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小镇项目建议书

2024-08-19

香菇小镇项目建议书(共6篇)

1.香菇小镇项目建议书 篇一

一、项目内容和规模

项目计划占地2500亩,建设用于飞机研发、装备、试飞、交易和航空地产于一体的航空产业聚集区。

二、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亿元,拟引进资金10亿元。

三、市场分析

随着通用航空的发展和私人飞行的起步,航空小镇的概念也逐渐被中国一些通航企业,个人及房地产商所认知,目前中国有很多城市都在计划建设航空小镇,市场前景广阔。

四、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亿元,实现利税0.35亿元。

五、建设条件

小寨乡位于冀州市区西郊、东邻京九铁路和106国道,南面紧靠省道郑昔线,北依石德铁路和石黄高速,境内衡杨路、冀门路纵横贯通,柏油公路村村相通,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六、承办单位概况

冀州区小寨乡政府,主要职责是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七、合作方式

独资

2.香菇小镇项目建议书 篇二

项 目 报 告 书

一、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香菇基地建设项目 1.2项目性质:股份合作

1.3项目建设单位:陵川县沙六泉香菇养殖专业合作社 1.4项目负责人:李永茂

1.5项目建设地点:夺火乡夺火村 1.6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

1.7项目建设年限:2年(2009.1——2010.12)1.8项目单位联系方式:***

二、项目建设的理由及建设条件

项目核心示范区位于夺火乡夺火村,该村地处县城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230户,814口人,区域总面积3.6万亩,其中耕地1086亩,全部为旱地。林地面积30529亩,牧坡面积5800亩,主要以种粮、养殖为主导产业。截止2009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93吨,年产香菇23万公斤,木耳5万公斤,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1.2%。

1.资源优势:夺火村既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村,又是林木资源十分丰茂的村。林地80%以上为椴木林,是生产香菇、木耳等

食用菌的最优质原材料来源。

2.气候优势:全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极宜香菇的生长。

3.技术优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地处山西省太谷县,是一所具有100年办学历史的高等院校。其下属的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具有完成该项目所需的常规仪器及场所、图书资料、计算处理软件等。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崔德方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发明了“食用菌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器具”获准国家发明专利,该发明对食用菌培养料袋的灭菌、接种、发菌等主要生产过程均在栽培架上进行,其接种是通过导种杆散播完成,大大简化了现在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污染率低、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另外三名教授长期从事香菇的大棚养殖和香菇产品的加工开发,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完成项目的技术实力。同时,由于该合作社已成立4周年,目前已建成17栋香菇养殖大棚,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同时,合作社还从晋城、河南等地聘请5名外来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使合作社成员户基本掌握了养殖香菇的生产技术,解决了规模养殖香菇在技术难题。

4.市场优势:由于受优越生态环境和优质原料的影响,质优良,营养丰富,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成为外地商争抢的热手货。目前已通过山西五色土杂粮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奉丹生物技术亦限公司、晋城柏基菌业有限公司,产品供不应求。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目标

1、新建香菇大棚33栋,连同原有17栋,达到50栋,成为当地香菇业核心示范基地。

2、建设菌种培养室150M,并配套相应设备设施。

3、购置冷藏、烘干设备各一套;

4、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格局,实现香菇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2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融资方案 1.投资概算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预计总投资177万元,具体构成:(1)新建香菇大棚33栋,3万元/栋,共需投资99万元,其中引种10万元,大棚设备设施85万元,袋料等4万元。

(2)建设菌种培育室150M,400元/M,共6万元,购置相应设备设施10万元,共16万元。

(3)购置冷藏设备一套需10万元,烘干设备一套需20万元,共投资30万元。

(4)配套解决基地用水工程,主管道需要2台水泵,3吋钢管800米、3吋塑料管2200米;高谷堆修一个150立方的高位池。项目区建一个100立方的高位池,2吋塑料管1300米,水泵1台,共需30万元。

(5)其它用2万元。2.项目融资方案

2项目总投资177万元,其中自筹52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125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

2009年,根据项目要求,4月底之前完成了规划、落实项目区域和农户,完成了20栋大棚建设任务,建设菌种培养室,购置,了相应的配套设备设施和冷藏、烘干设备。技术培训500余人。

六、项目运行机制及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该项目采取股份制运行机制,实行合作社管理,集中销售,联户经营,种植户受益的办法进行,以“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食用菌生产和销售,广泛吸收食用菌专业户,统一销售,统一品种,提高全村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七、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按每栋大棚10000袋,产菇0.75-0.9公斤/袋,5元/公斤计算,50栋大棚年收入可达200万元,第一年可收回投资,利润约为30万元。从第二年开始,年利润可达150万元。带动100户农民进行香菇养殖,就地解决200个劳动力,户均纯收入1.5万元。

社会效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可带动100户农民生产香菇,带动作用明显。同时,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林业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是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模式。

八、环境影响评价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只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反应,不使用化学添加剂、防腐剂,不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

九、结论与建议

3.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 篇三

一是制定明确的创建要求。

培育特色小镇,关键是牢固抓住特色小镇的定位。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而是培育新经济的新载体。产业定位方面,特色小镇要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旅游风情、历史经典等产业,明确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建设空间方面,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X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X平方公里左右。功能集成方面,特色小镇注重宜居、宜业、宜游的有机融合,具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注重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合理保护和开发。项目投资方面,在主攻产业内谋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原则上X年内要完成固定投资X亿元,每年完成固定投资不少于X亿元;市级特色小镇原则上X年内要完成固定投资X亿元(不含住宅项目),每年完成固定投资不少于X亿元;投资于特色主导产业的占比不低于X%。总之,特色小镇力求“一镇一业”,每个小镇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小而美”。

二是拓宽丰富的融资渠道。

创建期间,支持特色小镇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专项债券或集合债券等各类债权融资工具用于特色小镇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支持特色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各类省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省市PPP融资支持基金等。支持特色小镇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特色小镇内旧村改造项目优先列入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

三是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单纯依靠政府,会出现效率低下、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全部依靠市场又会产生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因此,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建设主体,鼓励由特色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或行业协会商会牵头,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营平台。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做好市场运行监管、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

4.芒市东南亚风情小镇项目简介 篇四

芒市东南亚风情小镇是州市重点项目。该项目由德宏新中兴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地位于德宏州芒市东南片区(金塔路、芒罕路和仙池路围合区域),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区位条件较好。项目用地南紧临勐巴娜西珍奇园,与勐焕大金塔隔路相望。远、近景观较好,远可见孔雀湖畔雷崖让山之巅的勐焕大金塔,近可观勐巴娜西珍奇园中的给类珍奇林木。

芒市东南亚风情小镇项目总占地约546亩,建设周期约3年。项目建设分东、西两个片区。西区为占地约76.2亩的东南亚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东区为占地约470亩的商住区(主要由名族风情街、东南亚风情商业街、度假居住区等组成)。西区的芒市东南亚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是集会议、度假、景观SPA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东南亚、国内、省内、州内的高端会议中心;度假酒店是集商务、度假为一体的五星级景观酒店;景观SPA以水疗和东南亚养生理疗为主,提升度假酒店品质。

5.影视特色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14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资产负债表

15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

16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18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 、影视特色小镇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香菇小镇项目建议书 篇六

我国小镇开发存在的三点问题:

1、定位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意:小镇风貌无特色,人文风情不诱人,承载能力差。

2、产业联动不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3、没有实现产品开发与文化创意的结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走出当前认识上的五大误区:

由于特色小镇是一项新事物,当前各地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特色小镇=特色镇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位于城市周边、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重要功能平台。特色镇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概念,以某种主体功能为特色,或有产业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风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围,由居民社区和村庄构成,按照政府组织架构体系来管理的行政区域。

误区二:特色小镇=新城建设 发展特色小镇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首先特色小镇规模不大,不是追求规模效应,扩张效应,而是追求集聚效应,紧凑效应;其次特色小镇不是土地财政的载体,而是创新创业的空间,是新产业、新动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镇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后特色小镇要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误区三:特色小镇=园区建设 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小镇离不开特色产业,但又不是单纯的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园区开发。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工业4.0为引领,以2.5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为主,重点在于研发设计;二是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品牌、展示转变,重点在于营销服务;三是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满足市民短期、重复、特色需求,重点在于休闲服务。另外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是其与园区开发的重要区别。

误区四:特色小镇=景区开发

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可以发展成为景区,有些历史人文古镇,自然风光优美的小镇也兼具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从这个角度而言,特色小镇和景区开发有共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传统景区开发模式。特色小镇在旅游客源市场上,更强调满足周边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游活动上,更强调体验和参与;在旅游发展目标上,更强调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功能开发上,更突出互融互动。误区五: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特色小镇离不开乡村本底,但与乡村有着本质的不同,体现在一是形态不一样,二是功能不一样。特色小镇集聚了大量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是既有乡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术和特色人才的区域经济发展单元,需要探索利益主体多元、公众参与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美丽乡村更多的是强调乡村发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产业支撑,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等。

怎样打造特色小镇:

1、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力求“聚而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首先要进行产业定位。实现“一镇一业”,“特”就是主攻当地特色产业,而不是其它。“强”主要表现为围绕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将特色产业培育成行业中的“单打冠军”。其次要将特色小镇功能集成“紧贴产业”,“聚”就是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特色小镇,它的文化和旅游功能就是从当地特色产业中挖掘。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美”就是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

2、功能定位,适应大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

按照提升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养生居住区。重点发挥“三大功能”:生态养生居住功能,旅游、度假功能,产业培育功能。宜建形态:未来最有潜力的小镇主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前者,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农耕文化为内核,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特色渔业等)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风格和既能自适、协调发展,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后者,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如古色古香的民族建筑或风格别致的欧式建筑、现代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两种模式各有侧重,但并非完全绝对,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融合。由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公司策划、规划的安徽宿州青藜生态小镇,以鲜明的产业特色香稻米为龙头,着力培育生态有机农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鲜明的生态特色为载体,充分利用天然水库、山林、龙泉井水,注入休闲养生度假新理念;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禅文化的鲜活性为内核,形成乡村气息浓郁,农业、旅游、文化协调发展,让小镇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3、规划设计,保持“特色小镇”的鲜明性和乡土文化的鲜活性。A、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有的地方山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山谷”或“水乡”的地域特色。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乡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庄园”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保持风格的独特性。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B、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C、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目前,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更显重要。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大健康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D、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医疗健康,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健康养老地产jkyldc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E、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特色小镇的建设,耗时、耗力、耗钱,其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小镇的发展步伐和群众的生活状态,关系重大,必须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从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从特色小镇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从筑巢引凤到招商引资,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从小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都要系统思考,系统设计,以充分体现服务于特色小镇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宗旨。

关于特色小镇的四点开发建议:

1、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发展。

要尊重三个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城乡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特色小镇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光开花不结果。既要定目标下指标,又不能唯目标唯指标,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挥企业家精神作用。在结合各地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引导,通过政策引导发挥基层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发达地区、特大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周边,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对于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发挥二者在功能定位、产业主导、居住群体、吸纳人口、投资规模、消费层次等方面各有侧重的特点,形成互为点缀、互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新形态。及时总结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

2、控制规模,集约打造。

规模的大小服从于三个原则:经济原则、需求原则、集约原则。特色小镇的打造,不但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耗费极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控制规模,避免严重浪费资源。此外,由于小镇的打造还是新生事物,市场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其它不可测因素,不宜盲目追求规模。经济型特色小镇不但资源利用充分,而且便于管理和调整产业策略,符合集约化原则,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政策护航,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有政策护航,并实现机制创新。

4、设立机构,制订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大问题,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并实行政策倾斜。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都需要由专门结构去统筹、协调。此外,还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小镇建设扫除障碍和隐患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投资巨大,政府必须广辟资金渠道,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

建议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

创新小镇后期业态招商机制,确保顺利“筑巢引凤” 政府须着力创新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筑巢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小镇的繁荣。创新小镇居民招入机制

除采取宅基地置换和商品房运作方式,以吸引本地村镇居民和其他区域部分富裕群体入“巢”之外,还可采取动员原有小镇居民“等面积”整体置换等方式,快速聚集人气。此外,在首先满足本地居民入迁前提下,适当考虑放宽户籍限制,接纳外地和外籍人员入迁。部分房源打造成“特色度假屋”出租,以吸引“临时居”。

作为一种新举措,特色小镇打造的价值,需要人们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认识,功在今朝,利在长远。如能做到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在不久的将来,特色小镇一定会变成最为诱人的地方。

特色小镇生于创新,也只能成于创新。改革作为制度创新,正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让我们以观念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以要素创新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全面的创新发展,赢取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新进展!

版权说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雷同请联系本人删除平台推荐:

活动通知:2017年7月22日—24日 《第11届中国特色小镇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总裁峰会》将在中国.深圳 隆重开幕!集合20多位行业大咖和一线操盘手亲自为您全方位解读互联网特色小镇规划申报、特色小镇IP打造、特色产业规划、特色小镇运营、项目投融资等,与参会嘉宾共同践行20几个项目的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会议时间:2017年7月22日-24日(3天2夜)会议地点:中国-深圳

参会对象:特色小镇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400人)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汗马研习社

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

【峰会特色】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实地考察

峰会主题板块

第一板块:特色小镇产业政策、产业趋势、申报审批及规划解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乔润令副主任、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季院长、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

第二板块:特色小镇标杆项目运营模式创新及实践(梅洪-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望桥-袁家村、傅林江-蓝城集团执行总裁,庄锦华-台湾百亿桐花祭操盘手 业内大咖齐聚)第三版块:欢迎晚宴+文旅 特色小镇创新IP资源链接会(圆桌对话、项目路演、自由交流、洽谈合作)

第四版块:特色小镇项目IP打造、核心价值提炼及运营创新(陈南征-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副书记、袁家村-望峤,第五板块:文旅,特色小镇投融资创新模式解读及实践(国开行信贷局原局长-袁英华 探讨特色小镇如何获得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华侨城旅游投资董事长曾辉,中铁投资副总经理李川)

第六板块:特色小镇创新IP及创新运营体系案例解读(田妈妈亲自农业)

贵宾席及会员企业专享:

第一板块:特色小镇标杆项目实地考察研讨(1甘坑客家小镇;2观澜版画小镇;3大浪时尚创意特色小镇;项目负责人全程陪同讲解、小型会议研讨)第二板块:文旅特色小镇项目问诊及需求对接

上一篇:新年发朋友圈下一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学习心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