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蜻蜓说课稿

2024-08-30

小蜻蜓说课稿(11篇)

1.小蜻蜓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品质;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2.小蜻蜓说课稿 篇二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艺术活动,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幼儿的年龄特点: (1) 喜欢唱歌, 并能感受歌曲的节奏。感知歌曲中的节拍与节奏, 学习打节拍, 尝试用敲击乐器伴奏歌曲, 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2) 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快慢及歌词等, 做出各种模仿动作、律动和舞蹈动作, 初步尝试表现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等。 (3) 能随音乐自由地表现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使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活动目标

(1) 了解歌谣内容, 学会随乐朗诵歌谣。

(2) 通过音乐律动和演奏掌握×××节奏型。

(3) 体验合作精神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幼儿通过律动、教具以及乐器来感知×××节奏型,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歌谣。

四、活动过程

1. 学习, 可以这样有趣

在“四只小蚂蚁”活动中, 为了使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达到教学目标, 突破重难点, 运用电子白板解决本节活动的重点, 引导幼儿了解歌谣内容, 学会随音乐朗诵歌谣, 感受歌谣中小蚂蚁团结力量大的情感。

同时, 采用了情境引入法、认知选择法、角色扮演和乐器演奏法等学法 (如图1所示) , 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 交流互动,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1) 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 主要采用情境法, 利用电子白板视听结合, 声像一体, 形象性强的特点, 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情境 (如图2所示) 。

在情景引入时, 教师点击“声音链接”, 播放森林背景音乐, 同时设置“聚光灯”功能, 通过移动聚光灯, 孩子们看到了页面某一部分“大森林里的小昆虫”, 集中幼儿注意力。为了突出主人公“小蚂蚁”, 请孩子们找一找小蚂蚁在哪里, 并点击“小蚂蚁”图标, 运用白板“上侧大小递增”功能, 小蚂蚁会逐渐变大, 并链接“小蚂蚁说话”的声效, 根据小蚂蚁的介绍, 了解小昆虫聚在一起的主要目的。

请幼儿初步感知歌谣时, 请孩子们想一想会有几只小蚂蚁运送木材, 怎样运送木材?教师点击声音链接, 播放歌谣, 即使第一遍孩子没有完全听出小蚂蚁运用不同方法运木材的先后顺序, 可以重复点击声音按钮播放歌谣, 直到说出正确点为止。同样也可以点击声音按钮, 播放歌谣, 来验证幼儿的回答是否正确, 不仅帮助幼儿判断正误, 还通过反复倾听歌谣, 增强了幼儿对歌谣的记忆, 使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 调动幼儿认知的积极性。结合师幼的角色扮演, 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律动。

(2) 学习建构新知

以幼儿为主体, 通过有效提问和白板的互动让幼儿积极主动参加表现活动, 结合图例形象记忆, 多种肢体感官参与活动中, 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学一学、演一演, 来掌握×××节奏型。

在第一遍倾听歌谣后, 孩子便可以将听到的蚂蚁出现数量, 运用“拖动副本”功能从蚂蚁洞里随意拖动小蚂蚁副本, 排成一队, 帮助幼儿明确歌谣里出现了4只小蚂蚁。将第一只运木材的小蚂蚁先预设在木材堆前, 提前调为透明度, 引导幼儿回想第一只小蚂蚁用什么方法来运木材的?依据幼儿的正确答案运用白板“透明度调节器”功能, 调节透明度出示图片, 激发幼儿求知欲。随之通过有效性问题, 引导幼儿分析第一段歌谣进行分析理解歌词, 了解歌谣内容与结构。以此类推, 其他3只小蚂蚁便可以运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请3位小朋友将自己所听到“小蚂蚁运用不同方法运木材”的先后顺序拖动图片依次进行排序。通过多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 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随机性。

排序后的验证环节, 巧妙运用白板“照相机”功能, 请幼儿将所排序的图片拍照下来, 同时将不同的答案依次摆放整齐, 播放歌谣, 请幼儿自己边听歌谣边选择正确答案。验证后, 点击“白板笔”, 书写记录幼儿针对不同答案的投票人数, 引导幼儿更加明确歌谣内容的正确顺序。最后, 播放歌谣, 听歌谣看图谱, 进行歌舞表演。在此通过恰当运用白板教学, 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他们参与的欲望非常强烈, 从而优化了课堂, 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突出了重点, 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3) 表演乐器演奏

在出示歌谣重点节奏图谱时, 引导孩子边说歌谣边律动掌握稳定节奏, 巩固歌谣的环节中, 提前预设白板的“显露器”功能, 将图谱隐藏, 请幼儿说歌谣, 教师根据歌谣里小蚂蚁“运用不同方法运木材”的先后顺序, 逐步向下拉幕, 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 不仅知道4只小蚂蚁演奏时分别使用的乐器, 还掌握了本节课的难点“歌谣中的稳定节奏”。通过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演奏, 巩固歌谣里×××节奏型, 促进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体验同伴间合作的快乐。

2. 思维, 可以这样启发

在“四只小蚂蚁”音乐活动中, 由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谣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谣完全朗朗上口之后, 如何将歌谣里的稳定节奏通过音乐律动表现出来, 这对于他们来说, 将是一个挑战, 所以这是整个活动的难点。

为了解决重难点主要采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如图3所示)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把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们置身于“记”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去产生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它呈现的是一种开放性、创造性。

将白板功能巧妙融入教学, 让课堂效果大大提升。 (1) 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可以很好地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为孩子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2) 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以前音乐教师要在主控台、钢琴、屏幕之间不停地走动, 既分散孩子注意力, 又影响学习情绪与效果。现在教师可以面向孩子站在白板前, 身体语言得以充分发挥, 增强了教师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3) 加大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节课的内容相当于以前两节课时的教学量, 孩子不仅很快克服学习歌谣的难点, 还能够使用乐器为歌谣演奏, 不仅学得轻松愉快, 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五、结束语

3.“小鳄鱼爱洗澡”说课稿 篇三

《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南》关于学习活动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同时强调幼儿直接体验的过程,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游戏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本次活动中所用的水管玩具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室所接触的,具有低结构材料的特点,既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也能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问题。活动的材料具有生活化、趣味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从而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1.来源于建构室的材料。水管玩具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室所接触的,在活动中,大多数孩子喜欢用直通管来搭建,形式单一,很少有孩子用到弯管、三通管、四通管这些接头管,从而忽略了水管玩具的真正意义。而这些接头管的运用不但可以让玩具的造型千变万化,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2.来源于游戏。“小鳄鱼爱洗澡”这个游戏非常受小朋友的喜爱,于是我想借用这个游戏中的主人公——小鳄鱼,和小朋友们一起用他们非常喜欢玩的水管积木再次一起来探索水管积木的灵活运用。

二、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个科学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幼儿相互协商、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依据大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一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水管完成任务,初步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二是能大胆表达探究过程中的想法,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的经验。

当然,目标的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的重、难点设定为: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和探索如何在同一路线下所用的水管最少。

三、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环境准备。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话和操作(操作、交流)的机会。我把幼儿分成2人一组,一共是7小组。

2.各种操作材料准备。直通管、弯管、三通管每组一份,保贴若干。

3.记录材料准备。标有图片的记录表、记号笔等。

四、说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在幼儿第一次尝试给小鳄鱼家接水管时,我通过敏锐的观察,对一组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进行针对地指导,还在观察中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本次活动中使用的记录表,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五、说学法

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生活化和趣味性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指导语:出示洗澡图片,引起接水管的兴趣。)小鳄鱼可爱的外形,引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2.第一次接水管。提出接水管的任务。(指导语:依据定点位接管子——定点位: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我事先给每个定点位都接上了直通管,便于幼儿操作,避免出现一些干扰操作的因素,如会出现绕过小鳄鱼家,水管有断开的现象。

3.实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语: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要求:接的管子要牢固,每个点都要有出水口,水管中间不能漏水。)

4.数一数。(指导语:一共用了多少直通管、弯管和三通管,并且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重点提问:数一数用了多少管子?和别人比一比为什么有的多,有的少?为什么他们用的管子比较少?有什么发现?)

5.调整已接水管。(指导语:提出再次接水管的任务——尝试新的连接方式,减少管子的使用数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水管完成任务,初步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幼儿能大胆表达探究过程中的想法,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经验。

6.出示四通水管,进行思维拓展。(指导语:如果又有一条小鳄鱼想要洗澡,怎样来使用最少的水管来接通管子?)

4.放飞蜻蜓说课稿 篇四

今天我教授的是苏教版第六册19《放飞蜻蜓》。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引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2、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孩子是充满爱心,充满想象力的,将可爱的蜻蜓形象比喻后,孩子们一定

会喜欢上它们,激起无限的兴趣。

二、朗读交流感悟

默读全文,以“陶行知是怎样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为主线,从而找出、画出陶先生的四个问题,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围绕着四个问题,人物间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我抓住陶行知的话语、动作如:“慈爱”“抚摸”“小心”“商量”等词语让孩子们感受到陶先生的智慧,“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课堂中的孩子们如同文中的孩子一样,入情入境,步步感受着他的引导,大胆诉说着自己的体会、感受。教学中,我也注意到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了解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继续学文,而是先问他们“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现在愿意把蜻蜓放了吗?”让孩子参与其中,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作为教师应起着指引的作用,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学习蜻蜓知识部分时,我让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提示去学习,孩子们有了学习的目标,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方向。不论他的理解、感受有多少,至少他在不断地感悟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陶行知的教育艺术是令人欣赏的,孩子们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在大家获得收获的同时,再次让学生从文中自己体会他的为人,他的教育机智,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三、拓展的设计

5.小蜻蜓说课稿 篇五

小学美术说课稿《蜻蜓飞飞》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很模糊的,比较概念化,农村里的孩子虽然看到可是不是很仔细去观察。因此通过用播放动画片,做游戏,动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尝试用彩色笔、彩泥、折纸等多种绘制姿态不一,色彩斑斓的蜻蜓的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的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蜻蜓飞飞》是二年级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线条描绘、折纸等美术手段。线描画是儿童绘画的基础,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画面,因此在绘画中,孩子先要仔细观察蜻蜓。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姿势,感知蜻蜓的外形和色彩,感受蜻蜓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身体和翅膀细部。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折纸等多种方法表现不同姿态的蜻蜓。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多信息途径很广,思维活跃,他们自我我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好奇心重爱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画大体的外形。而《蜻蜓飞飞》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察细节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西湖,让学生不同材料来表现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操作领域:学会合作学习的发法,掌握线条画、折等手段在各种材料进行绘制蜻蜓,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大自然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017.3.1 最新版

在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并通过适当的凡是把学生在进行学习本课,我通过美妙的旋律,具有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欣赏,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我创设了情境教学法,用谈话的形式。

2、赏析教学法

赏析,品味祖国优秀作品,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没的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1、探究法: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要重要。因此,我把疑问、难解答的问题放如教学过程部分,紧抓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针对和启发性提问:“你知道蜻蜓是有几个部分组成吗?”等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自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过杭州西湖呀!是啊!清清的湖水,当河面上一朵朵美丽的荷花时候,会有些朋友来看他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美丽的西湖游一下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精彩蜻蜓课件。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蜻蜓飞飞,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湖上的客人,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蜻蜓飞飞》,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蜻蜓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色彩的形状、色彩蜻蜓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部位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蜻蜓的色彩,它停着时的姿态、飞舞时的样子,它那玲珑剔透而强有力的双翼,都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线条进行组合,稍作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蜻蜓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蜻蜓赏蜻蜓,走进蜻蜓世界

2017.3.1 最新版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蜻蜓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蜻蜓,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蜻蜓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蜻蜓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蜻蜓飞在荷花的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蜻蜓?你想要表现的蜻蜓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思路之后,要稍作提示,注意强调他们的翅膀对称,引导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以荷花为背景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蜻蜓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荷花和小船在湖面上,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在不同环境里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蜻蜓,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6.《小书架》说课稿 篇六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北师大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书架》。

北师大教材是从学生的角度入手的,它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汉语拼音的工具性。

而本教材的第八单元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拼音的开端。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六个单韵母及其四个声调。

在本单元适当的安排了《小书架》一文既巩固又强化了单韵母的学习,这也算得上是编者煞费苦心了。

本课主要讲了我家的小书架上,爸爸、妈妈和‘“我”的书摆放的位置,并在最后说明每天放学都要看它。

本文一方面说明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整洁的家庭,另一方面也告诉了小朋友要养成每天看书阅读的好习惯。

这篇韵文朗朗上口,易读易背,生字简单,易认易写,是初学识字的好教材。

音节中基本出现了所学的字母,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单韵母。

鉴于教材的安排,我制定了以下的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摆放物品要整洁有序,并逐步培养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2.继续利用多种方式识字,认字8个,写字4个;

3.继续利用熟字联系拼读;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摆放物品要整洁有序,并逐步培养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2.继续利用多种方式识字,认字8个,写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张小书架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揭题。

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眼前这个小书架的样子。

用“丁丁家的小书架当然要由丁丁来介绍。”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易于理解。

所以,要把重点放在认字和拼读上。

在自主学习时要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要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拼读练习。

在读文章之前,教师要有意识的归纳认字的方法。

先由学生自由读文,再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最后再来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在这期间,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于生字,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拼读练习,从而达到拼音识字的目的。

因为本课节奏感强,易于朗读,所以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背诵。

写字时要重点指导“书”、“用”的笔顺,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调整位置,直到写好。

本课的一个拓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找出丁丁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和学会整理东西的习惯和能力。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

2.正确书写生字。

7.奥克小蜻蜓 高尔夫用品超市 篇七

高尔夫球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贵族运动”,与高尔夫相关的运动器材价格十分昂贵。“奥克小蜻蜓”则以平价的超市化经营,把高尔夫这项运动推向大众。作为京城第一家高尔夫球用品超市,奥克小蜻蜓开业还不到一年。这家分上下两层的超市,经营各种品牌的高尔夫用品,而且还设置了试打区、果岭区、酒吧。在这个超市里,既可以为自己的球杆换上合适的握把,也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球杆。总经理吴林平表示,这个超市绝无假冒伪劣商品,而且做到同样品牌价格最低。“这才是‘超市’的意义。”

这家店里的Wilson、HONMA、Callway等20余种品牌囊括了高尔夫领域所有高水准的专业用品,价格在同类商品是比较低的。因此即使在阴沉潮湿的坏天气里,超市里仍然会有很多顾客。有熟识的老顾客带自己的球杆前来修理,也有新顾客挑中满意的商品前去试打区潇洒挥杆。除了经营高尔夫专用背包、球杆和运动服以外,这家超市还辟出一处优雅的特色小酒吧,座椅宽大舒适,很适合追求情趣的白领阶层。

要经营一家高尔夫用品商店,店主首先要喜爱这项运动。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高尔夫用品商店都是一些月收入过万元的白领阶层开的。如上海的崔先生,开店就源于自己最大的爱好——打高尔夫球,而且他对高尔夫用品十分熟悉。去年起,他代理了一家日本顶级品牌的高尔夫产品,在上海一条小街上开了一家小店,前期投入约为10多万元。崔先生表示,现在小店的月营业额已达2万元左右,顾客中不乏自己多年的球友。

8.《小水手》说课稿 篇八

教学内容:小水手

课型:唱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是他们感受音乐的生动形象,

2、学习节奏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运用生活中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学习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旋律线条明快、活泼。歌词中的“呜’呜!”象声词,“哎罗罗喂”衬词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轮船出海的情景,表达出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学生分析:

孩子虽小,但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当一名优秀的小水手。学生对“小水手”这个词语了解一点,那怎样让自己当一名称职的.小水手呢,所以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一名称职的小水手,只要大家用心学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小水手”是做什么的。

1、观看。

2、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小水手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愿望,“你想当什么?”

三、学习新歌曲。

1、请学生欣赏歌曲。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当“小水手”,他是怎样当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听听。

2、请学生说一说对歌词的理解,这位小朋友把什么当成船?把什么当成大海?

3、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

4、听音乐小声跟唱。

5、老师教唱歌曲。

6、分组演唱歌曲,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四,表演

1、学生边唱边表演动作,想象自己当小水手的感受。

2、请个别学生表演,评价。

五、课后小结。

9.《小狮子》说课稿 篇九

一、说教材

《小狮子》这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以小狮子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小狮子懒惰——受教育——刻苦学习——成为真正的狮子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具有狮子的本领,才是真正的狮子。这篇课文安排在“自立”单元,意在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的意识,对于现在在优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阅读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任务做了合理的分配。

第一课时以识字读文为重点,通过初读感知使学生初知文章大意,借助反复的诵读使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在此过程中将识字渗透于教学的始终,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巩固识字,积累词语,在深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文章主旨,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联系自身拓展延伸,与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小猴吉吉》相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自立的含义,指导书写剩余的生字。

下面,我重点来谈一谈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19个生字,会写“必,怎”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朗读,能理解小狮子的前后变化原因,为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做好铺垫。

3、情感与态度目标:懂得父母的本领再大,也不能依赖父母,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父母的本领再大,也不能依赖父母,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说教法

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流程来说明这一点。

三、说流程

我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交流,整体感知——随文识字,读中悟文——角色朗读,再次感知——指导书写。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用简洁明了的话语直接带孩子走进故事情境中。

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本课是一篇童话,无论是课前导入还是课堂语言我都尽力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充满童真童趣的情景,带领孩子进入故事中去,与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学。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语文课要关注课文的整体性,关注学生的整体感知,我由两幅图画入手,让孩子去发现两幅图中小狮子的不同,进而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走进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初读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便于孩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设计意图:课文的插图非常的精美,能够形象的表现课文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上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插图,通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既建立了阅读与图画之间的联系,也让学生学会了从图中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随文识字,读中悟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课的生字有19个,识字量比较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识字。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识字与学文结合起来,让读文为识字服务,让识字为更好的读文奠定基础。我具体是这样来做的:

1、师生接读课文,这既是随文识字的过程,又是老师发现问题,订正字音的过程。

2、出示词语检测认读。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指名读,开火车接读,同桌检测,词文对照的方式,用不同的形式多次与生字见面,加深认识。同时交流识字方法。根据教材安排,三册开始学习字理识字,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字形,了解偏旁部首,抓住字形分析字的字义。当学生说到用“口+交”记住“咬”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对识字方法进行归类,培养识字能力。

3.抓住懒洋洋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由“懒”入手,让孩子找文中的哪些段落与第一幅图有关,哪些段落与第二幅图有关,然后抓住重点的语句指导朗读。在指导懒洋洋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第1-6自然段找出体现小狮子懒洋洋的语句,同桌交流,然后集体指导,以教师的适时评价,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孩子朗读的方法,从体会角色特点,抓住重点词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让孩子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像懒洋洋这样的ABB式的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抓住刻苦适时拓展,品读感悟。

在体会小狮子刻苦时,我引导孩子去想象,用引言的形式:当早晨天还蒙蒙亮时。当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热时。但傍晚太阳下山时。当磕伤时,流血时。小狮子会怎么做呢?让孩子理解“刻苦”一词,体会小狮子的自立,进而练习造句,加以运用。

5.转换角色朗读妈妈的话。

狮子妈妈的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在读这部分时,我来扮演小狮子,让孩子来读妈妈的话教育小狮子,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妈妈话的真谛。

设计意图: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读能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蕴涵的道理。通过设计了四个不同方式的读,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读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受,真正进行了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会。同时,在这无数次的读中随文识字,将识字与读文结合起来,在无意识中渗透识字。

(4)角色朗读,再次感知

当学生在反复朗读体会后,自然就对小狮子产生了情感,此时让学生带着情感通过分角色的形式朗读全文,有对全文做了整体的回归。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应该帮孩子们建立整体概念,让孩子带着学习以后的感受再来整体回顾这篇课文,学生的新的感悟和体验一定会让他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5)指导书写。

在分角色读文后,我顺势说:我们又一次感受了小狮子的刻苦,写字也离不开刻苦的练习呀!现在就让我们来练习写字的本领吧!出示“必”“怎”两个字指导书写。共安排以下五个环节:

(1)认一认,书空并组词。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字的占格、起笔、收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4)学生描红,练写两个,教师巡视,对学生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同桌互相评议、欣赏。

设计意图:课标对低年级学段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的教学,分散到两课时中,让孩子们读一读,再组组词语,加深理解,不仅指导学生写正确,更要指导学生把字写漂亮,书写时要注意字的重点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把汉字认真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是:出示小狮子的前后特点“懒”和“刻苦”,再让学生将与此有关的词语贴在相对应的地方,将学词与学文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在设计板书时,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做到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0.《小动物过冬》说课稿 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动物过冬》。我将从教材、目标、学情、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小动物过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青蛙准备吃饱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认识并学会书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要求会认。

3、重点关注“量、钻、藏、”的读音,关注“商、暖、第”的字形,并能正确书写“第、暖”二字。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商量、来年”等词语的意思。

5、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中三个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2、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其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四、说教法学法

动作表演法;朗读感悟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图片、语言描述、形体体验等多种方法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语感训练,整体把握知识内容和情感态度。根据二年级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补充资料,开阔视野,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

五、说学具、教具:

教学本篇课文,准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种小动物的头饰。

六、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和对课文内容的初读;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拓展阅读。

我今天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准备分五个板块来教学。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巩固认识本课10个生字,熟识二类生字-。

2、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小动物过冬。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出示课件)

3、三个好朋友给你们带来了几组词语,你们会读吗? 跳舞

妹妹

藏在蜂巢里

商量

相见 动物

春暖花开

明年 接着

哥哥

够 钻到泥土里

第二年

聚在一起

刮起来

(用图片激发兴趣,回忆上节课内容,再次明确三只小动物的关系,简洁明了,并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段。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要注意老师是怎么读的?(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好朋友,常常,很快乐)是啊,这几个词老师读得比较重,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他们日子过得很快乐,让我们快乐地来读读这一段。(齐读)

师:当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的时候,三个好朋友不约而同地开始烦恼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事烦恼呢?(指名读)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商量”是什么意思呢?)

它们各自是怎么过冬的呢?为什么采用这种过冬的方法?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试着用横线把描写他们过冬的句子画出来。(这样从“快乐”到“烦恼”,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小动物过冬方面的知识的渴求,自然导入课文的学习。)

2、理解感悟重点段 A.第三段 小燕子

师:聪明的孩子一定已经找到答案了,我们先来看看燕子是怎样过冬的。生:燕子是飞到南方过冬的。(板书:飞到南方过冬)

师:真聪明!你是从哪一小节找到答案的呢?(第3节)(出示投影)。师:请小朋友自己当当小燕子,读一读这段话。(自由)现在大家都是小燕子了,我有三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1、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用因为„„所以„„回答。)

2、你们为什么飞到南方去?。(用因为„„所以„„回答。)

3、那你不回来了吗?。

理解词语“春暖花开”(出示课件)。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表示什么时候?还可以怎么说?

师:小燕子们,一起把你们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大家吧!(齐读第三段)

师:像你们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鸟叫侯鸟。(教师相机板书:迁徙。像你们这样飞到南方去过冬,我们叫做“迁徙”。)齐读

问:小燕子,像你这样要迁徙过冬的动物还有哪些呢?(丹顶鹤、大雁、野鸭)(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这个自然段主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让学生理解“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这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这些关键的词句从而了解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同时对“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进行换个说法的训练丰富了学生的汉语书面语。)

B第四至五自然段 小青蛙

师:我们知道小燕子要避开寒冷的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那他的好朋友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呢?(谁继续当小燕子问问它)(真是一只懂礼貌的小燕子)

(出示句子)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从燕子的问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要读出关心的语气。)

(2)青蛙们,你们是怎么过冬的?(指名说)

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指读)

1、出示这句话后,问:“来年”是什么意思?

小青蛙,你要等到明年才出来找虫子吃,整个冬天都不会饿吗?(指名回答)出示: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噢,原来如此呀!谁还能加上动作来说吗?看看谁最像这只小青蛙。(5)指读,评议。

(6)师和一生分角色读。小朋友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了。这样吧,老师来扮演小燕子,谁来扮演小青蛙?(师和全班分角色读)

(7)小燕子知道了青蛙哥哥是钻到泥土里过冬。板书:钻到泥土里

(8)小结: 青蛙的身体没有毛和羽毛,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天气一冷它就受不了,于是到了冬天它就不吃不喝睡大觉。它们这样的过冬方式我们叫做冬眠(板书,冬眠)。

(9)还有谁也像青蛙一样钻进泥土里过冬的?(大狗熊、小乌龟、大蟒蛇„„)(教学这一环节时主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吃得饱饱的、好好睡上一大觉、来年春天”进行表演、评价,从而了解青蛙的过冬方式。并让学生从燕子的问话中体会到燕子对青蛙的关心。)

C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 小蜜蜂

师过渡:知道了燕子和青蛙的过冬方式,谁愿做小燕子,再去问问小蜜蜂呢?(同桌练习朗读“燕子”与“蜜蜂”的对话)(同座位分角色朗读—再指名同桌读)

师: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呢?(不冬眠,不到南方而是藏了很多蜜)(板书:躲到蜂巢里)

师:现在你们都做小蜜蜂,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你们蜂巢里的蜜够吃吗?从哪里看出来?(就采了很多蜜,够吃上一个冬天的),你们什么时候采的蜜?(春天百花一盛开,我们就忙着采蜜了。)

师小结:你们真勤劳,早早做准备,把过冬的粮食藏在蜂巢里。这种过冬方式就叫——(板书:备粮)领读,齐读。还有谁也和你一样准备了粮食过冬的?(蚂蚁、松鼠)勤劳的小蜜蜂们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你们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大家。(齐读)

(这个部分的设计则体现了一个“放”字,放手让学生读小燕子和小蜜蜂的对话,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读、评、说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对小蜜蜂的过冬方式有了一个深入、科学的认识。)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会书本上那么多就够的,很多时候需要联系生活,向课外延伸。本课介绍了三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采用了和它们同样的方法。因此,每学完一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教师都提出拓展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像燕子、青蛙或者蜜蜂那样过冬?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很自然地介绍像燕子那样飞到南方去过冬的鸟称为候鸟,引导学生说出青蛙的过冬方式是冬眠,蜜蜂它们是准备粮食。这样使学生对动物过冬有一个更深入地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表面。

D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问:三个好朋友都为自己的冬天做好了打算,它们商量好之后,还有了一个什么约定?理解“约定”。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它们真是好朋友呀,还约好了明年在这儿相见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前后联系课文,整体感知。也呼应了文章的开头。)

三、分角色表演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我们了解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各自的过动方式,现在请你自己选择这三个小动物中的其中一个,把你独特的过冬方式介绍给大家,可以加上动作。先自己练习一下,呆 儿我请你上台来表演。(带上头饰表演)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表演、分角色表演、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充分从情感上熏

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师:学了这篇童话故事,我们知道了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它们是怎样过冬的,还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很多的奥秘。(帮助学生总结,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作业

1、说一说:回家后,把这三个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说给爸妈听。

2、找一找:收集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和图片。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激发学生继续去探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读书,乐于读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板书设计:

燕子

飞到南方去(迁徙)青蛙

钻到泥土里(冬眠)蜜蜂

躲到蜂巢里(备粮)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

11.小篱笆说课稿 篇十一

说教材

《竹篱笆和牵牛花》以“伤心的竹篱笆是怎样帮助牵牛花的?”这个大主题引导幼儿理解。让幼儿明白竹篱笆是固定不动地呆在一个地方。而牵牛花却可以通过篱笆攀爬的更高,这是它们各自的特点。依据故事,竹篱笆主动帮助牵牛花,让牵牛花在自己的身上爬,很快牵牛花就站在高高的竹篱笆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引导幼儿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和谐共处生活的美好。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竹篱笆帮助牵牛花并使自己找到快乐的过程。丰富词 语“孤零零”“寂寞”。

2.感知、理解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学说故事中的角色语言,尝试用自 己的语言动作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3.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竹篱笆帮助牵牛花并使自己找到快乐的过程。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述角色

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小区中的各种篱笆或者图片。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欣赏篱笆图片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美好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心情。1

2、出示竹篱笆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猜猜看它为什么难过?

二、分段欣赏故事,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1.欣赏第一段

提问:(1).竹篱笆为什么伤心难过?(丰富词汇:寂寞、孤零零)(2).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寂寞?心里有什么感觉?你会有什么办法让自己高兴

起来?(3).你能想办法让竹篱笆高兴起来吗?我们来看看竹篱笆是怎么做的。2.欣赏第二、三、四段

提问:(1).牵牛花为什么哭了?他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愿望?

(2).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牵牛花实现愿望?

(3).让我们来看一看竹篱笆是怎样帮助小牵牛花的? 3.欣赏第五、六段

提问:(1).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它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2).谁帮助它实现的?他是怎么帮助他的?小牵牛花又是怎么做的?

(3).猜猜看,竹篱笆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竹篱笆帮助牵牛花并使自己找到快乐的过程

提问:1.看到哭泣的牵牛花,竹篱笆是怎么问的?(幼儿模仿)2.小牵牛花是怎么回答的? 3.竹篱笆是怎样安慰小牵牛花的?

小结:你们喜欢竹篱笆吗?为什么?

小结:帮助别人不但让别人快乐也会让你自己获得幸福和快乐。2

四、联系生活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事情。

幼儿集体交流讲述。

延伸活动: 1.到幼儿园院子里欣赏篱笆。2.尝试各种方法打扮篱笆。3篇二:竹篱笆和牵牛花说课稿

中班语言活动 :竹篱笆和牵牛花

薛丽萍

说教材

《竹篱笆和牵牛花》以“伤心的竹篱笆是怎样帮助牵牛花的?”这个大主题引导幼儿理解。让幼儿明白竹篱笆是固定不动地呆在一个地方。而牵牛花却可以通过篱笆攀爬的更高,这是它们各自的特点。依据故事,竹篱笆主动帮助牵牛花,让牵牛花在自己的身上爬,很快牵牛花就站在高高的竹篱笆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引导幼儿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和谐共处生活的美好。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竹篱笆帮助牵牛花并使自己找到快乐的过程。丰富词

语“孤零零”“寂寞”。2.感知、理解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学说故事中的角色语言,尝试用自 己的语言动作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3.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竹篱笆帮助牵牛花并使自己找到快乐的过程。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述角色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小区中的各种篱笆或者图片。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欣赏篱笆图片

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美好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心情。

2、出示竹篱笆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猜猜看它为什么难过?

二、分段欣赏故事,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情绪变化。1.欣赏第一段

提问:(1).竹篱笆为什么伤心难过?(丰富词汇:寂寞、孤零零)(2).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寂寞?心里有什么感觉?你会有什么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3).你能想办法让竹篱笆高兴起来吗?我们来看看竹篱笆是怎么做的。2.欣赏第二、三、四段

提问:(1).牵牛花为什么哭了?他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愿望?

(2).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牵牛花实现愿望?(3).让我们来看一看竹篱笆是怎样帮助小牵牛花的? 3.欣赏第五、六段

提问:(1).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它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2).谁帮助它实现的?他是怎么帮助他的?小牵牛花又是怎么做的?

(3).猜猜看,竹篱笆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竹篱笆帮助牵牛花并使自己找到快乐的过程

提问:1.看到哭泣的牵牛花,竹篱笆是怎么问的?(幼儿模仿)2.小牵牛花是怎么回答的? 3.竹篱笆是怎样安慰小牵牛花的?

小结:你们喜欢竹篱笆吗?为什么?

小结:帮助别人不但让别人快乐也会让你自己获得幸福和快乐。

四、联系生活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事情。

幼儿集体交流讲述。

延伸活动: 1.到幼儿园院子里欣赏篱笆。2.尝试各种方法打扮篱笆。篇三:白鹅说课稿

《白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课第13课《白鹅》。

一、说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啊,课文是例子,浅化对课文内容的挖掘,简化课堂繁琐的环节,腾出时间训练学生,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学时,我一直坚持做到六个字“学文,用文,育人”,在四十分钟里通过不断的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说教材分析

《白鹅》,这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课文先总写白鹅的高傲,继而从叫声、步态和吃相3方面细致刻画了这一特点。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上幽默、诙谐,极富情趣,如,鹅昂首大叫,似乎责怪人们供养不周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很适合进行情感朗读和语言的积累。

写作方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文中用鹅与狗的叫声对比,鹅与鸭的叫声对比,及鹅与狗的吃相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作者还善于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来表达,像“我们的鹅老爷、架子十足”等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具备独立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本节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品读、体验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2.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优势,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

2、情景教学法: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景,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的启发下有效的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精彩的表演及多次的角色转换,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3.赏析教学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时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本课教学就采用了以读代讲发,品词析句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法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指导学生

采用读悟结合法相互切磋,在知识情感各方面互相借鉴。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读悟结合,理解文本

1、初读美文,整体感知

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鹅的情境动态,引导学生描述鹅的形象,背诵古诗《鹅》。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本文做好了铺垫。

紧接着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2精读课文,了解写法

七岁的骆宾王眼里的白鹅真美,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又有什么特点呢?

丰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画出过渡句。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觉得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中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根据学生喜好引导点拨,精读一部分,其他两部分略读。a如描写白鹅叫声部分:通过“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作者完全把鹅当作人来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模仿鹅厉声大叫的样子,想象假如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课件出示句子:我是“鹅语”小翻译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像在说:

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像在说:

这一环节很灵活,适应较高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增强互动 b如描写白鹅步态的部分:在描写步态这自然段,有这样一句:“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净角出场”,这是学生知识上的一个难点。于是在这一步中我采用录像辅助的方法,图片介绍什么是净角,让学生用这个自然段中的词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情形,从而形象的理解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等词,在与鸭的对比中,又间接的理解了“局促不安”的意思。最后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本文演一演,议一议,再读一读,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对鹅的步态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交流反馈,体会作者

通过鹅与鸭的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这样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师生合作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c如白鹅吃相的部分:请学生找出认为有趣的句子读一读,发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反馈小结: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鹅的“缺点”其实也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就是反语。除此之外,还用了拟人对比。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有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3回顾全文,概括板书

六、作业设计

1、乐于诵读的你,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习惯积累的你,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3、擅长写作的你,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一下方面来写: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4、多才多艺的你,画一幅喜欢的动物。

七、说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实施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是描述评价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的科学方法。作为老师都希望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与变化。虽然这些变化可能会受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与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的影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最大心愿。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信息的反馈,无论是师生都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于鉴定自己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有效。对于做的好的地方要强化,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纠正,使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与提高,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

八、说板书设计

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好的板书,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为一体。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这样的板书体现了课文的结构顺序,抓住了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九、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教学过程。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篇四: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今天我备课的题目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四单元的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通过思考探究的过程、拓展迁移性写作练习的过程,学会运用比喻和对比论证进行议论说理的方法。

3)背诵全文。

【依据】议论文阅读和写作,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在考试环节抑或是日常的阅读写作中,出现的几率都相当大,高考作文也是以议论文为主。而此类文章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论证的逻辑和论证的方法,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这也是课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要求。同时作者是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采用了什么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质疑和探究的。所以应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论证的逻辑和方法,练习相应论证方法的写作运用,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而这,也正是学生学习写作议论文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确立了以上目标。3.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论证的过程,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难点:掌握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依据】“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形成的关键在于日常教学中方法的渗透。把握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分析其严密周详的逻辑,这是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理解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掌握论证的方法,加深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提高议论的能力。而此篇课文荀子主要运用比喻和对比论证议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所以把分析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作为教学重点。

荀子《劝学》逻辑性强,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这与荀子表达思想、观点的过程中通篇运用大量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设喻的技巧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要准确理解《劝学》逻辑性强,说理透彻,气势浑厚的特点就要分析荀子为何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且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原因。但由于学生目前刚接触议论文,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认识还仅限于事例型举例论证,而比喻论证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这种通篇运用比喻的议论文更是没有见过,要学生对其分析肯定是有不小困难的。所以,将掌握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设置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从历届高一学生同期学习特征比对来分析,这届高一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单一采用事例型举例论证的方法,一小部分学生对对比论证有认识,但认识模糊,而对比喻论证很陌生。而高一,正是组建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在摸索探讨的时期。这个时候的方法引导,他们兴趣比较大,吸收比较好,对于后期自己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所以,本节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在阅读中分析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对比论证产生的说服力量在写作训练中运用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第二课时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诵读法。

【依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依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指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依据】借助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有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1、在第一课时已扫清字词的基础上做好预习,找出文章的比喻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一个个相扣环节的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借助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研习、合作探究中,体会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妙处。

【依据】此种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分析然后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得以共享。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古今中外名人谈学习、读书的名言名句,如:《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儒家大师荀子是如何谈学习的。

【依据】以此导入,即可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获取知识中的情感愉悦的过程。所以,我制定了四个相扣的板块。

第一板块、让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文章。(2分钟)

【依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正字正音;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过程。第二板块、进入对文章的研究性学习中。第一:找分论点(1分钟)[提问]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并让同学们课后找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来回答一下呢? 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第二:找比喻句 1)齐读第一段之后,[提问]找出文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学生口 述——课件展示——教师补充)明确:“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提高自己

“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意义。2)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第一段。3)齐读第二、三段,仿照第一段的分析方法,用课文中的原句填写下表,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二、三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分论点 :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总结:第二段从三个侧面证明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正因为学习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 “学不可以已”,不可放松。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第三段由强调 “积”,到论证 “不舍”,最后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依据】体现新课标“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通过这三个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掌握了文章论证的过程与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在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分析大量比喻的内在联系,明白比喻和对比论证,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以此为线索能更快地背诵全文,也为下一步归纳论证方法夯实基础。(时间20分钟左右)第三:讨论归纳论证方法

(1)[提问]: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比喻)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理解,尝试着概括一下比喻论证方法的概念,并概括其作用。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几分钟讨论之后请几组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明确: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比喻论证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把不易理解的和较深的事理用容易理解的和较浅显的事物来说清楚,讲明白,具有深入浅出、平易生动的特点。

(2)带着对比喻论证方法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熟知的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的例子,以作为对这一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进一步理解。

分析:鲁迅先生通过使用比喻论证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形象化,说理清楚透彻。

【依据】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同时通过回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把作者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时间8分钟左右)第四:迁移训练

1、作者在文中用了近二十个比喻分别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带着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假如让你试写几个比喻句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的重要”,你如何表达?(只用一两句表达即可)

2、展示高考优秀作文中的比喻论证片段以激励学生

例1: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株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艘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艘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200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

例2: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2008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人生三境》)

【依据】通过写作片段的训练以及高考优秀作文片段的展示,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把提升议论的能力落到实处。(时间6分钟左右)

第三板块、总结本课 论证的结构、过程: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为什么学:意义和作用;怎样学:方法和态度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①比喻论证,使深奥的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②正反对比论证,让是非曲直更明确,鲜明有力度; ③大量比喻,多用对偶、排比句式。气势充沛,说理流畅 【依据】归纳总结,形成理性认识。(5分钟左右)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全文。

2、“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这句话与文章的什么思想一致,想一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a、论证的结构完整、合理。b、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尽量运用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依据】

1、通过经典篇目的背诵,加深课堂的印象,巩固课堂效益。

2、通过写作的训练,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熟练论证方法的运用,把提升议论的 能力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都是有一定的层递性,从疏通文意到整体把握再到重点研读,最后总结迁移,既体现了文本阅读的特点和方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说板书设计

劝学:学不可以已——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篇五: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二次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说课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例

2、用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y(m2)与矩形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问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考虑利息税)?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列出关系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这表明这种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共同的特征)。(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不同)。

(三)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a, b, 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巩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 y=ax2+bx+c 中自变量是x,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0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a=100,b=200,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特征,为接下来的判断二次函数做好铺垫。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1)y=3(x-1)2+1(2)y=2(4x-1)2-4(3)s=3-2t2(4)y=(x+3)2-x2(5)s=10πr2(6)y=22+2x(8)y=x4+2x2+1(可指出y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设计意图】理论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样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22

上一篇:药品营销总结下一篇:通防部岗位责任制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