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平凡的感动(共10篇)
1.散文:平凡的感动 篇一
生活极其简单宁静,住在一座小城,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所接触的不过是孩子、同事和家长,所见所闻极少。然而就是这单纯的环境平凡的人却给我许多欢喜和感动。
校园里的紫薇花在五月初开,向阳的那几株总是先把满树的花朵戴在头顶,红花下草儿绿了,孩子们的风筝装点着校园的天空,那时的心情就如这花朵般明艳。紫薇花的花期很长,直到最近,在一场寒甚一场的秋雨中,她才慢慢地收起美丽的笑脸。花开,欣喜;花落,不伤怀明年的春天又是一树春色。
我常常看见这样一位母亲,每天推着轮椅送儿子上学,放学的时候也准时到达学校,背上背着儿子的书包,微微地弯着腰推着轮椅,不时俯下身来倾听儿子的谈话,她的脸上没有悲戚之色。有一次天下着雨,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母亲一手推轮椅,一手为儿子撑伞,她的裤腿已被雨水浸湿。在上台阶的时候,她费力地端起轮椅,因为湿滑险些摔倒。大大的轮椅里孩子小小的身体微微地摇晃了几下。母亲稳住脚步,使出浑身力气终于把轮椅端上台阶,安全地把儿子送进教室。她擦擦额上的汗珠,微笑着和儿子说再见。每次看到这位母亲,我都往边上靠一靠,向她投去赞赏和尊敬的一瞥。
就在紫薇花下的教室里,这个孩子,因为腿部伤残只能坐在轮椅上。许多时候经过那间教室,遇到孩子们出去上体育课或者活动课了,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个孤单的身影,我的心就会疼。可怜的孩子!这是什么样的命运?终身将与轮椅为伴。他可曾看到校园里盛开的紫薇花?他可曾听到同伴们游戏时欢乐的笑声?他的老师说,这是个懂事的孩子,成绩很好。只可惜......我们只能在叹息中默默地为他祈祷和祝福。
生命纵然不完美,但若有这位平凡母亲的坚韧和乐观再加上这位孩子的坚强和努力,微笑着接受命运,这个世界或许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2.散文:平凡的感动 篇二
中国当代散文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在诞生之初就和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样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时代政治的烙印, 散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遵循着建国初“三大家”“事—物—理”的写作程式成为政治话语与政策理论的图解手段, 传统散文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纠正”下已经失却其涤荡心灵、陶冶情操的初衷。20世纪90年代以后, 伴随着强势政治话语的退出, 作家文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在由中心移向边缘的同时, 也获得了巨大的个体独立性, “文格”的自由使作家敢于大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贾平凹便是鲜明的一例。他的散文总能在平凡的山水鱼虫、人物花鸟的绘写描摹中, 发现潜隐于其下的生活本质, 从而将其归穴为一定的哲理阐发出来, 凝聚了他对自然、生命、社会的独特体悟, 在感性的艺术呈示中又闪现着理性的光晕。正如贾平凹自己所说:“赫然的寓意往往产生于极平易的事物里”。从极不起眼的事物着笔洞见深刻的哲理是他的艺术内蕴发掘方式。他的散文取材似信手拈来, 自然成趣, 但从他笔下绣上绿苔黑斑的“丑石”、孤独地倚墙而栽的“小桃树”、沙滩上被游人一脚踢开的“一只贝”等平凡之物中, 我们可以领悟出他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不屈与顽强精神的赞誉、对真诚的人伦关系的回望, 显现了他沉浸于艺术世界中的社会生态关注热情。
在一些平凡卑小的事物身上, 贾平凹能够奇思妙得, 发人之所未发, 掘人之所未掘。对于《兰草》, 他鄙视“供人玩赏”的盆栽兰草的“媚俗”而欣赏“不为欣赏而生长”的野兰的“纯”与“美”:“它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楚楚地有着它的灵性”并最终归结到做人的品格——“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 献媚处事, 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访梅》中只见密密的树林但不见梅, 只寻到了“白色的”, 他却从中领悟到“美是到处都有的, 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 白色是最美的、无极的、丰实的”带着一份豁达的心绪与顿悟的释然;“一只贝”, 因为由一颗坚硬的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 它却忍受着钻心的痛楚, 用血和肉磨成了一颗闪亮的珍珠。它失去了颜色, 失去了贝的荣誉却造就了人间珍品, “这是一只可怜的贝, 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一只贝》) 其间浸透了深厚的哲理, 反映了作者对内在的充实和厚重的追求, 对“贝”的奉献精神的褒奖与人们羡慕表象的淡淡哀叹;在《丑石》中体现的则是一种历经磨砺的沧桑的睿智与冷静, 也是领悟人生真谛之后的执着, 印映出作者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宠辱皆忘的达观态度。又如《落叶》中, 一棵泡桐, 在春风中丰润娇美, 一到深秋就瘦削起来, 赤裸裸地暴露在秋风中。从中作者恍惚明白:“欢乐到来, 欢乐又归去, 这正是天地间乐观的内容, 世间万物, 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 而各自完成它的存在。”在此, 他超越了一般悲秋的愁思, 高张起生命意识的旗帜, 将人应有的顽强生命意志的呼唤蕴蓄于那充满灵性的落叶中。《古土罐》中, 他在面对承载了几百甚至几千年民族兴衰的古老土罐时, 神思乍然投入滚滚的历史洪流中:“土罐是土捏烧而成, 百年之后我亦化为土, 我能不能有幸也被人捏烧成土罐。在这里, 作者与土罐的灵魂合为一体, 表现了作者在漫长的历史回顾中那种强烈的精神归宿谱系寻求渴望。他又视琴为摆脱了身外物特征的具象, 成了能自鸣的感应的精灵, 人琴的心灵协奏使作者拥有了精神需求的应和之感 (《红狐》) 。在这种对物的关怀中, 贾平凹深深投入了自己的情感, 将历史记忆与人格信念融汇在平凡常见的物件中, 从而发现种种被人们忽视的深厚哲理, 再用这种哲理去反观人生和世界, 使他艺术化的人格建构和理想树立深具说服力且不囿于传统的训诫说教。
贾平凹的散文真正具备独特的艺术品格和魅力, 始于他的“商州”系列, 在这些以家乡商州为叙写原型的散文中, 贾平凹将在商州世界中生长的淳朴乡民的精神特征, 通过平凡的事件加以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忆中, 陈列了乡民在数千年儒道文化濡染下形成的珍贵精神标本、承载于质朴言行中的人文因子。“商州三录”系列散文展现的商洛大地的风俗民情在很大程度上寄寓着贾平凹对于人生、自由的理想。《商州又录》中的小妞儿眯着眼睛对着太阳耀新生的热蛋, 作者借以表达的是乡民对新生希望的尊崇与珍惜;在极小极简陋的“陋室”昏暗窄小却温暖安妥, 无害人之煎熬, 亦无被害之惶恐, 男的有妻, 妇的有夫, 夫妻有子, 有酒且饮, 无酒清谈, 随形适意, 其乐无穷 (《陋室》) 。主人在这种看似不自由的陋室中舒张着自由的个性, 而许多人在明亮奢华的豪宅中却蜷缩着受缚的灵魂, 在这种不自由的自由, 自由中的不自由的辨证关系中, 显现的是作者对自由精神的全新理解和独特诠释。没有对山野蛮荒的平淡、山地贫瘠的抱怨, 他们只是自在地生存, 在平凡无奇的生命过程中演绎自己对人生最朴拙的见解。
“商州系列”是贾平凹散文创作成熟的标志, 但其后贾平凹的眼光逐渐由城市转向乡村, 以悖逆于都市文明的视角审视人性在物质欲望熏染下呈现出的阴暗与卑琐。他敏感地意识到现代文明在发展人的自由的同时也压抑着人的自由生存, 而寻求一个独特的中性角色作为反击当下价值失范状态的批判载体势在必行, “狼”适时地扮演了这个角色。在贾平凹笔下, “狼”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本体显现, 怀念狼其实就是怀念人蓬勃的生命力……现代城市越来越发展, 狼的灵魂不仅附在了汽车上, 而且人本身就存在着几分狼气。”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文化隐喻中, 隐含着作者对现代文明吞食人的天性、扫灭人的抗争精神的深刻忧虑, 现代文明的推进消灭了危及人的自由生存的“狼”, 而狼所带来的那种迫使人不断进行族群进化的威慑力同时消失, 人的生存自然也便在茫然四顾的慌乱中失去了比证的意义与价值, 从而导致了人的自由生命力的萎缩。这种蕴含着深刻人生体验的“哲理”是从常态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 不是刻意的附会、任意的拔高或是蓄意的危言耸听, 而是水到渠成的点拨, 贾平凹巧妙地将自在之物加以艺术化点染, 赋予其鲜明的现实意义, 并适时地将这种发现予以哲理审视, 让读者在艺术幻境的沉醉中轻易地获得了对生命意义的彻悟。
作为一种题材选择自由广泛、书写方式不拘常规的文体, 散文可以包纳的范围大至宇宙万象、小至人心一隅, 但如何从纷繁的原生态世界中选择可以反映作者心态与本体意识的生活横截面, 从而使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在物象表层之上找到适合其形态的熔铸模块, 就成为作家把握其行文并完成其意义传达的决定性环节。贾平凹以自己独有的原型择取方式, 选取不为常人关注的平凡事物, 加以质朴的哲理化叙事, 在生动幽默的行文轨迹中表达他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冷静睿智却不流于冗繁的思想训诫中直陈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厚见地, 这在散文热潮渐渐归于平静的当下, 不能不说是散文坚守自己一片独立话语空间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侯业智 (1983——) , 陕西横山人, 延安大学教务处科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
3.平凡的感动 篇三
她,一个40多岁的妇女,衣着简单朴素。给人第一印象她是一个忠实厚道的农村人,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在周末时,在她身边会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看上去很沉静,言语不多,总是在不停地摆弄着他骑来的那半旧的自行车。有时他会很乖巧地帮着他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得出,他是个很听母亲话的孩子。
原先我并不认识她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是每次看到他们,心中总会涌起阵阵波澜,脑海中也总会闪现那令我感慨的一幕。
望着新买的衣服,很流行的皮夹克,不由得叹气。虽然是时下很流行的款式,可穿着这外套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外边的兜太浅,不够装太多东西,而里边的兜在皮夹克的内衬上。现在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只好把内衬去掉,这样外套里面就一个兜也没有了。看着静静躺在自己面前的皮夹、笔,日常用的小笔记本以及体现自己虚荣的手机,它们此时都没有了藏身之处。不由得责怪起自己在买衣服时没有留意到细节,毕竟这些东西都需要随身带着,也可以说是自己必备的东西。
忽然,脑中有了一个想法;自己添个衣兜。在室友的帮助下,我找来了剪刀、针线,很艰难地从一条因过时不再穿的牛仔裤上将两个后兜活活地剥下,然后用尺子量着,构思着如何把这两个兜放在这外套上。当我们把东西准备齐全真的要动手时,却又犹豫起来,这毕竟是我省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才买的宝贝外套,真舍不得就这样给它一刀。
“真笨,我好像记得咱校门口有个缝纫工,让她帮着改不就行了。”同学彬猛然打破了眼前的沉寂,“对,好像有,天气好时她经常会骑着三轮车来校门口,你去看看,她今天来了没有。”大家纷纷议论着,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很快地穿上外套,抓起两个布兜,向校门口跑去。
她,那个缝纫工,真的在那里,学校大门口的一个角落里。如果不细看,还真的引不起人的注意,难怪我经常从她身边经过,却没有留意过她的存在。她正在安静地做着手中的活,我站到她面前时,她停下手,微笑着问我有什么事。这时我才看清楚她,黝黑的脸庞,写满沧桑,隐隐透露出农村人特有的坚韧与善良。
当她得知我的来意,拿着我的衣服,仔细地端详了一阵,又看着我拿去的两个衣兜。“你的这件衣服很好,这样做不好看,手工也很麻烦的。”然后,她又去做她手里原先的活。
我一时怔住了,内心不由得有点儿生气,跟我讲这么多,无非是想趁机提高价格,怪不得人们都说“无商不奸”。看起来这么老实善良的人,怎么一点儿都不厚道?还是回去自己做吧。刚要转身离去,或许她察觉到了我脸上的失望,又放下手里的活,“拿过来,我再看看,能不能帮你想个办法。”看着她很仔细地在衣服上比划着,我的心里已做好准备:她应该要开出一个很高的价了。
她把我给她的那两个衣兜放到一边,起身在她的三轮车里翻找着。“娃,你回家把那放剩布的袋子拿来。”她没有找到所需要的布料,便喊过来不远处正在擦拭自行车的那个男孩,男孩答应一声,很快消失在我的视线外。
“他是你的孩子,上小学了吧?”在她拆线时,我随口问了一句,也想打探一下价格。“他已经上初中了,就是身体不太好,总觉得腿没力。成绩不是太好,他姐成绩比他好,我整天劝他要好好学习,像你们考上大学多好,不过他很老实,很听话。”此时,她那沧桑的脸上透露出一丝满足。
“你在这修衣服,收入还好吧?”“就这样吧,晴天就来,雨天会到服装厂去帮忙。一直想带他去看医生,就是没有时间,再说,看病需要很多钱,一时间也凑不到那么多钱,他爸去世得又早……”
此时才明白,她为什么整日劳作,满脸风霜。
“他在学校里买医疗保险了吗?我在报纸上看见有关学生医疗保险的消息,你叫你孩子去问问老师,如果买了,可以带他去医院看看。”“是吗?那明天就叫他问问老师。”
听了她的叙述,我开始同情起她来,也不想耽误她的工作,就给她出主意:“我看这样,干脆从衣服里面剪两个洞,把这两个兜缝上就行了。”这样不行,你的衣服这么好,如果这样装兜,从外面看是鼓起来的,会影响整件衣服的效果。”她听我这么一讲,便很耐心地给我解释这样做不好的地方。
我们谈话的工夫,那个男孩子回来了。她从拿来的袋子里找到一块绸布,量了量。“这是个细活,两元钱。”她拿着布,报出了价格。“啊?好。”我完全没料到,她报的价钱这么低,不由得为自己刚才妄加猜测而感到惭愧。
她细心地把外套内层缝和的地方用小镊子一点点地拆开,从里面把那块量好的布缝上。看着这繁琐的过程,我不禁说道:“从外边直接缝上不就行了。”“那不行,只有这样才看不出来不一样。”听她这么说,我也不再说什么了。这时一个念头在心中升起,揣起口袋中的两元硬币,我转身向超市走去。
我回来时,衣兜已经装好,我不需要去检查什么,因为我相信她的做工态度。当我把买的一盒牛奶递给那个男孩时,她并没有做过多的推辞,可当我把手工钱递去时,她却不愿要,让那个男孩把钱送还给我。
我自然没有接钱,并没有可怜w他们的意思,尽管家庭困难,但她依旧恪守自己做人的准则,这令我钦佩。
4.散文:平凡的感动 篇四
嘉汇中学语文组 徐凯
太阳东升西落,岁月百转千回,这一天和平常的每一天都是如出一辙。“咳咳„„咳咳„„”沙哑而刺耳的咳嗽声自身后传来,我回头望去,竟是搭班的她。只见她脸色苍白,憔悴不堪,于是忙过去搀扶:“怎么竟这么难受?”她缓了缓才回:“昨天批卷太晚„„”我自然是埋怨一番,说到生病确实难受需卧床休息时,她摇了摇头道:“不行,明天周三我没有课,今天得趁着这节课给学生好好讲评下试卷。”她虚弱而又坚定的话语,激起了我心中沉寂已久的感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回想起多少个夜晚办公室里明亮的灯光,多少张憔悴苍白却又坚持上课的脸庞,是的,嘉汇的老师们用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勤劳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上,唯一的期盼也仅仅是学生到达成功彼岸的笑颜。这一份感动,来自于敬业。
走入班级,却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奋笔疾书着要求默写的内容。平心而论,准备八下的课文默写不是件简单的事,一篇篇游记散文,一首首歌行古诗,汇聚起来,竟成了难以跨越的漫漫沧海。即使作为老师,也很难做到一点不错,更何况是学生?但是看到孩子们认真准备默写的态度,还是觉得一股暖流汇入心田,这群懂事的孩子啊!你们能否知道?不管你们等会的默写是否满分,老师都在为你们现在的努力而感动。我仿佛看见一只只雏鹰,正在用自己的力量,为明天的翱翔挥动翅膀。是的,这一份感动,来自于努力。
上完课,我收拾好讲义就准备离开,一声熟悉而欢快的呼唤止住了我的脚步:“老师,等等!”我不禁微笑了,又是她。她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递过来做了密密麻麻记录的语文书:“老师,不好意思又打扰您,我又有个问题想问„„”我笑到:“你有问题要问,我自然是高兴都来不及,千万别不好意思哦!”于是为她细细地作了解答,她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谢谢老师!”一个90度的鞠躬后,她带着单纯的解题后的欢乐,小鹿般蹦跳着离开了我的视线。阳光照在她微黄的发丝上,因她的一蹦一跳而闪烁着灿烂的光芒,绚丽着我的眼睛。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一个平凡无奇的时候,在做着一件她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探索和询问。可是,在那时那刻,我却是如此地感动:感动于她思考的习惯,感动于她追问的勇气,感动于她锲而不舍的态度,感动于——她这种持续的努力,最终会使她超越她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不需太多耀眼的光环,却是我们老师最初的骄傲和感动。
奔波于走廊上,遇见了比我还要忙碌的校长。我露出笑容,轻声道:“校长,你好。”校长显然才从思考中回过神来,竟怔了一下才回:“你也好。”随即又关心地问我:“身体好些了吗?一定要注意休息,别太劳累。”我心头一酸,这样一个日理万机的校长,全校的重担压在她身上,忙碌到连走路都在思考问题,却还关心着我们的身体,叮咛着我们别太劳累。这样的殷殷切切,如何不让人感动呢?
5.平凡之中的感动 篇五
小事是什么?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一件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事?都对,但仅仅一件小事,却可能包含着人世间最为绚烂的花朵——真情。那是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我在温暖的房间内做作业,白色的灯光向四周蔓延开来。窗外,北风在呼啸,冰冷的气味在空气中徘徊,却始终进不了屋内;屋子里,明亮的灯光,燥热的暖气,始终环绕着我,窗子关得很紧,听不到一点杂音。我伏在桌上奋笔疾书,还有五天就期末考试了,作业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多,还剩两份卷,加油!马上就要完成了!“吱~”门开了,接着,是妈妈的脚步声,轻轻地,好像很怕打扰我学习。“咔啪~”门又被重新关好。时间飞逝,一转眼就十点钟了,我又做完一份卷子。我伸个懒腰,打个大大的哈欠,回头向床头柜望去,果然多了个杯子和一张字条。我走过去,拿起字条,映入我眼帘的依旧是那熟悉,不潇洒而又干净整洁的字体:“宝贝,累了吧?休息一会儿,把牛奶喝了,备考期间要补充营养。”我笑了笑,把字条夹在夹子,已经是第五张了。我拿起那杯牛奶,哦!还是热的!握在手心,有一种暖暖的充实感,心里格外踏实。我喝了一口,呵!又香又醇,回味中还带着一丝甜味,里面似乎有真情的味道,有那种妈妈对我爱之情深的味道。小事,小事,这何尝不是一件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构筑了妈妈对我爱的城堡!
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平和、平静、平易、平淡、„„一个“平”字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心理;但是平凡中往往蕴含着伟大,平和中又包含着冷静和宽容„„
说起平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平凡,但平凡中凸显伟大的人,我想应该就是父亲和母亲!在这里我就说说我的母亲吧。
我的母亲很平凡,相貌平平,脾气一般不好不坏的那种,甚至于在大马路上匆匆看一眼就会忘记的那种人。可就是这样平凡到不能平凡的人,却给了我巨大的动力和支持.记得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她总是会严厉的批评我,并指出我的错误。
记得自己不小心受伤的时候,她总是用慈爱的眼神看着我,安慰着我让我进入梦乡。
记得自己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总是会给我打电话,问我一个人吃得好睡得好吗。
记得自己对她生气不说话的时候,她总是会和我说很多很多的话,来逗我笑让我开心。
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可能很微不足道,会厌烦会讨厌,有的时候就连母亲和自己说话,自己都会觉得是在多管闲事,管的太宽,甚至于会为了一些小事情和母亲吵架。可母亲却不计较这些,依然无私奉献。
母亲,她很伟大!很宽容我!
我想说母亲我爱你虽然我说不出口,希望用文字记录下来。
人间处处见真情
事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我并不觉得它很小,反而觉得它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事情的经过。那是在一次晚饭的时候,餐桌上放着各种肉类和蔬菜,我照例是大鱼大肉着吃着,爸爸妈妈也在一起吃。可奶奶一点荤腥都不碰,只夹两块青菜就着吃饭。爸爸见了,就夹了一块红烧肉到奶奶的碗里。可奶奶就是不要,立刻将肉从碗了夹回了肉碗里。爸爸见状,又夹了几次,一边还说:“妈,你就吃点吧,不然营养跟不上的。”可奶奶就是不要,还说:“米饭最有营养了,我吃那么多米饭,营养不会跟不上的。”爸爸无可奈何的把肉觉到了自己碗里,同时,还连连挤眉弄眼朝我连使眼色。
想我何等睿智,这种肤浅的眼色怎么会不明白?我立刻明白了爸爸的用意:让我去夹给奶奶肉。我见爸爸“明攻”失败了,我脑子一动,计上心来:奶奶平时最疼我了,虽然我夹给她肉她会吃,但是一直下去也不行。对了,平时我不是说了不要吃什么小菜,奶奶不是在吃吗?今天看我将计就计,就用这个办法给奶奶夹肉。我想到这,就开始行动,我先盘算了一下计划的可行性,然后布置好后路,最后,我夹了一块红烧肉。假装眉头紧皱,对奶奶说:“这块肉我不要吃了,你吃吧!”奶奶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好吃吗?”我一听,哎呀,没编好理由,只好随便掐一个了。于是就说:“这块肉太肥了。”奶奶知道我不太喜欢吃肥肉,于是就相信了。耶!计划成功。接着,我又按照这个方法又给奶奶夹了几快肉。突然,奶奶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我心想:奶奶好象开始怀疑了,不过奶奶已经吃了好几块肉了,暂时就到此为止吧。于是,我把刚夹好的一块肉自己吃了。在一旁看着的爸爸,这时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一件事虽然很小,但是却有着浓浓的亲情。如果人间到处有这种亲情,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
小事见真情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到操场上玩耍。正在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小明被几个同学不小心撞了一下,手中的玻璃杯“啪”的一声掉到地上摔碎了。
这个能保温的玻璃杯,是小明在“六一”儿童节上获得的奖品,因为小明的家境不太好,所以他非常爱护这个杯子。每天都把杯子擦得亮亮的,用的时候也特别小心。
小明看见心爱的杯子摔碎了,情不自禁地“哇哇”大哭起来。同学们见小明这么伤心,有的过来赔不是,有的过来安慰他。小明抬起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杯子摔碎了,回家后妈妈知道一定会骂我的。”
尽管同学都来安慰小明,但他小明还是高兴不起来,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向妈妈交代。这时,有“智多星”称号的小强见小明还是急得不知所措的样子,就把一些同学叫旁边说,我们大家凑钱帮小明买一个更好的保温杯吧。同学都觉得这主意好,纷纷将口袋的零用钱掏出来,你五角,他一块……不一会儿就凑齐买杯子的钱,只有小明还蒙在鼓里。
放学了,同学们把小明神神秘秘地带到超市杯子专柜,小明见了,红着脸说:“不好意思,我……我没有带钱。”这时,小强说:“钱我们早已凑齐了,你放心地挑选一个保温杯吧!”小明接过钱,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为不辜负同学的一片好意,小明在同学们的参谋下,精心挑选一个不锈钢式的保温杯,购买了下来。
走出超市,双手捧着这个崭新的保温杯,小明的眼睛湿润了……
父爱让我感动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一架登天的梯;是风雨中一把晚来的伞;是炎热中的一把扇。也有人说,父爱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避风的港湾。这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个能够代表父爱的伟大形象。直到那天„„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冬天的寒风与寂寞似乎打破了一切,窗外鸟儿停止了那清脆的鸣叫,小草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一切事物都被笼罩在寒冷的冬风中。我无奈的从睡窝中爬起直抱怨到:“这天怎么这么寒冷,还让不让人去上学呢?”我正准备下床去刷牙,就被那一阵油烟呛住,楼下隐隐约约传来油烟机呼呼地声音。“这么早会是谁在做饭呢?妈妈,不可能她已经去了外婆家;爸爸?不可能,平时这么早她还在被窝里睡懒觉呢?到底是谁啊„„”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子里不停地浮现出来,带着疑问和思考我有序的做好了去上学的准备工作。“躲起来,看看是谁在做饭”带着怀疑和惊讶我背着书包向二楼走去。我躲在角落里,在那可以看到烧饭的全过程。
“一个高大的背影,穿着一双大拖鞋,手正在不停地搅拌着碗里的鸡蛋,紧接着只见他,小心翼翼的将油倒入锅中,右手娴熟的调节着,等油热好后把鸡蛋倒入锅中。不一会的功夫一碗香喷喷的鸡蛋就做好了。向远处望去,餐桌上早已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所迷惑住了。我沉在思考中:“这是父亲第一次为我做饭,而我却在怀疑„„”想着想着,晶莹般的泪珠从我的眼角楼下,这是一次感动的流泪,我第一次寻找到了父爱的伟大形象。
6.平凡的感动 篇六
平凡的感动
——从我身边的好人好事说起
六盘水师院政法系政教10本科班朱志芳
在一个越来越人情浇漓、越来越物质崇拜的年代,感动似乎变得越来越昂贵。我们麻木恣睢,泪腺仿佛不再发达,情感似乎也蒙垢蔽尘。然而,当我们经历了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事件,事实证明,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了,从共和国总理的多次眼含热泪到普通公民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从众志成城的怒吼到抱团取暖的依偎,从国旗到四川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死难者而半落的肃穆到公民意识一次又一次地蓬勃生长,从奥运精神昂扬的大国尊严到神七升空、飞天梦圆的民族自豪,乃至于问题奶粉等等激发的公众痛楚,无一不让我们在深刻的记忆里,体味到或震撼或感动或惊喜或痛怆。有人说,英雄离我们太远,而事实上,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就是平凡的人,普通的人,或者说,他们只是大家眼中的一个好人。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折射出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把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在六盘水市荷城花园荷泉公寓里居住着一个“活雷锋”,他叫魏华成,今年74岁,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他在当兵时就知道雷锋的事迹。此后,他就用雷锋的这句话时刻鞭策着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雷锋精神,时刻谨记着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要是雷锋同志还在的话,年纪和我相当,也是儿孙满堂,真是遗憾啊„„”,每每看到电视里播放有关雷锋生前事迹的一些影视记录画面时,今年74岁的魏华成仍嘘唏不已,感慨万千。
第一次听见雷锋这个名字的时候,魏成华才23岁,是一名义务兵。当时部队上正在大力弘扬学习雷锋精神,原本马上退伍的魏成华决定服从部队的决定,继续留在部队上。“要像雷锋同志一样,哪里需要去哪里。”于是,魏成华安心留在部队上好好工作。在此期间,魏成华参与各种抢险救援,每次都抱着不怕死的心态,圆满完成部队交给的任务;魏成华在炊事班当班长时候,当时正值饿饭年间,部队周围经常出现一些逃荒者,魏成华看见后,和班上的战友商量,每人每顿省下几口饭给这些逃荒者。1965年,魏成华在参与建兵工厂时候被炸药炸伤耳朵,暂时性失去听觉能力,尽管如此,魏成华并没有向任何人抱怨诉苦,悄悄吃了一些消炎药,报病坚持工作了三天,也是因为这次事故,魏成华被鉴定为6级残废。1972年6月6日,魏成华光荣退休。
退伍回到家乡水城后,魏成华在官厅群运站负责管理马车车队的工作。在工作期间,魏成华谨记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为了增加站里收入,魏成华曾经“离岗”20天,早出晚归四处奔走,千方百计联系运输单位,并签订相关的责任书,把站里原来一季度收入不到300元变成不少于1000元,效益最好的时候一月就有1000元收入。
工作之余,魏成华还主动和邻里之间建立好良好的友谊关系。80年代初,邻居家发生事故,女主人走失,男主人整日酗酒,两个小孩没有人照顾,经常饿 学习雷锋精神
得脸色发青蹲在魏成华家门口,见此情形,魏成华和妻子经常把饭菜做好后,主动把两个孩子叫过来一起吃饭。让魏成华高兴的是,这两个孩子后来都上了大学,有了正式工作。
让魏成华记忆最深的还是救人的那次经历。那年水城发大水,平时的官厅小河沟也成了一条大河,河水湍急。一天,魏成华在办公室就听见外面有人喊“救命啦,救啦,有人掉进河沟里了!”魏成华跑出办公室一看,河水里依稀看见几缕头发,魏成华赶紧跳下水,把河水里的人抱了上岸,原来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上岸后,脸色发白眼睛翻白俨然没有了气息,魏成华赶紧用在部队上学过的人工呼吸对小孩进行施救,成功挽回了这个幼小的生命。
退休后的魏成华居住在荷城花园荷泉公寓,他的家门在整幢楼里最特别,上面贴有”共产党员之家“6个字,上边还有印有党章。按道理,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他患有残疾应该安享晚年,但是他仍然用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积极在小区里发挥余热。
去年11月份,小区物管公司因为管理费上调、更换水管等一系列问题与小区业主发生分歧,小区物管退出。在新物管未进入之前,魏成华主动担任起了小区的义务保安。为了使小区居民财产、公共设施不受损害,魏成华在小区里当上了巡逻员。夜深人静,当大家都进入梦乡里,魏成华还来回穿梭在小区和楼道里,只要听见哪里有响动,他立马穿上衣服拿起手电筒出门查看。为让新的业主委员会成立,魏成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共同选举出大家信任的物业,在他得努力下,该小区业主委员会得以成立。花园路社区知道此事后,推荐魏成华老人为该社区党支队区域党小组组长。
魏成华是清贫的,但他又是富有的;魏成华是简朴的,但他又是华贵的。魏成华是最可爱的人,他的可爱不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矫揉造作,而是他的大气,他的善良,他的坚韧,赋予了他独特魅力。他的身上,凝聚着一个共产党人高贵的精神指向;他的故事,透射出一个老党员璀璨夺目的光华。
在别人眼中,六盘水人是低素质的,是野蛮的。但是魏老用行动证明了六盘水也有好人,也有无私的人。他是我们六盘水的骄傲,是中国党员最美丽的耀眼光芒,也是这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感动如细雨般滋润着人生的每一寸乐土,浇灌每一株方艾。然而我们却总是用从世俗中衍生而出的虚伪的表情以掩饰心灵深处那一份最真实的触动。当每一份身边感动的浪花激起时,而换来的却更多是别人异样的眼光——何曾忘记,公交车上多少次尊老爱幼的交接棒在传递后,换来的却是鄙夷的目光,以及那无尽的蜚语流言--“这分明是虚伪嘛,人家让座你也让座。。“就这样,一份源于五千年中国传统美德的真情流露却在此时被扼杀了,难道这就不该值得我们反思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7.伟大出自平凡——他们感动中国 篇七
1、
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平凡至伟
事迹:1939年,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知,共结连理。革命战争期间,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十年动乱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
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2、
“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壮志凌云
事迹:国庆60周年大阅兵时,歼-10的飒爽英姿飞过天空,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战机的研制定型,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宋文骢是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宋文骢喜极而泣,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颁奖辞: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3、
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4、
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光明心生
事迹: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5、
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勇者无敌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6、
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母爱齐天
事迹: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7、
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一家之主
事迹: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他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1986年5月,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随后,妻子和两个儿子又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每天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掃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颁奖辞: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8、
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践行信念
事迹: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村民们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满了鲜红的手印,请求沈浩带领他们干三年。沈浩留下来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干。2009年,任期又将期满。186名小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这一次上天让村民们的愿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这一次,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
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9、
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心灵放歌
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10、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云帆沧海
事迹: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极限。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
事迹: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8.平凡的感动 篇八
崂山区第五中学 宋善善
云烟的往事有时会让你难以忘掉,特别是令你我感动的事。
——题记
那一抹微笑
以前,也不知为何,不愿与同学一起玩,班级有什么活动也不参加,将自己封闭了起来,同学们都说我“千金难买一笑”啊。可是,这一切都在我遇到了她以后都变了……
她,是我的小学老师,一个很普通的人,但她却用她那颗炽热的心融化了我内心中的寒冷:学期末的考试失利了,我十分难过,老师见后,就找到了我,耐心的为我讲解,为我讲完后,问我会了没有,我点了点头,她脸上如绽放了的鲜花一样笑了起来,那一刻,空气似乎凝固了,心中的寒冷也逐渐散开了,那一抹微笑令我重拾了信心。
那一种力量
朋友如空气一般,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像一种力量,激励着我;它像一种信念,鼓舞着我;它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它也是一个“警钟”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帮助我们创造辉煌的人生。
考试的失利,父母的责备,老师的无奈,让我的心情糟透了。而最近又有一系列的竞赛,父母又非要我去参加,使我很疲惫。无奈的我坐在草坪上,看着天上那一朵朵白云,与同学诉说着我的烦心事。而我说完以后他却笑了,我疑惑的看着他,他揭开了我的疑惑:“从前有一个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的距离是多少? 一米,什么,一米,我们的身高都在一米五六啊?苏格拉底一语道破 所以人们度要学会低头啊!”是啊,我总是让困难堆积在一起,而不一个个的去击败它,最后让它把自己压垮。友情是一个警钟,它会永远激励着我……
9.平凡的感动 篇九
经历许多平凡,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爱未能回报,力不能奉献,事未以前历,志未曾如愿。人在成长的过程,顺境的感动易让人淡忘,逆境中的关爱让人一生刻骨铭心,留在记忆深处。的确,我们太多把感动给予感情,给予孩子,而唯独给养我育我的父母太少,吝啬到连一次拥抱都没有,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应对感动和遗憾的人生,不要祈求感动世界,感动中国,只要感动周围的人,感动亲朋,感动自我也属不易,不要奢望事事如愿,在劳动中收获,在奉献中充实,在生活中欢乐,生命就少了一点点遗憾。
生活中有许多感动,只是太平凡让我们忽视,视为自然的存在而麻木了我们的神经,有一天突然觉醒,我们才感到自我是最幸福的人,只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父母的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滋润着儿女的一生,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感情,像美酒,芬芳令人陶醉,片片惊喜让你体味如火的热烈和渴望。在相濡以沫的岁月中渐渐成长,酿出人生最完美的醇香和悠长。
走过许多路,做过许多梦,才觉得家是最温馨最踏实的地方,家给你撑起爱的一片蓝天。品过许多菜,逛过许多店,才感知家常便饭最有营养,有多少平凡的日子悄悄地,不经意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留下的是一丝丝感动。我们总是从感动中咀嚼着遗憾,睡着年岁的增长,心灵接收洗礼与煎熬。
10.散文:平凡的感动 篇十
救灾官兵从被淹成“孤岛”的村子里救人、送物资,顾不上吃饭、休息扛沙袋堵管涌,帮助积水的车站、地下通道排水……
在严峻的抗灾形势下,武警官兵、消防队员们的奋战让我们感动和心疼,和他们接力的还有无数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他们曾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这次抗洪。
生活在当地的人也许猛然一回头,会发现其中就有自己的熟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邻居好友、老师同学,或者是你曾经听说过的小有名气的救灾“老兵”。
57岁武汉“举牌哥”李德灿
武汉东湖高新区城管局的清洁工人李德灿已经57岁了。在这次防汛抢险中,被抽调为抗洪抢险突击队员的李德灿,承担着抽排渍水、巡查隐患点位、架安全提示牌等职责。
为了尽快排干渍水,他从早上8点打开井盖开始就举着牌子站在旁边,提醒行人和车辆绕行。直到中午12点多,水基本退去,他才歇一了口气。
南京77岁老人:“水这么大,总得来帮帮忙!”
77岁的李良法,是南京溧水柘塘镇新淮村人。7月2号开始,他就一直在二干河的圩堤上帮忙装泥、排水,每天从早六点到晚上六点。这次村里抢险,根本就没有通知70岁以上老人,他主动要求上堤:“水这么大,总得来帮帮忙!”
90后新洲小伙程志抗洪时被大浪卷走
7月1日,武汉新洲区辛冲街的23岁青年程志,在听到村子的万米石渠存在险情后,争着要跟村支部书记汪汝元上堤排险。汪书记低声吼道:“你个小伢,累了一天就别去了!”程志坚持说,“有险情,我要上!”随即,毫不犹豫地挤上了摩托车后座。但在突然而至的洪水中,不会游泳的他被大浪无情地冲走了。
随后赶来的80多位村民用四条船搜救,由于水面宽阔水流又急,寻找没有进展。三天来,全村80多人连续搜寻,最后在距事发700米处找到了程志的尸体。
防洪大堤三父子:跨越1998
7月6日凌晨5点,湖北省洪湖市汊河镇小港村的内荆河出现险情,当地近千人赶赴现场救援,抢筑子堤。
参加突击抢险的,有这样一对特殊的抗洪“父子兵”:龙坑村村支书阳书平,和他的两个儿子阳少洪、阳少波。阳书平曾经战斗在90年代最严重的抗洪前线。如今58岁的他,带着两个儿子又一次回到了抗洪防汛的第一线。
群众合力营救落水军人
7月5日,一段“武警战士被洪水冲走,群众桥上拉绳救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后来经证实,被冲走的并非武警战士,而是怀化军分区的两名现役军人,一名是怀化军分区参谋长卢涛,一名是司令部班长杨砚秋。他们是在救群众时因冲锋舟翻沉被洪水卷走。
杨砚秋在被洪水冲到溆浦一桥时,被桥上群众用绳子营救过一次,因洪水冲力太大、个人体力耗尽而再次落水。幸运的是,他在下游1公里处经群众努力成功获救。卢涛在洪水中漂流近1小时后,于下游离县城10余公里处被群众救起。
勇敢司机开车冲进洪水 救下一家三口
6月20日,贵州兴义市连降暴雨,一家母女三口在盘山路上不幸被洪水冲走。一辆路过的私家车见状,立即加大油门冲进洪水中,挡在了母女三人的前面。大家奋力抬车,母女三人被及时救出。为见义勇为的司机和好心人们点个赞!
黄梅退伍老兵自发组成突击队坚守大堤
连日来黄梅雨势不断,湖北黄冈市龙感湖水位持续上涨,已超过预警水位,西隔堤小池段防汛形势尤其严重,防守人手严重不足。
7月3日开始,黄梅县小池镇滨江新区退伍军人自发组成60人的退伍军人突击队,各自穿起了珍藏的作训服,来到大堤抢险。
截至7月6日18时,退伍军人突击队已在大堤上奋战了三天两夜,搬运沙袋几万个,先后构筑加固堤坝500米,为保证大堤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现场的老兵说,他们是在新闻上看到了防汛的严峻形势,有个战友在微信群里一号召,大家就都来了。不管大家在干什么,军人的本色永不褪色。
舍己为人的代课教师余春红
6月22日,湖北恩施州宣恩县高罗镇团结中心小学代课教师余春红早晨回到家中。正在这时,洪水突然冲进了她的家。她和母亲艰难地爬上屋顶等待救援,继父在被大水冲走二十多米后被横着的几块木材挡住得以爬上屋后的土坎。想到加剧的洪水威胁着学校的孩子,余春红立刻赶往学校守护着孩子们,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家长把已经睡着的孩子抱走。
这时候,她的家四处墙壁已经大水被冲破,厨房的灶台仅剩几块砖头,房屋满地是淤泥和石块,三米多高的猪圈不见踪影,母亲辛辛苦苦收获的满仓稻谷和她藏在稻谷里面的3000元现金不知冲到了何方。继父身上多处软组织损伤。
拉绳哥:谁看到都会去拉一把吧!
5月20日,“拉绳哥”周土芳协助行人走进小区的照片感动很多人。照片上,1名扎辫子的小伙子守在1条绳子旁边,拉着背小孩的大人、学生趟过没膝的积水。近日,广东信宜遭遇超200年一遇大暴雨,这张“风雨中接力”的照片令人看后心头一暖。人们纷纷打听,这位只留下“神秘”背影的“拉绳哥”到底是谁?而这位26岁的小伙子说:“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谁看到都会去帮一把吧!”。
【散文:平凡的感动】推荐阅读:
平凡中最平凡的幸福散文08-05
在平凡中闪光散文10-26
感动的还是这个自己的散文10-05
初中诗歌散文:感动的释然07-24
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业绩08-18
平凡的夜晚不平凡初中作文10-22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作文09-17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心作文11-06
平凡的事业不平凡的价值演讲稿09-01
看似平凡的人其实他们并不平凡09-12