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做什么

2024-09-20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做什么(共3篇)

1.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做什么 篇一

语文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

到基层学校听课,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不管合理与否,教师在讲台上总要大讲一番,既不生动形象,也不招人喜欢,当然大多也很没有必要。课后,我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回答是“我要不说得多一点,听课老师听什么”。我明白了上课老师的想法:我总不能让你长时间看着学生静静地读书吧。我们现在又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师就会不由产生这样的困惑:学生自学了,教师做什么?

上面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引起了我们一个由来已久的思考:语文教师到底应该做什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这一点也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混乱的原因之一。当做不做,不做却做,角色定位不准,职责不明,焉有不乱之理?

简言之,我把语文教师的教学职责概括为:告诉,激发,引导,点拨,提升。对于学生未知的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要时刻不忘激发;对于学生由浅入深的感悟,教师要善于引导;对于学生面临思考后的困境,教师要加以点拨;对于学生留于表面的认识,教师要设法提升。教师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学生学习,教师辅助。

说到这里,有的语文教师可能就会这样想:我们语文教师不就是这样做的吗?我的回答是: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师习惯于告诉、讲解、分析、归纳、总结,很有理科教学的味道,这恰恰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理科教学重在理性分析,而语文教学需要感性认识。

多给学生感受、感悟、感想的时间,少给教师讲解、分析、归纳的机会,这样做,语文就会回归感性的本质,语文课堂便有了语文的味道。

2.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做什么 篇二

那么怎样来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呢?在语文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做些什么呢?

1. 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学生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能懂得学生的心事,了解学生的需求,取得他们的信任,是他们学习的伙伴。这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它不仅是一种愿望、一种态度,而且是贯穿于所有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

教师担当的和从事的是爱的教育,只要充当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的爱就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教师的伟大和不平凡之处。当老师爱学生时,美就无所不在。只有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相信的态度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坚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更要放下成人的心态,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需求。教师高尚的人品、扎实的功底、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而敬慕之情会让学生将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对那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热望。

2. 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利于进行学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自由。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和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学习放松,从而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火花而无需压抑自己,不怕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适度的民主、宽松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欣赏鼓励的目光,肯定赞赏的微笑,传递无声的言语:你一定是可以的。

民主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努力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充满兴趣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放下“架子”,想方设法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猜想,敢于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创造和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祥和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3. 课堂活动———让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到12小时地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筋疲力尽的劳动,它归根到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加强要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适时地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游戏、作文比赛、辩论会等,将学生要学的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知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有亲近感。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在玩中长智、乐中受益、动中激趣,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学生渴求知识的状态中进行的,学生就会把学习理解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外在强加的不得已的行为,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最想学习。

4. 教师的语言———恰当地表扬与肯定,说激励和鼓舞的话

莎士比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取得成功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的渴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老师的话,学生记忆深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师挖苦讥笑的话,他们会牢记于心、深以为耻,从此对这个老师、这门课产生厌恶,毫无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另一种是老师表扬激励的话,而学生可能会受益终身,永生难忘,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望,为学生的发展增添动力。平时,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多激励学生尝试和探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5. 教师的表情———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严厉的教师使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试想老师每天都是紧绷着脸或是表情冷漠,甚至是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学生见到的是老师一副可怕的面孔,就会感到情绪压抑、郁闷或是胆战心惊,课堂氛围紧张,这样学生当然会把上课当作一件极其痛苦和无聊的事情;而如果学生每天看到的是教师带着微笑,满怀喜悦的心情进入教室,他们则会感到温暖、亲切、快乐,并敞开心扉,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与学生都应有心理换位的习惯,勤于并善于用积极的暗示去启发、引导,有效地改变学生,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不竭动力。不苟言笑和一味严厉未必就是好老师,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会令学生敬爱。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与生命去拥抱”。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更激之以欲,这条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带着快乐和热情出发。当教师改变时,学生自然也会以令人无比惊讶的可喜的变化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做出一些尝试和改变,从而使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用期待的眼神关注着课堂,让他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反思,打造全新的自己。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体验都会是其乐融融的。让我们一起来把孩子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变得爱学习,想学习,促进孩子健康地有活力地成长与发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少年,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在这样的快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平常教学生活的乐趣,找到彼此珍惜的支点,从而带来教育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M].北京: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

[3]杨九俊.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刁培萼, 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5]袁振国.教育原理.上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罗贵昌.语文教学的探索[M].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3.

3.我们为什么做教师 篇三

看得出来,书上的几位作者,都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至少都拥有一项重要的品质:对教育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是一种金钱无法买到的无价资产。教书是一种艰苦而且压力很大的工作,而它所提供的报酬却相对较低。教育作为扩展人类精神世界并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人们所忽视了。只有当所有孩子都能受教于有能力,有爱心的教师,都能在公平,热情,对学生抱有很高期望的学校读书的时候,学校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这些教师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各有不同:有认为教书是最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回报最高的职业,喜欢那种步调,那种挑战,那种回报,那些孩子,那些同事的;有认为教书是连接自己和他人的桥梁,把自己的能力和能量都集中起来,去管理学生,挑战自己,发掘学生能量的;有觉得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并看着学生成长感悟青春的;更有把教书当成自己的责任:把知识传递给他人,然后用这些知识去做点什么的。

他们大都认为教书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机会,让他们去思考,去质疑,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们都把教育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一项伟大事业,对教育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并都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联系实际

为什么做教师?我想答案肯定各不相同,但又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导,指导或者影响之下,不管是在学习上,为人处事上,还是态度观念上有了进步,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也是给我们的最大的安慰。

当然,首先教师要有教的热情。所以那些想赚大钱的人,是不适合做教师的。教师也需要耐心,那些希望立竿见影的人,也多半会失望。就像我们班上曾经的一个学生,习惯用手指戳其他同学。按说这个习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当这个动作搭配上一定的面部表情时,就让班里的很多同学感觉到了不尊重。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不受欢迎的习惯,第一次,我告诉他:礼仪老师上课时介绍过,与人打招呼时,可以用手碰一下对方,或者拍一下,要不就叫他一声,用一个指头戳对方,是很不礼貌的,有盛气凌人,藐视对方的感觉,以后要改掉这个毛病。讲完时,他同意改正。但第二天我就又看到他在做这个动作,于是我马上找他,再把上次说的话说了一遍。第三天,还是需要我提醒。但是,大概过了一个星期,我就没再看到他的这个习惯了。据学生反映,现在他不用那个方式和人打招呼了。这只是个学生生活中的小问题,但问题虽小,改起来却不容易。花了一段时间后,终于,他改掉了。那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最后,做教师能让自己不停的成长。每天接触的都是些千变万化,充满各种想法的孩子。他们不但需要知识的熏陶,也需要爱心和分享,帮助和探索。教师也许是他们某一阶段的某一帮助者,但是用自己的爱心和知识,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开始,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并且,从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团结和学习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修养自己的心性,磨练自己的耐心和意志。

重构

我认为,之所以选择教师,因为他是一块学习的热土,有充满朝气的阳光和一张张求知的脸庞。在这个岗位上有需要你负责的学生。

我们选择了教师,并且一直做教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我们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人际间的经历,需要有个性和交流,教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当学生信任我们的时候,强大的凝聚力就形成了。

保持教书的热情,努力工作,并以人为善。对待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有耐心。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他自己的发展历程和成长环境,要发展他,改变他都需要一个过程。他们需要在扩展空间,课程,以及分享个人的故事,感觉,疑问,历史和理解的学习过程中被完全包容。有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地重复和提醒,有时候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深入了解,有时候需要我们宽容体谅和理解。面对众多的学生,我们是一种公平的象征,是公正的代表。不管学生的个体有何差异,我们都应当提供尽量公平的机会和选择。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每天都需要全身心投入,每天都会有不同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为什么做教师?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可真正回答起来却显得不那么容易,说实话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的确没有好好的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学时进了师范院校,毕业后自然而然就当了老师。走上教师岗位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不如意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能够认真的思考一下了。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这本书收入了21位在美国各学校任教的教师的感言,虽然文中主人公和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书中的某些做法在中国并不可行,但同为教师我们却有着对于教育和学生相似的观点,这也是本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教师每年有寒暑假、工作相对稳定、学校环境比社会单纯,这些无疑是许多人选择当老师的原因,当然我也不例外。可是如果单单因为这些而选择做老师,那么在从业一段时间之后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教师工作的辛劳、不高的收入以及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书中列举了各种选择做教师的原因,但共同点是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他们的使命感,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现实和理想总有差距,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了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了我们,因此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走上教师岗位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既干之则安之的基本态度。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乐趣和苦衷,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职业,以平静的心态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忌骑驴找马,一山望向那山高。

二、敬业、乐业之心。要正确对待教师职业和教育教学工作,尽力尽职;要甘于清贫,学会忍耐,乐于从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三、专业、创业之行。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能以创新的思维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善于学习、勤于科研才能使自己永葆活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教育工作。

四、博爱的情怀。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欣赏和激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做到宽严有度。

五、自身修养的提高。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恪守师德,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平和的情绪,乐观、向上、充满活力。

选择了教师岗位,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付出,要把教师当作一个职业更要当作一个事业来做。以此“教师之道”互勉。——《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一、认同的观点

虽然美国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美国教师与中国教师的历史使命是一样的,两国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也大相径庭。《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收录了21位美国教师的一些感言,让我们了解美国普通教师选择这一职业的动机及对这一职业的想法。

在这些感言中,我比较认同的观点有以下一些:

1、成为对所有学生都有影响的教师通常应该: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即便是对那些别人已经放弃的学生;不论有何障碍,都不放弃对学生的责任感;创造一个按却的学习环境;遇到困难时坚忍不拔;运用生动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看作终生的学习者;关心、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

2、作为一名教师,我尽一切可能建立和维持一个让学生能够成长、探索,然后创造的环境。我能为学生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学习的责任完全交到他们手中;

3、教书让我终此一生都能满足自己是有用的、是被感谢的那种心理需要。我认为教师就像一个高级工匠,通过一些我选定的方法,我可以将自己所知的和所能做的分离、传递和转换给我的学生;

4、教书对我而言也是一种革命性的举动,因为——取决于是怎么教的——它能够决定一个年轻人是否有机会过好日子,它会有终生的影响„„

二、联系自身实际

在三百六十五行中,我们毅然选定了教师这个职业。由古至今,关于教师职业的称赞颇多,它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幼儿园到大学,接触过的教师很多,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一直都对老师有种敬畏感,没想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似乎没有过长大要当教师的美好理想,但却认为教师是个很好的职业:工作稳定、收入一般、社会地位较高,甚至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利。之前的想法在我当了教师后,品味了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后,我对教师职业就有了新的阐释。

行外人总会说,还是你们当老师的好,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假期。其中的滋味也只有我们自己能感受到。其实当老师几乎没有所谓的完全放轻松的完美假期,这个职业也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在平时工作时,我们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精力,兼顾着工作和生活,不仅是自己的生活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脑中总是绷紧一根弦,这是家庭的托付,是社会的期待,是自己的良心。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我们教师们几乎没时间照顾家人,反而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算是假期,我们也仍是教师的身份,需要不断充电,抓紧有限的时间汲取新的知识,提升教学素质。

虽然教师工作很辛苦,但是从没想过要放弃,不是因为有较高收入,而是这份工作让我们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通过我们的不断教导,我们的学生能表现出很大的进步,在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让我们很自信的把他们交给社会,完成了社会交付的重托。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选择这个职业是没错的。这种感觉也只有教师能体会到,这不等同于创造了物质财富,但绝对更甚于此。我们的工作能带来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获。学生在我们的谆谆教诲下学会做人,精神成人,在手把手的指点下,掌握了谋生的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我们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桃李满天下,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没有比教育人的工作更神圣,更有成就感的工作。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们能不欣喜吗?这是人生的起点,失败成功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分量之重,使我们不能随心所欲。

三、反思和重构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工作的性质,要有长期为之付出的决心和实际行动。社会是个大熔炉,其实学校也是个大熔炉,它在塑造着学生,也在塑造着教师。学生的成长有我们指引着,而我们教师的成长却只能靠自己的觉悟和行动。每当接到新生,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这是由一个个家庭交给我们的信任感产生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用心去教导他们的孩子,他们一生的希望。可是教育不是光用心就能见效的,我们还要有机智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是实验品,所以我们要提早做好准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方面,我要在课前充分备课,站住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总结学习经验,无私的传授学生。思想方面,我要学习更多优秀教师的经验,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中控操作手册下一篇:仓库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