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1诗歌(精选8篇)
1.校园风采1诗歌 篇一
从诗歌的意象法说起
1.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诗歌涉及的“情”是多方面的,这里列举八类“情”:有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有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 赤诚献身的心声);有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有寄情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有感时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有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有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有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等等。
没有诗歌是不讲“理”的。诗歌的“理”一般从时、空、人、事四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
2.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四类:分别是物、景、人、事。基层是物,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或“老树”或“昏鸦”写的是物。中层是景,“枯藤”和“老树”和“昏鸦”构成的景。中上层是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后面的人或是景物前面的人或是景物之上的人,“枯藤、老树、昏鸦”之后就是思乡的作者;人的形象又分为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诗人自己的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奋发进取的形象等。上层是事,即人和人的关联,“枯藤、老树、昏鸦”其实在写作者思家人、以及令他失意痛苦悲凉孤独的事。
诗歌作品中常见的象的含义有:月亮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
常见的诗歌的象列举如下: ⑴写景咏物诗常用的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木
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烂柯
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双鲤
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
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
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锦瑟
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
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杨花
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
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⑵伤春作别诗常用的象
水晶帘
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
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
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
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娥眉
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温庭筠《菩萨蛮》: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罗幕
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乱红
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危楼
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班马
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⑶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象
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
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⑷羁旅行役诗常用的象
月亮
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红豆
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日暮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
表现迟暮的老年。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⑸咏史诗与边塞诗常用的象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河
指国家或祖国。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柳营
指军营。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后庭花
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芦荻
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法,即“怎么写的”,大致分为三类,A类是表达方式,B类是艺术手法,C类是修辞方法。A.表达方式五种:描写(点与面、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视听结合等,白描与工笔,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记叙、说明。B.艺术手法六类:
(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客栈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2)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如陆游的《咏梅》就是借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3)对比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燕歌行》中用达官贵人的歌舞来对比前方战士的苦战。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但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诗歌中的不少诗词都运用了这种手法。(4)化用典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词就成功地运用了多个典故,凝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5)联想想像。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像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像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6)比兴象征。比,就是打比方,用一个形象来表现有相似点的另一个形象。兴,就是先说一个形象,然后借此引出所要表现的另一个形象。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括诗歌的结构技巧,如篇章结构上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首尾圆合、卒章显志、呼应、重章叠句、抑扬顿挫、叠词、铺垫、曲笔、悬念等等。还包括形式技巧,如押韵、对仗、反复、顶真、回环等等。由于诗歌特殊的表达需要,诗人还常通过倒装、错落、夸张等语言的变形技巧,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女归,渔舟下主谓倒置以后,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律诗上的严谨无误,而且因动词“归”、“下”前置,增加了形象的动态效果。
C.修辞方法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其实,语文的阅读文本,从古文到诗歌,从现代文到作文,无不可以从意象法角度进行分析和把握。事同此理而已。
2.校园风采1诗歌 篇二
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由1所中心校和4所完全小学构成, 分布在黄村卫星城各个地区。基于学校现状, 北京市特级教师、百杰校长郝素梅校长提出了“1+X”的管理模式, 即以中心校为龙头, 统一规划, 典型带动, 分层推进, 均衡发展。这种模式应用于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之中,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认可。
基于学校的信息化特色和“1+X”管理模式, 学校确定数字校园“1+X”的建设内容:数字校园中的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关注者等多样化的X角色通过数字校园身份系统、认证系统等基础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根根经线, 促进多校区的“一体化”;数字校园中的教研需求、沟通需求、管理需求、资源需求等多元化的X需求通过数据互操作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根根纬线, 实现应用的“多样化”;这些各种“颜色”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 形成的点就成为一个个应用“X”, 这些应用相互关联,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面, 按照需求形成各种图案, 这就形成了“1+X”数字校园平台。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要建立一系列管理、教育、教学、沟通等方面的应用, 学校的建设重点是把这些应用点关联成线、成面, 逐步深化, 最终形成一个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及尝试
在“1+X”数字校园建设中, 实现服务器云、统一身份认证等基础后, 核心需求是解决一校多址的问题, 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等跨校区的统一。
学校建设了具有工作流管理核心功能的OA办公系统, 高效地解决了办公效率和规范管理问题, 使各种通知公告上传下达时保证了质量和效率。其中, 电子公章系统使各校区管理人员再也不用为传递材料而奔跑, 校园通系统实现了即时通讯和应用管理的功能, 使身处不同校区的教师能够快捷地传递信息和文件, 以方便沟通。
图1 校园一景
教师备课系统把分散于不同校区教师的教案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 可根据学科、年级等属性进行管理, 利于同年级或者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参考和学习;资源系统把教师备课的资源也都汇聚在了一起, 并和备课系统关联, 提高教师备课效率;教师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可浏览这些资源并分析应用这些资源形成的视频课例。这些系统解决了教师分散、无人交流的问题, 形成了人员多、力量强的“虚拟大教研组”, 促进了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也将进一步拓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舞台。
在学生应用平台建设方面, 利用班级评价系统对各校教学班进行评价, 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建立统一的网上班级, 利于辅导员在全校开展各种班级活动。通过网络, 学生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同学并不局限在自己的学校, 在其他学校也有自己的同学,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图2 学生在家中访问学校的学生网站
这些应用建设使具有地域分散特征的多校区学校在网络上成为一个整体, 促进了各校区的均衡发展, 提高了整体办学的质量。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 应用项目围绕核心问题建设
在解决管理问题时, 我们部署了OA办公系统, 并从原来网站模式的通知系统发展成具有工作流系统的流程自动关联系统, 实现了信息找人,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证了工作质量。同时, 工作流也促使各部门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 实现一般工作的流程化, 减少盲目性, 体现工作管理的严谨和规范。
图3 学校OA办公系统界面及访问次数统计
互动反馈教学项目也是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特色项目, 主要是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的驱动, 我们在原有一所学校一两套系统的基础上扩大至全校所有班级全面应用, 并采用统一学习整合中心系统把各种信息管理起来, 提高应用水平。与之相关联的电子备课系统, 完成了小学6个年级的单元、课程、知识点的录入, 教师们已经上传了教案1387篇。目前, 电子备课系统“从点到面, 以面带全”推广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
图4 互动反馈教学平台界面及授课应用场景
上述应用系统建设紧密结合需求, 所以建设后教师能很快自觉地应用起来, 并体验到建设效果, 进而提出了更强烈的深入需求, 客观上更好地促进了数字校园的深化建设。
2. 应用建设围绕“1+X”思路分步建设
学校数字校园基础项目建设突出统一, 包括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应用中心、消息中心等基础项目。它们和市区的项目能够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 避免信息孤岛情况的出现。应用建设则从需求出发, 根据情况, 突出分步、关联、应用、深化的思想, 这一思想是学校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逐渐探索、提炼而成的, 我们从学校原来进行的电子备课教学管理实践中开始了学校“1+X”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路探索。
备课系统刚开始运行时, 突出了集体备课的主备和减轻教师负担的复备, 使用简单, 教师喜欢。之后, 我们适时推出资源库系统, 教师的课件、微课都能上传并和教案关联。有了资源, 我们推出“授课系统”, 教师利用教室里的大屏即可方便地调用自己的资源和学校提供的公共资源。随后, 我们引入课例分析系统, 教师能相互评课、相互学习了, 还能方便地看到其他教师的教案、课件, 并能为我所用, 这样就在便捷的应用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如此一个个点、一个个“X”就形成了一条线, 即教师的教学业务支持线。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 就有很多体会、反思, 我们适时推出教研系统、论文系统, 给教师充分的展示平台, 并部署“教师获奖统计系统”统计教师荣誉。与此同时, 我们已经开始规划“教师评价系统”。这些“X”就又形成了另一条线, 即教师的教研成长线。
这样的线、这样的“X”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一个圈, 即我们规划的教师平台。
图5 教师“1+X”平台的建设实践
学校依据需求驱动, 从需求中来, 分步建设, 项目关联, 围绕特色思维驱动, 形成了“1+X”数字校园建设模式。我们围绕学校的核心工作, 通过各项目的二期建设、三期建设继续完善现有项目, 建设新项目。如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 无线网络项目促进学校应用向移动应用推进等。这些建设都按照“1+X”的思路进行建设, 避免大面积建设、大量应用同时推进易造成师生的无所适从, 造成每一个项目都不会有深入的实践与发展的被动局面。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很快, 这样分步走的思路也保证了各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建设和应用数字校园过程中的思考
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首批实验学校, 连年获得“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 我们坚持一把手引领, 把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实验, 我们还要勇于实践, 科学实践, 不等不靠, 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校的作用。建设过程中重点实施, 项目分部门进行, 全员参与, 才能有建设的成果。
“1+X”数字校园既包括应用项目的“1+X”思想, 也包括建设中的“1+X”建设思路, 使学校在原有信息化特色基础上, 通过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凸显信息化特色;通过以教育科研为引领的活动, 推进信息化应用的研究;通过理论和技能培训, 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典型学校和典型教师、学生的带动, 推进信息化工作。通过建设“1+X”数字校园, 搭建网络上的学校, 形成不同校区的统一展示、活动平台, 解决了一校多址的问题,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使数字校园成为我校办学经验、办学理念沉淀的途径, 并能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专家点评
3.诗歌阅读鉴赏的“3+1”模式 篇三
所谓“3+1”的阅读训练,就是在阅读一首诗歌时,在思考形象、语言、技巧的同时,要考虑感情。具体说来就是:形象+感情;语言+感情;技巧+感情。
一.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阅读训练示例
下面以2010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来体会一下“3+1”的阅读训练方法。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阅读鉴赏“醉别江楼橘柚香”
形象与感情:江边;高楼;橘柚飘香。在靠江的高楼上设饯行宴,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眼前的景物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暗含离别后物是人非,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技巧与感情:乐景哀情。
语言与感情:“醉”字,借酒浇愁,暗示着“酒深情亦深”“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深情。
(二)阅读鉴赏“江风引雨入舟凉”
形象与感情:江面;风;雨;舟;行人。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气候已变,人的心情亦跟着变化。
技巧与感情: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吟咏。
语言与感情:“引”字与“入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凉”字最能表现离愁,“凉”写秋风秋雨的“凉”意,是身体的感觉,同时又是心理的感受。
(三)阅读鉴赏“忆君遥在潇湘月”
形象与感情:潇湘;月。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凄清。
技巧与感情:想象(虚写)。因为孤寂与愁苦,行人恐难成眠。
语言与感情:在叙写离别场景后,用一“忆”字,虚构分别后朋友月夜泊舟中。
(四)阅读鉴赏“愁听清猿梦里长”
形象与感情:猿啼;梦境。朋友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技巧与感情:想象(虚写)。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语言与感情:“愁”直接点明感情;“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运用以上“3+1”模式解读《送魏二》后,学生在答题时就能八九不离十。
二.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阅读训练原理
(一)诗歌阅读鉴赏“3+1”中“1”指的是感情
鲁迅先生认为诗歌有两种来源,一是原始劳动,一是原始宗教。不论是先民在劳作中,还是在对神明的顶礼膜拜中产生的诗,都离不开人的感情抒发。劳作中的愉快和痛苦,面对神明的恐惧和敬畏,都是先民发之为声的直接动因。
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就是诗歌产生的本源。正如德国格罗塞所言:“诗歌唤起一切人类的同一的感情,诗歌到最后创出了一种持续的心情。”古今中外的哲人对诗歌的看法都强调了感情。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与外国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诗歌基本上是抒情,而外国的诗歌大多是叙事诗。既然如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每一首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首先考虑必然是感情。
(二)诗歌阅读鉴赏“3+1”中“3”用意也在感情
1.形象是诗人抒情特有的方式
诗人的职责在于抒情,但诗人不能空洞地抒情,他必须把心中的感情通过富有一定感染力的审美形式抒发出来。正如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所说:“诗歌是赋予形象的思维。”有了这些形象,诗歌才有美的境界,才能产生艺术魅力。
诗歌的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类。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哪种形象都有各自的基本特征,都寄托着诗人的苦乐悲喜。诗歌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也都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景物形象的类型有景物(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诗中的景物必然要浸染作者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两句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情绪,既形象又深刻,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李煜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的“一江春水”,把自己因亡国而引起的不绝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2.语言是诗歌的物质外壳
不论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中介,诗人们要创造出美的诗歌,就必须首先在语言上下功夫。
高考诗歌语言类题目有三类: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两类是高考的重点,无论是哪一类,都要在把握语境含意的基础上,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或蕴涵的情感。一首诗,语言给我们提供了最直观的印象,我们从诗人们的炼字造意方面就能体会到诗人们的辛酸、无奈与快乐、欣慰,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人语言的精妙,我们才能读懂诗歌,进而理解诗人们的喜怒哀乐!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技巧是诗歌感情的物质形式
技巧对表现感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技巧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表达技巧,它是个广义的概念,可以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藏、表现力更强,从而鲜明地突出情感。
古人十分重视技巧的运用。《诗经》的主要手法是“赋、比、兴”三种。三种表现手法目的都指向感情,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抒情传统的写实取向一样,“赋比兴”的传统,一直是中国诗歌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楚辞》更是屈原愤激情感的表达,它辞藻华美,对偶精巧,并杂有大量的“兮”字,以更丰富多变地抒发情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声声慢》的首句,一连使用了十四个叠字,一下子就点化了整首词感伤凄惨的基调,不仅如此,它还活画了诗人怅然若失、无所事事和百无聊赖的孤苦心情。
三.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阅读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一)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阅读训练最好安排在复习的第二阶段
诗歌阅读鉴赏训练第一阶段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建构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此方面要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建构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网络:各种复习资料都有详细讲解,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脚踏实地地分块按点认真复习。第二步,按诗歌内容分类指导:每类诗歌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其形象、感情及采用的技巧都会有区别,比如“怀人思乡诗”的诗歌,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特有的一些意象有: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等。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二)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阅读训练应整合到相关的程式中
一般来说,做一首诗歌鉴赏的题目需要四步。
第一步:浏览。就是在拿到一首诗歌时,先要读一遍,如果把一首诗比作一个活生生的美丽的少女,我们首先获得的是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最鲜明的容貌、体态等表面印象。在诗歌美丽外表的诱惑下,我们再去探求她深刻的本质。
第二步:细读。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我们对诗歌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答题的效果。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读正文。这一步最重要,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阅读训练就应在这一程式中体现出来。读每一句都要考虑到三个方面,即:形象+感情;语言+感情;技巧+感情。在思考这几个方面问题时,还要有所侧重,这是因为从结构章法的角度来看,诗歌的绝句、律诗的前两句、四句往往写景,后两句、四句常常抒情(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的要侧重于分析景,写情的要重点关注情。
第三步:读题。这一步要求我们要琢磨题干,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了题干的暗示信息就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第四步:答题。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收获的一步,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按要求写出答案,要遵循“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的答题策略。
如果我们套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词,本文仅看作是对“诗歌阅读鉴赏‘3+1模式”的广告。
4.赞颂校园的诗歌 篇四
花圃里的花开了 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青春在荡漾
甬道两旁的杨柳随风摇曳像对我亲切招手 问好
荷塘的波纹 编织着我们的梦 在绵绵的涟漪里 勾画着青春的遐想
那阳光下的翠绿 不是草,是一片生机 然后播种在大地上 孕育着希望般的梦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时间证明 参天树木
----生长自养育它的沃土
你的光彩 你的辉煌 你的桃李芬芳
祝愿你,我的母校
小时候,校园
挂在高高的蓝天上
看见她,听到她
校园曲
赞美校园诗
就好像
拥抱着满天的星星,都是
我的向往
入学了,校园
挤进了我重重的书包里
也爱她,也恨她
就好像
追随着一条长长的小溪,让我欢乐也
让我迷茫
毕业了,校园
长在了一棵茂盛的大树上
回味她,品尝她
就好像
告别着一位初恋的人儿,竟也令我 黯然神伤
如今啊,校园终于
贴进了我美妙的生活画卷中
无论离她近,也无论离她远
都仿佛
高扬着成熟爱情的风帆,向着那
火红的太阳,在飞翔
在校园的生活,是我们生命贝壳中最美的一枚
校园歌
在校园,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无知走向多识
是校园一直默默无闻的伴我们成长 是校园为我们铺垫了脚下的成功之路 校园,你是我们的希望 莘莘学子在你的呵护下 美好的理想能实现 甜美的梦呀能成真 你是非我的土地 嫩绿的幼苗长成大树 你是如椽的画笔 绘出的画啊被人称赞 你有春的温暖
你有夏的灿烂
你有秋的成熟 却没有冬的严寒 是你在中华大地上
点燃了那无数璀璨得起你明星
校园
校园,你是朝气蓬勃的花园 花儿在充满生机里成长. 我希望我能是其中的一朵花儿,能在你的爱抚下健康成长!
校园,你是充满笑声的乐园,你让小朋友们带来欢声笑语. 我希望我是其中的一员,能让我们在笑声中度过欢乐的童年!
校园,你是我们的学习天地,你让一群无知的儿童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已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在你怀里遨游知识的海洋!
校园四季歌
金色的校园 我们喧闹而来 年轻的胸怀
溢满无限的期待
素裹的世界 我们尽情宣泄 火热的情怀
放射生活的多彩
绿色的校园 那些懵懂少年 张扬生命的光鲜 领略知识的无限
炽热的校园 那些年轻容颜
满载收获的知识 期待新的学年
四季的校园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转眼间
我们长大 于是
5.和谐校园诗歌 篇五
如果,校园里,垃圾废物处处可见,如果,同学间,打架骂人时时发生,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中,我们还会快乐吗?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中,我们还会幸福吗?
如果,我们走进优美寂静的校园中,看那春日的娇花与鹅黄的幼蝶共舞,如果,我们脚踩在层层干净的阶梯上,听那春风温情地拂动绿树的新芽,此景,怡悦着我的情。此声,陶冶着我的心;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中,我们还会不快乐吗?
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中,我们还会不幸福吗?
谁不想仰望蓝天,俯看绿地?
谁不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优美的风景? 谁不想自己的校园干净清幽而又充满温馨? 绿,是朝气蓬勃的生命,绿,是不可或缺的文明,绿,就是我们和谐校园的颜色!
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 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 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 有了绿色,便有了和谐的校园。
让我们捡起一片纸; 让我们节约一滴水; 让我们珍惜一朵花; 让我们爱护一棵草;
6.校园风采1诗歌 篇六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前教育 “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为合格师资不足,当前许多幼儿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因此,这对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含义
“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和培育学前教育人才时,以幼儿园为依托,按照行业对幼师人才的时代要求和职业标准制定培养方案,校园双方共同承担学生教育教学、实习顶岗全过程的培养责任,推动人才良好社会适用性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式。
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意义
1.外部环境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同幼儿园学生、同幼儿家长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只重视培养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培养质量的要求;在培养模式上仍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核心职业能力、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实际技能的培养。
2.内部因素
单方面依托学校教学基地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暴露出来的对幼儿园奥尔夫、蒙氏等教学教具不熟悉、不能熟练操作;对工作运行不顺手、不能顺利顶岗工作等,也使得学校和幼儿园迫切希望对学生提高素质、提升技能。
3.解决的实际问题
实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必然会解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实际问题。
(1)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过程过于古板不生动,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实际矛盾问题(这是目前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和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首要原因);
(2)教材选取中专业技能过于高深,产生了“学不会”等厌学情绪的问题;
(3)学习操作过程不能与教具、设备的现代化结合,进入幼儿园后对于设备无从下手、不能与幼儿园技能要求接轨的问题;
(4)成果评价体系中只重视结果(卷面分数),不重视过程(操作实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
三、构建技工院校学前教育“校园1+1”合作培养模式的应用实践
1.以实用型知识技能为基础,完善构建系统化体系
合作培养模式的创建,就是要把以前不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纯理论的课程体系改为实用性强、符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和长远需要的课程理论体系。因此,校园双方应共同制定合理、实用、完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这是做好合作培养模式的前提。
2.以新型教学大纲为中心,精心优化课程内容
新型教学大纲围绕完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和学习最前沿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达到较高水平的思想意识;掌握与幼儿园技能要求接轨的“弹、唱、说、跳、画、写”六项基本功、组织较好的区角活动及幼儿园一日活动等,达到立技立人的双核培养目标。
3.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契机,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吸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幼儿园常见的弹、唱、舞乐曲等,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案例更加鲜明,更加实用,同时也方便学生实习时能顺利参与到幼儿园技能教育活动中。
4.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积极运行新型教学体系
教师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即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点、课上练、小组评的方式,并积极组织小型课堂教学成果汇报,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同时,尽量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辅助工具,多给学生进行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刺激,以增加知识的深刻印象。
5.以教学服务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提高幼师职业能力
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服务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培养自己耐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我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要跟从指导老师进行观察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多进行总结和记录,将自己感悟或体会记录下来,对比书本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做成幼儿园教学案例。
6.以优化考核体系为手段,不断提升考核成效
“校园1+1合作模式”质量考核体系,是凸显新型实用考核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检验合作办学效果和自我能力提升的有效有段。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可发现并调整培养模式中不合理环节和步骤,提高适用性,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而作为质量考核体系的实施者——教师,则要改变以往考试中只重视结果环节的评价而不是从全盘角度出发,将整个学习过程分阶段或分模块分任务地进行测评,并需改革评分标准,使得质量考核体系得以顺畅运行,达到实践和检验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2010.7.
[2]赵兵川,王全旺.社会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3]孙柏如.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1,(07).
7.校园诗歌 篇七
当校园里第一朵花儿开放的时候
我们相约在校园
当校园里第一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我们想见在校园
挺拔的白杨
随着微风向我们招手
翠绿的柏树
迎着阳光向我们微笑
同学们
那一张张阳光般的笑脸
那一声声亲人般的问候
都犹如一个个烙印铭记于心
黑板上
老师用勤劳的双手
书写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讲台上
老师用铿锵的话语
带领我们遨游书海
那一张张满分的考试卷
凝聚了老师多少心血
那一本本优秀的作业本
汇集了老师多少汗水
啊!校园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交响曲
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音符
每一个故事都是其中的一段旋律
让我们用勤奋做画笔
描绘出人生的绚丽澜图
让我们用欢声做音符
8.美丽校园的诗歌 篇八
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美丽
小草探头带出泥土的芬芳
紫荆把全身涂满嫣红
垂柳枝头摇摆春天的舞姿
玉兰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即便花落
也只能带走你所有的忧伤
剩下果实快乐的成长
即使叶黄
也只能感谢秋天
秋去冬来孕育下一次的梦想
满眼都是朝气蓬勃
入耳皆是琅琅书声
和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
生活
一直充满春的呼吸
美丽着幸福着
在我的春天我的校园
《校园灯影》
灯红和酒绿,
和谐的骚动,
不属于这里。
在这里并不是相互附着的衍生物。
偏安一隅,或者闹市的一角,
四角的围墙,
包裹成另一个世界。
寂寥的路灯亮了。
流动的光芒,微红的暗香,
肆意漂浮在空气中,沸腾读书声。
一片空地,一幢楼影,
辽远牵手巍峨,
匍匐着的灵魂,蛰伏着。
多少年后,
思想从渺小的身躯破土而出,
成了参天的树木,傲视旷野,仰望苍穹。
而现在,窗外那一片婆娑的叶片,
被光影刺痛,暂时打卷,
为了逃避伤害,
更是为了积蓄能量。
三更灯火飘荡,暗夜孕育星光,
只是未到春天,草木不会萌发。
一切的起始和归宿,
都和灯红酒绿无关。
在漫长的夜路上,
谁在不停地行走,
【校园风采1诗歌】推荐阅读:
校园风采展活动策划书08-04
优秀体现校园风采的广播稿09-18
2010年校园风采演讲主持人词10-18
和谐校园诗歌07-06
校园原创诗歌11-01
中学校园生活诗歌11-19
1校园安全管理制度11-15
1校园艺术节活动总结07-18
大学生赞美校园的诗歌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