本改进措施。与传统的单个企业不同, 开放这些会计信息可能会带来成本降低的额外机会。例如, Carr and Ng (1995) 认为在组织水平上降低目标成本的前提就是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特别是企业如何通过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目标成本控制来控制总成本——“总成本降低活动”和“总成本实现活动”———这些企业如何通过开放会计来协调不同供应商之间协议会计成本的不一致。

Seal等 (1999) 描述了在供应链联盟中采用开放会计的做法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较为系统化的概述了会计信息共享始于目标成本的推动, 并为持续改进的供应商提供积极支持, 在成本决策上支持开发项目。有学者建议, 在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信息交换体系后, 利用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记分卡来支持合作关系, 最终使买方实现目标成本的控制, 并使供应商也从中分享利益。实证证据表明, 对于外部环境变化、激烈的竞争、降低和达到目标成本的压力更可能发生披露成本数据的情况;从企业内部特性变化观察, 更大的公司规模、先进成本核算系统的使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以及对关系的长期承诺都会促使开放簿记的使用。

通过组织间的会计信息交换, 可以对成本节约项目进行一些调整和干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为成本控制与应用技术提供了空间, 特别是在企业目标成本分析和功能分析方面。在开放会计实践中, 买方公司对于供应商的总体采购预算也是供应商用来考察成本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反之, 供应商能够给买方企业提供考察外包产品所耗费时间和成本的信息, 包括所有原材料流———从个别组件到最后一批产成品的供应———以及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信息———包括组装机器的调整时间、半成品的大小和库存周转率等。因此开放簿记不仅用于确定双方可接受的公平的最终价格, 还帮助决策有关购买单件的数目和交货条件。由于最终价格是买卖双方在开放簿记的情况下, 共同基于整个项目的成本作出的决定, 双方成本都清楚明了, 所以可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关系。

三、目标成本管理决策和开放簿记使用

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依存具有共同涉及相同资源 (一方销售的是产品, 另一方购买的是材料) 和共同执行活动的特点。因此, 以目标成本为形式的会计信息对管理互惠式的相互依存是有用的, 因为它将事前和预先指定的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成本纳入考虑, 从而认识到链条上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产生相互制约。对目标成本的使用代表了管理参与者和任务之间互惠式的相互依存需要的响应, 即敏感成本信息共享支持目标成本。

一个开放的簿记政策可以以不同方式支持目标成本管理决策。但开放簿记不是成本管理技术本身。通过开放簿记共享信息有助于成本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实现目标成本控制, 在联合的成本管理关系中有三种主要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1) 设计一种可更便宜制造的产品, (2) 持续减少生产的成本, (3) 使相互关系更加有效。集中讨论库珀和斯拉莫得 (2004) 提出的四种正式的成本管理技术, 三种主要涉及到产品开发, 包括并行工程 (CE) , 组织间成本调查 (IOCIs) 和质量功能价格权衡 (QFP) 。第四种技术是持续改进, 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开发。

(一) 并行工程 (CE) 与开放簿记

并行工程背后的基本理念涉及到客户愿意支付价格下某些特征产品的成本。例如, 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 (1996年) 界定并行工程为“帮助设计以最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同时保证必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的一种活动”。因此并行工程支持使成本功能权衡的努力 (Bordoloi and Guerrero, 2007) 。平行的并行工程需要在项目开始时提供给供应商详细的资料, 然后相对独立的开发组件。同时并行工程, 也开始早期的合作, 但由来自双方的工程师团队联合开展开发。并行工程是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最常遇到的是相对广泛的成本调查 (Cooper and Slagmulder, 2004) 。因此开放簿记能在支持相关并行工程决策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组织间成本调查 (IOCIs) 与开放簿

记组织间成本调查类似并行工程, 因为他们共同关注研发。当组织间成本调查应用时, 预期的设计变革范围窄于CE, 买方通常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产品以适应该供应商的组成部件。组织间成本调查还常常包括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供应链层次的设计工程师 (Cooper and Slagmulder, 2004) 。库珀和斯拉莫得 (1999) 认为, 成功的组织间成本调查有四个关键因素:重新设计产生的高价值和高收益, 制造工作至少分布在两个公司, 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用网络协议 (一种组织间激励系统) 。因此, 即使联合的组织间成本调查没有CE影响得深刻, 开放簿记仍可能以支持决策, 因为组织间成本调查需要密切的信息合作。

(三) 质量功能价格权衡 (QFP) 与开放簿记

质量是指符合性能规范, 功能也由性能规范确定。价格是供应商的销售价格, 包括所有成本, 如投资, 生产, 营销 (库珀和Slagmulder, 1999年) 。由于决策是基于成本的权衡决策, 因此可以对开放会计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QFP权衡包括三个不同的重要维度, 它们可被用来作为谈判的工具 (库珀, 1995年) , 这增加了买卖双方公平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最佳权衡给出了最高的产品盈利能力。QFP不同于CE和IOCI, QFP通常不需要很深的协作。

(四) Kaizen持续改进与开放簿记

持续改进 (或价值分析) 是在现有产品模式的制造阶段支持降低成本过程的一个系统 (Monden and Hamada, 1991) 。它指的是积累小的改进, 而不是革命性的创新, 着眼于通过更有效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这与并行工程产生差异, 并行工程的目的是通过更有效的产品设计降低成本。供应商实际价格下降基于期望的供应商成本降低, 这需要通过类似Kaizen轻微持续改善达到的, 这样的决策过程显然由供应商开放其簿记支持。

组织间信息交流会带来降低成本的机会, 在相互依赖关系中, 由于合作伙伴目标相同, 开发簿记通常用来促进优化。目标成本的实现应扩展其组织边界, 并与组织间成本管理相结合, 这种组织间相互依存以及运作流程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信息交流。企业间建立相互约束的有效监测绩效, 关键是以目标成本为出发点协调组织间的关系, 并对外部成本活动进行控制, 这可以以开放簿记为手段。

参考文献

[1]于丽萍、李丽君、黄小原:《基于组织设计的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的结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

[2]宋艺竹:《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企业成本管理及应用》, 《财政监督》2011年第26期。

[3]桂良军:《面向供需链的成本管理和方法集成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4]Cooper, R., Slagmulder, R., 2004.Interorganizational cost management and relational context.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9, 1-16.

8.历史选择题解题“基本法” 篇八

1. 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些题目的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中。这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这一历史现象的时间位置。

[例1]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A. 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 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 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 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解析]题干讲的是八旗制度的早期阶段,即后金政权建立的初期,也就是明朝末年。此阶段,八旗制度的特点就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时间清晰了,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是解题的第一步。

[答案]D

2. 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其空间概念。

[例2]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解析]从纵向来看,题目涉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从横向来看,涉及四川省和全国各地。A是计划经济体制消失的根本原因;B和C是直接原因;D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的措施。故选D。可见,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也是解题的先决条件之一。

[答案]D

3. 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它们的性质或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例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本题提供的情境是在明朝统一全国之后,此时的朱元璋早已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其颁行全国的男子帽式,实质是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A、B都是表象,D扩大了范围,正确的表述是“明朝男子帽式有统一的规范”。此题说明,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是解题至关重要的一环。

[答案]C

当然,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时,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是历史人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会因为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在认识某一问题时出现失误或偏差;反之,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看待其他与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不一致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有公正客观的可能性。

4. 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当前的历史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深入分析题目。

[例4]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A. 打土豪分田地B. 废除封建债务

C. 限制富农经济D. 减轻封建剥削

[解析]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在根据地推行的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改变了以前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做法,由消灭封建剥削到限制或减轻封建剥削。这是生产关系中的一项重要调整。题目涉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基本理论,只有明晰了这些基本理论,才能清晰地认清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更容易找到解题的重心。

[答案]D

5. 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历史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如何变换形式,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因此,在审题时回归教材,确定其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例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本题中“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显然是指教材中的1958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党和政府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失误的措施就是1960年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答案]D

上一篇:学校党建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