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政治理论学习通知单

2024-07-30

第一周政治理论学习通知单(精选5篇)

1.第一周政治理论学习通知单 篇一

第一周政治学习内容:

主题: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

《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师德水平。

 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第一周政治理论学习通知单 篇二

学习班采用理论学习、治疗演示、关节镜基础操作训练、尸体解剖示教及病例讨论等形式, 届时将由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授课。参加学习班可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8分。会务费1 200元。报名者请提交个人资料及注册回执表 (可来电来函索取) , 安排食宿, 住宿费自理。报名人数限50人。

报名截止日期:2013年5月31日

通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中山东路1059号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邮政编码:315040

联系人:滕晓峰

E-mail:nbtxf-cn2009@163.com

3.第二周政治学习材料 篇三

主题:学习温总理讲话《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

温家宝

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中央的主要考虑是:第一,教育发展要面向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整体考虑、精心设计。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满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明确长远目标和任务;既要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又要造就更多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向未来,超前部署,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第二,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就世界范围来看,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制定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必须走在前面。第三,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职责。我们一定要解决好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四,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我们已经在全国城乡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历史性变革,从而使几千年来“有教无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在全国或省(区、市)范围内,教育资源就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在同一城市和县域范围内,教育资源就要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 异,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们要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重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但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我们提倡学校自主办学,不是说对学校放任不管,而是如何管,以什么手段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应该是宏观管理而不是微观管理,应该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要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管好、办好,还是要由学校负责。要保障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管理。要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要逐步取消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总之,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公办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议事规则,实行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职工和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完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

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要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人才。大胆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学校校长的探索和试点,打破级别、资历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这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

办大中专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成为一流学校。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社会力量参与较多的领域,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教育对外开放是优化我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始终面向世界。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扩大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规模,继续支持出国留学。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我国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待加强、教师管理机制需要完善。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 3 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教育是为人类文化承先启后的事业。以教育为职业者,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学的精神,诚挚友爱的感情。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

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我国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现在,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

4.第一周政治理论学习通知单 篇四

学习时间:2018年5月2日 学习地点:洞小会议室 学习主题:师德师风学习主 讲 人:何 江

一、科学把握师德内涵,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要坚守师德底线,把握师德内涵。年复一年的师德教育,为什么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我们对师德内涵理解肤浅有关。那么,如何把握师德的内涵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师德的内涵。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也称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二)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即要有正直的思想,高深的学问,时时处处能做表率。

(三)师德的“三高”境界: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四)师德的具体要求

二、师德的底线要求。

一是履行职责、收获成长。这是对待事业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遵章守纪,珍惜教师工作,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国家、人类和未来的巨大作用,并在从事这一事业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长。

二是合作宽容、融入集体。这是对待教师集体和自己的道德规范。教师要正确估价个人的作用,要尊重他人的劳动,以正确的心态处理人事关系。教师之间应当合作互助,努力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民主平等、关爱生命。这是对待学生的道德规范,教师要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身示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师德的高要求。

一是要忠诚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

(五)师德的重要性

有人说:教师的思想有多大,他就把学生带到多大的空间去。教师的境界有多高学衡的境界就有多高。把学生带进一个狭小的房间,还是带进广阔的天空,还是领着学生进入对人类充满诱惑的茫茫宇宙。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育家丰子恺把教师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则认为:“教师的人格力量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力量也不能够代替的。”

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就是教育教学质量

5.第六周政治作业 篇五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文学巨匠、科技专家、体坛名将,无一不是()。

A.家境条件好的人B.受过高等教育的人C.意志坚强的人D.体魄健壮的人

2.右边漫画中的寓意启示我们()。

①坚强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取得成功的保证

②意志薄弱者,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退缩,不易成功

③执行目标不能善始善终,会丧失成就人生的良机

④意志品质有强弱之分,要磨砺坚强意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善始善终,善终难”,意思是意志力的锻炼,特别需要(A.明确目标和任务B.自我控制和调节

C.形成好的习惯D.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4.意志坚强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是一种优良的()。

A.心理过程B.心理品质C.性格特点 D.丰富情感)。5.古语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它告诉我们,培养坚强意志要()。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B.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C.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D.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6.有了目标,意志就更坚决;有计划,事情就能一步一步顺利进行。意志与目标、计划相结合,事业才能成功。这里强调了()。

A.坚强意志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锻炼意志要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地锻炼

C.只要有计划,坚强的意志就能磨炼出来

D.意志可以通过一件事就能磨炼出来

7.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记》用了36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这说明(A.要想做出成就,必须花费终生的精力

B.善于把握时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C.善于控制情绪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D.具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8.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毛泽东主张“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都是指()。

A.应当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B.应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C.应当自我激励、自我控制D.应当只做大事、不做小事

9.十万筑路大军,五年会战,在“世界屋脊”穿越冰峰雪山、戈壁荒漠、高原冻土,修筑起一条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天路”一一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建设者为了实现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梦想,结束西藏无铁路的历史,他们喊出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口号:“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这告诉我们(①青藏铁路建设者身上体现了坚强的意志

②磨炼坚强的意志必须从惊天动地的大事做起

③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④磨炼坚强的意志必须依赖艰苦的环境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0.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这一世界公认的难题,矢志提高水稻产量,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培育出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品种,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他已年过七旬,还在继续努力,要把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再提高一步,造福人类。这说明()。)。

①坚强的意志是取得成功的保证②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④磨炼坚强意志要从困难的事做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小明同学原计划在星期天上午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开始时他热情很高,集中精力解数学题,突然一道题难住了他。他想解不出来就先放一放,看看电视休息一下。电视看了一会儿,他又想起上午有同学在操场踢球,于是他又去操场踢球了。结果一个上午,小明同学的数学作业没有完成,电视节目没看好,球也没踢痛快。

(1)小明的行为属于什么表现?结合所学的知识,试加以分析。

(2)你有类似小明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2.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一所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们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实在不分上下。于是,这位教练二话没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最后教练选出了能坚持到底的队员。

教练要选的队员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什么?

3.感动中国独臂英雄丁晓兵,20年前的一次负伤,让他一夜之间从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变为失去右手的伤残军人。但他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从系鞋带、越障碍、整内务到切菜、做饭、包饺子,一切都是单手操练;无论是各种姿势的射击还是单杠单臂引体向上等高难度训练科目,丁晓兵都能高质量完成。8门军事训练课目,他7门优秀,1门良好,成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忠诚卫士。

20年前,丁晓兵是赴汤蹈火的英雄;20年后,他是感动中国的榜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钢铁般的意志”,是支撑人生的钢梁,是成就英雄的法宝。

请阅读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丁晓兵的坚强意志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丁晓兵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4.有关专家对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除了学习条件、家庭环境等因素外,自身一般都存在着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缺点。这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刻苦、贪玩等。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意志品质都比较好,自制力较强,能比较自觉地执行学习计划,克服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提一些建议。

三、探究活动题

5.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约有1650万,其中“网瘾少年”比例高达13.2%,超过200万人;此外,在非网瘾群体中,还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为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战胜网瘾,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准备开展一次“用坚强意志战胜网瘾”的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

(1)请你简要分析青少年染上网瘾的原因。

(2)请你收集关于坚强意志的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各一例)

上一篇:八单元复习课导学案下一篇:第一学期-期末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