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2024-06-16

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共12篇)

1.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一

[《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苏肖华

一、说明版本:

《春天里的发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1训练内容:《春天里的发现》是第三册园地一安排的口语交际训

题。

2训练要求: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并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

3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感受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加强表达能力。

(3)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养成在交

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4)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训练准备:教学录音和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三、设计理念:

1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让学生体

验、感受大自然春天景色的美,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

2创设多个情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通过歌曲,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创设表达情景;通过组织学生走进校园,把课堂开到校园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创设一种生活情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说春天:

1导入: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喜欢听歌、唱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旋律欢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同学们边唱边舞,进入情景。

3师生交流:同学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找春天呢?他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呢?

4生生交流:听了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以同桌为小组交流,然后个别向全班汇报。

5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是啊,春天是多美好的,红花开放,绿草如茵,黄莺在春天里歌唱。小朋友就是根据这些,发现春天到了。今天,我们就一“春天里的发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通过听歌曲,知道了歌曲中的小朋友从“红花、绿草、黄莺”等景物中发现春天到了。学生知道了这些特点后,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看课件,谈发现:

导语:春天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相信大家会有好多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共同感受春天的快乐。

1播放描绘春天景物的课件:

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辛勤的蜜蜂,飞来飞去的燕子„„

教师启发:春天里的景色美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光,并把你的新发现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好吗?

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如:欣赏了图,我发现迎春花露出了嫩嫩的小芽,好像在报告春天

到了。

看着粉红的桃花,我好像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感受到春天真美好。

我发现小蜜蜂在辛勤地劳动,知道春天来了。

我发现燕子飞来飞去,让我感到春天到了。

我发现„„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用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如著名教育家刘佛新说的: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些,不要看得太神秘,只要有一点新思路、新意思、新观念、新意图、新做法,就可称得上是创新。〕---------------------------

三、自由谈,赞春天:

1在春天里,你发现同学们最想去做什么?与小组里同学互相交流。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如春季运动会、春游、画春天、书签、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

〔这一设计,学生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景,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中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走进校园,说春天、画春天、拍摄春天。

2.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并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开口能言”“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练出胆子“敢说”

由于一直以来学生都习惯了“纸上谈兵”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中普遍存在胆怯心理,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话,语文课上学生站起来不发言,即使发言也讲不清一件事、说不明一个道理的例子数见不鲜,能做到主动发言并完整、准确、流畅地表达的学生很少。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做到让学生敢说。我采取“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先“练”出胆子,让每个学生克服当众说话的畏惧心理。

我是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抓“课前三分钟”活动的。通过观察,我发现一些学生课上不说,并不是不爱说话,而是不好意思当众说,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会有较强的表现欲,当他进入一个新环境时,这种表现欲无形中受到压抑。因此教师应主动去激发他在这方面的潜能,使他主动地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说话能力就可以由教师开发出来,让他从怕说到敢说。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安排每个学生按座位号轮流进行训练,演讲内容宽泛:可以讲笑话,说成语故事,演读美文,评论当今实事,等等,凡是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各种形式都可以搬上讲台,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活动刚开始时学生上台会出现声音小、表情不自然、扭捏不安等情况,即使开了口也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跟流利的口头表达还相差很远,此时关键在于积累和坚持。坚持一轮下来,学生从自己和其他同学身上总结出了当众演讲的最基本的经验:用洪亮的普通话自然大方地去表达。学生开始敢面对观众开口说话了,并且在第二轮训练中学生就敢于在演讲中尝试翻样出新,学会运用一些技巧,比如说用不同的引入语巧妙入题:或讲故事引发同学思考;或设悬念,扣人心弦。特别是演讲中的互动,更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讲形式大大超出了我原先设定的范围,大家主动加入了喜闻乐见的“猜谜语”、“绕口令”,甚至还有智力测验。短短的三五分钟内,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展示,再也不“怕说”了。

一年下来,学生感触都很深,说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舞台上,“一种豁出去了的感觉会油然而生,体会到的是勇气,从本来吞吞吐吐到表达流畅,获得的是能力”,“活动不仅丰富了语文生活,而且增添了一份难得的自信”,“大家都愿意把好东西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去分享”。我作为教师也真切地看到了学生的改变和成长,学生“敢”说了,说话能力也提高了。

二、创设情境“练说”

解决了“敢说”这一问题,第二步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产生的语言活动,口语交际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说话机会,让学生提高说话能力。这就必须改变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问答式、讨论合作法教学,并想方设法,将研究性问题拓展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需要,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目标的完成。

当然,有了情境,还得让学生入境,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于漪老师的情感式教学理论,即教师先以情感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感地带,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去表达,以此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例如我在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本身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将课文中的观点拓展开来,如果单纯让学生去理解“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这句话会很难,但拓展为问题“结合实际谈谈你们认为自己从父亲、母亲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东西”之后,既让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又为学生提供了情境进行口语训练。然而学生虽然了解自己的父亲、母亲,却没有勇气将内心世界袒露出来,不能入境。为了引其入境,我先谈起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真实的故事述说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父亲身上的坚强、果敢。最真实的往往就是最感人的,在听完我的真情告白之后,学生也都若有所思、深有感触。很快就有几位学生站起来谈了自己的感受:“记得当初奶奶中风卧床,姑姑叔叔们借故推托,只有父亲守在奶奶身旁悉心照料,从他劳累的身影中,我学到了身为子女的一份责任心。”“当父亲离开我们之后,从独自支撑家庭的母亲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坚强。”……发言的学生自己感动了,也感动了其他的同学,连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学生不仅“敢”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来,而且在我的引导下能够较完整地、流畅地表达出来了。我认为在“敢说”的基础上进行这种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三、自觉形成“要说”

在一段时间“练说”之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说话积极性也增强了,但怎样使学生说得准,说得有理有据、生动形象呢?这不仅仅是练习“嘴上功夫”了,还要加强听、写的相互渗透,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储存丰富的知识。因为在语文交际中,听是吸收信息,说是传达信息,没有接收何来传达?培养听力也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当然读写更是吸收信息的重要途径。

由此,我在抓“说”的同时也照顾学生“听”“读”“写”的提高。我将这些工作落实在课余及自习课上,在自习课上,我为学生读一些佳作美文,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他们听,让他们在感悟的同时受到心灵的熏陶。另外,“读”“写”方面我要求学生为了说自己去读、去抄,平时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摘抄一些优美的句段,甚至是整篇文章,另外还积累一些优秀的古代诗文、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每位学生都要求有一本摘抄本,抄下来之后多读多背,这样在读背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说”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语感,“说”起来自然更加有条理。

学生经过多方面的积累,不仅拓宽了视野,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了;不仅“能说会道”了,而且善于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来,很多时候争着“要说”,通过说把一个个问题引向更深处。比如我在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时,当分析到作者帕思卡尔的重要观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时,提到作者这是从精神的角度阐述人的伟大及其与自然万物的区别,人因有思想而比动物来得高贵,如果人没有了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一头畜生了”。此时就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表示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人与动物是平等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动物也有思想,而且它们的思想往往也是高贵的,狗的忠诚,鹰面对死亡的高傲,等等”。还有一位学生举例说:“初中课本中的《斑羚飞渡》这篇课文中,我深深记得那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难的壮举,这其中体现出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难道我们能说它们的思想不高贵吗?”我为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而感到高兴,这不能不说是学生积累之后的成绩。

四、组织活动形成“演说”

学生“敢说”了,“要说”了,如何真正在实践中去运用是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这里我将此建议总结为“口语教学贯穿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并依据此实施了以下几种活动方式: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如《荆轲刺秦王》;观看影视作品后进行影评,如《林黛玉进贾府》、《哈姆莱特》;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如高一新学期的“知荣辱,树新风”校际演讲大赛。

这些活动不仅强化了平时的口语训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深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在课下交流中也向我透露,他们希望在语文课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真是一种深得民心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从克服畏惧,做到“敢说”,并增加练习机会坚持“练说”,到下力气抓“听”、“读”、“写”,力争使学生“要说”、“会说”,这是我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个尝试,我希望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拥有一种能够终身受益的能力,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惠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口语交际课教学的误区及其改进 篇三

一、教师评价不及时、引导不到位

[案例]一位老师正在执教5年级口语交际课《我的生活与流行歌曲》,老师制作了许多精致的课件,录制了许多流行歌曲的片段,从电视里、网络上截取了各式各样流行歌手们又酷、又帅的画面……课堂分三个环节:先是让学生们聆听,再是演唱,然后谈感悟。前两个环节,由于很多歌曲震撼力很强,画面新颖奇特,对听觉、视觉冲击力很强,学生们也边看边大呼小叫,边听边声嘶力竭地吼唱,有的甚至边唱边模仿明星的动作,摆起了造型……好不热闹!可到了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谈感悟时,却出现了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词不达意的现象,而教师对此漠然处之,既不引导也不评价,最后以冷场告终。

[思考与对策]上述案例之所以未达到教学目的,其原因有多种情况:一是学生不了解歌词、追风跟唱;二是学生虽解其意,但无言表达;三是教师的评价、引导跟不上。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堂上教会方法,激发兴趣

小学生阅历浅,言语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为提高训练的实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发挥典型实例的示范作用,以规范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打开思维,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让学生互动练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调动和维护每个学生说的积极性,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中的语病和问题,真正让其敢说、爱说、说好。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教师要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内容丰富和思维清晰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就共同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点拨纠正,随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要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教师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要特别注意双向互说,了解每个人评议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流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评价及时、引导到位能够促进口语交际课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让其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死”教教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

[案例]一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的三年级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景物》时,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物。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狭小,而家乡的景物有限且为全体学生熟悉和共知,话题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同一景物上。一两个学生讲解后,学生已处于疲沓状态,一个个精神萎靡,提不起学习兴趣。

[思考与对策]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自成一体,一练一得,但如果教师仅仅做教材的执行者,按部就班地教教材,只会使口语交际课教学走入死胡同。“教教材”是传统教书匠的特征,“活用教材”、自觉地开发课程资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同样是《介绍家乡的景物》一课,另一位老师就巧妙地创设情境:“同学们,暑假快要到了,我们将邀请汶川灾区的小朋友来南阳跟大家一同过暑假,让他们好好感受我们家乡的山水美景、风土人情。谁能做小导游向她介绍介绍我们这儿好看好玩的景物?”由于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具有实际意义,又是向同龄人作介绍,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于是各自扮演角色,有声有色地练习起来。接着,老师进一步拓展教材,向外延伸:“游览了咱们的家乡后,他们还想到咱们祖国的其他地方游玩,你能向他们再介绍一处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思路,结合课内外学到的有关内容,开始声情并茂地作起了介绍。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的确,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中,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灵活的、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如一年级有一则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只有短短一行字的教学训练,但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围绕“学打电话”这个话题,引入了祝福老师、同学生日,了解特殊电话、模拟情境表演、拨打真实电话解决实际问题等多项学习活动——拓展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课堂。而学生们沉浸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徜徉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变换身份和角色,恰到好处地祝福他人,恰如其分地进行口语表达,教学效果很好。

4.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四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火在3月20日北京时间10:36分正式引燃,全世界沸腾了。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我还没跨进教室就听到孩子们在高谈阔论。看到我来了,有同学就大声告诉我:“老师,美国向伊拉克开战了。”“知道了,你们正谈论这件事吗 ?”上课铃已经响了,他们还没有闭嘴的意思,我心里早就窝了一肚子气。还好,我克制住了,因为我知道了他们是被这场战争激活了思想。我大声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伊拉克战争问题,好吗 ? ”当然是满堂喝彩。

“ 关于美伊战争,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我抛出了问题。

“我关心这场战争会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 ”

“我关心美国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 ? ”

“ 我关心战争上的伊拉克难民去向何方 ? ”

“ 我关心伊拉克油田会不会被全部炸毁 ? ”

……

孩子们对伊拉克如此关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

“孩子们,老师跟你们一样,十分关心伊拉克战事。我们谴责美国侵略者,同情伊拉克人民。伴随着美英联军空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爆炸声,你想到了什么 ?”

“我想到美英联军的残酷。伊拉克是一个富足的国家,巴格达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却在英美联军的炮火中毁灭了容颜。”

“我想到伊拉克人民的痛苦。炮火使无数伊拉克人民失去了安乐的家园,流落异乡,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 我想到布什的可恶。美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军事强国,布什你应该利用自己国家的强大的优势支持弱小的国家,帮助那里的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然而你却去侵略人家小国家,真可恶!”

“我想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伊拉克以石油出产量大而闻名于世,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国民经济严重滞后,随之带来的是军事、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削弱,跟强大的美国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它要被美国打,就如当年落后的清政府老要被帝国主义要挟,侵略,割地赔款,人民被任意宰割一样。”

“老师,我还想到全世界一切反战的国家都勇敢地站出来,制止美国的暴行,维护世界和平,还世界人民一片蔚蓝的天空。”

……

多么可爱的孩子 我为他们可爱而真实的思想感到惊讶 没想到这一群平日里嘻嘻哈哈甚至淘气得让人心酸的孩子心中装着这么多美好的东西。

“孩子们想得真丰富 ! 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伊拉克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 ”趁热打铁,我继续启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自强不息,努力壮大自己的力量,才不敢有人侵略他。”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建设祖国,让中国比美国更强大,我们就可以制服美国,不让他为所欲为了。”

“老师,我想给布什打电话,批评他恃强凌弱,算不得英雄好汉。”这是平日爽直的小刚。

我大吃一惊,“打电话 ? 给布什 ? ”

“ 对。 我太气不过了。” 小刚气冲冲地说。

“你懂英语吗 ? ”小刚平时上英语课爱讲话,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教育他。

小刚低下头,摇了摇。我发觉话头没对,连忙说 :“ 所以,学好英语重要吧 ? 你以后就应该……”

“ 老师,以后我一定上课认真听讲,多动脑筋思考,扎好基础,争取将来到美国去,把他们的尖端科技学回来,武装我们中国 。” 嗬,这是那个平时学习不太用功但脑子挺机灵的维维,没想到伊拉克战争触动了他要学习的神经。

“老师,以后,我再也不欺负人了。美国打伊拉克,以强欺弱,可恶。我个子高大,常欺负小同学,我也……”

我真没想到童科,这个平时被同学们称为“打架专业户”且屡教不改的顽童,居然会在这时候如此良心发现。也许是这场战争的爆炸声击醒了他本就聪慧的头脑吧。

……

“叮铃铃……”下课了,可同学们还在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都不愿意下课。这节语文课虽然没按计划进行,但我和孩子们的收获却很多很多……。

5.《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 篇五

听了冯娟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以后,使我从中受益非浅,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的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使每个学生有表现欲望,敢于坚持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今后将如何使思品这一学科教得更好,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首先,针对每一节的内容要让学生向课前、课后开放。比如摘抄一些相关的格言警句、故事、先进的事例及歌曲,这样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思品课枯燥刻板。如何使这一节课生动有特色,教师就应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下功夫。例如,导入部分,要让学生主动接触课题,大胆猜测,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激越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思品课上,应改变以往的一问一答,甚至于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缺少了自我表现欲望,竞争意识。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此来提高业务水平。

6.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六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

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阶段性评价。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简述如下: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大丰收之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三月若过份酷热,水中部分泥鳅酷死,象征台风及早来,六月稻谷会受其吹毁。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夏季常见的雷雨(骤雨)来自西北方向,愈下得快,愈停得快。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放。”端午节后始无寒气。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前后十天内,若吹东风,则有台风来袭。大暑前后早晚泛出红霞,表将有台风。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早晨一阵雷响,中午前一定有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六一九,无风水也哮。”六月十九日必定有风,否则必有雨。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七月初一日若有雷鸣,年中台风必定很多。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内受熬煎。”夏至日吹西北风,可卜年中什稻有歉收之虞也。

“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从来只半收。”立秋日若无雨,万物可能不丰收。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夏秋相交时,东闪电表无雨,西闪电重重有雨,北闪即有雨,南闪卜迟迟少雨。

“雷打秋,冬半收。”立秋雷鸣,则迟禾少收之报。

“好中秋,好晚稻。”中秋月明朗,预卜丰收。

“快雨快晴。”骤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突然起风不到明天,突然下雨不会到天黑。

“重阳无雨一冬晴。”九月初九日若无雨,可卜下半年雨量稀少。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冬至天阴无日色。”可卜来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南风现报。”十二月间若吹南风则马上下雨。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日不冷,可卜人畜多疾之情。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观早晨之雾若久久不散,往往变雨,农夫下田不得不披上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十二月廿四日是送诸神上天的日子,这时若吹风则下年正月初四日接神下凡时则会下雨之卜测。

(五)二十四节气推算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兹将节气与阴历月份关系,表列于后: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

7.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七

口语交际训练课是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听话、说话训练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 是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言语沟通能力的高要求而出现的。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新课程标准对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训练要求。不幸的是, 有调查研究表明: 当前中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而作为相对特殊的群体, 中职生的听说能力更是不能让人乐观。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1、中职学生生源质量偏低, 大部多的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薄弱, 基础较差; 2、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程缺乏学习热情, 在各种场合中与人沟通、交际的积极性不高; 3、中职学校里面口语交际教学缺乏具体的训练计划, 可操作性不强, 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 教学效果得不到巩固。另外, 还有教师本身的因素、训练手段过于单调、中职学生受方言影响严重等原因。这种状况既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教育需求, 更不符合中职生成才成长的需要, 违背了 “学习和使用统一”的原则。因此, 有必要对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进行改造, 以改变目前的状况。

一、创设多元情境, 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开口说话, 就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交际动机, 激起说话的欲望,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大胆地说, 自由地说。李吉林说过: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创设恰当的多元交际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引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是我们有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

1. 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愿 “说”。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能力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描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创设出类似生活中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材料可说, 有兴趣想说。类生活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在拥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 能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真实地表达, 辅之以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2. 再现生活场面, 让学生能 “说”。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图片、录象、表演等手段再现生活中已发生的或已存在的某种现象还原现实生活, 以营造真实的交际情镜, 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去。

3. 创造生活场景, 让学生会 “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创造接近真实生活的场景。研究表明: 中学生仍以具体思维为主, 但已经向抽象思维过渡, 故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让他们接受形象生动的事物, 更能够体会到乐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创设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 扩大口语交际的施展空间, 使他们对口语交际课对产生巨大的期盼感, 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模仿生活角色, 让学生活 “说”。依照现实生活的场景, 设置虚拟的情境, 让学生以他人、成人、社会化的人的身份参与在交际教学活动中。模仿生活极大地扩大了口语交际的空间, 由于扮演角色、身份的多样性, 很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挖掘教学途径, 推动口语交际实践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口语交际使生活便捷, 生活为口语交际提供素材。所以, 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 途径是多样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各个环节有计较地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 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

1.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散文、小说、诗歌等体裁的课文, 文字优美, 情感丰富, 思想性、可读性强。通过让中职学生阅读这些课文, 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增强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可依据教材中的课文创设情境, 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沟通, 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在朗读教学中训练。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 那他在平时的人际沟通中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朗读技巧, 比如节奏的快慢, 语气的变化, 语音语调的高低, 并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文素材, 学生的爱好来组织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以增强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

3. 在辩论活动中训练。辩论就是针对某个问题, 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用适合的口语技巧说服对方的一种言语形式, 这是一种典型的口语交际能力运用的形式。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热点问题以及中职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焦点问题, 都可以成为辩论的话题。通过辩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口语交际的 “对象”意识, 辩论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认真倾听, 准确把握对方表达的要点; 讲究口语表达技巧, 重视在辩论互动中的语言学习和反思, 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 在课外实践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但这并不足够。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还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尝试, 在实践中检验, 在实践中提高。因此, 我们除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之外, 还需要组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开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 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和参观活动, 接触更多的人, 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 “增长点”, 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参观、体验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规范言语要素, 培养口语交际习惯

这主要是涉及到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口语交际训练, 只有让学生自己实践, 自己尝试, 才能真正获得自主发展, 然而放手不等于撒手不管。现代汉语有其规范性, 从语音、词汇到语法、修辞, 都有其严格规范。口语交际教学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细节上做到规范, 在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获得非常关键。

1. 规范言语表达。普通话发音要求标准; 语气语调要得当。语义要清晰完整, 符合逻辑;修辞要运用适当、准确; 语法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让人听着顺畅。

2. 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听清字词和句子, 并根据口语外在的快慢、强弱、虚实, 理解内在的情绪色彩, 听出弦外之音。能快速准确地理解语义, 对话语的品评能力要强, 迅速抓住要义和重点, 对别人的话语作出语义和态度上的评价。听话时要认真、有礼貌。这些技巧在听话过程中是共同起作用的。

3. 养成良好的肢体表情运用习惯。肢体表情辅之以各种动作、表情来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 是口语交际活动中的重要信息来源, 是 “无声的语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然大方、和谐得体的肢体表情。肢体表情的运用要注意把握分寸, 不能哗众取宠, 矫揉造作。

四、倡导积极评价, 树立口语交际信心

“口语交际”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能力要求很高。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积极引用,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才能使得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1. 教师评价。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 态度诚恳, 语气委婉, 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发现其进步, 保护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不能打击积极性, 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让学生看到努力方向。以自己宽大的爱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学生, 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信的表达空间, 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

2. 指导学生自评。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的方法, 并让他们在真实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去实践。同时要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有效回应。在此训练过程中, 学生逐渐增强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意识, 提高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发扬与改进, 这样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慢慢地增强了。

参考文献

[1]何美金.中职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2]郑国红.培养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与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

[3]蔡萍.浅谈多元情境创设策略在中职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

[4]王如丹.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改进策略[J].现代阅读, 2013, 2.

8.浅谈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篇八

一、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立足课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语文课本中的语文交际是最好的教材,作为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实处。课文也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好教材。作为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如教《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人不赞同,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课本剧的表演也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課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语文课尤其如此。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渴望。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换成学生对学生间的评价,努力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再说得响亮一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二、创设交际情境,双向互动交流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的,因此,口语交际应摒弃以为只单纯进行听说训练,而忽略“交际”这一核心的错误说法,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努力把口语交际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学生交际的欲望容易激发,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交际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反之,一潭死水的氛围,是不可能奢望学生的思想产生火花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课堂的设计者,而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一转变角色的做法,可以很快让学生进入到交际情绪中去,在其中教师在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双向互动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显著提高了。

三、联系现实生活,拓展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课堂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在课外,口语交际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要用心捕捉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其中。这样,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如:班里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今天是母亲节,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旅游回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组织“该不该上网”的辩论……

四、注重口语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说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也要说普通话。语言的偏差,必会影响到表达效果。同时,口语交际还要注意口语化。

众所周知,口语和书面语在章法、句式、感情色彩诸方面有所不同,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听者不知所云。试想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满口之乎者也的人,我们在感觉这个人文绉绉的同时,是不是也会给他打个问号: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口语化的优势就在于浅显、易懂,便于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课,作为教师,还有责任把“书本的话”转化为“生活的话”,并用口语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9.口语交际课《学会鼓励》教学反思 篇九

石岐第一城小学马伟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那么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是退缩?还是迎难直上?挫折的经验是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重要的是面对挫折、失败时要有一颗爱心鼓励他人,有一颗信心激励自己。《学会鼓励》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本节课我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产生“如入其境”的亲历感、现场感,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别人,掌握鼓励别人的技巧,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本节课我多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景,学会鼓励。

设计理念在互动交际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讨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来 “自觉地”去关心鼓励他人。课件播放飞人刘翔因脚伤退赛的痛苦视频,唤醒学生鼓励这一体育明星的欲望。先展示社会各界对这位明星的鼓励,如刘德华画漫画鼓励,姚明发短信鼓励。在这样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鼓励,才会让别人更容易接受?从而初步了解鼓励的技巧,师生共同总结礼貌真诚、树立信心、讲讲故事、找找优点、引用名言、给予帮助。

二、情境对话,掌握方法。

课前我让两位学生排好小品,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评价鼓励者的`优点与不足。在直观的展示中,学生的评价更好地了解方法。接着用教材中的的两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他们可以更放松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方法,有条理地说,从容地讲。我巡走于各小组中,他们谈笑风生,自信、快乐地分享着自己的看法,享受学习。

三、链接生活,真情体验。

课前我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在纸条上,投入“烦恼投递箱”。课上我安排一个名为“快乐驿站”的环节,让同学们在小组中将自己的烦恼说出来,大家打开心窗,互励互勉。我穿巡在他们中间,倾听着、感动着,细细品味着来自于学生个人世界的美好情感和他们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

10.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十

今天下午第二节,我在在六(1)班上《临别赠言》,这是面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的试教课。课后自己反思这一节课,发现这节课我上得很辛苦,原因是借班上课,而我采用的图片等等都是针对我自己的班级六(3)班的,所以这些图片并不能激发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情感激发不起来,学生就不能投入到课堂中,所以一节课下来,我感到自己好像拉着老牛上树一样,很累很累。其实我觉得学生也是很累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情景的设置多重要。课后可能我还有多搜集些有关我班的资料,那样在我班上课可能就容易多了。课后听课的老师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具体要改进的地方有:1.拖堂有10分钟之久,原因是前松后紧。前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部分所用的时间太长了。可以不要关于离别的成语的这个环节。2.部分学生的贺卡制作水平不高,缺少老师的指导,所用老师可以再美术课中多加指导。3.在自评自改的部分,提议学生可以用红笔修改,这样就对于那些错误的地方可以一目了然。4.老师的语言表达不够精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的表达要精炼,能不说的不说,能短说的不要长说,能一次表达清楚的绝对不要说第二次。所以下一次集体备课我们要重点备备这一方面。

细节修改有了改进

这次上课,我在我任教的另一个班级六(2)班上课,对于语言的组织进行了一些改进,把原本导入环节里的搜集交流关于离别的成语的环节放到了课前诵读里完成。由于这个班是我教的班级,对于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而我对教案的熟悉程度也在加深,所以这节课比上一节课时间的控制比较好,没有拖堂。但由于同样的图片的问题,学生虽然比较感兴趣,但同样的由于没有相同的感受,不太能激起共鸣。也许在下一节课,图片的内容是我们班级的,学生的情感共鸣会激发得好一些。一节课下来,感觉对于学生写赠言的格式指导还要加强。因为通过两节课的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于赠言格式掌握不太好,有些学生格式是错的,出现错误的原因肯定就是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没有重点强调。所以下一节课这将成为一个教学的重点来抓。

满满的疑问

11.口语交际课“学会安慰”教学案例 篇十一

1.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安慰别人的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表演才能。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活动准备:

活动前,分配好参赛双方的人员,布置好比赛的场地。准备好课件和学生评价表。

活动导入:

(播放音乐《金色的童年》,音乐声音渐低,老师课前讲话。)

课前讲话:同学们,今天的社会到处充满竞争,人必须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今天我们也要进行一次竞争,男生和女生能力的比赛。评委就是所有听课的老师,大家想不想参加?有没有信心赢?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出色的表现,用你们精彩的表演去取得最后的胜利。

比赛过程:

一、智力测试(电脑屏幕出示)

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别人的安慰?(答案有六个,学生每答对或答错一题,电脑都会有相应的提示。)

二、抢答题

什么人最需要别人的安慰?(答对或答错电脑都有相应的提示)

三、激情导入

1.刚才的比赛双方表现都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当我们的朋友因为某件事而感到委屈、伤心或焦虑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去(安慰他)。

2.哪些同学安慰过别人?站起来告诉大家。

3.学生汇报。

4.安慰别人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如果安慰不得法,你的朋友反而会更加难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安慰别人。

四、指导说话

1.电脑出示第一种情形。

2.指名朗读。

3.播放该情况的录像。

4.如果你是谢小惠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她?分组讨论,比一比哪一组想的点子好,想好了把点子写在小黑板上。

5.分组讨论。

6.分组出示自己的好点子,老师给出评价的标准。评比出最好的点子。

7.小结。安慰别人的话也要讲究艺术。刚才同学们想出的点子都不错,下面我们将进行新一轮的比赛。

五、表演大比拼

1.出示两种“需要别人安慰”的情形让学生进行选择。电脑播放以下这两种情形的录像。

(1)郭春梅心爱的钢笔丢了,这支钢笔可是叔叔从香港带回来的呀。郭春梅越想越伤心,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2)因为前几天生病,孟繁林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为此,很焦虑,下课了还坐在座位上发愣。

2.讲清比赛规则,比赛双方选好题目,然后各自准备,哪一方能使自己的同学不再伤心,哪一方就获得胜利。形式任选(叙述故事、表演小品)

3.表演比赛开始,请双方选题。

4.男女双方选题后进行商讨,排练。老师指点。

5.双方表演。

六、评比谁最棒

1.将各位老师填写的表收上来。

2.经过激烈的比赛,某方取得了胜利。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全体鼓掌)获胜的同学能将你此时的心情告诉我吗?

3.获胜同学非常高兴,非常兴奋。你知道你的对手此时的心情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安慰失败的小伙伴。)

5.这次输了的同学你有什么话对你的小伙伴讲呢?

七、升华情感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看到别人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师生共唱《爱的奉献》,本次活动结束。)

附:评委评价表

注:最后一项“出色”只可以选择一方。

评析:

这个活动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利用比赛这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设计巧妙,寓教于乐。教师采取了叙述故事和小品表演这两种方式,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说话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活学活用,活动最后让获胜的学生安慰失败的学生,以及让失败的学生互相安慰,不但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和睦学生间的关系,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12.口语交际课《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 篇十二

天津市-->武清区--> 小学语文-->四班

秦然 用户名:qinran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内容 教材分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口语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不过本人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堂课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

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不仅随同作者一起走遍了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且明白了一个道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学们,你们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站起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

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民风民俗。

(板书课题:说民风 道民俗)

[设计意图:单元课文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范本,利用教材中阅读课文中内容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扶教材这把扶手,登上口语交际这具楼梯,会更容易一些。]

二、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

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

(观看“看花灯”的录像)

2、同学们,猜出来了吧,是啊,正月里来看“花灯”,“花灯”是我们这儿最有特色的一道民俗风景线。那么“花灯”的习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先来听个小听故事吧!(观看动画片)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家乡遇上了史无前例的干旱,大地一片干枯,渴死的人不计其数。人们祈求老天能下场大雨,可不管怎样,雨总是下不来。这事被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在眼里,它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使当地下了一场大雨。万物得以复苏,人们得到了解救,可水龙由于违反了天规,被用刀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忍着悲痛,把龙体放在一条条板凳上,并把板凳连接起来,希望水龙能活下来。“桥灯”的习俗也由此产生了。人们通过迎龙灯,驱邪除瘟,祛灾祈福,以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3、说说你曾在什么时候在哪儿见到过看“花灯”,看“花灯”有哪些有趣的事(出示提示,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举手发表意见)

(课件出示提示:)

(1)在我们这儿,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看“花灯”。

(2)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叫我们在龙头底下钻一个来回,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3)看花灯要在广场上玩,你能说说分别是怎么个玩法吗?

(4)除“花灯”外,你还曾见过哪些样式的灯?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看“花灯”作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三、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花灯”,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4人小组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课件出示搜集到的一些图片)

第一组:天津特色的食品图: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第二组:天津特色的节日习俗:腊八儿、逛娘娘宫、糖瓜祭灶、吊钱儿、破

五、闹元宵

第三组、第四组„„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再上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把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归类,有了这些材料,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学生交际起来也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完成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

四、畅所欲言,召开“说民风 道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有关要求:

(课件出示:)

(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课件出示:)

评选标准:

(1)态度大方,口齿清晰,解答耐心细致;

(2)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

(3)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设计意图: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设下擂台赛,使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有了施展的空间。加上引导学生展开多个回合的交际,让学生说了还想说,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了事培养。]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2、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一起编写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上一篇:《虫虫王国》小班科学教案下一篇:工商创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