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11篇)
1.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一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2013-01-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有必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更好地抓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和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原则,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被认为是21世纪出现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显增加了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显著提升了城镇化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发展方略。从“城市化”、“城镇化”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折射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变化和深入。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推进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尚无先例可循,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特殊性与阶段性特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有力抓手,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市民化后的消费需求,以及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等需求能产生巨大的需求累积效应,既能应对外需下降,又能释放城镇市民化的消费潜力,助推中国经济成长向内需拉动转型。在世界城市化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镇化已成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承载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
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多依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来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针对发展战略新内涵,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格局相匹配的问题。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呈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相对成熟的城市群都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发育明显不足,这导致了人口长距离大规模流动、资源大跨度调运,极大增加了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成本。这种格局不利于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
二是城镇化与区域发展质量相互支撑的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存在“大城市病”、“伪城市化”、“半城市化”等诸多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区域与城市协调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城镇化形态上,一线城市城镇化过度发展,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城镇发展规模和层次也与区域发展不能互相支持。尽管城市规模在扩大,但中心城区、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对区域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限,反而深陷各种大城市病和由于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凸显出的如房价、就业、交通、治安、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
三是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结构相协调的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长期以来的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而且还形成了城市内部“新二元结构”,农村呈现空洞化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整体布局缺少衔接,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上易出现盲目性和同质性。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眼下中小城镇工业化的途径之一,很容易重现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以牺牲环保、资源枯竭、农民土地利益损失为代价的旧发展模式的弊端。
四是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特色相融合的问题。原有城镇化扩张城市、大搞建设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与各区域优势和特点相结合,也忽视了人力、文化、自然环境、地理优势等本地资源。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城市发展粗放,房地产化倾向严重。城镇规划和建设严重趋同,贪大求洋,不能很好地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
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应基于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着眼于科学发展的大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发挥城镇化不可替代的融合和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发展战略与现代化战略衔接。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站在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统筹研究和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布局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考虑国家安全。城镇化结合区域发展和国际形势统筹布局,综合考虑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空间均衡的要求,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促进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建立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区域规划,推动跨省或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升东部城镇化质量,通过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有序发展。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既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又要在县域、小城镇、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发展。要按照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路径,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逐步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并发挥其核心和辐射力,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重点,促进不同区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均衡、持续发展。要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绿色集约原则确定城镇化发展的蓝图,保持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积极打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城镇化要与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不同区域间合理布局,准确结合区域特点,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消除城乡和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加快改变公共服务“城高乡低”的状况,促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和城乡融合,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发展的重要转变。
2.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二
建立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模式, 有效拉伸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链条
为进一步提升引领科技创新的能力, 不断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十一五”期间, 太原理工大学广大科研人员主动深入企业一线, 通过与企业技术人才沟通交流, 寻找为企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服务的切入点, 确定企业需要学校提供的科研服务, 在实现校企间互动、建立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模式的同时, 推动了校企双方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而有效拉伸了服务经济的链条。
特别是今年以来, 我校进一步突出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 先后与太原钢铁 (集团) 有限公司、潞安集团、天脊集团、太重集团、山西建筑工程 (集团) 总公司、中化二建集团、山西省焦炭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以及临汾市等省内多家大型骨干国有企业和地市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共同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迈出了新步子, 不仅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省委袁纯清书记全省领导干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也以“服务山西经济建设最紧密”的办学特色, 为推动学校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实践表明, “订单式”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模式, 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通过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的创新实践, 完成企业急需的技术或工艺难题的新模式, 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支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而且大大拓宽了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的平台, 是校企间互惠双赢、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过去五年间, 太原理工大学通过完善奖励机制、创新科研管理和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科学研究工作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年均科研活动总经费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预期目标, 承担国家“863”“973”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继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五年间共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6项, 并且在面向国家重点需求立项攻关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项目“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 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少污染的电力、石油替代燃料、焦与焦油联产和CO2减排的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煤矿全矿井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 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重大灾害预警体系, 可有效消除矿井安全隐患, 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及关键技术”, 通过研究解决高效综采装备的关键技术问题, 研制成套装备, 可解决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关键生产工艺、安全保障技术。
———国家高科技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重大项目“典型煤化工产业聚集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通过集中并构建多级应急管理系统, 可为科学、高效、有序应对典型煤化工产业聚集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四项关键技术的“矿井局部通风群控系统和安全供电关键技术研究及配套设备开发”项目, 已经开发出了系列化智能电器产品, 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实用新型专利1项。该项技术已在7家企业转化, 近三年实现产值11.5亿元, 利润3.6亿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矿业集团, 实现经济效益达到27.8亿元。该项目使我国矿用电器由模拟式直接飞跃为数字式, 打破了我国矿用组合电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极大地推动了煤炭科学技术进步。
———新型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的研究, 在国内外首创“基于煤层自燃火源位置精确探测及火区信息检测的新型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 具有定位精确, 资金投入少, 防灭火效果好等特点。十余年来, 先后在国内外自燃发火严重的矿区进行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大功率发光二级管 (LED) 的研究具有节能90%以上、寿命长达10万h以上、耐震动、响应速度快、冷光等特点, 在我省地市推广应用后, 为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率先在全省高校实施校企联合建立研发基地、校企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模式, 为全省高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提供了有益经验, 催生了一大批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成长。目前学校拥有5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总数位居全省高校之首。正在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及省内外部分高校联合筹建的镁合金研究院, 预计建成后将成为直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发挥科研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的又一有效载体。
主动服务、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山西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 理工结合,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等学府, 而山西省又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大省和能源大省。这样的一个区位特点, 就决定了我们这样一所地方“211工程”大学的角色定位, 必然与山西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适应, 必然与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重点相协调。近年来, 根据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省情实际, 我校不断完善专业设置, 着力优化学科体系, 本科专业由“211工程”建设初期的27个增加到了现在的66个, 博士学位授权点由2个增加到了2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1个增加到了6个, 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2个增加到了78个, 几大强势学科基本覆盖了山西主要的工业领域。有关数据显示, 山西地方经济建设一线的绝大多数技术骨干和高端人才均为我校校友。
考虑到山西作为煤炭经济大省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定位, 学校充分利用“211工程”建设专项经费, 恪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方针, 不断加大对煤炭、化工、新材料、电气、机械制造等与山西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专业的投入力度, 不仅使这些社会急需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也为推进山西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特别是我校长期以来不断加大对采矿类专业的建设力度, 矢志不渝地为山西煤炭工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大量技术人才, 满足了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需求。
3.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三
一、“阳光教育”理念统领,发展幼儿园教育内涵
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是确保幼儿园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率领教职工集思广益、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发展规划,树立起“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观,提出了“与阳光同行、与自然交融、与时代共进、与未来适应”的“阳光教育”办园理念。为了让幼儿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园围绕着阳光教育理念,实行育人责任制度化、学生鼓励系列化、心理辅导立体化,构建起阳光育人工程与阳光幼儿园两大框架。与此同时,优秀的幼师团队也与阳光理念相得益彰,教师们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孩子。实践证明,阳光教育理念有效地推进了教师幼儿园内涵的充实与发展。
二、拓宽文化课程体系,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以阳光教育理念为核心,我们规划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蓝图,而课程的创新和有效实施正是落实阳光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朝阳区教师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特色发展、拓宽路径,构建唯美、向善、求真、关注生命的幼儿园课程,为满足幼儿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途径。我们在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每学期幼儿园都利用互动教研的方式带动区内各个幼儿园协同发展。
三、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是育人的主导力量,教师幼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了良性轨道。
1. 学习在线——让培训无时不在。“学习在线”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专家讲座、案例交流、在线讨论、答疑解惑、考核评估等。教师幼儿园采用“学习在线”进行了“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正确的课程观与儿童观、家长工作策略”等六个专题讲座、多次线上案例交流和在线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帮助教师加深了认识,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针对近年来新教师的增加,我们在2010年启动了“青蓝工程”,提出了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成长、四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2011年,又针对转岗教师开展了师徒结对、岗位练兵活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通过技能培训、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形式,带动全区校办幼儿园转岗教师能力的提高。
3. 自我提升——打造学习型团队。“学习在线”、“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想打造学习型团队,则要求教师形成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习惯。2010年,教师幼儿园启动了首席、名师工程,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在岗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幼儿园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把教师培训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奖励,更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挥教育科研引领,创设鲜明园本文化
教育科研是幼儿园教育品质提升的助推器,对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多年来,朝阳区教师幼儿园始终利用课题研究引领幼儿园发展,不断解决在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创设园本文化,为幼儿园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我们承担了创意绘本阅读、幼儿现实数学、做中学等国家、省、市、区的多个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带动区内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形成丰富的“园本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区域主导课题“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对策研究”的统领下,我们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为载体,致力于构建“园本文化”的探索,研究中不断开发“创设新、美、趣的园文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幼儿园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的良师、伙伴,都体现教育价值。以自由的空间张扬孩子的个性,培养阳光快乐的幼儿,为儿童创建“永远的童年”。同时,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办园本文化中,犹如春雨润物一般,使孩子扎根于经典、扎根于生活、扎根于艺术、扎根于生命。园本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为朝阳区幼儿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四
坚持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武装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行动,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各级党组织书记肩负的重要政治使命。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全会和讲话精神,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勇于探索实践,履行主体责任,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任务。
一、认清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以革故鼎新为基本要义的深化全面改革正在各个领域快速推进,而由改革和探索固化而来的新制度、形成的新秩序,已日趋成为“新常态”。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院党组织书记,加强和推进法院机关党建工作,必须科学认识当前司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司法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司法工作新常态。一是立足于审判维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司法理念逐步从“偏离法治原则”向“坚守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转变。多年来,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司法效果等方面的理念上存在着一定偏差,程度不同地损害了法律权威和司法权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使我们对新时期法院工作的特点、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司法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重点的理解更加深入。人民法院必须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思维,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在执法思想上,更加注重法治精神,始终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守法律底线,确保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在执法方式上,更加注重司法规律,严格遵守立法宗旨和法律精神;在执法效果上,更加强调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其次是职能定位逐步从“万能型”向“本职型”转变。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承担着诸多的延伸职能,造成法官角色混乱,削弱了司法职能,使司法工作偏离了正常轨道。为此,人民法院必须坚守法院职能的宪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本职,守住本分,做事于法有据,严守法律底线,坚决不做超出法院职权的事情。再次是审判权运行逐步从“行政化”向“司法化”转变。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等现象,法定审判组织的定案权严重虚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举措,有利于真正实现法定审判组织在审判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发挥审判委员会指导把关的支撑作用,有力地规范了院庭长的审判管理权和监督权,真正“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这一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得以回归和深化。二是立足于管理维度,也需要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司法管理体制逐步从“地方化”向“垂直化”转变。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逐步去除司法地方化,推进法院人、才、物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在制度上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其次是司法考核逐步从“唯数据”向“唯实际”转变。要逐步走出司法业绩以数值体系为基础的考核排名、违背司法规律、导致弄虚作假的“泥潭”,除依照法律规定保留审限内结案率等若干必要的约束性指标外,其他设定的评估指标一律作为统计分析的参考性指导和分析审判运行态势的数据参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司法的根本属性,有利于推进司法去行政化改革、尊重法官的主体地位和建立科学的司法政绩观。再次是管理对象逐步从“混同型”向“分类化”转变。要切实改变对法院包括法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能定位不清、管理混乱、从事审判人员不足、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将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进行分离,明确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之间的权责,真正形成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内部管理机制。同时,法院当前还存在着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法官工作压力愈加突出、队伍建设形势日趋严峻的诸多现实问题,尤其是伴随已经启动的司法改革,使法院机关党建工作同样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考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水平,从严从实加强和推进法院机关党建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思考,沉着应对,把握机遇,积极作为。目前,要以开展“新常态、新要求、新作为”学习讨论活动为契机,组织和发动广大党员干警通过学习、分析和研判,切实认清法院面临的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及时把握机遇中敢创新、求发展。
二、确立新理念,激活新作为
习总书记提出的“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是指导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如果党风作风风气坏了,党员队伍思想乱了,那么即使其他工作政绩再好也终将归零。因此,作为党组织书记必须自觉克服和消除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轻视、畏难、盲目乐观等不良心态,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始终围绕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准确定位党建工作思路,树立新的党建理念,找准角色,摆正位置,做到“抓中心头头是道,话党建滔滔不绝”。唯有这样,才能持续激发活力,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求突破、有所为。一是要树立大党建理念,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纠正和防止“就党建而党建”的单打独斗现象,坚持以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为核心、以机关党委统一管理协调为助手、以党支部积极作为为基础、以党内规章和各项规定为准绳,从严加强党建工作,做到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从严管理党员队伍,坚持横向到边,涵盖所有部门和人员,建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的运行机制,全面形成“党组统一领导、机关党委沟通协调、支部齐抓共管、职责分工明确、全员共同参与”的法院机关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要树立和谐党建理念,营造团结务实的工作氛围。要把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放在首位,做到班子团结、思想领先、作风民主、纪律严明,努力提高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本领,以班子的和谐带动和促进部门内部的和谐,营造健康优良的人际关系和埋头实干的工作作风。三是要树立效益党建理念,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党建工作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而且更要有强烈的效益观念,用科学的方法谋划党建工作。建立和实施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机制,把党组织书记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一手抓中心、一手抓党建”上来,推动党组织书记聚精会神抓党建,认认真真履职责。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准用活人才,配齐建强班子,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的事的给地位”,激发党组织书记全面履行好“一岗双责”的工作热情。四是要树立项目党建理念,提高党建综合竞争力。建立符合党建工作规律的有效考评机制,把“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作为考评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在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开展以“撰写一堂微型党课教案、设计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一次党员思想分析、组织一次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变“软任务”为“硬指标”。
三、探索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5.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五
曹 川鹿佰勇 孟田田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邱集煤矿 山东 德州 251105)
摘 要: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黄金十年”终结,煤炭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倒逼着企业加快突围转型。转型必然会导致各类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该文结合邱集煤矿职工思想引领工作中所做的一些的实践及经验,就做好当前煤炭企业新常态下职工的思想引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煤矿 职工思想引领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考
职工思想引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必须要有所侧重。结合邱集煤矿实际,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企业发展主旋律,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职工搭建科技创新和成长成才的舞台;三是围绕新形势下的热点难点问题,理顺职工情绪,积极营造让职工快乐工作的浓厚氛围;四是围绕职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再塑,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矿井凝聚力和向心力。2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1 随着煤炭行业形势持续严峻,煤炭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特别是在企业突围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员分流、岗位调整,薪酬改革等方面,会引起职工的高度关注,从而使矿井内部的热点、难点问题随之增多,部分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的不相适应,造成一些职工心态失去平衡,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在煤炭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大部分煤企普遍降薪,职工在工作的同时,时刻担心企业发展前景如何,个人收入能否得到保障;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既盼望又害怕的矛盾心理,在管理体制改革和岗位调整中,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思想。
2.2 黄金十年期间,部分职工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抬头,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行为准则的逐步淡化;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不良现象的滋生,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与落后、进步与退步等现象的互相交错并存,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3 职工的传统观念与矿井形势发展不太相适应,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弱。竞争上岗的观念和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当前企业突围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煤矿职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等问题,给矿井转产转移带来一定的困难,也给职工个人思想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企业严峻的困难形势和不稳定因素,必须深刻认识到,形势越是困难,人心越需要稳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越需加强,只有针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开展 思想引领工作,进而提出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凝心聚力,才能彻底解决广大职工思想上的困惑,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进程,才能帮助职工树立信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强化职工思想引领工作的有益探索 3.1 强化全员形势任务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寒流来袭,危机压顶,形势任务教育是企业凝聚职工、统一职工思想、形成集体合力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必须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形势,不断丰富形势任务教育内容和手段,向职工群众亮家底、交实情,使之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不断提升职工增强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邱集煤矿通过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开设“形势任务教育大讲堂”,深入开展形势任务宣讲和“严峻形势怎么看、应对危机怎么办、立足岗位怎么干”等主题教育,向职工详细阐述政策、形势、挑战、优势和应对措施,让职工明晰压力、树立信心,及时扫除了不利于矿井稳定发展的因素,在全矿凝聚攻坚克难、度危求进的强大合力,为矿井走出困境赢得了主动。
3.2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职工是企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企业发展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企业发展更离不开专业人才。因此,建立培养专业人才机制,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用和重用人才,为矿井突围转型和推动矿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邱集煤矿在日常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以“用”为本、以“绩”量 才。按照“有作为有位子”和“在实践中选人,在事业中选人”的用人思路,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打破管理和工人的界线,做到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任用人才。同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的原则,全面实施管理及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双通道建设和“十百千”人才工程,重点实施技能人才“蓝领工程”,培育了一批首席技师、技工和金蓝领,为矿井突围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储备一批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此外,重点加强了大学生锻炼和培养力度。按照“个人规划、一线锻炼、记录考核、择优任用”的原则,不断完善大学生成长机制,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每月对大学生的工作表现进行一次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鼓励大学生参与生产、介入管理,促其成长,尽快成为矿井建设的中坚力量,为矿井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3.3 积极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
理顺职工思想情绪,必须解决好职工遇到的不愉快事情,使职工能够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严峻,面对新情况和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职工的工作竞争、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劳动强度大、从事关键技术岗位的职工,遇到不愉快、烦心的事时,闹“小情绪”、讲客观、找理由、出难题,会影响到工作效率。所以,当前形势下,职工较过去更加需要真情呵护和温情关怀。在工作中,邱集煤矿牢固树立“职工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对职工在学习上积极诱导,在工作上勤于督导,在生活上经常关心,从小事 入手,从细微之处着手,把职工的事当成企业的事去办,通过广泛开展职工信息搜集工作,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变化,并坚持挂点包保下区队、进班组、进宿舍、进家庭,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职工帮教和困难救助、“三访四谈”、生日祝福、等活动,让职工体会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解除了后顾之忧。自觉地献身企业建设,与企业同舟共济。
3.4 积极塑造特色企业文化品牌。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紧密融合现代管理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用文化激活生产力,就一定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近年来,在矿井的发展进程中,邱集煤矿牢牢把握住文化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德育尊,严以律事”的“尊〃严”文化体系。通过“尊〃严”文化建设,使全矿职工牢固树立起了“价值思维、安全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并把这一理念体现在了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各个层面,转化为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工作规范、行为准则、具体行动和理想信仰。同时,大力实施“家”文化建设。引导职工树立“把企业当家,我是家中一员”的主人翁意识,学会以感激的心情去把握生活,用感恩的心态去回报企业,努力营造“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的浓厚氛围。使思想引领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共同实践中,达到了和谐发展、同频共振、互补联动的满意效果,实现了员工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的与时俱进。结束语
总之,思想引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必须以 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理论、内容、形式、方法上的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桂财;思想政治对煤矿业的指导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1年08期
[2]王俊;以思政创新汇聚度危求进强大“正能量”;党建政工研究;2015第6期
[3]马刚;适应新形势坚持三贴近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宣传工作水平;中煤炭工业;2014年第8期
【作者简介】
曹川(1985—,男,汉族,山东兖州人,助理政工师,现任邱集煤矿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鹿佰勇(男,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邱集煤矿,助理政工师,现任党政办公室主任)
孟田田(1987-,女,汉族,山东齐河人,助理政工师,现任邱集煤矿党政办公室档案管理)
6.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六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度国别和区域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下面是通知的详细内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国别和区域研究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我部亦将其列入20工作要点。为深入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全面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统筹,建立中心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的统筹,将国别和区域研究纳入本地教育对外开放全局中予以规划,参照《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建设指引(试行)》(附件1,简称《指引》),围绕国家和本地对外战略需求,组织指导有条件的地方高等学校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指导所属高等学校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各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按照本校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整合校内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参照《指引》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注重加强对空白和国家战略急需国别和区域的.研究。
二、开展备案,课题支持
为加快提升国别和区域研究水平,推进国别研究全覆盖,我部将对符合《指引》第二章要求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进行备案。备案范围包括高等学校已有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机构和新设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后,高等学校要按照《指引》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研究中心建设。今后,我部将主要面向备案的研究中心发布课题,通过课题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推进研究中心发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部属各高等学校明确相关机构负责国别和区域研究相关工作,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
2.汇总材料,统一报送。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汇总所属高等学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材料(附件2),填写汇总表(附件3)并统一报送。部属各高等学校直接报送。
请于年3月20日前将备案材料纸质版报送我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并将相应电子版发送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邮箱。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设在北京语言大学,协助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综合协调、组织学术评议、牵头信息建设等工作。
联系方式:
教育部国际司联系人:史廪霏、王道余
电 话:(010)66097594、66096169
地 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邮 编:100816
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联系人:李赫男、罗林
电 话:(010)82303334、82303544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新综合楼A座9层904室
邮 箱:guobie_msc@163.com
附件:
1.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建设指引(试行)
2.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材料
3.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汇总表
教育部办公厅
7.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七
浅表来看, 小班与大班是在班额、师生比、人均班级空间等物理形态上存在差别的一种班级授课形式。深层去理解小班, 由于班级规模小了, 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关注让更多学生参与, 因此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个别化、适切化和多元化”就成为小班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必然导致对小班化课程设置、教与学方式、学校管理等教育内涵的变革, 教育内涵的发展才能让小班彰显优势, 成为真正优质的教育形态。
南京市玄武区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小班化研究, 2009年申报立项了省级规划课题, 试图以科研引领、课题带动的形式梳理过去的研究成果, 着力围绕小班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课程建设, 通过统整重构, 促进每一所小班化学校形成“发展每一个”的课程文化。
一、理解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
小班化学校无论有怎样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式, 其核心都是国家课程在小班化背景下的校本化实施。课程“校本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确立每所小班化学校的课程理念, 形成“发展每一个”的师生共同课程价值取向;二是针对小班特点, 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等各种课程类型和各类课程形态进行统整、重构, 突出小班化适应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理念;三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情, 通过研修理解各小班化学校课程设计和学科课程标准, 在实践中探索必修、校本等各类课程个性化实施的方法, 同时建立小班化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
二、小班化学校课程规划的内容
1. 多维对话, 形成课程理念
近两年, 我们从区域的层面聘请课程专家深入指导, 从学校文化视角切入, 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来整体设计小班化学校的课程规划, 即将校园内所有活动全部纳入学校文化的视野, 在与学校历史积淀对话, 与校长办学思想对话, 与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对话, 与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对话的过程中, 进一步明晰每一所小班化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在课程内容选择、形态选择和方法选择等方面形成了各所小班化学校的课程理念, 并以符合儿童灵动、童趣的方式来表述每所学校个性化的课程理念, 如“让课程成为每一颗童心最温暖的记忆”等以童心、生态、欣赏、书人、个性、博爱、责任、艺术、立仁、关爱、风范、帮助等为核心关键词的课程理念。
2. 专家引领, 重构课程体系
在课程理念指导下, 由区教育局领导、区教科所牵头聘任课程专家, 深入每一所小班化学校调研学校办学基础、小班化教育教学特色、学校课程资源等, 并与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广泛互动, 指导和帮助学校重新建构突显多元化、个性化、选择性、适切性等小班化现代课程的特征、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适性课程体系, 具体包括课程目标确立、课程结构规划、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等要素。如“点线面课程体系”、“一轴三线课程体系”、“梦想课程体系”等。
3. 多样研修, 促进课程理解
从课程的规划至课程的实施, 其间必须有校长、教师对学校小班化课程体系的理解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在区域的层面, 针对小班化办学的特点, 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创新, 个案塑造、总结推广等多维度的研修路径来提升小班化学校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 帮助每所学校从各校的课程理念入手, 广泛开展主题讨论、教师沙龙、抱团式分享等丰富的课程研修活动, 促进每一位教师深刻理解小班化提倡的“了解每一个, 关爱每一个, 发展每一个, 成就每一个”的课程理念, 掌握小班化课程实施的方法和路径, 以促进教师们准确理解国家课程方案, 整体规划学校课程计划, 认真规范学校课程实施, 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 改进教与学的评价方式, 培育小班课程文化和研修文化。
4. 立足课堂, 优化教学方式
课堂是基础型学科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我们把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常态化的小班课堂如何贯彻“为了每一个”的理念, 把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落实在每节课, 尤其注重“目标导学、个体关注和学法指导”三个关键性的课堂环节。 (1) “动态合作”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动态合作”包括传统静态小组合作, 但扩大了合作的内涵和外延, 在课堂的空间上、时间上、内容上、人员上增加灵活性, 为“有效”而合作, 克服“小组合作”形式化的问题,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助性。 (2) “目标导学”的学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小班备课组共同制定课时“双向细目表”, 包括教学双向细目表和评价双向细目表, 将学习的内容分解细化、辅设阶梯、前后融通, 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切的学习目标,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注意力和思维的主动参与, 帮助学生建构起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每个原有的认知水平上都有所收获。 (3) “反馈巡批”的即时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反馈”指每节课都要有练习反馈环节, 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思维主动参与;“巡批”指教师或小组负责人, 在课堂练习和反馈测试过程中, 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 带红笔不断巡批, 当堂给予一对一学法的指导。
5. 提供支持, 保障课程实施
教师、学校要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支持, 以保障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质量。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构建质量支持系统: (1) 组织保障:成立小班化课程领导小组, 由校长牵头、教学副校长直接负责, 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共同体; (2) 质量跟踪:建立全程性、过程性、多元化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激励性评价体系, 如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和量化的“比值评价”, 有效指导每一个学生跟踪学习状况; (3) 交流研讨:组织区域联动、小班联盟等跨校交流活动, 建设一支能适应小班教学、创新小班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4) 导师负责:全面、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学校领导、教师与小班学困生一帮一结对, 每个学生都有课堂内外的双师包干辅导; (5) 绩效评价:区域层面的千分制考核和每所小班化学校的调研跟踪考评。
三、小班课程重构的实践案例
案例1:形成墨韵书人的小班课程文化
珠江路小学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校, 随着城市的扩张, 地处城中的这所老校生源逐渐减少, 形成了自然小班。学校领导充分研究本校教师特长和学生构成, 利用学校地处城中、布置小巧的优势, 确立“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每一个儿童认同和喜爱、发展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的课程理念;聘请南师大课程专家调研和诊断珠江路小学小班化写字教学特色, 在专家引领和指导下, 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南京市珠江路小学“种墨园课程”学校课程规划》;构建“墨韵雅园、融和心园、潜能慧园、幸福乐园”等环境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拓展课程的体系, 形成了“基础型学科课程、拓展型活动课程、潜能型弹性课程”的课程结构图谱;通过主题研修、智慧沙龙、抱团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理解学校课程;以“墨韵课堂”为抓手, 优化基础型学科课程, 以“项目驱动”为路径, 落实拓展型活动课程, 以“潜能分组”为依据, 实施潜能型弹性课程。
案例2:探索“以爱领航, 播洒阳光”的风范教育课程文化
玄武高级中学一校两区, 由两所小班化学校整合而成, 两校区生源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很多学生还处于弱势家庭。学校以太平门校区原来确立的“关爱每一个”为课程理念, 传承梅园校区周恩来伟人风范教育的特色, 形成了“以爱领航, 播洒阳光”的风范课程体系, 以伟人的人格魅力、自律刻苦、高尚情操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案例3:建设“助每一个孩子成为宝”的助学课程文化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是一所最早加入小班化联盟的初级中学, 2010年起聘请上海教科院专家深入学校指导, 学校在多元对话中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宝”, 学校、教师的职责是支持学生, “帮助”是小班教育的本质。因此, 全校树立了“助每个孩子成为宝”的小班课程理念, 以“帮助”的英文“H-E-L-P”分别诠释了小班课程的旨趣与追求:H (habit) 良好的学习习惯;E (everybody) 面向每一个;L (lead) 教学目标引领;P (progress) 为了每一个的发展。学校搭建“助每一个孩子成为宝”成长支持平台, 形成了以“助学提纲”为载体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和方法;以德目为线索构建“发展每一个”的公民教育德育课程体系;以信息技术运用为亮点的“闪亮每一个”的精品校本课程。
上述的案例以及我区其他小班化学校都形成了彰显特色而又体现小班规律的课程体系, 如“让每一片绿叶都充满生命的灵动”的“生态课程”体系等。这种理念也推行至大班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 如“让每一孩子在这里自由呼吸”的“后绿色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精彩梦想”的“梦想课程”等, 都借鉴和强调了尊重每一个、张扬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小班教育特色。而这些课程体系的形成都是在区域推进的过程中, 以统整重构为原则, 渗透学校文化, 顶层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 形成了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的学校课程规划。
在区域推进课程建设的过程中, 小班化的教育观点潜移默化渗透至师生的心灵之中, 内化为自觉的小班教与学的行为方式, 不仅很好落实了国家课程, 更彰显了每一所小班化学校的特色和个性, 为丰富小班内涵, 提升办学品位, 促进学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黄子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210018
8.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八
[关键词]文化引领中学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109
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思潮五花八门,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主客观因素使教师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面临越来越难的局面,城市、乡村学生虽各自的困惑不同,但也有许多相同之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方法手段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一、要充分挖掘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使其变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意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公平、正义法制意识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其他国家的文明也有一些非常好的方面应该传承,我们都需要拿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形象性特点引领青年学生
通过文化育人是非常符合人们的接受规律的。任何教育,如果是生硬的、刻板的,效果都不太好,反之我们常常说“润物细无声”,如沐春风,寓教于乐,文化育人就是发挥了其形象生动、艺术性强、人们易于接受的特点,往往能达到其他教育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一首文情并茂的古诗、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一部耳熟能详的戏剧、一支感人肺腑的名曲、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等都能形象生动地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启发,数不胜数,不可估量。学校经常开展校园文化周、艺术节、运动会等各种文体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文化墙、学习园地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校要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不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培育下一代,就意味着把教育的主阵地拱手相让,就意味着把他们推给了低级、腐朽甚至反动,那对学生本人、家庭、民族都是非常危險的。学生的成长过程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学校、教师被赋予重要的育人职能,学校教育也确实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教不严,师之惰”,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学校、教师责无旁贷,要尽最大可能牢牢把握住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高度自觉,本着为学生、家庭、国家负责的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方式,对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培养出理想高远、意志坚定、知识渊博、能力突出、心体双健、善于沟通的社会建设人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无可教化。”文化的熏陶在于其对受众灵魂、精神的渐进而又彻底的影响和改变,为此,学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校园氤氲着文化迷人的氛围,让学子在健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他们热情、血气方刚又容易冲动,追求独立又因正处于叛逆期而有时显得固执,似乎已经长大实际仍敏感、脆弱,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型,还缺乏一定的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这时就很需要用正确的文化来引导他们,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任由一些错误的言论、思想占据他们的头脑,误导他们的行为,造成对个人、家庭、社会不应有的伤害。
9.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篇九
命题点一:科教兴国,发展科技 热点聚焦
材料一: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1号 2014年9月8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21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2号卫星。这是我国时隔1个月后再度发射遥感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材料二: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材料三:“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 5555米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计划进行第三次潜航,共3名下潜人员,“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5 555米。
相关链接:“天宫二号”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精确到1米;我国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公安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高分专项先期攻关成果。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考点链接:①我国的科技成就 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③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一、二 相关设问
1.请谈谈遥感卫星21号成功发射、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等得以顺利完成任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⑴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⑵ 主要原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平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
材料三 相关设问
2.“蛟龙”号携带青奥会火炬下潜和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等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⑵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⑶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综合设问
3.举例说明我国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7 00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⑵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⑶ 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⑷ 自主研制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天河二号”等。
4.我国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请谈谈实施该战略的现实意义。
⑴ 科教兴国战略。
⑵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5.我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⑵ 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⑷ 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6.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⑵ 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7.为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国家应该怎么做?
⑴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⑵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⑶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⑷ 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⑸ 采取鼓励性措施重奖科技工作者等。8.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⑴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⑶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创新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⑷ 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积极参加小科技、小发明的创新活动等,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命题点二:人才强国,自主创新 热点聚焦
材料一: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年9月10日~12日,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材料二:李克强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他说,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国家创新的未来,所以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人才意识,加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建立完善社会创新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推动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加速发展。要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
材料三:李克强: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 2014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巧合的是,几乎每位专家的建议,都涉及“体制机制创新”。李克强总结说,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就像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资本一样,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仍有巨大空间,创新得好,可以释放出更多红利。
考点链接:①人才强国 ②科教兴国 ③创新
材料一 相关设问 9.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⑵ 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⑶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⑷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⑶ 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⑷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1.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
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⑵ 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
⑷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12.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⑵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⑶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
⑷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⑸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⑹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材料二、三 相关设问
13.为什么必须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重视科技和人才?
⑴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 质还不够高。
⑵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⑶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⑷ 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4.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⑵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⑶ 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⑷ 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5.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祟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⑴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⑵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⑶ 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⑷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6.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⑴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⑵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⑶ 勇于开拓进取,争取创新人才;
⑷ 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命题点三:科技薪火,少年传承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国科普日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未来;二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三是围绕创新在我身边;四是围绕创新圆我梦想。
材料二: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8月21日~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7.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表明了什么?
⑴ 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国家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
⑷ 我国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18.为什么要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原因)?
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⑶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⑵ 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⑶ 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⑷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⑸ 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材料二、三 相关设问
20.国家设立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21.谈谈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识:
⑴ 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⑵ 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⑶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需要。
⑷ 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等。
22.我国为什么要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⑵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够高。
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⑷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23.国家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现实意义?
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或科技竞赛活动,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进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⑵ 有利于鼓励和倡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促进优秀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⑶ 有利于提高科技辅导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⑷ 有利于在全社会行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综合设问
2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⑴ 组织科技专题讲座。
⑵ 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
⑶ 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25.传承科技薪火,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⑴ 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⑵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⑶ 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⑷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
10.做好示范,引领小组 篇十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xx级xx班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示范,引领小组》。
亲爱的同学们,“小组长”这个名词,在座的各位不陌生吧!但是,对其内涵和意义,大家是否真正理解呢?可能有人认为当上组长,就有权了,可以“修理修理”那些自己不喜欢同学了。在此,我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组长应该是纪律的领头羊,应该是学习的标兵。
小组长,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一朵美丽花儿的花托,是参天大树的枝干,是“群龙”的“首”,是小组的组织者,是号角的吹奏者,是学习激情的播洒者。因此,小组长应心系小组,引领小组前行,应该做思想的引领者,做小组文化的建设者,做纪律的引导者,做学习的示范者。
小组长必须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必须具有“粉骨碎身全不怕”的意志,必须具有“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胸怀。应该拥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品格,应该拥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应该拥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踏实精神,要做到“读书破万卷。”
让我们行动起来,带领组员去描绘学习的蓝图吧!
11.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示范校,接待工作,接待原则
新疆昌吉卫生学校始建于1959年, 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 为社会培养了近两万名专业技术人才。2009年成为自治区示范校, 2011年跨入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行列。伴随学校声誉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兄弟学校来校参观,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示范校引领作用, 承担大量的各类培训任务。自2006年以来, 先后承办了全国解剖年会、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会、华夏之友联谊会等全国性会议。周到而富有艺术的接待工作不仅提升了学校形象, 凸显了服务特色, 扩大了对外影响, 而且通过接待工作的具体实践, 开阔了眼界, 积累了经验, 锻炼了接待工作队伍。
1 提高对接待工作的认识, 做好整体策划
接待工作具有整体性、过程性和系统性特点, 对接待工作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接待工作的成效。每次接待都要本着“重视够、动得快、控得住、走得稳、想得细”的原则, 提前预测将要开展的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采取的措施。
(1) 整体策划, 做到全面细致。策划是为了解决现存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谋略、打算的活动。不论什么层次、规模的接待, 都要有整体策划, 不能掉以轻心。因此, 在实际接待中, 强调“战略上藐视困难, 战术上重视困难”, 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总体要求, 完善接待细节。接待工作涉及食、宿、行3方面, 要按总体计划细心设计, 周密安排。
(2) 把握节奏分寸, 搞好过程控制。大型会议的筹备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多变量的离散系统。“战线长、任务重、头绪多、人员广、要求高”是接待的特点, 接待工作过程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议效果。来宾信息和宾馆、车辆安排不同步, 导致脱线;信息错漏会添乱;房间开早、多开浪费, 开晚、开少滞后;饭菜备少了难堪, 备多了作难。所以恰到好处的过程控制和恰如其分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过程控制是配合的艺术, 环环相扣、不断创新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3) 换位思考, 注重来宾心理感受。接待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接待对象精神上的需要, 为此, 调动可支配的资源, 在合乎常理的情况下使来宾得到心理满足。在具体工作中, 可按照积极性行动和消极性行动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第一种情况,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在积极行动发生之前, 如来宾生病了, 就要考虑“如果我是对方渴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与关心”, 顺着这样的思路, 采取人性化服务, 就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种情况,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如来宾在不知道情况下消费超标, 进行提醒时就要换位思考, “如果我是对方, 什么样的行为和态度是可以接受的或能够引发强烈反感的”, 经过认真判断再采取行动。
2 明确接待目标, 落实接待原则
(1) 保障安全原则。一切从安全出发, 是所有活动和接待的基本原则。饮食安全、交通安全、住宿安全, 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2) 降低成本原则。在接待工作中, 如果没有成本意识, 必将导致浪费。精打细算, 以最小的成本, 赢得来宾最大的满意是对接待工作的一项挑战。如我们在每次会议的餐票上印制“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温馨提示。
(3) 规范严谨原则。强调每位教职工都是学校的形象, 要求程序规范、行事严谨。从面对来宾的第一刻起, 一整套接待工作井然有序。
(4) 态度热情原则。在接待过程中, 态度决定效果。晚到来宾用餐的安排, 早走来宾送站的安排, 来宾生病及时送药, 适逢中秋节等特殊节日给每位来宾的房间送上月饼等, 点点滴滴的细节, 把学校热情友好的形象展示给每位来宾。
(5) 突出品味原则。接待工作的最高境界在于体现品味。品味不意味铺张浪费, 更不是名牌精品的比拼, 要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 体现充分准备后行云流水、润物细无声的真诚关怀。
3 把握接待规律, 统筹三种关系
(1) 统筹惯例与特色关系, 在接待中传播文化。接待有其特有的规定和惯例, 学校在做好基本接待之外, 还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 (1) 文化特色。学校处处有文化, 学校处处是文化,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将学校所代表的行业、地域以及自身特色融入参观景点安排、纪念品设计等环节必将提升接待工作的层次。 (2) 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成果展, 这也是学校接待工作的必要环节。实践表明, 即使来宾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也会对实验室产生浓厚兴趣。 (3) 学生多、活动质量高是学校又一特色。邀请来宾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既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集中展示, 也是对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鼓励。因此, 学校应抓住并发挥好三大特色, 硬件不足软件补, 把软件做好、做强, 做出特色, 为学校接待工作提供依托和保障。
(2) 统筹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在接待中促进和谐。通畅、高效、协作的接待网络, 是接待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对内, 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 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理;二要加强工作人员间的协调, 做到事前多协调, 事中多补台, 事后多总结, 确保环环相扣。对外, 一要加强与来访单位的协作, 尽可能多地获取来宾的各类信息, 做到有的放矢;二要加强与宾馆、酒店、景点、机场等主要接待场所之间的协调, 做到有需必应。如在餐饮方面, 不管是服务优秀、档次较高的大酒店, 还是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小酒店都会因为需求量大, 需求时间集中等原因造成供求紧张, 如果没有与之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就很难及时处理、协调接待中出现的问题。
(3) 统筹成本与成效的关系, 在接待中提升效益。当前, 学校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 必须开源节流。接待要出成效, 就必定要花钱。但如何让钱花得对、花到位、产生效益, 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办公室要敢于管理、善于管埋、严于管理, 从理顺内部关系入手, 提高接待质量, 降低接待成本。因此, 就需要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接待范围、程序、标准、纪律、组织领导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 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在节流的同时, 如何利用接待机会, 为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积蓄人脉, 挖掘机遇, 实现开源同样十分重要。只有这样, 接待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生产力, 而不是消耗力。
【做好科技工作,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从广州增城的经济发展看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06-18
做好统计基础工作服务三营镇经济10-13
关于做好XX年度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11-01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08-14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加强电力应急管理 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08-29
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11-06
科技引领未来演讲稿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