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荐书(精选8篇)
1.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荐书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收阅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怀憧憬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虽然很多单位将应届生拒之门外,但您的信任就是我以后努力工作的动力!
我叫廖凯,即将毕业于xx工业大学法学专业。高三由京返湘考上就读普通的高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自主选择攻读法学专业,怀着一颗诚挚的、朝气蓬勃的心向您毛遂自荐!
我主修法学专业,认真学修了宪法学、法理学、民法 刑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国际经济法等专业课程,还选修了国学智慧、电子商务等学科,在法务协助、应用写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有所擅长。现在我抓紧自学备考,争取尽早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岗位和社会需要。扎实的学业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知行并进,学以致用。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同样重要。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了组织与协调能力,业余时间做过快递、促销员,培养吃苦耐劳和沟通能力,争取自强、自立。在寒暑假期间,我到律师事务所实习,作为律师助理跑法院、检察院,并起草撰写了起诉书答辩状。在职期间协助主任律师完成三起民事诉讼,一起房地产诉讼,两起民事纠纷。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致用。总之,我珍惜每一次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现场发表了有关船山实学与行动哲学、法治的论文报告,还作为义工志愿者做会务接待服务工作。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公益奉粥爱心活动让我深有感触,我参与我快乐,给人玫瑰,手有余香,服务社会,提升价值。
创新的思维、充实的头脑、充沛的精力是我永远的财富。请相信您的眼光和我的实力,给我一个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机会!我将不会看重报酬月薪,更注重学以致用发展空间,以感恩心态努力工作体现价值,回馈领导回报单位回报社会!
祝您事业发达、单位蒸蒸日上!
特此自荐,敬请回复!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
20x年x月x日
2.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荐书 篇二
一、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在进入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之前,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说过这一专业, 这占学生总数的六成以上, 近30%的学生在报考前就听说过这个专业, 但没有更多的了解。既然报考前对本专业的认识有限, 又是什么动机使学生选择了这一社工专业呢?对这个问题得到如下回答:选择喜欢和适合自己的仅占9%, 由于不了解估计还可以的占20%, 有83%的学生是被调剂到本专业的。这说明公众对这一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不够, 专业的认为度不足, 这也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一专业学习深造。
但是, 经过了四年的学习, 了解了社工的价值理念和基础知识, 我们也可喜地看到, 许多同学由不了解、不喜欢转而对社工感到兴趣。28%的学生对本专业“很感兴趣”, 63%的学生觉得“还可以”, 只有27%的学生“不感兴趣”或“根本不喜欢”。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社工的助人理念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还是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喜欢一个专业是不是顺理成章地就会从事这一职业?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希望从事这一职业的学生与不希望的学生持平, 各占36%, 其余38%的人不能确定。学生不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原因, 按被选择的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薪酬较低、不感兴趣、职位设置不理想、发展前景不好、工作辛苦、亲属反对。
在就业市场化的背景下, 学生进入政府部门成为政府聘用的社会工作者有一定的难度, 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这样的民间社工机构则有可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被调查学生有61%表示并不了解NGO与NPO组织, 38%的学生比较了解。但是, 有76.7%的学生表示将来愿意到这类组织工作。黑龙江省社会工作开展的比较晚, 民间组织还不够完善, 但是, 从调查资料来看, 民间组织对于社工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
从总体上来说, 学生的就业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调查期间, 50.7%的学生找到了就业单位, 但仍有49.3%的学生还在寻找机会, 两者基本持平。已找到工作单位的学生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 分别占到34.3%和32%, 其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值得关注的是, 91.4%的学生选择的职业与社会工作没有关系, 只有8.6%的学生真正从事了社会工作专业, 这比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比例小得多, 多种原因导致了本来希望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事了其他行业。
1. 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和就业意向。
从学生希望选择的工作地域来说, 有超过60%的学生希望可以到东部地区工作, 26%的学生选择中部, 只有不到10%的学生愿意到西部工作, 这其中主要是来自西部省份的学生, 也有志愿到西部服务的学生。从城市规模上来说, 有28.8%的学生希望选择去大城市, 60.2%的学生希望去中等城市生活, 8.5%的学生选择小城市。
对于工作的性质和内容, 最受学生青睐的是管理型工作, 其余依次是教育培训型工作、服务型工作、技术型工作和营销型工作。学生最希望选择的单位依次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在选择工作单位时, 学生最为重视的是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 其次是“个人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工资高低”、“可提供的社会福利度”等方面。自主创业也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74.1%的学生有意在毕业后自主创业。
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收入总体上要求不高, 31.8%的学生希望月收入是3 000元~5 000元;30.9%的学生选择2 000元~3 000元作为自己的目标。
对学生就业决策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 这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1.5%;有34%的学生表示“不受别人影响”, 独立意识比较强;有14.2%受朋友影响;只有10.4%受导师的影响, 老师在学生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这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反思。
2. 学生学习状况和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从一个侧面我们也了解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对专业教育的一些看法。我们发现, 不管是自己的选择还是被调剂, 78.8%的学生认为经过了四年的专业学习,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技巧的掌握是比较好的, 表示掌握程度在中等及以上的占72.2%, 较差和很差的仅占2.8%。从总体上说,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还是受到了良好的专业教育, 具备了从事社会工作的基本能力。所以, 61%的学生对本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 但也有3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社会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助人的技巧和工作能力。但由于条件所限, 71.2%的学生没有到社工机构实习的经历。参加过实习的学生超过八成认为实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收获和提高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的原因, 也大多集中在实践环节, 学生指出了与社会接轨不够、去社工组织和机构的实习机会不多, 难以实际从事社会服务、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62.6%的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在他们今后的工作中是“比较重要”或“很重要”的, 28%认为“一般”, 8.4%认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大多数认为不重要的学生, 是由于他们毕业后不希望从事社工的职业, 也有学生觉得在实习单位没有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二、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学校的教学离不开社会环境, 离不开黑龙江省社会工作的整体开展状况。从总体上说,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毕业后真正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是比较少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的困境是发生在一个更大的宏观背景之下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就业困境并不仅仅是社会工作专业面临的问题, 而是整个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现阶段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难题。1999年, 中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扩招政策, 致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增长加速。据统计, 1999年, 中国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 比上年增加51.68万人, 增长47.7%;以后逐年递增, 到2002年, 招生人数达到320.5万人, 比上年增长了19.46% (陈国威, 2005) 。目前, 这种增长的趋势仍在延续。在这种情况下, 要解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不能仅仅强调社会工作自身的建设, 必须同时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社会工作自身建设需要加强组织化和制度化。
社会工作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行业, 在现阶段, 社会工作是一个由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和实际从业者这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系统。这三个部分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从业者依托社会工作机构从事实际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教育机构为服务部门提供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实际服务机构要将服务活动中的经验和问题向教育机构反馈, 而求得解决。所以, 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社会工作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良性互动和相互配合。这需要社会工作系统的制度化和组织保障。在制度化方面, 首先, 要在立法层面对社会工作行业的活动进行规范;其次, 要完善从业者准入制度、社会工作机构行业规则和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培养标准。在组织化方面, 要建立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社会工作组织网络, 对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和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以改变社会工作系统的各个部分各自为战的状态。
2. 学校方面要结合社会需求改革教学思路。
社会工作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社会工作的理论需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实践中的得与失反过来又可以成为理论发展的动力。从总体上来看, 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大部分学生认为, 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得到的锻炼对于未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要看到,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 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表现为理论知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没有来自实践的经验和问题, 以促进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所以, 对于学校来说, 要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改革教学思路。这要求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 而是要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 与各类社工组织建立伙伴关系, 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民间组织的各方面条件和发展前景还是被学生看好的, 在民间组织与高校之间应该创造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3. 学生个人要学有所长, 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的扩招,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 同时, 大学生的就业进一步实行了市场化。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也不再是学生终生从事的唯一职业了。所以, 对于学生来说, 首先, 要学有所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认为不管未来是否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外语、计算机、公关礼仪、金融理财是他们需要提升的能力。学校可以考虑开设这些方面的通识类课程,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校期间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 学生参与的实践与课外活动对他们的就业也有较大的帮助。其中专业实习、教学实践、课外学术活动、志愿者活动、担任学生干部都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其次, 转变就业观念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学生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在首次就业时, 要适当降低对收入标准的预期, 可以考虑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工作, 要有自主创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马亚静.中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社会工作, 2007, (3) :18-20.
[2]阎安, 朱静君, 胡芳.促进社工专业学生就业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 :270-271.
3.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荐书 篇三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 准毕业生 就业心理压力 缓解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78-03
准毕业生,指的是那些即将毕业又尚未离校的毕业班学生,他们将迈入社会,受到诸如家长期望、老师催促、同学间比较以及自身定位与期待值差异等因素影响,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心理压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我国的职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认可还较低,岗位工作辛苦且待遇不高,面临这些挑战,社会工作专业的准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更加严峻。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的调查及访谈,力图对就业压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求为就业促进工作提供借鉴。
一、广西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表现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广西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的共计60名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进行调查,在对“你是否对就业感到压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37人选择“有一定压力”,占比61.6%;有18人选择“压力很大”,占比30%,只有5人选择“没有压力”,占比8.4%。可见,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存在就业压力已是普遍现象。当然,适度的心理压力对就业有所帮助,但过度的压力则会损坏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消极行为,影响他们的就业及其发展。下面把就业心理压力的表现概括如下:
(一)存在矛盾心理和将就行为。所谓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准毕业生希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赋予实践,但又看不到社工的未来;想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却又不愿从最基础最琐碎的事情做起;希望自己在事业、才华方面有所提高,却被现今社工的待遇及名利欲望所困扰;想转行做其他工作,却又达不到其他职业的要求;既崇拜个人奋斗、自我价值实现,又有太多的顾虑及依赖性。职业目标上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得广西社会工作专业的准毕业生对就业感到十分迷惘以及心里产生很大的矛盾冲突。
通过访谈发现,愿意从事社工行业的准毕业生很多都表示选择从事社工只是权宜之计,以后很可能会转行,有的学生因为家长的期待过高,不愿从事社工行业;有的学生认为社工无法解决毕业后经济独立问题;还有学生认为社工行业前程迷茫,没有合理的晋升机制。在这种心态驱使下,部分准毕业生会考虑尝试从事社工,但不是站在对自身正确定位及专业发展空间的角度来考量。
(二)存在怀疑心理和沮丧行为。通过深入访谈发现,部分准毕业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担心自己的意向单位对自己不满意;有的学生认为学社会工作专业很难找到其他非对口工作,面试时非常紧张以致不能正常发挥,言行过分拘谨,从而错失良机;有的学生一开始就对社工专业不喜欢,坚信自己不会从事此行业,所以在校期间没能完善自己的个性及提高综合素质,临近毕业愈加勇气不足,怀疑自己并由此退缩,就业也只是观望与等待。
由于大多数同学涉世不深,社会历练不够,面对挫折的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有待加强,在遇到就业心理压力与就业挫折时,容易产生沮丧以致逃避的行为。在对“当面对就业压力时,你的选择是?”这一问题回答时,有的学生选择“向老师请教”,有的学生选择“向父母或亲友寻求帮助”,有的学生选择“寻找短期目标以消除压力”,但也有22人选择了“暂时逃避,直到不得不面对”。
(三)存在烦躁心理和从众行为。社会工作作为中国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其工作的领域及意义,虽然广东等发达地区社工人才十分紧缺,看似这一专业就业很轻松,但对于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准毕业生们会更慎重,并且更多地考量社工的前景。当对自己的期待值过高而达不到时,当急于求成、希望尽快落实就业单位时,当对尚未到来的困难忧心忡忡时,当身边同学不断就业而自己依然没有着落时,就会感到烦躁和不安。
“从众就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大学准毕业生正处于人格逐步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缺乏个人主见,很可能会出现从众心理。准毕业生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忽视社工专业的特点,过于追求高待遇、较稳定的工作,并没有从个人职业兴趣、国家需要等方面考虑,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正确的择业观。
二、广西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1.社会工作专业缺乏社会认知,岗位待遇低。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处于发展初期,且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因此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还很低,社会工作行业不仅服务难开展、社工晋升空间小,而且存在社会对社工的不认可、不接纳现象。很多参加实习的学生反映:“目前社工在内地的薪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除了每年民政部门以公务员等形式招聘的一部分毕业生可以旱涝保收之外,其他职位例如福利院、街道办或社区的社工,其待遇和普通服务员差不多,而且,由于人事编制问题,他们的户籍、福利等都没有保障。”这使得从事社工领域的毕业生无法实现经济独立,面临着生计压力。
2.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学生素质有待提升。从学校层面看,广西多数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较晚,培养机制还不太健全;师资队伍方面更是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与效果有待改善;大部分教师是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转来,社会工作的知识相对缺乏,尤其是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严重不足。以上原因致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学习四年仍对社会工作一知半解,并且缺乏社会工作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
从广西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来看,尽管这两年广西也在力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但整体来看,社会工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为社会工作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实习岗位还很缺乏,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升。被调查的准毕业生反映,自己在大学前三年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很少有机会去社工机构持续性实践,只有大四上学期集中去广州毕业实习才真正感觉自己是在“做社工”,一方面这种实习来得太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同步开展。
(二)主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1.社会工作准毕业生自身定位不合理,目标不明确。对60名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6名准毕业生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规划,其他44人都缺乏明确的规划与定位,其中没有想过、比较迷惘的有3人,想但不知道如何规划的有14人,有模糊规划的达27人。这充分说明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对自身的定位不合理,很难在此基础上建立明确规划。
大学生在对自身定位方面,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人缺乏对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的正确认知,通常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高估甚至过分的自我膨胀,过于看重自身的优势,而忽视自身的不足和能力的缺乏。他们以自己的家庭条件、学校优势为荣,认为自己起点高,因而变得自以为是,好高骛远。在求职过程中,不把普通岗位放在眼里,却往往因为目标太高而错过适合的就业机会。与此相反,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出身农村、家庭贫困等原因,过分在乎自尊和面子,对别人的看法和眼光很敏感,认为自己在形象、人际交往、家庭背景方面都与别人相差很远,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导致在求职过程中没有目标和主见,缺乏当代大学生的阳光和自信,最终与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2.社会工作准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充分,消极态度普遍。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好的就业岗位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但是在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的访谈以及参与观察中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去认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有的学生对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积极性不够;有的学生只一味地盯着个别优质岗位,不去关注其他岗位以做两手准备;有的学生把找工作的任务交给父母,自己只管坐享其成;有的学生就业关键期依然无所事事,甚至终日在宿舍打游戏;还有些学生连一份像样的简历都懒得做。这些懒散、消极的求职行为看似潇洒,但却风险重重,一旦学生毕业临近或某些方面受挫,消极就会转为着急,但前期又缺乏准备,面对困境无从下手,最后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带来重大打击。
三、广西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缓解途径
(一)客观方面的缓解途径。具体如下:
1.加强社会工作宣传,促进职业化进程。有效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是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的前提。政府要认识到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社会工作领域政策法规,增加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投入。高校、社会服务机构等要培养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使社会工作真正体现成效。要充分发挥社会宣传作用,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介,围绕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知识和价值理念,通过录制社会工作节目、选登社会工作案例、举办社会工作活动和社会工作论坛等,让更多的社会大众接触社工、感受社工、认识社工,为社会工作发展创设平台。
要不断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逐步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人才的措施,研究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机制,制定基本薪资指导标准。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实施优秀人才评比、优秀服务项目评比等活动,给予相应奖励。从而增强社会工作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的社会工作毕业生能够做社工、愿意做社工。
2.加强社会工作教育,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为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构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等提供支持。高校应在培养方案制订、教学水平、学生实习、就业指导等方面下工夫,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与实践教学基地、就业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创新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工作实务性强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并提升实践课时比重,达到价值、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的有机统一。要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经验,重视学生日常实践与毕业实习,广泛开拓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专业教师与实践基地指导老师共同督导的形式,规定学生的实践期限,清楚掌握学生开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实务的情况,通过实习手册、实习报告、实践案例汇报等强化实习成果,为学生从实习迈向就业实现良好的过渡。还要广泛联系就业单位,清楚掌握岗位需求,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提升与社会工作服务紧密相关的写作、语言表达、活动策划、手工制作等能力,并开展针对就业的动员与心理辅导,使学生积极而自信地面对就业。
(二)主观方面的缓解途径。具体如下:
1.促进社会工作准毕业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缓解就业心理压力的最好方式。社会工作专业准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前,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心理认知。首先,要明白社会工作是一个服务人的行业,自己必须具备服务人的耐心和热忱,认可这一专业社会使命,并做好在社会基层服务于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准备。其次,要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工作能力等方面,自觉地调适自己的个性以及职业兴趣,朝着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方向完善自己,确定个人志向。再次,还要正确认知就业环境,以学习的心态去选择职业,接受职业所带来的挑战。最后,还要正确看待自身的家庭出身,出身好固然能够对自身发展带来帮助,使人生有一个好的起点,但人生更重要的是享受奋斗和不断提升的过程,自立、自强者才可走得更远。
2.引导社会工作准毕业生做好各种就业准备。首先,心理准备。准毕业生应提前调节就业的心态,做好可能会遇挫的心理准备,不要灰心,了解就业单位的要求及标准并积极找出自己准备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好心态再做努力。不要抱有“一就定终身”的想法,对就业过于谨慎,导致最后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做不好,而应认识到初入社会重要的是学习,通过第一份工作不断提升自己、发现自己和适应社会,为更好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同时,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而不是随随便便,不断在签约与反悔之间循环,影响自身诚信,又耽误求职过程。其次,行动准备。例如,要做好个人简历,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给招聘单位;广泛搜集招聘单位信息,不让合适的机会流失,同时根据自己的选择标准确定几个主要的岗位,利用各种媒介、资源争取成功;还要在求职中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针对自身的某些明显短板“临时抱佛脚”,以应对招聘单位的各种考核,避免自己成为“木桶理论”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欧嘉烟,林腾辉.高校准毕业生离校心理剖析[J].宁德师专学报,2010(1)
[2]肖占鹏.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
[3]刘长青,付双乐.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探析[J].社会工作,2013(4)
【作者简介】张孟见(1982— ),男,山东菏泽人,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政策;莫兴琳(1992— ),女,广西合浦人,广东省深圳市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4.毕业生没工作经验的自荐信 篇四
在校学习以来,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但我的优势只有在进入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才能有所发挥。所以希望贵单位给予这个“进门”的机会,我相信,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创造同等的或者更多的价值回报单位。
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好范文简历网提供本文供广大毕业生参考,同时还想看更多相关文章的阅读者 请看:
5.毕业生自荐书 篇五
您好!
我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本科2012届毕业生,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我诚挚申请加盟贵公司,以谋求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由于出身贫寒,造就了我优良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勤恳的态度,聪慧的头脑。自信、自强、奋斗、拼搏,伴我度过了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大学毕业在即,是我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时候,我渴求一个压力无限、创造无限的空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不断挑战、不断完善是支持我在大学四年中进取的不竭动力。母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使我树立了勤奋刻苦、敏捷思辨、努力求知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是我的一大优势。在专业基础学习中,我学习了PROTEL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单片机,FPGA的开发和应用,自动控制,以及PLC可编程控制器等,善长于电子电路的开发与设计及单片机的应用和PROTEL电子制板。能熟练应用C语言编程,2011年参加全国电子大赛获省三等奖及同年暑假参加公司设计电路及制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得老师及领导的赏识。当今社会,计算机能力+英语=实力,我坚信这一点,努力学习英语,在四级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校期间经常去英语角,并能够基本与人交流。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扎实,并能阅读英文报刊及有关电类的科技英语刊物。在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培养了管理协调能力,敬业合作精神和奉献创新意识。在担任院团委青年团校主任期间,我为青年团校的发展倾注了汗水和才智,圆满完成了日常管理工作,并成功地策划了“党团知识竞赛”,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使我清醒认识到团体智慧源于个人创造,企业才智源于个人素质,与此同时,我凭着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凭着良好的交际能力,广泛交友,诚实为本,乐于同他人合作;以信交友,善于与人沟通是我的为人处事准则,在广大同学中我获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间不等人,不超越时间的人将被历史淘汰,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干出一番事业的职员也不是好职员”,我要与风赛跑,我希望我的实力与魅力征服一切,但我更希望能在最年轻、最有能力、最有挑战意识的时间里培养、体现自我价值,成长为能吃苦,能战斗的英才。因为年轻,所以我要有干劲和信心;因为年轻,我也有缺点和不足。但我愿在新的环境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企业财富。思考、创新、追求、给予,是我不变的人生信条。感谢您于百忙之中读我的自荐信,希望早日答复,安排面谈为盼!http://shop59002731.taobao.com本厂批发兼零售民族工艺品、民族包包、民族饰品、民族摆件、家居摆件装饰!
6.毕业生自荐书 篇六
尊敬的领导: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求职信,谢谢!我是来自内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谢娟。在大学四年期间,我不仅掌握了文秘方向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而且对于Office办公软件、常规的网络技术都能熟练应用,并参加了中级秘书资格培训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重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比赛,校外产品推销,在社区实习文秘工作等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团队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这些经历都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作铺垫作用。
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我会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尽忠尽责做好本职工作。随信附上个人简历,诚恳希望贵单位给我一次机会接约或面试,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个人简历
(Personal Particulars)
个人简况(PersonalData)
姓名:***性别: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学历:本科
出生年月:籍贯:四川省***
毕业院校:内江师范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
毕业时间:2011年7月培养方式:全日制
身高:***cm身体状况:良好
兴趣爱好:英语邮编:641000
联系电话:*******邮箱:*********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
求职意向(Job Search Intention)
企业行政助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综合管理、营销策划
基本技能(Basic Skills)
秘书技能: 取得《国家中级(涉外)秘书资格证书》
英语: 均通过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考试,具备良好的英语听
说读写能力
计算机:国家一级,能够熟练使用office的Word2003, Excel2003,Powerpoint2003等办公软件程序进行自动办公
教师资格证:待考
所学课程(Basic Courses)
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公关礼仪、公文写作、档案管理学、管理学、广告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实用英文写作、商务英语、公共关系学、办公自动化、中国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务等课程。
担任职务(Hold Office)
2007-2008学年:担任本班生活委员
担任校教管会内务部干事
2008-2009学年:担任校教管会内务部干事
所获奖励(Social Practical & Rewards)
2009-2010学年: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诗意女生,魅力风采”征文比赛优秀奖;
内江师范学院心理协会“心携”征文比赛中获
二等奖
内江师范学院栀子花女生协会十字绣大赛中
得优秀奖
社会实践(Social Activity)
2007-2008学年:
(一)在泸州做家教工作
工作描述:
1、负责教导学生的难点知识
2、抓住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辅导
3、与学生、家长相处融洽
2008-2009学年:(一)暑期兼职产品推销
工作描述:
1、走访各小区,为客户介绍新产品,负责客户
对产品意见的收集
2、提高了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3、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008-2009学年:
(一)在内江师范学院教心系院长办公室实习文秘
工作
工作描述:
1、协助领导办理日常工作事务
2、安排会议和记录会议相关信息
3、负责资料、档案整理归档
4、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二)在内江办暑期辅导班
工作描述:
1、负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与学生和家长交流
3、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2010-2011学年:
(一)在内江市东兴区社区办公室实习文秘工作
工作描述:
1、协助处理社区事务
2、负责上传下达工作
3、资料整理归档
(二)在内江市从事家教工作
自我鉴定(Personal Valuation)
**************************
职业箴言(Perfessional Faith)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7.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荐书 篇七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和增幅达到了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近660万,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步维艰。但同时也看到,在这样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学生党员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他们以高尚的思想觉悟和优秀的学习成绩,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也获得了比普通大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分析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党员毕业生在就业率、就业层次就业质量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党员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大企业就业以及考研、考公务员的比例都相对较高。这就给学校党建和就业工作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1 发挥高校毕业生党员优势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也日益显现,就业工作仅靠学校就业部门、系部老师、辅导员作为是远远不够的。毕业生党员作为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走向社会后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其就业状况对整个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1.1 毕业生党员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党员来说,从入学以来,他们就在学习、工作、素质提高等各方面付出了比普通同学更多的努力,他们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努力成果用于实践、回报于社会、报效于国家。
1.2 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的需要
毕业生党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榜样作用、工作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在就业中,只有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提升其就业层次、就业质量,并积极鼓励其服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进而改善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中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的现状,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1.3 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输送给社会的“产品”是否被社会广泛认可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而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学生就谈不上发展。目前,许多省份已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纳为审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依据之一,并将之与学校招生计划安排挂钩,对于就业率偏低的高校,将相应扣减其招生计划。毕业生党员就业质量的好坏、工作层次的高低以及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的好坏,都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质量评价,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工作,对普通毕业生的就业具有较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2 毕业生党员的优势
2.1 综合素质过硬,用人单位认同
大学生党员经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培养和严格考察,他们作为党内的新生力量和大学生中的骨干,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中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综合素质过硬,综合素质正是影响就业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把是否为党员作为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甚至把党员作为必要的录用条件之一。从就业统计工作结果来看,学生党员都能够较早的落实就业单位,在后续的用人单位反馈工作中,学生党员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很快脱颖而出,除了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之外已经逐渐成为各战线的骨干力量。
2.2 工作经验丰富,就业倾向积极
大学生党员一般都在学校各级社团、学生会,班集体中担任一定职务,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管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因此,他们在社会适应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强于一般同学。学生党员推荐的比例较高,录取机会也大。
2.3 感恩之情深厚,就业反馈持久
学生党员的特殊培养,增进了党员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有的党员毕业生事业小有成就以后,主动与母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吸收尽可能多的母校毕业生去自己单位就业。有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端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谦虚谨慎、和谐的团队协作精神等,为母校赢得了一个好口碑,使得用人单位愿意继续接收母校的学生。
3 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在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对青年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职业生涯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及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1)通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自我分析、自我潜能的开发,还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还可以培养学生实现计划的技能和素养。因此,在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的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
3.2 建立毕业生党员参与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3.2.1 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库
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库有利于随时统计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基本情况以及就业率、就业层次等,为学校党建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准确的推荐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推荐的成功率,从而大大提高就业率。
3.2.2 调动毕业生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毕业生党员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浓厚,他们愿意也更有能力、有时间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教师要调动毕业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与他们沟通交流,鼓励其深入普通同学之中,帮助同学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升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
3.2.3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毕业生党员是老师开展学生工作的好帮手。毕业生党员的生活更贴近同学,教师可以发挥党员的群众连带作用,让毕业生党员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得就业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3.3 将党员参与就业工作系统化、制度化
学校组织部门和就业指导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全面推动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工作的结合和开展,以毕业生党建为组织基础,根据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建立党员就业促进小组,并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对毕业生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建立党员就业档案,加强对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毕业生党员促进就业的长效、可持续的机制,以先进党员就业研讨会、优秀党员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座、培训、参观、交流等形式对学生党员干部进行综合素质培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职业提前体验和认知。针对就业,学校就业和党建部门可以积极邀请校内外职业咨询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优秀校友为毕业生进行应聘、求职等就业指导讲座,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技巧的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应聘的各方面准备,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当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而大学生就业更是关系到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事。党员大学生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就业工作对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的意义;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如何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高校整体就业等几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优势,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齐卫平.高校党员先进性建设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2]郝利鹏.浅谈新时期高校党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教资料,2008,(01).
[3]胡文淑.高校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双赢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01).
8.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篇八
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有近因,有远因。“GDP增速放缓”是最容易的结论,“学生们择业标准太高”是最方便的怪责,“扩招遗毒、文凭泡沫”更是最耐用的理由,蛋糕吃的人越多,越多的人就吃不着。
我们都知道民国那会儿就有“毕业即失业”的说法。那会儿大学生才多少?找工作也这么难?1931年中央大学毕业生才200多人,有一半找不到职业。
中国社会传统的教育观念,总觉得书念得越多越好。从社会角度来说,未必。套用“恰当技术”的说法,一个社会的“恰当高学历人群”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度浮动的。最近读《洪业传》,写到洪业担任燕京大学教务长,规定学生成绩平均不够乙等,就得退学,实施第一年,400多学生中就有93人被迫退学。很多人来替子女求情,洪业说:“一个人没受大学教育的话,还可从商做生意,受了大学教育,他就觉得从商是降低自己的身份,如果成绩不好的学生留在学校继续读书的话,以后会成为对自己对社会都无用的人。”
洪业这话听上去冬烘得很,现今时本科学历算什么?但事实上,当学历标准被强行调高,就意味着学历对应的学力被稀释了。而社会对于学历象征的能力也开始出现判断混乱。到底一个研究生是不是比本科生能干?每个HR(人事部门)都会说不一定。可是研究生比本科生多读了3年,他的时间成本与学习成本大大超出,当然觉得自己有理由要求更高的位置与薪酬。
这种社会需求与学历追求之间的错位,又被地域的巨大落差进一步放大。据说2013年上海的毕业生有7成要求留沪,想来北京的比例也不会差太多。不能怪毕业生好高骛远,不肯下放,他的专业、他的学识,到别的地方有用吗?如果解决就业危机只需要改变毕业生及家长的心态,那教育部派人巡回演讲不就行了?
其实这正是一个社会畸形发展不平衡的产物。离不开的“北上广”,回不去的故乡。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了,失业率提高了,“急中国”也该停下来想想了: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大学,多少大学生?
【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荐书】推荐阅读: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07-08
超市社会实践报告,毕业实践论文09-23
毕业推荐表社会实践怎么写08-1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08-17
毕业论文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09-11
工作后自荐信08-14
工作自荐信范例09-19
换工作自荐信格式09-08
2022年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选题07-06
人教版小学毕业班品德与社会试题及答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