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024-09-30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精选8篇)

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篇一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认为: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爱学、能学、会学的现代学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可见,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理论相当重视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设置障碍来励炼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知,让生明确参与学习的方向;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大大丰富学生参与学习的资源;教师可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多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空间;教师可进行分层教学,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在民主、和谐、友善、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文化知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引导主动参与策略

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认为: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爱学、能学、会学的现代学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为体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因此,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理论相当重视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策略一:障碍励志 激发参与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靠学习责任感和学习兴趣两个要素得以保持,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他们都是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而励志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趋于稳定和自觉。要想激励学生努力奋发向上的志向,离不开障碍的磨炼。因此,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的提出一个又一个使把劲能跨越的小障碍,从而激发学生排除万难,勇攀知识高峰的动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知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先通过一个用铁丝弯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用“切断并展开圆周”的方法,可测得这个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又拿出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圆,用“切断展开法”能测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的回答是不能。那么怎样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呢?肯定有好办法!通过动手尝试,学生得出了“绕线法”和“滚动法”两个好办法。这时,教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谁能测量这

[1][2][3][4]

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篇二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认知心理学也指出,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大量实践也证明,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与“学”当做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 应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上, 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 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举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时, 应立即肯定:“你们真行”。当学生回答错时, 应该鼓励学生说:“你再仔细想一想, 老师信任你, 仔细想之后肯定能答出来”。在教学中, 老师要经常走下讲台, 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亲切交流,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倍感亲切, 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 才能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创设“悬念”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学生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 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 自觉地探索问题, 获取新知,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 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老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 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 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我们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 一般一个人有几岁, 就会过几个生日, 可是小强满12岁时候, 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 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 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 及时导入新课,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三、创设活动情境, 提供主动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结构, 创建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并积极思考, 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主人。因此, 在教学中, 针对小学生喜爱做游戏的特点, 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 参与情境中的游戏。

例如, 我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时, 一开始, 便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中, 让学生上台买货, 在买卖对话中, 了解并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数量关系。紧接着,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 并用本节所学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必须根据顾客买商品的情况, 正确填写发票。这样, 使整节课都融入到活动中, 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 学生既要动脑编题、动手计算, 又要动口表达意图,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 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 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这样教学, 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 而且还全身心的体验数学, 获得了乐趣, 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四、创设参与条件, 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过程, 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关键。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 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到, 应该先把三角形转化为熟知的图形, 再推出面积计算公式, 之后便让学生操作学具。

结果, 大多数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 但也有学生用一个三角形剪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结果, 大家从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 学生自己推出公式, 不但理解得深, 记得牢, 而且训练了动手操作的技能, 培养了创新的意识, 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篇三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参与的兴趣

课堂上,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教学的实效性便成了现实。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心理学表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维,有赖于心理自由,因此营造愉悦的氛围不容忽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人人都有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关爱每一个学生,并且通过一定的语言、表情、行为传递给学生。学生没有压抑的心理,就会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敢于大胆开口,保持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

其次,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如学习文言文《勾践灭吴》,我改变常规文言文串讲教学的模式,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不再觉得课文枯燥无味,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二、根据教材,创设参与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因此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宰下的文学分析式、问答串讲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如我在教学高中第四册节选的《雷雨》时,要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要让学生品味戏剧语言,就必须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而反复阅读,不能只是让学生坐在那儿一遍一遍地默读朗读,还要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读或演受到感染,从而对戏剧人物有更深的了解。接着我又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还是假,学生个个参与,踊跃发言,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

三、鼓励质疑,提供参与平台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

如文学鉴赏课上,学生正在热烈讨论《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冷酷虚伪,一个学生冷不丁问道:“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最后终于对玛丝诺娃认罪忏悔,为什么周朴园对鲁侍萍却毫无愧疚?”问得好,两者具有可比性,但问题太大,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在肯定提问学生的质疑思维的后,我启发激励学生课外认真阅读《雷雨》全剧以及小说《复活》,并让学生写一篇比较性的赏读文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能从宗教、时代、人性、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作出了评价,这一次探究性的参与课堂教学,完全缘于善于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

四、巧设课堂提问,感受参与的成就感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播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路,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精巧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产生汲取知识营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叫学生想说,令学生愿说。如在教《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我就问学生:刘兰芝和焦仲卿情投意合,为什么不能像现代人那样双双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原因在谁身上?学生一听,纷纷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说是为了达到不需要说”。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篇四

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明德小学

张德利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积极的参与兴趣,创设参与的机会,教给参与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

关键词:数学教学

积极参与

引导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积极参与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以疑激趣,进而把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使其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如在教“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一改惯常的做法,提出与学生来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学生很高兴。当学生才计算出一道题时,我已经计算完毕。学生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这样神速?这里面一定有奥秘。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一下每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研究中来,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创设活动情境,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与挑战性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关键。

1、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教学时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活动中,多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让学生通过量各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把他们相加,和总是180度;又通过把三个内角撕下拼成一个平角。从而认识到三角形无论它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内角和总是180度。

2、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讨论能够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发表看法,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我启发学生只通过一个梯形用剪拼法,把它分割成已学过的一些图形来推导,学生分组讨论后,将图形分割推导大致归纳如下:(1)、分成两个三角形;(2)、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3)、剪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4)、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求梯形面积有很多种方法。

三、创设语言情境,教给积极参与的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后,给机会让同桌学生说一说操作过程;公式推导后,说一说推导过程;概念理解时,让学生口述一下概念的关键字及本质特点;解决问题时,说一说解题思路或方法。如在解决方向类题目时,先让学生说说以什么为参照物,狮子馆在大象馆的()面,是以大象馆为参照物,所以应在大象馆建立方向板,然后在方向板上指出对应的方向。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教师应给与高度的评价。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敢说、都想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说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5.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篇五

黑龙江省庆丰农场学校 梁海燕

【摘要】针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尝试,在乐器进课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改变教学策略,真正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初探;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中学 学生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寓教于乐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提供给儿童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是苏联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我认为这就是针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的。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是参与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的任务是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我们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舞姿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1)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及音乐文化底蕴不同,在我的竖笛课上进度不能够统一,我就选用了学校的好办法,“音乐课上一帮一小组”,让学的快的学生教学得慢的学生,我把规矩定好,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并且举行比赛,看看谁教的方法好,谁的学生学得快。因此学生非常有积极性,也解决了班级的纪律和吸收程度不同的问题。当然这个办法并不是百分之百对学生好用。

(2)当学生对本学科没有一点点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和操作演练的内容有比较高难度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无精打采、漫不经心、态度消沉,即使参与,大多数被老师牵制参与的,因此,我决定优化教学活动设计,首先,我把手影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每节课开始之前,我带领学生们进行手影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多得积极性,学生能够运用手影组织一段小故事,运用手影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这个活动不断进行中,我发现孩子们能够运用音乐进行创造,让班级一些不喜欢音乐的男孩子们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有的男孩子在课下上网查视频,运用身体去做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让音乐课活跃起来,在下面进行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进行。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我通过在网上收集图片,视频等方式制作电子相册,或者通过同样风格的音乐来导入是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来体验本课音乐的`美,只有学生能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才能真正受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更好的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来促进音乐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生体验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体验之中,亲自去感受,去品位,去接触音乐作品。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我们为学生配备了教学音响资料、各种音效资料以及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乐器,以及能发音的物体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必要的物质以及材料、设备的准备,激活学生的研究参与欲望。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声效,给学生播放音乐片段或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乐器、声效资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铲子、塑料碗、酒瓶、易拉罐等探索声音,为音乐片段、电影片段加配声音效果。有些学生尝试用塑料碗有节奏的拍打,模仿马蹄奔跑,有的在酒瓶中加水探究音乐的不同音高为音乐片段配乐等。学生还利用日常用品的“打击乐”及乐器进行小乐队演奏练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演奏着他们的“锅碗瓢盆儿”交响乐。例:在《雷鸣闪电波尔卡》一课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部分音效,雨中雷鸣的声源,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去研究创作雷鸣电闪的声音,也有的用日常生活用品去研究,也有的学生运用身体敲击节奏或口技模仿等方式去模仿自然声。学生们用音乐语言来表现电闪雷鸣的景象,从而激发了极大的兴趣。在体验中,学生们通过敲击、吹打、弹奏等音乐技巧的尝试,既感受了音乐,也掌握了技能,也了解了理论,使学生较有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多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的乐趣,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我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上总结了五个优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二、利用信息技术 更加真切的了解乐曲时代背景

三、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了的音乐文化视野

通过我在音乐课上的大胆尝试,我的学生们能够愉快的在音乐课上学习音乐技能,体会音乐的美,能够洗涤心灵,做一位正直的中学生。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挖掘并加以引导,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作者简介】

6.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篇六

首先,授人以渔,为学生自主学习传授方法。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丰富学习活动,品味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自我需求,另外在活动中不断品味成功的喜悦,从而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其次,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时间。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7.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篇七

教师通过情感教育,使课堂产生情意共振,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树立参与的信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与热情.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参与热情从何而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始终满怀热情,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点参与,充满对学生的爱,对数学的爱,对数学教学的爱.以满腔的教学热情来感染学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实施激励评价,增强学生参与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联想真丰富”、“你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引导全班学生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此外,我们还利用作业评语传递教师的情感,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如“好!”、“你能行!”、“别泄气!”等去鼓励他们.鼓励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能力,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

三、揭示数学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美.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的奇异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像形象的简洁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的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的艺术美等,到处可见.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的应用性.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学习动机.

四、设计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参与

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笔者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设定教学的分层目标,提出分层要求,采取分层训练,广泛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主动发展,使学生各有所获.

例如,在初三总复习一次函数中,笔者布置了下面一道课堂练习: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点(-1,-3).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以及该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若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此一次函数图象有一交点(1,m),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4)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解不等式:

拓展题:能否应用上述方法完成下题?已知抛物线y=x2+bx经过点(2,1),解不等式:.

这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是这样的:学困生完成第(1)、(2)题,争取解决第(3)题;中等生完成第(1)、(2)、(3)题,争取解决第(4)题;优等生四小题都完成,并解决思考题和拓展题.

本题从求一次函数关系式开始,然后涉及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以及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一些基本知识点,再涉及两个函数的图像交点,直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综合,层层递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有些学生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8.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篇八

一、让学生学有兴趣

(一)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资源

现有的教材版面活泼,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时代信息感强,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大量学生喜欢的卡通形式、生活情境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很感兴趣。例如,学习《大于和小于》内容时,教材就呈现了四种动物:6只熊猫、8只大象、4只小猴、6只小狗,学生喜欢这4种动物,学习兴趣浓,在课上就主动地参与学习,组成学习小组任意将两种动物互比,很快地知道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有的学生甚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把一种动物与另外两种动物的总数相比较呢。在教材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师如能充分发掘教材因素,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相机教学,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感觉数学很有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创操作性情境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情境之一。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可组织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找一找、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动手折角、做角、画角。学生通过操作,不仅掌握了角的组成,还发现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2)创游戏性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把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觉得是一种舒服的享受。例如,我在教学中常常设计“摘苹果”“小小邮递员”“爬楼梯”“空中旅游”等各种形式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故事性情境

小学生天生爱听故事,个个都是故事谜,教师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适当把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再借助于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教学《除法的两种分法对比》时,我通过多媒体讲了一个故事:星期天,猫妈妈到河里钓了6条鱼回来,准备分给她的3个孩子吃,可这位猫妈妈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你能帮猫妈妈想个办法分鱼,使3只小猫没意见吗?生纷纷举手,甲说:“6条鱼,平均分给3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2条鱼,正好分完”,乙说:“还有一种方法,6条鱼,每2条分给一只小猫,这样分给3只小猫,也正好分完。”我趁机说:“小朋友,甲、乙两位同学这样帮猫妈妈分鱼,她的孩子们满意吗?(满意),但为什么他们的分法都能使3只小猫没意见呢?而这两种分法究竟有什么异同呢?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学生齐声响亮地说:想)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同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被有力地激发出来。

(4)创竞争性情境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竞赛无疑又是触发兴趣的情境之一,而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不可自己之势,非决一高低不可,例如,学习《计算教学》时,我常采用“抢答”“登山夺红旗”“击鼓传花”“攀登智慧塔”等竞赛形式,使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引发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畅通,富有创造性,同时也能点燃后进生积极奋进之欲望。

二、让学生学有信心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勇于探索,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永远无法代替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和教材上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思考和解答问题,而应该允许并提倡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有些学生的想法很幼稚,不太合理,甚至是错误的,也要注意倾听,也要宽容他们,并称赞他们敢想、敢做的勇敢精神,再激励他们“想一想”,在鼓励和赏识那些大胆探索创新、求异想法的同时,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中的“怪想法”,更不能讽刺、挖苦,让学生产生害怕心理,要坚持在表扬激励中一步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不断探索的勇气。

(二)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会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99×1= 99×4= 99×7=

99×2= 99×5= 99×8=

99×3= 99×6= 99×9=

师问:“会算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在激励下,很快算出了答案,而且全部正确。我在鼓励的基础上趁势又问:“计算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99乘几的积就等于几百减几的差”,(如99×2=200-2=198)有的说:“99乘几的积是这样得来的,先把9乘几的积分开,中间插入一个9。(如 99×2=198)……我为学生有如此好的发现而大加赞赏:“你真棒!”“你发现得真好!”“你真爱动脑筋!”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再次激励学生:“根据你的发现你还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得到赞许后,又积极思考、讨论想到了计算999乘一位数的方法,“9999乘一位数”的方法,甚至还有学生推到了计算“999……99乘一位数”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鼓励、引导、点拨、表扬中,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引导自主探索,让学生灵活掌握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常规模式,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还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并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分课时巩固掌握,而是先让学生从2、3、5、7、8五个数中选3个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把这些题分成两类: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初步理解什么是进位加法后,再让学生探索其中的任意一题,如35+7等于几?学生有的同桌合作,有的学习小组合作,在教师的点拨中寻求到了多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有的说5+7=12,30+12=42,所以35+7=42;有的说35+5=40,40+2=42,所以35+7=42;有的说7=10-3,35+7也就是35+10-3=42;有的说我也可以把35先看成40,40+7等于47,47再减去多加上的5不就是42了吗!还有的想到可以用竖式帮助计算,教师适时再提出“十位上原来是3怎么变成4啦?”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更进一步会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相互讨论、交流、启发、协作、大胆探索中,发现了不同的思路,掌握了多种算法,学生在计算时也能根据题目灵活地选择某种算法进行计算。在自主探索学习中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新的能力。

(二)设计开放习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设计“开放型”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开放题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如教学“在58个苹果中,拿去几个,余下的能平均放在8个盘子中?”这是一道条件性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任意补充合适的条件,说出多种不同的方案,教师再引导学生把几种方案有序地说出来。再如,写出满足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都一样的三位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解决这个问题,少数学生不仅会写出符合条件的三位数,还会有规律地写出来,有的学生还会用字母来表示这个三位数:ABA、XTX……(B、T为0~9任意数字,A、X为1~9任意数字)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探索性,它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情境比封闭题所能提供的问题情境更丰富、更复杂,因此也更具有挑战性,为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三)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知识

《国家课程标准》中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增设一些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在平时,我们都特别重视这类实践活动,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初步认识》后,就安排了一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学生自办商店,并亲身扮演经理、营业员和顾客,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的问题。

总之,教育的一切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上一篇:锅炉房管理规定下一篇:适合公司年会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