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毕业所需材料

2024-07-04

自考本科毕业所需材料(精选8篇)

1.自考本科毕业所需材料 篇一

自考也是读本科的一种途径。那么,你知道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怎样写吗?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本一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摘 要: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

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偏差、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等问题与不足,

因此需要对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素予以更新,从注重“师本模式”“接受模式”“文本模式”转向注重“生本模式”“探究模式”“实践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

一、何谓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其强调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此后,“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工作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基本含义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①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既简约又完整的范型,可供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据以进行有序的实际操作,能够实现培养目标。

②除了这一定义以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还有另外一种我认为也是比较科学的表述,即“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

它以教育目的为导向、以教育内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总和和全过程的总和。

③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理论形态,实质内容却是实践的。

它是一种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中心是怎么做,是联结教育、教学、教学目标和结果的桥梁。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要素

教育目标关涉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涉及人才培养的价值层面。

这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目前而言,我国教育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或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的人。

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导向。

它有“应然”和“实然”两种状态。

前者是理想状态,后者是受国家教育目的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状态。

2.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经过改造后进入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一般是以课程的方式予以灌输。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各个专业的必修及选修课,各课程的教材都是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来源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如何筛选和提供教育内容是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前提。

3.方法要素

教育方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教育方法不仅包括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也包括了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要素,因为要培养出合格人才仅仅凭借某一种方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以及结合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文化、社会等因素,设计出一整套缜密的培养计划。

二、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偏差

人才培养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学术定向模式”“职业定向模式”和“两者兼顾模式”。

其中“两者兼顾模式”是三者中最为科学的模式。

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概念、法律史以及具体部门法的条文和解释,而不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针对学生未来从事相关法律职业而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而这必将造成学生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法学理论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其变化的速度可谓瞬息万变,一日千里,而法学教材则由于需要较长的更新周期而内容滞后,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而实践又分为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可惜的是这两种实践教材中都很少涉及。

最后是专业课涉及面的狭窄。

狭窄不是说法学专业课的门类不全,而是指与法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符合要求。

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法律问题往往不再是单纯的凭借法学理论或法律条文就可圆满解决的,通常都需要其他专业的相关理论技能的协助。

(三)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严密的统一的和谐整体,每一部门法相互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近年来,一些院校抱着实用的目的大量增开民商等实用课程,压缩对法理学及法史学等基本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学时。

另一方面,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自主的选课行为往往忽视学科间的逻辑联系。

其结果是不仅增加了老师讲课的难度,同时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

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师本模式”与“生本模式”“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文本模式”与“实践模式”。

我国目前法学教学活动中主要采取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而且课外实践活动很少。

造成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重师本轻生本、重接受轻探究、重文本轻实践的现象。

三、创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要素的更新

根据我们前面对人才培养基本理论的介绍,目标要素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

教育目标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关键是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国教育历来注重知识的传承,法学教育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的历程当中,法学教育更注重传授或者说是传递前人的知识、经验。

这是一种传承式的教育模式,以培养传承知识型人才为目标。

这一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极不适应当前的需要。

我们必须把教育目标转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上来。

进行教育目标的创新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教育是对学习的服务,教师是学生的向导而不是保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观念。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活动的首要目标,并做到正确理解教育目标的内涵,在整个法学人才培养领域统一教育观念。

其次是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结构。

在法学基本理论与基础部门法的课程教学不放松的前提下,增开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同时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最后是学校和老师在选用和编制教材的时候要牢记创新的目标,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努力做到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

一切教育活动都以让学生能具有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内容要素的创新

1.法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创新

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每一门看似独立的学科,实际上都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法学也不例外。

如果大家关注一下近期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就会发现这些法律法规中含有很多其他专业的知识与科学技术知识。

不仅立法如此,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同样会涉及很多专业性极强的领域。

这就要求现代法律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法学人才培养必须在知识体系上做出合理安排。

首先是基本知识与技能。

主要包括人文社科类知识与工具性的知识。

其中人文社科类的知识主要涉及财经、政治、新闻、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工具性的知识主要包括外语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及论文写作技能的训练。

其次是基础法律知识。

包括现在法学课堂上经常设立的法理学、法史学和各部门法学。

再次是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主要是与法律事务密切相关的一些理科或工科的相关知识。

最后是实际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知识。

这是为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习后进入职业阶段奠定基础。

2.法学人才培养中教育内容的创新

中国传统法学人才培养一直注重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内容上偏重于法律法规的条文解读。

一方面,法律法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另一方面,法学教育的内容是具有开放性的。

所以,在学校的法学人才培养上,教育内容重点首先要放在法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法学方法论的教授。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并加强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这一点出发,部门法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必要安排过多的课时,同时要增加训练法律思维能力,运用法学方法和法律文化的课程的数量。

即使在部门法的教学中,也应该以传授部门法的基本原则与规则为主。

教育内容还要注意更新,紧跟时代步伐。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快法学教材的更新速度,缩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

其次是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中多增加与现实生活的鲜活实例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若是有条件的话,各大法学院校和法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自己编写教材,这样不仅更有针对性而且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三)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要素的创新

1.从注重“师本模式”转向注重“生本模式”

不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中,学生永远是中心,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④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的关键。

互动首先是师生的互动。

师生的互动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进行回答,之后老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紧接着,学生针对老师的观点阐发自己的疑问。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师生之间的互动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进行交流和沟通。

其次是课上课下学生之间的互动。

主要是采用辩论赛、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心是学生之间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活跃学生之间的学术讨论气氛。

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好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以便保持正确的方向。

最后是学生与社会的互动。

例如学校邀请法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或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打破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空间,

2.自考本科毕业所需材料 篇二

关键词:本科生教育 毕业设计 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77-02

工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处于各学科门类之首的地位。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整个培养计划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其目的在于综合运用专业课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不单单体现在学生所做出来的设计或论文质量,而是體现与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是衡量工科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文以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对象,对该教学环节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在材料工程类本科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进一步掌握,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艺设计、开放实验等教学环节,这些实践环节的设置对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科学生理论课学时较多,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多数学生仅仅是参与了过程,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而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却是毕业设计(论文),所以毕业设计(论文)成为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材料工程类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设置为12~14周,毕业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研、选题阶段,本阶段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考察等,让学生了解所从事课题领域的工业应用背景、研究状况与进展、存在的问题,正确选择题目。通过选择题目使学生对设计(论文)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所需要的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将学生带入科研的大门。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本阶段是设计、实施研究方案,构思实现预期目标的各种途径,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一个创造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本阶段是将设计者在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能力提升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通常大多数为论文。学生通过论文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环节,将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联系起来,同时在实验设备操作、各种检测手段的选用等方面都能够得到综合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学生都能够自己亲自所为,这是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所不能达到的。实践表明,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作为毕业设计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必须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切实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在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选题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具有方向性,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走向。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始,选题应当坚持如下原则。

(1)选题要符合材料类本科生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要以材料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理论和工程设计、调试等方面知识,以较宽口径选题,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所选题目应以材料设计、材料加工、材料应用为主,同时注重计算机技术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2)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科学具有较宽的覆盖面,在同一研究领域可以有许多分支,同一课题小组内可以分成若干个题目或若干个侧重点,学生之间既有相互合作,又有相对独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选题应有利于弥补和加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学时所限,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薄弱环节,如材料加工中的设备及其控制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在设备及其控制方面的训练。要求每个学生亲自调试设备,充分了解设备的特点、操作及控制、维护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选题在满足综合训练条件下,要尽可能结合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知识,正确使用材料。因此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训练,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工业生产以及科研课题,使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在实践中设计材料、应用材料,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5)选题要把握适当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产生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条件,适当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6)选题要结合学生实际,正确把握难易程度。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所选题目要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完成,并获得创新性锻炼和成果。选题不易过难或过易,过大或过小,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既有一定的探索性,又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要贯彻上述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立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而且要具有可完成性。为达到这些要求,教研室要成立审题小组,对指导教师拟定的题目进行论证把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题目,将符合选题原则的课题,交给学生选择,由学生自由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同时发挥教研室的调节职能,让每一个学生心情舒畅的进入毕业设计。

2.2 在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

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实验研究阶段,应当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实验研究方案制定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确定后,实验设计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构思过程,制定方案涉及到许多知识领域,实现设计目标的方案也具有多样性,不可能找到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时,指导教师不能将自己预定好的研究方案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执行。而是应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研等过程,独立的制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当然,学生可能会由于受到知识面、实验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不能够制定出科学、完整的研究方案,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沟通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分析、论证学生所提供的研究方案。在论证学生的设计方案中,指导教师应主动启发学生,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联想等特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完善设计方案,或者在讨论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正确观点,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工艺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大量工作是工艺实施,在工艺实施过程中包括材料的制备、材料加工、材料检测、组织分析等,其中会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实验设备的使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不能操作使用实验设备,只是跟着教师进行“观摩”实验,或者拿着教师给的试样进行毕业设计,则毕业设计只会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所以,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工艺实施阶段,必须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即使对于大型試验设备也应当让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09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观察特殊形状试样渗层组织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试样表面组织,制备的试样不能“倒角”,常规试样制备不能满足要求,学生就自己设计一个夹具,很好的解决了试样制备问题,最后学生还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可见,在毕业设计(论文)工艺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自操作,动手实施,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趋向于多元化,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应用人才是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也是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要求。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有意识的增加装置设计、设备设计等内容,也要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传统的由材料到材料的毕业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开展多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压力,同时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为高校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开展多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3.1 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结合

高校工科专业普遍具有相对较强的科研实力,不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其研究工作具有前沿性,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具有创新性,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强化专业课教师、科研教师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尽可能多的让科研课题成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台,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2 毕业设计与创新实践结合

目前,高校正在推广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如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生助研、开放实验室等各种形式。但这些内容都是在课外完成的,而且具有随意性,难以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将创新实践的内容延伸到毕业设计环节,将二者有机结合,即能保证创新实践的延续与深入,同时由于创新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环节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3 外聘教师指导

目前,我国工科院校教师缺少工程背景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利用工科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到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具有较强传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兼职指导教师,同时给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不仅可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单一的“理论性”指导,还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

近年来,有一些提前给学生签约的企业希望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面对这一新的模式,作为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建立一套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选择有能力并愿意与学校合作培养的单位,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为就业做好思想准备,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提前介入企业运行,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使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形成就业链条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新能力,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年来工科材料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必须在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基础上加强创新性培养,树立创新性培养的理念,要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要不断改革,研究推广多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这对于提高工科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济.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于中国现代化事业[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1~3.

[2] 朱高峰.谈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20~24.

[3] 刘觉民,姚建刚,龙笑平.毕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0(3):46~48.

[4] 陈林康,邓则名.关于毕业实习实施方法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2):92~94.

[5]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篇三

一.论文的基本格式

论文用纸一律用16K,宽度19.5,高度26.9。页边距设置采取以下方式:上边距:

2.5cm;下边距:2.2cm;左边距:2.3cm;右边距:2.2cm;装订线:0.5cm;页眉:1.5cm;页脚:1.5cm。

在页眉处“西安理工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字样。

论文内容采用宋体5号,字间距用标准字间距,行间距用单倍行距。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二.论文的封面、摘要、目录

1.封面

论文封面按照统一格式要求。论文题目字数一般应在25字以内。

2.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500字左右。内容一般包括:论文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主要结论。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词应精炼概括。论文的关键词约3—5个。

“摘要”两字为宋体小3号,内容为宋体5号,1.5倍行距。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应翻译准确。格式参考中文摘要。

4.目录

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第l章则为l,其余分层次依次为1.1及1.1.1等,其中“.”号用半角。格式:***** „„„„„„„„„„„„„„„„„„„„„„„„„„„

11.1 ***** „„„„„„„„„„„„„„„„„„„„„„„„„

21.1.1 ***** „„„„„„„„„„„„„„„„„„„„„„„

31.2 ***** „„„„„„„„„„„„„„„„„„„„„„„„„

4三、论文正文的规范

1.论文的基本框架

论文正文是一个逻辑严密、论述准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整体。一般应包括研究背景、主体研究内容及过程、结论等部分。全文应与参考文献紧密结合,重点论述作者本人的独立研究工作和创造性见解。论文不得模糊学生本人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和参考文献,严禁抄袭、占有他人成果。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论文的研究背景是整个论文的基础,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内容和要求为:

1)须清楚、简要地论述国内外关于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应阐述本研究与现实的联系;

3)应明确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说明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论文主体内容

论文主体内容应根据研究题目要求确定。

(3)结论

结论要求扼要地概括论文所得的若干重要结果,包括理论分析、模型建立等,着重介绍本人的独立研究和创造性成果。用词要准确、精练、实事求是。

2.正文的层次格式

正文的层次格式如下:*****(3号黑体,居左,1.5倍行距)

1.1 *****(4号黑体,居左,1.5倍行距)

1.1.1 *****(小4号黑体,居左,1.5倍行距)

(1)*****(5号宋体,缩两字,标准行距)

① *****(5号宋体,缩两字,标准行距)

3.插图

(1)所有插图接章编号,如第l章的第l张插图为“图l—l”,所有插图均需有图题(图的说明)。图号及图题应在图的下方居中标出。

(2)一幅图如有若干幅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3)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见图,不能提前见图。插图须紧跟正文。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4)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

(5)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

(6)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可理解图意。

(7)图中用字一般为小5号字。

4.表格

(1)表格应按章编号,如表2—l,并需有表题。

(2)表号表题置表格上方并与表左对齐排列。

(3)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正文。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4)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5.公式

(1)公式均需有公式号。

(2)公式号按章编排,如公式(2—3)。

(3)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4)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学科规范。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直接有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学生本人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等与论文无直接关系的人员,一般不列入致谢范围。

谢辞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7.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参考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并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在引用处右上角标注,符号为“【】”。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重要程度依次顺序列出,标注符号为“[]”;

(5)参考文献一般应有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3篇以上。

(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论文的书写顺序为:序号,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号,期号,年,页码。例如:

[1] 杨绪红,汪文忠,肖俊宜等.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9:74-79.

[2] 丁祥海,唐任重.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研究[J].科研管理,24(2),2003: 89-94.

著作的书写顺序为: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日期。例如:

[1]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绪论

家族式企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在国内外的企业大军中,也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已经上市的欧美企业,如沃尔玛、福特、孩之宝等,更是长久不衰,并且成为同行业甚至众多知名企业模仿、学习的对象。但大部分中国的家族式企业都在苦苦挣扎。更有专家学者提出,家族式企业具有组织机制障碍性、人力资源瓶颈、品牌误区、企业文化落实难等天然弊病。似乎国内大部分的家族式企业一下子成为了先天不足的婴儿。其实,那太片面了,不得不说家族企业确实有很多弊端,但是家族式企业也有它的优势:它在成立之初,其内部人员信任度高,凝聚力强,而且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能够具有自我奉献和牺牲精神,企业的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很低。不但如此,家族企业内部还具有信息传递及时,决策快速的优势。

其实无论那种企业的发展都会遇到一些障碍,真对这些问题与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才是真理。

本论文主要对中国乡镇家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中国家族企业走上持续、健康的成长道路。

4.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篇四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周刚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周刚老师的细心指导,周刚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研究的奉献精神为我确立了好的写作题材,明确了研究方向,并引导我走向成功。

周刚老师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在跟他学习的整个过程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学理论和干事业的动力。

衷心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支持我学业的完成,感谢一代代的前人为我留下了好的学习研究素材,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能顺利完成学习和研究。

另外还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家人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学习研究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本科学业。

最后,真诚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论文致谢二: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张水波教授对我的关心和教诲。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论文得以如期完成,并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解决了工作当中的项目管理问题。

在本文整个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完成,张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本人谨向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真挚的敬意!

其次,感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老师、领导以及参加 EMBA 课程的同学,每当我出现困难时,他们都能帮助我及时解决。

第三,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在搜集资料方面得到了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公司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在学习和做论文的过程中,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奉献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论文致谢三: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本人在此对导师费鸿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论文的定题,修改提纲,到最后的定稿,费鸿萍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帮助和指导。

虽然费鸿萍老师的工作和教学任务非常繁忙,但是她还是占用她休息时间给我指导思路,整理提纲。

费鸿萍老师认真负责,严谨教学的态度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我。

在论文的定题和修改中,费鸿萍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丰富、开阔思路的建议,使得我对工作和学习上的一些知识和思考方法有了更系统化,逻辑化的理解,为我顺利地完成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我要对费鸿萍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在这半的时间里教过我和关心过我的所有老师!

感谢华东理工大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环境。

5.自考本科毕业政治思想品德鉴定 篇五

自考本科毕业政治思想品德鉴定篇一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自己将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自考本科毕业政治思想品德鉴定篇二

时光荏苒,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默然回首,这一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时刻鞭策自己。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努力配合班干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三、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会热心帮助,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会勇敢的面对,不气馁,不报怨。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另外就是交际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自考本科毕业政治思想品德鉴定篇三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对体育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曾代表班级参加校首届体育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的爱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届足球联赛中,我作为主力参加了国贸专业队,并在六场比赛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联赛首球和决赛第一球,最终我们专业夺得了冠军。

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的时间观念也比较强,约好的时间总会提前到达。小时候的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我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有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6.自考会计本科的毕业探究论文 篇六

自考教材不仅是衡量自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由于自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教材在自考这一系统工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参加自考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他们大多数是由于需要补充新知识而参加自考的。教材内容新,实用,时效性强,是对自考教材提出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自考会计专业教材现状来看,自考教材在时效性方面尚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讲授的内容过时。如《财务会计学》中讲授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在实际中己被现金流量表取代。《对外经济管理概论》中讲授的关贸总协定己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二、有的内容在过去是正确的,在现在则是不正确的。如《财务会计学〉中某些会计处理与财政部新近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符。三、有些实际工作当中很有用的东西,自考教材中尚属空白,如计算机流行操作系统及财务软件的使用等。自考教材的时效性问题,对自考质量及考生素质的提高形成了障碍。

造成自考教材时效性问题的原因是:第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各领域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尤其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专业知识发展迅速,更新加快。加之我国现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政策法规正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中,造成自考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知识和现实的发展。第二,在各种专业知识文献中,和论文、文集、专着等相比,教材具有内容成熟、知识稳定的性质,它在反映某专业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方面相对滞后。这也形成了教材的稳定性与时效性之间的矛盾。第三、自考教材是由各级自考管理部门组织编写的,各级自考管理部门没有自己在各专业上的专家教授队伍,在教材更新的组织、协调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自考教材的时效性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值得注意的。首先,会使教材在知识上对考生产生误导,出现考生理论脱离实际、学不能用,不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问题。其次,会降低自考的吸引力。自考教材是自考出题的依据,如考生明知所学内容不切实际而又必须去学它、记住它,造成考生为考试而学习,这不仅有违自考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创办初衷,长久下去,也必将降低自考对社会的吸引力,不利于自考事业的长远发展。

解决自考教材的时效性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编写教材时,就应有超前意识,对国家、社会和本学科今后的发展有所预见,有意识地増强教材的前瞻性,以保证教材在一定时期内的新颖。第二是搞好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材更新计划,并提前通知考生。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过程中,会计等经济领域内的法规建设、与国际接轨力度都比较大。这一时期大约要持续到左右。在这一特殊阶段,建议针对不同的自考经济类教材,以2—5年为一周期进行更新。教材更新会増加部分考生的经济负担,但只要提前通知考生,使考生及时做好报考计划,减少无目的的买书,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教材更新还会给印刷、发行部门的经营带来影响。这方面自考可参考其他全国职业资格考试,更多的采取考生提前预定,到时领取或邮寄的方法,以便于教材组织发行。第三是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联系。在自考中,考与学两方面除了教材和试题外,交流渠道并不多。这里,自考报刊可以发挥考与学之间的桥梁沟通和对教材的补充作用。以《河北自学考试》杂志为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鉴于目前该杂志对全体考生来说都有用但都用不多的情况,将该杂志划分为文、理、工、农、财经、管理、医学等版本,杂志名称就叫〈河北自学考试(XX版)》,各版本只刊登与所涵盖专业有关的辅导、学习文章及考题,各版本在自考政策、信息等各专业共需的资料上不加区分。考生可以按报考专业选择订阅。同时,各版本适当开辟“理论动态”、“学术前沿”等栏目,邀请专家学者介绍某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让考生在杂志上学到教材上学不到的东西,以改变该杂志目前只教考生如何考试的状况,对考生増长知识、开阔视野也起到促进作用。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不宜出题考试的教材内容或需对教材进行补充修改的内容,也应通过有关栏目告知考生(这需要全国自考办的统一组织)。

以上是笔者关于自考教材时效性问题的一些拙见。事实上,不论考生以何种目的参加自考,在自考中学到知识是肯定的,只不过是有意识地学还是无意识地学,学得好还是学得差。从这个角度讲,自考教材对广大考生来说,的确担负着无言之师的重任。

7.会计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篇七

1.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发展 2.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研究 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职能的认识 4.从安然事件看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5.上市公司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审计

7.我国审计如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8.论非财务审计范围与体系 9.我国开展管理审计的讨论

10.上市公司筹资渠道与经济效益关联性分析 11.论审计的现代化

1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13.关于我国企业推广管理会计的状况探索 14.关于最佳资本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5.论审计的作用及其发挥 16.论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7.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完善 18.论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19.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 20.关于敏感性分析 21.审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2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23.大学审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6.会计事务所管理的若干问题探索 27.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28.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体系 29.论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方向 30.对非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31.论企业环境审计 32.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3.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 34.论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35.论环境审计的模式 36.中外审计模式比较 37.论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 38.论强化政府审计职能的对策 39.论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审计对策 40.论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41.关于我国社会审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研究 42.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

43.论审计内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44.关于强化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

45.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研究 4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47.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48.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49.高质量会计准则:内涵、特点及实现途径 50.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51.中小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52.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53.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54.环境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55.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研究 56.合并会计报表特殊问题研究 57.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 58.实时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59.上市公司会计管理问题研究 60.中小企业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61.企业技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及改进 62.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63.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64.网络环境下会计舞弊及其控制 65.财务主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66.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问题研究 67.论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的作用

68.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69.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

70.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 71.会计信息供需矛盾及其协调 72.商誉会计研究

73.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74.审计判断问题研究 75.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76.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77.论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78.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9.法务会计研究 80.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81.论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82.论企业所得税筹划 83.论增值税筹划

84.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85.新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86.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改革 87.有关“费该税”的几个认识问题 88.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89.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研究方法 90.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要素

91.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研究

92.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职能与作用 93.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报表研究 94.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95.政府采购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考 96.国库集中收付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97.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资金核算方法的思考 98.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99.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 100.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方法研究 101.财政会计转移支付核算方法研究 102.电子表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03.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104.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益研究 105.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106.网络会计下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07.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8.对现代责任会计的创新研究 109.试论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 110.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111.谈知识经济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12.从会计环境谈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原及治理对策 113.论社会信用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

114.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115.论风险投资管理 116.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117.加强会计控制,治理会计失真 118.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119.论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设

120.论作业成本法的实质及我国成本管理的创新 121.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22.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 123.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比较 124.中国会计服务(审计、会计咨询等)国际化 125.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及其选择 126.管理会计发展新趋势

127.论新经济对会计质量特征的影响 128.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

129.新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0.论企业战略对传统管理会计新要求 131.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32.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33.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134.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135.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136.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137.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殖的研究 138.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 139.论会计目标

140.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141.试论重组会计

142.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143.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144.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145.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讨论 146.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47.试论会计环境

8.自考本科毕业所需材料 篇八

由于广大自考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甚熟悉,因此在论文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常常出现不合规范而几次返工的情况,为了便于考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现提出以下基本要求,请广大考生认真阅读、领会并按此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一、论文的形式要求:

1、论文必须用方格稿纸;字数5000一8000字。

2、论文的格式顺序为:

①论文题目;②姓名;③工作单位,邮编;④摘要(l00字左右);⑤关键词;⑥论文正文;⑦注释(即在正文中对引征他人或文献中的言论或资料后面一格加①、②„„并在正文结束后,分别列出①、②之类的出处,如作者、书名(篇名)、出版社以及页码);⑧参考书目(即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阅读参考的著作);⑨完稿时间。

3、鉴于自考生的实际情况,目前暂不要求论文“摘要”部分的英语译文。

4、论文在我院教师指导下修改、完成后,须上交作者本文手抄稿一份,外加两份手抄稿复印件,共计三份。以便本院核查自考生的书写水平。故不允许三份论文都是电脑打印而无亲笔手抄稿。

5、抄写论文必须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符号要占格使用;逗号、句号、“,!”惊叹号、一问号不得写在行首,应写在上一行格外。对字迹潦草不清者,酌情扣分。

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

1、考生要从本人较熟悉的领域内选题,要求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某些独立见解;不得抄袭、拼凑,更不许借用各类现成的文章或请他人代写。一经发现,取消其答辩资格。

2、论文选题不宜偏大偏空,应力求“小题大作”,防止“大题小作”;对于那些已被业内人士研究得极深极透的作家、作品,对于已很难形成自考生独立见解的论题,一般应考虑回避,如屈原、刘勰、司马相如、“三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曹雪芹、鲁迅、茅盾、曹禺、老舍、张爱玲、金庸及其作品。写自考毕业论文应着重选择考生本人能够驾驭的、能有所拓展与发挥的论题。

3、论文内容必须层次分明,有逻辑性,充实完整。首先,全篇文章只有一个题目,正文则“一气呵成”,没有一、二、三之类的明确归纳出小标题(分论点)的属于不合格论文。因为凡作为毕业论文,其论题最起码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理论构成面,而且这三方面理论观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才能较完整地论述清楚理应有较丰富内涵的论文题目。而且这三方面论述内容,还应不包括“某某(作者)的简介和创作背景(或创作道路)”这类不应列为分论点的小标题。

4、毕业论文的写作,应有一个资料查阅和积累的过程,对所占有的资料要消化并合理使用。因此,对论文内容,本院要求有对经典性论述的引征,并通过“注释”部分予以体现,以使论文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特征。

另外,欲参加自考毕业论文的考生,必须提供指导教师以有效的联系方式,一旦联系电话有变,须及时告知,否则,可能影响顺利完成学业。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撰写要求请您咨询本人的指导教师。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2007年l月22日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论文题目

(本科自学考试)

1、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艺术成就。

2、鲁迅小说《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3、鲁迅的《呐喊》、《仿徨》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4、郁达夫小说《沉沦》与“零余者”形象塑造。

5、郭沫若诗歌《女神》的浪漫主义气质。

6、胡适《尝试集》对初期白话诗的历史意义。

7、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

8、闻一多“爱国诗歌”的精神意蕴。

9、周作人闲适趣味的散文。

10、朱自清散文与文体之美。

11、冰心与“冰心体”散文。

12、茅盾的《子夜》与社会剖析派小说。

13、《骆驼祥子》中祥子形象分析及其悲剧产生的原

14、老舍的《四世同堂》与北平市民社会的表现。巧、巴金小说《家》与《寒夜》比较。

16、沈从文的《边城》及其缃西世界。

17、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曹七巧形象分析。

18、苏青小说《结婚十年》与女性主义文学。

19、张爱玲与苏青小说的比较研究。20、“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形象与美感。

21、《呼兰河传》及萧红的小说艺术。

22、萧军的小说创作与东北作家群。

23、梅娘与他的小说创作成就。

24、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的雅俗融合。

25、重释鲁迅小说《故事新编》的创作艺术。

26、《野草》解读。

27、读废名的小说《桥》。

28、萧乾小说与京派文学。

29、戴望舒现代主义诗歌的理论与艺术。

30、以《雷雨》为例,谈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

31、《上海屋檐下》与夏衍戏剧艺术的成就

32、施蛰存小说与心理分析的叙事艺术。

34、艾青诗歌的形象与主题。

35、丁玲小说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36、孙犁小说与荷花淀派的美学风格。

37、《财主的儿女们》与路翎小说的美感。

38、钱钟书的《围城》与围城意识。

39、《小二黑结婚》与解放区农民形象。40、赵树理小说与民间文学艺术。

41、闻捷诗歌创作的“牧歌”情调。

42、贺敬之诗歌创作特点。

43、郭小川对诗歌形式的探索。

44、老舍《茶馆》的结构特点

45、《关汉卿》中关汉卿的“铜豌豆”性格特征。

46、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特色。

47、秦牧散文的“形散”与“神聚”特点。

48、新时期茹志娟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

49、刘绍棠北京运河滩文学的创作特点。50、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性格的成长历程。

51、论刘心武小说的京味特征。

52、论王蒙“东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53、高晓声笔下陈奂生的性格特征。

54、张洁小说女性形象论。

55、汪曾棋小说地域文化特色。

56、冯骥才的《三寸金莲》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57、张贤亮“唯物论者启示录”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

58、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

59、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分析。60、张承志笔下的“硬汉”形象分析。

61、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的叙事特点。62、铁凝《玫瑰门》中的司猗纹悲剧性格分析。63、论余华的小说对“死亡”的叙述。64、艾青《归来的歌》的创作特点。

65、“朦胧诗”代表作家舒婷诗歌创作论。66、池莉“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67、林白(陈染)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表现。68、毕淑敏《预约死亡》等小说的生命意识。69、三毛散文创作特点。

70、金庸小说“侠义”主题分析。

1.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小说的话语特点 2.解毒沈从文作品牛的“人生形式” 3.沈从文小说《丈夫》中人性的复苏 4.网络文学的利与弊 5.沈从文与叶紫的比较 6.关于残雪的“实验文学”

7.浅析刘振云的《一腔废话》的叙述形式8.王安忆笔下的普通人 8.三毛的精神世界

9.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无奈结局 10.试论汪曾棋小说的唯美品格 11.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2.沈从文作品的地域特色 13.朦胧诗兴起的社会思想根源

14.解读张爱玲的生活经历与其小说主题的关系16.试论近年来军旅文学再兴的原因 15.对王朔创作思想变迁的评析

16.论残雪小说的精神内涵

17.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得失(影响对文本提携还是伤害20.王安忆情爱小说的悲剧意识 18.应用文写作要素的功能分析 19.“申论”写作形式的解析 20.论叙事中的“故事” 21.中国文体的现代应用 22.作品主题表达的文体模式 23.论文章结构形式 24.论写作中的表达功能 25.论文学语言的时代性

1、从《诗经》中的婚恋诗看周代女性的地位

2、论《诗经》中战争诗描写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论《诗经》中“弃夕”诗

4、《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研究

5、《诗经》中的怨刺诗研究

6、《诗经》四言体对后世影响研究

7、从《逍遥游》看庄子自由观

8、从《逍遥游》看庄子之“游”

9、论《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10、“思无邪”解析

11、论《离骚》中‘求女’意象

12、论“发愤著书说”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3、从《项羽本纪》看《史记》的写人艺术

14、论《史记》中的“天人感应”观念

15、论《史记》中的谋士形象

16、论《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悲剧性

17、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论汉乐府诗的思想性及

18、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艺术特征的异同辨

19、论《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接受 20、《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分析

21、高启诗歌特色论。

22、由《卖柑者言》看刘伯温的讽刺小品文特点。

23、传奇《浣纱记》试论。

24、《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论。

25、试论汤显祖“I晦川四梦”。

26、《西游记》的讽刺特色。

27、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对比。

28、《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29、《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30、《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31、《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32、《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3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34、《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

35、宋江和李逵。

36、从“武松打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37、《红楼梦》中诗词的作用。

38、黛玉与宝钗形象分析。

39、范进和周进这一组形象分析。

40、从范进中举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形象试析

42、蒲松龄的身世与《聊斋志异》创作的关系论

43、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

44、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甄宝玉

45、红楼梦中的丫鬟们。

46、《西游记》中的唐僧。

47、历史上的曹操与((演义》中的曹操。

48、历史上的关羽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49、《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论。50、《三国演义》中的女性。

51、《西游记》中的女妖

52、《西游记》中的妖精们

5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54、李商隐的身世与诗歌创作

55、辛弃疾的“闲适”词

56、陆游的婚姻与诗歌创作

57、曹操的游仙诗论

58、关汉卿笔下的历史剧

59、关汉卿笔下的喜剧

60、《西厢记》与《牡丹亭》 61、元杂剧中的男女风情戏 62、元杂剧中的公案剧

63、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64、元杂剧衰落的原因

65、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情痴形象 66、《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形象。67、《琵琶记》中的蔡伯喈。68、《西厢记》中的张生 69、《西厢记》中的红娘

70、从董解元《西厢记》到王实甫《西厢记》的演进

71、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 72、元杂剧((汉宫秋》中的昭君形象 73、《汉宫秋》中的汉元帝与王昭君形象。74、《桃花扇》的历史反思。

自考本科生现代汉语毕业论文题目

1.论表比较的“没有”字句 2.论表比较的“一样”字句 3.论表比较的“有”字句 4.试析“V+到+X”结构 5.论语义组合 6.位移动词研究 7.情感形容词研究 8.形容词动态化研究 9.汉语构词法研究

10.现代汉语词汇的组织结构研究

1.定中结构中多重定语的语序问题 2.定语修饰中心语时”的”的隐现问题 3.状中结构中多重状语的语序问题 4.状语修饰中心语时”地”的隐现问题 5.届U词修饰名词现象探析 6.网络语言研究

7.社会最新流行语研究

8.短语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条件 9.“们”字作词缀和助词时的不同用法 10.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擅变研究综述

语法同修辞的关系

1、语音与修辞的关系

2、语汇与修辞的关系

3、对偶的类型及意义

4、比喻的类型及意义

5、网络语言与修辞

6、新词汇的产生与发展

7、分析论述某部作品的修辞特色

8、诗歌的格律研究

9、网络语言与社会方言

1、希腊神话研究。

2、《神曲》研究。

3、《堂·吉诃德》研究。

4、《十日谈》研究。

5、莎士比亚研究(《哈姆莱特》除外)。

6、莫里哀喜剧研究。

7、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研究。

8、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研究(《巴黎圣母院》除外)。

9、歌德小说研究。

10、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研究(《高老头》除外、“拉斯蒂涅与于连形象比较”除外)

11、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又名《爱玛》))研究。

12、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

上一篇:中石化职称考试习题下一篇:老业主生日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