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

2024-07-13

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共9篇)

1.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 篇一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

一、问题提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至于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我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广大中学生们对日常的消费又是如何支配的呢?

二、调查目的希望通过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消费情况,弄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消费开支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的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三、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是比较正确的,没有盲目追求社会的流行风。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在书籍上多花些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据调查,学生中,有58.5%的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向是书籍,这说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认为20%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社会

上的名牌商品,买的学生也是较多的,35.3%和47.1%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自己所买的商品中有大部分或者小部分是名牌。这倒并不能说明现在学生爱慕虚荣,因为名牌商品的确有较好的质量和信誉,而且现在基本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当然有的还不止了),所以在名牌上多消费些是完全可以的。但也不能刻意去追求名牌,处处讲究名牌。

现代学生对于新生事物也在频繁接触,学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据我们调查所得,城镇中有29.4%的学生就好网上消费,而农村中更多些,为33.3%。或许农村学生对此更感兴趣吧。

现代交通比较发达,所以旅游也比以往方便。出外旅游不外乎要买些东西。据调查,有76.5%的城镇学生到别的城市去买过东西,而61.6%的农村学生也表示有过这样的消费。我们认为如果是特地去其它城市买东西,而且是一些不是很重要对自己很有益的东西(如衣服),那么,这样做是不值得的,或者说是一种浪费现象。

此外,我们对“中学生是否去成人娱乐场所玩”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学生有23.5%表示去过成人的娱乐场所。由此可见,情况不容乐观。舞厅、台球场等场所是专门为成人娱乐而建立起来的,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去那些地方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认为那种地方龙蛇混杂,不具有很强自我保护意识的中学生应当尽量不去。

四、收获体会:

通过此次社会项调查学习,让我明白了如何合理消费,把每一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不浪费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这是一次很好的社会体验。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知道我得收获不仅是几张白纸,它将是我们今后于社会中立足的好见证。

2.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消费,区别,空间隔离

1 消费理论

消费是每个社会、每个人、每一天都要从事的活动, 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消费追求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用最大化, 也需要通过消费进行自我确认和社会认同, 与他人结成分工、合作、互动等多种社会关系, 实现社会交往和沟通 (王宁, 2001) 。消费并不是一种经济现象, 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心理和文化现象 (王宁, 2001) 。因此,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而不是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消费, 消费就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赵卫华, 2004) 。以下, 笔者尝试对从古典到现代有关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作一简要梳理。

1.1 早期社会学家

1.1.1 马克思:消费是社会关系的外化

马克思认为消费和生产具有同一性, 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生产是社会个人的生产, 产品外在于生产者, 这种外在性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赵卫华, 2004) 。马克思的这种分析将消费剥离了单纯的经济领域, 而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外在表现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结构来进行研究。

1.1.2 韦伯:消费是地位群体的区分标志

韦伯在其社会分层思想的论述中, 区分了阶级与地位群体二者间的区别。与非实体的阶级不同, 地位群体通常是实在的群体, 它是社会声望、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其中, 生活方式即与消费相联系, 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消费模式与偏好。通过消费使社会上层保持其身份以与他者区分开来。消费方式使潜在的阶级差异显性化, 形成了地位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地位群体, 消费最终决定了个人的阶级归属 (赵卫华, 2004) 。

1.1.3 齐美尔:消费是追逐时尚的需要

齐美尔认为时尚在本质上是社会阶层的时尚, 表现为内在的统一性与外在的区别性。一旦较低阶层试图跟从较高阶层的时尚, 模仿他们时, 后者就会抛弃旧时尚, 创造一种新时尚, 以显示地位的差别。人们通过消费追逐时尚, 既是底层对上层的模仿与向往, 也是群体区别的手段。

1.1.4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消费论

帕森斯在《经济与社会》 (1956) 一书中, 使用功能主义理论经典模型AGIL分析了消费与家庭经济之间的关系, 认为家庭作为消费单位, 其本身是社会体系的一个特例, 也同样必须解决四种功能性必要条件 (富永健一, 1984) 。但其消费论作为结构功能论整体的一部分, 并没有突出地分析其意义, 仅是一般性的应用研究。

1.1.5 凡勃伦:“炫耀性消费”与“有闲阶级”论

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认为, 超出实用目的之外的消费属炫耀性消费。过去只是少数显贵的有闲与炫耀性消费, 逐渐成为现代人普遍效仿的生活方式 (周宪, 2004) 。他认为财富本身即有一种荣誉性, 但必须通过消费才能使其显现。在人口流动性大的现代社会, 消费成为博取荣誉的最有效手段 (赵卫华, 2004) 。作为一种地位维系的手段与标志, 消费必须要维系在某一标准, 否则会被所处群体轻视或排斥。

1.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消费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 当代西方消费社会学形成了三个范式。

1.2.1 应用社会学范式

该范式采用传统的社会学概念, 对消费者的行动做操作化的研究, 其结果有助于市场营销。

1.2.2 消费的生产范式

该范式的代表人物是桑德斯, 主要探讨消费的社会方式与消费者的个人自由和福利的关系, 其消费理论偏重于集体消费层面。

1.2.3 消费文化范式

(1) 布迪厄:消费与品味

布迪厄认为, 消费是交往过程的一个阶段, 亦即译解、解码活动, 这些活动实际上以显著地掌握了密码或符码为前提 (Bourdieu, 1984) 。用这种观点来看“消费偶像”, 可以把这类偶像看作是消费意义范式的生产者, 是消费行为中如何看和如何理解的引领者。因为他们不但创造了消费的符号, 而且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 并在公共领域中借助可视性媒体不断地向公众施加影响, 进而教会公众如何去追寻所谓“有品味的生活”, 而品味则折射出客观阶级位置。

(2) 洛文塔尔:“消费偶像”

洛文塔尔发展了布迪厄的相关理论并提出“消费偶像”概念。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 这种“破解密码”的能力随之从少数精英或知识分子那里普及到大众之中。通过媒介传播, 一些“消费偶像”被人为地塑造出来。他们“俨然已是当代文化舞台的主角”, 并“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消费意识形态和享乐主义, 激发了公众追求消费品以及隐含在其后的生活方式的冲动” (周宪, 2004) 。

(3) 波德里亚:后现代视角下的符号交换

波德里亚把商品视为符号, 强调符号交换在消费社会中的重要机能。他认为现代向后现代发展有一个以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当中, 符号脱离了现实, 不再与现实关联, 符号就是符号自身逻辑的表征和模拟 (周宪, 2004) 。他认为在一个为符号所控制的世界里, 消费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些“需求”的满足不再有任何干系。我们并非是在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而是在购买符号告诉我们应该购买的东西 (瑞泽尔, 2003) 。因此, 消费就是符号交换, 就是消费符号。人们所期望的生活, 是由大众传媒使用符号构建的超现实的世界。由此, 人们只能通过消费来购买这些期望世界的构成符号。

2 研究背景

从现有文献来看, 国内关于饮食消费的研究并不多见, 仅有的几项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市场消费和消费行为, 关于大学生饮食消费的研究更为少见。大学生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消费阶层, 对经济社会运行有其自身的影响。遗憾的是, 在国内消费社会学的研究中, 大学生一直处于缺席与失语的状态。笔者认为, 应该重视大学生群体, 将其纳入到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中来。

大学校园的核心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 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在校园内。校园首先是学生们生活的地方, 承载着每个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 饮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高校有着明确的地理边界, 以边为界, 边界内外的空间也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边界内的空间称之为校园, 边界外的空间一般称之为“外面”, 呈现出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空间上的内外有别不仅是一个概念, 而且贯穿在学生们的生活实践中, 这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通过访谈, 从不同维度来描述大学生校内饮食消费和校外饮食消费的现状, 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尝试揭示二者的主要区别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原因分析, 进而希望为饮食消费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3 大学生校内饮食消费和外出饮食消费的主要区别

3.1“方便”和“品味”的区别

在问及“学校饮食消费的主要是什么, 外出饮食消费的主要是什么?有怎样的差别?”时, 得到如下答复:

“校内饮食主要在食堂吃饭, 一般是快餐或者牛肉面。外出饮食, 主要去餐馆或者小酒店吃。学生嘛, 也没有多少钱, 也就是去一些相对实惠的馆子里外出改善饮食, 比起食堂来说, 营养会丰富一些, 味道会好一点。”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在食堂吃饭, 主要是中午时间紧张, 需要午休, 下午还有课程要上, 所以就在食堂吃了。” (访谈资料:07-WSY)

“在学校的饮食主要以食堂的快餐、盖饭、面条为主, 偶尔去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吃炒菜米饭。外出饮食主要以学校附近档次稍微好些的饭店, 一般都是吃炒菜、喝酒。” (访谈资料:08-ZY)

由此可以看出, 作为一个地理边界明确的空间, 校园内部的各种设施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最直接、最便捷的服务。因此, “方便”就成了校园内部饮食消费的核心价值。而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 校外饮食品种的选择余地更大, 就餐环境相对好一些。学生们之所以舍近求远, 看重的是外出饮食消费所带来的“美味”“品质”, 所以, “品味”是学生外出饮食消费的主要目的。

3.2“一般”和“特殊”的区别

在问及“校内饮食消费和外出饮食消费是否有计划, 以及花费?”时, 得到如下答复:

“校内饮食消费是有计划的, 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是有限的;外出就餐一般没有什么固定的计划, 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外出就餐。在食堂会有特定时间就餐, 一般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一下, 就去食堂吃饭。外出就餐没有什么特定时间必须外出, 消费不起呀。” (访谈资料:07-WSY)

“校内饮食的消费开支一般在300~350元之间。外出饮食就不好说了, 有时候去西关吃小吃也就花二三十左右, 有时候去馆子, 一次就有可能花七八十甚至一百。” (访谈资料:07-WSY)

“校内饮食消费有计划, 外出餐饮无法控制。一个月日常饮食开销为400元左右, 外出饮食开销比日常开销要大, 无法控制。” (访谈资料:07-ZYH)

“学校的饮食消费是有计划的, 大约每日花费控制在15元左右。外出餐饮只有大概的计划, 一般就是一餐花费尽量控制在多少钱之内, 但是这个不太好把握, 很容易超支。外出饮食的频率大约为两周一次, 节日期间较多, 平时较少。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学校吃饭, 因为比较方便、廉价。不太喜欢外出饮食, 因为太浪费时间、花钱多。” (访谈资料:08-ZY)

以上彰显出, 大学生校内饮食消费是频繁的、有规律的、可控制的、花费小的, 因此是常态的。我们认为, 校内饮食消费践行的是“一般”的逻辑。而大学生外出饮食消费却截然不同, 是零星的、无规律的、不可控的、花费多的, 因此是非常态的。我们认为, 外出饮食消费践行的是“特殊”的逻辑。

3.3“经济型”和“享受型”的区别

在问及“校内饮食消费和外出饮食消费注重什么?”时, 一位大学生说道:

“校内饮食通常注重的是饮食量大能吃饱, 并且味道差不多能过去就行了, 也就是要实惠。外出饮食就希望能够给身体补充点营养, 吃一些平时没有吃的或者很少吃的蔬菜、蛋、肉之类, 也就是说, 注重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虽然外出的次数不多, 但是每次都争取能够吃好吃饱。外出餐饮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 主要是经常在食堂吃饭, 有时候腻了, 就外出改善一下口味。” (访谈资料:07-WSY)

另一位大学生这样说:

“在学校饮食中, 比较注重的是饭菜的卫生程度与质量, 不大讲究营养。味道方面只要可口就可以, 不会刻意追求美味。此外, 购买饭菜的速度也是考虑选择何种饭菜时的参考因素之一。外出饮食消费更注重饮食本身的营养、质量、口味等, 因为要花费较多的钱, 并且外出饮食一般是有充足的时间, 不怕等, 但是要吃好的。” (访谈资料:08-ZY)

通过这些话语, 我们看出校内饮食消费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花费少”“不讲究”“能吃饱”等成为关键词。而在外出饮食消费中, “改善口味”“营养”“质量”等成为关键词。因此, 我们认为, 校内饮食消费是“经济型”的, 而校外饮食消费是“享受型”的。

3.4“无目的”和“有目的”的区别

在“外出饮食消费的原因?”这个问题上, 有以下回答:

“有时候是因为同学请客聚会, 有时候是自己和一帮同学AA吃饭, 放松休息。” (访谈资料:07-WSY)

“外出饮食是因为应酬、交友需求等。外出就餐消费更多的是一种交流载体, 通过应酬、交友达到沟通的目的。” (访谈资料:07-ZYH)

“难忘的一次外出就餐是生日宴, 因为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访谈资料:07-ZYH)

“外出饮食的原因主要有:同学聚会、班级活动、节日庆祝, 或者是身边的朋友谁有什么喜事了, 大家出去吃个饭庆祝一下。” (访谈资料:08-ZY)

在这些回答中, 外出饮食被赋予了更多的目的。某种程度上, 吃饭本身变成了一个形式而已, 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因为吃饭而形成的社会互动才是许多大学生外出就餐的目的所在。与此相比, 校内饮食除了“吃饭”本身以外, 似乎很少被赋予其他的目的。

3.5“内卷化”和“扩张化”的区别

在“对于校内饮食消费和外出饮食消费的期望”这个问题上, 两个大学生这样说到:

“日常饮食消费就是少花钱并且要吃饱, 要省钱, 但是日常饮食的质量都不高, 并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服务, 饭菜里不要出现铁丝、指甲、苍蝇之类就谢天谢地了。” (访谈资料:07-WSY)

“学校饮食消费价格尚可接受, 但是饮食结构较为单一。外出就餐花销太大, 不可能经常外出。希望日常饮食能在营养及味道上获得更多。希望外出饮食会获得更好的就餐条件及更优惠的价格。” (访谈资料:08-ZY)

在访谈中, 我们得出, 对于饮食消费, 在不同的空间, 人们的期望是很不相同的。可以看出, 被访大学生对于校内饮食的评价只限定在最基本的指标上, 不仅如此, 被访学生对这些最基本条件能否在校内得到满足也没有足够的信心。相比而言, 外出饮食消费有了很大的改观, 被访者所关注明显超出了基本的指标, 上升到“外观”“口味”“品质”的层面上。由此我们得出, 大学生校内饮食消费的期望是“内卷化”的, 而外出饮食消费的期望是“扩张化”的。

4 结论

以往关于饮食消费的讨论关注的只是“饮食”本身———即消费了什么。本文的讨论希望跳出这个圈子, 探究“消费”的意义。在通过对特定群体———大学生的访谈后, 我们探讨了饮食消费在不同空间的特点和意义, 我们发现大学生校内饮食消费注重“方便”, 是“一般”的、“经济型”的消费, 消费没有附加的“目的”, 对消费的期望是“内卷化”的;而大学生外出饮食消费注重“品味”, 是“特殊”的、“享受型”的消费, 消费具有“目的”性, 对消费的期望是“扩张化”的。

笔者认为, 以上基本呈现了大学生饮食消费的现状, 反映了“校园内部”饮食消费和“校园外部”饮食消费的主要区别, 表明空间上的隔离不仅是一个概念, 而且贯穿在学生们的生活实践中, 希望本文的尝试为饮食消费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卢利林.试论消费转型时期消费观念的演变[J].学术论坛, 2006, (3) .

[2]赵卫华.消费的社会结构意义——早期社会学家的消费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 2004, (1) .

[3]方征.消费体验研究概览[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7) .

[4]蒋亦斌.当代中国消费观念变迁解读—从广告传播表现看当代中国消费观念变迁[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5]瞿国忠, 邵建红.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关系之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发制品市场为例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6]章娜波.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消费观念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1) .

[7]周宪.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J].社会学研究, 2004, (5) .

[8]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现代化理论[M].董兴华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9]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谢立中, 等, 译.北京:2003, 华夏出版社, 2003.

3.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 篇三

研究团队:

羌子琦 张艺腾 李慕尧 汪舒云 别秦伟 刘一晗 薛宇鑫 艾丽菲叶·尔肯(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细菌种类很多,它们不但会导致食物变质,有些致病菌还会分泌毒素,造成我们身体的一些病变,比如会通过伤口进入血液,会产生败血症、菌血症、菌毒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细菌最常见的危害是导致我们的肠胃系统感染,引起拉肚子、肚子疼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致病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能产生毒素,对肠道危害性大,能够引起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

通过检测与分析学生日常接触物品中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纠正人们思想中的一些错误认识。通过改进学生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检测样品的采集:

用消毒棉签沾取0.9%的生理盐水,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和公共场所易接触的物品上采集样品,然后以10ml生理盐水制备检测溶液。对手机、一元人民币、网吧鼠标等小型样品进行整体采样,而对于教室课桌桌面、健身器材等公共场所大型样品则采集400cm2的面积。每个样品采集5个,不同样品的采集面积如表1所示。

(1)细菌总数检测板

用于细菌菌落总数测定检测板含有TTO指示剂,可使菌落显示为红色,24小时可确定细菌菌落总数。

(2)大肠菌群检测板

用于大肠菌群菌落数测定检测板含有X-gal指示剂,在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的作用下可使菌落显示蓝色,24小时可确定大肠菌数。

(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板

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测定检测板含有X-phosphate指示剂,在过磷酸钙(acidphosphate)的作用下可使菌落显示为蓝黑色,24小时可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1.2带菌量检测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在10ml待检溶液中用移液枪取1ml样品稀释液接种在菌落检测板上,经恒温培养后可观察到生长出的细菌菌落,统计菌落数目,计算每种物品每毫升检测液的带菌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细菌培养结果观察

在被检测物品中,细菌总数最容易被检测到,菌落显示红色,检测量相对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少量物品中被检测到,菌落显示蓝黑色,检测量相对于细菌总数低。被检测样品中携带大肠杆菌较少,仅在一元人民币上被检测到,带菌量为7.2个·ml。表明日常用品和公共场所受大肠杆菌污染较少。

2.2学生日常用品带菌量检测结果

对学生日常接触的7件物品进行带菌种类及带菌量检测,结果表明家庭洗漱用品、流通的钱币带菌种类和带菌量明显偏高(图1)。从平均细菌总数比较,一元人民币带菌量最高,其次是篮球、牙缸内壁和洗脸毛巾,带菌量均达到了300个·ml以上。从金色葡萄球菌的平均带菌量比较,在检测的7件日常用品中,只有4件携带金色葡萄球菌,其中手机的携带量明显高于其他物品,高达284个·ml,其次是一元人民币,带菌量也达到了147.6个·ml。牙缸内壁和洗脸毛巾的携带量分别为92.4个·ml和44个·ml。在日常用品中被检测到的大肠杆菌较少,仅在一元人民币上被检测到,平均带菌量为7.2个·ml。

另外,在检测中发现,被检测样品的不同个体带菌种类及数量差异非常显著(图2)。手机样品金色葡萄球菌的带菌量最高,达到了1290个·ml,其次是牙缸内壁和一元人民币,分别携带金色葡萄球菌352个·ml和305个·ml,对人们健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一元人民币检测到细菌总数最高,达到972个·ml,其次是手机和篮球,细菌总数分别达到690个·ml和565个·ml。

2.3公共场所学生易接触物品带菌量分析

公共场所学生易接触物品的带菌量检测结果与日常用品有巨大差异,虽然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和细菌总数均被检测到,但除了取款机操作面板与网吧鼠标总带菌量较高,分别达到388.3个·ml和212.8个·ml,其余物品的带菌量均低于25个·ml(图3)。

公共场所被检测样品的个体带菌种类和带菌量差异也非常大(图4)。细菌总数的检测量最高,主要物品为取款机面板和某网吧鼠标,带菌量分别达到1397个·ml和1312个·ml,课桌桌面的带菌量也较高,为372个·ml。公共场所携带金色葡萄球菌的物品较少,但在学生每天接触的篮球、课桌桌面和教室门把手上被检测到,带菌量分别达168个·ml,141个·ml和17个·ml,应当引起关注。大肠杆菌仅在取款机操作面板和图书馆热门书刊上被检测到,虽然带菌量极低,分别为4.6个·ml和1.2个·ml,但同样对学生构成健康隐患。

3.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检测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发现日常接触物品基本都携带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在被检测的日常用品当中,一元人民币不仅同时携带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而且细菌总数是所有被检测物品中最高的。洗脸毛巾、牙缸等用品常被认为是干净清洁的,整天被握在手中的手机的卫生状况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检测结果显示这是人们思想中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洗脸毛巾、牙缸携带的细菌总数和金色葡萄球菌数量均较高,手机携带了大量的金色葡萄球菌,平均带菌量达到了284个·ml,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分析原因,像洗脸毛巾、牙缸等清洁用品本身经常接触水处于湿润状态,同时多存放在卫生间或水池边等比较潮湿、通风差的环境中,非常有利于细菌的滋生。

4.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1

一、问题提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至于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我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广大中学生们对日常的消费又是如何支配的呢?

二、调查目的

希望通过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消费情况,弄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消费开支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的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三、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是比较正确的,没有盲目追求社会的流行风。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在书籍上多花些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据调查,学生中,有58.5%的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向是书籍,这说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2

【研究课题】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

【调查方式】

发放调查问卷、与中学生当面交谈、网上了解。

【调查分工】

张奕羽:出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马成琳:实地调查、打印调查报告 邬一平:实地调查,协助撰写 曹豪威:实地调查、统计汇总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5日、7月20日

【调查地点】

新华书店天一店、中山店

【调查原因

中学生目前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却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所以正确引导中学生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利用暑期开展了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试图了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探讨其中潜藏着的相关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与帮助。

【调查说明】

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通过随机走访的形式对市内60名中学生与10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形式以调查问卷与交谈为主。发放调查问卷共70份,均有效。

【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1.消费前

在对每月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中学生零花钱都来自于父母,达56人,占93%;来自于其他亲属的有4人,占7%;没有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零花钱的中学生。

在对零花钱额度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是需要时向家人要的,达32人,占53%;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为每月固定,有28人,占47%;同样,没有中学生是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酬劳的。

在是否为零用钱作系统计划的调查中,一定作计划的只有7人,占12%;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偶尔作计划,达32人,占53%;从不作计划的有20人,占33%;作过但未实施的仅有1人,占2%。

2.消费过程中

在对消费心态的调查中,认为必要才买的中学生有14人,占23%;选择合适就买的达29人,占48%;怀有从众心理的有16人,占27%;怀有求异心理的仅1人,占2%。

在对消费内容的调查(可多选)中,买文具的有35人,占58%;买零食的有36人,占60%;买书的有31人,占52%,用于娱乐的有5人,占8%。

3.消费后

在每月是否有结余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学生选择有,达46人,占77%;只有14人选择没有,占23%。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消费100元以下的最多,有26人,占43%;消费100到200元的其次,有21人,占35%;消费200到300元的有9人,占15%;消费300元以上的只有4人,占7%。

4.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

在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的调查中,选择是的有32人,占53%;选择否的有28人,占47%。

5.关于家长

在是否关心子女消费情况的调查中,家长们选择关心的达8人,占80%;选择很少过问的有1人,占10%;选择不过问的也有1人,占10%。

在关于子女的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选每月规定的有5人,占50%;是他(她)要就给的也是5人,占50%;选择做家务付酬的没有人。

在有没有教育子女如何消费的调查中,选择有的达9人,占90%;选择没有的仅1人,占10%。

【问题与分析】

1.中学生在零花钱的来源上体现随意性。一是绝大部分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而且为数不少的同学在有需要时可随时向家人要;二是零花钱数额比较巨大,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有的还甚至超过了300元;三是没有中学生以做家务付酬的方式得到零花钱。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和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密切相关。

2.中学生在零用钱的使用上缺少计划性。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消费前一般都不作计划,有23%的中学生没有结余,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中学生在填写消费金额时态度有一些迟疑。我们认为消费经验也是一种自理能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个人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在平时就应该计划每月消费数目与项目,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及时总结自己的消费状况。

3.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反映出较强的可塑性。较普遍的心态是遇到合适就买,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买,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正是各种理念的定型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消费问题上也是如此。

4.中学生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性。平时的消费内容以买零食居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文具和书籍,用于娱乐上的消费为最少。这个结果比较符合学生的本性,说明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还是比较健康的。

5.学生和家长之间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一半左右的中学生认为消费理念受到父母的影响,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相比有八成的家长表示平时关心或者教育子女消费,说明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的关注度较大。在中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期,除了家庭教育,中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新生代,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5.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生活能力。和许多地方相比,宜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一些日常消费状况,我们小组特意在我院范围内做了此项调查。

这次调查不分年级,在各系随机抽取宿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在数据统计和数据对比分析中得出以下调查结果报告

一,在经济来源和家庭经济状况方面

调查结果中有66.33%的同学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费的,剩下的一般是靠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得生活费。在被调查的180名同学中,71.12%的同学来自农村,22.88%的同学来自城市,这些家庭中55.68%是可以维持一般家庭开支需要的,比较困难的占19.89%,其余的是可以满足一定享受层次的消费或是更高生活水平。

二,在消费支出方面

34.27%的同学平均月生活费在200400元之间,39.89%的同学平均月生活费在400600元之间,19.10%的同学平均月生活费在600800元之间,6.74%的同学平均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上。而平均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上的几乎全是男生,且大部分是艺、体类的学生。在调查中,只有少数的几个没有手机,除了拥有手机外,26.15%的同学还拥有电脑,近10%的同学拥有数码相机,12.62%的同学拥有MP3、MP4、MP5中之一,因此,每月同学们用在电话费、网费上的支出大多数是在30100元之间,也有28.42%的同学低于30元。分析中发现,在伙食费上(包括各种零食、饮料)的支出,有43.46%的同学处在200350元之间,36.65%的同学处在350500元之间,低于200元和超过500元的都在10%左右。在每月的生活费中,除了通讯、伙食费的支出较大外,同学们每月用在学习、旅游、购物、应酬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相对来说是较小的。

三,在消费标准及消费状况方面

55.08%的同学认为在衣食住行方面应以经济实惠为主,27.81%的同学认为在衣食住行方面既要兼顾实惠又要追求高标准,只有少部分的同学主张尽量追求高标准或是不清楚自己的标准。对待名牌、高档商品,过半的同学认为,其质量比较好,可以在打折的时候购买,也有的同学说是赶时髦,可以秀出自己的个性,也有同学认为其太贵了,浪费金钱。当问及每月生活费是否够用时,57.22%的同学偶尔会透支,17.11%的同学经常透支,主要原因是很少合理规划自己的开支。

四,在对待当地生活和物质水平及周围同学消费状况方面

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宜州当地的生活和物质水平是一般的,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偏高或是偏低。在看待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方面,近60%的同学认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20.43%的同学认为比较高,也有百分之十几的同学认为比较节俭。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我院大学生在消费状况方面大多数是合理的,符合当地的消费水平,但也存在着消费不合理的缺陷。大学相对中学来说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比较自由的。一些同学太过放任,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几乎从来不进行适当规划,常使自己的收入不均衡。大学是一个大场合,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聚集在这里,在经济生活方面每个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消费能力不一样,一些同学为了虚荣心、爱面子而去攀比,结果财政经常是赤字状态,甚至是负债累累。

我们作为大学生,不久也将进入社会,自食其力。大学阶段能否使自己的生活消费处在合理的状况也是一种生存能力,而且一个人的消费状况及消费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身的思想品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除了要学习好各类知识外,还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样才能从综合上达到合格大学生的标准。此外家庭、学校也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纠正大学生的一些消费误区,帮助大学生建立现代科学健康的消费观,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二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调查报告范文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6.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 篇六

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

每天放学时,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中学生的消费观有没有不恰当之处?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使我们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展开研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价值

研究目标:

1.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其消费特点及形成原因。2.提出引导中学生消费的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3.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学以致用,探索一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研究价值:

1.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消化教材和课本中的知识,在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

2.通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知识,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思路,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2.查阅相关电子资料、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3.做好中期汇报工作,调整研究计划。4.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我们每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级,共120名学生进行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116份。调查内容包括9条选择题和1条开放性问答题。

5.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11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三)总结阶段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在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查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报告格式、撰写成文。

五、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研究路线:

选择研究课题 提出理论假设 确定研究方案 调查研究 查问文献

文献资料分析 撰写研究报告 个案访谈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个案访谈法。

六、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基本没有零花钱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2.学生月零用钱数额统计分析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3.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4.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5.中学生零用钱的保管方式

数据显示:有45.5%的学生是由自己保管自己的零用钱,同时有34.6%的学生会把零用钱“上缴”父母,由他们保管,只有7.8%的学生会把零用钱存在银行里。

有许多青少年学生会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自己身边,以供平时使用,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一个表现,不过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在银行里,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银行储蓄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并不太适用,尤其是一些还没有拿到身份证的青少年,而且银行储蓄的手续和填写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都不是非常方便;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学生缺少理财意识,这与媒体中介绍的西方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会把自己的储蓄交给父母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在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体谅父母养家的辛苦,将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主动交给父母,也算是尽了一片孝心。

(二)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部分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学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多数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三)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1.作为当代中学生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消费引导,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七、研究收获与小结

1.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增进了不少的社会阅历。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问卷的编制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方面,为此我们请教了许多老师,力求能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中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在实地的调查与数据分析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边研究边学习,共同提高。通过这次真刀真枪的活动,真正让我们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2.在研究学习中,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辛苦,一份甘甜,通过大家努力,获取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附1:

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你所在班级: 1.你有没有零花钱 A.有 B.没有 2.你每月的零花钱是

A .100元以下 B.101-150元 C.151-2000元 D 200元以上 3.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可以多选)

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其他 4.零用钱的主要用途:(可以多选)

A.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买零食

D.玩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其他 5.如果有多余的零用钱你应该怎么办

A.交给父母 B.存进银行 C.自己藏起来 D.其他 6.对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 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看法

A.应该,一些特殊场合需要 B.没什么理由,应该 C.没必要着校服,抹杀学生个性 D.说不清楚 8.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 B.商品的价位

C.商品的款式及包装 D.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9.你经常购买的书籍(可以多选)

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 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它 10.你对中学生品牌消费的理解是:

附2:

关于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访谈内容

1.你认这中学生应该有零花钱吗?零花钱给多少更为合理?

2.你们零花钱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3.购物时你们更加关注物品的哪些方面因素?

4.你身边的同学日常消费中有“名牌心理”吗?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7.中学生日常消费问卷调查 篇七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 群体较特别,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方面, 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特殊的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 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问题。

二、问卷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72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0份。发放以陕西师范大学的同学为主, 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为了便于最后的研究统计, 收回的有效问卷60份中男女比例是1:1, 文理科比例是1:1。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 消费总额。

统计结果表明, 该消费群体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200~300元和300~500元之间。两种极限情况200元以下和500元以上的选择较少, 此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二)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饮食方面支出的花费居于100~20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因此, 该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 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与个人饭量有关, 但还是可以反映陕西师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三) 其他方面的花费开支。

据统计结果表明, 该群体的花费除去在吃的方面外, 其它的花费主要用于衣物等生活用品上 (见图1) 。从统计结果可估算出每月用于此方面的开支约为100元, 相对于学校的物价水平, 这个消费是合理的。

除去在吃的方面的花费, 在其他的方面:购买学习用品;购买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上网的花费;通讯开支。这四个方面的花费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显示的情况可看出:该校大学生每月花费于学习的开销集中在20元左右 (题8) ;每月上网的花费集中在10~30元 (题9) , 按每小时1元计算, 平均每天上网不超过一小时;每月用于通讯的花费 (包括手机和电话卡消费) 集中在20~50元 (题10) 。由这几点可看出该群体的消费较理性较合理, 每月有适量的学习花费而且应该较少有沉迷网络和过度手机消费的问题。

注: (1) A.B.C.D分别是题目的四个选项 (2) 具体数据代表内容参看附录问卷 (3) 表中内容指各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

(四) 勤工俭学方面。

在此方面, 该群体大部分人选择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补贴日用 (46%) 和增长社会经验 (40%) 。而且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类型有73.5%的人选择家教。从这两点可以看出, 一是该校大学生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太高, 有将近一半的人需要贴补日用。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出有近80%的人来自农村且有60%的人家庭月平均收入低于1, 000元以下;二是兼职家教是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首选工作。

(五) 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62%的人的生活费主要靠家庭提供, 这种情况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情况。而家庭的月平均收入有60%的人在1, 000元以下, 38.3%的在1, 000~3, 000元, 1.7%的在3, 000~5, 000元, 5, 000元以上的不存在, 该群体家庭月平均收入相对不高。

(六) 消费差异。

1. 男女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200~300元和300~500元这两个范围内;女生月消费主要集中在200~300元。二者的差别不大, 男生比女生略高。我们考虑到男生比女生在吃的方面花费大, 而女生在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等方面的需求又多于男生, 所以存在少许的差别是正常的。

2. 文理差异。

从文理专业性质不同来看他们的月消费额:文科专业约有1/2的学生月消费在200~300元;理科专业有43.3%的人集中在200~300元, 同样有43.3%的集中在300~500元。由此看来, 理科消费比文科消费较高。

3. 城乡差异。

在我们的调查中, 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月消费高。但在陕西师范大学中, 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说明该校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也并不严重。

(七) 自我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有46.7%的人每月的钱不够花, 58.3%的人感觉自己的消费结构一般, 60%的人觉得需要改进消费方法。而在问及其希望每月的生活费数目时, 有48.3%的人选择300~500元, 与大部分人的月平均消费差别不大。由此看出该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追求过多金钱、过度消费的心理。

四、调查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从其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月平均消费可以看出, 该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从其自我评价中可得出此结论:虽有60%的人认为应该改进其消费方法, 并且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消费结构持中立态度, 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消费心理不正确, 因为大多数人期望的生活费仅在300~500元之间。而存在一些不满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消费刚刚达到“温饱”, 在其他额外的消费上没有过多的钱, 所以希望消费方法有所改进是正常的。消费的合理健康与否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上的, 综合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得出结果: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消费结构基本合理, 消费心理健康。

五、相关思考

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 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 他们像鸡尾酒一样拉开层次, 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 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层次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而且也是地域差异性的反映。这点也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我们处于西北地区, 与经济发达的南方来比消费水平较低。不过相对来说, 我们出现的消费不健康问题也较少。但我们应该想一想, 是不是有了钱就应该随心所欲地乱花呢, 就不去考虑钱的来源, 也不去想如此的消费会给社会、身边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六、科学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 增强独立意识, 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 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 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 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 是任性的表现,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独有的概念, 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 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 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 良好的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结合。

8.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篇八

西昌学院是一所综合型高校,在校生人数2万余人,学生生源分布全国各地,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本次调查以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轻化工程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等12个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男生300份,女生2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2.4%。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目前西昌学院学生体育消费中用于购买体育服装的费用占学生总消费的39%,运动器材占11%,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占21%,观看体育比赛占16%,体育咨询占4%,体育场馆健身占7%,其他方面占2%。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形式多样,但总体来说,体育实物消费还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点。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的目的和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大学生体育需求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西昌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目的和动机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上,另外,掌握运动技术也是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

在体育消费价值取向的调查中,针对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式有何价值的问题,25%的学生认为有直接价值,63%的学生认为有潜在价值,还有12%的学生认为没有价值。大学生中认为体育消费是生活消费一部分的占41%,认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表现的占39%,其他占20%。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可体育消费的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认为体育消费是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

调查显示,西昌学院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与同学一起锻炼或独自参加体育锻炼;参加校、院、班集体的体育活动;少数学生参加体育辅导班。对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的统计显示,西昌学院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多种多样,虽然现今可供选择的校园内健身、运动方式很多,但多数大学生仍选择花费少又方便的体育锻炼方式,喜欢在运动场地展现自我、表现个性。

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的支出,可用价值(貨币)单位来表示,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及其生活水平的客观反映。调查表明(见表3):目前西昌学院学生体育活动月消费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基本上是靠家庭供给,部分消费来源是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也表现出了性别差异,男生体育消费占生活总消费的比例要高于女生,男生为65%,女生为35%。

另外,不同年级的体育消费现状也不同。通过走访了解到,一、二年级学生体育消费要高于三、四年级学生,主要原因是:一、二年级学生中开设的体育必修课会引起其在运动服装和运动器材等方面的支出,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忙于其他学业,参加体育活动相对较少。

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和走向。调查表明,目前西昌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主要体现在实物型体育消费、运动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阅读型体育消费等方面。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经济来源、体育品牌消费的影响、体育场馆服务的影响。

学生经济收入影响

调查表明(见表4),西昌学院学生的经济来源基本上依赖家庭,部分是靠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所得。西昌学院学生大部分月收入在600元左右,只有少数学生收入在600元以上。经济收入影响了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投入。

体育品牌影响

体育品牌也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有63%的学生在购买体育商品时注重品牌,只有27%的学生不注重品牌;大部分同学有攀比心理和行为。

体育场地服务质量影响

体育场地服务质量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大学生所拥有的资金有限,在消费中会考虑到花钱是否物有所值,因此,体育场地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也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策与建议

加强体育消费宣传,树立正确理念

学校要利用网络、报刊、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体育消费宣传,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体育消费。让学生明确体育消费的意义,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健康投资”的理念,杜绝体育消费中的盲目攀比现象。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

发挥体育教师职能,引导合理消费

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职能,加强对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形式的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课余的体育活动,并且对体育锻炼过程进行更加合适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选取正确、健康的体育消费形式,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加强体育场馆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在体育场馆管理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体育场馆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针对不同特点的大学生采取相应措施

要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等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项目,对部分因家庭困难而不能参与体育消费的学生,体育教学部门或有关部门可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来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锻炼,又可以解决学生无经济来源的困难。对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应给予积极的引导,避免学生中盲目追求时尚和互相攀比的现象发生。

9.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研 篇九

调研题目:

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研

调查对象:

根据确定的调查目的和我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以我校学生为主,加上文理学院和医疗学院的所有有时间参与问卷调查的大

一、大

二、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过程中,采用随机填写问卷和邮件问卷填写两种方式来获取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日常消费信息,最后将收集的信息运用统计的方法终点研究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探究大学生日常消费的来源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并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消费差异。

调查时间:

1、调查筹备阶段:2013年4月18日——2013年4月22日

2、调查设计阶段:2013年4月23日——2013年4月26日

3、实际问卷调查:2013年4月27日——2013年5月15日

4、问卷数据统计与整理:2013年5月16日

5、调研汇总分析并完成调研报告:2013年5月17日——2013年5月21日

调查内容:主要询问了在校学生每月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月平均消费状况、进行日常消费的价值取向以及在现行消费模式下导致现状的等。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渠道不多,很大一部

分学生由家长提供生活费用,占总人数的83.5%,通过自己做兼职得到生活费的学生有14.5%,2%的同学通过其他渠道得到自己的日常消费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大学生的花费花在基本消费上,例如吃饭、零食、水果之类。现在大学生在吃喝方面比较大手大脚,不懂得节约,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零食不断,现在大学生都参加社团活动或学院学校的部门,会经常组织聚餐,偶尔寝室之间也会聚餐,这是一笔开销。在购物方面女生花销很大,现在流行网上购物,虽然可以节省很多钱,但有一多半学生迷恋网上购物,经常在网上逛,看到喜欢的就立刻下手,又多出许多不必要的话费。个别学生追求名牌,在大商场购物,在穿着方面很费钱。

还有一些消费,恋爱消费,如果是同校会差些,异地恋比较费钱,来回的路费住宿费电话费,还要出去吃饭。旅游消费,夏季到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旅游,而去远一些的地方旅游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交通通讯费用,交通费用很省,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内,步行即可,偶尔去市内逛街学校附近都有很便利的公交车,一元即可。只有寒暑假或其余假期要去火车站才打车,所以大部分学生交通费用可以忽略不计。电话通讯费用,大学校园有优惠,校内拨打电话比较便宜,而且与家人都办理了包月的亲情卡,与同年级同学办理1000分钟免话费的服务,非常划算,除了偶尔与外市同学联系,电话费用也比较省。

调查中还提到了投资话费,包括购买股票、投资做生意等方面。

这方面有花费的同学非常少,很多同学并不了解如何投资,所以再大学校园里并不流行。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不会理财,也不重视理财,这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在被访者中,35.3%的同学认为合理的消费状态只要够花就行,42.5%的人认为每月都有盈余,只有22%的人觉得以消费计划为准是合理的。而之前分析到较多的被访者觉得生活费不够花或勉强支撑,钱不太够花,这是否是父母给的不够呢?其实父母所给的钱基本已经可以维持。从这里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每月生活费的花费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计划,只是单纯的觉得够花或者要有盈余就可以了,并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使得自己达到理想消费状态。调查感想: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这是某高校BBS上对当今大学生消费“具有绝对写真力”的顺口溜。一项来自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证实了上述说法:“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中国青年报》报道)虽然从我校调查结果看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但不能否认当代大学生的理财 意识薄弱。不能很好考虑自己手中所掌握的父母的血汗钱。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就是没有手机的也至少有几张电话卡,因此通讯费用在日常消费中占了相当重的分量。但在这部分费用中有多少是用在 和家人联系、和父母沟通感情呢?还可以看出

日常购物是除伙食外最大的开销了,但用在学习上的却不及其一半,父母们辛苦为我们挣学费,我们却不拿它用来学习,这难道不违背了 父母送我们上大学的初衷吗?

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学校以学习为主,花钱切忌大手大脚,给父母造成负担,不必要的钱能省则省,不注重吃喝穿着,理性消费。

调研结果建议:

(1)理性购物

只买生活必需品。减少因无聊逛街次数和时间,见到喜欢的物件时,先考虑自己是否需要,然后再看质量和价格

(2)计划性消费

所有储蓄应分次取出,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可行计划,按月或按周来取钱,不要做成“按需分配”。

(3)相应的提高学习方面的花费比重

一方面善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丰富,一方面可以买一些值得收藏的书籍或者是使用很强的专业书,以后工作的时候也能用到。

(4)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自身理财能力

调查表明,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不够强,对父母的依赖性过高,而且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财商”偏低,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

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大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对于现在以及将来都是有好处的。

(5)克服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

上一篇:感谢的名词 英文下一篇:社会管理视角下村庄合并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