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精选10篇)
1.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篇一
儒家思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儒家思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在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包含很多先进成分,其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本文把儒家思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为企业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西方管理思想,一直以来强调以物为中心,把人看作机器。在西方管理理论中,关于人的内涵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转变①。西方管理理论把人定义为社会人仅仅是20世纪的事情。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强调人本思想已经有2000多年的传统。从这个方面讲,儒家思想相对西方管理思想有一定先进性。因此儒家思想更有利于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自然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企业更容易建设以人中心的企业文化。
(2)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讲究尊重自然,儒家始终对自然怀有深深地敬意。儒家主张人类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任意妄为。西方文化崇尚征服自然,强调向自然索取。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物质文明极度发展,大部分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其工业化的代价是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越来脆弱,如果持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儒家的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3)儒家的家国情怀,赋予了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积极入世的历史使命感。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宪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积极地责任感,有利于企业的员工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奋斗不息。①资料来源:于向宁.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商业时代,2008年第35期
②资料来源:菅振荣.企业文化建设与儒家思想.经济与管理,2000第2期
(4)儒家崇尚礼仪规范,有利于建立规范管理。儒家讲究秩序、讲究一切行动依据礼仪规范。儒家思想的礼仪规范与现代企业的规范和制度有相同之处。通过借鉴儒家思想的礼仪观念,有利于企业建立起严明合理的企业制度。深受儒家思想影想的员工更愿意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日本企业的规范管理充分证明了这点①。
二、儒家思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是自然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此儒家思想中也包含了很多糟粕,其不利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把儒家思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总结为六点:
(1)儒家坚持中庸思想,强调变通,不利于企业规范的打造。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相互矛盾的思想。既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又有明哲保身的教条。这种矛盾思想导致现实生活中人的无所适从。
(2)儒家思想强调人要出人头地,具有强烈的人上人观念。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文化不利于打造职业经理人团队。现代企业讲究团队协作。而这种人人为王的思想,就使员工经常出现“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团队不稳定,经常出现关键管理者拉人单干,与原企业分庭抗礼的局面。这种管理模式的结果就是企业无法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形成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
(3)儒家思想强调形式主义,不利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很多民营企业并不缺少企业文化,但是总是无法落实到实处。他们的根源就在于儒家思想有时过于强调形式主义。这种过于强调形式主义束缚了人们奋斗的决心,导致人们只是应付工作。另外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只是中高层管理者的事情,广大员工没有参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能够坚持自身的企业文化,但是这种文化与其说是企业文化,不如说是管理层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在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只有管理者在参与,基层员工根本没有投入。所以这种企业文化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4)儒家思想中重家族,强调伦理关系,导致了企业管理的家族化。儒家①资料来源:冯松江.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河南科技,2009第3期
思想强调亲疏有别,强调家庭责任感,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家族化。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基本是家族管理模式。虽然有部分企业的总经理由家族以外的人担任,但是总经理并没有实权。在很多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总经理只负责日常的运营工作,人事和财务直接由董事长掌握。
(5)儒家思想中追求平均主义,不利于内部竞争。自古儒家思想有“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这种过于追求结果公平和平均的思想无法适应竞争社会的发展。因为现代企业竞争极度激烈,需要所有员工的全力拼搏。而这种强调平均主义,就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挫伤了优秀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僵化而没有动力。
(6)儒家思想强调先义后利,重视精神力量,忽视物质力量。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物质需求是基本需求,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的需求。因此重义轻利,只重视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的做法,必然无法真正激励员工,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儒家思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的原因分析
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既受到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也受到其消极影响。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主要是由儒家思想自身充满多样性和矛盾性以及儒家思想采取中庸之道的方法论造成的。、儒家思想流派众多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来,儒家发展出了多个流派,每个流派对儒家思想都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派以孟子为代表,相信性本善,主张施行仁政,讲究人情。这一派的思想是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的理
论根源。另一派以荀子为代表,坚持人性本恶。性恶派的思想是企业制定各种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理论依据。即使是现在,这两大派别的思想仍然没有分清孰是孰非。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朝统一的需要,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建构了一套适应当时社会所需求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儒学体系,开创了两汉经学为主体的儒学和汉学学风,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①。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又经过重新的发展,朱熹等人吸取佛家、道家的思想,重构了新儒家思想。后来王阳明又把儒学改造为心学,从而导致儒家思想的再次分裂——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明末清初,我国商品经济初步发展,黄宗羲等人又发展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五四以后,新儒家则主张吸收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实现儒学的再次转型。从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流派众多,本身充满了多样性和矛盾性。
2、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变化
儒家思想不光流派众多,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也不同。这种地位的不断变化加剧了其自身的矛盾性与多样性。
自从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到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一枝独秀,逐渐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是自从明末清初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开眼望世界,重新思考儒家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儒家思想被彻底打倒。自从被打倒后,儒家思想一直没有崛起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更是以官方的立场正式宣判了儒家思想的封建糟粕地位。特别是文革期间,国内几乎彻底摧毁了儒家思想的根基,导致国内儒家思想研究出现了严重断层。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官方才重新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影响。但是此时儒学仍没有复兴,儒家思想更没有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等实践中来。直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相继崛起,外国学者发表了大量关于儒家思想是促使日韩崛起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才真正开始研究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①资料来源:邢洪军.儒家思想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儒家坚持中庸的方法论
儒家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得到统一和协调,导致儒家在方法论上选择了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观点其实与权变理论有相同之处。他们的核心就是个人或者企业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应该依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①。
中庸、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权变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如登天。因为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一个准确的原则,没有是非标准,其结果就是同一种行为,既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最终让人无所适从。我们知道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行为和企业文化的复杂多样。
儒家思想讲究变通,西方管理思想强调制度规范。本文认为中庸思想的核心就是把握“度”。只要掌握了度,就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中庸思想,而对于度的掌握,这就主要取决于经验。这种特性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只讲授一些原则,而不指定具体的标准和规范的重要原因。这种特性决定了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特别注重言传身教,注重无形的引导和传授,而不能照搬西方的条文和制度。这种不确定性与对“度”的把握也是与西方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西方社会是是非分明的社会,不是对就是错,所以西方企业更多的依靠制度规范。
①资料来源:周阳.中庸之道与现代管理.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篇二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 许多中小企业偏重于眼前利益, 不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主动性, 这也是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现阶段, 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一个较好的经营理念。
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经营理念不健全导致管理机构分散, 员工的斗志力不强, 很多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情况下, 就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这样由于资源分散, 管理上困难, 最终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2. 我国中小企业职工与企业本身分离严重。
企业文化不仅要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 认同其物质、金钱方面的需要, 而且还要看成社会人, 认为其有感情、心理方面的需求。因而企业文化主要强调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然而, 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中小企业把职工看成是“干活机器”, 严重背离了这一原则。职工应该是企业的主体, 与企业是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3. 我国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够准确。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战略的现状, 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产品推销, 也不能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会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
正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遇到了重重阻碍, 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调查表明, 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5年左右, 而影响中小企业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 怎样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小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 提高职工素质,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优良的企业形象。很多中小型企业开展“客户满意工程”, “质量保证服务”等活动, 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 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
2. 加强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赢造良好的文化风貌。
中小企业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具体可根据不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并结合职工的生活习惯与民族风格等。
3. 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上, 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 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评的能力。核心价值观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思想状态, 同时也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4. 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融合度。
凝聚力使职工追求与企业追求目标趋于一致, 使分散的力量团结为一个整体力量, 这样就能够把职工的能动性, 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调动起来, 自觉地珍惜企业的荣誉, 热爱企业的工作, 关心企业的发展, 从而使企业充满活力。由于企业人员构成复杂, 思想、性格、阅历、情趣、爱好千差万别, 提高企业的融合度就是最大限度的缩小职工之间的差别, 把个人融合到企业集体之中。
三、企业文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影响
1. 企业文化能够降低采购成本。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其信誉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沃尔玛为什么能够在全球商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最初的沃尔玛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零售机构, 到如今已发展为一个巨大的零售体系。
2. 企业文化能激励员工,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文化就像黏合剂, 从各方面把企业成员聚合起来, 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用精神约束, 完成企业与员工的融合, 使员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家族经营、合作经营”, 内部管理比较松散, 办事效率较低。从生产效率上讲, 低效率将导致高成本。因此, 在成本控制方面, 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企业文化能有效的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未来的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将会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层面分析, 人力资源成本是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 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
4. 企业文化能降低营销成本。
企业文化对塑造产品的品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影响着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为作风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紧密相连, 影响着品牌的风格的形成, 使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一个企业的品牌塑造到一定的程度时, 其在营销方面的成本会有所降低。
5. 企业文化能降低产品的研发创新成本。
在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的过程中, 都是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研发创新应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 丰富深厚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规定和影响着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目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 已作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在这种竞争的情况下, “最重要的已经不是金钱, 而是企业文化。”一个好的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职工的归属感, 从各方面降低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竹泉, 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会计研究.2010 (3)
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含义;战略管理;影响
一、 研究目的与背景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树立直接推动的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精神与企业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此外,这里的企业价值观并不是指企业在管理中的文化现象,而是企业在经验活动中或者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目前,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标配,一个商标,一个广告词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WTO的加入,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纽带与桥梁。机会和竞争都是相互的,入WTO增加了我国企业的机遇,同時也给我国企业很大的挑战。国外企业管理策略非常完善,而我国企业管理策略有明显不足,面对强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不少企业都败下阵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很多企业对忽视企业文化的发展。
二、 企业文化的含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根据其价值观、制度、礼仪、信念、管理方式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此外,企业文化的树立并不是随意的,它必须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作为参考标准。从性质上来说,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社会责任。通过企业文化也可以反应出企业的独特魅力,它的存在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生产的诸多方面,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中“硬文化”的体现。它和其它的企业文化形式不同,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我们看的见模的着的,它包括:企业规模、机械设备、厂容、厂貌、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等。这些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的硬实力,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2、制度文化
和企业物质文化不同,企业的制度文化从视觉角度难以辨别,只有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显示出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人际关系、领导体制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那么企业制度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润滑剂。通过制度文化可以使企业生产有章可循,能狗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企业软文化”的体现。它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核心。企业价值光、群体意识、发展理念、员工素质、企业传统都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体现。很多企业的精神文化始终坚持着“诚信为本”、“以人文本”的核心理念,它们也是企业的精神源泉。
三、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力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也是企业内部法规的体现。在企业中,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基层员工,都要遵循企业的管理制度。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必要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与时间,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要明细。同时管理机制要规定企业的日常规则。在对企业人员管理方面,要有一套奖惩措施,对于工作认真的企业人员应该予以奖励,处罚那些工作中违反规定的企业人员,对于那些“不作为”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的提出队伍。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只有建立完成的管理机制,让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企业工作的效率才会提高。
(二)企业文化具有凝结力
“以人文本”始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人文本”体现了企业的员工的尊重与关怀,有利于企业营造出团结有爱的集体氛围。在知识经济的把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资本、设备发面的竞争,人才成为企业竞争新的核心,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导力量。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坚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可以及时消除同事之间的隔阂,可以使整个企业拧成一股绳,让企业变成统一的整体。
(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可以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促进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此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员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时候,企业员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会使员工加倍努力,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缺乏企业文化的树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巾;阳杰;江锋;西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及其演变规律探索[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2] 王国顺;欧海燕;试论企业战略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力 篇四
摘 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为它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形成的。它被组织成员认为是行之有效且共同遵守的,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机制,对人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和道德上的软约束,显然,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管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4-2
0 引言
随着现如今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一个精神产物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一个企业中的精神象征自然是企业文化了,它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本,只有拥有灵魂产物,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生存并发展。总的来说,企业无论是规章制度、各种运行事项,都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能够表征他们精神的企业文化,那么这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必将会是举步维艰的。一个企业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能引导人去更好的工作,企业文化,就像一种精神标杆,能在企业危难时鼓舞所有人坚持下去,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当中,一个企业在做出相关决定以及制定制度时,都需要借助企业的文化,将企业文化良好的体现在企业的各种制度中,让企业文化得以为企业充分的服务。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在如今竞争愈加剧烈社会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良好的管理机制能够使企业的收益效率大大提高,同样,能够让企业向着明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如果在优良的企业文化的带动下,企业管理会做的得心应手,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就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作用
就企业文化而言,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建立和发展中的核心元素,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拥有激励作用。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时代,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优质人来服务于自己,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子,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培养大家的共同荣辱观,以便在日后企业存在问题时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企业并肩作战,共同进步。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就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首先是行为和制度层面的企业文化的激励。这是通过企业的文化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告诉员工什么行为是受公司认可的。其次是物质层面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通过物质上的奖惩来激励员工奋进。企业文化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会让员工更爱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体现和强化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精神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的精神能够使员工拥有坚定的目标,能够让员工与企业同荣辱共进退。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建性因素。
就企业管理来说,企业管理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社会活动中或者说是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切社会性质的活动,大家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相关指挥,需要进行相关约束以及相关制度,以便能够协调每个人的活动,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下去。尤其在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中,企业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便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可以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与力量,同样,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更加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企业也可以向顾客提供他们满足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也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形象,为社会多做更加实际的贡献,当我们完善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度时,一定能够促进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激励员工的行为,一个企业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一个共同发展的优良企业环境,激励人员自主的工作。企业管理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了相关约束。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帮助企业员工学会管理自身的行为,做到从道德层面上从心理上进行员工行为的规范,员工会在心理上思想上接受各种制度的约束。这样,员工就不必要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内工作,大多数管理者都认为人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但当员工受教于企业文化,他们便能自主的去做自己该做的工作,企业管理便不那么难以操控。这时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管理的精神内涵就是企业文化,一个好的完整积极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时,是需要将企业文化完整的阐述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是需要在企业文化推动下带动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在长期的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可以将企业文化一点点的渗透在员工的意识里,当然,长期的渗透工作也会在日后的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员工了解也尊重企业文化,当相关的管理机制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会更加深受员工的喜欢,相关制度也会在员工中更容易的推行。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指导和中心思想,只有能够正确的了解企业员工的思想,才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双层发展,员工是企业发展链中重要的人力部分,管理好员工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公司,企业文化能更好的束缚员工的思想,能够更加切实的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专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我们任务是十分严峻的,我们需要改变过去我们使用的传统的方式手段,也就是用利益去管理人。所以说好的企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受尊敬受喜爱的企业文化自然不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联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两者就如同硬件与软件,二者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好的企业文化在管理阶段能够注重个人价值,注重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够对人性进行尊重,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管理上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能够帮助企业将管理目标进一步实现,同样能够有效的规范员工的行为。伴着企业文化相应的企业管理也要以人为本,总之,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相信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很多决策上都需要企业文化,所有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拥护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整个企业的发展长河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明确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才能提升整个企业团队的整体力量,相信,在一个良好健全的企业文化下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是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总之,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且意义深远的。
参 考 文 献
[1] K.高里科斯基,罗非.中国人关于文化概念的演变[J].国外社会科学,1990(09)
5.企业文化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篇五
来源:项目管理资源网 时间:2009-10-10
不同企业的项目管理成功率之间存在着区别,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些企业在培训项目经理方面的工作做的好些,有些企业则做的差些。那些做的好些的企业所培训出来的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技能更为丰富,知识更为渊博。但是,一家企业对待员工培训的方式只是其整个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而已。对企业的项目成功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两个方面:企业文化和企业结构。企业文化对项目成功率具有巨大影响
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对其项目成功率具有巨大的影响。希望大家明确一点,我在这里提到的项目是指整个企业范围之内的所有项目,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项目。文化一词通常意为“我们在这里的做事方式”。设想一下,现在有人问你“你的企业的项目成功率如何?”。如果你说“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差”,那么你的回答正是你对自己企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的理解。在很多领域,企业文化都会对项目成功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方法定位
很多企业都拥有很好的项目管理方法,员工在进行项目时通常都会遵循这些方法。这可能也是整个项目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你的企业能够遵循一种好的、可以不断升级的项目管理方法,那么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整个项目小组通常都了解如何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并且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方法来有效地对风险、变化范围和各项问题进行控制。
统辖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项目管理方法,但是却得不到遵循。这突出的反映了管理统辖的问题。简单的说,统辖是一种管理职能,是确保员工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的管理结构能够积极参与项目并对项目抱有足够的兴趣,如果项目经理能够确保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法得到遵循,企业的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加。如果每个项目经理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置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法于不顾,那么企业的项目就很容易遭到失败的命运。有些企业在培训项目经理方面工作做的很差。一般来说,这些企业的培训工作从整体上就很差,而不只是在项目经理的培训方面存在问题。如果项目经理普遍没有掌握正确的技能,那么企业的项目管理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角色与职责
在成功的企业当中,大家一般都了解自己在项目当中所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这里所说的“大家”包括积极的主办人,感兴趣的客户和忙碌的管理股东。比如说,主办人需要担当起质量担保人的角色,要支持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如果企业开始进行项目时给项目经理留下了权力真空,那么项目就不会不断的取得成功。
企业的项目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能就是企业文化了。如果企业在成功完成项目方面存在困难,是不能够责备项目经理的。因为他们只不过是在一种并不能够为他们提供支持的企业文化里工作。管理人员,包括企业的领导人在内,都需要提升项目文化并对其进行评估。除非企业文化发生改变,否则的话单凭项目经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结构对项目成功率的影响
一家企业的企业结构也会对项目成功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项目的成功起到支持或阻碍的作用,只不过它的影响同企业文化的影响相比要小得多了。之所以说它的影响要小得多,是因为从某种程度来看,企业结构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企业可以经常的对自己的章程进行修改,有些公司也正是这样做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文化可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一家大型企业要建立起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时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
有些企业的企业结构会削弱其成功完成项目的能力。首先就是那些项目小组进行支持工作的企业。如果企业的项目部门也进行支持工作,那么这通常就意味着支持工作将成为压倒一切的重点。如果想要把精力从支持工作转移到项目工作上来,项目小组要承担多项繁重的工作任务,通常很难按时优质的完成项目。如果企业的员工队伍规模很小,那么这种结构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例如,在我工作过的最后那家公司,我们只有十五名员工,这些人要承担起支持、项目和改进的工作。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专门从事支持或是项目工作。这就使得项目目标的完全实现变得非常困难。
企业结构同样可能会阻碍其共享资源的能力。比如说,如果你的项目小组需要一位在某一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帮助,由于受到企业结构的影响,你可能很难同另外一个职能部门共同分享这名专家。这有时也同企业文化相关。可以问问自己,如果采用一种不同的企业结构是否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如果能的话,那么可能就是企业结构存在问题。而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可能就是企业文化不能够为资源的共享提供支持。例如,我曾经在一家饮料公司工作,公司的管理小组为了建立起一种浓厚的在项目之间共享资源的企业文化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但是,新的CIO和新主管的到来使一切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总结
很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项目成功率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想要提高项目成功率,企业不能够在单独的项目上做文章,而是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判断与衡量。
6.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篇六
准时制生产方式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 要】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物资,是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销售需要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经济资源。准时制生产方式下的“零库存”是存货管理的最高境界,即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本文拟通过阐述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基本涵义及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来探讨准时制生产方式对我国存货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准时制;存货;零库存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一方面,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过去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行将丧失,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持续;另一方面,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合理的存货标准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使资金周转速度放慢,从而影响企业利润。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强调“准时”、“准量”的先进生产方式,准时制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各类存货水平,而且可以全面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它的出现对于优化中企业的存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创新存货管理体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良好思路。 一、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基本涵义 准时制是目前世界上备受企业界瞩目的一种先进的现代库存管理方法,它将企业管理者的视角从企业内部生产拓展到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极大地创新了存货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式。 (一)准时制的基本概念 准时制生产方式(JIT)的理论思想起源于美国,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70年代后期成功应用而使之成为闻名于世的先进管理体系。其含义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准时制的出现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积极推动企业实现“消除生产中断,使生产系统更具柔性,经营过程零库存”的经营目标。 (二)准时制生产方式下的存货管理理念 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库存占企业总资产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准时制是一种追求消除任何浪费和不断提高经营效率的管理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向着“零库存”的极限挑战,从而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利益。实际上,在企业的内部供应链中往往存在着三种不同形式的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而准时制不仅将存货视为一种浪费,而且还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必要的时间、资源的浪费,不断降低存货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二、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模式 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有着旺盛的生命第一文库网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一个企业拥有存货量的多少,反映了其资产运作效率,故对企业而言,加强存货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企业在存货的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存货保管问题 存货管理意识薄弱,浪费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以物换物,不结算不入账,如用生产资料换取生活资料、劳务或个人生活福利。其次,监守自盗、虚报损失,如存货保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涂改账目,偷盗财物。最后,移花接木、调包计,如将库存或采购物资进行调换,以次等品偷换优等品。 (二)存货管理模式问题 中小企业先行的存货管理体制对内、外部物流系统的整合力度不够,也没有充分重视对存货的价值管理,因此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要求。此外,由于存货的储存方法不科学导致存货的损坏。保存环境差,许多中小企业存货摆放紊乱,导致存货的存取难度大大提高,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同时,因不注重存货的储存环境及保存期限,又不经常清理仓库,致使一些材料因存储时间过长存货的积压及浪费。 (三)内部控制问题 存货内控管理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环节,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既无规范的存货管理规则,也没有相应的存货盘点制。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人员流动性强,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执行不严,使得账实不符、信息失真的现象经常出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生产规模和资本实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对存货的流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跟踪管理,从而使得存货成本不断上升。 三、存货管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企业持有一定的库存,有助于保证生产秩序的正常、有序进行,也有助于满足客户需求,维护企业声誉,巩固市场占有率。但过多的.库存,势必增大企业的资金,占用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存货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存货管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它们的融资能力比较薄弱,而存货通常占其资金总量的20%~30%。存货沉积会占用物流仓储系统和生产线上的资金,这样会大大增加存货的机会成本,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科学管理存货是中小企业进行持续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控制合理的存货水平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存货的流动速度,而且会使企业的生产制造系统更具柔性,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最后,加强存货管理是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确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中小企业的原有战略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随着目前我国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中小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难以维持长远,而合理控制存货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JIT生产模式给我国中小企业库存管理带来的启示 JIT生产方式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品种配置上,应保证前工序生产的品种是后工序所需要的,拒绝不需要的品种;在数量配置上,保证数量有效性,拒绝多余的数量;在时间配置上,保证所需时间,拒绝不按时的供应;在质量配置上,保证产品质量,拒绝次品和废品。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需要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相配套。具体包括: (一)健全存货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公司法》,从规范存货采购、消耗、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对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同时,企业要不断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力度,重点做好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及选拔工作,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 一方面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通过扩展组织的边界,通过后向一体化来收购供应商,或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存货信息。这样企业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持有成本,就既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又不会形成存货堆积,从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还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和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的需求,搭建稳定的销售网络,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率,真正实现“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经营目标。 (三)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专门从事物流工作,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从而真正做到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送达顾客需要的产品,保证最好的品质和正好的数量。 五、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不以其意志为转移地纳入了世界竞争的范畴,消费者的需求也愈加突出个性化,曾经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也在渐变的环境中日益不支。因此,中小企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从原有的粗放式发展向准时制、精细化发展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朱琳静.准时制对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No.246953:95-97. [2]宋宏.存货管理新思维──从EOQ到JIT[J].物流技术,,02:23-25+4. [3]姚建凤.析零库存管理的主要运作方式[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03:43-45. [4]陈光仙.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J].企业家天地,,No.31007:110-111. [5]朱成国.基于JIT的库存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 作者简介: 林语(1992-),女,福建福州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ACCA专业。 赵婧(1992-),女,安徽和县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ACCA专业。 程雨菁(1991-)女,重庆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ACCA专业。 唐燕(1991-),女,四川广安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ACCA专业。
7.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篇七
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安全文化在建筑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 其深层因素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国外对此做了深入研究 (Zohar, 1980;Rundmo, 1994;S.J.Cox, 2000等) , 目前, 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建筑业安全文化的研究, 安全文化对于提高安全绩效, 减少建筑业事故发生率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但是, 国内关于建筑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关系的定量研究还需加强, 基于上述背景, 进行实证研究, 探讨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如果研究发现安全文化有助于安全绩效提高, 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企业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有助于减少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因此, 研究建筑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1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关系的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来探讨目前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状况及其与安全绩效的关系。问卷内容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绩效以及企业的背景资料和填写者的基本资料。
1.1 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对象是中国建筑企业, 并没有对地区、规模等做特别的限制。问卷设计是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 并由他们来完成问卷的填写。在山东、江苏、广东等地进行调研, 如果采取完全随机抽样, 对企业采取邮寄问卷进行调查的方法, 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会非常低。考虑到这样的难度, 采取了方便抽样的办法。问卷回收率为71%, 剔除无效问卷,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数目964份。
1.2 数据分析方法
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SPSS 17.0和MPLUS软件进行的。在数据的分析中,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1.3 测量指标选择
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选择。Zohar (1980) 开发了安全文化量表;Rundmo (1994) 开发了离岸安全问卷, 并广泛使用在以后研究中;S.J.Cox (2000) 进行了海洋环境中的安全文化评估;王亦虹 (2007) 进行了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研究;周全 (2008) 等人, 在测量安全文化时, 有31个题项最后被保留下来, 涵盖安全态度、员工安全参与等。郭俊琦 (2010) 开发了企业安全文化在线分析系统;姚启平 (2010) 以壳牌沥青为例, 进行了企业安全文化提升的案例研究;姜伟等 (2011) 分析了安全文化与安全业绩的关系, 安全文化改善有助于安全业绩提高;袁玥 (2012) 结合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和大陆的文化背景, 建立了安全文化量表, 涉及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态度等方面。
本研究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选择借鉴袁玥 (2012) 安全文化测量量表,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修改。计分方式釆用里克特七点量表计分, 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给予1分到7分, 得分越高表示该建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得越好。安全文化量表包括三个维度, 分别是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包括公司有关于安全管理的专门组织、要求现场员工加强安全保护、安全考核制度等9个条目;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告知员工安全生产天数、挂牌警告、安全海报、宣传墙报4个条目;安全观念文化包括工人时刻有安全观念、公司领导重视安全、安全比进度更应重视等4个条目。
安全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Christian (2009) 提出安全绩效模型;Neal等 (2000) 指出, 员工使用必须的安全设施等;周全 (2009) 进行了事故率的衡量;Siu等 (2004) 对事故率的测量采用一个问题。
本研究安全绩效量表借鉴Neal等 (2000) 和袁玥 (2012) 的测量题项, 采用里克特七点量表, 安全绩效量表包括事故率低、没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小等条目。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给予1分到7分, 分数越高代表公司的安全绩效越好。
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安全文化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 采用克伦巴赫一致性系数 (Cronbach's Alpha系数) 来分析安全文化问卷的信度。安全文化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 安全文化量表的三个维度, 即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2、0.87、0.85。
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安全文化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MPLUS软件, 通过编程, 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根据侯杰泰等人 (2004) 的建议, 本研究选取了x2/df、SRMR、CFI、TLI和RMSEA等指标, 指标结果较理想, 见表1。
2.2 安全绩效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笔者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安全绩效问卷的信度, 安全绩效问卷所有题项为1个维度,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安全绩效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MPLUS软件, 通过编程, 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侯杰泰等人 (2004) 的建议, 本研究选取了x2/df、SRMR、CFI、TLI和RMSEA等指标, 该指标表明有较理想的拟合效果, 见表2。
2.3 研究假设的提出
很多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二者之间相关的结论。袁玥 (2012) 研究发现, 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Cox和Cheyne (2000) 指出, 员工接受了安全制度反映出的安全思想, 可以提升安全绩效。Oliver等 (2002) 指出, 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有积极影响。Clarke和Ward (2006) 把安全氛围视为中介变量, 通过安全氛围的作用可显著影响安全行为。Zhou等人 (2008) 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 研究了二者间的相关性;
因此, 基于安全管理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 在以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1: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1-1:安全制度文化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1-2:安全物质文化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1-3:安全观念文化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2.4 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安全绩效的相关分析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安全绩效的相关系数如表3:
注:*P<0.05
为了探讨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 利用相关分析计算了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安全绩效之间的相关矩阵。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与安全绩效的相关系数在统计学上非常显著, 而且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与安全绩效均为正向相关。
2.5 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安全绩效的回归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 考察了3种企业特征与安全绩效的关系, 如果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成立年限与安全绩效显著相关, 那么在进行回归分析时, 需要进行层级回归, 先将企业特征作为控制变量, 放入回归方程, 再放入自变量 (即安全文化各维度) , 这样就可以排除企业特征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而只考察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然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特征与安全绩效无显著相关, 因此为回归方程的简洁起见, 无需考虑企业特征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索安全文化的不同维度对安全绩效的预测作用, 分别以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观念文化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 以安全绩效作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见表4。
以安全制度文化作为自变量对安全绩效的回归方程显著, 安全制度文化对安全绩效的预测为正向, 且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安全制度文化贯彻得越好, 则企业安全绩效越好, 见表5。
以安全物质文化作为自变量对安全绩效的回归方程显著, 安全物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预测为正向, 且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安全物质文化贯彻得越好, 则企业安全绩效越好。
此外, 以安全观念文化作为自变量对安全绩效的回归方程显著 (p=0.003) , 说明安全观念文化贯彻得越好, 则企业安全绩效越好。
3 对策建议
3.1 重视安全制度文化, 提升安全绩效
3.1.1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
公司设立关于安全管理的专门组织, 要求现场员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国家法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规定了安全制度的要求, 企业需严格遵照, 以此为依据, 建立本企业安全制度文化。
3.1.2 制定更高标准的安全标准规范
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安全标准规范。不能仅仅为了应付相关部门检查, 制定安全标准规范。所以, 重视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建立规范的安全考核制度尤为重要。企业需从实际情况出发, 由高层推动, 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高度重视, 使每个员工熟练掌握安全制度文化的具体内容, 并能将其作为日常准则。
3.2 加强安全物质文化, 提升安全绩效
3.2.1 重视安全培训和教育
贴出安全海报和宣传墙报, 告知员工安全生产天数, 注重宣传和教育。安全设备出现问题导致许多事故发生, 这需要施工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安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3.2.2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此外, 必须努力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对于易出现意外情况的, 及早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建立安全的施工现场环境, 帮助员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 使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 以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
3.3 宣传安全文化, 提升安全绩效
3.3.1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员工的安全意识需要加强。企业在塑造安全环境,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使员工, 尤其是一线员工, 时刻有安全观念。企业需加强日常的宣传教育, 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员工, 以这些在安全方面做得不错的员工为榜样, 使全体员工树立安全意识。
3.3.2 形成安全行为价值观
安全行为价值观方面。领导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应以身作则,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改进安全设施, 以建立能够增强员工信任的领导形象, 形成安全比进度更应重视的安全价值观。
4 结论
1) 基于安全文化的视角构建模型, 运用调研数据分析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 丰富了建筑业安全绩效的研究内容。
2)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安全管理理论, 提出研究假设, 从而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观念文化均与安全绩效显著相关。这说明安全文化各维度贯彻得越好, 越有利于安全绩效提高。这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绩效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3) 基于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更加客观。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重视安全制度文化、创造安全工作环境、形成安全行为价值观, 为降低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绩效管理的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袁玥.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2]姜伟, 傅贵, 李慧, 等.安全文化测量数据的有效性论证[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3) :142-145JIANG Wei, FI Gui, LI Hui, et al.The effectiveness demonstration of safety culture measuring dat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3) :142-145
[3]周全, 方东平.建筑业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2 (11) :129-132ZHOU Quan, FANG Dong-ping.Empiric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safety atmosphere and safe behavior[J].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 42 (11) :129-132
[4]刘景凯.“不谴责”安全文化的机理与运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6) :87LIU Jing-kai.No-blame safety culture’s principl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3) :87
[5]郭俊琦.企业安全文化在线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0
[6]姜伟, 傅贵, 刘亚楠, 等.企业不同层级员工安全文化培训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8) :181JIANG Wei, FU Gui, LIU Ya-nan, et al.Study on safety culture training of enterprises different levels staff[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3) :181
[7]王亦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8]姚启平.论企业安全文化[D].复旦大学, 2010
[9]Zohar D.Safety climat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0, 65 (4) :96-102
[10]Oi Ling Siu, David R.Phillips, Tat-wing Leung.Safety climate and safety performance among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Hong Kong: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strains as mediators[J].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 2004, 36 (3) :359-366
[11]Quan Zhou, Dongping Fang, Xiaoming Wang.A method to identify 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afety behavior by considering safety climat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J].Safety Science, 2008, 46 (10) :1406-1419
8.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文化战略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达成目标。达成目标需要战略支持,战略的实施需要信念的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表现,也是企业家团队信念的表现。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着战略定位并为其的形成提供
了充足的动力。 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在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它拥有文化优势,强大的文化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其企业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为战略管理的实施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形成。
(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的保障和成功的关键。企业战略在制定以后需要企业领导者带领全体员工一起去遵循和相互学习,并贯切实施。而战略的正确实施仅仅靠传统的激励、惩罚这样的硬性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员工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样的土壤中培育与熏陶。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等作用,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有助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有效、高效地组织管理、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战略,从而取得良好的战略结果。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与战略相互适应、协调,使相互的效果达到最佳。 当战略制定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而调整,而不应该一成不变。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
二、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合适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理念等等,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
(二)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做得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注重员工的需求、关系员工,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如实施员工投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来挽留员工,从而有利于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功能主要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在制度的约束;软约束主要表现在文化的约束。制度的约束常存在不足,因为制度是人制订的,人的思维是有限的,所以很难完善,而且落实制度的监督成本也往往很大。相对来说,文化这种软约束是硬约束的补充。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模式,形成员工自觉的行为动向。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企业文化能使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使企业朝着更高、更远、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愿景。对于尚未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勾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企业未来战略的选择只有充分考虑到与目前的企业文化和未来预期的企业文化相互包容和促进的情况下,才能被成功地实施。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建立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把以人为本、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关爱人类、珍惜地球、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科学理念渗透在经营管理中,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调动并整合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积极因素,在大力弘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历史人文精神的同时,讲究商业道德,关注环境建设,搞好环境保护,提高发展质量,建设注重社会利益、关爱人类生存、谋求长远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雯,陶金,嘉维,企业文化基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9.中小建筑企业文化 篇九
摘要:建筑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大型建筑企业来说,这些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缺失,在竞争中已经显现出先天不足的劣势,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必须的内在动力,因此建立结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必需的。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文章阐述了中小建筑企业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企业管理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得力于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建筑企业的发展也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利润转为低效益高风险的行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益加剧,恶性竞争,超低价中标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大部分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他们的人才优势得到了充分利用,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的竞争对手日益壮大。这就要求中小型建筑企业必须寻求管理上的突破,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竞争性行业当中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中小型建筑企业要有危机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整体实力,技术优势和品牌形象,其核心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即企业文化。无论企业在任何情况下竞争,人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人就是根本。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于广大中小建筑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没有良好和适用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很难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范畴中的概念及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知识生产力指企业利用其知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是适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管理方式,是建立企业中人与其他要素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1.使员工有安全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的稳定性是安心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企业经营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效益不好的情况,但不要轻易解雇员工,企业应该考虑员工的利益,每一位员工多对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末位淘汰制,这是一种压迫式的管理模式,使员工时时刻刻感到压力,缺乏人文的关怀。如果一个企业能做到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像在家庭中一样的温暖,员工一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高效地完成工作。另外,不要轻易拖欠工资。即使由于经营状况不好或者资金周转问题拖欠了,企业的负责人应该亲自出面告知员工详情,并承诺何时补发并做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如何留住人才是个头疼的问题,人才强留是留不住的,企业应该做到让人才自愿留下。这就需要给他们一个安心的工作环境,做到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2.给员工一个平等公平的环境。能者上任,多劳多得应该成为公司坚定不移的用人和激励标准。用人不拘一格,无论学历的高低,无论过去的经历如何,只要在工作中的表现能够胜任,企业就应该给员工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奖罚,激励措施也是体现企业平等公平的一方面,体现多劳多得,让员工感到付出有所得。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再次,使员工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管理,畅所欲言。建立企业高层与普通员工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以非正式的座谈会的形式,使一线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意见。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参与管理机制,激励员工多参与公司的管理,改革和创新。有很多企业设有总经理信箱,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成为摆设和形式。逐步的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机制,可以使员工感到自我的价值,激发对工作的热情,让员工感到自己不只是受雇用的,与企业产生感情,企业状况和发展与员工息息相关,从内心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公司与共,愿意为企业出谋划策,愿意为企业奉献力量。
3.树立信任和培养自主精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在一起生活,共事的基础,员工与企业之间同样存在这种关系。如果企业对员工不信任,就不会赋予员工足够的权利去完成某项工作,员工的能力和潜能就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样,如果员工对企业不信任,员工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给每一个员工机会,使他们拥有在职责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发挥自己优势和能力。当然,赋予员工权利并非让员工可以任意滥用职权,以及给企业带来声誉上的负面影响,甚至触犯法律。企业必须对员工的情况以及能力有所了解,并在过程中进行考核,监督和调整。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则给予奖励或颁发荣誉称号,认可其工作成绩。
4.建立集体观。现在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经不单是靠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部门协调,需要团队或集体共同合作。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团队精神,工作中以大局为重,不能以一己之私导致团队合作不融洽,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给员工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形成这种风气。另外,招聘时选择有团队精神的潜在员工,工作中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团队角色,使团队发挥最大的效力。
10.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篇十
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业发展有没有什么影响呢?那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新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业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规定》的实施对建筑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3月1日施行。对照以往的规定,《规定》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开放,管理方法进一步改进、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它的实施必将对建设工程领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进入门槛放低激发实体
《规定》明确了企业可以申请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施工劳务资质3个序列的各类别资质,申报资质数量不受限制;企业申请资质升级不受年限限制。同时,对新设立企业申报资质的要求进一步降低,包括建造师的人数减少且无工程业绩要求,取消了土石方、砼预制构件、电梯安装、金属门窗和预应力等7个专业承包资质。这些政策的实施,既符合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又满足了更多想投身工程建设领域的创业者的愿望,让创业者们放飞希望,实现创业梦想。此举必将为建设领域的有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动力。
技术要求提高体现实战
《规定》要求企业应按申请资质类别明确对应的技术负责人,并要求根据技术负责人的资历、专业职称、业绩等方面按企业所申请资质的相应标准进行考核。这不仅要求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具有执业资格和一定的理论水平,能够对企业的技术工作进行理论辅导、培训,更要求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具有多年从事与企业资质等级相匹配的项目技术管理的实战经验,能够切实解决技术难题,能够带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对技术负责人的综合考核,增强企业对技术引领、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而成为推动行业技术发展的有生力量。
专业门类增多彰显实力
《规定》对总承包企业职称人员专业做出了限制且要求专业齐全,不仅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土建工程师,而且要有结构、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4个专业的工程师,其他专业人员不予认可。也就是说,这4个专业的技术职称人员必须配备,缺一不可。这一规定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过去许多企业不太注重专业人才结构的合理配备,专业领域的管理也时常缺位。《规定》对企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企业重新构建企业的人才结构,加快企业适应新常态下项目管理新形势的步伐,让更多的专业人才在工程建设领域找到更合适的工作。这一规定既打破了建筑业传统的单一的用人观念,让企业更加重视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企业项目综合管理的实力,同时又让更多的技术专业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能够更好地施展才华。
创业基础巩固切中实情
《规定》强调了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工人,与企业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而且必须是经过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这一规定明确了企业要有固定的技术工人,同时要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取得上岗证,实现持证上岗。这一规定,切中当前企业管理的要害。目前许多企业因业务不固定,已经不太重视招录技术工人,不愿花成本去培养技术工人,大部分是项目中标了就招揽工人,进行劳务分包,也来不及进行技术培训,工人流动性较大,这对项目的操作质量及施工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工人不稳定、培训不到位、管理不落实,势必造成工程质量水平较低、安全事故频发。培养自有产业工人,是加强建筑劳务用工管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保障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只有切实重视了技术工人的招录、培训,为他们办理了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才能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才能有更多的激情认同于企业文化,投身于工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创建安全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放权与监管并进 助行业科学发展
203月1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标志着建筑行业市场监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比新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可以发现新《规定》最明显的特征是体现了新时代对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也由事前监管逐步地转向了事中监管,最根本的目标则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
在《规定》中,简政放权首先体现在下放了部分资质的审批权限,例如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审批权下放到地市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除却住房城乡建设部许可的建筑业企业资质以外的其他资质许可程序,地市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确定。另外,《规定》减少了资质的类别和等级规范,明确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施工劳务资质三个序列,其中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对那些市场需求较少的资质予以取消,以此规范建筑业市场环境。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规定》中还简化了资质许可程序,例如,对于原来申请住房城乡建设部许可的建筑业企业资质,一些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企业资产等的申报资料可以由地方初审机关进行审核,住房城乡建设部仅作抽查,避免重复审查。通过部分资质审批权限的下放以及资质许可程序的简化,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服务,还可以释放企业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简政放权,并非表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建筑业市场环境亟须得到规范的大前提下,简政放权是做减法,而市场监管是做加法。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说,需要在加快简政放权的过程中,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而最有效的监管则体现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动态监管模式。《规定》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动态的监管办法,积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取得资质后的企业采取动态监管,通过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企业资质管理进行抽查。同时,《规定》还明确提出,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应当保持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满足相应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条件,而对于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要求条件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前置性的行政审批尽量减少,事中、事后的市场监管真正做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目标和作用。
但是在简政放权和形成动态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建立市场监管的事后追查机制,发生重大事件后,如果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规定》中对此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地方对住房城乡建设部许可资质的企业需要处以行政处罚的,明确规定了违法事实、处理建议报送程序;明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取得资质的企业市场行为和资质标准条件的监督管理;并强化资质审批机关行政人员法律责任等。通过市场监管事后追查机制的建立,可以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引导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目前仍然是建筑业市场监管和市场准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企业资质管理手段的有效应用,可以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规定》中,新资质不再设主项和增项,放宽企业的市场选择。另外,《规定》取消了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企业经理等9项指标,仅设技术人员要求的指标。特别需要提到的是,《规定》中增加了审批机关应当推行电子化审批,建立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完全契合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建筑市场要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三个一”监管目标,不仅可以方便企业,对于打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建设涵盖建筑业各方主体的诚信体系,打造统一开放、法治规范的建筑市场环境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减少现在的建筑业企业空壳化问题,优化建筑业市场环境,《规定》增设了技术工人的考核指标,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拥有独资的或者控股企业的劳务企业条款,并建议建筑业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使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建筑材料,开展绿色施工。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合力提高建筑工人组织化程度,培育工人产业化的队伍,规范建筑业劳务市场环境。
可以说,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作为建筑业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在建筑业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的现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随着建筑业的更快发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推荐阅读:
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09-04
谈谈对企业文化的认识09-21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11-05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08-23
论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09-05
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09-08
成本领先战略对企业的影响论文08-06
浅析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1-18
对通程大酒店企业文化的调查10-12
关于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