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素养题集

2024-10-02

教师基本素养题集(8篇)

1.教师基本素养题集 篇一

新时代教师应该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这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称职的基本条件。一位好老师,首先自己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去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用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去感染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观传给学生,使学生具有比较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位优秀的老师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学识,过硬的专业知识,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具备仁爱之心,用爱去激发爱,培育爱,传递爱。

首先,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由后天的养育,个体所受的各级各类教育,人生经历以及已有的生命实践沉淀而成。在现在的基础上,未来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年龄越大,改变的可能性越小。

一.新型教师素养有哪些要素?

1. 个人价值取向以及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事业心。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事业心是建立在教师自己对工作价值认识的基础上。由于少部分教师这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功利性更强,例如:为了晋升职称而写论文,在公开展示课上,只愿意上自己熟悉的内容甚至弄虚作假。

责任心。责任心是教师在自己必须履行的职责基础上的认识,完整的责任心不仅是承诺的兑现,而且做了什么?如何做?包括对后果负责。

爱心。这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特殊要求。涉及职业情感问题,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友好,团结同事。最集中表现在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付出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珍爱自己的职业尊严和声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内驱力是最重要的力量,是一种自我潜能的开发和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有自己的目标,遇到困难不自暴自弃。

2. 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

文化素养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的。而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则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也是学习,创造,发展能力的养成必需的,是希望拥有高品质生活的人必需的,更是发展型教师必需的。文化底蕴的丰富和养成,不仅需要阅读,倾听,观看来吸收文化资源,还需要对人生阅历体悟,思索,内化,融合和沉淀。读懂昨天,今天与明天。

3. 实践创新的思维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善于策划,注重策略的选择和方法的系统设计,强于反思和重建,既要自我反思,还要帮助他人反思。提出批判性意见,这是弥补我们的不足。敢于冒险,敢于开拓,勇于承担带有一定风险的任务。

总之,基础素养是“文火”慢慢炖出来的汤,靠急火是不行的,是一种长期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

1.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所以必须有专业知识背景,掌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包括学科发展史以及未来的趋势。掌握学科授课基本途径和方法,并且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以及满足学生创造意识培养的需求。

2.教育专业素养

教育专业素养可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论等。紧密与专业素养复合,内化,深化。教育专业素养能拓展对学科素养认识的范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总之,新型教师不仅应该有道德理想,坚定信念,扎实学识,更应该有仁爱之心,只有教师具备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我提升的内驱力,才有了源头之水。有没有追求是一切的起步,有追求,就能进入在路上,一路创造心境,享受风光,实现收货的成长状态。

2.教师基本素养题集 篇二

历史教师的素养, 是指教师在从事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通过参加这次观摩课活动, 我认为, 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应该说, 凡是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各市地选拔的优秀的学科代表, 可以说是参加各种比赛无数, 久经沙场。但仍有一些人会出现心理紧张、语无伦次等怯场表现, 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面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面对新课改中教材的变化, 面对有思想的学生, 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偶尔的尴尬场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去调控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变化。这种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基本能力。

2. 高超、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历史教师来说, “三寸不烂之舌”, 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次观摩课上, 有一位女教师给我印象很深, 记得是在讲祖国统一大业时, 她分别用“紫荆花开”、“白莲芬芳”和“杜鹃怒放”来引出有关港澳台回归的知识点, 加之多媒体有声有色的配合, 很快将大家带入诗一般的意境当中, 效果极佳。教学实践表明, 历史教师掌握运用语言技艺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任务完成的质量。精心设计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语言, 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探求,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 能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因而,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理论水平外, 语言修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3. 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但也要注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在这次活动中, 所有的选手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这应该说是教师对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运用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趋势。特别是对于文科教学, 效果更为明显。因此, 许多授课者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 课件容量很大, 不仅把课本的内容都搬到屏幕上, 还相应地展示了许多影像资料, 甚至不少老师因为有了多媒体, 干脆不再写板书。事实上这样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只顾看热闹, 并未能学出“门道”。他们头脑中虽然留下了很多图像, 但教学重点没有突出, 难点依然存在, 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 该做笔记的也没有记下来, 连课后的复习都失去了依据。这一点给我的启迪是:在运用多媒体时, 要处理好两种关系。第一种是多与少的关系, 或者说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实际上, 新课改的教学手段不仅是多媒体的运用, 还应是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联袂演出。在尽量熟练运用的同时, 要认识到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 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必须对常规教学手段做到心里有底。要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 要在教学中注意多媒体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密切结合。第二种是要注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 要做到因地制宜, 追求低成本与高效益的最佳结合。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何种教学资源, 而不是把使用多媒体看做是前卫和时髦, 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4.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做学习型教师。

时代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 必须首先适应这种变化。“活到老, 学到老。”这句话告诉我们, 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理念。这次观摩课, 很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获奖者多是观念先进、教法灵活的青年教师。这使我体会到后生可畏、后来居上的危机。我想, 有经验的教师不能光凭经验教学, 吃老本, 应该不断通过学习来拓展视野, 更新观念,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设计教学, 这样才能不落伍, 才能顺应教改潮流。

5. 拥有开放的思维, 开放的意识, 做复合型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打破了学科的封闭性, 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进而加快学科教育在学生身上的整合作用。近年来, 高考仍采用的是“3+综合”模式。不仅客观上呼唤着各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渗透, 而且也为它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主体知识和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灵活、开放的联想、迁移和重组,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或说明。譬如就文综内部而言, 一般是地理定位, 历史连接时空, 政治解释道理。自2008年开始, 综合的范围和深度有所加大。例如有这么一个题, 说南昌起义发生在十四点多钟, 应是什么时辰?这实际上考查的是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开放的思维与意识, 不能封闭孤立地看问题, 而是要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只有老师这样去做了, 才能带动同学们开放性、综合性地学习和理解问题。

6. 密切关注现实, 使历史更具时代性。

3.如何提高教师基本素养 篇三

关键词:教师素养;学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56-0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1世纪,根据教师角色特征和职业特点以及教师的劳动特点,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21世纪,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條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

3、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4、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素养。“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工作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怎样的世界观的问题。

5、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为了完成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所教专业的知识深钻吃透,准确把握,具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所谓深,就是要比学生高出几筹,深入几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在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尽量使自己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

6、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上。因为科学知识的日益融合和渗透要求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精通本专业,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也影响教师自身在学生中的威望。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古今渗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三、能力素养

一个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都要通过能力素养来发展和实现,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能力素养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关键。

1、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真实的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姿态、行为等方面的表露出来的情态,准确的判断学生的思想活动,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处理。

2、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理论、德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能力;教学能力则是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在教学论的指导下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语音准确、语汇丰富、表达连贯、语音机敏等一般特点之外,还必须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

四、心理素养

4.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 篇四

上传: 兰天 更新时间:2013-3-4 10:42:43

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 高中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体育、美术和音乐等课程的开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材以新课标为基础,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一.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如著名音乐教育家缪裴言,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却非常热爱和喜欢音乐教育事业。他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缘于他对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懈努力,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当然,这种爱并不是顺从、溺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信任、尊重、期望和正确的评价上,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只教书不教人,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而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所以,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

“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新课标》改变了原先以音乐知识与欣赏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所以,原来那种能“弹琴、”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是片面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及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唱、弹、跳”的专业技能之外,通过自学、培训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它有关的技能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师

三、广博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知识素质构成,包括娴熟的业务知识和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又要有一定的谐和独到见解对相邻学科有广深的涉足和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所淘汰。俗话说:要给人一滴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去学习,与时俱进,而传授一些过时、落后的技术和知识就会耽误学生的学习,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应努力做到广而博,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通过学习,构筑有利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综合是基础教育中的一种基本理念,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广泛综合其他相关的共同元素,整合成音乐课程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完整和谐发展的空间。四.具有与姊妹艺术相关的知识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很自然地就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联系到了一起。因此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新课程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音乐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古代艺术活动中的语言、歌唱、舞蹈都是自然的结合。而今《新课标》中如是写到:“认识音乐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舞蹈、美术、戏剧等姐妹艺术在本质上与音乐艺术相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中也提出应将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等课程统称为“艺术课”,因此,这次课改除了颁布《音乐课程标准》外,还颁布了《艺术课程标准》,其中就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

音乐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诗歌、戏剧、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五、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5.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篇五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幼儿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幼儿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

2.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

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幼儿喜欢什么样子的老师?用幼儿的话说就是:“小朋友哭了,马上给他擦眼泪的”“经常给小朋友系鞋带的”“不厉害的”“不发脾气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来的”……一句话,爱孩子的老师受小朋友欢迎和喜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心理素质较差的,如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儿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幼儿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幼儿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它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必须经过严

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能“诊断”、“分析”、“开处方”,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教育幼儿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幼儿自身控制能力差,情绪易外露,其内心活动,身体状况常通过表情、动作或简短语言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观察的技能。教师观察的技能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时,教师应尽可能准确而又客观的察看幼儿,要不断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尽快地捕捉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了解幼儿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反馈;有计划的观察时,可先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观察并详尽地做下记录,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仔细地思考分析这些记录材料,综合归纳出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缺点,为幼儿设计出适宜的学习方案。

2.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

教育全班幼儿,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班级组织管理中,教师肩负着重大职责。从教育内容看,有德、智、体、美诸方面;从工作任务看,有保育和教育两方面;从教育途径看,有集体教学活动、劳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从组织形式看,有集体、个别、小组活动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活动形式,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并做出最佳方案,促进幼儿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制订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的能力;创设与本班幼儿发展相适宜的环境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包括确定班级教育目标,树立良好班风,建立班级常规,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纪律的能力;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及灵活地指导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的能力;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等。

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教师组织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师开始时难以一下子学会。但是当班级管理不善时,活动的无序和混乱就会侵占幼儿的学习时间,弄得教师疲惫不堪,即使教师准备很充分,不良的组织管理也会导致幼儿的纪律问题和行为不良等,妨碍教师运用教育指导策略,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和手工操作等活动中反映更为明显。对此,教师可预先制订活动规则,规定违反规则所应承担的后果,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教育过程的监控,教师的管理效果就会增强。

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每做一件工作,事先经过周密的设计,考虑好行动的每一步骤,实施时认真细致,每一次行动结束,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就会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3.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沟通的方式主要有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等。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其沟通的方式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

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开展的,教师应注意谈话的策略,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引入交谈主陋之中,运用简洁有趣的提问,保持幼儿交谈的兴趣,幼儿发言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注意倾听并给予鼓励。

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时,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非常重要。鉴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口语表达应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如说话的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并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容易听懂;尽量用愉快的声调并走到幼儿身边说话,而不是老远地大声嚷嚷,因为这样做,会使幼儿感到恐惧。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的口语应该生动形象,引人人胜,并伴有动态语言。教师始终要用积极的语言与幼儿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比如说:“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说“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说“别把积木放在地上”。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向幼儿传递信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语言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谈等方式与幼儿沟通。这种方式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和肯定,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这种动态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爱的基础上的,教师如果像母亲一样对孩子从内心充满爱,这种内心的爱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转化为动态语言。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园之间互相沟通,关系和谐,是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证。家园关系建构中,教师处于主动的一方,教师对家长的了解和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教师需要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的个性、职业、文化水平、他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①本着关心孩子成长的目的,确立平等信任的态度。教师应与家长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其子女成长,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不同个性的家长采取宽容的态度,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仔细聆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现矛盾时,绝不互相指责,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尽自己所能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困难,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爱孩子的,这样才会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②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与家长沟通时,掌握沟通的技巧很重要,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适宜于不同家长个性的谈话技巧;向不同个性的家长汇报孩子发展情况的技巧,等等。只要教师本着爱护,关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沟通的技巧,同时利用谈话,巧妙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就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与支持。

③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家长的工作性质不一样,接送孩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短暂交谈,或采取家访、家园联系手册、写简信、便条等与家长沟通。

4.教育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计划与准备: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材料,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潜能,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计划各种活动,选择活动内容与实现任务的策略,安排教育活动步骤,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

(2)反馈与评价:教育过程中,随时监控班级情况,获取反馈的信息,根据教育目标,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策略,教育行为,教育效果及幼儿发展状况做出初步的评价。

(3)控制与调节: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调节活动的各环节,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调整和监控。

(4)反思与校正:一次或一阶段教育活动完成后,教师本人深入总结和反思,如回顾自己组织的教育活动,反省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分析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特点与不足,对所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找出其主要症结,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办法或途径,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采取补救措施。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进行监控,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是否解决,解决到了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使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5.教育研究能力

研究是教育者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面对着全体幼儿,教师对所要教的内容是早已熟知,但是,幼儿怎样理解,却是每个人、每个不同情境下都各不相同的,因此,教育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教育者进行研究。

6.试述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篇六

答:

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并以此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道德 品质的形成。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忠于教育事业,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只有对工作满腔热忱,才能最大地发挥一个人的能量。

3、热爱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好书、育好人”,只有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感情,学生才能听从教师的教导,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4、知识渊博。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知识渊博的教师不但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而且还可以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彼此的心里沟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5、较强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教学能力、表述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教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6、掌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教师必须与他人友好共事。如果人们不喜欢你作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他们就不会想围在你身边,更不用说完成你布置的任务了。对学生来说如此,对你的同僚和学生家长来说,也是如此。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7、创建令人愉快的气氛。一个忧郁、单调、沉闷的课堂会降低成功学习的百分比。愉快、开心的课堂才能激励学生学习。教师并不需要创建魔幻王国来促进学习,只需要创建一个令人愉快的课堂,让学生们感觉舒适,这样的气氛是点燃学习热情所必需的。

8、弹性化。(也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需要弹性。在教学计划实施中,如果意外的话题出现,你能否做出及时调整?当有必要帮助一个孩子时,你是否对学生们当中不同的惯例、规则足够敏感?当你所做的最好的计划在现实面前失控而不得不做出改变时,你能否还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积极的状态?当然,讲求弹性化,也不能完全不顾教学初衷。

7.教师基本素养题集 篇七

综合国家对公民科学素养要求以及对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我们将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科学素养归纳成“五会”即:会爱科学、会学科学、会懂科学、会用科学、会教科学五方面,也不妨用这“五会”去衡量一个科学教师基本的科学素养水准。

一、会爱科学

科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对科学感兴趣,从喜欢科学到持续的热爱,并能主动关注科学的进展,逐步树立科学的意识,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科学启蒙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在儿童与科学之间建立一种初级的积极联系。只有当教师崇尚科学,对科学启蒙教育这项事业充满感情、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在科学教学中不断迸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科学有一定的情感,例如有62.30%的教师对“科技的话题”很感兴趣,有90.16%的科学教师对“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感到喜欢,反映出绝大多数的小学科学教师对儿童充满热爱,对科学启蒙教育这项事业有一定情感。

对待迷信现象的看法,也折射了教师的科学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57.38%不相信算命,但有39.34%的教师认为“信就准,不信就不准”,还有3.28%的教师认为算命很准。可见不少教师对科学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惑,其背后蕴藏的是科学素养缺失所导致的愚昧。

二、会学科学

会学科学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表现。不但体现在教师能否主动地、自觉地继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而且体现在能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方法去学习,例如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博物馆、科技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还体现在教师能否会从一定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学习科学,吸纳广博的科学知识。

调查显示,有40.98%的教师误认为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微生物的,对耗散结构这一词汇有81.96%的教师不了解,对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的选项正确率只有27.87%,还有认为克隆就是转基因等等,这说明一些教师缺乏对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跟进以及对科学动态的关注,对一些科技成果的了解存在盲区,对科学新的概念模糊朦胧,从另一面也说明面对科技高速发展,会学科学方能与时俱进,学会学习更为重要。

三、会懂科学

教师除了懂得基础的科学知识外,更要懂得什么是科学,通过提高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来激发对科学课的重视。要懂得科学发展的历史,懂得科学家们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调查显示,78.69%的教师认为自然界一定有内在的规律是人们可以认识的,实际上这也是科学精神中最基本的理性精神的表现。但教师对科学及其相关问题理解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19.67%教师认为科学是专业的学术活动;73.77%认为科学是理解世界的方法;3.28%认为科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关于地震,37.70%认为地震没有规律但可以预测;52.46%认为有规律但目前不可预测;8.20%认为没有规律不可预测。对于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47.54%正确选择了过多使用氟里昂的选项,但还有32.79%误认为是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过量,14.75%甚至认为是人口过多造成大气污染。

教师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既能造福于人类,若使用不当又能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核电站安全性问题上,只有6.56%认为很安全,67.21%的教师认为比较安全,26.23%认为一定会有辐射泄漏。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上,37.70%认为既然国家允许应该安全;24.59%表示对此问题仅仅会是议论一下,24.59%表示不会去吃转基因食品;13.12%表示照吃不误。调查显示教师能否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一些现实问题,能否正确对待一些科技热点问题也是是否懂科学的表现。

四、会用科学

有科学素养的教师应该会用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方法和辩证观点去思考、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调查显示教师在用科学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对于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的事件,85.24%认为是真的,还有14.75%认为是假的。对于俗话“真金不怕火”的意思的理解,有21.31%理解为黄金的熔点很高;14.75%理解为金子越纯熔点就越高;16.39%理解为真正的纯金是不会在火中熔化的;57.37%能正确理解为黄金在火中不易被氧化损耗。

在问及利用科技产品问题时,对科技电子产品,8.20%的教师表示迷恋,13.11%不太喜欢,78.69%有选择地购买。问及使用电脑在哪些方面所花时间最多,27.88%的教师是用在看新闻,26.23%用在备课,21.31%用在看小说,18.03%用在写论文,1.64%用在其他方面。

会用科学虽然是一种能力,却是内在科学素养的外显行为。总的来说,体现在能运用科学知识原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运用逻辑和实验,严谨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运用合理有效的习惯和方法等方面。

五、会教科学

会教科学是科学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重要特征。既是一种特质,也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会运用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方法、技能、技巧去展开科学启蒙教育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科学探究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教师科学素质的要求明显高于语数等其他课程教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不仅能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抓住教育的这个重要阶段,让小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主要教给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方案、实施计划、分析综合整理、表达交流等探究方法。只有教师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调查显示,科学教师普遍有较强的专业角色意识,他们比较关注如何会教科学以及如何教好科学。在调查教师职后培训中最希望培训内容是什么的6个选项中(可多选),有70.49%选择教学技能,62.30%选择专业知识,55.74%选择科学教学法,从一个侧面看出大多数教师需求是倾向于教学实用性的,反映出教师对学会“会教科学”的一种渴求。

8.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基本素养

【分类号】G623.2

人们常说,教师的深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一身端庄得体的衣着,一副自然大方的教态,一手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三:无可抵挡的亲和力、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和丰厚渊博的文化底蕴。

一、无可抵擋的亲和力

亲和力是教师在言传身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就高,教师的言行就会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生活;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想做一名有亲和力的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会爱。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施爱者才能得到爱。

(二)要真正学会平等与尊重。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易于把握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兴趣,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要学会微笑。没有微笑何谈亲和力。微笑不仅要表现在生活中,还要表现在教学中。微笑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能表现教师的友好态度,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若教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冷面孔,自然不会具有亲和力,只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当然,在平常的教育生活细节中,在教学环节的细微处,注意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亲和力。比如,课间和学生闲聊;路上相遇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学生回答问题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似乎与教育没有关系,但它们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二、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

汉字书写不但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度、性格、修养、审美情趣,而且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教师的书写恰恰是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的。

(一)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常见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和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批语又写得不成样子。可想,这是怎样的“润物细无声”呢?所以,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时候书写都要做到率先垂范、树立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只要是展示给学生的字,随时都注意安排好字的结构和笔顺。这样即使老师的字写的不是那么漂亮,但这种认真的态度也会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作为教师,好的书写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人品。好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做其他事情的态度和风格。早在古代就有了“书如其人”的说法,看一个人的字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知道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性格、修养等。

(三)认真写好规范的汉字,对学生素质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义。教师要带头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板书过程中,老师写的字会给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所以,教师书写汉字的表率做好了,就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精湛的汉字书写是一门艺术,也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炼和浓缩,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漂亮的汉字书写是教师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活动必备的技能,如果教师的板书规范甚至精美,那么学生必定会对书写的要求从视觉上引起兴奋,从而自觉落实在写好字的行动上。

三、丰厚渊博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真正的语文味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绘声绘色,既要有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又要有和谐悦耳的音乐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语文教师如果既熟悉教材,又对名篇佳作记忆成诵,授课时样样精通,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特殊风格,能常教常新,那么一定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

(三)语文教师要有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能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与文本对话。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上一篇: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下一篇:榜样的力量演讲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